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涵茹媽咪

日期

#Tag

粉紅龍 (如果兒童劇團)

2007年03月11日
公開
1

14:30 粉紅龍 (如果兒童劇團) 臺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板橋市莊敬路62號) 粉紅龍 - 日本木偶劇 故事簡介: 《粉紅龍》的故事是敘述一隻粉紅龍跑到人間,卻和人類成為好朋友的故事。故事中的龍族成員們要長大,就必須跑進夢裡嚇人才行。所以「望子成龍」的爸爸龍,派粉紅龍到人間去嚇小朋友。到了人間的粉紅龍,遇見了一個孤單又可愛的小朋友──小蜜;粉紅龍不但沒有嚇到小蜜,兩人還變成了好朋友。這種事情爸爸龍怎麼能接受呢?粉紅龍會怎麼做?恐怖又好笑的爸爸龍又會做出什麼意想不到的事呢?想知道最後的故事發展,趕快跟著小蜜、粉紅龍和爸爸龍,一起經歷這場冒險吧!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 今天是調皮的小女孩小蜜六歲的生日會。可是媽媽工作太忙還沒回來,一直等不到人幫她一起慶生的小蜜不知不覺進入夢鄉…… ──從前、從前,在某一個地方有一隻小小的粉紅龍,牠非常害羞,還是個膽小鬼。即使牠想從嘴裡噴火,卻只能吐出氣,粉紅龍好悲傷── 「到底哪裡有『龍』這個東西呢?」在神話故事中,龍總是睜著火紅大眼、嘴裡吐火,是個會用金色蘋果去引誘公主的大壞蛋。 「其實啊,床底下就是龍的世界。」爸爸龍對著搖頭從地下出現的粉紅龍這麼說。 不過粉紅龍實在不像神話中的龍,做事老是失敗。 為了讓粉紅龍快快長大,爸爸把粉紅龍送到人間,準備讓她好好嚇嚇人。 但是第一次跑到人間的粉紅龍,遇到的第一個人類就是小蜜。無法憎恨人的可愛粉紅龍與寂寞的小蜜竟然變成了要好的玩伴。 爸爸龍好生氣!粉紅龍害怕地躲在人類的世界,可是爸爸龍怎麼可能讓粉紅龍就這樣躲起來呢?生氣的爸爸龍也跑到人類世界來了!在夢中有魔法的小蜜要怎麼保護粉紅龍呢? 故事中的世界,是只有小孩才看得到的夢想世界,也是小孩都擁有的夢想世界──只要一閉上眼睛,不管何時都能見到的粉紅龍的世界;這是個大人和小孩心中安詳平和的輝耀世界。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2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更新日期:2007/03/09 15:50 記者: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科學」期刊報導,科學家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發現熟悉的香氣能讓沈睡的腦子把前一天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在學習時聞玫瑰,入睡後再聞到這種香氣,能使記憶測驗的成績提高將近13%。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香氣對人類入睡後的記憶影響,瞭解睡眠中的腦子如何處理新學到的東西,並加強其記憶過程。 早先的研究顯示,讓睡眠中的腦子接觸並學習有關的線索,例如按鍵的聲音,能加強記憶過程,但科學家近年才開始瞭解箇中究竟。 研究結果早已顯示,人在沈睡時,職司思考和計畫的腦部表層皮質,會與掌管每日記憶的較深層海馬區溝通。 參與新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在學習或注意到特定事實時,如果受到某種刺激,那麼,在沈睡中受到同樣刺激時,腦部皮質會重新啟動同一組神經細胞,而海馬區會把啟動順序記錄回皮質層,因而加強這個記憶。 腦部的嗅覺管道比視覺和聽覺管道更直接通向海馬區。味道與記憶如此密切相連,並可能重新引發早已遺忘的喜悅、羞辱和其他往日記憶,原因可能在此。 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不同種類的資訊可能是在不同的睡眠狀態中納入腦部記憶。例如,玫瑰香氣並不能加強新學到的彈手指順序的記憶。這種韻律記憶似乎不由海馬區處理。 同樣的,在淺睡狀態,玫瑰芳香對加強記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科學家說,原因可能是,在容易作夢的淺睡期,夢中的味道、恐怖和歡樂反映腦部正在消化和融合感情記憶,而非處理有關事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對如何協助面對重大考試的學生提供一些創意。另外還有證據顯示,辛辣的味道對加強記憶可能比香氣更有效。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2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更新日期:2007/03/09 15:50 記者: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科學」期刊報導,科學家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發現熟悉的香氣能讓沈睡的腦子把前一天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在學習時聞玫瑰,入睡後再聞到這種香氣,能使記憶測驗的成績提高將近13%。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香氣對人類入睡後的記憶影響,瞭解睡眠中的腦子如何處理新學到的東西,並加強其記憶過程。 早先的研究顯示,讓睡眠中的腦子接觸並學習有關的線索,例如按鍵的聲音,能加強記憶過程,但科學家近年才開始瞭解箇中究竟。 研究結果早已顯示,人在沈睡時,職司思考和計畫的腦部表層皮質,會與掌管每日記憶的較深層海馬區溝通。 參與新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在學習或注意到特定事實時,如果受到某種刺激,那麼,在沈睡中受到同樣刺激時,腦部皮質會重新啟動同一組神經細胞,而海馬區會把啟動順序記錄回皮質層,因而加強這個記憶。 腦部的嗅覺管道比視覺和聽覺管道更直接通向海馬區。味道與記憶如此密切相連,並可能重新引發早已遺忘的喜悅、羞辱和其他往日記憶,原因可能在此。 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不同種類的資訊可能是在不同的睡眠狀態中納入腦部記憶。例如,玫瑰香氣並不能加強新學到的彈手指順序的記憶。這種韻律記憶似乎不由海馬區處理。 同樣的,在淺睡狀態,玫瑰芳香對加強記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科學家說,原因可能是,在容易作夢的淺睡期,夢中的味道、恐怖和歡樂反映腦部正在消化和融合感情記憶,而非處理有關事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對如何協助面對重大考試的學生提供一些創意。另外還有證據顯示,辛辣的味道對加強記憶可能比香氣更有效。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2

入睡後聞香氣 可加強記憶 更新日期:2007/03/09 15:50 記者: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科學」期刊報導,科學家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發現熟悉的香氣能讓沈睡的腦子把前一天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在學習時聞玫瑰,入睡後再聞到這種香氣,能使記憶測驗的成績提高將近13%。 這項研究首次測試香氣對人類入睡後的記憶影響,瞭解睡眠中的腦子如何處理新學到的東西,並加強其記憶過程。 早先的研究顯示,讓睡眠中的腦子接觸並學習有關的線索,例如按鍵的聲音,能加強記憶過程,但科學家近年才開始瞭解箇中究竟。 研究結果早已顯示,人在沈睡時,職司思考和計畫的腦部表層皮質,會與掌管每日記憶的較深層海馬區溝通。 參與新研究的科學家說,人在學習或注意到特定事實時,如果受到某種刺激,那麼,在沈睡中受到同樣刺激時,腦部皮質會重新啟動同一組神經細胞,而海馬區會把啟動順序記錄回皮質層,因而加強這個記憶。 腦部的嗅覺管道比視覺和聽覺管道更直接通向海馬區。味道與記憶如此密切相連,並可能重新引發早已遺忘的喜悅、羞辱和其他往日記憶,原因可能在此。 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不同種類的資訊可能是在不同的睡眠狀態中納入腦部記憶。例如,玫瑰香氣並不能加強新學到的彈手指順序的記憶。這種韻律記憶似乎不由海馬區處理。 同樣的,在淺睡狀態,玫瑰芳香對加強記憶似乎沒有什麼幫助。科學家說,原因可能是,在容易作夢的淺睡期,夢中的味道、恐怖和歡樂反映腦部正在消化和融合感情記憶,而非處理有關事實的記憶。 研究人員說,這些新發現可能對如何協助面對重大考試的學生提供一些創意。另外還有證據顯示,辛辣的味道對加強記憶可能比香氣更有效。

