facebook pixel code

安琪 (亮亮&騰騰の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海水會越來越鹹嗎?(十萬個為什麼-2)

2005年09月20日
公開
74

海 水 是 鹹 的 , 其 原 因 是 海 水 中 含 有 各 種 鹽 分, 平 均 每 1000 克 海 水 中 含 35 克 鹽。 有 人 估 計 , 如 果 把 海 水 中 所 有 的 鹽 分 都 提 取 出 來,鋪 在 陸 地 上, 可 得 到 厚 153 米 的 鹽 層; 如 果 鋪 在 我 國 的 國 土 上 , 可 使 我 國 平 均 高 出 海 面 2400 米 左 右。 海 洋 剛 形 成 時 , 海 水 和 江 河 湖 水 一 樣 , 是 淡 的 。 後 來 , 雨 水 不 斷 地 沖 刷 岩 石 和 土 壤 , 並 把 岩 石 和 土 壤 中 的 鹽 類 物 質 沖 入 江 河 , 而 江 河 的 水 流 到 大 海 , 使 海 洋 中 的 鹽 分 不 斷 增 加 。 與 此 同 時 , 海 中 水 分 不 斷 蒸 發 ( 鹽 幾 乎 不 會 蒸 發 ), 這 就 使 鹽 的 濃 度 越 來 越 大 。 當 然 , 這 個 過 程 是 很 漫 長 的 。 這 麼 說 來 , 海 洋 一 定 會 越 來 越 鹹 了 。 含 鹽 量 高 達 25% 的 死 海 似 乎 肯 定 了 這 種 推 測 。 其 實 不 然 。 因 為 海 洋 也 通 過 以 下 幾 種 方 式 " 釋 放 " 鹽 分 、 把 鹽 分 " 歸 還 " 於 陸 地 : 1.海 洋 中 含 鹽 類 的 可 溶 性 物 質 的 濃 度 達 到 一 定 程 度 時 , 會 互 相 結 合 成 不 溶 性 化 合 物 , 沉 入 海 洋 的 底 部 。    2.海 洋 中 的 生 物 體 內 吸 收 了 一 定 的 鹽 類 物 質 , 當 海 洋 生 物 死 去 後 , 它 的 屍 體 沉 到 海 底。    3.颱 風 暴 發 時 , 狂 風 巨 浪 , 海 水 被 卷 到 陸 地 上 , 海 水 中 的 鹽 類 物 質 也 被 帶 到 陸 地 ; 從 漫 長 的 陸 地 變 遷 歷 史 看 , 在 海 洋 的 海 灣 地 帶 , 由 於 地 殼 的 升 高 而 與 海 洋 隔 斷 。 這 些 被 隔 離 的 地 帶 , 在 太 陽 光 的 " 肆 虐 " 下 , 變 成 陸 地 , 留 下 大 量 鹽 分 。 那 麼 , 海 水 會 不 會 越 變 越 淡 呢 ? 這 也 不 大 可 能 , 雨 水 和 江 河 湖 水 每 天 連 續 不 斷 地 流 入 海 內 , 海 水 的 鹹 度 會 保 持 相 對 的 平 衡 狀 態 。 當 然 , 這 不 排 除 在 某 一 個 海 域 某 一 段 時 間 , 海 水 會 變 鹹 或 變 淡 。

如何唸書給小小孩聽(上隨選28)

2005年09月09日
公開
43

有許多爸爸媽媽會懷疑孩子這麼小, 書常常還沒翻了兩三頁,就又去拿別本書, 這樣的親子共讀到底有沒有效? 其實由於孩子愈小,專注力愈差,也很容易分心, 為小小孩讀圖畫書,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可以確定的, 就是得順著孩子的性唸! 孩子興致高,就多念幾遍,興致低,不念也沒關係。 另外,我們提供一些小小的Tips, 讓您的親子共讀更有趣! 1.說話速度放慢 咬字清楚自然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看聽及模仿別人說話,也是學習說話的方式,因此,放慢你的說話速度,咬字清楚,對小孩的語言學習及理解有很大的助益。 2.變化音調音量 加入聲音表情 在唸故事書時,我們還可以在音調上面加一點變化,或配合不同的(動物)主角,模仿動物的叫聲,使平面的書「立體化」起來,這樣書中的人事物就活起來了。 3.聲音和臉部的表情 增加閱讀的趣味 書上有許多配合有趣動作的好笑狀聲詞。念的時候,音調可以有高低、大小、長短的不同,臉部表情也可以跟著變化。………不妨把它誇張的念出來。 4.善用圖畫書 增進親子關係 給幼兒看的圖畫書,雖然字很少,可是爸爸媽媽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把故事講給孩子聽。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管孩子有什麼反應或疑問,大人都要積極的回應他。跟他一起笑,把他摟緊一點,親他一下,跟他說:「你好棒!」從對話中,幫助你們心靈相契合,增進親子感情,心裡充滿幸福的感覺。 5.[依據圖畫內容,加點兒不同的元素] 一種說故事的方法,就是每次看孩子當時的狀況,加點不同的元素進去。你可以講到哪裡,就跟隨圖畫問孩子問題。問的時候,別忘記看著孩子,並且回應孩子的答案。 以上取自奇蜜親子網

好寶寶上學去 選一個優質幼稚園(上隨選27)

2005年09月08日
公開
49

教育論壇」座談系列卅一 主辦單位:人間福報、教育廣播電台 討論主題:好寶寶上學去 選一個優質幼稚園 時間:七月卅一日下午二點至四點 地點:教育廣播電台會議室 主持人:彭麗琦 與談人:蔡春美�國立台北師院幼教系教授 曾淑姿�北市教育局第四科專員 邱雅琳�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園長 簡玉霞�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班親會會長 李麗君�基隆市復興國小附幼教師 謝玉貞�河堤國小家長會會長 林文虎�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記錄整理:記者陳瑞娟 攝影:吳添章 前言: 彭麗琦:對於幼兒教育,家長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孩子在學校中快樂地學習成長,卻又怕學校教得不夠,使得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我們看到坊間到處有標榜著雙語教學、全美語教學、福祿貝爾教學等等。 