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日期

#Tag

轉貼文章:不要讓「過度」摧垮孩子的身心

2006年12月28日
公開

作者﹕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可以看出,緊張的學習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在一個模範公立學校,總有一些病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是常見的病。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覺得頭痛,有的幾個月來都是如此,還有一部分人是整個垮了,不得不休學。 大自然是一個嚴格的會計師,如果在某方面,你要的比他準備的多,他就會在別的地方減掉一些來補充。如果你照他準備的進行,分量恰當、種類合適,最後,你會得到大致平衡的發展。 可是,如果你不斷在某方面透支,一而再,再而三,他就會作出反抗,連應該給你的也拿了回去。 永遠不要忘記,身體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心智發展是不需要精力的。 一個人運動過度,就一定會使思維能力下降,終身從事肌肉勞動的農民,心智活動就少一些;一個人長時間的思考,特別是機械記憶,身體機能也必然下降,反過來,它產生的後果一定會是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多愁善感。 這就是上帝賜給每一個生命的心智和身體機能的一致性。人在渴望、懼怕、憤怒、歡樂時,心臟會跳得更快,需要身體供給的能量會更多。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怎能使一個發育中的身體欣欣向榮呢?物質和精神的統一,在人體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轉貼文章:生活中開始孩子的自然教育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作者﹕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從在一個暴風雨夜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留在我和小史賓塞的腦海裡。 那是個夏天的夜晚,一整天的豔陽高照,使得空氣悶熱難耐。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夜空,雷聲從遙遠的天邊隆隆傳來,似乎顯得越來越憤怒。 百葉窗簾哢哢作響,屋外的榆樹枝刮擦著屋簷,狂風夾雜著雨點,呼嘯著從窗戶縫鑽進,聲音如鬼哭狼嚎。偶爾,一道閃電把房間照得像白晝一般。此時,我聽到小史賓塞害怕的驚叫聲,我趕緊跑到他的房間,只見他用床單蓋在頭上,渾身發抖。 我坐在他的床沿,用手輕輕拍著他,讓他慢慢安靜下來,然後對他說:「孩子,聽!暴風雨中有歌聲呢,你聽到了嗎?」 小史賓塞果然不再緊張,凝神聽了起來。 一聲巨大的雷聲,又是一道閃電,「孩子,聽,那鼓聲敲響了。」一陣狂風吹起來,嗚嗚地直響,我又說:「暴風雨的樂隊裡,又多了一把大提琴。」 「不,不只一把,好像是很多把。」小史賓塞說。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心裡由衷地高興。 夜裡,暴風雨一直持續著,我們也一直在聆聽,直到風雨停歇,小史賓塞和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第二天早晨,小史賓塞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我聽到了,多麼雄壯的音樂啊!」 從德文特河邊到鎮上,有一條羊腸小路,路兩邊長著一大片矢車菊。有一天,小史賓塞像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一樣,指著小路兩邊長得又高又密的矢車菊說:「看呀,為什麼這兩排矢車菊長得這麼高,而且花朵又大又多?」小史賓塞為他的發現欣喜若狂,著急地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每天都有人提水從這裡經過,總會灑出一些水來,正是那每天一點一滴的水,使它們比其他矢車菊得到更多的滋潤啊。小史賓塞恍然大悟,彎下身去看那還掛在矢車菊葉片上的小水滴,那專注的目光,讓我感動萬分。我知道,從這兩排矢車菊,小史賓塞已開始明白了愛的道理。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茱莉身上。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無論我講什麼,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顯然她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不能自拔。放一段雄壯的音樂給她聽,開始會好一點,但接下來,她又魂不守捨了。我決定試一試新的方法。我把聲音關掉,也把書本闔上。我說:「茱莉,我們不再用耳朵聽,讓我們用心來聽,聽大自然的聲音,也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把窗戶打開,屋外是一小片濃密的榆樹林,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輕輕地顫動。一陣陣清涼的氣息,從窗外飄來,小茱莉把手放在胸口,入迷地聽了起來,漸漸地,她的臉上煥發出異樣的神采。我知道,她正在聆聽自己內心和大自然的聲音。 兩個月後,茱莉回家了,一天,她母親激動地跑來告訴我:「史賓塞先生,你對茱莉做了什麼?她竟然能專心聽別人講話了,而且整天蹦蹦跳跳,比以前活潑多了。」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轉貼文章:生活中開始孩子的自然教育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作者﹕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從在一個暴風雨夜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留在我和小史賓塞的腦海裡。 那是個夏天的夜晚,一整天的豔陽高照,使得空氣悶熱難耐。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夜空,雷聲從遙遠的天邊隆隆傳來,似乎顯得越來越憤怒。 百葉窗簾哢哢作響,屋外的榆樹枝刮擦著屋簷,狂風夾雜著雨點,呼嘯著從窗戶縫鑽進,聲音如鬼哭狼嚎。偶爾,一道閃電把房間照得像白晝一般。此時,我聽到小史賓塞害怕的驚叫聲,我趕緊跑到他的房間,只見他用床單蓋在頭上,渾身發抖。 我坐在他的床沿,用手輕輕拍著他,讓他慢慢安靜下來,然後對他說:「孩子,聽!暴風雨中有歌聲呢,你聽到了嗎?」 小史賓塞果然不再緊張,凝神聽了起來。 一聲巨大的雷聲,又是一道閃電,「孩子,聽,那鼓聲敲響了。」一陣狂風吹起來,嗚嗚地直響,我又說:「暴風雨的樂隊裡,又多了一把大提琴。」 「不,不只一把,好像是很多把。」小史賓塞說。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心裡由衷地高興。 夜裡,暴風雨一直持續著,我們也一直在聆聽,直到風雨停歇,小史賓塞和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第二天早晨,小史賓塞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我聽到了,多麼雄壯的音樂啊!」 