轉貼: 坐飛機的經濟艙....你不可不知的權益~

2007年03月08日
公開
1

大部分的人出國旅遊,都是經濟艙的愛用者,都會情報誌的情報顯示: 其實經濟艙的附加服務並不少,只要你放膽用國語、台語或英語跟空服員 要,坐經濟艙根本不必太哀怨。 狀況1:小姐,我吃素……… 經濟艙的機上餐飲選擇雖然不像商務艙那麼多,但無論是初一、十五吃 素,或是固定吃早齋,都不成問題,吃素的乘客不必勉強帶乾糧上飛機。 新航公關經理吳蓓南說,國人吃素的標準因人而異,像新航就可以針對吃 蛋或不吃蛋的素食者準備特別餐。 國泰則把素食細分成西式素食、嚴格西式素食、東方素食、印度素食、嚴 格印度素食等,把各種可能的素食者都考慮進去。 針對個人需要,國泰有低卡路里、低鈉、低膽固醇、高纖維、流質飲食、 水果餐等等。 華航的特別餐則有24種之多,包括糖尿病、心臟病、老人、嬰兒、二到十 二歲孩童,或是佛教、回教徒、印度教徒等,都有特別餐可點。 所以,不論是吃素同胞、慢性病人或是怕胖族、挑嘴族,只要在起飛前24 小時告知旅行社或航空公司訂位組,都可解決此項民生大事。 狀況2:小姐,我想喝酒…… 喝酒不是商務艙乘客專屬的權利,經濟艙也有餐前酒、葡萄酒、烈酒、飯 後甜點酒,只要在乘客酒力許可的範圍內,並沒有限制喝一杯或兩杯。 吳蓓南說,酒的服務要看飛行時間長短,若是登機後離用餐還有一段時 間,空服員多半會推酒車出來,請乘客享用白酒、啤酒或果汁。 用餐時,空服員也會拿酒「巡視」一兩趟,想喝酒別客氣。 狀況3:小姐,我想換拖鞋…… 長途飛行最怕下機時足部腫脹,一般來說,飛長程線的航空公司都會替乘 客準備過夜包,眼罩、耳塞、拖鞋、牙刷、牙膏等。萬一飛行時間太短,又想換穿拖 鞋,則得看運氣,飛機上不一定會有。 至於毛毯,現在大部分的航空公司都會提供,即使飛行時間很短,覺得空 調太冷的人,儘管向空服員要毛毯禦寒吧。 狀況! 4:小姐,我想寄信…… 萬一在飛機上想寫家書或情書……別擔心,就算沒有貼郵票,也可以委託 空服員幫忙處理。 新航特別針對喜愛收藏風景明信片的乘客,推出專屬明信片,送給乘客收 藏,並提供寄信服務;華航也送信封、信紙等文具,但基於安全理由,不為乘客寄信。 狀況5:小姐,我生日…… 碰上生日、蜜月、結婚紀念日,雖然飛機上不會為你播放生日快樂歌或結 婚進行曲誇張慶祝,但會送小蛋糕增添溫馨回憶。 記得先跟航空公司訂位組或是旅行社承辦人員說一聲喔! 狀況6:小姐,我很無聊…… 飛機上除卻睡覺、看電影,如果你還是覺得無聊,不妨跟空服員要點小東 西來玩。 不一定每一家航空公司的經濟艙都有撲克牌,但可以請空服員幫忙「生」 出一兩副,但切勿在索取不果時口出惡言。 新航、華航、長榮航空的經濟艙都提供撲克牌,新航還有跳棋、拼圖等可 供乘客索取。 此外,若讀完了經濟艙的報紙與雜誌,也可以請空服員再找幾本來消磨時 光。 狀況7:小姐,我有帶小孩…… 小朋友搭飛機的福利可就多了。 只要在訂位時先說一聲,航空公司多半會預留可以掛搖籃的座位給嬰兒使 用,此外,玩具一定少不了,兩歲以上的小朋友在上飛機後就有玩具可玩,而且可以帶 下飛機做紀念。 像新航從去年下半年起就推出史奴比的系列玩具,如史奴比背包、查理布 朗玩偶、史奴比與朋友的圍兜兜等。 華航則為小朋友分三種年齡,準備不同的玩具。 長榮航空則提醒家長,萬一得放小孩單飛,別忘了委請空服員代為照顧, 包括上、下機及轉機等,航空公司都會盡量予以協助。 狀況8:小姐,我想吃泡麵…… 有人天生對機上餐點過敏,只想吃泡麵充饑。 不過,飛機上有沒有泡麵,各家航空公司的策略不同,有的是亞洲線才 有,有的只在飛長程線的飛機上才備有泡麵。 千萬要記住,就算飛機上的餐食很難吃,也不可在用餐時跟空服員要泡 麵,因為泡麵只是兩餐之間的點心,而且要挑空服員有空時再開口要。 華航、長榮都有泡麵,華航的長程線有兩種口味的泡麵可選擇,萬一吃素 卻忘了訂餐,也可要求吃素的泡麵。 泰航的泡麵滋味可口,新航則以點心盒代替泡麵。 想打牙祭,長榮的東南亞線有台糖紅豆冰棒、芋頭冰棒 ... 有位朋友目前在X航當空姐,! 她告訴我一個~祕招 ~ 因為, 只要有客訴;她們當班的空服員就有寫不完的報告,而她們最怕寫報 告了所以你只要對空服員說:"小姐;請給我一張意見表"那保證您在航程裡倍受禮遇,你 想要的,只要機上有的 ;吃香喝辣的… 最後一點一定要記 得!

