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紫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

2010年10月03日
公開
46

以下感謝鈴鈴老師提供唷~~ ^^ ---------------------------------------- 摘錄自媽咪寶貝月刊(Baby Special寶貝報) 美國費城坦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音樂教授艾德溫.戈登(Edwin Gordon),是一位研究音樂學習理論的權威,他利用歌唱和訟詞來訓練幼兒的音調和節奏潛能,已經15年;而這些幼兒的年齡從剛出生幾星期到1、2歲的都有。(00老師補充:距今將近30年喽!) 而他所作的研究證實,寶寶在出生後,其音樂性向立刻達到高峰狀態,因為嬰幼兒具有豐富的基因和腦神經鍵,使他們能夠立刻學習音樂,而後天的環境就必須善加利用這個特殊的腦神經運轉功能,否則它就會逐漸消失。 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音樂性向與潛能,他必須在年幼時接受良好之正式與非正式的音樂教育,才能維持那份潛能。當一個幼兒到了9歲左右,音樂性向便已趨向穩定,並不是說過了這個年齡便無法學好音樂,而是學習速度與效果會有所差距。 美國國立精神健康學院生物心理部的博斯特博士便說明道:『有一些或大部分可用來發展音樂感官的神經鍵,可能會在未加以使用的情況下,轉移去支援其他感官或神經媒能,例如視覺或語言等,』因此寶寶愈早開始接觸音樂,學習潛能與效果會更好。 戈登還表示,幼兒階段是潛能開發一個最好的『機會窗口』,而近年來腦神經方面的研究也已經證明,幼兒從出生到3歲這段期間,腦細胞間的貫聯是最快速的,因此提早在幼兒時期接受音樂的刺激與訓練,可加強腦細胞間的貫聯。 學習音樂就從唱歌開始 聲音是人類自身所擁有之最直接、最重要的樂器之一,音樂環境中的歌唱活動可以豐富並且輔助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唱和回覆式的的歌曲可以用來練習口頭和接納式的語言,而歌唱同時也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幫助幼童發展自我。 基本上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音樂教育法,0-3歲的幼兒,由於協調性與肌肉發展末臻成熟,並不適合學習鋼琴之類難度較高的樂器,對於抽象的音符也無法理解, 因此應先從歌唱與身體律動(如唱遊)的音樂教育開始,學習用耳聽、從嘴巴唱出,將音感內化,等寶寶大約4、5歲左右真正開始學習樂器之後,便能將已牢記在 心的音感與後來學習到的音符聯結在一起,學起各種樂器都能更得心應手。 音樂教育的好處 l.促進腦力開發: 就好像語言的吸收能力和字彙表達技巧,可藉由音樂遊戲而增強,邏輯能力也因此而增進;邏輯能力是內在語言世界發展的一部份,也因此孩童才能夠在日後組織思想和解決問題。 美國極富盛名的腦神經教育學家狄克特博士(Dr.Dee Joy Coulter)並強調,將說話和唱歌結合節奏律動的的音樂課程,對幼兒提供了進一步腦力開發的機會,因此家長必須提供幼兒許多可以透過語言、歌唱和律動的機會。 由於人腦從出生後到3歲這段期間發各方面發展快速,提早讓幼兒接觸音樂,會是幼兒腦力發展程度的關鍵性因素。 2.融發劊造力: 當許多醫學研究紛紛證實學習音樂對大腦發展有益的同時,幼教專家也都以教學經驗印證這些研究結果,並強調音樂是歡樂的重要泉源,而這種歡樂也可以轉化為劃造力的表現。 有益的音樂教育須包括4種要素,亦即是必須親身參與歌唱、舞動(創造性動作)、聆聽及樂器演奏。讓寶寶在music making的過程中,不光是跟著老師制式學習,並能激發幼兒的無限想像力興創造力。 孩童會將音樂編入他們的遊戲,並在與其他幼童互動時,利用音樂來探索週遭環境。 3.多方面能力的增進: 由於音業是整個身體所表現出的律勳,因此對寶寶的動作發展、肌肉動作控制、協調性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很少能有一種活動比音樂更能同時訓練肌肉動作的準 確度、流暢性與協調性,例如在強調練習手臂與手掌等小肌肉動作的控制,以及呼吸和聲音等肌肉的控制上,透過音樂活動來學習的效果卓著。 此外,一個努力學習音樂的孩子,對其他各方面的學習也都顯得熱心,並在不斷的克服難關之中,建立自信。 