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ora&Woody媽媽

日期

#Tag

從大便辨識寶寶的健康

2004年11月12日
公開
57

93年度的「兒童健康手冊」新增了「大便辨識卡」,以便家長可以簡易藉由寶寶的大便來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可見在照護寶寶的過程中,由其排泄來觀察健康情形的重要。 「吃、喝、拉、撒、睡」是初生兒的生長與生活寫照,每樣都不能缺,也都極其重要。每一對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孩子挑選他們認為最好的食品,有的媽咪親自哺餵母奶,有的則挑選優質的配方奶;不管哪一種,食物一吃下肚就得「有進有出」,身體才會健康。而還不會言語的寶寶,他的健康狀況其實都表現在「便便」裡,父母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對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清二楚了! 排泄的意義 糞便的形成 所有的食物都有其營養與廢物殘渣,因此吃進去之後,營養會為我們人體吸收、利用,其餘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泄物,藉著糞便將毒素跟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 胎便—把乾淨腸道還給寶寶 嬰兒剛出生時,腸道內還累積著許多胎便,必須藉著頻繁的排便來清除。胎便通常是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一般約出生後解個三、四天左右就排乾淨了,這樣就能擁有健康的腸道環境。 什麼樣是正常的大便? 寶寶大便的狀態,跟他所喝的奶、腸胃道狀況、年齡……息息相關,喝不同的奶就會有不同狀態的便性,以下幾種情況時則是正常的。 一、 母奶寶寶多為金黃色的軟糊便 由於母奶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都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很明顯的臭味,解便次數則很彈性,從數天解一次到一天解三、四次,只要寶寶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 二、配方奶寶寶便性稍偏硬 1. 土黃或金黃色便 喝配方奶的寶寶,通常其便性會稍硬,但也是只要不會難解、羊便,就沒關係了。一般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呈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約一天解一次到兩次。 2. 黃中帶綠或青綠色便 以前老一輩的人都說,孩子若便便呈綠色,就是受到驚嚇引起腸胃不適。不過,先不論這樣「口耳相傳」的傳言有多少真實性,就現代社會的狀況而言,喝配方奶的孩子有很多都會解偏綠色的大便,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 三、吃副食品的寶寶大便顏色較暗 有吃副食品的寶寶,會隨著他副食品愈吃量愈多、種類愈多,便性開始慢慢地接近成人的便性。他的大便會開始變得顏色較暗,而若吃較多蔬菜、水果的寶寶,他的便性會較蓬鬆;如果是魚肉奶蛋類吃較多的孩子,因蛋白質消化使然,大便就會比較臭。 什麼樣的大便表示寶寶生病了? 只要媽咪熟悉上述寶寶正常的便性,那麼就能很容易辨認出不正常的排便,必須警覺寶寶的健康有些問題,最好帶孩子去看醫師,並且詳細描述大便狀態給醫師作為判斷確診的參考。 一、消化不良的稀水便 一旦大便從糊狀或硬便變成含許多水份的稀水便,它可能呈綠色、酸臭味重、有時可能有很多泡沫或白色的奶塊物,就表示寶寶很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排便次數又突然變多,就要趕快去就醫治療,以免寶寶脫水。 二、紅色或黑褐色的大便 如果孩子解出來的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黏膜等,解便次數也比平時多,就很可能已經有腸胃道出血的情形,必須馬上帶孩子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三、難解又硬的羊便便 孩子便秘,已經變成大多數媽咪的煩惱,每到排便時刻,孩子哭、媽咪急,兩方都很辛苦! 便秘聽起來彷彿是人人皆有過的普遍症狀,說病卻又似乎並非什麼重症,但卻讓人很不舒服。其實,這跟現在的孩子吃太多肉類的高蛋白、高油精緻食物,卻又偏食不吃蔬果有絕對關係。如果便秘嚴重,最好還是帶去看醫師,並且改變孩子的飲食,才能徹底解決便秘問題。 叮嚀 不少人都有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以為孩子一歲開始吃成人食物以後,便性就應該跟大人一樣,一天解一次且呈條狀才正常!其實,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如果吃很多含天然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榖類主食,他的大便就會比較蓬鬆、易解,且由於糞渣體多,一天解個兩、三次也很常見。基本上,只要不是腹瀉、便秘,或者帶血、出血的大便,且沒有腹痛、嘔吐的其他症狀,就都無須擔心。

讓寶寶從「頭」漂亮起來!—調整睡姿、矯正頭型

2004年11月11日
公開
55

每個小孩子生下來,都是遺傳了其父親與母親兩方的家族基因,而成就出孩子的五官、身材、體質等等。 雖然上述這些條件都跟遺傳有關,但初生的嬰孩不管是在體質、胖瘦、性格等方面,其可塑性都很大。其中,幼兒的身體生長上最為父母長輩所關心的,就是「頭型」的問題,應該如何讓孩子自然而然擁有較漂亮的頭型呢?只要適時調整寶寶的睡眠姿勢就不成問題囉! 關於幼兒頭部特質… 嬰兒的頭之所以容易「睡扁」,或者也允許姿勢調整而「睡得圓」,就是因為此時期的骨質含較多有機物,所以骨頭較軟富有彈性,「可塑性」相對較好。 不過,等到過了一歲之後,寶寶頭部骨質的無機物愈來愈多,骨頭也會比較硬,就很難用睡姿的調整來矯正頭型了。所以,如果希望寶寶的頭型能夠漂亮,就要趁著一歲以前來調整。 媽咪可以這樣做… 有些老一輩的人會認為,孩子的頭型越漂亮,會讓其一生的運勢會越順遂。殊不論這是否為迷信或傳說,讓孩子能夠更漂亮當然是好事!而在小兒科診所,也常常會聽到家長問醫師,如何讓孩子的頭型圓而漂亮,建議你可以從下列幾個方法來著手。 方法一:利用各式枕頭來改變睡姿 初生枕最多用到四個月 剛出生的寶寶,通常都會讓他睡中間有個圓形凹洞的初生嬰兒枕,才能幫助支撐寶寶的脖子。不過,這種枕頭也容易讓寶寶養成一直仰躺睡覺的習慣,因此建議媽咪們,初生枕最多用到四個月就改用側睡枕,以避免寶寶的頭給睡「扁」了。 側睡枕的靈活運用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總是習慣仰睡不太翻身,睡久了頭型就會變成扁的,此時可以給他用側睡枕,並且以毛巾或長型的抱枕固定住其中一邊,支撐孩子睡向另一側。 如果孩子老喜歡側睡某一邊,導致頭型變比較尖,則可用兩個支撐物固定在頭的兩側,讓孩子不好翻身,就比較會仰睡,可以調整過尖的頭型。 方法二:用玩具來吸引寶寶轉頭 除了睡眠以外,新生寶寶還是長時間都躺著,這時就可以利用玩具來吸引寶寶轉頭,多多側向他不常看的那一邊。 孩子都很容易被有亮光,或是會發出聲響的東西吸引注意力,因此可以將音樂鈴之類的玩具,掛在寶寶不常看的那一側,能有效吸引寶寶躺向那一邊,也是調整寶寶頭型的好方式。 叮嚀 媽咪爸比如果能從這些地方著手的話,要讓寶寶有個漂亮的頭型並不難。不過,如果你的寶寶已經過了一歲,其實也無須擔心,等到孩子的頭髮長得較密了,剪個可愛的髮型就能掩飾頭型囉!而且,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是最美麗的天使了!

你的體貼,減少她的辛苦!

2004年11月10日
公開
50

懷孕生產,是上天賦予女人的能力,但可不是女人就應該單獨承擔的義務喔!在懷胎十月的漫漫過程中,準媽咪由於生理上前所未有的變化,也會在心理上產生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此時,就需要準爸比的體貼與協助了! 雖然不能為妻子承擔生理上懷孕生子的大任,但多一些實際行動的關懷、體貼與情緒分擔,都可以給孕媽咪更多的勇氣與鼓勵,好為寶寶的健康降生做更好的準備。 準爸爸可以做的事… 一、早點回家 很多準媽咪最不安的,就是夜晚獨自在家。所以,請準爸爸要體諒另一半的辛苦與情緒,減少不必要的應酬跟聚會,儘可能早點回家。 二、隨時保持連絡 晚回家時,不管是在加班或是和朋友在一起,一定讓另一半知道行蹤,以及聯絡方式。另外,應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上,寫下妻子預定生產的日期、醫院、娘家、鄰居的電話號碼,以便緊急時的求援。 三、減少假日的應酬 距離預產期越近,假日最好盡可能陪在太太身旁。可以向周圍的人說明原因,請對方理解。建議你,不妨陪太太去添購生產時及迎接寶寶的必備物品,不但讓另一半有商量的對象,也增進溝通喔! 四、不要在意太太的任性 當產期來越接近,不安、擔心、害怕等往往會使準媽咪焦慮不安。此時,你也許會發現老婆變得有點任性,這時不妨睜隻眼睛閉隻眼睛。相信不久後,太太就會抱著寶寶展露美好笑容! 五、配合妻子生產調整工作行程 在預產期接近之後,爸爸也該有為妻子生產做準備的動作。應先將工作安排好,排定陪產假,才能在家事與公事之間,兩者兼顧。 六、儘早交接家事 儘早跟另一半詢問家事的處理方法,如洗碗盤、清掃、洗衣等工作,可不要以充滿垃圾的房子迎接新生的寶寶喔!如果已經有第一個孩子,不妨跟孩子溝通,請他幫忙部分家事,好讓媽咪放心地生健康寶寶! 叮嚀 就如同很多電視、電影所演的情節,許多媽咪在陣痛、入院生產時,雖然有專業醫療人員在旁處理、照顧,但仍然最希望孩子的父親、自己的伴侶能陪在身旁。所以囉,身為爸比的你,請儘量體貼辛苦的準媽咪,才能用最溫馨的家庭氛圍,迎接新生的寶寶!

孕期體重知多少?—談妊娠期的體重調節

2004年11月09日
公開
55

女人,總是愛美的。現代女性長期節食、在意體態保養者,早已不在少數,然而在結婚、懷孕後,為了腹內胎兒的健康之故,許多人便趁此時開懷大吃,除了日常三餐之外,連單身時期忌口的油炸食品、甜點、蛋糕、糖果、飲料……,幾乎能吃就吃,認為吃多就能讓寶寶長得好。 其實,孕期所增加的體重當中,約只有四分之一是真正「長到寶寶身上」,其他的則都「回饋」給孕媽咪了!因此,為了避免孕媽咪飲食不當而過胖,也保障胎兒健康,孕期的飲食調節就很重要,唯有「適量、適合」的食物攝取,才能讓妳跟寶寶美麗與健康兼而得之。 懷孕期體重增加過多時… 評估原本的飲食狀況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須評估飲食中的哪一項造成過多卡路里之來源,例如:食用過多甜食或油脂性食物,或者是蛋白質攝取過多,皆有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過多。此外,像孕期水腫、糖尿病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過多。 飲食調整重點 孕婦應對飲食攝取方式、食物的選擇、烹調法、攝取量…等做正確的改善,才能減緩孕期體重上昇的速度,對胎兒的生長與健康也較有保障。主要的飲食調整原則,有下列(兩)個重點。 1.儘量避免只有高熱量而無其他營養成分的食物 孕媽咪是很容易肚子餓的,尤其是上班族孕媽咪常常會準備些餅乾、糖果在辦公室,肚子餓就隨手拿來吃。建議體重有過重現象(孕期體重增加超過15公斤以上)的準媽咪們,肚子餓時應選擇有營養但熱量不過高的食物,才不會只一味增加體重,卻沒有給寶寶營養喔! 應避免的食物如:炸雞、糕點、巧克力、泡麵等;建議選擇如:水果、蘇打餅乾、牛奶、沙拉…等互相搭配,才能吃得飽又兼顧營養與健康。 2. 烹調食物採清淡的蒸煮方式為宜 儘量不要用油炸、油煎、燒烤、糖醋勾芡等方式來烹調;在食物的調味上,則減少鹽、醬油、糖的添加份量,可用檸檬、香草等天然香料來提味,以免攝取過多油脂、糖份及鹽分。 必須注意的是,就算是體重過重的孕婦,在調整飲食的過程中也千萬不可有體重減輕或沒有增加的情形,以免導致胎兒低出生體重、營養不良、脂肪轉移甚至產生酮酸血症之危險。 懷孕期體重增加過少時… 身體與飲食狀況的檢視 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少,最易影響妊娠末三個月胎兒之發育,應針對飲食是否有卡路里或蛋白質攝取不足之情形做改善。此外,懷孕期若有嘔吐、腹瀉、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狀,以及過多過度之生理活動等,也都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過少,需找婦產科醫師檢查、討論。 飲食調整重點 1. 攝取熱量足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可以給寶寶足夠的成長所需營養、熱量,如:全脂牛奶、冰淇淋、優格、牛奶餅乾等。 2. 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 有些孕媽咪本來就胃口小,或者是孕期不適讓孕媽咪食慾不振。建議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除了三餐以外,可以再加三次的點心時間,並且把點心時間當成小正餐,攝取多樣、均衡、營養的食物。 3. 做飲食記錄、計算卡路里及定期門診追蹤治療。 對於孕期體重增加過少者(低於9公斤),應有計劃地調整飲食,每天做自己的孕期飲食記錄,並且定期給婦產科醫師追蹤檢查。 特別要提醒體重增加少的孕媽咪,就算懷孕前二期體重增加很少,也絕不可以在懷孕後期大吃大喝,企求急速增加體重,以免身體的機制失衡。 叮嚀 除了宗教因素,現代人為了健康而吃素的也越來越多了。其實,孕婦不見得不能吃素,但要注意各類營養的補充,尤其素食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微量營養素、脂肪都不高,素食孕媽咪最好要適量補充孕婦專用營養品,才能完整攝取到如:蛋白質、鐵質、葉酸、鈣質、維生素D、維生素B12…等營養,以確保胎兒的正常發育,生出健康又聰明的寶寶。