轉貼: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2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壹、前言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數』息息相關,所以讓孩子自小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方面能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另方面又能加強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幫助孩子從生活化的遊戲中,吸收數學的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做個小小數學家。 貳、思考分析   年幼的孩子不懂得數字,對於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不便,因此不會積極地主動學習。影響所及,指導的機會也相對地減少。   但是和身體會自動成長、成熟,孩子自然會站立、步行不同,人不會自然而然具備數的概念。而和孩子沒有人指導就不會寫字、認字一樣,在沒有人指導、訓練的情況下,孩子一輩子也不會認識數字。   「不加以教育,當然不可能發達。」   任何一位幼兒,從小就擁有一種想要學習的潛在慾望。如果我們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用妥當的方法,讓幼兒們滿足於這種迫切學習的慾望的話,那麼幼兒的智力,將會無限地伸展下去。   文字、數字等知識文化財產,必須配合孩子的興趣及發展程度,從幼兒期開始,好好加以指導。   坦白說,一碰到數字就頭痛的大人並不少。這些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接觸數字的機會較少,或者因為接受錯誤的指導,以致於在數字方面屢遭挫折的緣故。一般來說,在數字方面能力較弱的人,不論在學校或社會,都會備嚐辛苦。為了加強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父母應該自幼就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樂於與數字接近。   人的一生當中,智能急速發達的時期是在幼兒期。從剛生出、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幼兒到兩、三歲時學會說話,瞭解他人所說何意的時期,孩子逐漸會將自己的想法、感覺傳達給他人知道。   到了三、四歲左右,孩子會對周遭的事情抱持很大的興趣,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以心理學的觀點,這個時期又稱為質問期。孩子一旦開始提出質問,即為智能大量發展的證明。在幼兒對任何事物均感興趣、渴望知道的這個時期,必須給與適切的材料以促進智能的發達。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幼稚園或家庭中,都忽略了數字的指導。由於認為數字指導可以等到上了小學再開始,因此很多家庭都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此外,認為沒有適合幼兒的數字指導書籍,也是疏忽的原因之一。問題是,近年來不論是在電視、汽車牌照、雜誌、撲克牌、電話、日曆、時鐘…等,孩子在生活及遊戲中接觸數字的機會很多,因而對數字教育的關心度也大幅提高。   儘管認為對幼兒進行數字指導有其必要性,但是卻不知指導方法或進行錯誤指導的父母親,並不在少數。   父母親縱然對數學很不靈光,但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前,仍然可以幫助他認識和吸收一些數學上的基本概念。等他上小學後,正式學數學時,非常有用。   「數目」是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開始前,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瞭解,學會的重要東西。如果忽略了這個學習階段,便進入小學直接學習數學,將是相當危險的事。小孩子進入小學初期,因不懂數學,而導致對數學厭惡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完全是由於沒有在幼兒期讓小孩充分學習「數目」的原故。   教導學齡前兒童認識數學,要分幾個階段,讓他自己有所發現與認知。而且仍以遊戲方式為主,這樣,孩子與妳都會覺得愉快。   對數字指導非常熱心的父母親,有一個共通的傾向,那就是近乎強迫性地教孩子數數。如果孩子學不好,就勃然大怒或厲聲叱責,以致無法依循正確的指導順序,配合孩子的心理進行指導。孩子在不瞭解數字的意義,又頻頻遭到責罵的情況下,當然會失去對數字的興趣。結果只是把數數當成唱兒歌似地,機械式地唸出來而已。若硬是機械式地往他腦子裡塞數目字,就不會收到什麼效果。   父母們常常讓孩子死背數學,而未教他真正的意義,是不恰當的。父母應有「數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基本概念,才能使孩子對數學有正確的了解。   孩子的數字活動,會繼言語活動之後變得活絡。但是,孩子雖有當成語言的「數」,和不具有相當好的數字觀念。教導孩子數或量的觀念,有所謂適當的時期;這個時期會因孩子的發育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孩子對數原本不感興趣,可是只要指導得法,那麼從五歲開始,便會突然對數表示關心,立刻就要數數或加以比較。當然,也有孩子在四歲左右,數字能力就已經相當發達。為此之故,對於幼兒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他們表現得好或不好而或喜或憂。真正必須考慮的是,哪怕孩子的資質再好,如果父母始終抱持放任不管的態度,則孩子永遠也不會對數字表示關心,更無法具備良好的數字觀念。由此可知,在生活上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指導,乃是發展數字能力的首要條件。   要發展幼兒的「數」能力,究竟應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呢? 第一、母親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充分瞭解,並且配合其意願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配合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興趣,在不會太遲又不勉強的情況下展開教育。 第二、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當孩子提出詢問時,一定要耐心、親切地回答。   對於孩子的詢問,有時要立刻回答,有時則要先讓孩子自己思考,或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共同找出答案來,當然,成為孩子好的說話、遊戲對象也是很好的。 第三、適度利用遊戲或繪畫等,激發孩子對數量的關心度。 第四、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藉著具體事物,比較量的大小或東西的順序,讓孩子對圓形、四方形等形狀產生興趣。   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學習而正經八百地坐在書桌前教導孩子,最好透過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發展數能力的良好環境,首推有好母親的家庭。和身為獨生女的孩子相比,上面還有兄姐的孩子普遍較早對數量產生興趣及關心度。   數量指導的適當時期會因指導法而提早。先決條件是不要給予孩子負擔。而要進行好的指導,首先必須瞭解幼兒的數字能力一般是以什麼樣的情形發展的。  參、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階段 ▲一歲半左右   通常一歲半左右的幼兒,都可以分辨一至二以上的東西,但是兩個以上的東西他只感覺到有很多,並沒有能力明白究竟是有幾個,僅管是三個或四個,他都覺得是很多了。 ▲兩歲左右   兩歲左右的幼兒,便可以開始學習數字記憶,例如背誦「一個、兩個、三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幼兒只是在模仿父母說話而已,可以說是背誦一種語言。並不懂「數」的意義,所以學會數詞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往往發生與實際數量無法對應的情況,例如口裡在唸「一個、二個、……」,可是手指頭已經扳了四個了。 ▲四歲左右   幼兒到了四歲左右,也還是沒有辦法很正確地做「一對一」的對應。例如讓孩子拿十朵花,分別插在十個花瓶裡,試試看幼兒能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也可以將花朵的數量增加到十三朵、或十四朵,一對一的排列,來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對應,並且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呀?」,可是由實際看起來,花和花瓶排列得一樣長,幼兒看起來便覺得一樣多,這是因為幼兒對「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不熟悉的緣故。   我們接著將花一朵一朵地插進花瓶,並將多餘的花收起來,再把瓶中的花一朵一朵地取出來紮成一束,再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幼兒還是會回答「花瓶多。」   如果我們將同樣數量的兩種物品分別排成長短不一的兩排,然後問幼兒「那一邊比較多呀!」,這時候,多數的幼兒會說排列比較長的那一邊比較多。也就是說,幼兒只從物品排列的長短來判斷物品的多少。   一般說來,四歲左右的孩子,對花與花瓶的多少,還是分辨不清,當然對「數的保存」更無法瞭解,所以,更改物品排列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感到迷惑。 ▲五歲左右   幼兒到了五歲左右,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就逐漸的會做,但數量多了就未必做得理想。例如將六隻湯匙和六個碗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將湯匙一一放入六個碗中,因為到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正確做出「一對一」的對應,所以,這個時候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孩子會回答「一樣多。」,不過,如果將數字增加到二十的話,成績便不理想。   接著把湯匙取出握成一把,再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結果幼兒回答「碗多」,但是讓幼兒算一算碗和湯匙時,他會算出同樣是「六個」。   不過,如果再問一次,那樣比較多,他還是會說碗比較多。由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五歲左右的孩子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已經會做,而且能夠理解,可是一旦集合的方法改變,他就會認為數也跟著變了,這是幼兒的特徵之一。 ▲六歲到七歲左右   幼兒到了六、七歲時,就可以將「一對一」的對應做得很正確。而當幼兒做好對應之後,再將花抓成一束或將其間距拉長,排成比花瓶的長度還要長,再問幼兒「那邊多?」,這時幼兒會很有自信說「你沒有增加或減少花的數量,所以一樣多。」 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概念   讓孩子體驗媽咪或家人做家務,給他們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花朵,並因應瓶上數字的數量指示,插入花瓶內,看看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有多少,是否數得對呢?   煎蛋、煎香腸遊戲與插花遊戲的玩法相同,都是要孩子按平底鍋上的數字指示,而把相同數量的雞蛋和香腸放上去。透過這類生活化遊戲既可教導孩子數數字,又可增添學習的趣味,可說是相得益彰。 ▲數數   數數是學數學的第一課,由於「一、二、三…」這樣的數字順序從小就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許多孩子都能不加思索地琅琅上口。當孩子能夠從一數到十、一數到二十…這樣進步時,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喜歡獻寶似的念給大人聽。不過,會照順序念數字雖然也是數數,但只是數數的第一步而已呢!因為,會「念」數字,不等於懂得數目的意義。孩子會念數字後,爸媽可以用實物來教他真正的數數,例如,把五個蘋果放在桌上,拉著孩子的手,指一個蘋果數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練習一邊指一邊數「一、二、三…」,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蘋果都要數到,而且只能數一次!可以常換不同的物品讓孩子數,孩子才不會失去興趣。等到熟練後,才慢慢增加數目。另外,關於數數,爸媽可以教孩子唸包含數字的童謠,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教孩子邊唸邊模仿猴子的樣子,那會更好玩呢! ▲形狀   不論在家或是出門在外,都是教孩子認識形狀的好機會。最初當然先從簡單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開始,找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例子,例如,橘子是圓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盡可能多找幾個形狀相同的異類物品擺在一起,讓孩子辨識它們的相同特質,了解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同樣都叫圓形、三角形。當孩子能夠辨認基本形狀後,爸媽可以更進一步的教孩子認識六角形、圓柱形、菱形、金字塔形等形狀。還可以玩有趣的遊戲,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找出最多三角形的東西,孩子會玩得很起勁喔! ▲比較概念   數學上比較的類型有很多,如大與小、長與短、多與少的比較等。透過配對可讓孩子認識肥與瘦的分別,增加概念的認識。   利用輪船、貨車和汽車乘載不同數量的乘客作比較,增強孩子對多、少和加減數的比較。   漸漸的,孩子可以學習大小、高低、長短等比較的概念囉!孩子還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比較必須由具像物開始。例如,學習長短的比較時,爸媽可以利用兩個長相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物品,邊指邊說:「這個XX 比較長」、「這個 XX 比較短」,讓孩子用眼睛去感覺「長」和「短」的不同。然後多找幾對不同的東西,維持孩子的興趣,同時讓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東西,長的還是叫「長」、短的還是叫「短」喔!提醒爸媽,開始時盡量選擇長短差異較大、而且是除了長短以外其餘特質都相同的物品,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排列次序   教孩子學習數學,當然不可忽略數字順序的重要,這遊戲是利用繩子把1-10的數目字順序正確地串聯起來,便成為一條魚的圖案,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是學習數字順序的好幫手。 ▲顏色   顏色的辨認除了是孩子的視覺發展一部分,其實也是數學類別的一種。衣夾顏色配對遊戲的玩法是把紫色、粉紅色、綠色和黃色的衣夾夾在相同顏色板上,目的是訓練孩子對顏色的觀察和配對。其製作既簡單又經濟,媽咪也可以嘗試在家自己動動手為小寶寶做呢! ▲時間觀念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增加孩子對時間的運用當然有助他們純熟掌握數學。這個時鐘遊戲的玩法是要孩子根據三個不同時間的指示,將鐘的時針和分針撥到正確的時間上,從遊戲過程中加強孩子對時間的認識。 伍、好玩的撲克牌:洗牌、理牌、發牌的練習,這是玩牌的初步,讓孩子熟悉撲克牌,透過觸摸和練習,增進手指與小肌肉的靈巧。 ▲撲克暖身運動 學習目標:認識撲克牌,並知道它可以玩許多遊戲。 玩法:排形狀、圖案。撲克牌每張形狀大小都一樣,可鼓勵孩子排列組合,排出各種形狀和圖案,如長方形、扇形、圓形等;正面、反面皆可運用,若以正面排列,還可以有顏色(紅、黑)的變化,以及撲克臉圖案的變化與搭配。 ▲誰是同一國的? 學習目標:分類的練習 玩法:請學生把「不同國」的撲克牌分開成若干國。例如:以顏色分,分成紅黑二國;或是有人頭和沒人頭的分開…只要學生能說成理由,教師都給予讚許、接納。 ▲撲克牌數一數 學習目標:a數數1∼10      b認識阿拉伯數字。 玩法:a這張牌有幾個紅桃(黑桃、梅花、方塊)?    b這裡有幾張牌,數數看?    c我們來照著牌上的數字寫寫看(利用牌上的數字教學) ▲撲克比一比 學習目標:能分辨點數多少 玩法:a每人分一樣多的撲克牌。    b每人一次拿一張,比比看,誰的點數大誰就嬴。    c最後看誰的張數多,誰就是贏家。 注意事項:必須先說清楚,J是11點,Q是12點,K是13點,A可算是1點也可算是14點。遊戲前先約定清楚,也可視孩子程度,把J、 Q、K先抽掉,玩10以內的比大小。 ▲猜猜看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玩法:教師手握撲克牌一疊,一次拿一張,快速閃示,讓學生猜:什麼花色的牌?點數是多少?可統計看誰猜對的最多! ▲撲克變魔術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 玩法:這遊戲小朋友認得每一張牌的花色和點數,就可以玩了。教師拿三、四張牌放在桌上(蓋著),再拿其中一張讓學生看清楚了又放回去(仍蓋著)。然後,教師快速地移動掉換這幾張撲克牌的位置,再讓學生猜猜,剛才那張牌在那兒?看看誰猜得最準? ▲十點半 學習目標:加法練習 遊戲方法:可根據學生程度有不同的玩法。玩本遊戲時,J、Q、K都代表「半」,剛開始玩十點半時,可先把代表「半」的撲克牌取走,玩10點、8點皆可。點數「爆了」就輸,學生可輪流當莊家,負責發牌、補牌、理牌的工作。 ▲心臟病 學習目標:學習專心,注意力集中,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遊戲方法:一人拿牌(整疊),從最上面一張逐一掀開放 桌上,玩的人並輪流報數從1、2˙˙˙、13,再從1開始數,不斷反覆。當發的牌點數和報的數一致時,大家必須盡快把一隻手放桌上,等大家的手一一疊好,放在最底下的人有權利抽出拍打其他人的手,其他人則在同時,把手縮回,避免被打中。 陸、結語 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是否傑出,關鍵在於對數字是否具有興趣,對於數會不會主動提出問題,以及在用自己的方法開始學習時,數字入門階段的指導方法是否正確等。 好的指導方法,是拓展數之能力的重要條件;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則是必須給予良好的環境。 另外,愉快的氣氛有助於消除孩子的抵抗感,提高學習興趣,故而能在短時間內展現成效。進步神速的結果,更加深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從此樂於和數字打交道。 ∼本文由社團法人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前秘書長、親職作家暨資深幼兒園園所長 席晴懿老師提供∼