4.增進親子交流: 音樂是讓父母和孩子有所交集,並增進彼此情感交流的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精神學教授奧斯渥的研究便指出,嬰兒會對母親聲音中的音樂部 份作出反應。例如唱歌給自己的寶寶聽,媽咪個人獨持的聲音中可以傳達一種亂訊息,讓寶寶得到心靈安撫與安全感,進而安靜的睡覺。 不只是媽咪,嬰幼兒期便長期沉浸在雙親充滿憐愛的歌聲中,可強化並穩定寶寶與雙親之間的感情連結;寶寶大一些以後,在陪著他一起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便是最 佳親子時間,以聲音語言、肢體間的互動,增進親子交流,音樂是幼兒與雙親之間情感連結的重要臍帶,可帶給寶寶宛若雙親就在身邊的安全感,而共同分享音樂的 經驗,更是人生中永遠的美好記憶。 5.增進自信與人際關係: 讓幼童體驗不同種類的音樂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學習語言、獨立和掌握他們心中的『小小世界』的能力。2、3歲左右的幼兒,可藉由學會各種新技能而逐步建立自信;此階段由於自主能力漸增,人際關係的需求重點是在追求獨立和掌控。 孩子此時逐漸感受到他們小小身軀所帶來的侷限性,有益於積極學習各種新技能,一旦學會並產生控制感,可強化自身小小身驅的存在感,有助於融入週遭環境,增進人際關係。 而幼童在團體環境中學習音樂技巧時,同時也在學習或自我調適,集中心智及高度自我和群體意識等重要經驗。 6.是生命中一輩子的資產: 讓幼兒在年幼時就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並接受適當的音樂教育,是對他們日後人生前途一項很好的投資,雖然大多數的人無法成為音樂家,但音樂卻能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不管是唱歌或欣賞音樂,都成為壓力排解與情緒抒發的最佳方法。 如何陪寶寶一起欣賞音樂 專心聆聽是音樂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技巧,一個無法專心聆聽的小孩,不但很難學好音樂,也可能產生語言學習上的障礙。家長在為寶寶選擇適合聆聽的音樂時, 不必拘泥於某一範疇的音樂,試著讓寶寶聆聽各種風格型態的音樂或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和音層變化可以促進寶寶的聆聽能力,就好像多對寶寶作語言刺激便能在 無形中加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一樣。 但要提醒家長的是,應該避免讓音樂變成所謂的『背景音樂』。有些家長誤以為放一整天的古典音樂便能薰陶寶寶,其實是沒有必要亦不健康的,一個充滿過度刺激耳力的環境,只會讓寶寶學到如何將這些多餘的噪音摒除在腦外,而無法真正學到聆聽技巧。 理想的方式是家長陪著寶寶一起欣賞,或是一起唱一起律動,引導寶寶一起利用肢體或簡單的打擊樂器打拍子,進行多元刺激,效果會更優於丟寶寶一個人獨自聽音樂來得好。 團體學習優於個別學習 等寶寶大一些以後,團體活動裡的人際關係逐漸會成為學習的最佳驅動力,因此無論是參與任何一種團體的音樂課程或活動,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都是有益而愉快的經驗;因為團體學習可以提供他們向他人學習得的機會,並在些許的競爭氣氛中激發學習動機。 坊間音樂潛能教育的課程內容 l.歌唱: *配含按摩四肢及身體各部位的歌曲,幫助寶寶培養對四肢感官的認知和感覺。 *搔癢和扭動的歌曲,輕鬆的歌唱遊戲。 *律動歌曲,讓寶寶學習流暢、節奏及音樂的內涵。 2.互動: *包括了彈動、搔動以及跳舞的歌曲,來表現遊玩的樂趣。互動可以刺激寶寶們感官四肢的統合,進而促進心智認知的發育。 3.對比: *以不同節奏的拍子和調性歌曲、表達不同感情的音樂,為寶寶打開通往音樂世界的大門。 4.探索: *是讓寶寶接觸或抓控各種小型打擊樂器的課程。小型打擊樂器的振動和音響能鼓勵寶寶自己來,可累積難得的學習經驗。 5.反覆練習: *反覆練習是寶寶學習的基礎,在搖晃和擺動中,重複練唱簡單的歌曲和節奏,可強化語言基礎,並加強記憶力、口頭表達、和往後寫字的能力。 6.聆聽: *訓練聆聽和語言能力,包括了適合寶寶吸收和聆聽的音調與節奏練習,以為寶寶模仿和學習的教材。

