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031021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21日
公開
21

專家:提高現金部位2014-10-20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大漲大跌,投資人陷入恐慌。基金業者指出,股市漲多回吐是正常現象,投資人不必過度反應,但最好及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適度提高現金部位及低波動性產品。 股市忽跌忽漲,群益投信表示,投資仍需回歸基本面觀察。此時,投資人應先檢視自己手中投資部位,不宜跟著恐慌情緒而採取行動。 至於穩健型投資人,群益投信建議可先提高現金部位,再搭配股債平衡的資產配置概念,增持平衡基金或債券基金,特別是基本面佳的亞太平衡基金與中國債券。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平衡基金強調股債多重配置,特性就是隨漲抗跌,非常適合納入穩健型投資人的優質核心部位。 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核心配置的首選是波動度較低的資產。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美國升息在即,全球許多債市都受衝擊。 不過,中國外匯制度屬於管理浮動匯率方式,在資金流動及波動的控制上較成熟市場的完全浮動匯率方式更為穩定,因此,中國境內與離岸人民幣債不易受國際債市影響,投資人不妨可以多留意。 ---------------下一則---------------  升息前後 新收益當道2014-10-21 01:2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市場擔憂美國升息或將因大環境不佳而遞延,不過投資專家表示從經濟數據觀之,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仍走在復甦軌道上,成長步伐趨緩只是延遲明年的升息時點,升息仍是早晚的事,回顧過去兩次景氣走強所驅動的升息循環時期,可發現主流資產中的美股、可轉債和高收益債平均漲幅分別達141%、80%和42%,更勝投資等級債和公債,顯示升息前後,選對資產將是投資致勝的關鍵。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指出,結合美股、可轉債和高收益債的新收益組合之所以在升息期間有較佳表現,主因三類資產與公債相關性低,可應對中長期的利率風險;再來看景氣循環階段,美國仍處於經濟擴張期間,10月份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創七年高點,顯示民間消費力道持續向上,許多企業資產負債表強健、營收成長無虞且現金水位充沛。新收益組合納入美國成長股,兼顧債息資產外的股息、資本利得和潛在權利金收入,極盡所能追求收益與成長機會,預期可創造升息環境下較佳的表現空間。 展望未來,蔡明潔指出股票仍有機會上漲,但波動可能加劇,而利率維持在低檔,投資人可能必須更努力爭取收益。以三大資產為主、廣納配息來源的新收益組合相比純高收益債更能掌握成長機會,相比多重資產配息來源更多元豐沛,比較純股票,波動可控制在相對較低水準,成為現階段創造收益多一些、追求波動少一點的較佳投資對策。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1/clipping/A37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波動市場 三大資產最抗震2014-10-21 01:2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洲經濟數據不佳,美國傳出第二起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統計VIX指數攀升至到兩年多新高,全球股債震盪劇烈,法人表示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及2011年歐美債務危機時期,以結合高收益債、可轉債和成長股的三大投資組合,較全球股市更能抵禦波動、迅速收復失土。 法人指出近來市場波動偏高,訴求廣納收益來源的新收益組合成為當紅炸子雞。除結合高收債、可轉債和成長股,新收益進一步透過成長股搭配選擇權,在三大資產原有的債息和股息基礎上,不只爭取現金股利,還可透過Covered Call(持有現貨並搭配賣出買權)賺取股市波動下帶來的權利金收入,令投資組合的現金流量來源豐沛且多樣,強化整體投組的下檔防護,受市場關注。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指出,新收益組合透過成長股搭配選擇權,相較於純投資股票更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且在經濟循環各期間均可創造現金流,上漲階段仍可參與一定市場漲幅。 蔡明潔指出這樣的新收益組合,不只在市場動盪時相對抗震,更能建構出股市「隨漲抗跌」特性,適合作為投資人的核心資產。以全球股市過去二十年表現來看,全球股市上漲季度平均漲幅為6.70%,新收益組合平均漲幅為5.55%,若以下跌季度來看,當全球股市平均下跌7.68%,新收益組合明顯較全球股市抗震,下跌幅度為4.87%。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傅道格(Doug Forsyth)指出,以高收債、可轉債和成長股搭配選擇權三大資產的新收益組合,能同時追求股市上漲時向上增值潛力,同時具備股市波動時的下檔保護,第一是債息、股息和資本利得搭配權利金的三種配息來源可持續提供多元的現金流量,第二是因可轉債與股市相關性較高,但在股市波動時,本身的債券特性亦展現相對抗跌能耐,最後是成長股搭配選擇權賺取的權利金,如2008年市場大幅波動下,賣出買權賺取的權利金收入年化約為10%。這樣的投資配置,能從不對稱的風險和報酬關係中,找出波動度低於股票、但報酬機會高於債券的組合位置。 ---------------下一則---------------  陸股債匯 短多2014-10-20 記者李娟萍、林春江�台北報導 中共18屆四中全會昨(20)日登場,本次會議主題是「依法治國」,預期官方將深化經濟體制,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將有利於經濟成長,帶動資本市場的健全發展,法人認為短線大陸股、債、匯市有季節性因素及政策利多促升。 大陸中央企業改革,對大陸資本市場帶來結構性的轉變。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總市值裡,國企占23%,央企約占42%,這兩大企業占A股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二,對大陸A股市場影響甚大。 元大寶來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經理人陳重銓表示,中國股市多樣化的改革題材,是近期投資的亮點,如資產注入、資本重組、混合所有制、引入戰略性投資者、股權激勵、薪酬考核機制及反腐節省開支等,投資陸股,要跟著趨勢及題材走。 由於國企及央企股票估值仍處於底部,改革將成為提升估值的利基,隨著國企及央企改革的逐步落實,大陸資本市場將迎來新一波的高潮。 在中國共產黨歷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這是首次將「依法治國」為主題,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相較於3月初舉行兩會,中國政府在經濟議題著墨較多,本屆四中全會將聚焦依法治國、黨建和反腐三大問題,經濟相關議題可能不若兩會多,但從四中全會觀察中國政府的改革決心與態度,仍是重要參考指標。 預期陸股仍將挾改革題材延續漲勢,看好國企改革與滬港通題材扮演藍籌股本益比提升的觸媒,而四中全會召開也可望成為新的催化劑。 根據彭博報導,到2020年大陸反腐政策可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將可提高大陸經濟成長率0.1%~0.5%;除此之外,按照過往經驗顯示,四中全會會議結束後半年及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上升0.02%及1.5%,而中國境內債則分別上漲2.54%及4.61%,匯市及債市表現相對突出。 國泰投信債券部資深經理趙志中則認為,四中全會主題與經濟無直接關係,況且國企改革議題已發酵很久,反而要留意最近房地產的修正;而人民幣在每年第4季有上漲的季節性慣例,加上目前海外金融市場表現不佳,人民幣有安全性資產的吸金效應。 至於大陸債市來自於人口拐點所造成的房地產修正、導致通膨與經濟趨緩、貨幣政策寬鬆,預期有三年的結構性多頭行情。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21/2/26020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1 進 1 出 美歐資金腳步不同調2014-10-21 01:2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市場風險意識上升,美歐股市同步震盪,資金動能卻不同調,上周美股基金獲得資金大舉回補80億美元,創近一月單周吸金之最,也是上周唯一吸金的市場,歐股基金則賣壓湧現,單周失血逾58億美元,創歷來單周最大賣壓,連七周淨流出,凸顯美歐經濟成長步調分化,資金腳步不同調。 全球市場波動加劇,新興市場資金動能跟著搖擺,上周各大新興市場基金全面呈現淨流出,為今年3月中旬以來首見,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淨流出13億美元,創近30周單周最大賣壓。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說明,市場對全球經濟動能放緩的疑慮擴大,加上伊波拉病情蔓延衝擊投資氣氛,導致風險趨避意識上升,美歐股市震盪加劇,但與前周相較,上周跌幅已明顯收歛,反應跌深反彈行情蓄勢待發,優於預期的企業財報也是支撐主力。 郭世宗認為,美國企業財報結果將是驅動美股表現的重要指標,目前市場預估獲利年增率將達6.9%,由於第3季財報已先遭市場下修,若後續財報結果優於預期,將有利於美股延續反彈行情。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美股下挫主要反應美國微控制器廠商公布財報不如預期、原油走低重挫能源類股、企業財報好壞各參、希臘情勢變數與擔憂伊波拉疫情恐擴大所拖累,但低利環境持續、就業穩定增長,都有利未來製造業及房市持續復甦,將有助支撐美股走勢。 德銀遠東DWS多元集利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韋翰表示,歐洲經濟體質原本就疲弱,ECB企圖以政策救市,不過所推出的方案並不如市場預期,失望賣壓反應,加上德國經濟景氣指標ZEW來到近年低點,造成資金大幅撤出歐洲。 至於亞股,陳韋翰說,第3季全球市場震盪,不過亞洲股、債跌幅小,相較於拉美、東南亞,中、印的本益比評價仍偏低,因此新興亞洲更為看好,可望在此波震盪過後有所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經理人諾曼•波斯瑪表示,預估歐元匯價長期相對美元弱勢,有助於降低歐洲出口企業匯兌壓力,並進一步提升競爭力與獲利成長潛力,搭配歐洲央行寬鬆政策、銀行業去槓桿化接近尾聲、以及歐洲政府結構性改革帶動下,仍預期歐洲經濟有望逐步改善。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1/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亞股指數上周小跌0.9% 穩住陣腳2014-10-21 01:2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受到美國經濟不如預期影響,國際資金上周全面撤出美國以外的股票資產,但結果美股上周還是跌了5%,反觀亞洲(不含日本)股市上周資金淨流出7.4億美元,但指數只小幅下跌0.9%,成為全球表現最抗跌的市場。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亞洲股市表現抗跌,主要是與歐美股相比,亞股價格偏低;但投資人應注意國際資金連續6周賣超韓國、台灣與印尼股市,其中台股外資淨流入已從先前高峰的148億美元降至100億美元,韓國從86億美元降至60億美元,顯示這波亞股修正,韓國與台灣均算是較大的提款機,但這也代表投資機會浮現。 施宜君分析,雖然亞洲各國的利率政策維持中性,但為對抗可能的通縮疑慮,三大央行必須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只要美國復甦與三大央行寬鬆這兩大方向不變,亞洲資產就會受到國際資金動態的影響,投資人必須學習與資金波動和平共處。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認為,亞股本周可望回升,雖上周外資對亞股除南韓淨流入外,其他都流出,但今年來淨流入超過50億美元以上國家有印度、台灣、南韓,其中台灣及印度年度吸金更超過百億美元。新興亞洲政經情勢發展較穩定,大陸持續受惠國企改革、滬港通、及貨幣寬鬆政策利多推動。 至於印度近期股市高檔震盪,中長期莫迪新政府對經濟振興的期待;東協泰國軍政府取得政權後,創造出更為穩定的環境;韓國將透過擴大財政赤字來實施刺激政策,整體亞洲股市後市依然偏多。 德盛亞洲總回報股票基金經理人潘宇明強調,亞股因基本面佳、評價合理,提供股價支撐,在近期市場波動中表現相對抗跌。 他表示,就投資機會來說,東北亞和東南亞各有機會和題材,大陸具備三大改革刺激題材,第1是滬港通資金入市、MSCI納入A股等措施可望帶來資金活水;第2是國企改革,員工持股計畫可提振營運效率,且企業積極布局海外,可望增加利差收入;第3是政策托底,從5月新國九條,9月SLF注資,解除優先股發行限制,改善銀行資本適足率等,都將支持大陸的金融股後續表現。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1/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日股領漲4% 亞股吐悶氣 台股收復5日線 法人:僅為短彈 利空紛雜不宜太樂觀2014年10月21日【劉煥彥、林潔禎、陳冠穎╱台北.綜合外電報導】 齊心走揚 歐美股市上周五大漲,激勵亞股昨同步走揚,尤以日股收盤暴漲近4%表現最勇猛,台股也大漲150點,收復5日線;法人提醒,國際股市波動劇烈,又有伊波拉疫情、油價暴跌及地緣政治等變數,短線不宜太樂觀,須觀察能否回補8795~8946點缺口,才能確立盤勢已築底往上。歐股昨未隨亞股攀高,受企業財報利空拖累持續下沉,英法德股市早盤跌幅均超過1.1%。 日股昨扮演亞股領頭羊,因《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資產規模達1.2兆美元(約36.5兆台幣)的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有意將投資日股比重由現行12%提升至25%,帶動日經225指數收盤暴漲近4%,創1年多最大漲幅,重回15000點之上。 歐股昨早盤仍開低 主要亞股大幅翻揚,MSCI亞太指數一度大漲2.1%,創逾2年來最大漲幅,滬、港股盤中一度各漲1.2%和0.7%,收盤漲幅縮至0.66%和0.2%,澳洲、韓、印度、印尼盤中漲幅介於1.3~1.7%,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盤中也漲近1%,惟歐股昨早盤仍開低,由歐元區50支大型股組成的Euro Stoxx 50指數早盤一度下殺近1.7%。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暗示,可能暫緩調升消費稅,稱增稅用意是確保下個世代也能享受退休金及醫療福利,若導致經濟失速,政府不見得能如願擴大稅收。 外資台股結束9賣 隨著亞股全面反攻,台股也趁勢上演跌深反彈,在電子、金融權值股連袂走揚,食品股走食安風暴,味全(1201)、統一(1216)等6檔漲停,外資在期現貨同步回補,現貨買超25億元,結束連9賣,台指期淨空單回補6400多口,淨空單降至1.3萬口,指數開高走高拉出長紅,收盤大漲150.26點,收8663.14點,收復5日線8646點,成交值787億元。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說,國內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看來很好;過去追逐美元升值利益的外資在獲利回吐後一定會回頭,雖然基本面很好,但他也說,國際仍存在許多變數,包括伊波拉疫情、中東地緣政治以及俄羅斯議會決議收回歐洲財產等,無法預測,可能都會影響台股。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提醒,道瓊指數在16000~17000點震盪,有作頭疑慮,雖還不明顯,但後續要再觀察,若美股確定作頭,台股連反彈行情都不用奢望了! 觀察美股是否作頭 第一金投顧副總陳奕光認為,台股因乖離過大昨出現跌深反彈,但仍不宜太樂觀,要觀察是否回補8795~8946點缺口,若能回補,可確立盤勢築底往上,反之,還有回測今年低點8230點壓力。 ---------------下一則---------------  亞股甩低迷 日股漲最猛2014-10-2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亞股上周遭外資大賣,但在歐美股市翻紅下,昨(20)日全面上揚,擺脫10月以來的低迷走勢,尤以跌幅最深的日股,因傳出日本政府退休基金將提高投資比重,反彈力最大,日經225指數單日上漲3.9%,居亞股漲幅之冠,一舉站上15,000點大關。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分析,日股率領亞股全面走升,除了反應美歐股市大漲,及美國企業財報穩健外,美元重拾強勢地位,日圓回貶提振市場對於出口產業獲利挹注的信心,市場預估今年日本企業每股稅後盈餘(EPS)年增率將達16%,推升日股漲勢。 羅傑瑞指出,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PIF)為全球最大退休基金,可望將日股投資比重,從現行的12%提高至25%,市場預估將有高達8兆日圓的資金流入日股。 ---------------下一則---------------  美股多頭持續 明年再創新高2014-10-21 01:2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期金融市場震盪加大,特別對美股後市展望各家看法不一,但是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多明尼克•羅西(Dominic Rossi)表示,近期股市回檔屬於多頭行情的中期修正,相信未來美股多頭行情仍將持續,預期明年的美股有機會再突破標普2,000點的高點。 過去幾個月來,由於美元相對主要貨幣明顯走強,讓國際資金作大幅挪移,也讓全球股市出現明顯回檔,多明尼克•羅西(Dominic Rossi)認為,「美元還會持續強勢,甚至還會進一步走強」,主要是因為美國已出現結構性改善,特別是過去數年財政與貿易赤字改善,儘管雙赤字改善已發生一段期間。 而美元近期走強,主要是因貨幣政策改變,先前美國聯準會採行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奏效,壓制美元走勢,但隨著量化寬鬆即將結束,加上明年可能將升息,搭配歐洲與日本加速量化寬鬆,對美元給予推波助瀾的效果。 多明尼克•羅西(Dominic Rossi)表示,從今年第2季以來,信用利差擴大,中小型股表現落後,近期更蔓延到商品市場,特別是油價的崩跌,現在正影響到全球股市,在當前疲軟走勢之前,市場寬度(market breadth)即已開始惡化。 一般來說,當美元升值時,將使其他資產下滑,特別是商品,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都明顯走跌,這正與2004∼2008年的情況相反。 在美元續強、金融情勢緊縮之際,多明尼克•羅西說,美股應是首選,尤其在近期標普500指數自歷史高點已修正10%後,不少人可能很難相信美股會續揚,但富達看好美股後市是因為美國經濟穩健、企業獲利與股利成長,在未來一年可望支撐全球股市表現。 他指出,富達依然相信2015年的美股多頭將持續,甚至突破今年9月標普2,000點高點。多明尼克•羅西認為,2003∼2008年的多頭行情是因美元疲軟、大陸崛起,讓新興市場表現優於成熟市場所帶動,然而當前多頭走勢的持續則是因投資評價擴張及其他利多如美國企業獲利與智慧財產相關類股,像是製藥、生技與科技股表現勝於硬資產等。 至於其他新興市場展望,則要看各經濟體結構性改革是否能成功,如由出口轉型轉為內需導向,將可以讓多頭股市持續,像大陸、印度與墨西哥目前都已實行改革政策。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1/250/A38A00_P_02_02.JPG ---------------下一則---------------  歐股基金 上周大失血2014-10-20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根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近一周歐洲股票型基金遭淨流出58.26億美元,創新高紀錄,反應投資人對於歐洲經濟的擔憂。業者建議此時現階段避開處於震盪的歐股,待政策明朗再適時布局歐洲市場。 德銀遠東DWS多元集利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韋翰表示,歐洲經濟體質原本就疲弱,ECB企圖以政策救市,不過推出的方案不如市場預期,失望賣壓湧現,加上德國經濟景氣指標ZEW來到近年低點,資金大幅撤出。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未來一周觀察26日公布銀行資產評估結果,雖然部分銀行面臨資金需求將對短期信貸環境形成壓力,但歐盟銀行業整合,仍是中長期正面利多。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經理人諾曼•波斯瑪表示10月底壓力測試結束後,歐元區銀行將開始動用貸款資金,改善對歐洲企業的信用供給,帶動經濟活動。 此外MSCI歐洲指數本益比從9月下旬的15.5倍,上周已降至13.8倍,低於長期平均值,再者,歐洲央行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推出QE政策的可能性仍高,加上各國政府持續推行結構改革可望提振歐洲基本面與企業獲利表現,中期而言歐股不乏表現機會。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歐元匯價走低,有助拉抬歐元區物價,也提高歐洲出口競爭力,並帶動進口商品價格,舒緩歐洲面臨的通縮壓力。根據野村證券預估,當歐元匯率貶值達10%,將幫助MSCI 歐洲企業成分股獲利提升3%,信用利差亦可望因此下降。 他也提醒歐元區各成員國的需求、財務狀況各不相同,讓歐洲央行的政策影響到底如何殊難預料,並影響刺激政策效果。短線而言,市場對這些政策本身的效果仍保持謹慎態度,執行難度也高,因此建議短期對歐股採取觀望態度,待歐洲央行政策更明朗再確定投資策略。 ---------------下一則---------------  買美股基金 以靜制動2014-10-20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成長力道疲弱加上伊波拉疫情升溫,10月美股震盪加劇,標普500指數拉回至年線附近,投信法人指出,近期美股走弱,但長線基本面仍看好,投資美股可「以靜制動」,定期定額降低風險。 10月以來美股波動明顯,史坦普500指數自9月18日高點波段下跌幅度約7%,指數跌破年線支撐,然上周五受到美國寬鬆言論再起,美股再度大漲,投信法人表示,伊波拉疫情為影響全球股市表現的重要關鍵,預估美股未來一至二個月區間整理的可能性較高,但若回歸基本面來看,美國經濟數據多數強勁,企業獲利良好,在此波修正後指數仍有上攻空間,投資人可藉由定期定額方式掌握後續漲升行情。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歷史經驗來看,統計自2010年以來,史坦普500指數共有四次跌破年線價位,若於拉回至年線後次月初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於美國股市,定期定額投資一年的平均報酬率達11%。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副總黃大展分析,儘管過去國人對於美國市場的印象為成熟區域股票,認為上漲力道及漲幅皆不如新興市場大,但根據統計,過去五年持續的定期定額扣款投資美國S&P500指數下,截至今年8月底,累積漲幅可達56%以上,勝過歐洲41%、亞洲不含日本的21%表現。 摩根證券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美股長線向上趨勢並未改變,定期定額無須考慮進場時點,更具備攤平成本優勢,最適合成長前景佳、波動較大的市場,而且,只要所投資標的長期趨勢向上,即使短線震盪,定期定額也能發揮功效。 至於美股後市展望,保德信全球優質股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如惠表示,近期美股波動大主要是市場信心不足所致,考量聯準會一再強調會在經濟成長趨勢明顯後再調整政策,左右股市長線表現的主要因素,仍是經濟數據、產業前景以及企業的獲利。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21/2/26020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國股債 躍居吸金王2014-10-20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不確定因素增加,投資人追求安全資產,撤出歐洲及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前進美國股票、德國股票、美國債券及防禦型類股基金。 新興組合基金研究(EPFR)統計,到15日為止的一周,各類股票型基金共失血19.9億美元,但美國股票基金卻吸金80多億美元。債券基金共進帳63.2億美元,美國債券及總回報基金最受歡迎。 所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中,以全球型新興股票基金的贖回金額最大,而且是今年第1季以來最長的資金贖回潮,主要是因為投資人擔心全球主要經濟體景氣疲弱。 EPFR指出,投資人最擔心的新興市場首推中國大陸。大陸決心管理影子銀行體系、房市、貪污及主要產業的生產過剩,同時又要維持就業與達成經濟成長目標,投資人因而擔心大陸經濟成長會趨緩。 大陸基金在8月底時結束連五周淨流入,之後七周中有六周為淨流出,最近的一周失血近15億美元。此外,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中,平均有17%配置在陸股,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持續失血,也加重對陸股的賣壓。 歐洲股票基金也是重災區,9月初以來已淨流出180多億美元。美國投資人更是大量撤資,淨贖回金額再創歷史新高,而且是8月中旬舊紀錄的兩倍多。不過,投資人對德國及奧地利基金情有獨鍾,近一周為買超。 債券型基金前一周創下157.8億美元歷史吸金最高紀錄,近一周進帳金額則是這個紀錄三分之一強,仍以美國債券基金最受寵,歐洲債券基金吸金創36周新高。 至於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是4月初以來第四次出現淨流出,失血最多的類別為強勢貨幣新興債券基金。不過,中國債券基金則是連11周吸金,因為政府決定對今年違約的一家企業進行紓困,因此降低投資人對於破產與違約的擔心。 ---------------下一則---------------  平衡型基金 亂市不倒翁2014-10-20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歐美股大幅震盪,在市場震盪之際,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除有進可攻、退可守優勢外,根據統計,組合平衡型基金的單位風險報酬居各類基金之冠,意思是投資人在承擔相同投資風險之下,其可獲得的報酬較佳。 自10月起部分成熟國家經濟數據開始普遍不如預期,包括德國的工業生產大幅下滑開始,經濟景氣指標ZEW下探四年低點,美國零售成長與紐約製造業指數都來到半年來最弱水準,造成本月以來風險性資產輪番重挫,大多數股市皆回吐上半年漲幅,全年報酬轉負。 一般而言,市場將平衡型基金的投資視為比較適合保守型的投資人,在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之際,平衡型基金的股債兼具優勢多數能夠力抗大環境波動。 另一方面,組合平衡型基金單位風險報酬較高,也就是說投資人每承受一單位風險,可獲得較高的報酬,在投信投顧公會的主要基金分類中,近一年來組合平衡型基金的單位風險報酬高於一般股票型、平衡型以及海外債券型基金。 德銀遠東DWS多元集利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韋翰表示,平衡型基金經理人可依據市場變化,即時調整股、債比重,基金較能跟漲抗跌,市場向下時,較股票型基金抗跌,市場氣氛轉佳時,則可以提高股票及風險性債券的比重,增加攻擊力道。 柏瑞旗艦全球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曾志峰表示,在波動市場中,通常平衡基金的優勢在於利用專業團隊精選股票投資部位,再加上債券專業團隊挑選最佳的債券組合,兩相搭配下,有機會持續創造較股票波動度低、又可較債券相對高的報酬率。 永豐全球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曹清宗指出,隨著升息、伊波拉病毒、IMF下修全球經濟展望等不安因素干擾,金融動盪加大,資金暫時撤離風險性資產,資產輪動快速,投資組合仍以信用債市為主,尤其高收益債經過9月大幅修正後,目前殖利率達去年來高點,將觀察是否有止跌跡象、伺機加碼;股市則仍偏重已開發國家。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21/2/26020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亞太高息股抗跌領漲2014-10-21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10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加劇,在美元快速升值、德國經濟數據低落等衝擊下,導致市場快速回檔,美國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歐洲600指數在短短一周內重跌5∼7%,但股市並非全盤皆綠,亞太高息股不但短線抗震,10月以來僅小跌1.5%;長期漲幅更是驚人,統計近十年來,亞太高息股漲幅甚至高達213%,抗跌領漲優勢在震盪格局中更加凸顯。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9月全球市場因為美元快速升值掀起波瀾;最近三周,包括資金回流債券、德國經濟數據低落、伊波拉疫情難測等利空,導致美歐迅速回檔,相對上半年景況,很容易理解投資人的擔憂。羅傑瑞認為,最近全球市場震盪幅度加大,並不是因為全球景氣反轉衰退,而是包括IMF在內的預測顯示「成長速度不若預期」,而讓投資人有獲利了結的藉口,引發資金快速抽離。 羅傑瑞認為,目前全球景氣溫度其實「冷熱適中」,美國和大陸的景氣復甦速度可望持續支持企業獲利增長,面對震盪,建議投資人可以挑選亞太高息股,透過高息股抗跌領漲、且長期總報酬率可觀的優勢穩住陣腳。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收益基金經理人馬格瑞特.薇爾(Margaret Weir)表示,亞洲企業的股息派發率已經到93.7%,且亞洲企業的平均股息率也比歐美更高,若全球政府債券的殖利率持續偏低,在寬鬆貨幣環境下,利率優勢反而會成為驅使資金轉向的關鍵。另根據統計,MSCI亞太不含日本高股息指數在過去15年來的總報酬不但翻了三倍,更比亞股大盤多出75%的報酬率,可見孳息優勢有助高息股票創造超額報酬。 保德信全球優質股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如惠表示,依照聯準會過去十次升息循環經驗,美股在升息初期微幅震盪,但三個月後持續走高,且以過去歷史資料顯示,隨升息預期越來越高漲時,股息成長策略表現相對單純股息策略表現亮眼,顯示具股息成長題材者表現較佳,且股息占總報酬比重也將隨投資期間拉長而持續升高。 在景氣觸底回升階段,高股息股擁有股息派發,能滿足需要現金流投資人,又能受益於企業獲利提升帶動的股價上漲。此外,高股息股常是營運能力健全,財務狀況穩定的優質企業,在具備股息、資本利得空間及企業信評三大優勢,使高股息股成為後QE時代投資首選。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1/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投資級企業債 吸金17周2014-10-2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震盪加劇,增添美元債券的資金魅力,上周投資級企業債及美債聯手吸金,分別淨流入26億美元及50億美元,其中,投資級企業債的資金吸引力更勝一籌,買氣連旺17周,今年累計淨流入逾650億美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531億美元。 風險趨避意識上升,新興債及高收益債同步遭到資金調節1.7億美元及5.4億美元,但賣壓不大,只要市場氣氛改善,資金回流可期。 摩根環球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麗莎•蔻蔓(Lisa Coleman)分析,全球股市大震盪,市場風險意識上升,資金轉進債市尋求避風,不同於前一周全球主要債市全面吸金,上周僅投資級企業債及美債獲得資金青睞,主要是金融市場開始回穩後,美元走勢轉強,連動美元債券吸金動能。 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不明,蔻蔓認為,明年利率將由現行極低水準逐步拉高,美元強勢地位不會改變,將帶動資金向美元債券靠攏。尤其是收益率高於美債的投資級企業債,不但擁有高信評優勢,在利率回歸正常化過程中,較美債更具力抗升息的能力。 蔻蔓說,投資級企業債有較低的波動度,亦提供相對較好的到期收益率,在近期股市波動期間,凸顯投資優勢。 景氣擴張期間,政府公債面臨利率上揚的資本利損風險,投資級企業債除有較高收益率外,還能受惠於獲利改善與信評上調的利差收斂效果,資金動能可望持續穩定。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表示,市場風險意識上升,投資信心低迷不振,難免影響新興債資金動能,不過,新興市場經濟重回成長軌道,新興債有高息優勢,在寬鬆資金環境下,具有投資魅力。 皮耶指出,新興市場整體通貨膨脹壓力不高,全面升息的可能性不大,無須擔憂升息對新興債的影響,即使美國進入升息循環,新興債高於公債的收益率,亦可降低利率上升對債券價格波動的影響。 不過,在強勢美元環伺下,新興貨幣波動度可能提高,建議持有新興美元債為主。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近期投資等級債的利差呈現擴張,主要來自公債殖利率下滑,反映市場緊張氣氛,投資級債目前可加碼航太國防、工業、能源、有線電視及保險產業,作為債券的防禦部位。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21/2/260210.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亞債Q3亮眼 後市備受矚目2014-10-21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隨著亞洲債券及高收益債券今年走勢持續強勁,投資人開始擔憂該資產類別評價過高。法人表示,亞債挾其資金面、基本面優勢再加上低違約率,成為第3季以來表現最佳的債市,後市持續看好。 匯豐環球投資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陳寶枝指出,年初至今亞洲債券報酬率強勁,優於市場預期;亞洲債市踏入第3季以來表現亮麗,根據JACI綜合指數,截至2014年10月10日,亞洲債市按美元計上升7.59%。 今年亞洲美元債券利差縮小以及美國公債殖利率下降帶動亞洲債券表現強勁。陳寶枝說,儘管聯準會決定持續削減量化寬鬆措施,年初至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下降74個基本點至2.28%,因此存續期間較長或主要受主權風險影響的亞洲美元債券市場表現領先,如印尼、印度及菲律賓。 此外,泰國走出去年政局動盪的陰霾,市況逐漸回穩,也有強勁報酬,而受惠於市場對大陸經濟前景的看法改善,加上數月前政府推出定向刺激措施,大陸債市已從年初反彈並持續回升。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今年新興市場債及亞債的表現都相當突出,面對美國明年可能升息的訊息,債市承壓相對股市來得重,在此前提下,原本就偏好固定收益資產的投資人不能再忽略亞洲高收益債,特別是大陸債市這塊版圖。 匯豐中華投信表示,年初至今,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新債發行量可觀,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該市場呈現存續期間較短、殖利率波動較低、殖利率利差較高及與其他債市相關性較低的特點。這些特點相當理想,尤其在投資人憂慮聯準會可能升息的環境下,會更具吸引力。 ---------------下一則---------------  瑞銀:美高收債 可加碼2014-10-20 記者劉于甄�台北報導 雖然地緣政治風險及伊波拉病毒威脅仍揮之不去,但瑞銀認為,近期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期大幅下調。 未來六個月的投資建議,瑞銀表示,股票依然是長期策略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值得中長期投資。 瑞銀分析,站在降低景氣循環風險的立場,取消加碼加拿大股票,增加高收益債券的加碼比重是正確的方向。 瑞銀認為,溫和偏風險的立場仍合理,但是建議客戶調整其投資組合,關注目前遭拋售的風險類資產。 瑞銀對戰術配置做了一個調整,因大宗商品的波動率大、預期報酬率較低,建議投資者在策略資產配置中不要持有大宗商品。 高收益債券報酬方面,仍有吸引力。瑞銀認為,吸引力較強的股票與防禦性更強的債券之間的風險溢價已經發生變化,因此,瑞銀建議要加碼債券部位的話,可增加美國高收益債券的部位。 以全球市場布局上,瑞銀建議加碼部位集中於美國。 瑞銀分析,經濟成長趨勢最有利的地區,建議加碼美國股票和美國高收益債券,對美元兌歐元也持加碼立場,即使美國聯準會採取更加鴿派的立場,仍會比歐洲央行的加息時間早得多。 ---------------下一則---------------  投資級企業債 買氣連旺17周2014-10-21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震盪加劇,更增添美元債券的資金魅力,上周投資級企業債及美債再度聯手吸金,分別淨流入26.65億美元及50.26億美元,其中投資級企業債的資金吸引力更勝一籌,買氣連旺17周,今年累計淨流入逾650億美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531億美元。 風險趨避意識上升,新興債及高收益債同步遭到資金調節1.7億美元及5.4億美元,但賣壓不大,只要市場氣氛改善,資金回流可期。 摩根環球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麗莎•蔻蔓(Lisa Coleman)分析,全球股市大震盪,市場風險意識上升,資金轉進債市尋求避風,但不同於前周全球主要債市全面吸金,上週僅投資級企業債及美債獲得資金青睞,主要是金融市場開始回穩後,美元走勢轉強,連動美元債券吸金動能。 近期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不明朗,市場普遍認為美國不會太快啟動升息,蔻蔓認為,無論如何,明年利率都將由現行的極低水準逐步拉高,美元強勢地位不會改變,將進一步帶動資金向美元債券靠攏,尤其是收益率高於美債的投資級企業債,不但擁有高信評優勢,在利率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又較美債更具力抗升息的能力。 至於近期資金持續流出的風險雙債,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本波市場恐慌主要反應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但美國貨幣政策可望因經濟成長擔憂而較不急於積極性升息,此將可淡化對新興債市之衝擊,尤其是油品進口區域如新興亞洲債市反可受惠通膨壓力減輕之利多。 他指出,新興國家主權債殖利率已彈升至高於2013年平均水準,新興國家貨幣指數則接近於金融海嘯時期低點水準,價值面投資機會浮現。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高收益債資金動能反覆不定,主要是反應景氣回升趨緩的不確定性,但進一步來看,資金賣壓從未超過四周,而且,資金大舉調節後均會再次回流,顯見高收益債基本面無虞,投資氣氛左右了資金動向。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高收益債券殖利率升至一年多來最高水準,PIMCO表示目前可說是高收益債撿便宜的好時機。 從美銀美林指數的數據顯示,歐洲高收益債及投資等級債利率差擴大至3.09個百分點,為2013年7月以來最高,歐洲高收益債殖利率的攀升,反映了近期對歐洲經濟狀況的擔憂,但該現象也讓品質較佳的歐洲企業投資價值浮現。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1/clipping/A39A00_T_01_02.JPG

1031018-1020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20日
公開
29

柏瑞:定期定額債券基金做退休規畫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國人壽命愈來愈長,據內政部9月份公布的第十次國民生命表顯示,目前男性壽命每年以2個月、女性以3個月的速率延長,法人指出,國人自退休後仍有約19年退休生涯,隨壽命越來越長,理財規畫刻不容緩,可用定期定額債券基金方式規畫,以扣款不間斷的小額慢慢累積,待成為一筆不算小數目的債券基金後,成為資產配置的核心。 柏瑞投信指出,國人平均壽命再攀高峰,以最新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兩性平均壽命達79.12歲,男性、女性分別為75.96、82.47歲。如果與亞洲國家相比,日本仍居亞洲之首,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南韓不管男性女性,也皆高於我國。 然而因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稍嫌偏早,根據經建會於2013年的統計,我國男性平均退休年齡僅61.9歲,僅略高於法國,遠低於南韓71.4歲,也比日、美、英等國年輕。就算是女性也同樣比上述國家早退休。 由此推知,國人自職場退休後約有長達19年的生涯(平均壽命79.12歲,減去男女性平均退休年齡60.6),特別是女性壽命長於男性,需更積極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許多投資人以單筆購買配息型債券基金的方式,希望每月有固定收益,欲藉此安排退休生活。柏瑞投信認為,這個概念固然沒錯,但對較為年輕的上班族群來說,執行上並不容易,畢竟每月開銷仍大,難以存下一大筆金額。針對這現象,柏瑞投信建議年輕族群不妨及早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小額累積債券基金,以時間積少成多。 如果是風險承受度較高的年輕族群,則可以考慮適當布局高收益債券。 柏瑞投信的研究發現,假設每月定期定額扣款1萬元投資於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投資達24年(因高收益債券指數自創立至今為24年),含息累積報酬率達287.87%,含息總金額超過1,000萬元,長期投資效果不俗。 柏瑞投信提醒,儘管長期定期定額債券基金成效可期,但投資債券市場仍有其特定風險,投資人仍需視自身風險承受度來謹慎選擇標的,也須留意金融環境變化。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市場震盪 低波動基金抗壓 組合平衡型今年來仍賺 詢問度升溫2014年10月20日【高佳菁╱台北報導】 近1個月來市場大幅震盪,恐慌指數1個月來從12.03攀升至26.25,投資人手上基金報酬也可能由正轉負。資產管理業者表示,此時迎戰市場大幅震動的最佳武器是低波動基金,組合平衡型基金的單位風險報酬0.28%不僅居主要類股之冠,且今年來尚能維持正報酬,長期報酬率亦佳。 留意多元資產商品 德銀遠東DWS多元集利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韋翰分析,10月起經濟數據普遍不如預期,由10月7日德國工業生產大幅下滑開始,德國經濟景氣指標ZEW下探4年低點,美零售成長與紐約製造業指數都來到半年來最弱,加上聯準會將在本月底結束QE(量化寬鬆),市場擔心復甦與資金行情同時中斷,造成本月來風險性資產輪番重挫,多數股市皆回吐上半年漲幅,全年報酬轉負。 陳韋翰說,股市緩漲急跌是多頭市場特性,緩漲反應經濟基本面續改善,急跌是適時修正市場過度樂觀情緒,如何在急跌後布局才是關鍵,不妨選擇優質、單位風險報酬較高的基金,逢低布局。 據摩根資產管理統計,布局多元資產的10年年化報酬率約8.4%,高於成熟市場股票的7.6%及美國債券的4.5%,雖然不若新興市場股票的11%來得搶眼,就波動度來看,多元資產布局的10年年化波動度約14%,僅是新興市場股票27%一半,顯見多元資產商品不但波動度較低,報酬不落人後。 債券利息當做後盾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說,景氣回春有目共睹,重壓股票基金報酬固然可期,但波動過高可能令人不堪負荷,債券基金收益又已無法滿足需求,平衡組合基金不但有債券利息做後盾,亦不會錯失股市成長機會,波動度又低於股票基金,詢問度高漲。 復華全球戰略配置強基金經理人劉明滄指出,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市場資金為增加收益,仍偏好較高收益之投資產品,加上目前有降低市場波動需求,布局於股票、債券等多資產部位的組合平衡型基金,相對適合目前市場行情。 ---------------下一則---------------  滬港通震天響 台股獨垂淚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自滬港通擬定方案後,大量資金進駐香港、大陸,在9月底前,A股、港股日均量每月都在遞增中,但台股交易量卻是月月降。法人表示,「滬港通」對台股排擠效應早已顯現,在10月底「滬港通」開通後,台股若無特別利基,恐無法避免資金逐漸流失。 根據統計,滬股日均量從6月的655億人民幣,一路增至9月的1,717億人民幣;恆生日均量亦由510億港元增至758億港元,顯示大量資金已提前流入港、陸股卡位,甚至連在台灣證交易所掛牌的4檔和A股相關ETF,這段時間的交易量也突然間熱絡起來。 但除了這4檔ETF,台股日均量卻自逐步下滑中,6、7月台股日均量都上千億元,但到9月已掉至808億元,甚至外資在這段期間也連連賣超。 滬港通效應在兩岸三地股市作出區隔,分析其原因,東亞證券總經理陳烜台表示,不僅外資法人看好滬港通,明年即將出台的「大戶條款」與「富人稅」恐怕也是台股資金外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摩根大中華基金經理人王浩(Howard Wang)指出,國際資金確實已提前卡位,根據EPFR統計,中國基金自7月中開始已由資金流出轉為流入,累計3個月淨吸金近113億美元,尤其在各國股市近期表現大多不盡理想,唯陸股獨強。 在滬港通確定開通後,國際資金將會進一步流入陸港股。陳烜台說,因香港將對國際投資人提供對陸股的投資窗口服務,有利於金融發展,其金融地位可再升級;至於陸股的投資自由度提高後,預料將大幅提升國際資金進駐大陸股市;對台股來說,恐怕會再次出現資金排擠效應。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該旗下中國基金持有A股比重不高只是因為沒有額度,若未來滬港通之後,就沒有額度問題,即可以透過香港平台買A股,屆時會大幅加碼A股。 在滬港通之後,在香港的外資法人表示,對陸港股是大大利多,台股極可能出現資金排擠效應,因此,台灣需要在國際化、創新業務多下一點功夫如台灣可發揮自己的利基,和滬港股相比,台股最大吸引力就是在科技股,若能吸引世界或者亞洲知名科技廠商都能到台灣掛牌,或許是可思考方向之一。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clipping/A39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指數股票型、中概型相對抗跌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受美股近期重挫影響,台股從9月1日收盤價9513.06點以來,至16日盤中最低點8,507點,跌掉逾千點,跌幅逾10%,連帶台股基金表現也一片慘綠,各類型基金跌幅都比大盤深,僅指數股票型與中概型基金,跌幅在10%以內。 投信業者表示,由於國際股市震盪,加上外資持續賣超,現階段在市場未明的情況下,穩健型的投資人可選擇波動相對小的台股指數基金,積極型的投資人也趁跌深逢低分批布局台股基金。 群益投信指出,近期台股表現相對弱勢,受到IMF下修全球GDP預測,全球景氣增長動能趨緩,加上Fed提前升息疑慮再起,資金持續流出新興市場,亞股下跌拖累台股走勢,外資連續第五週賣超台股,外資及期貨仍偏空操作台股,短期台股能否止跌回穩,國際股市走勢及外資動向是關鍵。 群益台股指數基金經理人方奕翔表示,短期在台股回檔修正過後,中期仍有機會觸底反彈,此外,由於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29日舉行,政府對於台股後市維持審慎樂觀看法,並傾向引導房市多餘資金進入股市,及後續政府委外代操基金進場佈局,中期仍有利台股表現。 德盛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近期台股因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挫、伊波拉病毒在美傳出蔓延及食安風暴影響,台股跌破年線後持續下探,由於心理因素主導目前盤勢,預期跌深後反彈速度有限,要留意市場多殺多的情緒,不過觀察目前指數跌幅已接近底部,且台股基本面仍中性偏多,不過未來台股走勢變數仍要看外資的賣盤。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今年台股在7月與8月都達到9,500點以上的價位,依照經驗都是高檔區,市場本來就會謹慎戒懼,加上M頭型態的壓力罩頂,短期間技術面所產生的調整壓力勢難避免。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7/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20檔境外中國基金 去留受關注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儘管市場正在等待中港官方宣布「滬港通」時間表,然而看好滬港通後陸股後市發展的法人愈來愈多,由於國內境外基金對於持有A股有10%的限制,因此,滬港通後後,20檔境外中國基金去留備受關注。 根據現行法規,境外基金持有A股有10%上限限制,但是境內中國基金(國內投信發行的中國基金)並沒有持有A股比重限制,當國外基金經理人愈來愈看好A股後市時,境外中國基金經理人就會作出選擇。 9月法巴百利達中國基金已經開出第一槍,該基金已在9月15日從台灣下架,下架原因就是想增加A股持股比重,不想再受制台灣規定。 據晨星基金統計,目前還有20檔境外的中國基金,6月底時這些境外中國基金大部分對A股是零持股或者持有極少的A股;反觀國內投信發行的中國基金,因為沒有10%的限制,大部分基金對A股比重至少都有1成,而匯豐中國基金、摩根中國A股基金持有A股比重更達6成以上。 然而在傳出滬港通之後,近3個月來,境外中國基金持有A股比重已開始逐月提高中。 貝萊德中國股票基金主管朱悅(Helen Zhu)即表示,日前已加碼A股,讓原本幾近零的低持股,已提高到近2位數,因為對陸股前景樂觀。 朱悅表示,因中國正在改變,在領導人換屆之後,新的中國領導人跟人民說得很清楚,未來要作結構性的調整,結構性的問題改善就是大陸股市最大的機會;之前全球資本市場對大陸股市不那麼樂觀,也有很多資金都從陸股撤出,如果大陸可以做系列的改革並改善基本面,即會給股市帶來3∼5年榮景。  至於瀚亞境外中國基金並沒有持有A股,但該投信表示,因為港滬通的關係,的確已經開始考慮布局A股,不過A股的財報水準參差不齊,中國基經理人正在慎選個股的階段還沒有什麼動作,受限於台灣法令規定布局A股不能超過10%,未來若增加A股應該會比10%再少一些些。 近期全球股市出現大回檔之際,陸股逆勢抗跌,近一個月來,上海上證綜合指數上漲1.44%,表現居全球之冠,即讓兩類型中國基金績效拉出差距來,從近一個月境內外中國基金績效,持有A股較高的境內中國基金績效明顯比境外中國基金佳。 有境外基金總代理表示,如果陸股確定走中長期多頭時,基金經理人一定不會在A股缺席,屆時就看台灣法令是否改變,如果還是規定持有A股只能10%,基金經理人為了更多受益人權益,將會有所取捨。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clipping/A39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不懼美國股災 金磚東協表現佳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全球成長預測,並警告股市恐出現泡沫,造成美股近期連續大跌,但法人統計,同期間金磚四國與東協股市表現相對抗跌,後市值得投資人留意。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指出,大陸央行於長假期間,陸續放鬆房市的限貸及限購政策,對於下滑的房市提供支撐,敏銳的投資人也紛紛投向股市,根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9月中下旬的3周內,A股證券帳戶累計淨流入金額超過人民幣2,500億元,在資金及政策支持下,股市可望延續強勢走勢。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強調,除了股市,大陸債市也值得投資人關注;觀察2011年至今,境內外人民幣債券指數走勢平穩、一路向上,中國境內企業債指數累計報酬率達24.45%、年化報酬率達7.56%,而離岸人民幣高收益債券指數年化報酬率亦超過5%,若搭配年化波動度來看,人民幣債券投資效率驚人。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美國實體經濟增長保持良好態勢,海外需求回升,有利大陸進出口持續回穩,預估第3、4季的經濟成長可望優於預期,由於陸股的估值非常低,若搭配市場信心提升及海外資金持續淨流入,股市超乎預期表現。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A股在長假過後反而逆勢走揚,滬深300及中證500指數分創波段新高,其中又以中證500指數漲幅最大。這顯示A股因先前漲勢不如歐美,與國際股市關聯度較低,預估在漲幅滿足前,A股有機會在補漲行情推動下,突破前波高點。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7/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亞洲出口國 受惠大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在美元升值期間,全球股市再現回檔,新興亞股中除陸股有「滬港通」議題支撐,幾乎全面皆墨。法人表示,美元走強,國際資金將轉向,新興市場股市恐無法避免震盪走勢,但是預期大陸、台灣以及韓國等可以出口至美國,或者可明顯受惠美國經濟的國家的負面影響會相對最小。 7月以後,美元指數最高一度站上86.69,創下4年新高,雖然近期拉回到85.1,但表現依舊強勢,強勢美元以王者之姿再度登場,歐元、日圓、新興市場貨幣同步受到衝擊,全球資金流向也出現變化。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亞洲資產雖有匯損,但貨幣貶值的直接效果就是出口競爭力提升,在弱勢油價下,這更可以改善部分亞洲國家的通膨與經常帳赤字,因此,亞洲出口國會受惠。 施宜君說,過去這段期間,日圓與韓元貶值的幅度幾乎雷同,台幣也受到波及,全亞洲貨幣只有人民幣升值,但仍逼得美國財政部公開喊話指出人民幣與韓元匯價偏低,可見貨幣貶值與低通膨的優勢,有助以中、印為首的新興亞股擺脫通膨壓力。 但人民幣從6月轉強至今還是沒有鬆懈跡象,人行也正式發布聲明表示將推動利率市場化與匯率改革,可見即使美元轉強有害大陸出口,但大陸當局顯然認為透過匯率與利率改革以增強金融實力,遠比透過貶值增加出口重要。 法人表示,人行的宣誓等於昭告天下,大陸當局未來不會透過人民幣貶值來增加出口,因此,對人民幣資產的持有人來說,是一大保證。 貝萊德新興市場投資主管沈宇青也表示,在美國QE退場之後,一定讓全球資金波動,也會有一些資金流出新興市場,但是新興市場已不會像去年一樣受到那麼大的「驚嚇」,因此,新興市場資產價格下挫,跌幅也不會再像去年一樣大。 沈宇表預期,影響較小的應該是受惠於美國經濟成長以及出口至美國的國家如大陸、台灣以及韓國等,而且這些國家企業體質也較佳。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clipping/A39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中印通膨數據降 後市可期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油價來到4年新低,新興亞洲重現大利多。根據官方數據,大陸通膨率已來到1字頭水準的1.6%,創56個月新低,印度WPI也從前一個月的7.73%下降到6.46%,創3年新低,亞洲兩大市場通膨雙雙下滑,也激勵今年以來金磚四國中的中、印表現強,後市可期。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因產業結構關係,新興亞洲對油價向來較敏感,且油價過高將導致通膨進而逼使央行緊縮資金,經驗顯示,當油價超過100∼110美元,新興亞股企業獲利會受衝擊;反觀今年夏季以來油價不升反跌,即使美元強勢期間,大陸股市仍續上揚,印度股市也不受衝擊,演出金磚四國最耐震兩大市場。 施宜君指出,過去一個月來大陸股市上漲1.48%,印度股市只下跌1.74%,但MSCI世界指數下跌達6.08%、歐洲指數下跌8.31%、美國下跌5.6%,MSCI新興亞洲指數只小幅修正2.52%,顯示低通膨讓亞洲股市逆勢抗跌。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暨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分析,隨著10月底滬港通即將啟動,高配息的低本益比藍籌股、和港股較少有且具長期成長性的消費品,如白酒、醫藥、乳製品等類股,有機會與H股價位靠攏;至於國企改革主題的軍工類股可多關注,及環保類股在政策扶持下也有機會。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近期歐美股市的大幅修正,對A股勢必形成壓力,隨著IPO再度打開,四中全會的召開等關鍵時間的逼近,市場進入調整也如預期中;M2增速回升顯示貨幣政策放鬆效果,CPI通膨壓力小,中期仍看好陸股表現。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今年甫大選完,市場預期新人新政,將推出財政改革、獎勵投資、基礎建設、提高就業等政策以推動經濟,有利於投資信心及企業獲利表現,印度在經濟數據基本面佳又是市場吸金王,加上新人新政局勢以及第4季印度股市旺季,後市續看好。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250/A39A00_P_03_01.JPG ---------------下一則---------------  Q3財報正 美股短期利空免驚2014-10-17 記者邱智慧/台北報導 10月以來美股出現大幅修正,道瓊工業、那斯達克和S&P500三大指數回檔幅度大。市場對於美股下跌產生空頭疑慮,從企業基本面反應股市多頭無虞,但短線上將波動度增加。 今年來美股表現搶眼,指數頻頻創下歷史新高,但進入10月,美股開始出現明顯滑落,三大指數本月來下挫5%以上。儘管昨日收盤呈現止穩,但盤中波動相當劇烈,道瓊早盤一度下挫200多點,S&P500跌幅一度逾3%。 富蘭克林華美新世界基金經理人黃壬信表示,短線上市場對全球景氣疑慮,對股市帶來壓力,但隨悲觀情緒趨緩後,將回歸基本面,目前預估第三季S&P500企業獲利將較去年同期成長4.8%、營收預估成長4.17%。不過10月28日聯準會將展開會議,預估將會結束QE,目前市場傳出可能會延緩QE縮減,一旦如市場所言,可能加劇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反而會不利股市表現。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目前是美股財報周,根據Bloomberg預估,第三季十大類股獲利將繳出正報酬,前三大亮眼族群為電信、金融和生技產業等,有機會延續第二季財報的好成績。獲利面為股市帶來實質支撐,因此看好到年底前,美股投資價值仍未改變,短線上波動,成為投資人買點。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7/6/256932.jpg&x=0&y=0&sw=0&sh=0 ---------------下一則---------------  美散戶看空股市 連2周逾3成2014-10-18 01:24中國時報蒼弘慈�台北報導 美國散戶投資人協會發布最新調查報告指出,美國散戶投資人看多美股的比例是39.88%,看空比例則是30.98%,保持中立看法則為29.14%,整體數據均未超過50%分水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看空美股比例已連續2周高過30%,顯示投資情緒略趨於謹慎。 群益投信表示,統計2010年以來,當美國散戶對未來美股看空比例連續2周高於30%時,進場投資美國S&P 500指數,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平均報酬率分別為2.2%、3.9%、5.8%、16.3%,各別正報酬機率都有7成以上,後1年甚至正報酬機率百分百,顯示出目前正是布局投資美股的好機會。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美股近期震盪,市場擔憂為國聯準會升息議題短期將影響投資人資產配置,不過,投資人短期面臨升息風險,但以產業獲利表現來看,美股中的科技、醫療保健、金融與工業的獲利成長可望延續有好表現,相對較具抵禦升息風險能力,此外,這些產業於中長期升息循環時的相關表現亦為亮眼,現階段布局可望享有中長期成長潛力。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則表示,觀察S&P500指數十大產業,就股價報酬率的表現而言,無論是年初至今或是第3季,醫療及科技皆是漲幅居前2大的族群,股價皆相對其他族群表現亮眼。 展望第4季持續看好生技醫療及科技2大族群表現,其中生技醫療族群將受惠併購熱潮不減、新藥上市利多、醫學年會題材發酵等,可望延續第3季亮眼的行情。 ---------------下一則---------------  國會大選前後 美股7成機會向上走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財報業績預警、IMF下修預估,加上伊波拉利空,讓道瓊指數下挫,市場短線偏保守,但11月美國「期中選舉」國會大選,一般視為總統選舉前指標,根據過去經驗顯示,期中選舉前1個月到後6個月期間,美股至少都有7成以上正向表現機會,政治行情加持,美股後市展望好,建議逢震盪分批布局。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美國過去10次期中選舉前後S&P500指數表現,前1個月、後1個月、後3個月及後6個月平均表現,上漲機率分別為80%、70%、90%、100%;目前市場關注點在伊波拉疫情發展,及全球景氣未明,美股短期仍震盪。 鄭慧文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美國經濟從第1季萎縮後強勁復甦,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獲得調升者,1995年以來全球股市歷經3次上漲,此次由前所未有的資金寬鬆環境所推升的漲勢就如第1次,似乎還看不到終點,美股依舊是2014年全球股市的領頭羊。 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認為,美股後勢還要看升息相關議題,根據JP Morgan統計,1970年以來6次美國升息時點,計算之前9個月的指數表現,美股漲幅中位數達10%,顯示升息前為股票買點。 他指出,雖然首次升息後的3∼6個月,股市普遍出現回檔,可是升息後的12個月內股市則多數勁揚且創下新高。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分析,美股基本面無虞,第3季財報雖然預期不如第2季亮眼,但根據Bloomberg數據,第3季度S&P500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早已逐步進行下修,讓實際數據低於預期的可能性降低,主要變數在於美元在3季度末強勢升值,將使得認列合併報表受到負面影響,但仍需視個別企業是否採取避險措施而定,若財報結果優於預期,可望為美股提供上漲助力。 富蘭克林華美新世界基金經理人黃壬信強調,美國經濟基本面堅實,史坦普500指數仍出現補跌效應,這波拉回已至年線,但觀察自2009年以來,美股曾有4次回檔跌破年線的後勢來看,事後都出現相當亮麗的漲勢;美股年線和獲利動能依舊向上下,應可將美股這波回檔視為很好的買進機會。 ---------------下一則---------------  美股暴跌刺激 金價上看1260美元2014-10-18 01:24中國時報吳泓勳�台北報導 國際金價近一周收盤價上漲1.45%,收在每盎司1238.85美元(圖,本報資料照片),投信業者認為金價反彈來自於美元從高檔修正,以及美股大跌的資金避險需求,從技術面來看可望見到1260美元。台銀貴金屬部則說,這幾天金價在1235到1242美元震盪,能否站穩1240到1250美元是關鍵,一旦穩住這個價位,就有機會再度向上攀高。 台銀交易員認為,除了金價隨美國經濟近期走弱、反彈向上外,目前國際黃金期貨的空單部分也達到歷史最高的7到8成,假設金價真能站穩1240到1250美元價位,空單將被迫回補,將再創一波金價推升力道。 而從中長期趨勢來看,台銀貴金屬部表示,除了大陸、印度的黃金需求值得持續關注,瑞士預定11月底舉辦的公投也是重點。假使公投通過,瑞士央行必須將黃金儲備從10%提升到20%,預計必須買入1500公噸的黃金,將有利於金價推升。 國際金價近一周收盤價上漲1.45%,收在每盎司1238.85美元。元大寶來黃金期信基金經理人方立寬表示,近期金價隨股市大跌而上漲,即使油價大跌不利金價,也不至於造成負面影響,顯示金價可能已經跌得過低,利空淡化的意味濃厚。 方立寬也說,金價還有一些需要釐清的不利因素,包含美國升息時點以及美元走升等。但在歐洲通縮危機、商品原物料大跌,可能危及美國經濟成長,並帶動全球性通縮下,也傳出維持低利率,化解經濟成長阻力的呼聲。 方立寬表示,後續若看到資金流入黃金相關ETF產品,可望開啟金價一波中期漲勢;但如果若資金遲不到位,則預期金價年底前,價格區間將落於1100到1250美元之間。 ---------------下一則---------------  中東非洲 逆勢吸金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全球股市普遍回檔修正,國際資金流出股票型基金,走勢自成一格的中東非洲股市反而逆勢持續吸金,今年以來皆呈現淨流入,顯示市場對於中東股市投資信心未減,本月隨美元走貶、新興市場反彈,資金偏好的暫時移轉雖恐影響表現,在基本面不變下,仍看好中東市場長期表現。 野村中東非洲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綜觀9月市場表現,在氣氛轉趨謹慎下,新興股市下跌7.82%,中東市場卻逆勢上漲1.45%,外資亦維持淨買超。 展望未來,黃尚婷認為,市場已由QE縮手擔憂轉至升息憂慮,而中東非洲股市相對多數新興市場健全的財政貿易體質及匯率穩定性未變,流動性更獲改善,長期維持正面看法。 施羅德投資新興市場股票團隊副主管費爾德(Nicholas Field)指出,中東各國大多為邊境市場,由於邊境市場的市場關注度較低,投資效率也比較沒這麼好,因此只要深入研究,就有機會取得超額報酬。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持續看好中東北非股市,因在新興市場裡較不受美元和殖利率走高的衝擊,且當地總經環境持續改善,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具開放外資投資題材。 馬克.墨比爾斯表示,雖然邊境市場自2013年以來表現強勢,但從評價面來看,仍僅是歷史高點的一半水準,明顯較成熟股市來得便宜。預期邊境市場長期能提供相當好的投資機會,因經濟基期較低、技術轉移、人口紅利和較低的政府和民間債務負擔。 摩根新興歐洲、中東及非洲基金經理人白祐夫(Oleg Biryulyov)表示,儘管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未解,但部分國家致力於結構改革,經濟成長爆發力有目共睹,加上資本市場開放題材的拉抬,因而吸引國際目光,最近一次MSCI權重調整時,歐非中東是唯一獲得MSCI調升的新興市場,也是連續第五季獲得調升,顯示中東非洲極富投資吸引力。 ---------------下一則---------------  新品題材多 美科技產業Q4俏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科技拉回整理,主要來自獲利了結賣壓,並非基本面改變所引起,產業長線前景依然樂觀,且科技企業財報若能有正面消息傳出,可望為科技股表現帶來支撐,法人建議,投資人可趁震盪之際採取定期定額策略,掌握科技產業長多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表示,第4季科技產業題材面豐富,蘋果、Google與微軟將陸續推出新品,且感恩節、聖誕節及新年銷售旺季即將來臨,看好電子商務與蘋果供應商將優先受惠於新品與假期銷售題材。 史肯達利指出,大型科技企業現金充沛,近年來頻頻透過股利發放與股票回購將現金回饋股東,根據Factset統計過去12個月史坦普500科技股股票回購總額逾1,400億美元、居十大類股之冠。 再者,科技產業併購熱度延續,統計2014年前8個月全球科技產業併購總額超過1,7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創2000年以來最高水準,併購活動與股票回購題材,有望挹注科技股向上動能。 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馬特.摩伯格強調,科技產業投資前景佳,預估隨著美國經濟動能增溫,將帶動企業IT支出回升,研調機構Gartner預估明年全球科技支出將成長3.9%,優於今年2.6%的增幅,對科技業成長動能形成良好態勢。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據美國消費者電子產品協會(CEA)年底禮物調查報告結果,前5名是平板電腦、筆電、電視機、智慧型手機、遊戲機,大多均蟬聯3年上榜,顯示具創新的科技新品還是相對較受消費者青睞。 他指出,在美國最重要的感恩節到聖誕節銷售季,樂觀看待銷售狀況,也為股市帶來樂觀氣氛,相關電子消費類股後市看好。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分析,依高盛報告預估,美國科技股第3季獲利成長仍有1成以上,企業財報優於預期激勵美股反彈走高,其中科技股表現較佳;月底FOMC會議將為後市關注焦點,財報財測預期佳族群仍是盤面主軸,短線跌深醞釀反彈。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7/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配息風 轉向多元收益組合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國人偏好配息型產品,但隨升息前市場波動偏高,強調以多元資產廣納配息來源,追求收益成長兼具的配息基金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投信業者相繼發行或引進進化版本的配息基金,統計這類新收益資產美元配息率約落在4∼10%,吸引龐大收益族群目光。 且從平衡、股票發展到新收益類型,基金規模最高甚至超過90億美元。投信公會資料顯示,包括德盛安聯、施羅德和摩根投信皆相繼引進配息來源更多元的收益型基金。 德盛安聯3月引進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以高收益債、可轉債及成長股搭配選擇權三大資產,廣納股息、債息與資本利得搭賣買權的權利金收入為主,三月首度開賣的第一天額度就售罄,該檔基金已獲准開放額度,10月20日再度開賣。 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為股票型,訴求除股息,還加入選擇權操作,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投資專家表示,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訴求以高收益債、可轉債及成長股搭配選擇權三大資產,透過股息、債息與資本利得搭賣買權的權利金收入,以三乘三投資術打造出核心資產配置黃金比例,建構升息環境下相對「隨漲抗跌」投資組合,屬於最新一代的收益型產品。 台灣投資人偏好收益產品,可從目前規模最大的投信基金為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看出,近期引進台灣的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則是在歐洲受到歡迎的基金。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傅道格(Doug Forsyth)表示,收益成長策略能同時具備股市波動時的下檔保護,首先是可轉債與股票相關性較高,但在股市向下波動時時因債券性質相對抗跌,本身就具備跟漲抗跌的特性。 其次是成長股搭配選擇權,以2008年為例,在市場大幅波動下,賣出買權賺取的權利金收入年化約為10%,形成另一層下檔防護。 進一步看,過去27年來,美股S&P 500指數搭配賣買權,年化報酬達9.57%,甚至超過單S&P 500指數的8.72%漲幅,年化波動度為11.92%,同樣低於單純S&P 500指數的16.57%,專家認為,這樣的策略,能找出波動度低於股票、但報酬機會高於債券的組合位置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殖利率重上6% 高收益債再閃耀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歐股市近期大跌,讓9月以來美股漲幅回吐、高收益債也同時受衝擊,但該資產的殖利率也因此再度回到6%以上,受美元回流影響,殖利率一度與高收益債看齊的新興市場債,現階段也落後高收益債超過0.5%,法人指出,在強勢美元與利差優勢下,市場資金對高收益債的青睞將勝過新興市場債。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市場對Fed升息的心理預期仍在發酵,新興市場貨幣自然承受較大壓力,以美元計價的美國高收益債反而不用太過擔憂匯率風險;且近來市場避險心態濃厚,美元資產反而比新興市場資產更易吸納避險資金。 周曉蘭補充,當高收益債對公債的利差超過400個基本點時多會吸引資金流入,從經驗來說,第3季通常也是表現較弱的季度,而今年不但有季底贖回的壓力影響,同時也有初級市場發債爆大量的衝擊;所以在經過9月的震盪之後,投資人反而無須擔憂高收益債。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皮耶羅.蒙特表示,著眼企業獲利動能轉強、信用風險仍低,違約率的先行指標危機債券比例仍處於金融海嘯以來低點,反映企業債信體質仍然穩健,評價面相對看好B級公司債。 宏利環球美國特別機會基金經理人Dennis F. McCafferty指出,若以去年經驗來看,當美高收殖利率彈升至6月中6.5%以上水準時,由於投資價值顯現,資金開始反向流入,因此6到7月底美高收殖利率大幅下滑108基準點,一個月內績效上揚3.88%。 他指出,因此今年在遇到類似市況時,亦有可能重複去年經驗,美高收債殖利率若彈升至6.5%以上,即為區間操作極佳買點。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分析,據過去資料分析,在2004年前一波升息的前一年,高收益債券無論哪一區域的,仍平均約達一成的漲幅,開始升息後的一年也有機會達10∼20%,即便在美國聯準會升息的環境下,高收益債表現仍舊持穩。根據彭博數據顯示,自2004年6月底美國展開升息循環,全球高收益債指數仍持續攀升,在升息前後半年與1年期間之報酬率皆為正報酬表現,反映高收益債對利率敏感度較低的特性。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0/250/A38A00_P_03_01.JPG ---------------下一則---------------  人民幣資產 長線看漲2014-10-19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在即,受到資金撤離的影響,近期亞幣走弱,僅人民幣表現較佳,由於中國大陸有外匯儲備高、經常帳長期順差優勢,加上中國人民銀行嚴格控管匯率,都支撐人民幣走強,也帶動相關資產表現,第3季以來,除上證A股大漲15%,人民幣點心債與美元中國債指數都呈現上揚。 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將在10月退場完畢,QE進入尾聲,也讓資金大舉湧入美元資產,受到熱錢撤離影響,近期亞幣除人民幣外,幾乎全面貶值,投信指出,人民幣在官方嚴控匯率下,貨幣走勢幾乎都是走自己的路,伴隨人民幣國際化,且長線看升,人民幣資產表現可望抗震。 永豐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吳艷琴表示,9月以來國際投資情緒較不穩,人民幣匯率呈現較大區間波動,境內外匯差也見擴大。官方在經濟信心疲弱下,有意維持匯市穩定,加上美國將公布的半年度匯率報告,可能再提出人民幣促升要求,境內人民幣走升,可望帶動境外人民幣長線持續升值趨勢。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腳步加速,目前各國積極爭取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包括港、台、星已與大陸簽署人民幣清算協定,多重配置大陸概念資產,有望參與長線人民幣升值行情。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20/2/25925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四中全會加持 大陸債市看俏2014-10-20 01:4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將於10月20至23日舉行第18屆四中全會,本屆主題將圍繞依法治國,可望對於目前混亂不清的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權力與市場的邊界做出劃分,對未來民間及國企提供更好的競爭環境,法人表示,過去四中全會會議結束後,大陸股、債、匯市都有好表現,建議現階段布局大陸人民幣資產,特別是大陸債券。 群益投信表示,統計過去第17屆四中全會結束後半年及1年,人民幣兌美元分別升值0.02%及1.5%,大陸境內債分別上漲2.54%及4.61%,表現居股債匯之冠,本次四中全會後,更明確的制度與法治將有助於股債市表現,整體市場情緒偏正面樂觀,加上人民幣長線升值潛力,可留意大陸債市投資契機。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強調,大陸人民幣債券近年來市場規模倍數成長,由2007年底時約12.9兆至目前翻倍至33.6兆人民幣。 至於離岸人民幣市場雖然發展較晚,但成長速度驚人,香港2007年僅158億人民幣,至今年8月已成長20倍達3,316億人民幣,顯示市場需求殷切,在官方全面深化改革資本市場政策下,大陸境內債市可望更趨健全,中長期更具投資價值。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指出,大陸9月CPI漲幅創下逾4年半新低,不必擔憂通膨,經濟仍承壓,預計未來貨幣政策有進一步放鬆空間。標準普爾認為大陸企業債規模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如果大陸經濟進一步放緩,引發人行降息,債券帳面價值更是水漲船高。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認為,大陸整體貨幣政策放鬆預期明顯增強,有利債市行情,債券收益率曲線從極度平坦向下行的轉變,應是未來的大方向。目前操作上以國債、國開債、AA+以上公司債為主要布局標的,存續期以2∼3年期債券為主。 ---------------下一則---------------  新興債 續獲加碼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美銀美林證券10月全球固定收益型基金經理人調查結果,經理人偏向選擇以流動性佳的成熟國家公債做為避險工具,美、歐、日公債的減碼程度降低,但具備高殖利率優勢的新興債及澳紐公債續獲加碼,尤其新興債市已連續7個月獲加碼。 隨美國公債殖利率接近歷史低點水準,經理人紛紛下調對10年期公債的預估價位,但今年利率仍有上升的空間,逾7成認為年底10年期公債可能落在2.5∼3%區間,僅19%認為會高於3%。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貝西•霍弗曼認為,美國公債殖利率向下的空間已被壓縮,隨聯準會買債計畫縮手,公債市場主要買家也將消失,輔以經濟仍在復甦軌道上,未來幾年公債殖利率向上的機率相當高,投資債市應該要留意利率風險的防禦。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諮瑋表示,9月因風險偏好減弱,高通膨、低成長拉美債市表現落後,但部分基本面較佳的國家,如南韓、馬來西亞債上揚。 過去一季新興債市歷經修正,目前美元主權殖利率彈升至5.36%附近,利差也回升,高於去年平均的303點,逐漸展露評價面吸引力,儘管市況仍有不確定性,但隨前波修正後,新興債投資價值浮現。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韻婷指出,JP Morgan最新報告將今年底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由年初預估的3%下調至2.7%,顯示美債殖利率攀升的風險在年底前明顯下降。 她指出,在資金寬鬆產生的配置需求與追求較高利差誘因下,預估新興市場利差債至年底前將再縮窄,新興市場債的高報酬,可望成為明年第1季抵禦殖利率上行的最佳債市投資工具,亞洲債市表現也有望持穩,大陸債尤其值得留意。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7/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歐元走貶 歐高收債翻紅2014-10-17 02:01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元匯價走貶,引發市場一片恐慌,繼而拖累金融市場的表現。但法人認為,歐元貶值對歐洲經濟是利多於弊,不僅有助提高歐洲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更可因貶值而帶動進口商品的價格,有助於舒緩歐洲經濟眼前將面臨的通貨緊縮壓力,一舉兩得。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歐洲經濟疲軟,不能僅靠歐元貶值,還需搭配歐洲央行和各國政府的財政與貨幣等相關刺激政策,但這些都須要時間發酵,目前的情況確實更有利於歐洲央行推出QE政策,擴大刺激力道。 張繼文便表示,目前市場正高度關注接下來的歐洲企業獲利數表現,若歐洲企業能有不錯的獲利表現,預料對於投資人信心將具備極大支撐效果,不排除屆時市場可能出現跌深反彈的走勢。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表示,因避險需求增溫,且近期市場波動加大,資金有持續流向高評級債券趨勢,但主要貨幣波動度走勢則相對穩定,因前波修正後具價值面優勢,故資金有機會再流入高收債市,預期隨經濟表現回穩,未來高收益債將會有進一步表現空間。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鄭鼎芝表示,除美國外的其他主要經濟體經濟疲弱問題引發市場擔憂,歐日相繼寬鬆有利債市利率維持低檔,短期等待市場風險偏好回升和資金回流,中長期看從央行政策面、基本面、資金面都仍有利於信用債的表現,布局建議以亞、歐高收益債為主。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歐洲高收益債指數利差目前擴增至400個基本點以上,評價面趨於合理,較積極的投資人可開始分批介入,但歐元貶值目前來看仍是中長線趨勢,歐元貶值仍可能損傷歐洲高收益債的投資收益。