到底什麼是幼兒教育?孩子在幼稚園裡究竟該學些什麼?幼稚園實際上又教了些什麼?從坊間林立的私立幼稚園和公立幼稚園中,家長如何選擇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有那些指標是可以參考的呢?讓我們一起從理想及實際經驗中,一起來省思建構一個優質的幼兒教育園地。 標榜全美語幼稚園好嗎? 〈幼教專業最需考量〉 曾淑姿:依據調查,小朋友早一點學習英語的確可以有較高的成效,但是全美語幼稚園學費昂貴,我們的大環境也沒有很健全,孩子可能學了一兩句,沒有環境配合,小朋友可能過幾天就忘記了,所以家長選擇幼稚園應保有「健康成長、快樂生活」的大目標,語文學習只是幼教中一小部分,所以幼教的專業可能是家長最需考量的。 〈全美語教學可能使孩子忘本〉 蔡春美: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說很多人補習美語、才藝,但沒有人補「童年」,目前小孩的童年大多短暫、不快樂,但是沒有人重視,也沒有人企圖挽回。當然,幼兒階段不應只有快樂,還需有意義,像我孫子學跆拳道,遇到高難度的動作,老師告訴他的是「要忍耐!」我們是否常因過於重視快樂,而忘了教孩子學會忍耐?這位老師從跆拳道中教會了小孩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該忍耐、要鍛鍊。 教育當局需面對太多教育問題,所以總把非義務教育的幼兒教育忽略,但是幼兒的童年是不能等待的。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家長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菁英,所謂「慎於始」,家長該如何選幼稚園呢?選擇幼稚園最重要的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態度,就算學校硬體不足,但若師生的互動良好,我也會選擇讓孩子到該幼稚園。 另外,我們也不應讓孩子忘本,所以我不鼓勵家長選擇全美語的幼稚園,因為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講話,如果老師要求No Chinese,小孩會覺得中文是較不好的,所以我贊成有一些美語融入一般教學中,但是小孩的生活教育、人生態度、人際關係是更重要的。 〈有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 簡玉霞:其實語言不是小孩學習最重要的,像我女兒的幼教老師教會了她耐心、毅力,這是她未來絕對用得到的。老師有用心,家長與老師的互動多,孩子才能快樂成長,我覺得這部分公幼做得比私幼好,一般私幼較強調的是寫字、認字、背書,然而揠苗會助長,但若公幼能延長時間配合職業婦女是最理想的。 公幼好?私幼佳? 〈公幼老師理想要改變、心態要調整〉 林文虎:公幼招生數越來越低,公幼要改變經營大家都知道,而最需改變的是理想,最需改進的是心態,進到公幼教書的門檻天那麼高,而要出公幼的門檻比天還要高,所以就算老師表現得不好也不會怎樣,使得老師的素質一直無法提昇,而且也很難要求,光是延長下課時間就超高難度。 李麗君:家長希望孩子從幼教階段開始的所學都是未來所需要的,但是未來的不確定那麼高,家長也只能跟著流行走,一個幼稚園老師要堅持自己的理念相當辛苦,更何況幼教老師現在教的,可能廿年後才會開花結果,這期間還會受許多其他因素影響,所以沒有人可以證明幼教老師的重要性,幼教經費不斷被刪減,最前線的幼教老師做得很辛苦,面臨公私立學校競爭的壓力、家長問題,幼教老師若能堅持自己的理念默默付出,那麼學生也許會有一些收穫,硬是要幼教老師花費心力面對社會潮流,幼兒教育不知還能剩下些什麼。 〈公幼該主動宣揚自己的好〉 曾淑姿:公幼招生不足的因素很多,事實上公幼的環境很好,師資素質相當齊全,應該能招到很多的學生,但是公幼很少招生,公幼應主動走出去,而不是靜待家長將小孩送進來。 謝玉貞:很多事情是不應仰賴家長的,因為很多有名幼稚園都是口耳相傳的,就像大家口耳相傳的名醫都可能是蒙古大夫,政府需對不合法幼稚園負責,不能推卸,或許要主觀的考量老師好壞看不出來,但是硬體的設備是否安全、合法都看得出來,如果政府連這些都不去做,教育還有什麼希望。 公立幼稚園要吸引家長就要主動走出去,像今年河堤國小的幼稚園家長全部動員起來幫忙招生,設計幼教海報、發宣傳單,家長主動向社區家長宣傳公立幼稚園的優點,這樣的努力,結果今年我們的幼稚園報名人數大爆滿,這充分證明,公立幼稚園的好要主動讓別人知道,如此才能吸引更多家長。 〈公幼或私幼 別只在意放學時間〉 曾淑姿:公立幼稚園招生不足並非只因為私幼有全美語教學。公立幼稚園四點下課,上班族家長無法接送小孩,所以家長被迫選擇私立幼稚園。現在教育局已經有法案規定,若公立幼稚園需要,課後延長時間可以請專業人士帶小朋友,例如社區媽媽說故事,或請社區專業人士上才藝課程。 謝玉貞:四點就下課真的影響到家長選擇私立幼稚園,現在就算公立幼稚園想開課後安親班都有老師打電話給家長,要求家長不要將小孩送到該幼稚園安親班。 邱雅琳:延長下課時間真的很難,如果公家機關的成員被要求義務配合下班時間,是絕對不合理的,更何況公幼老師目前的八個工作時數以外,就已經有許多額外的時間在學校,若要硬性要求更是不可能。 蔡春美:滿四到五歲的小孩家長選擇幼稚園也需考量教育因素,因為此階段的幼兒已經不只是托育,還要考量上下課時間,也要開始為孩子的小學銜接作準備,所以這時家長就要先釐清好孩子上幼稚園的目的是純為托兒或也希望有教育內容,然後再選擇適合的幼稚園。 優職幼稚園選擇小訣竅 〈軟體重於硬體〉 李麗君:我覺得幼兒被犧牲太多了,老師的課程需因應美語、方案、主題,選擇課程的是老師而非小孩;鋪地毯、提供高級玩具等硬體的配置都是要做給家長看,而非考量孩子的需要,很少人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我們賦予現在的兒童需肩負未來的重責大任,但他們現在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我們是否能將幼兒重新定位一下,證明幼兒教育的重要,給予他們相對的重視,也重視這個領域的專業老師。 