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居家感覺統合160招

2010年08月21日
公開
59

以下毎樣活動進行約五到十分鐘。ㄧ次可進行二到三種活動 居家感覺統合項目 1. 與別人玩接球遊戲;(1-2) 訓練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運動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長把球伸向孩子,鼓勵他/她伸手來接球。C當孩子主動把球給家長時,家長應該說“謝謝”。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沒有接球、給球的主動性,請另外一位成人給予身體指導,直到孩子開始有主動接、給球的意識,逐漸地撤銷給予的幫助。 2. 能抓著滾動的球, 3. 並把它推回去;(1-2)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兩端,家長把球推給孩子,鼓勵他伸手把球接住並推回給家長。 難度設置:A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孩子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並鼓勵孩子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給予: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元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孩子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後逐漸撤銷幫助的程度。 4. 能2步1級上樓梯;(1-2) 訓練目的:訓練平衡力、協調及獨立行走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腳上一級樓梯,然後把左腳踏在同一梯級。 難度設置:A扶著扶手或家長的手踏樓梯;B獨自踏樓梯;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站在上一級樓梯上,伸出雙手協助孩子並同時給予口頭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乾果放在樓梯上,等孩子踏上後給予獎勵。注意開始時可在每一梯級放乾果,逐漸地,只在幾級樓梯或最後一級樓梯上才放。不論孩子如何哭鬧,要堅持讓孩子配合才能給予獎勵物。 . 5. 能彎腰並用手觸摸腳指6. 頭5-10次;(1-2) 訓練目的:增進身體的柔軟度及體能。 訓練要求:在孩子的腳趾頭上分別貼一貼紙,讓兒童彎腰揭下。 難度設置:A開始時先讓孩子把腳放在矮凳或最後一級樓梯上嘗試並且只揭1-2張貼紙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後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張貼紙。 幫助給予:家長需要在孩子旁邊或身後協助,用雙手輕壓孩子的雙膝,如孩子無法同時彎腰及伸直膝蓋,可讓他扶著桌子的邊緣進行嘗試。 7. 會走上、下傾斜約15度的小斜坡;(1-2) 訓練目的:重心、平衡、膝蓋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及幫助給予:上斜坡:開始時家長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著孩子的雙手協助;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可站在其身後,只在他有需要的時候推或扶持孩子前進。下斜坡:開始時家長站在孩子身後,雙手從孩子雙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勵他扶著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嘗試在他雙手放置兩件小玩具,讓他在不用攙扶的情況下下斜坡。 難度設置:A走上斜坡;B雙手拿物走上斜坡;C攙扶下下斜坡;D獨自下斜坡。 8. 能倒走3-5步;(1-2)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協調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沿著一條直線倒退著走路。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隨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後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線倒著走;C要求孩子獨立地沿直線倒著走。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領會,需要給予身體指導,如:一人在前面扶著他的雙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後輪流擡起他的左右腳往後移。2 偶爾地給予身體協助。 9. 擦背遊戲;(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給孩子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擦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10. 呵癢癢;(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家長用手撓孩子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漸地把時間延長。 難度設置: —— 幫助給予:—— 11. 刷子脫敏;(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訓練要求:家長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禦性較少的部位,然後漸漸過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後漸漸過渡到刷腳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孩子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12. 陽光隧道;(1-2) 訓練目的:調節前庭感覺系統,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讓孩子俯臥著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 難度設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讓其在隧道四周玩耍並觀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讓孩子觸摸和搖晃隧道,培養其興趣和消除恐懼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予食物強化,爸孩子喜歡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裏,鼓勵孩子爬進去拿取食物;C 讓孩子邊爬邊推一個中型球前進。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使用食物強化事要注意逐漸撤消。 13.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提、手勢提示。 15. 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借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16. 能推著物體向前走2-3米;(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手臂推的能力;因果關係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動作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會發聲的“鴨子杆”或類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裏,讓他向前推行。 難度設置:A 繞大圓桌子; 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鴨子杆”通過)。 幫助給予:身體指導(即手把手地教)並不斷地用口頭提示和身體接觸來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運動軌迹,給孩子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正在轉彎並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的方向。 17. 拉物走2-3米;(2-3) 專案要求:在一會發聲玩具車上系一條約50公分長的繩子,在繩子上纏一個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讓孩子拉著往前走。 難度設置:A 繞大圓桌子; 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車子通過)。 幫助的給予: A 手把手,並不斷用語言提示看身後的車子的運動軌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8. 單手投中型球;(2-3)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入球籃中。 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在1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入球籃;C投5次有3次中爲通過。 幫助給予:1 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並鼓勵孩子獨立嘗試;2 只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 19. 能把靜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伸展能力,發展眼、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一直徑10公分左右的軟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讓孩子踢球。 難度設置:A 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B 踢向前方1米遠距離的物體。 幫助給予:A 口頭提示+身體指導+語言提示;B 身體指導;C 偶爾的身體指導+語言提示。 20. 單手扶欄上、下樓梯,21. 兩步一級;(2-3)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22. 能彎腰左右腿交替鑽過呼啦圈;(2-3) 訓練目的:肢體運動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給孩子一個大號的呼啦圈,示範給他/她看如何雙手分別握著呼啦圈兩邊並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彎下腰,然後把一隻腳跨入呼啦圈,接著跨入另外一隻腳。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把呼啦圈放低一點,並且幫助孩子握著呼啦圈;B 高度稍微調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時給予幫助;C 要求孩子雙腳跨入後轉動雙手把呼啦圈由後往前翻轉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拒絕遊戲,可以多做幾次練習,並且邀請孩子一同參與遊戲;2 注意確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環節給予適當的身體和口頭幫助。 3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23. 坐在童車上被推,24. 能保持雙腳在腳塔上(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控制能力、雙腿運動時的協調能力、雙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車上(童車的選擇要以孩子坐下後,臀部、膝蓋及腳踏三點的角度約爲45度的車子爲宜),家長在後面推動車子。輔助用品:改良的魔術帶。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身體指導並控制好車頭轉彎的位置;2 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 25. 會走S型的線段;(2-3)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肢體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膠粘出一條S型線段,讓孩子從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 開始時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著他/她的雙手引導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後邊,讓他/她推著一個手推玩具沿著線段向前走;3 鼓勵孩子自己往前走,並在另外一端放一個玩具或小食品來獎勵孩子的成功嘗試。如果孩子因爲見到獎勵物而不配合訓練,則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線後拿出神秘獎勵物獎勵給他/她。 21、坐上大龍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增強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機能對多動和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有較大的幫助。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坐在大龍球上,指導者可以放手,只要協助保持大龍球的穩定即可,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躍動。孩子要作前後、左右搖晃時,指導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雙手,以協助孩子保持身體的平衡。 22.治療球—坐姿動作;(2-3) 訓練目的: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于治療球上雙腳分開自然垂下,雙手扶於球上或腿上, (1)保持放鬆做動作(絕不可在肌肉僵直狀態下操作)。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難度設置: (1)移動治療球;(2)彈動身體並移動治療球;(3)主動移動或彈動; (4)平衡及保護反應之誘發;(5)用兩手交互拍球;(6)用兩腳的腳跟交互踢球。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23. 跳起並接觸懸挂著的物件10次;(2-3) 訓練目的:腿部、膝蓋運動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躍時可及的地方懸挂一個玩具(氣球或會彈跳的玩具),鼓勵孩子跳躍並伸手觸摸該玩具。 難度設置:A 懸挂物開始時挂得稍低一點,讓孩子容易觸到;B 孩子掌握了這一技能後,把懸挂物稍微挂高,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彈跳起來。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體的力量,可先用雙手扶著他/她的腋下,幫助他/她練習彈跳;2 通過跳彈床和在床墊上跳躍來掌握彈跳;3 給予鼓勵和獎勵來促進孩子練習的興趣。 ㄈ25. 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左右遠的大盒子中;(2-3)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抛擲物件。 訓練要求:能連續5此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外的大盒子中。 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 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B 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 26. 互動式投籃:(3-4)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27. 一步1級上、下樓梯;(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 難度設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B 成人將左手手臂或拇指擡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則在孩子右側腰間的位置,讓孩子在攙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樓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攙扶孩子上、下樓梯;D 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 幫助給予:A 雙手(或拇指)擡高給予協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給予協助;C 單手(拇指)給予協助;D 撤消所有協助。 28. 雙腳輪流跨過15釐米高的繩;(3-4)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擡高跨過繩子。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 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擡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擡高跨繩;2 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3 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 29. 自己上、下小三輪車;(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0. 雙腳原地跳;(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1. 雙腳一齊從最後一級樓梯跳下;(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2. 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 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麽做,如:“擡腿!”、“放下!”B 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後,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 33. 踏小三輪車轉彎避開障礙物;(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4. 能跳過5釐米高的繩;(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5. 在10釐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釐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儘量不要走出界外。 幫助給予:1 訓練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腳下的線條,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訓練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導孩子走,但不給予身體協助;3 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 36. 單腳原地跳;(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7. 能學青蛙跳20釐米的距離10次;(3-4)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範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後指導孩子模仿。 難度設置:A 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B 如果孩子不願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辦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C 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 幫助給予:1 身體協助;2 每一難度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都要及時給予身體或口頭上的指導,重復示範並注意提起孩子參與的興趣。 38. 