電子報停刊公告

2014年10月18日
公開
46

沒想到這份電子報 能從2007開始至今 算算也六七個年頭了 歡迎光臨 小媽基金幫的基本教'財'   → 列出已出刊電子報 小媽基金幫主原本只是針對媽媽族群服務,不過因為愛上賺錢的感覺,所以深入研究簡單的投資商品=基金~真誠希望人人在此電子報裡發掘自己的投資之道~~  電子報報主: 媽基幫主     分類: 工商金融�理財    創刊日: 2007年10月8日   發刊頻率: 不定期發送   發行次數: 735   訂閱人數: 455   總發行量: 739770   發行方式: 均可發言   參觀刊數: 公開   訂戶參加: 自由參加 網友票選得票: 456 沒想到這份電子報 能從2005開始至今 算算也六七個年頭了 歡迎光臨 雞婆葉媽的家   → 列出已出刊電子報 已有在其他地方發報,但不是會員不能訂,為了讓更多朋友接收媽媽寶寶及生活保健資訊,從準備懷孕到小朋友的成長照顧,為你整理最新的報紙資訊,還有葉媽的生活貼心話,希望對你在成為媽媽的路上有最基本的資訊來源。  電子報報主: 雞婆葉小媽     分類: 醫療保健�保健常識         休閒旅遊�旅遊         個人�網友會    創刊日: 2005年7月15日   發刊頻率: 不定期發送   發行次數: 2519   訂閱人數: 212   總發行量: 859715   發行方式: 需要報主批准   參觀刊數: 公開   訂戶參加: 自由參加 網友票選得票: 441 因為個人因素 將從即日起停止發行 如果還有朋友想看相關基金訊息 歡迎加入小媽基金幫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B0%8F%E5%AA%BD%E5%9F%BA%E9%87%91%E5%B9%AB/178819605530876?ref=bookmarks

小媽報你產前產後走一回

2014年10月17日
公開
62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產前產後走一回 懷孕中-營養飲食篇 懷孕多吃鈣 骨質升級【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俗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不少人認為生產對婦女骨質會有不良影響;但骨鬆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懷孕反而是提升骨質的最好時期,因雌激素分泌旺盛,鈣質吸收效果佳,歐美國家婦女多是「生愈多骨質愈好」。 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表示,目前國人的營養攝取,較以往有大幅的進步,且經多年推廣過後,大部分民眾也很清楚孕產婦及哺乳期間應特別補充足夠的鈣質,現代女性因生產導致骨質流失的情況不多。 根據國際研究,營養充足的國家,骨鬆與生產的胎數並無相關,而是在孕產期沒有攝取足夠的鈣質才可能造成骨質流失情形。 陳芳萍的研究發現,國內婦女的骨質疏鬆風險與生產次數成正相關,也就是生愈多孩子的女性,骨質愈差,骨鬆風險也愈高;但歐美婦女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就是懷孕期間未補充足夠的鈣質所致。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一千毫克,懷孕期間更要注意補充足夠的鈣質,以免影響胎兒骨骼發展。陳芳萍說,鈣質的吸收與雌激素有很大關係,雌激素可刺激增加骨密度的造骨細胞活動,並抑制讓鈣質流失的蝕骨細胞,特別是雌激素在懷孕期間的分泌量較平時高,正是鈣質吸收的最好時期。 陳芳萍說,鈣質補充以天然食物來源最佳,而人體每餐吸收鈣質的量有限,成人一餐僅能吸收二到三成的鈣質,若只在某餐大量補充鈣質,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建議應多餐且均衡地攝取鈣質。【2014/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懷孕中-生活作息篇 懷孕禁提重物 丹麥研究:係金A【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傳統習俗有一條:懷孕期間提重物是禁忌。一項針對九萬名孕婦的調查證實,孕婦若每日提超過廿公斤重物或輪值夜班,都會增加流產風險。 丹麥調查九萬一千多名懷孕婦女,並觀察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間的懷孕女性,透過電訪分析懷孕婦女的日常生活習慣,發現某些不良習慣會增加流產機率,像是懷孕前的婦女若肥胖、過瘦或年齡超過卅歲以上,流產機率較一般人高;而懷孕期間飲酒、提廿公斤以上重物及輪夜班,也會增加流產風險。這份研究發表在國際知名婦產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研究指出,懷孕前若可避免肥胖、過瘦或年齡逾卅歲受孕,就可減少一成四的流產率;孕期中如能避免飲酒、提廿公斤以上重物及輪夜班,則可減少一成二的流產風險;若同時避免所有的流產危險因子,甚至可減少二成五流產率。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懷孕期間提重物會造成子宮收縮、增加腹壓,易流產;不少國外研究顯示,輪值夜班或壓力過大,會導致孕婦子宮血液流量較少,不但增加流產風險,也可能有更高機率出現早產、新生兒體重過低等問題。 郭安妮建議,懷孕期間盡量避免抽菸、喝酒,飲食均衡,體重增加應控制在十到十四公斤,增重太多或太少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好;另外,也要避免壓力或情緒波動過大。【2014/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生產篇 乳房大≠奶水多 紅棗泌乳又補氣2014/10/07【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哺育新生幼兒需要豐沛奶水,中醫認為,脾胃為奶水之本,不過,乳房大不一定奶水多,通常體力、精神比較好的媽咪奶水會比較充沛。中醫師強調,脾胃功能不佳產婦,容易有奶水不足困擾,建議可多吃紅棗、黃耆、白朮等「補氣」發奶藥膳,並應少吃冰冷或辣的食物,才是增加泌乳最好方法。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肝經鬱滯」與「脾胃氣虛」是婦女奶水不足的兩個主要原因。脾胃氣虛的媽咪,通常身材瘦弱,容易疲倦、腹瀉、臉色蒼白、消化不良;而肝經鬱滯的媽咪,則是常會氣不順、心情不好,且易生氣煩躁、乳房比較腫脹。 發奶先養氣 藥膳助泌乳 基本上,泌乳調理以「養氣」為主,將全身的氣調理通順,奶水自然會充沛。但如果奶水不足,其實所有產後媽咪都可以使用中藥材來協助發奶,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樣的藥材;如紅棗、黃耆等都是屬性較溫和的中藥材,脾胃氣虛的媽咪可以繼續食用;肝經鬱滯的媽咪,則在有奶後建議停止使用。 在中醫的學理上,奶水是由媽咪的血水所生成。對於產婦而言,服用補脾胃、養氣的中藥,容易感到口乾舌燥,可多補充水分。若口乾舌燥比較嚴重,則可減少劑量並諮詢中醫師;若服用過多疏肝理氣的中藥材,不僅會退奶,也會造成腹瀉,千萬不可輕忽。 《泌乳增蛋白質 喝魚喝要吃肉》 中醫師吳明珠強調,食補對於產婦泌乳很有幫助,例如:花生、黑麥汁、青木瓜、魚湯、豆漿等都是常見發奶食材。不過若是要吃魚湯,記得別只喝湯,也要吃肉,魚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有助於發奶。 營養溫補 發奶食譜DIY 《青木瓜排骨湯》 材料:排骨80公克、青木瓜120公克、紅棗5公克、薑30公克、蔥1條、鹽少許。 做法: 1.將排骨與青木瓜分別切成小塊,置入水中川燙後撈起來備用。 2.薑去皮切片,蔥取蔥白洗淨切段。 3.所有食材加水置入電鍋內蒸煮,開關跳起即可食用。 《酒釀湯圓蛋燒》 材料:湯圓40公克、紅棗5公克、酒釀1大匙、砂糖適量、雞蛋1顆。 做法: 1.在鍋內加水,水煮滾以後放入湯圓、紅棗。 2.等湯圓逐漸向上浮起,就可以把酒釀與蛋加進去。 3.水滾後放入砂糖攪拌,拌勻即可起鍋。 【醫師提醒】: 如果是剖腹產的媽咪,產後第一週別吃酒釀的食物,因為酒精會影響傷口癒合,雖然對部分媽咪來說,吃酒釀湯圓可以發奶,但剛剖腹產完最好先別吃;另外黑麥汁雖然可以發奶,不過甜度較高,也不建議媽咪將黑麥汁當成水喝,以免糖分攝取過量導致發胖。 ---------------下一則---------------  安胎199天 48歲產下男嬰-中華醫藥網1031008《2014/10/07 20:54》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母愛真偉大! 48歲的呂小姐為求子, 10年來嘗試做過許多次的試管嬰兒,去年懷上雙胞胎,其中 1個卻小產,為保住僅有的孩子,呂小姐遵醫囑臥床安胎 199天,連大小便都在床上解決,終讓她產下男嬰。 呂小姐過去多次的人工生殖都失敗,就算胚胎成功著床,也每每小產,始終沒能將孩子保住。去年年中再一次懷孕,卻在第 8週再度出現大出血,緊急到萬芳醫院急診,腹中的雙胞胎已有一個胎兒小產,在萬芳醫院婦產科王樂明醫師及醫護團隊的努力下,保住了另外一個胎兒,也開始了在萬芳醫院 199天的安胎旅程。 王樂明醫師表示,一般雙胞胎遇上小產,往往小產的胎盤會把另一個也拖下,導致兩個胎兒都保不住,這次很幸運能保住其中一個胎兒,主要靠安胎計畫。 初期第一階段補充黃體素安胎並臥床靜養,讓呂小姐出血現象漸漸變少,並且撐到 11週領「媽媽手冊」。進入到初期第二階段,原本預計胎兒穩定,直至第 28週可以返家,卻在嘗試起身時遇上破水的情況,只得緊急啟動第二階段的安胎計畫。 為期 199天的安胎期間,王樂明醫師表示,呂小姐須 24小時臥床,連如廁都只能在床上「就地解決」,極為不適,其他包括便祕、呼吸不順暢,腹痛等,但為了盼了 10年的孩子,再大的挑戰都要克服。 不過,當呂小姐懷孕進入第 32週時,開始出現妊娠高血壓的問題,第 35週出現俗稱妊娠毒血症的子癲前症,出現水腫、蛋白尿的狀況,直到第 36週,因呂小姐的高血壓情況難以控制,隨即緊急開刀,於今年 5月生下一名 2300公克左右的男嬰。 王樂明醫師表示,很開心可以看見男嬰健康地出生,建議如有生育打算的婦女,盡量於 34歲前懷孕,以免提高懷孕時母親及胎兒產生併發症的機率,若有出現反覆小產的狀況,應及早至醫院詳細檢查。 ---------------下一則---------------  產假給薪 須高於平均工資 10萬人受惠 不溯既往 挨轟「做一半」2014年10月08日【許麗珍╱台北報導】 女性勞工生產可請五十六天有薪產假,因現行法令未明訂薪資計算方式,加上不少人因產前請假、獎金變少致產假薪資縮水,勞動部因此發布解釋令,明訂昨起請產假勞工,產假薪資不得低於平均工資,以月薪原為四萬元、但產前月薪降為三萬元的勞工為例,產假薪資可多出一萬四千元。新制不溯既往,昨天之前請產假的勞工產假薪資仍用舊制,勞團痛批:「勞動部沒氣度、好事做一半。」 依《勞基法》,女性勞工生產可請五十六天產假,工資照給,但現行法令未明訂計算方式,實務上都由勞資雙方約定金額,或依勞工產前一個月的薪資除以三十天,算出每日平均薪資,再乘以產假天數。 勞動部昨解釋,未來上述算法如低於平均工資所算出金額,需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平均工資是以勞工產前六個月總薪資,除以總天數所算出。 擇優發給否則受罰 以原本底薪加獎金收入有四萬元的勞工為例,如於十一月一日生產並請產假,且她十月份因獎金收入減少月薪僅剩三萬元,依舊制她平均日薪是三萬元除以三十天為一千元,產假薪資可有五萬六千元;但依新制,她前六個月、即五到十月共二十三萬元薪資,除以五到十月總天數一百八十四天後,平均日工資有一千兩百五十元,產假薪資將有七萬元;僱主須兩者擇優發給,因此要給七萬元,違者可罰九萬到四十五萬元。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指,這是因近年發現,採獎金制的女性勞工因身體不適、產檢等因素在產前常請假或工作效率受影響,導致前一個月業績差、獎金與薪資縮水,連帶影響產假薪資計算,決定發文解釋。 勞團批「太沒氣度」 勞動部新制昨起上路,估每年可有十萬多名婦女受惠。但勞動部說,新制不溯既往,正在請產假者,薪資將分新舊二段計算,例如十月一日起請產假者,十月一日至六日僱主可採舊制計薪,昨天起算產假採新制計薪。 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批勞動部太沒有氣度,好事做一半,懷孕是持續性的,應從產假第一天即一律適用新制。 採孕前均薪更合理 從事保險的簡小姐說,通常懷孕三個月後,會被轉調內勤,薪水沒有跑業務的多,懷孕初期害喜也會常請假或影響工作表現,應採計懷孕之前、而非生產前的六個月平均工資算才合理。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說,新措施會讓資方多支付產假薪資,但大公司注重形象,不會因此刁難懷孕員工。 勞工產假及薪資規定 ◎產假規定: .適用《勞基法》的女性勞工分娩前後可請8周產假,懷孕3個月以上流產者、產假4周 .女性勞工受僱半年以上,產假期間工資照給;未滿半年者減半發給 ◎薪資算法: .以分娩前1工作日所得工資乘以產假天數 .以月薪發給者,最近1個月工資除30天,再乘以產假天數 .上述金額若低於平均工資,以平均工資為準 ◎申訴管道 .勞動部:0800-085-151 .各縣市勞工主管機關:goo.gl/nuxJmS ◎舉例 勞工原月薪4萬元,11月1日生產,但10月的月薪僅3萬元;11月1日起請56天產假,薪資為: .1. 3萬元/30天=1000元 1000元x56天=5萬6000元 .2. 依生產前6個月平均工資計算: 5-10月薪資為23萬/184天=1250元 1250元x56天=7萬元 ◆2者擇優,因此發給7萬元 註:表列薪資算法與舉例,均以受僱半年以上勞工為例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下一則---------------  新生兒篇 新生兒篇 新生兒擦乳液 染濕疹減3成2014年10月04日【張渝萍╱綜合報導】 日本最新研究指,新生兒若定時擦乳液,可降低約3成患濕疹機率,甚至減少食物過敏,是抗過敏最簡便做法。國內醫師認為,台灣濕度高,該研究未必適用,台灣民眾最普遍的過敏原是塵蟎,可多注意防蟎措施。 應特別注意防蟎 日本兒童健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日前將118名新生兒分成2組,研究人員連續32周替實驗組嬰兒定時擦甘油為主原料的乳液,對照組則什麼都沒擦。結果發現,實驗組中19名寶寶日後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如濕疹),對照組則有28名。 研究稱,皮膚乾裂易暴露免疫細胞、讓刺激物進體內,身體因此增加抗體對抗入侵物,可能抗體過剩致過敏,擦乳液保濕可防止該症狀發生。 國內皮膚科開業醫師游鴻儒昨說,皮膚乾燥易皮膚過敏,但相較日本,台灣是濕度較高國家,無法確定否適用該研究。多數台灣人有過敏困擾,台北市就有7成人口有過敏問題,建議出現濕疹症狀可先擦乳液,情況嚴重則須就醫;他也提醒,塵蟎是台灣人最普遍的過敏原,應特別注意防蟎。

1031017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17日
公開
40

台股基金 指數型中概型抗跌2014-10-1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台股從9月1日收盤價9,513點以來,至昨(16)日盤中最低點8,507點,跌掉逾千點,跌幅逾10%,連帶台股基金表現也一片綠油油,各類型基金都是呈現負報酬,指數股票型與中概型基金,跌幅在10%以內,相對抗跌。 投信業者表示,由於國際股市震盪,加上外資持續賣超,現階段在市場未明的情況下,穩健型的投資人可選擇波動相對小的台股指數基金,積極型的投資人也可逢低分批布局台股基金。 群益投信指出,近期台股表現相對弱勢,受到IMF下修全球GDP預測,全球景氣增長動能趨緩,加上Fed提前升息疑慮再起,資金持續流出新興市場,亞股下跌拖累台股走勢,外資連續第五周賣超台股,外資及期貨仍偏空操作台股,短期台股能否止跌回穩,國際股市走勢及外資動向是關鍵。 ---------------下一則---------------  成長動能強 亞洲基金看俏2014-10-16 記者陳怡臻�台北報導 亞洲成長動能強勁,不同類型的投資人應如何布局亞洲基金?摩根證券副總謝瑞妍指出,積極型投資人可逢低介入亞洲股票基金,直接掌握股市成長動力;穩健型投資人建議多元布局波動度較低的布局股、債、REITs等資產的亞洲收益型基金,分散風險。保守型投資人,較適合具有配息機制的亞債基金。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提醒,積極型投資人選擇單一國家股市時,須將單一股市對波動的忍受度納為考量。例如,有選舉或政策題材的中國股票型基金、印度股票型基金等。 至於較穩健型投資人,建議以涵蓋亞洲各國的亞洲股票型或收益型基金為首選,藉經理團隊替投資人適時聚焦有利基的企業進行投資。保守策略則可參考亞洲債券型基金或有加碼亞洲的全球債券型基金,分享亞洲債匯市的投資機會。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預測,多數亞洲國家財務體質健全、企業獲利成長,使亞債成為新興市場債的投資焦點。他說,隨中國經濟穩增長,下半年將成為引領新興市場債的火車頭。 張世東說,中長期看來,投資人若能適度配置投資級亞債,可有效降低整體波動率,抵抗系統性風險的波動,提升投資效益。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7/1/25652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境外基金申購 亞洲Q3居冠2014-10-16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陷震,投資腳步躊躇,多數基金類型均面臨不小調節壓力,第3季多呈現賣多買少,不過,以境外基金來看,亞洲(不含日本)基金最爭氣,不但第3季以來淨申購逾158億元,居各類型之冠,並扭轉全年淨流出態勢,轉為淨申購110億元,國人持有金額也逼近2,000億元,達1,953億元。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說明,亞洲歷經去年的股匯大震盪後,經濟體質和出口競爭力均有大幅改善,再對照美歐股市漲多過後的估值已來到長期平均水位,亞股的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均在歷史平均之下,當然吸引資金轉進大撿便宜。此外,中國大陸經濟回穩亦是買氣升溫主因之一,因此中港基金類型第3季淨申購以54億元居次。 美股大幅回檔,全球股市陷震,亞股也難以獨善其身,不過,羅傑瑞表示,亞股表現相對抗跌,以10月來看,MSCI世界指數下跌6%,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跌幅卻僅1.4%。 ---------------下一則---------------  新興股票基金 有錢途2014-10-16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美歐股市大震盪,新興市場也跟著盤整,觀察新興股市從美元走升以來的修正,最大跌幅已超過10%,據業者統計發現,跌深反彈力道可期,因此可以考慮定期定額逢低布局新興市場。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市場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指出,統計自2010年以來,MSCI新興股市指數曾有六次波段跌幅在10%以上,但若在下跌10%後開始進場布局,在6個月內都有出現正報酬的機會,且最快在一個月內即可開始獲利,因此,現階段可以說是開始分批進場新興股市的好時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新興市場中又以亞洲最看好。 亞洲中小型企業相對大型跨國企業而言,營收來源更為倚賴亞洲當地市場、偏向內需導向,獲利成長動能亦較大型股強勁,亞洲小型股2015年獲利預估成長23.3%、高於大型股的14.9%,搭配小型企業投資機會豐富多元,看好亞洲小型股投資價值。 再者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統計顯示近10年除2008年,每年第4季MSCI新興亞洲、MSCI新興東歐及MSCI新興指數都呈現正報酬,今年來新興亞洲累積上漲0.7%,相較於MSCI全球指數的-3.96%,表現突出,亞洲因經濟相對穩定,亞銀今年給予開發中亞洲經濟成長率仍有6.9%,基本面仍具有優勢,在國際景氣走穩後,亞洲具有吸引國際資金回流的條件,新興亞股續為投資首選好標的。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7/2/25671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生技股 短線旺2014-10-1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伊波拉病毒似有擴大的情勢,投信業者指出,目前市場普遍正面解讀伊波拉病毒對整體生技股價拉抬的可能性,對於營收實際助益或許有限,但搭配生技股第3季財報數據報喜,將形成短多題材。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從不同的情境來看,假設伊波拉病毒受到控制,沒有廣泛在歐美地區擴散的跡象,則對產業僅有信心面的激勵,對股價表現的拉抬力道有限,因為伊波拉病毒占整體產業營收比重仍屬於一小部分。 若疫情在歐美地區擴散開來,對擁有相關疫苗的廠商則為正向利多,帶動疫苗用量,股價有上漲潛力,不過投資面相而言,疫情蔓延也會影響全球景氣和投資氣氛,股價的反應速度與營收力道拉抬,將有時間上的落差。 傅子平表示,相關疫苗仍屬非主流,即使帶動生技產業營收和股價信心,力道仍有限。反而步入第3季美國財報公布旺季,投資人可留意相關生技族群在營收獲利面的實際成績單。 由於生技大廠吉利德及Biogen新藥審查進度順利,實際銷售數據表現良好,NBI指數9月中旬股市下挫,表現相對大盤抗跌。 傅子平表示,生技產業基本面無虞,今年4月生技族群下挫,在財報公布後,相關營收表現佳的廠商有反彈機會,現在大盤修正,反而是檢視財報好時機。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伊波拉疫情爆發,美國境內有二例感染案例,引起各國高度關注,挹注具有抗疫題材的生技股走升動能,尤其疫苗及新藥研發公司。但瑪登認為,伊波拉疫情僅屬消息面短多題材,對基本面助力有限,長線仍應回歸基本面。以美財報看,醫療保健業最佳,85%企業盈餘高於預期,占比居十大產業第一,整體盈餘可望成長15.8%。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7/2/256714.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投資當地貨幣 看三指標2014-10-16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鑒於新興市場貨幣近來隨美元起伏波動大,美元走勢趨軟,新興貨幣止貶回升,10月以來JPMorgan新興貨幣指數上漲0.37%。業者認為新興國家復甦步伐明顯不同調,新興貨幣齊步走升機率不大,建議擇優布局,或透過一籃子新興貨幣來分散風險,例如新興市場本地債基金。 隨著基金計價幣別多元化,新興市場貨幣震盪引起投資人關心。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吳美燕指出,觀察新興市場貨幣可分為三個角度來篩選,一是經濟表現佳且受惠美國景氣復甦者、二是基本面強又本身有改革題材者、三是跟原物料相關者。 吳美燕分析,美國是少數獲得IMF調升的市場,因此,受惠於美國經濟復甦的新興國家,未來基本面表現可望較佳,連帶貨幣匯率走勢也會較為強勢,如墨西哥、韓國及新加坡等。 此外政府積極祭出改革政策,結構性調整已見初步成效、財務體質明顯改善的國家,較易受到外資的青睞,進而支撐貨幣匯率走勢,如中國、印度、土耳其等,最後由於中國需求放緩,以原物料為主要出口的新興國家將無從獲益,貨幣兌美元走弱在所難免,如馬來西亞、哥倫比亞及南非等貨幣。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7/2/256717.gif&x=0&y=0&sw=0&sh=0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2014年10月16日
公開
14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成長不馬虎 培養孩子健康姿勢 從小做起-中華醫藥網1031006《2014/10/05 18:5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雖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對於孩童的發育,則必須從小奠基,尤其是孩童時期的身體可塑性很強,要讓孩子擁有優雅健康的姿勢,更是要從小打好基礎。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陳祐榕表示,孩童時期的身體因水分含量較多,肌肉與骨骼柔軟,身體可塑性很強,因此,大人所給予孩子的動作與環境,往往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姿勢型態。 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優雅健康姿勢,陳祐榕表示,在學步車裡,身體長期在彎曲的姿勢,都是腳尖著地,因此應儘量避免讓嬰幼兒使用學步車,而是讓他們學著自己用手扶東西,從地面站起,讓整個腳掌學習貼著地面。 在幼稚園時期,孩子們喜歡遊戲與嬉鬧,不同姿勢的交替,讓脊椎包持活動力,身體就不會僵化在某個姿勢,所以要維持其優雅的姿勢,第一就是要讓身體保持動作活動力。 進入小學,坐的時間逐漸增加,此時就環境而言,給予孩子的書桌椅必須適當,由於近年來營養的充裕,小孩子發育的都較快,小學六年級時,有的甚至可長高至 170公分以上,要是他仍使用一般小孩的課桌椅,則會造成駝背的可能性。 ---------------下一則---------------  手腫痛以為運動傷害 竟是關節炎-中華醫藥網1031007《2014/10/06 19:36》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這裡痛、那裏也痛」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常嚷著手腳關節痛,許多家長常誤認是轉大人的生長痛,一到秋冬就忙著胡亂進補,反而讓小孩陷入身殘、眼疾等無法挽回的傷害。 一名喜歡打籃球的國中男同學,日前打完球後,突然手指感覺到紅、腫、痛,外觀如同蘿蔔手、甜不辣,連眼睛也又紅又痛。爸媽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 2週後仍未好轉,開始跑遍各科,最後到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才確診是罹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合併葡萄膜炎。治療後,症狀逐漸控制、消失。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指出,「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 (簡稱 JIA),是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雖與成人型關節炎類似,但致病機轉卻不同。 JIA疾病的症狀是慢性、持續的關節紅、腫、熱、痛與晨僵、活動受限,甚至行動不便。黃金治療期為首次發病的 1年內。如未及早就醫、治療,恐導致關節變形、影響發育。患者可能較一般人矮小,或兩腳長度不一形成「長短腳」;嚴重可能造成終生殘疾,甚至侵犯關節以外器官,甚至有心臟發炎等風險。 由於 JIA患者手、腳關節疼痛症狀,常被當成轉大人的「生長痛」,或誤以為是運動傷害,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期,楊曜旭提醒,掌握「辨別疼痛、看對科別、吃對食物」,例如生長痛會希望按摩緩解疼痛,但 JAI的痛絕不肯被碰觸。 若孩子出現莫名的慢性手腳、膝蓋等關節紅腫疼痛,早晨特別僵硬,超過 2週仍不見好轉,應至大醫院掛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診斷。 JIA屬免疫疾病,人參、靈芝等進補藥材會活化免疫力,楊曜旭強調,若胡亂進補,不但適得其反,也會使病情失控;建議多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可有效控制發炎反應。 ---------------下一則---------------  關節痛≠生長痛 幼年關節炎別輕忽2014/10/07【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膝蓋關節疼痛,不一定是運動傷害或生長痛。醫師表示,若孩子出現莫名關節紅腫疼痛,早晨特別僵硬,甚至賴床、不想玩耍,超過2周仍不見好轉,可能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容易併發葡萄膜炎風險,且不當進補或錯誤治療,會造成病情惡化,嚴重會影響發育,導致關節變形。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 4和10歲發作高峰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表示,關節炎非老人家的專利,青少年與兒童所罹患的「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簡稱JIA),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疾病成因不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全台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孩童有4.93人,臨床患者從1歲多的幼兒到國、高中生都有,高峰期分別發生在4歲及10歲。症狀是慢性、持續的關節紅、腫、熱、痛與晨僵、活動受限,甚至行動不便。 另外,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會攻擊全身各器官,例如眼睛,患者常併發葡萄膜炎風險,嚴重將會破壞視力。根據「台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與葡萄膜炎研究」指出,4.7%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併發葡萄膜炎,其中又有24.8%會併發青光眼、11.2%併發白內障。 生長痛≠關節痛 疼痛情況可辨別 不過,由於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好發期正好是發育階段的青春期,許多家長將孩子發病的關節疼痛症狀,視為運動傷害或「轉大人」的生長痛,放任不管,或卯起來幫孩子以人參或靈芝進補,特別是容易引發關節疼痛的秋冬季節,殊不知這樣的舉動反而會使發炎反應加劇,加速對關節的破壞。 楊曜旭醫師表示,成長痛不會紅、腫、熱、痛,多發生在晚上,且發作時間不長。但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在早上起床時,常會有特別僵硬的「晨僵」現象,應尋求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在首次發病一年內的黃金期做治療,若延誤就醫和治療,恐影響發育,長得比一般人瘦小或形成長短腳,嚴重時可能造成終生殘疾。 抗發炎大補帖!柑橘in、人參out! 除了治療之外,患者平常也可多攝取鈣質、含鐵食物、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可有效控制發炎反應,協助穩定病情。至於常見的進補藥材如人參、靈芝,醫師提醒,這些東西會刺激免疫反應,加重發炎反應,確診為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患者,應避免食用。 ---------------下一則---------------  愛甜嗜膩...16歲高中生痛風-中華醫藥網1031008《2014/10/07 16:48》 記者黃玉龍�豐原報導 16歲林姓高中生,喜歡吃甜食但卻缺乏運動,身高 165公分,體重卻達 95公斤,因連幾天吃烤肉,某日夜晚,右腳大拇趾掌趾關節疼痛難耐,至部立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就診;經主任胡宗慶問診檢查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抽血檢查,尿酸值高達 8.4 mg/dl,幸藥物治療 2、 3天即恢復正常。 胡宗慶表示,痛風在古代又稱為帝王病,痛風好發於 40至 60歲的男性及停經後的女性,但近年來物質生活提高,台灣地區痛風與高尿血症的盛行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 痛風是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起尿酸鈉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軟骨、滑囊液、肌腱、軟組織或甚至內臟器官。急性痛風發作誘發因子包括近期大量飲酒、紅肉、海產的攝取或與體重增加有關。痛風發作時可見關節處有紅、腫、熱、痛等現象,且容易好發於下肢關節處(尤其是大拇趾),常於午夜痛醒,約在 24至 48小時達到疼痛高峰。高尿酸血症是導致痛風的最重要因素,當血中尿酸值大於 7 mg/dL,且血中尿酸濃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久,發生痛風的機會越大。 胡宗慶指出,痛風患者臨床表現分為 4個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不同的階段,治療方式不同,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注意飲食及生活形態改正,但大多數痛風病患,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血中尿酸,治療的目標是使血中尿酸值控制在 6 mg/dl以下。 胡宗慶叮嚀,從未有過痛風關節炎發作但血中尿酸值高於 7 mg/dl者,即應注意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減少啤酒、烈酒、內臟、海產的攝取,若已經罹患痛風關節炎之患者,建議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 ---------------下一則---------------  窩溝封填 有效降兒童齲齒率-中華醫藥網1031009《2014/10/08 20:52》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12年台灣 12歲孩童恆牙齲齒指數為 2.5顆,不及全球 189個國家的平均值 1.67顆,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日宣布 2014年全民口腔健康週系列活動開跑,期 2020年降至 1.3顆。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義聰表示,健康的第一步要從口腔做起,牙醫界多年來努力提升全民的口腔照護,今年是第 5年舉辦全民口腔健康週系列活動,希望透過 9月起國小 1年級學童免費窩溝封填,達成 2020年 12歲孩童恆牙齲齒指數降為 1.3顆的目標。 台灣牙醫數位學習學會常務理事王俊勝指出,學童恆齒第 1大臼齒的咬合面容易發生齲齒,占所有齲齒的 50%,實證醫學顯示,兒童窩溝封填臼齒可有效降低齲齒率。 窩溝封填劑是一種特殊的牙科材料 (液態樹脂 ),可以進入牙齒溝隙,並與牙齒產生緊密結合,達到封填效果,讓細菌及食物殘渣不得進入牙齒溝隙,降低齲齒率。 在偏鄉地區學童的口腔疾病及照護計畫方面,參與牙醫巡迴醫療服務的南投縣醫師吳建民、台東縣醫師邱明正分別指出,執行巡迴醫療計畫後,台東北源國小學童的平均齲齒率,從 100年 6.1降至 101年 0.6,利基國小進行 10年巡迴醫療服務後,平均齲齒率也從 92年 8.6降至 102年 0.7,其他國小的蛀牙率也呈下降趨勢。 ---------------下一則---------------  病痛要照顧 父母均骨鬆 女兒風險達34.4倍-中華醫藥網1031009《2014/10/08 19:1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骨鬆列全球第二大流行病,除了日常飲食鈣質攝取、適量負重運動、良好的生活型態外,基因遺傳也是重要致病因子,當父母有骨鬆或骨折史,更要小心孩子骨鬆上身。 每年 10月為世界骨鬆月,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表示,根據 2013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台灣超過 50歲具低骨量者,女性占 47.5%,男性占 57.1%; 45-64歲停經後婦女每 3人有近 1人曾脊椎骨折、 65歲以上更是每 2人就超過 1人。民眾對於骨鬆疾病已不陌生,但台灣成年國人骨折率卻仍然高居不下,排亞洲地區首位。 由於骨鬆是沈默的殺手,並無症狀,直到骨折才發現為時已晚,若再出現髖骨骨折症狀,致死率恐大大提升。陳芳萍指出,過去認為骨鬆跟生活型態、飲食有關,但研究發現,相比其他影響骨密度的變因,遺傳因子更是重要,卻長期被忽略。 陳芳萍指出,根據近 10年國際期刊研究,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則子女低骨密的風險值高 4.3倍,父母兩者骨密度過低,子女風險值更飆升 8.6倍;其中女兒甚至高達 34.4倍,風險值不輸一般民眾熟知的肥胖遺傳。因此,若家中家長任一人有骨鬆、骨折問題,應提高警覺主動預防。 針對國人高骨鬆比率,陳芳萍表示,過去研究已發現,骨鬆教育搭配正確骨密檢測,未來髖骨骨折率更能大大降低 36%。因此,在遺傳基因無法改變下,若有骨鬆家族遺傳基因者也唯有接受骨質密度檢測,才能早期預防、正確治療。 預防骨鬆,陳芳萍呼籲,除了飲食補鈣、運動、日曬缺一不可,也要一年一次骨密度篩檢,骨質疏鬆症學會也將在全台舉辦 21場骨密度篩檢公益活動,首場大型骨密度篩檢及骨折風險評估公益活動將於 11日中午高雄夢時代水池廣場起跑,並接續於北中南進行 20場骨密度篩檢活動。 ---------------下一則---------------  逾6成父母將流感傳染給孩童-中華醫藥網1031009《2014/10/08 19:5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顯示,職場爸媽逾 9成認為流感是可怕疾病,深怕傳染給家中幼童,但卻有 6成職場父母曾殃及家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呼籲民眾提升流感警覺,及早接種疫苗,同時建立職場及家庭完整防護機制。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流感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且併發症嚴重,嚴重可導致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台灣每年因流感及其併發症死亡約有 900至 3200人,其中不乏年輕的壯年人。 不過,一般民眾對流感卻多認知不足,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昨天公布 2014年職場父母流感認知大調查,在逾千名受訪者中,分不清流感及一般感冒的差異, 6成 5曾錯把流感當一般感冒,延誤就醫導致病情加重;超過 6成認為只要多喝水休息,流感可自然痊癒,甚至有超過 6成曾不慎將流感傳染給家中孩童。 藝人劉畊宏、王婉霏夫婦現身說法表示,愛健身的劉畊宏自恃身強體壯而輕忽感冒,結果一人感冒全家遭殃,不但小女兒併發肺炎住院,照顧孩子的劉媽媽也被傳染,導致化療療程中斷,讓他十分自責。 呂俊毅指出,流感潛伏期平均約 2天;罹患流感患者,在發病前 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 3∼ 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幼兒抵抗力低落,容易不慎受感染。且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連續高燒、倦怠、四肢肌肉酸痛等,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疾病進程也快,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約需 1-2週甚至數週才能完全恢復,除了傳染力強外,更容易引發併發症,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職場爸媽一旦感染流感,容易使得家人接連交叉感染,且因連續高燒、四肢痠痛無力,致無法專注思考,而影響工作表現。為保護家人健康,應先建立自身防護機制,並及早施打流感疫苗,才能將影響減至最低。

1031016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16日
公開
13

開放基金交易平台 16檔報到2014-10-16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本月27日將正式上線的「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交易平台」,昨(15)日開始接受申請。櫃買中心表示,只要淨資產價值達到新台幣3億元以上的國內股票型基金,均可檢具資料申請登錄交易。 統計昨日送件的業者,有富邦、台新、元大寶來、永豐、群益、國泰、日盛等七家,總計16檔國內股票型基金。 投資人10月27日起,可使用櫃買證券帳戶下單,買賣這些基金,擁有與買賣股票一樣的交易方式。當天就可依造市商的報價議價成交,手續費為千分之1.425,並於成交後兩個交易日淨額交割,縮短贖回變現時間,利於資金調度。 本次送件以永豐投信推出四檔基金最多,基金淨值最高的則是群益馬拉松基金,14日淨值有86.93元,基金規模最大的則是國泰小龍基金,14日規模高達95.91億元。 造市商則以元大寶來證券占八檔基金最多。 櫃買中心表示,20日開始,投資人可至該中心網站「開放式基金」專區(網址:http://www.gretai.org.tw),查詢即將掛牌的基金受益憑證相關概況資料。 今年為櫃買中心成立20周年,基金交易平台的推出頗具意義。 櫃買中心將實施十餘年的興櫃股票電腦議價交易平台,擴展至開放式基金上,提供更有效率的基金次級市場交易管道,達到多元資產配置的最佳效果。 櫃買強調,希望能藉此增加投信基金的銷售通路、擴大基金規模,讓證券商提供更完整的產品線,增加獲利來源,創造三贏。 銷售管道多了 成本降了 櫃買中心推出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交易平台,投信業者樂觀其成,紛推出最具代表性的台股基金參與,未來將再爭取開放其他類別基金上線。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指出,此平台可讓投信業者降低作業成本,也降低基金經理人因投資人贖回,造成必須被迫賣股票的風險,有利於基金的操作。 由於台股基金與股票投資人屬性類似,投資人在次級市場的交易更有效率,股票、基金一個帳戶解決,手續費也更低。 平台建立以後,期許申贖部分可以跟造市商、投信業者連結,完善功能。 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此基金平台的成立相當重要,一些在銀行通路較不具銷售優勢的基金,多了一個銷售管道,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元大寶來推出旗艦型及今年績效最好的台股基金參與。未來除了台股基金,期許開放如貨幣基金甚至人民幣貨幣基金加入。 群益投信表示,多個更方便的投資管道,有證券交易帳戶的投資人,不必額外開設基金帳戶,可直接在券商下單,參與基金投資更簡便;投信業者則新增基金銷售管道,為一個多贏的政策。 台新投信亦表示,期許平台發展更成熟,若能銜接台星通、台港通,將有進一步的發揮空間。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6/2/25577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提理財三忠告2014-10-16 01:3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有「英國股神」之稱的先機環球投資英國股票團隊主管巴斯頓(Richard Buxton)來台,面對現在的多變投資環境,他對投資人提出最中肯的「理財三忠告」,一是採取長期投資,二是平衡多元配置資產,三是堅持長期目標,不要偏離目標,持續邁進。 他指出,不要受短期事件震盪影響心情,如伊波拉病毒、歐洲經濟可能再度衰退、中國大陸硬著陸、俄羅斯、中東等地緣政治影響,且要有平衡多元配置資產,尤其要有一定部位的現金,雖然現金報酬率低,但還是要有一定部位,才能避免需要用錢時被迫在低點賣出,甚至保有現金,還可以逢低布局加碼。 他表示,像是大家現在關注的伊波拉病毒事件,雖然有可能影響到實體經濟,但往往就像是SARS、禽流感等等,往往金融市場都會反應過度,事情沒實際上這麼糟,應該要長期投資,有耐心等待。 對於英國的經濟環境,他說,英國經濟成長強勁、企業獲利表現良好,但明年5月將有國會改選,因此預計明年5月前,英國不會升息,但會比美國早一點點升息,但不會早太多,預計明年下半年英國跟美國都會升息,預計英國將是緩慢、穩定的升息步伐,持續看好英國復甦。 在英國股市的價值面上,他分析,明年英國經濟持續成長,本益比僅有14倍,是過去40年的長期平均值,不貴,因此持續看俏。 巴斯頓在2013年加入先機後所操作的基金,規模在1年內從1.6億英鎊激增至14億英鎊,是英國基金界新起的操盤手,跟隨他的資金及投資人不計其數。他被「金融時報」喻為是基金資產管理界中的「閃耀之星」,並更被評選為最具價值的基金經理人,也獲得晨星肯定,拿下晨星OBSR大獎。 巴斯頓的選股哲學正是「逢低買進成長潛力股」及「長期投資、注重基本面」。他注重並觀察基本面指標,不會受短期市場突發事件影響而改變投資策略。 對於投資人在眾多基金當中如何挑選,他認為,要選擇操盤團隊具有一定年紀、一定經驗,另外還要參考過往的表現,並應該著重於長期報酬,而非關注短期績效;此外,基金若只能投資小型股,可能造成流動性不足,因此應該選擇可以彈性投資於各類型股票的基金。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6/clipping/A39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境外基金規模8月創新高2014-10-16 01:3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最新8月境外基金規模出爐,再創歷史新高,較7月微增1.4%,且較去年底顯著成長23%,連續第7個月持穩在3兆元之上。其中以平衡型基金和高收益債券基金二類資產最受國人青睞,基金規模分別達到1705億元和1.22兆元,均較去年底成長大幅成長逾30%。 摩根證券副總謝瑞妍分析,當投資氣氛轉佳時,國人持有基金意願增強,基金規模也隨市值水漲船高,為8月境外基金規模再創新高的原因。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傅道格(Doug Forsyth)表示,面對升息前的市場疑慮及波動加劇,有許多投資人仍配置在公債或投資等級債等收益率較低的資產;不過高收益債資產因為基本面無虞,且具有收息誘因,仍持續吸引想要追求較高收益率的投資人。 整體來說,在升息環境下,各類資產的收益率皆下滑,包括過去收益率較高的高收益債,顯示靠單一資產爭取收益不夠,建議可在高收益債上,結合可轉債和股票策略,廣納固定債息、現金股利和資本利得空間作為收益來源,在波動市場中可營造出相對有利的下檔防護。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6/clipping/A39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平衡型高收債 國人愛2014-10-15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8月時美國經濟數據利多及歐美股市走揚,使得境外基金規模達3.36兆元,再創歷史新高,較7月微增1.4%,且較去年底顯著成長23%,連續第七個月持穩在3兆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平衡型基金和高收益債券基金二類資產最受國人青睞,基金規模分別達到1,705億元和1.22兆元,均較去年底成長大幅成長逾30%。 儘管投資情緒轉暖,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態度促使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趁勢崛起,從去年5月規模突破1,000億元後,到8月時已接近2,000億元,不論以單月增幅或全年增幅來看,僅小於債券,可見平衡型基金已經成為國人前進股票的前哨站。此外,國人對高收益債券基金熱情不減,規模連續三個月站上1.22兆元。 摩根證券副總經理謝瑞妍分析,今年美國經濟數據傳出許多好消息,加上企業第2季財報多優於預期,不但激勵投資人信心,也淡化市場對美國聯會提前升息的疑慮。 謝瑞妍指出,當投資氣氛轉佳時,國人持有基金意願增強,這是8月境外基金規模再創新高的原因,而且,今年國人對平衡型基金的興趣正顯著增加。 復華全球戰略配置強基金經理人劉明滄表示,今年第3季以來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市場資金為增加收益,仍偏好較高收益的投資產品,此外,也轉進平衡型基金,透過股票、債券及REITs等部位彈性調整配置。 野村環球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IMF大幅調升美國今年成長預測0.5%至2.2%,預期經濟轉強更有助高收益債企業盈餘表現。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6/2/25580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9月投信基金規模 較8月縮減5.2% 2014-10-16 01:3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9月投信股債基金規模全面縮水至2.01兆元,較8月縮減5.2%,創下2011年10月以來單月最大降幅,股債基金分別失守5,500億元及3,000億元關卡,來到5,324億元及2,942億元。 以第3季來看,投資氣氛轉趨濃厚,股債基金全面失血,驅使資金轉進組合型及國內債等保守型基金,第三季逆勢增長5.2%及3.7%,凸顯風險趨避意識高漲。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全球股市歷經一年多的上漲後,在經濟數據缺乏驚喜下,獲利了結賣壓紛紛出籠,加上美國升息預期持續發酵,歐日經濟放緩雜音不斷,進一步壓抑股市表現,MSCI世界指數第3季下跌2.5%,是2012年下半年來單季最大跌幅,基金淨值走跌拖累基金規模縮水。 郭世宗表示,市場震盪加劇,投資人對於股票基金有所畏懼,但對全球景氣復甦並未喪失信心,轉而介入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從今年來平衡型基金規模增長37%、僅次於保本型可見。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Fed提前升息雖然代表美國景氣好轉,但是中國大陸成長持平,日本與歐洲卻有衰退疑慮,加上美國資產價格偏高,因此以亞洲高息股票與債券的平衡投資,反而能受投資人青睞。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金融海嘯後的收益型態,已從高收益債、多元債券、傳統平衡,演變至新一代的平衡型基金,為同時爭取更好的收益來源,和景氣擴張階段的股市成長機會,新平衡型基金跳脫傳統股債各半的框架,在股市配置上也更加多元靈活,同時透過更多避險機制抗震盪,因此持續受到市場青睞。 展望第4季,面對升息預期心理下的市場波動,他建議,投資上還是透過擴大區域或資產類別,以多元布局取代重壓單一市場。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6/clipping/A39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10月經理人 加碼金融逾兩成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美銀美林證券10月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經理人對全球景氣看好度下滑,僅32%認為全球經濟將在未來一年增強,較上月的54%大幅滑落,主要因歐洲、日本與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所致,但僅8%認為經濟將進入衰退,至於對產業的看法,科技股最被看好,已連續17個月占最看好寶座。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股市近月表現雖疲弱,但經理人並未完全棄守股市,仍有淨34%表示正在加碼股票,但較上月47%下滑;資產配置的現金水位從上月4.6%回升至4.9%。 依調查以來經驗,當現金水位在4.5%以上,代表經理人投資態度偏保守,可視為反向指標,因偏高的現金水位,將為未來股市反彈提供動能。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美元長線升值趨勢再起,經理人類股配置也做對應操作,持續看好以美國為主的科技產業,有33%表示看好科技股,令科技股連續17個月登上產業看好度寶座,但較上月38%看好度下滑;前3名還有銀行股看好度大幅躍升至加碼21%,為10年來次高水準,及醫療股加碼維持18%。 富蘭克林華美新世界基金經理人黃壬信認為,10月中旬開始為科技企業財報發布高峰期,若能有正面消息傳出,有望為科技股表現帶來支撐;整體第4季新品及假期銷售題材仍有望為科技股表現帶來支撐,科技企業財務體質健全、長期成長動能強勁,產業基本面仍穩健,中長線後勢仍可偏多以對。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Bloomberg最新預估資料指出,第3季S&P 500指數獲利可望較去年同期成長4.9%,十大類股獲利預估都是正報酬,表現前三亮眼族群包括科技的電信、金融、醫療生技產業,持續名列前茅。 他指出,預計在獲利面支撐下,到年底前仍具備投資價值,短線逢回都是不錯的佈局時點。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近期歐洲經濟數據弱、半導體股財測不佳,憂伊波拉疫情擴大,使得4,250點年線失守,美銀美林預估科技產業財報不錯,加上進入年底耶誕消費性電子銷售旺季,美科技股後市不看淡。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5/250/A37A00_P_01_01.JPG ---------------下一則---------------  陸股價值重估 布局聚焦新經濟產業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大陸股市自9月從谷底攀升,進入10月仍維持強勢,在歐美股市修正之際,逆勢成為全球最強股市之一。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不論是以國際股市評價或中長期投資角度而言,陸股都處於不合理的低估位置,預期在滬港通等新政策支持下,陸股可望跟上國際腳步,啟動價值重估行情,投資以選股重於選市,布局聚焦新經濟產業。 陳朝政指出,陸股長期受限於資本管制,市值空間也連帶受壓抑、評價過度被低估,未能跟上國際股市評價標準,尤其是新興產業的個股評價、合理本益比特別容易出現受委屈的對待,不過,此情況將有機會扭轉,現階段布局是絕佳時機。 陳朝政解釋,由於陸股長期被低估,現在進場提供了下檔保護,而支撐股市未來上漲的動能,除了景氣回溫、企業獲利成長,更關鍵因素是政策支持帶來的新資金流通與價值重估。 他指出,市場期待的「滬港通」雖因香港占中事件受到延宕,但這是既定政策,開通是早晚的事,國際資金仍然興趣高昂排隊等進場,一旦國際法人透過此管道進入上海股市,將為股市主版帶來結構性轉變,股市評價可望跟上國際腳步,其他次版塊也會受帶動。 陳朝政表示,大陸轉型開放,投資陸股也要有新思惟,過去外界看陸股常有「牛熊交錯、多空不明」的困惑,主要原因是新經濟發展出的新興產業、具備新營運模式的中小企業,他們的高成長績效與活躍的股價表現,往往被經營欠佳的舊經濟大型權值股給掩蓋。 從今年來主要版塊指數表現也可看出,以新經濟產業為主的中小版、創業板最為活潑,分別有12%、18%的漲幅。 至於未來的投資方向,陳朝政認為,新興產業仍是中長期最有潛力的投資重心,包括環保相關、潔淨能源,以及80後消費世代推升的新科技產業、龐大的網路消費商機、潛力無限的育嬰與保健支出,高成長的娛樂及旅遊需求等。 此外,受惠改革契機的國企股如軍工、航太等,則可視為擁有波段題材的衛星配置標的,尤其可關注在香港掛牌,近來受大盤拖累遭錯殺的超跌股。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5/250/A38A00_P_03_01.JPG ---------------下一則---------------  VIX指數飆升 經理人減碼股市2014-10-15 01:46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美股近日大跌,S&P500指數繼上周走跌3.1%後,昨日再跌1.65%,1900點大關失守,市場嗅到緊張氛圍,VIX恐慌指數跳升至24.64,創2012年6月以來的波段高點;景氣似乎已經降溫,美銀美林證券昨公布的10月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愈來愈多經理人正在減碼股市,手持現金的水位也明顯增加。 摩根投信經理人郭世宗分析,時程愈接近10月底,FOMC會議將宣布QE完全退場,屆時美股仍難以避免波動加劇,另外,近期經濟數據缺乏驚喜,投資人對經濟前景感到憂心,加上第3季超級財報周將登場,不確定氣氛籠罩,成交量又不振,預期美股波動將更劇烈、VIX指數有可能再創波段新高。 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則指出,經理人10月配置的現金水位從上月的4.6%,回升至4.9%,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依調查經驗表示,當現金水位在4.5%以上時,代表經理人投資態度已經偏向保守,但也可視為反向指標,因為偏高的現金水位,將為下波股市反彈提供動能。 在區域投資方面,富蘭克林指出,雖然美股近來大幅震盪,但美國經濟中長線展望較歐洲、部分新興市場樂觀,使得經理人看好美元的升值趨勢,因而加碼美國以及受惠美元升值的區域,最明顯的就是經理人期待日圓兌美元走貶,可嘉惠日本股市,經理人加碼日本股市的程度,來到近10個月新高。 至於類股方面,除看好美國為主的科技業外,經理人也大幅加碼受惠美元升值的全球銀行股,看好度從持平,躍升為大幅加碼,但美元升值卻可能衝擊能源、原料類股,是經理人正在大幅減碼的產業別。 ---------------下一則---------------  貝萊德:歐日股 可撿便宜2014-10-15 記者葉家瑋�香港報導 全球股市震盪加劇,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經理人施達文(Dennis Stattman)認為,資產配置需採更分散且謹慎的策略,目前基金的現金水位23%、高過平均值,便是為了在動盪市場中尋找抗波動、更高價值的標的;相較美股漲幅已高,施達文看好評價面低廉的歐股、日股,將受惠弱勢匯率有所表現。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規模高達230億美元,自1997年成立以來(截至9月底)基金績效259%,波動率及報酬表現皆優於MSCI世界指數,這檔基金經理人施達文出席貝萊德亞洲區投資論壇時表示,近期配置採取相當分散方式,共投資逾700個股債標的,且基金現金水位也高過平均值,但這並非不看好市場,而是要在震盪的市場中尋找穩健投資標的。 施達文表示,美國聯準會大量印鈔的結果,帶動各類資產上揚,在大環境處於低利率下,固定收益資產報酬已經不能滿足投資人,因此相較債券、股市的投資需求仍大,投資趨勢仍是股優於債。 針對各國股市展望,施達文減碼美股、加碼日本與歐洲股市,主要是歐日央行持續擴大寬鬆政策、貨幣持續貶值有助提升出口且股價偏低。 他舉例,日股與其他成熟股市的相對價格比來到了1972年的低點,股價淨值比僅1.3倍低於美股2.7倍,日股是具成長性又便宜的市場,但在弱勢日圓下,投資宜做好匯率避險。 至於歐股近期受到德國經濟數據不佳走弱,但施達文認為,歐洲央行持續刺激經濟擴大寬鬆,歐洲國家長線仍將受惠此政策利多,且歐洲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才處於經濟復甦的初始階段,股市價值面還偏低,仍具補漲潛力。 在亞洲市場部分,中國經濟時而出現放緩疑慮,但施達文分析,中國經濟成長率能交出7%數據已相當亮眼,相較高速成長,穩健而長久增長的步伐比較健康。此外,近期中國積極開放資本市場,滬港通的政策對中國經濟本身、及股市表現都將帶來正向作用,香港的占中事件,則偏向政治事件,對港股影響相較有限。 ---------------下一則---------------  貝萊德施達文:可減碼美股、加碼日歐股2014-10-16 01:3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香港報導 全球規模最大的平衡基金「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目前持有的現金比重達23%,遠高於平均。 貝萊德董事總經理施達文(Dennis Stattman)表示,目前股票雖優於債,但股價已經愈來愈高,持有高現金比率只是為了要找更有價值股,現在可減碼美股、加碼日股和歐股。 他指出,雖認同滬港通中長期正面效益,可是目前沒有加碼陸股的打算。 近期美股卻持續重挫,標普500指數從10月9日曾連3日下跌,從1,968點下跌至1,874點,直到10月14日才略止跌,以1,877.7點收盤。 對於美股後市看法,施達文說,美國標普500指數經過季節後調整的本益比(CAPE)已升至26.7倍,較過往10年水平16.5倍高出許多,相對之下,他認為日股和歐股估值明顯較美股具吸引。 施達文表示,如日股股價淨值比在1.3倍,日本股息比日本國債4.5倍;美國股價淨值比已來到2.8倍,美國股息即是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只有2%多;另外,日本股票相對成熟國家股票的表現在1972年的低點,由此即可以看出日股顯然比美股更具吸引力。 而且日本央行在刺激經濟,壓低日圓,此對日股後市更有幫助,但他也表示,投資日股,但要作日圓避險,因為日圓續貶機率大。 談及看好歐股的原因時,施達文說,如同是日股,因為歐洲央行也一直在刺激經濟,歐股從2008年來衰退以來才剛剛恢復,歐股價不像美股漲那麼多,因此,依造股價淨值比、本益比等條件來看,現在美股指數和世界指數都是落在相對昂貴的範疇;日股、歐股以及亞洲(除日股外)則相對便宜。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6/250/A38A00_P_03_03.JPG ---------------下一則---------------  亞洲出口股 有望奮起2014-10-1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國際油價自7月起開始大幅回落,幅度超過20%,資產管理業者表示,雖然歐洲有衰退疑慮,但這波油價下跌反映的不是景氣循環,而是供過於求;在美國景氣復甦的帶動下,偏低的油價,反而能讓亞洲製造業與出口類股大幅獲利。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美國油頁岩革命讓市場原油供給大幅增加,以歐亞市場為主的布蘭特原油來到每桶88美元,而以美國市場為主的紐約輕原油也來到85美元,近一月兩者下跌將近10%,CRB能源開採指數下跌超過30%。 施宜君指出,雖然油價急速下跌,但美國穩健復甦卻有利於亞洲製造業與出口業。搭配強勢美元,亞洲出口業競爭力將再次浮現,並引領亞股邁向主升段。根據統計,亞洲出口類股指數的表現與消費類股已明顯拉大,顯示以出口類股為主的東北亞股市未來將是亞股主流。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分析,強勢美元是刺激油價修正的原因之一,美元上漲,其他國家貨幣則走跌,去年印度盧比與印尼盾就是靠著貶值,明顯改善了當地的經常帳赤字。 ---------------下一則---------------  新興亞股基金 分批買有錢途2014-10-15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全球各區域股市皆跌破年線價位,其中成熟市場以美股表現最為強勢,新興市場中拉美與新興亞洲在選舉與政策利多題材提振下,今年來漲幅仍有5.1%與2.9%。業者建議空手者可分批進場新興亞洲及美國股債相關基金。 景氣疑慮導致MSCI世界指數今年來漲幅全數吐回,截至14日為止下跌0.92%,日本與歐洲因基本面低迷加上匯兌損失,今年以來美元計價跌幅皆逾7%,新興股市則以東歐股市跌幅最重,今年來下跌17.4%。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短線恐慌情緒主導市場波動加劇,股市整理時間可能拉長,但基本面趨勢並未轉壞,建議投資人以靜制動等待股市跌深反彈行情。看好獲得國際貨幣基金調升經濟展望的美國與新興亞洲股市表現相對強勢,尤其中泰印股市仍力守半年線之上,預期未來也將擔綱反彈先鋒。 此外新興市場小型股表現較不受國際資金進出影響,今年來漲幅仍有4.55%,新興亞洲小型股今年來漲幅還有4.57%相對強勢。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現階段看好韓印中小型股表現,鑒於南韓政府積極刺激內需並鼓勵產業多元發展,中國三中全會政策改革有利中小企業,印度莫迪經濟學亦啟動改革等題材。 統一亞太基金經理人林鴻益表示,外資持續從亞洲賣股兌現,大型權值股首當其衝,中小型股壓力相對較輕,不過,若是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短期仍難免有賣壓。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6/2/255802.jpg&x=0&y=0&sw=0&sh=0 ---------------下一則---------------  南韓降息 股市打強心針2014-10-1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南韓經濟成長減緩,南韓央行在三個月內二度降息,昨(15)日調降基準利率一碼至2%,來到2010年以來最低水準。 摩根南韓基金經理人崔光鉉 (David Choi)表示,相較於其他亞股,今年來的韓股表現較為弱勢,為了刺激經濟動能,並重振投資信心,南韓政府積極做多,不但推出40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更在三個月內二度降息,以提振經濟成長力道。 崔光鉉指出,隨著美國升息預期持續發酵,美元強勢走升帶動國際資金回流美元資產,使得下半年來備受外資青睞的韓股,連續五周遭到外資賣超調節,導致近一月韓股下跌5.5%。 根據理柏統計,十檔南韓基金平均績效短中長期皆為負報酬,今年以來僅景順南韓一檔基金,還有正報酬19.05%的佳績。 崔光鉉指出,歐洲為韓國最大出口區域,近期歐洲經濟放緩,恐將加大韓國經濟成長下修風險,也是驅使南韓央行再度降息的主因之一。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6/2/255801.jpg&x=0&y=0&sw=0&sh=0 ---------------下一則---------------  印度股市 改革題材撐腰2014-10-15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股市下跌,全球股市也受牽累。不過,印度股市相對抗跌,目前仍在歷史高檔區,基金業者分析,印度改革題材可望持續發酵,為股市的長線多頭行情撐腰。 全球股市跟著美股跌得七葷八素,新興股市跌幅也不小。不過,印度股市最近一周甚至還有逆勢上揚的走勢,今年以來仍有約24%的漲幅,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名列第一。 印度股市強勢,主要是因為印度大選變天後,市場對於印度的改革議題有信心。東方匯理資產管理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投資總監葉栢謙(Ayaz Ebrahim)指出,印度的改革題材將持續多年,並不是只有半年的多頭行情而已。 富達證券指出,與印尼一樣,印度新政府帶來新氣象。多年來,中國一直帶動全球經濟成長,但中國經濟已開始減緩,一旦印度大步向前邁進,不只是有利於本身,對亞洲甚至全球都大有助益。 ---------------下一則---------------  美股後市不淡 逢低可進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股長期升息題材不變,各外資機構看好美股長線展望,依三大外資機構調升後的指數預估,至年底前,美股應該仍有2.6∼6.3%的漲幅,投資表現仍值得期待,如遇拉回,反是逢低布局時點。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投資人該留意不是何時升息或升息期間的長短,應更重視升息意味經濟持續成長的背後意涵。短期內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漲多回檔,但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迎接消費旺季,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表示,持續認為美股擁有最佳的盈餘成長潛力,面對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大環境,更加彰顯美股的防禦特性,其中大型股的評價顯得相對具有吸引力。 ING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從各項經濟數據來看,美國景氣溫和復甦態勢不變,就業市場繼續改善,目前S&P500指數本益比約為16倍,仍在合理區間,若在景氣復甦階段布局,中長期仍具漲升空間,高股息與低評價股票長期報酬通常能脫穎而出。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依經驗,美元強勢格局期間,美股都有不錯的表現。此外,根據JPMorgan預估,美國今明兩年的企業獲利增長分別達6%與12.4%,隨著企業獲利增長動能可望持續攀升,明年企業獲利可望提升,有利支撐美股後市表現。 西方資產管理(Western Asset Management)投資總監Ken Leech指出,「升息進程需要一定時間」,可能超過18或24個月,且「當局的升息步伐將非常緩慢」,因此看好美國長期債券。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5/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VIX飆升至2年新高 美股反彈力道十足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期美股震幅加劇,大漲大跌屢見不鮮,S&P500指數上周創下2012年5月中旬以來單周最大跌幅,13日再跌1.65%,失守1,900點大關,VIX波動指數跳升至24.64的2012年6月以來的波段高點。但根據法人統計,近二年來VIX波動指數飆破20後,美股後一月及後三月表現亮眼,漲升機率百分百。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說明,儘管金融市場已逐漸消化美國QE退場之衝擊,但時程愈接近十月底FOMC會議宣佈QE完全退場,美股仍難以避免波動加劇,再者,近期經濟數據缺乏驚喜,投資人對經濟前景感到憂心,加上第三季超級財報週即將登場,不確定氣氛籠罩,連動成交量能不振,美股波動就更加劇烈。 不過,美國基本面持續改善,可望支持美股在盤整後迅速恢復長線向上走勢。以近二年來看,VIX波動指數飆破20後,美股後市表現搶眼,後一月及後三月全面走升,後三月平均漲幅甚至上看一成,顯見在良好基本面的支持下,美股大跌後的反彈力道十足。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云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預期帶來的強勢美元趨勢、弱於預期的歐洲經濟數據、地緣政治風險、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期等因素,令近期市場對全球景氣前景轉趨悲觀,VIX指數也來到相對高點。 從基本面來看,美國仍是相對其他區域經濟表現強勁,儘管升息施行之前波動仍會持續,且短期美股在財報揭露前較為保守,但美國市場在經濟數據展望佳下,此外,10月美國選舉前也可望有選舉行情加持,建議利用震盪時逐漸提高美股比重。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經理人諾曼•波斯瑪表示,觀察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ISM製造業及服務業指數均維持在強勁的擴張水準、史坦普500企業利潤率維持在9%的歷史高檔、企業資本支出以8%的速度成長,顯示目前美國經濟及企業基本面仍維持強健。 摩根美國增長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Jonathan Simon)表示,第4季美元對主要貨幣(歐元、日圓)走強趨勢不變,主要反應美歐日貨幣政策鬆緊的差異。在美國經濟相對強勢及升息預期的支撐下,美元維持偏強格局,美元資產後市大有可為。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5/clipping/A38A00_T_04_03.JPG ---------------下一則---------------  大陸將成為推升金價主力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大陸明年將為國際金價推升的重要買盤。向有黃金王子封號的台灣銀行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14日指出,大陸的需求將展現極強力道推升國際金價,日前市場也傳出除了俄羅斯央行,大陸人行也成為出手買黃金的主力。 楊天立進而表示,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成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已公開指出:「未來黃金的國際化自由化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導。」,顯示未來大陸黃金交易的需求將愈來愈高,將成為明年推升金價的重要主力。 由於國際銀價也下跌,台銀今年推出羊年套幣時,一方面將發行量從過去的4.75萬枚提高至6萬枚,另一方面售價訂為1,980元,更創下4年新低,也營造更多買氣。 國際金價日前受到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Fed)明年可能升息,以及強勢美元打壓,失守每英兩1,200美元大關,對此楊天立分析,目前金價仍處在一個短、中期打底偏弱的行情裡面,預估2014∼2015年是金價打底年,底部要脫離的話,大概就在美國升息前後。 他也認為,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目前僅剩1�3的黃金賣壓尚未去化,因此,Fed升息反而是利空出盡。 就技術分析來看,楊天立說,金價底部支撐大概位於1,100∼1,150美元間,且就這波只修正到1,183美元,以及去年至今1,180美元沒有跌破,已暗示1,200美元以下是相對低點。 ---------------下一則---------------  布局進階全球高股息基金 正逢時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失業率快速下滑,9月失業率已來到5.9%,可望帶動薪資成長。美國聯準會(Fed)公布的利率矩陣顯示,首次升息時點可能落在2015年第2季,因而激勵DXY美元指數連續10周上揚,對主要貨幣都強勁升值,在強勢美元搭配商品能源價格走跌,加上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全球股市上漲,此時投資進階版全球高股息基金最適合。 施羅德(環)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JP Morgan統計,1970年以來的6次美國升息時點,計算之前9個月的指數表現,美股漲幅中位數達10%,顯示升息前為股票買點。雖然首次升息後的3至6個月,股市普遍出現回檔,但升息後的12個月內股市則為勁揚創下新高。 現在的強勢美元搭配商品能源價格走跌,除了有利於美國消費支出增加外,也有利內需產業和景氣循環類股,進而帶動經濟成長。另一方面,歐元和日圓貶值也將進一步刺激歐洲和日本出口增加,推升經濟復甦,以及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和全球股市上漲。 林良軍說,施羅德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測,是基於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將保持溫和復甦的速度,貨幣寬鬆政策將持續下去,財政隱憂問題也在2014年消退,全球通膨可望持續穩定,因此施羅德投資預測Fed將於今年10月結束QE,完全退場;而首次升息時點可能落在2015年6月,預估之後每次FOMC會議將升息0.25%,至2015年年底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1.5%水準。 考量Fed正朝向利率正常化之路,短期利率已先行上揚,待長期利率也開始上揚後,將對債券市場造成壓力,因此預期未來各資產類別中,股票的表現勝出機率較高。 林良軍說,隨著對美國升息的預期漸增,美元的表現也將持續強勁,部份體質較弱的新興市場貨幣,將因貶值壓力而出現資金外流現象,預期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股市將會成為投資市場主流。可以一次囊括高股息股票與選擇權權利金雙收益來源的「進階型全球高股息股票基金」,因為同時掌握成長機會與收益,相當適合穩健型投資人或是有配息需求的投資人。 施羅德(環)環球股息增值基金,是藉由高股息股票搭配選擇權,不但打造出核心資產配置的黃金比例,更可追求長久資本增值及有效使收益增值。 股息增值策略擁有雙重收益來源,其中,約一半來自股息收益,另外,約一半來自賣出保護性選擇權買權的權利金收益。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5/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人民幣強勢 陸債魅力足2014-10-15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起起伏伏,投資人到處尋求波動低的資產。基金業者認為,中國債券享有低連動及低波動的特質,收益率較高,又可受惠人民幣強勢的長期趨勢,在市場震盪中展現吸引力。 美國股市最近大跌小漲,將今年以來的漲幅全數吐回,全球股市也跟著震盪。美國明年可望升息,美元獨強,其他貨幣幾乎都貶值,更不利美元以外的其他資產,不過,人民幣卻是例外。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不同於股市或其他高收益債券的震盪,2011年以來,中國境內外人民幣債券指數走勢平穩,一路向上。 李運婷說,2011年以來,中國境內企業債指數累計報酬率達25%以上,年化報酬率達8.2%,而離岸人民幣高收益債券指數年化報酬率也將近6%。如果以兩者年化波動度僅約3%的低水準來看,人民幣債券投資效率驚人。 元大寶來投信產品經理顏誌緯表示,「我行我素」向來是中國金融市場的一貫作風。 最近國際貨幣兌美元走軟,僅人民幣獨強,更加凸顯其低資產相關性,穩中透堅,適合納為資產配置的核心。 除了低波動與低相關性以外,中國債券的收益率也較高。 李運婷說,中國當地信評AAA級企業債收益率達5%以上,高於目前全球投資級債的2.6%,且不少中國企業都具有相當國際知名度,營運狀況佳,債券品質無虞。 此外,中國當地信評AA級企業債收益率達6%以上,更不輸全球高收益債。 至於人民幣,更有長期升值的優勢。群益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中國從2006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多數時間都呈現緩步升值趨勢,而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效應,平均在第4季表現最佳,第1季次之。 長期來說,中國擁有經常帳順差,外匯存底高達4兆美元,人民幣國際化政策不斷增強,人民幣走升趨勢備受認同。 顏誌緯說,人民幣在國際使用上有增加的趨勢,最近的滬港通題材更有利於催化跨境的金融投資需求。 美元走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資金將偏愛防禦性資產,人民幣可說是不錯的選擇。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6/2/255804.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陸高收債、人民幣 穩健收益並進2014-10-16 01:3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投資市場震盪、利率仍維持歷史低檔,兼具穩健及收益率的人民幣資產投資儼然成為市場新寵。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不同於股票市場或其他高收益債券的震盪,觀察2011年至今,大陸境內外人民幣債券指數走勢平穩、一路向上,大陸境內企業債指數累計報酬率達25.03%、年化報酬率達8.2%,離岸人民幣高收益債券指數年化報酬率近6%,若搭配兩者年化波動度僅約3%的低水準來看,人民幣債券投資效率驚人。 看好中國債的穩健、人民幣的潛力,群益中國固定收益傘型基金將於10月22日開募,旗下包括「群益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及「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募集上限分別為250億元及200億元,讓投資人一次布局人民幣及中國債兩大資產。 李運婷指出,從收益率觀察,大陸當地信評AAA級企業債收益率達5%以上,其中不少企業都具有相當國際知名度,債券品質無虞。大陸當地信評AA級企業債收益率達6%以上,績效不輸全球高收益債。 群益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分析,回顧過去,大陸從2005年7月讓人民幣一次兌美元大幅升值後,除2008∼2009年因金融風暴,維持在6.83人民幣兌1美元價位上下,多數時間都呈現緩步升值趨勢,而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效應。 統計人民幣匯改以來(2006∼2013年)各季兌美元升值幅度,人民幣平均在第4季表現最佳,上漲1.105%,其次為第1季,平均升值0.834%,意味現在正是最好的布局時點。 群益投信認為,人民幣貨幣或債券等大陸固定收益商品與股市相較,股市較易受消息面干擾,大陸固定收益商品具有走勢穩健、收益迷人的優勢,在市場震盪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備資產。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6/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亞高收債抗震 波動中首選2014-10-15 01:4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近期市場利空消息頻傳,股市震盪再起,投資人情緒陷入不安,法人指出,此不安的情緒,預期將使得歐洲央行推出QE,聯準會亦將繼續維持寬鬆立場,甚至延後升息的時間表,歐美日等主要國家,利率仍將維持低檔。 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德威指出,在目前許多高收益資產中,亞高收因具備相對優異的經濟基本面,加上信用利差較大,且存續期間亦相對偏短下,面對波動市場的抗震能力相對較高,是波動市場下的最佳選項之一。 從信用利差角度來看,到9月底為止,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的信用利差仍超過590個基本點,相較於全球高收益債券約不到440點,亞洲高收益債券具備價值相對偏低的優勢,投資潛力相對看好。 除了價值面優勢,目前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有助於經濟基本面看好的亞洲高收益債券。謝德威表示,不僅歐洲可能啟動量化寬鬆政策,就連美國聯準會主席耶倫對升息態度都採保留態度,全球主要國家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營造出有利於亞高收債券表現的環境。 除了價值面與政策面具有支撐,亞高收基本面亦相對優於其他高收益債券,謝德威指出,據美銀美林證券統計,截至2014年9月底,安全性最高的七大工業國債券指數殖利率僅1.23%,美國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約3.18%,一向為市場所熱衷的全球高收益債券殖利率,也只有6.4%,這是因為全球高收益債券在9月下跌1.68%,反而讓殖利率上升所致。 反觀亞洲高收益債券表現,以美銀美林亞洲高收益債券指數為例,目前殖利率仍達7.74%,其中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的殖利率,更達8.05%,顯示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所擁有的高殖利率水準,已漸漸成為市場追捧的焦點。 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聚焦投資相對較高到期收益率的亞洲高收益債券,藉以提供投資人較佳的收益來源。在配置上,主要投資於美元計價債券以及當地貨幣債券、政府債券以及企業債券,美元債券占債券配置比重超過九成,其中企業債券超過78%,以兼顧較高的流動性。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5/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亞高收債 渾沌不明市況優選2014-10-16 01:3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情勢疑慮再起,影響投資人信心,包括股、債市均陷入震盪,投資人避險意識增高;但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成長仍穩健,企業獲利亦有不錯的表現,顯示全球經濟仍具備強勁的基本面,因此不少投資人也不想從高收益的資產中全面撤退。 面對此兩難的情況,反倒使亞洲高收益債券得以脫穎而出,因為亞高收債券存續期相對偏短,有相對較高的抗震性,加上利差高於全球高收益債券和美國高收益債券,更有利於在震盪的市場下提供緩衝保護,讓亞高收成為渾沌不明的市況中的一項優選。 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德威表示,目前全球景氣仍處在上行階段,並非衰退,但因短線變數再起,衝擊投資人信心,使得投資市場陷入震盪,因此現階段建議挑選存續期相對較短的債券,因為債券的平均存續期間越低,受到市場波動的衝擊相對越小,成為震盪市場下的較佳選擇。 謝德威以美銀美林亞洲高收益債券指數為例,截至10月14日為止,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存續期僅3.5年左右,低於全球高收益債券的4.1年,這意味著在波動市場下擁有較高的防禦力。 此外,到9月底為止,亞洲高收益債券的信用利差仍超過640個基本點,有近五成的投資人認為亞洲債券市場的信用利差,有機會在未來三到六個月持續收斂;謝德威認為,這顯示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仍有出色的投資價值,因為信用利差較大,表示未來仍有很大的利差收斂空間。 儘管大陸經濟成長力道放緩,引發市場對亞洲經濟基本面的疑慮,謝德威強調,大陸經濟成長僅是放緩,並非衰退,經濟成長率預期仍高於已開發國家,且政府透過一連串的經濟刺激以及房市鬆綁等政策,帶動中國經濟朝穩健的方向成長,也對亞洲經濟成長力道發揮支撐作用。 謝德威表示,亞洲的經濟基本面仍是相對堅實,各國的財務體質也相當健全,企業獲利也呈現成長,這些都為亞洲高收益債券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再加上低存續期間提供的防禦力搭配偏高的信用利差等優勢,使得亞高收債券成為現階段廣受投資人矚目的投資標的。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6/clipping/A38A00_T_01_03.JPG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10月15日
公開
12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秋咳止不住 溫水食療平燥氣2014/10/06【聯合報╱記者郭逸君�報導】 近日早晚溫差大,民眾慢慢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許多民眾因溫差變化開始有喉嚨癢、燥咳的問題,桃新醫院中醫師王凱平建議,有燥咳問題的民眾,可以多吃水梨、白木耳等養肺潤燥的食物,並多喝溫開水,緩解燥咳不適。 有氣喘、鼻過敏等過敏症狀,或是有抽菸習慣的癮君子,一到秋天就容易犯燥咳。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爵儀表示,秋天到了,呼吸道系統對於溫差變化較敏感的民眾,就會因為氣溫變化讓氣管收縮,引發咳嗽反應。王凱平也發現,近期因為秋天燥咳來門診求助的民眾有增加趨勢,「其實燥咳症狀較輕的民眾,只要注意保暖,並多喝溫開水,一天平均喝1500cc,就可以緩解症狀。」 透過食療也可改善燥咳症狀,王凱平表示,像水梨、白木耳、杏仁等,都是緩解燥咳的好食物,「水梨對於喉嚨有很好的養護作用,加入冰糖、紅棗、或是川貝等一起燉煮,就可以潤肺止咳。」 鄭爵儀提醒有燥咳問題的民眾,盡量減少攝取炸雞排、麻辣鍋、酒精性飲料等刺激性食物,「只是燥咳沒有痰,注意生活作息、多喝水就可以緩解症狀;但若合併有濃痰、頭痛、鼻塞等症狀,就要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 ▇秋天養生湯水 ●柿乾雞湯 材料:柿乾、雞肉、紅棗、枸杞、黃耆 功效:潤肺化痰 作法:將雞肉汆燙洗淨,柿霜和柿蒂都有潤肺效果,所以加入保留柿霜和蒂頭的柿乾,再加上紅棗、枸杞、黃耆等中藥材,可加鹽調味,煮熟後即可享用。 ●百合銀耳蓮子湯 材料:百合、蓮子、白木耳(銀耳)、桂圓、紅棗 功效:潤肺補氣 作法:將乾百合及蓮子洗淨,分開泡在冷水中,靜置一晚;百合和蓮子加水及冰糖,小火煮約30分鐘,再將白木耳泡冷水約3分鐘,撕成小塊,放入百合蓮子鍋中,視分量加水,小火煮開約20分鐘,再放入紅棗或桂圓煮10分鐘,以冰糖調味。 資料來源╱羅珮琳中醫師 整理╱記者吳佳珍 ---------------下一則---------------  高血壓痛風等患者 不宜雞精進補-中華醫藥網1031006《2014/10/05 19:0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秋風起,又是開始進補時節,各式雞精或滴雞精產品,成為人氣新寵兒,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雖然雞精產品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但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建議食用前應諮詢專業人員意見。 熬煮雞湯費時費工,講究者連雞隻來源也馬虎不得;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市售雞精與滴雞精相較於傳統雞湯,具有開瓶即食、微波即飲的特性,在方便性上略勝一籌。許多市售產品為針對特定族群,還加入人參、四物等若干成分,標榜補氣、補血、護肝等功能,聲稱保健功效來增加賣點。 事實上,無論是雞湯、雞精、滴雞精,其實只是製作方式不同,有的慢火熬燉、有的高溫蒸煮;就營養成分而言,並無明顯的差異性。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對於無法正常咀嚼飲食者、腸道消化功能受損者,及對蛋白質、胺基酸有額外需求者(如大手術病患、懷孕、坐月子等),經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後,可適量食用,對於維持生理機能、補充營養、術後恢復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至於一般健康成人,若飲食正常,其實不需要額外補充,也不建議以雞精取代正常飲食。因一瓶 100c.c.雞精與一塊四指大小的雞肉,蛋白質含量差不多,而雞肉除蛋白質外,還能提供醣類、維生素 A、 B群、鈣、磷、鐵及微量元素等。 由於雞精成分中,除蛋白質外,往往鉀、鈉離子也偏高,因此並非人人都適合喝雞精補身,尤其是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痛風、楓糖尿症等四類患者,不宜喝雞精進補。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洗完牙…縫變寬 唉呀!牙周病【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洗牙後牙齒變敏感或牙縫變寬,並非醫師技術不佳,可能是牙周病警訊。牙醫師提醒,洗完牙稍微敏感是常見現象,會逐漸改善;但若牙齦腫痛、刷牙流血、牙縫變寬,恐是牙周病。 開業牙周病專科醫師陳柏堅表示,百分之九十的牙周病好發在卅歲以上的成年人,通常牙齦腫痛或刷牙流血,是牙周病的初期症狀;但如果牙縫變寬、牙齒搖動則是牙周病末期的症狀,須及早就醫。洗牙會讓原來腫起來的牙肉消腫,民眾洗牙後若感覺牙縫變寬,可能已有牙周病。 「沒刷到重點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陳柏堅說,很多人刷牙僅刷牙面,忽略牙肉和牙齒交接處,這個地方容易卡食物殘渣,提供牙菌斑很好的滋生環境,未仔細清除牙菌斑易致牙周病。研究指出,只要每天一次刷牙配合牙線使用,將牙齒清理得「非常乾淨」到沒有牙菌斑的程度,就能預防牙周病。 除了洗牙迷思,不少人重視牙齒美觀更勝於口腔健康,反而易忽略蛀牙及牙周病危害。一名卅多歲的媽媽,小時候溜滑梯撞斷門牙,後牙大臼齒也因蛀牙而拔掉未補,直到國小學英語,發現缺了門牙會影響發音,才裝上活動式假牙,但仍舊牙齒移位、下排門牙向上過度生長,牙齒咬合力量不均,一開口便露出暴牙。還好經過牙周及蛀牙治療,並接受矯正,排齊已異位的牙齒,再做牙周整形,終於重新找回「微笑曲線」。 收治這名患者的開業醫師羅金才說,牙齒健康不能只看單一狀況,像有蛀牙就拔掉,而應考量整體口腔情況。他提醒,蛀牙、牙周病等健康問題須先解決,其次是處理咬合功能,最後才是齒列排列及美觀。【2014/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哺育母乳也上榜!防癌9關鍵報你知2014/10/06【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國人聞癌色變,你也是離癌的高危險群嗎?不想讓惱人的癌細胞找上身,遠離癌症威脅,究竟該怎麼做呢?國民健康署署長表示,想要遠離癌症危害,降低罹癌風險並不難,只要把握拒菸、拒檳榔、哺育母乳、降低鹽分攝取等9大關鍵。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癌症機構(IARC)預測報告指出,全球癌症快速增加,未來20年全球癌症新發案例將從2012年的1,400萬個案例增加到2,200萬名(增加幅度達57%);而在台灣,因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等原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癌症發生人數亦逐年持續增加,依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1年癌症新發人數約為9.3萬人,較2010年增加2千多人,每10萬人中有399人診斷出癌症。 不過,想要降低罹癌風險、遠離癌症威脅其實沒有想像的困難。邱淑媞署長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有1/3的癌症是可以事前預防的,想要遠離癌症危害,不妨從日常生活中力行以下的9大防癌關鍵事項開始: 關鍵1�拒菸、拒檳榔,避免過度飲酒 使用菸草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也會致癌,特別是,與酒精類飲品併用時,更會加劇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研究顯示,肺癌患者中高達90%的比例有吸菸的習慣,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且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22%的比例與菸害有關。 而檳榔子(菁仔)亦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即使咀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除了菸和檳榔,更有實證顯示,過度飲用各種酒精性飲料,如:紅酒、白酒、啤酒等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亦有3.6%的比例與飲酒有關,過度的飲酒不僅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也會導致肥胖,使罹癌風險大幅提升。 關鍵2�維持標準體重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重和肥胖是僅次於菸害的最重要已知的可避免之致癌因子,體重過重者,罹患大腸、乳房、子宮內膜、胰臟、腎臟、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風險都比正常體重者高。 根據統計,有肥胖問題的停經後婦女,發生乳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1.5倍;得到子宮內膜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至4倍;罹患胃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倍;出現食道腺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2倍,至於腎細胞癌機率則為非肥胖者之2到4倍。 關鍵3�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很多,每天規律的運動可以保持心臟健康、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但你更應知道,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運動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研究顯示每天規律運動除了可以增強免疫和消化系統,也可以幫助體內的荷爾蒙維持穩定,以降低罹癌的風險。 關鍵4�加強蔬果五穀攝取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 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植物性的食物有助於抵抗口腔、咽喉、食道、胃、大腸等部位的癌症,因為纖維素、維生素和其他有助於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微量元素,可以使體內細胞得到保護,減少受到損害而變成癌細胞的機會。 牛、羊、豬等紅肉可以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鐵和鋅,但攝取過多的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也應該避免火腿、培根和熱狗等加工的肉品的攝取,這些肉品多數都經過煙燻、醃製或是添加防腐劑的製程,往往含有損害健康細胞的致癌物。 關鍵5�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並減鹽 飲食中選擇低卡路里的食物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有助於預防癌症,因此應該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糖類的食物,例如,油炸品、含糖飲料、餅乾、起士、肥肉等。另外,攝取過多鹽份容易損害到胃的內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及其它慢性病。 關鍵6�毋需過度倚賴營養補充品 許多人有吃保健食品強健身體的迷思,但並沒有研究顯示服用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相對的,服用特定的補充品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因此除非您因為健康的因素需要服用某些營養補充品,否則豐富且均衡的飲食已提供我們每天所需的各式營養素。 關鍵7�產婦盡量替寶寶哺乳 哺乳的好處多多,因為母乳含有寶寶前6個月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喝母乳長大的寶寶成年後也不容易有過度肥胖的問題。對媽媽而言,哺乳還有助調整體內的荷爾蒙,有助於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關鍵8�使用具實証可預防癌症之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約有超過50萬人死於原發性肝癌,而B、C型肝炎病毒為肝癌的首要危險因子。據調查,8成以上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施打B型肝炎疫苗則可有效避免感染B型肝炎而降低罹患肝癌風險。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會誘發子宮頸、生殖器等部位的癌症外,也會導致頭部、頸部等部位發生鱗狀細胞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9-12歲的青少女施打HPV疫苗,可預防約6至7成的子宮頸癌症發生。 關鍵9�定期接受篩檢 接受癌症篩檢也可以預防癌症,國民健康署補助之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和口腔癌篩檢,都是WHO建議可以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癌症。因此,健康署呼籲民眾,除了關心飲食和生活作息,也要記得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千萬不要因為自覺身體健康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面對癌症的積極態度。 【小叮嚀】: 至於曾罹癌且經過治療的病人,更應該做到上述各9點所述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並保持規律、正常的作息,以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最佳狀態。 ---------------下一則---------------  上班族壓力大 亞健康高危險群-中華醫藥網1031007《2014/09/23 21:3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上班族工時長、壓力大,生理時鐘紊亂,恐成「亞健康」高危險群。醫師提醒,及早從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等面向改善,適量補充保健飲品,幫助調整身體機能平衡,就能降低身體出現小毛病的機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人口中高達 75%處在健康和疾病間的「亞健康」狀態;香港大學更調查發現,又以 30歲至 49歲的壯年人最受「亞健康」徵兆威脅。 家醫科醫師林青穀表示,「亞健康」一族雖然沒有真正的疾病問題,卻長期感到容易疲倦、精神不濟、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不良等小毛病反覆出現,這些徵兆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顯示身體機能已逐漸失衡,新陳代謝下降,不能漠視,若長期忽視將可能影響健康。 林青榖表示,根據診間觀察發現,扣除因確切病症求診的病人外,其餘的就診人數中有一半是屬於亞健康族群,當中又以職業婦女、熬夜加班的上班族和日夜顛倒族最多。 當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其實是體質平衡出問題,林青榖醫師表示,長期的不良作息導致「生理時鐘」紊亂,使得新陳代謝效率不彰、皮質醇節律混亂,造成身體機能失調。若只是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一旦症狀短暫緩解後便不再留意,卻忽視身體曾經發出的警告,長期累積下來小病反而成大病。 林青榖建議,及早從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等面向進行改善,適量補充保健飲品,可協助提升新陳代謝效率,上班族白天擁有好精神、好體力,晚上也能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就能降低身體出現小毛病的機率。 ---------------下一則---------------  沉迷3C 20歲出現黑矇症-中華醫藥網1031008《2014/10/07 19:06》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國人使用 3C的時間越來越久,台南市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門診近來發現突發眼疾的求診案例不乏年輕人,最年輕僅 20歲,有人甚至出現疑似「眼內中風」的「暫時性黑曚症」,雖可復原,但眼力傷害很難完全彌補。 奇美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昱欣指出,「眼內中風」是眼科真正的急症,主要起因是視網膜動脈阻塞,前驅症狀為「暫時性黑曚症」,初期會出現眼前一片黑,幾分鐘後就會慢慢恢復,而用眼過度過久形成的血管痙攣,也是出現黑矇症的因素之一。 最近有常用手機、電腦、電玩的 3C族群出現黑矇症,而到眼科求診,所以張昱欣提醒患者若持續沉迷 3C,可能就會「弄假成真」。 她表示,眼內中風多發生在 3高症狀的中老年人,但年輕人罹患 3高年齡層逐漸降低, 3C族不調整作息,難保不會提前遭受眼睛的衝擊。 何況雖眼部血管痙攣現象,在初期及年輕時通常會恢復,但血管壁已有損傷,難以完全修復,有機會誘發血栓沉積。 張昱欣強調, 3C族眼力受損求診的比例,占眼科整體的 10%,目前以乾眼症最多,但黑矇症逐漸增加,所以建議 3C族應每隔 30分鐘就該讓眼睛休息數分鐘,再按摩一下眼睛,若突然出現眼前一片黑,則須立即就醫檢查清楚。 ---------------下一則---------------  健走防骨鬆 每分鐘至少90步-中華醫藥網1031008《2014/10/07 20:3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症是不可逆的無聲疾病,往往骨折後才發現罹患骨質疏鬆症,多做負重運動可以幫助提升骨密度,其中健走是最容易入門,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最新調查發現, 8成民眾把健走當散步慢慢走,不知道如何正確健走。 熟女骨量年年下滑, 60歲後骨折風險高,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指出,女性在 35歲後骨量每年遞減, 40歲後每年以 1-2%的速度流失;更年期後每年則是以 3-5%速度流失;依據估算女性 60歲時骨量恐打 5-7折,為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女性存骨本應趁年輕就開始。 多做負重運動可以幫助提升骨密度,其中健走是最容易入門的負重運動,但陳芳萍指出,根據骨鬆症學會最新針對國內 500名 35歲以上男女進行「健走認知調查」發現, 9成民眾害怕未來行動力下降,無法自主生活而成為家人負擔,有 4成民眾選擇健走為主要運動,但 8成民眾把健走當散步慢慢走,不知道如何正確健走。 陳芳萍表示,根據研究建議,適度健走速度範圍為每小時 4.8-6.3公里,約每分鐘 90-120步,每次健走距離至少 4.8公里,速度提升至每小時 6.3公里,每週持續 5天,經過 15週後能提升總骨密度 0.4%,鼓勵民眾依照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評估調整健走速度,運動後飲用乳製品,補充鎂、鋅、維生素 D,促進鈣質吸收,更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速度,維持骨骼健康。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健走指導員涂馨友指出,健走搭配節奏落於 90-120拍的歌曲,可以幫助掌握超敢動健走節奏,如「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或「口哨與小狗」等,不僅能使心情愉快,更能維持健走節奏與拉長運動時間。 涂馨友示範正確的健走姿勢表示,健走應抬頭挺胸,保持頸部與肩膀放鬆,雙手微微握拳、手肘彎曲約 90度,手臂自然前後擺動帶動步伐,跨步時腳尖踢出的幅度勿過大,步伐過大過小都不正確,用正確的健走姿勢可以省力又避免運動傷害。 ---------------下一則---------------  散步沒效 防骨鬆…每分鐘走90步【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最新調查顯示,四成民眾利用散步健身,但散步保骨本效果不好;依國外研究,健走應每分鐘不低於九十步,才有助於防止骨鬆。 中華民國骨鬆學會日前針對國內五百名卅五歲以上男女,進行健走認知調查,發現八成民眾不知如何正確健走;雖有四成民眾選擇走路為主要運動,但速度太慢,每分鐘不到九十步。 骨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最新研究指出,健走速度達每小時四點八至六點三公里,相當於每分鐘九十至一百廿步,持續十五周,就能有效提升總骨密度百分之零點四,運動後若能補充乳製品及鎂、鋅、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更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健走指導員涂馨友說,健走是要快步走而不是大步,走路步伐過大過小都不正確,健走的節奏大約是卡通歌「無敵鐵金鋼」、「科學小飛俠」,或張惠妹「Bad Boy」的節拍,民眾可以邊聽音樂邊健走,維持健走節奏,拉長運動時間。 骨鬆學會呼籲大家,骨鬆沒有症狀,但會大幅增加骨折風險,建議卅五歲以上女性養成負重運動的習慣,健走比慢跑容易入門,可利用每天空檔健走,以每分鐘九十步的速度,漸漸增加到每分鐘一百廿步,每天一小時,每周持續五天。【2014/10/0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呵護私密處 別用沐浴乳?2014/10/06【聯合報╱記者林孟潔�報導】 「還在用沐浴乳洗『妹妹』嗎?」近幾年女性私密處保養盛行,許多知名女星也應邀代言相關產品,強調私密處肌膚與一般皮膚不同,需要不同的清潔保養品來呵護。 專用清潔液 多無預防效果 大賣場貨架放眼望去,各大廠牌、種類五花八門的女性私密處清潔保養品,還區分熟齡女專用、生理期專用、嫩白強效及緊實修護等各種功效及香味。但婦產科醫師提醒,雖然女性私密處保養受重視是件好事,但若過度清潔,易使陰部酸鹼失衡,常導致細菌或黴菌感染。 網路討論區常見女性提問:「下面不時覺得癢癢的,又不想去看醫師,用專用的沐浴乳會有幫助嗎?」對此,婦產科醫師王孫斌表示,市面上販售的私密處清潔用品九成對於預防、治療疾病及保養無效,頂多因內含香精成分,有芳香功能,可以減少陰部異味。 清潔過了頭 陰部酸鹼失衡 王孫斌指出,許多女性常過度清洗陰部,有人將水直接灌入陰道內沖洗,有人一定要用手伸進去清洗才覺得乾淨,也有人每天使用私密處沐浴露,這些都是錯誤方式。 他說,女性陰道內唯一正常菌種為乳酸桿菌,它讓陰部維持在ph值為5的弱酸性環境,在正常情況下,陰道本來就會有分泌物,功用是排出老廢細胞並保持陰道濕潤,排卵期分泌物會增多。分泌物就如耳屎、鼻屎一般會自動排出,平常不需刻意深入清洗。一旦過度清潔,可能會沖掉乳酸桿菌導致酸鹼失衡,使其他細菌或黴菌入侵。 像一般皮膚 正常清洗就好 站在婦科醫師專業立場,陰部皮膚與人體其他部位皮膚完全相同,健康女性不需要使用外來的產品,清潔陰部時就照一般洗澡方式,使用身體沐浴乳也無害。 王孫斌說,私密處清潔用品等同於化妝品或香水,不是人體所必需,但女性自覺陰部有異味,需要外力輔助改善氣味,可適時使用。但他提醒,即使產品對人體無副作用,也不要天天使用,在生理期或排卵期間偶爾為之即可。 有四大症狀 盡快接受治療 他曾遇過患者因每天使用清潔產品,導致陰部不適,雖建議停止使用,但患者一天不用就不對勁,只好從減少次數開始,重新建立保養觀念。 王孫斌表示,女性只要感覺私密處會癢、會痛、有異味、分泌物多到須常換護墊等四大症狀,建議尋求醫師協助。 常見陰道感染 黴菌感染:根據統計,女性一生至少會發生一次陰道黴菌感染的機率為75%,其中約有45%的人會再度感染。王孫斌說,黴菌也是所謂的「白色念珠菌」,與女性體質較屬寒性、環境較潮濕悶熱有關,若長期使用護墊且不常更換,容易導致黴菌感染,其症狀有疼痛、分泌物呈黃白混濁狀等。 細菌感染:陰道被十多種以上細菌取代,多數患者是有性行為後才易感染,常見症狀為陰道有異味,分泌物呈灰白或黃色。 滴蟲感染:由陰道毛滴蟲引起,分泌物增多帶有泡沫,呈黃綠色,多帶有腥臭味,陰道會有灼熱、癢及痠痛感。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流感不等於感冒 症狀發作較突然【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對流感、感冒,可能分不清楚,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昨公布最新調查,約6成職場父母分不清楚流感和一般感冒,6成5錯把流感當成一般感冒,超過6成以為只要多喝水休息,流感可自然痊癒,也有近6成的職場爸媽曾不慎將流感傳染給家中孩童。 流感疫苗開打一周,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上周共施打成人流感疫苗39萬劑,1萬1千多劑幼兒流感疫苗,總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千多劑;至於首次納入流感疫苗公費接種的孕婦,上周則有724人前往接種。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今年施打的狀況比預期好,但還可以更好,鼓勵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踴躍前往接種。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流感有別於一般感冒,感冒是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症狀的統稱,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和細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有明顯的喉嚨痛、連續高燒、倦怠、四肢肌肉痠痛等,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疾病進程也快,傳染力強,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久。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流感容易引發重症,例如細菌性肺炎或敗血症等,也可能使原有的疾病如氣喘更加惡化;病毒侵襲到其他器官造成肺炎或心肌炎、腦炎等。 此外,在季節變化之際,除了流感,也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國外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高,較健康者分別高出6.4倍和3.4倍。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瑞仁表示,尤其心臟衰竭的病患肺部容易遭受病菌感染,且肺炎病患又容易因為發炎細胞激素分泌,誘發心臟衰竭或心肌梗塞,建議及早接種疫苗,增加抵抗力。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也說,糖尿病病患免疫力差,常伴有其他慢性併發症如腎病變等,故呼吸系統感染風險高,若不慎發生感染可能導致血糖控制惡化,因此季節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血糖控制。【2014/10/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要每年檢查…糖尿病患 小心眼睛病變【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一位四十歲女性於十年前發現罹患糖尿病,但因沒有明顯不適,一直未積極控制血糖,近三個月視力竟快速惡化,經檢查發現兩眼都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眼出血,另一眼視網膜剝離。 收治這名患者的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說,糖尿病患約二成五會發生視網膜病變,其中第一型的糖尿病患,罹病五年後,就有兩成出現視網膜病變;患病十五年後,約有四到六成發病,嚴重者恐失明。 第二型糖尿病患也有二到三成會出現眼睛病變。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表示,他都會盯著病人每年到眼科檢查一次,糖尿病共照網內的醫師也定期催病友到眼科報到。 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白內障及視網膜病變,前者可經手術改善,但若合併視網膜病變,視力一定受影響,難以完全恢復。廖昶斌說,血糖高會讓視網膜維繫血管阻塞、滲漏。一旦缺血、出血或缺氧,更容易病變,長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2014/10/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風險高25倍 糖尿病患4成失明-中華醫藥網1031009《2014/10/08 19:45》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若加上未確診人數,推估有 200萬人,尤其以女性的增加幅度最為明顯,台灣奧比斯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表示,有 4成的糖尿病患者因患此病而失明,時間拖愈長、視網膜病變發病率會愈高。 蔡瑞芳表示,全球糖尿病盛行率不斷攀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失明的機會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出 25倍,全球共有 3億 6千萬人患有糖尿病。因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由於初期並無明顯的徵兆,加上缺乏對糖尿病眼疾病變的認知,也導致失明的風險大為增加。目前台灣糖尿病患人口已達 170萬人,若加上未確診人數,推估有 200萬人罹患糖尿病。 蔡瑞芳指出,糖尿病眼睛病變治療大致分為「雷射」與「施打新生血管抑制因子」 2種,但最重要的還是定期健檢、飲食控制,治療和預防要一起進行。 他提醒,尤其是高危險群一定要記得做「定期眼睛健檢」,慢性病患應到眼科檢查眼壓、視力、瞳孔放大眼底檢查等基礎檢測,建議, 20至 30歲 10年間至少眼睛健檢 1次; 30到 40歲每 5年至少眼睛健檢 1次; 40到 50歲每 2年至少眼睛健檢 1次; 50至 60歲每年眼睛健檢 1次。 ---------------下一則---------------  糖尿病不控制血糖 40歲女視網膜病變-中華醫藥網1031009《2014/10/08 18:2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一名有糖尿病的 40歲女子,因未積極控制血糖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急速惡化。眼科醫師提醒,糖尿病患約 25%會發生視網膜病變;其中,第 2型糖尿病患者因較難確認患病罹病期,不易統計發病機率。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表示,這名患者 10年前發現罹患糖尿病,但因沒有明顯不適,未積極治療控制血糖;最近 3個月視力快速惡化,就醫確診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眼出血及輕微增生型病變,另一眼有增生型病變及視網膜剝離。 廖昶斌指出,糖尿病患約 25%會發生視網膜病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患病 5年後有 2成會發生視網膜病變,患病超過 15年有 4到 6成會發病;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較難確認患病時間,不易統計發病機率。 廖昶斌說,糖尿病會引起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單純白內障可經由手術改善,但若併發視網膜病變,就只能控制不惡化或稍微改善,不能完全恢復原本視力。糖尿病患血糖控制良好可延緩視網膜病變,但還是有機會發生視網膜病變,若失控,有可能造成視網膜微細血管阻塞、滲漏,導致視網膜缺血、出血、缺氧等一連串病變。 他說,治療要視病情使用雷射或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長效性類固醇等藥物。若已引起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就要考慮手術,但前提都是要配合血糖控制,才能有效避免惡化。 近年來發現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許多患者可能已罹患糖尿病多年而不自知,或因沒有不適症忽略血糖的控制,他呼籲,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應定期血糖檢查,就算視力正常,也要定期到眼科追蹤。 ---------------下一則---------------  體重正常卻罹糖尿病 找到原因了【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不吃高油、高脂、高糖,三餐正常,也可能得糖尿病。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成人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與免疫反應密切相關,證實部分糖尿病是免疫系統失調所致。 該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懷佳表示,研究團隊進行免疫細胞T淋巴球實驗時,意外發現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T淋巴細胞,若失去調控酵素蛋白激 「MAP4K4」,將過度活化並分泌大量發炎性細胞激素,刺激脂肪組織,抑制胰島素訊息傳遞,造成血糖持續上升而出現糖尿病,甚至導致全身性多重器官發炎。 莊懷佳說,該研究首度發現發炎性T淋巴細胞活化與脂肪細胞的相互調控作用,可能導致第二型糖尿病,也就是說,過去認為肥胖、喜食高油脂食物的人才會得糖尿病,但其實飲食正常、體重在適當範圍的民眾,也可能因免疫系統失調,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說,國內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約百分之七至八,推估約有一百六十萬人。其中六至七成患者體重超標,但有三至四成患者體重正常。 洪乙仁說,對於體重正常卻患糖尿病的原因,一般認為和基因相關,但詳細機轉仍不清楚,期待研究成果能協助臨床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謝明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複雜,當患者得到糖尿病時,至少有八個以上的部位出現機轉異常,尤其是慢性發炎,如T淋巴細胞,容易造成血糖異常,影響胰島素分泌,進一步誘發糖尿病。 莊懷佳表示,現正進行人體採樣,若確認「MAP4K4」的表現量與糖尿病密切相關,未來可納入健檢項目,若指數出現變化,可作為糖尿病警訊。【2014/10/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父母都骨鬆 女兒風險高34倍【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也會遺傳!國外研究發現,父母若骨質密度低,子女骨質密度偏低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八倍以上。 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昨天表示,根據近十年發表於國際期刊研究,遺傳也是骨鬆重要危險因子;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子女骨質密度也低的風險為一般人的四點三倍;父母兩者的骨密度都過低,子女風險更高達八點六倍,其中女兒的風險又高於兒子,可能達一般人的卅四點四倍。 陳芳萍臨床觀察發現,不少骨鬆患者有家族史,曾有一名骨鬆患者就醫,陪同的女兒一併檢測骨密度,發現女兒的骨密度也偏低。陳芳萍建議,遺傳是非常容易辨別的骨鬆因子,若家長任一人有骨鬆、骨折問題,應該提高警覺,主動預防。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代理主任詹鼎正說,雖然目前尚未找出導致骨鬆的特定基因,但的確發現骨鬆和遺傳有關,特別是因為骨鬆而骨折的患者,子女未來骨折風險也增加二到三倍。 過去研究發現,定期檢測骨密度者,未來髖骨骨折率可降低三成六。陳芳萍指出,定期檢測骨密度,可發現自己是否為骨鬆高危險群,建議高危險群多進行健走、 跑步等負重,運動以保存骨本,補充足夠鈣質、多曬太陽,以吸收維生素D。 她提醒,骨鬆雖為中老年民眾常見疾病,但若有家族遺傳史,年輕人也可能骨鬆上身。【2014/10/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洗腎病患者皮蛇罹率高1.98倍-中華醫藥網1031009《2014/10/08 18:49》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皮蛇(即帶狀疱疹)纏身風險是一般人的 1.6倍,除了接種疫苗可降低風險,秋天更要飲食正常、睡眠充足,避免受寒預防感染。 北榮腎臟科主任楊五常表示,全台推估約有 210萬成年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美國一篇報告引述台灣 2004年至 2006年間健保資料,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皮蛇機率是一般人的 1.6倍。 楊五常表示,再分析台灣 1999年至 2003年健保資料,發現洗腎的患者罹患皮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1.98倍,發生率也比慢性腎臟病患者高。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小孩的免疫力是最好的,年紀半百降到一半,年逾八旬免疫力有限;秋冬溫度降低,免疫力易低下, 50歲以上應積極預防皮蛇上身。 國外研究顯示,施打疫苗能有效降低 7成皮蛇發病風險,就算施打疫苗後仍不幸發病,還是能有效降低 6成急性疼痛的發生,更可以降低 6成 7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陳亮恭說,飲食正常、睡眠充足、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增強免疫力,並且可以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多管齊下預防皮蛇纏身;但他也提醒, 48%接種疫苗者打針處會出現例如紅斑、疼痛、腫脹、發癢、溫熱和血腫等不適。 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皮蛇風險高,因此,藥廠捐贈帶狀疱疹疫苗給北榮,低收入戶洗腎患者、低收入戶榮民,且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施打適應症者,都可以登記免費施打,共計 100名。 ---------------下一則---------------  罹直腸癌 未必便祕腹痛 50歲以上 每2年糞便潛血檢查2014年10月08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藝人余天二女兒、三十一歲的余苑綺,日前驚傳罹患直腸癌,讓人聞癌色變,擔心若有便祕、腹痛等症狀,是否已罹癌。醫勞盟臉書(goo.gl/Du5kP4)昨發文指,民眾多認為罹患大腸直腸癌,將出現腹痛、便祕等症狀,但醫師表示,未必會有便祕等症狀,要確診罹癌,須接受糞便潛血、大腸鏡等檢查。 醫勞盟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志華昨說,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四千多名大腸直腸癌患者,為每年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主因是飲食高油脂、多燒烤等,使腸壁黏膜病變、引發癌症。 發現息肉盡速切除 張志華說,但大腸直腸癌未必會出現腹痛、便祕等症狀,若要確診,須經詳細檢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郭立人說,大腸直腸癌患者有時不會出現不適症狀,如他今年收治一名三十二歲男子,沒有出現血便、腹痛等不適,僅是體重減輕,男子以為是腸胃吸收不佳,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經化療、手術等治療,男子病情已獲控制。 郭立人建議,五十歲以上者應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宜盡速切除,以防病變為癌症,且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以大腸鏡結果為主 另約五成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健檢時腫瘤標記皆屬正常值範圍,也不宜將此類腫瘤標記,當成癌症確診指標,仍應以大腸鏡、糞便潛血結果為主。 大腸直腸癌小檔案 新增:國內每年新增1.4萬多名患者 病因:飲食高油脂、多燒烤,易使腸壁黏膜病變 症狀: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大便形狀改變等 .不一定有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治療: .腸道出現息肉,可先手術切除,以防病變為癌症 .癌症治療有化療、標靶藥、手術等方式 注意: .應以糞便潛血、大腸鏡等檢查確診大腸癌 .健檢的腫瘤標記,不可當成篩檢工具 資料來源:郭立人醫師、張志華醫師