母奶與牛奶間的矛盾迷思—乳鐵蛋白

2004年11月08日
公開
63

自從民國87年的夏季,腸病毒在台灣地區造成大流行之後,家長無不聞之色變!後來長庚醫院發表了一項初期的研究實驗—牛奶中的乳鐵蛋白可預防感染腸病毒,即成為多家配方奶粉商的賣點,也讓許多媽咪放棄母奶哺育,而改以牛奶成份的配方奶餵食,好增加寶寶抵禦腸病毒的能力。 不過,喝牛奶配方的寶寶,真的就能吸收到充足的乳鐵蛋白而抵禦腸病毒的侵襲嗎?如此說來,母奶不見得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來源?很多媽咪在面對藥局藥師的推薦與自己的認知時,有了許多的疑惑與迷思,究竟,哪樣對寶寶才最好? 關於乳鐵蛋白… 初被發現的奇異效果 做此實驗的嘉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表示,不管是實驗室的研究,或是細胞培養分析都發現,乳鐵蛋白能阻止腸病毒進入細胞,有類似預防感染的功效。這項效果不只見於經常引發國內幼兒重症的腸病毒七一型,對曾經造成流行的克沙奇病毒(腸病毒的一種)、腸病毒A一六型也有同樣效果。 母奶跟牛奶中雖都含有乳鐵蛋白,但研究發現,牛乳的乳鐵蛋白之含量與抑病效果,確實比母乳好上五倍至十倍,若再經過反覆研究與發明,當可有效用於腸病毒的預防。 尚未釐清的機轉 截至目前,乳鐵蛋白可對抗腸病毒的研究已獲國際醫學界認可。研究專家表示,乳鐵蛋白之所以能抵禦腸病毒,主要原因可能是乳鐵蛋白能阻斷細胞上的腸病毒受體,避免細胞遭此病毒感染;另外,也可能是腸病毒進入細胞之前,就直接被乳鐵蛋白殺死。至於確切的機轉,目前尚在深入研究中。 所謂「含有乳鐵蛋白的牛奶」… 這項實驗所使用的牛奶,是院方跟廠商合作,特製富含乳鐵蛋白的奶粉,並以低溫開水沖泡而成。至於一般市面販售的各類鮮奶與奶粉,都經過高溫滅菌的製造過程,因此市售乳品的乳鐵蛋白含量及其預防腸病毒的功效,都還沒有確切的有效研究數據。 母奶,是最有保障的嬰兒食品! 雖然母奶所含的乳鐵蛋白抑病效果不如牛奶,但由於母奶是直接哺餵,因此乳鐵蛋白不會被破壞。另外,過去也有研究發現,腸病毒七一型較少侵犯六個月以下嬰兒,可能與嬰兒體內仍具有母親的抗體、或是和喝母乳有關。因此,醫師建議民眾,餵母乳還是最好的選擇。 叮嚀 多數家長面對腸病毒時都憂心忡忡,而在有效的疫苗問世之前,建議家長仍要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為主,給孩子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陽光與運動,都可以幫助孩子抵禦病毒、細菌。另外要記得,飯前、廁後徹底洗手,讓病菌無可趁之機!

寶寶的抵抗力 活性益菌來幫忙

2004年11月07日
公開
61

?為什麼寶寶在一歲左右會變得容易生病﹖ 四到五個大月的幼兒,體內仍多依賴母體抗體,故尚能抵抗外來的汙染壓力。然而,五個月至一歲之間,因幼兒體內的母體抗體已耗盡,自身的免疫系統又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而發病,這種對氣候變化及流行疾病的敏感度將持續到三歲。在這段重要的免疫力養成時期,父母得多辛苦點,除了在寶寶染疾時,帶寶寶看醫生吃藥外,藉著營養飲食的補充,慢慢觀察仔細照護,您就能找到寶寶的生理節奏與規則,對幼童本身的免疫力提升亦有好處。 ?如何幫助寶寶養成強健抵抗力 一歲以後,寶寶正值學習爬行走路之際,小手容易觸摸細菌,常讓寶寶在不知覺中,增加接觸病菌的機會,因而引起腹瀉或腸胃道消化的問題。不過根據研究發現,吃母乳的嬰孩比較不會拉肚子,這是因母乳中富含天然活性益菌,能對寶寶的腸胃形成保護,其中又以比菲德氏活性益菌最具代表性。 ?什麼是比菲德氏益菌﹖ 比菲德氏益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是一種生長在人體內的天然益菌。最早被發現即是在健康母乳哺育的嬰兒的糞便中。因為比菲德氏天然益菌可有效調整消化道之酸鹼值,讓體內的環境更適於益菌之發展,當腸道被比菲德氏菌盤據,造成腹瀉的害菌將無法囂張,可以幫助寶寶消化吸收,讓營養的利用率更好,進而幫助寶寶的成長發育,這也是為什麼吃母乳的嬰孩比較不會拉肚子,身體較健壯的原因了。母奶的好處相當多,但現代忙碌的媽媽礙於工作關係,通常心有餘卻時間不足,基於現實考量,難以避免地必須交替使用配方奶粉。 ?為寶寶挑選含活性益菌的營養補充品 目前已有相關研究,針對嬰幼兒食用添加活性益菌之配方奶粉及無添加之配方奶粉做比照。結果發現,富含比菲德氏益菌酸性配方的嬰幼兒奶粉,雖不能讓寶寶完全免於腹瀉,卻能讓寶寶平均腹瀉的天數大為減少。另一項實驗結果則發現,喝比菲德氏益菌和乳酸菌配方補充配方的寶寶,輪狀病毒的出現率降低了四倍。因此持續吸收活性益菌配方,將有助於預防小兒腹瀉疾病和濾過性病毒的發生,並刺激腸道的IgA抗輪狀病毒的產生,形成身體的天然保護屏障,讓寶寶消化吸收更好,自然擁有強健好體質。

健康育兒必備概念—天然的最好!

2004年11月06日
公開
59

常有很多家長會問醫師,該選擇哪種營養補充品給孩子吃;也有很多家長有種迷思,認為牛奶的營養最完整,只要持續喝牛奶,等上學再開始吃一般食物即可! 其實,這些幼兒營養攝取的觀念都不正確。四個月以內的孩子要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食,除非有特殊生理狀況的孩子,否則不需要自己添加人工營養素到奶中;而孩子到四個月以上,最慢六個月就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且要以天然的食物為最佳選擇。 小寶貝的營養攝取重點 1. 水份 一歲以下的孩子由於活動量不高,因而流汗不多,相對的對水份的需求也會減少。因此,有些一歲以下孩子不怎麼喝水,也不必勉強他們喝,因為奶水中已有充足的水份,而給此時期的孩子喝水最主要是為了清潔口腔。 四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給他們喝稀釋的天然果汁、蔬菜湯,以免便秘。另外要提醒家長,勿迷信葡萄糖水的功效,因為人體自己便會製造足夠的葡萄糖,若額外再補充,容易讓孩子過胖,且造成齲齒。 2. 牛奶 牛奶是四個月以下寶寶的主食,它含有蛋白質、鈣質、脂肪、醣類、礦物質、維他命等。因此,如果孩子到了厭奶期,可以給他一些代替品,如優酪乳、優格、乳餅等。 另外,孩子到十個月大之後,可以開始訓練配合大人,改成每天跟著大人作息吃三餐,於早上十點跟下午三點在各給一次點心或牛奶;如果夜裡要餵孩子喝奶,則拍背排氣的步驟不可省略,以免孩子躺下之後會溢奶而噎到。 3. 肉類 寶寶約九個月大之後,就可以開始嘗試吃肉類了。魚肉、雞肉、牛肉、羊肉、豬肉…等都可以,原則是要煮熟、煮軟,並且要去掉油脂部分,以免過油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 4. 雞蛋 蛋,是料理容易、變化多,而且好吃美味又營養均衡完整的食物。但要注意的是,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應避免太早接觸到蛋,最好等一歲以上再慢慢接觸;而腸胃較弱或容易嘔吐的寶寶也不宜吃太多蛋,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原則上,最多讓孩子一天吃一顆蛋就夠了。 5. 綠色蔬菜 蔬菜富含各類礦物質、纖維質與維他命,可以幫助寶寶腸胃消化、排便順利,一歲以前的幼兒可以喝些蔬菜汁、蔬菜湯,然後慢慢改為濃蔬菜湯、蔬菜泥,有些比較不容易消化的蔬菜,要等孩子大一點再給予。 6. 水果 有些小朋友不喜歡蔬菜,則可用帶有香甜氣味的水果來代替。一歲以前寶寶可餵食果汁或果泥,滿一歲後的寶寶,則可給予柔軟的塊狀水果,如木瓜、奇異果、芒果等,讓寶寶在補充維生素C與纖維質的同時,也能練習咀嚼能力,為轉換飲食做準備。 7. 維他命D 維他命D是促進身體吸收鈣質的重要元素,對成長中的嬰幼兒很重要。一般來說,若平常白天常帶寶寶去散步,應不用擔心維他命D 不足,如果很擔心的話,則可向醫師請教。 另外,很多媽咪會去買魚肝油給寶寶吃,魚肝油當中含有維他命A、D等營養,但必須遵照醫師指示服用,勿自行提高劑量,以免發生危險。 叮嚀 有話謂:「病從口入」,從另一個方向來思考,健康當然也可以由「吃」養起來!除了初生四至六個月的純喝奶期以外,孩子的營養飲食攝取,還是以多樣、均衡、天然、新鮮、易消化為主,唯有健康自然的飲食方式,才是最接近人體養生與健康的原則喔!

合宜的內在美,讓妳舒服好孕!