做一連串手部和腿部動作時能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難度設置:A 選擇簡單一點的動作;B 選擇較爲複雜的動作,包括彈跳、跳躍等動作。 幫助給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時才給予扶持;2 在孩子前後方均鋪上墊子,孩子跌倒後鼓勵他/她自己起來繼續練習。 39. 能左右腿交替倒著鑽過呼啦圈;(3-4)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訓練者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後,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後移入呼啦圈內。 難度設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著孩子完成動作,並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調低一點;B 逐漸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嘗試著完成動作,只在有必要時給予幫助。 幫助給予:1 足夠的身體協助;2 必要的身體協助;3 偶爾的身體協助。 40. 能來回滾動身體;(4-5)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A 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B 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 幫助給予:1 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 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 41. 轉椅遊戲;(3-4)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難度設置:A開始時爲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 幫助給予: 42. 做5次前滾翻;(4-5) 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並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儘量保持直線。 幫助給予:1 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並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2 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43.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44. 乒乓球不45. 掉下來;(4-5)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於操作;B 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C 改用乒乓球嘗試;D 按照預設距離訓練。 幫助給予:1 爲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2 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 46. 能走完1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4-5) 訓練目的:加強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增進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獨自走完一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設置2-3個障礙物(跨過玩具、繞過椅子、爬過桌子)。 B 設置5個障礙物,引入獎勵物。 幫助給予:1 開始時成人先做示範,然後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要有及時、足夠的身體和口頭提示;2 鼓勵孩子自己做,並給予適當的提示;3 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訓練。 47. 能用腳尖站立10次,48. 每次站立3秒鐘;(4-5)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 難度設置:A 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B 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 幫助給予:1 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挂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2 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 49. 能在20釐米寬,50. 10釐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51. 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 難度設置:A 只走一半的距離;B 走完全程;C 單手持物走;D 雙手持物走。 幫助給予:1 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並跟在孩子後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3 只在需要時給予扶持。 52. 能連續拍球3次而53. 球不54. 彈走;(4-5)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幫助給予:1訓練者拍一下,等球彈起後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儘量彈高,便於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 55. 揮動球拍打懸挂在兒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懸挂物(玩具或挂球);(4-5)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企畫能力,空間概念。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兒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漲氣的棒球棍,揮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懸挂物。 難度設置:A 先讓孩子練習揮拍(棒)的姿勢;B 手把手地教孩子擊中懸挂物體;C 讓孩子獨立練習;D讓孩子連續練習。 幫助給予:—— 56. 雙腳被提起時,57. 可用雙手向前走路;(4-5) 訓練目的: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兒童趴在地上,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成人則在兒童身後握其雙足足踝,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 難度設置:A 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B 鼓勵兒童向前走1-2步;C 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幫助給予:1 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2 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3 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 58. 跑向滾動著的球,59. 把球向前踢;(4-5) 訓練目的:動作企畫能力、方向感。 訓練要求: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難度設置:A 先用中型球練習,孩子的技巧熟練後再用小型球練習;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並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扶著他/她的身體,一手(或腳)推動他/她的右腳。 幫助給予:—— 60. 雙手接住從1米遠彈來的中型球;(4-5)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米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籃球大小的球)。 難度設置:1 距離設短一點,並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2 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後,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 3 距離逐漸增大,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可換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後再換成中型球。 幫助給予:—— 61. 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米;(4-5)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讓兒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後讓其嘗試持球並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 幫助給予: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後,給予身體指導; 62. 用腳尖向前行3米;(4-5)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米的路程。 難度設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離;B 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 幫助給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她的雙手;2 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3 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 63. 單腳向前跳5步;(4-5) 訓練目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擡起一隻腳,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擡起一隻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B 鼓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C 鼓勵孩子增加跳躍的次數。 幫助給予:1 跟孩子一起跳,營造寬鬆的氣氛讓孩子消除緊張情緒,願意參加遊戲;2 隨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無論是身體或是口頭的幫助;3 及時引入獎勵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嘗試。 64.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4-5) 訓練目的:練習伸展和保持平衡,協調身體,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 難度設置:A先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雙手放在腿上,保持雙腿垂直,腰幹挺直的坐姿勢。B家長蹲下與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傳球遊戲;C讓孩子右手前平舉,右腳向上踢並碰到手心。再換成左手重復以上遊戲。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給予身體指導,幫助孩子學會保持平衡,然後在每一個(難度)環節中給予適當的幫助,直至該環節通過,再進入下一環節的訓練。 65. 照鏡子遊戲;(4-5) 訓練目的:訓練空間方位知覺。 訓練要求: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讓孩子模仿。動作以點頭,雙手在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後拍手,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爲主。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復動作;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 幫助給予:家長邊做邊說出動作的方位,孩子無法跟上便用身體指導。逐漸地撤銷提示,並且加快動作的速度。 66. 吊床遊戲;(4-5) 訓練目的:調節前庭感覺系統。 訓練要求:讓孩子躺在吊床上,兩位成人將吊床前後擺動。 難度設置:A讓孩子仰臥在吊床上,必要時請第三位成人協助。B讓孩子俯臥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後搖晃時讓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幫助給予:孩子在初始時可能會緊張,請家長蹲下給予安撫,避免孩子在吊床內掙扎。如果孩子無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長可把玩具握在手裏,等孩子靠近時放到他/她手中。 67. 療球—平衡調整;(4-5) 訓練目的:放鬆、平衡、協調、肌力、速度感、調整肌張力、促進保護反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於治療球上,手腳均離地,捉握雙手�雙腳;注意手握關節的位置;能放鬆手腳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難度設置:A前後左右各方向的移動彈動;B雙手的交互屈伸。(靠近時彎曲。推出時伸直)前後移動及直線加速;C雙腳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異常機張力的移動彈動;E雙手或雙腳撐地維持平衡;F倒置雙手迅速撐地的反應;G倒置運動(手不撐地);H訓練者用腳將治療球挑高大大彈動,以達垂直運動的目的。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59.治療球—肌力訓練;(4-5) 訓練目的:肌力、速度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站立;(1)以傾斜度控制難易度;(2)運動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時實施。 難度設置:(1)治療球上側滾翻;(2)仰臥擡頭訓練加強頸屈肌; (3)仰臥起坐; (4)俯臥撐雙臂屈伸;(5)俯臥後弓身; (6)仰臥�俯臥擡腿;(7)站立治療球上用腳彈跳;(8)球靠牆,面對或側對球站立,單足舉腿置於球上; (9)坐在治療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60.治療球—月球遊戲;(4-5) 訓練目的:體能要素的提升,身體意識的培養,興趣與幸福感等。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循序漸進,配合音樂,配合協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習。 難度設置:(1)以治療球壓擠全身;(2)推大籠球前進,或撥球後退走;(3)依規定路線推球前進或回避障礙物推球前進;(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幫助給予: :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61. 用力拉著繩子時,62. 仍能拉動繩子;(5-6) 訓練目的:增進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進全身肌肉的發展。 訓練要求:成人用力拉繩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動繩子。 難度設置:A 成人開始時只稍微用力拉著繩子,讓孩子容易拉動繩子;B 成人用力地拉著繩子,鼓勵孩子用力拉動繩子。 幫助給予:1 可在地板上兩人之間畫一橫線,孩子把成人拉過橫線就得獎;2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嘗試和成功;訓練時,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當用力而受傷。 63. 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5-6) 訓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訓練計畫動作能力。 訓練要求: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釐米處,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使其象蛇一樣扭動,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B 快速地擺動,動作幅度大,讓孩子儘量不要碰到繩子。 幫助給予:—— 64. 跳腳印; 訓練目的:訓練兩側性、空間距離、平衡、協調、柔軟、眼─手協調、注意力、抑制異常 肌張力、矯正姿勢(內外旋、內外反)、步態訓練。 訓練要求:按照圖形所示,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 難度設置: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B雙腳立定跳,按圖形要求跳;C聽著家長的口令(指令)跳; 幫助給予: 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後,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淩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後讓其自行練習,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 65. 能在雙腳離地時,66. 雙手同67. 時拍一下;(5-6) 訓練目的: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 難度設置:A 先熟練雙腳跳;B 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 幫助給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給孩子做示範,邊做邊講解;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 68. 拿著不同69. 的物件走過20釐米寬的平衡木;(5-6)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 難度設置:A 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B 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70. 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5-6)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 難度設置: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 幫助給予: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 71. 能兩眼睜開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5-6)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睜開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 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讓他/她先嘗試扶著椅背或握著訓練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長進,則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時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視平線的位置給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東西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72. 能兩眼閉合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5-6)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閉著眼睛(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單腳站立5秒鐘。