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安琪 (亮亮&騰騰の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改善成長痛 注意姿勢和飲食

2010年03月29日
公開
34

文�黃如玉 許多小朋友會跟爸爸媽媽說「腿好痛」,尤其是在剛上床的三十分鐘到一小時之間。痛的感覺很難形容,通常是單邊、很深的位置,而且多半發生在大腿、膝蓋或小腿。 疼痛的情況不一定每天都有,但是多在白天有劇烈活動之後,感覺會特別深刻。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像是發燒、發炎、創傷等,就稱這樣的疼痛為「成長痛」。 成長痛的發生率從百分之二點六到百分之四十九點四不等,依照各國和診斷標準有所不同。可以確定的是,三歲到十二歲的小朋友,有一定比例會跟家長反應有疼痛的情況,家長通常也很頭痛,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小朋友。 有關成長痛的相關研究已經超過一百八十年,可是醫學至今尚未找出明確的答案,來解釋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有成長痛的感覺,有些小朋友不會。三○年代的美國人,一度相信成長痛和風溼熱有關,不過後來證明兩者間沒有關係。現代醫學則認為成長痛和「姿勢」、「步態」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所以成長痛的問題,也是脊骨神經醫師常見的問題。 當腳有內旋情況的時候,足弓會變得比較低,形成像扁平足的步態。研究發現,因扁平足而影響站姿和步態的孩子,跟家長反應有成長痛的比例比較高。 另外,成長痛和孩子的小腿肌力也有關係。成長痛的感受,多半發生在下半身長骨的部位,如果孩子小腿的肌力不足,加上白天活動較多,就可能在晚上出現成長痛的感受。其他的可能因素還包括:負面情緒、偏差行為,以及對於疼痛的承受度較低等,都會讓孩子有成長痛的問題,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當孩子向家長反應「腳痛」的時候,家長最好先排除其他會產生疼痛的可能性,再判斷孩子的問題是否真的是成長痛。因為成長痛的感受非常主觀,形容起來也很模糊,家長一定要嚴肅的面對,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疼痛的問題。當可能的原因包括創傷、發炎、腫瘤等都排除以後,如果孩子還是覺得很痛,可以跟孩子一起用比較自然的方法來面對。 首先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如果孩子的姿勢不良,可以從運動、生活習慣和睡眠來改變;如果孩子有足弓比較扁的情況,可以在六歲以後用矯正型的鞋墊來調整。研究發現,經過十八個月的肌力訓練,孩子的成長痛可以改善很多,尤其腿部訓練幫助很大。 飲食上,鐵質、鈣質、維他命B群要攝取足夠,對於改善成長痛也會有幫助。鐵質只從食物中攝取通常不大足夠,但是補充過多的鐵劑,又會對腸胃產生負擔。過去的觀念認為,動物內臟可以補充大量鐵質;不過現在環境的毒素和重金屬含量都太高,不建議吃動物內臟來補充,倒是可以多吃木耳、紫菜、芹菜、海帶等食物。 鈣質的部分,豆類製品、核果類、魚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少攝取咖啡因,對維持鈣質也有幫助。而維他命B群對於神經傳導有益,深色葉菜類、豆類製品、全麥五榖等食物都含有維他命B群,對安定神經、保護神經組織、提升精神和穩定情緒也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10/3/14 家庭版