2004年11月05日
公開
61

懷孕,是女人歷經身體變化最大的過程。在懷孕初期,讓許多孕媽咪較不舒服的是孕吐,而到大約三、四個月開始,則會明顯感覺到肚子跟胸部的增大! 當肚子開始增大、妳也感覺到平常寬鬆的裙子也被撐緊的時候,就是該換穿孕婦裝了。不過,外在美的衣裝要換,內在美更要挑選舒適、合身、材質透氣的內衣、內褲,才能讓整個孕期更舒適喔! 聰明選擇孕媽咪的內在美 孕婦胸罩 懷孕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孕媽咪的乳腺會開始發達,使得胸部也會隨著胎兒的成長而日漸增大。要特別注意的是,孕媽咪胸型的改變除了會較豐滿之外,乳房周圍也會變大,因此,約從懷孕三個月開始,就要換穿特別針對孕媽咪設計的內衣,穿起來才會舒適又合身。 有些孕媽咪會認為,只要買一般內衣的較大尺碼,就可以符合孕期的內衣需求了!其實,一件好的孕婦胸罩,必須選用彈性佳、透氣吸汗的材質,以及加強支撐力的整體設計,並且會精算孕期胸部增大的空間,才能符合孕媽咪的生理變化。 孕婦內褲 隨著胎兒的成長,孕媽咪到三、四個月左右,也要因應日漸增大的腹部換穿孕婦內褲了。 孕婦內褲的褲頭設計非常重要,必須能舒適地圈住腰圍部分,不過鬆、不壓迫,才是合適的孕婦褲。另外,選購孕婦內褲時,還要注意其材質是否透氣、吸汗、彈性佳,這樣才能滿足怕熱的孕媽咪喔! 叮嚀 孕媽咪在選購內衣褲時,除了找合格的大廠牌較有保障,最好還要先仔細丈量尺寸,或是請店家提供試穿,才能買到最合身舒適的孕婦內著。 孕期的準媽咪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因此除了容易流汗、怕熱以外,分泌物也會比較多,除了選擇透氣內著,媽咪最好也儘可能每天更換兩、三次內褲,讓孕期衛生更有保障!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談威廉氏症兒

2004年11月04日
公開
57

有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天使」,誠然,不論孩子美醜、聰愚、健全與否,都是媽咪、爸比心上的瑰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正常,甚至是俊美、資質聰穎的,然而,人生總有意料之外的事,而先天殘缺的孩子,仍舊可以是天使—唐氏症兒、玻璃娃娃……,他們都給了父母美好的生命體驗! 人說造物者的神奇,就是讓我們在不完美當中,領略希望與奇蹟。如果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來形容「威廉氏症」的孩子,是再恰當不過了。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外表、智商僅60左右,但卻活潑、能言善道、聽力敏銳!究竟是什麼原因產生這樣「缺翼的天使」呢? 威廉氏症兒的症狀特徵 威廉氏症最早是在1961年,由紐西蘭的一位小兒科醫生,威廉(C. J. William)所發現的,約每兩萬人中會出現一個,是由染色體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罕見疾病,屬於自體顯性遺傳。 1. 先天性心臟病 由於先天彈力蛋白(Elastin)基因的缺損,產生心臟瓣膜有缺陷、血管壁窄狹、收縮期心雜音等心臟問題,使得威廉氏症兒出生時體重都很輕,且有發育遲緩的現象。因此,他們必須定期至小兒心臟科追蹤。 2. 特殊外貌 威廉氏症兒的臉孔五官,通常都不會像父母,反而會像其他的威廉氏症孩子,就如同唐氏症兒都有類似外貌一樣。威廉氏症孩子的特徵,是捲髮、眼皮浮腫、人中長、嘴巴寬、嘴唇厚、牙齒亂長且稀疏、下巴小。 3. 智力障礙、空間感差 一般威廉氏症的兒童智商都只有50上下,最好的頂多到80左右,是屬於中度智障。他們最大的缺失是在空間感與平衡能力上,例如拿簡單的幾何圖形讓他們照著畫,威廉氏症兒畫出來的卻是支離破碎、難以辨認,完全沒有整體。 基本上,只要是跟空間有關的事物,他們幾乎完全做不來,他們也不會堆積木、做紙盒,連帶平衡感也很差,走路時常常撞到牆。這樣的現象跟右腦受傷的病人非常相似,因此,專家認為威廉氏症兒的右腦可能有缺陷,才導致發生這樣的現象。 4. 天賦異稟—語言、聽力 頂尖的說故事高手 威廉氏症兒雖然多是中度智障,但「有一壞必有一好」,他們絕佳的語言能力能讓人讚嘆連連。他們的語言能力跟資優生不相上下,甚至還要更好。許多威廉氏症兒說起話或講起故事來,詞彙豐富、充滿想像與推理、語調抑揚頓挫、流利生動、表情豐富,如果站在舞台上,肯定是個出色的說書人! 敏銳的順風耳 威廉氏症的孩子們聽力異常敏銳,例如有車子駛經家門口,他會比家人早個三、五秒聽見,常讓人以為具有什麼奇異的預知力。也因為特別敏銳的聽覺,在成長過程中,一點點聲音都容易干擾到他們的睡眠。所幸,天生的好聽力可以彌補學習上的缺陷,根據文獻記載,曾有威廉氏症兒長大後成為音樂家與廣播名嘴! 5. 其他生理缺陷 在嬰兒期,他們會有「嬰兒高血鈣」,也就是其血液中的鈣濃度很高,到了年紀較大才會慢慢改善;另外,襁褓時期的吸吮力與腸胃蠕動也較差。威廉氏症兒雖然在語言表達上看似活潑聰明,不過他們在正規語言課程的學習上還是有許多障礙,除了智商不足以外,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不易對一件事情專心。 6. 雞尾酒個性 即使外貌與眾不同,但這類的孩子卻非常喜歡跟人交際、講話,一點也不怕生,也非常有禮貌,很容易跟別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威廉氏症的病因與治療 致病原因 至今為止的生物學基因研究,專家表示,威廉氏症的產生是因為染色體第七對當中,缺損了約15個基因,才導致威廉氏症的發生。其中,彈力蛋白(Elastin)基因是這些孩子會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主因。 治療 早期的威廉氏症兒,由於心臟病、高血鈣、發育遲緩的問題,很多孩子在童年時就夭折,至長活不過20歲;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目前已有威廉氏症患者活超過四十歲。在生理治療上,以追蹤、控制其身體各器官的病況為主;在教育輔導上,則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1. 避免服用額外的鈣片及維生素D,以預防高血鈣。 2. 定期小兒心臟科門診追蹤,適時接受心導管檢查及治療。 3. 會診神經科、精神科、及復建科,做早期療育及特殊教育。 叮嚀 台大醫院在最近兩年就篩檢出十多名幼童罹患了威廉氏症,可見基因性疾病可能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未來大敵!醫師表示,雖然此病症乃基因遺傳的偶發病,但婚前健康檢查仍可降低生育出威廉氏症兒的機率。所以,建議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的男男女女,在懷孕前先徹底做身體檢查,才能讓寶寶擁有「屬於他自己的健康」!

明亮貝齒,從小開始!—談寶寶長牙期的照護

2004年11月03日
公開
53

嬰幼兒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這時候寶寶就變得比較容易流口水,隨手抓到東西就放入嘴裡咬,而且在情緒上,也會明顯變得脾氣比較暴躁、常常哭鬧不安、食慾不佳,這樣就是進入「長牙期」了。 很多家長都以為,正值長牙期的孩子會合併出現發燒、嘔吐、拉肚子的症狀,其實,這並不是正確觀念喔!如果有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不是長牙一定會發生的正常現象,最好趕快找醫師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寶寶長牙期的照護 1. 持續做口腔清潔 在寶寶長牙時期作好口腔保健,對日後牙齒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因為初期只長門牙,媽咪可以用指套牙刷輕輕幫寶寶刷牙齒表面,至於尚未長出牙齒的牙齦,則用紗布清潔就好。到了寶寶一歲半時,約長出一半牙齒時,就可以用小頭的軟毛牙刷來刷牙。 2. 按摩寶寶牙床 在寶寶的牙肉上,可以感覺到有一個硬硬的小突起,同時牙肉上也會呈現一點點紅腫,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父母有時可以用手指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紅腫的牙肉,可讓寶寶覺得舒服一點。 3. 準備適合「咬」的玩具或食物 長牙期的寶寶都很喜歡咬硬的東西,常常隨手抓到就咬。為了避免寶寶因此吃進不乾淨的東西,可以準備所謂的「固齒器」讓他咬,如果沒有固齒器,也可以拿嬰兒米菓、蘋果切片、胡蘿蔔條……等食物給寶寶咬。而在這段時間,應將家中的小玩具、硬幣、彈珠……等小物品收好,以免寶寶誤抓去咬食而噎到。 4. 可給寶寶吃冰凍、柔軟的食物 如果寶寶因為長牙引起不適,沒有食慾,可以給寶寶吃些冰涼、柔軟的食物,例如:布丁、冰淇淋、優格、起司片、水果泥……等。 叮嚀 乳牙雖然只是恆牙的前身,但它仍須陪伴孩子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除了在長牙期要讓寶寶比較舒適地度過之外,口腔清潔也非常重要。建議媽咪與爸比們,可以在寶寶長牙時期帶他去兒童牙科看診,檢查有無先天異常或口腔疾病,也可以順便替寶寶做專業的牙齒清潔,為將來美麗的貝齒做準備!

優質睡眠,讓孩子一暝大一吋!

2004年11月02日
公開
55

寶寶在初出生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喝奶中度過;但到了約兩個月之後,孩子開始會笑、會哭鬧;到了四、五個月,開始會有厭奶傾向,也有些寶寶甚至會變成白天睡覺,晚上要大人陪著玩耍,常常讓許多父母既疲憊又傷透腦筋! 孩子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作息日夜顛倒、夜驚(喊暝)、腸絞痛等、淺眠易醒…等,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當然連帶也就影響了大人的睡眠與生活作息! 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 1. 午睡睡得太多或太晚 培養孩子睡午覺的習慣當然很好,但必須控制孩子午睡時間的長短及早晚。一般來說,一歲以內的孩子,每天睡12到16個小時都算正常。當孩子滿兩個月後,夜間的睡眠時間通常會自然拉長,剩下約二至四個小時的時間,就分配白天的上午跟下午各睡一小段時間。 但孩子常常愛玩,或者情緒、身體不適哭鬧時,就容易延誤睡覺時間。以晚上不肯睡的孩子來說,過了下午四點就不要再讓孩子睡,睡眠中的孩子也要吸引他醒過來玩。而若是日夜顛倒的孩子,建議整個白天都不要讓他睡,儘量跟他玩,才能讓寶寶儘量集中在夜晚睡覺,以調回正常的睡眠時間。 2. 睡覺前玩得太過興奮 睡前太過興奮的活動,造成孩子興奮地又跑又跳又尖叫、大笑,會造成孩子晚上睡不安穩、夜驚、說夢話或做惡夢。因此在孩子入睡前,最好安排一些靜態的活動,例如:說故事、聽音樂,避免孩子的情緒過於興奮而影響睡眠。 3. 缺乏安全感 嬰兒對於父母親的情緒是特別敏感的,如果讓孩子處在一個互動不良,或者關係惡劣的家庭中,甚至父母整天爭吵,孩子都會感受到父母親起伏的情緒,進而被影響到睡眠;這樣的孩子容易不安、焦慮,導致一點點聲響就會醒過來! 因此,建議媽咪爸比,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考量,平常要努力找到夫妻、親人間良好的互動、溝通方式。要抱孩子之前,請先確定自己的情緒是平和的,才能讓孩子在你的懷抱中,感受到溫暖、安穩的心跳率動,才能安撫情緒,自然入睡。 穩定孩子情緒的方法 1. 善用安撫用品 例如:安撫奶嘴、玩具熊、洋娃娃,甚至允許孩子吸吮大拇指,這些都是可以安撫孩子情緒的方法,也能夠幫助孩子較安穩入睡。 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過度依賴,因此完全不讓孩子碰這些「過度用品」!其實,隨著孩子日漸成長,要「戒掉」這些安撫用品只需要時間與耐心,並非做不到。而且,它們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擁有安全感,何樂而不為呢? 2. 親子共眠 如果孩子與父母親睡在一起,會比較能感覺到安全、溫馨、容易入睡,是一種解決孩子睡眠問題的好方法。只要父母親多注意孩子的安全,在床邊擺設安全護欄或改成睡木質地板,以避免孩子翻下床時受傷;並小心過於沈睡而翻身壓迫到孩子即可。 叮嚀 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動物,在幼兒時期都是和媽媽睡在一起,由此可以證明,親子共眠是最能安撫幼兒的最佳方式。有些家長也許擔心,如果一直讓孩子跟自己睡在一起,是否會造成孩子不獨立的性格?其實,孩子的性格養成是要靠父母平常的身教及言教,而睡眠品質佳的孩子,情緒也多半較平穩,教導的過程也比較順利喔!

孕前牙齒保健,當媽咪也能有一口好牙!