1031015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15日
公開
17

陸股Q4漲勢靚 全球震盪免驚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震盪,不過過往大陸股市第四季漲勢最帶勁,觀察2006年來第四季平均報酬,達6.22%,是一年中漲勢最亮眼的季度,無論就過往報酬或滬港通開放,陸股向上趨勢未變,即使全球金融震盪中,仍建議正向看待陸股。 第一金投信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徐百毅表示,雖滬港通所帶來的資金面利多已有部分先行反映,但滬港通並不只是一個短期的市場催化劑,它將改變大陸A股、香港H股市場的交易結構,這是大陸資本市場改革與開放的重要指標,對股市的影響性是長期且正面的,將引發資金潮及題材想像空間。 徐百毅表示,全球現在雖然震盪,但從估值的角度,目前滬深300及MSCI中國本益比均在10倍以下,與其他市場或自身相比仍具有吸引力。大陸政府針對國企、金融市場、戶籍制度以及法律體系的多種改革措施將有助於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並降低不確定性,從而推動大陸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考量微刺激政策已開始發酵,大陸總體經濟出現復甦現象,包括GDP與PMI皆優於預期,加上人民幣出現超跌後的投資機會,以及大陸債券提供較高的收益率,持續看好陸股及大陸債券。 ING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佔中事件影響港股走勢,但陸股則因投資人期待滬港通利多而持續漲勢。近期公布的9月PMI為51.1,略優於市場預期,顯示未來經濟平穩增長態勢不變。生產指數微升,表示9月工業增長率呈恢復趨勢。 預估第三季GDP增速將回落至7.2%,為防止經濟失速的風險,大陸政府將再度啟動刺激政策,雖然房地產需求尚未見明顯改善,但已出現止穩,加上目前通膨環境溫和,定向寬鬆可期。在政策面支持下,陸股中長線多頭可期。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大陸經濟市場熱情還未被完全激發,大陸央行逐步放鬆貨幣政策的意圖越來越明顯,屆時市場情緒預計將顯著上升,將醞釀陸股的補漲行情。 長期來看,有助於大陸資本市場國際化,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可望帶動中小型股行情,投資人挑選大陸股票型基金時可挑選以布局中小型股為主者較優,不僅操作上較靈活彈性,也可掌握類股輪動契機,持續搭上陸股的復甦列車。 ---------------下一則---------------  4絆腳石 全球股市跌不停 歐洲經濟衰退、油價下挫、金屬跌價、地緣風險增2014年10月15日【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找到禍首 全球股市近來跌跌不休,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發布報告指出,全球股市表現不佳,主要受到4個因素拖累,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歐元區衰退風險,因歐洲經濟重現下滑跡象,特別是最大經濟體德國情況更令市場憂心,其他3項因素包括油價、金屬價格及地緣政治風險。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傑索普(Julian Jessop)在報告中指出,歐洲明顯出現再度下滑的跡象,尤其是德國,是最令市場擔憂的阻力。德國上周公布的製造業數據令人失望,工業產出月減4%、第2季經濟成長較上季萎縮0.2%,第3季在歐元區不景氣下也不被看好。 德國情況令市場憂心 傑索普說:「在未來幾個月,很難找到除了歐洲央行(歐銀)實施加碼寬鬆措施以及使歐元進一步走疲之外的解決方法。」 昨天公布的德國10月ZEW經濟預期指數意外轉負至-3.6,為近2年來首見,拖累歐元一度重貶逾0.8%至1歐元兌1.2640美元,歐股周二早盤同步下挫,英國股市早盤一度下跌近1%、德國與法國股市跌幅一度擴大至逾1%。 另一項拖累股市的因素是崩跌的油價,不過比起歐元區經濟衰退,比較沒那麼令人擔心。傑索普表示,油價崩跌過度反應了全球經濟衰弱,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及歐洲需求疲弱、供給增加、美元強勢及一些恐慌性的賣壓。 西德州原油期貨價自今年的高點以來已經下跌逾18%、布蘭特原油期貨價自今年高點更修正約22%。 他表示,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油價下跌,較低的能源成本都有助於全球經濟成長,預期油價在年底前可回升至每桶93美元以上。 另一項備受關注的疑慮是主要新興市場走緩反映的工業金屬價格下滑,傑索普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金屬價格已經對壞消息做出反應,雖然中國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可能低於7%,但這仍是個不錯且健康的成長速度。 伊波拉疫情帶來恐慌 最後一項因素來自於包含對伊波拉疫情恐慌在內的地緣政治風險,不過,傑索普認為,市場對這些因素的擔憂過度,歐元區成長停滯才是最大威脅。 美股周一尾盤受到伊波拉疫情恐慌及能源類股下挫急殺,3大指數重演上周慘烈跌勢,道瓊工業指數自9月19日歷史高點17279點以來,已經下跌近千點,創近7個月新低。納斯達克指數近3個交易日更大跌近6%、S&P 500指數近3日也有近5%跌幅。 反映市場恐慌程度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olatility Index,VIX)周一飆升16%,創下2012年6月以來新高24.64。 分析師警告,美股要在修正10%之後才會重拾漲勢。 【拖累全球股市4大因素】 歐元區衰退:歐洲再現經濟下滑訊號,尤以德國最令市場憂慮 油價:油價大幅下滑,過度反應全球經濟的疲弱程度 金屬價格:工業金屬價格下滑,凸顯大型新興經濟體成長的放緩 地緣政治風險:當前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包括伊波拉疫情恐慌等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美日股 經理人喊加碼2014-10-14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根據10月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經理人對全球景氣看好度下滑,由於看好美元續升,對美日大幅加碼,而對歐、新興市場減碼。產業方面持續看好科技股、醫療股,另外對金融股看好度也躍增。 看好全球經濟將在未來一年裡增強比率由上月54%降至32%,加碼股票比率由上月47%下滑到34%,現金水位也從上月的4.6%升至4.9%。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現金水位在4.5%以上時,代表經理人投資態度已經偏向保守,可視為反向指標,偏高的現金水位將為未來股市反彈提供動能。 而看好美元升值,對美國的淨加碼程度從上月的1%勁升至17%,創14個月來高點,對日本股市的淨加碼程度從23%升至32%,為十個月來高點。 另外,經理人對於歐股和新興股市則採取減碼操作,對歐股的淨加碼程度從上月的18%大幅回落至4%,來到15個月來低點。對新興市場則從上月的淨加碼14%轉為淨減碼5%,反應經理人擔憂美元升值,恐對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引發負面效應。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經理人在類股配置上也因應美元走升,持續看好以美國為主的科技產業,有淨33%的經理人表示看好科技股,科技股連續17個月登上產業看好度寶座,但較上月38%的看好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經理人也大幅加碼可受惠美元升值浪潮的全球銀行股,銀行股的看好度從持平,大幅躍升為淨加碼21%,為十年來次高水準。醫療股的淨加碼程度維持在18%,在看好產業排名居第三。 另一方面,可能受美元升值衝擊最大的能源與原物料類股,被經理人大幅減碼,經理人對能源股的淨減碼水準來到9%,對原物料類股的淨減碼水準更升至21%,看壞度創十個月來高點。 ---------------下一則---------------  賣壓湧現 美股基金二周失血逾142億美元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期經濟數據缺乏驚喜,加上第三季企業財報及美日央行會議等不確定氣氛濃厚,資金紛紛選擇暫時退場,成熟市場首當其衝,美歐日全面失血,以美股賣壓最沈重,上周淨流出53億美元,連續二周累計失血逾142億美元,另日股亦遭調節17億美元,創2009年6月以來單週最大賣壓。 新興市場同樣買氣疲弱,全球新興市場上周失血30億美元,創今年來第三大單周淨流出。以三大新興市場來看,僅歐非中東上周小幅吸金0.1億美元,亞洲(不含日本)調節金額並不大,小幅流出0.6億美元。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IMF再次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為近期疲軟的金融市場再添陰霾。但美國經濟基本面明顯好轉則是有目共睹,企業獲利將是左右美股後市的主要動力,隨著第三季超級財報週即將到來,目前市場預估獲利年增率將達6.4%,由於第三季財報已先遭市場下修,若後續財報結果優於預期,將有利於美股後市表現。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美國市場在經濟數據展望佳下,仍為此波全球股市回檔中相對強勢的市場,儘管近期美元強勢之下油價回落,不過油價下降對美國通膨還有民眾消費力道是有正面幫助,特別美國經濟成長仍主要由民間消費帶動,對美股來說反而是一正面消息。 此外,10月美國選舉前也可望有選舉行情加持,建議利用震盪時逐漸提高美股比重,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及新興市場成長力道持續為干擾美股表現的因素,接下來可仔細檢視即將公布的企業財報結果,並透過區域布局或組合基金的方式參與美股漲升契機。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表示,就上週資金動態觀察,儘管美歐股市大跌導致新興市場修正,但新興亞洲也只小幅度淨流出0.6億美元,遠比整體新興市場淨流出的30.41億美元小,全年仍維持2億美元以上的淨流入,可見儘管短線資金趨向避險,但也會有所選擇。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雖然上週全球新興市場遭到調節逾30億美元,但就投資價值面來看,盤整多時的新興市場之股價淨值比約1.9倍,較十年平均值折價逾二成,深具資金吸引力。雖然美元強勢地位難以扭轉,但相較於其他新興貨幣走貶,亞幣表現較為穩健,而且,弱勢亞幣將有助於拉抬出口增長,增添亞股向上動力。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衛星配置鎖定新興亞洲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微溫增長,美國QE退場後明年即將進入升息循環,市場波動加劇之際,宜提早調整投資組合以因應升息時代的來臨。投信法人表示,建議以多元資產做為核心掌握各方機會,衛星配置則緊盯新興亞洲估值偏低、經濟回春的成長契機,將是第四季投資焦點。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強調,展望第四季,全球市場依然以美國馬首是瞻,聯準會態度將左右市場氣氛,10月QE完全退場後,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在即,利率調升速度可能比市場預期為快,有機會落在明年年中,但仍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表現。 許長泰強調,預測美國升息時點意義不大,加上歐日央行維持極度寬鬆政策,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歧,投資人應盡早做好資產調整,建議增股減債,並以多元資產為核心配置,因應升息可能帶來的波動。 美股在基本面好轉支撐下有望再攀高峰,唯估值已來到長期平均水位,向上空間有限,許長泰表示,反觀盤整多時的新興市場,股價淨值比約1.9倍,較十年平均值折價逾二成,投資價值深具吸引力。 由於近十年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年化報酬達13.5%居全球之冠,將引領新興市場回復經濟成長動能。法人表示,亞洲出口受惠美歐經濟恢復成長,結構性改革更是驅使亞洲經濟再上一層的催化劑。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近期市場反應升息議題,各國寬鬆腳步不同調,全球股債市明顯震盪,第四季投資氣候進入換季階段;儘管全球景氣仍走在復甦軌道之上,可伺機進場追成長,不過面對升息預期心理下的市場波動,建議投資上還是透過擴大區域或資產類別,以多元布局取代重壓單一市場。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新興亞股中的陸股已結束五年的熊市,進入新一輪的多頭格局,除了短線有滬港通帶動的資金行情外,更重要的意義是,滬港通與未來的深港通都提示了大陸政府願意逐漸開放資本市場的方向,而由人行正式宣布的房貸鬆綁措施,則透露了經濟調控政策逐步鬆手的意願,對大陸基本面、資金面及股市皆是正向發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42A00_T_02_03.JPG ---------------下一則---------------  IMF不看好 新興亞洲獨唱高調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預期的影響,新興市場普遍將受到衝擊,國際貨基金(IMF)因此下修全球今、明兩年的GDP成長率預測,但其中新興亞洲的成長預測不但未下調,反而獨獨逆勢成長,推估新興亞股基金將受惠,後勢續看好。 投信表示,根據IMF最新統計,全球GDP在今年預期成長3.3%,與7月時的預測相比,新興市場遭調降0.1個百分點,但主要調降拉丁美洲、歐非中東市場;反觀新興亞洲卻受到IMF上調0.1個百分點,顯示對新興亞洲具正面評價。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收益基金經理人馬格瑞特.薇爾(Margaret Weir)指出,美國經濟復甦穩健,全球最易受惠的區域與產業就是亞洲出口類股。過去半年亞股的上漲主要仰賴資金回流,是標準的補漲行情,未來亞股上漲主要仰賴企業獲利,外銷產業的關鍵角色,將讓亞股從反彈邁向主升段。 施羅德投信預期,在改革題材下,亞洲國家的印度、印尼等,大選後將有一番新氣象,大陸經濟改革及金融的改革,對基本面與投資氣氛皆有提振效果;亞股雖已有一波強勢表現,但評價面還是相對便宜,股價淨值比仍在近10年來低檔區,本益比也只有13∼14倍,預估第4季亞股仍有相當的上漲空間可期。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認為,亞股資產配置上仍看好今年強勢的印尼、泰國、菲律賓持續有所表現,目前看好基礎建設,地產,醫藥,電子等族群;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著重海事服務類股,另原物料類股跌深後,也是可留意標的。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41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資金大逃亡 台韓連五周淨流出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世界銀行調降新興亞洲各國經濟成長預估,使得資金大逃亡,新興亞洲單周下跌約0.7%,其中,韓股失血7億美元最多,台股流出則由前一周8.65億美元縮小至2.56億美元,整體來說東北亞的台韓已是連續五周承受資金出走,失血幅度較東南亞為大!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云表示,資金自九月以來調節新興亞股,從這波調節中可發現東南亞失血幅度相較東北亞緩和,主要是世界銀行調降新興亞洲各國經濟成長預估,將開發中東亞2015年的經濟成長率由4月份預估的7.1%調降至6.9%,中國由7.6%調降至7.4%。 景順亞洲平衡基金經理戴福來表示,亞洲仍是全球成長最迅速的經濟體之一,隨著亞洲各國之間的聯繫更趨緊密,將提升亞洲區域貿易資金流,以及刺激長遠經濟成長。亞洲(日本除外)區域市場評價維持溫和,預測本益比為11.7倍,仍低於七年歷史平均值。基於經濟動力進一步上升,加上評價溫和,維持看好亞洲(日本除外)市場。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短期亞洲股市仍不免受到美股近期重挫影響,不過急跌的加速趕底市,反而是中長期投資介入的良好時點。整體而言,IMF的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前景依舊穩定,世界經濟雖脆弱但仍在復甦軌道,尤其美國經濟強勁,將對亞洲出口形成有利支撐。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外資上一次全面賣超主要亞股可以追溯到2013年6月,當時因為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會縮減QE規模,因此造成國際股市波動,而這次除了美國聯準會將於本月底結束購債計畫,強勢美元格局影響資金走向外,更因除美國外,近期全球經濟數據皆缺乏驚喜,資金選擇暫時退場觀望,等待下一個多頭動能發動,也造成主要亞股陷入盤整震盪,市場成交量下滑。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表示,新興亞洲市場中中國股市後市相對看好,目前中國基本面穩健,投資中國股市的風險不高,反映在近期亞股遭提款時,中國股市反而相對抗跌,主要是因為6月底滬港通消息傳出後帶動中國股市反彈,在近期亞股修正期間反而可伺機布局中國股市。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完美風暴成型 油價下探75美元2014年10月15日【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昨預測,因全球經濟趨緩,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降至2009年來最低。分析師指出,在需求低迷又供應過剩的情況下,主要產油國卻無意減產,將形成重創油市的「完美風暴」,未來數月油價恐下探每桶75美元。 IEA在月報中預測,今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耗量將增加65萬桶,較原估下調25萬桶,為連續第4個月下修,且較6月預估的需求增幅少了一半。IEA說:「近來油價大跌背後的主因是需求低於預期。」 供過於求 仍不減產 倫敦布蘭特與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都已自6月的高點同步回檔。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昨盤中又重挫1.46%至每桶87.59美元、西德州原油期貨價也跌1.36%至每桶84.57美元,各自刷新4年來及27個月來新低。 許多分析師認為油價跌勢才剛起頭。High Tower Bellevue合夥人史托勒(Dan Stobler)說,未來數月油價可能跌到每桶75美元上下。 ---------------下一則---------------  科技股 可低接2014-10-14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晶片廠微晶(Microchip)發出業績預警,法人指出,該公司下調第3季營收約4%,就調降幅度並不大,但市場反應劇烈,統計自微晶下調展望以來,美股那斯達克(NASDAQ)跌幅已達1.46%。 德盛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產品經理劉奕嫺表示,市場過度反應,主要是擔憂晶片廠揭示汽車及工業相關半導體晶片需求不振,其半導體廠商的財報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 此外,歐洲及中國總體經濟數據不如預期,也引發市場對半導體廠商營收來源來自美國以外地區的成長擔憂,加上先前科技股漲多,出現獲利了結的賣壓。 劉奕嫺指出,從過去幾次循環周期來看,半導體營收年增率相對代工客戶成長率,存在季節性存貨調整風險,不過,半導體產業評價沒有不合理情形。依外資券商高盛報告預估,美國科技股Q3獲利成長仍有一成以上。 ---------------下一則---------------  Q4耶誕購物狂潮 科技基金後市俏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歐股雖出現重挫,但第4季購物旺季到,根據美國消費者電子產品協會(CEA)每年進行的禮物調查報告結果,今年底美國成年人最希望收到的耶誕禮物,前5名依序是平板電腦、筆電、電視機、智慧型手機、遊戲機,投信法人表示,美國科技股和台股相關電子股同受惠,美國年底最重要銷售季樂觀看待,特別是科技股值得期待。 群益投信表示,CEA調查報告顯示消費信心增強,受訪者除花費金額成長,開買時機也較去年提前,約31%表示11月之前就會購物,比去年的25%大幅增加,且等到12月才開始購物的民眾也比去年大幅下滑7個百分點,可見美國經濟確實明顯好轉。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觀察近年來最希望獲得的禮物名單中發現,平板電腦已經蟬聯3年冠軍,遊戲機也蟬連上榜,智慧型手機與筆電則是連續3年上榜,具創新的科技新品相對受消費者青睞。觀察這些願望背後的「聖誕老公公」,都是電子科技產品出口大國的台灣和亞洲國家,代表將可樂觀看待年終銷售,為市場帶來有利氣氛,相關電子消費類股後市看俏。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市場預估史坦普500指數未來6個月區間介於1,950∼2,100點,大型股的表現將優於小型股,類股偏好科技及醫療類股;其中科技類股主要著眼科技新品必是年底各大假期採購的必買清單,營收及獲利展望看俏。建議積極投資人首選科技產業型基金,穩健投資人可透過側重創新產業的美國股票型基金,掌握第4季科技消費旺季行情。 先機美國入息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強調,拜感恩節與耶誕節所賜,第4季為美股與消費的傳統旺季,且串聯元月行情。自1926年以來,美股第4季正報酬的機率達86.4%,遠超過各季正報酬的平均機率67.4%,代表可能就要開始尋找波段低點。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跌深搶便宜 三大產業先蹲後跳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德國工廠訂單創2009年以來最大降幅、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引發上周五美股下挫,統計美股S&P 500十大產業指數可發現僅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品相對撐盤,包括原本在高點的資訊科技、能源和健康護理,皆面臨市場心理因素引發的短線修正,單日跌幅分別達2.79%、1.18%和0.72%!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分析,儘管短線國際逆風消息多,但美股仍是全球市場中表現相對強勢的區域,主因是經濟展望較佳,且進入美國財報周,第三季營收獲利陸續公布,雖然受美元強勢及新興經濟體成長力道疲乏,市場預期整體美國S&P 500指數成分股整體成長幅度可能較去年同期下修,但包括科技、健康護理和頁岩油在內的新趨勢產業預估獲利成長都可達雙位數的表現,預期科技獲利約成長10%、健康護理獲利約成長17%及頁岩油相關獲利約成長12%,顯見相關產業基本面無虞、成長力道仍然強勁。 施羅德投資認為,現在是逢低布局股市的好時機,因為施羅德投資預測,FED將於今年10月結束QE完全退場;而首次升息時點可能落在2015年6月,預估之後的每次FOMC會議將升息0.25%,至2015年年底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1.5%的水準。 考量聯準會正朝向利率正常化之路,短期利率已先行上揚,待長期利率也開始上揚後,將對債券市場造成壓力,因此,預期未來各資產類別中,股票的表現勝出機率較高。 柏瑞投信未來能源類股表現可期。第一是因為目前新興歐洲能源類股現金股利發放率甚至高於2007至2008年油價在歷史高檔時,這說明雖然近幾年油價表現相對疲軟,但東歐能源企業的獲利還是相對穩健,這對資金動能而言是相當有利,再者,據彭博調查,市場普遍預估未來布蘭特原油價格每桶仍接近100到103美元之間,也就是說,市場並沒有大幅看壞能源價格。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250/A42A00_P_01_01.JPG ---------------下一則---------------  多元收益 平衡基金 躍本季主打星 不怕市場波動 民幣計價商品也湊一咖2014年10月15日【劉煥彥╱台北報導】 升息確立 美國明年升息時程漸趨明確,國際金融市場卻波動不減,投信業者認為,想在升息環境下兼顧收益來源、成長機會及降低波動,須透過多元收益來源,搭配適當債券部位,因此第4季強打多元收益或平衡型基金,甚至發行人民幣計價類別,增加這類基金投資吸引力。 德盛安聯美國固定收益投資長傅道格(Doug Forsyth)日前表示,從德盛平衡型基金商品德盛安聯收益基金來看,將資產各分1/3投入高收債、可轉債及成長股,且成長股還搭配賣出買權的選擇權(covered call),可同時掌握股息、債息及資本利得等3大配息來源,有效提高收益。 升息環境 兼顧收益 他說,可轉債與股票相關性高,但在股市下跌時,債券具備相對抗跌的性質,因此可轉債就有跟漲抗跌特性;其次是成長股搭配選擇權,若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在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下,賣出買權賺取的權利金收入,年化報酬率約10%,有多一層下檔防護。 再者,若計算過去27年來(1986年6月底至2013年底),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搭配賣出買權,年化報酬達9.57%,同期波動度為11.92%,雙雙優於標普500指數本身的8.72%漲幅,與年化波動度16.57%。 傅道格說:「這樣的策略,可以從不對稱的風險和報酬關係中,找出波動度低的股票,但報酬機會將優於債券的組合位置。」 摩根投信則發行國內首檔人民幣計價的全球平衡型組合基金-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該基金投資標的涵蓋全球股票、全球債券及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具備多元收益較不受景氣榮枯影響的優點,還能為人民幣資金提供報酬更高的投資管道。 債券利息可做後盾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平衡型基金8月淨流入490億元,高居國內發行各類型基金之冠,並已連續吸金20個月,且在截至8月底的過去1年,平衡型基金同樣以4546億元的淨流入金額,拿下各類型基金的吸金冠軍。 郭世宗表示,全球景氣邁向擴張,重押股票報酬率肯定最高,但市場波動勢必不小,投資人要想參與經濟成長,又要降低波動,全球平衡型基金是投資首選,不但有債券利息做後盾,又不會錯失股市成長機會。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則提到,多元資產特性之一,就是與多數風險性資產的關連度較低。當可預期投資風險上升時,經理人可將部分部位轉至多元資產,降低市場波動衝擊,掌握未來資產上漲潛力。 ---------------下一則---------------  高股息基金 四檔照賺2014-10-14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自9月中以來大幅回檔,截至10月13日,MSCI世界指數回吐所有漲幅,今年以來的報酬率已由正轉負,但高股息基金有股息做下檔保護,仍有德意志全球高股息、貝萊德全球股票收益等四檔基金維持正報酬。 德銀遠東投信產品經理陳俊安分析,美股下挫之因,除了升息預期外,地緣政治的風險,股市高檔調節等因素都連帶影響全球市場表現,一個月以來股、債市雙空,VIX恐慌指數也大幅攀升至24.6點。仔細觀察,仍有相對抗跌的股票類型,高股息股票就是其一。 觀察晨星分類下全球收益型的股票型基金,德意志全球高股息基金報酬率至今尚有2.6%,貝萊德全球股票收益及富達基金全球入息兩檔基金,則有1%以上,施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環球股息增值基金也還有正報酬,在這一波全球股市大跌中,表現相對凸出。 德銀遠東投信產品經理陳俊安表示,高股息企業強調穩健的營運模式,長期股價表現通常相對優於大盤。此外,在波動較大的市場中,無論是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高股息企業的股價表現也相對較佳。 據統計,1927年以來,股市上漲10%,高股息指數跟漲9.4%,接近100%參與;而股市下跌10%,高股息指數跌幅為市場的三分之二,突顯跟漲抗跌優勢。 陳俊安分析,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報佳音,景氣好轉,市場擔憂升息腳步提前,金融市場波動加大,高股息股票在相對穩定股息殖利率的保護下,較不懼升息威脅。 ---------------下一則---------------  買氣增溫 全球債市吸金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陷震,觀望氣氛濃厚,債市避風港角色再被突顯,上周全球主要債市全面獲得資金追捧,尤以高評級的美債及投資級企業債最吸金,分別淨流入126億及70億美元,同步創下2012年以來單周最大吸金量。 風險性債券也同步受到追捧,新興債上週吸金6.8億美元,創近十週單周最大淨流入;高收益債更是揮別連三月淨流出,上周轉為淨流入12.8億美元,改寫近七周單週最大吸金紀錄。 摩根投信副總吳美燕指出,由於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衝擊市場投資氣氛,引發全球股市陷入震盪,驅使資金大量流入債市尋求避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至約2.2%,帶動資金全面流入全球主要債市。 吳美燕強調,利率回歸正常化過程中,美債價格將受利率政策預期而波動大增,反觀投資級企業債同樣具有高信用評級及波動度較低之雙重優勢,因而在風險趨避升溫之際,獲得國際資金的青睞,連續吸金周數已推進至第17周。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市場擔憂升息環境下信用債市的波動,不過重量級投資者持續增持固定收益部位將有助於支撐投資級債價格,根據聯準會資料顯示商業銀行9月增持美國公債與機構債金額達540億美元,至1.99兆美元的高點,並已連續12個月淨買入相關債券。建議投資等級債作為債券防禦部位仍不可或缺,債券投組中建議不要偏廢。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以前波2004年美國升息的經驗,新興債市在美國升息前半年雖然波動較大,但在升息期間卻有領先主要債市的突出表現,即在突顯新興國家經濟可受惠於美國和全球經濟而成長的特性。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今年來,高收益債資金動能反覆不定,主要是反應景氣回升趨緩的不確定性,但資金賣壓從未超過四週,而且,資金大舉調節後均會再次回流,顯見高收益債基本面無虞,投資氣氛左右了資金動向。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皮耶羅.蒙特表示,著眼企業獲利動能轉強、信用風險仍低,違約率的先行指標-危機債券比例仍處於金融海嘯以來低點,反映企業債信體質仍然穩健,評價面相對看好B級公司債。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人民幣債券基金 搶眼2014-10-14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復甦腳步放緩,市場恐慌情緒再起,VIX指數波動度近一月飆升85%,使全球股市重挫,資金明顯棄股轉債,人民幣債券基金因為匯率持穩,加上債市買盤推升,近一個月績效維持在紅盤以上,表現最為抗跌。 近期全球股市面臨龐大賣壓,根據EPFR統計,上周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皆淨流出,反觀各債券基金買氣增溫,即使先前較弱勢的新興本地債也開始有資金回流,也進一步帶動南非幣計價債券基金走勢。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創近七個月新高,升值原因在於大陸9月進出口數據良好,提振人民幣匯價,另外,國際美元未再走強,激勵亞幣同步回升,預期大陸官方仍將維繫人民幣持穩走勢,將有助離岸人民幣持續升值。另外,十一長假過後,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逐步回穩。 富邦中國優質債券基金經理人陳怡靜指出,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中國2014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7.4%,但中國持續利用政策工具維持增長的經驗,研判經濟無硬著陸風險。另外,今年CPI可控制在目標3.5%內,經濟溫和成長搭配低通膨,有利於中國債市表現。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今年以來,離岸市場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和次數呈爆發式成長,國際市場調查公司Dealogic公布數據,今年至9月24日離岸市場人民幣債券新發行規模達到231億美元,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整年,是2013年同期兩倍多,顯示今年市場對人民幣債券具有高接受度。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5/2/25471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元人民幣強勢格局持續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9月會議後措辭顯示未來升息步調可能快於原本市場預期,加上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使得近期2年期美公債殖利率明顯走高,5月低點至今(10月3日)美元指數漲幅逾8%,是過去17年來最長漲勢。法人除了持續看好美元之外,也認為人民幣還有升值空間!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強勢美元,歐元、日圓偏弱的格局料持續,主要是因歐洲及日本經濟數據雜音較多,歐洲及日本預期將維持低利率政策一段時間,加上且未來有機會擴大寬鬆措施,由於歷史低點的利率會鼓勵資金借入歐元及日圓,投資到收益較高的貨幣進行套利交易,UBS套利指數上漲至15個月新高。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盧明芬也表示,9月美元急升壓抑非美元貨幣走貶,在G3貨幣政策分歧的引領下,美元仍將較歐元和日圓強勢。 聯博亞洲主權策略分析師Anthony Chan表示,拜聯準會政策正常化之賜,美元匯率再度走強,令大多數亞洲貨幣面臨貶值壓力。但在基本面與政策環境支撐下,人民幣可望逆勢升值。 他表示,儘管近期內有熱錢從中國持續外流,但目前基本面依舊有利於人民幣的升值走勢。8月份中國貿易盈餘大增至500億美元,打破7月份寫下的470億美元紀錄。以12個月滾動總和計算,8月份中國貿易盈餘高達4,000億美元,超越2009年寫下的歷史高點。倘若再將境外直接投資納入計算,8月份中國的外部收支盈餘累計高達5,540億美元,再度寫下歷史紀錄。 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則認為,由於美元強勢,人民幣升值壓力會減輕,從這兩個月看來,中國應該會讓人民幣在目前水位狹幅整理,不好也不壞。由於美國升息時點逐漸接近,因此中期內美元仍會偏向強勢,整體新興貨幣則會較為弱勢,基本面較好的亞洲貨幣會相對抗跌。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42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亞債 避險利器2014-10-14 01:1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重挫,全球投資人也「剉咧等」,台股今日一開盤就重挫近3%,終場下跌2.84%,創今年來單日最大跌幅,亞股也全盤皆墨,投信法人認為,股市漲多修正是正常現象,在基本面未變差之際,投資人不必過度恐慌,及時檢視投資配置,搭配股債均衡的概念,不妨增持現金、亞太平衡、大陸債等。 群益投信表示,美歐股市周線雙雙收黑,S&P 500指數創兩年來最大單周跌幅,道瓊工業指數也清除今年以來的漲幅,投資需回歸基本面觀察。投資人應先檢視自己手中投資部位,穩健型投資人可先將現金部位提高,再搭配股債平衡的資產配置概念,增持平衡基金或是債券基金,特別是基本面佳的亞太平衡基金與亞洲新興市場債券中的大陸債。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強調,美國升息在即,全球高收益債券資金退潮,基本上大陸外匯制度屬於管理浮動匯率方式,在資金流動及波動的控制上較成熟市場的完全浮動匯率方式更為穩定,因此,大陸境內與離岸人民幣債不易受國際債市影響,投資人不妨多留意。 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分析師林良軍認為,美國聯準會朝向利率正常化,短期利率已先行上揚,待長期利率也開始上揚後,將對債券市場造成壓力,預期未來各資產類別中,股票的表現勝出機率較高。隨著對美國升息的預期漸增,美元的表現也將持續強勁,部分體質較弱的新興市場貨幣,將因貶值壓力而出現資金外流現象,預期等已開發國家仍將是投資市場主流。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宜君指出,歐美股市大跌並不是市場反轉訊號,因為公債殖利率跟黃金價格仍在低檔,且企業違約率依舊偏低,風險性資產依舊是未來的主角。但在震盪氣氛下,以亞太股債平衡的方式配置較佳,譬如亞太高股息股票的配息率達4.06%,勝過亞太指數配息率的3%,更遠勝過全球指數2.5%與美國1.9%配息率;即使是債券資產,亞洲投資等級公司債的利差是146個個bp,亞洲高收益債的利差也達571個bp,可見無論股票或債券,亞洲資產都有領先優勢。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4/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小媽報你精打細算蝦拼購

2014年10月14日
公開
34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精打細算蝦拼購 存貸安全=利率+匯率 外幣定存+匯率 美元高利定存 雙率兩頭賺 2個月期年利最高2.2% 現在布局是時候2014年10月05日【王立德╱台北報導】 美國上周五公布最新非農就業統計,亮眼數據優於市場預期,美元應聲走強,歐元兌美元匯率瞬間貶值至1.25美元兌1歐元價位,國銀也紛紛推出高利定存方案,主打「現在存美元,利差匯差雙賺」。 美國上周五宣布9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4.8萬人,優於市場原先預期的21.5萬人,9月失業率也驟降至5.9%,創2008年7月以來的低位,銀行業者分析,美元走強趨勢不變,現在布局美元資產,有很高機率賺到匯差。 元大銀年息1.65% 國銀也更新新一波美元高利定存方案,若單以年利率而言,星展銀推出的2個月期美元定存,年利2.2%為市場最高,不過因只有2個月期,到期後是否能繼續以此高利定存仍是未知數,是美中不足之處。 滙豐銀、元大銀也均有年利1.65%以上的美元高利定存,滙豐銀推3個月美元定存年利1.66%,元大銀則是1年期美元定存1.65%,不過滙豐銀限定僅有理財客戶的新資金可享有此美元優利定存,元大銀則是不限通路不限新舊資金,只要單筆定存5000美元以上即可享有優利定存,在市場上頗具競爭力。 留意美國升息時點 永豐銀則主打市場罕見的「小額定存」,單筆美元定存只要100美元以上,即可享有6個月期年利1.28%的優利定存,相當適合手上剛好有小錢,或是小資民眾投入。 公股行庫中,合庫銀也推出1年期美元定存年利1.38%的優利定存,因民眾對公股行庫的信任感相當高,也是市場矚目的美元優利定存選項。 不過銀行主管指出,目前市場多預估美國會在明年第2季升息,若投入定存的期間太長,很可能就會跨過美國升息點,民眾可視自身資金需求,來決定投入定存的時間。 ---------------下一則---------------  保險規劃=商業人壽保險+勞健保+產物險 保單轉換 免留財子孫才適合 轉換恐有選擇錯誤風險 惟有3年後悔期2014年10月07日【林巧雁╱台北報導】 精打細算 金管會開放跨功能保單轉換1個月,民眾將過去高利率的舊保單轉為長期看護險、醫療險或年金險是否划算?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以跳蚤市場妙喻活化保單,比如民眾年輕時以1萬元買了1件漂亮洋裝,但現在穿不下了,放在衣櫃佔空間,若二手市場願意用1500元收購,看起來雖然折價很多,但留在家裡卻沒有實際效用。 轉年金險件數較多 彭金隆指出,適合轉換保單的民眾是有一定的保價金,子女長大且還清房貸,缺乏老年風險規劃的人。若想留給子孫1個大紅包的人,不適合轉換。 彭金隆表示,對保戶來說,轉換的缺點是可能選擇錯誤的風險,不過風險不高,因為有3年的後悔期;另外也許會喪失原保單高利率的潛在報酬。 國泰人壽經理陳萬祥說,活化保單不一定人人需要,完全取決於個人需求。民眾需要評估身故保障想留給家人,或想要優化退休的生活品質,是否想要把這個大紅包留給子孫。國壽申請保單轉為年金險的件數較多,每年可領5000~26.4萬元。 國壽16保單已轉換 國壽副理凃薏如說,轉換保單條件是繳費期滿,年齡希望50歲以上,轉為醫療險與長看險須健檢,但健檢標準較寬容,原來55歲以上買醫療與長看險須健檢,轉換保單可放寬至60歲再健檢。 另原本65歲以上不能買醫療與長看險,轉換可放寬至上限70歲;年金險目前70歲不能買,轉換可放寬至79歲。 國壽副總林昭廷說,自金管會上月開放保單活化至今,國壽已有超過700通諮詢電話,16張完成保單轉換,只要保戶提出申請,馬上可提供試算表。不需要的民眾不一定要轉換,比如第一個主動詢問的保戶年齡才50出頭,建議她過幾年再轉換年金可領更多。 21.9%老人錢不夠用 轉換的客戶多數因退休沒有收入,希望保單活化創造穩定收入來源。有位60幾歲的保戶拿千萬元保額的保單,將997萬元保額轉為年金,每月可領26.4萬元,就是不想多留錢給子女。 淡江大學保險系教授曾妙慧指出,老年人經濟多半都是靠子女奉養,65歲以上老人有21.9%的人認為錢不夠用。 根據國壽內部調查,4成保戶有意願轉換保單,主要做為退休收入及加強老年醫療。40~49歲轉換意願最高,實際辦理以60~69歲最多,佔67%,9成轉為退休養老保單,區域以北部佔6成最高,保單轉換86%為年金險。 【保單活化注意事項】 •適合族群 ◎有一定保價金 ◎子女已長大且還清房貸、本身缺乏老年風險規劃 ◎中高齡者,不需多留給子女紅包 •優點 ◎想買醫療、長看險卻沒錢,或身體不好不能買的人,可用自己原壽險保單享醫療保障 ◎老年生活多層保障,有穩定經濟來源 •缺點 ◎可能選擇錯誤,不過有3年後悔期 ◎也許會喪失原保單高利率潛在報酬 •如何評估 ◎取決於個人需求 ◎身故保障想留給家人,或想優化退休品質 •如何轉換 終身壽險可部分轉為年金險、醫療險、長期看護險 •國壽轉換保單限制 ◎繳費期滿的保單 ◎年齡希望50歲以上 ◎轉為醫療與長看險須健檢(原買醫療、長看險55歲以上須健檢,放寬至60歲才要健檢) ◎醫療、長看險65歲以上不能買,轉換放寬至上限70歲;年金險70歲不能買,轉換可放寬至79歲 資料來源:記者綜合整理 ---------------下一則---------------  內扣式投資型保單 便宜大碗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隨消費者物價指數悄漲,消費者荷包又緊縮,壽險業者建議民眾,看緊荷包的同時也要兼顧保障,可選擇以投資型保單附加內扣式附約的方式提升保障,因內扣式附約保費可直接從投資型保單主約保單帳戶價值內扣除,不用額外繳交附約保費,保戶只要定期定額繳交主約保費,就能以有限的資金建構完整的家庭保障平台,對於經濟能力較有限、又缺乏基本保障的民眾而言相當實惠。 中信人壽商品發展二部賴玉菁副總表示,以中信人壽推出的投資型保單專屬套餐為例,主約為分期繳的變額萬能壽險(VUL),可搭配多張保戶本人及眷屬可附加之內扣式附約,包含帳戶型癌症、住院醫療日額,特定傷病健康保險附約及帳戶型意外傷害等保險附約。 另外,保單可「一年期豁免保險費帳戶型健康保險附約」,等於是「幫保險買保險」,當保戶發生2到6級殘廢而無力繼續繳交保險費時,可以免繳續期保險費但契約仍繼續有效,其保費豁免範圍除了「目標保險費」外,還擴及「分期繳納之超額保險費」。只要主契約保單帳戶價值足以扣除相關費用及保險成本,則投資與家庭保障就能避免因主契約保險費未繳而終止的風險。 賴玉菁說明,通常投資型保單收取的保單附加費用在投入保單帳戶前已扣除,因此「內扣式附約」所收取的保費為保險成本,不會再另收取附加費用,因此相同的保障,保費相對比外加式的附約更低廉,保戶付出的成本較低,一樣擁有完善的附約保障內容。 國泰人壽指出,以國泰人壽投資型保單內扣式附約「國泰人壽永安保險費豁免健康保險附約」來說,具有保證續保機制,不問體況保證續保至65歲、符合豁免條件即可豁免主契約定期保險費及本附約保費至豁免期間到期止、豁免對象為主契約之要保人,為實際繳交保費之人,保障最符合實際需求、保費便宜等特色,對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來說,可用小錢建構大保障。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9A00_T_03_03.JPG