從德文特河邊到鎮上,有一條羊腸小路,路兩邊長著一大片矢車菊。有一天,小史賓塞像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一樣,指著小路兩邊長得又高又密的矢車菊說:「看呀,為什麼這兩排矢車菊長得這麼高,而且花朵又大又多?」小史賓塞為他的發現欣喜若狂,著急地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每天都有人提水從這裡經過,總會灑出一些水來,正是那每天一點一滴的水,使它們比其他矢車菊得到更多的滋潤啊。小史賓塞恍然大悟,彎下身去看那還掛在矢車菊葉片上的小水滴,那專注的目光,讓我感動萬分。我知道,從這兩排矢車菊,小史賓塞已開始明白了愛的道理。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茱莉身上。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無論我講什麼,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顯然她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不能自拔。放一段雄壯的音樂給她聽,開始會好一點,但接下來,她又魂不守捨了。我決定試一試新的方法。我把聲音關掉,也把書本闔上。我說:「茱莉,我們不再用耳朵聽,讓我們用心來聽,聽大自然的聲音,也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把窗戶打開,屋外是一小片濃密的榆樹林,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輕輕地顫動。一陣陣清涼的氣息,從窗外飄來,小茱莉把手放在胸口,入迷地聽了起來,漸漸地,她的臉上煥發出異樣的神采。我知道,她正在聆聽自己內心和大自然的聲音。 兩個月後,茱莉回家了,一天,她母親激動地跑來告訴我:「史賓塞先生,你對茱莉做了什麼?她竟然能專心聽別人講話了,而且整天蹦蹦跳跳,比以前活潑多了。」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黃于芳 職能治療師 早產兒父母的的心路歷程可謂是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而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對早產兒父母更是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我們必須堅信四個大原則。(1)發展是受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交互影響。(2)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3)個體的發展是全面性的。(4)個體的發展是有差異性的。 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 (一)家庭的角色: (1)我們要接受孩子的能力(abilities)及特殊需求(special needs)。 (2)有健全的親子關係(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才能充分的建立安全感與信任。. (二)治療師的角色: (1) 藉由遊戲(play )及自我照顧技巧(self-care)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能力。 (2) 必須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及發展的關鍵期予以訓練。 二、遊戲 (一)遊戲就是孩子每日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動手動腦,促進體能與智能的發展: (1) 粗大動作:指的是蹲、坐、跑、站、翻身等等。 (2) 精細動作:指的是孩子拿小的東西,與自理能力有關。 (3) 認知功能:與物體恆存的概念(指物體沒有出現在你眼前,並不表示物體的不存在),與安全感及信任感的發展有相當的關係存在。。 (4) 情緒表現:如抱著洋娃娃做一些照顧的技巧,關心、關懷的表現。 (5) 語言能力:父母要多跟孩子講話,使孩子聽懂,再慢慢學習說的能力。 (6) 感覺統合 (7) 社會適應: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與其他人分享及輪流。 (8) 生活自理能力 (二)把握原則:請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失歡,因為童年只有一個而且絕不能重來 ,寓來遊戲於教育是早產兒訓練的最高指導原則。 三、如何陪孩子玩 (1) 請您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自由地玩 (2) 要注重玩的過程,觀察孩子的反應 (3) 孩子努力嘗試,請您立即誇讚。 (4) 讓孩子有反覆練習得機會。 四、如何選擇玩具 (1) 選擇好玩、有趣的玩具。 (2) 選擇堅固、耐用的玩具。 (3) 選擇安全、衛生的玩具。 (4) 選擇色彩豐富、能激發想像力的玩具。如洋娃娃可以做角色扮演,玩沙子、 積木可自由創作。 (5) 選擇可提供各類經驗的玩具,如球。 (6) 選擇適合孩子能力的玩具。 五、零至兩歲的嬰幼兒玩具 (1) 人:例如經由手肌膚的碰觸,可使神經較穩定,情緒較放鬆的感覺。 (2) 懸吊玩具:可跟著玩具做轉頭的及聽的能力,屬於感官性的玩具。 (3) 手搖鈴:可幫助視覺、聽覺的刺激,及練習抓握能力。 (4) 大小玩偶填充:經由角色扮演來幫助社會化過程的發展。 (5) 音樂性的玩具:盡量選擇較悅耳的音樂,如鈴鼓、三角鐵等,對孩子的手眼 協調有幫助。 (6) 操作面板玩具:適合一歲以前的孩子玩,可充分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手功能技巧。 (7) 積木:幫助了解空間的概念及部分及群體之間的關係。 (9) 玩具電話:玩假裝的遊戲,表示社會化的行為已經在開始了 (10) 妙妙箱:練習物體恆存的概念。 (11) 套圈圈:練習大小、順序的摡念。 (12) 串珠:練習手眼協調能力。 (13) 敲球檯:幫助手腕的訓練及手眼協調。 (14) 手推車:建議先玩推的玩具(因有較好的一個支撐點),等到會走時再玩拉的玩具。 (15) 搖木馬:七、八個月時使用,早產兒請以矯正年齡為準,可以刺激前庭的功能。 (16) 圖卡及兒童繪本:盡量選擇較厚的紙本。 六、啟發智能的遊戲 (1) 溝通遊戲 (2) 眼與手、腳及身的遊戲 (3) 感官遊戲 (4) 物體恆存遊戲 (5) 模仿遊戲 (6) 藉物取物遊戲 (7) 可逆遊戲 (8) 線索遊戲 (9) 分類遊戲 (10)因果關係遊戲 (11)空間遊戲 七、如何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 找出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 (2) 找出孩子的注意力,並加以培養 (3) 勿太早憂慮孩子的好動行為 (4) 將過分的好動轉移並引導為服務 (5) 一次只交代一件事 (6) 利用圖片及示範動作來提示 (7) 安排安靜的小房間或角落 (8) 靜態活動之後再安排動態活動 (9) 活動的設計因簡單扼要,避免過度重覆 (10)選擇乖巧的玩伴,玩伴不要太多 (11)給予鼓勵及讚美 (12)規律化的生活安排 八、生活自理能力技巧 (一)自我餵食: (1) 孩子開始表現出自己想吃的慾望約在一歲三個月左右。 (2) 孩子自己想吃的企圖心雖然很旺盛,但是技術尚未成熟,大人必須耐心配合,要求不要太高。 (3) 加大把柄的湯匙、吸盤碗、雙把柄的杯子、可折彎的吸管、鋼珠吸管、餐墊、高腳椅.....。 (二)穿脫衣服: (1) 孩子對脫衣服的關心約在一歲一個月左右開始,會配合擺好容易穿脫的姿勢。 (2) 到了四歲,漸漸學會扣釦子,這需要手指靈活度及支撐腕力和肩力。 (3) 慢慢來,循序漸進。 (三)洗澡: (1) 約一歲左右,討厭洗頭、洗臉、洗澡的孩子不在少數。 (2) 要孩子合作,須準備洗澡玩的玩具再搭配大人的諄諄善誘。 (3) 兩歲會洗手,三歲會漱口,四歲會刷牙。 (4) 讓孩子了解到乾乾淨淨的小孩,大人才會喜歡。 (四)如廁 (1) 訓練時間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事看孩子的身心成熟度-會站、會走、膀胱及直腸擴約肌的控制、能表達且聽的懂。 (2) 約一歲半至兩歲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 (3) 大人因調查並紀錄孩子每日大小便的時間、次數,盡量配合加以訓練。 (4) 防止夜尿的訓練,做好防止尿濕被褥的防備。 九、觀念分享 (1) 佈置一個良好且充實的學習環境    (2) 提供充分探索的機會 (3) 接近自然及參與社會生活 (4) 斥責不如稱讚 (5) 父母盡量多嘴 (6) 講故事效果大 轉載網址:http://www.pbf.org.tw/newhtml/Cmain-4-3.htm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黃于芳 職能治療師 早產兒父母的的心路歷程可謂是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而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對早產兒父母更是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我們必須堅信四個大原則。(1)發展是受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交互影響。(2)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3)個體的發展是全面性的。(4)個體的發展是有差異性的。 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 (一)家庭的角色: (1)我們要接受孩子的能力(abilities)及特殊需求(special needs)。 (2)有健全的親子關係(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才能充分的建立安全感與信任。. (二)治療師的角色: (1) 藉由遊戲(play )及自我照顧技巧(self-care)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能力。 (2) 必須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及發展的關鍵期予以訓練。 二、遊戲 (一)遊戲就是孩子每日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動手動腦,促進體能與智能的發展: (1) 粗大動作:指的是蹲、坐、跑、站、翻身等等。 (2) 精細動作:指的是孩子拿小的東西,與自理能力有關。 (3) 認知功能:與物體恆存的概念(指物體沒有出現在你眼前,並不表示物體的不存在),與安全感及信任感的發展有相當的關係存在。。 (4) 情緒表現:如抱著洋娃娃做一些照顧的技巧,關心、關懷的表現。 (5) 語言能力:父母要多跟孩子講話,使孩子聽懂,再慢慢學習說的能力。 (6) 感覺統合 (7) 社會適應: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與其他人分享及輪流。 (8) 生活自理能力 (二)把握原則:請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失歡,因為童年只有一個而且絕不能重來 ,寓來遊戲於教育是早產兒訓練的最高指導原則。 三、如何陪孩子玩 (1) 請您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自由地玩 (2) 要注重玩的過程,觀察孩子的反應 (3) 孩子努力嘗試,請您立即誇讚。 (4) 讓孩子有反覆練習得機會。 四、如何選擇玩具 (1) 選擇好玩、有趣的玩具。 (2) 選擇堅固、耐用的玩具。 (3) 選擇安全、衛生的玩具。 (4) 選擇色彩豐富、能激發想像力的玩具。如洋娃娃可以做角色扮演,玩沙子、 積木可自由創作。 (5) 選擇可提供各類經驗的玩具,如球。 (6) 選擇適合孩子能力的玩具。 五、零至兩歲的嬰幼兒玩具 (1) 人:例如經由手肌膚的碰觸,可使神經較穩定,情緒較放鬆的感覺。 (2) 懸吊玩具:可跟著玩具做轉頭的及聽的能力,屬於感官性的玩具。 (3) 手搖鈴:可幫助視覺、聽覺的刺激,及練習抓握能力。 (4) 大小玩偶填充:經由角色扮演來幫助社會化過程的發展。 (5) 音樂性的玩具:盡量選擇較悅耳的音樂,如鈴鼓、三角鐵等,對孩子的手眼 協調有幫助。 (6) 操作面板玩具:適合一歲以前的孩子玩,可充分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手功能技巧。 (7) 積木:幫助了解空間的概念及部分及群體之間的關係。 (9) 玩具電話:玩假裝的遊戲,表示社會化的行為已經在開始了 (10) 妙妙箱:練習物體恆存的概念。 (11) 套圈圈:練習大小、順序的摡念。 (12) 串珠:練習手眼協調能力。 (13) 敲球檯:幫助手腕的訓練及手眼協調。 (14) 手推車:建議先玩推的玩具(因有較好的一個支撐點),等到會走時再玩拉的玩具。 (15) 搖木馬:七、八個月時使用,早產兒請以矯正年齡為準,可以刺激前庭的功能。 (16) 圖卡及兒童繪本:盡量選擇較厚的紙本。 六、啟發智能的遊戲 (1) 溝通遊戲 (2) 眼與手、腳及身的遊戲 (3) 感官遊戲 (4) 物體恆存遊戲 (5) 模仿遊戲 (6) 藉物取物遊戲 (7) 可逆遊戲 (8) 線索遊戲 (9) 分類遊戲 (10)因果關係遊戲 (11)空間遊戲 七、如何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 找出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 (2) 找出孩子的注意力,並加以培養 (3) 勿太早憂慮孩子的好動行為 (4) 將過分的好動轉移並引導為服務 (5) 一次只交代一件事 (6) 利用圖片及示範動作來提示 (7) 安排安靜的小房間或角落 (8) 靜態活動之後再安排動態活動 (9) 活動的設計因簡單扼要,避免過度重覆 (10)選擇乖巧的玩伴,玩伴不要太多 (11)給予鼓勵及讚美 (12)規律化的生活安排 八、生活自理能力技巧 (一)自我餵食: (1) 孩子開始表現出自己想吃的慾望約在一歲三個月左右。 (2) 孩子自己想吃的企圖心雖然很旺盛,但是技術尚未成熟,大人必須耐心配合,要求不要太高。 (3) 加大把柄的湯匙、吸盤碗、雙把柄的杯子、可折彎的吸管、鋼珠吸管、餐墊、高腳椅.....。 (二)穿脫衣服: (1) 孩子對脫衣服的關心約在一歲一個月左右開始,會配合擺好容易穿脫的姿勢。 (2) 到了四歲,漸漸學會扣釦子,這需要手指靈活度及支撐腕力和肩力。 (3) 慢慢來,循序漸進。 (三)洗澡: (1) 約一歲左右,討厭洗頭、洗臉、洗澡的孩子不在少數。 (2) 要孩子合作,須準備洗澡玩的玩具再搭配大人的諄諄善誘。 (3) 兩歲會洗手,三歲會漱口,四歲會刷牙。 (4) 讓孩子了解到乾乾淨淨的小孩,大人才會喜歡。 (四)如廁 (1) 訓練時間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事看孩子的身心成熟度-會站、會走、膀胱及直腸擴約肌的控制、能表達且聽的懂。 (2) 約一歲半至兩歲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 (3) 大人因調查並紀錄孩子每日大小便的時間、次數,盡量配合加以訓練。 (4) 防止夜尿的訓練,做好防止尿濕被褥的防備。 九、觀念分享 (1) 佈置一個良好且充實的學習環境    (2) 提供充分探索的機會 (3) 接近自然及參與社會生活 (4) 斥責不如稱讚 (5) 父母盡量多嘴 (6) 講故事效果大 轉載網址:http://www.pbf.org.tw/newhtml/Cmain-4-3.htm