小紫老師Music Play各階段涵養概要

2009年12月10日
公開
51

run這麼長一段時間的Music Play(以前都稱為音樂潛能課程) 目前大致整理出每個階段玩的概要來 內容雖然大致如此 但事實上每個孩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因此玩時必須給予不同的變化以及要求~ (下列的年齡概略性區分,因音樂年齡亦需要一併考慮) [[Music Play寶寶班 0~1y]] 1.旋律與節奏字彙大量吸收 2.身體知覺以及環境探索 3.節奏樂器運用(齊奏/即興演奏探索) 4.創造性肢體律動 5.音樂欣賞 6.器樂欣賞 7.媽咪部分:call and response/ Bodypercussion [[Music Play 1~3ys]] 1.旋律與節奏語句涵養 2.身體知覺以及環境探索 3.節奏樂器運用(獨奏與齊奏/即興演奏探索) 4.創造性肢體律動 5.音樂欣賞 6.器樂欣賞 7.音樂聽想 8.媽咪部分:call and response/ Bodypercussion [[Music Play 3~5ys]] 1.旋律與節奏語句主拍與音準的準確性 2.閃卡運用(節奏與音符) 3.聽辯/聽唱/寫譜/歌唱/視唱/創作 4.節奏樂器運用(獨奏/齊奏/二部合奏/即興演奏探索) 5.創造性肢體律動 6.音樂欣賞 7.器樂欣賞 8.音樂聽想 9.Gordon七階段的達成 [[Music Play鍵盤班 4.5ys以上]] 1.聽辯/聽唱/寫譜/歌唱/視唱/創作/視奏 2.閃卡運用(節奏與音符) 3.節奏樂器運用(獨奏/齊奏/二部合奏/多部合奏/即興演奏探索) 4.鍵盤技巧訓練/轉調/歌曲結構訓練等 5.創造性肢體律動 6.音樂欣賞遊戲 7.器樂欣賞 [[Music Play弦樂課程]] 1.聽辯/聽唱/寫譜/歌唱/視唱/創作/視奏 2.閃卡運用(節奏與音符) 3.節奏樂器運用(獨奏/齊奏/二部合奏/多部合奏/即興演奏探索) 4.弦樂技巧訓練 5.創造性肢體律動 6.音樂欣賞遊戲 7.器樂欣賞

不管幾歲,先玩再說

2009年10月09日
公開
49

不管幾歲~先玩再說 在學習認知上有許多的時間可以揣摩以及學習 尤其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你要找個什麼訊息只要上網goo一下) 只要願意 什麼時候都可以得到要的以及相關的知識 知識獲取後 必須要融會了解貫通後 經過假設與驗證 得到自己最終的結論 這些的的歷程遠比立即獲得答案來得重要 能夠願意憑藉自己的思考去轉換知識的 這其中需要的是什麼? 當然思考力不可或缺 但最初的熱誠以及動機是啟動思考力的機制 有了足夠的熱誠以及動機 再多的學習也都會願意 而這些熱誠以及動機來自於~玩 "有意義的玩"會讓大腦產生很多的愉快因子 大腦再將這件事情與快樂連結在一起 於是 對於玩出來的興趣將可以維持長久動力~ 我們的Music Play也是如此 藉由不斷的"有意義的玩" 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得將最重要的音樂本質"節奏"與"旋律"給內化 然後再藉由孩子骨子裡累積出來的龐大能量換化為對音樂的動能 於是 其實自己一直在學音樂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學音樂 相對於一直呆在樂器前面技術的苦練 這樣的學習將會讓孩子擁有音樂的陪伴 長長久久 因此 不管幾歲進來Music Play 都應該從玩開始~ 附註: 大人們的期望以及責備 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減法" 當然 有時候成人不免當下的生氣 但是 時時刻刻的回頭想想要孩子學音樂的本意 是要他玩音樂愛音樂 還是要她們從此怨恨音樂? [文~小紫老師]