1031014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14日
公開
18

開放式平台27日上線 買賣基金更簡單2014-10-13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櫃買中心將於27日正式推出「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交易平台」,讓投資人使用現有的櫃檯買賣證券帳戶即可下單買賣不同投信事業所發行的國內基金受益憑證,省去了要到銀行或是向個別投信事業開戶的手續,給付結算作業也和興櫃股票合併辦理,使用同一本集保存摺進行劃撥交割,買賣基金和買賣股票一樣簡單便捷。 櫃買中心表示,目前已有富邦投信、台新投信、元大寶來投信、永豐投信、群益投信、國泰投信、日盛投信等七家投信業者表達參與意願,將選取旗下規模最大、最具知名度的股票型基金申請登錄掛牌,預計在10月27日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交易平台上線當天,預期將有18檔國內股票型基金,包括富邦精銳中小、富邦科技、富邦富邦、台新2000高科技、台新主流、元大寶來2001、元大多福、永豐永豐、永豐中小、永豐高科技、永豐領航科技、群益店頭市場、群益馬拉松、國泰小龍等基金掛牌交易。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指出,這個平台的成立讓投信業者降低作業成本,也降低基金經理人因投資人贖回造成必須被迫賣股票的風險,有利於基金操作。 ---------------下一則---------------  避險需求增 黃金日圓彈升2014年10月14日【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股市重挫推升避險需求,帶動日圓與黃金買盤升溫,日圓兌美元昨一度升值近0.6%至1美元兌107.06日圓,創4周來新高。黃金現貨價格盤中也一度彈升逾1%,來到每盎司1237.82美元,也創近1個月新高。 儘管日圓兌美元近1年來貶值近10%,10月1日盤中更一度貶破110關卡,創2008年來新低,不過,日本央行(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對日圓近期的貶值走勢並未感到不安,他認為這只是強力升值過後的合理修正過程。 金價走勢有撐 他表示,匯率波動至今並沒有太過劇烈,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後,美元對於許多日圓以外的亞洲貨幣都呈現升值,所以目前的走勢只是日圓過度升值後的修正過程。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儘管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升息預期恐令金價承壓至2015年,但預期全球央行購買黃金作為儲備動作將更頻繁,或能支撐金價走勢。 此外,瑞士也將於11月30日進行公投,決定是否要求瑞士央行資產中至少有20%為黃金。德意志銀行表示,儘管公投通過的可能不大,但亞洲部分國家自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仍積極增加黃金儲備。 估計只要亞洲9個主要央行增持黃金儲備0.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140公噸的數量。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資料,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購買黃金數量達242噸,已經接近2013年全年409噸的6成。 ---------------下一則---------------  經濟有疑慮 亞股臉綠 MSCI亞太指數創7個月新低 陸股一度下殺1.4%-2014年10月14日【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大受衝擊 受美股上周五大跌衝擊,加上周末舉行的IMF與世銀年會釋出經濟風險警訊,表徵全球股市行情的MSCI AC世界指數以及表徵亞股整體行情的MSCI亞太指數昨同創7個月新低,法、德股均步入修正格局,惟港股在中資股反彈引領下,收盤重新站上23100點大關。 歐股開盤延續上周跌勢,跌幅稍有收斂,歐股Stoxx 600指數盤初下挫0.8%,隨後跌幅縮至0.1%至321.24點;由歐元區50支大型股組成的Euro Stoxx 50指數盤初下殺近1%,稍後轉為小漲,擺脫修正格局,德、法股市早盤跌幅一度均逾1%,英股盤初也下跌0.7%,但隨著逢低承接買盤湧現,3國股市稍後相繼由黑翻紅。 港股收漲0.24% 亞股昨近乎全倒,MSCI日本除外亞太指數一度挫跌0.8%,創3月27日來新低,中國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昨盤中一度下殺1.4%,收盤跌幅縮至0.36%,來到2366點,澳洲和南韓股市收盤各跌0.63%和0.71%。港股成為少數收紅者,香港恒生指數收漲0.24%至23143.38點。日本股市因適逢國定假日「體育節」休市1天,暫時逃過一劫。 Fed恐延後升息 投資人擔心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承諾維持超低利率更久時間不足以應對全球經濟減速衝擊。 多位Fed理事上周末表示,若其他國家的經濟減速危及美國經濟擴張,可能延後升息,Fed副主席費雪(Stanley Fischer)上周六在華府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年會上表示:「要是國外成長較預期疲軟,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後果可能導致Fed較慢移除寬鬆政策。」 IMF降成長目標 IMF上周已調降全球明年經濟成長目標,由原估的4%砍至3.8%,IMF成員國上周六呼籲大膽採取行動來提振復甦。Fed上周公布的9月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錄也顯示,理事擔心海外經濟擴張轉弱和美元走強威脅美國經濟。 RMG Wealth Management駐倫敦投資長李察森(Stewart Richardson)說:「可以預期若沒有央行協助,市場將難以找到支撐,市場擔心超寬鬆貨幣政策只是像壁紙般蓋住實體經濟中的大裂痕,並創造出將在某個時間破裂的金融泡沫,我們仍看空市場,因各國央行未來數周預料不會再次伸出援手。」 ---------------下一則---------------  亞股 外資全面賣超2014-10-13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市場憂心全球經濟動能趨緩,外資上周全面撤離亞股,其中,南韓遭外資恐賣超超過7億美元,災情最為嚴重;台灣、南韓、印尼、越南等四地皆遭外資連續五周賣超。 唯在一片慘綠中,仍有內資撐盤者的印尼和越南,上周小漲,其餘亞股單周跌幅皆逾1%。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IMF上周再度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這也是IMF今年來第三度下調,市場擔心全球經濟動能疲弱不振,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升高和金融市場回檔修正,美國第3季財報公布在即,本月底又有美歐日三大央行會議,多重利空紛擾之下,資金觀望氣氛轉趨強烈,上周外資全面調節主要亞股。 郭世宗分析,外資上次全面賣超主要亞股,可以追溯到2013年6 月,當時因為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會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造成國際股市波動。 郭世宗認為,這次除因美國聯準會將於本月底結束購債計畫,強勢美元影響資金走向,近期全球經濟數據缺乏驚喜,均促使資金選擇暫時退場觀望,等待下一個多頭動能發動,也造成主要亞股陷入盤整震盪,市場成交量下滑。 歷史經驗顯示,全球各區域資產表現在升息期間波動劇烈,郭世宗建議此時可透過全球多元資產配置,及早做好因應。 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指出,導致這波外資賣壓主因,主要是歐日經濟出現再度衰退的風險節節升高,歐元、日圓帶頭重貶下,資金流出壓力鍋被引爆,使得今年亞股獲利了結賣壓湧現,台韓賣壓尤其沈重。 呂雅菁認為,短期內外利空罩頂,買盤信心潰散,若外資賣壓宣洩未止,盤勢恐再持續下探8,500點。不過,由於指數帶量加速趕底,洗清不安浮額,反而有利盤勢止跌回穩。 近日觀察指標在於S&P 500與費城半導體指數是否率先止跌走穩,以及美國企業財報是否受美元走強,而影響獲利。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4/2/25358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Fed升息前…美股布局良機2014-10-13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歷史經驗顯示,過去五次美國升息前三到六個月,美國股市的平均波段跌幅達8%,但五次升息期間美股全都上漲,平均漲幅接近一成。基金業者指出,美國升息前的動盪期間,正是布局美股的良好時機。 美股上周大跌,S&P500指數周線下跌3.1%,創兩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尤其市場擔憂半導體廠商獲利能力,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更是驚人,單是周五(10日)就暴跌近7%。 先機美國入息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就技術面而言,目前美股仍守在年線200日之上,「牛市盤整」是否持續,年線關卡相當重要。 高齊英指出,美股10日帶量下跌且跌破8月的前波低點,進入修正的風險升高,跌破年線也不無可能。 事實上,自2012年6月美股修正近10%以來,美股已連續28個月跌幅不超過10%,適度修正是健康多頭市場的表徵,也提供再次進場的機會。 市場擔心升息對美股的影響。高齊英表示,過去30年來的五次升息經驗顯示,在升息前三到六個月,美股最大跌幅介於6.3%到9.7%,反映對政策前景的不安。 不過,等到美國開始升息,政策的不確定因素消除,美股展開多頭走勢,波段漲幅介於2%到18%之間。 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羅西(Dominic Rossi)認為,美股雖然已走了五年多頭,但結構仍然完好無缺,多頭行情仍會持續,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仍佳,企業獲利也強。 羅西表示,依據歷史經驗,在利率緊縮循環初期,股市仍會持續上揚,特別是當利率處於非常低的水準時。等到利率循環進入更成熟的階段,才會對股市產生逆風衝擊。 就企業面來說,高齊英分析,美國企業相當爭氣,彭博資訊統計,2014年S&P500指數成分股可望以9,140億美元買回庫藏股與發放股息,相當於企業獲利的95%。 高齊英表示,拜感恩節與耶誕節所賜,第4季為美股與消費的傳統旺季,且串聯元月行情。1926年以來,美股第4季正報酬的機率達86.4%,遠超過各季正報酬的平均機率67.4%。換句話說,投資人很可能可以開始尋找波段低點。 雖然美國貨幣決策持續干擾市場動能,但預估全球金融市場在適度反應之後,仍有止穩反彈的機會。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4/2/25360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明年美經濟成長看好 相關基金可分批加碼2014-10-13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美國半導體商微晶科技(Microchip)發布獲利預警拖累科技股,市場風險意識升溫導致獲利了結賣壓出籠,業者建議短線宜謹慎,但明年美國經濟成長動能預估將高於今年,預期整理過後美股再創新高行情可期,建議震盪時採分批加碼或定期定額介入美股基金。 美銀美林10日指出,雖然部分半導體個股評價面偏高,但此波修正似乎過度反應,目前仍看好可望受惠於PC市場逐步回穩、以及RF晶片和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晶片需求提升、中國LTE加速發展的個股,其中包括英特爾、博通、恩智浦半導體、Avago Technologies、RFMD。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元指數第3季升值7.7%及海外需求減緩,使券商最新報告已預先調降史坦普500大企業第3季獲利預估成長率至4.8%,低於6月底預估的近8%增幅,未來一周史坦普500大企業有53家企業將公布財報,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業者,科技股有Google、英特爾、SanDisk等,若這些權值股財報優於預期,可望激勵連跌3周的美股止跌反彈。明年美國基本面仍強勁因此不須看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4/2/25361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配息型基金 轉向平衡型2014-10-13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美國即將升息風聲不斷,債市投資氣氛轉趨保守,基金投資人資金開始轉向,對配息型基金產品配置,也從純高收益吹向平衡型基金,基金業者除了債券基金外,開始相繼推出融入股、債、以及選擇權的新一代收益型基金。 基金業者指出,國內的配息型產品,經歷從高收益債、多元債券、傳統平衡型,演變至新一代的收益型基金,觀察目前市場關注最多的配息型產品,資產類別橫跨平衡型、平衡組合型和股票型,這些基金的美元配息率,約落在4%至10%之間。 基金業者表示,隨著法規開放,現在的配息型產品,已跳脫單純的債息、股票股息,甚至延伸至股票選擇權的權利金收入。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最近如施羅德、德盛安聯、摩根等業者,相繼引進配置更多元化的收益型基金,如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訴求除了賺股息,還加入了選擇權操作方式,降低股票基金的波動風險;德盛安聯3月引進的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則以高收益債、可轉債及成長股搭配選擇權三大資產,透過股息、債息與資本利得搭賣買權的權利金收入為主。 通路業者表示,台灣投資人對收益產品情有獨鍾,如目前規模最大的投信發行基金,為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成為全台最熱銷的境外基金,也是屬於債券基金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則在今年3月開賣第一天額度就售罄,目前已獲准開放額度,預計於10月20日正式再度開賣;至於在歐洲相當熱銷、近期引進台灣的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也有機會引發一波申購熱潮。 不過,基金家專提醒投資人,這類強調收益的基金,為了穩定每月的配息率,在行情不佳時,有可能會侵蝕本金,把本金用作配息資金。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4/1/253301.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債強力吸金2014-10-13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陷入震盪,觀望氣氛濃厚,債市避風港角色再被突顯,上周全球主要債市全面獲得資金追捧,美債及投資級企業債最吸金,分別淨流入126億及70億美元,創下2012年以來單周最大吸金量。 風險性債券也同步受到追捧,新興債上周吸金6.8億美元,創近十周單周最大淨流入;高收益債揮別連三月淨流出,上周轉為淨流入12.8億美元,改寫近七周單周最大吸金紀錄。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吳美燕指出,由於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衝擊市場投資氣氛,引發全球股市陷入震盪,驅使資金大量流入債市尋求避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至2.2%,帶動資金全面流入全球主要債市。 美元續強帶動資金前進美元計價債券,吳美燕表示,10月底美國聯邦公開市場理事會(FOMC)會議將宣布結束量化寬鬆(QE),雖然升息時程仍未明朗,但市場預期明年利率將由現行的極低水準逐步拉高,美元強勢地位不會改變,美元計價債券的吸引力增高,獲得國際資金的青睞,連續吸金周數已推進至第17周。 不過,吳美燕也提醒,投資級企業債易受資金流向變化的影響,以過去經驗來看,升息環境中,投資級企業債較不易受到零售端客戶的青睞,僅有退休基金持續支持,因此,需留意需求面的變化。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國際貨幣基金7日下修全球經濟展望,美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當日大跌。 聯準會9月FOMC會議紀錄透露對其經濟成長低於預期擔憂,以及美元走強的潛在風險,美債殖利率創一年多來最低,過去一周下跌11點,收在2.2% 全球投資級債受惠上漲,上周流入量更創歷史新高,統計9月以來平均每周流入約20億美元,不過,考量還有部分公司尚未申報數字,預期流入量會更高。 蔡明潔表示,重量級投資者持續增持固定收益部位,將支撐投資級債價格,根據聯準會資料顯示商業銀行9月增持美國公債與機構債金額達540億美元,至1.99兆美元的高點,已連續12個月淨買入相關債券。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4/2/253632.gif&x=0&y=0&sw=0&sh=0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C2+D+E

2014年10月13日
公開
18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在基智網= 看眉批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 市場趨勢+美洲>美加>拉美 美股大跌 股神搶掃貨 買進知名公司 承認投資特易購大錯2014年10月04日【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危機入市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再度危機入市,透露他已趁周三美股大跌進場承接股票,買進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就算知道下周(道瓊)將再跌500點,他周三一樣會買進這些股票,但他承認投資英國零售商特易購(TESCO)是一大錯誤。 巴菲特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現年84歲的他依然貫徹此原則,周四接受CNBC訪問時透露,已趁周三道瓊工業指數大跌238點敲進股票。他說:「我喜歡在下跌時買進,跌愈多、買愈多。」 Q2加碼IBM和VISA 巴菲特周四未具體說明買進哪些股票,只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據先前提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文件,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第2季加碼IBM、verizon、VISA等知名企業股票,並新增有線電視系統業者Charter Communications股票。 巴菲特表示,周三大跌助他做出買進決定,但堅稱無論當天整體市場表現如何,都會買進那些股票,他批評,試圖尋找單一股票買賣點是「吃力不討好」的投資方式,堅持著眼個股長線展望的價值型投資法則才是王道。 波克夏股價漲16% 巴菲特說:「就算你告訴我下周會再跌500點,我周三還是會買進那些公司和股票,我不曉得怎麼預測市場走勢,只知如何挑選合理事業長期持有。」而在此投資原則下,波克夏今年來股價上漲16%,超越大盤S&P 500指數同期5%漲幅。 收購汽車經銷商 一如往常,巴老建議投資人只投資自己懂的公司,「若非投資自己懂的,基本上跟賭博沒兩樣。」面對高股價、美國在中東擴大反恐、伊波拉病毒、歐洲經濟、香港佔中民主運動等利空,投資人對股市日益感到不安,但巴菲特處變不驚,除了部分公共事業,波克夏為其投資組合事業管理的退休金,百分之百投入股市。 巴老並坦承投資特易購是「一大錯誤」,特易購不但銷售量下滑、最近還爆出會計醜聞。 波克夏自2006年3月起就斥資3.287億美元收購特易購部份股權,到2012年持股比率攀升至5.08%、總值13億英鎊(21億美元),在陸續減碼下,截至去年底持股比率降至3.7%。 巴菲特周四也宣布,波克夏周三敲定收購全美最大未上市連鎖汽車經銷商VAN TUYL,VAN TUYL在全美10州擁有78個據點,年營收80億美元,如今波克夏持有「飛機、火車和汽車」等事業,並打算利用VAN TUYL作為跳板收購其他汽車經銷商。 【波克夏海瑟威今年第2季持股概況】 布局╱標的 新增:Charter Communications、鑽探設備商NOW 加碼:IBM、威名、通用、VISA、Verisign、Verizon、Suncor Energy、能源設備商CB&I 持有:富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寶鹼、艾克森美孚、穆迪、高盛、好市多、萬事達卡、奇異、嬌生、UPS、卡夫 減碼:DIRECTV、Phillips 66、康菲、Graham控股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美經濟溫和復甦 美股利多2014-10-06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帶領全球景氣持續復甦,美元強勢,道瓊30種工業股價指數重返17,000點。基金業者指出,美國不致快速升息,美國企業體質佳,美股仍有不少獲利強且股價合理的個股。 歐元區進入負利率時期,日本則可望進一步進行貨幣寬鬆政策,在在推升美元資產價格。市場人士認為,不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明年何時升息,都顯示美國經濟溫和復甦,這對美股是利多。 富達證券指出,預期明年底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在1.25%到1.5%,只略高於目前的1%到1.25%區間,預估Fed最快在明年6月升息,但明年幅度不大。 富達預估,到2016年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應該會到2.75%到3%的水準,也就是說,2016年Fed至少會升息六次,每次升1碼(即0.25個百分點)。在2017年底以前,美國利率應該會回到正常水準,長期中位利率應在3.75%左右。 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羅西(Dominic Rossi)指出,目前正走向強勢美元時期。美元最近已開始走強,趨勢將持續,而且會明顯走高。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勢分歧,更加鼓舞美國投資人將資金匯回美國本土,投入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正如1990年的強勢美元榮景一樣。 ---------------下一則---------------  投資巴西股市停看聽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選情變化主導巴西股市表現,最新民調顯示,現任總統羅賽芙的支持率再度出現領先態勢,訊息一出導致市場賣壓出籠,不但匯率下挫1.5%,9月29日股市更下跌4.52%,成為金磚四國9月以來最悲情的一塊,法人建議短期對巴西股市應停看聽。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巴西極具權威的Datafolha公布民調顯示,羅塞芙第一輪投票支持度從37%上升至40%,反觀席拉瓦從30%下跌至27%,造成投資人失望性賣壓湧現。 張正鼎指出,巴西指數近日重挫跌破季線來到54,600點區間,在整體經濟數據沒有明顯好轉的預期下,難改大盤指數區間整理的態勢,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對巴西基金建議採波段操作,不宜過度積極加碼。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受到巴西國內選舉不確定因素,以及市場對明年升息擔憂,導致資金流出巴西股市,股市從高點回落至54,600點附近,9月24日當周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連續兩周賣超,巴西持續逆勢買超,短期資金續入,使得指數有機會維持區間震盪。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認為,雖然巴西股市今年來累積外資淨流入逾95.21億美元,在主要新興國家中僅次於印度及台灣,不過,巴西股市今年上漲或下跌作收,將取決於10月的總統大選情況。 根據路透社最新一季對巴西股市年底預估值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現任總統羅賽芙連任,年底股市有可能修正到50,000點,反之如果羅賽芙敗選,年底預估指數將達63,770點,留意10月總統大選關鍵,建議投資人先觀望。 ---------------下一則---------------  巴西股市 選後可期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受總統選舉影響,投資氣氛趨於悲觀,導致巴西股市回檔修正,但法人指出,隨巴西股市逐步反映此一利空,加上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在野黨席爾瓦能見度可望提高,股市仍有表現機會。 ING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近期席爾瓦民調動能滑落,目前看來,選戰應將進入第二輪並於10月26日舉行,屆時將是新的格局,因根據法規,兩位PK的候選人將有相同媒體曝光度,另外,各在野黨開始結盟合作,巴西政權仍有變天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巴西總統大選結果可能影響拉美股市的短期走向,但長期的驅動因素來自於拉美擁有豐富的天然和人力資源,美國經濟復甦也提供一個推動拉美經濟的機會。 摩根巴西基金經理人路易斯.凱瑞(Luis Carrillo)指出,巴西政局改革前景與企業獲利是支撐股市表現關鍵。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則認為,巴西舉行總統大選,巴西政府可能釋放更多利多以求連任,而在政府作多下,股市上漲機率較高,巴西股市後市不看淡。 台新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未來巴西幣走勢將是觀察重點,若巴西幣持續維持強勢,則巴西股市多頭格局將持續。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市場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指出,巴西股市若要持續上漲,需仰賴總統選舉題材與全球風險胃口提升的外部因素。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市場趨勢+其他區域篇 投資人不畏修正 錢進新興市場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QE)將完全退場,投資人目前都十分關切聯準會何時會升息,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向追蹤報告,繼8月資金流入新興國家119億美元,預估9月又淨流入達176億美元,顯示全球投資人持續將資金投入新興國家。 市場投資人擔心QE退場後,全球資金再流向美元資產,造成新興市場股債再次大崩盤,可是法人認為,新興市場股債震盪難免,但不至於大跌。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表示,因新興市場擁有良好的基本面,雖然美元升值短期會壓抑整體新興市場表現,但亞洲及邊境市場所受的衝擊較低,加上亞洲國家經常帳狀況改善,應不致於重演去年資金外流導致亞洲股匯市大幅挫跌的情形。 另外,自2001年來,新興股市僅有2008年在第4季收黑,9月的修正也讓今年第4季上漲機率升高,季節性效應可望帶動今年第4季新興股債市表現。 富達表示,去年已為了美國升息議題,新興市場股和債都曾大跌過一次,但在股債跌深之後,資金最後還是又流回新興市場,由投資人已有過一次經驗,只要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資產,即使價格下挫,最後價格還是會回彈。 在新興市場股市中,法人最看好就是新興亞股,根據資料顯示,過去10年,亞股在下半年呈現漲幅機率逾8成,而且扣除2008年以及2011年分別因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之外,亞股下半年平均漲幅甚至逾20%。 法人認為,亞股仍適合投資人以小額、分散的方式進場,尤其在股市震盪之際。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就基本面來看,新興市場在歷經2013年股匯市震盪後,體質和出口競爭力都有大幅改善,隨著成熟國家經濟增溫,也帶動新興亞洲貿易餘額正向改善,近期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動能持續上修,預估今、明兩年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增長率預期將達11.8%和9.7%,遠優於全球和成熟市場今明兩年的預期獲利率。 他指出,另外,新興亞股還有各項利多題材和政策支撐,使其投資價值浮現,新興亞洲股市後續表現值得期待。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9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新興股票基金夯 吸金魅力強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成熟股市資金近期大失血,美股基金上周流失88億美元,為近8周最大賣壓,歐日股票基金也呈現淨流出,反倒是三大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都呈現淨流入,亞洲(不含日本)更勇奪單周吸金之冠,淨流入1.54億美元。 美歐PMI數據不如預期,根據統計,美股基金上周淨流出88億美元,創近8周單周最大淨流出。歐洲央行QE政策未明,歐股基金9月周周都呈現淨流出,上周也流失18億美元,總計9月累計淨流出金額達97億美元,為近29個月單月最大賣壓。 相較之下,新興市場資金動能相對穩定,以上周來看,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甚至在市場動盪中逆勢吸金1.5億美元,為單周股票基金吸金之冠,且下半年來僅3週淨流出,美歐資金似乎有漸有轉向亞洲(不含日本)的趨勢。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美歐PMI數據雙雙下滑,即使美股基金上周出現大失血,但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市場又對聯準會未來升息已有所心理準備,因此美股將在震盪中維持上升格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近周美股基金資金流失主要反應地緣政治疑慮擔憂,本周起美股將進入第3季財報公布旺季,若企業財報交出優於預期的成績單,搭配美國經濟持續引領全球景氣復甦,有利維繫美股多頭行情。 至於三大新興市場股市中,法人依然最看好新興亞股,近期資金流入新興亞股已開始反映投資人對亞股看法也趨於樂觀。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指出,美歐股市本益比已來到近10年來高點,但目前亞洲(不含日本)股市仍低於長期平均值,投資價值顯而易見,預期國際資金回流新興亞股的趨勢料將不會被改變。 新興亞洲股中,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則相對看好陸股,主要是陸股有多項利多,第一是大陸進入消費旺季,大陸地產也有機會在第4季展開反彈,第二是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滬港通將有利於資金挹注,第三是國務院已經調降並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度,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全面降息。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新興股 搶先機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第4季為股市年度最後衝刺時機,法人統計顯示,近10年除2008年,每年第4季MSCI各指數報酬,以MSCI新興亞洲、MSCI新興東歐及MSCI新興指數都呈現正報酬,且機率達9成,其中表現最亮麗為MSCI新興亞洲指數,平均達4.17%,位居冠軍,目前是布局新興亞股基金的好時機。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今年來新興亞洲累積上漲3.06%,亞洲因經濟相對穩定,且基本面優勢未改變,未來國際情勢漸明朗化後,亞洲地區仍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回流,新興亞股續為投資首選好標的。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亞股的印尼、泰國、菲律賓等類股輪動加快,目前看好基礎建設,地產,醫藥,電子等族群;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看好海事服務類股,及跌深後的原物料類股,將逐漸顯現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觀察亞洲股市的東北亞,因擁有高經常帳盈餘,直接受益美國經濟復甦;至於東協、印度在政治面浮現轉機與政策變革支撐下,可望有好表現,在獲利成長穩定及本益比具擴張空間下,前景續看俏。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分析,印度、印尼大選過後有一番新氣象,大陸則是經濟及金融改革後,基本面與投資氣氛皆獲提振,連帶激勵亞洲股市向上。亞股評價面仍相對便宜,股價淨值比還是在近10年來低檔區,本益比僅13∼14倍,遠低於美股16∼17倍,預期第4季亞洲仍有不錯的空間。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強調,大陸與印度經濟數據緩步回升,IMF指大陸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是良性調整,對推進改革和經濟結構有其必要性。 此外,面對美國聯準會升息預期帶來的市場波動,如印尼和印度實施良好財政與貨幣政策,且許多亞洲經濟體均具有更出色的金融機構,代表亞洲基本面佳,第4季可望更上一層樓。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國外非區域及債券篇 市場趨勢+能源/石油,貴金屬,資源商品篇 油價將再走高 能源股有撐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油價直直落,布蘭特原油價格每桶已跌破100美元,市場擔心這意味高油價時代將結束,但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人倪唐(Tom Nelson)表示,2015年能源前景仍值得期待,天達預估2015年油價均價約在110∼115美元。 近期油價大幅下跌,能源投資氛圍低迷,倪唐指出,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響,首先是大陸、歐洲第2季經濟數據疲軟,使得短期原油需求不振;第二是利比亞產能被破壞的情況已逐漸恢復,產出來到每天85萬桶,提振市場原油供給。 第三是隨美國量化寬鬆(QE)進入尾聲,美元6月底以來對一籃子貨幣已強勢上漲6.5%,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能源投資吸引力;第四則是6月底以來紐約期貨交易所(NYMEX)未平倉投機部位減少35%,意味市場淨做多能源的部位減少。 但他指出,即使如此,能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卻是始終存在著,也會讓油價下檔具有支撐。 OPEC國家會員國除了沙烏地阿拉伯之外都在增產,倪唐表示,這情況應屬短期現象,相信沙烏地阿拉伯會出面阻止此事,而且OPEC已決定在11月開會討論,依天達團隊預估,未來油價還會持續走揚,明年平均油價會到110∼115美元。 倪唐說,所以看好油價後市,主要是過去三年,因罷工、地緣政治風險等導致產能中斷的產量,總和超過每日400萬桶,且除了美國,2005年以來非OPEC國家產量幾乎呈現停滯,加上全球能源產量年遞減率達到6%,能源企業削減支出,也導致開採下滑,在在說明能源供給結構問題的嚴重不容忽視。 他指出,預估2018年全球能源需求將超越供給,有助推升長期油價持續居高不下。 且即使油價沒有大幅上漲,能源股還是有很不錯的表現,倪唐表示,截至9月底為止,過去三年油價約下跌5%,但是MSCI所有國家世界能源指數卻上漲了39%,主要是這段時間,能源公司藉著營運體質改善,在油價走平時,能源公司股價還有不錯的表現。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截至9月底,MSCI所有國家世界能源和新市場能源本益比分別只有12倍以及5.5倍,是各類產業股最低;而且兩類股票股利率也都在3%以上,僅次於MSCI世界通訊服務以及公用事業平均股利率;MSCI所有國家世界能源指數相對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落後5成以上。 倪唐表示,目前能源股投資評價便宜,預估能源股後市仍具良好的表現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250/A39A00_P_01_03.JPG ---------------下一則---------------  布蘭特油價恐墜熊市 黃金現貨價跌破1200美元 今年漲幅全吐光2014年10月05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供過於求 全球經濟成長低迷,壓抑需求,在供過於求下,國際油價直直落,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失守90美元大關,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上周慘跌4.9%,創1年半來最大周線跌幅,收在每桶92.31美元,自6月波段高點回檔19.8%,瀕臨空頭熊市邊緣。 但美國經濟復甦力道強於其他主要國家,9月失業率意外降至6年新低5.9%,同月非農業就業人口暴增24.8萬人,亮眼的就業數據讓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提前升息的預期升溫,在提振美元走強之際,也對油價造成壓力,國際金價同步走跌,黃金現貨價上周五跌破1200美元大關,收在每盎司1191.35美元,抹去今年來漲勢。 沙國降價掀價格戰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執行副總裁薛爾諾(Greg Sharenow)說:「市場供應穩健成長,成為打壓油價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有美元走強,自然也是近期油價持續走跌的主因之一。」 美國原油產能增加,截至 今年9月19日當周,美國市場本土原油日均產量達到887萬桶,創下1986年以來新高水準。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在9月產量也跳升至2年新高,日產量達3096萬桶。 正值此時,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卻宣布調降油價,顯然有意打價格戰,捍衛市場競爭力,更加重油價跌勢。 西德州下探85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直言,對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明年保持在100美元以上水準已失去信心,由於沒有證據支持全球經濟成長能加速,加上牽動全球油價走勢的OPEC成員國仍不斷增產,油價前景並不樂觀。 Energy Analytics Group總監芬隆(Tom Finlon)說:「我預估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可能要回落至85美元,才能建立支撐點,而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可能要到88美元。」 金價逢低料有買盤 儘管OPEC將於11月27日舉行會議,商討明年的產量政策,但分析師指出,成員國似乎有意開打價格戰,在達成限制產量協議之前,原油價格可能會繼續下滑。不過,國際金價可能迎來逢低買盤搶進。 對此,MKS交易部門主管納巴維(Afshin Nabavi)說:「由於上周中國正值國慶黃金周,金價缺乏該國需求的支撐。不過一旦中國下周回歸市場,金價可能會受到買盤帶動反彈。」 ---------------下一則---------------  市場趨勢+替代能源,水資源及綠能/農金/軟物料篇 水資源產業 年底表現亮眼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9月市場震盪,但產業型類股表現相對抗跌。據康和投顧統計,過去10年彭博資料,MSCI各產業型指數於9月下跌的機率約2∼5成,產業平均下跌機率為27.14%,九月指數平均表現為0.40%,顯示9月效應對產業型指數影響有限。 康和投顧進一步分析,若在九月份趁勢進場布局至年底,各產業型指數平均有3.38%漲幅,其中S-Network全球水指數表現相對亮眼。2004∼2013年期間,S-Network全球水指數9月下修機率僅2成,若9月進場布局到年底,平均上漲5.37%,優於其他指數表現,建議投資人應長線看待水資源產業投資。 據統計,在9月趁勢進場布局至年底,各產業型指數平均有3.38%漲幅,其中S-Network全球水指數表現相對亮眼。2004年至2013年期間,S-Network全球水指數於九月份下修機率僅2成,若九月進場布局到年底,平均上漲5.37%,優於其他指數表現,建議投資人應長線看待水資源產業投資。 百達投顧表示,依據世界銀行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由現在的70億增加到91億,糧食生產需要增加70%,但水資源供應卻只有辦法增加25%,因此未來水供應只會越來越緊俏,該如何妥善規畫、細心經營,將變得至關重要。 總統馬英九近期曾表示:「未來如何妥善規畫水資源,將屬於國安層次的課題」;在泰國舉行水資源安全論壇時,泰國總理盈拉也表示:「除非各國願意共享水資源,否則可能出現為爭奪資源而戰的局面。」 法人指出,由上述種種可以看出,各國政府對於水資源的重要性已日益重視,投資人也應好好掌握投資水資源產業這樣的未來大趨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2014年持續看好全球潔淨能源產業,大陸環境保護仍是話題,其中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預計年內出台,近期將正式上報國務院,污染防治預計將有2兆人民幣治水預算,相關的工業水處理、城鎮汙水改造、家用淨水設備、膜元件等產業可留意。 ---------------下一則---------------  市場趨勢+科技,生技醫藥,及其他產業篇 生技股 後市俏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生技醫療類股先前創下新高後,即跟隨美股呈現修正整理走勢,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及NBI那斯達克生技指數雙雙回測季線190點、2,780點支撐。雖然短線表現震盪,法人認為,隨著10月中旬企業公布財報以及醫學會議召開等利多可望逐漸發酵,生技醫療類股後市仍值得期待。 ING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歐洲內科腫瘤年會(ESMO)傳出利多消息,生技公司Ariad Pharma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新藥AP26113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證,帶動股價逆勢走揚。 她指出,儘管近期受國際局勢震盪及美歐貨幣政策疑慮干擾,引發股市獲利了結賣壓,然而生技醫療類股挾旺季效應優勢,預料短暫整理後仍有條件回歸多頭行情。 黃靜怡指出,10月中即將進入美股財報周,主要生技股自10/22起將陸續公布第3季獲利,若能維持一貫優異表現,則價值重估行情可望再度啟動;再者,11月幾乎周周都有重點醫學會議,包括美國肝臟、腎臟、風濕病及心臟病醫學年會等,新藥研發訊息亦將支撐盤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9月美股四大指數皆以下跌作收,期間道瓊、S&P指數紛紛自歷史高點回檔,類股表現以通信服務、醫療類股最佳,今年以來醫療生技產業併購案積極,顯示業者積極整頓業務,希望藉以提高營運效率,有效整併也能促進生技產業完善發展,今年來NBI生技指數上漲逾20%,本季重量級生技論壇會議陸續登場,有望帶動市場話題。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FDA新藥放行有加速跡象,今年來FDA已審核通過25件新藥,直逼2011年全年的30件,審藥放行加速,有利生技廠商獲利成長爆發力,特別是新藥放行後廠商可獲得多年專利權,只要銷售情況符合預期,成長性值得期待。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41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生技基金 利多一籮筐2014-10-08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日高檔震盪,投信業者指出,第4季醫學會議接連召開,新的臨床實驗數據一一公布,將激勵生技股表現,中小型股可留意審藥進度及重要數據揭露,大型生技股則應著重營收及獲利成長動能。 根據統計,第4季國際共有六個重量級展覽或是醫學會議召開,10月有兩個展覽分別是10月7日至9日的世界製藥原料展覽會、10月20日至23日的美國亞特蘭大國際醫療保健展。 11、12月則各有四個展覽會議,分別是歐洲生技展、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美國血液協會國際會議、莫斯科國際醫療展。市場法人表示,國際重量級的展覽往往帶來利多消息,第4季生技股表現可望續強。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除醫學會議旺季來臨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加快審藥速度,總通過件數達29件,已超越去年,在新藥通過消息帶動下,中小型生技股被大型企業併購機會也大增。 傅子平表示,美國財政部對稅務倒置提出疑義後,「假併購、真退稅」不利製藥公司,但「真」併購的生技股,重新獲得市場注意,其中尤以歐洲生技企業併購題材更為看好,看好被併購的生技與特殊劑型公司,歐元走弱將對相關公司獲利加分;但目前宜減碼美國大型製藥公司,主要因為評價偏高,美元強勢也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 群益投信表示,醫療生技產業的國際級展覽及重要醫學會議,扮演重要的亮點角色,就功能性來看,醫療生技展與電子科技展的相同點在於提供參展廠商進軍國際市場的捷徑,增加企業及產品的能見度,同時也讓買賣雙方在更多元的平台媒合,進而促進商機觸角無限延伸,對於企業獲利都能有實際助益。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根據Bloomberg統計,今明兩年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成份股獲利穩定向上;Bloomberg預估資料顯示,第3季醫療生技產業延續第2季財報好成續,仍名列前茅,預計在獲利面的支撐下,到年底前仍具投資價值。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652.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市場趨勢+REITs,ETF,MBS組合及固定收益類篇 亞洲REITs 亮眼2014-10-06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亞洲REITs去年受QE退場衝擊明顯修正,今年在跌深反彈、以及其股息殖利率較高的吸引力下,受到資金青睞。不過投信法人提醒,美國升息的時程、以及亞洲經濟好轉是否持續,將是影響亞太REITs後續價格表現的關鍵。 投信法人表示,美國QE退場效應預計持續發酵,使得資金自高風險市場撤出,今年投資市場動盪加劇。相較之下,REITs基金因可拿到租金收益,因而吸引資金青睞,較股債資產顯得抗跌,其中,亞洲 REITs具有較高的股息殖利率,表現更為突出。 瀚亞亞太REITs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今年亞太REITs表現較全球REITs優異,主因是美國公債殖利率越來越低,造成亞洲債券殖利率跟進走低,反而使得亞太REITs的股息殖利率反而較具誘因。根據統計,亞太REITs目前殖利率較亞洲各國公債殖利率高出2個百分點左右,偏高的殖利率吸引資金進駐。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全球景氣增溫,REITs跟著受惠,而且,在歐洲央行加大寬鬆力度後,全球資金環境持續充沛,亞太REITs收益率約4.9%,高於歐洲的4.3%及美國的3.9%,在低利環境中格外顯眼,成為國際資金進駐標的。 羅傑瑞進一步指出,亞洲財富逐年增長,且負債比較低、儲蓄率較高,投資不動產意願隨年提升,房價看漲機率相當高,進一步增添亞太REITs的投資魅力。 根據戴德梁行統計,去年亞太區房地產總市值高達4.6兆美元,已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不動產投資市場,由此可見,亞太區不動產增值潛力驚人,亞太REITs後市看俏。 就區域別來看,元大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看好日本房地產後市,主要是日本房市近年來出現較大幅修正,在基期偏低之下吸引資金青睞。 就相關數據觀察,日本東京商辦空置率持續下滑,預期隨景氣持續回溫下,今年租金有望上揚;另外,東京奧運題材加持下,也替日本REITs與地產股修正完後增添表現空間。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6/2/246382.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亞太REITs 看俏2014-10-07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近期各市場公債殖利率波動成為焦點,對利率敏感的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波動也加劇,法人多半認為,以目前低利環境加上未來景氣看好,可以逢低布局REITs。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根據富時歐洲�美國不動產協會已開發國家指數,各主要國家REITs股利率多優於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例如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香港與日本REITs股利率達4.5%~7%,而英法德等歐洲核心國家REITs股利率約3%~5%,相較於各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來到歷史低檔,REITs收益機會更具吸引力。 新引進台灣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Wilson Magee)分析,全球景氣持續增溫,刺激住宅、商辦等需求,有助於提升承租率與租金逐步上升,挹注不動產市場穩步發展,該基金產業配置包括有約75%的REITs以及約25%的房地產開發商,預期能全方位掌握全球經濟揚升下不動產市場的投資機會。 至於目前各地區REITs的表現,北美REITs因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Fed)加快縮緊腳步的關係出現回跌,但日本市場因市場醞釀二次量化寬鬆的可能性,在資金推升下表現相對凸出。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歐洲央行因經濟停滯不前,9月初宣布意外降息,激勵資金持續流入利率敏感度高的REITs相關類股。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 最看好亞太REITs的表現,除了亞洲通膨壓力低,短期沒有升息壓力,亞洲整體財富逐年穩定累積成長,加上亞洲人購屋置產投資比例提升,促使房價攀升機會大增,增添亞太REITs漲升動能,再者,亞太REITs占全球REITs比重從十年前的20%上升至目前的35%,由此可見,亞太區不動產增值潛力驚人,連動亞太REITs後市看俏。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2/24845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平衡型基金 趁勢而起2014-10-05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國明年升息在即,帶動基金銷售類型轉變,投資人對基金的偏好逐漸從債券型基金轉向平衡型基金,預期隨升息時程逼近,將促使資金從「純債」轉向到「多重資產」的平衡型產品。 參考鄰近香港的零售基金年度總銷售分布可發現,過去二年來,債券型基金銷售占比已從近七成快速下滑至不到三成;平衡型基金同期的銷售占比卻從10%快速增加到近30%。 反觀台灣境外基金的銷售情況,債券基金仍一枝獨秀,銷售占比持續維持在五成上下,平衡型產品只有5%。 業者指出,因為平衡型基金占比低,未來成長空間很大,加上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多重資產配置才能因應未來的變化。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這波資金持續從「純債」轉向到「多重資產」的平衡型產品趨勢,可歸因於全球景氣回春,債券型基金已不敷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重壓股票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固然可期,但波動度過高,可能令人不堪負荷。 投資人為參與市場成長且同時降低波動風險,「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將趁勢而起,該類投資優勢在於可隨景氣變化,靈活調整資產配置,幫助投資人掌握多元收益的機會。 保德信投信指出,展望第4季投資主軸,股票盈利率高於公債殖利率,投資價值相對具吸引力,建議投資人可採取股優於債及多資產配置模式進行布局,以因應金融市場變化及掌握投資趨勢,尤其最看好陸股及新興市場債兩大資產。 業者指出,多重收益基金適合做為核心資產的一部分。 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同時布局股息、債息、REITs(不動產證券投資信託)、可轉債等,讓投資人以「平均以下的波動」追求「水準以上的報酬」,隨著景氣波動適時調整投資布局方向,投資人不論景氣榮枯皆有利可圖。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6/2/24637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平衡基金 當吸金王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資金偏好大轉向,引領風騷多年的固定收益基金不再風光,股債混合的平衡型基金趁勢崛起,8月淨流入490億元居各類型之冠,並已連續吸金長達20個月。拉長至近一年來看,對照固定收益及股票型基金均呈現淨流出,平衡型基金卻以4,546億元的淨流入再拿吸金冠軍,成為今年投資亮點。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全球經濟復甦步伐確立,但投資情緒在國際多空拉扯下,既不敢貿然搶進股票,又對債券受到美國升息預期的衝擊有所疑慮,因而創造平衡型基金出線的機會,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首選,下半年來的詢問度及資金買氣明顯增溫。 全球經濟處於微溫增長,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引市場波動,郭世宗指出,今年來,地緣政治風險不斷,美國利率政策不明朗,歐日經濟又出現雜音,導致投資態度轉趨保守,使得股票基金偏好度下降。 至於債券則在歷經多年多頭行情後,面對利率正常化趨勢成形,未來利差收歛空間不大,資本增值空間相對有限,買氣大不如前。 郭世宗認為,隨著全球景氣邁向擴張,重壓股票的投資報酬率當然最高,但市場波動勢必不小,投資人為了尋求參與經濟成長又能降低波動的理財商品,全球平衡基金便成了投資首選,不但有債券利息做後盾,又不會錯失股市成長的機會。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展望第4季,資金持續透過全球新興市場的部位慢慢布局成長機會,不過現階段景氣復甦、通膨獲得控制,資金仍普遍寬鬆,應可透過股市投資爭取更多的總回報,建議配置可以在更具機會的地方。 他指出,例如經濟有落底跡象、具改革空間和人口紅利題材的大陸、巴西和東協市場,同時可透過收益與成長並行的投資策略,適度配置在收益型產品,不論是亞洲高股息或是有月配息的債券部位,或是透過平衡組合型來強化投組的下檔波動抵禦力,都是不錯的方式。 瀚亞股債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夙希表示,會投資股債平衡或組合型基金的人,追求的並不是績效,而是穩健的收益;因此貝它值(波動率)愈低與夏普值(相同風險單位下報酬)愈高,就是評估平衡型基金好壞的最佳指標;尤其是夏普值越高,就越能確定該基金在抗風險與追績效上的總合優勢。 瀚亞投資指出,投資人在挑選平衡型或組合型基金時仍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是若要追求低波動的平衡型基金,就要投資全球股債平衡或組合基金;第二是如果投資人想要在低波動的基礎上再追求額外收益,才需考慮新興市場或亞太平衡基金。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市場趨勢+債券及貨幣篇 美升息 風險性債券報酬恐下修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針對未來一年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的預估收益率,較為樂觀的評估是以票息收益為主,也就是高收益債理論上會有6%左右的報酬,新興債則8%,法人表示,但是如果因美國升息的影響,使整體美國利率上升,那麼兩種債券的報酬就會面臨下修。 先鋒投顧表示,長期持有高收益債基金的投資人,應該明顯感覺到這兩個月基金淨值波動加大,改變過去一年慢慢漲的趨勢,現在最需要留意的就是債券利差的變化。 高收益債以及新興市場債等風險性債種的利差,在今年6月同步創下波段新低後,至今上升幅度都不小;如果債券利差短時間內變動超過100個基點,趨勢改變的機率就會大增,現在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都已經超越警戒線。 受聯準會升息暗示影響,未來債市波動再所難免,現在什麼債券能買能抱?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表示,能讓人放心的就是好的債券,如果對於未來投資前景不是很有信心,但錢又不想放定存,那就只好買優質債券。債市的景氣循環約半年到1年左右就可復原,抱個3年正報酬機率就非常高,雖然債券正在走下坡,但高收益債和新興債還是可以抱著。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吳美燕表示,利率走向正常化趨勢不變,信用債券的利差收歛空間相對有限,未來的風險性債券主要收益來源將來自債息收入。 ---------------下一則---------------  低利環境不變 高息債搶眼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通膨溫和,加上歐洲及澳洲先前因誤判景氣而犯了提前升息過錯的前車之鑑,法人預期,聯準會不會輕易關閉低率閘門,10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空間有限,第4季債市主軸仍在高利差債券,惟近期受美元獨強影響,非美貨幣波動幅度大,布局宜著重美元計價債券。 中國信託投信債券科主管李坤致表示,有別於歐、日央行欲以更強力寬鬆措施解救疲弱經濟與通縮壓力,聯準會規畫在購債結束後,將貨幣政策由寬鬆逐漸向中性靠攏,成熟國家的貨幣政策開始出現分歧。 美國寬鬆結束並不代表緊縮開始,因歐、日持續灑錢,套利熱錢湧向美元資產,勢必推升美元續強,因而削弱其出口競爭力,並阻礙經濟成長;另一方面,美元走強會壓低進口商品成本,美元計價之相關原物料價格也明顯走跌,如原油價格從7月初高點修正逾16%,把美國通膨率壓得更低,提供聯準會延後退場空間。 李坤致認為,「高收益、高價值、強勢貨幣」是第4季投資王道。以收益率來說,新興債與高收益債除了具備較高息收優勢,在利率緩步上揚初期,也提供更多緩衝空間。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目前殖利率超過7%,仍較具投資吸引力,且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與美國高收益債券利率差距仍在史上高點區,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特別是法人對固定收益需求仍然強勁,支撐固定收益商品基本需求。 李育昇指出,儘管新興市場各項經濟數據互異,大多數國家體質已逐漸改善,且在成熟國家經濟復甦帶領下,下半年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看俏,新興市場債行情仍有向上空間。 ---------------下一則---------------  人民幣雙收益基金 漲相佳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自國銀開辦人民幣業務以來,人民幣存款規模急速成長,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截至8月底,規模已累積到2,952億人民幣,較去年底增加62%,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國人青睞人民幣商品,除了人民幣具備利差優勢、匯價波動低,同時還享有升值利基。 謝佳伶表示,追蹤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年年升值態勢,儘管美元指數5月6日以來勁揚,但人民幣仍逆勢挺升1.45%,對已持有新台幣、美元計價債券基金的投資人來說,人民幣計價基金可作為分散投資、網羅利差、匯差收益的另一投資機會。 金管會今年開放投信業者可在原有的基金上,增掛人民幣計價級別,市面上人民幣固定收益商品,除了定存、點心債、中國高收益債之外,現在又多了全球高收益債基金人民幣計價級別可供選擇。 至於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繼美元、澳幣級別之後,再添人民幣計價級別,截至8月底,該基金外幣級別的管理規模合計達22.7億元,是境內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中外幣部位最大。 法人強調,目前國銀提供的1年期人民幣定存利率約2%,點心債指數收益率4.3%,但全球高收益債指數可提供近7%收益率,收益空間更大,同時全球高收益債的投資範疇廣、不僅限中國市場,因此標的選擇性、流動性和信用品質,皆優於點心債。 目前境內所發行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已經達11檔,截至8月底,合計管理規模超過1,475億元,是投信管理規模第二大的基金類型,除了穩定的配息訴求,過去幾年這類基金也都繳出不錯的成績。 據理柏資訊統計,境內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兩年報酬率平均達7%,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累積漲幅超過一成,居同類之冠。 近期因聯準會提前升息的雜音,使高收益債市出現回檔,瑞士信貸認為本波高收益債價格的修正幅度已過度反應美國升息的預期。花旗集團指出,經濟轉強對於高收益債投資人來說是好消息,發行企業可以藉此獲得更好的盈餘表現從而降低負債。 回顧2004年聯準會升息經驗,高收益債市與景氣的連動性高於利率上升風險,當年度美林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報酬率達一成,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經過本波的整理後,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一度擴大到450個基本點之上、回到一年前的高位,預料將逐步吸引買盤進場。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人民幣加持 亞債不懼美元飆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走高,也讓非美貨幣齊跌,但對照歐元、日圓、甚至英鎊的跌勢,亞幣指數過去1∼3個月下跌幅度較輕,人民幣甚至還上漲,顯示美元指數即使強彈,在人民幣升勢帶領下,亞洲貨幣仍有較佳抗跌性。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指出,大陸人行現採取定向寬鬆貨幣政策,目的仍是在「穩定經濟」,所以只要經濟持穩,人民幣波動的空間就不大、建議可以投資人民幣計價的高收益債、或以亞洲當地貨幣計價的亞債當現階段的布局重點。 瀚亞股票投資暨研究部海外組主管林元平表示,亞洲各國的出口市場多以美國與大陸為主,美元與人民幣的走勢都會影響亞洲貨幣;由於人民幣與美元沒有連動關係,就算美元走強,亞洲貨幣所受到的衝擊也不會比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大。 他指出,美元指數反映的是美元對其它主要非美貨幣的走勢,因此美元指數的走勢多反應非美貨幣的跌幅。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認為,全球經濟走緩下新一輪貨幣寬鬆上場,以歐元區、大陸、日本為代表,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暫時緩解,亞高收債可望在低違約率下持續獲得青睞。在利率風險走揚下,信用利差也出現擴張,過去較不受利率風險影響的高收益債,近期利差從前波低點擴張;資金溫和流入亞洲,東南亞公司債握有豐富資源及經濟成長題材,後市可持續追蹤。 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佑倫強調,亞洲信用市場在連續8個月正報酬後,9月面臨今年以來較大的修正幅度,各評級債券中,高收益債市相對下跌幅度較小,主要係因利差的空間吸收部分美債利率彈升的負面影響;展望後市,在大陸5,000億人民幣的常備借貸後,亞洲仍可望在大陸帶領下優於其他新興市場,尤其亞洲各國在經常帳較去年明顯改善、通膨穩定、資金充足下,匯率及債券價格都看俏。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250/A38A00_P_01_01.JPG ---------------下一則---------------  陸債 投資首選2014-10-06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市場預期美國明年將升息,美元指數強勢表態,根據統計,從2009年來,美元指數轉強後,全球主要資產中,又以中國債表現最為強勢,在美元強勢期間中國債平均有超過3%的以上的漲幅,可視為強勢美元時期到來的投資方向。 美國9月密西根大學信心指數84.6,創下2013年7月以來高點,第2季經濟成長率也上修至4.6%,顯示美國正穩定的走在復甦道路上,貨幣政策正常化看似勢在必行。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在金融海嘯後,美元指數共出現四次超過四個月連續上漲,美元指數平均上漲7.3%,股市債市表現兩極,新興股市與中國股市平均下跌3.9%及12%,新興市場債與中國債則平均上漲2.3%及3.3%,顯示美元走強期間,中國債市是資產配置的首選。 林宗慧表示,由於疲弱的經濟數據,中國政府透過下調正回購利率與先前釋放人民幣5,000億元的常備借貸,引導短中長期市場利率下滑,而這次正回購利率下調後,中國債券上漲。 整體來看,強勢美元與中國可望持續壓低利率的情況下,中國債券仍是投資人資產配置的上上選。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規模自2007年底至今已翻倍成長,看出市場的需求度,觀察2004年升息前,美高、歐高及亞高收債券指數利差收斂至300-400bp,亞高收仍在600bp左右,在評價面仍有收斂空間,可持續留意中國債券比重高的亞高收債表現。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50.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強勢美元時代 陸債平均漲逾3% 2014-10-0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法人統計,從2009年來,美元指數轉強後,全球主要資產中以大陸債表現最為強勢,在美元強勢期間,大陸債平均有超過3%的以上的漲幅,可視為強勢美元下的投資方向。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美元指數走強,周線連11揚,統計金融海嘯後,美元指數共出現四次超過4個月連續上漲,美元指數平均上漲7.31%,股市債市表現兩極,新興股市與大陸股市平均下跌3.91%及12.03%,新興市場債與大陸債則平均上漲2.35%及3.29%,顯示美元走強期間,大陸債市是資產配置的首選。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表示,在近期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影響下,市場已預期人行應會有寬鬆政策公布,對提振投資氛圍也相當正面。此外,第3季以來,人民幣表現居亞洲貨幣之冠,也有利於吸引資金回流人民幣債券市場。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吸引全球投資目光,看好透過投資人民幣計價資產,可以參與人民幣長線升值的契機,推升市場對人民幣計價債券的需求高漲。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市場對人行放鬆預期增強,且在政策面和基本面刺激下,中長端信用品種成交活躍,點心債主要投資標的為具國際信評,國企背景,或上市公司債券為主要布局標的。 惠理康和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余冠廷表示,大陸營造相對寬鬆資金環境、提振經濟,此外,逐步放鬆對不動產市場的緊箍,都將有利於大陸相關債券的表現。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表示,在近期美元走強下,人民幣表現將面臨壓力,惟長假前人行疑似出手干預阻貶,預期人民幣將處於中間價附近震盪整理。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預期官方仍將推出額外的貨幣及財政寬鬆政策刺激經濟成長,將有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升。 ---------------下一則---------------  美元強勢 點心債後市看好2014-10-08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元強勢,牽動許多資產價格。基金業者認為,美元這波升值將暫時休息,但明年仍將強勢。在美元強勢的趨勢下,宜減碼原物料股,加碼科技股及人民幣資產。 美國量化寬鬆(QE)將完全退場,明年升息在望,加上歐元區及日本經濟疲弱,新興市場也不如預期,因此美元最近走強,金融市場波動大。 目前美元指數已接近86,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認為,這波美元指數急漲,其他貨幣再大幅下跌的空間有限,一旦美元指數漲到86,要小心回檔。不過,美元休息一陣子之後,仍將維持強勢地位。 富達證券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領先其他主要央行,採取正常化貨幣政策,預期美元持續走強。這對全球經濟成長有利,因為強勢美元可望激勵歐洲與亞洲出口,同時抑制美國通貨膨脹,減緩未來升息所帶來的風險。 就投資建議來說,富達證券表示,美元走強,不利大宗商品,因此建議大幅減碼原物料股。相反的,科技股對美元走勢敏感,預期科技股有漲升空間,如同1990年代的多頭行情。另外,美元強勢加上原物料疲弱,也有利於日本股市。 美元強,其他貨幣偏弱,但人民幣反而顯得穩定。惠理康和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余冠廷表示,這波資金大舉回籠美國,亞洲貨幣除人民幣以外,對美元全都貶值。 余冠廷說,亞洲地區經濟表現良好,亞洲資產在拉回整理後,仍將再度吸引國際熱錢回流。尤其中國今年第2季以來對於貨幣政策的態度轉為寬鬆,營造相對寬鬆的資金環境,提振經濟,也有利於債券。 余冠廷表示,美元利率正常化即將啟動,亞洲企業紛紛趁著這一波利率低檔發債募資,市場對新債的胃納不錯,最近發債還出現三到十倍的超額認購。 余冠廷指出,人民幣守穩,貨幣政策愈趨寬鬆,有助中國相關債券。「滬港通」將於27日首發,不免有磁吸效應,短線債券不免會受影響,但從資產配置來看,長線資金仍將逢低承接。 ---------------下一則---------------  高收債基金 甜度走下坡2014-10-03 記者邱智慧/台北報導 回顧今年來高收益債基金表現,可發現過去3、6個月基金平均績效為負報酬。基金經理人認為,高收債不再一支獨秀,建議多元配置以降低風險。 進入第四季,10月底美國量化寬鬆(QE)將正式退場,第三季高收債表現,出現全面回檔修正。 保德信好時債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以高收債類別來看,今年來歐績效最疲弱,主要原因是績效反映匯率因素,過去3個月歐元兌美元貶值7.7%,造成績效不理想。雖然市場對歐洲經濟復甦仍有疑慮,但其實歐洲企業仍保持獲利水準,整體違約率可望維持在低檔,撇除匯率問題,企業基本面表現仍持穩。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產品經理蔡明潔指出,今年全球債市,截至8月都呈現上漲表現,但9月開始進入修正,主要原因包括,市場反應升息心理;因股市震盪造成VIX恐慌指數,8月底開始走揚,使得信用債市的信用利差修正;美國和德國公債殖利率,從底部彈升,使得信用債市價格有壓。 展望第四季,李宏正認為,投資高收債可選擇有匯率避險的基金,可降低風險,以全球高收債為主,而美國高收債可追求短期匯兌收益,但仍要留意價格風險。蔡明潔指出,高收債今年不再獨霸市場,建議可採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及投資等級債各配置三分之一,多元策略為宜。 ---------------下一則---------------  美升息前 高收益債可逢低布局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隨著美國升息的腳步逼近,投資人態度轉趨觀望,自今年第2季後,投資債券的資金明顯流向高評級債券,保守態度漸顯。但法人觀察,統計過去30年、共五次升息循環前的六個月,高收益債利差持續收斂,意指價格仍有上揚機會,加上第3季高收益債遭到修正,反而提供介入良機。 對債券投資人來說,升息前似乎是債券價格最波動、甚或面臨修正的時間點。但根據Citi自1980年五次升息循環的統計,不管是高評級債券抑或是高收益債券,開始升息前的六個月反而利差持續收斂,意味債券價格仍有上揚空間。 特別是高收益債券,統計1994、2004兩升息循環前的六個月,平均利差收斂了44個基準點。 柏瑞投信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分析,高收益債券收斂的原因有二,一方面由於美公債殖利率上揚、另外則為高收益債券價格同樣攀升,因此造成利差收斂。由此可見,升息前因為消息面和信心面的影響,的確會造成債券價格波動,但反而因為修正,成為了介入高收益債券的時機點。 林紹凱認為,根據經驗,升息前高收益債券價格整體仍是攀升,其實升息後,債券價格也並沒有大幅波動,因此對高收益債的投資人來說,不需要因為升息這議題而調整投資組合。相反的,趁著升息前的價格修正,投資人可以伺機布局。 宏利環球美國特別機會基金經理人Dennis F. McCafferty指出,若以去年經驗來看,當美高收殖利率彈升至6月中6.5%以上水準時,由於投資價值顯現,資金開始反向流入,因此6到7月底美高收殖利率大幅下滑108基準點,一個月內績效上揚3.88%。因此,今年在遇到類似市況時,亦有可能重複去年經驗,美高收債殖利率若彈升至6.5%以上,即為區間操作極佳買點。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42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高收益債情結 全台發酵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法人持續看好股市並建議投資人可以增加股票的投資比重,但國內投資人似乎有「高收益債」情結,從今年來至今,境內外的熱銷基金,仍以「高收益債」占絕大多數。 根據碁石智庫統計,今年以來熱銷境外基金前3名全部由高收益債基金包辦,分別是ING(L)Renta環球高收益基金、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貝萊德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等,三檔高收益債基金上半年就吸金逾2,000億元。 富達投資表示,高收益債基金和股市相關係數較高,隨美國聯準會利率正常化,債券殖利率將逐步上揚,雖持續大幅減碼公債,但繼續看好高收益債。 法人認為,高收益債基金未來收益主要是來自於債息,年債息只有6∼8%,但只要價格拉回、利差加大之後,就有資本利得獲利空間,其年化投資報酬率可以大於6%。 安本資產管理債券產品經理羅大衛(David Loyd-Nolan)表示,7月中旬因地緣政治等負面因素干擾,使高收益債價格拉回整理,但在利差拉大之後,大到具吸引力,資金馬上又回流至高收益債。 他指出,全球經濟溫和復甦、整體通膨仍低,雖面對些許不確定因素,但整體而言尾端風險已降低,相較其他債券,擁有基本面優勢的高收益債適合中長期投資,尤其是歐洲高收益債,因為存續期短、債信品質高且在美國升息時,所受影響最小,預期未來一年仍有6∼7%的利息收益率,是不錯投資標的。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亞高收 資金聚焦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高收益債券受到市場對美國升息預期,走勢較為震盪,但是亞洲高收益債因具備利差收斂空間高以及違約率相對低的優勢,近期仍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後續展望樂觀。 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過去亞洲高收益債與歐、美高收益債的連動度不高,區域內因素有不小影響力。從利差角度來看,亞洲高收益債指數除以亞洲投資等級債指數目前正處於2005年來高點,顯示亞洲高收益債的風險溢價更具吸引力。 此外,亞洲高收益債亦擁有不錯的債信品質,穆迪統計,亞洲高收益債的1年、5年違約率均低於美國以及歐洲高收益債,償債能力受到肯定。 劉蓓珊指出,全球主要央行仍維繫寬鬆環境,有利風險性資產,亞洲高收益債在持有價值依舊優於其他區域下,投資前景持續看好。 施羅德投資亞洲固定收益團隊主管梅洛(Rajeev de Mello)認為,印度基本面持續改善,利率也高,印度債券的收益率表現亮眼,而印尼的債券價值也已經逐步浮現。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投資人對提供高收益的資產需求依舊強烈,亞洲高收益債到期收益率高達7.2%,不僅高於歐洲高收益債1.9%和全球高收益債5.3%的到期殖利率,更勝過美國高收益債的5.7%,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復華高益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表示,市場風險情緒好轉,現貨及CDX信用價差亦同步收窄,預期資金回流有利於高收益債表現。 德銀遠東DWS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楊斯淵也指出,擁有高票息及穩定評等的亞高收債,仍將被機構法人及資產管理業者列為中長期買入的對象。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從貨幣政策和經濟來看,高收益債市中仍是看好亞洲勝過歐美。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複合債 今年來漲逾7% 2014-10-08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市場陸續反應美國升息議題,但整體債市依然表現不俗,只是高收益不再處於獨霸地位,反而是採取多元複合債策略的組合更能有效抵抗升息。 統計複合債今年來報酬達7.2%,勝過純高收益債的5%;若從近三年年化波動度來看,複合債波動度約5.7%,同樣較純高收益債的7.3%相對抗震。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高收益債市基本面無虞,資金短期撤離,就長線投資價值角度來說應趁勢布局,但建議在升息議題持續反應的情境下,應透過複合策略納入高收益債部位,以免陷入較高波動的風險中。 許家豪表示,在升息環境下,投資債市不能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從長期趨勢來看,信用債基本面無虞、市場仍有收息需求,包括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和投資級債仍將持續吸引資金進駐,現階段拉回即是買點。 ING鑫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黃若愷表示,近期美元對歐元、日圓、澳幣再創新高價位,顯示國際資金返回美元市場趨勢已逐漸成形。此外,近期金融市場紛擾不斷,從地緣政治、伊波拉疫情至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等,都使投資氣氛轉趨審慎。 不過,短期的非經濟因素不致影響基本面逐漸改善的利基,在震盪期間,以複合債方式介入可降低短線波動風險,走強的美元有助美元計價資產需求,美元投資級債可望持續受資金追捧。 摩根投信副總吳美燕表示,過去幾年,在美國多次量化寬鬆加碼下,驅使資金追求收益率,整體債券資產波動率及相關係數均大幅下滑,使各類債券呈現只漲不跌的勢。然而,隨著量化寬鬆(QE)即將完全退場,美國升息時程逼近,美債利率開始彈升,過去受惠QE所產生的低風險高報酬的局面將不復見。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414.jpg&x=0&y=0&sw=0&sh=0 ---------------下一則---------------  投資級企業債 吸金2014-10-0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債市上周表現分歧,全球政府債券、投資級公司債等防禦券種上漲;可轉債、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則下跌。 就資金流向來看,美債及投資級企業債上周大吸金,高收益債則賣超22億美元,是高收益債近期最大單周賣超金額。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全球債市9月終止上漲,全球投資級公司債利差擴張至4月水準,不過,受到美債殖利率滑落影響,全球投資級公司債上周仍上漲0.13%,且吸金幅度創新高。 地緣政治加上美歐官員鴿派態度,資金持續湧入投資級債,不過,利率風險仍是投資級債中長期的隱憂,相對來看,短天期且具利差空間的新興市場投資級債或產業債券,較被看好。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許家豪指出,未來利率可操作的空間有限,各國貨幣政策不同,將使得貨幣走勢分歧,連帶影響債券的後市。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4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元強彈 投資級企業債吸金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歐經濟數據不如預期,美元大幅升值,也出現投資等級債以及美債基金大吸金,反而是高收益債基金以及新興市場債基金都出現大失血。 根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截至10月1日為止,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單周淨流入31億餘美元,連續41周獲資金流入,美國債券基金淨流入15億美元,投資級企業債更是連續吸金長達16周;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都淨流出。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吳美燕說,美就業數據明顯改善,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很有可能提前升息,因而推升美元強勢表現,美元債券的資金吸引力也跟著提升,尤其是收益率高於美債的投資級企業債,不但擁有高信評優勢,在利率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又較美債更具力抗升息的能力,因此,投資等級企業債基金以及美元債券基金近期都受到投資人青睞。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皮耶羅.蒙特表示,近期高收益債價格波動係由於市場擔憂聯準會提前升息、國際商品價格回落等影響,但是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急速跳升至450個基本點之後,其實已具備反彈動能。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認為,在長線利率看升的趨勢下,高收益債仍具投資優勢。因高收益債發債天期較短,利率敏感度偏低,加上票息收益空間,表現機會仍優於其他主要債市。 此外,他指出,高收益債償債高峰期落在2016∼2018年,企業流動性準備較2007年為佳,在違約率維持低檔、發債活躍情況下,高收益債仍有走高條件,然預期未來報酬將以孳息收入為主。 美元走升則也讓新興貨幣資產承受大壓力,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表示,這讓新興本地債首當其衝,連續3個月失血,新興美元債也受到牽累,終止連3周淨流入。 他指出,年底前美元走勢仍將續有表現,新興貨幣兌美元波動恐加劇,建議投資人持有美元資產較佳,新興債則以美元計價的新興主權債或新興企業債為主。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42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公司債 長線布局2014-10-08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即使全球景氣有明顯復甦跡象,但根據國際貨幣銀行研究中心(ICMBS)資料顯示,全球負債創歷史新高,這將迫使央行長期維持低利率,但反觀企業負債卻逆勢改善,預期未來以公司債為主的信用債券反而是可長期布局的資產。 根據ICBMS的報告,包括全球的負債比、成熟國家負債比占GDP比重均超過200%,成熟國家的政府負債在金融海嘯後急速膨脹,可見儘管低利環境有助債券價格表現,但企業債的體質要遠勝過政府債。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信用債券擔憂違約風險勝過利率風險,因此低利環境持續有助企業降低違約率,儘管資本利得誘因不如過去,但在全球持續低成長的環境下,長期布局信用債券,反而有較佳的孳息效果並發揮複利優勢。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鄭鼎芝表示,美國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連續16周淨流入,看出資金仍青睞投資等級公司債,利率走向正常化趨勢不變,信用債券的利差收歛空間相對有限。由於美升息議題將使市場震盪加大,但歐洲央行擴大寬鬆及美歐間高利差可降低衝擊,預估美債利率將進入整理,布局上建議將信用債列為核心配置,偏股型戰術性操作。 ---------------下一則---------------  新興企業債受矚目2014-10-0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投資人擔憂美國升息,加上全球市場較為動盪,資金提前出現回流美元資產的情況,新興市場債近期也承受壓力。法人指出,美元走強趨勢下,當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債回檔幅度較深,美元計價的新興債近期表現相對抗跌,且今年以來表現仍然亮眼,是現階段布局首選。 施羅德投資固定收益投資長萊斯皮納德(Philippe Lespinard)指出,現在全球的經濟穩健復甦,看好新興債後市,其中在新興市場貨幣中,最為看好拉丁美洲、亞洲貨幣,特別是印度及印尼。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表示,在低利的環境下,投資人對收益型商品的需求更加強烈,新興市場債具有高息優勢,持有美元資產較佳,新興債以美元計價的新興主權債或新興企業債為主。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在美利率正常化環境下,市場震盪將成常態,建議投資人應以經常帳強勁、成長穩健、貨幣政策積極且具前瞻性新興國家做布局重點。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目前看來,新興市場開始受到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的拉抬,出口貿易步入加速成長的階段。如此週期性的經濟復甦,將支撐新興市場企業盈餘表現,為新興市場奠定長期、穩定的上漲前景。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表示,資金持續回流美元資產,顯示資金仍在伺機尋找進場機會,投資美元計價新興企業債會是較佳的選擇。 元大寶來新興市場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蔡育廷表示,預期經常帳與財政收支較脆弱的國家將面臨較高外資匯出風險,但在逆境中也可找到不錯標的,如邊境市場。 瑞士寶盛債券基金投資長Enzo Puntillo(恩佐.龐提洛)指出,看好新興市場債,受惠經濟基本面增強,新興債的違約風險已大幅降低,目前新興債擁有低基期優勢。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9/clipping/A38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看基金在說話篇(看他們怎麼自賣自誇) 新上市基金+債券篇 Q4基金募集潮 大吹中國風 13檔總吸金逾3000億元 創海嘯紀錄2014年10月06日【高佳菁╱台北報導】 今年前3季全球金融市場高度波動,第4季立刻進入新基金募集的戰國時代,根據FundDJ基智網統計,第4季已有13檔新基金準備上市募集,預計募集金額超過3000億元,不但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紀錄,就產品線來看,投資光譜從最保守的貨幣型、債券型到股債兩棲的平衡型,及最積極的股票型全都有,但不論哪種類型,中國概念成為這一波募集潮共同看好標的。 在13檔爭取破3000億元資金的新基金中,最積極搶搭中國股票投資機會的為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直接訴求以「全台首發」的A股中小型基金,鎖定總市值不超過100億美元的中小型公司,爭取中小型股在多頭時期更具爆發力作為訴求,強化陸股飆漲行情。 陸股具備3大優勢 除保德信外,統一也將募集中國股票基金。除積極型股票產品外,最特別的是,債券均為中國高收益債、貨幣型則為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中國風不只吹進股票與債券,即使在平衡型基金中,也有華頓主推以中國多重機會為訴求的平衡基金。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第4季吹起中國風,主要是陸股具備3大優勢,1是評價具優勢,隨著中國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吸引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本益比低廉的優勢將逐步獲得認同。 2是政策送暖,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支撐,確立GDP底線7.5%,加上對中小企業刺激政策推出,有效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3是流動性增加,10月滬港通即將啟動,海外RQFII資金進入A股趨勢轉趨明顯。 滬港通將改變AH股 第一金投信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徐百毅表示,滬港通機制並不只是一個短期的市場催化劑,它將改變中國A股、香港H股的交易結構,尤其中國股市第4季漲勢往往最帶勁,觀察近10年來第4季平均報酬逾6%,是1年中漲勢最亮眼的季度,建議正向看待陸股。