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 幫助給予:1如果孩子無法自覺地閉上眼睛,可嘗試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願意,先讓他/她嘗試習慣不練習的時候蒙上眼睛的感覺;2 充分運用獎勵的原則來激發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 73. 滾筒遊戲(3-4)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俯臥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讓孩子雙手前後劃動,雙大腿貼住豆球,探身取玩具。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俯臥在球上;B鼓勵孩子雙手前後劃動,家長應用手扶著豆球,幫助孩子均勻用力,避免球滑離孩子的身體。C鼓勵孩子邊劃動雙手,邊向前移動,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讓球滑走。 幫助給予:完全身體指導;必要時給予身體指導; 74. 袋鼠跳;(5-6) 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資訊。 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 難度設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離;B撤銷身體指導,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離; 幫助給予:在A階段要求給予全程身體指導,直至孩子技巧純熟。 71.平衡與協調;(5-6) 訓練目的:平衡、協調、肌力等。 訓練要求:仰臥�俯臥。 難度設置:(1)仰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2)俯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3)俯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4)仰臥雙手著地,雙腿屈伸;(5)仰臥�俯臥雙手做模仿或規定動作; (6)仰臥�俯臥雙腳做模仿或規定動作;(7)俯靠治療球,雙手抱起治療球並推出;(8)仰臥墊上,雙腳屈腿或直腿將球夾起。 幫助給予:(1)每一動作次數或時間不能太久(視其肌張力而定);(2)動作由易而難、次數時間由少到多;(3)注意協助(他動─協動─主動)。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72.抓癢;(1-2) 訓練目的:觸覺刺激,減輕觸覺過敏,促使大腦細胞活躍,改善腦細胞之間聯繫,促進全身趨於平衡。 訓練要求:抓撓孩子的腳心,重點是腳心不著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鐘,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開始時可每次只撓一下,逐漸地讓孩子習慣這樣的觸覺刺激。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73. 按摩穴位(0-1); 訓練目的: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保護兒童健康 訓練要求:主要按摩的兩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裏(位於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內)和中院(位於臍上四寸)。按摩足三裏可使小兒消化系統旺盛,促進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則能行氣和血,清熱化滯,健脾和胃,對治療食滯瘀積,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常見病有良效。 2是能補腎的穴位,如三陰交(位於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後緣)、二馬(位於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小頭之間的凹陷中)及湧泉(位於腳心前凹陷中)。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74. 跳數位 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或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讓孩子從一個數位跨到另外一個數位上,以跨到圓形內爲勝。 難度設置:A 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位,可貼不同顔色的數位,然後讓孩子按顔色跳;B 讓孩子按指定的數位跳或者按單、雙數跳;C 可玩雙人遊戲,創造出各種玩法,以最終達到終點爲勝。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可在開始時握他(她)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她)跳躍;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遊戲規則,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 75. 打保齡球(3-5) 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 難度設置:A 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有成就感;B 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 C 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 幫助給予:(1)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領;(2)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 76. 運小球(4-5) 訓練目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塑膠球拍運送乒乓球,一次放一個乒乓球在球拍上,運到距離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扶乒乓球。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可選用其他非圓形的小物品讓孩子訓練並且把距離設短一點;B 孩子的技巧純熟以後可嘗試用大的塑膠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運球中有3次球沒有掉地通過。 幫助給予:無論孩子處於哪一階段的開始階段,都要給予手把手的幫助,要確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遊戲規則以後才增加難度。 77. 滑雪(4-6)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畫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當做是雪橇,可前進或後退地踩著紙行走。 難度設置:A 只用一隻腳踩紙前進;B 雙腳踩紙前進;C 赤腳踩紙前進;D 赤腳踩紙前進或後退。 幫助給予:給予適當的攙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 78. 鞋子走路(4-6)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計畫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裏,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79. 跳躍(3-5) 訓練目的: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 訓練要求:在地面上擺放數個小號的呼啦圈,要孩子以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過所有的圈圈。 難度設置:A 雙腳跳,並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近一點;B 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遠一點;C 單腳跳;D 單腳跳並連續跳完所有圈圈。 幫助給予:開始時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雙腳落地時稍微扶他一下,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 80. 拍氣球(4-6)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的計畫能力。 訓練要求:把氣球往上抛,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儘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 難度設置:A 雙手輪流拍打;B 在地上設置簡單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讓孩子繞過路障拍氣球。 幫助給予:(1)開始時教孩子把氣球拍高一點,延遲下落的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計劃自己的動作和步子;(2)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提醒孩子看腳下的“路障”。 81. 軟骨功(5-6)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概念及計畫動作的能力,並提供觸覺刺激。 訓練要求:用一條粗棉繩,兩端結在一起成一個圈,讓孩子將繩由頭套下去,由腳下拿出來;或者由腳套進去,從頭部拿出來。 難度設置:A 剛開始訓練時,繩圈可以相對做大一點,容易取出;B 先訓練從頭套到腳,再訓練從腳套到頭。 幫助給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蠻勁兒,要學習技巧。 82. 搖搖船(5-6) 訓練目的:控制迷路張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體刺激,並改善身體概念及兩側協調。 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成球狀,前後搖動二十下,或左右滾動二十下。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或搖不動,家長需要給予身體協助,從側面輕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順著給予的外來力量搖動身體。一旦孩子掌握要領,及時撤消幫助,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搖動身體。 82.A抱球翻滾(5-6) 練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頸部張力反射。 訓練要求:孩子躺在墊上,雙手抱著一個排球大小的球,高舉過頭。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再滾回來,球不可以松掉。 難度設置:A 滾3-4下;B 從墊子一端滾到另外一端。 幫助給予:開始時孩子可能無法呈直線滾動,成人需要給予身體協助,推動他的肩膀或腳,把他的身體儘量推到呈直線的姿勢。 83.糊壁紙(5-6) 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改善計畫動作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靠牆壁站立,以身體當做滾筒貼著牆壁滾動,好象在糊壁紙。先向一個方向滾動,然後再向反方向滾動。 難度設置:A 只滾動3-5下;B 從牆壁的一端滾到另外一端 幫助給予:提醒孩子注意頭不要碰到牆壁。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如:孩子滾動時離牆壁太遠。 84.壓馬路(3-6) 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 訓練要求:讓孩子仰臥或俯臥在墊子上,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85.俯臥大龍球抓東西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促進運動企劃能力。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臥到大龍球上,保持平衡姿勢。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協助孩子臥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難度設置:A 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讓孩子容易取到;B 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並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她)儘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 幫助給予: 1 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口頭指導或提醒。 86.滾筒式時光隧道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以及調節前庭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腳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裏。 難度設置:A開始時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養孩子對隧道的興趣,把球滾到隧道裏,鼓勵孩子爬進去撿球,表揚他/她的勇敢嘗試;B協助孩子雙腳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裏,邊幫助邊給予口頭提示,語氣要輕柔,以免引起孩子緊張而拒絕合作。 幫助給予: 1 由始至終身體協助;2由始至終的口頭指導及適當的鼓勵表揚。 87、隧道滾動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及身體調節不良的現象,增強前庭系統的刺激和調節,改善視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鑽到陽光隧道裏,用手指張開保護臉部,成人則在一旁輕輕地慢速滾動隧道。 難度設置:A開始時成人可伸手到隧道裏撫摩孩子的身體來舒緩他/她的緊張情緒,並且要和孩子說話;B如果孩子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並協助孩子從隧道中鑽出來。切莫強求讓孩子呆在隧道裏;C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晃動,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聲音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幫助給予:1 跟孩子一起鑽隧道;2 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 88、平衡台平躺遊戲 訓練目的:調節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強化大腦和腦幹的知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放鬆身體,先坐在平衡臺上,然後慢慢躺下來,伸展手腳的肌肉,保持身體平衡。成人則左右傾斜搖晃平衡台,要維持一定的韻律感,以促進孩子的腦幹的功能。 難度設置:A開始時慢慢地搖動;B逐漸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和表情的反應;C可讓孩子分別睜眼和閉眼作搖晃,並觀察他/她不同的反應;D還可以在搖晃中做明顯的停頓,先向左傾斜,再向右傾斜,觀察孩子對兩側晃動的不同反應;E也可以讓孩子俯臥著做以上運動。 幫助給予:1 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以調節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增強其信心。 89、平衡台靜坐搖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減低肌肉張力過高的現象,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機能感覺不同的反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左右晃動身體。 難度設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嘗試運用可以自由移動的雙手保持平衡;B以張眼練習10分鐘,再閉眼練習10分鐘,以此來感覺兩種不同的平衡感。 幫助給予:1 必要時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臺上做這一練習;2 運用增強和間歇增強的原理來協助孩子完成練習。 90、平衡台互相扶持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對身體協調、觸覺感、前庭體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訓練要求:指導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兩人雙手緊握,互相保持平衡。由於站姿使重力感不穩定,兩人配合的動作對相互合作關係的建立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搖晃時可先練習由指導者帶動孩子,再由兩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搖動的韻律。速度要適中,不要過快。 幫助給予:1 用誇張的身體晃動動作來帶動孩子,充分調動起孩子的興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勵孩子配合你晃動的速度來調節自己的身體平衡。 91、平衡台站立搖動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促進反射感覺,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調整視覺統合。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平衡臺上,由指導者在台下緩慢搖動平衡台。提醒孩子調整姿勢保持平衡。 難度設置:A可以讓孩子雙手伸展,以保持身軀平衡,並且可以閉眼嘗試不同的感覺,或在平衡臺上緩緩移動身體,以調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開始時可練習10-20下,習慣到60下時,平衡效果較易發揮;C再逐步練習到100-200下,以加強對前庭固有體系的調整。 一. 常見提供感覺刺激的活動及其注意事項 ☆不當的刺激不只無法促進大腦功能,反而會有不良反應,甚至有反效果 ☆在愉悅狀態下,大腦神經系統較能達到良好整合效果 92觸覺 活動:擁抱、觸覺三溫暖、捲春捲、大球滾壓… 注意事項:•觸覺刺激切勿突如其來的給予 •先由提供重壓開始 •可配合慢和規律的搖晃 •從孩子可接受的觸覺刺激開始 93本體覺與前庭覺 活動:旋轉杯、盪鞦韆、衡木、丟接球、滑板俯衝、攀爬… 注意事項:•關節處的重壓具有本體覺得刺激且具有提升穩定度的效果 •頸部的本體覺刺激對頭部的控制及眼球的運動控制有助益 •本體覺的刺激可提升身體形象的建立與動作協調的表現 •前庭覺以水平面旋轉刺激最強 •俯臥姿之直線加速,可增強身體姿勢張力•對前庭刺激忍受度個別差異大 94不倒翁:藉擁抱給與重壓的觸角刺激。藉璇轉的動作,給與腦前庭的刺激。做的速度因應兒童的接受程度而加快或減慢。 玩法:家長盤膝而坐在地上,孩子亦盤膝坐在家長的上面。家長用身體及手臂緊抱孩子的身體。然後,作三百六十度的璇轉,若五至十分鐘。好像一個轉動的不倒翁般。 95划艇仔:藉前後的擺動,給與腦前庭的刺激。做的速度因應兒童的接受程度而加快或減慢。 玩法:先放下枕頭保護孩子的頭部。兒童先仰臥地上,雙膝屈曲。家長雙手拉直兒童的雙臂,雙腳緊扣孩子的小腿。家長用力拉高及放下孩子的上身, 形狀如划艇般前後擉動,若廿下。 96搓麵團:藉重壓的按摩為平靜兒童的中樞神經系。可以臨睡前替孩子作五至十分鐘。力度要因應孩子對觸角的敏感度而調校。若孩子出現怕癢的狀況,家長可加些陰力進行。 玩法:讓孩子先伏在床上,將厚的毛巾卷成一束,扮成搓麵團般由腳踝開搓致肩膀的位置。然後,再由下至上地循環多次。再做手和手臂,即由手掌推向肩膀,循環多次後轉另一邊手。 0∼一歲: 97●抱著孩子在你的手臂中輕搖或在搖椅上輕搖。 98●抱著孩子以趴著、坐著或站著的姿勢,在你的大腿上彈跳。 99●將孩子以面朝下的姿勢攜抱並將他上下晃動。 100●抱著孩子跳舞。 101●大人坐在地板時,讓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作出像划船之類的遊戲(即大人身體前後搖晃)。 102●在地板上爬或爬過枕頭。 103●在地板上翻滾。 104●將孩子抱至胸膛的高度,並將他倒過來。 105●在嬰兒座椅上彈跳。 106●坐在嬰兒用鞦韆中搖晃。 107●將嬰兒背在背後。 108●坐車。 109●游泳。 110●躺在水床上。 一∼三歲 111●玩遊樂場的器材-盪鞦韆、溜滑梯、旋轉木馬 112●在協助下玩攀爬架 113●坐娃娃推車。 