轉貼文章:生活中開始孩子的自然教育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1

作者﹕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從在一個暴風雨夜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留在我和小史賓塞的腦海裡。 那是個夏天的夜晚,一整天的豔陽高照,使得空氣悶熱難耐。突然, 一道閃電劃破夜空,雷聲從遙遠的天邊隆隆傳來,似乎顯得越來越憤怒。 百葉窗簾哢哢作響,屋外的榆樹枝刮擦著屋簷,狂風夾雜著雨點, 呼嘯著從窗戶縫鑽進,聲音如鬼哭狼嚎。偶爾, 一道閃電把房間照得像白晝一般。此時,我聽到小史賓塞害怕的驚叫聲 ,我趕緊跑到他的房間,只見他用床單蓋在頭上,渾身發抖。 我坐在他的床沿,用手輕輕拍著他,讓他慢慢安靜下來, 然後對他說:「孩子,聽!暴風雨中有歌聲呢,你聽到了嗎?」 小史賓塞果然不再緊張,凝神聽了起來。 一聲巨大的雷聲,又是一道閃電,「孩子,聽,那鼓聲敲響了。」 一陣狂風吹起來,嗚嗚地直響,我又說:「暴風雨的樂隊裡, 又多了一把大提琴。」 「不,不只一把,好像是很多把。」小史賓塞說。 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心裡由衷地高興。 夜裡,暴風雨一直持續著,我們也一直在聆聽,直到風雨停歇, 小史賓塞和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第二天早晨,小史賓塞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 「我聽到了,多麼雄壯的音樂啊!」 從德文特河邊到鎮上,有一條羊腸小路,路兩邊長著一大片矢車菊。 有一天,小史賓塞像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一樣, 指著小路兩邊長得又高又密的矢車菊說: 「看呀,為什麼這兩排矢車菊長得這麼高,而且花朵又大又多?」 小史賓塞為他的發現欣喜若狂,著急地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 每天都有人提水從這裡經過,總會灑出一些水來, 正是那每天一點一滴的水,使它們比其他矢車菊得到更多的滋潤啊。 小史賓塞恍然大悟,彎下身去看那還掛在矢車菊葉片上的小水滴, 那專注的目光,讓我感動萬分。我知道,從這兩排矢車菊, 小史賓塞已開始明白了愛的道理。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茱莉身上。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 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 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 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無論我講什麼,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顯然她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不能自拔。放一段雄壯的音樂給她聽,開始會好一點,但接下來,她又魂不守捨了。 我決定試一試新的方法。我把聲音關掉,也把書本闔上。 我說:「茱莉,我們不再用耳朵聽,讓我們用心來聽, 聽大自然的聲音,也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把窗戶打開,屋外是一小片濃密的榆樹林,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 輕輕地顫動。一陣陣清涼的氣息,從窗外飄來,小茱莉把手放在胸口, 入迷地聽了起來,漸漸地,她的臉上煥發出異樣的神采。 我知道,她正在聆聽自己內心和大自然的聲音。 兩個月後,茱莉回家了,一天,她母親激動地跑來告訴我: 「史賓塞先生,你對茱莉做了什麼?她竟然能專心聽別人講話了, 而且整天蹦蹦跳跳,比以前活潑多了。」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2006年12月27日
公開
1

如何幫助早產兒成長發展 黃于芳 職能治療師 早產兒父母的的心路歷程可謂是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而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對早產兒父母更是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我們必須堅信四個大原則。(1)發展是受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交互影響。(2)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3)個體的發展是全面性的。(4)個體的發展是有差異性的。 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 (一)家庭的角色: (1)我們要接受孩子的能力(abilities)及特殊需求(special needs)。 (2)有健全的親子關係(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才能充分的建立安全感與信任。. (二)治療師的角色: (1) 藉由遊戲(play )及自我照顧技巧(self-care)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能力。 (2) 必須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及發展的關鍵期予以訓練。 二、遊戲 (一)遊戲就是孩子每日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動手動腦,促進體能與智能的發展: (1) 粗大動作:指的是蹲、坐、跑、站、翻身等等。 (2) 精細動作:指的是孩子拿小的東西,與自理能力有關。 (3) 認知功能:與物體恆存的概念(指物體沒有出現在你眼前,並不表示物體的不存在),與安全感及信任感的發展有相當的關係存在。。 (4) 情緒表現:如抱著洋娃娃做一些照顧的技巧,關心、關懷的表現。 (5) 語言能力:父母要多跟孩子講話,使孩子聽懂,再慢慢學習說的能力。 (6) 感覺統合 (7) 社會適應: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與其他人分享及輪流。 (8) 生活自理能力 (二)把握原則:請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失歡,因為童年只有一個而且絕不能重來 ,寓來遊戲於教育是早產兒訓練的最高指導原則。 