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嘔吐處理

2011年05月20日
公開
49

幼兒發燒站 http://www.fever.com.tw/ 嘔吐處理 http://www.fever.com.tw/vomiting.htm 詹前俊 醫師 「醫生啊,為什麼我的寶寶連喝水也會吐,越吐越厲害, 我家所有的床單都吐髒了•••」 嘔吐時怎麼辦 ? 暫時禁食、少量多餐、清淡飲食、預防脫水   嘔吐應先禁食再少量多餐: 切忌不要順從寶寶的要求,剛吐完又讓它喝下大量開水牛奶 剛吐完時,最好能夠「禁食」一段時間,讓敏感的胃休息一下,再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清淡的食物。 有些父母有錯誤的觀念,尤其碰到比較會吵的寶寶和心軟的媽媽,在寶寶嘔吐後,會擔心寶寶口渴水份不夠,就立即餵食大量白開水,或是怕寶寶肚子餓、熱量不足而馬上餵予牛奶,結果反而越吐越厲害,使得嘔吐的病程拖長,嚴重時甚至導致脫水。 嘔吐,往往是諸多疾病初期的病徵,因為身體防衛的本能,將食物吐出保護身體,如果能適當處理嘔吐現象,並配合醫師診治,定能早日康復。   寶寶嘔吐的處理 許多寶寶的疾病,都可能有嘔吐的現象,輕微的只是感到反胃噁心、食慾不佳,嚴重的甚至吐到腹痛、面色慘白、四肢無力。如果能適當處理寶寶的嘔吐現象,並配合醫生的診治,疾病便能早日康復。 寶寶嘔吐時,應讓頭低下或把臉側一邊,以便吐出,不要讓嘔吐物留在口內,阻礙到呼吸道,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大一點兒的寶寶可以向右側躺,防止再吐。剛吐完宜漱口將難聞氣味去除。   先禁食再少量多餐: 寶寶剛吐完的時候,最好能夠先「禁食」一段時間,讓敏感的胃休息一下,再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清淡的食物。有些父母有錯誤的觀念,尤其碰到比較會吵的寶寶和心軟的媽媽,在寶寶嘔吐後,會擔心寶寶口渴水份不夠,就立即餵食大量白開水,或是怕寶寶肚子餓、熱量不足而馬上餵予牛奶,結果反而越吐越厲害,使得嘔吐的病程拖長,嚴重時甚至導致脫水。 寶寶有乾嘔、食慾不振的時候,亦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給些清淡的食物,例如稀飯、白吐司、蘇打餅乾等,而牛奶和豆漿則宜暫停食用,待消除乾嘔症狀維持一陣子之後再吃。 因為寶寶有消化不良或是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初期時,均有可能出現輕微的嘔吐現象,媽媽可以觀察寶寶有沒有發燒、腹脹、腹瀉、鼻水或咳嗽等症狀,再請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如果寶寶嘔吐得很劇烈,而且反覆嘔吐時,應立即禁食,由醫師診治病因。必要時須暫停任何飲食,觀察四到六個小時,再以少量的電解質水或運動飲料慢慢給寶寶試飲,迨沒有嘔吐後,再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吃些吐司、稀飯、饅頭、蘇打餅乾等清淡的食物。如再嘔吐則再禁食觀察。如果寶寶出現嘴唇很乾、精神不好、哭鬧卻沒有眼淚流出、尿液減少或體重減輕等,就表示有脫水現象,必須趕快看醫生並給予點滴注射。   