轉貼: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2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壹、前言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數』息息相關,所以讓孩子自小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方面能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另方面又能加強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幫助孩子從生活化的遊戲中,吸收數學的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做個小小數學家。 貳、思考分析   年幼的孩子不懂得數字,對於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不便,因此不會積極地主動學習。影響所及,指導的機會也相對地減少。   但是和身體會自動成長、成熟,孩子自然會站立、步行不同,人不會自然而然具備數的概念。而和孩子沒有人指導就不會寫字、認字一樣,在沒有人指導、訓練的情況下,孩子一輩子也不會認識數字。   「不加以教育,當然不可能發達。」   任何一位幼兒,從小就擁有一種想要學習的潛在慾望。如果我們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用妥當的方法,讓幼兒們滿足於這種迫切學習的慾望的話,那麼幼兒的智力,將會無限地伸展下去。   文字、數字等知識文化財產,必須配合孩子的興趣及發展程度,從幼兒期開始,好好加以指導。   坦白說,一碰到數字就頭痛的大人並不少。這些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接觸數字的機會較少,或者因為接受錯誤的指導,以致於在數字方面屢遭挫折的緣故。一般來說,在數字方面能力較弱的人,不論在學校或社會,都會備嚐辛苦。為了加強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父母應該自幼就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樂於與數字接近。   人的一生當中,智能急速發達的時期是在幼兒期。從剛生出、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幼兒到兩、三歲時學會說話,瞭解他人所說何意的時期,孩子逐漸會將自己的想法、感覺傳達給他人知道。   到了三、四歲左右,孩子會對周遭的事情抱持很大的興趣,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以心理學的觀點,這個時期又稱為質問期。孩子一旦開始提出質問,即為智能大量發展的證明。在幼兒對任何事物均感興趣、渴望知道的這個時期,必須給與適切的材料以促進智能的發達。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幼稚園或家庭中,都忽略了數字的指導。由於認為數字指導可以等到上了小學再開始,因此很多家庭都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此外,認為沒有適合幼兒的數字指導書籍,也是疏忽的原因之一。問題是,近年來不論是在電視、汽車牌照、雜誌、撲克牌、電話、日曆、時鐘…等,孩子在生活及遊戲中接觸數字的機會很多,因而對數字教育的關心度也大幅提高。   儘管認為對幼兒進行數字指導有其必要性,但是卻不知指導方法或進行錯誤指導的父母親,並不在少數。   父母親縱然對數學很不靈光,但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前,仍然可以幫助他認識和吸收一些數學上的基本概念。等他上小學後,正式學數學時,非常有用。   「數目」是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開始前,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瞭解,學會的重要東西。如果忽略了這個學習階段,便進入小學直接學習數學,將是相當危險的事。小孩子進入小學初期,因不懂數學,而導致對數學厭惡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完全是由於沒有在幼兒期讓小孩充分學習「數目」的原故。   教導學齡前兒童認識數學,要分幾個階段,讓他自己有所發現與認知。而且仍以遊戲方式為主,這樣,孩子與妳都會覺得愉快。   對數字指導非常熱心的父母親,有一個共通的傾向,那就是近乎強迫性地教孩子數數。如果孩子學不好,就勃然大怒或厲聲叱責,以致無法依循正確的指導順序,配合孩子的心理進行指導。孩子在不瞭解數字的意義,又頻頻遭到責罵的情況下,當然會失去對數字的興趣。結果只是把數數當成唱兒歌似地,機械式地唸出來而已。若硬是機械式地往他腦子裡塞數目字,就不會收到什麼效果。   父母們常常讓孩子死背數學,而未教他真正的意義,是不恰當的。父母應有「數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基本概念,才能使孩子對數學有正確的了解。   孩子的數字活動,會繼言語活動之後變得活絡。但是,孩子雖有當成語言的「數」,和不具有相當好的數字觀念。教導孩子數或量的觀念,有所謂適當的時期;這個時期會因孩子的發育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孩子對數原本不感興趣,可是只要指導得法,那麼從五歲開始,便會突然對數表示關心,立刻就要數數或加以比較。當然,也有孩子在四歲左右,數字能力就已經相當發達。為此之故,對於幼兒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他們表現得好或不好而或喜或憂。真正必須考慮的是,哪怕孩子的資質再好,如果父母始終抱持放任不管的態度,則孩子永遠也不會對數字表示關心,更無法具備良好的數字觀念。由此可知,在生活上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指導,乃是發展數字能力的首要條件。   要發展幼兒的「數」能力,究竟應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呢? 第一、母親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充分瞭解,並且配合其意願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配合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興趣,在不會太遲又不勉強的情況下展開教育。 第二、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當孩子提出詢問時,一定要耐心、親切地回答。   對於孩子的詢問,有時要立刻回答,有時則要先讓孩子自己思考,或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共同找出答案來,當然,成為孩子好的說話、遊戲對象也是很好的。 第三、適度利用遊戲或繪畫等,激發孩子對數量的關心度。 第四、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藉著具體事物,比較量的大小或東西的順序,讓孩子對圓形、四方形等形狀產生興趣。   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學習而正經八百地坐在書桌前教導孩子,最好透過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發展數能力的良好環境,首推有好母親的家庭。和身為獨生女的孩子相比,上面還有兄姐的孩子普遍較早對數量產生興趣及關心度。   數量指導的適當時期會因指導法而提早。先決條件是不要給予孩子負擔。而要進行好的指導,首先必須瞭解幼兒的數字能力一般是以什麼樣的情形發展的。  參、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階段 ▲一歲半左右   通常一歲半左右的幼兒,都可以分辨一至二以上的東西,但是兩個以上的東西他只感覺到有很多,並沒有能力明白究竟是有幾個,僅管是三個或四個,他都覺得是很多了。 ▲兩歲左右   兩歲左右的幼兒,便可以開始學習數字記憶,例如背誦「一個、兩個、三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幼兒只是在模仿父母說話而已,可以說是背誦一種語言。並不懂「數」的意義,所以學會數詞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往往發生與實際數量無法對應的情況,例如口裡在唸「一個、二個、……」,可是手指頭已經扳了四個了。 ▲四歲左右   幼兒到了四歲左右,也還是沒有辦法很正確地做「一對一」的對應。例如讓孩子拿十朵花,分別插在十個花瓶裡,試試看幼兒能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也可以將花朵的數量增加到十三朵、或十四朵,一對一的排列,來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對應,並且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呀?」,可是由實際看起來,花和花瓶排列得一樣長,幼兒看起來便覺得一樣多,這是因為幼兒對「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不熟悉的緣故。   我們接著將花一朵一朵地插進花瓶,並將多餘的花收起來,再把瓶中的花一朵一朵地取出來紮成一束,再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幼兒還是會回答「花瓶多。」   如果我們將同樣數量的兩種物品分別排成長短不一的兩排,然後問幼兒「那一邊比較多呀!」,這時候,多數的幼兒會說排列比較長的那一邊比較多。也就是說,幼兒只從物品排列的長短來判斷物品的多少。   