三、如何陪孩子玩 (1) 請您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自由地玩 (2) 要注重玩的過程,觀察孩子的反應 (3) 孩子努力嘗試,請您立即誇讚。 (4) 讓孩子有反覆練習得機會。 四、如何選擇玩具 (1) 選擇好玩、有趣的玩具。 (2) 選擇堅固、耐用的玩具。 (3) 選擇安全、衛生的玩具。 (4) 選擇色彩豐富、能激發想像力的玩具。如洋娃娃可以做角色扮演,玩沙子、 積木可自由創作。 (5) 選擇可提供各類經驗的玩具,如球。 (6) 選擇適合孩子能力的玩具。 五、零至兩歲的嬰幼兒玩具 (1) 人:例如經由手肌膚的碰觸,可使神經較穩定,情緒較放鬆的感覺。 (2) 懸吊玩具:可跟著玩具做轉頭的及聽的能力,屬於感官性的玩具。 (3) 手搖鈴:可幫助視覺、聽覺的刺激,及練習抓握能力。 (4) 大小玩偶填充:經由角色扮演來幫助社會化過程的發展。 (5) 音樂性的玩具:盡量選擇較悅耳的音樂,如鈴鼓、三角鐵等,對孩子的手眼 協調有幫助。 (6) 操作面板玩具:適合一歲以前的孩子玩,可充分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手功能技巧。 (7) 積木:幫助了解空間的概念及部分及群體之間的關係。 (9) 玩具電話:玩假裝的遊戲,表示社會化的行為已經在開始了 (10) 妙妙箱:練習物體恆存的概念。 (11) 套圈圈:練習大小、順序的摡念。 (12) 串珠:練習手眼協調能力。 (13) 敲球檯:幫助手腕的訓練及手眼協調。 (14) 手推車:建議先玩推的玩具(因有較好的一個支撐點),等到會走時再玩拉的玩具。 (15) 搖木馬:七、八個月時使用,早產兒請以矯正年齡為準,可以刺激前庭的功能。 (16) 圖卡及兒童繪本:盡量選擇較厚的紙本。 六、啟發智能的遊戲 (1) 溝通遊戲 (2) 眼與手、腳及身的遊戲 (3) 感官遊戲 (4) 物體恆存遊戲 (5) 模仿遊戲 (6) 藉物取物遊戲 (7) 可逆遊戲 (8) 線索遊戲 (9) 分類遊戲 (10)因果關係遊戲 (11)空間遊戲 七、如何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 找出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 (2) 找出孩子的注意力,並加以培養 (3) 勿太早憂慮孩子的好動行為 (4) 將過分的好動轉移並引導為服務 (5) 一次只交代一件事 (6) 利用圖片及示範動作來提示 (7) 安排安靜的小房間或角落 (8) 靜態活動之後再安排動態活動 (9) 活動的設計因簡單扼要,避免過度重覆 (10)選擇乖巧的玩伴,玩伴不要太多 (11)給予鼓勵及讚美 (12)規律化的生活安排 八、生活自理能力技巧 (一)自我餵食: (1) 孩子開始表現出自己想吃的慾望約在一歲三個月左右。 (2) 孩子自己想吃的企圖心雖然很旺盛,但是技術尚未成熟,大人必須耐心配合,要求不要太高。 (3) 加大把柄的湯匙、吸盤碗、雙把柄的杯子、可折彎的吸管、鋼珠吸管、餐墊、高腳椅.....。 (二)穿脫衣服: (1) 孩子對脫衣服的關心約在一歲一個月左右開始,會配合擺好容易穿脫的姿勢。 (2) 到了四歲,漸漸學會扣釦子,這需要手指靈活度及支撐腕力和肩力。 (3) 慢慢來,循序漸進。 (三)洗澡: (1) 約一歲左右,討厭洗頭、洗臉、洗澡的孩子不在少數。 (2) 要孩子合作,須準備洗澡玩的玩具再搭配大人的諄諄善誘。 (3) 兩歲會洗手,三歲會漱口,四歲會刷牙。 (4) 讓孩子了解到乾乾淨淨的小孩,大人才會喜歡。 (四)如廁 (1) 訓練時間並不是關鍵,最重要的事看孩子的身心成熟度-會站、會走、膀胱及直腸擴約肌的控制、能表達且聽的懂。 (2) 約一歲半至兩歲可以開始訓練大小便。 (3) 大人因調查並紀錄孩子每日大小便的時間、次數,盡量配合加以訓練。 (4) 防止夜尿的訓練,做好防止尿濕被褥的防備。 九、觀念分享 (1) 佈置一個良好且充實的學習環境    (2) 提供充分探索的機會 (3) 接近自然及參與社會生活 (4) 斥責不如稱讚 (5) 父母盡量多嘴 (6) 講故事效果大 轉載網址:http://www.pbf.org.tw/newhtml/Cmain-4-3.htm

轉貼文章: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作者﹕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一方面,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總之,專注是與一般孩子的特點相矛盾的,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使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 我認為,在孩子求知和現實的行為中,缺乏專注是十分常見的。淺嘗輒止、興趣轉移、東遊西蕩,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可能出現的狀況,我認為,孩子透過這些自然的方式,也能獲得一些知識,但如果能加上一點專注的習慣,則會更好。 小史賓塞從七歲開始,我便培養他專注的習慣,這點使他後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終身受益。我的計畫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透過一些小實驗,啟發他明白專注的含義和作用;二是透過幾件有趣的事,培養他專注的習慣,並讓他體會專注的快樂;三是把一般的專注引伸到求知上,然後在生活中加以重複。 一天,我和小史賓塞出去郊遊,並準備在外面野炊。小史賓塞一聽到要野炊,簡直樂翻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們已經饑腸轆轆。於是,在一塊大石頭後面,搭好了灶台,撿來了一些乾草和枯樹枝,準備生火做飯。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帶火柴。怎麼辦呢?小史賓塞急得沒了主意。我提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陽光把乾草點燃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把乾草放在太陽光下,等了很久,乾草只是被曬熱了,並沒有著火。 我又提議,要是能把太陽光長時間地集中在一點上,草一定會被點燃。小史賓塞完全同意這個辦法,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正當他有些洩氣的時候,我從背包裡取出一個凸透鏡,用石頭固定下來,然後,把乾草放在焦聚的一個亮點上。一開始,乾草也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乾草發出了聲音,然後冒起煙來,小史賓塞高興得滿臉通紅,像發現奇蹟一樣。結果,我們美妙地吃了一頓。 小史賓塞一直很好奇,這鏡片為什麼會把草點燃呢?我告訴他,點燃乾草的不是鏡片,仍然是太陽光,因為它才有熱量。鏡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地照射,才把草點燃的。我順便提到,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說,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裡想幾遍,就行了。小史賓塞第一次朦朧地明白,什麼是專注。 第二次,我們去觀察螞蟻。這是小史賓塞最喜歡做的事了。