〈就近選擇幼稚園〉 蔡春美:幼童專用車的路程最好是半小時能到達,也需注意幼稚園對娃娃車的管理,因為隨車老師、司機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對周遭人類的看法,所以除了操場、教室,只要是與小孩接觸的人,家長都應注意其品格與態度。 曾淑姿:其實我覺得幼稚園的娃娃車是一大死角,因為有很多性侵害的實例是由娃娃車開始的,所以最好能就近選擇幼稚園,也不要迷信很多班級的大型學校,因為精緻化學校的老師與學生互動會較多。 〈公私幼稚園中也有優劣之差〉 林文虎:選擇幼稚園有一個相當簡單的選擇方法:公幼中的幼稚園也是有優劣之差,私立幼稚園的流動性通常很高,如果發現一所私立幼稚園老師的流動性低,那麼該所幼稚園一定相當優質;公立幼稚園的老師通常缺乏熱忱,若在公幼發現了相當有熱忱的老師,那麼該幼稚園一定還不錯;通常私幼較不重視生活常規,公幼較不重視保育,若私立幼稚園老師在乎常規處理、生活價值、生活能力,那麼這個私幼是不錯的;若公幼的老師保育工作做得很好,那麼這所公幼是相當好的。 〈十個指標 三大主軸〉 曾淑姿:選擇幼稚園可從十個指標著手:合法立案、評鑑績優、師生比例恰當、收費合理、重視安全講究衛生、設備完善、師資優良、適合幼兒學習、重視親職教育。考量三大主軸:教學保育、教學設施、公共安全。 〈透過實例了解老師觀念〉 蔡春美:幼稚園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場所,家長要慎重其事,但是公私立與否絕非考量的關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人際的互動,若家長沒有很多的時間,那就從最關心的那部分主動找老師聊,問老師幾個簡單的問題,例如,平常怎麼和家長聯絡?平常都辦些什麼親子活動?甚至可以問問孩子偏食、孩子愛哭時老師都怎麼處理,舉一個具體的實例與老師討論,了解老師的處理態度如何。 〈參觀幼稚園 不要只去一次〉 謝玉貞:參觀幼稚園不要只去一次,尤其在午休、用餐、上課三個時段一定要去看,而參觀幼稚園第一個要關心的是安全設施,我看過很多幼稚園,我深深發覺如果沒有親身去了解,真的很難看出幼稚園的優劣。現在我的小孩讀河堤國小附幼,雖然之前我對公立幼稚園的印象相當不好,但我在幫我兒子選擇幼稚園時,到河堤附幼看了三次,每次去時老師都要我到處看看,並與她聊,我也會要求看他們幼稚園去年度的成果,了解該幼稚園去年為孩子做了什麼。 〈相信孩子的直覺〉 李麗君:家長選幼稚園一定要和老師聊,看看老師能夠聊孩子聊多少,如果老師的觀察很細微,她就能和家長聊很多從孩子身上所觀察的、注意的,畢竟媽媽都會希望將來老師聊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長也要相信孩子的直覺,多帶孩子去學校幾次,如果孩子多次反應不喜歡就不要去,就算你一直覺得該幼稚園很好。 〈家長讓自己成為一位欣賞者〉 邱雅琳:選擇幼稚園時,希望家長暫時先將媒體的印象放下,例如廣告中兩歲的文雯。家長應讓自己成為一位欣賞者。辨識幼稚園,可從「是否可以參觀」,而且是「自由」參觀,如果家長被允許參觀,那麼這個幼稚園已經快要及格了。再來就是,看看師生互動,尤其是孩子主動與老師互動的狀況,接著可以了解孩子彼此的互動、老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小朋友對待客人的方式。另外,家長也可以看老師如何處理現場狀況,與孩子溝通的用詞、態度,觀察他們的互動,欣賞他們的互動,如果一家幼稚園裡「人的互動」是令你和你的孩子感到愉悅舒服的,那麼這家幼稚園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了。

弟子規

2005年09月01日
公開
9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懮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纔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陰陽恐虛嬌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弟子規講解(第一集)

2005年09月01日
公開
15

2002/7/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47-01 楊淑芬老師宣講 大家好!在還沒有講《弟子規》之前,我想我們先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什麼觀念?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我們再看世界的動態,我們也可以從最近這種局勢的發展,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災難一天比一天的嚴重,許多有志之士也莫不為這樣的時代潮流在擔心著。我們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恐怕岌岌可危了。 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纔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我們如何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教育著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在今天當中,我們為什麼要來講《弟子規》?也就是這個原由。 《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每一個人能瞭解你應當如何做人,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都可以得到這些良好優秀的賢子孝孫。 