一般說來,四歲左右的孩子,對花與花瓶的多少,還是分辨不清,當然對「數的保存」更無法瞭解,所以,更改物品排列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感到迷惑。 ▲五歲左右   幼兒到了五歲左右,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就逐漸的會做,但數量多了就未必做得理想。例如將六隻湯匙和六個碗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將湯匙一一放入六個碗中,因為到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正確做出「一對一」的對應,所以,這個時候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孩子會回答「一樣多。」,不過,如果將數字增加到二十的話,成績便不理想。   接著把湯匙取出握成一把,再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結果幼兒回答「碗多」,但是讓幼兒算一算碗和湯匙時,他會算出同樣是「六個」。   不過,如果再問一次,那樣比較多,他還是會說碗比較多。由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五歲左右的孩子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已經會做,而且能夠理解,可是一旦集合的方法改變,他就會認為數也跟著變了,這是幼兒的特徵之一。 ▲六歲到七歲左右   幼兒到了六、七歲時,就可以將「一對一」的對應做得很正確。而當幼兒做好對應之後,再將花抓成一束或將其間距拉長,排成比花瓶的長度還要長,再問幼兒「那邊多?」,這時幼兒會很有自信說「你沒有增加或減少花的數量,所以一樣多。」 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概念   讓孩子體驗媽咪或家人做家務,給他們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花朵,並因應瓶上數字的數量指示,插入花瓶內,看看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有多少,是否數得對呢?   煎蛋、煎香腸遊戲與插花遊戲的玩法相同,都是要孩子按平底鍋上的數字指示,而把相同數量的雞蛋和香腸放上去。透過這類生活化遊戲既可教導孩子數數字,又可增添學習的趣味,可說是相得益彰。 ▲數數   數數是學數學的第一課,由於「一、二、三…」這樣的數字順序從小就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許多孩子都能不加思索地琅琅上口。當孩子能夠從一數到十、一數到二十…這樣進步時,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喜歡獻寶似的念給大人聽。不過,會照順序念數字雖然也是數數,但只是數數的第一步而已呢!因為,會「念」數字,不等於懂得數目的意義。孩子會念數字後,爸媽可以用實物來教他真正的數數,例如,把五個蘋果放在桌上,拉著孩子的手,指一個蘋果數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練習一邊指一邊數「一、二、三…」,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蘋果都要數到,而且只能數一次!可以常換不同的物品讓孩子數,孩子才不會失去興趣。等到熟練後,才慢慢增加數目。另外,關於數數,爸媽可以教孩子唸包含數字的童謠,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教孩子邊唸邊模仿猴子的樣子,那會更好玩呢! ▲形狀   不論在家或是出門在外,都是教孩子認識形狀的好機會。最初當然先從簡單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開始,找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例子,例如,橘子是圓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盡可能多找幾個形狀相同的異類物品擺在一起,讓孩子辨識它們的相同特質,了解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同樣都叫圓形、三角形。當孩子能夠辨認基本形狀後,爸媽可以更進一步的教孩子認識六角形、圓柱形、菱形、金字塔形等形狀。還可以玩有趣的遊戲,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找出最多三角形的東西,孩子會玩得很起勁喔! ▲比較概念   數學上比較的類型有很多,如大與小、長與短、多與少的比較等。透過配對可讓孩子認識肥與瘦的分別,增加概念的認識。   利用輪船、貨車和汽車乘載不同數量的乘客作比較,增強孩子對多、少和加減數的比較。   漸漸的,孩子可以學習大小、高低、長短等比較的概念囉!孩子還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比較必須由具像物開始。例如,學習長短的比較時,爸媽可以利用兩個長相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物品,邊指邊說:「這個XX 比較長」、「這個 XX 比較短」,讓孩子用眼睛去感覺「長」和「短」的不同。然後多找幾對不同的東西,維持孩子的興趣,同時讓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東西,長的還是叫「長」、短的還是叫「短」喔!提醒爸媽,開始時盡量選擇長短差異較大、而且是除了長短以外其餘特質都相同的物品,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排列次序   教孩子學習數學,當然不可忽略數字順序的重要,這遊戲是利用繩子把1-10的數目字順序正確地串聯起來,便成為一條魚的圖案,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是學習數字順序的好幫手。 ▲顏色   顏色的辨認除了是孩子的視覺發展一部分,其實也是數學類別的一種。衣夾顏色配對遊戲的玩法是把紫色、粉紅色、綠色和黃色的衣夾夾在相同顏色板上,目的是訓練孩子對顏色的觀察和配對。其製作既簡單又經濟,媽咪也可以嘗試在家自己動動手為小寶寶做呢! ▲時間觀念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增加孩子對時間的運用當然有助他們純熟掌握數學。這個時鐘遊戲的玩法是要孩子根據三個不同時間的指示,將鐘的時針和分針撥到正確的時間上,從遊戲過程中加強孩子對時間的認識。 伍、好玩的撲克牌:洗牌、理牌、發牌的練習,這是玩牌的初步,讓孩子熟悉撲克牌,透過觸摸和練習,增進手指與小肌肉的靈巧。 ▲撲克暖身運動 學習目標:認識撲克牌,並知道它可以玩許多遊戲。 玩法:排形狀、圖案。撲克牌每張形狀大小都一樣,可鼓勵孩子排列組合,排出各種形狀和圖案,如長方形、扇形、圓形等;正面、反面皆可運用,若以正面排列,還可以有顏色(紅、黑)的變化,以及撲克臉圖案的變化與搭配。 ▲誰是同一國的? 學習目標:分類的練習 玩法:請學生把「不同國」的撲克牌分開成若干國。例如:以顏色分,分成紅黑二國;或是有人頭和沒人頭的分開…只要學生能說成理由,教師都給予讚許、接納。 ▲撲克牌數一數 學習目標:a數數1∼10      b認識阿拉伯數字。 玩法:a這張牌有幾個紅桃(黑桃、梅花、方塊)?    b這裡有幾張牌,數數看?    c我們來照著牌上的數字寫寫看(利用牌上的數字教學) ▲撲克比一比 學習目標:能分辨點數多少 玩法:a每人分一樣多的撲克牌。    b每人一次拿一張,比比看,誰的點數大誰就嬴。    c最後看誰的張數多,誰就是贏家。 注意事項:必須先說清楚,J是11點,Q是12點,K是13點,A可算是1點也可算是14點。遊戲前先約定清楚,也可視孩子程度,把J、 Q、K先抽掉,玩10以內的比大小。 ▲猜猜看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玩法:教師手握撲克牌一疊,一次拿一張,快速閃示,讓學生猜:什麼花色的牌?點數是多少?可統計看誰猜對的最多! ▲撲克變魔術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 玩法:這遊戲小朋友認得每一張牌的花色和點數,就可以玩了。教師拿三、四張牌放在桌上(蓋著),再拿其中一張讓學生看清楚了又放回去(仍蓋著)。然後,教師快速地移動掉換這幾張撲克牌的位置,再讓學生猜猜,剛才那張牌在那兒?看看誰猜得最準? ▲十點半 學習目標:加法練習 遊戲方法:可根據學生程度有不同的玩法。玩本遊戲時,J、Q、K都代表「半」,剛開始玩十點半時,可先把代表「半」的撲克牌取走,玩10點、8點皆可。點數「爆了」就輸,學生可輪流當莊家,負責發牌、補牌、理牌的工作。 ▲心臟病 學習目標:學習專心,注意力集中,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遊戲方法:一人拿牌(整疊),從最上面一張逐一掀開放 桌上,玩的人並輪流報數從1、2˙˙˙、13,再從1開始數,不斷反覆。當發的牌點數和報的數一致時,大家必須盡快把一隻手放桌上,等大家的手一一疊好,放在最底下的人有權利抽出拍打其他人的手,其他人則在同時,把手縮回,避免被打中。 陸、結語 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是否傑出,關鍵在於對數字是否具有興趣,對於數會不會主動提出問題,以及在用自己的方法開始學習時,數字入門階段的指導方法是否正確等。 好的指導方法,是拓展數之能力的重要條件;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則是必須給予良好的環境。 另外,愉快的氣氛有助於消除孩子的抵抗感,提高學習興趣,故而能在短時間內展現成效。進步神速的結果,更加深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從此樂於和數字打交道。 ∼本文由社團法人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前秘書長、親職作家暨資深幼兒園園所長 席晴懿老師提供∼