2004年11月01日
公開
63

老一輩的人常常說「生一個孩子,會弄壞一顆牙」,或者「女人生來有十枝花,生一個孩子掉九枝」……之類的說法。雖然不見得如實,卻可以窺見女性懷孕生子的辛苦! 現代人多比以前的人要注重保養,因此很多女人在生產完之後,很快就能恢復體態與氣色,甚至讓人「看不出已經是有孩子的媽」!不過,外在的恢復還算容易,很多媽咪產後最大的改變,就是牙齒健康!這與懷孕期間,胎兒從母體吸收鈣質,以及孕媽咪本身攝取的鈣質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懷孕的生理變化 荷爾蒙影響牙周組織 懷孕時,孕婦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改變,會使牙齦及牙周組織變得較脆弱,容易發炎。懷孕滿一個月之後,一般準媽媽的胃口會大增,口內食物殘渣積存量增加,這些殘渣在口腔內發酵,因此更容易造成牙齒的酸化、齲齒。 懷孕媽媽要有的心理準備 首先,要有「預防重於治療」和「孕前準備」的觀念,即可將許多懷孕時會發生的「擔心」化解於無形。另外,若有喝酒、抽菸習慣的女性,在預備懷孕時,最好先戒掉此嗜好,以免遺害後代。 準媽咪該做的…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有些人會覺得奇怪,明明早晚都有努力刷牙,為何還會蛀牙?答案是「刷錯時間」了!原則上只要記得餐後刷牙,發生蛀牙及牙周病的機會就可以相對地降低。 另外,若能輔以牙線、沖牙機來清潔,將更能有效保有健康的口腔。其次,準備懷孕之前,應先到牙科診所做牙齒的「孕前檢查」,將口內所有蛀牙修復好,清洗牙結石,拔掉該拔的牙齒,準備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來迎接即將來臨的新生命。 叮嚀 懷孕,誠然是一個辛苦而漫長的過程;育兒,則背負的更重的責任,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與包容。只要在懷孕之前,先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才能給胎兒一個健全的環境,也更能在產後,輕鬆恢復媽咪自己的健康與美麗喔!

讓奶瓶哄寶寶睡覺?

2004年10月31日
公開
56

餵奶難、洗澡難、換尿布難!尤其是當他"越夜越美麗",而我以已疲憊不堪,快精神崩潰時,我只想告訴他:"親愛的,只要你肯睡,含著奶瓶睡也無所謂了!蛀牙的事,以後再說吧!" 另一個惡夢的開始-奶瓶齲齒 何謂「奶瓶性齲齒」? 所謂奶瓶齲齒的形成,是因為含著奶瓶睡覺,奶汁會滯留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而奶汁內的蔗糖成份經細菌代謝作用後,變成酸而產生齲齒。 徵狀 一般奶瓶性齲齒好發於上顎門牙頰側之齒頸部(即牙齒牙齦交界處)。臨床上一開始會呈現白色半月狀的脫鈣,即牙齒變得較為死白色,也較粗糙和沒有光澤,接著齒質開始變黃變軟繼而變黑,並往兩側擴散至臨接面甚至到舌顎側,最後感染了整個牙冠部。牙齒如環狀剝落,咬到硬的食物牙齒可能因而斷裂,造成牙髓神經露出繼而疼痛之外,還會影響美觀、發音,甚至因感染而造成其繼生恆牙的鈣化不好,將來的大門牙可能長出來型態及顏色就不正常了。 預防方式 預防的方法是喝完奶後要喝水,並用紗布為小Baby清潔牙齒,並要切記絕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 齲齒的治療 初期的齲齒 如果只是一開始的脫鈣,只要將脫鈣層打磨打亮使其不再粗糙,不易卡牙垢,不用填補亦可;但如果已有窩洞形成,就必須將蛀牙的部分去除乾淨,並填補起來。 但由於磨牙會酸痛,小朋友多不能忍受而掙扎,以至於蛀牙沒辦法去除乾淨,再加上小朋友很難保持舌頭、嘴唇不動的姿勢,補牙時很容易混到口水,這些都造成填補物很容易脫落。 解決的辦法就是上局部麻醉劑,並裝上橡皮布隔裝置,如此才能將蛀牙徹底清除,填補物的黏著效果才會好。其實上局部麻醉劑醫師都會先塗抹表面麻醉,只要小朋能安靜配合,打麻藥也可以是不知不覺的。 根管治療與拔牙 又如果蛀牙已深至神經,就必須做根管治療了。當然,會蛀到如此嚴重程度,剩餘的健康牙齒也不多了。 要讓原本蛀的醜醜的牙齒恢復美觀,又能維持原本牙齒的功能,蛀洞的填補物不易脫落,就必須靠牙齒的牙髓腔及根管來提供復形物固持力及支持力的來源。就好比如果恆牙的牙冠部都已缺損,只要將根管治療完成,再做一個柱心那上面就可以套一個牙套一樣。至於如果牙根部已破壞吸收了,則只好拔除,以免形成感染源,時常長膿包。 叮嚀 所以愈小的問題,及早處理,不僅容易且效果也好。如果等到牙齒蛀到爛了才去重視,則是小孩痛苦,父母心疼,醫師也很難為了。每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每一顆牙齒很珍貴,需要您悉心照顧,適時尋找牙醫師的協助,童年將是美好的回憶。

爸爸!我不要當「好小孩」

2004年10月29日
公開
64

?沒有出現反抗期的孩子有問題  為人父者,有許多人都抱有錯誤的「好孩子」觀念,凡事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動,從不反抗父母,這樣的孩子讓父母很好管教,外人看了也會對此稱讚不已,幾乎七成的亞洲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乖順的「好孩子」。但在兒童心理學研究中已明確指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所謂的「第一反抗期」與「第二反抗期」,而在反抗期階段出現明顯反抗行為,其實才是「好孩子」的証明。  「第一反抗期」出現在兩歲至三歲之間,如果爸爸以命令語氣和孩子說話時,孩子就會反駁:「不要」;想要伸手幫忙孩子時,他也會推開爸爸的雙手表示「我自己會」。研究指出,這種反抗行為正表示孩子的自發性發展順利。所謂的「自發性」,乃是不依賴別人而由自己思考,自己決定如何行動的力量。隨著這種力量的發展,孩子會顯得朝氣蓬勃、活力十足。 ?「頂嘴」的孩子乃是好孩子  當孩子升上小學二、三年級到四年級時,正處於「第一反抗期」與「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之間的「中間反抗期」,此階段的頂嘴行為將會日漸增多,常常會出現「爸爸你自己還不是一樣!」的回答,若是事事嘮叨的話,還會被一件一件地回嘴,出現「講一句,回一句」的情況。「頂嘴」的行為之所以會越來越多,是因為孩子已漸漸看到父母的缺點:本來一直以為很棒的爸爸,原來也有很多缺點,也會失敗。不過這些都是孩子有了批評能力的緣故,會批評他人表示具備了反省自己的能力,顯示出了孩子的自發性發展順利。 越不成熟的父親越會逞威  母親在照料孩子的當下會有許多學習的機會,而父親因為沒有此種機會,只能依樣畫葫蘆地把上一代的教子模式拿來管教下一代,所以往往會以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定義來要求孩子,因而造成孩子的痛苦。而且,有的父親也從不審視自己,只會強迫孩子凡事都要聽「老子」的話。當然,如果老子的話很有道理,那麼聽了之後還可以成為優秀的青年,不過,只要認真自省,相信這個老子便會發現自己是個很多缺點的人,「凡事都要聽老子的話」充其量是利用「父親」這個權力寶座來在逞威風罷了,但也突顯出父親的不懂謙虛及人格不成熟。 ?如何預防青春期的父子對立  被孩子頂嘴的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您不妨問問孩子為什麼會說「爸爸你自己還不是一樣」孩子一開始可能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此時爸爸可以安慰孩子「沒關係,不管說什麼,爸爸都不會生氣。」先讓孩子在心中產生安全感,之後自然就能侃侃而談了。也許聽完孩子對您的批評後,您會認為不過是個小缺點,犯不著計較批評嘛!如果您這麼認為的話,那麼反過來不就可以說:「其實爸爸對孩子的小缺點也無需那麼生氣啊。」  當孩子說中了您的缺點,只要坦白的承認,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時,說聲「對不起」就是很好的解決方式。爸爸謙虛的態度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促使孩子慢慢養成「錯在自己就願意承認」的態度,成為一個可以真誠認錯以及具有反省心的孩子。如果爸爸的性格剛愎,又常罵人,孩子就很容易變成只會推說「不是我」或「不曉得」等不負責話的人,藉著說謊以掩飾自己的錯。其實孩子會說謊,多半是過去說了真話卻遭到責罵或處罰的經驗所形成的。身為爸爸的您,也曾因為擔心說了真話會帶來不利而說過謊吧!若您回想這些點點滴滴,自然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心情了。藉由彼此互動的談話,不僅幫助孩子增加許多的自信,也達成父子之間情感上的聯繫,能有效防止青春期階段父子間可能出現的激烈對立。  在此呼籲只為公司或社會辛勤工作的男性,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光在心中盤算是不會有什麼進展的,唯有藉由具體的互動才能夠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

營養補充與傷口照護,讓產婦快速復原!

2004年10月28日
公開
61

從確定懷孕到平安生產,是一段漫長的日子,生產完以後除了迎接當媽咪的喜悅與新任務,產後的復原也非常重要。產後的三、四十天是所謂的「坐月子」期,除了該吃印象中的生化湯與進補的麻油雞以外,日常生活應該要注意哪些事項,才能安全健康地度過月子期,讓傷口快點好、身子快點復原呢? 生產造成的傷口 自然產的會陰傷口 醫師在接生的時候,為了避免產婦發生範圍大、且不易處理的撕裂傷,因此都會以「會陰切開」的方式,來幫產婦接生。會陰切開的傷口由於該位置血管豐富,因此大約一個月左右會癒合。 剖腹產的傷口 當產婦因某些原因無法自然產時,就必須做剖腹產,也就是經由腹壁跟子宮切口取出胎兒。由於剖腹產的傷口較大,因此在拆線之後,還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促進產後傷口復原的方式 一、傷口維持清潔與乾燥,避免疤痕產生 身體的任何傷口都要保持乾燥與清潔,才能夠加速痊癒。不管是會陰傷口還是剖腹傷口,都注意要依指示用適量藥水擦拭,清潔身體時也要避免水溫過熱,以免造成傷口感染,並且要記得以紙巾拭乾傷口處。另外,許多剖腹產的女性都怕傷口留下疤痕,因此,建議在拆線後貼上美容膠布,直到皮膚完整密合為止。 二、營養攝取須蛋白質與纖維質兼具 雖然產婦坐月子時都會吃的麻油雞富有蛋白質與亞麻酸,非常適合有大傷口需要修補的產婦。不過,我們傳統觀念都認為產婦不能吃冷性的蔬果,則容易導致產婦有便秘問題!另外,剖腹產婦不能喝酒,才能避免傷口發炎,在烹調時須注意。建議可以多吃牛奶、蛋、牛肉、適量蔬果,以維持營養均衡與排泄順暢。 三、溫水坐浴可促進會陰傷口癒合 在生產完的24小時以後,可以採溫水坐浴來促進傷口的血液循環,加速癒合。坐浴前先將會陰部洗乾淨,在乾淨的浴盆注入三分之二滿的溫水(攝氏42度左右),坐浴時應注意傷口要完全泡在水裡,每次15分鐘,一天可做三次左右。 四、日常勿提重物、吃辛辣食物、吸菸 在復原期間,從飲食、睡眠作息、動作……等都要遵行「溫和」原則。吃富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下午再午睡片刻;平常不要提重物,都可以幫助身體跟傷口的復原。 五、適度運動 對自然產的產婦來說,恢復速度較快,通常生完第二天、第三天就能下床散步了。至於剖腹產者,通常拆線後再等大約十天後才能散步。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對於身體復原有很大幫助。只要傷口不會感覺疼痛,就可以散步、做體操等,對體態恢復也大有幫助喔! 叮嚀 當寶寶平安生下來,相信媽咪都會有一種喜悅、安慰、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不過,寶寶生下來以後,養育跟教育的責任也跟著來囉!所以,媽咪應該趁著坐月子期間好好調養身體,才能為寶寶漫長的教育之路做好準備!

如何找到真正的好醫師?