1031010-1013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13日
公開
21

多元資產基金 穩健退休規畫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據宏利投信最新熟齡亞洲系列:《開支高昂:黃金歲月消費下降的迷思》研究,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MISI)的台灣受訪者預期退休後消費是退休前的64%,然而,數據卻顯示實際退休後的消費水準與退休前相差不多,顯然多數的台灣投資人低估了退休後所需的消費水準,很有可能會需要借貸!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多元資產基金即是特別針對退休儲蓄的有效率投資工具,其設計是提供全球各地市場最適化的投資機會,同時掌握在市場上揚時,追求股票資本成長的機會,並在市場修正期間,以固定收益使投資人隔絕於市場下行風險。這些因素在退休後都非常重要,藉由股票與固定收益投資的適當組合,可提供定配息收入的現金流,這可作為補充長者家戶收入的來源。 徐志偉指出,若能同時投資有穩定配息紀錄,與獲利增長潛力可支持日後股息成長的股票,以及企業債券等多元化資產,就有機會獲取持續性的收益。特別是透過資產配置投資專家,隨不同的景氣循環階段,提供建議以靈活地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的模式,就能夠有效控管投資組合中波動度,提升投資效益,可以滿足退休生活的效率且穩健的收益需要。 而就全球市場目前狀況而言,以亞洲市場的投資優勢相對突出。宏利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朱賓(Marco Giubin)指出,在歐美復甦帶動,加上經常帳維持盈餘、外匯存底全球最多的穩健體質,以及人口眾多帶來龐大的消費潛力,亞洲擁有強勁經濟成長力道,充滿許多高股利、高殖利率的投資機會。 其中,亞洲股市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仍在歷史平均或低點,本益比為13倍,股價淨值比為1.5倍,均低於過去五年的平均值,同時相對全球其他市場具有較高股利水準。亞洲債市則具有相對高信評、高殖利率與利差較高優勢,投資獲利前景可期。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3/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抗美股波動 挑長青商品2014-10-09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時程持續左右股市表現,近期美股上下震盪加劇,彭博資訊顯示,過去一周美股10天波動率創4月以來最高,而隨美國升息腳步逼近,預計美股走勢將持續上沖下洗,資產管理業者認為,此時聚焦波動率低、且長線績效佳的基金,有望對抗此波美股亂流。 美股近期走勢震盪,先是受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經濟成長率影響股市重挫,但聯準會公布前次利率決策會議紀錄,首度將海外經濟狀況納入貨幣政策調整時的考量因素,市場解讀聯準會並不急於升息,激勵美股大漲逾200點,過去一周美股高低震盪幅度相當大,投信法人預期,在美國升息前美股走勢恐都將持續震盪。 ---------------下一則---------------  升息重挫股市?歷史有答案2014-10-10 01:2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市場擔憂美國明年升息,加上地緣政治等紛擾不斷,使得股市震盪回檔,法人指出,觀察2004年升息前後股市表現,全球股市在升息前6個月及升息後6個月都呈漲勢,同期表現甚至有機會優於歐美股市,建議擔心股市波動的投資人,可選擇全球型基金,藉由多元布局分散風險。 ING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美國近期公布的就業數據證明,美國經濟仍位於健康的軌道,在就業持續改善下,通膨水準仍維持溫和。 白芳苹指出,整體而言,美國基本面仍相當良好,相較於其他市場,美股近期回檔幅度也較有限;由於企業第3季財報將陸續展開,目前市場預估獲利成長率為6.4%,若扣除美銀則為7.7%,在市場走勢仍較為波動下,企業體質佳且能穩定配息的公司,將受投資人青睞,優質企業股價將續有表現機會。 施羅德投資近期的投資論壇調查結果顯示,94%受訪者未來幾個月打算增加或維持其股票投資部位,同時81%受訪者預期明年美國即將升息。施羅德投信建議,此時正是加碼全球高股息股票基金的好時機,而進階型的高股息基金更適合有領息需求的投資人。 施羅德(環)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1994年與2004年美國在升息時期,檢視S&P 500指數的走勢,可以發現升息初期股市雖然較為震盪,但其後多為反映總體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成長,且全球資金由債轉股,因此中長期來看還是有利於股市。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股票收益基金經理人彼得.溫赫斯特指出,歐洲進一步推出QE政策的可能性仍高,可能時點預估將落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整體而言,美國經濟穩健改善,歐洲央行推出政策護航,加上全球資金依舊充沛,可望支撐股市長多格局不變。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回顧上一次升息循環(2004∼2006年),美國共17次升息,升息幅度達4.25個百分點,基準利率一舉躍至5.25%,在上一波升息期間,新興股市和美國REITs單年度報酬率約35%,波動度較高,反觀全球多元資產配置單年度報酬率雖在20%左右,波動度僅新興股市的一半,顯示全球多元資產配置是少數能交出「水準以上報酬、平均以下的波動」成績的資產類別。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0/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理財大躍進:後QE 股市長線仍可期 惟投資信心短期轉弱 建議降低預期報酬2014年10月13日【林巧雁╱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10月底即將結束,國泰世華銀首席經濟分析師林啟超表示,根據歷史經驗,每次寬鬆政策結束時,都會影響投資人信心,對於全球景氣長期看法仍樂觀,但建議降低投資的預期報酬。 他指出,QE1(第1次量化寬鬆)於2010年3月底結束,第2次QE在2011年6月結束,每次結束都引起投資人心理上的不確定性,因為市場不知道會怎樣發展。全球因QE憂慮,景氣上升幅度可能減緩,不過股市長期表現仍樂觀看待。 不論是美股、歐股或日股,漲幅都已創新高,以美股為例,未來上漲空間有限,不過好處是投資人更謹慎,「股市較不容易崩盤」。 定期定額投資較穩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目前股市利多消息仍多於利空,低通膨、全球寬鬆貨幣政策、經濟數據及企業獲利持續好轉,可望支撐股市續揚。 林啟超建議投資人,降低第4季以後的投資報酬預期,比如買高收益基金,合理的預期報酬是3~5%。雖然報酬降低,但對於追求穩定報酬的退休族來說,不希望波動過大,報酬仍比定存多。 可買新興亞股基金 股市漲停板漲幅雖高達7%,但是下跌幅度也較大,他建議民眾未來1年等股市拉回,接近年線再進場,或是定期定額投資。 過去股市上漲幅度大於景氣回溫,如美國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推動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股市上漲優於景氣表現。美國企業盈餘表現不錯,總體數據都跟得上tempo(節奏),且明年升息可支撐股市,對美國看法中性偏多。 富蘭克林投顧則表示,美國企業獲利與經濟復甦穩健,有利第4季反彈行情,歐洲官方政策、歐元走貶、俄烏疑慮淡化等利多有助帶動資金行情,新興市場則看好有改革機會的亞股,穩健型投資人建議投資美國平衡型基金,一般投資人建議美股或新興亞洲股票基金。 林啟超指出,新興市場通常基本面不太好,較建議中國,原因是距離之前高點仍有空間,且上半年如中國企業倒帳等利空消息已出盡。 日圓可能還會再貶 貨幣政策上,美國與英國開始緊縮,歐洲與日本仍寬鬆,也代表這些國家貨幣走勢,美元與英鎊走強,歐元與日圓偏弱。銀行主管提醒,近1個月美元反應過度,第4季漲幅有限,預期美元走勢中性。 國人最喜歡到日本旅遊,也最關心日圓走勢,匯市交易員認為,日圓可能還會再貶。銀行主管指出,日圓貶到120日圓兌1美元機率不高,若想出國的民眾,可在日圓匯率在108~109價位間換匯。 後QE時期投資建議 ◎方向: .QE退場:投資心理不確定,建議降低對投資報酬的預期 .美國經濟&股市表現:企業盈餘表現不錯,總體數據都跟得上;美股漲過多,未來漲幅有限,長期仍樂觀 .貨幣趨勢:美元與英鎊走強,歐元與日圓偏弱 ◎建議: .穩健型投資人建議美國平衡型基金 .一般投資人建議美股或新興亞洲股票基金 資料來源:記者綜合整理 ---------------下一則---------------  Q4海外資產配置 選陸股 亞股 債券可挑高收益債 新興市場債2014年10月13日【劉煥彥╱台北報導】 進入第4季,納斯達克跌破半年線,反觀陸股上周站上20個月新高。投信業者認為,第4季海外資產配置最看好陸股與亞洲股市,債券則青睞持續獲益於全球低利政策的高息債券,包括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 陸股反彈行情持續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表示,在全球景氣與企業獲利均可望改善下,第4季特別看好新興股市,尤其是陸股,因為新興市場政治干擾可望逐漸排除,中國也受益於多項微刺激政策,預期第3季經濟持續溫和成長,第4季陸股反彈行情可望持續。 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也說:「過去中國仰賴出口,又有資產泡沫疑慮,現在政府大力推動經濟改革,處理影子銀行、地方債和房地產問題。若結構調整有成,陸股有機會突破大廂型整理格局。」 陳柏基提到,新興市場不乏改革題材,印度和印尼改革藍圖逐步浮現,巴西10月選舉後也可能見到改革契機,惟不少新興市場都在重大調整中,因此投資人不應墨守現有指數的成分股,應以選股為上,才能抓住成長動能。 短期低利環境不變 在債券部分,保德信投信指出,美國經濟穩定成長,升息將是個緩慢過程,尤其在歐洲央行降息、存款負利率,並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下,短期全球低利環境不變,有利新興債及高收益債,其中相對便宜的新興債,更有投資吸引力,建議投資人第4季可著重新興市場債、企業債及組合債等種類的債券基金。 霸菱投顧提醒,聯準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再度提高2015~2017年底基準利率預測,2015年底利率水準已從今年6月提出的1.125%,調升至1.375%,2016年與2017年目標利率也調升至2.85%及3.75%,意味2015年中開始升息後、升息步調不會太慢。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建議,多元資產基金跨足股票與債券,又納入與多數風險資產連動較低的絕對報酬投資策略,可做為第4季核心配置。 ---------------下一則---------------  台股基金 短線相對抗跌2014-10-10 01:2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台股持續震盪,在歐美股市拉回的影響下,台股量能下滑,指數在跌破9,000點整數關卡後也持續下探,但觀察台股基金今年仍多呈現正報酬,年初至今有三分之一約60檔台股基金績效逾一成,在近一季的回檔中,這些基金也繳出相對抗跌的實力,凸顯其選股功力成為今年台股基金投資的焦點。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表示,9月台股技術面呈現漲多後的價量背離,在震盪走低後,然波段低量已經出現,仍有機會挑戰前高,中期仍以上升趨勢為主。從類股來看,9月蘋概股短期雖可能利多出盡,由於銷售數字預期應會不錯,市場無更具優勢產業可以容納大筆移出資金,故短期修正後,預估仍將回到主流。 而金融股則有政府策略做多加持,部分資金由蘋概股撤出後有望移入,後市可望電金雙漲一小波段。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指出,從經驗觀察,選舉前一個月台股多呈現上漲,故10月台股有機會跌深反彈,並可望由金融股及半導體類股扮演要角帶頭衝鋒,指數將再創新高或達前波高點,且10月初政府四大基金撥款,未來台股成交量可望回升,故樂觀看待10月台股行情。 葉獻文表示,10月台股反彈力度,關鍵取決於外資期貨空單是否回補,若外資態度積極將有望大力提升反彈力度,近期下跌主要是電子類股為主,故此波反彈也將以電子族群為主即將,在10月底召開法說的台積電,對2015年能否持續供應蘋果下一代產品的說明,也將攸關電子類股後市表現。 元大寶來多元基金經理人謝宓頤表示,先前台股成交量萎縮主要受到滬港通的資金排擠,加權股價指數一度在9,400點月線與季線呈現死亡交叉,加上外資在現貨買盤縮手,短線明顯保守,預料短線台股將持續震盪整理,待補量重新站回季線,方能化解M頭疑慮。 他指出,台股基面仍佳,估計11月將走向選舉前震盪行情,12月上旬推估還在消化選舉結果,一直到12月下旬才有機會出現2015年做夢行情。 ---------------下一則---------------  台股9月跌 平衡型基金撐住2014-10-10 01:2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9月單月下跌469點,跌幅逾5%,創今年來單月最大跌幅,但價值平衡型、一般股票平衡型基金近一個月下跌約3%,表現最抗跌,法人指出,投資人可逢低布局相關台股基金。 復華人生目標基金經理人劉建賢表示,在行情處於波動震盪期間,平衡型基金因為持股水位較低,加上可運用期貨、選擇權等避險工具進行動態避險,以降低基金大幅波動可能性、追求跟漲抗跌的目標,操作相對靈活,適合投資屬性較穩健的投資人。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基本面帶動台股上揚,今年全年企業獲利成長率上看15.5%,預計稅後可賺進1兆7,367億元,後續資金面對台股相對有利。 復華神盾基金經理人王偉年指出,台股第2季上市公司稅後獲利年增26%,預估全年獲利可望達年增15%的新高,預期台股中長期仍為多頭走勢,在市場風險情緒回穩後,將維持中性偏多操作。 ING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短線題材面偏少,資金將流入尋找長線趨勢股,需一段時間才能夠聚焦主流類股,持續看好科技股後市,金融、傳產仍難接棒。持續看好蘋果供應鏈、自動化、物聯網、汽車電子及風力發電等五大族群。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指出,在景氣復甦確立、企業獲利好轉、主管機關喊話的帶動下,第4季止跌回升有望。健康的基本面和豐富的題材面皆有望支撐大盤在整理過後盤堅向上。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表示,生技股仍是台股當紅炸子雞,佈局首選醫材與新藥類股。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進入產業旺季的百貨類股、汽車零組件族群與水泥類股,第4季營收較有機會出現亮麗成績。 施羅德投資新興市場股票團隊副主管費爾德(Nicholas Field)指出,今年新興市場投資中,台灣可受惠全球經濟復甦,且持續買超台灣的科技產業。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0/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危機入市 港股一向表現佳2014-10-10 01:2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香港大型示威抗爭對金融市場衝擊漸減,法人表示,觀察2003年及2005年大規模抗爭後,不論1、3、6個月港股表現都是正報酬,報酬率分別為6.33%、10.36%、20.2%,顯示短暫衝突事件不影響港股投資價值,港股後甚至有出色表現,建議投資人不用過度反應,可考慮危機入市。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香港銀行業資產相當於GDP產值的8倍,銀行業總值9兆港幣的外幣貸款中,高達40%比重皆流向大陸,加上香港是市場極受歡迎的IPO發行地,過去10年香港融資總額排名世界第2,因此,市場擔心事件擴大影響金融市場安定。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指出,觀察抗爭事件對市場短期一定造成衝擊,但對金融實體面影響有限,事件終將和平落幕,評估對股市負向衝擊也屬短暫,長期股市展望將回歸基本面表現。 他指出,尤其受惠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在10月召開,加上滬港通即將通車,10月底前在政策題材利多刺激之下,預估陸股及港股都將有一波行情可期。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香港抗議活動對股市影響屬短暫,可能受衝擊類股如零售、地產、娛樂及航空等,但標準普爾信評公司預期,活動對香港經濟是輕微和短期負面作用,並不會嚴重影響投資市場,主要來自心理面恐慌的效應,甚至有利於籌碼面加速清理,創造中長線投資價值。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強調,大陸貨幣市場資金供給十分充足,十一長假後至年節前市場資金準備充裕,預期節後部分資金回流,加上金融機構例行性流動準備金繳庫,資金供需可望平穩,預期短率持穩。 香港占中事件使人民幣一度貶值0.17%,但美元走強一趨緩,人民幣上揚力道相對高於其他貨幣,預期人民幣長期仍可期,有利陸股、港股未來上攻。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0/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全球市場觀測站�巴西股市反彈 歐美震盪2014-10-12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持續震盪整理,歐洲經濟數據不佳,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原本已相對審慎的投資信心更趨保守。隨著FOMC會議紀錄顯示利率將維持利率於零水準一段相當長時間後,股市出現反彈。 但美股上周五再度出現重挫,以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逾6%最重,歐洲股市表現也偏弱;新興市場漲跌互見,巴西股市因在野黨第二輪勝出機率提高而出現反彈,表現不俗。 歐股方面,德國8月工業生產比7月下降4%,為2009年2月全球金融海嘯開始衝擊歐洲工廠以來最大的降幅,遠超過預估的1.5%降幅。 ING投信表示,疲弱數據顯示地緣政治制裁持續對德國及歐元區經濟構成壓力,經濟亟需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QE)支持,近期走弱的德國經濟數據能否成功降低德國央行對ECB未來大舉QE之不滿情緒,或為未來觀察重點,一旦德國態度軟化,提高QE政策推出機率,應有助支撐歐股表現。 ING投信指出,近期投資信心受到各類消息影響而較為疲弱,加上股市位於相對高檔,賣壓較為沉重。不過,具備基本面或價值面支撐的市場,回檔幅度相對有限;例如進入財報季的美國股市,目前市場預估獲利成長率為6.4%,優質企業股價將續有表現機會。 巴西股市在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出現大漲走勢,主要是反映總統選舉進展。現任總統候人羅賽芙與巴西民主社會黨候選人尼維斯進入第二輪選舉,原先呼聲高的席爾瓦已決定支持尼維斯,使巴西股市出現跌深反彈。 ING投信指出,尼維斯為國會參議員,曾任米納斯吉拉斯州州長,成功推動該州振興經濟,擁有成功政績,為外資青睞的候選人。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3/2/25264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股狂洩 亞股全嚇跌 MSCI亞太指數創6個月新低 短線持續高波動2014年10月11日【陳冠穎、劉煥彥╱綜合報導】 遭受波及 受美股周四大跌影響,亞股昨全面重挫,以港股恒生指數大跌近2%最慘,表徵亞太股市整體行情的MSCI亞太指數一度重挫1.6%,創6個月新低,周線將連5周收黑。 受美股大跌拖累,亞太主要股市昨天表現同樣一片慘綠,除港股恒生指數大跌1.9%外,其他包括日、韓、星、馬股市均跌逾1%,陸股上證綜合指數下跌0.6%,澳洲股市更大跌逾2%,而台股適逢國慶休市逃過一劫。 歐洲股市同步開低 歐洲主要國家股市昨同步開低,德國股市早盤一度下跌逾1%,英國及法國股市同樣也有近1%跌幅,表徵歐股整體行情的Stoxx歐洲600指數早盤重挫1.1%,創7個月新低,連4日走跌。 企業財報不確定增 美股超級財報周逼近,但歐洲、中國近期經濟數據不佳,加深市場對獲利前景疑慮,投資人趁月底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退場前獲利了結,引爆賣壓出籠,加上高權值能源類股隨油價回檔重挫,造成道瓊工業指數周四收盤狂洩334.97點或近2%,創8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 LLB資產管理公司股票與固定收益負責人佐格(Christian Zogg)說:「直到企業第3季財報揭曉前,我們都將處於不確定的階段,攸關美股w後市的關鍵問題是,企業能否維持良好獲利。」據彭博調查,第3季S&P 500指數成分企業獲利將可較去年成長4.9%。 恐慌指數飆漲24% 美股近期震盪加劇,道瓊周三才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公布會議紀錄淡化升息疑慮大漲275點,創今年來單日最大漲幅,周四旋即跳水大跌,今年來漲幅縮減至0.5%,表徵市場恐慌情緒的美股波動率指數(VIX)周四大漲24%,創8個月新高。 港股重挫近2%最慘 Fenimore資產管理分析師威爾森(Drew Wilson)說:「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的趨險及避險傾向反覆變化,預期這種高波動的情況還會持續。」 港股昨雖慘跌,過去2周香港佔中鬧得沸沸揚揚,但投信業者認為,陸港經濟基本面未變,港股本月累計上揚逾600點,且隨著滬港通本月上路,加上政策面與低本益比等2大優勢,陸股繼9月站上近19個月高點後,第4季依然可期。 第一金投信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徐百毅指出,目前滬深300及MSCI中國指數本益比都不到10倍,較其他主要股市有相當吸引力,且中國政府對國企、金融市場、戶籍制度與法律體系的多項改革,有助提升企業營運效率,促進中國經濟持續擴張。 ---------------下一則---------------  亞洲持續吸金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元近來雖續走強,但對亞洲資產的衝擊正在鈍化,據最新統計顯示,國際資金再度小幅買超亞洲股市,全年區域淨流入再次翻身,雖然上周東北亞持續淨流出,但東南亞除印度與印尼外,菲律賓與泰國持續吸金,泰國更已連續8周淨流入,顯示亞洲資產吸金結構未變。 瀚亞投資指出,上周美國公佈最新失業率降至5.9%,新增就業人數超過預期,儘管短期亞股將因此受到資金回流美元衝擊,但根據歷史經驗,美國復甦有利亞洲出口,效應將在3∼6個月後顯現;尤其大陸經濟穩定發展,政府甚至打開一線城市外房地產禁售令與禁貸令,將促使亞洲資產的中、長線吸金結構得以延續不變。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麥克斯威爾.戴維斯認為,泰國軍政府批審外商投資的進程自7月展開,盈拉時代因政爭而導致中止的投資案也逐一恢復,再加上低基期的優勢,成為國際資金連8周買進泰股關鍵。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全球股市以區域性來看,亞股今年整體表現最佳,今年以來前5名股市都是亞股,包括深圳綜合、印度、越南、菲律賓、泰國,今年來漲幅都有20%以上。在美歐成熟市場經濟升溫帶動新興市場成長下,新興亞洲最受惠,企業獲利可望同步走升,外資轉為買超亞股,資金動能不減,亞股後市不看淡。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分析,9月外資對亞股買少賣多,但印度和泰國仍獲青睞,其中泰國因企業獲利出現改善跡象,第2季整體企業獲利年增24%,優於前季的衰退,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4個月回升,預期將提供9月之後股市的擴張空間。 至於外資雖賣超越南股市0.16億美元,但指數仍有逾1%強勁表現,主要因今年前3季GDP年比5.62%,表現亮眼,9月CPI年增3.62%,為2009年10月以來最低水位,經濟基本面穩健,外資賣超見到減少趨勢,可留意逢低進場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3/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亞洲資產抗跌有撐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過去三個月來,強勢美元巨浪雖然沖垮各國貨幣,但唯獨人民幣逆勢上漲,成為唯一匯價上漲的貨幣,且在人民幣的加持下,亞幣指數也躲過一劫,成為三個月來所有非美貨幣中跌幅最小的資產,也讓亞洲資產繼續吸引資金進駐。 美元指數在過去三個月也上漲了7.7%,反映的就是歐元、日圓與英鎊在同一時間內最少有6.7%的跌幅。然,在所有新興貨幣中,人民幣同期卻逆勢上漲1.1%,連帶也讓亞幣指數的跌幅縮小到1.1%,成為最強勢的新興市場貨幣。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看好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目前各國均積極爭取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他指出,亞洲市場基本面佳,又富含改革題材,吸金動能最為強勁,尤其大陸新的刺激政策出台可望帶動新興亞股持續上揚,預料全球低利率環境仍將延續至2015年的方向不變,加上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呈逐季墊高趨勢,將為區域股市帶來支撐。 瀚亞股票投資暨研究部海外組主管林元平表示,儘管亞洲貨幣中韓圜的跌幅與日圓不相上下,但在亞幣指數中,人民幣的權重占了41.18%,遠比韓圜所占12.88%大,因此人民幣的上漲足已抵銷韓圜下跌對亞幣的衝擊,讓亞幣計價的亞洲資產成為新興市場的避風港。 根據Morning Star統計,亞洲與美國是近三個月來全球僅有資金淨流入的市場,足見人民幣對亞洲資產的加值效益之大。 世界銀行預估,2025年人民幣、美元及歐元可望三分天下,而成為國際貨幣的美元及歐元擁有兩個先決條件,包括對外貿易及GDP在全球的比重必須舉足輕重,隨著大陸經濟體進一步增長,資本市場成熟深化、資本帳進一步開化,及浮動匯率成型,人民幣未來確實可望與美元及歐元並駕齊驅,成為國際貨幣,故吳育霖建議投資人可多重配置中國概念資產,搶得投資先機。 先機亞太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但新興亞太依舊為全球投資市場中成長力道最強的區域,預估2015年新興亞太地區經濟成長達6.6%,而全球僅3.8%,直至2019年前,IMF預估新興亞太的經濟成長率皆可維持6%以上。另從價值面觀察,若亞太股市出現良性拉回修正,都是逢低布局絕佳時點。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3/250/A38A00_P_02_02.JPG ---------------下一則---------------  中印泰韓股市 有料2014-10-10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東方匯理(Amundi)資產管理指出,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可望有兩位數成長,如果加上本益比上調,股市前景可觀,尤其看好中國、印度、泰國及南韓。此外,美國升息速度不快,對亞洲債市也是利多。 東方匯理昨(9)日進行亞洲媒體電話記者會,東方匯理資產管理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投資總監兼香港副行政總裁葉栢謙(Ayaz Ebrahim)指出,全球景氣溫和復甦,新興亞洲基本面優,有利股市。 葉栢謙說,未來一年,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可望成長10%到15%,超過其他新興市場區域。此外,股市本益比只有約11倍,仍低於20年平均值的13倍。就算不計入本益比調升產生的動能,股價也能靠獲利推升。中國歷經多次提振景氣方案帶動的迷你循環,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7%到7.5%,帶動亞洲經濟。 ---------------下一則---------------  東協共同體好錢力 基金看旺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東亞經濟半年報預估,東亞國家今年經濟增速將會略有放慢,但隨高收入經濟體逐步復甦,明年增速將漸回升,續為全球增長最神速地區,尤其「東協共同體」2015年12月成立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激勵東協股市更具潛力,東協基金看旺。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世銀下修今年東亞經濟成長預測,但今年及明年增長率仍達近7%的高水準,持續高居世界增長最快地區,預計將在2015年12月成立的「東協共同體」,有助提升國際競爭力,迸出整合效益,包含商品、投資、勞動、服務與資本自由化等,經濟成長可期,續吸引投資人投入東協股市,表現可期,進而帶動東協基金績效。 高仰遠分析,大陸9月官方及匯豐製造業PMI維持50之上,代表經濟動能趨穩;加上印度通膨預期降溫、印尼大選相關支出、馬來西亞勞動力強勁支撐私人消費旺盛、菲律賓勞工匯款大量湧入帶來私人消費成長、越南央行持續整頓金融體系使經濟動能位於擴張之上,充份顯示東協人口紅利及改革利基;新興亞股將持續是全球最有機會的投資區域。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東協近6億人口且結構極佳,勞動人口比重普遍在65%以上,其中越南與泰國比重最高,分別有77.1%及71.7%,隨經濟快速成長,人民所得逐年攀升,逐年擴增的中產階級,消費潛力相當可觀,帶動各行各業商機。 蘇士勛說,目前資金對東協仍持續青睞,有利股市續揚,且各國出口題材豐富,可望隨美國景氣逐漸轉佳,消費者信心回溫,提升東協國家出口貿易,進一步帶動企業獲利,東協股市後市表現可期。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依循政策面利多佈局為現階段亞股投資基本策略,東協受惠大陸下半年增速趨穩,泰國軍政府創造消費與企業信心同步回升,印度莫迪經濟學,及印尼佐科威經濟學將先後啟動,樂觀氣氛可望延續至2015年。 ---------------下一則---------------  歐股仍具上攻契機2014-10-10 01:2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歐洲央行(ECB)月初如市場預期公布購債明細,但未明確說明收購規模,引發失望賣壓,市場也關切ECB寬鬆政策是否會因內部歧見而出現延後,法人預估,歐洲經濟疲弱,加上投資氣氛偏弱,預期歐股短線仍以整理走勢為主,不過也醞釀歐股上攻契機。 ING歐洲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洲疲弱數據顯示地緣政治制裁對德國及歐元區經濟持續構成壓力,歐洲經濟亟需量化寬鬆政策(QE)支持;走弱的德國經濟數據能否成功降低德國對ECB的QE政策的不滿情緒,則為未來觀察重點,一旦德國態度軟化,提高QE政策推出機率,應有助支撐歐股表現。 施羅德(環)歐洲收益股票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ECB的寬鬆貨幣政策可帶動經濟成長和支撐歐股。在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前,歐洲央行有必要減緩歐元持續升值。 林良軍看好歐洲高品質的食品飲料股、具併購題材的健康照護類和必需消費類等產業。此外他也預期,歐股評級上調的行情將持續。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若未來ECB確實擴大寬鬆措施,對歐洲經濟及歐股後續表現將有正面助益。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認為,歐股企業公布第2季財報的結果大致上良好,盈餘年增率11.2%,較第1季盈餘年增率1.1%大幅上升。 他指出,接下來要觀察的重點是歐股企業第3季財報結果,目前預估盈餘年增率將為10.5%,若實際公布財報結果多數符合或優於市場預期,歐股在短線整理後可望進一步走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基金經理人海樂.安諾指出,中長線而言,隨企業擴大資本支出加速投資的意願,可望挹注企業獲利成長動能,且未來3年的獲利成長動能可望高於美國,將能驅動歐股表現。 ---------------下一則---------------  歐股基金 績效鴉鴉烏2014-10-09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歐元區德國、法國以及義大利三大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並認為歐元區在未來一年陷入衰退的機率接近40%。 歐股受此影響大跌,德國DAX股市一度跌破9,000點,近三周高低點跌幅達9個百分點,52檔歐股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也翻黑,報酬率-6.1%。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並不看淡歐股表現,隨著定向長期再融通操作(TLTRO) 9月實施及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即將在10月底出爐,搭配企業獲利亮眼力挺,歐股很有機會在第4季上演利空出盡行情。 郭世宗說,下半年來歐股在內外利空夾擊下走軟,除了外有俄烏地緣政治風險干擾,內部經濟數據不理想,歐股又漲幅已大,資金獲利了結賣壓較大,上周歐洲央行(ECB)沒有提及擴大量化寬鬆(QE)措施,引發市場失望性賣壓,國際資金選擇先行退場觀望,壓抑歐股表現。 不過,郭世宗認為,歐洲9月通膨年增率下滑至五年低點,增添ECB擴大寬鬆措施來刺激經濟及對抗低通膨的壓力,未來若確實有擴大寬鬆措施,對歐洲經濟及歐股後續表現將有正面助益。10月底公布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後,有望拉抬銀行放貸意願,搭配TLTRO的實施,有助於挹注市場流動性,帶動歐股回升反彈。 不僅如此,歐洲企業獲利動能回升,將成為歐股堅實支撐,第2季企業每股稅後盈餘(EPS)年增率達18%,為過去三年來最佳表現。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0/2/250570.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元強勢 美股添動能2014-10-12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元強勢走升,美元資產魅力大增,搭配美國經濟數據報喜,企業獲利穩健擴張,支持美股延續多頭格局。據摩根投信統計,歷次美元走升期間,美股表現相當亮眼,平均漲幅上看逾五成。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美元強升代表美國經濟擴張,並有利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六成以上的內需成長,增添美股上漲動能。就過去五次美元指數走升期間來看,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及2009年歐債危機推升避險需求上升,導致美元走強、美股卻走跌的情形外,S&P 500指數在美元走升期間均有強勢表現。 郭世宗說,即便是2008年及2009年發生系統性風險,S&P 500指數仍較MSCI世界指數來得抗跌,顯見強勢美元支持美股抗跌走勢。 美國逐步縮減QE購債規模,預計10月底完全退場。郭世宗分析,這代表聯準會(Fed)不需再大量印鈔注入市場,9月的FOMC會議更將明年底目標利率預估值從1.13%上調至1.375%,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勢在必行,且升息步伐可能加快的預期發酵下,吸引資金大舉湧入,推升美元強勢走升。 下半年來,DXY美元指數上漲7.45%,美元資產跟著看俏,根據EPFR統計,美股基金9月淨流入逾79.94億美元。 對照歐日央行續行低利且寬鬆政策,美國QE退場並即將進入升息循環,郭世宗認為,短線來看,美元強勢地位難以撼動,搭配美國企業獲利攀升、及資金持續流入等利多,美股後市表現令人期待。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3/2/25265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西德州原油 墜入空頭熊市2014年10月11日【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在市場需求減弱、供應卻大增的疑慮下,國際油價連4日重挫。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周四收盤大跌1.76%,自6月波段高點回檔逾20%,跟隨倫敦布蘭特原油腳步,齊墜空頭熊市,昨跌幅進一步擴大,一度再跌逾2.5%。 OPEC可能採取行動 美國上周原油產量增至每日888萬桶、創1986年3月來新高,俄羅斯與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上月產量也都升高,加上繼沙烏地阿拉伯日前宣布削減石油出口價格後,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據傳也考慮調降對亞洲官方出口價,都持續拉低油市行情。 兩大國際油價指標周五繼續探底,西德州原油期貨盤中最多跌2.54%至每桶83.59美元,續創前市的22個月新低;布蘭特原油期貨一度跌2.15%,報每桶88.11美元,接近4年來低點且可能連3周收黑。 CMC Markets策略師史普納(Ric Spooner)說:「在我們看來,油市正處於投降式拋售(capitulation)的階段,投資人正默默接受原油供應過剩的事實。沙烏地宣布降價是刺激油價走低的一大因素。我們應已來到OPEC將考慮採取行動的時機。」 ---------------下一則---------------  科技基金 年終收大禮2014-10-1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根據美國消費者電子產品協會 (CEA)每年進行的禮物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年底美國成年人最希望收到的耶誕禮物前五名依序是平板電腦、筆電、電視機、智慧型手機、遊戲機,消費性電子依然大受歡迎。 與去年相比,美國民眾願意花更多預算,且提早時間準備耶誕禮物。市場法人表示,感恩節到耶誕節是美國一年最重要的銷售季,樂觀的年終銷售狀況,可望為股市帶來樂觀氣氛,特別是科技類股表現更值得期待。 從2014年美國消費電子協會調查報告可以發現,美國消費信心增強,今年消費者將較去年提前購買禮物,61%消費者計畫在11-12月開始購物,但有31%表示會在11月之前購物,去年只有25%消費者計劃提前購買。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平板電腦蟬聯三年冠軍,智慧手機與筆電也連三年上榜,顯示科技新品受消費者青睞。台灣是電子科技產品供應國,年終銷售樂觀,有利類股後市。 就美國科技股而言,摩根美國科技基金經理人葛雷哥•托特(Greg Tuorto)認為,隨著美國經濟回春,今年底假期效應可望推升零售銷售增長,預估11-12月整體業績可望年增4.1%,創近三年新高,其中,消費型電子產品仍將是銷售大宗。 托特說,iPhone 6於9月上市,開賣期間銷售刷新紀錄,開啟科技消費商機,為低迷的科技股挹注新動能。第4季感恩節、耶誕節等旺季題材發酵,可望增添美國科技股續漲動能,歷史資料顯示,在旺季效應的推升下,第4季美國科技股平均報酬達9.62%,遠優於其他三季,且正報酬機率高達80%。 托特指出,9月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自2009年起科技股連續超過五年獲得經理人加碼配置,且連續16個月名列經理人最看好的產業。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0/2/250571.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重量級展會加持 生技Q4利多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醫療生技產業一年到頭消息面亮點不斷,統計第4季國際共6個重量級展覽或醫學會議召開,10月就有兩個展覽,投信法人認為,國際重量級醫療展覽,根據過去經驗,往往都能帶來利多消息,預料第4季生技續強,生技基金有利可圖。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根據Bloomberg統計,今、明兩年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EPS仍舊穩定向上,擁創新優勢的醫療生技產業,將延續第2季財報好成續,持續名列前茅。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全球人口老化成為趨勢,醫藥設備需求有增無減,帶動近年來生技醫療產業蓬勃發展。今年以來NBI生技指數上漲逾17%,成為美股中表現最強勢類股之一,第4季的重量級生技論壇會議加持,醫療生技勢必延續第2季好成績。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根據Dealogic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達1.75兆美元,為2007年來同期新高,其中健康醫療產業併購交易總額就超過3,000億美元,居主要次產業之冠,併購機會續為支撐醫療類股漲勢主力題材。 依凡.麥可羅強調,第4季除重要的國際醫學會議外,藥物審核題材也多,包括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將公布吉利德科學全口服C肝藥物上市審核結果,如果傳出好消息,更有利生技多頭氛圍。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3/clipping/A37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美迎超級財報周 聚焦生技股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財報8日登場,本周預估有9家公布財報,將成為新風向球。投信法人表示,美股高檔整理,市場觀望財報表現,包括英特爾、IBM、智霖、谷歌,以及富國銀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高盛、摩根史坦利等重量級的科技與金融業,目前市場普遍看好醫療生技的新創類股季報優於前一季表現。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財報可能分散投資人對升息議題的關注,如結果優於預期,可望為美股提供上漲助力。根據Bloomberg預估資料,第3季S&P 500指數獲利可望較去年同期成長5.1%,十大類股獲利預估也都是正報酬,預估表現前三亮眼族群,除電信及金融類股外,創新優勢的醫療生技產業將延續第2季佳續,且在獲利面支撐下,年底前都具投資價值。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分析,醫療與科技股價報酬率表現,無論年初至今或第3季,均是漲幅前兩大族群,股價表現亮眼,展望第4季續看好;其中生技醫療族群受惠併購熱潮不減、新藥上市利多、醫學年會題材發酵等,生物科技類股亮眼行情可期。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美股第3季財報公布,交出優於預期成績單機率升高,搭配美國經濟持續引領全球景氣復甦,美股多頭行情將可望續航。 施羅德投信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強調,1994年與2004年美國在升息時期,檢視S&P 500指數發現,升息初期股市雖較為震盪,但其後多反應總體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成長,全球資金由債轉股,對中長期美股相對有利。 日盛投信認為,S&P 500受到一連串地緣政治風險與擔憂美國聯準會提早升息動作,導致獲利了結賣壓出籠,大盤拉回整理。近期將測試指數能否回到1,975季線水準,後續聯準會貨幣政策與企業季報公布,為大盤走勢風向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3/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大陸禁奢 精品基金褪色2014-10-12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大陸禁奢條款持續發威,分析師預測,今年澳門博弈產業的營收可能創下歷史新低,由於陸客在精品銷售及博弈消費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在大陸「反貪禁奢」衝擊下,今年精品業買氣受影響,拖累精品基金績效走弱,預期相關類股短線難擺脫市場雜音。 大陸持續反貪禁奢,導致大陸富有賭客流失,澳門賭場營收下滑,路透引用分析師預計,澳門博彩業營收年增率可能出現負成長,創下史上最差的年度成績。 投信法人表示,精品景氣參考指標包括香港零售珠寶跟腕表指數、瑞士腕表每月出口的數據,也包括全球最大賭城澳門賭場的營收數字。大陸近年崛起的高消費力,在博弈及精品市場有一定影響力,若禁奢條款續發威,短線精品股恐持續承壓。 永豐主流品牌基金經理人劉玟君表示,大陸去年起持續反貪禁奢,加上新興市場擴張放緩,導致今年以來精品產業股價遭打壓,從大陸、香港及美國等零售銷售與珠寶銷售數據來看,美國復甦,中港數據則相對疲弱。 第4季是旅遊與消費旺季,然因大陸打擊貪腐,加上近期香港政治議題干擾,影響陸客到歐洲與香港採購精品的意願,雖美元獨強可望帶動精品消費,惟受到可能提前升息影響,信用貸款增長趨緩,對歐洲精品業幫助不大,現階段大環境並不友善,預期下半年整體精品產業仍較為疲弱。 ING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品牌股近期受不少非常態事件影響,除大陸禁奢,還有日本提高消費稅、香港普選抗議與近期占中遊行等。但隨著歐元回貶,配合新興市場財富效果逐步發酵,下半年銷售有望回溫,在上半年率先壓低基期下,也提高類股表現空間。 保德信全球消費商機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近期高階產品消費市場出現雜音,但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有利消費產業的中長期發展,受惠於中產階級人口增加,中長期而言,多數新興市場國家薪資調漲仍替消費產業帶來增強驅動力。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3/2/25263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新屋銷量暴增 REITs受惠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8月新成屋銷售量暴增18%,今年成交數上看逾50萬件,表現創逾6年來之最,伴隨景氣增溫,房市復甦逐漸步入正軌,REITs市場長線表現可望跟著雨露均霑。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說,全球REITs有穩健的收益來源,足以因應景氣循環,今年來至9月9日,S&P全球REIT指數漲幅近8%,表現較MSCI世界指數不到1%的漲幅來得亮眼,加上全球化布局投資標的,兼具風險分散和收益優勢,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REITs及另類投資工具適合在投資組合中納入分散風險、增加彈性。 ING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受到投資氣氛影響,近期REITs走勢較為波動,不過以基本面而言,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不動產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值自5.9%上修至6.3%,2015年全球不動產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值自6.7%微幅上修至6.8%,穩健的企業獲利成長力道將有助指數中長期表現。在主要國家公債殖利率處於相對低檔之際,REITs的高股息魅力將可望持續吸引資金進駐。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Wilson Magee)分析,全球景氣未來仍有回升機會,刺激住宅、商辦等需求,有助於提升承租率與租金逐步上升,挹注不動產市場穩步發展。 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林瑞瑤表示,美國REITs報酬率與景氣復甦正相關,升息期間通常伴隨景氣復甦,目前美國房地產仍屬於上行週期。 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李運婷指出,隨著美國勞動市場復甦,家庭債務結構持續改善,將對未來房市提供支撐。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市場預期美國將維持低利率,且歐洲央行宣布啟動歐版量化寬鬆,在資金持續寬鬆下,亞太REITs收益率約4.9%,高於歐洲的4.3%及美國的3.9%,在低利環境中格外顯眼。 施羅德日本股票投資團隊主管前田正吾表示,日本REITs提供不錯的收益率,價格也有吸引力,最看好醫療保健業相關的REITs,主因是老年化社會的需求而看好前景。 元大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東京都不動產市場基本面持續改善,因此除維持重倉日本外,將再伺機加碼、預先卡位迎接J-REIT復甦東風。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3/clipping/A39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平衡型基金 配息高升2014-10-10 01:28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金融海嘯後,投資人對配息型的產品需求殷切,這股配息風也吹向平衡型基金,而且配息率飆高,平衡組合型和股票型,統計美元配息率約落在4∼10%,而且現在的配息型產品已從債券的債息、股票的股息,延伸到納入股票選擇權的權利金收入。 法人分析,國內的配息型產品經歷從高收益債、多元債券、傳統平衡型,演變至新一代的平衡型基金,觀察目前市場關注最多的配息型產品,資產類別橫跨平衡型、平衡組合型和股票型。 德盛安聯投信指出,今年3月引進的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訴求以高收益債、可轉債及成長股搭配選擇權三大資產,透過三大配息來源:股息、債息與資本利得搭賣買權的權利金收入,建構出升息環境下相對「隨漲抗跌」的投資組合,屬於最新一代的收益型產品。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傅道格(Doug Forsyth)指出,以MSCI世界指數過去二十年表現來看,全球股市上漲季度平均漲幅為6.7%,收益成長策略平均漲幅則為5.55%,若以下跌季度來看,當全球股市平均下跌7.68%,收益成長策略明顯較全球股市抗震,下跌幅度為4.87%。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郭世宗認為,儘管美國聯準會表示量化寬鬆措施將如期於10月退場,但也重申利率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趨近於零的水準,因此,在低利的環境下,投資人對收益型商品的需求更加強烈。 以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為例,納入所有具有收益性質的投資標的,網羅成熟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REITs、特別股、高息股、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券、全球投資等級債、可轉換公司債、主權債、非機構抵押債券等各類收益機會。 施羅德(環)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1994年與2004年美國在升息時期,檢視史坦普500指數的走勢,可以發現升息初期股市雖然較為震盪,但其後多為反應總體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成長,且全球資金由債轉股,因此中長期來看還是有利股市。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0/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債券基金 定期定額看俏2014-10-12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債券投資具有波動度偏低及固定收益的優勢,在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期間,發揮抗震效果,投信業者統計,依照金融海嘯時期的投資經驗,債券定期定額報酬回復效率比股票快,採取定期定額方式、中長期投資債券,報酬表現不比股票型產品差。 近年來債券投資愈來愈熱門,但採取定期定額方式投資還不算普遍。根據統計,截至8月底,跨國投資海外股票基金的定期定額人數,是跨國債券類型投資人數約17倍,投資金額則多出八倍。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經理黃勇諴分析,彭博資訊統計,自金融海嘯後2009年3月市場低點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五年股票與主要債券指數,可發現債券市場三大指數包括巴克萊、摩根全球新興市場與花旗全球投資等級債券指數,五年來定期定額分別累積34.4%、19.3%與8.3%的指數報酬率,優於投資上海、拉美股市的負報酬。 摩根投信資深協理姜愛苓指出,近年來國際重大利空不斷,資金偏安債市,拉抬債券成為過去幾年的多頭總司令,連帶的定期定額投資債券基金的績效也明顯優於股票基金。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3/2/25262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伊波拉效應 資金將轉向債券資產2014-10-10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美國本土確診首例伊波拉患者8日在德州去世,成為美國第一起伊波拉死亡病例。巴克萊資本表示,伊波拉疫情可能成為市場的黑天鵝,業者評估目前疫情可望控制,但仍密切觀察中。 巴克萊資本指出,未來須持續留意病毒本身是否會變得更具傳染性以及成熟國家是否也會出現大規模爆發,若上述疑慮成真將對全球經濟成長形成負面影響,金融市場波動可能將大幅提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若感染病例增加速度增快或在西非其他地區有更多感染案例傳出,可能造成短線市場恐慌情緒提高,將壓抑風險性資產表現,預期短期資金將轉向債券資產避險。 就產業而言,航空運輸以及觀光類股將首當其衝,而伊波拉病毒新藥研發題材可望嘉惠生技醫療類股表現。整體而言,由於目前美國及聯合國已積極介入,預期將可降低擴散風險,根據美銀美林證券10月2日評估,相較於SARS與H1N1是由空氣傳播感染,伊波拉病毒則是血液與體液為傳染途徑,評估擴散可能性相對較低。 摩根證券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根據世界銀行報告,伊波拉疫情若從非洲蔓延到其他地區,將導致明年全球經濟損失326億美元。若投資人憂心伊波拉疫情蔓延衝擊全球經濟,謝瑞妍建議,最好不要重壓單一市場及單一產業,採取分散布局的多元資產基金因應為宜。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至於疫區發源地狀況,因非洲經濟發展較蓬勃的國家多在北非和南非,因此對於非洲的投資衝擊影響應該不如想像大。 ---------------下一則---------------  富坦全球債 重押韓國2014-10-09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近期美、歐、日央行貨幣政策動向,牽動全球金融市場,並導致市場波動;為減少升息循環開始後,對債券市場的負面影響,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及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藉由放空美國公債、歐元及日圓,使績效逆勢上揚。 觀察近一個月美元指數及美國公債殖利率雙率走升的環境,哈森泰博操盤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及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表現優於同類型基金,這兩檔環球債券類別基金,也是台灣核備境外基金規模最大的前兩名,截至8月底規模,分別有389億美元及354億美元。 哈森泰博操作手法靈活,偏好新興市場債券,尤其喜歡危機入市,因此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的持有比重前五大債券,全數是新興市場債券,其中他最看好韓國,主要是韓國公債殖利率高,基本面強勁。 哈森泰博分析,展望未來,有三大重要趨勢值得留意,美國利率上升為長期趨勢:美國成長動能持續,儘管就業市場尚未達標,但利率將回歸正常化,過去因極度寬鬆貨幣政策與聯準會大量買進公債,造成利率過低,將因正常化而上揚。 新興國家差異大:新興市場貨幣雖齊漲齊跌,個別國家差別性將愈趨明顯。 美元相對歐元及日圓有升值空間:美國貨幣政策將朝正常化,但歐洲及日本央行仍續印鈔買債,可望抵減聯準會的退場衝擊,全球資金依舊充沛,新興國家將成為資金吸收者。 若日本央行持續印鈔,所提供的資金將比美國聯準會退場而撤出的流動性還多,加上日本許多退休基金更改投資策略而鼓勵對外投資,將促使日圓貶值,而歐元區的確需要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支撐經濟,造就美元相對於歐元及日圓具備長線升值的條件。 因應這三大趨勢,該基金採取三大策略,在利率上揚環境,仍能創造的投資機會。一是放空歐元及日圓,側重美元與新興亞洲貨幣:利用遠期外匯合約放空日圓、放空歐元,買進美元,其他配置以韓元等新興亞洲貨幣為多。 二是放空美國公債:透過利率交換合約 (IRS),創造如同放空美國公債效果。三是短天期債加上高殖利率,降低利率風險:基金持債平均存續期間1.5年,債券到期後,即回收本金,再投資至屆時殖利率已升高的債券標的,因經理人加碼新興國家原幣債,持債平均到期殖利率仍有4.97%,是對應大盤2%的兩倍多。 哈森泰博強調,即使聯準會開始升息,緊縮步調也頗為緩慢,在景氣擴張及股市長線多頭行情下,債市投資還是充滿機會,可留意基本面優、與股市連動性較高的投資標的,積極利用匯率市場,增加債券部位收益率。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10/2/250573.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台客偏愛高收債2014-10-13 01:34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截至9月底,高收益債基金共流失了56.05億美元,但是國內高收益債基金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是呈現淨流入。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碁石智庫的統計,截至7月底為止,境外高收益債基金今年來仍淨流入台幣2千億元。惟,此項數據包括部分之前沒有向主管機關申報的金額。相較於國外投資人,台灣投資人對高配息的高收益債基金有著根深柢固的喜愛! 可以從台灣第一次的基金公司品牌形象大調查基金中有關投資人買基金行為結果找到答案。根據該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基金投資人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不知道配息基金的配息可能來自於本金;另也有逾50%的受訪者,根本不知道高收益債基金投資風險和定存不一樣,甚至認為「高收債比較好賺,且風險和定存一樣低」;其中,20∼29歲年輕人對基金基本認識的答對率,更低於50∼59歲族群。 法人表示,這就是為什麼高配息債券基金賣得好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境外基金一定要配息,而且高配息的原因。 不過,台灣基金投資人不可能永遠不清楚高配息債券基金會來自於本金,因為從去年開始,香港、台灣的主管機關都要求各基金公司都要公布配息來自本金的比重。 另外,為反映實際情況,也有基金公司不願增加曝險度,開始調降配息率,聯博從去年開始先調降高收益債基金配息率,近期又公告聯博新興市場債基金決定從10月起調降配息率,該基金投資人在11月份收到的配息金額則會少一點。 聯博在公告中也指出,降低配息金額是為了維護股東權益的最佳選擇,也是為了反映當前的市場環境,因為從2014年開始,新興市場債券的殖利率即開始下滑,同期間部分國家如阿根廷、委內瑞拉、俄和烏克蘭的風險卻增加,若要維持原先的配息水準,可能會增加該基金在上述國家和其他特定地區地緣政治曝險程度,伴隨而來的有可能是資本損失。如此調降配息也可以較基金經理人有較具彈性的管理空間,以因應當前市場環境。 ---------------下一則---------------  貨幣市場商品 大吸金2014-10-12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動盪,投資人的風險承擔度下滑,撤出股票型基金。新興組合基金研究(EPFR)統計,本月以來到8日為止的一周,貨幣市場基金淨流入450多億美元,創近一年單周新高,債券基金更創下157.8億美元的歷史吸金紀錄。 整體股票基金共失血128.9億美元,其中法人占三分之二以上,這是2月以來法人首度連續兩周淨贖回。不過,高股息基金則是逆勢吸金,已連續15周吸引資金淨流入。 由於投資人擔心中國大陸經濟體質、日本與歐元區經濟疲弱、中東衝突、伊波拉病毒擴散、美國量化寬鬆(QE)近尾聲等因素,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同遭大量贖回。 拉丁美洲基金尤其慘重。巴西總統羅塞芙在第一輪大選順利,變天希望減弱,巴西基金失血金額創十個月新高。基金經理人看壞巴西,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中的巴西比重雖然已脫離十年低檔區,但也只高於2005年上半年時的部位。 新興市場基金不受歡迎,成熟市場基金也失寵。日本基金失血金額創歷史新高,歐洲基金單周流失17億美元,德國基金9月以來已流失45億美元以上。歐洲貨幣市場基金單周吸金234.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產業型基金則是差異很大,能源、生技醫療、消費品及金融基金吸金超過3億美元,主要是受惠於財報季起跑,投資人預期這些產業獲利佳。而原物料吸金失血創15周新高,工業基金失血也創八周新高。黃金基金在過去八周中有七周為淨流出。 全球股市上周普遍下跌,道瓊30種工業股價指數單周跌2.7%,S&P500指數跌3.1%,那斯達克(Nasdaq)指數下跌4.5%,歐股更是跌幅慘重,新興股也沒好臉色。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A+B+C1