我提議,這個星期天,我們要把螞蟻王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其他事,我們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來約你出去玩,也不去。小史賓塞欣然同意。我準備了十張小卡片,還有一本關於昆蟲的書。每張小卡片上都有一個問題,按這些問題,把有關螞蟻的所有資料,全都查出來,抄上去。就這樣,我們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把有關螞蟻的情況全都弄清楚了。 最後,我問他快樂嗎?他點點頭說,太有趣了。 再後來,我就經常讓小史賓塞練習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一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一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後,他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總能從專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也漸漸沒有了往日的浮躁,心總能平靜下來。只要一開始決定做一件事,他就會安靜下來。 我非常瞭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或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 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特別值得談到的是,也許訓練孩子專注,一開始所做的事,並不是父母或老師所希望的知識。但不要忘記,學習任何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掌握知識本身,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啟發和訓練。就像要讓孩子去抓住一張混雜在一堆卡片裡的某張一樣,雖然,他一開始抓到的,也許並不是你期望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維、感知能力得到了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轉貼文章: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作者﹕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一方面,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總之,專注是與一般孩子的特點相矛盾的,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使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 我認為,在孩子求知和現實的行為中,缺乏專注是十分常見的。淺嘗輒止、興趣轉移、東遊西蕩,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可能出現的狀況,我認為,孩子透過這些自然的方式,也能獲得一些知識,但如果能加上一點專注的習慣,則會更好。 小史賓塞從七歲開始,我便培養他專注的習慣,這點使他後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終身受益。我的計畫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透過一些小實驗,啟發他明白專注的含義和作用;二是透過幾件有趣的事,培養他專注的習慣,並讓他體會專注的快樂;三是把一般的專注引伸到求知上,然後在生活中加以重複。 一天,我和小史賓塞出去郊遊,並準備在外面野炊。小史賓塞一聽到要野炊,簡直樂翻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們已經饑腸轆轆。於是,在一塊大石頭後面,搭好了灶台,撿來了一些乾草和枯樹枝,準備生火做飯。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帶火柴。怎麼辦呢?小史賓塞急得沒了主意。我提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陽光把乾草點燃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把乾草放在太陽光下,等了很久,乾草只是被曬熱了,並沒有著火。 我又提議,要是能把太陽光長時間地集中在一點上,草一定會被點燃。小史賓塞完全同意這個辦法,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正當他有些洩氣的時候,我從背包裡取出一個凸透鏡,用石頭固定下來,然後,把乾草放在焦聚的一個亮點上。一開始,乾草也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乾草發出了聲音,然後冒起煙來,小史賓塞高興得滿臉通紅,像發現奇蹟一樣。結果,我們美妙地吃了一頓。 小史賓塞一直很好奇,這鏡片為什麼會把草點燃呢?我告訴他,點燃乾草的不是鏡片,仍然是太陽光,因為它才有熱量。鏡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地照射,才把草點燃的。我順便提到,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說,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裡想幾遍,就行了。小史賓塞第一次朦朧地明白,什麼是專注。 第二次,我們去觀察螞蟻。這是小史賓塞最喜歡做的事了。我提議,這個星期天,我們要把螞蟻王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其他事,我們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來約你出去玩,也不去。小史賓塞欣然同意。我準備了十張小卡片,還有一本關於昆蟲的書。每張小卡片上都有一個問題,按這些問題,把有關螞蟻的所有資料,全都查出來,抄上去。就這樣,我們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把有關螞蟻的情況全都弄清楚了。 最後,我問他快樂嗎?他點點頭說,太有趣了。 再後來,我就經常讓小史賓塞練習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一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一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後,他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總能從專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也漸漸沒有了往日的浮躁,心總能平靜下來。只要一開始決定做一件事,他就會安靜下來。 我非常瞭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或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 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特別值得談到的是,也許訓練孩子專注,一開始所做的事,並不是父母或老師所希望的知識。但不要忘記,學習任何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掌握知識本身,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啟發和訓練。就像要讓孩子去抓住一張混雜在一堆卡片裡的某張一樣,雖然,他一開始抓到的,也許並不是你期望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維、感知能力得到了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轉貼文章: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2006年12月26日