所以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小孩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惡,他就變成惡。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愛,他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能牢牢的記住。所以如果錯過小孩這一段學習的這個時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他們懮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曉得如何教起;也很擔心社會裡頭有那麼多的誘惑,即使在家裡好好教,都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麼省悟之心?有那種懮患意識,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裡、從根本做起。每一個做家長的,他們能如此做,更進一步,做家長的也學習《弟子規》,你就可以以身作則做很好的表范,讓子女來傚法,這樣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從孝悌來入門,今天就開始為大家講解《弟子規》。請看課本: 【弟子規】 這三個字,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明瞭,『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為什麼?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無論老少,大家都應該來學學看什麼叫《弟子規》?「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我們從這三個字,就可以瞭解這一本書的用意在哪裡?就是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請看課文: 【總敘】 一本書,它的開頭總是會有提要,提要就是總綱領。看到總綱領,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內容所講解的是什麼。所以,「總敘」就是勾勒出《弟子規》這一本書,最主要的綱領有哪幾項。 《弟子規》這一本書,可以說完全融入儒家經典的精華。從「學而篇」裡頭所摘錄的一章叫「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從這一章所摘錄出來,也就是儒家教導所有學生、弟子,應該要如何盡到一個人的本分。後頭展開來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們如何落實。我們明白《弟子規》的綱領之後,我們也要深入它的義理所在,能完全明瞭它的內容義理所在,我們纔有辦法去落實。請看第一條: 【弟子規。聖人訓。】 我們剛剛有提到《弟子規》就是從《論語•學而篇》所摘錄出來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經典重要所在。此地講的『聖人訓』,我們狹義的來講,可以說就是孔老夫子;廣義來講,我們都曉得凡是古聖先賢、列祖列宗,只要他們有好的典範,他們有立教於後世的,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我們都可以稱為訓誨、訓勉。所以我們此地所講的,它是有範圍的,所指的聖人是指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們應該如何從家庭、從自身做起。他就說到: 【首孝弟。次謹信。】 首先,最重要的我們要明瞭要從『孝弟』著手。我們都曉得,我們的身體是來自父母,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既然已經深深的明白,我們是從父母那裡所來,我們就應該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這個孝心纔會生得起來。 我們看看這個「孝」字。孝,從它的造字由來,是一個「老」字,再一個兒子的「子」,也就是指兒子背負父母,背負年紀大的父母。它告訴我們一個意義,就是代代相傳。我們要代代相傳,我們就要傚法父母,我們就要照顧父母,我們就要孝順父母。能孝順父母,我們纔能稟承父母的志節、父母的志向。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應該好好去落實,這樣纔能代代相傳。而不是我們現在當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傳,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們能代代相傳,是表示我們能接受父母的教誨,我們能承傳父母所留給我們的一些德教,我們再傳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應該讀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們現在豎心旁的「悌」。我們看一個「心」,再一個弟弟的「弟」,我們就曉得,做哥哥的他心裡有弟弟的存在。什麼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來照顧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愛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愛。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兩隻手疊在一起。我們都曉得,兄弟姊妹都是從父母而出。在父母,視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這個子女完全都是一樣的,都是同氣所生,就好像一棵樹木一樣,同氣連枝。