2014年10月12日
公開
30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在基智網= 看眉批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 投資面面觀 概念+叮嚀+操作篇 停利、停損點 鎖住利潤避大虧2014-10-08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俗語說「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累積退休金不僅要有明確投資策略,還要懂得適時停損停利。富蘭克林投顧表示,買進基金後,該如何設定停損、停利點,是投資人最難以拿捏的課題,關於停損、停利點的設定,依照定期定額以及單筆投資,不同的投資方式也有不同的作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如果是定期定額投資,可抱持「停利不停損」的操作,由於定期定額最大好處是透過投入成本的分散,參與景氣揚升時帶來的投資機會,所以當市場下跌時反而是更好的加碼契機。在停利上,可依基金的波動屬性來做目標的設定,舉例來說,如果基金的3年月報酬率年化標準差在20%,停利點可設標準差的1.5倍,也就是30%。 至於單筆投資,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在實際操作上,投資時該思考的是當初買進基金時背後的因素是否改變,如果持有的理由更強或消失,不論損益如何都該要進行必要的加減碼調整,但這涉及基本面或技術面的主觀判斷。 若要設定簡單易行的法則,建議在停利時可採取動態停利法,舉例來說,如果基金的3年月報酬率年化標準差在20%,可先將一個標準差也就是以20%設為初步的停利目標,而半個標準差(下跌10%)為停損點,讓停利百分比為停損百分比的2倍。 在基金達到20%漲幅後,先停利一半的投資部位,對於另一半,後續只有在淨值從最高點起算出現半個標準差的回檔10%,才設定停利,如100元時買進,在120元時,先停利一半,另一半則啟動動態停利,若後續最高漲到150元,出現回檔10%至135元,即賣出另一半停利。 如此一來,可確保每次操作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並鎖住利潤,但又不致在有大多頭行情時太早賣出。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6/248826.jpg&x=0&y=0&sw=0&sh=0 ---------------下一則---------------  基金操作篇=現況解析+跨類型 定時定額買基金 債券收益贏股票2014-10-07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投信業者統計,過去20年若以全球股票指數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同時做定期定額,高收益債券不僅波動度低於股票,累積的報酬率更勝過股市。 柏瑞投信指出,以巴克萊債券指數以及全球MSCI股票指數為代表,計算1993年底至今年8月底,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發現全球高收益債券累計報酬率192.79%,期末含息報酬總額729萬;同期間全球股票報酬率109.21%,累計總額520.9萬。 即便歷經金融海嘯,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回本時間,也比全球股票短。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經理黃勇諴分析,假設投資人自金融海嘯前兩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與全球股票,只要定期定額不停扣,高收益債券僅花9個月就能由負翻正,而全球股票續扣則需要22個月,報酬率才能回正。 黃勇諴表示,債券基金投資主要是賺取票息收益,因此投資時間的長短,才是債券基金發揮複利效果、穩健獲利的關鍵。 穩瑩顧問基金專業講師蕭碧燕認為,投資人需先檢視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與投資目的,若是屬於能承受高波動的投資人,就適合定期定額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並熬過中間景氣向下、債券負報酬的過程;但如果投資人只能承受小幅波動,就應選擇收益率較低,但走勢相對穩健的投資等級債基金,作為定期定額標的。 ---------------下一則---------------  定期投資高收債 24年累積千萬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過去投資人以為定期定額投資波動大的股票才會賺,但法人指出,長期研究顯示,相較於股票,債券波動度偏低且具固定收益的特性,中長期投資下來比股市更有機會達成理財目標,且如果每月定期定額投資1萬元新台幣,投資24年歷經各種多空下仍可累積到千萬元。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經理黃勇諴分析,投資總是要衡量風險與報酬,以各主要指數來看,根據彭博資訊,自海嘯後2009年3月市場低點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五年)各類股票與主要債券指數,債券市場三大指數包括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摩根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與花旗全球投資等級債券指數,五年來定期定額分別累積34.43%、19.34%與8.37%的指數報酬率,顯示投資債券市場過去五年報酬率皆表現不差。 柏瑞投信統計,就主要九個股票市場指數分析,報酬率高低差異甚大,這九個股市中,近五年定期定額每月投資1萬元,僅四個指數為正報酬,其中以美國S&P 500指數累積報酬最高56.14%;若投資世界礦業指數,則累積5年定期定額卻獲得負15.13%的報酬率。相較之下,債券市場指數的投資皆為正報酬,是不容忽視的理財新方式。 黃勇諴表示,過去市場皆認為定期定額一定要投資高風險、高報酬的股票基金,柏瑞投信研究發現,過去20年若以全球股票指數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來做分析,高收益債券表現相較於股票不僅波動度低於5%,累積投資報酬率也接近股市的兩倍達192.79%。 不僅如此,柏瑞投信分析,即使歷經金融海嘯期間,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回復效率比全球股票指數要好。黃勇諴表示,自海嘯前兩年開始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股票與投資全球股票相比,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在金融危機期間最大跌幅為28.17%,相較於投資全球股票最大跌幅為41.94%低,另外,就回復時間來看,持續定期定額不停扣則高收益債券花9個月即可回正,而全球股票續扣,則需要花上22個月,報酬率才會回正。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理財趨勢 加碼股票2014-10-06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施羅德調查顯示,高達94%的銀行理專未來數個月打算增加或維持股票投資部位,同時81%受訪者預期明年美國將升息,33%預期首次升息將在明年上半年。 施羅德投資日前在布拉格舉行投資論壇,並針對全球100多名通路客戶進行調查,詢問他們對不同資產類別未來的看法,以及以中期的角度預測利率與物價。 調查顯示,近半數(48%)受訪者預期美國將是全球第一個升息的主要市場,三分之一預測明年上半年就會升息。另一方面,只有7%的人預期2015年歐洲中央銀行(ECB)會升息,超過半數(58%)受訪者則認為歐洲總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在通貨緊縮。 全球利率回歸正常化的時代即將來臨。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美國在1994年與2004年開始升息時,初期S&P 500指數雖然較為震盪,但之後開始反應總體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成長,且全球資金由債轉股,因此中長期來看還是有利於股市。 在現階段,林良軍看好高股息股票,因為同時具有成長潛力並可提供收益機會。不過,美、歐、亞股票平均的股利率只有2%-4%,可能無法滿足有領息需求的投資人,進階型高股息基金應運而生,收益來源除了高股息股票以外,還包括選擇權權利金。 林良軍說明,進階型高股息基金配息來源的一半為高股息股票所配發的股息,另一半來源則是由賣出保護性選擇權買權所收取的權利金,此二者均與央行的利率政策無關,因此不必擔心升息對配息來源的影響。 據了解,以透過選擇權權利金來配息的策略來說,國內相關基金仍不多,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為引進國內的第一檔,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則為第二檔。兩檔基金投資策略雖然有相似之處,但投資標的並不相同。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有三分之一布局在高收益債券、三分之一在可轉換公司債、三分之一在成長股搭配選擇權,這檔基金上半年狂賣,預期年底前仍可望熱銷。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則全投資在股票,且以高股息個股為主。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4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多元資產基金 Q4投資先鋒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在經濟復甦以及國際利率正常化的預期下,法人指出,投資人第4季可把全球型的多元資產基金做為投資核心,搭配全球、亞洲的高股利股票基金做為戰略部位。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不變。尤其美國經濟穩健擴張,將會帶動出口導向的新興亞洲國家經濟回春,而大陸經濟軟著陸,也讓國際資金重新回流亞洲,所以看好新興亞洲第四季的股市表現。在歐洲部分,歐元區經濟在經歷過上半年低潮後,下半年可望逐漸升溫。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說,近年來市場波動變化大,穩定配息不論在股票或債券投資的總報酬中,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長期來看,配息比重甚至高於資本利得,足見配息收益的重要性,也因此創造了入息基金的成長空間。 ING投信表示,第4季維持股優於債看法,在低溫復甦的總經環境中,建議以高利差、高股息概念的高利資產為核心配置,再搭配具投資價值及景氣復甦題材的股票。 富蘭克林華美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指出,中長多股市多頭趨勢不變,建議投資人首選美國平衡型基金及亞洲小型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兼具美元資產及股債平衡特性。 第一金投信總經理邱華創認為,高股息股票、高收益債券、REITs等資產,是投資必備,不僅適合專業機構法人長線持有,亦相當適合有退休金、子女教育金規劃。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豒勻指出,現階段股票投資是基本配備,只是在海嘯後投資時代,投資人應該控制下檔風險、避免追高殺低,投資心動還要馬上行動,是當前股市投資新思維。 復華全球戰略配置強基金經理人劉明滄表示,多資產配置概念組合基金是經濟溫和擴張及長期可能升息趨勢下,進可攻、退可守的穩健投資產品。 聯博多元資產解決方案國際主管Patrick Rudden表示,市場上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存在,建議投資人以多元資產收益組合方式布局,均衡配置全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250/A38A00_P_04_01.JPG ---------------下一則---------------  亞股亞債 投資亮點2014-10-07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在歐美復甦帶動,加上經常帳維持盈餘、外匯存底全球最多的穩健體質,以及龐大人口帶來的消費潛力,亞洲擁有強勁經濟成長力道及許多投資機會。 亞股本益比13倍與股價淨值比1.5倍,均低於過去五年的平均值,相對其他市場具較高股利水準;亞債則有相對高信評、高殖利率與利差較高優勢,投資獲利前景可期。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朱賓(Marco Giubin)指出,根據MSCI指數,亞太區本年度盈餘成長預估5%-6%;2015年企業獲利成長預期能有10%-11%的表現,股利成長率應也與獲利成長率相符。 朱賓看好亞太國家的中國與印度,預期在中國持續推出刺激政策的積極態度,且經濟正朝內需消費、服務業型態轉型下,明年可望有不錯表現;至於印度,因新任總理莫迪過去擔任省長期間良好基礎建設成績,也看好印度經濟能從基本面改善。 產業部分,朱賓認為目前博奕類股的價值仍相當吸引投資者,將在未來三年有兩位數成長,並提供4%至5%的股利收益水準,此外,也看好香港的電信產業。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亞洲為下半年投資亮點,不僅經濟動能重拾成長力道,股票或債券都較全球其他市場來得有吸引力。 朱賓認為,市場預期美國將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升息,美元將維持強勢。面臨美國升息,投資策略應持有存續期間相對短的債券,即企業債券多於主權債券。一般來說企業債券孳息較高,且提供較多相對短存續期的債券選擇,有助減低對利率的敏感度。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就亞洲當地貨幣債券來看,亞洲具有政策改革紅利,如印度、印尼經常帳問題改善,是可以留意方向,可透過組合式債券基金分散布局。 ---------------下一則---------------  美元股市 明年投資亮點 走強趨勢不變 永豐金:原物料債市宜避開2014年10月08日【陳瑩欣╱台北報導】 趨吉避凶 經濟變數多,投資要如何趨吉避凶?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昨日表示,目前經濟成長動能不變,大環境基調宜掌握「2個趨勢、2個強勢、2個弱勢」,包括景氣走升、利率走揚趨勢明確;美元、股市走強態勢不變,可加碼或持有;原物料、債市持續轉弱,到明年都建議避開。 黃蔭基出席中經院經濟預測記者會,他表示,美國明年經濟成長率應可回到3%,達長期平均;中國經濟成長維持「7世代」,有7%水準,如果台灣過去從開發中國家轉型為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可參考,中國經濟成長「保7」的時間應可維持5到6年,不致再度下滑。 「低利率才要擔心」 由於美國經濟成長動能恢復,黃蔭基預期,美元、股市表現俱佳,但黃金、石油等原物料、債券等與美元對作商品表現可能轉弱,建議投資人避開。 至於國內經濟表現,黃指出,今年初原預期約3%,但今年以來每1季經濟成長都破3%,今年保3應無問題,明年會衝破4。 最快明年Q3升息 針對市場憂心經濟成長快速恐引發低利率政策提前結束,黃說:「不要擔心高利率是我們的敵人,要擔心低利率是我們的朋友。」意謂升息是趨勢,民眾不要擔心,反之若經濟沒成長,一直在低利率,才要擔心。 他表示,如果大環境受經濟成長影響要升息,應該找到貨幣政策轉向的因應方式。預期台灣經濟穩定,一般都是半碼開始,我們多會落後美國1季升息,預料在明年第3季。 不過對於歐洲、日本經濟表現,黃蔭基預期,仍會持續維持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 他說:「做QE嘛,它的命就是這樣。」一旦量化寬鬆,貨幣就貶值,但經濟還可有所成長。 中信銀副總黃培直表示,美國升息趨勢明確,受最大衝擊的投資標的是高評等債券,通常升息前半年就會開始受影響,受國際情勢關係,強勢美元時代重新回來,黃金走強空間有限,不過國際金價在每盎司1100美元價位表現,是很多黃金類股公司成本價,短期再向下探應該有限。 金價走勢趨平穩 黃培直表示,近期市場對經濟表現看法分歧,雖然市場上有提出「明年6、7月可能升息」的聲音,不過美國勞動市場表現好壞、鴿派和鷹派論不一,升息幅度快慢等關鍵因素還不明確,不過若依照資金挪移趨勢判斷,高收益債、新興市場或紐澳幣等雜幣較易走弱。 黃培直指出,股票投資方面,可以跌深反彈個股來回操作較有發揮空間,包括能源、新興市場相關個股可適度調整。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大中華篇 市場趨勢+台股篇 店頭市場 生技醫療最突出2014-10-07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外資空單不減,台股加權指數昨(7)日持續震盪,9,000點整數關卡勉強守住。根據過往統計,雙十年節後一個月到當年底,店頭指數通常表現較佳,又以生技醫療類股漲幅最突出。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有量能不足的疑慮,不過財報空窗期加上部分中小型個股帶頭反攻,過去一段時間台股中小型個股走勢強於大盤,店頭市場融資持續減少,籌碼相對健康。 沈萬鈞表示,以中小型股為主的店頭市場,由於已先築底,近期表現較集中市場佳,例如伊波拉病毐可能擴散,防疫概念股近期走高;跌深的太陽能族群,也表現較穩定。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認為,生技類股在早先單一個股事件衝擊後,該訊息經市場消化後類股逐漸回歸基本面,部分公司營運陸續傳出好消息,有利於該族群重獲投資人青睞。 由於醫療生技產業具備源源不絕的技術創新題材,特別是生技藥品重要性與日俱增,產業長線成長趨勢不會改變,預估未來美國升息議題干擾市場的強度將逐步增強,具備創新題材支撐的類股,可望成為市場投資焦點。 從中長線來看,醫療生技產業股價仍大有可為,若短線出現回檔都可視為布局的好時點。 ---------------下一則---------------  市場趨勢+港陸篇 人民幣付款價值 2年增2倍2014-10-03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人民幣席捲全球,根據SWIFT(環球銀行電訊協會)9月底公布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現在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金融機構積極使用人民幣支付中國與香港的相關貿易款項,過去兩年,全球人民幣付款價值增加近兩倍。法人表示,人民幣在市場使用將更加頻繁以及未來長期趨勢維持向上的態勢下,投資人可多留意人民幣資產投資契機。 群益投信表示,分析SWIFT最新的人民幣追蹤顯示,全球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中國及香港付款貨幣,其中亞洲領先其他地區,應用率近40%,其次是美洲,應用率為32%,歐洲應用率為31%,而中東及非洲應用率則為26%,不過跟前年應用率來比較的話都是有雙位數的成長。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人民幣在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排名中,持續超越港幣及新幣,緊追在加元、澳幣之後,自2005年匯改以來,大致上就維持緩步升值的趨勢。 永豐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吳艷琴表示,人民幣匯率後市在強勢美元拉抬,與政策持續偏多的支持下,將呈現雙向波動,趨勢向上的穩步升值走勢,並向今年第一波貶值起點靠攏。由於人民幣國際化腳步加快,今年以來國際資金回流中國股債的趨勢明顯,加上滬港通有利於資本市場開放及跨境流動,擴大人民幣資金池,需求自然也同步提升。 ---------------下一則---------------  全球應用率衝高 人民幣後市續俏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人民幣席捲全球,根據SWIFT(環球銀行電訊協會)9月公布的資料,全世界現在已有超過三分之一金融機構積極使用人民幣支付大陸與香港的相關貿易款,過去兩年全球人民幣付款價值增加近兩倍,法人表示,人民幣在市場使用將更加頻繁以及未來趨勢向上的態勢下,深具投資契機,投資人可多留意。 群益投信表示,亞洲的人民幣使用率近40%,領先全球其他地區,其次美洲應用率32%,歐洲應用率31%,中東及非洲應用率為26%,與前年的應用率相比,都有雙位數成長。至於8月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排名,人民幣維持第7大,占全球付款上升至1.64%,顯示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影響力不斷向前推進。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分析,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大致上就維持緩步升值的趨勢,雖然期間偶有小幅升貶,但相較其他全球主要貨幣,人民幣相對報酬較佳、波動較低,且深具升值潛力。 她指出,隨著人民幣繼續增長,以人民幣計價的新產品與服務的機會將更具商機,預期人民幣匯率向上趨勢不會輕易改變,投資人可多留意人民幣資產投資契機。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指出,滬港通機制啟動在即,實施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大步向前,有助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地位;人民銀行日前向銀行注資5,000億人民幣,加大寬鬆力道,經濟刺激措施和滬港通啟動將提振經濟增長,使得近期人民幣資產表現活躍,市場對於高評等債券所能帶來的穩定收益依舊偏好。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認為,中國國家外管局公布第2季度經常帳順差734億美元,資本和金融帳由上季順差轉為逆差162億美元,主因為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出,顯示跨境資金呈現流出壓力。 ---------------下一則---------------  世銀看淡中國經濟 憂拖累東亞國家2014年10月07日【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銀)看淡中國經濟前景,預估本季料再走疲,將中國2014年成長預估由7.6%降至7.4%,2015年由7.5%降至7.2%,2016年由7.5%降至7.1%,並拖累東亞開發中國家整體成長放緩,今、明年成長目標雙雙由7.1%降至6.9%。 明年成長降至7.2%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預計台北時間今晚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日前已預告將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目標,今年預估由3.4%下修至略高於3%左右。 世銀昨公布《東亞經濟半年報》指出,中國的工業產出擴張速度達到金融海嘯以來最慢,加上投資及零售銷售情況同樣放緩,更凸顯了經濟成長有進一步放緩的風險。中國正在改革與成長間尋求平衡,將有助於減緩地方政府債務及影子銀行造成的風險。 若剔除中國,開發中東亞經濟體明年成長率可望由今年的4.8%加速至5.3%,因富裕經濟體復甦有助推升東亞出口,加上東南亞大國國內經濟改革有斬獲,惟各國表現參差,馬來西亞今年成長目標由4.9%大幅調升至5.7%,泰國今年成長率則由原估3%砍半至1.5%。 報告中也指出,明顯的不確定性仍然可能影響東亞地區的經濟成長,包含歐元區及日本可能面臨下修風險,全球金融環境可能大幅緊縮及國際級區域性的地緣政治緊張等。 世銀東亞及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薛提(Sudhir Shetty)表示,東亞開發中國家面對成長風險最佳的處理方式,是解決過去金融及財政政策所造成的問題,並以結構型改革強化這些措施,藉此提升出口競爭力。 ---------------下一則---------------  陸股基金 買氣大爆發2014-10-07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陸股多頭行情啟動,逐季漸入佳境,上證指數第3季更以15.4%的漲幅,創下2010年以來單季新高,不僅如此,基金買氣也是大爆發,根據EPFR統計,中國基金第3季淨流入92億美元,為今年來單季之最。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強調,中國經濟維持高度成長已是無庸置疑,但政策紅利才是驅動陸股重啟多頭的主要動力,除了4月以來一連串微刺激政策逐漸收效,先前市場憂心的房市調控也有放鬆跡象,帶動投資信心備受提振,國際資金陸續回流,陸股也跟著回春走升。 余鎮文說明,為了提振房市並刺激信貸需求,中國政府繼解除限購令後,上周再宣布放鬆先前一直嚴格執行的首套房認定標準,並鼓勵銀行發行MBS與期限較長的專項金融債券以籌措資金、增加首套自住房貸款投放、開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等,政策力度高於市場預期,也反應救市層級提升。 余鎮文進一步說明,歷史資料顯示,陸股在第4季漲勢最突出,平均上漲4%居各季度之冠,若扣除2008年極端值,平均漲幅更高達6.8%,明顯反應傳統旺季題材帶來的利多效應,第4季陸股漲升可期。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A股本益比低於已開發市場與其他新興市場,但未來隨資金成本較低的外資加速湧入陸股,陸股本益比將有機會逐步與國際股市接軌,由於行情仍處於歷史高點的半山腰,向上空間大,建議逢低布局。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陸股向來受政策影響大,中國積極推動改革政策,有利重燃投資人對陸股熱情。 由於目前中國發展類似美國1990年代,製造業占GDP比重持續下滑,資訊與服務業起飛,在中國邁向新經濟渠道上,中小型股將扮演衝鋒要角,因此接下來投資中國新經濟,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購買中小型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2/24845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中國大媽愛滬港通 陸股看俏2014-10-07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陸股在十一長假後今天恢復交易,證券分析師指出,中國房地產、理財商品、黃金投資吸引力下滑,陸股則有「滬港通」等政策加持,吸引中國大媽等資金流入,市場看多今天陸股的表現。 據統計,近10年來十一長假後上證綜指數首個交易日,上漲機率大於下跌機率,以2009年大漲4.76%最高。 除了上漲機率大,題材與政策面也替陸股添薪火。今年的十一長假,中國主要景點及一線城市業績多數成長。 中國旅遊研究院初估,十一長假期間整體旅遊可望創下4.8億人次,年增13%;旅遊收入更可望達2700億人民幣,有機會創下年增20%的新紀錄。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十一長假挹注中國旅遊消費產業,包括票務、航空、鐵公路營運商、飯店、餐飲、零售等,這些企業的營收將反應假期衝高的業績,有助增強市場信心。他說,第四季至明年初一向是傳統消費旺季,內需消費型的民間企業股價具有強力支撐。 中國人均所得提高,帶動消費娛樂產業發展,也是今年十一長假銷費數字驚人的主因。 陳朝政說,2000年以來中國的國內旅遊人次,年均複合成長率達12%,旅遊收入年均複合成長率達7.7%,目前中國消費主力是「80後」的年輕人,人口數達4億,他們的特性是愛賺錢也敢消費,使中國娛樂旅遊產業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相較大陸房市自高檔回落,A股因行情長期低迷且對外封閉,本益比遠低於已開發市場與其他新興市場,未來隨滬港月底通上路,加速外資湧入陸股,陸股本益比將逐步與國際股市接軌。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統計,9月中下旬的3周,A股證券帳戶累計淨流入金額超過人民幣2500億元,9月22日至26日單周,新開帳戶達21.93萬個,創下兩年半以來的新高,累計A股今年每日融資買入金額亦逐步攀升,為陸港股市注入了強心針。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1/24807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黃金退燒 中國大媽錢進陸股 A股近期淨流入近1.3兆 後市漲相佳2014年10月08日【高佳菁╱台北報導】 隨房地產、理財商品、黃金投資吸引力下滑,中國大媽轉進股市!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最新數據顯示,9月中下旬的3周內,A股證券帳戶累計淨流入超過2500億人民幣(約1兆2375億台幣);9月22至26日新開帳戶21.93萬個,創下2年半來新高。 9月表現高居全球主要股市之冠的中國股市,歷經十一長假後將在今天開盤,據統計,近10年來十一長假後上證指數首個交易日上漲機率大於下跌,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在政策作多及中國大媽參一咖,陸股後市可期。 融資餘額大增 短短3周A股證券帳戶流入2500億元人民幣,融資買入額與融資餘額升,每日融資買入額從去年底139億人民幣(約688億台幣),增到579億人民幣(約2866億台幣),融資餘額今年來增2634億人民幣(約1.3兆台幣)。 據中國市場人士分析,近期資金大規模流入,較為少見,可能因為房地產黃金時期已過,理財產品收益率降低、零風險不再,加上黃金價格直直落,吸引投資者轉進,讓中國大媽也成為券商目標之一。 消費動能升溫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相較中國房市自高檔回落,A股因行情長期低迷,且對外封閉,本益比低於已開發市場與其他新興市場,未來隨資金成本較低的外資加速湧入陸股,陸股本益比將有機會逐步與國際股市接軌,向上空間大。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說,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初步預估,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旅遊人次可望創4.8億人次,增13%;旅遊收入可望達2700億人民幣(約1.34兆台幣),有機會年增20%。 在民間消費與政策利多釋放的雙重效益帶動,尤其第4季底至明年初,有一連串傳統節慶促銷活動,對內需消費型民間企業股價有強力支撐。 ---------------下一則---------------  滬港通即將啟動 A股先受惠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眾所期待的滬港通啟動在即,提前推動陸股進入新一輪的升勢,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滬港通啟動後,A股受惠程度最大,不僅帶來一波資金行情,由於機構法人持股比重上升,A股的質與量會同步優化,投資人透過同時具有QFII額度且又能進行滬港通的A股基金參與,會最穩健。 陳朝政表示,滬港通啟動後,上海A股的受惠程度更勝港股,因為港股原先就是自由化的市場,但A股則是受管制、國際法人須申請到QFII資格及額度才能投資,再加上A股估值低,下檔風險不大,尤其沒有QFII額度的法人,一定會設法經由香港去搶滬股通的額度前進上海,以往上海股市以散戶為主,未來法人持股比重會逐步提升,可以說滬港通上路後,將會漸漸改變A股結構,質與量同步提升。 陳朝政說,雖然滬港股通目前僅有總額5500億人民幣的額度,因不限定投資人資格,一般民眾及法人均可參與,成為大陸股市新投資管道,因此引起投資人高度興趣。若滬港通實行成功,未來有機會增加投資額度、放寬可投資標的,甚至進行「深港通」,預期將為大陸股市帶來大量境外資金活水,有利股市走高。 至於滬股通568檔標的,哪些族群會更受投資人喜愛?陳朝政分析,香港與海外投資者應該會比較喜歡A、H同時上市而折讓較大的A股,例如內地銀行股、鐵路股等,另一些香港沒有上市但比較大型的A股,如家電股、軟體股及消費股,預計都會較受投資者追捧。 陳朝政指出,短線來說,滬港通標的所涵蓋的大型股、權值股勢必會有活躍表現,中長期而言,看好業績成長股將有更大表現空間,因經濟成長與政策支持的主軸是在民間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具有一定的支撐。由於國際法人要投資非滬股通標的的A股須擁有QFII額度,因此,對投資人來說,選擇已有QFII額度的A股基金、已有A股投資經驗的投信公司,是較佳參與方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經濟數據優陸股Q4更帶勁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股市第4季漲勢最帶勁。觀察2006年來第4季平均報酬達6.22%,是陸股一年中漲勢最亮眼的季度,且無論就過往報酬或滬港通開放,陸股向上趨勢未變,法人建議,可正向看待陸股。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考量微刺激政策已開始發酵,大陸總體經濟出現復甦現象,包括GDP與PMI皆優於預期,加上人民幣出現超跌後的投資機會,以及大陸債券提供較高的收益率,持續看好陸股及大陸債券。 ING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政府為避免景氣下行風險提高,貨幣寬鬆政策將接連推出。此外,在政策方面,近期大陸能源局推出政策通知,將解決過去市場對分散式發電的疑慮,預期將帶動新能源類股的走勢。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今明兩年大陸經常帳赤字佔GDP比重估計將逐年遞增,人民幣長線具升值潛力。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看好符合政策方向、具轉型機會,或有實質業績驅動個股。類股上,看好國防軍工、新能源汽車、醫療、資訊安全、環保,與具轉機機會的白酒行業。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大陸最新公布的9月匯豐PMI達50.5,回升超預期,配合大陸官方持續強化改革,以滬港通等資本市場改革為首,使陸股成為更健全的全球市場,有利陸股。 台新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說,隨著大陸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具有大陸特色的消費藍籌股的下檔風險不高,並且即將進入與全球估值接軌的向上趨勢,建議投資人儘速參與A股大消費類股。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經濟動能回穩,薪資水準成長快速,消費增長力道備受矚目,搭配第4季傳統消費旺季到來,可望推動陸股第4季向上動力。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摩根:投資陸股 選環保電商2014-10-08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IMF、世界銀行及高盛等五大券商皆下調中國大陸今、明經濟成長預估,但陸股昨(8)日在長假後開盤後,絲毫不受影響,滬深兩市皆收紅。 根據各大機構及外資券商的報告,大陸明年經濟成長不僅低於今年,甚至可能跌破7%。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 (Tai Hui)分析,大陸的季度投資放緩,房市價格下降、庫存上升,加上打貪政策,不利餐飲、旅館及精品消費,經濟成長勢必會放緩。但是中國人民銀行雖未祭出大規模貨幣政策,但一直施行「微調」措施,對於經濟成長保七目標,應該仍能達成。而且,只要大陸未發生「硬著陸」,經濟成長率下修幾百分點,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許長泰認為,投資大陸宜選股不選市,指數空間可能不大,但是受惠於政策改革的再生能源、環保類股,如電動車充電站,結構性成長的網路購物、電子商務股,以及民生消費等,預期在第4季依然會有優於指數的表現。 群益投信則認為,人民幣定向寬鬆,利率下行有利於中國債表現,而大陸龐大的外匯儲備,也有助於人民幣扮演全球儲備貨幣的角色,即使陸股受到經濟下修影響,大陸的匯市及債市行情仍可期待。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近期中國政府積極鬆綁房市限購以及限貸令,已經在進行資金鬆綁。 此外,大陸將於20至23日舉行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依照過去第十七屆四中全會的經驗,會議結束後半年及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上升0.02%及1.5%,預期大陸官方在四中全會將有更明確的政策出爐,將有助於股債市表現。 林宗慧表示,近期俄羅斯因受到美歐制裁,棄美元轉人民幣,9月時,人民幣與盧布的交易額比8月增加60%,俄羅斯天然氣集團也考慮把人民幣,當作4,000億美元供氣合約的支付貨幣,顯示出人民幣正成為美元以外的熱門貨幣。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60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中國Q3經濟成長 下探5年新低 年增率估7.2% 十一長假零售增幅亦連年下滑2014年10月09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持續疲軟 中國出口、內需不振,9月服務業PMI走疲,製造業PMI維持疲弱,十一黃金周零售業績成長力道也連年下滑,本月21日公布第3季經濟年成長率預估將創5年半新低7.2%。 中國政府打奢政策持續影響消費力度,?豐(HSBC)昨公布9月中國服務業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從前月的17個月高點54.1降至53.5,日前公布的官方數據也降至8個月新低54,反映經濟仍面臨走疲風險。 ?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中國服務業PMI回落,分項數據好壞不一,「儘管製造業部門仍料臨下行壓力,但服務業在9月整體仍受支撐。中國經濟短期仍料臨下行風險,貨幣和財政政策仍料寬鬆」。 貨幣寬鬆是唯一選擇 中國國家統計局預計本月21日公布第3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據彭博調查,經濟學家預估年增率恐由第2季的7.5%降至7.2%,將創2009年第1季來新低。 海通證券報告指出,因為產能過剩的製造業與房地產都需要去槓桿,中國政府又難以承受經濟的全面萎縮,因此當前貨幣寬鬆可能是唯一選擇。 海通證券表示,雖然9月滙豐與官方製造業PMI均與前月持平而非下降,且9月發電增速也由負轉正,但其實壞消息並未完全消失,包括9月與十一黃金周期間地產銷量持續低迷、黃金周國內主要景點旅遊門票收入下滑等,都預告經濟下滑風險未消。 中國商務部周二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10月1~7日全國零售與餐飲企業銷售額達9750億元人民幣(4.8兆元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12.1%,但成長力道逐年放緩,增幅從2010年的18.7%一路下滑,對積極將經濟重心由出口轉向內需的中國來說,並非良好發展。 124景區門票收入減3% 此外,黃金周前6天全國124景區接待遊客僅年增2.7%,但門票收入年減3.1%,為2001年以來十一黃金周期間首度出現負成長,且前5天主要16大城市地產銷量年減幅仍在10%以上,反映地產銷量仍在下滑。 《中國證券報》報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人行)的第3季貨幣政策例會已提出,當前經濟「形勢的錯綜複雜不可低估」,較第2季例會更強調當前經濟複雜的程度,凸顯出第3季GDP情況不容樂觀,第4季壓力依然較大。 除了房地產投資迅速下滑,新開工項目有限,連續30個月負成長的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顯示製造業領域面臨的通縮壓力加大,加上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金融支持力度減弱,對中國經濟來說都非好跡象,人行可能採取多種手段,致力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甚至可能在必要時啟動全面降息。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國外區域篇 市場趨勢+全球+跨區篇 陸股慶十一 歐美日跌2014-10-05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缺乏利多,一開始受到香港占中行動影響走低,上周四歐洲央行(ECB)購債計畫對於提振投資氣氛助益有限,主要股市皆以回檔為主,上漲股市多為小型或邊境市場,大陸上證股市在十一國慶前的兩個交易日上揚,表現相對突出。 ING投信表示,市場亦聚焦在經濟數據及歐洲央行利率會後聲明。在經濟數據方面,美國經濟數據動能減弱,消費者信心與製造業PMI皆下滑;歐洲製造業PMI與經濟信心指標亦不理想。 ING投信指出,歐股走低,除歐洲央行提供的抵押債券購買計劃細節不及市場預期,亦隱含投資人對央行內部購債計畫意見紛歧的憂心,若德國央行續持反對立場,勢將拖延廣泛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推出時間,未來須觀察德國是否會因經濟轉弱,而降低對歐洲央行進行QE政策的不滿情緒。 在亞洲市場方面,除陸股以外,上周均呈回檔,一方面是歐美股市走低,香港占中亦影響投資氣氛,其中以日本、印尼及香港回檔幅度較深。ING投信指出,日本股市先前創下六年新高,指數在相對高檔,加上外在因素影響,短期盤整並不意外;未來持續觀察日銀、GPIF動態,而企業稅調降細節與賭場法案亦為潛在利多,未來仍有表現機會。 其他新興市場方面,上周俄羅斯與巴西股市明顯回檔。巴西股市在總統選舉前持續走低,要待選舉定案後,才有反彈契機。 ---------------下一則---------------  路透調查:分析師上調美 印 陸目標價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路透社最新一季針對全球主要券商分析師的調查結果,從現在到年底全球主要股市仍持續看多,不論是成熟市場或新興國家,以目前的指數距年底預測水位來看,大多數的市場仍具有上漲空間,其中美國、陸股、印度較上季調查而言本季同步上調目標價,後市最被看好。 群益投信表示,本季路透社對主要股市到年底指數表現的預估調查,其中以巴西的16.7%表現空間最大,不過是必須在總統不連任的條件下才有樂觀的預期,俄羅斯也要視其政治風險是否穩定,因此正常來看,以亞股中的印度5.3%、韓國5.3%、陸股2.9%及美股2.8%最看好,值得投資人期待。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股強勢、美元指數走升,加上市場對美國升息的看法都認為將落在明年,根據經驗,升息往往有利美股走勢,既然升息在即,因此投資人該留意不是何時升息或升息期間的長短,應更重視升息意味經濟持續成長的背後意涵,美股後市表現仍可期待。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美國就業市場好轉,拉抬家庭消費支出,美國8月薪資所得月增0.3%,優於市場預期,8月個人消費支出月增0.5%,更是今年3月來最大增幅,顯示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增長勢頭可望持續。 統一大龍印基金經理人陳意婷表示,新興亞洲最大兩個經濟體大陸與印度日前簽訂五年經貿合作發展計畫,有助兩國改革紅利發揮更大效益,股市後市最看好。 其中印度正在推動高速鐵路計畫,預期中國的高鐵公司、重工業可望隨著投資案技術輸出,為獲利前景挹注新動能,而印度的基建原本就是莫迪政府新預算案的重點項目,現在又有中方投資,整體基建產業評價可望進一步提升,中長線看好。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9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美歐股基金 大失血2014-10-06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上周美歐PMI數據雙雙不如預期,美股基金上周湧現88億美元賣壓,創近八周單周最大淨流出,歐股基金亦持續失血,相較之下,新興市場資金動能相對穩定,亞洲(不含日本)基金在市場動盪中逆勢吸金1.5億美元,勇奪單周股票吸金之冠。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雖然美股上衝氣勢受挫,ISM製造業指數稍有下滑,但仍維持在50之上擴張水準,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更有目共睹,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市場對聯準會升息已有心理準備,因此,美股將震盪中維持上升格局。 反觀歐股則是經濟雜音不斷,歐洲央行(ECB)擴大量化寬鬆(QE)政策又不明朗,導致下半年來資金加碼歐股意願不高,9月甚至周周流出。郭世宗指出,歐洲9月通膨年增率下滑至五年低點,增添ECB擴大寬鬆措施來刺激經濟及對抗低通膨的壓力,若未來確實有進一步擴大寬鬆措施,對歐股表現將有正面助益。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9月外資對亞股買少賣多,僅印度和泰國獲青睞,指數方面,雖然外資上周賣超越南0.16億美元,指數有逾1%表現,越南今年前三季GDP年增率為5.6%,表現亮眼,外資賣超有減少趨勢。泰國企業第2季整體獲利年增24%,股市有擴張空間。 ---------------下一則---------------  歐美股基金 上周大失血2014-10-06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歐美市場大失血,受美歐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不佳影響,美股基金首當其衝,上周湧現88億美元賣壓,創近八周單周最大淨流出;歐股基金也不好過,上周亦遭調節18億美元,歐股基金9月周周失血,單月流出逾97億美元,為29個月最大賣壓。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上周資金撤出美、歐市場,主要是經濟數據與救市政策不如預期,引發市場失望性賣壓,國際資金選擇退場。 不過,從三大成熟市場來看,整個9月仍是美股基金最「罩得住」,共吸金79.94億美元,反觀歐、日股基金雙雙失血,歐股基金失血97.57億美元最多,日股基金淨流出21.99億美元。專家表示,未來成熟市場仍以美國為霸主,特別在市場預期明年升息、美元指數強勢走升下,國際資金將大舉返回美元資產。 美國景氣好轉,經濟數據會說話。郭世宗說,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稍有下滑,美國9月ISM非製造業指數降至58.6,比起8月59.6下降不少,但此數據仍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水準,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更是有目共睹,9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4.8萬人,9月的失業率下滑至5.9%,2008年7月以來首度降至6%以下。 反觀歐股經濟雜音不斷,歐洲央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不明朗,下半年來資金加碼歐股意願不高,特別是歐洲9月通膨年增率下滑至五年低點,僅有0.3%,增添歐洲央行擴大寬鬆措施來刺激經濟及對抗低通膨的壓力。 但歐洲央行6月才剛推出兩波振興措施,包括對銀行業提供中期低利貸款、調降基準利率及收購債券,在這些措施起作用前,歐洲央行可能不會再推動新一步救市方案。 郭世宗認為,需等歐洲央行確實有進一步擴大寬鬆措施,對歐洲經濟才有助益。市場預估歐洲企業第三季獲利年增可達10.5%,只要實際結果符合或優於市場預期,歐股短線整理後,也有機會反彈。 ---------------下一則---------------  市場趨勢+亞洲>亞太>新興亞洲 亞太股市 本益比誘人2014-10-08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亞太十國股市本益比低於五年平均,以澳洲、台灣及中國大陸的折價幅度最大,都超過三成,馬來西亞及印度的折價幅度最小。基金業者認為,亞洲經濟成長率居全球之冠,股價跌是逢低布局良機。 一個月以來,全球股市同步修正,新興市場整體修正8.5%,以拉丁美洲修正15.3%最嚴重,歐非中東下跌8.2%,新興亞洲則拉回6.5%,許多新興市場已出現超跌。 彭博資訊統計,在亞太十個市場中,台灣本益比約14.3倍,遠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23倍,折價幅度高達近38%,中國股市本益比也僅有9.4倍,低於五年平均的14倍,折價幅度高達33.1%。 先機亞太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但新興亞太依舊為全球投資市場中成長力道最強的區域,預估2015年新興亞太地區經濟成長達6.6%,而全球僅3.8%,直至2019年前,IMF預估新興亞太的經濟成長率皆可維持6%以上。 高齊英指出,就獲利面來說,今年第2季,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企業獲利逆轉先前四季的衰退趨勢,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0.3%,可望引領新興市場步向成長。 就資金面來說,相對於MSCI亞股指數,亞股占機構法人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的比重還低了約2.5%,法人持續回補空間可期。從價值面觀察,亞股相當便宜,在所有新興市場中最有投資機會。 柏瑞投信指出,如果從2009年3月金融海嘯低點開始定期定額五年,新興市場中以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報酬率最優,超過21%,遠勝過新興歐非中東、拉丁美洲及金磚四國的負報酬率。 富達證券指出,日本企業獲利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改善,股市表現可期;中國大陸企業活動熱絡,預期未來景氣持續擴張;印度本季企業盈餘年增率可望達12%,主要由金融與資訊科技類股帶動。富達國際投資資深投資總監蘇德蘭(Matthew Sutherland)指出,就絕對的角度來說,全球股市已不再便宜,但也不算貴,相對的角度而言,在西方成熟股市走強一段時間之後,亞股顯得更有吸引力。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376.jpg&x=0&y=0&sw=0&sh=0 ---------------下一則---------------  亞股相對抗跌 後市不看淡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全球股市拉回,統計上周亞股下跌2.6%,相較拉美下跌4.7%及新興歐洲下跌4.6%相對抗跌。上周亞股僅東南亞的菲律賓和印度小幅淨流入,其中台灣失血8.66億美元最多,整體來說,台灣和韓國自九月以來受美國升息預期影響,雙雙已是連續四周淨流出。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瀚表示,近期資金撤出亞股,但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超過5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仍不少,包括印度、台灣、巴西及南韓,其中台灣及印度年度吸金超過百億美元。 他指出,新興亞洲政經情勢發展較為穩定,大陸持續受惠國企改革、滬港通、及貨幣寬鬆政策利多推動,東北亞的韓國亦將透過擴大財政赤字來實施刺激政策,整體亞洲股市後市依然偏多。 德盛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儘管資金持續流出台股,但上周淨流出幅度已由前一周的11億美元降至8億美元顯示趨緩,目前成交量仍在800億元上下,處於偏低水準,但指數反彈,市場信心主要來自政府持續作多。 整體來說,去年至今外資買超金額仍約有6,000億元,外資撤離並非因為台股基本面不佳。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表示,雖然亞股近期逢賣壓,大陸股市卻逆勢上漲表現出色,其中代表中小型股的中證500小盤指數上漲幅度達1.78%,顯示新興亞洲市場中中國股市後市相對看好。 他認為,目前大陸基本面穩健,現階段投資股市的風險不高,反映在近期亞股遭提款時,陸股反而相對抗跌,主要是因為6月底滬港通消息傳出後帶動股市反彈,在近期亞股修正期間反而可伺機布局。 ---------------下一則---------------  亞洲出口類股 前景俏2014-10-07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強勢美元以王者之姿登場,全亞洲除了還擁有外匯管制的人民幣與馬幣之外,其餘貨幣在這段期間全數下跌;不過,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受惠於強勢美元與人民幣的亞洲出口類股,將是帶領亞股上攻的關鍵。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表示,強勢美元雖然會讓亞洲資產受到衝擊,但貨幣貶值的直接效果就是改善出口跟經常帳赤字,這效果在亞洲將最為明顯。 林宜正說,去年印度盧比與印尼盾就曾因貶值讓經常帳赤字改善明顯,如今情勢轉移到東北亞,日圓與韓元貶值的幅度幾乎雷同,台幣也受到波及;而亞洲各國貿易的出口對象也集中在北美與中國大陸,可見只要這兩種貨幣偏向升值,亞洲出口類股幾乎不受歐洲與日本景氣下行影響。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在美國升息影響,以及安倍政府積極刺激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過去一季日圓大幅走貶6.3%,韓元貶值5.4%,東協國家貨幣也有2%~4%不等的貶幅,貨幣貶值有助亞洲出口類股營運及競爭力,出口回升和東南亞大經濟體推動國內經濟改革,預計東亞地區其他發展中國家將走出低谷,印尼、馬來西亞等出口大宗國家,相關產業可望受惠。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及升息時點逼近,美元維持強勢走升,連帶新興貨幣表現偏弱,雖然亞幣難以擺脫走貶趨勢,表現卻相對穩健,而且,對於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有加分作用。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2/24845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新興亞股 三大優勢撐腰2014-10-05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升息速度及幅度可能高於預期,激勵美元指數走升,波段強升達8%,美元走強吸引資金回流美國資產,但新興亞股卻相較不受影響,本次美元走升期間,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仍上漲逾4%。 統計美元指數自5月6日升值以來,波段漲幅8.7%,觀察此段期間新興股市表現,以亞洲股市表現最佳,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上漲4%,領先MSCI拉美指數及MSCI東歐指數小跌的表現。 根據歷史經驗,在2011年至2013年美國走強期間,新興亞股表現仍居三大新興市場之冠,表現較為抗跌。 投信法人分析,一般來說,美元走強,市場游資加速返回擁抱美國資產,但新興亞股因基本面良好、評價面偏低,仍受資金青睞;加上美元走強、原物料價格回軟,以原物料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東歐、拉美等受到影響,相較之下,新興市場經濟表現與原物料價格較脫鉤,在美元走升期間較不受干擾。 柏瑞亞洲亮點股票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表示,就過去歷史經驗分析,通常美元走高情況下,影響較大是原物料出口與貿易逆差的國家,在三大新興市場區域中,亞洲國家受衝擊較低,主因多為貿易順差、原物料出口比重較拉美、東歐等新興國家低,股市相對表現穩健,較不受影響。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元升值趨勢下,預期新興國家將呈現差異化的發展,相對看好亞洲股市與貨幣能有較佳表現,東北亞國家有很高的經常帳盈餘,且能受惠於美國經濟復甦,東協和印度則在政治面浮現轉機與政策變革的支撐下,也可望有較好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暨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第4季亞洲股市投資機會豐碩,預期在景氣回升、資金回流與評價面低廉三大優勢支撐下,亞股漲勢可期,看好中泰雙印四國的藍籌股補漲潛力。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6/2/24637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新興亞股 買盤將回籠2014-10-0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歐美資金9月撤離亞股主要股市,台股遭外資賣超逾21億美元,金額最多,堪稱9月亞股重災區;南韓單月賣超也超過10億美元,僅印度和泰國還有逾8億美元和6億美元買超。 若論單周,外資上周小買印度和菲律賓,外資上周持續賣超台股8.66億美元,但在內資如政府基金力挺下,台股逆勢上漲1.3%,漲幅反居亞股之冠。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加上美元維持強勢,促使資金回流美元資產,提高美元資產吸引力,因此,亞洲主要股市9月在此波資金回流下承受相當壓力。 郭世宗指出,亞洲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數據普遍不佳,雖然大多數市場的PMI仍高於景氣榮枯線,成長動能可能減弱的情況卻引起憂慮。 新增訂單指數的負面影響最大,郭世宗分析,由於電子業的生產周期已近尾聲,使得印度與台灣的指數全面下滑,韓國的指數更跌至50以下。 不過,郭世宗認為,中國、印度和印尼等重要市場的新增出口訂單數據好轉,美國的景氣穩健復甦,歐洲央行可望在第4季推動資產收購計畫,將改善亞洲地區第4季的出口數據,預期亞洲出口產業有機會傳出佳音。 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表示,聯準會可能提前升息的預期心理不斷擴大,非美貨幣貶值壓力升高,造成股市波動,外資因而先退場觀望。 不過,新興亞股具備基本面、價值面的雙重優勢,短期雖受美元獨強陷入震盪整理,但修正空間已相對有限,研判在美股穩在半年線之上的多頭格局態勢下,賣壓將逐步減輕,並吸引長線買盤回籠。 呂雅菁指出,在美元走強、預期亞幣走貶的壓力下,9月以來,漲多的新興亞股修正逾6%,跌幅不小;時序進入第4季歐美傳統採購旺季,有利以出口導向的新興亞洲國家,且強勢美元也有助提升企業競爭力與毛利率,一旦預期貶值心態轉淡,外資可能反手買進。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4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新興亞股 Q4亮點2014-10-08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微溫增長,美國明年即將進入升息循環,市場波動加劇,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建議,以多元資產做為核心,緊盯新興亞洲估值偏低、經濟回春的成長契機,將是第4季投資焦點。 許長泰也介紹獨步全球的「摩根Insights App」,這是摩根資產管理集團將推廣逾十年的「摩根市場洞察計畫(Market Insights Program)」行動數位化,也是亞洲第一個提供市場訊息的互動App,有豐富完整的總經圖表、投資主題專業報告與市場觀點,並搭配摩根全球投資策略團隊的語音或影音評論,提供即時的解讀。 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賴學緯表示,美國明年升息速度可能比預期快,將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與新興股匯債市表現,各區域表現將因經濟體質有不同變化,相對看好大中華、印度、東協等新興亞股市場,可布局具內需消費潛力及政策利多市場。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651.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日圓溜滑梯... 日股攀7年高峰2014-10-0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策主導下,日圓持續走貶,今年下半年以來貶值幅度逾6%,創下近六年低點,帶動出口型企業獲利有好表現,日經225指數更是頻創新高,自第2季來已上漲逾7%,激勵日股站上七年高點。 摩根日本基金經理人羅勃.羅伊德(Robert Lloyd)指出,依9月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在成熟市場中,日本明顯較受經理人青睞,從9月外資買超日股逾53.84億美元也可見。 羅勃.羅伊德表示,儘管安倍政府4月上調消費稅對經濟產生衝擊,日本企業獲利動能並不差,日本央行承諾將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60∼70兆日圓不變,有助刺激出口並提高經濟成長,再就價值面來看,日股估值較美歐股市有吸引力,是成熟股市中相對具有價值與成長性的市場,有助支撐日股後續表現。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日本政府4月調高消費稅,但整體經濟的表現優於預期,此外,日本企業對於公司治理與結構性改革的態度開始轉變,輔以新出爐的企業盈餘數據優於預期,都是支撐日股表現的正面因素。 ING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促使風險意識大幅提升,綜觀日股經濟數據紛雜,企業面則相對堅實,除4∼6月財報意外亮眼,第3季日銀短觀大型製造業指數不僅攀升,且優於預期,因此日股短線恐偏盤整,長期盈餘及價值面優勢也有助日股表現。 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美元強勁走升,亞洲貨幣多呈現貶值,日本寬鬆貨幣政策下,日圓近期貶勢尤其受到矚目,也讓日股出現一波漲勢,不過市場對消費稅調漲對經濟衝擊仍有疑慮,預估日本央行仍將維持量化寬鬆政策,展望第4季日圓貶值趨勢不變,有利出口走揚,刺激日本景氣回升,中期仍將有利日股表現,樂觀看待退休基金增持日股配置。 元大寶來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黃廷偉表示,日本經濟正逐漸脫離通縮威脅及消費稅調高衝擊,並持續邁向復甦軌道;日本強化公司治理政策,有助日股基本面逐漸好轉。 ---------------下一則---------------  外資連7周買超泰股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9月中下旬以來,隨著美國升息擔憂升溫、美元升值與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外資資金有撤出亞股的跡象,獨泰股仍持續吸引外資青睞、連7周獲外資淨買超,後市看俏。 ING泰國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泰國過渡政府逐漸成形,政權移轉順利,帶動資金回流泰股。此外,企業獲利也出現改善跡象,第2季整體企業獲利年增24%,遠優於前季的衰退17%,2015年在低基期效應支撐下,市場預期獲利成長動能可望增溫至約16%。 黃靜怡說,預計扮演憲法中眾議院角色的國家改革委員會(NRC)將產生,屆時基礎建設及改革計畫可望漸趨明朗,有助於支撐泰股盤勢,但短期本益比偏高,年底前突破去年5月高點1,650點恐有難度,類股表現也將較為分歧,以景氣復甦及政策受惠題材相關個股較有表現空間。 施羅德亞太不含日本股票研究團隊主管Robin Parbrook(白家寶)指出,今年是偏向通縮的環境,會是利率向上的一個阻礙,這意味流動性還是很充沛,因此泰國軍事政變後,持續推出相關政策,反而消除了不確定性,對整體泰國及其他亞洲股市都相當有利。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泰國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四個月回升,來到去年7月以來最高水準,泰國央行將民間消費成長率由0.2%上調至1.1%,顯示泰國消費者信心回升,確實已反應在實際消費狀況上。 馬克.墨比爾斯指出,根據I/B/E/S的市場共識預估,泰國企業獲利今明兩年可望分別成長12.5%和14%,目前預估本益比僅13.1倍,在東協國家裡最低,在獲利動能可望加速下,股市與本益比還有擴張空間。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觀光業收入占泰國GDP約一成,為了吸引國際觀光客回流,泰國軍政府除了對原本免簽的國家祭出簽證期限延長,更針對大陸、台灣採取期間內的免簽優惠。此外,為促進國內觀光,也給泰國居民國內旅遊消費可獲所得稅減免優惠,以拉抬內需消費。 黃寶麗表示,泰國上半年因政局僵持,因此在亞股中表現相對落後,隨著政治回穩,經濟恢復動力,投資價值浮現,除了逢低買進泰股基金,也可透過布局東協基金來參與反彈契機。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9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雙印泰股 吞改革紅利2014-10-07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根據世界銀行《東亞經濟半年報》最新資料顯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今年經濟速度雖放慢,但隨著成熟國家經濟逐步復甦,帶動出口需求,明年東亞區(除中國外)增速將會逐漸回升。 世界銀行下修東亞經濟成長預測,2014-2016年的預測是6.9%,比之前預測的7.1%下降。 中國的經濟成長,也被下修,2014年預測是7.4%,2015年7.2%,2016年7.1%。先前世銀預測,中國在2014年的經成長是7.6%,在2015年、2016年則是7.5%。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雖然世銀下修東亞及中國經濟成長,但東亞太平洋地區仍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東協共同體將在2015年12月成立,除擁有國際競爭力,整合效益包含商品、投資、勞動、服務與資本自由化等,經濟成長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下一則---------------  押寶印度股市 笑臉2014-10-05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經濟數據欠佳,香港占中事件、美元走升影響新興股市資金動能,加上地緣政治消息干擾,壓抑新興股市走跌,但個別市場指數差異明顯。今年以來,受惠於選舉行情的印度股市大漲27%,激勵側重印股的新興股票型基金表現,年初以來績效前三強的基金,第一大持股國都是印度。 美元走升影響新興股市資金動能,今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漲幅收斂至1.25%,且近期在美國升息預期下,全球資金加速回流美國資產,新興市場表現波動加劇,9月以來新興股市走弱,若拉長時間來看,今年新興股市表現落差大,例如印度Sensex指數今年以來漲逾27%,漲勢亮麗;俄羅斯RTS指數今年來跌幅將超過二成。 印度股市強漲,帶動新興股票型基金表現,觀察台灣核備境外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績效,今年平均上漲近3%,績效前三名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瑞萬通博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及摩根新興市場小型企業基金,今年來漲幅皆超過一成,這三檔基金第一大持股國均為印度。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許多新興國家如大陸、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南韓等都在進行改革,金磚五國開發銀行的成立,也可望帶給新興市場各國更多貿易與金融上的合作,在基本面及評價面優勢下,今年許多新興股市已有優於成熟市場情況,目前新興市場處於復甦階段的甜蜜點。 今年強漲的印度股市,總理莫迪若能啟動與落實更多的改革,股市有機會走向長期的多頭市場。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外資持續力捧印度股市,印度第2季GDP成長率較上季的4.6%升至5.7%,優於市場預期,創2012年首季以來新高,包括製造業、出口、汽車銷售、消費支出與電力生產等數據均明顯增長,印度後市持續看好。 ---------------下一則---------------  印度股市 榮景不墜2014-10-06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印度股市今年來在選舉行情帶動下上漲25%,帶動印度基金績效表現,其中,群益印度中小基金今年來上漲42%,漲幅居海外股票型基金之冠。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股市即使漲多但評價面還屬合理,且根據過往印度新執政黨上任後,改革政策利多往往帶領股市走二至三年多頭行情,預料年底前印度股市還有高點可期。 印度股市今年以來表現亮麗,主要是印度政黨輪替帶來改革紅利,也由於市場對莫迪的執行力有高度信心及期待,在基本面利多加持,加以印度股市評價面仍偏低,吸引國際買盤。 林光佑指出,即便印度股市已經漲多,但根據過往經驗觀察,上回2004年政黨輪替時,股市走了二至三年多頭行情,依照現階段印度股市的本益比約16倍、相較過去最高24倍依舊偏低的情況來看,印度股市還沒有過熱跡象,預計年底前指數還有創高機會,漲幅空間達5%至10%。 林光佑分析,就基本面來看,印度近幾月的進出口數字都是正成長,工業生產也是正向表現,且影響印度人口生計雨季降雨量狀況還算良好,降低氣候不確定性對經濟表現的衝擊。 再者,時序進入印度消費旺季,除9至11月的消費旺季,10至12月則是結婚旺季,統計2000至2013年每年9至12月印度股市的表現都相對強勢,看好年底前印度股市還有高點可期。 在持股方面,林光佑選股採取「Top-Down」方式,先選擇產業、再挑選業績績優股,並搭配技術線型作為布局時點參考,掌握時間價值,並在今年上下半年做了不少持股調整。 他指出,年初時側重消費類股,包括IT、生技醫療等出口類股,主要是當時這類股票基期仍偏低,且受惠全球景氣好轉,帶動印度出口活絡,出口產業競爭力佳,但後來盧比升值,加上進入新政府新政策,資金出現轉向,市場對新政府經濟改革相當有信心,也開始增添機械設備,因此目前他手上重要持股為景氣循環股,包括汽車零件、資本設備、金融股等。 就基金前五大持股來看,林光佑首重汽車相關類股。他解釋,4月前往印度拜訪公司,發現印度人交通方式出現改變,先前有九成機車都屬打檔車,但隨印度女性近期加入職場比例提升,愈來愈多女性出外就業,帶動一般速可達scooter機車需求,看準此趨勢提前布局相關個股,獲得良好報酬。 另外,醫療產業也是重點持股,林光佑說,美國許多專利藥陸續到期,近一兩年學名藥需求大增,印度為學名製藥出口大國,帶動當地藥廠業績明顯上升。 針對整體印度股市展望,林光佑認為,「政黨輪替利多還沒發酵完畢」,且市場預期2016年印度經濟成長率可望達7%,目前看來印度通膨問題也獲得控制,即使印度股市漲多,但還不到獲利了結的時刻。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56.gif&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5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印度撐起半邊天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檢視投信發行364檔海內外股票基金今年以來表現,最佳績效逾4成,前9名報酬均逾2成,且觀察前10名中,前7名都是海外股票基金,尤其印度基金在前10名占半數,法人表示,印度今年表現出色,主要因新人新政及外資持續流入,預料後市仍可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今年大選完,市場預期新人新政,將推出財政改革、獎勵投資、基礎建設、提高就業等政策以推動經濟,有利於投資信心及企業獲利表現。印度在經濟數據基本面佳又是市場吸金王,加上新人新政局勢以及第4季是印度股市旺季的趨勢下,後市持續看好。 林光佑強調,印度今年經濟落底回升,明後年可望持續向上,對股市為利多。 再就評價面來看,雖然印度股市今年頻創新高,印度股市目前12個月的預估P/E為15.4倍,約等於歷史平均,與先前高點的24.6仍有一段距離,外資資金持續匯入印度股市,今年到目前為止買進達138.41億美元,高於亞洲其他國家,兩大利多加持下,後市續看多。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外界看好莫迪的經濟改革,除過去他擔任古吉拉特邦長的經驗,主因還是在於結構性經濟優勢。 估計2015∼2017年,印度企業盈餘成長率分別達14.3%、21%與19.3%,3年平均達18%;雖印度指數已創歷史新高,但現階段印度股市股價淨值比為2.6倍,仍低於10年平均的2.7倍,顯示印度股市仍有價格優勢。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強調,近期除了S&P調升印度信評展望,由負向調升至穩定,惠譽也釋出正面訊息,預估印度2015財務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經濟成長率將達5.6%,成為金磚四國唯一成長國家,正面評價原因來自新政府上台後政治不確定性消除,官僚體系效率改善及投資環境好轉。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印股 後市可期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印度股市創新高,在企業獲利的加持下,印度股市享有的本益比卻足以超過亞洲市場平均值,且根據最新預期,莫迪的改革已加深市場對印度的投資信心,預計2015∼2017年,印度企業的平均獲利成長率將可達18%,是金融海嘯後的兩倍,法人指出,持續看好印度後市的投資契機。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印度新總理莫迪上台後積極推動「強化財政」與「推動成長」兩大方向的結構性改革,致力於提升製造業效能、能源改革、擴大基礎建設投資以提升就業市場,搭配民眾及企業樂觀投資情緒,都有利印度未來經濟的發展。 郭世宗指出,新政府結構性改革成效已開始反應至周期性指標上,第2季GDP年增5.7%,優於市場預期,更創兩年半新高,不良貸款率也見下滑。 眼見印度投資周期已見底,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成效要能完全體現出來往往需要的數月至數年的時間,郭世宗建議,投資人若看好印度股市長線多頭趨勢,可採分批布局的方式投資印度,若短線有回檔,均視為良好買點。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OG)報告,印度的製造業成本指數僅87,低於大陸的96,更比泰國的91低,只略高於印尼的81,可見只要改善基礎建設與法規限制,以當地人口紅利的優勢,印度在亞洲製造業的潛力相當明顯。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外資資金持續匯入印度股市,今年來相對亞洲其他國家,外資買進印度的金額仍然最多,此外,加拿大退休基金及印度退休基金近期擬加碼投資印度,也是利多之一。展望後市,預期印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回升,中長期看法仍樂觀,至於操作策略,建議可以金融、汽機車(含零組件)、工業及原物料類股為主要配置。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莫迪要做的改革,是把印度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從服務業轉移到基礎建設與工業為主的製造業;據統計,未來3年內,印度的企業盈餘將分別成長14.3%、21.0%與19.3%,平均盈餘成長更可達18%。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250/A37A00_P_01_02.JPG ---------------下一則---------------  市場趨勢+歐洲>新興歐洲/東歐 歐央行再寬鬆無影 股債地震2014-10-03 記者林韋伶/台北報導 昨(2)日歐洲央行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如市場預期未再更動利率政策,但針對資產購買計畫沒有提出明確的金額,投資人感到不耐,引發失望性賣壓出籠,各歐洲主要股市幾乎全面重挫,義、西、葡三國股市單日跌幅均超過3%;專家分析,近期歐洲股、債市可能出現區間震盪整理,建議投資人宜多觀望再伺機進場。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分析,由於先前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使得市場期待歐洲央行推出更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但公布結果使市場出現,因此引發失望性賣壓,預期短期內會影響歐洲市場,股債表現偏向整理。 不過,現階段由於美國減少購債規模,而歐洲仍推動購買公債、公司債,預期資產負債表將回到2012年初水平,並預告可能會購買1萬億歐洲資產,林紹凱分析,儘管短線市場偏整理,但若11月歐洲銀行壓力測試之後,有進一步寬鬆政策,股、債市皆有機會恢復基本面表現,建議投資人不妨暫時觀望,待市場整理後,再對歐洲資產分批投資。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則表示,近期歐洲經濟數據令外界失望,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歐元區經歷三次經濟衰退的困境,比較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製造業活動仍不斷萎縮,加上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地緣政治風險問題仍未完全解決,短期內歐洲股市恐將受到壓抑,預期歐股將呈現區間震盪格局,對於第四季歐股採取較為謹慎偏保守的看法,雖有寬鬆政策的加持,但建議待變數更為釐清後再伺機進場。 債市部分,黃時彥分析,歐債殖利率偏低連帶壓抑美債殖利率表現,預期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在年底前可望維持2.8%以下,在美歐公債殖利率維持在相對低水準的趨勢下,搭配低成長、低波動、低利率三低的大環境下,高利差投資工具將繼續成為市場主流,目前相對看好新興市場企業債的表現。 ---------------下一則---------------  歐洲新政 股市上攻契機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歐洲央行預定在利率會議公布資產擔保證券(ABS)和擔保債券(CB)購買細節,加上後續新政策將陸續推出,法人指出,對於近期受到美國升息預期以及地緣政治消息影響而震盪整理的歐洲股市來說,政策面利多將可提供有力支撐。 ING歐洲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近期歐洲疲弱的經濟數據,顯示地緣政治制裁對德國及歐元區經濟持續構成壓力,除了有助加快歐洲央行推出廣泛量化寬鬆(QE)政策規畫,也能降低德國對歐洲央行QE政策的不滿情緒,提高政策成功的機率。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地緣政治緊繃情勢、經濟成長數據疲弱,顯示歐洲持續身陷結構性問題。儘管如此,歷經近期的落後表現至今,短期內歐股已呈現過度賣超,可以留意。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歐洲企業營收來自海外的比重近五成,德國甚至高達56%,歐元走貶有助於提高歐洲出口企業競爭力,反而利於企業獲利動能回升,同步帶動歐股走勢回春。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基金經理人海樂.安諾指出,蘇格蘭脫離英國疑慮化解,將帶動英國與歐洲資產反彈行情,在市場風險偏好意識提高下,有利全球風險性資產表現。 施羅德(環)歐洲收益股票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基於歐洲疲弱的總體經濟,ECB後續可能推出新刺激政策,將從基本面給予歐股支撐,財務體質健全、獲利穩定、現金流量充沛,並穩定發放股利的大型龍頭股,將是投資重點。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強調,歷經2012∼2013年歐股估值回升帶動的行情後,今年以來歐股進入緩漲格局以消化籌碼;歐洲經濟持續在復甦軌道上,將帶動企業獲利回升,景氣循環股對景氣與企業獲利敏感度較高,將帶領歐股穩定回升。 ---------------下一則---------------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2014年10月09日
公開
62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成長不馬虎 青少年肥胖 日後易罹大腸癌【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大腸癌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醫界認為罹癌原因和個人生活型態、飲食或家族史有關。近日一篇世代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肥胖者,成年後罹大腸癌機率,是一般人的二點三七倍。 此篇研究是哈佛公共衛生院流行病學系博士坎特(Elizabeth Kantor)九月底在美國癌症防治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研究團隊追蹤瑞典近廿三萬多名十六至廿歲青少年,長達卅五年,發現青少年時期肥胖者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癌。 我國健署也表示,青少年肥胖定義與成年人不同,十六歲若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廿五,廿歲超過廿七,就算是肥胖。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肥胖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細胞容易變化,腸子出現瘜肉,容易病變。 不少文獻指出,愈年輕就有肥胖症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愈高。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則表示,研究指出,肥胖會提高罹癌風險至少二至四倍,又以乳癌和大腸癌最顯著。 朱光恩說,青少年或不到卅歲的年輕人,照理「不應會是得到大腸癌的一群人」,但近年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他最近日才收治一名廿八歲的日本料理廚師,長期血便不以為意,發現自己體重過輕、臉頰凹陷來就診,竟已是大腸癌末期。 朱光恩說,年輕人常常把血便、腹脹看得稀鬆平常,或以為只是痔瘡。但他提醒,若血便、腹脹持續一至三個月,務必就醫檢查。 瑞典世代研究也指出,青少年肥胖與大腸癌的關係如何互為因果,有待進一步探討、釐清,但可以確定的是,減低肥胖率作為預防大腸癌的策略,應該是正確的方向。【2014/10/03 聯合報】@ http://udn.com/