電解質飲料比白開水好: 寶寶剛嘔吐完,會覺得口乾,就猛喝白開水,反而胃更脹,又吐得更厲害,會吐掉大量的水份和電解質。所以寶寶禁食後,應該先喝點少量稀釋過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電質水,這樣比喝大量的白開水更能解渴,也更能補充吐掉所失去的電解質。如果寶寶禁食的時候,一直喊口乾、可以用棉花棒沾水潤濕嘴唇、大一點兒的小孩則可給予棒棒糖或口香糖。 牛奶、羊奶、乳製品、豆漿、油膩食物、糯米類等食物應暫時禁止食用,因為剛吐完的胃黏膜十分敏感,消化能力較差。即使清淡食物吃了一兩天,開始回復平日正常食物時,也要從少量開始。常見到父母太早給寶寶恢復往常食物,開始喝大量的牛奶或日常食物,即使沒再嘔吐,但是消化能力仍差,會表現出食慾不佳、腹脹、腹痛的情形。孩子如果吃完藥仍出現反覆嘔吐,一些比較會引起胃部不適或是嘔吐的紅黴素類、茶鹼類氣管擴張劑等藥物,可能要暫停給予,再去請教醫生。 以牛奶為主食的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偶而有輕微的嘔吐,如果精神活力都還好,則可能是嚥下空氣過多所引起,可在餵完奶後輕輕白背使其打嗝排出。若乾嘔或輕微嘔吐次數不多,可以給予少量多餐方式給予牛奶觀察看看。如果嘔吐得厲害,除暫時禁食牛奶幾餐等嘔吐穩定後,可以少量多次補充些水或口服電解質液,防止脫水,開始始奶者也可以少量多餐給予,必要時可將牛奶稀釋為厚濃度一半的濃度。 生理性嘔吐無大礙: 嬰兒的胃袋較直,喝太多、吃太多、或身體的活動太厲害,容易使已進入胃中的食物又吐出來。有些嬰兒喝完奶後,嘴角會不斷流出奶來叫做溢奶,因為牛奶會隨打嗝的空氣吐出來,有時候已凝結成乳塊了。有些寶寶的溢奶會習慣性的持續到三個大左石,這類臨時性的生理嘔吐,沒有發燒,精神頗佳,吐完奶仍若無其事,體重也能順利的增加者,倒不必擔心。二、三週大的嬰兒,喝奶後會呈噴射狀的嘔吐,體重不增加,則可能是幽門狹窄,需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手術治療改善肥厚的幽門括約肌。   腸套疊最緊急: 嬰兒嘔吐最緊急的病症就是腸套疊,必須立即送醫緊急處理,常好發於十二個月以下的嬰兒。臨床上常可見到嬰兒臉色蒼白、略微發燒、嘔吐厲害、喝奶就會吐、間歇性的腹痛、甚至會呻吟或尖叫大哭,而在腹部痙攣的間隔則很正常,排便在前幾個小時也許是正常的,但後期會有紅色果凍狀的大便,內含血液和黏液,要特別留意。 支氣管炎與氣喘兒: 罹患細支氣管炎的嬰兒痰很多,常常因為咳嗽,痰咳不出來而嘔吐,可加強每次餵奶前的叩背拍痰,讓嬰兒多吸些水蒸氣和多補充水份,盡量使痰排出,使咳嗽減少來改善嘔吐。 有過體質或是氣喘的寶寶,因夜咳厲害或痰咳不出來而嘔吐,則應給予清淡的飲食,多補充水份,避免環境溫差變化太大,睡前的牛奶不宜吃太飽或暫停食用亦可,可遵醫囑給予氣管擴張劑使用。   輪狀病毒和腦膜炎: 許多病毒的感染,感染初期也會有嘔吐、發燒等症狀。例如冬天好犯的輪狀病毒感染,初期先有多次的嘔吐,可能還有發燒及感冒的症狀,接著再有頻繁稀水便持續三到六天,容易引起脫水。嬰兒和幼兒的腦膜炎,初期症狀也有發高燒、嘔吐厲害的表現,注意有無頸部僵硬、囟門略微凸出、頭痛、昏睡、怕強光,有疑似症狀時立即看醫生作進一步的診治。如果高燒不退、哭鬧、食慾變差、嘔吐或用手挖耳朵的寶寶,應請醫師仔細檢查有無中耳炎的可能寶寶有頭部受傷時,在七十二小時內是最重要的觀察時期,如果有噁心、嘔吐、昏睡或無法叫醒,甚至抽筋,應該住院檢查。 