114●如果孩子可以踏住踏板的話,讓他騎三輪車。 115●讓孩子坐在毯子上拉他。 116●游泳。 117●坐在搖搖椅上輕輕搖。 118●騎在大人背上,大人作小狗爬的姿勢(雙手及雙膝著地)。 119●在不同的平面上奔跑及走路,例如草地、地毯、寬的平衡木等。 120●從斜坡上滾下來、在地板上翻滾、滾過枕頭。 121●在水床、墊子或在床上彈跳。 122●在大箱子中爬進、爬出。 123●在父母協助之下翻筋斗。 觸覺敏感型的孩子 124.乾布摩擦 適用對象:焦躁、情緒化、膽小、愛哭、發音不良、偏食、動作慢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觸覺學習、小肌肉成長。 準備材料:乾布  活動方法: -1. 以強化擦拭幼兒手臂、手背、手掌、大小腿、腳底、頸部。 -2. 輕輕按摩幼兒嘴唇及附近肌肉、面頰及頸部。 -3. 一邊按摩一邊唱歌。 -4. 當幼兒漸漸不怕接觸,可做頭部按摩,抓搔腋下和肚子。 125. 捲壽司 適用對象:觸覺防禦強、情緒化、挑食、喜歡吸吮手指、偏食的孩子。 指導目標:突破觸覺防禦過強障礙、強化關節訊息。 準備材料:薄毛毯  活動方法: -1. 用薄毛毯包裹孩子,並在地上輕輕轉動,也可輕壓孩子的身體,以強化幼兒關節訊息。 -2. 可改用被單或舊報紙,讓孩子站著、躺著皆可,輕輕摩擦他的身體,也可放音樂或兒歌助興。 126.化妝舞會 適用對象:焦躁、緊張、愛哭、黏人、情緒化的孩子。 指導目標:解除觸覺敏感,讓幼兒能更自然地發洩。 準備材料:梳子、無毒化粧品  活動方法: -1. 輕輕幫幼兒梳頭髮,梳成各式髮型。 -2. 為孩子化妝,打扮成各式各樣有趣的人物。 -3. 最後讓孩子互相擁抱。 -4. 也可利用毛巾扮成蒙面俠,或將被單披在肩上當成蝙蝠俠。 127.玩泥巴 適用對象:膽小、黏人、愛哭、孤僻、怕與人接觸、怕擁擠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觸覺接受能力,促進幼兒的探索能力。 準備材料:盒子 麵粉 黑色顏料或墨水   活動方法: -1. 準備一個盒子,倒進一些麵粉,加上墨水顏料,加水和成泥巴狀,讓幼兒用手揉成各種形狀,簡單的圓形,方形,香腸,麵包皆可。 128.抱呀抱,親呀親 適用對象:焦躁、黏人、壞脾氣、發音不正、偏食、動作慢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觸覺接受能力,消除防禦過度的心理障礙。 準備材料:   活動方法: -1. 將幼兒抱在身上,老師利用臉頰或額頭摩擦幼兒的臉或親吻臉頰。 -2. 也可利用頭髮接觸幼兒的臉部,並觀察幼兒的反應。 -3. 可稍微緊抱幼兒,強化觸覺和關節訊息。 129. 吸塵器遊戲 適用對象:觸覺防禦過強、反應遲鈍、輕度自閉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觸覺接受能力,感覺分辨能力。 準備材料:吸塵器   活動方法: -1. 用吸塵器的管子,直接吸幼兒的臉頰手臂手心大腿腳底,讓幼兒感覺吸力。 -2. 可在吸塵器管口加一塊薄布,讓幼兒用手或腳來感覺吸力 130. 碎紙巴士 適用對象:觸覺防禦過強、黏人、愛哭、情緒化、輕度自閉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觸覺接受及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促進感覺分辨能力和觸覺功能分化。 準備材料:箱子 舊報紙   活動方法: -1. 在大箱子內放進大量揉過的舊報紙,讓幼兒身藏其中,在裡面活動。 -2. 可讓幼兒在裡面做撕報紙或揉報紙活動。 -3. 可將紙弄濕或配合一些小玩具,玩戲劇活動。活動越久,觸覺刺激越強化。 131.吹風機活動 適用對象:觸覺防禦過強或遲鈍、輕度自閉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觸覺接受及觸覺功能分化。 準備材料:吹風機   活動方法: -1. 以吹風機吹孩子的頭髮臉頰、頸部、手臂、手臂、手掌大小腿及腳底。 -2. 可脫掉衣服吹他的背胸部和腹部 -3. 可調整吹風機的各種溫度,來個好玩的三溫暖。 -4. 可利用電風扇或紙扇搖動,感受溫度和風速的變化 132.小皮球繞世界 適用對象:觸覺敏感、緊張、焦躁、情緒化、愛哭、偏食、愛咬人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肌膚對外界的適應力。 準備材料:小皮球   活動方法: -1. 將小皮球從孩子的胸前滾到腹部大腿回到頭部,或是從背部滾到屁股。或讓孩子站坐躺著,滾動時要時而用力,時而放鬆,給孩子不同的感覺。 -2. 可改用氣球撫觸,同時配合音樂。 -3. 可讓幼兒坐在球面上彈動,用屁股感覺求的彈力和抗力。 133.腳底按摩 適用對象:觸覺防禦過強或遲鈍、情緒不安、輕度自閉的孩子。  指導目標:以各種不同材質刺激敏感的腳底,強化觸覺辨識能力和感覺功能分化的能力。 準備材料:沙子、碎石子、樹葉、毛毯、塑膠墊子   活動方法: -1. 利用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讓幼兒光著腳從上面走過。 -2. 勿強迫孩子,先示範一次給他看。 -3. 材料可分開來使用,也可合在一起,讓孩子感受各種不同的觸覺刺激。 4. 讓孩子站在草地上、沙地、柏油路、水中感受不同的觸覺刺激。 134. 大彈力球壓滾活動 適用對象:觸覺敏感或遲鈍,關節訊息不足,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  指導目標:強化各部位觸覺和大腦協調能力,也可強化本體感。 準備材料:大彈力球   活動方法: 1. 讓幼兒放鬆仰躺或俯臥在地上,大人用彈力球輕壓他的胸部、腹部、背部和四肢。 2. 利用彈力球在幼兒身上滾動。 3. 可在幼兒身上加條毛巾,只將彈力球充一半的氣,這樣更能感覺重力,對孩子的前庭覺得觸覺協調具有特殊的效用。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一、 觸覺活動 135.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 136.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 137.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米粒、通心粉、玉米粒、種子等)。 138.玩黏土遊戲,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 139.玩手指畫(可以顏料、醬糊、砂等當材料)。 140.全身抹乳液.若孩子有排斥現象,建議他自己擦 二、 前庭覺活動 141溜滑梯(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 142.慢速規律性盪鞦韆。 143.讓小孩坐在大球上,雙手扶住其腰部,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 144.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 145.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 146.趴在大球上做活動,如繪圖或拼圖。 147.雙手抱球高舉過頭,全身似木頭翻滾一段距離. 三、促進兩側統合活動 148.袋鼠跳或小白兔跳。 149船行前進,即長坐在地板上,以手或腳前後移動。 150.雙腳跳格子 151.雙手滾大球類(或海灘球) 152.用粘土以雙手搓湯圓 四、 促進動作計畫能力 153.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讓小孩模仿。 154.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令小孩模仿。 155.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令小孩模仿。 156.大人做出兩個(可依小朋友能力增加)步驟的動作,令小孩模仿。 五 . 本體覺活動 157.跳床活或邊在跳床上彈跳,邊投球入籃框 158.在運動軟墊上袋鼠跳 159.以雙腳夾布球方式運球比賽 160.小牛耕田(孩子在地皮上呈狗爬式,大人將小孩的雙腳抬起,令其以雙手走路) 161.鑽呼拉圈或椅子山洞 162.以各種方式比力氣 好玩的視知覺遊戲 163.捉迷藏 適合年齡:0-2歲* 玩法: 孩子喜歡的玩具呈現在他的視線裡,然後藏在一塊布下面或用東西蓋起來,可露出一半或完全蓋住,孩子會不停的注視著被蓋住物品的位置,進一步會將物品掀開來。 2. 將球在孩子的面前滾動,在孩子的眼前將球滾到桌子下面,「哇!不見了?」鼓勵孩子自己探索找出球在哪裡。若動作能力較弱的孩子也可以玩,換成用嘴巴講或用手指出球的位置。 164.皮影戲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將動物玩偶或日常生活物品,在打燈光的白幕(或燈箱)後面呈現,沒有實物找圖案沿著形狀剪下來也可以。先讓孩子看實物或彩色的圖片,再猜猜看影子是什麼東西。也可以用與物品相關的聲音來提示,如:火車氣笛聲、老鼠吱吱聲,增加趣味性。 2. 會用筆的孩子也可以玩影子配對的遊戲,將相同的物品與影子連起來。(圖四) 165.大家來找碴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將數個物品一同放置在桌子上,找出某一件指定的物品(如:杯子) 2. 同上,找出兩個一樣的東西(如:兩支彩色筆) 3. 同上,依功能找出不一樣的東西(如:在一堆盥洗用具中找到手錶) 4. 同上,依功能將所有物品分類 5. 從兩張看似一模一樣的圖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圖五) 6. 從雜亂的圖案中,找出藏在裡面的物品 166.我是小畫家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三歲-用說故事或玩遊戲的方式,製造畫直線、橫線、圓圈圈的情境。比如說下大雨了(直線),地上都是水(橫線),花兒(圓圈圈)會被淋濕。讓孩子可以跟著情境畫出簡單的線條 2. 四歲-能模仿著圖案畫出簡單幾何圖形,包括○□△+╳等 3. 五至六歲-能按照簡單的點連線畫出圖形、在引導下畫出人的五官特徵 167.推理遊戲 適合年齡:4-6歲以後 玩法: 陪孩子看簡單的連續漫畫,引導孩子看著圖案說故事,或著讓孩子自己找出圖片中的因果關係。 168.動動腦、動動手 適合年齡:5-6歲以後 玩法: 1. 從組合玩具(如積木、樂高)的示範圖案中可以嘗試做出一模一樣的成品。 2. 可依想像力或指定主題下捏出簡單的黏土造型,並取名字。 3. 玩紙上迷宮,先用視線找出口,再用筆沿著路走。 * 註:此適合年齡為一般的心智發展年齡,而非孩子的實際歲數。 學校及家庭 在瞭解一個孩子的視知覺發展,及介紹一些有趣的遊戲之後,希望能提供一個觀念給大家:就是六歲以前的孩童並不需要在視知覺部分特別強調閱讀訓練,或寫出一手好字。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視覺應用能力,因為視覺應用能力不好,會造成幼兒轉移對物品的興趣與專注,而影響對環境事物的學習探索。因此學校及家庭可著手的原則如下: (1)在教導孩子中融入各種多感官教學,當然也包含視知覺的概念,比如學1,2,3除了紙筆練習之外,用拍手點頭數數、用黏土捏、用拼圖拼、或用手摸數字的形狀,甚至用肢體擺出數字的樣子都是很好的多感官教材。 (2)多運用肢體,讓孩子從中瞭解自己身體和空間的關係,包括律動、模仿動作,不僅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能促進各種知覺動作的整合。 在發展減少觸覺防禦的介入中,發現對於深壓覺及本體覺都有較好的反應。 深壓覺及本體覺在介入時是個重要的治療工具,是使用來降低觸覺和其他形式的感覺防禦。深壓覺及本體覺可透過很多的方法來提供。 深壓覺和本體覺的介入活動,一開始只給深觸覺,再來是提供觸覺加本體覺,最後提供以本體覺為主。 。在器材上覆蓋質料(例如:地毯、布批、羊皮) 。用刷子或有觸感的手套在皮膚上刷或揉 。用繃帶包裹四肢 。浸在球池中。浸泡在豆池中,較小的小孩子可以坐在裡面;較大的小孩子可以叫他們用手找藏在豆池裡面的東西 。用枕頭或墊子包著,然後爬出來 。大治療球滾過小孩的背和腳或是當治療師推球時,小孩可以反推回來 。穿重量背心、背包或帽子 。推拉重的物品 。用吸管吸有阻力的食物(特別是酸的東西) 。可以嚼的玩具、物品、食物、口香糖 。震動手跟腳 刮鬍膏、粉末、化妝水擦在皮膚上可以提供深壓覺。然而,這種塗抹也會伴隨著應用到輕觸覺。因此當感覺防禦減少時,在加強適當的使用以上方法(深壓覺)會更好。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2010年06月10日
公開
47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小魚老師幼教專欄 2007-08-01 23:59:00 幼兒感覺統合失調的幾種現象分析 1.重力不安全感 重力不安全感是前庭覺過度反應所表現的一種行為,特別是內耳器官對在空間中的線性運動(如重力吸引造成的直線加速)所產生的感覺,兒童若是有這方面的問題,便會對受重力影響的一些須做動作的活動,感到相當不安全。因此在一般的活動中有極度害怕的現象,會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對於頭部位置和動作的改變感到相當的害怕,特別是在空間中向後和向上的移動,兒童會害怕高度,即使是離地面只有一點點的距離,對於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更是一項相當難的挑戰。 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通常會表現出極度的害怕、焦慮或是甚至拒絕爬上樓梯 電梯,以及任何要爬到高處的遊樂設施,或任何無法事先預測的物體表面。有些兒童甚至會對只有一點點的高度改變,像是走在草皮的邊緣處,或是跨過一個積木,都感到非常的害怕不已。 2.姿勢不安全感 姿勢不安全感和重力不安全感的情況類似。針對兒童會因動作方面的因素 而產生害怕的情況。姿勢不安全感的產生原因並不是因為前庭刺激輸入的過度反應 而是因為兒童缺乏適當的動作控制能力 因而無法維持自己在各項活動中的姿勢 會經常跌倒。所以 有姿勢不安全感的兒童 他們的動作表現經常是緩慢的 而且對 作出動作 這項要求 經常感到非常的害怕。兒童們的害怕、恐懼 便是根據他們動作遭受限制的真實情況反應。而這一個專有名詞 姿勢不安全感 便是指有這些情況的兒童們。 通常 我們不容易分辨兒童的焦慮是否是因為 感覺系統的過度反應或是動作控制的受限 因為這兩者的情況都可以造成焦慮的產生 而且這兩者的情況經常也同時發生在同一位兒童的身上。然而 有時候 這兩種情況的分辨又可相當的清楚。例如 有輕微痙巒的下肢型腦性麻痺兒童 通常會有姿勢不安全感 而非重力不安全感。他們會在攀爬活動時顯得很焦慮 但是當他們受到前庭刺激時 他們可能會顯出很喜愛前庭刺激的表情。像是頭在安全的保護情況下 往側邊或是各個方向傾斜 並且他們不須依靠自己的動作技巧 就可以維持在一個安全的姿勢。 3.觸覺防禦現象 觸覺防禦是對於碰觸的感覺有過度反應的傾向,若有觸覺防禦的現象時,則容易見到該孩童較一般人更易生氣、易怒,或是感到不舒服,讓一般人覺得其反應過度,尤其以輕觸(light touch)最容易令其感到不適。所以一般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澡、刷身體、洗臉刷牙等活動,都容易引起觸覺防禦的現象。 由感覺統合觀點來看,有觸覺防禦現象乃是基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有問題,個體經由各種感覺傳輸進入大腦,進行各種感覺的註冊,將各種感覺傳入後,加以調節整合,使大腦能進行更高階層的功能運作。但對於觸覺防禦的孩童,其觸覺註冊過程中有問題,對於環境中的觸覺刺激,感受過於敏感。 由於神經系統對於觸覺的感受過度反應,所以孩童對於一般正常人所感到的輕觸,會因神經過度反應而對該感覺感到不舒服,也因此,對於觸覺刺激,該孩童會有防禦,負向情緒出現,如生氣、發怒,由於不喜歡受到觸覺刺激,該孩童對於他人的碰觸也感到不適,因而可能不喜歡和他人一起遊玩,與他人疏離,甚至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 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的治療,就是透過遊戲,來達到治療的目的。經過治療師的安排,在遊戲中,給予幼兒所需的感覺刺激,以促進神經系統的統合及發展。一般說來,最常給予的感覺刺激有:前庭覺,本體覺,觸覺。這三種基本刺激,有如金字塔的底層,是扮演基礎角色。而後,才逐步統合發展出平衡、動作計劃、手眼協調、注意力集中等較高層次的功能。 因此,感覺統合治療,並非直接訓練不足之處,而是由基礎打起。例如,平衡不佳的幼兒,通常會先給予前庭刺激〈如盪鞦韆〉及本體覺刺激〈如爬行〉,而並非直接訓練困難的平衡感。 感覺統合治療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逐步地累積。同時,也需要父母們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治療師的建議,常常安排給予幼兒所需的刺激,才能達最佳的療效。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一、 觸覺活動 1. 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 2. 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 3. 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米粒、通心粉、玉米粒、種子等)。 4. 玩黏土遊戲,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 5. 玩手指畫(可以顏料、醬糊、砂等當材料)。 二、 前庭本體覺活動 1. 溜滑梯(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 2. 慢速規律性盪鞦韆。 3. 讓小孩坐在大球上,雙手扶住其腰部,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 4.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 5.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 6. 趴在大球上做活動,如繪圖或拼圖。 三、 促進兩側統合活動 1. 袋鼠跳或小白兔跳。 2. 船行前進,即長坐在地板上,以手或腳前後移動。 四、 促進動作計畫能力 1. 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讓小孩模仿。 2. 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令小孩模仿。 3. 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令小孩模仿。 4. 大人做出兩個(可依幼兒能力增加)步驟的動作,令小孩模仿。 讓幼兒多做用雙手、雙腳的活動,如唱遊、揉搓黏土、騎腳踏車、玩積木創意組合玩具、沙堆、繪畫、跳繩、及跳床等,以增進身體雙側的整合能力。 鼓勵幼兒玩操作性玩具,如玩敲打玩具,讓幼兒自然發現自己那一手操作起來比較自如,而固定使用較靈活的那隻手為優勢(慣用)手。 教導幼兒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日常生活中了解那一隻手是右手、以及右眼、右耳、右腳在哪兒,等認識了右邊的肢體和器官後,再進一步建立左手、左眼、左耳、左腳的方向觀念。 讓幼兒用手去指圖片上的上、下、左、右,認清楚之後,再將圖片以十字畫成四等分,讓幼兒學習右上方、右下方、左上方、左下方等位置、方向觀念,運用到活動中的人、物之間的位置關係。 在家中牆壁上舖大白紙,讓幼兒握著彩色筆或水彩筆、毛筆、油漆刷,在上面隨意塗鴉,使手臂能自由活動,並增加手眼協調。 當幼兒手眼協調,並開始握筆在圖畫紙上畫圖時,應指導幼兒以正確的姿勢握筆。指導幼兒模仿畫直線、橫線、數字、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並學習辨識簡單的符號。幼兒開始模仿寫字時,應注意筆順是否正確。筆順的一般原則是由上而下,由左至右。 父母們請給予幼兒良好的了解與協助 對感覺統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即可幫助父母們、老師了解幼兒的行為因何異常?學習為何困難?情緒為什麼不穩定?知道他們表現不佳不是故意不聽話,搗蛋,也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受到一些生理、環境因素影響他們行諸於外的各項表現。 目前我們對『統合』的過程尚無法進行控制,人為的努力只限於在『感覺』的部份。因此在幼兒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從生活環境中提供足夠質與量的感覺訊息,統合作用自然會產生,因為大腦和身體的感覺統合功能是無時無地一直都在進行當中。 在尋求療育的過程中,父母們應積極參予相關的諮商討論,以同理心體會幼兒在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不適,同時還要經常反省管教子女的方式,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習有效教導幼兒的策略,及早的診治,才能改變幼兒現在及未來的生活品質。 也請您不要對幼兒有過高的期望,或要其按照成人的期望來學習。例如年幼時就利用其良好的記憶力,背誦一大推「唐詩」、「論語」、「九九乘法表」等,如果過度而使幼兒學習動機的喪失、自動自發學習能力的缺乏,就是得不償失了。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一種內在的成長驅力(如學走路、學說話),要以感覺統合為基礎,需透過身體的操作,感覺經驗的累積及嚐試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才能使腦部和身體各部有良好的協調、互動關係,並具有掌控環境的能力。 此外,父母們若能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與書籍,相信對兒童感覺統合的發展能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但是感覺統合牽涉到生裡發展的因素,若不清楚自己的幼兒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的情形,除了閱讀這些資料外,帶幼兒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http://blog.nownews.com/lasy/textview.php?file=50885