轉貼: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2007年03月07日
公開
2

帶領孩子進入數的世界 壹、前言   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數』息息相關,所以讓孩子自小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方面能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另方面又能加強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幫助孩子從生活化的遊戲中,吸收數學的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做個小小數學家。 貳、思考分析   年幼的孩子不懂得數字,對於生活並不會造成任何不便,因此不會積極地主動學習。影響所及,指導的機會也相對地減少。   但是和身體會自動成長、成熟,孩子自然會站立、步行不同,人不會自然而然具備數的概念。而和孩子沒有人指導就不會寫字、認字一樣,在沒有人指導、訓練的情況下,孩子一輩子也不會認識數字。   「不加以教育,當然不可能發達。」   任何一位幼兒,從小就擁有一種想要學習的潛在慾望。如果我們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用妥當的方法,讓幼兒們滿足於這種迫切學習的慾望的話,那麼幼兒的智力,將會無限地伸展下去。   文字、數字等知識文化財產,必須配合孩子的興趣及發展程度,從幼兒期開始,好好加以指導。   坦白說,一碰到數字就頭痛的大人並不少。這些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接觸數字的機會較少,或者因為接受錯誤的指導,以致於在數字方面屢遭挫折的緣故。一般來說,在數字方面能力較弱的人,不論在學校或社會,都會備嚐辛苦。為了加強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父母應該自幼就培養孩子對數字的興趣,讓孩子樂於與數字接近。   人的一生當中,智能急速發達的時期是在幼兒期。從剛生出、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幼兒到兩、三歲時學會說話,瞭解他人所說何意的時期,孩子逐漸會將自己的想法、感覺傳達給他人知道。   到了三、四歲左右,孩子會對周遭的事情抱持很大的興趣,並且不斷地提出問題。以心理學的觀點,這個時期又稱為質問期。孩子一旦開始提出質問,即為智能大量發展的證明。在幼兒對任何事物均感興趣、渴望知道的這個時期,必須給與適切的材料以促進智能的發達。可惜的是,不論是在幼稚園或家庭中,都忽略了數字的指導。由於認為數字指導可以等到上了小學再開始,因此很多家庭都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此外,認為沒有適合幼兒的數字指導書籍,也是疏忽的原因之一。問題是,近年來不論是在電視、汽車牌照、雜誌、撲克牌、電話、日曆、時鐘…等,孩子在生活及遊戲中接觸數字的機會很多,因而對數字教育的關心度也大幅提高。   儘管認為對幼兒進行數字指導有其必要性,但是卻不知指導方法或進行錯誤指導的父母親,並不在少數。   父母親縱然對數學很不靈光,但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前,仍然可以幫助他認識和吸收一些數學上的基本概念。等他上小學後,正式學數學時,非常有用。   「數目」是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開始前,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瞭解,學會的重要東西。如果忽略了這個學習階段,便進入小學直接學習數學,將是相當危險的事。小孩子進入小學初期,因不懂數學,而導致對數學厭惡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完全是由於沒有在幼兒期讓小孩充分學習「數目」的原故。   教導學齡前兒童認識數學,要分幾個階段,讓他自己有所發現與認知。而且仍以遊戲方式為主,這樣,孩子與妳都會覺得愉快。   對數字指導非常熱心的父母親,有一個共通的傾向,那就是近乎強迫性地教孩子數數。如果孩子學不好,就勃然大怒或厲聲叱責,以致無法依循正確的指導順序,配合孩子的心理進行指導。孩子在不瞭解數字的意義,又頻頻遭到責罵的情況下,當然會失去對數字的興趣。結果只是把數數當成唱兒歌似地,機械式地唸出來而已。若硬是機械式地往他腦子裡塞數目字,就不會收到什麼效果。   父母們常常讓孩子死背數學,而未教他真正的意義,是不恰當的。父母應有「數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基本概念,才能使孩子對數學有正確的了解。   孩子的數字活動,會繼言語活動之後變得活絡。但是,孩子雖有當成語言的「數」,和不具有相當好的數字觀念。教導孩子數或量的觀念,有所謂適當的時期;這個時期會因孩子的發育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孩子對數原本不感興趣,可是只要指導得法,那麼從五歲開始,便會突然對數表示關心,立刻就要數數或加以比較。當然,也有孩子在四歲左右,數字能力就已經相當發達。為此之故,對於幼兒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他們表現得好或不好而或喜或憂。真正必須考慮的是,哪怕孩子的資質再好,如果父母始終抱持放任不管的態度,則孩子永遠也不會對數字表示關心,更無法具備良好的數字觀念。由此可知,在生活上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指導,乃是發展數字能力的首要條件。   要發展幼兒的「數」能力,究竟應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呢? 第一、母親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必須充分瞭解,並且配合其意願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配合孩子的年齡、能力及興趣,在不會太遲又不勉強的情況下展開教育。 第二、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當孩子提出詢問時,一定要耐心、親切地回答。   對於孩子的詢問,有時要立刻回答,有時則要先讓孩子自己思考,或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共同找出答案來,當然,成為孩子好的說話、遊戲對象也是很好的。 第三、適度利用遊戲或繪畫等,激發孩子對數量的關心度。 第四、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藉著具體事物,比較量的大小或東西的順序,讓孩子對圓形、四方形等形狀產生興趣。   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學習而正經八百地坐在書桌前教導孩子,最好透過遊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發展數能力的良好環境,首推有好母親的家庭。和身為獨生女的孩子相比,上面還有兄姐的孩子普遍較早對數量產生興趣及關心度。   數量指導的適當時期會因指導法而提早。先決條件是不要給予孩子負擔。而要進行好的指導,首先必須瞭解幼兒的數字能力一般是以什麼樣的情形發展的。  參、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階段 ▲一歲半左右   通常一歲半左右的幼兒,都可以分辨一至二以上的東西,但是兩個以上的東西他只感覺到有很多,並沒有能力明白究竟是有幾個,僅管是三個或四個,他都覺得是很多了。 ▲兩歲左右   兩歲左右的幼兒,便可以開始學習數字記憶,例如背誦「一個、兩個、三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幼兒只是在模仿父母說話而已,可以說是背誦一種語言。並不懂「數」的意義,所以學會數詞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往往發生與實際數量無法對應的情況,例如口裡在唸「一個、二個、……」,可是手指頭已經扳了四個了。 ▲四歲左右   幼兒到了四歲左右,也還是沒有辦法很正確地做「一對一」的對應。例如讓孩子拿十朵花,分別插在十個花瓶裡,試試看幼兒能不能做到「一對一」的對應,也可以將花朵的數量增加到十三朵、或十四朵,一對一的排列,來試試看能不能做到對應,並且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呀?」,可是由實際看起來,花和花瓶排列得一樣長,幼兒看起來便覺得一樣多,這是因為幼兒對「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不熟悉的緣故。   我們接著將花一朵一朵地插進花瓶,並將多餘的花收起來,再把瓶中的花一朵一朵地取出來紮成一束,再問幼兒,「花和花瓶,那個多?」,幼兒還是會回答「花瓶多。」   如果我們將同樣數量的兩種物品分別排成長短不一的兩排,然後問幼兒「那一邊比較多呀!」,這時候,多數的幼兒會說排列比較長的那一邊比較多。也就是說,幼兒只從物品排列的長短來判斷物品的多少。   