公開
1

作者﹕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 一方面,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總之,專注是與一般孩子的特點相矛盾的,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使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 我認為,在孩子求知和現實的行為中,缺乏專注是十分常見的。淺嘗輒止、興趣轉移、東遊西蕩,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可能出現的狀況,我認為,孩子透過這些自然的方式,也能獲得一些知識,但如果能加上一點專注的習慣,則會更好。 小史賓塞從七歲開始,我便培養他專注的習慣,這點使他後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終身受益。我的計畫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透過一些小實驗,啟發他明白專注的含義和作用;二是透過幾件有趣的事,培養他專注的習慣,並讓他體會專注的快樂;三是把一般的專注引伸到求知上,然後在生活中加以重複。 一天,我和小史賓塞出去郊遊,並準備在外面野炊。小史賓塞一聽到要野炊,簡直樂翻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們已經饑腸轆轆。於是,在一塊大石頭後面,搭好了灶台,撿來了一些乾草和枯樹枝,準備生火做飯。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帶火柴。怎麼辦呢?小史賓塞急得沒了主意。我提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陽光把乾草點燃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把乾草放在太陽光下,等了很久,乾草只是被曬熱了,並沒有著火。 我又提議,要是能把太陽光長時間地集中在一點上,草一定會被點燃。小史賓塞完全同意這個辦法,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正當他有些洩氣的時候,我從背包裡取出一個凸透鏡,用石頭固定下來,然後,把乾草放在焦聚的一個亮點上。一開始,乾草也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乾草發出了聲音,然後冒起煙來,小史賓塞高興得滿臉通紅,像發現奇蹟一樣。結果,我們美妙地吃了一頓。 小史賓塞一直很好奇,這鏡片為什麼會把草點燃呢?我告訴他,點燃乾草的不是鏡片,仍然是太陽光,因為它才有熱量。鏡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地照射,才把草點燃的。我順便提到,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說,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裡想幾遍,就行了。小史賓塞第一次朦朧地明白,什麼是專注。 第二次,我們去觀察螞蟻。這是小史賓塞最喜歡做的事了。我提議,這個星期天,我們要把螞蟻王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其他事,我們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來約你出去玩,也不去。小史賓塞欣然同意。我準備了十張小卡片,還有一本關於昆蟲的書。每張小卡片上都有一個問題,按這些問題,把有關螞蟻的所有資料,全都查出來,抄上去。就這樣,我們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把有關螞蟻的情況全都弄清楚了。 最後,我問他快樂嗎?他點點頭說,太有趣了。 再後來,我就經常讓小史賓塞練習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一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一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後,他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總能從專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也漸漸沒有了往日的浮躁,心總能平靜下來。只要一開始決定做一件事,他就會安靜下來。 我非常瞭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或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 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特別值得談到的是,也許訓練孩子專注,一開始所做的事,並不是父母或老師所希望的知識。但不要忘記,學習任何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掌握知識本身,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啟發和訓練。就像要讓孩子去抓住一張混雜在一堆卡片裡的某張一樣,雖然,他一開始抓到的,也許並不是你期望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維、感知能力得到了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轉貼文章: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2006年12月24日
公開