神經性嘔吐: 神經性嘔吐症狀常見於二到六歲,比較神經質或脾氣大的寶寶,往往會因一點點小事就會想吐,屬於心理性的嘔吐,嘔吐本身沒什麼好擔心。例如媽媽老是用強迫方法逼迫寶寶吃飯或吃藥,造成寶寶看到飯或藥就會想嘔吐,應該改善育兒的方法。 嘔吐,往往是疾病初期暫時的病徵 由於身體防衛的本能,將不清潔、不能消化的食物或痰吐出來,以保護身體。寶寶如果有嘔吐現象,父母可以暫時禁食、少量多餐、清淡飲食、預防脫水的原則來處理,進一步由醫生診治其病因,對症治療,使得寶寶早日康復。 http://www.csh.com.tw/Doctor/0271/2.pdf 孩童嘔吐的處理原則 中山醫院兒童腸胃科 陳慧文醫師 一、 孩童嘔吐的原因 小兒嘔吐是小兒科門診或急診非常常見的病症,嘔吐的原因很多,有些甚至有生命危險及需要外科開刀,簡單可分為兩大類: 1. 腸胃型嘔吐: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胃炎或腸胃炎,或便秘有大便阻塞,其次如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盲腸炎、肝炎、膽管炎、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道阻塞、餵食過量、食物中毒、或某些藥物…等,均可引起嘔吐。 2. 非腸胃型嘔吐:最常見的是一般感冒咽炎所引起的嘔吐,其次如支氣管炎或肺炎引起劇咳、腦膜炎或腦壓上升等腦部病變,甚至如糖尿病等代謝因素、疾病、暈車、懷孕及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嘔吐。 二、 嘔吐時家長要注意哪些事項 1. 注意嘔吐物的形態及內容物:如嘔吐是否為噴射狀,嘔吐的東西是否含食物或膽汁或血塊或痰,嘔吐的時機是吃完就馬上吐還是不吃也會吐,若是吃完才吐比較可能是腸胃型嘔吐。 2. 嘔吐時有無其他症狀:比方發燒、畏寒、咳嗽流鼻水、肚子脹或痛; 腹瀉、頭痛、抽筋、或意識不清等。可做為醫師診斷潛在疾病的參考。 3. 注意有否脫水或無法進食造成低血糖?注意小便量是否減少?唇色是否乾裂?哭泣時是否較不會有眼淚?最近體重有無下降?精神活力是否較平常差很多甚至冒冷汗? 三、 嘔吐時家長可先做何處理 1. 使小朋友側躺或坐著,清除口內異物,不要馬上餵食,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2. 準備小毛巾、塑膠袋或容器,以便嘔吐之用。 3. 清潔口腔(漱口或擦拭,清除嘔吐物)、換衣服,去除嘔吐味道。 4. 收集嘔吐物,作為醫師診斷之輔助。 四、 何時送醫 1. 反覆嘔吐超過4-6小時,無法進食,尤其是不吃也吐時。 2. 脫水現象或活動力下降,尤其1-2歲以前更要小心。 3. 嘔吐物含深墨綠色的膽汁、鮮血、或深咖啡色血塊。 4. 合併其他症狀,如發燒、腹痛、腹脹、腹瀉、抽筋、意識不清、頭痛等。 五、 嘔吐之後怎麼辦 1. 症狀輕微者,(1)若無其他不適,可休息1-2小時,先喝少量開水看看; (2)注射止吐藥物後30分鐘到1小時後試喝,若無嘔吐復發則可逐漸恢復進食,原則上先由清淡流質飲食開始嘗試。 2. 症狀較嚴重而無法進食者,或是同時合併有腹瀉、脫水或其他症狀,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給予點滴注射營養輸液,且找尋潛在病因,甚至做檢查; 住院觀查,必須由醫師作判斷。 中