2004年10月27日
公開
46

很多準媽咪都會四處打聽哪裡有好的婦科醫師,好為自己與寶寶做個安全又優質「降生禮」!因此,找到一位真正的好醫師當然很重要囉! 不過,「好醫師」的定義是什麼?名醫?收費最貴的醫院?其實並不是只有「名氣」就能判斷是否為一個好醫師喔!就如同很多醫院診所掛的匾額「仁心仁術」、「德術兼備」……等,除了合格的醫學知識、良好的醫療技術,還要有體貼病人的心,才是好醫師,才能給孕婦、胎兒最好的健康保障! 「好醫師」須具備的特質 1. 要有衛生署合格審定的醫師執照 通常醫師都會將他的合格審定執照懸掛在診所的牆上,而合格大型醫院所聘請的醫師,也都是有合格醫師執照的醫師,這樣就可以放心接受其診療。特別要叮嚀孕媽咪們,不要去所謂「家傳」的密醫處看診,不但沒有醫療保障,若延誤了病情讓小問題變大問題,就得不償失了。 2. 問診詳細、有耐心 每個病人的身體狀況、發生問題、所處環境都不同,醫師在看診時必須詳盡、有耐心,才能全面性地為病人把關,儘早發現問題、正確診斷,並且舒緩病人的心理壓力與負擔,才是仁心仁術的好醫師。 3. 警覺性高 懷孕的前期、中期、後期,都會有不同的問題與可能狀況產生,醫師必須衡量孕婦本身的情況,給予預期的健康狀況,才不會錯失提早處理的黃金時機。 4. 視病如親 一個醫師將病患當成普通求診者,或者是當成自己的親人,那麼其看診心態當然會有迥然不同的差異。能把每個病患當成自己家人般,盡心關心,除了醫學的治療之外,也能給病患很大的心理支持,會有助於孕媽咪舒緩緊張情緒。 如何找到好醫師? 1. 向認識的醫護人員打聽 同樣身在醫療界的人,會比較清楚哪位醫師的看診態度好,有耐心、願意傾聽患者的描述與感受,比較能找到好醫師。 2. 多打聽醫師的口碑 在去看醫師以前,最好對該醫師「做些功課」,打聽他在患者間的口碑如何,並且要多聽一些人的說法,才能有較中肯的理解與認識。 3. 自己就是最好的把關者 不論是產檢或者一般看病,求診者本身都要有個認知—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療管理師,不要認為去看了醫生,所有的問題丟給醫師就好了。在看診時,須將自己的情況描述清楚,對於醫師提出的解說或療程有疑問,就要馬上提出來。 在看完醫師後,應該自我觀察,檢視依其建議有無改善的情形、感覺,如果覺得情況不對,應再找第二位醫師看診,以解除疑惑,有助於自行釐清病情。接下來,就固定給自己信任的醫師看診。 叮嚀 要如何找到好醫師?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找名醫」。不過,名醫真的就等於良醫嗎?其實,有時不大盡然!很多名醫真的是因為醫術、醫德兼備而成為名醫;但有的是因為公關管道較多,有很多曝光機會而被捧出來。當然,我們無法從哪個單一面斷定孰是良醫,孰非德術兼備者,不過,只要透過以上幾個要點,加上自我的細心檢視、把關,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醫師,助你輕鬆度過懷孕與生產難關!

讓心情cheer up,向焦慮、憂鬱永別!

2004年10月26日
公開
53

你常常覺得憂心忡忡,好像總有許多讓你煩惱的事情在腦海中縈繞不去嗎?夜晚失眠是你的家常便飯?當生活或工作有遇到新的任務或問題,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心情急速低落,連帶也影響食慾? 其實,生活中固然有許多壓力存在,然而,如果懂得調節,壓力也可以從生活品質的阻力轉化為助力喔! 檢測你的焦慮指數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有正面跟負面的情緒,但如果嚴重到讓一個人時時刻刻焦慮不已,影響了平常的生活,就需要正視此問題了。在下列四種情況當中,如果具備了其中一項,表示妳的焦慮已經很嚴重了,建議你得找精神科醫師諮詢囉! 1. 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小事,突然讓你時時刻刻擔憂、操心,而且此情況已經持續了半年。 2. 有下列症狀三種以上:一直覺得壓力太大、疲倦不已、常常過度激動、很難集中精神、記憶力減退 、暴躁易怒、失眠。 3. 不論怎樣轉移注意力,即使去看電影、唱歌、旅行,煩惱卻一直在你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 4. 這樣的憂慮困擾,已經影響了正常工作與生活,連同事、家人都被你的憂慮干擾。 當憂慮來敲門…… 曾經聽過許多人談起自己如何對抗不好的情緒,努力讓自己遠離那無以名狀的心慌。而最好的方法,既不是一味逃避,也不是耽溺其中,而是用理性來面對,以理智來處理。要如何著手呢?下面的方法是專家的建議,不妨試試看吧。 1. 不要把自己的憂慮跟現實混淆 舉例來說,當孩子要求跟朋友去外地度週末,並不表示他一定會遭遇不測或做什麼壞勾當,你的憂慮不見得就是事實。如果擔心,不妨先放下自己無謂的推測,以自己的瞭解跟孩子溝通,這樣更能促進親子的交流與互動。 2. 三個設問句,讓自己停止愈來愈壞的推測想法 當焦慮來臨時,為了避免讓情緒耽溺下去,可以用三個問句把自己從中抽離出來。例如,擔心提案在客戶那邊無法通過,你可以先問自己「真的嗎?」當答案還沒出現,就不會繼續往壞的那邊想,因為也有好的可能。 接下來再問自己,若希望事情往好的方向走,「有什麼我能盡力去做的?」這樣可以讓自己把心力放在「可戮力而為處」,不會只讓焦慮的情緒阻礙了所有工作。最後問自己,「我盡力了嗎?」,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只要自己已經盡力,那就無須憂慮囉! 3. 「焦慮對這件事有幫助嗎?」 情緒通常也只是情緒而已,並不是看法,也不是解決方法。因此,不妨問問自己,「焦慮對這件事情有幫助嗎?」並且回想過往的經驗,就能提醒自己,焦慮不能面對問題,必須放下情緒,找回理智。 4. 變遷,是宇宙不變的原則 人的焦慮常是來自於對無法掌控局面而來的不安。然而,中國古籍《易經》就明文表示,變異,是世間萬物的定律。既然世界是在變遷當中永續下去的,那生活中的變化不就也是預期之中,那也就無須擔憂了! 5. 適度放空自己 有時不妨一週挑一天出來,空出一個下午的時間,不安排去賣場購物,也不計算家庭開支,就在行事曆上留白吧。無論是要漫無目的地散步、駕車去看海,或者只是給自己泡一杯好茶,享受悠然的午後,都能讓你真真正正地喘一口氣。讓生活稍微留白,腦筋自然不會彈性疲乏,休息過後你會發現,活力又能源源不絕而來! 叮嚀 我們的生活,是由工作、學業、飲食、睡眠、休閒、思考……等等片段結合而成,任一個片面或片段都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生活也不能只是其中一項元素的擴大!換言之,生活是一個整體,當中必須有聚精會神的工作時間,也必須有休閒的存在。而只要不讓自己處在一高度集中壓力的狀態下,焦慮自然能夠減少。所以,懂得生活各個面向的轉換,你也就能成功轉換、調節情緒,讓心情cheer up!

幼兒疾病的警示—熱痙攣

2004年10月25日
公開
55

有些幼兒在發高燒時,會合併出現抽搐的情形,在醫學上稱為「熱痙攣」。不過,由於熱痙攣通常發作得很突然,而且寶寶發作時會有抽筋、眼球上吊……等危急的樣子,常讓許多父母嚇得心驚膽跳!究竟寶寶為何會發生「熱痙攣」,它又有何危險性,發作時該如何處理呢? 認識熱痙攣 發生原因 幼兒發生熱痙攣的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論,通常在體溫超過攝氏38度以上,比較有可能發生。大部分的學者專家都認為,熱痙攣跟家族遺傳或腦部發育有關。 家族遺傳 根據統計,熱痙攣家族之罹患率,約為無熱痙攣家族的二倍。而父母親當中,若有人小時候曾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其子女的罹患率將增加為三倍至四倍。 腦部發育 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認為,熱痙攣與腦部的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有關。當幼兒發燒時,因體溫上升導致腦神經細胞過度興奮,產生了不正常的放電,造成瞬間意識喪失,且身體會不自主地抽筋。 症狀 一般熱痙攣的發作時間,都在攝氏38度以上高燒24小時之內發生,整個過程約為5〜15分鐘。有些情形甚至是數分鐘前寶寶還在玩耍,就突然抽筋、昏迷,到醫院急診室量體溫時,才發現已燒到39度! 因此,當孩子有生病發燒的現象,家長照顧時就要提高警覺,若孩子出現抽筋、意識昏迷、兩眼上吊、嘴唇發黑的現象,就要趕快送醫院了。 好發年齡 熱痙攣的好發對象,是六個月大至六歲之間的幼兒,尤其以14個月〜2歲嬰幼兒居多。 診斷 熱痙攣的診斷,最重要的是必須排除神經系統感染的可能性,如腦膜炎、腦炎等;也須排除藥物中毒、電解質不平衡、頭部外傷、代謝性疾病、雷氏症候群等。所以幼兒在第一次發燒合併抽搐時,必須由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加診治,必要時做脊髓液的檢查,以排除腦膜炎引起的抽搐。 熱痙攣的症狀大多在發燒24小時內發生,特別是在體溫急速上升時。其發作時間通常在15分鐘以下,而若發作多次,且時間在15分鐘以上,就診時必須告知醫師,懷疑是否有其他引起痙攣的可能。 熱痙攣發作時,應如何處置? 當孩子疑似發生熱痙攣時,家長應保持冷靜,並先依照下列方式處置,再趕快送醫,以免患童因痙攣過久造成腦部缺氧,並鑑別是否非單純之熱痙孿。 1. 讓患童平躺,臉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並解開較緊的衣物、配件。 2. 父母在一旁守護,切勿強行約束,或將物品塞入孩子口中。 3. 迅速給予退燒,建議使用栓塞退熱劑,避免痙攣再次發生。 4. 在孩子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家長請勿離開、餵食。 熱痙攣與癲癇的差異 有些父母在孩子第一次發生熱痙攣時,會誤以為是癲癇,其實,癲癇大部份屬於無熱性痙攣,這點是相當大的差異。 許多熱痙攣在孩子六歲以後就會自行痊癒,不會再發作,但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患童,會轉變為罹患癲癇症,須藥物治療。不過,這一小部份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有下列特質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轉為癲癇。 1. 家族中有癲癇史。 2. 神經發育本來就有異常。 3. 腦波異常。 4. 熱痙攣發作時間超過十五分鐘,出現的是局部合併全身性抽搐-即所謂的「複雜型熱痙攣」。 叮嚀 熱痙攣在兒科診所當中並不算罕見,也並非嚴重的疾病。不過,它發作時那瞬間兇猛而來的樣子,讓許多媽咪爸比相當擔心!其實,只要在發作期間為孩子做好保護措施,不讓他傷到自己,並且確定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就無須太過擔心了!

No smoking!—把健康還給寶寶!

2004年10月24日
公開
52

咖啡、香煙、音樂,這三樣彷彿是藝術家們在沉思、創作、聚會時必備的元素。而許多追求特色的年輕人,也以之為追求目標! 根據調查,年輕男女的抽煙比率持續上升,其中尤以女性的抽煙人口,更急速飆升,顯見現代的女性,越來越不在乎旁人的道德判斷所影響。然而,這一項數據卻不是令人歡欣男女平等與否的好消息,卻更要關心女性自身健康,以及對生兒育女的健康影響。 抽煙對受孕能力的影響 由於社會的變遷,越來越多女性有抽煙的習慣。然而,抽煙不但對懷孕婦女、胎兒都有不良影響,也會造成不孕的體質,影響非常大。 抑制雌激素、干擾卵子著床 根據英國的研究證實,香煙當中所含的尼古丁,會進入血液當中,漸漸分佈於血漿、尿液、唾液,以及卵巢濾泡內。在卵巢濾泡內的尼古丁,會抑制雌激素 (女性荷爾蒙),這也是為什麼有抽煙的女性會較早停經的原因。 另外,尼古丁也會干擾卵子皮質顆粒的形成,可能會造成「多重受精」,也就是有兩隻以上的精子,同時進入同一個卵子。而且對於胚胎發育及著床,也有不小的干擾作用。 二手煙也會降低受孕力 除了女性本身的抽煙習慣會影響生育,丈夫所製造的二手煙,也會對另一半造成影響。一項試管嬰兒的研究發現, 女性若吸入二手煙,其血液中的尼古丁代謝物—Cotinine成分會降低卵子受精機率,只達44%,而長期抽煙或者長期吸入二手煙者,卵子受孕率只有28%!因此,如果想要「早生貴子」,最好趕快與另一半進行戒菸計劃,才能儘早一圓升級當媽咪的夢想! 抽煙對胎兒的影響 除了影響受孕力與受孕環境,香煙當中超過100種以上的有害物質,也會透過胎盤影響到媽咪體內的新生命,造成許多不良的後遺症! 流產、早產、胎盤剝離 尼古丁會刺激人體分泌「兒苯胺」,使孕婦子宮的循環血管收縮,導致子宮及胎盤的血液灌流量減少,胎盤可能會因此發生一些病理性的變化,例如:蛻膜壞死、絨毛萎縮、纖維蛋白樣變化、新生血管發育不全等。因此抽煙的孕婦發生自然性流產、早產、胎盤剝離或是前置胎盤的危險性,會提高很多。 胎兒缺氧,身心發展皆差 此外,由於胎盤的血流量減少,胎兒吸收到的營養素和氧氣量也會減少,就如同營養不足的孩子,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也會受到限制,體重會比較輕,頭圍比較小。而尼古丁傳入胎兒的體內,其濃度可能會比孕婦高10%到15%,也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血液循環。加上抽煙所產生的一氧化碳,會和血液裡的血紅素結合,產生碳氧血紅素,讓本來就缺氧的胎兒更難吸收氧氣! 這樣的胎兒即使在出生後,他的聽力、語言表達,和各方面的學習表現都會比較不好,智商也比較低。而且媽媽有抽煙習慣的寶寶,罹患呼吸道疾病 (支氣管炎、肺炎、氣喘等 )的機率也比較大,會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 叮嚀 話說「飯後一根煙,快樂似神仙」,然而,抽煙所導致的後遺症與疾病,卻讓很多人悔不當初!生命只有一回,不管是自己或孩子,都該尊重天生萬物的美好初衷。孕媽咪給胎兒一個健康的子宮;爸爸給孩子一個無煙害的成長環境,也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趁早存骨本,讓女人更健康美麗!