作者﹕晨晨 【大紀元9月2日訊】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己經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了。喜歡與同儕年齡的同伴在一起,不太愛和父母一起出遊。 由於孩子的思考模式在改變,父母親如果不跟著改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那麼孩子就容易和父母形成對立、代溝。看看當今社會有許多孩子,在壓力無法獲得疏解的情況下,就以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所以建立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記得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頗為乖巧,幾乎很多時候就是父母怎麼說他就怎麼做。時隔幾年,孩子也日漸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的發展階段。然而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卻墨守成規,沒有跟著他們的成長腳步一起成長。 我還是把他們當做小孩兒一樣的呵護著。有一天,我上國中的女兒很嚴肅的對我說:「媽媽,我己經長大了,我不要再像以前一樣什麼事情都聽你的。」我並沒有把女兒說的話放在心裏,以為這只是他負氣的一句話。 直到有一天,矛盾越激化越大,女兒甚且告訴我:「我不想待在這個家了。」如果她有謀生能力就要離開這個家。其實我也沒有給孩子多大壓力,只不過對於他們愛看電視及打電玩管制的較嚴一些,他竟如此反應激烈。 「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很少去瞭解他心理在想什麼,他與同學、朋友的聊天話題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他跟朋友在電話及網路聊天的時候特別開心。 偶爾孩子會帶同學回家,孩子帶同學回家,外子總是很熱情的接待,買飯、買飲料之類的請同學吃。我也不反對女兒帶好朋友到家中來玩。他們經常會在房間裏打電玩,娛樂一下倒也無妨。 有時候孩子把電玩擺在功課之上的時候,我嘴裏就會發牢騷,把怨氣指向孩子教了壞朋友,並且告訴女兒以後不要再帶朋友到家裏來。女兒是個把朋友看的很重的人,一聽到我說這話,反抗心理就來了,鬧起彆扭了。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時候,矛盾就會被激化起來了。 越僵持越糟糕,我只好向同儕的父母尋求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每個人都給我一點經驗分享,最後我總結出自己的心得:要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做父母的也要適時調整,為人父母教養孩子的心態及方式。 此時的孩子,正值生理及心理的轉變期,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但也容易出現偏差的行為。為人父母的要適時的瞭解孩子的生活圈,孩子的交往對象及每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都要抽空去關心及瞭解,適時的導正。 過去,我一直以工作忙為由,也認為孩子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沒有和孩子做雙向溝通交流。以致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我根本就不知道,矛盾激化了又覺的是孩子不對。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有點漸愧。強制是改變不了人心的,唯有用善和愛去關懷孩子,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多給孩子正向的鼓勵,這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轉貼文章: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2006年12月24日
公開

作者﹕晨晨 【大紀元9月2日訊】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己經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了。喜歡與同儕年齡的同伴在一起,不太愛和父母一起出遊。 由於孩子的思考模式在改變,父母親如果不跟著改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那麼孩子就容易和父母形成對立、代溝。看看當今社會有許多孩子,在壓力無法獲得疏解的情況下,就以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所以建立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記得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頗為乖巧,幾乎很多時候就是父母怎麼說他就怎麼做。時隔幾年,孩子也日漸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的發展階段。然而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卻墨守成規,沒有跟著他們的成長腳步一起成長。 我還是把他們當做小孩兒一樣的呵護著。有一天,我上國中的女兒很嚴肅的對我說:「媽媽,我己經長大了,我不要再像以前一樣什麼事情都聽你的。」我並沒有把女兒說的話放在心裏,以為這只是他負氣的一句話。 直到有一天,矛盾越激化越大,女兒甚且告訴我:「我不想待在這個家了。」如果她有謀生能力就要離開這個家。其實我也沒有給孩子多大壓力,只不過對於他們愛看電視及打電玩管制的較嚴一些,他竟如此反應激烈。 「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很少去瞭解他心理在想什麼,他與同學、朋友的聊天話題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他跟朋友在電話及網路聊天的時候特別開心。 偶爾孩子會帶同學回家,孩子帶同學回家,外子總是很熱情的接待,買飯、買飲料之類的請同學吃。我也不反對女兒帶好朋友到家中來玩。他們經常會在房間裏打電玩,娛樂一下倒也無妨。 有時候孩子把電玩擺在功課之上的時候,我嘴裏就會發牢騷,把怨氣指向孩子教了壞朋友,並且告訴女兒以後不要再帶朋友到家裏來。女兒是個把朋友看的很重的人,一聽到我說這話,反抗心理就來了,鬧起彆扭了。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時候,矛盾就會被激化起來了。 越僵持越糟糕,我只好向同儕的父母尋求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每個人都給我一點經驗分享,最後我總結出自己的心得:要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做父母的也要適時調整,為人父母教養孩子的心態及方式。 此時的孩子,正值生理及心理的轉變期,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但也容易出現偏差的行為。為人父母的要適時的瞭解孩子的生活圈,孩子的交往對象及每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都要抽空去關心及瞭解,適時的導正。 過去,我一直以工作忙為由,也認為孩子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沒有和孩子做雙向溝通交流。以致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我根本就不知道,矛盾激化了又覺的是孩子不對。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有點漸愧。強制是改變不了人心的,唯有用善和愛去關懷孩子,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多給孩子正向的鼓勵,這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