如何預防腸病毒

2010年09月20日
公開
54

如何預防腸病毒 高危險群: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有較高的比率得到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要特別注意。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 加強個人衛生:正確並且勤加洗手,可以預防自身感染,和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不與別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餐具。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口鼻。 兒童玩具應常消毒清洗,不讓幼兒養成咬玩具的習慣。玩具是孩子間互相傳染疾病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以避免含有腸病毒口沫殘留於玩具上,降低接觸傳染的機會。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環境的清潔和通風。 避免接觸受感染者: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要與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請儘速就醫。 從小餵食母乳,可以提高寶寶對腸病毒的抵抗力。 l 戴口罩,可以減少腸病毒飛沫的傳播。 l 陽光暴曬或室內經常的紫外線照射,可以大大降低腸病毒的活性。 l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l 食物加熱,內衣褲浸泡,50度C以上的溫度,腸病毒會很快的失去活性及死亡。 l 漂白水的洗滌擦洗疑似病人嘔吐分泌物物品地板,提高泳池餘氯,可以迅速讓腸病毒失去活性。 l 雖然大部份消毒劑及脂溶劑(酒精)都無法消滅腸病毒,但洗手卻可以大大減少手上可能沾染到腸病毒的量。 家裡有腸病毒生病小朋友時,如何預防腸病毒 隔離生病小朋友與其他小孩,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家裡的人和生病小朋友都應該加強洗手,尤其是在處理生病小朋友的糞便之後及飯前。 不要與生病小朋友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瓶、奶嘴、湯匙等。生病小朋友應請假在家中休息,並且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他人。 多補充水分,學童應請假(幼稚園大多規定一週不宜上學)在家休息,以免傳染給同學。 對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幼(學)童,應特別注意其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其他幼(學)童有親密的接觸行為,可建議就醫治療,並全力與家長溝通,儘量設法說服家長,讓病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 對家中的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6. 患者應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其它小朋友接觸。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對於不同型腸病毒,有短暫的交叉免疫力,得過一種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但無法得過一種就全部終身免疫。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腸病毒的基本方法。

便秘寶寶

2008年03月12日
公開
78

http://www.baby-life.com.tw/baby-mother.com.tw/baby-life/good/sick/good-9-1.htm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兼任教授 黃乃芸博士 �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建彰 一般便秘是指大便變硬不易解出,ㄣㄣ時間拖得很長,或是排便後仍然覺得肚子脹,沒有辦法排得很乾淨,所以即使天天排便,只要是排便困難都算是便秘,反而是二、三天解一次,但排便順暢,不算是便秘。因此小朋友1-2天沒有ㄣㄣ,爸爸媽媽也不必過度緊張,除非超過四天沒有排便,才需要注意是否有便秘的問題。 網上診斷室: 導致幼兒便秘的原因,可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器質性問題: 先天性巨結腸等潛在問題,嬰兒出生的頭一天是否有順利解出胎便,如果解出胎便的時間過度延遲,或伴隨厲害的腹脹,則要懷疑有可能是巨結腸症。 飲食不當: 寶寶吃的食物偏重高蛋白,而缺乏碳水化合物,水分攝取不夠,低殘渣的食物或飲食量太少,都可能造成便秘。 功能性問題: 爸爸媽媽如果容易便秘,寶寶也會有遺傳便秘的傾向。 心理因素: 有些家長對小朋友的排便習慣,太過強調,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或是幼兒本身對廁所或上廁所這件事排斥,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便秘。 訓練不良: 有的孩子因為貪玩,沒有在有便意的時候解大便,就會使得大便變硬,造成肛裂的情形,這時寶寶會因為怕痛而忍住大便,使得大便更乾硬,如此惡性循環,便秘的情形更加重。 感染疾病或發燒: 較常見的有神經肌肉疾病、甲狀腺機能減退、幽門狹窄、先天性巨腸症、脫水、腹肌異常、腦性麻痺等,都可能造成便秘。 爸媽處理要點: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如果有時間延長的情況,必須確保他們飲用足夠的水分,因為他們身體中約75%以上為水分,較成人多,水分不足會影響小寶寶正常排便,如果不能確定幼兒的喝水量,可以準備一個寶寶專用水壺,紀錄一天的飲水量。有些小孩不肯喝白開水,雖然可以用果汁代替,但不宜使用原汁,最好稀釋一倍以上,並含渣,以提高水分與纖維含量。 嬰兒有輕微的便秘現象,可以在飲食中增加糖量,譬如將麥芽糖加於少量煮沸牛奶中,一歲以下嬰兒,可以給予蔬菜汁和水果汁,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讓他吃香蕉、木瓜、蕃茄、奇異果、火龍果、柚子等,此外果凍、布丁、優格也都有助於緩解便秘。 如果寶寶便秘不是疾病所引起,盡量讓寶寶少吃容易產生硬便之食物,如芭樂或蘋果,建議父母用黑棗汁或黑棗,來幫助嬰兒解決便秘。 食用配方奶粉的嬰兒,如果5-7天以上才解一次大便,且解出的是硬便,可以考慮其他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奶粉,因為食物的各種成分中,糖類吃多了,糞便會比較軟,而如果多吃蛋白質或脂肪,則糞便會較硬。 家中最好準備一些高纖維的食物,如全榖類的麥片、蔬菜(高麗菜、波菜、小白菜等),水果(蘋果、橘子、香蕉、草莓等),豆類(紅豆、花豆、綠豆等),這些食物纖維會使糞便中的水分增多,促進腸道蠕動。 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取(肉類、奶油、油炸物、冰品),因為這些食物,在胃部排空的速度較慢,無法促進腸道蠕動,較容易產生便秘,應避免攝取。另外,巧克力、蛋、起司,也要暫時管制,這些食物都容易使便秘惡化。 如果寶寶排斥吃蔬菜,可以將白蘿蔔、紅蘿蔔、小魚剁細,煮成什錦粥,這些材料都有軟便的作用。