2004年10月23日
公開
60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對更年期前的成年女性而言,懷孕和哺乳是體內鈣質流失最嚴重的時期。在懷孕後期,Baby每天從媽咪身體獲得 250-300 毫克的鈣,而 Baby體內約有 25-30克的鈣質,約等於媽咪體內骨骼中鈣質的百分之三左右;在哺乳期間,母奶每天約供給 250毫克的鈣。這對媽咪而言是沈重的負擔,因為除了要供給自己本身所需,還要應付Baby的額外需求。 懷孕、哺乳—媽咪少鈣的高峰期 懷孕媽媽身體的反應 在懷孕、哺乳期間,若是鈣質攝取不足,身體會自動從骨骼中釋出鈣質,以應付新增的需求,而骨質的流失可能會造成老年後的骨質疏鬆症。對於新增加的需求,身體也有因應之道;在懷孕時,小腸對飲食中鈣質的吸收能力會增加,而從尿液中排出體外的鈣質也會減少,以提高鈣質的利用效率。而在哺乳期間,尿液中的鈣質流失會減少,但是鈣質的吸收能力並沒有增加。 哺乳對骨骼鈣質的影響 研究顯示,媽咪在哺乳期中,的確會有骨骼中鈣質流失的情形,而且哺乳期越長,鈣質流失的情形越嚴重。但若是在飲食中含有充分鈣質的情況下,媽咪在停止哺乳後的幾個月裡,骨骼中的鈣質又會恢復到哺乳之前的含量。因此就長期而言,哺乳並不會對媽咪的骨骼造成影響。 雖然在哺乳期中,對鈣質的吸收能力並沒有增加,但是在停止哺乳之後,吸收能力會變得比沒有哺乳的婦女高 ,這種現象會持續數個月的時間,而使得骨骼中的鈣質恢復到哺乳前的程度。因此,即使在停止哺乳後,還是應當要注意攝取充足的鈣質,借助體內這種自然的反應,多吸收鈣質,補充因懷孕和哺乳而流失的鈣質,以避免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女性的鈣質攝取指南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建議,在懷孕和哺乳期中的婦女,每天應該攝取 1500 毫克的鈣質;而未懷孕的25-50 歲女性,每天應該攝取 1000 毫克鈣質;11-24 歲女性則應該攝取 1500毫克。 天然的食物中,如牛奶、乳製品、豆腐、豆干,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尤其是牛奶,它所含的乳糖能幫助鈣質的吸收。一杯300CC的牛奶約含有300毫克的鈣質;100公克的豆腐含有90毫克鈣質;可以連骨一起吃的魚和小魚乾,也都含有豐富的鈣質。 叮嚀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有些因素會影響鈣質的排泄。例如咖啡因和鈉,都會增加尿液中鈣質的流失,而間接減低體內的鈣質含量。雖然咖啡因對鈣質流失的影響不大,只要在咖啡中加入少量牛奶,就可以補充因為咖啡因而流失的鈣質;但咖啡因對Baby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因此孕媽咪們應減低咖啡和茶的攝取。至於鈉的攝取,除了避免吃太鹹的食物之外,各式汽水中都含有鈉和磷酸,鈉會增加鈣質的流失,而過量的磷酸則會降低小腸對鈣質的吸收,都對體內鈣質造成不良的影響。

讓寶寶越玩越聰明,在玩樂中成長茁壯!

2004年10月22日
公開
53

對學齡前的小小孩來說,除了進食與睡眠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遊戲了。當爸比在上班工作時,當媽咪在打掃理家時,就是孩子遊戲的時候。不過,有不少父母會認為,小孩子吃飽睡飽就夠了,遊戲,不過是打發時間而已,因此就隨意把小孩「安置」在電視機前,讓萬能的聲光音效卡通來「安撫」小寶貝! 這種「便利」但「不良」的「育兒法門」,已經成為多數父母的通用法則,讓教育專家憂慮新一代主人翁的發展。對學齡前的小孩來說,在適合的玩具當中享受遊戲的樂趣,不但能讓他度過一段自由愉快的時光,更會刺激孩子的身心發展,意義比父母眼中的「玩具」功能要廣泛得多喔! 玩具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小小的玩具真的有像專家們所講的那麼厲害、那麼重要嗎?對正值身心發展重要階段的孩子來說,在使用玩具遊戲當中所得到的刺激、統合、互動……等反應,對未來的身心發展遠比先去讀英文、學心算要來得重要多了! 一、玩具可以提昇寶寶專注、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而非像看電視,只是被動地全盤接收所有訊息。 二、孩子在玩玩具遊戲的過程中,可以享受摸索、求知的樂趣,並且得到滿足與成就感,例如疊積木、拼七巧板……等,都是這種益智類的玩具。 三、玩具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肢體動作與感官能力。在擺弄、操作的過程中,孩子會漸漸學習到,應該如何放積木才不會倒,並且平衡自己的身體與肢體動作。另外,像顏色搭配佳的玩具,可以培養寶寶的審美與想像力。 四、在孩子的世界裡,玩具有著重要的「社交功能」,可以用玩具來認識玩伴、在遊戲中互動、學著合作……等,可以促進孩子的社會行為發展。 多大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玩具? 依照孩子各階段的身心成長,可以大致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父母可依各階段的發展重點來選擇適合的玩具,以下是專家的研究與建議。 1. 仰臥時期 在孩子還不會翻身、學爬的時候,是訓練「聽覺」和「視覺」的最佳時期。選擇聽覺玩具應著重聲音的音調、音質和音量,如音樂鐘、搖鈴等;而視覺玩具應選擇色調和諧、造型簡單為宜,如卡通動物布偶、洋娃娃等。 2. 匍時期 七、八個月大左右的孩子,剛開始學爬,又正值乳牙生長期,看到東西就想抓、想咬,這時期玩具的選擇,應以不含毒性的塑膠或橡膠製品為主,例如橡膠玩偶、固齒玩具。 3. 幼兒前期 (一至三歲) 一歲至三歲的幼兒,是由被動的「玩具陪我」階段,進入到主動的「我玩玩具」階段,因此玩具選擇上以能發聲、發光、耐摔,且富創造性為宜,如:積木、會叫的動物玩具等。 4. 幼兒後期 (三至五歲) 三歲至五歲大的幼兒,已經能夠自由自在地走動、活動,也有一個程度的想像、思考能力,因此可以給他們能動腦筋,發揮想像力的玩具,例如:黏土、簡易拼圖。 5. 學齡期 對於即將邁入小學,或剛讀小學階段的兒童,他們好奇心和模仿力特別強,也開始具有時間及數字概念,因此要儘量選擇有啟發性、創造性,以及具有數字、時間概念的玩具,如:稍繁複的拼圖、玩具鐘等。 叮嚀 有句話說「寓教於樂」,對就學前的小小孩更該如此。除了慎選合適、合格的安全玩具之外,在孩子玩玩具時,父母最好也撥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玩,不但能兼顧到他的安全,更能夠享受親子共同遊戲、互動的天倫之樂,為日後的親子教育打下良性基礎喔!

改善孕吐有妙方

2004年10月21日
公開
82

很多電視劇在演到「懷孕」的情節時,都會先讓那位「準孕婦」在吃飯時,突然有想嘔吐的害喜症狀,來「暗示」觀眾該主人翁懷孕了!這樣的害喜症狀,醫學上又稱為「孕吐」,是多數孕婦在初期懷孕時都會有的症狀。然而,真的每一個孕婦都會孕吐嗎?如果害喜症狀真的很嚴重,有沒有辦法可以舒緩呢? 造成孕吐的原因 生理因素 「孕吐」的英文用詞是「morning sickness」,也就是指清晨起床後的不適症狀。孕媽咪在懷孕初期,因為體內會分泌大量的黃體素來穩定子宮,但卻會影響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的症狀,甚至會出現嘔酸水的現象。 心理因素 除了生理狀況改變之外,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害喜的現象。有些媽咪在懷孕之後,由於還不能適應孕期的生理變化,或是過度擔心胎兒的生長發展,導致精神狀況不佳、情緒不穩,使心理壓力轉嫁到身體上的症狀表現,造成噁心、嘔吐的症狀。 懷孕四個月後會改善 害喜現象通常會持續到孕期第十六週 (四個月),此後噁心、嘔吐等症狀就會慢慢緩解。有些媽咪在害喜期間,因為嘔吐及食慾不佳,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狀況,不過,因為寶寶在初期所需要的養分有限,只要減輕的體重未超過懷孕前體重的百分之五,仍屬於可接受的範圍,準媽咪不需要太過擔心。 改善害喜的方法 一般而言,害喜都可以透過飲食與日常生活中的改變來改善。只要多注意一些小技巧,並且放鬆心情,害喜應不會嚴重到影響生活作息。 飲食方面 1. 以「少量多餐」為原則。每次不要吃太多,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食物為佳。 2. 由於早晨體內的血糖較低,容易產生噁心、嘔吐的感覺,因此起床後可以先在床上吃點蘇打餅乾,然後再緩緩下床。 3. 避免吃油炸、油膩、辛辣、具刺激性或不好消化的食物。 4. 湯湯水水不要一次喝太多,可改為分次飲用,比較不會出現想嘔吐的狀況。 5. 若孕媽咪對薑的味道不會排斥,則可喝點薑湯,以改善噁心、嘔吐的情形。 6. 可增加單糖的攝取,例如柳橙汁及葡萄汁就是不錯的選擇。 日常生活方面 1. 遠離廚房的油煙味。煮菜時要記得開抽油煙機,或是改用微波爐來烹調食物,以減少油煙的產生。 2. 遠離較為嗆鼻的氣味,例如菸味、油漆味、魚腥味等。 3.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的空氣可減少噁心的感覺。 4. 穿著寬鬆的衣物,有助於紓解腹部的壓力,較不易產生嘔吐感。 5. 保持正常、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造成身體不適。 6. 吃完飯後不要馬上平躺,以免胃酸逆流產生噁心感。 7. 保持心情愉快,勿過度緊張,可安排一些輕鬆的活動,分散對身體不適的注意力。 叮嚀—害喜不是病,但嚴重孕吐則需就醫 一般來說,害喜症狀大約在孕期第十六週就會結束,只有少部分的準媽媽會一直持續到七、八個月。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孕婦都會害喜,通常體質狀況較差、心情較容易緊張的媽咪,其害喜症狀才會比較嚴重。 但是,如果孕媽咪出現嘔吐持續不停的現象,就要特別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其他身體疾病的徵兆,例如:腸胃器官的疾病,如腸胃炎、肝炎、消化道潰瘍、盲腸炎、胰臟炎、膽管疾病、急性脂肪肝、腸阻塞等;泌尿器官的疾病,如腎臟炎、腎結石、尿毒症等;或新陳代謝方面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愛迪生症等;抑或是葡萄胎、多胞胎、子癇前症等疾病。必須儘快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保準媽咪與baby的健康。