資優感覺統合前庭覺遊戲區

2010年06月09日
公開
47

http://www.megakids.com.tw/teach/t2-7-4.htm 資優感覺統合前庭覺遊戲區 當孩子有前庭覺發展的問題時,爹滴&媽咪該跟孩子玩什麼遊戲比較好呢? 分齡小天才~ 感覺統合兒童基礎發展遊戲活動設計表 項目名稱 : 前庭課程 適合年齡 : 2歲以上 行為表現及適用情況 活動動作內容 ※ 對高度及速度感覺特別害怕 ※ 坐車容易頭暈 ※ 膽小 -時時過於小心 ※ 較不敢接觸新事物 ※ 經常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 ※ 畏縮學習新事物,人際關係不佳 ※ 平衡感不佳,怕懸空 ※ 不喜歡會移動的遊樂設備 ※ 旋轉時會失去平衡 ※ 依賴感較重 -擔心害怕 ※ 對有挑戰性戶外活動較難適應 ※ 偏執學習,固執學習 ※ 肌肉張力較不佳 ※ 對電扶梯之類較害怕 ※ 空間概念不足 -畫圖 ※ 數學、科學、推理不感興趣 【活動目的】 人體臉部正面的感覺訊息便是前庭訊息,前庭訊息及平衡感的協調,便是前庭平衡,這個後頸部中樞神經系統是日後視覺、聽覺及說話能力發展最主要的關鍵。 培養孩子正確的空間概念,有助日後的閱讀及寫字能力,對於地心重力、直線加速、空間移動,在課業上有很好的學習概念。並且可培養孩子全身肌肉張力和身體的平衡,增加運動系統行為能力,提高孩子學習成就動機。 活動一 :(溜滑梯) 活動內容 : 頭手先下,趴著玩,向下衝。 活動二 :(我在地球上) 活動內容 : 可藉由大龍球讓孩子趴在球上,父母一手扶肩,一手抓腳,有規律前後搖擺,讓孩子不斷伸手外張身體。 活動三 :(彈跳運動) 活動內容 : 可藉由彈跳座在裡面原地上下跳動,可訓練孩子平衡能力增加前庭系統發展,幫助孩子肌肉張力協調成熟。 活動四 :(我是小超人) 活動內容 : 讓孩子趴在前庭滑板上,規律的前後搖擺,讓孩子不斷伸手外張身體。 活動五 :(你推球,我滾球) 活動內容 : 由父母與孩子先趴於地上,利用小皮球或刺蝟球,距離一公尺左右,相互面對面,相互以玩推球遊戲或滾球遊戲。

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感覺統合之前庭覺的居家活動

2010年06月08日
公開
52

http://blog.sina.com.tw/ccf_love/article.php?pbgid=20265&entryid=575760 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感覺統合之前庭覺的居家活動 這幾篇文章都讓我獲益良多,也提供老師及家長們許多有效訓練方法∼因此大娘子仔細閱讀後利用不同的色筆劃下重點,希望大家不要看到"落落長"的文字就∼嚇跑了∼靜下心來好好看完!你身邊的孩子就有機會被你改造喔∼加油∼ 職能治療師/王淑真、張慧敏   哲哲的媽媽發現哲哲在嬰兒期時,非常不好帶,容易哭鬧,也不容易安撫,似乎有睡眠障礙,常常睡1或2小時就醒一次。或是入睡困難,要搖、要哄很久才能入睡,常常因為一點點聲音就易驚醒。他的肌肉摸起來比較鬆軟,似乎軟趴趴的,不但吃得慢,活動力也差。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也發現哲哲在活動時,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常常舉手中斷活動行,或是不等老師把話說完就中斷話題的衝動行為。操作玩具或是參與剪貼活動、球類活動時,動作笨拙,甚至一點小碰撞就十分生氣或是哭泣,對於鞦韆或溜滑梯等有高低變化,或是速度快的遊戲非常害怕,說話時也容易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除此之外,哲哲對於屬於精細動作控制的活動,如;著色、剪貼、握筆描繪有操作上的困難過動。   哲哲的這些行為表現,應該是屬於平衡系統的調節障礙,因為人類的「平衡系統」,又名「前庭系統」,是由位於兩側內耳中的三個半規管與兩個耳腔-球曩和橢圓曩所組成。當頭部接受到加速度或減速度的刺激時,或是頭部有水平與垂直方向的線性變化時,前庭系統就會將不同的神經刺激,先傳到腦幹,再往上進入大腦,讓大腦知道如何調整身體的位置,進而維持穩定的姿勢。所謂「穩定位置」,並不是單指某一姿勢或動作維持固定不變,而是指因應活動內容的變化,調整身體,以利活動的有效進行。所以舉凡生活中「進食」、「睡眠」、「活動力」「操作玩具」、「剪貼活動」、「丟接球」、、等日常或是學習活動時,能否「坐得住」、或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就是由平衡能力所操控的了,因為完成上述這些活動時,腰桿就必須打直,雙手才能在空間上靈活並且協調地完成,(例如;一手拿碗,一手擺動筷子或湯匙,而乾淨俐落的完成進食的活動)。   因此當平衡系統失調時,常常會出現的狀況是,邊吃邊玩,常常吃頓飯要花一、兩個鐘頭是家常便飯,或是因為姿勢不佳,常常吃得到處都是。家長也會注意到,孩子對於一些並不怎麼費力的活動,常半途而廢並頻頻喊累,甚至寫作業或上課時,常常會以手撐著下巴,一副無精打采,提不起勁的樣子。需要站立時,站沒站相,容易彎腰駝背,或者,和同伴玩丟接球的遊戲,不敢隨便變化姿勢而接不到球,錯失建立友朋互動的良好契機,也影響自信的健全發展。單腳站能力不單單只是用來協助個人走路、上下樓梯、跨越障礙和參與遊戲競賽而已,也是讓穿衣、褲(鞋子)等自我照顧的速度加快的基礎,以上這些行為表現也都是肇因於平衡系統發展不夠成熟所導致而來。   然而「平衡系統」所發出的神經刺激,不只可以協助個體維持身體姿勢的穩定,也可以調節與改變情緒狀態,因此當孩子眼球的運轉與空間概念有狀況,如寫字或是閱讀時容易看錯字或是看錯行(例如:馮京看成馬涼)。較沒自信或是過度內向時,治療事會先確認平衡系統有無失調狀況。   有些人的大腦能處理的平衡訊息範圍比較寬廣,因此,能夠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類型作出適當的反應,相對的,有些人則能處理的平衡訊息範圍比較狹窄,因此,「過猶不及」常常讓周遭的親友措手不及。限於篇幅,如果你需要更多有關於「感覺處理能力」中平衡方面的資料,請洽各大醫院、診所的兒童職能治療師。   關於平衡的遊戲,相關的活動原則是: 1、遊戲的高度通常會影響孩子的參與動機與自信,通常由孩子能接受的高度逐漸往上調。 2、活動進行的速度、方向也必須加以注意,通常直線進行、左右緩慢搖擺的活動可以穩定情緒,降低焦慮、不安,相反的,快速旋轉,腳不能著地的活動方式則可以用來改善注意力,增加姿勢控制(平衡能力)。 3、孩子會用什麼方式完成活動也是很重要的觀察點,簡單的說坐姿比臥躺姿勢佳,站姿比坐姿好,而孩子參與活動的時間長短也可以讓大人們了解孩子前庭系統處理能力的良好與否。 前庭覺對個體功能以及與學習能力之關係如下: 1) 前庭系統引導嬰兒向抗地心引力的方向發展,抑制影響生長之反射,因此嬰兒才逐漸學會坐、爬、站、走等。 2) 前庭系統接收有關地心引力之牽引,以及身體在空間中加速度或減速度的變化之訊息,再加上其他系統的配合,才能正確地解釋出肢體的動作及在空間中的相對關係。 3) 前庭系統可以穩定個體之情緒,甚至可以激發一種愉快心情的功用,其功用為帶給個體安全感或興奮的情緒。 雖然多數的人聽到前庭覺都感到相當的陌生,並且認為前庭覺的訓練必須藉由專業的工具才能訓練,但並未完全如此,以下就針對在家也可以方便進行的活動進行介紹。 小飛機 Ø 預備動作:孩子趴在地板上,雙手伸直高舉過頭,雙腿微張大致與肩頭寬。 Ø 動作開始:請孩子雙手、雙腳向上抬起並且盡可能的伸直;最理想的情況為個案之胸部及大腿處皆可離開地面;執行活動時,請孩子的雙眼看向前方。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必須抵抗地心引力方可以完成,屬於較為靜態的前庭活動,且因為孩子在執行活動時必須集中注意力並且為全身用力,故可以在孩子需用注意力的學習之前或是情緒焦躁不安時執行,方可使個案較易集中注意力並且使其情緒安定。該活動在治療室時,也可以使孩子趴在滑板上,由30度的斜坡往下滑,但此種方式所提供的前庭剌激較為剌激,故需考慮孩子是否可以接受。 走平衡木 Ø 預備動作:找一個不貼地的橫木,橫木的寬度則隨著孩子的能力進行改變。但並非真的要去找一塊木頭練習,隨機在公園中圍在花埔周邊的紅磚亦可使用。 Ø 動作開始:橫木的寬度剛開始訓練可找大於兩腳合併的寬度,再慢慢縮小至一腳的寬度;至於橫木的高度剛開始,高度可以由離地5公分開始慢慢往上昇。孩子剛開始進行該活動若相當害怕,可以在孩子旁邊牽其手進行該活動。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提供的前庭覺較屬於靜態的前庭覺,在執行活動過程中孩子亦需集中其注意力才可完成。進階可以讓孩子在平衡木上玩來回傳送物品、丟接球、投擲沙包的活動,可加強其平衡感。 滾雞蛋 Ø 預備動作: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盡可能使身體成球狀。 Ø 動作開始:可以讓孩子選擇前後或是左右搖動。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可以提供孩子足夠且適量的前庭剌激,較屬於動態的前庭活動,但在執行之前,必須先觀察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將自己維持在一個合適的姿勢。 搖搖椅 Ø 預備動作:這裡的搖搖椅所指的就是一般老人家會坐的搖搖椅,孩子可以用各種坐姿坐在上面,由家長在椅後協助其搖動。 Ø 動作開始:剛開始搖動不要太劇烈,頻率也不要太頻繁;坐姿則可隨孩子自行選擇其最安心的姿勢。 Ø 活動目標:可以使孩子情緒較為穩定,使緊崩的肌肉在搖中逐漸放鬆,可以在孩子睡前進行,有助於幫助孩子入睡。 盪鞦韆 Ø 預備動作:找任一種形式的鞦韆,治療室中的懸掉系統亦可,但要注意其周邊的安全性。 Ø 動作開始:讓孩子自行選擇一個最安全的姿勢進行該活動,一般孩子會從坐姿開始。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所提供的是動態的前庭活動,所搖晃的可以由最一般的前後搖晃開始,並且由家長協助完成;漸漸的可以改變搖晃方向、執行活動的姿勢(最後可以鼓勵孩子採站姿),並且鼓勵孩子利用自己的力量進行搖晃,在自行玩的過程中亦可訓練孩子身體的協調度及力道的控制。 翻滾活動 Ø 預備動作:孩子躺在墊上,雙手高舉過頭。 Ø 動作開始: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滾到另一端再滾回來;如果擔心孩子的雙手會隨意擺動,可以請孩子運一顆大小適中的球。 Ø 活動目標:這個活動主要是在提供前庭的剌激及孩子動作計劃的能力,也因為是給予較屬於前庭的剌激,所以要注意孩子的頭是否有頭暈的現象,如果孩子抱怨頭暈不適,就盡快停止該活動。 翻跟斗 Ø 預備動作:頭往前傾,家長協助其腳向上蹬,並往前翻滾。 Ø 動作開始:剛開始,可以在軟墊上執行該活動。 Ø 活動目標:漸漸的可以在站姿下執行;使用一根木棍,雙手置於身體兩旁緊抓木棍,頭往下,腳往上蹬,往前翻,在活動過程中提醒孩子雙手不要放開。慢慢可以提可木棍的高度,孩子必須先往上跳躍,使其肚子緊貼木棍後再進行翻的動作,該程度則考驗孩子的動作計劃能力。站姿執行時,所具有的危險度較高,故安全也需特別注意。 總而言之,對於關於平衡的遊戲,相關的活動建議是: 1. 「上下動」的活動:例如運用彈簧床或是跳跳床上,上下彈跳、由床上往下跳,由地板往上跳至彈簧床上。騎腳踏車載重物、上下斜坡、繞由保寶特瓶排成的s行路線。 往上跳躍並摸到門框、或跳越過門檻(可以用枕頭、紙箱、橡皮筋當作門檻) 2. 「前後搖晃」的活動:例如坐搖椅、大球、木馬往前後搖晃,多給予盪鞦韆、溜滑梯的活動(可以抱著孩子,或是鼓勵他趴在滑梯上,頭上腳下的方式進行)。 3. 「轉圈圈」的活動:自己旋轉(站立或是躺臥地板、床墊),溜冰、旋轉式滑梯 4. 「頭下腳上」的活動:在單槓上倒掛金鉤、球上翻滾、翻筋斗等。   上述的活動為適合在家執行的前庭活動,但動態的前庭活動一般伴隨著速度,故在孩子執行時,安全是家長或治療師需要注意的。古人所強的中庸之道在感覺統合中也是適用的,每個孩子對剌激的需求量並不一致;當孩子過度害怕時,我們可以先從靜態的前庭活動給予,再逐漸鼓勵孩子參與速度慢的動態前庭活動;但若孩子對前庭剌激的量過大,未必是好事情,需協助個案參與其他的活動,慢慢降低其對前庭剌激的需求,唯有如此,孩子才可以適量參與其他活動,有利孩子的各項發展。 結語: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多數的問題在於其調節能力及動作計劃能力出了問題,在臨床我們可以發現調節能力有問題的孩子有容易不專心、活動量過高、過度退縮、不斷尋求感覺剌激等問題;而動作計劃能力有問題則可能表現在動作笨扭、閉澀動作行為、力量過大或過小。上述各項活動便於家長在家實施,當然活動的困難度會隨著孩子年齡大小及能力可做調整及改變。總之適當的運動是對孩子相當有幫助的,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不但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也慢慢的學會與他人相處;若您在執行中有任何問題,還是多與孩子的老師溝通討論,或是尋求醫師或職能治療師之協助。