子女就像枝幹一樣,父母就像樹,樹本身的樹幹一樣。所以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而且在兄弟姊妹當中,還要彼此友愛,相互的照顧。我們想一想誰跟我們最親?在家庭裡頭,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親,又親誰? 所以聖人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這兩樣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來我們就要懂得如何修身養性。修身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謂「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不對的種種的言行舉止。所以接下來聖人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態度、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言語,一切的造作都要謹慎。簡單的講就是要有禮節,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對的行為,要瞭解我們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禮。什麼叫合乎禮?就是你內心當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們想到現在的人誰都不服誰,誰都高喊自由的社會裡頭,人因為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自由就是為所欲為,所以社會纔會這麼紛亂,家庭纔會不合。家裡的成員纔幾個人,往往沒有辦法和睦共處,所以家庭不幸福,在社會怎麼會安定?人與人相處怎麼不會紛爭?所以懂得約束自己,懂得禮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們在立身處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諧。人人都能如此,社會哪有不安定的這種情形!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後,我們接著還要下一步,還要再下一步,更提陞人生的境界。這個時候我們要培養愛心,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泛愛眾。】 孟子說到人皆有惻隱之心。《三字經》一開端就講「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為什麼會有不善之人?原來都是因為後天環境的習染纔造成的。所以當我們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之後,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去幫助、去愛一切大眾。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才華,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財物。如果有多餘的,我們應該要及時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為什麼?不但你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幫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這個歡樂的分享。為什麼?能解救別人、幫助別人,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樂事。所以,自古以來有說「行善最樂」;也告訴我們要有那一種愛心,沒有愛心肯定沒有辦法行善事的。 有這樣的心情,有這樣開闊的胸襟之後,我們還要再不斷的再接再厲,這個時候我們也要不斷的提陞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師,找良好的善知識。 【而親仁。】 善知識我們只要能遇到,我們應該不要放棄,好好的跟他學習。我們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都足以為後人典範。所以當我們有碰到良師益友,也千萬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學習。在當今,我們如果找不到良師益友,聖賢的典籍可以說是陪伴我們一生最好的良師了!除此之外: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我們所應該做的,所應該瞭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還有多餘的時間,我們也不要讓時間空過,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時間,好好的來充實自己。 「學文」,它有多種含義,學藝文也是學文的一種。如果你在社會上工作是很專業的,你還更要再進一步的提陞,就要鑽研你這個範圍的領域上,要在你的這個職業,或者說你學術範圍裡頭,還要更進一步去加強、去深入。如果你是個退休之人,我們也可以展開古籍,聖賢的典籍呈現在我們面前,就彷佛是老師一樣,它教誨我們如何向聖人學習。如果是家庭主婦,把家裡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後,我們也可以翻閱古人的書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幫助我們提陞。 