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珽寶貝&晴心肝的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yvonne媽咪分享-0-3歲生活習慣教養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21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 何雲鳳 吃+喝problems    剛開始學吃東西時,寶寶會想要用手抓取,容易將食物散落一地,照顧者應有耐心地指導他學習使用餐具;到約2歲大時,只要在一旁照料即可。 6~8個月    此時期的寶寶就會催促照顧者快一點將餐具拿出來,甚至會將手伸進碗裡,或嘗試要自己使用湯匙。雖然此時他們還不會自己運用餐具把食物放進嘴裡,但是卻對「吃」感到有無比的興趣。約到8個月大時,寶寶還會自己用手抓起碗裡的食物,雖然他們可能將食物灑落一地,但是家長們千萬別忙著阻止,給孩子一點探索的樂趣吧! 1歲~1 歲半    對於用手抓食物的動作已非常熟練,且能進一步自己動手抓取小蕃茄等比較小的食物或煮的蔬菜;漸漸脫離過去用手握湯匙或叉子把玩的習慣,會開始認真將它們當作餐具來使用,但是還是會出現用手抓食物的情形,畢竟一下子要寶寶習慣使用餐具較為困難,但是家長在教養時千萬別灰心,不要抱太大期望,應稟持耐心,一次又一次教寶寶學會使用餐具。 2歲    能夠靈巧使用湯匙及叉子,但是吃飯技巧還不純熟,容易將食物灑得到處都是,此時照顧者應多給予鼓勵,讓他有學習的機會,即使寶寶筷子拿不好,您也不要生氣,應讓寶寶多嘗試學習使用。為了讓孩子不偏食,所有食物應儘可能讓孩子能嘗試。另外,為避免寶寶吃飯分心,最好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開始斷奶階段餐後用白開水清潔即可   此時寶寶吃的食物較單純,每次餐後讓他喝白開水清潔口腔即可,但要養成清潔習慣。 開始長牙用紗布巾清潔 開始長牙後,可用紗布巾清潔牙齦,保持口腔清潔。 換衣服+收拾+上廁所problems   換衣服、收拾及生活常規如同刷牙及洗手,應從小就養成習慣。您可將遊戲納入這些習慣教養中,會更加容易讓寶寶養成習慣,且孩子很快就能上手。 換衣服   活潑好動的寶寶要靜下來換衣服根本不可能,常讓家長們感到頭疼,但是寶寶愛玩,容易流汗及弄髒衣物,常需要一天換好幾次衣服,此時需掌握「和樂氣氛及快速」2大重點,才能讓寶寶好好換衣服。當寶寶開始會協助您幫他換衣服,您應多加鼓勵,讓他逐漸學習自己換;等到寶寶完全會自己換時,可利用循序善誘或玩遊戲的方式,讓他學著自己完成。 收拾   教孩子收拾的重點是不能勉強,只需大致收即可。0歲以內寶寶只要教他和您一起將玩具及用品放回原來地方即可;1歲以上寶寶則可用「我們一起來收玩具吧!」等簡單話語指導,教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習慣;2歲以上寶寶可進一步教他學習分類收拾,同時輔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認為收拾事件有趣的事,且要養成習慣的重要性。 上廁所    約1歲半左右,寶寶會開始懂得尿尿會濕濕的感覺。約到2歲時,開始知道如果想尿尿要告訴大人;到了3歲左右,可以開始訓練白天不用再包尿布,但是夜晚還是可以包,教孩子學習上廁所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不可以在教導時一邊說著「好臭」、「好髒」,如此也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即使寶寶動來動去,讓尿液或糞便沾到其他地方。幾次之後寶寶就能逐漸學會自己上廁所。

愛瑄媽咪分享-1y11m-2y2m寶寶的親子遊戲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41