增加幼兒抵抗力的10招

2007年10月02日
公開
48

增加幼兒抵抗力的10招 據估計,幼兒每年傷風感冒的次數是6∼10次。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後,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免疫系統負責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病原的侵害,可說是體內的保全人員。無須靠藥物或健康食品,以下10招便能捍衛孩子的免疫系統,使其發揮最佳功效。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80磅(約36公斤)以下的孩子,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磅體重對應250cc(也就是體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該喝1000cc的水)。 為了確保健康,應儘可能讓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學、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壺,車上隨時放一瓶水,規定吃晚飯時每個人都要喝水,讓喝水成為一個好習慣,而你也會發現水的另一個好處: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會弄髒衣物。 2.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乾淨,孩子沒有機會透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警告,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而美國醫學會也呼籲大眾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這些產品可能是抗藥性微生物的來源,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清潔的效果。 3.教孩子洗手 雖然太抗菌、乾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上廁所後把手洗乾淨,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4.足夠的睡眠 睡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專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5.和孩子討論身體自我治療的能力 讓孩子了解身體具備的自癒力,當孩子感冒或擦傷,一起留意他復原的速度,如此孩子將學會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不致過於依賴藥物。一項發表在2000年美國風濕病學年會的研究指出,慢性病童的父母如果經常和孩子討論疾病,強調他們的虛弱,將會讓他們更焦慮不安。 6.多和其他孩子接觸 根據200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1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時即和較年長的手足,或托育機構裡的小朋友相處,日後罹患氣喘的機率減少一半。 研究主持人懷特博士指出,透過接觸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應,增強他的免疫系統,降低對過敏原起反應而引發氣喘的機會。 7.減糖 有些專家認為攝取糖分過高的飲食,會干擾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8.補充必需脂肪酸EFAs(essential fatty acids)。EFAs能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決定細胞膜的流動和彈性,對免疫細胞非常重要。人體無法自行合成EFAs,只能從天然食物包括海鮮、蔬果等攝取,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等深海魚;胡桃、杏仁等堅果;亞麻仁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內也含有EFAs,但要注意,某些油如亞麻仁油需避免高溫油炸,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上。 9.減壓 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導孩子放鬆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讓壓力壓垮孩子的免疫力。 10.多吃蔬果 現代孩子容易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肺和消化道黏膜變薄,抗體減少,影響人體防禦功能。 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加噬菌細胞的數量;強化天生殺手細胞活力;建立和維護黏膜、膠原組織,以幫助傷口痊癒。 胡蘿蔔及其他深橘色蔬果如芒果、甘藷等富含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及黏膜組織健全,減輕感染;提高抗體反應,促進白血球生成;並參與補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 其他可以滋養免疫系統的蔬果還包括蕃茄、十字花科蔬菜、大蒜、香菇等。 TOP> 教孩子正確的洗手步驟: a.先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b.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c.依序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洗 d.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e.以清水洗淨 f.以紙巾擦乾或用烘手機烘乾 只要花15∼30秒洗手,就可消滅9成以上的細菌,當孩子放學回家或從朋友家回來時,記得提醒他要洗手。 (審稿專家: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江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