生活的品質能提陞,人生纔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如果有多餘的時間,不是放在進修上面,是放在電動玩具,或者看電視無益的節目,只會污染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被污染,我們就沒有辦法在人生當中獲得很多古人、古聖先賢所遺留下來的一些寶貴的經驗,或者寶貴的智慧。 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康熙皇帝他教誡他的子孫,他就提到人應該以勞,勞動的勞,勤勞的勞,人應當以勞為福。如果人以逸,逸就是享受,就是安樂,如果以逸為一生的重點,以逸來講,就會有災禍。 所以,我們知道聖賢他如此的教導我們,我們也應當要深思一下,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空過時間?從《弟子規》裡頭,我們瞭解,總綱領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省思。過去我們沒有讀到《弟子規》,我們不明白;現在我們有機會讀到,我們應該重新改造自己,命運也會因此而重新過得非常的有意義。接下來我們看: 【入則孝】 第二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從第二條開始,所指的是從小我們在家裡,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好的子女。從哪裡開始?就從父母跟子女的應對開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喚的意思。『應勿緩』,「應」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他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要立即的回答。 末學也曾經指導兒童讀經,講到《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的時候,也會問他們: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都怎麼回答?答案就有三個:我在、我在這裡、幹嘛。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幹嘛」的最多,幾乎佔了三分之二。我再問他們:如果在學校老師問你、叫你,有沒有人敢回答「幹嘛」的?沒有一個小孩子舉手。他們紛紛的說道:我們纔不敢,老師!他不是媽媽,也不是爸爸。可見從小,小朋友在家裡,做父母的的確也不注意,他們的回答是不是有禮貌。我們曉得,在家裡不懂得禮節,不懂得禮貌,出外怎麼會有禮節?怎麼懂得要尊敬別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應對當中是怎樣的情形。 我們再看看現代的社會,幾乎已經變成了孩子呼,父母應。為什麼?因為現在大家養育子女都非常少,一個兩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所以一個就是寶貝,從小就慣他。大家寵他,父母寵他,爺爺奶奶寵他,集一身的寵愛。所以從小他就養成驕慢、目中無人的這種態度,等到七、八歲這個時候要來教他,都已經相當困難了。因為他在童年當中,在四、五年當中,從兩、三歲到七、八歲,這一段不長的時間、不短的時間,他已經養成他很大、驕慢的這種態度,所以就很難及時的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們也曉得,現在的子女功課很多,父母往往捨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勞。像在冬天,也曾經問過小朋友:會自己疊棉被的,請舉手?幾乎非常少,微乎其微。為什麼?因為從小就是父母幫他疊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這麼小,幾乎一生出來他就在享受,父母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學習。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難免就沒有辦法服從。怎麼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叫我做,現在纔叫我做?所以他難免就會反抗。也有很多家長都紛紛感慨說,孩子真的是叫不動,叫他寫功課不寫,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電視、打電動樣樣都行。 我們也曉得,由這一點來看,我們知道從小有很多家長,他就不明白應該如何來教育自己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愛,就讓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愛。什麼都捨不得,這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過去的人,從兩、三歲會自己吃飯,會走路,就開始教育他。從父母呼喚他,就教他學習要趕快回應;從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時的趕快去做。從小就要訓練,你沒有訓練,到大了他不但不會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說非常的散漫。我們從很多學生的習慣,他們的習氣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我們再往下看: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個意思就是父母要知道,從小就要教育自己的小孩。