1歲11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配對 ◆目的:分清哪兩個完全一樣 前提:認識品名稱 方法:用實物、玩具圖片等讓孩子分辨,把兩個完全一樣的配成一對。孩子認識水果、動物、用品、玩具等都可以用來配對。有時看到一兩個未見過的東西,通過配 對也可以學會他的名稱和特點 ★一樣多 ◆目的:學會比較多和少及一樣多。 前提:會數」一「。 方法:大入要右手拿1個核桃,左手拿兩個核桃,問孩子哪邊多,孩子很快認出左手有兩個,左手拿得多。大用右手拿上兩個核桃,再問「哪邊多?」仁子這時看來看去 也比下出來,不知如何回答。大人告訴他「一樣多」。l反覆兩手各拿一個,2個,3個,讓孩子比較,計他自己說出「一樣多」。 ★分清白天和晚上 ◆目的:知道早晨說「您早」,晚上說「晚安」。 前提:會稱呼大人。 方法:告訴孩子白天有什麼特點,晚上有什麼特點。每天早晨起床時讓孩子說「您早」。早上干已亮了,起床要穿衣服,一面穿衣一面讓侈子學會說「您早」。在家中遇到人見第一面時都應說「您早」才有禮貌。到了晚上準備睡覺時,要同家人道「晚安」。有許多家長認為家中人不必說"晚安"了,但是為了培養孩子有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與大人道別時說「晚安」。有了這種習慣孩子就能分清白天和晚上,分清何時應說哪種禮貌用語 ★穿珠子 ◆目的:鍛煉手眼協調的精細動作,學會分辨大小和3種以上的顏色 前提:認識3中顏色,會套環入棍。 方法:大人為孩子準備彩色的木珠、塑料珠、算盤珠或將彩色的塑料管剪成1.5厘米的小段,用紙繩、塑料繩都可讓孩子學習穿珠子。穿珠時大人要在場,數清珠子的數 目,警惕孩子將珠放人口內吞掉。一面穿,一面可以讓孩子挑中已認識的幾種顏色搭配著穿。也可以讓孩子揀出大的與小的作塔配。還可以讓孩子複習數數,看看已穿進去幾個了。穿完一定將所有珠子收拾好數一數,不可遺漏,以免吞食而未察覺 ★背誦兒歌 ◆目的:學會背誦以前學過的全首兒歌。 前提:會背出押韻的字。 方法:大入同孩子一起背誦「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夾,吱吱吱吱叫奶奶,奶奶也不來,嘰哩咕嚅滾下台。」或者背「小蜜蜂,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一、二、三、四、五,五隻小蜜蜂。」等。第一次學習後,每天反覆背誦用3∼4次,每次背3一4遍。最好定時背誦形成規律,孩子會背第一遍 兒歌之後,很快就能學刁第二、三首,甚至將全部兒歌書上的幾十首全部背下來。 ★學脫褲子 ◆目的:培養自理能力。 前提:能在大人幫助下脫去上衣。 方法:大人測孩子將褲子拉到膝部,幫他脫去一條褲腿,讓他自己將另∼條褲腿脫下,第二步是幫助孩子將褲子脫至膝部,讓孩子自己脫去兩條褲腿。最後完成自己 褲子脫下。學習穿脫衣服最好從夏季開始,因為夏季衣服簡單。到秋季時自己基本上能脫去單衣和單褲,再學習穿拖毛衣也就不困難了。 ★瞭解動物習性 ◆目的:讓孩子知道一些動物的習性。 前提:熟悉動物名稱。 方法:用動物圖卡先讓孩子說出動物名,按順序擺放桌上。再拿出另外幾張食物圖,讓孩子認識它們的名稱如胡蘿蔔、魚、肉骨頭。讓孩子按哪個動物喜歡吃的,將食物 圖放在動物下面。此遊戲也可用玩具和實物進行。同時在教孩子認識各種動物時,也要告訴孩子一些動物的特點和習性。 ★識氣候 ◆目的:學習氣候名稱。 前提:知道白天,晚上。 方法:在天氣變化時告訴孩子氣候名稱,如下雨、刮鳳、下雪、陰天和晴天等。傍晚看電視時,共同注意明天的氣候,到第二天去驗證昨天的天氣預報。孩子們都喜歡學 說氣象預報的詞彙,如北京晴,南京有雨,西安陰天等。在學習氣候詞彙同時也學習背誦地名。家中有圖書說氣候的也可以讓孩子複習,說出圖中的氣象變化 ★按節奏打鼓點兒 ◆目的:學習節拍。 前提:聽熟1-2首兒歌或見過扭秧歌 方法:用圓的或方的空盒子當鼓,用兩根舊筷子作打鼓的棍子。大人和孩子對面坐著,大人先用筷子照著2�4的節拍先輕敲在盒子中央,讓孩子模仿敲。照著節拍在第 二節時停敲一拍。孩子做對了就應當鼓掌叫好,模仿大人敲鼓至熟練之後,就可試隨錄音機播放的熟悉兒歌學敲節拍。大人在重音時可擊在盒子中央使音響一些,在弱拍時擊在盒子旁邊使聲音小些,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節拍伴奏效果。為以後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看螞蟻搬家 ◆目的:培養觀察力和注意力。 前提:餵過小動物。 方法:在散步時,注意觀察小動物的運動。最常見的是媽蟻搬家,螞蟻排成行沿著一定路線含著東西走動,經常將尋找到的食物搬回家。孩子很注意地看它們走動,注意 它們從哪裡出來,又進入哪裡去。