前庭系統與感覺統合

2010年06月07日
公開
47

前庭系統與感覺統合 分類:感覺統合能力2006/03/14 20:10前庭系統與感覺統合 一般我們說的前庭覺刺激(vestibular stimuli),包含三度空間的加速度與旋轉等任何頭部空間位置的動靜態平衡刺激。內耳的前庭與三半規管是平衡覺的接受器,可以說是平衡覺輸入大腦的第一關,透過不同方向的重力與不同方向運動的影響,對這些平衡接受器的不同的內部構造會有不同的作用,並轉換成神經訊號,接著透過前庭覺神經(第八對腦神經)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CNS),讓人可以感受到頭部的空間位置(靜態平衡)與位置的改變(前進、旋轉、上升等),並做出適當反應。 前庭覺神經與腦神經第三對(動眼)第四對(滑車)與第六對(外旋)有直接的聯繫,透過平衡覺反射控制眼球動作、頭部擺正與身體張力的變化。平衡覺對眼球動作的影響是造成旋轉後眼球震顫的原因,最早由愛爾斯博士用來做平衡覺評估。眼球的控制影響了視覺的發展、而頭部與身體的穩定與本體覺的發展有關。而視覺、平衡覺、以及本體覺在腦部的整合影響了後續注意力與動作計畫的發展。因此,注意力跟平衡覺的關係是這樣的。 在平衡覺的路徑上有問題,當然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的缺失,但小孩子注意力的問題有很多種,除了平衡覺系統還包括了其他因素(其他感覺系統的發展、行為習慣、人格特性等等)。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問題不能一概以平衡覺問題觀之,也不能排除平衡覺因素。所謂平衡覺問題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過度敏感(hypersensitive),一種是不夠敏感(hyposensitive);此外,先前提到平衡覺在各個方向有不同的構造所控制,因此孩子也可能選擇性對某些方向的刺激過度敏感或是不夠敏感。從這個角度再來看孩子的感覺需求,就不難推論前庭覺對孩子行為的影響,例如有些孩子因為平衡覺較不敏感有平衡覺尋求的行為,喜歡速度快的刺激;而有些孩子由於平衡覺過度敏感或調節問題,無法忍受任何自己無法控制的姿勢改變。 我們知道大腦有可塑性(plasticity),因著感覺經驗的累積會發展出適應性行為來滿足與調節感覺需求,因此在平衡覺方面,感統所做的介入就是運用遊戲治療的原則,針對孩子的需求,增加孩子的感覺經驗,以發展出適應性行為為目標。平衡覺的活動如讓孩子盪鞦韆、翻跟斗、衝滑板等等都是感覺統合治療架構中常使用的活動,而這些活動也分別對孩子的平衡覺有不同的影響,需要謹慎使用,對於前庭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尤其要小心。 要選擇何種介入方式, 這要看孩子的行為表現與治療的目標而定。 一般說來前庭覺經驗不足或是對於前庭覺比較不敏感(hyposensitive), 進而造成前庭覺尋求的過動孩子, 透過平衡覺的輸入經驗是有助於平衡覺的整合的, 減少了平衡覺尋求的誘因, 當然過動的行為就會減少; 此外也有助於眼球控制、身體姿勢與動作控制, 進一步的注意力、學習能力等認知功能的發展也能獲得改善。 如果是過度敏感(hypersensitive)或是調節障礙的孩子, 對於平衡覺刺激有錯誤的知覺判斷, 可能造成容易頭暈等不舒服的症狀, 或是發展出重力不安全感、懼高、焦慮等認知心理障礙, 不舒服的症狀會干擾孩子的學習與注意力, 也會讓孩子減少動作控制學習的機會。 治療方向也是透過感覺刺激經驗誘發適應性行為(adaptive behavior)為主。 但如果用的刺激太多或是不當, 造成孩子的排斥與恐懼的心理障礙, 就弊多於利了, 因此如何透過遊戲給予適當的特定感覺刺激, 是職能治療師在使用感覺統合治療參考架構時要相當小心的。 以上都是針對平衡覺(前庭覺)做介入, 由於腦中姿勢控制機制與張力反射與平衡覺有直接的關係, 通常前庭覺問題會合併有本體覺系統的問題, 常見的外顯症狀如低張力等。 因此職能治療師也會透過增強本體覺刺激的活動來治療孩子 以期達到感覺系統的成熟發展。 http://tw.myblog.yahoo.com/jw!LkK7yWWeHxiT__dxAtRDCi28/article?mid=71

感覺統合(4)--前庭覺的居家活動

2010年06月06日
公開
44

http://blog.lishin.tcc.edu.tw/plog/post/62/1031 前庭覺的居家活動--職能治療師/王淑真、張慧敏關於平衡的遊戲,相關的活動原則是:1、遊戲的高度通常會影響孩子的參與動機與自信,通常由孩子能接受的高度逐漸往上調。2、活動進行的速度、方向也必須加以注意,通常直線進行、左右緩慢搖擺的活動可以穩定情緒,降低焦慮、不安,相反的,快速旋轉,腳不能著地的活動方式則可以用來改善注意力,增加姿勢控制(平衡能力)。3、孩子會用什麼方式完成活動也是很重要的觀察點,簡單的說坐姿比臥躺姿勢佳,站姿比坐姿好,而孩子參與活動的時間長短也可以讓大人們了解孩子前庭系統處理能力的良好與否。前庭覺對個體功能以及與學習能力之關係如下: 1) 前庭系統引導嬰兒向抗地心引力的方向發展,抑制影響生長之反射,因此嬰兒才逐漸學會坐、爬、站、走等。 2) 前庭系統接收有關地心引力之牽引,以及身體在空間中加速度或減速度的變化之訊息,再加上其他系統的配合,才能正確地解釋出肢體的動作及在空間中的相對關係。 3) 前庭系統可以穩定個體之情緒,甚至可以激發一種愉快心情的功用,其功用為帶給個體安全感或興奮的情緒。雖然多數的人聽到前庭覺都感到相當的陌生,並且認為前庭覺的訓練必須藉由專業的工具才能訓練,但並未完全如此,以下就針對在家也可以方便進行的活動進行介紹。小飛機 Ø 預備動作:孩子趴在地板上,雙手伸直高舉過頭,雙腿微張大致與肩頭寬。 Ø 動作開始:請孩子雙手、雙腳向上抬起並且盡可能的伸直;最理想的情況為個案之胸部及大腿處皆可離開地面;執行活動時,請孩子的雙眼看向前方。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必須抵抗地心引力方可以完成,屬於較為靜態的前庭活動,且因為孩子在執行活動時必須集中注意力並且為全身用力,故可以在孩子需用注意力的學習之前或是情緒焦躁不安時執行,方可使個案較易集中注意力並且使其情緒安定。該活動在治療室時,也可以使孩子趴在滑板上,由30度的斜坡往下滑,但此種方式所提供的前庭剌激較為剌激,故需考慮孩子是否可以接受。走平衡木 Ø 預備動作:找一個不貼地的橫木,橫木的寬度則隨著孩子的能力進行改變。但並非真的要去找一塊木頭練習,隨機在公園中圍在花埔周邊的紅磚亦可使用。 Ø 動作開始:橫木的寬度剛開始訓練可找大於兩腳合併的寬度,再慢慢縮小至一腳的寬度;至於橫木的高度剛開始,高度可以由離地5公分開始慢慢往上昇。孩子剛開始進行該活動若相當害怕,可以在孩子旁邊牽其手進行該活動。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提供的前庭覺較屬於靜態的前庭覺,在執行活動過程中孩子亦需集中其注意力才可完成。進階可以讓孩子在平衡木上玩來回傳送物品、丟接球、投擲沙包的活動,可加強其平衡感。滾雞蛋 Ø 預備動作:孩子躺在地上,兩手抱膝身體屈起,盡可能使身體成球狀。 Ø 動作開始:可以讓孩子選擇前後或是左右搖動。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可以提供孩子足夠且適量的前庭剌激,較屬於動態的前庭活動,但在執行之前,必須先觀察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將自己維持在一個合適的姿勢。搖搖椅 Ø 預備動作:這裡的搖搖椅所指的就是一般老人家會坐的搖搖椅,孩子可以用各種坐姿坐在上面,由家長在椅後協助其搖動。 Ø 動作開始:剛開始搖動不要太劇烈,頻率也不要太頻繁;坐姿則可隨孩子自行選擇其最安心的姿勢。 Ø 活動目標:可以使孩子情緒較為穩定,使緊崩的肌肉在搖中逐漸放鬆,可以在孩子睡前進行,有助於幫助孩子入睡。盪鞦韆 Ø 預備動作:找任一種形式的鞦韆,治療室中的懸掉系統亦可,但要注意其周邊的安全性。 Ø 動作開始:讓孩子自行選擇一個最安全的姿勢進行該活動,一般孩子會從坐姿開始。 Ø 活動目標:該活動所提供的是動態的前庭活動,所搖晃的可以由最一般的前後搖晃開始,並且由家長協助完成;漸漸的可以改變搖晃方向、執行活動的姿勢(最後可以鼓勵孩子採站姿),並且鼓勵孩子利用自己的力量進行搖晃,在自行玩的過程中亦可訓練孩子身體的協調度及力道的控制。翻滾活動 Ø 預備動作:孩子躺在墊上,雙手高舉過頭。 Ø 動作開始: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滾到另一端再滾回來;如果擔心孩子的雙手會隨意擺動,可以請孩子運一顆大小適中的球。 Ø 活動目標:這個活動主要是在提供前庭的剌激及孩子動作計劃的能力,也因為是給予較屬於前庭的剌激,所以要注意孩子的頭是否有頭暈的現象,如果孩子抱怨頭暈不適,就盡快停止該活動。翻跟斗 Ø 預備動作:頭往前傾,家長協助其腳向上蹬,並往前翻滾。 Ø 動作開始:剛開始,可以在軟墊上執行該活動。 Ø 活動目標:漸漸的可以在站姿下執行;使用一根木棍,雙手置於身體兩旁緊抓木棍,頭往下,腳往上蹬,往前翻,在活動過程中提醒孩子雙手不要放開。慢慢可以提可木棍的高度,孩子必須先往上跳躍,使其肚子緊貼木棍後再進行翻的動作,該程度則考驗孩子的動作計劃能力。站姿執行時,所具有的危險度較高,故安全也需特別注意。總而言之,對於關於平衡的遊戲,相關的活動建議是: 1. 「上下動」的活動:例如運用彈簧床或是跳跳床上,上下彈跳、由床上往下跳,由地板往上跳至彈簧床上。騎腳踏車載重物、上下斜坡、繞由保寶特瓶排成的s行路線。 往上跳躍並摸到門框、或跳越過門檻(可以用枕頭、紙箱、橡皮筋當作門檻) 2. 「前後搖晃」的活動:例如坐搖椅、大球、木馬往前後搖晃,多給予盪鞦韆、溜滑梯的活動(可以抱著孩子,或是鼓勵他趴在滑梯上,頭上腳下的方式進行)。 3. 「轉圈圈」的活動:自己旋轉(站立或是躺臥地板、床墊),溜冰、旋轉式滑梯 4. 「頭下腳上」的活動:在單槓上倒掛金鉤、球上翻滾、翻筋斗等。上述的活動為適合在家執行的前庭活動,但動態的前庭活動一般伴隨著速度,故在孩子執行時,安全是家長或治療師需要注意的。古人所強的中庸之道在感覺統合中也是適用的,每個孩子對剌激的需求量並不一致;當孩子過度害怕時,我們可以先從靜態的前庭活動給予,再逐漸鼓勵孩子參與速度慢的動態前庭活動;但若孩子對前庭剌激的量過大,未必是好事情,需協助個案參與其他的活動,慢慢降低其對前庭剌激的需求,唯有如此,孩子才可以適量參與其他活動,有利孩子的各項發展。結語: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多數的問題在於其調節能力及動作計劃能力出了問題,在臨床我們可以發現調節能力有問題的孩子有容易不專心、活動量過高、過度退縮、不斷尋求感覺剌激等問題;而動作計劃能力有問題則可能表現在動作笨扭、閉澀動作行為、力量過大或過小。上述各項活動便於家長在家實施,當然活動的困難度會隨著孩子年齡大小及能力可做調整及改變。總之適當的運動是對孩子相當有幫助的,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不但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也慢慢的學會與他人相處;若您在執行中有任何問題,還是多與孩子的老師溝通討論,或是尋求醫師或職能治療師之協助。