教育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到,孩子有沒有專心的聽你講。我們看現代的情形,幾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對應,父母講一句,孩子可能頂了三、五句。父母不說還好,一說孩子又喋喋不休,所以完完全全時代都變了。為什麼?因為從小父母在教自己的子女的時候,他沒有特別注意到他們的禮貌。一個人在家裡不聽從父母的話,將來在社會上與人接觸、與人相處,也可以說很難用虔敬之心去服從別人、去聽從,或者長輩的話、長官所命令的話,可以說很難有那種誠敬之心。 所以,『父母教,須敬聽』。從小我們就要教導自己的子弟,要有這樣的態度,恭敬之心來聆聽父母所教育他的。父母從小應該要怎麼教他?如果我們要培養他的德育思想,培養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們可以講歷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禮義的故事,廉恥的故事。每天你能講一則故事給他聽,他從聽故事當中,他可以明白什麼叫孝,他可以明白古聖先賢所有教化後人的這些典範。用故事來詮釋給他聽,他不但愛聽,從小他就建立了這些德育的觀念。 『父母責,須順承』。如果孩子他有做錯事情,做父母的千萬不可以含糊過去。尤其第一次犯錯,就要及時的糾正,所謂「慎於始」,一切都要謹慎於開始。等他事情一錯再錯,我們再來糾正他,已經太慢了。所以當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到你的子女,他是不是願意服從你的教誨。如果他有反抗的現象,你是不是會再加以說明?尤其現在講親子要溝通,不可以用專制的態度,在愛的教育施行下,父母有很多的權力,教導自己孩子的權力,很多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們再看小孩,如果有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他,讓他改過向善。也要觀察小孩子,他在犯錯之後,他會不會再犯;如果他再犯,表示他沒有順從。所以從小我們對自己的子女,對家庭的每一個子弟,做父母的要特別謹慎、特別小心來教育他們。如果這一條最基本的,我們沒有辦法把他教育好,往後他就很難,將來就很難培養出良好的這種人格。為什麼?犯錯不能接受教誨,犯錯不能改進,這個孩子怎麼教導?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對於子女的管教,應該要特別的注意。 做子女的,從小我們也要有一種心,父母對我們所說的,我們要專心來聆聽,態度要很誠懇的接納。有很多學生會跟我反應,他說:媽媽很無理,她都這樣嚴格的要求我。我就會告訴他:教不嚴,師之惰;同理,子不教,父之過,母之過。所以媽媽要你好,她纔會嚴格教你;老師要你好,纔會嚴加督促你。你能曉以大義,他纔能知道,原來父母他嚴格的督促,完全出自於一片的慈悲之心。 所以,我們在教育子弟也要特別的謹慎,從自身做起,纔能真正讓子女傚法。家裡如果還有長輩在,做父母的一定也要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你的子女看到,你同時也能接受爺爺奶奶的教誨,他們哪有不向你學習的?我們看完第二條之後,接下來我們看第三條: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則溫』,什麼意思?「溫」就是溫暖的意思。『夏則凊』,凊就是涼爽的意思。此地就是指子女漸漸稍微長大的時候,對父母應該盡的這種孝心,到底應該從哪裡開始做?就是從關懷父母的起居開始。此地只有講冬還有夏,春、秋也一樣。因為冬天比較寒冷,夏天比較炎熱,父母在照顧方面會比較費心。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並不是春、秋都不管。我們曉得年紀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裡,對父母就要特別的照顧他,不要讓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讓他睡得安穩。現在借著高科技的產品,我們有暖爐,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夏天讓父母睡得很舒爽,很涼爽,我們也可以借重冷氣機、電風扇,可以讓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適。 『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記得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問候,問早安。同時問完早安之後,還要關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穩?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這些都是為人子弟在家裡對父母應該有的態度,還有孝敬的這一份心。「昏則定」;省,「晨則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問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讓他的心情覺得很好。為什麼?能看到子女每天來問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興的! 做父母的,你能帶領自己的子女來向長輩問候,爺爺奶奶看到孫子也過來,他當然會更為開心。我們知道老人家他年紀大了,往往比較孤寂,比較寂寞,每天你能用笑臉來面對長輩,面對父母,父母一定也會很高興。但是我們再看看當今的環境,幾乎老人很少跟子女在一起,老人有很多都被送到老人院。