有時蹲下來久久不願離去。春夏天在花盛開時,可以觀看蝴蝶在花叢中飛舞,也可以看到蜜蜂在採蜜,要告誡孩子不要打擾它們的行動,遠遠地看著不要走近,防止被蜂蜇。 ★認識物品用途 ◆目的:將用途與家庭用品聯繫 前提:認識家庭用品的名稱。 方法:從孩子最常接觸的東西學起。例如當孩子洗手時,告訴他用肥皂打出泡沫可以將手洗乾淨;洗乾淨的手可用毛巾擦乾。又如吃飯時用碗和筷子或勺子。上街時用鎖將門鎖上,回家時用鑰匙將門打開。帶孩子進廚房,讓他認識蔬菜、雞蛋和肉都是做菜用的,是食物。刀和板是切菜用的;鍋和炒勺是做飯用的。經常讓孩子認識用品可增加認知能力。 ■2歲2個月寶寶的親子遊戲 ★畫香蕉、畫月亮 ◆目的:畫封口的曲線,過渡到畫圓形。 前提:會畫長頭髮。 方法:讓孩子握筆模仿,畫成似香腸、香蕉或月亮的形狀。孩子只是隨手去畫,當大人發現它的形狀接近某個東西,並幫他略加修改而成一個東西時,孩子會十分高興,會連續多畫而成橢圓或似香蕉和月亮的形狀。 ★贏字卡 ◆目的:認識文字符號。 前提:認識圖形。 方法:大人選出幾張孩子認識的圖形,另用白紙裁成4厘米*5厘米的小紙塊,在每張小紙上寫一個字。學習時用圖配字,如馬的圖配馬字。認上幾遍就將圖取掉,光看字卡念出字來。念對一個字給一張字卡,讓孩子拿著贏到的字卡,大人同孩子一起數數,看看共贏到幾張字卡,學會幾個字。每次只可學認1∼2個新字。學過的每天都要複習1∼2次,以免忘記了。每天定時認字,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成績。 ★辨左右 ◆目的:分清左右。 前提:會握筷子。 方法:先問孩子「哪只手拿筷子?」用右手的孩子會舉起右手,用左手的孩子會舉起左手。對於用右手的孩子,先告知拿筷子的手是右手,讓孩子將手垂下,摸到自己的大腿,告訴他「這是右腿」。下次再問孩子「哪邊是右手」,他會舉起拿筷子的手作答,再問「哪邊是右腿」時,他會將右手下垂找到右腿。平時多問幾次孩子就能記住,當孩子記住右手、右腿後,再教他認左手左腿。 ★分上下 ◆目的:發展空間方位辨別能力。 前提:會做上下、下下的遊戲。 方法:先告訴孩子哪是桌子上面、哪是桌子下面,然後問孩子「桌子上有什麼?」,「桌子下有什麼?」。再讓孩子按要求把一些東西放在桌上,一些放在桌下。如碗、筷子放在桌子上,凳子,鞋子等放在桌子下。還可要求孩子將紅積木放在黃積木 上。看圖畫時也可隨時問「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等等問題。 ★插積塑 ◆目的:練習手眼協調。 前提:會用積木搭門樓。 方法:大人用積塑按圖形先插成某種玩具。然後鼓勵孩子用積塑先學習將凹面嵌入另-塊積塑內。先用兩三塊插成最簡單的用具,如盤子,燒餅等。再用多一些插成電話或小球。漸漸由少到多,或連上兩個盤子成一個車輪,兩個電話接上成為車身,將幾件插上成一輛汽車。 ★剛才這裡有什麼 ◆目的:發展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 前提:認識物品名稱。 方法:在桌子上擺放兩種孩子熟悉的玩具,讓孩子觀看,讓他說出玩具的名稱。然後將玩具收走,讓孩子回憶剛才桌上放著什麼。如果孩子忘記了,就再拿出來,讓他看看,再拿走,讓他說出是哪兩種玩具。如果孩子記住了,可以再試放3個小玩具。這個遊戲只能連續做兩次,免致孩子疲勞和厭煩。 ★學洗手 ◆目的:學會自己洗手,飯前便後保持個人衛生。 前提:已學會自己開關龍頭,擦手。 方法:先將衣袖捲上,大人和孩子一道在水龍頭下洗手。讓孩子擰開龍頭,將手淋濕關上龍頭,大人示範如何抹肥皂,將雙手來回搓洗。先洗指甲縫、指尖、指間縫、手心和手背,再用水將手上的肥皂沫完全沖淨,沖的次序與搓洗時相同。將手上所有肥皂沫沖淨後,讓大人檢查是否徹底洗淨了。最後關上龍頭,用自己的毛巾將手擦乾。寒冷的冬季還要塗上潤手的油膏。 ★招待小客人 ◆目的: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 前提:會講幾個字的話。 方法:有熟人來訪時,讓孩子負責招待來訪的小朋友。帶他到院子或自己放玩具的地方,拿出玩具同小朋友玩。客人比自己大,要稱哥哥或姐姐,讓他念故事書或玩拼圖積木等較困難的玩具。客人比自己小要稱呼弟弟或妹妹,同他玩娃娃、狗熊等玩具,要關心他們是否要喝水。吃東西、上廁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