常見的女性腸胃不適症及其處理

2004年10月20日
公開
55

神經性腹瀉症 有時候,即使沒有吃壞肚子也會發生腹瀉,或是在通勤途中腹瀉,需要多次中途下車如廁,這就是典型的神經性腹瀉症。  不少女性因腹瀉而前往就診,但在處方止瀉藥物後,卻出現便秘現象。這是精神壓力所引起的神經性腹瀉,有時候會交替出現便秘和腹瀉症狀。這是因為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掌握著腸的蠕動運動,當精神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去平衡時,就會出現腹瀉或便秘,或是兩者交替的現象。  當持續腹瀉,無法吸收充分的營養時,體力就會衰退。長期嚴重腹瀉時,會因為營養失調導致月經中止,對女性造成極大的傷害。 治療  腹瀉時,首先要去內科檢查腸子是否出了問題,當了解是因為精神壓力所引起時,就要找出壓力的原因努力消除。神經性腹瀉即使可以使用止瀉藥暫時止瀉,但如果沒有消除壓力,症狀又會出現,因此要從身心二方面著手治療。  為了避免腹瀉引起體力消耗,必須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的水分。許多人擔心攝取水分腹瀉症狀會惡化。事實上,腹瀉時更需要攝取比平常更多的水分,否則容易出現脫水症狀。 持續腹瀉時,就要提高警覺  腹瀉時的糞便形狀五花八門。即使只是軟便,也有從稍軟的狀態到水瀉等各種不同的狀態。  腹瀉前經常會有腹痛現象,如果在腹瀉後疼痛就消失,感覺渾身清爽時,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如果長期腹瀉或是體重減輕時,必須前往內科檢查;若腹瀉症狀還伴隨著月經不順時,則必須去婦產科檢查。

如何照顧流鼻水寶寶

2004年10月19日
公開
50

天氣乍寒還暖,正是感冒與流感肆虐的時機!而且,待到11月時,台灣地區會正式進入流感流行季節,如果沒有做好預防措施,就更容易被疾病入侵上身! 嬰幼兒感冒的徵兆,包括流鼻水、鼻涕、咳嗽、發燒等症狀;其中,流鼻水或流鼻涕,是感冒寶寶以及過敏寶寶常常會有的症狀。要如何照顧鼻部不適的孩子呢?就醫找出病因治療,以及正確舒緩鼻部不適,是兩大照護重點。 感冒的症狀 1. 咳嗽、流鼻水、鼻涕、打噴嚏、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 2. 發燒、肌肉酸痛。 3. 呼吸頻率急促,就可能有呼吸道發炎。 如果孩子初期只有稍微流清清的鼻水、白色的鼻涕而已,沒有伴隨其他症狀,則可以觀察,並舒緩其鼻子的不適就可;但若伴隨明顯的感冒症狀,則一定要就醫治療。至於呼吸急促的孩子,或者寶寶看來精神恍惚、意識不清楚,則要儘速就醫。 流鼻水寶寶這樣照顧… 1. 保暖要適當即可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感冒了一定要更注意保暖,於是就一層又一層地給孩子加衣服,沒理會孩子是否過熱而流汗! 其實,給孩子穿衣服,原則跟大人一樣,只要不冷就好,最多再比大人多一件薄外套。如果衣服穿太多,使孩子熱到流汗,一吹到風,反而更容易受寒喔! 2. 用嬰兒棉棒幫孩子清鼻水 寶寶如果流鼻水,應使用棉棒幫孩子清理。注意要使用嬰兒專用棉棒,或者使用清鼻子專用的細棉棒,才不會傷到孩子小小的鼻孔。另外,在清理時,棉棒深入鼻腔應低於一公分,家長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就不要清理,以確保寶寶安全。 3. 若有鼻涕,則可使用吸鼻器幫孩子清理 鼻水較濃,或者孩子有鼻涕時,棉棒不容易清出來,因此可使用吸鼻器來吸出。要注意的是,使用吸鼻器必須將吸鼻管的吸嘴放入寶寶的鼻孔,因此要先安撫寶寶再使用,以免造成危險。 4. 用蒸氣或噴霧保持鼻腔溼度 有流鼻水、鼻涕症狀時,因為需要常常清理,因此鼻腔壁會比較脆弱、乾燥。為了避免導致鼻腔容易出血,可使用噴霧氣,將生理食鹽水噴入鼻腔,以保持鼻腔的溼度。如果沒有噴霧氣,也可用一杯加了鹽的溫熱開水,放在寶寶鼻端,讓上升的蒸氣潤濕其鼻腔,但要慎防翻倒燙傷。 叮嚀 秋天正是季節交替,也是感冒開始肆虐的時節。政府每年的十月份都會開始提供流感疫苗施打,65歲以下的老人,以及六個月以上、兩歲以下的幼兒施打,更能有效預防孩子被流行性感冒侵襲喔!

自然飲食,讓妳當個健康好女人!

2004年10月18日
公開
53

根據加拿大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類製造出並殘留在空氣、水及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是人體致癌的主因。換言之,讓我們滿懷恐懼的癌症,其實是人類自己各項進化文明的科技所帶來的! 然而,大環境的污染,卻不是我們個人或短期之內可以改變、改善的。因此,飲食跟生活作息就愈形重要了!回歸愈簡樸自然的飲食、規律的生活作息,並且多接近大自然,加上定期做需要的身體檢查,成為現代人的「防癌生活守則」。 婦女癌症現況 子宮頸癌預防成效佳 我國政府推動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已經行之有年,透過抹片篩檢並配合人類乳突病毒檢驗,可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提高治癒率。目前,子宮頸癌已經是預防成效最好的婦女癌症。 子宮體癌罹患率攀升 但在子宮頸癌有效控制的同時,另一種婦女癌症—子宮體癌的罹患率卻正在慢慢攀升,成為威脅女性健康與生命的新危機! 哪些人易患子宮體癌? 「子宮體癌」又稱為「子宮癌」或「子宮內膜癌」,主要是生在子宮內裏的惡性腫瘤。子宮體癌患者大部份是五十歲以上的婦女,而且身材較肥胖,有些人有長期卵巢功能失調的現象,也有人因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增加罹患此症的機會。 吃太好,婦癌更容易上身! 雖然到現在為止,醫學界還未能確定導致子宮體癌的確切因素,但根據臨床的調查,女性吃得太油、營養過剩,導致身體肥胖、體脂肪過高,是某些婦癌發生率提高的原因,如子宮體癌、乳癌等,其中對子宮體癌的影響最大。 健康防癌這樣吃… 哪些食物不要碰? 1. 醃製品 醃製過久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若食用過多可能引起胃癌,這類食物包括醬菜、罐頭、臭豆腐、火腿、香腸等。此外,這些食物的鹽分也都過高,所以要儘量少吃,能不碰就不碰。 2. 黴變食物 例如保存不當的花生、玉米,以及製程中發生變質的花生醬、玉米罐頭等食物,會含有黃麴黴素的高毒性致癌物,絕對不要食用。因此,像玉米、花生、馬鈴薯等食物的保存都要留意期限,一旦表面有發霉或發芽現象就要丟棄;另外,購買這類食物的罐頭也要選擇合格廠商,對健康才有保障。 3. 烤焦的食物 食物經過烘烤後,味道特別香,口感也特別好,這是燒烤類食品讓人無法抗拒的原因。不過,根據研究發現,糖分、蛋白質、氨基酸在高溫加熱時,會產生一種促進細胞癌變的變異原性物質。 而水的沸點是100℃,因此,蒸煮的食物最安全,而火烤、油煎、油炸的烹調方式都較容易使溫度過高,所以應以水煮、水蒸的食物為主,燒焦或烤焦的食物都不要吃。 哪些食物要多吃? 1. 未加工的粗糧 在古早時代,黑麵包(全麥麵包)、糙米都是窮人家的食物,只有富有人家才能吃精製過的白米、白麵包。而研究發現,未加工過的全榖類粗糧,含有較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纖維,對身體的免疫力與新陳代謝率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對抗癌當然也有助益。 2. 新鮮蔬果 (1) 維生素C:大多數的蔬果都含有維生素C,其中以黃瓜、柑橘類、芭樂…等含量最豐富,它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2) 微量元素鉬:大白菜、南瓜等都含有微量元素鉬,它可以阻斷人體內的亞硝胺類的合成,預防致癌物質堆積在體內。 (3) 維生素A:胡蘿蔔、南瓜、木瓜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穩定上皮細胞,阻止細胞過度增殖引起癌變。 (4) 木質素和纖維素:韭菜、芹菜等含有豐富的木質素和纖維素。木質素可使人體內吞噬有害細胞的活力提高數倍;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致癌物質在消化道的滯留時間。 (5) 蕈類食物:如冬菇、草菇、香菇、杏鮑菇……等,含有多醣成分,可以強烈對抗腫瘤活性。 叮嚀 對家庭、事業兩頭燒的現代女性來說,身體與心情的放鬆似乎多藉美食與旅遊,不過,大啖美食雖然能滿足口腹、心靈之欲,太過卻可能帶來身體健康的危機!因此,最好平常就養成簡約的生活飲食習慣,相信只要一段時日的適應,並且調整自己每個生活環節的步調,再加上符合各年齡層與家族史的身體檢查,也能夠遠離婦癌陰霾!

令人在意的便秘及其處理

2004年10月17日
公開
49

便秘  從年輕女性到中老年婦女,半數以上幾乎都有便秘的煩惱。便秘可以分為原因十分明確的器質性便秘,和沒有疾病或異常,而慢性發生的機能性便秘兩大類。器質性便秘是因為大腸上出現黏合或是發生炎症、腫瘤時,導致大腸變窄,使糞便難以通過而引起的便秘。尤其當子宮、卵巢、膀胱等大腸周圍的內臟器官發生腫瘤或腫起時,大腸會受到壓迫,影響排便的正常進行。  機能性便秘可以分為暫時性和習慣性二種。當飲食量極端減少,或是攝取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是水分攝取不足時,就會發生暫時性便秘。許多人外出旅行,會發生便秘,這是因為生活型態發生改變,或是飲食內容改變所引起的暫時性便秘。  另一方面,習慣性便秘又可區分成,因為大腸的運動機能衰退所引起弛緩性便秘,以及大腸運動機能亢進而引起的痙攣性便秘這兩種。  弛緩性便秘是因為大腸運動機能衰退使大腸中的內容物長時間停留,造成水分被吸收,使糞便變得十分堅硬。  痙攣性便秘是因為大腸的緊張過於激烈,使糞便無法通過而停留在大腸內部,導致水分被吸收,糞便變得十分堅硬。最大的特徵就是糞便的形狀像兔子的糞便一樣,又硬又小,稱為兔糞狀。 弛緩性便秘的原因和對策  大部分習慣性便秘就是弛緩性便秘,原因是因為食物纖維不足,或是一味攝取好消化的食物,或有便意時卻加以忍耐變成習慣,或是對腸壁的刺激太小進而引起大腸的運動弛緩,逐漸變成慢性便秘的狀態。  尤其是職業女性,經常因為沒有時間吃早餐,或是早晨沒有充分的時間如廁等原因,使容易在早餐後發生的「胃結腸反射」便意無法產生。在工作時,即使產生了便意,也因為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忍耐著不上廁所,這等於是自己養成了習慣性便秘。  想要改善這種習慣性便秘,首先要使飲食有規律,積極攝取含豐富食物纖維的食品,增加腸內食物的氣體,並補充適量的水分。其次,有便意時絕對不能忍。通常,一天有一次便意被認為是正常現象,但即使二天才有一次,只要糞便的硬度適當,或是排便時沒有不適感,也屬於正常的範圍。為了預防便秘,在睡前或晨起後,在床上做腹肌運動十分有效,也可按摩腹部;或是起床後喝一杯冷水或牛奶、果汁,藉由胃結腸反射可促進便意產生。

聽覺,影響孩子語言發展與溝通的重要憑藉!