他們的生活不像古代,古時候有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在歷史上陳昉這一家,他們有十幾代統統居住在一起,完全沒有分家,有七、八百口在一起吃飯,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種溫馨的場面。 但是社會的變遷,在現在父母他往往沒有像以前那麼幸福。所以為人子女者,我們沒有辦法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也要時時刻刻惦記著父母他的生活情形,有空應該撥個電話問候父母。假日也應該攜帶自己的子女回去探望,讓父母得到高興。回到家裡,能為父母下廚做幾道可口的小菜,相信父母會吃得很高興。即使他沒有辦法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會覺得生活相當的幸福。 古人能做到晨昏定省,我們今人剛好恰恰相反。子女早上大部分都是父母去叫他,父母去問他,你起來了沒?好不好?完全相反。這個實在沒有辦法想象,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想象,為什麼時代會變成這樣。所以有很多做父母的,他很感慨子女不孝。為什麼不孝?從小我們就沒有好好教他,所以長大他不孝也是理所當然的。當然我們也看見現代很多職業婦女,孩子一生出來就是褓母帶,褓母帶大了,上學。所以親子關係,母親的責任與古人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種親子的互動很少;很少,子女對你沒有親切感。既然沒有親切感,他又如何來孝敬你?更何況從小又沒有好好的教他,所以長大養成他不孝,那這個也真的是理所當然。 所以當我們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我們今人看了,雖然我們也深覺現在的環境的確與古人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傚法他們的精神。什麼樣的精神?關懷父母的精神不變,體貼父母的精神也不變。如果我們朝這個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順了。我們再看: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這裡也講到出門一定要跟雙親稟告。孔老夫子他講「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什麼意思?當父母都在家裡的時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稟告,不管你去得遠或者近,也一定要講明我到哪一個地方,好讓父母找你方便。尤其現在的社會環境很複雜,治安也沒有以前的好,所以為人子女一出門就一定要向父母稟明到哪裡,或者說到同學家,到哪一個地方,什麼時候回來,都一定要向父母稟告。為什麼?絕對不能讓父母為我們的行蹤擔心。 『反必面』,回來的時候,也要跟父母報告講明。「面」就是要面見父母,讓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來,讓父母得到寬心。 『居有常,業無變』。這個「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我們都曉得,子女長大以後都會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學,一旦我們如果在外面已經立業或者成家,我們也要讓父母寬心。我們所居住的地方要讓父母曉得,不要經常變換,讓父母擔心兒女在外頭居無定所,好像到處漂泊流浪一樣。所以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讀書求學,或者經商做事,我們也要讓父母知曉我們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們生活起居,除了要居有常之外,居住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之外,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也要有規律。有規律的生活,纔有健康的身體。如果你不懂得節制,不曉得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生活不正常,也會讓父母為我們擔心。這個也是為人子女所應該特別注意的。尤其在現在的社會裡頭,幾乎子女長大之後,都是自己在外居住。在外居住不會照顧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為什麼?人要懂得會照顧自己,你纔有健康的身體、纔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創業,你要做任何事情,你纔有那種體力跟精神。 『業無變』,這個「業」,我們可以說事業、學業,或者說你的工作。我們曉得有很多人心如果不定,工作三、兩個月,他就很想再換一個工作,這個都是不對的。學習任何的才藝,或者我們求學的過程,我們也要專注,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我們這一生纔有成就。如果沒有定心,不能一門深入,可以說將來一事無成。所以古人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來;你沒有這個忍的功夫,你就會經常變換。人無定,事業經常更換,父母當然也會為你操心,這個都是為人子女應該要避免的。 我們看到「冬則溫,夏則凊」,一直到「居有常,業無變」,也告訴我們長大之後,我們應該要如何來孝養父母。從冬溫夏凊、晨昏定省,它已經逐漸告訴我們,長大之後,你的方向應該要如何的孝敬父母。在我們日常生活起居,也應該要懂得如何來照顧自己,生活方面事業方面都應該懂得自己如何來安排規劃,以免讓父母操心。能做到這樣,纔算是真正的一位孝子。 今天時間已到,我們就講到第三條,下一堂我們從第四條開始為大家講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