助孩子一臂之力 認識中醫轉骨

2010年03月21日
公開
46

文 / 傅元聰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圖 /台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國小高年級與就讀國中的孩子,正值「登大人」的青春期。然而「登高」時間,因人而異。 那些因素可以左右後天的身高發育?身高和遺傳有很大關係,根據醫學統計,先天遺傳的影響佔6成至7成,比如:種族、家族、染色體、基因等皆屬先天遺傳條件;後天條件的影響則佔3成到4成,比如:身體荷爾蒙分泌中的生長激素、性荷爾蒙、甲狀腺素、副甲狀腺素、胰島素等,或先天及後天疾病,甚至心理因素等,都會影響身高發育。正常情況下,女孩16歲、男孩19歲後,生長板會慢慢癒合,長高的空間就會減少。 曾遇過一位陳媽媽,她發現自己的兒子小明怎麼經過一個暑假,位子往教室前面移動不少排,小明也自卑怎麼過了兩個月暑假,有同學突然高出他半顆頭。緊張的陳媽媽帶著小明去醫院做抽血與骨齡檢查,原來孩子生長激素與骨齡都屬正常,只是長高的速度比別人稍慢。讓陳媽媽鬆了一口氣,好在兒子不會成了魔戒電影中的「哈比族」。 如何知道孩子的身高有沒有發展遲緩呢?一般來說,孩子的平均身高,男生: (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2;女生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2,若有發展遲緩狀況,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作判斷: 1.嬰幼兒期,在3歲以下,每年長高少於7公分。 2.兒童期,也就是3歲到青春期這段時間,每年長高少於4~5公分。 3.青春期,每年長高少於4∼5公分。 這樣的比較條件,必須符合同性別、同齡、同種族的正常兒童。 如何以身材比例判斷小孩生長的快慢? 正常上下身比例:以恥骨(組成骨盆的骨骼)聯合為分界,恥骨聯合到頭頂為上半身,恥骨聯合到地板的距離為下半身。一般足月嬰兒上下半身比例為1.7:1;一歲時上下半身比例為1.4:1;十歲時達1:1,也就是十歲時,大約達到上下半身同高,之後下半身的比率會漸漸隨著青春期來臨而增加。另外,可觀察小孩的骨齡,透過檢查左手X光圖片,比較同年齡、同性別孩童,若骨齡落後實際年齡兩歲以上,顯示小朋友有生長遲緩的現象。 何謂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男孩9歲以前、女孩8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性早熟的兒童體內分泌大量性激素促進骨骺過早融合,停止生長。而且,性早熟的兒童身高會比正常發育兒童減少二至三年的生長。 中醫對「轉骨」的看法 民間流傳很多轉骨方,不過是因應各時代與環境不同而立處方。譬如民國四十、五十年代,因物資缺乏營養不良,處方著重在「補」;但現今八、九十年代,經濟繁榮,營養過剩,處方著重在「調」。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坊間的轉骨方,有些家長為了小孩成長而到處買轉骨方或生長方,若調理的時期不對或藥物不對,甚至搞錯屬於男孩或女孩的藥物,反倒會「揠苗助長」,決定服用轉骨方前,還是需要專業中醫師來診斷治療。 黃帝內經對於男女成長期的描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也就一般所謂的「青春期」或者「轉骨期」。古代文獻也指出,女生會比男生早發育。 中醫觀念「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強調發育期腎氣與脾胃調養。兩者調和,脾胃健運,水谷精微充足,腎滋養不絕,使腎之精氣充盈,也促進兒童發育生長。 轉骨方適度調理的黃金期建議在女生初經前,男生在長喉結前,這段期間身高成長空間大。過了這段時期雖然有效果,但生長空間就有限。特別要注意不要補過頭,造成「性早熟」。 中藥調理藥方建議可從以下方向著手: 1. 補腎氣與腎陽的藥物,例如山藥、杜仲、續斷 2. 健脾補氣藥,如:黃耆、黨參、白朮、茯苓 3. 活血養血藥,如當歸、川芎、川七等。 4. 此外,龍骨、牡蠣、阿膠可提供生長所需的鈣質與膠質。 若因升學功課壓力大,常常悶悶不樂,可以運用疏肝理氣藥如:川楝、柴胡、香附;因運動造成挫傷瘀血,氣滯血瘀,可用延胡索、鬱金、乳香、沒藥;因長時間熬夜緊張導致失眠或淺眠,可酌加酸棗仁、夜交藤、龍骨、牡蠣等。 針灸: 可以針刺接近生長線的穴位,如: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懸鐘等 最後小朋友的成長需要多方面配合, 1. 適度的運動,若單純吃轉骨方而沒運動,生長不成反而引起小兒肥胖。 2. 完善的飲食習慣,也就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學習成人流行減肥不食。 3. 足夠睡眠,古人說「一暝大一寸」,不只對嬰幼兒,對成長的青少年亦是很重要。 4. 心理健康,正常的人格發展,也要小朋友學習如何解壓抗壓,開朗的身心對身高成長亦有幫助。 整個成長階段,除了長高,調養身體、心理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味追求身高的長度,心理的深度與廣度亦要拓展,有健康的成長就有健康的心理與身體,若是成為「哈比人」也不要氣餒,因為健康的人格,要比外表高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