1031009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9日
公開
50

停利、停損點 鎖住利潤避大虧2014-10-08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俗語說「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累積退休金不僅要有明確投資策略,還要懂得適時停損停利。富蘭克林投顧表示,買進基金後,該如何設定停損、停利點,是投資人最難以拿捏的課題,關於停損、停利點的設定,依照定期定額以及單筆投資,不同的投資方式也有不同的作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如果是定期定額投資,可抱持「停利不停損」的操作,由於定期定額最大好處是透過投入成本的分散,參與景氣揚升時帶來的投資機會,所以當市場下跌時反而是更好的加碼契機。在停利上,可依基金的波動屬性來做目標的設定,舉例來說,如果基金的3年月報酬率年化標準差在20%,停利點可設標準差的1.5倍,也就是30%。 至於單筆投資,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在實際操作上,投資時該思考的是當初買進基金時背後的因素是否改變,如果持有的理由更強或消失,不論損益如何都該要進行必要的加減碼調整,但這涉及基本面或技術面的主觀判斷。 若要設定簡單易行的法則,建議在停利時可採取動態停利法,舉例來說,如果基金的3年月報酬率年化標準差在20%,可先將一個標準差也就是以20%設為初步的停利目標,而半個標準差(下跌10%)為停損點,讓停利百分比為停損百分比的2倍。 在基金達到20%漲幅後,先停利一半的投資部位,對於另一半,後續只有在淨值從最高點起算出現半個標準差的回檔10%,才設定停利,如100元時買進,在120元時,先停利一半,另一半則啟動動態停利,若後續最高漲到150元,出現回檔10%至135元,即賣出另一半停利。 如此一來,可確保每次操作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並鎖住利潤,但又不致在有大多頭行情時太早賣出。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6/248826.jpg&x=0&y=0&sw=0&sh=0 ---------------下一則---------------  摩根:投資陸股 選環保電商2014-10-08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IMF、世界銀行及高盛等五大券商皆下調中國大陸今、明經濟成長預估,但陸股昨(8)日在長假後開盤後,絲毫不受影響,滬深兩市皆收紅。 根據各大機構及外資券商的報告,大陸明年經濟成長不僅低於今年,甚至可能跌破7%。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 (Tai Hui)分析,大陸的季度投資放緩,房市價格下降、庫存上升,加上打貪政策,不利餐飲、旅館及精品消費,經濟成長勢必會放緩。但是中國人民銀行雖未祭出大規模貨幣政策,但一直施行「微調」措施,對於經濟成長保七目標,應該仍能達成。而且,只要大陸未發生「硬著陸」,經濟成長率下修幾百分點,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許長泰認為,投資大陸宜選股不選市,指數空間可能不大,但是受惠於政策改革的再生能源、環保類股,如電動車充電站,結構性成長的網路購物、電子商務股,以及民生消費等,預期在第4季依然會有優於指數的表現。 群益投信則認為,人民幣定向寬鬆,利率下行有利於中國債表現,而大陸龐大的外匯儲備,也有助於人民幣扮演全球儲備貨幣的角色,即使陸股受到經濟下修影響,大陸的匯市及債市行情仍可期待。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近期中國政府積極鬆綁房市限購以及限貸令,已經在進行資金鬆綁。 此外,大陸將於20至23日舉行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依照過去第十七屆四中全會的經驗,會議結束後半年及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上升0.02%及1.5%,預期大陸官方在四中全會將有更明確的政策出爐,將有助於股債市表現。 林宗慧表示,近期俄羅斯因受到美歐制裁,棄美元轉人民幣,9月時,人民幣與盧布的交易額比8月增加60%,俄羅斯天然氣集團也考慮把人民幣,當作4,000億美元供氣合約的支付貨幣,顯示出人民幣正成為美元以外的熱門貨幣。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60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中國Q3經濟成長 下探5年新低 年增率估7.2% 十一長假零售增幅亦連年下滑2014年10月09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持續疲軟 中國出口、內需不振,9月服務業PMI走疲,製造業PMI維持疲弱,十一黃金周零售業績成長力道也連年下滑,本月21日公布第3季經濟年成長率預估將創5年半新低7.2%。 中國政府打奢政策持續影響消費力度,?豐(HSBC)昨公布9月中國服務業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從前月的17個月高點54.1降至53.5,日前公布的官方數據也降至8個月新低54,反映經濟仍面臨走疲風險。 ?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中國服務業PMI回落,分項數據好壞不一,「儘管製造業部門仍料臨下行壓力,但服務業在9月整體仍受支撐。中國經濟短期仍料臨下行風險,貨幣和財政政策仍料寬鬆」。 貨幣寬鬆是唯一選擇 中國國家統計局預計本月21日公布第3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據彭博調查,經濟學家預估年增率恐由第2季的7.5%降至7.2%,將創2009年第1季來新低。 海通證券報告指出,因為產能過剩的製造業與房地產都需要去槓桿,中國政府又難以承受經濟的全面萎縮,因此當前貨幣寬鬆可能是唯一選擇。 海通證券表示,雖然9月滙豐與官方製造業PMI均與前月持平而非下降,且9月發電增速也由負轉正,但其實壞消息並未完全消失,包括9月與十一黃金周期間地產銷量持續低迷、黃金周國內主要景點旅遊門票收入下滑等,都預告經濟下滑風險未消。 中國商務部周二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10月1~7日全國零售與餐飲企業銷售額達9750億元人民幣(4.8兆元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12.1%,但成長力道逐年放緩,增幅從2010年的18.7%一路下滑,對積極將經濟重心由出口轉向內需的中國來說,並非良好發展。 124景區門票收入減3% 此外,黃金周前6天全國124景區接待遊客僅年增2.7%,但門票收入年減3.1%,為2001年以來十一黃金周期間首度出現負成長,且前5天主要16大城市地產銷量年減幅仍在10%以上,反映地產銷量仍在下滑。 《中國證券報》報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人行)的第3季貨幣政策例會已提出,當前經濟「形勢的錯綜複雜不可低估」,較第2季例會更強調當前經濟複雜的程度,凸顯出第3季GDP情況不容樂觀,第4季壓力依然較大。 除了房地產投資迅速下滑,新開工項目有限,連續30個月負成長的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顯示製造業領域面臨的通縮壓力加大,加上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金融支持力度減弱,對中國經濟來說都非好跡象,人行可能採取多種手段,致力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甚至可能在必要時啟動全面降息。 ---------------下一則---------------  亞太股市 本益比誘人2014-10-08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亞太十國股市本益比低於五年平均,以澳洲、台灣及中國大陸的折價幅度最大,都超過三成,馬來西亞及印度的折價幅度最小。基金業者認為,亞洲經濟成長率居全球之冠,股價跌是逢低布局良機。 一個月以來,全球股市同步修正,新興市場整體修正8.5%,以拉丁美洲修正15.3%最嚴重,歐非中東下跌8.2%,新興亞洲則拉回6.5%,許多新興市場已出現超跌。 彭博資訊統計,在亞太十個市場中,台灣本益比約14.3倍,遠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23倍,折價幅度高達近38%,中國股市本益比也僅有9.4倍,低於五年平均的14倍,折價幅度高達33.1%。 先機亞太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但新興亞太依舊為全球投資市場中成長力道最強的區域,預估2015年新興亞太地區經濟成長達6.6%,而全球僅3.8%,直至2019年前,IMF預估新興亞太的經濟成長率皆可維持6%以上。 高齊英指出,就獲利面來說,今年第2季,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企業獲利逆轉先前四季的衰退趨勢,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0.3%,可望引領新興市場步向成長。 就資金面來說,相對於MSCI亞股指數,亞股占機構法人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的比重還低了約2.5%,法人持續回補空間可期。從價值面觀察,亞股相當便宜,在所有新興市場中最有投資機會。 柏瑞投信指出,如果從2009年3月金融海嘯低點開始定期定額五年,新興市場中以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報酬率最優,超過21%,遠勝過新興歐非中東、拉丁美洲及金磚四國的負報酬率。 富達證券指出,日本企業獲利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改善,股市表現可期;中國大陸企業活動熱絡,預期未來景氣持續擴張;印度本季企業盈餘年增率可望達12%,主要由金融與資訊科技類股帶動。富達國際投資資深投資總監蘇德蘭(Matthew Sutherland)指出,就絕對的角度來說,全球股市已不再便宜,但也不算貴,相對的角度而言,在西方成熟股市走強一段時間之後,亞股顯得更有吸引力。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376.jpg&x=0&y=0&sw=0&sh=0 ---------------下一則---------------  新興亞股 Q4亮點2014-10-08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微溫增長,美國明年即將進入升息循環,市場波動加劇,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建議,以多元資產做為核心,緊盯新興亞洲估值偏低、經濟回春的成長契機,將是第4季投資焦點。 許長泰也介紹獨步全球的「摩根Insights App」,這是摩根資產管理集團將推廣逾十年的「摩根市場洞察計畫(Market Insights Program)」行動數位化,也是亞洲第一個提供市場訊息的互動App,有豐富完整的總經圖表、投資主題專業報告與市場觀點,並搭配摩根全球投資策略團隊的語音或影音評論,提供即時的解讀。 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賴學緯表示,美國明年升息速度可能比預期快,將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與新興股匯債市表現,各區域表現將因經濟體質有不同變化,相對看好大中華、印度、東協等新興亞股市場,可布局具內需消費潛力及政策利多市場。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651.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日圓溜滑梯... 日股攀7年高峰2014-10-0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策主導下,日圓持續走貶,今年下半年以來貶值幅度逾6%,創下近六年低點,帶動出口型企業獲利有好表現,日經225指數更是頻創新高,自第2季來已上漲逾7%,激勵日股站上七年高點。 摩根日本基金經理人羅勃.羅伊德(Robert Lloyd)指出,依9月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在成熟市場中,日本明顯較受經理人青睞,從9月外資買超日股逾53.84億美元也可見。 羅勃.羅伊德表示,儘管安倍政府4月上調消費稅對經濟產生衝擊,日本企業獲利動能並不差,日本央行承諾將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60∼70兆日圓不變,有助刺激出口並提高經濟成長,再就價值面來看,日股估值較美歐股市有吸引力,是成熟股市中相對具有價值與成長性的市場,有助支撐日股後續表現。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日本政府4月調高消費稅,但整體經濟的表現優於預期,此外,日本企業對於公司治理與結構性改革的態度開始轉變,輔以新出爐的企業盈餘數據優於預期,都是支撐日股表現的正面因素。 ING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促使風險意識大幅提升,綜觀日股經濟數據紛雜,企業面則相對堅實,除4∼6月財報意外亮眼,第3季日銀短觀大型製造業指數不僅攀升,且優於預期,因此日股短線恐偏盤整,長期盈餘及價值面優勢也有助日股表現。 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美元強勁走升,亞洲貨幣多呈現貶值,日本寬鬆貨幣政策下,日圓近期貶勢尤其受到矚目,也讓日股出現一波漲勢,不過市場對消費稅調漲對經濟衝擊仍有疑慮,預估日本央行仍將維持量化寬鬆政策,展望第4季日圓貶值趨勢不變,有利出口走揚,刺激日本景氣回升,中期仍將有利日股表現,樂觀看待退休基金增持日股配置。 元大寶來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黃廷偉表示,日本經濟正逐漸脫離通縮威脅及消費稅調高衝擊,並持續邁向復甦軌道;日本強化公司治理政策,有助日股基本面逐漸好轉。 ---------------下一則---------------  生技基金 利多一籮筐2014-10-08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日高檔震盪,投信業者指出,第4季醫學會議接連召開,新的臨床實驗數據一一公布,將激勵生技股表現,中小型股可留意審藥進度及重要數據揭露,大型生技股則應著重營收及獲利成長動能。 根據統計,第4季國際共有六個重量級展覽或是醫學會議召開,10月有兩個展覽分別是10月7日至9日的世界製藥原料展覽會、10月20日至23日的美國亞特蘭大國際醫療保健展。 11、12月則各有四個展覽會議,分別是歐洲生技展、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美國血液協會國際會議、莫斯科國際醫療展。市場法人表示,國際重量級的展覽往往帶來利多消息,第4季生技股表現可望續強。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除醫學會議旺季來臨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加快審藥速度,總通過件數達29件,已超越去年,在新藥通過消息帶動下,中小型生技股被大型企業併購機會也大增。 傅子平表示,美國財政部對稅務倒置提出疑義後,「假併購、真退稅」不利製藥公司,但「真」併購的生技股,重新獲得市場注意,其中尤以歐洲生技企業併購題材更為看好,看好被併購的生技與特殊劑型公司,歐元走弱將對相關公司獲利加分;但目前宜減碼美國大型製藥公司,主要因為評價偏高,美元強勢也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 群益投信表示,醫療生技產業的國際級展覽及重要醫學會議,扮演重要的亮點角色,就功能性來看,醫療生技展與電子科技展的相同點在於提供參展廠商進軍國際市場的捷徑,增加企業及產品的能見度,同時也讓買賣雙方在更多元的平台媒合,進而促進商機觸角無限延伸,對於企業獲利都能有實際助益。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根據Bloomberg統計,今明兩年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成份股獲利穩定向上;Bloomberg預估資料顯示,第3季醫療生技產業延續第2季財報好成續,仍名列前茅,預計在獲利面的支撐下,到年底前仍具投資價值。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652.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強勢美元時代 陸債平均漲逾3% 2014-10-0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法人統計,從2009年來,美元指數轉強後,全球主要資產中以大陸債表現最為強勢,在美元強勢期間,大陸債平均有超過3%的以上的漲幅,可視為強勢美元下的投資方向。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美元指數走強,周線連11揚,統計金融海嘯後,美元指數共出現四次超過4個月連續上漲,美元指數平均上漲7.31%,股市債市表現兩極,新興股市與大陸股市平均下跌3.91%及12.03%,新興市場債與大陸債則平均上漲2.35%及3.29%,顯示美元走強期間,大陸債市是資產配置的首選。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表示,在近期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影響下,市場已預期人行應會有寬鬆政策公布,對提振投資氛圍也相當正面。此外,第3季以來,人民幣表現居亞洲貨幣之冠,也有利於吸引資金回流人民幣債券市場。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吸引全球投資目光,看好透過投資人民幣計價資產,可以參與人民幣長線升值的契機,推升市場對人民幣計價債券的需求高漲。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市場對人行放鬆預期增強,且在政策面和基本面刺激下,中長端信用品種成交活躍,點心債主要投資標的為具國際信評,國企背景,或上市公司債券為主要布局標的。 惠理康和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余冠廷表示,大陸營造相對寬鬆資金環境、提振經濟,此外,逐步放鬆對不動產市場的緊箍,都將有利於大陸相關債券的表現。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表示,在近期美元走強下,人民幣表現將面臨壓力,惟長假前人行疑似出手干預阻貶,預期人民幣將處於中間價附近震盪整理。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預期官方仍將推出額外的貨幣及財政寬鬆政策刺激經濟成長,將有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升。 ---------------下一則---------------  美元強勢 點心債後市看好2014-10-08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元強勢,牽動許多資產價格。基金業者認為,美元這波升值將暫時休息,但明年仍將強勢。在美元強勢的趨勢下,宜減碼原物料股,加碼科技股及人民幣資產。 美國量化寬鬆(QE)將完全退場,明年升息在望,加上歐元區及日本經濟疲弱,新興市場也不如預期,因此美元最近走強,金融市場波動大。 目前美元指數已接近86,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認為,這波美元指數急漲,其他貨幣再大幅下跌的空間有限,一旦美元指數漲到86,要小心回檔。不過,美元休息一陣子之後,仍將維持強勢地位。 富達證券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領先其他主要央行,採取正常化貨幣政策,預期美元持續走強。這對全球經濟成長有利,因為強勢美元可望激勵歐洲與亞洲出口,同時抑制美國通貨膨脹,減緩未來升息所帶來的風險。 就投資建議來說,富達證券表示,美元走強,不利大宗商品,因此建議大幅減碼原物料股。相反的,科技股對美元走勢敏感,預期科技股有漲升空間,如同1990年代的多頭行情。另外,美元強勢加上原物料疲弱,也有利於日本股市。 美元強,其他貨幣偏弱,但人民幣反而顯得穩定。惠理康和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余冠廷表示,這波資金大舉回籠美國,亞洲貨幣除人民幣以外,對美元全都貶值。 余冠廷說,亞洲地區經濟表現良好,亞洲資產在拉回整理後,仍將再度吸引國際熱錢回流。尤其中國今年第2季以來對於貨幣政策的態度轉為寬鬆,營造相對寬鬆的資金環境,提振經濟,也有利於債券。 余冠廷表示,美元利率正常化即將啟動,亞洲企業紛紛趁著這一波利率低檔發債募資,市場對新債的胃納不錯,最近發債還出現三到十倍的超額認購。 余冠廷指出,人民幣守穩,貨幣政策愈趨寬鬆,有助中國相關債券。「滬港通」將於27日首發,不免有磁吸效應,短線債券不免會受影響,但從資產配置來看,長線資金仍將逢低承接。 ---------------下一則---------------  複合債 今年來漲逾7% 2014-10-08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市場陸續反應美國升息議題,但整體債市依然表現不俗,只是高收益不再處於獨霸地位,反而是採取多元複合債策略的組合更能有效抵抗升息。 統計複合債今年來報酬達7.2%,勝過純高收益債的5%;若從近三年年化波動度來看,複合債波動度約5.7%,同樣較純高收益債的7.3%相對抗震。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高收益債市基本面無虞,資金短期撤離,就長線投資價值角度來說應趁勢布局,但建議在升息議題持續反應的情境下,應透過複合策略納入高收益債部位,以免陷入較高波動的風險中。 許家豪表示,在升息環境下,投資債市不能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從長期趨勢來看,信用債基本面無虞、市場仍有收息需求,包括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和投資級債仍將持續吸引資金進駐,現階段拉回即是買點。 ING鑫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黃若愷表示,近期美元對歐元、日圓、澳幣再創新高價位,顯示國際資金返回美元市場趨勢已逐漸成形。此外,近期金融市場紛擾不斷,從地緣政治、伊波拉疫情至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等,都使投資氣氛轉趨審慎。 不過,短期的非經濟因素不致影響基本面逐漸改善的利基,在震盪期間,以複合債方式介入可降低短線波動風險,走強的美元有助美元計價資產需求,美元投資級債可望持續受資金追捧。 摩根投信副總吳美燕表示,過去幾年,在美國多次量化寬鬆加碼下,驅使資金追求收益率,整體債券資產波動率及相關係數均大幅下滑,使各類債券呈現只漲不跌的勢。然而,隨著量化寬鬆(QE)即將完全退場,美國升息時程逼近,美債利率開始彈升,過去受惠QE所產生的低風險高報酬的局面將不復見。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9/2/249414.jpg&x=0&y=0&sw=0&sh=0 ---------------下一則---------------  公司債 長線布局2014-10-08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即使全球景氣有明顯復甦跡象,但根據國際貨幣銀行研究中心(ICMBS)資料顯示,全球負債創歷史新高,這將迫使央行長期維持低利率,但反觀企業負債卻逆勢改善,預期未來以公司債為主的信用債券反而是可長期布局的資產。 根據ICBMS的報告,包括全球的負債比、成熟國家負債比占GDP比重均超過200%,成熟國家的政府負債在金融海嘯後急速膨脹,可見儘管低利環境有助債券價格表現,但企業債的體質要遠勝過政府債。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信用債券擔憂違約風險勝過利率風險,因此低利環境持續有助企業降低違約率,儘管資本利得誘因不如過去,但在全球持續低成長的環境下,長期布局信用債券,反而有較佳的孳息效果並發揮複利優勢。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鄭鼎芝表示,美國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連續16周淨流入,看出資金仍青睞投資等級公司債,利率走向正常化趨勢不變,信用債券的利差收歛空間相對有限。由於美升息議題將使市場震盪加大,但歐洲央行擴大寬鬆及美歐間高利差可降低衝擊,預估美債利率將進入整理,布局上建議將信用債列為核心配置,偏股型戰術性操作。 ---------------下一則---------------  新興企業債受矚目2014-10-0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投資人擔憂美國升息,加上全球市場較為動盪,資金提前出現回流美元資產的情況,新興市場債近期也承受壓力。法人指出,美元走強趨勢下,當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債回檔幅度較深,美元計價的新興債近期表現相對抗跌,且今年以來表現仍然亮眼,是現階段布局首選。 施羅德投資固定收益投資長萊斯皮納德(Philippe Lespinard)指出,現在全球的經濟穩健復甦,看好新興債後市,其中在新興市場貨幣中,最為看好拉丁美洲、亞洲貨幣,特別是印度及印尼。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表示,在低利的環境下,投資人對收益型商品的需求更加強烈,新興市場債具有高息優勢,持有美元資產較佳,新興債以美元計價的新興主權債或新興企業債為主。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在美利率正常化環境下,市場震盪將成常態,建議投資人應以經常帳強勁、成長穩健、貨幣政策積極且具前瞻性新興國家做布局重點。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目前看來,新興市場開始受到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的拉抬,出口貿易步入加速成長的階段。如此週期性的經濟復甦,將支撐新興市場企業盈餘表現,為新興市場奠定長期、穩定的上漲前景。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表示,資金持續回流美元資產,顯示資金仍在伺機尋找進場機會,投資美元計價新興企業債會是較佳的選擇。 元大寶來新興市場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蔡育廷表示,預期經常帳與財政收支較脆弱的國家將面臨較高外資匯出風險,但在逆境中也可找到不錯標的,如邊境市場。 瑞士寶盛債券基金投資長Enzo Puntillo(恩佐.龐提洛)指出,看好新興市場債,受惠經濟基本面增強,新興債的違約風險已大幅降低,目前新興債擁有低基期優勢。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9/clipping/A38A00_T_01_03.JPG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10月08日
公開
47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對症下藥抗失眠 3招助好眠-中華醫藥網1030928《2014/09/27 21:09》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國人的失眠問題非常嚴重。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國人每年服用的安眠藥高達 3億 2千 7百萬顆,但安眠藥吃多了恐怕會產生依賴性,甚至越吃越多。 40多歲的李女士從事貿易工作,為了兼顧工作和家庭蠟燭兩頭燒,多年來飽受失眠之苦,不但影響工作效率,還容易亂發脾氣,嚴重影響生活。她總是在身體不適看醫生時,請醫生「順便」開安眠藥,卻不知不覺養成依賴性,越吃越多。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了解李女士的困擾後,以心律變異分析儀進行檢測,透過具體的圖像和數據,發現李女士的自律神經調節出了問題。 李嘉富醫師改以血清素調節劑來治療,幫助她穩定情緒、放鬆腦細胞,而且血清素調節劑不像安眠藥會產生依賴性。經過 2個月的治療,李女士終於逐漸擺脫長達 10年依賴安眠藥幫助睡眠的問題。 李嘉富醫師表示,人體的內臟器官,如心臟、氣管、肺臟、胃、腸系統,甚至生殖功能,都是受自律神經系統所調控,能夠自主維持心跳、呼吸等。而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前者使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皮膚發汗增加、瞳孔放大、胃腸蠕動減緩;後者則使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瞳孔縮小、胃腸蠕動加快。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不平衡時,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緊張、無法放鬆、睡不著覺的情形。 李嘉富醫師強調,許多失眠的患者習慣服用安眠藥。但安眠藥使用方法必須正確,單獨使用安眠藥不是最好的方式。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他提出「健康吃、安心睡、快樂動」的三大好眠原則。 「健康吃」指的是營養均衡,尤其香蕉、牛奶、小麥、堅果類含有血清素的前驅物質「色胺酸」,有誘發睡眠的功能,可以多加攝取。 「安心睡」不單指睡眠,而是平常要懂得有效率的放鬆,簡單的腹式呼吸就能幫助活化副交感神經達到有效率的放鬆。吸氣時將舌尖微微頂著上顎,以深而柔緩的節奏調節達到自認為最舒適的呼吸速度,呼吸間腦中專注數息,以鼻柔和而深緩的自然吸氣後,再慢慢呼氣吐出。吐氣時,大約以心中默數 1秒鐘、 2秒鐘、 3秒鐘重覆的節奏速率進行,以自然而不彆扭的頻率調息。習慣柔和深緩的呼吸速率後,再練呼吸動作。 李醫師說,正確腹式呼吸動作(吸氣時腹部膨脹,吐氣時腹部凹陷),放鬆效果最佳,當感覺不再口乾舌燥甚至唾液湧現時,代表主導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已被啟動活化。 「快樂動」指的是保持快樂的心情規律的輕鬆運動。散步走路如果能快走到每分鐘 100至 120步,更容易達到增強心肺功能與調節自律神經的效果。運動時要拋開煩惱思緒保持愉快心情,最好能養成 1星期快樂健走 5天、每次 30分鐘的習慣。年長者若體力有限,則散步至少 10分鐘,若能達到邊走路還能說的出話來又不覺得太喘的程度即可。 ---------------下一則---------------  落實3D 預防代謝症候群-中華醫藥網1030928《2014/08/08 18:42》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現在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導致慢性病盛行率不斷增加,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把握「 Do Control」維持健康腰圍、正常血壓及血糖值、「 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飲食、「 Do Exercise」保持定期運動習慣等 3D健康秘訣,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根據去年台北市 10大死因統計,因代謝症候群衍生之疾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症候群及腎病變。若不慎罹患代謝症候群,則將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血管及腦中風疾病的機率,將比一般人增加最高 6倍。 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提醒,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過大、生活型態不正常,飲食過量及不運動等因素,導致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增加代謝症候群發生的機會。建議把握「 Do Control」維持健康腰圍、正常血壓及血糖值、「 Do Healthy Diet」選擇健康飲食、「 Do Exercise」保持定期運動習慣等 3D健康秘訣,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台北市衛生局以及千禧之愛健康基金同時提醒,要落實健康自主管理,首先要控制血壓、腰圍男生不超過 35吋( 90公分)、女生不超過 31吋( 80公分) )來遠離 3高慢性病,預防罹患代謝症候群。 ---------------下一則---------------  生活5原則 遠離心血管疾病-中華醫藥網1030929《2014/09/28 18:24》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世界心臟聯盟公布,全球每年約有 1億 7300萬的人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把握「吃原味、吃健康」、「不吸菸、少喝酒」等健康生活 5大原則就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表示,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要從護心開始,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營養失衡、吸菸等都是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摒棄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良嗜好,才能擁有一顆健康的心,享受愉悅的生活。 林莉茹說,依據民國 85到 98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發現,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快速上升,從 85年每 10萬人 39.2%上升至 98年的 79.8%, 13年間增加了 2倍,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上升;且腰圍超標,男性 90公分,女性 80公分的民眾 5年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是腰圍正常民眾的 1.5倍。因此呼籲愛護心臟的方法就是維持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戒菸,如此可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和體重的正常,進而守護您心臟的健康。 她提醒,每當季節交替氣候變化時,血管驟然收縮或舒張,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與復發。因此,適當的調整生活型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懂得預防且減少危險因子的發生並遵守預防心血管疾病 5原則,就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首先,「吃原味、吃健康」,飲食多食蔬果並控制食鹽及脂肪攝取量;「活動手、活動腳」,每週 5次、每次 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可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不吸菸、少喝酒」,戒菸也避免二手菸同時減少酒精飲料攝取;「活力多、壓力少」,培養正當的個人興趣來緩和情緒及壓力;「早檢查、早發現」,超過 40歲的人每年應定期檢查,提早發現心血管疾病等問題。 ---------------下一則---------------  運動後不能吃?錯!2小時吃正餐2014/09/29【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有的人在運動後都不禁喊著:「我好餓喔,好想吃東西」,但是,對於運動後到底隔多久時間,適合進行飲食,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運動後千萬別再吃東西,可能會吃的很多;醫師建議,運動後兩個小時食用正餐,是運動減肥法的最佳模式。 運動後不進食 感覺疲倦肌肉痠痛 為什麼運動後會感覺特別飢餓?由於運動也會大量消耗肌肉組織內的肝醣,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而產生飢餓感,一般人認為激烈運動辛苦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為運動結束吃東西又再度補回來,所以都忍著飢餓不敢吃,深怕減重計劃因此前功盡棄。 其實不然,運動後若不進食會加速能量耗損,若不進食會加速能量耗損,疲憊感增加,不利於減重計畫的維持,容易復胖。如果運動後都不吃任何食物,第二天可能會感覺非常疲倦,甚至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不利健康。那麼運動後多少可以吃東西?吃多少東西?吃什麼東西?」最能幫助減肥? 醫師:運動後兩小時 可以食用正餐 整形外科醫師邱正宏表示,在回答以上這一些問題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肌肉與血液之間的關係。運動後肌肉的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流往肌肉。此時肌肉對血液中的熱量分子吸收力最強。血液中的葡萄糖和三酸甘油脂是主要的熱量分子,不運動的人這些熱量都被脂肪細胞吸收變成油脂,而運動的人肌肉會先將這些熱量分子吸收,進到肌細胞內合成肌肉的肝醣和脂肪。 所以常運動的人肌肉會結實,強力運動甚至會變粗大就是合成增加的關係。但是這種競爭吸收血液中的熱量分子,效應只能維持兩個小時左右。所以運動後應該在這種競爭效應還沒消失之前用餐,而且是食用正餐,才能讓本來每天都要吃的熱量進到肌肉去燃燒或貯存,不要被脂肪細胞抓走變成油脂。所以,運動後兩小時內,可以食用正餐。 研究:運動後補充優良蛋白質為佳 邱正宏醫師在其出版新書「101個有科學根據的減肥小偏方」中也曾提到,「喝咖啡對於減肥最好的飲用時機,就是在運動後來一杯!」這是為了解決運動後口渴,又能促進減肥的建議。主要是因為咖啡或茶鹼可以讓促進燃脂的腎上腺激素,對於有助減肥的效果增長。 此外,美國《華盛頓郵報》也曾經推荐,運動前後最佳搭配飲食,可以幫助抵消運動完強烈飢餓感,並為身體適當補充所需營養。運動前適合吃好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就可以迅速補充身體熱量;推荐像是雞蛋、牛奶這類優良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則很適合在運動後食用,2顆水煮雞蛋加上1小把堅果杏仁,就可以幫助身體修補肌肉;低脂又有豐富營養的雞胸肉也是很好的選擇。此外,喝一杯300c.c.的低脂牛奶也可以達到抑制飢餓感,避免運動後暴飲暴食。 ---------------下一則---------------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自律神經不失調-中華醫藥網1031002《2014/10/01 18:24》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現代人壓力大,若找不到情緒宣洩管道,容易自律神經失調,引發腸胃不適或失眠等,嚴重會易怒情緒不穩。開業醫師張立人提醒,把握均衡飲食原則,尤其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及深海魚,規律運動,別讓壓力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立人指出,根據食藥署統計,國人每年服用 3億多顆安眠藥,相當於一條中山高速公路的長度,失眠人口越來越多,但大多自行服藥或以偏方等不當方式解決。 張立人說,從門診經驗來看,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每年增加 3到 5成,推估全國約有 6到 7成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尤其上班族更有近 9成自律神經失調而不自知,最常見的 4大症狀包括,失眠、肌肉痠痛、便祕、疲勞等。主因來自身心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熱量過剩卻「營養不良」等。 他指出,自律神經功能與人體免疫系統關係密切,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急性過敏症狀、發炎反應失控,不但會提早老化,更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他說,曾有一名 40歲企業主管突然心肌梗塞,住進加護病房,其實長期有自律神經失調,但患者不知道。 張立人提醒,若連續超過 1個星期腹瀉、便祕、失眠等要儘速就醫,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期;同時建議平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深海魚肉補充 Omega-3脂肪酸,多練習腹式呼吸法,規律運動,每週至少 3次,每次 30分鐘以上,都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 ---------------下一則---------------  喝牛奶就拉 恐過敏或乳糖不耐-中華醫藥網1031002《2014/10/01 21:0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些人喝完牛奶就拉肚子,卻分不清楚是對牛奶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乾脆不喝了;董氏基金會強調,隨意停喝牛奶,恐造成孩童的鈣質、維生素 B2攝取不足,影響發育,建議先請醫師評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過敏與乳糖不耐症不能劃上等號。乳糖不耐症是因為人體中缺乏可分解乳糖的酵素 -乳糖酶,使得乳糖沒有先經過消化就直接被腸內細菌代謝,因而產生大量的氣體導致腸道漲氣,引起拉肚子、腹脹、打嗝、腹痛等。 牛奶過敏是因為人體對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免疫反應,因而喝牛奶後出現拉肚子、腹部絞痛、溢奶、嘔吐、濕疹、氣喘樣支氣管炎、蕁麻疹等。 牛奶過敏較常發生在 3歲前,比率約 2-5%,成人則不到 1%。乳糖不耐症反而較常發生在成人身上,因為乳糖酶會隨年紀增加而漸漸減少;一般來說, 7歲時最多可降到原來的 1/10。惟乳糖酵素可藉由攝取乳品被誘發,所以從小保持攝取乳品的習慣,也可減低乳糖不耐症的發生機率。 許惠玉建議乳糖不耐症者不要空腹喝,並搭配其他固體食物一起吃,以延長腸道的排空時間,減緩乳糖的吸收速率;建議從少量多次、飯後飲用開始,慢慢增加攝取量,以誘發乳糖酵素,等腸道逐漸適應後,症狀便會減輕甚至痊癒。 部分奶類製品經過加工,如低脂起司經過發酵,為低乳糖食物,無糖優酪乳則含有益生菌,可幫助分解乳糖,建議可輪替食用。 董氏基金會強調,幼童的骨骼生長須攝取鈣質與維他命 D,如果擔心孩子對牛奶過敏,應先就醫評估,而不是隨意停喝牛奶,以免影響孩童發育。 ---------------下一則---------------  國人每日手機上網逾3小時 冠全球-中華醫藥網1031001《2014/09/30 20:02》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最新全球調查發現,國人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時數每日逾 3小時居全球之冠;醫師提醒,看手機時,字太小、距離太近、手晃視焦對不準,加上長時間緊盯螢幕等 4大錯誤習慣,玩手機躍升為視力重量級殺手。 一項由國際市調公司及雅虎所做的全球調查發現,國人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時數居全球之冠,每日平均超過 3小時,如果再把緊盯電視、電腦等多種螢幕使用總時數併計更高達 8.5小時,居全球第三。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黃維仁醫師說,最新美國視光與視覺科學雜誌研究指出,以手機閱讀網頁,手機的字很小,小到報紙的 30%~80%大小,當然很傷眼睛。 研究同時指出,閱讀書報雜誌時,眼睛與讀物之間的距離平均是 40.6公分,用智慧手機上網時,平均只距離 32公分。低頭族離手機的距離比看報紙看書時還近。 若在坐捷運、坐公車時使用手機,在晃動的情況下緊盯住螢幕,眼睛必須不斷的瞬間調整視軸距離,黃維仁醫師說,就算手再穩,車子還是會搖晃,緊盯手機螢幕久了眼睛必然痠痛不舒服。 而且,字太小、看太近、坐車晃動,眼睛要更用力緊盯螢幕,結果是忘記眨眼。黃維仁醫師解釋,緊盯螢幕會使睫狀肌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不僅如此,長時間用眼而忘記眨眼也易導致乾眼不適。 世界衛生組織( WHO)最新數據指出,全球約有 3,900萬人眼盲,其中 80%病例是可治癒或避免的,全球眼疾兩大主因:眼盲原因首位為白內障( 51%),而視力損害原因首位則為屈光不正( 42%)。 為響應 WHO並落實台灣行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及愛爾康大藥廠集合國內產官學界,在 10月 9日世界視覺日即將到來前,呼籲民眾應重視眼疾預防,並響應 WHO宗旨致力於 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 ---------------下一則---------------  20幾歲低頭族 眼袋提早報到-中華醫藥網1031003《2014/10/02 19:0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現代人日常生活愈來愈難與 3C產品切割,不過,醫師提醒,成天老是緊盯螢幕、手機滑不停,不只視力受影響,也造成黑眼圈、淚溝、眼袋提前報到。 低頭族長時間盯著螢幕,嚴重影響視力外,整形外科醫師陳振坤臨床發現,近年割眼袋的案例有年輕化趨勢。以前以 40歲以上的占大多數,近來愈來愈多 20幾歲就出現嚴重眼袋的案例。 陳振坤表示,以往門診割眼袋的患者以 40歲以上最多,其中不乏 50、 60歲以上;但近年來 35歲以下年輕族群逐漸攀升,大約占了 4成。 進一步分析眼袋年齡層下降的原因,陳振坤表示,門診諮詢發現,除了因為遺傳造成的先天性眼袋外,年輕人生活作息不正常,晚睡熬夜跑趴,加上 3C產品不離手,低頭族長時間盯著螢幕,造成眼袋提早出現,黑眼圈、淚溝也提前報到。 陳振坤指出,有些人黑眼圈是因為鼻子過敏所產生,那就必須先處理過敏問題,當然,生活作息改變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並減少電腦、平板、手機使用時間,另可搭配脈衝光療程,並加強眼霜、眼膜保濕;若是有淚溝,建議注射玻尿酸改善,如果有眼袋又合併有淚溝,就必須進行眼袋整形手術。 也有人天生就有眼袋,陳振坤說,臨床就有一名 20多歲年輕女子,和媽媽與外婆一起來做眼袋手術,祖孫三代的臉形都差不多,眼袋也幾乎一模一樣,但三人的手術方法卻不同。 還有少數愛美的年輕族群,因短時間快速減重,臉部氣色差,還經常會伴隨蘋果肌、眼窩、淚溝凹陷和黑眼圈的問題,陳振坤提醒減重勿操之過急。 ---------------下一則---------------  遊樂園戲水 異位性皮膚炎惡化-中華醫藥網1031001《2014/09/30 20:47》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過敏體質者容易因過敏原誘發過敏疾病,甚至連泡在公共戲水池,也會使症狀更加重,醫師提醒,避免溫差過大及過度清潔,加上均衡飲食、學習壓力情緒管理,也能降低過敏發作的機會。 一名 7歲女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跟家人一同到水上樂園玩水消暑,一整個下午都泡在水裡,到了晚上,大腿開始紅癢脫皮,奇癢難耐,連睡覺時都不自覺搔抓多處,結果早上起床後,竟發現腿部皮膚呈現潰爛狀,趕緊就醫,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惡化。 收治女童的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指出,異位性皮膚炎者的皮膚障壁功能較差,公共戲水池的水質較難掌握,易誘使發作,再加上孩童較難自制不抓癢,一不小心便會抓傷,甚至引起傷口的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體質,除了反覆出現濕疹及搔癢,也易合併血清免疫球蛋白 E( IgE)升高,及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疾病。 5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在 1歲以前發病, 80%會在 5歲以前發病,少數會在成人期發病。 鄭惠文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症狀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搔癢、發紅…等,可能會因塵蟎、黴菌、毛髮…等,使得症狀更加嚴重。季節變化或是情緒、壓力,也會造成影響。 急性發作時,口服、外擦藥物或注射類固醇,主要目的是緩解搔癢感,並且預防皮膚感染,但鄭惠文強調,要由醫師指示使用,以免藥物引起其他副作用。 鄭惠文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者在日常生活要避免溫差過大;減少與粗糙、過緊、或刺激性衣物接觸;避免過度清潔、使用肥皂及清潔劑,以免皮膚更乾燥;勤擦乳液,加強保濕;飲食控制,倘曾吃到某種食物引起發作,應避免攝取該食物,其餘則均衡飲食;學習壓力情緒管理,也能降低發作的機會。 ---------------下一則---------------  禿頭年輕化 勿亂塗偏方2014/09/29【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塗生薑、辣椒、花露水甚至避孕藥等偏方無法改善掉髮。曾經也被禿頭困擾的開業醫師李定懋表示,最近門診前來諮詢植髮的男性患者增加三成,其中不乏臉蛋清秀或外型俊酷的年輕人,年齡層約在25到40歲,主要是擔心近年來流行手機自拍,頂著大光頭拍照總覺得沒自信。 有些民眾出現雄性禿第四期,用盡各種生髮術卻徒勞無功想放棄。李定懋醫師說,雄性禿是一種與遺傳基因及男性荷爾蒙有關的掉髮問題,台灣45歲以上男性約有20%有雄性禿問題,若加上熬夜、抽菸及壓力大,也會提高禿頭發生機率及造成禿頭年輕化。過去禿頭族因缺乏自信,總會自行尋求各種生髮偏方,包括亂塗生薑、辣椒、花露水甚至避孕藥等偏方,無效時才會就醫,因此植髮患者年齡集中在40-50歲。近年因醫美風盛行,加上流行手機自拍,年輕禿頭族比較有危機意識,也願意及早面對問題而求醫。 李定懋醫師提醒,雄性禿患者頭髮會緩慢先從額頭二側M型開始後退,再逐漸從前額髮際線或正頭頂處開始掉髮,最後造成前額禿光或地中海型禿頭。 ---------------下一則---------------  入秋溫差8℃ 男童犯氣喘 呼吸道過敏患者 兩周增2成2014年10月03日【沈能元、許敏溶╱台北報導】 東北季風報到,早晚溫差大,帶動呼吸道過敏、氣喘就醫潮。一名有氣喘病史的七歲男童,夏天時都未發作,日前卻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檢查為氣喘發作。醫師說,最近幾天天氣轉為白天熱、早晚涼的型態,不少有呼吸道過敏、氣喘問題的患者紛紛回診,人數較兩周前約增二成。 氣象局表示,最近東北風轉強,早晚也偏涼,今起東北風更強,周末北部氣溫低溫將降至攝氏二十一度,與白天高溫攝氏二十九度相較,溫差達八度;中、南部低溫則約攝氏二十四度、高溫攝氏三十二度,溫差也高達八度。 嚴重打噴嚏引發 收治病例的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昨說,該名男童就診時,因氣喘發作,呼吸急促,經藥物治療,男童氣喘症狀已緩解。他表示,最近入秋後,早晚溫差大,易誘發呼吸道過敏、氣喘,臨床觀察相關病例,較兩周前約增二成,甚至有幼童因氣喘嚴重發作,喘不過氣,直接送到急診室急救的案例;預期因氣溫持續下降、感冒病毒流行等因素,呼吸道過敏、氣喘等患者,還會持續增加。 而溫差大,不僅小孩受不了,成人呼吸道過敏、氣喘的患者也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楨說,日前門診收治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原有呼吸道過敏、氣喘病史,日前因早晨氣溫較低,起床後連打十多個噴嚏,鼻過敏嚴重復發,經藥物治療,男子過敏症狀已經獲得控制,但若延誤就醫,恐因嚴重打噴嚏,引發氣喘發作。 早晚外出戴口罩 張棋楨說,最近一至二周因季節交替,氣溫下降,門診發現,成人呼吸道過敏、氣喘等患者就醫人數,相較九月初約增二成。他建議,早、晚外出時應戴口罩,並穿上外套保暖,若出現咳嗽、打噴嚏、鼻涕倒流、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應是呼吸道過敏或氣喘,須就醫治療。 防治呼吸道過敏、氣喘須知 .入秋後早晚溫差大,早晚外出時,應戴口罩、穿上外套 .若出現咳嗽、打噴嚏、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應速就醫 .有呼吸道過敏、氣喘病史者,應隨身攜帶藥物,避免急性發作時,無藥可用 .入秋後感冒病毒活躍,一旦感染易引發呼吸道過敏、氣喘,因此應勤洗手,預防感冒 資料來源:張棋楨醫師、楊曜旭醫師 ---------------下一則---------------  週年慶大採購 小心網球肘上身-中華醫藥網1031001《2014/09/30 19:1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百貨週年慶陸續開跑,不但消費者提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四處跑,專櫃小姐們也為搶業績,沒空坐下喘口氣,但如此盛況卻讓醫師憂心,提醒民眾當心「網球肘」和「靜脈曲張」上身! 週年慶活動時,消費者往往狠心「血拚」,買到雙手提不動才肯罷休,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佩欣提醒,逞強提重物,可能會導致網球肘。 林佩欣醫師表示,網球肘是一種退化性病變,病患會有前臂痠痛及手肘外側壓痛的現象。由於打網球反手拍的動作會使這個病變惡化,約有 50%的網球選手有這個問題,所以通稱為網球肘。但任何過度反覆性地使用前臂外側肌群的動作,包括提重物、打壁球、打羽毛球,打毛線等,都有可能引起網球肘。 網球肘最常發生於 40-50歲,但任何年齡、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發生。許多病人罹病是導因於手提重物,當晚可能只是覺得手臂酸酸的,過了 2、 3天,手臂痠痛症狀如果沒有減輕,提東西的時候更痛,尤其是手臂的手肘外側輕輕一按就痛,可能就是罹患網球肘。 林佩欣醫師提醒,提重物時一旦覺得有點吃力,就不能逞強,如果已經有痠痛的感覺,頭兩天可冰敷,每天 2-3次,每次 10-15分鐘。如果超過兩天仍持續感到痠痛,應儘速就醫。 至於俗稱「浮腳筋」的靜脈曲張,肇因都是因為久站,如服務生、廚師、老師、美髮師、護理人員、清潔人員等,多半都是站著工作,自然成了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 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盧延洲主任表示,外型曲張的靜脈因為運輸血液的功能極差,長期下來會形成惡性循環,不但因血液中的廢物長期未被帶離下肢,再加上長期電解質不平衡,極易造成小腿抽筋疼痛。同時,下肢的靜脈血管及微血管因靜脈血倒流而充血及組織腫脹,容易產生慢性皮膚炎及發癢,皮下組織也容易有色素沈澱。嚴重時,慢性皮膚炎甚至會惡化形成皮膚潰瘍的現象,足以影響生活品質。 盧延洲表示,靜脈曲張是一種跟職業和體質有關的疾病,視每個人的血管壁和瓣膜結構健康程度而異。除了久站者外,懷孕婦女、喜歡穿緊身束褲和肥胖者也要小心,建議高危險群以及已罹患靜脈曲張的初期患者,都可以從運動的自我保養開始做起,尤其是游泳,可以靠水壓來抵消靜脈壓力的影響。 ---------------下一則---------------  腳跟痛行走難…足底筋膜炎-中華醫藥網1030928《2014/09/27 18:06》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很多上班族或愛好跑步、登山的朋友們都曾經歷過足底疼痛的問題,導致行走困難,仍誤以為是疲累或骨刺,延遲多時才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就須耗費時間,接受有條理的復健治療,方可有效改善病情。 台南新樓醫院復健科組長陳俊傑指出,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早上起床時,腳踩在地上會突然覺得腳跟底下有劇痛,甚至行走困難;但是多走幾分鐘後疼痛反而漸漸減輕;而到了下午或是站立太久,活動過多時腳底疼痛又會再發作。 在腳痛時坐下休息一陣子, 疼痛就會減輕。若休息過久,起身站立時又會有腳底劇痛的感覺,同時行走困難,走動一陣子之後才會減輕,常在足跟的內側前端會有一個明顯的壓痛點。 而導致足底筋膜炎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直接撞擊、拉扯的創傷或運動員訓練過度,例如下樓梯突然踩空、光腳走健康步道造成傷害、跑步、登山等急性病因。 從事需要長時間站立、步行、載重的工作,或者是體重過重,如老師、百貨公司專櫃、美髮理容業、搬重物者都是好發族群。出現反覆性受損退化,則為慢性的病因。 陳俊傑表示,有些足底筋膜炎患者在 X光檢查時會發現有足跟骨刺的現象,但要切記,足跟骨刺不一定與腳底痛相關,不一定會引起足跟痛或是足底筋膜炎,需經由專業醫師診斷後才能確定,若確定是骨刺造成,才需採用手術方式根除。 一般常採用治療方式,急性發作時,首先讓腳充分休息,減少久站、久走等刺激,再配合冰敷,發作前 2天採用冰敷,每次 10至 15分鐘反覆, 2天之後若有改善可改熱敷,並搭配服藥。 例如夜間固定副木,比較適合患者,可減少起床時因後腳跟肌腱縮短造成的疼痛,須由大醫院復健科經醫師診斷並轉介,由職能治療師製作獲得。 他強調,如果保守治療 3至 6個月還是沒有成效,可以考慮進行。由醫師將足底筋膜切開、放鬆,治療效果顯著。但缺點是手術後的疤痕可能造成沾黏及疼痛,可能持續 3個月至半年。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中風耐心復健 生活機能可回復8成-中華醫藥網1030928《2014/09/27 16:29》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中風是國內 10大死因第 3名, 55歲以上的中風發生率平均每千人約 4.2至 6.5人,以缺血性腦中風較多,約占 70%,出血性腦中風約占 30%,都具有致命性,但只要患者和家屬能耐心配合 6個月至 2年,接受完整的復健作業,生活機能可回復至 8成。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洪煒斌醫師表示,缺血性腦中風即是供應腦部組織的血管梗塞,造成正常的腦部組織缺氧壞死,急性期約 5至 7天,腦中風症狀可能隨時會有變化,因此需要住院觀察。 在住院期間,須給予較高劑量的抗血小板製劑每天 300毫克,並加上適量的生理食鹽水點滴注射,抽血檢查血脂肪及醣化血色素,頸動脈狹窄若超過 70至 80%,則要置放頸動脈支架,預防再次中風。 另外,會視病患情況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或是頭部核磁共振,來確定病患確切的中風位置。當狀況穩定之後,由復健科安排復健計畫。在急性腦中風自發作日時起算,發作的 1個月內有重大傷病身分,就醫時可免部分負擔。 洪煒斌表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有年紀(年紀越大越容易中風)、慢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心房顫動、家族中風病史、長期抽菸等,要預防腦中風的發生,就必須減低危險因子造成的影響。 除了年紀是無法避免的因素,平常生活上必須控制三高並戒菸,飲食均衡避免脫水,維持適當運動的習慣。 洪煒斌提醒急性腦中風需要病患及家屬和醫護人員的配合,並且有耐心等待病況回復,病患生活功能常會從 100分迅速掉落至 10至 20分,但隨著治療與復健的介入,病情會穩定回復至 40至 50分,也可能達到 70至 80分。 回復的過程耗費時間,常常是 6個月以上,甚至 1至 2年,因此有待家屬耐心陪伴病患走過漫漫長路。 ---------------下一則---------------  藥害救濟 皮膚不良反應占65%-中華醫藥網1031002《2014/10/01 21:3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藥害救濟施行 15年來,共有 1255件藥害救濟申請案件獲賠,總金額接近 3.8億元;其中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約 6成,肇禍的可疑藥品以降尿酸、抗癲癇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等 3類藥品居多。 根據衛福部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審議申請案件發現, 63歲王姓男子因痛風服用降尿酸藥 allopurinol,數週後出現皮疹、發燒、喉嚨痛等疑似藥物過敏反應症狀,到不同診所就診數次,卻僅被診斷為濕疹及上呼吸道感染,未能及時停藥,導致藥物不良反應惡化;直至全身水泡、黏膜嚴重潰瘍,回原處方醫院急診時,才被診斷出可能是嚴重的藥物過敏—「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雖幸運存活卻留下嚴重後遺症。 藥害救濟基金會副執行長陳文雯表示,據藥害救濟 1999-2014年統計資料,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約占所有藥害救濟給付案件的 65%,包括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 /毒性表皮溶解症、藥物敏感症候群等,死亡率從 1成到 3成,倖存患者可能有疤痕、眼睛及腸胃道的永久傷害 常見可能導致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可疑藥品包括:降尿酸藥品、抗癲癇藥品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品等。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表示,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初期症狀包括:喉嚨疼痛伴隨發燒、口腔 /黏膜潰爛、皮膚紅疹、丘疹、廣泛性表皮脫落、眼睛癢、水泡、出血、倦怠等。 戴雪詠表示,近期已發函請各醫療院所加強藥袋標示,並提醒醫療人員注意病人用藥後有無不良反應初期癥兆。若懷疑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導致住院、殘障或死亡,可檢附資料申請藥害救濟。 ---------------下一則---------------  定期篩檢 可降2-3成腸癌死亡率-中華醫藥網1031003《2014/10/02 19:57》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年僅 31歲驚傳罹患直腸癌,余天懷疑女兒不菸不酒,飲食少酒肉,也經常運動,恐是外食所致。醫師表示,罹癌的因素很多,定期篩檢才是上策。 近年來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自 95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 1名,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 3位,每年發生人數約 14000人,死亡超過 5000人。 根據國健署 100年統計, 30-34歲大腸癌發生率為每 10萬人有 7.7人,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倍增, 50歲以上每 10萬人有 74.1人發生大腸癌。 大腸癌和個人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家族有人得過腸癌,得病機會較大。因大腸直腸癌早期常無症狀,等到發現異常時,例如解血便或大便型態改變,常為時已晚。 根據統計, 0-1期大腸癌治療 5年存活率 81-87%,第 3期就降到 56.9%。研究也已證實,定期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2-3成。 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怡君表示,目前針對無症狀 50-69歲民眾,國健署提供每 2年 1次腸癌糞便潛血免費檢查。除了例行糞便檢查,國際上還建議每 5年 1次乙狀結腸鏡、 10年 1次的全大腸鏡篩檢。 有大腸癌危險因子的民眾,陳怡君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檢查時程,尤其曾患大腸息肉且息肉具癌變潛力者,一等血親已罹患大腸癌者,家族中有家族性腺瘤的息肉症,有發炎性腸疾(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腸炎)者,及本身有癌症病史者,必要時應提前至 20歲篩檢。 據國健署統計, 102年共有 102.8萬人接受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個案逾 8.1萬人,發現息肉 2.6萬人及大腸癌逾 2,000人。 陳怡君強調,檢查後要聽取醫師解釋報告與建議,針對問題改善,否則,光檢查出問題,既不改變生活習慣也未配合治療,健康狀況不會改變。 ---------------下一則---------------  陰道少量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中華醫藥網1030927《2014/09/26 17:49》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9歲陳姓婦人陰道出血,她以為更年期經血不調所致,拖了 7個月才就診,檢查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作祟,幸癌細胞並未侵犯到子宮頸及骨盆腔,經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全子宮及癌症分期手術,術後僅需追蹤治療。 童綜合醫院婦癌科暨癌症中心主任劉錦成說,子宮內膜癌主要表現在陰道出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所以常被誤認為月經不調,而延誤就醫。 因癌症及其出血與排液瘀積會刺激子宮不規則收縮,引起陣發性疼痛, 晚期患者自己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以及鄰近組織器官可致該側下肢腫痛,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該側腎盂輸尿管積水,或致腎臟萎縮,或出現貧血、消瘦、惡病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劉錦成表示,患者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於腹部開了 5個 1塊錢硬幣不到的小洞, 3個多小時手術只出血 10c.c;術後第 2天下床活動,第 5天就出院。 劉錦成提醒,子宮內膜癌無法經由子宮頸抹片來篩檢,所以超音波和子宮內膜切片是子宮內膜癌最好的檢驗方式,凡有家族史,包括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癌、卵巢癌,或接受停經後單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或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應定期接受檢查;婦女若有不正常且連續性出血,最好及早就醫。 ---------------下一則---------------  居家生活 市售沐浴乳 6成4檢出防腐劑-中華醫藥網1031002《2014/10/01 18:09》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消基會昨日公布市售沐浴乳抽驗結果,共抽查 50件樣品,其中 42件檢出游離甲醛(俗稱福馬),幸未超標仍符合國家規範;另外, 6成 4的沐浴乳檢出防腐劑。 消基會 5月在雙北地區、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的福利中心、量販店、藥妝店、生活百貨店等地,共購買 50件樣品,其中, 29件為一般沐浴乳, 7件為嬰兒及兒童沐浴乳,男性用沐浴乳以及女性專用沐浴乳各 7件。 在游離甲醛含量測試中的檢驗發現, 42件檢出甲醛的游離甲醛低於 75ppm以下, 8件含有釋放甲醛的防腐劑,但游離甲醛都低於規定的 1000ppm以下,符合國家規範。 消基會指出,甲醛俗稱福馬林,在工業上使用相當廣泛,如製造肥料、紙張、夾板及尿素膠樹脂,由於甲醛具有防腐殺菌的功能,早期也常添加於食品、化妝品及家用清潔劑中。但吸入微量的的甲醛可能會造成眼睛、鼻子、喉嚨及皮膚的刺激。長期吸入低劑量的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患有氣喘的消費者對甲醛更是敏感,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甲醛確認為致癌和致畸形物。 另外,沐浴乳的保存期限約 3到 5年,若不添加防腐劑容易導致細菌孳生,進而產生毒素污染產品,因此添加防腐劑不僅可以避免微生物的侵襲,也能確保品質穩定及延長產品的壽命,本次調查 6成 4的沐浴乳檢出防腐劑。 消基會提醒,冬天沐浴時水溫不需太高,以免將保護身體上的油脂過度清洗,而造成皮膚出現乾燥、搔癢、龜裂、紅疹等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沖洗乾淨,避免沐浴乳殘留身上。

1031008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8日
公開
15

定時定額買基金 債券收益贏股票2014-10-07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投信業者統計,過去20年若以全球股票指數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同時做定期定額,高收益債券不僅波動度低於股票,累積的報酬率更勝過股市。 柏瑞投信指出,以巴克萊債券指數以及全球MSCI股票指數為代表,計算1993年底至今年8月底,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發現全球高收益債券累計報酬率192.79%,期末含息報酬總額729萬;同期間全球股票報酬率109.21%,累計總額520.9萬。 即便歷經金融海嘯,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回本時間,也比全球股票短。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經理黃勇諴分析,假設投資人自金融海嘯前兩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與全球股票,只要定期定額不停扣,高收益債券僅花9個月就能由負翻正,而全球股票續扣則需要22個月,報酬率才能回正。 黃勇諴表示,債券基金投資主要是賺取票息收益,因此投資時間的長短,才是債券基金發揮複利效果、穩健獲利的關鍵。 穩瑩顧問基金專業講師蕭碧燕認為,投資人需先檢視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與投資目的,若是屬於能承受高波動的投資人,就適合定期定額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並熬過中間景氣向下、債券負報酬的過程;但如果投資人只能承受小幅波動,就應選擇收益率較低,但走勢相對穩健的投資等級債基金,作為定期定額標的。 ---------------下一則---------------  定期投資高收債 24年累積千萬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過去投資人以為定期定額投資波動大的股票才會賺,但法人指出,長期研究顯示,相較於股票,債券波動度偏低且具固定收益的特性,中長期投資下來比股市更有機會達成理財目標,且如果每月定期定額投資1萬元新台幣,投資24年歷經各種多空下仍可累積到千萬元。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經理黃勇諴分析,投資總是要衡量風險與報酬,以各主要指數來看,根據彭博資訊,自海嘯後2009年3月市場低點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五年)各類股票與主要債券指數,債券市場三大指數包括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摩根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與花旗全球投資等級債券指數,五年來定期定額分別累積34.43%、19.34%與8.37%的指數報酬率,顯示投資債券市場過去五年報酬率皆表現不差。 柏瑞投信統計,就主要九個股票市場指數分析,報酬率高低差異甚大,這九個股市中,近五年定期定額每月投資1萬元,僅四個指數為正報酬,其中以美國S&P 500指數累積報酬最高56.14%;若投資世界礦業指數,則累積5年定期定額卻獲得負15.13%的報酬率。相較之下,債券市場指數的投資皆為正報酬,是不容忽視的理財新方式。 黃勇諴表示,過去市場皆認為定期定額一定要投資高風險、高報酬的股票基金,柏瑞投信研究發現,過去20年若以全球股票指數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來做分析,高收益債券表現相較於股票不僅波動度低於5%,累積投資報酬率也接近股市的兩倍達192.79%。 不僅如此,柏瑞投信分析,即使歷經金融海嘯期間,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回復效率比全球股票指數要好。黃勇諴表示,自海嘯前兩年開始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股票與投資全球股票相比,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在金融危機期間最大跌幅為28.17%,相較於投資全球股票最大跌幅為41.94%低,另外,就回復時間來看,持續定期定額不停扣則高收益債券花9個月即可回正,而全球股票續扣,則需要花上22個月,報酬率才會回正。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亞股亞債 投資亮點2014-10-07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在歐美復甦帶動,加上經常帳維持盈餘、外匯存底全球最多的穩健體質,以及龐大人口帶來的消費潛力,亞洲擁有強勁經濟成長力道及許多投資機會。 亞股本益比13倍與股價淨值比1.5倍,均低於過去五年的平均值,相對其他市場具較高股利水準;亞債則有相對高信評、高殖利率與利差較高優勢,投資獲利前景可期。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朱賓(Marco Giubin)指出,根據MSCI指數,亞太區本年度盈餘成長預估5%-6%;2015年企業獲利成長預期能有10%-11%的表現,股利成長率應也與獲利成長率相符。 朱賓看好亞太國家的中國與印度,預期在中國持續推出刺激政策的積極態度,且經濟正朝內需消費、服務業型態轉型下,明年可望有不錯表現;至於印度,因新任總理莫迪過去擔任省長期間良好基礎建設成績,也看好印度經濟能從基本面改善。 產業部分,朱賓認為目前博奕類股的價值仍相當吸引投資者,將在未來三年有兩位數成長,並提供4%至5%的股利收益水準,此外,也看好香港的電信產業。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亞洲為下半年投資亮點,不僅經濟動能重拾成長力道,股票或債券都較全球其他市場來得有吸引力。 朱賓認為,市場預期美國將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升息,美元將維持強勢。面臨美國升息,投資策略應持有存續期間相對短的債券,即企業債券多於主權債券。一般來說企業債券孳息較高,且提供較多相對短存續期的債券選擇,有助減低對利率的敏感度。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就亞洲當地貨幣債券來看,亞洲具有政策改革紅利,如印度、印尼經常帳問題改善,是可以留意方向,可透過組合式債券基金分散布局。 ---------------下一則---------------  美元股市 明年投資亮點 走強趨勢不變 永豐金:原物料債市宜避開2014年10月08日【陳瑩欣╱台北報導】 趨吉避凶 經濟變數多,投資要如何趨吉避凶?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昨日表示,目前經濟成長動能不變,大環境基調宜掌握「2個趨勢、2個強勢、2個弱勢」,包括景氣走升、利率走揚趨勢明確;美元、股市走強態勢不變,可加碼或持有;原物料、債市持續轉弱,到明年都建議避開。 黃蔭基出席中經院經濟預測記者會,他表示,美國明年經濟成長率應可回到3%,達長期平均;中國經濟成長維持「7世代」,有7%水準,如果台灣過去從開發中國家轉型為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可參考,中國經濟成長「保7」的時間應可維持5到6年,不致再度下滑。 「低利率才要擔心」 由於美國經濟成長動能恢復,黃蔭基預期,美元、股市表現俱佳,但黃金、石油等原物料、債券等與美元對作商品表現可能轉弱,建議投資人避開。 至於國內經濟表現,黃指出,今年初原預期約3%,但今年以來每1季經濟成長都破3%,今年保3應無問題,明年會衝破4。 最快明年Q3升息 針對市場憂心經濟成長快速恐引發低利率政策提前結束,黃說:「不要擔心高利率是我們的敵人,要擔心低利率是我們的朋友。」意謂升息是趨勢,民眾不要擔心,反之若經濟沒成長,一直在低利率,才要擔心。 他表示,如果大環境受經濟成長影響要升息,應該找到貨幣政策轉向的因應方式。預期台灣經濟穩定,一般都是半碼開始,我們多會落後美國1季升息,預料在明年第3季。 不過對於歐洲、日本經濟表現,黃蔭基預期,仍會持續維持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 他說:「做QE嘛,它的命就是這樣。」一旦量化寬鬆,貨幣就貶值,但經濟還可有所成長。 中信銀副總黃培直表示,美國升息趨勢明確,受最大衝擊的投資標的是高評等債券,通常升息前半年就會開始受影響,受國際情勢關係,強勢美元時代重新回來,黃金走強空間有限,不過國際金價在每盎司1100美元價位表現,是很多黃金類股公司成本價,短期再向下探應該有限。 金價走勢趨平穩 黃培直表示,近期市場對經濟表現看法分歧,雖然市場上有提出「明年6、7月可能升息」的聲音,不過美國勞動市場表現好壞、鴿派和鷹派論不一,升息幅度快慢等關鍵因素還不明確,不過若依照資金挪移趨勢判斷,高收益債、新興市場或紐澳幣等雜幣較易走弱。 黃培直指出,股票投資方面,可以跌深反彈個股來回操作較有發揮空間,包括能源、新興市場相關個股可適度調整。 ---------------下一則---------------  店頭市場 生技醫療最突出2014-10-07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外資空單不減,台股加權指數昨(7)日持續震盪,9,000點整數關卡勉強守住。根據過往統計,雙十年節後一個月到當年底,店頭指數通常表現較佳,又以生技醫療類股漲幅最突出。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有量能不足的疑慮,不過財報空窗期加上部分中小型個股帶頭反攻,過去一段時間台股中小型個股走勢強於大盤,店頭市場融資持續減少,籌碼相對健康。 沈萬鈞表示,以中小型股為主的店頭市場,由於已先築底,近期表現較集中市場佳,例如伊波拉病毐可能擴散,防疫概念股近期走高;跌深的太陽能族群,也表現較穩定。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認為,生技類股在早先單一個股事件衝擊後,該訊息經市場消化後類股逐漸回歸基本面,部分公司營運陸續傳出好消息,有利於該族群重獲投資人青睞。 由於醫療生技產業具備源源不絕的技術創新題材,特別是生技藥品重要性與日俱增,產業長線成長趨勢不會改變,預估未來美國升息議題干擾市場的強度將逐步增強,具備創新題材支撐的類股,可望成為市場投資焦點。 從中長線來看,醫療生技產業股價仍大有可為,若短線出現回檔都可視為布局的好時點。 ---------------下一則---------------  陸股基金 買氣大爆發2014-10-07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陸股多頭行情啟動,逐季漸入佳境,上證指數第3季更以15.4%的漲幅,創下2010年以來單季新高,不僅如此,基金買氣也是大爆發,根據EPFR統計,中國基金第3季淨流入92億美元,為今年來單季之最。 摩根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強調,中國經濟維持高度成長已是無庸置疑,但政策紅利才是驅動陸股重啟多頭的主要動力,除了4月以來一連串微刺激政策逐漸收效,先前市場憂心的房市調控也有放鬆跡象,帶動投資信心備受提振,國際資金陸續回流,陸股也跟著回春走升。 余鎮文說明,為了提振房市並刺激信貸需求,中國政府繼解除限購令後,上周再宣布放鬆先前一直嚴格執行的首套房認定標準,並鼓勵銀行發行MBS與期限較長的專項金融債券以籌措資金、增加首套自住房貸款投放、開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等,政策力度高於市場預期,也反應救市層級提升。 余鎮文進一步說明,歷史資料顯示,陸股在第4季漲勢最突出,平均上漲4%居各季度之冠,若扣除2008年極端值,平均漲幅更高達6.8%,明顯反應傳統旺季題材帶來的利多效應,第4季陸股漲升可期。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A股本益比低於已開發市場與其他新興市場,但未來隨資金成本較低的外資加速湧入陸股,陸股本益比將有機會逐步與國際股市接軌,由於行情仍處於歷史高點的半山腰,向上空間大,建議逢低布局。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陸股向來受政策影響大,中國積極推動改革政策,有利重燃投資人對陸股熱情。 由於目前中國發展類似美國1990年代,製造業占GDP比重持續下滑,資訊與服務業起飛,在中國邁向新經濟渠道上,中小型股將扮演衝鋒要角,因此接下來投資中國新經濟,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購買中小型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2/24845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中國大媽愛滬港通 陸股看俏2014-10-07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陸股在十一長假後今天恢復交易,證券分析師指出,中國房地產、理財商品、黃金投資吸引力下滑,陸股則有「滬港通」等政策加持,吸引中國大媽等資金流入,市場看多今天陸股的表現。 據統計,近10年來十一長假後上證綜指數首個交易日,上漲機率大於下跌機率,以2009年大漲4.76%最高。 除了上漲機率大,題材與政策面也替陸股添薪火。今年的十一長假,中國主要景點及一線城市業績多數成長。 中國旅遊研究院初估,十一長假期間整體旅遊可望創下4.8億人次,年增13%;旅遊收入更可望達2700億人民幣,有機會創下年增20%的新紀錄。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十一長假挹注中國旅遊消費產業,包括票務、航空、鐵公路營運商、飯店、餐飲、零售等,這些企業的營收將反應假期衝高的業績,有助增強市場信心。他說,第四季至明年初一向是傳統消費旺季,內需消費型的民間企業股價具有強力支撐。 中國人均所得提高,帶動消費娛樂產業發展,也是今年十一長假銷費數字驚人的主因。 陳朝政說,2000年以來中國的國內旅遊人次,年均複合成長率達12%,旅遊收入年均複合成長率達7.7%,目前中國消費主力是「80後」的年輕人,人口數達4億,他們的特性是愛賺錢也敢消費,使中國娛樂旅遊產業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相較大陸房市自高檔回落,A股因行情長期低迷且對外封閉,本益比遠低於已開發市場與其他新興市場,未來隨滬港月底通上路,加速外資湧入陸股,陸股本益比將逐步與國際股市接軌。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統計,9月中下旬的3周,A股證券帳戶累計淨流入金額超過人民幣2500億元,9月22日至26日單周,新開帳戶達21.93萬個,創下兩年半以來的新高,累計A股今年每日融資買入金額亦逐步攀升,為陸港股市注入了強心針。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1/24807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黃金退燒 中國大媽錢進陸股 A股近期淨流入近1.3兆 後市漲相佳2014年10月08日【高佳菁╱台北報導】 隨房地產、理財商品、黃金投資吸引力下滑,中國大媽轉進股市!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最新數據顯示,9月中下旬的3周內,A股證券帳戶累計淨流入超過2500億人民幣(約1兆2375億台幣);9月22至26日新開帳戶21.93萬個,創下2年半來新高。 9月表現高居全球主要股市之冠的中國股市,歷經十一長假後將在今天開盤,據統計,近10年來十一長假後上證指數首個交易日上漲機率大於下跌,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在政策作多及中國大媽參一咖,陸股後市可期。 融資餘額大增 短短3周A股證券帳戶流入2500億元人民幣,融資買入額與融資餘額升,每日融資買入額從去年底139億人民幣(約688億台幣),增到579億人民幣(約2866億台幣),融資餘額今年來增2634億人民幣(約1.3兆台幣)。 據中國市場人士分析,近期資金大規模流入,較為少見,可能因為房地產黃金時期已過,理財產品收益率降低、零風險不再,加上黃金價格直直落,吸引投資者轉進,讓中國大媽也成為券商目標之一。 消費動能升溫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相較中國房市自高檔回落,A股因行情長期低迷,且對外封閉,本益比低於已開發市場與其他新興市場,未來隨資金成本較低的外資加速湧入陸股,陸股本益比將有機會逐步與國際股市接軌,向上空間大。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說,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初步預估,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旅遊人次可望創4.8億人次,增13%;旅遊收入可望達2700億人民幣(約1.34兆台幣),有機會年增20%。 在民間消費與政策利多釋放的雙重效益帶動,尤其第4季底至明年初,有一連串傳統節慶促銷活動,對內需消費型民間企業股價有強力支撐。 ---------------下一則---------------  滬港通即將啟動 A股先受惠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眾所期待的滬港通啟動在即,提前推動陸股進入新一輪的升勢,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經理人陳朝政表示,滬港通啟動後,A股受惠程度最大,不僅帶來一波資金行情,由於機構法人持股比重上升,A股的質與量會同步優化,投資人透過同時具有QFII額度且又能進行滬港通的A股基金參與,會最穩健。 陳朝政表示,滬港通啟動後,上海A股的受惠程度更勝港股,因為港股原先就是自由化的市場,但A股則是受管制、國際法人須申請到QFII資格及額度才能投資,再加上A股估值低,下檔風險不大,尤其沒有QFII額度的法人,一定會設法經由香港去搶滬股通的額度前進上海,以往上海股市以散戶為主,未來法人持股比重會逐步提升,可以說滬港通上路後,將會漸漸改變A股結構,質與量同步提升。 陳朝政說,雖然滬港股通目前僅有總額5500億人民幣的額度,因不限定投資人資格,一般民眾及法人均可參與,成為大陸股市新投資管道,因此引起投資人高度興趣。若滬港通實行成功,未來有機會增加投資額度、放寬可投資標的,甚至進行「深港通」,預期將為大陸股市帶來大量境外資金活水,有利股市走高。 至於滬股通568檔標的,哪些族群會更受投資人喜愛?陳朝政分析,香港與海外投資者應該會比較喜歡A、H同時上市而折讓較大的A股,例如內地銀行股、鐵路股等,另一些香港沒有上市但比較大型的A股,如家電股、軟體股及消費股,預計都會較受投資者追捧。 陳朝政指出,短線來說,滬港通標的所涵蓋的大型股、權值股勢必會有活躍表現,中長期而言,看好業績成長股將有更大表現空間,因經濟成長與政策支持的主軸是在民間企業,獲利成長動能具有一定的支撐。由於國際法人要投資非滬股通標的的A股須擁有QFII額度,因此,對投資人來說,選擇已有QFII額度的A股基金、已有A股投資經驗的投信公司,是較佳參與方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經濟數據優陸股Q4更帶勁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股市第4季漲勢最帶勁。觀察2006年來第4季平均報酬達6.22%,是陸股一年中漲勢最亮眼的季度,且無論就過往報酬或滬港通開放,陸股向上趨勢未變,法人建議,可正向看待陸股。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考量微刺激政策已開始發酵,大陸總體經濟出現復甦現象,包括GDP與PMI皆優於預期,加上人民幣出現超跌後的投資機會,以及大陸債券提供較高的收益率,持續看好陸股及大陸債券。 ING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政府為避免景氣下行風險提高,貨幣寬鬆政策將接連推出。此外,在政策方面,近期大陸能源局推出政策通知,將解決過去市場對分散式發電的疑慮,預期將帶動新能源類股的走勢。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今明兩年大陸經常帳赤字佔GDP比重估計將逐年遞增,人民幣長線具升值潛力。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看好符合政策方向、具轉型機會,或有實質業績驅動個股。類股上,看好國防軍工、新能源汽車、醫療、資訊安全、環保,與具轉機機會的白酒行業。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大陸最新公布的9月匯豐PMI達50.5,回升超預期,配合大陸官方持續強化改革,以滬港通等資本市場改革為首,使陸股成為更健全的全球市場,有利陸股。 台新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說,隨著大陸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具有大陸特色的消費藍籌股的下檔風險不高,並且即將進入與全球估值接軌的向上趨勢,建議投資人儘速參與A股大消費類股。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經濟動能回穩,薪資水準成長快速,消費增長力道備受矚目,搭配第4季傳統消費旺季到來,可望推動陸股第4季向上動力。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亞洲出口類股 前景俏2014-10-07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強勢美元以王者之姿登場,全亞洲除了還擁有外匯管制的人民幣與馬幣之外,其餘貨幣在這段期間全數下跌;不過,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受惠於強勢美元與人民幣的亞洲出口類股,將是帶領亞股上攻的關鍵。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表示,強勢美元雖然會讓亞洲資產受到衝擊,但貨幣貶值的直接效果就是改善出口跟經常帳赤字,這效果在亞洲將最為明顯。 林宜正說,去年印度盧比與印尼盾就曾因貶值讓經常帳赤字改善明顯,如今情勢轉移到東北亞,日圓與韓元貶值的幅度幾乎雷同,台幣也受到波及;而亞洲各國貿易的出口對象也集中在北美與中國大陸,可見只要這兩種貨幣偏向升值,亞洲出口類股幾乎不受歐洲與日本景氣下行影響。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在美國升息影響,以及安倍政府積極刺激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過去一季日圓大幅走貶6.3%,韓元貶值5.4%,東協國家貨幣也有2%~4%不等的貶幅,貨幣貶值有助亞洲出口類股營運及競爭力,出口回升和東南亞大經濟體推動國內經濟改革,預計東亞地區其他發展中國家將走出低谷,印尼、馬來西亞等出口大宗國家,相關產業可望受惠。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及升息時點逼近,美元維持強勢走升,連帶新興貨幣表現偏弱,雖然亞幣難以擺脫走貶趨勢,表現卻相對穩健,而且,對於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有加分作用。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2/24845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雙印泰股 吞改革紅利2014-10-07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根據世界銀行《東亞經濟半年報》最新資料顯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今年經濟速度雖放慢,但隨著成熟國家經濟逐步復甦,帶動出口需求,明年東亞區(除中國外)增速將會逐漸回升。 世界銀行下修東亞經濟成長預測,2014-2016年的預測是6.9%,比之前預測的7.1%下降。 中國的經濟成長,也被下修,2014年預測是7.4%,2015年7.2%,2016年7.1%。先前世銀預測,中國在2014年的經成長是7.6%,在2015年、2016年則是7.5%。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雖然世銀下修東亞及中國經濟成長,但東亞太平洋地區仍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東協共同體將在2015年12月成立,除擁有國際競爭力,整合效益包含商品、投資、勞動、服務與資本自由化等,經濟成長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下一則---------------  印股 後市可期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印度股市創新高,在企業獲利的加持下,印度股市享有的本益比卻足以超過亞洲市場平均值,且根據最新預期,莫迪的改革已加深市場對印度的投資信心,預計2015∼2017年,印度企業的平均獲利成長率將可達18%,是金融海嘯後的兩倍,法人指出,持續看好印度後市的投資契機。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印度新總理莫迪上台後積極推動「強化財政」與「推動成長」兩大方向的結構性改革,致力於提升製造業效能、能源改革、擴大基礎建設投資以提升就業市場,搭配民眾及企業樂觀投資情緒,都有利印度未來經濟的發展。 郭世宗指出,新政府結構性改革成效已開始反應至周期性指標上,第2季GDP年增5.7%,優於市場預期,更創兩年半新高,不良貸款率也見下滑。 眼見印度投資周期已見底,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成效要能完全體現出來往往需要的數月至數年的時間,郭世宗建議,投資人若看好印度股市長線多頭趨勢,可採分批布局的方式投資印度,若短線有回檔,均視為良好買點。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OG)報告,印度的製造業成本指數僅87,低於大陸的96,更比泰國的91低,只略高於印尼的81,可見只要改善基礎建設與法規限制,以當地人口紅利的優勢,印度在亞洲製造業的潛力相當明顯。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外資資金持續匯入印度股市,今年來相對亞洲其他國家,外資買進印度的金額仍然最多,此外,加拿大退休基金及印度退休基金近期擬加碼投資印度,也是利多之一。展望後市,預期印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回升,中長期看法仍樂觀,至於操作策略,建議可以金融、汽機車(含零組件)、工業及原物料類股為主要配置。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莫迪要做的改革,是把印度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從服務業轉移到基礎建設與工業為主的製造業;據統計,未來3年內,印度的企業盈餘將分別成長14.3%、21.0%與19.3%,平均盈餘成長更可達18%。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250/A37A00_P_01_02.JPG ---------------下一則---------------  油價將再走高 能源股有撐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油價直直落,布蘭特原油價格每桶已跌破100美元,市場擔心這意味高油價時代將結束,但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人倪唐(Tom Nelson)表示,2015年能源前景仍值得期待,天達預估2015年油價均價約在110∼115美元。 近期油價大幅下跌,能源投資氛圍低迷,倪唐指出,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響,首先是大陸、歐洲第2季經濟數據疲軟,使得短期原油需求不振;第二是利比亞產能被破壞的情況已逐漸恢復,產出來到每天85萬桶,提振市場原油供給。 第三是隨美國量化寬鬆(QE)進入尾聲,美元6月底以來對一籃子貨幣已強勢上漲6.5%,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能源投資吸引力;第四則是6月底以來紐約期貨交易所(NYMEX)未平倉投機部位減少35%,意味市場淨做多能源的部位減少。 但他指出,即使如此,能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卻是始終存在著,也會讓油價下檔具有支撐。 OPEC國家會員國除了沙烏地阿拉伯之外都在增產,倪唐表示,這情況應屬短期現象,相信沙烏地阿拉伯會出面阻止此事,而且OPEC已決定在11月開會討論,依天達團隊預估,未來油價還會持續走揚,明年平均油價會到110∼115美元。 倪唐說,所以看好油價後市,主要是過去三年,因罷工、地緣政治風險等導致產能中斷的產量,總和超過每日400萬桶,且除了美國,2005年以來非OPEC國家產量幾乎呈現停滯,加上全球能源產量年遞減率達到6%,能源企業削減支出,也導致開採下滑,在在說明能源供給結構問題的嚴重不容忽視。 他指出,預估2018年全球能源需求將超越供給,有助推升長期油價持續居高不下。 且即使油價沒有大幅上漲,能源股還是有很不錯的表現,倪唐表示,截至9月底為止,過去三年油價約下跌5%,但是MSCI所有國家世界能源指數卻上漲了39%,主要是這段時間,能源公司藉著營運體質改善,在油價走平時,能源公司股價還有不錯的表現。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截至9月底,MSCI所有國家世界能源和新市場能源本益比分別只有12倍以及5.5倍,是各類產業股最低;而且兩類股票股利率也都在3%以上,僅次於MSCI世界通訊服務以及公用事業平均股利率;MSCI所有國家世界能源指數相對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落後5成以上。 倪唐表示,目前能源股投資評價便宜,預估能源股後市仍具良好的表現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250/A39A00_P_01_03.JPG ---------------下一則---------------  水資源產業 年底表現亮眼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9月市場震盪,但產業型類股表現相對抗跌。據康和投顧統計,過去10年彭博資料,MSCI各產業型指數於9月下跌的機率約2∼5成,產業平均下跌機率為27.14%,九月指數平均表現為0.40%,顯示9月效應對產業型指數影響有限。 康和投顧進一步分析,若在九月份趁勢進場布局至年底,各產業型指數平均有3.38%漲幅,其中S-Network全球水指數表現相對亮眼。2004∼2013年期間,S-Network全球水指數9月下修機率僅2成,若9月進場布局到年底,平均上漲5.37%,優於其他指數表現,建議投資人應長線看待水資源產業投資。 據統計,在9月趁勢進場布局至年底,各產業型指數平均有3.38%漲幅,其中S-Network全球水指數表現相對亮眼。2004年至2013年期間,S-Network全球水指數於九月份下修機率僅2成,若九月進場布局到年底,平均上漲5.37%,優於其他指數表現,建議投資人應長線看待水資源產業投資。 百達投顧表示,依據世界銀行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由現在的70億增加到91億,糧食生產需要增加70%,但水資源供應卻只有辦法增加25%,因此未來水供應只會越來越緊俏,該如何妥善規畫、細心經營,將變得至關重要。 總統馬英九近期曾表示:「未來如何妥善規畫水資源,將屬於國安層次的課題」;在泰國舉行水資源安全論壇時,泰國總理盈拉也表示:「除非各國願意共享水資源,否則可能出現為爭奪資源而戰的局面。」 法人指出,由上述種種可以看出,各國政府對於水資源的重要性已日益重視,投資人也應好好掌握投資水資源產業這樣的未來大趨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2014年持續看好全球潔淨能源產業,大陸環境保護仍是話題,其中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預計年內出台,近期將正式上報國務院,污染防治預計將有2兆人民幣治水預算,相關的工業水處理、城鎮汙水改造、家用淨水設備、膜元件等產業可留意。 ---------------下一則---------------  亞太REITs 看俏2014-10-07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近期各市場公債殖利率波動成為焦點,對利率敏感的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波動也加劇,法人多半認為,以目前低利環境加上未來景氣看好,可以逢低布局REITs。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根據富時歐洲�美國不動產協會已開發國家指數,各主要國家REITs股利率多優於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例如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香港與日本REITs股利率達4.5%~7%,而英法德等歐洲核心國家REITs股利率約3%~5%,相較於各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來到歷史低檔,REITs收益機會更具吸引力。 新引進台灣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Wilson Magee)分析,全球景氣持續增溫,刺激住宅、商辦等需求,有助於提升承租率與租金逐步上升,挹注不動產市場穩步發展,該基金產業配置包括有約75%的REITs以及約25%的房地產開發商,預期能全方位掌握全球經濟揚升下不動產市場的投資機會。 至於目前各地區REITs的表現,北美REITs因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Fed)加快縮緊腳步的關係出現回跌,但日本市場因市場醞釀二次量化寬鬆的可能性,在資金推升下表現相對凸出。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歐洲央行因經濟停滯不前,9月初宣布意外降息,激勵資金持續流入利率敏感度高的REITs相關類股。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 最看好亞太REITs的表現,除了亞洲通膨壓力低,短期沒有升息壓力,亞洲整體財富逐年穩定累積成長,加上亞洲人購屋置產投資比例提升,促使房價攀升機會大增,增添亞太REITs漲升動能,再者,亞太REITs占全球REITs比重從十年前的20%上升至目前的35%,由此可見,亞太區不動產增值潛力驚人,連動亞太REITs後市看俏。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8/2/24845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升息 風險性債券報酬恐下修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針對未來一年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的預估收益率,較為樂觀的評估是以票息收益為主,也就是高收益債理論上會有6%左右的報酬,新興債則8%,法人表示,但是如果因美國升息的影響,使整體美國利率上升,那麼兩種債券的報酬就會面臨下修。 先鋒投顧表示,長期持有高收益債基金的投資人,應該明顯感覺到這兩個月基金淨值波動加大,改變過去一年慢慢漲的趨勢,現在最需要留意的就是債券利差的變化。 高收益債以及新興市場債等風險性債種的利差,在今年6月同步創下波段新低後,至今上升幅度都不小;如果債券利差短時間內變動超過100個基點,趨勢改變的機率就會大增,現在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都已經超越警戒線。 受聯準會升息暗示影響,未來債市波動再所難免,現在什麼債券能買能抱?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表示,能讓人放心的就是好的債券,如果對於未來投資前景不是很有信心,但錢又不想放定存,那就只好買優質債券。債市的景氣循環約半年到1年左右就可復原,抱個3年正報酬機率就非常高,雖然債券正在走下坡,但高收益債和新興債還是可以抱著。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吳美燕表示,利率走向正常化趨勢不變,信用債券的利差收歛空間相對有限,未來的風險性債券主要收益來源將來自債息收入。 ---------------下一則---------------  高收益債情結 全台發酵2014-10-08 01:5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法人持續看好股市並建議投資人可以增加股票的投資比重,但國內投資人似乎有「高收益債」情結,從今年來至今,境內外的熱銷基金,仍以「高收益債」占絕大多數。 根據碁石智庫統計,今年以來熱銷境外基金前3名全部由高收益債基金包辦,分別是ING(L)Renta環球高收益基金、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貝萊德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等,三檔高收益債基金上半年就吸金逾2,000億元。 富達投資表示,高收益債基金和股市相關係數較高,隨美國聯準會利率正常化,債券殖利率將逐步上揚,雖持續大幅減碼公債,但繼續看好高收益債。 法人認為,高收益債基金未來收益主要是來自於債息,年債息只有6∼8%,但只要價格拉回、利差加大之後,就有資本利得獲利空間,其年化投資報酬率可以大於6%。 安本資產管理債券產品經理羅大衛(David Loyd-Nolan)表示,7月中旬因地緣政治等負面因素干擾,使高收益債價格拉回整理,但在利差拉大之後,大到具吸引力,資金馬上又回流至高收益債。 他指出,全球經濟溫和復甦、整體通膨仍低,雖面對些許不確定因素,但整體而言尾端風險已降低,相較其他債券,擁有基本面優勢的高收益債適合中長期投資,尤其是歐洲高收益債,因為存續期短、債信品質高且在美國升息時,所受影響最小,預期未來一年仍有6∼7%的利息收益率,是不錯投資標的。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8/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小媽報你精打細算蝦拼購

2014年10月07日
公開
16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精打細算蝦拼購 金錢遊戲=理財+理債 薪情+退休之道 自攢退休金 掌握ABC三要訣2014-10-01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勞動部正修法,將開放參加勞退新制的上班族,能以參加自提的金額,在自選投資平台上享有規劃投資的主動權。富蘭克林投顧建議,退休金理財應掌握ABC三原則,包括Age(年齡)愈早開始可讓標的更多元、Budget(預算)除了每月定期定額,發獎金可單筆布局、Combo(資產組合)股債兼備,才能讓投資相輔相成。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25歲至40歲是一個人理財規劃及累積資產的黃金年代,此時最適合開始累積退休金的長期性理財計畫,主要是距離退休尚有一段頗長時間,可望擁有相對多次的市場循環,亦能忍受短期的下跌或虧損,適合的基金類型因此不會侷限於波動性偏低的債券型基金,較為積極的股票型基金也能多方採納,以加快籌措退休金的速度。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職場新鮮人收入有限,或是薪資中等,每月3000元起就可以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並強迫自己儲蓄,而三節獎金或是平時撙節開支累積一筆小資金後,則可單筆逢低進場。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不管是投資目標設定為退休養老用途或成家立業、子女教育,有股有債的投資搭配,是最佳的理財黃金組合,當市場較為波動,全球政府債券資產通常能穩定投資軍心,景氣擴張,股市行情好,高收益債券或是新興國家政府債券也具頗高連動性,通常也能雨露均霑。 ---------------下一則---------------  基金業蓄勢搶肥肉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據勞動部發布的「102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結果,勞工規畫退休後之生活費用來源,來自自己儲蓄的比例超過7成,且勞工開始重視且知道要早早籌退休金,加上銀行利率短期間不可能大幅彈跳,讓資產管理業者嗅出商機,因此,境外基金業者已開始引進國外資源,準備進軍國內退休理財市場。 根據勞動部網站試算表估算,聯博投信董事長翁振國表示,若從2005年新制開始提撥30年,假設薪資年成長率1%,退休金投資報酬率3%,屆時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約僅為17%,縱使再加上同期間進行自提最高上限6%,兩者合計的所得替代率也只有33%左右,光靠政府強制保險或者企業提撥的退休金,並無法讓人心安退休,絕對要靠自己平常就要作準備。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邱可君也指出,如果以65歲退休,退休後生活估計至少20年,以每月5萬元開銷估計,則至少要準備1,200萬元退休金,這項估計還不包括長期照顧的費用,若加計看護和醫藥費,則退休金總數很可能要2,000萬元。 然而面對大環境詭譎多變,投資人該如何選擇?理財專家都建議民眾應作「資產配置」,並建議挑選可長期規畫投資商品、報酬率相對穩定及部分可投資在有可能獲得較高報酬率的理財商品上,但是紙上談兵容易,實際上有時會「事與願違」,因為民眾不知道如何在多變的金融環境下適時地調整資產配置,近幾年還出現股債齊漲、或者均跌的情況。 因此,基金業者如聯博、天達、德盛安聯、摩根等都紛紛透過各種模組,研究出各式各樣多元標的投資機制就是為了增加投資報酬率以及降低投資波動率。 翁振國表示,在規畫退休理財時,應該要把握兩大關鍵:第一是要關注於長期成果;第二是要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但也不能全都存在銀行存款。目前海外各國確定提撥退休金平台的預設基金不是目標日期基金,就是多元資產類型基金,顯示兩者都存退休金的主流方式,由於這兩種方式,聯博都已著墨多年,也有一套獨家投資機制─DAA(動態資產配置平衡風險與報酬),可進行資產配置外,在市場發生變化時可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下一則---------------  存貸安全=利率+匯率 外幣定存+匯率 出國換匯日圓最划算 多準備1美元當小費2014年09月27日【林巧雁╱台北報導】 國人最喜愛出國旅遊的地點包含日本、澳洲等,日圓最近貶值,換日圓最划算;至於澳洲吃1盤炒飯要台幣400元,想到澳洲旅遊匯率是否可精打細算呢?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指出,澳幣匯率主要反應3C—Carry(套利)、Commodity(套利市場)與China(中國)3大議題。其中,Carry套利反應的是澳洲與其他國家總經與貨幣政策下的利率差異;而Commodity與China則是與澳洲經濟結構有關。 今年以來澳元多於1澳元兌0.92~0.94美元區間盤整,近2周則明顯下跌,且一度破0.90美元價位,主要是受原物料價格明顯滑落、中國景氣疑慮及美元強勢影響。 澳元欲升不易 短期來說,預期澳元在0.90關卡震盪,未來1、2季受出口前景不佳、美元偏強影響,澳元走勢料稍弱,或往0.88美元前進。除非中國景氣回穩、或當局進一步釋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否則欲升不易。 至於民眾出國常煩惱如何才能換到最好的外幣匯率,銀行主管認為,出國換匯只是一筆零用金小錢,匯率差別不大,建議多換些1美元當小費最省錢,至於用不完的外幣零錢可在飛機上捐給慈善機構。 兆豐銀行國外部副理李黑楓說,換匯目的如果只是出國玩的零用錢,他覺得那一天換匯的差異不大,「不差一碗牛肉麵的錢」。 至於不論到哪個國家遊玩,他都建議可換些1元美鈔方便給小費,因為銅板是給遊民、街頭藝人的,小費不能給銅板,而各國紙鈔中,又以1美元最便宜,換算約台幣30元。台幣紙鈔最小面額也要100元,而歐元面額最小的紙鈔是5歐元,換算約200元台幣。 李黑楓表示,「所以如果需要給旅館飯店小費,給1美元紙鈔最省錢。」 ---------------下一則---------------  保險規劃=商業人壽保險+勞健保+產物險 住宅火險 承保範圍擴大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為了提供居家安全更周延的保障,從10月起,住宅火災保險承保範圍擴大增加罷工、暴動等多保險,也就是「加量不加價」。 「住宅火災地震保險」在之前多了爆炸保障,使得在之前高雄發生氣爆之際,有些民宅可以因此可以得到保障。 而從10月起,住宅火災地震險又新增了罷工、暴動、民眾騷擾、惡意破壞行為、增加竊盜險、玻璃險賠償金,也提高建物內動產、臨時住宿費及第三人責任3項保額。因此,民眾投保住火險後,保障多更多。 產險業者表示,過去竊盜險、被惡意破壞、竊盜等都是在住宅火險的附加險,或者被放在綜合險之中,10月起納入基本保障,但是都有自負額規定。其中竊盜保障單次保額10萬元 ,但保戶要先自負5,000元,也就是每一事故理賠限額10萬元,自負5,000元,等於每次最高理賠為95,000元。 另外,如遇到一些突發意外導致住宅玻璃破裂,該保險也可以理賠,如玻璃保險每一事故理賠1萬元,自負額1,000元,也就是玻璃被炸碎後修補須5,000元,保險公司可以理賠4,000元。 產險公司指出,另外也增加住宅動產的最高保額,從過去的最高50萬元,提高為60萬元,且臨時住宿費也從每天3,000元,60天為限, 增加為每天5,000元,最高20萬元為限。 另外,單一事故造成體傷或死亡的保額也提高為25萬元及100萬元,保險期間最高賠償金額也從1千萬元拉高到2千萬元。 透過住火地震險擴大保障,產險業者認為,此將可以提高民眾投保住火地震險比重,目前民眾投保住火險的比重約在31%,投保率並不高。 ---------------下一則---------------  投保旅平險 保額千萬才安心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10月連假將至,不少民眾安排國內外旅遊行程,中國人壽建議,無論國內輕旅行還是海外出遊,都不要忘記投保旅行平安險,且保額至少1,000萬元,才能有完整的保障。 中壽並祭出旅平險保險卡安心專案,即卡友投保1,000萬元保額,附加意外醫療、海外突發疾病住院、海外急診等保障,4天保費僅869元,且相關海外急診及疾病保險金,會依旅遊地點提高倍數,如美加是3倍、日紐澳歐是1.5倍。 中壽並以3個真實案例,提醒民眾投保旅平險重要性,第一件案例即一名女大生今年暑假自費出國參加志工團,不慎在偏遠山區發生意外導致顱內出血昏迷。女大生父母緊急趕當地,當地醫生表示若動手術僅有七成把握,經評估後決定將女大生送回台灣就醫,然而醫療專機的費用就超過新台幣300萬元,在家中現金不足的情況下,女大生父母必須先向銀行申請提高信用卡額度,且加上親友借款及刷卡協助支付費用。 第二個案例是日前一個華人旅行團到加拿大旅遊,所搭乘的觀光巴士不幸翻覆失事,造成車上56位乘客全數受到輕重傷,其中也包含2位台灣赴加拿大遊學的民眾,因出事地點位處偏遠,當地政府派出6架直升機及19輛救護車才得以順利接載傷者。 第三案例即一位台灣教授赴美西旅遊,卻不慎在觀光景點落水,送醫後仍昏迷數日,經治療後甦醒,但期間醫療費用高達10萬美元,教授無力負擔,經當地慈善團體奔走協調,醫院才同意僅收取一半費用。 這些海外意外醫療或後送回台的費用都相當高,中壽指出,許多民眾都習慣以刷卡付團費獲得免費的旅平險保障,但這些意外醫療多半不在贈送的旅平險承保範圍內,建議民眾出遊時仍是要提早規畫,以免造成經濟上重大負擔。 中壽也建議,即便是國內旅遊,也應規畫相關的旅平險保障。