一般說來,四歲左右的孩子,對花與花瓶的多少,還是分辨不清,當然對「數的保存」更無法瞭解,所以,更改物品排列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感到迷惑。 ▲五歲左右   幼兒到了五歲左右,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就逐漸的會做,但數量多了就未必做得理想。例如將六隻湯匙和六個碗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將湯匙一一放入六個碗中,因為到這個年齡已經可以正確做出「一對一」的對應,所以,這個時候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孩子會回答「一樣多。」,不過,如果將數字增加到二十的話,成績便不理想。   接著把湯匙取出握成一把,再問幼兒「湯匙和碗那樣多?」,結果幼兒回答「碗多」,但是讓幼兒算一算碗和湯匙時,他會算出同樣是「六個」。   不過,如果再問一次,那樣比較多,他還是會說碗比較多。由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五歲左右的孩子對於「一對一」的對應已經會做,而且能夠理解,可是一旦集合的方法改變,他就會認為數也跟著變了,這是幼兒的特徵之一。 ▲六歲到七歲左右   幼兒到了六、七歲時,就可以將「一對一」的對應做得很正確。而當幼兒做好對應之後,再將花抓成一束或將其間距拉長,排成比花瓶的長度還要長,再問幼兒「那邊多?」,這時幼兒會很有自信說「你沒有增加或減少花的數量,所以一樣多。」 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概念   讓孩子體驗媽咪或家人做家務,給他們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花朵,並因應瓶上數字的數量指示,插入花瓶內,看看孩子對數字的認識有多少,是否數得對呢?   煎蛋、煎香腸遊戲與插花遊戲的玩法相同,都是要孩子按平底鍋上的數字指示,而把相同數量的雞蛋和香腸放上去。透過這類生活化遊戲既可教導孩子數數字,又可增添學習的趣味,可說是相得益彰。 ▲數數   數數是學數學的第一課,由於「一、二、三…」這樣的數字順序從小就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許多孩子都能不加思索地琅琅上口。當孩子能夠從一數到十、一數到二十…這樣進步時,自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喜歡獻寶似的念給大人聽。不過,會照順序念數字雖然也是數數,但只是數數的第一步而已呢!因為,會「念」數字,不等於懂得數目的意義。孩子會念數字後,爸媽可以用實物來教他真正的數數,例如,把五個蘋果放在桌上,拉著孩子的手,指一個蘋果數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練習一邊指一邊數「一、二、三…」,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蘋果都要數到,而且只能數一次!可以常換不同的物品讓孩子數,孩子才不會失去興趣。等到熟練後,才慢慢增加數目。另外,關於數數,爸媽可以教孩子唸包含數字的童謠,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教孩子邊唸邊模仿猴子的樣子,那會更好玩呢! ▲形狀   不論在家或是出門在外,都是教孩子認識形狀的好機會。最初當然先從簡單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開始,找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例子,例如,橘子是圓形、三明治是三角形…。盡可能多找幾個形狀相同的異類物品擺在一起,讓孩子辨識它們的相同特質,了解它們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同樣都叫圓形、三角形。當孩子能夠辨認基本形狀後,爸媽可以更進一步的教孩子認識六角形、圓柱形、菱形、金字塔形等形狀。還可以玩有趣的遊戲,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找出最多三角形的東西,孩子會玩得很起勁喔! ▲比較概念   數學上比較的類型有很多,如大與小、長與短、多與少的比較等。透過配對可讓孩子認識肥與瘦的分別,增加概念的認識。   利用輪船、貨車和汽車乘載不同數量的乘客作比較,增強孩子對多、少和加減數的比較。   漸漸的,孩子可以學習大小、高低、長短等比較的概念囉!孩子還沒有抽象思考的能力,所以學習比較必須由具像物開始。例如,學習長短的比較時,爸媽可以利用兩個長相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物品,邊指邊說:「這個XX 比較長」、「這個 XX 比較短」,讓孩子用眼睛去感覺「長」和「短」的不同。然後多找幾對不同的東西,維持孩子的興趣,同時讓他知道,即使是不同的東西,長的還是叫「長」、短的還是叫「短」喔!提醒爸媽,開始時盡量選擇長短差異較大、而且是除了長短以外其餘特質都相同的物品,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  ▲排列次序   教孩子學習數學,當然不可忽略數字順序的重要,這遊戲是利用繩子把1-10的數目字順序正確地串聯起來,便成為一條魚的圖案,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是學習數字順序的好幫手。 ▲顏色   顏色的辨認除了是孩子的視覺發展一部分,其實也是數學類別的一種。衣夾顏色配對遊戲的玩法是把紫色、粉紅色、綠色和黃色的衣夾夾在相同顏色板上,目的是訓練孩子對顏色的觀察和配對。其製作既簡單又經濟,媽咪也可以嘗試在家自己動動手為小寶寶做呢! ▲時間觀念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鐘,一分鐘有六十秒,增加孩子對時間的運用當然有助他們純熟掌握數學。這個時鐘遊戲的玩法是要孩子根據三個不同時間的指示,將鐘的時針和分針撥到正確的時間上,從遊戲過程中加強孩子對時間的認識。 伍、好玩的撲克牌:洗牌、理牌、發牌的練習,這是玩牌的初步,讓孩子熟悉撲克牌,透過觸摸和練習,增進手指與小肌肉的靈巧。 ▲撲克暖身運動 學習目標:認識撲克牌,並知道它可以玩許多遊戲。 玩法:排形狀、圖案。撲克牌每張形狀大小都一樣,可鼓勵孩子排列組合,排出各種形狀和圖案,如長方形、扇形、圓形等;正面、反面皆可運用,若以正面排列,還可以有顏色(紅、黑)的變化,以及撲克臉圖案的變化與搭配。 ▲誰是同一國的? 學習目標:分類的練習 玩法:請學生把「不同國」的撲克牌分開成若干國。例如:以顏色分,分成紅黑二國;或是有人頭和沒人頭的分開…只要學生能說成理由,教師都給予讚許、接納。 ▲撲克牌數一數 學習目標:a數數1∼10      b認識阿拉伯數字。 玩法:a這張牌有幾個紅桃(黑桃、梅花、方塊)?    b這裡有幾張牌,數數看?    c我們來照著牌上的數字寫寫看(利用牌上的數字教學) ▲撲克比一比 學習目標:能分辨點數多少 玩法:a每人分一樣多的撲克牌。    b每人一次拿一張,比比看,誰的點數大誰就嬴。    c最後看誰的張數多,誰就是贏家。 注意事項:必須先說清楚,J是11點,Q是12點,K是13點,A可算是1點也可算是14點。遊戲前先約定清楚,也可視孩子程度,把J、 Q、K先抽掉,玩10以內的比大小。 ▲猜猜看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玩法:教師手握撲克牌一疊,一次拿一張,快速閃示,讓學生猜:什麼花色的牌?點數是多少?可統計看誰猜對的最多! ▲撲克變魔術 學習目標:學習專注 玩法:這遊戲小朋友認得每一張牌的花色和點數,就可以玩了。教師拿三、四張牌放在桌上(蓋著),再拿其中一張讓學生看清楚了又放回去(仍蓋著)。然後,教師快速地移動掉換這幾張撲克牌的位置,再讓學生猜猜,剛才那張牌在那兒?看看誰猜得最準? ▲十點半 學習目標:加法練習 遊戲方法:可根據學生程度有不同的玩法。玩本遊戲時,J、Q、K都代表「半」,剛開始玩十點半時,可先把代表「半」的撲克牌取走,玩10點、8點皆可。點數「爆了」就輸,學生可輪流當莊家,負責發牌、補牌、理牌的工作。 ▲心臟病 學習目標:學習專心,注意力集中,並熟悉每張撲克牌。 遊戲方法:一人拿牌(整疊),從最上面一張逐一掀開放 桌上,玩的人並輪流報數從1、2˙˙˙、13,再從1開始數,不斷反覆。當發的牌點數和報的數一致時,大家必須盡快把一隻手放桌上,等大家的手一一疊好,放在最底下的人有權利抽出拍打其他人的手,其他人則在同時,把手縮回,避免被打中。 陸、結語 孩子在數字方面的能力是否傑出,關鍵在於對數字是否具有興趣,對於數會不會主動提出問題,以及在用自己的方法開始學習時,數字入門階段的指導方法是否正確等。 好的指導方法,是拓展數之能力的重要條件;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則是必須給予良好的環境。 另外,愉快的氣氛有助於消除孩子的抵抗感,提高學習興趣,故而能在短時間內展現成效。進步神速的結果,更加深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從此樂於和數字打交道。 ∼本文由社團法人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前秘書長、親職作家暨資深幼兒園園所長 席晴懿老師提供∼