感覺統合(3)--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

2010年06月05日
公開
50

感覺統合(3)--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 q6905 | 01 三月, 2007 11:06 認識身體的平衡系統--職能治療師/王淑真、張慧敏 哲哲的媽媽發現哲哲在嬰兒期時,非常不好帶,容易哭鬧,也不容易安撫,似乎有睡眠障礙,常常睡1或2小時就醒一次。或是入睡困難,要搖、要哄很久才能入睡,常常因為一點點聲音就易驚醒。他的肌肉摸起來比較鬆軟,似乎軟趴趴的,不但吃得慢,活動力也差。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也發現哲哲在活動時,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常常舉手中斷活動行,或是不等老師把話說完就中斷話題的衝動行為。操作玩具或是參與剪貼活動、球類活動時,動作笨拙,甚至一點小碰撞就十分生氣或是哭泣,對於鞦韆或溜滑梯等有高低變化,或是速度快的遊戲非常害怕,說話時也容易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除此之外,哲哲對於屬於精細動作控制的活動,如;著色、剪貼、握筆描繪有操作上的困難過動。 哲哲的這些行為表現,應該是屬於平衡系統的調節障礙,因為人類的「平衡系統」,又名「前庭系統」,是由位於兩側內耳中的三個半規管與兩個耳腔-球曩和橢圓曩所組成。當頭部接受到加速度或減速度的刺激時,或是頭部有水平與垂直方向的線性變化時,前庭系統就會將不同的神經刺激,先傳到腦幹,再往上進入大腦,讓大腦知道如何調整身體的位置,進而維持穩定的姿勢。所謂「穩定位置」,並不是單指某一姿勢或動作維持固定不變,而是指因應活動內容的變化,調整身體,以利活動的有效進行。所以舉凡生活中「進食」、「睡眠」、「活動力」「操作玩具」、「剪貼活動」、「丟接球」、、等日常或是學習活動時,能否「坐得住」、或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就是由平衡能力所操控的了,因為完成上述這些活動時,腰桿就必須打直,雙手才能在空間上靈活並且協調地完成,(例如;一手拿碗,一手擺動筷子或湯匙,而乾淨俐落的完成進食的活動)。因此當平衡系統失調時,常常會出現的狀況是,邊吃邊玩,常常吃頓飯要花一、兩個鐘頭是家常便飯,或是因為姿勢不佳,常常吃得到處都是。家長也會注意到,孩子對於一些並不怎麼費力的活動,常半途而廢並頻頻喊累,甚至寫作業或上課時,常常會以手撐著下巴,一副無精打采,提不起勁的樣子。需要站立時,站沒站相,容易彎腰駝背,或者,和同伴玩丟接球的遊戲,不敢隨便變化姿勢而接不到球,錯失建立友朋互動的良好契機,也影響自信的健全發展。單腳站能力不單單只是用來協助個人走路、上下樓梯、跨越障礙和參與遊戲競賽而已,也是讓穿衣、褲(鞋子)等自我照顧的速度加快的基礎,以上這些行為表現也都是肇因於平衡系統發展不夠成熟所導致而來。然而「平衡系統」所發出的神經刺激,不只可以協助個體維持身體姿勢的穩定,也可以調節與改變情緒狀態,因此當孩子眼球的運轉與空間概念有狀況,如寫字或是閱讀時容易看錯字或是看錯行(例如:馮京看成馬涼)。較沒自信或是過度內向時,治療事會先確認平衡系統有無失調狀況。有些人的大腦能處理的平衡訊息範圍比較寬廣,因此,能夠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類型作出適當的反應,相對的,有些人則能處理的平衡訊息範圍比較狹窄,因此,「過猶不及」常常讓周遭的親友措手不及。限於篇幅,如果你需要更多有關於「感覺處理能力」中平衡方面的資料,請洽各大醫院、診所的兒童職能治療師。 http://blog.lishin.tcc.edu.tw/plog/post/62/1030

感覺統合(2)--感覺統合訓練及活動

2010年06月04日
公開
52

感覺統合(2)--感覺統合訓練及活動 q6905 | 01 三月, 2007 10:57 認識感覺統合治療原則與實施活動 感覺統合的治療原則,就是利用臨床觀察及各種評估工具,去分析小朋友在那些方面產生了問題,而針對上述所提三大系統,直接給予小朋友各種適合的感覺刺激,或者利用特別設計的活動,間接的給予刺激,感覺與動作之間有密切的關連,利用經過設計的活動,來控制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小朋友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自然會整合各種輸入的刺激,做出適當的動作反應。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使人們不再只著重於運動功能的訓練,而進一步注意到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重要關連,而評估的進行、治療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經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來進行,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1. 滑行板 (一)、功能: 重新經歷強化兒童發展過程中的趴和爬行行為,兒童俯臥在爬行板上會產生頸背肌肉的強烈收縮,並加上在滑動時對內耳前庭平衡器官的刺激,調整眼肌肉的張力,改善眼球跳躍的過度敏感或笨拙,如此可改善注意力之集中。 (二)、使用方法: 帶滑板走路(趴姿或跪姿、坐姿)、頂牆前進、推接球、滑下斜坡、木頭人站立遊行 2. 毛氈圓筒 (一)、功能: 刺激平衡感和觸覺、前庭系統、增強粗動作活動的協調及平衡系統,如此可治療觸覺防禦,建立對別人的信任度。 (二)、使用方法: 赤足轉動、推滾筒、快速過山洞、井中尋寶、筒內側走、跪坐筒內滾動、躺在筒內滾動、筒內前滾翻滾動、筒上平衡(趴坐、跨坐、俯趴、跪坐、長跪、站立)、筒上滾動(跪坐、長跪、跨坐、站立) 3. 彈簧床 (一)、功能:發展肌肉技能、認識身體形象。 (二)、使用方法:雙腳跳躍、單腳跳躍、跳坐、旋轉跳躍、跳入內胎、跳繩 4. 懸吊系列 (一)、功能: 促進前庭系統發育、粗動作活動協調、增加觸覺的刺激、手眼協調和感覺運動的統合。 (二)、使用方法: 乘梯摘星、懸掛三角梯、三角梯旋轉、盪鞦韆、搖籃曲、網式鞦韆、網中投球 5. 治療球 (一)、功能:促進反射統合、觸覺、發展平衡感、穩定情緒 (二)、使用方法:穩如泰山、推車遊戲、滾球過身 6. 平均台 (一)、功能:促進平衡感、視覺運動協調、發展空間方向感。 (二)、使用方法:站立、翻觔斗、推車、傳球、選美(前走、側走、倒退、轉圈、單雙腳跳) 7. 原木搖擺 (一)、功能:使膝蓋收到觸覺刺激、搖擺中亦可收到對內耳前庭的刺激。 (二)、使用方法:趴臥木馬、騎木馬(併腿坐、跨坐、跪騎、站立) 8. 墊上運動:手推車(前進後退) 9. 球池   (一)、功能:刺激肢體活動、促進兒童的視覺及觸覺感、增進平衡能力。   (二)、使用方法:泡沫球暖身活動、滑梯入池、浴池內尋寶、球池內接球(左手、右手) http://blog.lishin.tcc.edu.tw/plog/post/62/1029

感覺統合(1)--感覺統合三大系統

2010年06月03日
公開
59

感覺統合(1)--感覺統合三大系統 q6905 | 01 三月, 2007 10:52 了解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 (一)觸覺系統: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 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二)前庭系統: 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 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此外,它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三)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 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 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http://blog.lishin.tcc.edu.tw/plog/post/62/1028