Music Play~ play music

2009年06月17日
公開
50

Music Play前進幼稚園 除了咱門研習區域即將推進幼稚園以及另外三位老師也有在幼稚園任教外 小紫老師也要把這個好東西推到幼稚園去!! 第一個幼稚園是以前同事孩子的幼稚園 在仁愛路帝寶旁邊的巷子內 只要幼稚園不是個汲汲營營想要看成果的園所 那麼就有機會把Music Play推進去!!!!! 加油!! 下面是要提供給幼稚園園長看的簡單資料~~ ------------------------------------------------------------- Music Play~ play music 1.甚麼是Music Play? 運用美國音樂教育博士Dr. Edwin Gordon所提出的幼兒音樂學習理論以及Laban五大律動元素所設計出的ㄧ套音樂遊戲方式。 2. Music Play的特色! 孩子是老師最好的導師,因此孩子怎麼學所以我們怎麼教! 3. Music Play如何提供孩子豐富的音樂環境? 多元文化音樂(各國文化音樂/原住民音樂/古典音樂等)/豐富的教會調式/大小調/正規拍以及複合拍等,讓孩子從遊戲中感受音樂的美! 4. Music Play的孩子會有甚麼樣的成長? 語句的學習從零歲開始,因此在Music Play中成長的孩子無論原始音樂性向如何,最終將會在音準/和聲/節奏主分拍上有所進步,更重要的是,因為孩子在Music Play中所提供的豐富音樂環境中成長,孩子將來面對音樂以及人生將有正面積極的回饋以及具備學習樂器的音樂能力! 5. Music Play的老師! 小紫老師: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曾修讀音樂類教育學程,目前育有1子,因為自己的孩子而有機會接觸到Music Play,也因為Music Play課程而與許多媽媽們成為好朋友。目前Music Play涵?~6歲的音樂涵養課程,包含潛能班/進階素養班/鍵盤班等! 6. Music Play如何上課? 除課堂上老師的歌唱以及音樂律動活動外,每期均至少邀請兩項樂器至孩子面前演奏或同樂,讓孩子在還小的階段便能親耳聆聽器樂聲音之美。

淺聊Gordon音樂學習理論

2009年04月24日
公開
44

戈登(Gordon)音樂學習理論 藉由「孩子是怎麼學會音樂的呢?」去考量學習者的需要,這樣才能有效的配合孩子的發展,去瞭解為什麼要這麼教?教什麼?以及何時教。 Gordon強調「聽想」能力的建立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幫助學生利用聽覺建立對音樂的領悟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他認為人類學習音樂的過程和語言類似,也就是「心中先有了音樂」,然後才藉由樂器(包括人聲)表達出來。因此十分強調教師上課應提供各種音樂(包括不同調式和節奏)讓孩子們去聽,提供豐富的音樂學習環境。例如:使用聲樂進行教學活動,或是運用老師專長的樂器提供不同調式的音樂。 音樂教學中有兩個重要的元素,就是調式與節奏。在「調式」中,先為孩子建立「主音」和「屬音」的架構,再依程度難易練習不同的和弦,當小朋友學習這些字彙並能自由運用後,在作曲和即興創作上,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在「節奏」中則強調「主拍」和「分拍」的觀念,主拍是每個小節中的主要拍子,2/4拍中有二個主拍,6/8也是二個,但分拍不同;分拍則是主拍所分出的小拍。在沒有主拍時,分拍只是一個個的點,沒有意義;主拍和分拍的組合不同時,所形成的韻律(重音)自然不同;也就是拍號、拍子和重音並無固定的關係。Gordon認為拍子是身體對聽到音樂最直接的反應,不要讓舊有的拍號或重音模式侷限了對音樂的感受力。 Gordon經過多年試驗,把曲調和節奏字彙設計成書,藉由活動練習書中不同的字彙,由淺入深。「曲調」活動中,老師唱出一個字彙(如sol、mi、do)後,先短暫沈默,使學生在回應前能聽想老師的字彙,然後看老師的手勢呼吸,再回應唱出這個字彙(sol、mi、do)。回應字彙時,老師可由手勢提示全班回應或個別回應,個別回應時可根據學生程度調整字彙難易度,全班回應時老師則可即興創作不同字彙使活動有趣,在全班和個別的交互練習中使學生學習適合他能力的字彙,這樣能力強的孩子不會無聊,能力差的孩子也有成就感。「節奏」活動時老師的示範和學生的回應中沒有停留,拍子和速度一直持續,使學生能掌握韻律感。 ------------------------- 以上文字複製自貝拉老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