2004年10月16日
公開
52

如果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麼,耳朵應可說是引導靈魂道途的明燈。耳朵,可以接收四面八方的聲音,經由大腦判斷應讀取哪一項訊息,哪些不必要的則予以忽略。看不見,則生命失去了色彩;聽不見,則人生旅途沒有輕快節奏相伴,幾多寂寥! 聽覺,是人際溝通重要且方便的媒介,也是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憑藉。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護孩子的耳朵、聽覺,則愈形重要。 耳朵照護的常見迷思 1. 耳垢一定要挖,才能聽得清晰? 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耳垢是不需要特別去清潔的,因為少量的耳垢可經由咀嚼、張口等下頷關節運動,將耳垢推向耳孔邊緣掉落到耳道外。唯嬰幼兒耳道較窄,耳垢較易堆積,而耳垢若非緊緊塞住耳道,通常是不會影響聽力的。 2. 每次洗完澡都要幫寶寶清耳朵? 在洗澡、洗頭後,耳朵進水會造成乾性耳垢膨脹,導致耳朵閉塞感。在洗澡後若發現嬰幼兒耳道口附近潮溼,可以棉棒輕輕拭乾;另外,也可用吹風機(離耳道口約30公分,弱風)將耳朵吹乾。 由於耳垢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因此只有需要檢查耳膜(懷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之不適感(嬰兒哭鬧),或疑似有聽力障礙時才需要清除。 哪些異常狀況須至耳科門診檢查? 1. 小孩看電視時,總是將音量開得很大。 2. 叫喚小孩時,孩子沒有馬上反應過來。 3. 嬰幼兒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哭鬧,並會用手常常去緊抓耳朵。 4. 小孩主訴耳朵疼痛。 5. 耳朵有異常分泌物。 叮嚀 在耳鼻喉科門診中,有少數個案是有蟲子飛進孩子的耳朵。醫師表示,此時媽咪爸比可試著用手電筒照孩子的耳朵,看能否吸引蟲子飛出來。如果沒辦法,而孩子仍覺得耳朵不適,則要至耳鼻喉科門診就醫處理。

提高抵抗力,拒絕鼻竇炎!

2004年10月15日
公開
48

由於環境跟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人有過敏體質,連帶生出的下一代新生寶寶也遺傳了過敏體質。也許是台灣的過敏體質已經讓人太習以為常,許多孩子在起床後甚至去到學校後依然噴嚏連連。不過,如果原本就脆弱的鼻子因過敏或感冒導致續發感染,引發鼻竇炎的話,可就不能再輕忽了! 認識鼻竇炎 何謂鼻竇炎? 顧名思義,鼻竇炎就是鼻竇部位的發炎症狀。那麼,鼻竇又是在哪裡呢? 鼻竇的構造 在我們人體的頭部構造中,由於頭骨既硬又重,為了減少頭部對肩頸的重量壓迫,我們臉部有些部分的骨頭是空的,內部只有類似海綿的組織在其中,以減少重量,而這些有海綿組織的中空部位就稱為「竇」;在額骨部位的稱為額竇,在鼻腔的就稱為鼻竇。人的鼻竇一共有四對,分佈在鼻腔跟眼框周圍的部位。 鼻竇的功能 1. 減輕顱骨的重量。 2. 製造分泌物排至鼻腔,以溫暖並濕潤吸入的空氣,並捕捉空氣中之塵粒。 3. 發揮聲音共鳴的作用。 致病病理 當鼻腔、呼吸道較脆弱或敏感時,鼻竇的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這時如果再有細菌或病毒侵入導致發炎時,整個鼻竇就會充滿或白或黃的黏液,就是所謂的鼻竇炎。 什麼原因會引起鼻竇炎? 1. 感冒 一般的感冒即被細菌或病毒感染了上呼吸道,使得鼻腔、咽喉發炎,鼻黏膜充血,很容易併發急性鼻竇炎。 2. 過敏性鼻炎 患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其鼻腔原本就脆弱,若再被空氣中的傳染病病菌侵入,如肺炎雙球菌、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就會變成鼻竇炎。根據臨床統計,有50%的鼻過敏病童有鼻竇炎。 3. 鼻腔結構性阻塞 例如鼻中膈彎曲、鼻息肉、鼻腔腫瘤……等,都會引起鼻道阻塞,讓鼻竇分泌物積滯於鼻竇中無法順利排出,久了很容易滋生細菌,就會引起鼻竇炎。 另外,還有其他較少見的原因也會引起鼻竇炎,如免疫系統異常;游泳時帶菌的水進入鼻竇;搭飛機時因氣壓的改變,導致鼻黏膜急性發炎腫脹……等,也都有可能會引起鼻竇炎。 鼻竇炎的症狀 鼻竇炎可以分為急性鼻竇炎與慢性鼻竇炎,如果急性鼻竇炎的症狀超過三個月,就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一般的鼻竇炎症狀 1. 頭痛 2. 臉頰腫脹疼痛 3. 眼周和眼窩部位疼痛 4. 流出白色或黃色的鼻涕 5. 咳嗽 6. 呼吸不順暢 7. 流鼻膿 8. 起床後眼睛周圍水腫 9. 鼻涕倒流 10. 鼻塞、張口呼吸 兒童鼻竇炎 大部分兒童鼻竇炎的症狀沒大人那麼典型,常常只會表現出咳嗽跟流鼻涕而已,也因此不易發覺,一不留意就變成慢性鼻竇炎。根據統計,約有5%∼10%的幼兒感冒會併發急性鼻竇炎。 因此,當孩子感冒後不斷地流白色或黃色的鼻涕,並伴隨咳嗽超過10天以上,而且有上述鼻竇炎的任一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鼻竇炎,必須再帶去看醫師。 鼻竇炎的治療 急性鼻竇炎 由於鼻竇炎是細菌感染所導致,必須使用抗生素來治療。一般來說,急性鼻竇炎約須以抗生素治療到症狀減緩後的七天,整個療程約14∼21天。 慢性鼻竇炎 若發現時已是慢性鼻竇炎,則須以抗生素治療一個月,必須注意的是,服用抗生素不能自行停藥,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讓鼻竇炎更難痊癒。另外,有些醫師也會配合開立一些抗鼻充血的藥物來舒緩症狀。 手術引流 如果在用藥治療一個月之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則可用手術開刀引流的方式,將鼻竇中的膿導流出來,才能夠痊癒。不過,鼻竇炎的手術治療通常是用在成人居多。 如何照護鼻竇炎幼童? 人類必須以呼吸來維持身體的運作,可見順暢呼吸有多麼重要。而鼻竇炎患者最辛苦之處,就是鼻涕連連,整個鼻腔的發炎腫脹,讓他們躺著、站著呼吸都不舒服!建議你可以用下列的方式,來幫鼻竇炎幼童舒緩症狀。 1. 多喝熱水,以濕潤鼻腔保持通暢,並可稀釋黏液,讓分泌物較易排出。 2. 利用洗澡時間,讓浴室充滿熱蒸氣,可以疏通孩子的鼻腔。 3. 以棉棒沾生理食鹽水,幫孩子清除過多的鼻涕,一天約三次。 4. 擤鼻涕時應該一次擤一邊就好,切勿兩邊同時悶住用力,以免形成耳內壓力,讓細菌跑到更深的地方。 5. 可常用熱毛巾敷眼睛及顴骨部位,舒緩鼻竇與鼻腔的腫脹疼痛。 6. 睡覺時可將枕頭墊高,或者讓患者側躺,以減輕鼻塞症狀,幫助入睡。 叮嚀 絕大多數的兒童鼻竇炎,都是由過敏性鼻炎與感冒所引起,屬於續發性的併發症狀,因此,若要杜絕鼻竇炎找上門,仍應從提高免疫力與改善體質著眼。現代人的飲食選擇多,因此只要不偏食,注意飲食的清淡與均衡,營養大多沒問題。一般最容易疏忽的,就是要多運動,尤其是呼吸道、氣管較弱的孩子,曬曬太陽多運動,是捍衛身體健康非常的重要原則喔!

你是重度使用電腦一族嗎?小心乾眼症!

2004年10月14日
公開
52

看電腦看一天了吧?要不要先眨眨眼,或者點一下人工淚液,讓乾澀的眼睛得到一些些滋潤呢? 現代人對電腦的依賴愈來愈多、愈來愈無法脫離,因此,眼科醫師在近幾年來也遇到越來越多會眼睛酸澀的年輕病患,罹患了所謂的「乾眼症」;而政府單位也越來越察覺到過度「迷網」所引發的社會問題! 認識乾眼症 何謂「乾眼症」? 所謂的「乾眼症」,就是眼睛長時間過於乾澀,導致發生視力模糊、刺痛感、怕光……等眼睛不適的現象。 致病病理 在我們眼球角膜的前方,有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淚液層」,它具有保護、濕潤及屈光的作用;一旦發生分泌不足或者揮發過度的情況,會使得角膜過於暴露在空氣中,產生乾澀症狀時,就很可能導致乾眼症。 好發對象 因其他生理症狀併發乾眼症 一般說來,引起乾眼症的原因很多,有些與體質有關,有些與環境因子有關。有些人是因為罹患了慢性或過敏性感染的眼疾,使得淚液層易被細菌分解而併發乾眼症;另外像停經後的婦女,由於賀爾蒙分泌減少,使得淚液的基礎分泌量也相對減少,因而有乾眼症狀。 新興的電腦族 根據眼科醫師的觀察,最近的乾眼症患者多為鎮日與電腦螢幕相對而視的時髦上班族。他們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很容易忘記適時眨眼,而且長期接受過多電腦輻射, 使得淚液層的淚液交換不完全,產生乾眼症的酸澀症狀。 症狀 一般乾眼症的症狀為:眼睛易乾澀、有異物感、眼睛癢、怕光、眼睛酸、視力模糊、易睜不開眼睛;嚴重者可能會引起發炎反應,產生刺痛感,甚至會有「反射性」的淚液分泌,例如有見光或吹風時,會有大量流淚的情況。 乾眼症的治療與照護 一般的眼科通常會以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或是廣效性抗生素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人工淚液來支持治療,但這些都只是治標而已。醫師表示,必須找出引起乾眼症的原因,才能夠較有效地改善症狀。 感染性眼疾引起者 如果患者是因感染性眼疾引起乾眼症的後遺症,則宜給予抗發炎藥物,並定時清潔眼瞼。清潔時應以熱毛巾熱敷眼瞼部位3至5分鐘,再以刺激性的清潔劑搓洗眼睫毛根部,或直接用清水沖洗,每日清潔2-3次效果最佳。 婦女停經引起者 此乃體內停止分泌女性荷爾蒙所引起,因此須至婦產科接受適度的荷爾蒙治療,並輔以人工淚液補充,以舒緩症狀。 電腦族的乾眼症 這主要是因為長期、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使得眼睛過度疲勞,加上忘記眨眼所引起的眼睛乾澀,所以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應隨時提醒自己適度眨眼睛,且每工作30分鐘就凝望遠處,放鬆眼部肌肉,才能徹底改善乾眼症狀。 叮嚀 根據醫師的說法,乾眼症是個不易完全根治的疾病,因此唯有找出真正原因,並且配合醫囑來治療,才能夠有效改善乾眼症。 另外還要叮嚀現代年輕父母,不論是自己或小孩,雖然電腦可以提供很多資訊跟娛樂,但還是要多留一點空檔看看青山綠水,會讓精神跟心情都更開朗健康、更充滿活力喔!

寶貝孩子的耳朵,輕快迎向人生路

2004年10月13日
公開
48

如果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麼,耳朵應可說是引導靈魂道途的明燈。耳朵,可以接收四面八方的聲音,經由大腦判斷應讀取哪一項訊息,哪些不必要的則予以忽略。看不見,則生命失去了色彩;聽不見,則人生旅途沒有輕快節奏相伴,幾多寂寥! 聽覺,是人際溝通重要且方便的媒介,也是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憑藉。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護孩子的耳朵、聽覺,則愈形重要。 耳朵照護的常見迷思 1. 耳垢一定要挖,才能聽得清晰? 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耳垢是不需要特別去清潔的,因為少量的耳垢可經由咀嚼、張口等下頷關節運動,將耳垢推向耳孔邊緣掉落到耳道外。唯嬰幼兒耳道較窄,耳垢較易堆積,而耳垢若非緊緊塞住耳道,通常是不會影響聽力的。 2. 每次洗完澡都要幫寶寶清耳朵? 在洗澡、洗頭後,耳朵進水會造成乾性耳垢膨脹,導致耳朵閉塞感。在洗澡後若發現嬰幼兒耳道口附近潮溼,可以棉棒輕輕拭乾;另外,也可用吹風機(離耳道口約30公分,弱風)將耳朵吹乾。 由於耳垢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因此只有需要檢查耳膜(懷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之不適感(嬰兒哭鬧),或疑似有聽力障礙時才需要清除。 哪些異常狀況須至耳科門診檢查? 1. 小孩看電視時,總是將音量開得很大。 2. 叫喚小孩時,孩子沒有馬上反應過來。 3. 嬰幼兒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哭鬧,並會用手常常去緊抓耳朵。 4. 小孩主訴耳朵疼痛。 5. 耳朵有異常分泌物。 叮嚀 在耳鼻喉科門診中,有少數個案是有蟲子飛進孩子的耳朵。醫師表示,此時媽咪爸比可試著用手電筒照孩子的耳朵,看能否吸引蟲子飛出來。如果沒辦法,而孩子仍覺得耳朵不適,則要至耳鼻喉科門診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