如何協助「情緒障礙」兒童做好EQ管理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67

http://tw.myblog.yahoo.com/tat180/article?mid=87&prev=88&next=86 如何協助「情緒障礙」兒童做好EQ管理 分類:特殊教育2009/07/14 20:55作者�陳世文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情緒障障」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有效表達及控制自身的情緒,經常處於興奮、緊張、衝動、生氣、哭鬧、迎戰或逃避的反應中;遭受挫折時,情緒起伏大,性格不定,人際關係違和。   「情緒障礙」起因於腦神經感覺系統抑制功能失常,經常處於警醒和緊張等容易激動不安的狀態。雖然咖啡、茶、可樂、碳酸飲料、酒……等神經刺激物攝食過量,或體內維生素B6及B12、鈣質缺乏,以及腦神經病變(感官功能症候群)等,會造成腦神經抑制功能失常,但大部份「情緒障礙」的主因來自於前庭反射過度敏感(重力不安全症)、觸覺防禦過度,與大腦雙側分工不良。   前庭反應敏感者,對來自地心引力的刺激,常表現出害怕不安,他們隨時隨地籠罩在地心引力無情的威脅中。他們害怕讓身體處於晃動中,或快速的移動,也不敢爬上高處,不喜歡旋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表現出焦慮、抗拒、退縮、逃避的行為。   觸覺防禦過度者,無法在防禦性輕觸與識別性觸感之間,保持適度的平衡。他們的皮膚觸覺接受器太敏感,對於外界輸入的觸覺刺激,特別是輕碰觸壓、溫度變化、人體磁場、聲音磁波等,無法有效辨識其為舒適性或危險性,導致觸感過度氾濫,讓其深陷於危險不安的情境中,無形中經常提昇其自我防禦保護行為,迎戰情緒高漲,變得妥協性低、脾氣暴躁。這類型的人,對人群、環境和自然界的適應性較低,容易產生人際關係違和、空間感應失常與天氣變化調適不良症。   大腦雙側分工不良者,其左右腦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右腦功能強於左腦功能者,其左腦專司的邏輯推理、順序分析的能力無法發揮,讓大腦作有規律的活動,以致於大腦受控於右腦,心緒行為完全憑直覺,隨著右腦的感覺走,不受常理規範,因而顯得情緒化,表現出衝動。   「情緒障礙」症候群: 1.容易受外在事物的影響而分心、失神或上課左顧右盼。 2.脾氣暴躁、情緒起伏不定、固執吆拗、愛強調奪理。 3.對聲音特別敏感,易受大聲響及高頻率聲音的刺激而顯得焦慮不安;不喜歡婚喪節慶、迎神賽會的場面。 4.害羞、怕生、不喜歡被父母以外的親人碰觸、擁抱,不愛去陌生場所或人多的地方 5.相當怕癢,不喜歡被摸、洗臉、洗頭、理頭髮、剪指甲。 6.過分依戀奶嘴或吸吮手指頭,或有戀舊情結(依戀專用小棉被、抱枕、手帕、布娃娃等) 7.被人突然觸碰時極易發怒,常和人發生衝突,有暴力傾向。 8.情感易受挑動、控制力弱、易受挫折、壓力忍受度度,常表現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有自傷傾向。 9.怕黑,不喜歡到空屋或大空間。 10.嘴巴四周及口腔過度敏感,經常緊閉嘴巴含著口水或口中唸唸有詞愛講話,有偏食或挑食習慣。 11.患有敏感性體質,好像身體上長蟲,經常抓摳皮膚,身動扭動不定,愛東摸西碰。 12.常陷入沈思、發呆,講話東拼西湊,有語言發展遲緩現象。 13.不喜歡穿毛料或質料較粗的衣服,常要求將領口的標籤剪掉。 14.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或對天氣變冷變熱不易察覺。 15.頸部、四肢及身體筋肉顯得僵硬。 16.拿東西時常掉落地上,手部觸感辨識不佳。 17.較孤僻,常無理由尖叫。 18.不喜歡盪鞦韆或玩旋轉地球等遊樂設施。 19.害怕快速的移動,不喜歡溜滑梯或坐雲霄飛車。 20.上下樓梯動作緩慢,緊抓欄杆,怕搭電扶梯,不喜歡玩翹翹板。 21.不敢攀登高處,或避免由高處往下跳。 22.容易暈車、暈船、暈機,而不喜歡長途旅遊。 23.身處於大空間中,會不自在而緊縮身體或緊依著親人。 24.較不積極,顯得膽小怯懦。 25.有神經質毛病,整天神經兮兮,疑神疑鬼。   如何突破「情緒障礙」,做好EQ管理:   情緒障礙者,其腦神經敏感不安,有神經抑制方面的困擾,表現出脾氣暴躁、分離焦慮、煩躁不安、膽小怯懦、偏激固執或舉止異常等現象,但有些人在心思上卻又極為細膩,觀察力敏銳,常有特殊「觸類旁通」的才能及藝術天份,富於想像力及創造力。例如:「拿破崙小時是個暴君,性情孤傲且固執好勝,常跟別人衝突也屢揍他的哥哥,卻喜自我思考,只有母親能安撫他。南丁格爾小時很怕陌生人,不僅有潔癖,跟別人用餐時很不自在而吃不下。達文西是個左撇子,個性冷酷偏激而自負,對人懷有強烈的畏懼和戒心,從小不讓家人走進其房間。莫泊桑是發育早熟的孩子,但多愁善感的個性,會把自己帶入恐怖狀態,是孤獨傾向很強的人,曾持刀片自殺。梵谷從小很易受感動,熱情又固執,除弟弟外跟別人都很疏遠,跟父母親無法溝通,到神學院就讀時無法跟別人一起用餐,總是一個人躲到屋角啃麵包。」   面對情緒障礙者,我們需要用「同理心」、「耐心」及「愛心」來對待他們,應用行為改變技術,採取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鼓勵讚美、雙向溝通、恩威並濟、賞罰分明和約法三章等方式,逐步改善其心思上的問題。也就是「順著毛摸」、「投其所好」、「順水推舟」,再「扭轉乾坤」。「存愛於心、嚴管勤教」式的「愛的教育」才能改善「情緒障礙兒」的問題,一昧的安撫、縱容,只會讓情況更嚴重,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治本之道,在於改善其「重力不安全感」、「觸覺敏感與防禦過度」和「左右腦不均衡」的腦神經失常現象。   「TAT突破情緒障礙實用指南」: 1.解除其重力不安全感並加強前庭平衡反射感覺輸入:鼓勵其多運動,特別是有關前庭刺激的活動。採親子同樂方式,並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訓練時由小量而大量、由小輻度而大輻度、由慢速而快速、由弱轉強,逐步輸入前庭感覺。實施要領、原則、方式,參考「TAT突破學習障礙實用指南」中的「前庭平衡反射感覺輸入」章節。 2.加強觸知覺輸入:先以輕拍全身、拉動振動手腳的方式,解除其觸覺防禦,再依「TAT突破學習障礙實用指南」中「觸知覺輸入」的要領、原則、方式實施訓練。 3.依據「TAT突破學習障礙實用指南」中「左、右腦平衡發展訓練-強化左腦訓練法」,以提昇左腦邏輯性思考能力,來指揮其「直覺不安」的右腦。 4.多聽自然音及巴洛克音樂,禁聽節奏快速強烈的音樂(如交響樂、迪斯可音樂)。 5.每天用大裹巾包緊身體20∼30分鐘。 6.做吐吶式深呼吸及閉目靜坐,每回10∼15分鐘,一天2∼3回。 7.用白花油、綠油精、薄荷油等按摩其頸部,並多做「頸部關節平控運動」。 8.用壓舌板做口腔內部按摩或嚼口香糖。 9.多聞含有特殊香味的大自然物質(如松木、檀木、檸檬香),可舒解其神經壓力,為身心帶來安定的效果。 10.緩慢、有力地連續發出「A(啊)」、「U(歐)」、「M(姆)」的音,每回3∼5分鐘,一天2∼3回。 11.攝食足量的維他命B群(特別是B6、B12)、鈣質;禁食可樂、咖啡、茶、酒、碳酸飲料等刺激物。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51

http://member.giga.net.tw/tat168/toppage3.htm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一般而言,嬰幼兒期(0-8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和大多數同年齡的孩子比較起來,若無身體健康 或先天的缺陷,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下列的一些徵狀,就要儘快找醫生、職能治療師、復建 治療師等做進一步的檢測,了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方面的問題。 感覺統合系統 失 調 的 徵 狀 前庭 (內耳)平衡系統 ~ 地心引力 重力安全感、運動、 頭與身體的感受 1.肌肉緊張正常化 - 肌肉張力 2. 眼球的控制 3. 姿勢機能的統合 - 身體平衡 4. ( 語言發展 ) 5.與情緒行為有關 6.眼與手的協調 遲鈍~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平衡差,易跌倒,沒有危險意識。閱讀時字幕跳躍、方向感差。 過度敏感~常會頭暈,怕爬高或被高舉、怕高,害怕盪鞦韆或旋轉,易暈車、怕高速。 智力正常,但閱讀困難,理解力低(數理差),在閱讀(如唸書常會漏掉字跳行)、寫字(如左右相反,抄寫時遺漏字句)、辨識物體形狀、大小或數字困難、常把數字或字句看或寫顛倒(19→91,p→q,9→6),或數學的計算(69看成96)發生錯誤等障礙,或不會分辨相似的圖形,不會玩拼圖(視覺焦距的統合的問題,如嬰幼兒期缺乏爬行頸部運動不足,前庭反射與迷路神經整合不良,影響了視覺肌肉和視覺神經不成熟,使眼睛在閱讀時容易酸累;睫狀肌牽動眼球穩定移動能力不夠,導致閱讀時跳字跳行,算術計算錯誤,手眼協調不良,寫字歪歪扭扭,寫的字左右相反,手無力,無明顯慣用手,寫字慢,握筆方式不正確,字跡撩草拿東西易掉落,用筷子夾菜吃飯困難等)。不會玩拼圖,認字困難,方向感及距離感差。注音及文字記憶力差,數字概念模糊。 特別過度喜歡旋轉或搖晃的遊戲活動而不會感到頭暈。 一般而言,行為有些混亂、無組織、好動不安、喜歡捉弄人。 活動量過多(過動),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幾乎一刻也不停,有用不完的精力,就是因其感觸覺不夠敏銳,常需大量的刺激,才能使身體的運動覺獲到滿足。如無目的性地動個不停。 觸 覺 ( 皮 膚 ) 1.情緒的穩定 2.抑制肌肉緊張 3.提高警覺度 4.觸覺防衛反應的正常化 5.( 觸覺辨別 ) 不喜歡陌生人碰到或觸摸他。過分喜歡碰、觸、摸各種東西。排拒從事較污穢的活動,如玩泥巴、用手指畫畫等、害怕碰觸特殊毛毯、織造玩具表面、沙。拒絕洗頭、理髮、洗臉、剪指甲,不喜歡穿毛料或粗糙的衣服。 特別依賴固定的棉被、毛巾、衣物、玩具。 情感易受挑動、控制力弱、缺乏信心、易受挫折、對壓力的忍受度低,或容易感到挫折、愛哭,情緒轉變快速而劇烈。 無法戒除吸奶嘴或吸、咬手指,希望被撫摸。顯得焦躁不安。 有攻擊性行為,常發脾氣、易遷怒他人,易衝動、易與人衝突,欺負別人,常有打人、推人或碰撞的行為或用東西丟人、咬人、強詞奪理、人際關係不佳。容易興奮,情緒不穩定,情緒轉變快速。團體活動中被動或逃避。有自傷、被虐、暴力傾向。 注意力短暫,很容易分心。(例:容易被外界聲光或鄰座同學的舉動所分心。) 上課坐立不安、左顧右盼,無法安靜坐著動不停,愛跟同學講話、發出怪聲,站起來走動。 聽力正常,卻常常有聽沒有到,無法注意周遭的事或愛做白日夢。 話很多,喜歡打斷別人說話,老師問題未問完即搶著回答。 怕黑、黏親人(摟、抱)、害怕、怕生、害羞、不喜歡新場所、空屋、大空間或人多之處、容易緊張、固執,挑食、偏食易患過敏性體質。 適應力差,拒絕學新事物,不合群。 觸 覺遲鈍者~孤僻、冷漠、無理由尖叫。 不怕痛,觸覺遲鈍或辨識功能失調者。 獨處或玩玩具時嘴巴念念有詞。 常陷入自我思考、發呆、語言發展有阻礙。 視 覺 ( 眼睛 ) 1.形狀知覺的發展 2.空間知覺的發展 3.( 視覺辨識) 走路莽撞,常會撞到桌椅或碰掉桌上的東西,是視知覺的問題,對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遠近距離無法拿捏準確,也就是辨別力差,無法做正確的判斷。 聽 覺 ( 耳朵 ) 1. ( 聽覺辨識 ) 2.( 語言發展 ) 語音分辨能力不佳,常聽錯字聽錯意思或沒聽到別人說話,形成有聽沒有懂。 對聲音的音質、音律、音頻感受與分辨能力不良。 對聲音感受遲鈍,對大聲響不大有反應或對輕聲細語無法感應。 對指令的接受或記憶不佳。 怕吵雜,多人同時談話無法有效處理。 嗅、味知覺 1. 嗅覺辨識 2. 提高警覺度 3. 味覺辨識 4. 均衡飲食 對氣味、食物味道辨別能力不佳或感應遲鈍,無警覺意識。 對某種異常氣味有偏好、如海邊有逐臭之夫。 偏好重口味或特別刺激的口味。有異常飲食情況如偏食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