請懂母親的心~~感動分享

2007年02月14日
公開
2

謝謝stella 感動分享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榨橙汁的顏色與氣息。 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 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鄉公所去郊遊, 你下班時幫我到 Mr. Dounut買一盒甜甜圈,我想請同事吃。」 「郊遊?」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郊遊?」 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 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買一盒甜甜圈,快得很,不會耽誤你…」 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 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 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店,我的心便一沉… 店裡竟是人山人海, 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馬路,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隨著長龍緩慢地移動,我頻頻看表,又不時踮起腳向前面張望, 足足站了近一個鐘頭,才快輪到我。 我站得頭重腳輕、餓得眼冒金星,想起朋友們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腳。 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周身,而在新出爐的甜甜圈薰人欲醉的芳香裡, 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 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週日不在家休息, 還要去郊遊, 身體吃得消嗎?而且和鄉公所的人出去玩, 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 郊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郊遊? 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便有人熱心地站出來, 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 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不用再花時間等新的爐出來, 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一聲:「小弟弟。」 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我沒好氣:「幹什麼?」 她的笑容幾乎是謙卑的:「小弟弟,我們打個商量好嗎? 你看,我只在你後面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 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學校郊遊,我待會還得趕回去做飯, 晚上還得送他去補習班。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 ……」 她的神情裡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給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郊遊。」 真不明白,當我回答時, 整個店怎麼會在剎那間突然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 所有的眼光同時投向我。 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 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哇,今天賣了好幾百盒, 你可是第一個買給媽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週才發現,排在隊伍裡的,幾乎都是女人, 從白髮蒼蒼到綺年少婦,每個人帶的大包小包,都註解著她們主婦和母親的身分。 「那你們呢?」 「當然是給我們的兒子囉。」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真沒想到。 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 我本來都不想來的,是兒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 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郊遊,還不就隨便吃?」 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神往的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 我問:「你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郊遊的事啊?」 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 哪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 她輕輕嘆口氣,「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郊遊並不是母親一時心血來潮, 而是內心深處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十年的心願。 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兒子啊。 她手裡的塑膠袋裡,全是飲料、餅乾、小果凍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 沈甸甸地,墜得身體微微傾斜, 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 她就這樣,背負著她那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等待著。 她的笑容平靜裡有著喟嘆:「誰叫我是當媽的? 熬吧,到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 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裡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 只因為我的存在,便給了她這麼大的信心嗎?我卻在瞬間想起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 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 這時,新的一爐甜甜圈熱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是原子彈一樣地炸開, 我前面那位婦女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楞,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背後,已略顯蒼老的臉上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 聲調卻是只有母親才會有的溫煦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二十幾年了。」 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著讓開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 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面前,鋪開了一條小 徑,一直通向櫃台。 我站在小徑的頂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裡等你哪。」 我怔忡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了過去,她們微笑的回看我, 目光裡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的,是無限的溫柔。 剎那間,我明白地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 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 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 也許她們唯一的、小小的夢想,只是盼望有一天, 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吧。 通往櫃台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裡, 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不諳人事的小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 這一生誰願意無怨無悔為你付出呢? 無論你有任何病痛苦難,都依然對你不離不棄------- 唯有 你的父母

請懂母親的心~~感動分享

2007年02月14日
公開
2

謝謝stella 感動分享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榨橙汁的顏色與氣息。 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 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鄉公所去郊遊, 你下班時幫我到 Mr. Dounut買一盒甜甜圈,我想請同事吃。」 「郊遊?」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郊遊?」 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 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買一盒甜甜圈,快得很,不會耽誤你…」 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 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 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店,我的心便一沉… 店裡竟是人山人海, 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馬路,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隨著長龍緩慢地移動,我頻頻看表,又不時踮起腳向前面張望, 足足站了近一個鐘頭,才快輪到我。 我站得頭重腳輕、餓得眼冒金星,想起朋友們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腳。 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周身,而在新出爐的甜甜圈薰人欲醉的芳香裡, 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 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週日不在家休息, 還要去郊遊, 身體吃得消嗎?而且和鄉公所的人出去玩, 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 郊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郊遊? 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便有人熱心地站出來, 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 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不用再花時間等新的爐出來, 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一聲:「小弟弟。」 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我沒好氣:「幹什麼?」 她的笑容幾乎是謙卑的:「小弟弟,我們打個商量好嗎? 你看,我只在你後面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 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學校郊遊,我待會還得趕回去做飯, 晚上還得送他去補習班。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 ……」 她的神情裡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給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郊遊。」 真不明白,當我回答時, 整個店怎麼會在剎那間突然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 所有的眼光同時投向我。 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 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哇,今天賣了好幾百盒, 你可是第一個買給媽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週才發現,排在隊伍裡的,幾乎都是女人, 從白髮蒼蒼到綺年少婦,每個人帶的大包小包,都註解著她們主婦和母親的身分。 「那你們呢?」 「當然是給我們的兒子囉。」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真沒想到。 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 我本來都不想來的,是兒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 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郊遊,還不就隨便吃?」 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神往的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 我問:「你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郊遊的事啊?」 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 哪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 她輕輕嘆口氣,「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郊遊並不是母親一時心血來潮, 而是內心深處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十年的心願。 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兒子啊。 她手裡的塑膠袋裡,全是飲料、餅乾、小果凍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 沈甸甸地,墜得身體微微傾斜, 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 她就這樣,背負著她那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等待著。 她的笑容平靜裡有著喟嘆:「誰叫我是當媽的? 熬吧,到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 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裡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 只因為我的存在,便給了她這麼大的信心嗎?我卻在瞬間想起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 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 這時,新的一爐甜甜圈熱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是原子彈一樣地炸開, 我前面那位婦女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楞,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背後,已略顯蒼老的臉上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 聲調卻是只有母親才會有的溫煦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二十幾年了。」 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著讓開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 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面前,鋪開了一條小 徑,一直通向櫃台。 我站在小徑的頂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裡等你哪。」 我怔忡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了過去,她們微笑的回看我, 目光裡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的,是無限的溫柔。 剎那間,我明白地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 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 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 也許她們唯一的、小小的夢想,只是盼望有一天, 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吧。 通往櫃台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裡, 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不諳人事的小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 這一生誰願意無怨無悔為你付出呢? 無論你有任何病痛苦難,都依然對你不離不棄------- 唯有 你的父母

請懂母親的心~~感動分享

2007年02月14日
公開
1

謝謝stella 感動分享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榨橙汁的顏色與氣息。 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 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鄉公所去郊遊, 你下班時幫我到 Mr. Dounut買一盒甜甜圈,我想請同事吃。」 「郊遊?」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郊遊?」 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 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買一盒甜甜圈,快得很,不會耽誤你…」 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 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 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店,我的心便一沉… 店裡竟是人山人海, 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馬路,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隨著長龍緩慢地移動,我頻頻看表,又不時踮起腳向前面張望, 足足站了近一個鐘頭,才快輪到我。 我站得頭重腳輕、餓得眼冒金星,想起朋友們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腳。 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周身,而在新出爐的甜甜圈薰人欲醉的芳香裡, 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 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週日不在家休息, 還要去郊遊, 身體吃得消嗎?而且和鄉公所的人出去玩, 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 郊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郊遊? 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便有人熱心地站出來, 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 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不用再花時間等新的爐出來, 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一聲:「小弟弟。」 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我沒好氣:「幹什麼?」 她的笑容幾乎是謙卑的:「小弟弟,我們打個商量好嗎? 你看,我只在你後面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 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學校郊遊,我待會還得趕回去做飯, 晚上還得送他去補習班。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 ……」 她的神情裡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給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郊遊。」 真不明白,當我回答時, 整個店怎麼會在剎那間突然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 所有的眼光同時投向我。 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 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哇,今天賣了好幾百盒, 你可是第一個買給媽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週才發現,排在隊伍裡的,幾乎都是女人, 從白髮蒼蒼到綺年少婦,每個人帶的大包小包,都註解著她們主婦和母親的身分。 「那你們呢?」 「當然是給我們的兒子囉。」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真沒想到。 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 我本來都不想來的,是兒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 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郊遊,還不就隨便吃?」 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神往的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 我問:「你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郊遊的事啊?」 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 哪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 她輕輕嘆口氣,「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郊遊並不是母親一時心血來潮, 而是內心深處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十年的心願。 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兒子啊。 她手裡的塑膠袋裡,全是飲料、餅乾、小果凍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 沈甸甸地,墜得身體微微傾斜, 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 她就這樣,背負著她那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等待著。 她的笑容平靜裡有著喟嘆:「誰叫我是當媽的? 熬吧,到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 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裡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 只因為我的存在,便給了她這麼大的信心嗎?我卻在瞬間想起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 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 這時,新的一爐甜甜圈熱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是原子彈一樣地炸開, 我前面那位婦女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楞,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背後,已略顯蒼老的臉上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 聲調卻是只有母親才會有的溫煦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二十幾年了。」 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著讓開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 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面前,鋪開了一條小 徑,一直通向櫃台。 我站在小徑的頂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裡等你哪。」 我怔忡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了過去,她們微笑的回看我, 目光裡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的,是無限的溫柔。 剎那間,我明白地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 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 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 也許她們唯一的、小小的夢想,只是盼望有一天, 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吧。 通往櫃台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裡, 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不諳人事的小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 這一生誰願意無怨無悔為你付出呢? 無論你有任何病痛苦難,都依然對你不離不棄------- 唯有 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