1031007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7日
公開
15

理財趨勢 加碼股票2014-10-06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施羅德調查顯示,高達94%的銀行理專未來數個月打算增加或維持股票投資部位,同時81%受訪者預期明年美國將升息,33%預期首次升息將在明年上半年。 施羅德投資日前在布拉格舉行投資論壇,並針對全球100多名通路客戶進行調查,詢問他們對不同資產類別未來的看法,以及以中期的角度預測利率與物價。 調查顯示,近半數(48%)受訪者預期美國將是全球第一個升息的主要市場,三分之一預測明年上半年就會升息。另一方面,只有7%的人預期2015年歐洲中央銀行(ECB)會升息,超過半數(58%)受訪者則認為歐洲總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在通貨緊縮。 全球利率回歸正常化的時代即將來臨。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美國在1994年與2004年開始升息時,初期S&P 500指數雖然較為震盪,但之後開始反應總體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成長,且全球資金由債轉股,因此中長期來看還是有利於股市。 在現階段,林良軍看好高股息股票,因為同時具有成長潛力並可提供收益機會。不過,美、歐、亞股票平均的股利率只有2%-4%,可能無法滿足有領息需求的投資人,進階型高股息基金應運而生,收益來源除了高股息股票以外,還包括選擇權權利金。 林良軍說明,進階型高股息基金配息來源的一半為高股息股票所配發的股息,另一半來源則是由賣出保護性選擇權買權所收取的權利金,此二者均與央行的利率政策無關,因此不必擔心升息對配息來源的影響。 據了解,以透過選擇權權利金來配息的策略來說,國內相關基金仍不多,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為引進國內的第一檔,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則為第二檔。兩檔基金投資策略雖然有相似之處,但投資標的並不相同。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有三分之一布局在高收益債券、三分之一在可轉換公司債、三分之一在成長股搭配選擇權,這檔基金上半年狂賣,預期年底前仍可望熱銷。施羅德環球股息增值基金則全投資在股票,且以高股息個股為主。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4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世銀看淡中國經濟 憂拖累東亞國家2014年10月07日【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銀)看淡中國經濟前景,預估本季料再走疲,將中國2014年成長預估由7.6%降至7.4%,2015年由7.5%降至7.2%,2016年由7.5%降至7.1%,並拖累東亞開發中國家整體成長放緩,今、明年成長目標雙雙由7.1%降至6.9%。 明年成長降至7.2%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預計台北時間今晚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日前已預告將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目標,今年預估由3.4%下修至略高於3%左右。 世銀昨公布《東亞經濟半年報》指出,中國的工業產出擴張速度達到金融海嘯以來最慢,加上投資及零售銷售情況同樣放緩,更凸顯了經濟成長有進一步放緩的風險。中國正在改革與成長間尋求平衡,將有助於減緩地方政府債務及影子銀行造成的風險。 若剔除中國,開發中東亞經濟體明年成長率可望由今年的4.8%加速至5.3%,因富裕經濟體復甦有助推升東亞出口,加上東南亞大國國內經濟改革有斬獲,惟各國表現參差,馬來西亞今年成長目標由4.9%大幅調升至5.7%,泰國今年成長率則由原估3%砍半至1.5%。 報告中也指出,明顯的不確定性仍然可能影響東亞地區的經濟成長,包含歐元區及日本可能面臨下修風險,全球金融環境可能大幅緊縮及國際級區域性的地緣政治緊張等。 世銀東亞及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薛提(Sudhir Shetty)表示,東亞開發中國家面對成長風險最佳的處理方式,是解決過去金融及財政政策所造成的問題,並以結構型改革強化這些措施,藉此提升出口競爭力。 ---------------下一則---------------  美歐股基金 大失血2014-10-06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上周美歐PMI數據雙雙不如預期,美股基金上周湧現88億美元賣壓,創近八周單周最大淨流出,歐股基金亦持續失血,相較之下,新興市場資金動能相對穩定,亞洲(不含日本)基金在市場動盪中逆勢吸金1.5億美元,勇奪單周股票吸金之冠。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雖然美股上衝氣勢受挫,ISM製造業指數稍有下滑,但仍維持在50之上擴張水準,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更有目共睹,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市場對聯準會升息已有心理準備,因此,美股將震盪中維持上升格局。 反觀歐股則是經濟雜音不斷,歐洲央行(ECB)擴大量化寬鬆(QE)政策又不明朗,導致下半年來資金加碼歐股意願不高,9月甚至周周流出。郭世宗指出,歐洲9月通膨年增率下滑至五年低點,增添ECB擴大寬鬆措施來刺激經濟及對抗低通膨的壓力,若未來確實有進一步擴大寬鬆措施,對歐股表現將有正面助益。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9月外資對亞股買少賣多,僅印度和泰國獲青睞,指數方面,雖然外資上周賣超越南0.16億美元,指數有逾1%表現,越南今年前三季GDP年增率為5.6%,表現亮眼,外資賣超有減少趨勢。泰國企業第2季整體獲利年增24%,股市有擴張空間。 ---------------下一則---------------  歐美股基金 上周大失血2014-10-06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歐美市場大失血,受美歐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不佳影響,美股基金首當其衝,上周湧現88億美元賣壓,創近八周單周最大淨流出;歐股基金也不好過,上周亦遭調節18億美元,歐股基金9月周周失血,單月流出逾97億美元,為29個月最大賣壓。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上周資金撤出美、歐市場,主要是經濟數據與救市政策不如預期,引發市場失望性賣壓,國際資金選擇退場。 不過,從三大成熟市場來看,整個9月仍是美股基金最「罩得住」,共吸金79.94億美元,反觀歐、日股基金雙雙失血,歐股基金失血97.57億美元最多,日股基金淨流出21.99億美元。專家表示,未來成熟市場仍以美國為霸主,特別在市場預期明年升息、美元指數強勢走升下,國際資金將大舉返回美元資產。 美國景氣好轉,經濟數據會說話。郭世宗說,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稍有下滑,美國9月ISM非製造業指數降至58.6,比起8月59.6下降不少,但此數據仍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水準,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更是有目共睹,9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4.8萬人,9月的失業率下滑至5.9%,2008年7月以來首度降至6%以下。 反觀歐股經濟雜音不斷,歐洲央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不明朗,下半年來資金加碼歐股意願不高,特別是歐洲9月通膨年增率下滑至五年低點,僅有0.3%,增添歐洲央行擴大寬鬆措施來刺激經濟及對抗低通膨的壓力。 但歐洲央行6月才剛推出兩波振興措施,包括對銀行業提供中期低利貸款、調降基準利率及收購債券,在這些措施起作用前,歐洲央行可能不會再推動新一步救市方案。 郭世宗認為,需等歐洲央行確實有進一步擴大寬鬆措施,對歐洲經濟才有助益。市場預估歐洲企業第三季獲利年增可達10.5%,只要實際結果符合或優於市場預期,歐股短線整理後,也有機會反彈。 ---------------下一則---------------  亞股相對抗跌 後市不看淡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全球股市拉回,統計上周亞股下跌2.6%,相較拉美下跌4.7%及新興歐洲下跌4.6%相對抗跌。上周亞股僅東南亞的菲律賓和印度小幅淨流入,其中台灣失血8.66億美元最多,整體來說,台灣和韓國自九月以來受美國升息預期影響,雙雙已是連續四周淨流出。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瀚表示,近期資金撤出亞股,但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超過5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仍不少,包括印度、台灣、巴西及南韓,其中台灣及印度年度吸金超過百億美元。 他指出,新興亞洲政經情勢發展較為穩定,大陸持續受惠國企改革、滬港通、及貨幣寬鬆政策利多推動,東北亞的韓國亦將透過擴大財政赤字來實施刺激政策,整體亞洲股市後市依然偏多。 德盛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儘管資金持續流出台股,但上周淨流出幅度已由前一周的11億美元降至8億美元顯示趨緩,目前成交量仍在800億元上下,處於偏低水準,但指數反彈,市場信心主要來自政府持續作多。 整體來說,去年至今外資買超金額仍約有6,000億元,外資撤離並非因為台股基本面不佳。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表示,雖然亞股近期逢賣壓,大陸股市卻逆勢上漲表現出色,其中代表中小型股的中證500小盤指數上漲幅度達1.78%,顯示新興亞洲市場中中國股市後市相對看好。 他認為,目前大陸基本面穩健,現階段投資股市的風險不高,反映在近期亞股遭提款時,陸股反而相對抗跌,主要是因為6月底滬港通消息傳出後帶動股市反彈,在近期亞股修正期間反而可伺機布局。 ---------------下一則---------------  新興亞股 買盤將回籠2014-10-0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歐美資金9月撤離亞股主要股市,台股遭外資賣超逾21億美元,金額最多,堪稱9月亞股重災區;南韓單月賣超也超過10億美元,僅印度和泰國還有逾8億美元和6億美元買超。 若論單周,外資上周小買印度和菲律賓,外資上周持續賣超台股8.66億美元,但在內資如政府基金力挺下,台股逆勢上漲1.3%,漲幅反居亞股之冠。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市場擔憂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加上美元維持強勢,促使資金回流美元資產,提高美元資產吸引力,因此,亞洲主要股市9月在此波資金回流下承受相當壓力。 郭世宗指出,亞洲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數據普遍不佳,雖然大多數市場的PMI仍高於景氣榮枯線,成長動能可能減弱的情況卻引起憂慮。 新增訂單指數的負面影響最大,郭世宗分析,由於電子業的生產周期已近尾聲,使得印度與台灣的指數全面下滑,韓國的指數更跌至50以下。 不過,郭世宗認為,中國、印度和印尼等重要市場的新增出口訂單數據好轉,美國的景氣穩健復甦,歐洲央行可望在第4季推動資產收購計畫,將改善亞洲地區第4季的出口數據,預期亞洲出口產業有機會傳出佳音。 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表示,聯準會可能提前升息的預期心理不斷擴大,非美貨幣貶值壓力升高,造成股市波動,外資因而先退場觀望。 不過,新興亞股具備基本面、價值面的雙重優勢,短期雖受美元獨強陷入震盪整理,但修正空間已相對有限,研判在美股穩在半年線之上的多頭格局態勢下,賣壓將逐步減輕,並吸引長線買盤回籠。 呂雅菁指出,在美元走強、預期亞幣走貶的壓力下,9月以來,漲多的新興亞股修正逾6%,跌幅不小;時序進入第4季歐美傳統採購旺季,有利以出口導向的新興亞洲國家,且強勢美元也有助提升企業競爭力與毛利率,一旦預期貶值心態轉淡,外資可能反手買進。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4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印度股市 榮景不墜2014-10-06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印度股市今年來在選舉行情帶動下上漲25%,帶動印度基金績效表現,其中,群益印度中小基金今年來上漲42%,漲幅居海外股票型基金之冠。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股市即使漲多但評價面還屬合理,且根據過往印度新執政黨上任後,改革政策利多往往帶領股市走二至三年多頭行情,預料年底前印度股市還有高點可期。 印度股市今年以來表現亮麗,主要是印度政黨輪替帶來改革紅利,也由於市場對莫迪的執行力有高度信心及期待,在基本面利多加持,加以印度股市評價面仍偏低,吸引國際買盤。 林光佑指出,即便印度股市已經漲多,但根據過往經驗觀察,上回2004年政黨輪替時,股市走了二至三年多頭行情,依照現階段印度股市的本益比約16倍、相較過去最高24倍依舊偏低的情況來看,印度股市還沒有過熱跡象,預計年底前指數還有創高機會,漲幅空間達5%至10%。 林光佑分析,就基本面來看,印度近幾月的進出口數字都是正成長,工業生產也是正向表現,且影響印度人口生計雨季降雨量狀況還算良好,降低氣候不確定性對經濟表現的衝擊。 再者,時序進入印度消費旺季,除9至11月的消費旺季,10至12月則是結婚旺季,統計2000至2013年每年9至12月印度股市的表現都相對強勢,看好年底前印度股市還有高點可期。 在持股方面,林光佑選股採取「Top-Down」方式,先選擇產業、再挑選業績績優股,並搭配技術線型作為布局時點參考,掌握時間價值,並在今年上下半年做了不少持股調整。 他指出,年初時側重消費類股,包括IT、生技醫療等出口類股,主要是當時這類股票基期仍偏低,且受惠全球景氣好轉,帶動印度出口活絡,出口產業競爭力佳,但後來盧比升值,加上進入新政府新政策,資金出現轉向,市場對新政府經濟改革相當有信心,也開始增添機械設備,因此目前他手上重要持股為景氣循環股,包括汽車零件、資本設備、金融股等。 就基金前五大持股來看,林光佑首重汽車相關類股。他解釋,4月前往印度拜訪公司,發現印度人交通方式出現改變,先前有九成機車都屬打檔車,但隨印度女性近期加入職場比例提升,愈來愈多女性出外就業,帶動一般速可達scooter機車需求,看準此趨勢提前布局相關個股,獲得良好報酬。 另外,醫療產業也是重點持股,林光佑說,美國許多專利藥陸續到期,近一兩年學名藥需求大增,印度為學名製藥出口大國,帶動當地藥廠業績明顯上升。 針對整體印度股市展望,林光佑認為,「政黨輪替利多還沒發酵完畢」,且市場預期2016年印度經濟成長率可望達7%,目前看來印度通膨問題也獲得控制,即使印度股市漲多,但還不到獲利了結的時刻。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56.gif&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5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印度撐起半邊天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檢視投信發行364檔海內外股票基金今年以來表現,最佳績效逾4成,前9名報酬均逾2成,且觀察前10名中,前7名都是海外股票基金,尤其印度基金在前10名占半數,法人表示,印度今年表現出色,主要因新人新政及外資持續流入,預料後市仍可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今年大選完,市場預期新人新政,將推出財政改革、獎勵投資、基礎建設、提高就業等政策以推動經濟,有利於投資信心及企業獲利表現。印度在經濟數據基本面佳又是市場吸金王,加上新人新政局勢以及第4季是印度股市旺季的趨勢下,後市持續看好。 林光佑強調,印度今年經濟落底回升,明後年可望持續向上,對股市為利多。 再就評價面來看,雖然印度股市今年頻創新高,印度股市目前12個月的預估P/E為15.4倍,約等於歷史平均,與先前高點的24.6仍有一段距離,外資資金持續匯入印度股市,今年到目前為止買進達138.41億美元,高於亞洲其他國家,兩大利多加持下,後市續看多。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外界看好莫迪的經濟改革,除過去他擔任古吉拉特邦長的經驗,主因還是在於結構性經濟優勢。 估計2015∼2017年,印度企業盈餘成長率分別達14.3%、21%與19.3%,3年平均達18%;雖印度指數已創歷史新高,但現階段印度股市股價淨值比為2.6倍,仍低於10年平均的2.7倍,顯示印度股市仍有價格優勢。 台新印度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強調,近期除了S&P調升印度信評展望,由負向調升至穩定,惠譽也釋出正面訊息,預估印度2015財務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經濟成長率將達5.6%,成為金磚四國唯一成長國家,正面評價原因來自新政府上台後政治不確定性消除,官僚體系效率改善及投資環境好轉。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歐洲新政 股市上攻契機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歐洲央行預定在利率會議公布資產擔保證券(ABS)和擔保債券(CB)購買細節,加上後續新政策將陸續推出,法人指出,對於近期受到美國升息預期以及地緣政治消息影響而震盪整理的歐洲股市來說,政策面利多將可提供有力支撐。 ING歐洲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近期歐洲疲弱的經濟數據,顯示地緣政治制裁對德國及歐元區經濟持續構成壓力,除了有助加快歐洲央行推出廣泛量化寬鬆(QE)政策規畫,也能降低德國對歐洲央行QE政策的不滿情緒,提高政策成功的機率。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地緣政治緊繃情勢、經濟成長數據疲弱,顯示歐洲持續身陷結構性問題。儘管如此,歷經近期的落後表現至今,短期內歐股已呈現過度賣超,可以留意。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歐洲企業營收來自海外的比重近五成,德國甚至高達56%,歐元走貶有助於提高歐洲出口企業競爭力,反而利於企業獲利動能回升,同步帶動歐股走勢回春。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基金經理人海樂.安諾指出,蘇格蘭脫離英國疑慮化解,將帶動英國與歐洲資產反彈行情,在市場風險偏好意識提高下,有利全球風險性資產表現。 施羅德(環)歐洲收益股票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基於歐洲疲弱的總體經濟,ECB後續可能推出新刺激政策,將從基本面給予歐股支撐,財務體質健全、獲利穩定、現金流量充沛,並穩定發放股利的大型龍頭股,將是投資重點。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強調,歷經2012∼2013年歐股估值回升帶動的行情後,今年以來歐股進入緩漲格局以消化籌碼;歐洲經濟持續在復甦軌道上,將帶動企業獲利回升,景氣循環股對景氣與企業獲利敏感度較高,將帶領歐股穩定回升。 ---------------下一則---------------  美經濟溫和復甦 美股利多2014-10-06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帶領全球景氣持續復甦,美元強勢,道瓊30種工業股價指數重返17,000點。基金業者指出,美國不致快速升息,美國企業體質佳,美股仍有不少獲利強且股價合理的個股。 歐元區進入負利率時期,日本則可望進一步進行貨幣寬鬆政策,在在推升美元資產價格。市場人士認為,不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明年何時升息,都顯示美國經濟溫和復甦,這對美股是利多。 富達證券指出,預期明年底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在1.25%到1.5%,只略高於目前的1%到1.25%區間,預估Fed最快在明年6月升息,但明年幅度不大。 富達預估,到2016年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應該會到2.75%到3%的水準,也就是說,2016年Fed至少會升息六次,每次升1碼(即0.25個百分點)。在2017年底以前,美國利率應該會回到正常水準,長期中位利率應在3.75%左右。 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羅西(Dominic Rossi)指出,目前正走向強勢美元時期。美元最近已開始走強,趨勢將持續,而且會明顯走高。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勢分歧,更加鼓舞美國投資人將資金匯回美國本土,投入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正如1990年的強勢美元榮景一樣。 ---------------下一則---------------  巴西股市 選後可期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受總統選舉影響,投資氣氛趨於悲觀,導致巴西股市回檔修正,但法人指出,隨巴西股市逐步反映此一利空,加上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在野黨席爾瓦能見度可望提高,股市仍有表現機會。 ING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近期席爾瓦民調動能滑落,目前看來,選戰應將進入第二輪並於10月26日舉行,屆時將是新的格局,因根據法規,兩位PK的候選人將有相同媒體曝光度,另外,各在野黨開始結盟合作,巴西政權仍有變天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巴西總統大選結果可能影響拉美股市的短期走向,但長期的驅動因素來自於拉美擁有豐富的天然和人力資源,美國經濟復甦也提供一個推動拉美經濟的機會。 摩根巴西基金經理人路易斯.凱瑞(Luis Carrillo)指出,巴西政局改革前景與企業獲利是支撐股市表現關鍵。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則認為,巴西舉行總統大選,巴西政府可能釋放更多利多以求連任,而在政府作多下,股市上漲機率較高,巴西股市後市不看淡。 台新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未來巴西幣走勢將是觀察重點,若巴西幣持續維持強勢,則巴西股市多頭格局將持續。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市場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指出,巴西股市若要持續上漲,需仰賴總統選舉題材與全球風險胃口提升的外部因素。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新興股票基金夯 吸金魅力強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成熟股市資金近期大失血,美股基金上周流失88億美元,為近8周最大賣壓,歐日股票基金也呈現淨流出,反倒是三大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都呈現淨流入,亞洲(不含日本)更勇奪單周吸金之冠,淨流入1.54億美元。 美歐PMI數據不如預期,根據統計,美股基金上周淨流出88億美元,創近8周單周最大淨流出。歐洲央行QE政策未明,歐股基金9月周周都呈現淨流出,上周也流失18億美元,總計9月累計淨流出金額達97億美元,為近29個月單月最大賣壓。 相較之下,新興市場資金動能相對穩定,以上周來看,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甚至在市場動盪中逆勢吸金1.5億美元,為單周股票基金吸金之冠,且下半年來僅3週淨流出,美歐資金似乎有漸有轉向亞洲(不含日本)的趨勢。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美歐PMI數據雙雙下滑,即使美股基金上周出現大失血,但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市場又對聯準會未來升息已有所心理準備,因此美股將在震盪中維持上升格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近周美股基金資金流失主要反應地緣政治疑慮擔憂,本周起美股將進入第3季財報公布旺季,若企業財報交出優於預期的成績單,搭配美國經濟持續引領全球景氣復甦,有利維繫美股多頭行情。 至於三大新興市場股市中,法人依然最看好新興亞股,近期資金流入新興亞股已開始反映投資人對亞股看法也趨於樂觀。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指出,美歐股市本益比已來到近10年來高點,但目前亞洲(不含日本)股市仍低於長期平均值,投資價值顯而易見,預期國際資金回流新興亞股的趨勢料將不會被改變。 新興亞洲股中,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則相對看好陸股,主要是陸股有多項利多,第一是大陸進入消費旺季,大陸地產也有機會在第4季展開反彈,第二是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滬港通將有利於資金挹注,第三是國務院已經調降並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度,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全面降息。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新興股 搶先機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第4季為股市年度最後衝刺時機,法人統計顯示,近10年除2008年,每年第4季MSCI各指數報酬,以MSCI新興亞洲、MSCI新興東歐及MSCI新興指數都呈現正報酬,且機率達9成,其中表現最亮麗為MSCI新興亞洲指數,平均達4.17%,位居冠軍,目前是布局新興亞股基金的好時機。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今年來新興亞洲累積上漲3.06%,亞洲因經濟相對穩定,且基本面優勢未改變,未來國際情勢漸明朗化後,亞洲地區仍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回流,新興亞股續為投資首選好標的。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亞股的印尼、泰國、菲律賓等類股輪動加快,目前看好基礎建設,地產,醫藥,電子等族群;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看好海事服務類股,及跌深後的原物料類股,將逐漸顯現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觀察亞洲股市的東北亞,因擁有高經常帳盈餘,直接受益美國經濟復甦;至於東協、印度在政治面浮現轉機與政策變革支撐下,可望有好表現,在獲利成長穩定及本益比具擴張空間下,前景續看俏。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分析,印度、印尼大選過後有一番新氣象,大陸則是經濟及金融改革後,基本面與投資氣氛皆獲提振,連帶激勵亞洲股市向上。亞股評價面仍相對便宜,股價淨值比還是在近10年來低檔區,本益比僅13∼14倍,遠低於美股16∼17倍,預期第4季亞洲仍有不錯的空間。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強調,大陸與印度經濟數據緩步回升,IMF指大陸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是良性調整,對推進改革和經濟結構有其必要性。 此外,面對美國聯準會升息預期帶來的市場波動,如印尼和印度實施良好財政與貨幣政策,且許多亞洲經濟體均具有更出色的金融機構,代表亞洲基本面佳,第4季可望更上一層樓。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生技股 後市俏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生技醫療類股先前創下新高後,即跟隨美股呈現修正整理走勢,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及NBI那斯達克生技指數雙雙回測季線190點、2,780點支撐。雖然短線表現震盪,法人認為,隨著10月中旬企業公布財報以及醫學會議召開等利多可望逐漸發酵,生技醫療類股後市仍值得期待。 ING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歐洲內科腫瘤年會(ESMO)傳出利多消息,生技公司Ariad Pharma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新藥AP26113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證,帶動股價逆勢走揚。 她指出,儘管近期受國際局勢震盪及美歐貨幣政策疑慮干擾,引發股市獲利了結賣壓,然而生技醫療類股挾旺季效應優勢,預料短暫整理後仍有條件回歸多頭行情。 黃靜怡指出,10月中即將進入美股財報周,主要生技股自10/22起將陸續公布第3季獲利,若能維持一貫優異表現,則價值重估行情可望再度啟動;再者,11月幾乎周周都有重點醫學會議,包括美國肝臟、腎臟、風濕病及心臟病醫學年會等,新藥研發訊息亦將支撐盤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9月美股四大指數皆以下跌作收,期間道瓊、S&P指數紛紛自歷史高點回檔,類股表現以通信服務、醫療類股最佳,今年以來醫療生技產業併購案積極,顯示業者積極整頓業務,希望藉以提高營運效率,有效整併也能促進生技產業完善發展,今年來NBI生技指數上漲逾20%,本季重量級生技論壇會議陸續登場,有望帶動市場話題。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FDA新藥放行有加速跡象,今年來FDA已審核通過25件新藥,直逼2011年全年的30件,審藥放行加速,有利生技廠商獲利成長爆發力,特別是新藥放行後廠商可獲得多年專利權,只要銷售情況符合預期,成長性值得期待。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41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低利環境不變 高息債搶眼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通膨溫和,加上歐洲及澳洲先前因誤判景氣而犯了提前升息過錯的前車之鑑,法人預期,聯準會不會輕易關閉低率閘門,10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升空間有限,第4季債市主軸仍在高利差債券,惟近期受美元獨強影響,非美貨幣波動幅度大,布局宜著重美元計價債券。 中國信託投信債券科主管李坤致表示,有別於歐、日央行欲以更強力寬鬆措施解救疲弱經濟與通縮壓力,聯準會規畫在購債結束後,將貨幣政策由寬鬆逐漸向中性靠攏,成熟國家的貨幣政策開始出現分歧。 美國寬鬆結束並不代表緊縮開始,因歐、日持續灑錢,套利熱錢湧向美元資產,勢必推升美元續強,因而削弱其出口競爭力,並阻礙經濟成長;另一方面,美元走強會壓低進口商品成本,美元計價之相關原物料價格也明顯走跌,如原油價格從7月初高點修正逾16%,把美國通膨率壓得更低,提供聯準會延後退場空間。 李坤致認為,「高收益、高價值、強勢貨幣」是第4季投資王道。以收益率來說,新興債與高收益債除了具備較高息收優勢,在利率緩步上揚初期,也提供更多緩衝空間。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目前殖利率超過7%,仍較具投資吸引力,且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與美國高收益債券利率差距仍在史上高點區,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特別是法人對固定收益需求仍然強勁,支撐固定收益商品基本需求。 李育昇指出,儘管新興市場各項經濟數據互異,大多數國家體質已逐漸改善,且在成熟國家經濟復甦帶領下,下半年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看俏,新興市場債行情仍有向上空間。 ---------------下一則---------------  陸債 投資首選2014-10-06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市場預期美國明年將升息,美元指數強勢表態,根據統計,從2009年來,美元指數轉強後,全球主要資產中,又以中國債表現最為強勢,在美元強勢期間中國債平均有超過3%的以上的漲幅,可視為強勢美元時期到來的投資方向。 美國9月密西根大學信心指數84.6,創下2013年7月以來高點,第2季經濟成長率也上修至4.6%,顯示美國正穩定的走在復甦道路上,貨幣政策正常化看似勢在必行。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在金融海嘯後,美元指數共出現四次超過四個月連續上漲,美元指數平均上漲7.3%,股市債市表現兩極,新興股市與中國股市平均下跌3.9%及12%,新興市場債與中國債則平均上漲2.3%及3.3%,顯示美元走強期間,中國債市是資產配置的首選。 林宗慧表示,由於疲弱的經濟數據,中國政府透過下調正回購利率與先前釋放人民幣5,000億元的常備借貸,引導短中長期市場利率下滑,而這次正回購利率下調後,中國債券上漲。 整體來看,強勢美元與中國可望持續壓低利率的情況下,中國債券仍是投資人資產配置的上上選。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規模自2007年底至今已翻倍成長,看出市場的需求度,觀察2004年升息前,美高、歐高及亞高收債券指數利差收斂至300-400bp,亞高收仍在600bp左右,在評價面仍有收斂空間,可持續留意中國債券比重高的亞高收債表現。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50.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升息前 高收益債可逢低布局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隨著美國升息的腳步逼近,投資人態度轉趨觀望,自今年第2季後,投資債券的資金明顯流向高評級債券,保守態度漸顯。但法人觀察,統計過去30年、共五次升息循環前的六個月,高收益債利差持續收斂,意指價格仍有上揚機會,加上第3季高收益債遭到修正,反而提供介入良機。 對債券投資人來說,升息前似乎是債券價格最波動、甚或面臨修正的時間點。但根據Citi自1980年五次升息循環的統計,不管是高評級債券抑或是高收益債券,開始升息前的六個月反而利差持續收斂,意味債券價格仍有上揚空間。 特別是高收益債券,統計1994、2004兩升息循環前的六個月,平均利差收斂了44個基準點。 柏瑞投信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分析,高收益債券收斂的原因有二,一方面由於美公債殖利率上揚、另外則為高收益債券價格同樣攀升,因此造成利差收斂。由此可見,升息前因為消息面和信心面的影響,的確會造成債券價格波動,但反而因為修正,成為了介入高收益債券的時機點。 林紹凱認為,根據經驗,升息前高收益債券價格整體仍是攀升,其實升息後,債券價格也並沒有大幅波動,因此對高收益債的投資人來說,不需要因為升息這議題而調整投資組合。相反的,趁著升息前的價格修正,投資人可以伺機布局。 宏利環球美國特別機會基金經理人Dennis F. McCafferty指出,若以去年經驗來看,當美高收殖利率彈升至6月中6.5%以上水準時,由於投資價值顯現,資金開始反向流入,因此6到7月底美高收殖利率大幅下滑108基準點,一個月內績效上揚3.88%。因此,今年在遇到類似市況時,亦有可能重複去年經驗,美高收債殖利率若彈升至6.5%以上,即為區間操作極佳買點。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42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投資級企業債 吸金2014-10-06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債市上周表現分歧,全球政府債券、投資級公司債等防禦券種上漲;可轉債、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則下跌。 就資金流向來看,美債及投資級企業債上周大吸金,高收益債則賣超22億美元,是高收益債近期最大單周賣超金額。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全球債市9月終止上漲,全球投資級公司債利差擴張至4月水準,不過,受到美債殖利率滑落影響,全球投資級公司債上周仍上漲0.13%,且吸金幅度創新高。 地緣政治加上美歐官員鴿派態度,資金持續湧入投資級債,不過,利率風險仍是投資級債中長期的隱憂,相對來看,短天期且具利差空間的新興市場投資級債或產業債券,較被看好。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許家豪指出,未來利率可操作的空間有限,各國貨幣政策不同,將使得貨幣走勢分歧,連帶影響債券的後市。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7/2/24734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美元強彈 投資級企業債吸金2014-10-07 01:39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歐經濟數據不如預期,美元大幅升值,也出現投資等級債以及美債基金大吸金,反而是高收益債基金以及新興市場債基金都出現大失血。 根據研究機構EPFR統計,截至10月1日為止,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單周淨流入31億餘美元,連續41周獲資金流入,美國債券基金淨流入15億美元,投資級企業債更是連續吸金長達16周;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都淨流出。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吳美燕說,美就業數據明顯改善,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很有可能提前升息,因而推升美元強勢表現,美元債券的資金吸引力也跟著提升,尤其是收益率高於美債的投資級企業債,不但擁有高信評優勢,在利率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又較美債更具力抗升息的能力,因此,投資等級企業債基金以及美元債券基金近期都受到投資人青睞。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皮耶羅.蒙特表示,近期高收益債價格波動係由於市場擔憂聯準會提前升息、國際商品價格回落等影響,但是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急速跳升至450個基本點之後,其實已具備反彈動能。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認為,在長線利率看升的趨勢下,高收益債仍具投資優勢。因高收益債發債天期較短,利率敏感度偏低,加上票息收益空間,表現機會仍優於其他主要債市。 此外,他指出,高收益債償債高峰期落在2016∼2018年,企業流動性準備較2007年為佳,在違約率維持低檔、發債活躍情況下,高收益債仍有走高條件,然預期未來報酬將以孳息收入為主。 美元走升則也讓新興貨幣資產承受大壓力,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表示,這讓新興本地債首當其衝,連續3個月失血,新興美元債也受到牽累,終止連3周淨流入。 他指出,年底前美元走勢仍將續有表現,新興貨幣兌美元波動恐加劇,建議投資人持有美元資產較佳,新興債則以美元計價的新興主權債或新興企業債為主。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7/clipping/A42A00_T_01_03.JPG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C2+D+E

2014年10月06日
公開
8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在基智網= 看眉批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 市場趨勢+歐洲>新興歐洲/東歐 蘇獨公投落幕 歐股基金長線有撐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出爐後,各研究單位紛紛出具最新報告強調,維持原狀,大幅消除英鎊劇貶壓力,英國國土得以保全,工黨亦能維繫政治勢力平衡,蘇格蘭亦將取得更多自治權,含稅收及社福,雙方互蒙其利,利多將帶動先前受制於蘇格蘭出走壓力的英國及歐洲股匯市補漲。 ING歐洲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洲央行進行首波TLTRO資金施放,總計吸引826億歐元投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央行6月及9月份兩次大規模降息政策效果逐漸顯現。 政策時程方面,繼首波TLTRO發放後,10月初將公布收購ABS細則,11月單一銀行監管機制(SSM)即將上路,屆時歐洲銀行將納入ECB旗下監管,12月則有第二波的TLTRO發放,亦即至年底前,歐元區每月均有新政策推出,政策護航經濟效果具延續性,有助支撐歐股表現。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公投結果塵埃落定,長線將得回歸基本面。此外,鑑於政策開始施行到成效顯現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加上歐股估值仍低,在看好歐洲基本面改善下,可趁機分批長線布局。 施羅德(環)歐洲收益股票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基於歐洲疲弱的總體經濟,ECB後續可能推出新刺激政策,將從基本面給予歐股支撐,財務體質健全、獲利穩定、現金流量充沛,並穩定發放股利的大型龍頭股,將是投資重點。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短期內,歐股仍在結構調整,惟中期仍期待基本面持續回穩,對歐股中長線展望樂觀。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基金經理人海樂.安諾指出,蘇格蘭脫離英國疑慮化解,將帶動英國與歐洲資產的反彈行情,在市場風險偏好意識提高下,也有利於全球風險性資產表現。 UBS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預期英國央行將是未來幾個月內第一個升息的主要央行。維持加碼英鎊兌瑞士法郎的觀點。英國股票維持減碼,因英國企業獲利前景偏疲,維持減碼英國股票看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8A00_T_03_03.JPG ---------------下一則---------------  市場趨勢+美洲>美加>拉美 Fed官員:最快明年中升息2014年09月27日【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明年將擔任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委員的美國亞特蘭大Fed總裁洛克哈特表示,美國經濟目前仍受累於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可能導致Fed明年啟動升息的時間較外界預期更晚,他預期在明年中以後。 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表示,美元近期強升恐威脅復甦,繼本周多位Fed(Federal Reserve,聯邦準備理事會)官員後對強勢美元危及出口表達疑慮。儘管美國經濟可望以約3%年率成長,但他認為消費支出仍疲軟、薪資成長緩慢,歐洲問題更增添全球經濟疑慮,多重不利因素恐阻礙通膨達成2%目標,需要央行耐心評估何時啟動升息。 多重利空阻通膨達標 洛克哈特指出,Fed在葉倫(Janet Yellen)主持下,有個指導原則已然成形,相較等太久以致通膨超標,太早升息危害到復甦更是糟糕,儘管許多分析師把升息預期調前,他預期成熟時機是明年中或更晚。 洛克哈特呼應同樣將於明年取得FOMC投票權的芝加哥Fed總裁伊文斯(Charles Evans)稍早談話,伊文斯有必要確保經濟能禁得起升息衝擊。 近日許多Fed理事也表達希望確定通膨回溫,再緩步升息,除了洛克哈特和伊文斯,還包括紐約Fed總裁杜德利。 ---------------下一則---------------  美股年底漲幅 還有3%空間 受升息預期壓抑 S&P 500將比去年少漲2成2014年09月27日【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 審慎樂觀 市場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升息預期心理越來越強,影響美股表現,但路透調查顯示,多數分析師仍預期美股年底前還有機會創高,S&P 500指數年底將收在2033點,亦即還有約3%漲幅空間,但今年受升息預期壓抑,漲幅預估10%,只有2013年30%的1/3。 美國Fed醞釀明年中升息雖對股市帶來負面影響,但許多分析師認為,升息背後反映的是強勁經濟成長,基本面利多可望進一步推升美股。Ameriprise Financial首席市場策略師喬伊(David Joy)表示,除非經濟情況好到足以承受升息衝擊,否則Fed不會調升利率,而這也代表著股市還有上漲空間。 道瓊還會再漲3% 據路透最新調查顯示,分析師預估中間值顯示,美股S&P 500指數年底還會漲至2033點,還有約3%漲幅空間,同時距離歷史高點不會太遠,明年中更進一步上看2100點;道瓊工業指數年底則會來到17475點,漲幅空間同樣在3%左右,明年中上看18000點,均較前次6月調查更為樂觀。 此外,從本益比角度來看,美股並不算太貴。據路透資料,基於未來1年企業獲利計算的本益比,S&P 500指數目前為15.9倍,僅略高於歷史平均值14.9倍。 企業匯損恐擴大 美股周四受經濟數據引發升息預期,以及地緣政治、美元過強恐衝擊企業獲利等多重利空影響大跌,市值一夕蒸發3200億美元(97兆台幣),比新加坡及馬來西亞GDP(國內生產毛額)還高。 S&P 500指數成分公司有半數營收來自海外,美元持續走強可能擴大匯損,影響海外獲利表現,加深市場疑慮。表徵兌一籃子貨幣的美元指數今年以來已經上漲6.1%,周四一度續創4年新高85.485。 道瓊工業指數周四狂殺264點,在蘋果(Apple)大跌近4%拖累下,納斯達克指數更跌逾2%,創5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S&P 500指數則重挫1.6%,也是2個月來最慘,納斯達克與S&P 500指數雙雙摜破季線。 市場未陷入恐慌 然而在美股大跌的同時,反映市場不安情緒、有恐慌指數之稱的美股波動率指數(VIX)卻顯示,投資人並未陷入恐慌。VIX周四僅上漲18%至15.64點,未超出近3年平均水準。 紐約投資公司Banyan Partners首席市場策略分析師派佛列克說:「我不擔心美股是否漲過頭的問題,拉回幅度也許再擴大一點,但我認為年底仍將強勢封關,達成年漲幅8~10%。」 ---------------下一則---------------  晨星:美股一旦下挫恐無一倖免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在美股頻創新高之後,儘管美元走強、美股頻創新高,但是投資人最擔心是美股泡沫破,晨星基金表示,S&P 500指數目前沒有泡沫跡象,但若美股一旦下挫,將無一倖免。 隨著美國S&P 500指數攀升至2,000點的新高,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留意股市是否出現泡沫跡象。過去兩次股市泡沫都由單一產業引導,在1990年代末期美股的網路泡沫,主要是由科技類股所帶動的;2007年底金融海嘯前,是由金融類股所推動的,但是此次美股上漲是各產業均揚升,雖然美科技股漲幅已逾3成,但是法人還是認為美股和科技股還有高點可期。 晨星美國研究部分析師Kevin McDevitt表示,在所有產業類股當中,科技類股目前所占的比重為19.3%,為最接近20%的產業,遠低於網路泡沫前的32.6%,雖然科技類股在過去一年內表現特別強勁,漲幅平均高達32%,但若將時間拉長到過去5年,非核心消費類股、醫療保健類股的表現則略優於科技類股。 根據晨星分析師研究股價�公平價值比率顯示,目前並未有任何一個產業類股的證券估值過高,只有科技類股有超漲的疑慮,以科技類股目前股價�公平價值的比率為1.1,但在過去5年內,科技類股的估值曾經更高。如在2011年1月達到1.24,今年初,該類股的股價�公平價值也曾達1.17。晨星表示,這也不意味著接下來科技類股不會下跌,從該類股的股價�公平價值比率來看,該類股確實已不便宜,除了科技股之外,依晨星研究範疇內所有股票的股價�公平價值比率平均為1.03,顯示整體股票市場的股價稍微偏高。 即使Kevin McDevitt說,並未在特定產業類股中觀察到泡沫跡象,然接下來美股若出現回檔修正或空頭市場,可能會是全面性的影響,而非只有一兩個產業類股受到重創。 摩根美國增長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Jonathan Simon)也指出,美股在屢創新高,未來上檔空間相對有限,即使美股再漲,也不太可能像去年一樣有二位數的成長幅度。展望第4季,iPhone 6上周正式發表開啟科技消費商機,以及Q4感恩節聖誕節等旺季效應,可望帶動美國科技股續漲,據歷史統計資料顯示,往年Q4美國科技股表現遠優於其他3季,正報酬機率高達8成。 ---------------下一則---------------  美股基金績效水漲船高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股市延續過去3個交易日漲勢,18日S&P 500指數與道瓊工業指數雙雙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連帶美國股票型基金績效也水漲船高,統計87檔境內、外美國股票基金今年以來平均績效7.56%,根據過去經驗顯示只要美股當年度有創新高,後市漲幅仍可期,加上消費旺季到以及相關經濟數據表現佳,美股到年底表現仍可期待。 群益投信表示,觀察1928年至2013年的美國股市,美股平均漲幅7.48%,任一交易日出現創新高的年度時,美股平均上漲14.88%,超過10個交易日創新高時,美股平均上漲19.53%,上漲機率更高達97%,美盛凱利美國積極成長基金聯席基金經理Evan Bauman指出,今年以來,美股S&P500指數已經出現33個交易日創新高,美股仍然展現價值。 ING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美國經濟持續改善的確引發投資人對美國可能會提前升息的擔憂,但美國將維持低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字眼仍保留,市場預估首次升息時點仍在明年6月,在美國經濟基本面已確定復甦下,若遇到任何利率政策論調的改變在短期內或對市場造成震盪,然長期而言對股市有利,短線震盪修正,反而是不錯的進場點。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表示,持續認為美股擁有最佳的盈餘成長潛力。面對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大環境,更加彰顯美股的防禦特性,其中,大型股的評價顯得相對具有吸引力。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美國消費仍將是支撐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Apple新品發表後,其商業模式及產品創新,也讓華爾街分析師大多給予樂觀好評,顯示創新概念仍是支撐股價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累積漲幅亮眼的科技及生技等新創類股,預計在獲利面的支撐下,到年底前仍具備投資價值。Evan Bauman指出,美股中的科技、健康護理、媒體和能源類股存在著一些機會,因為這些產業內的公司正在進行整併,提升配息比率,其股票的本益比有部分處於12至14倍左右的水準。 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馬特•摩伯格認為,受惠網路技術持續發展、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化,加上電子商務、社群網絡及電子廣告商務模式興起,網路股成長動能強勁,預期未來3年網路產業營收的年複合成長率將有兩成以上的水準,網路股仍具投資價值。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29/clipping/A38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美股魅力十足2014-09-29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拉抬升息預期發酵,連動美元強勢表現,美股資金魅力大增,上周淨流入46億美元,連續第二周奪下股票吸金冠軍。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全球景氣穩定向上,但各國復甦步伐不一,導致貨幣政策分歧,相較於歐日央行續行寬鬆,美國聯準會很有可能明年啟動升息,推升美元指數勁揚,進而帶動美元資產資金魅力大增,從美股基金9月淨流入168億美元居股票吸金第一可見一斑。 統計美元指數從5月初至今漲幅逾7%,是近17年來最長漲勢,郭世宗說,美元強勢反映市場看多美國經濟前景,美元資產持續看俏,明年企業獲利可望進一步提升,將成為美股續有表現的重要推手。 此外,強勢美元也有利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郭世宗說,美元走升代表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相當有利於占美國進口總額34%的亞洲經濟增長,不僅亞洲貿易餘額已有正向改善跡象,亞股表現也重拾上升趨勢。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股強勢、美元指數走升,加上目前市場對美國升息的看法都認為將落在明年。根據過去經驗,升息往往有利美股走勢,既然升息在即,因此投資人該留意不是何時升息或升息期間的長短,應更重視升息意味經濟持續成長的背後意涵。 整體短期內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呈現漲多回檔整理,但目前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迎接消費旺季,今年以來表現強勢的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也成為後續美股投資的重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雖然美股屢創新高,目前史坦普500指數估本益比約16.7倍,與2013年底相比沒有明顯提升,凸顯今年美股漲勢來自獲利成長所驅動,市場預估2014年史坦普500企業獲利成長率為7.5%,2015年獲利成長率上看一成以上。 ---------------下一則---------------  美新創股基金續看俏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9月以來美股S&P500指數頻創新高,其中以新創類股包括手機電腦相關的蘋果、網路社群的臉書以及電動車環保節能概念的特斯拉股價表現最佳,也紛紛創下高點,法人表示,美股指數目前處於高檔震盪,但在選股不選市的投資邏輯下,具備創新題材的醫療生技及科技類股,仍是美股亮點所在。 統計境、內外87檔美股相關基金今年以來績效表現,平均有7.26%,表現佳前10名績效都有10%以上。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今年以來美歐等工業國經濟持續復甦,企業財報多數優於預期,吸引資金持續流入,顯示美股仍是今年投資首選。 蔡詠裕指出,Bloomberg預估S&P500指數今年EPS成長率可望逐季成長,預期美股多頭結構仍將持續,美股新創類股後市持續看好,展望後市,接下來感恩節、聖誕節、新年等消費旺季,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將相對強勢。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升息預期及全球地緣政治消息面變化短線雖將牽動投資人情緒,未來股市若有較多波動並不會令我感到意外,但波動正好為長期投資者創造出更好的布局機會。 他指出,2014年併購活動明顯增溫,包括健康醫療、媒體等產業均有大型併購交易宣布,企業現金處於記錄水平、低利率、股價表現強勁,正是併購交易的理想環境。 葛蘭•包爾建議,美股基金精選具品牌優勢及成長潛力的中大型績優股,現階段於消費耐久財、健康醫療及科技類股找到較多投資機會,相對大盤減碼成長性較低的公用事業及民生消費類股。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美股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震盪走勢,主要因市場氛圍在即將召開的FOMC會議前保持謹慎,美國8月零售銷售創4個月來最大增幅,美國8月工業生產下降0.1%,為1月以來首度下降。 ---------------下一則---------------  美邁向升息 股債魅力足2014-10-02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QE)即將完全退場,美國邁向升息之路,美元強勢,美元資產變值錢,尤其是與景氣相關的資產,包括美國股票及債券。 富達證券指出,美國經濟擁有獨特的結構優勢,重返領導地位,再度成為帶動全球成長的動力引擎。雖然美股不如以往便宜,但仍然處於合理水準。 而且美國企業仍擁有亮眼健全的財報、強健的資產負債表與龐大的現金流,預期企業併購活動將會持續進行。 駿利投顧指出,跨資產比較,股票仍較具有投資吸引力。相較於美國公債,美股格外有投資價值。 美股殖利率預估為6.2%,且獲利持續增溫;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2.7%,換算本益比高達37倍,卻沒有成長機會。 ---------------下一則---------------  升息近 道瓊失守半年線 中小型股指數修正 羅比尼示警3大風險2014年10月03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市場風向 在Fed升息預期持續影響下,繼上周S&P 500及納斯達克指數雙雙失守季線後,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周三收盤重挫238點,連破季線、半年線,表徵中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更自波段高點回檔逾10%,步入修正。 在Fed超寬鬆政策即將退場之際,歐洲央行(歐銀)仍致力寬鬆救市,昨一如預期,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歷史低點0.05%不變,存款工具利率也維持-0.2%,同時公開外稱歐洲版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的資產收購計劃細節。 市場風險升高,帶動資金搶進日圓避險,日圓昨一度續升0.3%至108.55,衝擊日股日經225指數重挫420.26點,跌深2.6%,失守16000點大關。 日經225失守1.6萬點 日圓周三盤中兌美元貶破110大關,為2008年來首見。但近來日圓貶勢加快,已引發日本政府關切。日本前財務大臣藤井裕久警告,日圓不能繼續走軟,若繼續貶值,恐引發市場干預。 藤井裕久接受彭博專訪時指出,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日銀)實施導致日圓走貶的貨幣寬鬆政策是項錯誤,在日圓貶值的情況下,燃料與進口食品價格上揚,對一般民眾的生活造成損害。 不過藤井裕久呼籲,日本政府仍應繼續推動消費稅進一步調升,否則財政持續性將受質疑,日本政府應擬定經濟對策將消費稅調升對景氣的衝擊降至最低,但日銀絕對不能進一步加碼寬鬆。 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報導,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劇烈,幾乎所有市場策略師都認定,今年底前的市場顯然無法平靜度過,勢必顛簸不斷。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指出,有3大風險因素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黑天鵝,包括歐美可能面臨恐怖攻擊,俄羅斯與烏克蘭,或敘利亞的衝突升高,還有其他影響可能擴及全球的因素如中國經濟走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聯準會)提前升息及歐元區重現衰退與危機等。 未衝擊大型企業獲利 部分市場人士仍看好美股未來,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資深市場策略師卡瓦諾(Karyn Cavanaugh)說:「美國經濟成長力道強,不會受外在影響,企業獲利料將走高。加上利率到2015年都將保持低水準,在估值合理的狀況下,美股料會進一步走揚。」據FactSet資料顯示,S&P 500企業第3季營收料成長3.5%,獲利成長7%,顯示美元走升的狀況並未衝擊大型企業獲利。 羅比尼示警全球市場3大風險 ●歐美面臨恐怖攻擊 投資人面對中東動盪局勢,無法再保持冷靜 ●地緣政治局勢惡化 俄羅斯與烏克蘭、敘利亞內戰衝擊升高、擴散 ●經濟系統風險擴散 中國經濟走疲、Fed提前升息、歐元區再爆危機等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美升息在即 股票基金行情俏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結束量化寬鬆(QE)購債倒數計時中,但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國人持有債券基金未見減弱,主要因過去幾年低利環境,基金高吹配息風,未來伴隨美國明年將展開升息,利率逐步回歸正常化,法人建議應重新檢視資產配置,逐步提高股票基金或平衡型基金投資比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美國Fed重啟升息預期、帶動美元指數勁揚,追蹤自5月6日美元指數啟動上揚以來,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平均仍有4.17%漲幅,顯示美國經濟情勢轉佳,對新興市場有正面效應。 觀察這波美元升值以來,績效前五強的新興市場基金,大多以亞洲為布局主軸,有部分則納入邊境市場,以掌握匯率表現、更具有其優勢。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新興亞洲股票基金表現較優的布局,集中在印度、大陸、香港、韓國、泰國、台灣等股市;至於邊境市場如斯里蘭卡、埃及、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股市等,也是配置重點之一。 但面對美元升值長期趨勢,法人提醒,新興貨幣仍需留意貶值壓力,避免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施羅德投信表示,面對未來全球經濟復甦及升息預期,資產配置建議以全球型多元資產基金為核心,搭配全球、亞洲高股利股票基金的部位,應是理想的組合。主要因全球或亞洲高股利股票基金,不但具有股票成長的潛力,也可選擇固定收息類股,將會是後QE時代最佳投資策略。 瀚亞投資強調,新興股市目前具有相對的優勢,亞股持續展現吸金力道,全年資金淨流入金額再度翻正,尤其近來歐洲股市無力阻檔資金外移,連帶讓亞股受惠。 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過去3個月資金持續流出歐洲,亞洲與北美成為近3個月全球「唯二」資金流入市場,包括韓國、台灣、大陸、印度等MSCI新興亞洲指數四大權重國,過去3個月資金均淨流入,顯見北美經濟復甦,東北亞最能直接受益。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巴西基金 短線波段操作2014-10-02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即將於本周日(5日)舉行總統選舉的巴西,受到執政黨候選人羅賽芙民調走高影響,投資氣氛趨於悲觀,導致巴西股市回檔修正。 市場法人預期總統選舉可能會進入第二輪,巴西基金可波段操作。 雖然金融市場不樂見羅賽芙當選,但隨著巴西股市逐步反映此一利空,加上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在野黨席爾瓦能見度可望提高,股市仍有表現機會。 ING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目前看來,選戰應將進入第二輪並於10月26日舉行,屆時將是新的格局,因根據法規,兩位PK的候選人將有相同媒體曝光度,另外,各在野黨若停止攻擊席爾瓦,並開始結盟合作支持席爾瓦,則巴西政權仍有變天機會。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說,依目前現況而論,現任總統羅塞芙雖然會贏得第一輪投票,但在當地選舉法的限制下,勢必得進入第二輪PK戰。 儘管距離第二輪投票仍有時日,但巴西指數卻跌破季線來到52,858點年線附近,在經濟數據沒有明顯好轉的預期下,大盤區間整理的態勢難改。 建議投資人在第一輪到第二輪大選之間,對巴西基金建議採短線波段操作。 摩根巴西基金經理人路易斯•凱瑞(Luis Carrillo)分析,由於最新民調顯示現任總統羅賽芙支持率上升,社會黨候選人席爾瓦下滑,導致近期巴西股匯市同步走軟,濃厚觀望氣氛籠罩巴西,造成短線波動加劇。 凱瑞指出,巴西股市3-9月漲勢高達三成,巴西黑奧兌美元也升值近一成,隨著選情緊繃,投資人開始獲利了結、退場觀望,此外,近期美元強勢走升也加大市場波動度。 目前看來,總統選舉可能會進入第二輪,凱瑞認為,以目前任何一位候選人支持率均未過半的情況下,進入第二輪選舉的機率極高,料將牽引未來一個月的巴西市況,波動行情持續。 再者,近期巴西不僅缺乏的正面的經濟消息,在強勢美元環伺下,匯市起伏也加大,凱瑞建議,短線先觀察第一輪選舉結果,若有較明朗的發展,對投資氣氛將較有利,再行逢低布局。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3/2/24381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市場趨勢+其他區域篇 新興市場最看好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近期表現「驚驚漲」,短期修正後再奮力向前衝。法人表示,儘管股市近期出現修正走勢,但長期風險環境仍有利於股市表現。 施羅德每月推出多元資產投資雷達圖Schroders Asset Radar,最新的雷達圖中強調,全球經濟仍在復甦軌道上,各國狀況不一,在各經濟體還不具備自發性成長的能力前,預期全球的寬鬆貨幣及低利率政策仍將持續,有利於風險性資產的後續表現。 但施羅德也提醒,風險性資產漲幅已高,預期股市表現將會較顛簸,不過良性回檔修正更有利於風險性資產表現。 ING金磚七國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大陸經濟有望回溫,預計到年底政府微刺激及寬鬆政策不變,指數短期修正後將再走高;其次看好印度股市表現,市場對於莫迪的經濟改革具有深切期待,預料將可成為印度股市Re-Rating的最佳利基,配合經濟及企業獲利面均見顯著觸底回升,且資金動能仍顯充沛,SENSEX指數未來一季仍可望緩步走揚。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說,巴西股市預期短線修正有限,是可分批買進的時機;若指數拉回到54,000點年線附近,投資人亦可加碼,但建議隨時緊盯選舉狀況與實體經濟數據。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新興市場相對成熟國家股市便宜且具政策與選舉題材,目前在區域配置上,可更偏重在新興市場,主要看好的包括大陸、拉美、印度與東協股市。 他指出,在當前投資環境下,收益與成長並行,以新興股市掌握風險資產未來的走勢,但也不忽略搭配收益資產平衡風險,是相對較穩健的作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250/A38A00_P_06_02.JPG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國外非區域及債券篇 市場趨勢+能源/石油,貴金屬,資源商品篇 富達投資時鐘 看空原物料股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富達投資29日公布最新一個月投資時鐘情況,該投資時鐘回到無通膨復甦的位置,在配置上,富達投資雖持續看好股市並大幅加碼股市,但看空原物料後市,而對非核心消費與能源股採中立看法。 富達投資表示,富達投資時鐘再度回到無通膨復甦階段,在此階段,投資環境有利股市,特別是來自於多國央行政策性利多的充沛資金推波助瀾,預期企業獲利將繼續改善與擴張。對於各股市方面,看好美股、日股,也調高亞太不含日本以及歐股從減碼至中立。 富達投資自2011年初期以來即加碼美股,9月份更趁勢股市波動之際,拉高美股的加碼部位,主要看好美股的原因是美國政府採取主動積極的成長政策、相對其他地區,美國企業獲利上調等等,主要是加碼類股包括:科技、工業與金融、醫療保健類股;另則降低對美國公用事業、核心消費股、地產與原物料股持股比重。 富達資產配置總監Trevor Greetham表示,富達全球成長指標連續第21個月正成長,創下20多年來最長天期向上趨勢,但通膨依然顯得溫和,只要未來持續擁有如此的良好環境,充沛的資金將有利股市多頭行情。 但卻看空原物料以及原物料股後市,Trevor Greetham認為,主要原因有新興市場產能過剩與景氣趨緩,使得原物料價格持續面臨壓力,而且在美元走強時,對大宗商品敏感類股的原物料股,該類股表現也會相對落後。 受大陸、歐洲製造業擴張速度放緩影響,投資人擔憂原物料需求力道減少,使近期原物料價格表現顛簸,然而天達投資認為,就景氣趨勢而言,歐洲經濟成長逐年加速、大陸經濟止穩情勢不變,預料原物料需求面將較過去幾年增強,尤其對長期油價的看法更趨於樂觀。天達也說,若近兩個月能源類股有拉回修正,都是投資人進場好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41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發電成本降低 能源基金看俏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目前各國政府已正視氣候變遷問題,積極推動減碳計畫,預計未來十年,全球於乾淨能源投資額將達3,978億美元! 法人認為,過去由於替代能源成本高,使用率不佳,近年拜技術進步之賜,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相關基金可望受惠。 KBI全球替代性能源基金經理人泰瑞莎 瓊海爾 (Treasa Ni Chonghaile)表示,過去由於替代能源成本高,使用率不佳。近年技術進步,發電成本大幅下降。 根據Lazard報告,在未取得補助下,風力發電(每兆瓦)最低發電成本,已由2009年的101美元下降至目前的37美元,下降63%,而太陽能發電(每兆瓦)降幅更大,由2009年的323美元降至目前72美元,降幅近8成,相較火力發電成本(每兆瓦)約179-230美元,太陽能發電具相當優勢。 受惠於成本不斷下修,替代性能源較傳統能源更具競爭力,除刺激公用事業投資替代能源產業外,也吸引投資者目光。據EIA表示,今年第一季,已有半數以上公用事業在發電項目中,新增太陽能及風能發電,且股神巴菲特及洛克斐勒家族亦看好再生能源前景。 今年巴菲特旗下集團投資150億美元於替代能源產業,洛克菲勒家族繼承人也於日前也宣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投資項目中,將出售化石燃料公司相關資產,改轉投資綠能產業。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新能源環保產業是中國新機會產業中最具重要地位的,中國的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核能」中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新材料」中附有特殊功能和高性能複合材料,加上「新能源汽車」中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相關產業鏈,都是值得留意的綠能產業 。 ---------------下一則---------------  市場趨勢+替代能源,水資源及綠能/農金/軟物料篇 大宗商品回歸基本面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大宗商品投資近年來表現不佳,近期相關商品價格近乎走在崩跌的邊緣,美元走強和美國預期升息的陰影攏罩市場,外銀財管部門認為,大宗商品本質上具有保本之避險意義,農產能源為民生消費品,應列為資產布局的必要項目之一,建議投資人現在起逐步建立明年的部位。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大宗商品主管兼亞太區外匯主管施德銘(Dominic Schnider)指出,今年初,當資產經理對各種資產類別進行預測時,大宗商品已經不再受到青睞。而事實也證明,這確實是一種沒有吸引力的投資。總體來說,多元化大宗商品指數的回報率滑入負值地帶,今年以來虧損約在0∼- 2.5%。 施德銘認為,基於降低意外風險,如天氣、地緣政治而進行避險的考量,大宗商品具有其吸引力,但投資者需要比以往更加慎重地進行選擇。目前就產品分類來看,能源的風險�回報特徵最具吸引力,估計能源行業的上漲�下跌空間比幾乎達到4︰1,或+18%:-4.5%。其次,是基本金屬,至於貴金屬最不具吸引力。農產品也不具有吸引力,除了玉米。 近期國際油價非常疲弱,國內汽、柴油的一般售價本周也已創27個月來的新低,星展集團研究部則站在長期觀點,認為未來十幾年,亞洲對各類能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促使消費者拋棄不環保的燃料改選擇環保能源的壓力同樣不斷增大,因此,亞洲各市場勢必轉向尋求更多元化的能源組合,像是化石燃料、太陽能、風力、生物燃料、核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等等。 星展集團研究部認為,化石燃料將繼續主導全球燃料組合,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和地熱) 將越來越受歡迎,亞洲應當會從美國的葉岩氣革命中受益,補貼削減可給政府更多空間,探索能源效率解決方案,隨著各國政府試圖維持高水平的經濟增長,這些需求將能設定出政府的優先事務。 據此,許多大宗商品從目前價位繼續大跌的機會,將愈來愈少。施德銘指出,瑞銀財管預測彭博商品指數、瑞銀彭博CMCI綜合指數的現貨收益率在正1-2%之間,大宗商品的預期總收益率也正轉為小幅正值,這應有利於鼓勵投資者重新看待該資產類別,尤其是從避險的角度來看。 ---------------下一則---------------  替代能源 未來十年亮點2014-10-02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氣候變遷議題再度受到重視,基金業者指出,由於技術進步,替代能源成本大幅下滑,加上政府政策加持,未來十年產業前景持續看好。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日前於紐約召開,討論氣候變遷議題。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強烈建議,各國政府應加速發展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量。 康和投顧指出,根據聯合國追蹤報告,2013年全球因燃燒石化燃料與生產水泥,排放36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碳排量上升2.3%,預計今年碳排量將創新高,達370億公噸。預計未來30年內,全球碳排量將達額度上限(全球平均氣溫比1750年工業革命初期不高出攝氏2度的情況下,其所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上限)。 KBI全球替代性能源基金經理人瓊海爾(Treasa Ni Chonghaile)表示,各國政府已正視氣候變遷問題,積極推動減碳計畫。預計未來十年,全球於乾淨能源投資額將達3,978億美元。 瓊海爾指出,過去替代能源成本高,使用率不佳。近年拜技術進步之賜,發電成本大幅下降。根據Lazard報告,在未取得補助下,風力發電最低發電成本,已由2009年的每兆瓦101美元,下降至目前的37美元,下降63%。 至於太陽能發電的降幅更大,由2009年的每兆瓦323美元降至目前72美元,降幅近八成,相較火力發電成本約179-230美元,太陽能發電具相當優勢。 替代能源成本下滑,吸引投資者的眼光。康和投顧指出,美國能源署(EIA)表示,今年第1季,已有半數以上公用事業在發電項目中,新增太陽能及風能發電,且股神巴菲特及洛克斐勒家族亦看好再生能源前景。 康和投顧說,今年巴菲特旗下集團投資150億美元於替代能源產業。洛克菲勒家族繼承人日前宣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投資項目中,將出售化石燃料公司相關資產,改投資綠能產業。 瓊海爾指出,在政府政策加持、發電成本降低下,替代能源產業相當具有投資吸引力,投資人近期可逢低分批承接替代能源基金。 ---------------下一則---------------  逢低加碼 農業基金Q4看俏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DAX農金指數近三個月回檔約2%,較MSCI世界指數表現略差,不過,DAX農金指數第四季通常有較佳表現,而第一季將延續第四季的漲勢。投信法人表示,農業部門併購案持續發酵,將可望推升相關股票上漲,投資人可趁市場回檔布局,長線獲利可期。 觀察DAX農金指數近13年的季表現中,第四季表現較佳,近五年來,第四季績效有四年稱霸全年,2009年及2010年單季達雙位數的獲利,平均第四季漲幅為9.86%,延續這樣的氣勢,第一季平均漲幅也有5.61%。 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近期市場回檔,今年歐洲與大陸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且今年氣候轉佳,使得農作物的產量豐收而造成農作物價格下跌,影響農業相關類股的表現,不過,今年農業化學公司的併購金額將創近年新高,指數修正後可望再出發,維持看好農業上游類股,同時尋求下游潛力個股。 劉坤儒分析,農業部門併購案持續發酵,不管是上游的農產品供應商、 農業化學公司,或者是下游的食品產業今年都有大規模的併購活動,將有利於推升相關股票。由於農產品與肥料等農業上游的需求成長、價格回升、獲利改善,而且目前評價較農業下游便宜,因此,將持續聚焦於農業上游。 富蘭克林華美天然資源組合基金經理人胡志豪指出,農業股票指數相對其他原物料產業的股價相對較穩,原因即是可投資的農業股票範圍廣泛,雖然農產品價格低迷,不利上游公司,但對於下游的廠商,如食品加工業者、肉品廠商以及生產生質乙醇的業者,反而可受惠原料下跌,對獲利有所幫助。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維持中立看待原物料市場,因為農產品價格面臨的風險,以及大陸改革政策帶來的影響,短期內仍將左右市場情緒。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奈爾.葛瑞森(Neil Gregson)分析,各類天然資源輪動表現,若看好原物料長線走勢,最好選擇同時佈局能源、基礎金屬以及黃金的天然資源基金,較能掌握商品輪漲。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1/clipping/A42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農金商品 寄望Q4回神2014-10-02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歐洲與中國景氣復甦及市場需求不如預期,加上美國穀物豐收造成價格下跌,近三個月DAX全球農金指數下跌逾4%,但自歷史經驗觀察,農金指數在第4季至明年首季都有較佳表現。 近期大型國際農業公司傳出併購,投信法人看好,今年農業化學公司併購金額有望創高,題材利多有望帶動類股表現。 近三月DAX全球農金指數回檔逾4%。但從歷史數據來看,DAX指數到第4季會呈現上揚走勢,主要是農金產業通常雜音落在第2季春耕結果發布之前,直到第3季許多財報陸續出籠,不確定因素降低,加上市場開始展望隔一年市場表現,多數會有樂觀預期,帶動指數上漲。 據統計,DAX農金指數近13年的季表現中,第4季表現較佳,近五年來,第4季表現就有四年稱霸全年,2009年及2010年單季更繳出雙位數正報酬。 除旺季效應外,今年農金產業多了併購題材利多,挪威化肥供應商Yara宣布,正和美國同業CF IndustriesHolding洽談合併兩支股票股價當天分別上漲3.8%與5.3%。 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今年前8月全球農業化學產業的併購金額雖然只有44億美元,較過去幾年都低,不過近日傳出全球前二大的氮肥公司Yara與CF Industries正在進行併購協商,合併後其氮肥全球市占率將提升到8%至9%。 合併發生後,今年總併購金額將超過300億美元,僅次於2010年638億美元的歷史次高,農業部門併購案持續發酵,將可望推升相關股票上漲。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指出,就各次產業來看,食品加工業受惠於穀物價格下滑、成本減輕,肉品價格走勢強,獲利展望佳,目前配置比重可拉高。上游方面,由於北半球春耕結束,原料需求較去年小幅回升,產業供需仍需整合,要持續觀察產業動態適時調整投資比重。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3/2/24381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市場趨勢+科技,生技醫藥,及其他產業篇 醫療金融科技股逆勢紅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由於美元和美債殖利率雙雙上揚,9月產業型基金多回檔修正,但在普遍下挫中,醫療、金融、科技股逆勢收紅,因歐洲與大陸成長前景不明朗,資金轉向獲利穩定資產,大型醫療股優先受惠,加上諸多個股表現強勢,帶動醫療股票基金平均漲升1.86%,也支撐生技股基金月線平均僅小跌0.88%。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表示,根據Dealogic統計,上半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達1.75兆美元,為2007年來同期新高,其中健康醫療產業併購交易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居主要次產業之冠。 併購機會支撐醫療類股漲勢,大型製藥公司普遍擁有充沛的自由現金流量,預估製藥公司提高現金運用效率,有紀律地進行策略性併購的趨勢有望延續,生技醫療類股多頭氛圍。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經理人諾曼•波斯瑪表示,9月金融類股表現亦佳,平均上漲0.94%,主要受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帶動,利率走揚趨勢有利銀行業獲利提升;科技股基金月線小漲表現,平均上漲0.21%,主要因阿里巴巴上市提供網路股漲升題材,及蘋果推出iPhone 6,帶動相關供應鍊股價。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Apple新品發表後,商業模式及產品創新,讓華爾街分析師大多給予樂觀好評,顯示創新概念仍是支撐股價的要素。 今年來累積漲幅亮眼的科技及生技等新創類股,預計在獲利面的支撐下,到年底前仍具備投資價值。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29/clipping/A39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市場趨勢+債券及貨幣篇 利率下修 陸債市多頭再起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林、高盛等重量級外資券商陸續調降大陸經濟成長目標至7.3%,彭博資訊預估的7.4%低於官方7.5%的水準,但參考過去美國資料,在經濟成長走低時,美國債市即出現長期多頭,意味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對債市多頭將是正面消息,加上大陸近年來不論人民幣、債息收益或債券價格都呈現向上,也更添其投資吸引力。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經濟下滑對債市反而是好消息,大陸名目經濟成長率於2008年第一季來到18.9%高峰後逐步緩降,今年第二季來到9.8%,隨政府持續推進結構改革,加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建議大陸將明年經濟目標調整至6.5∼7%,大陸經濟成長率勢必會持續放緩,利率也將跟著下降。 群益投信指出,當資本利得、債券利息及匯差收益全都為正時,大陸債券的報酬相當豐厚。未來在經濟持續放緩,與政府嘗試壓低利率下,大陸債券可望同時享受資本利得及債券利息,加上人民幣長期也處於升值趨勢之上,大陸債市長線可期。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認為,在近期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市場認為人行應會有寬鬆政策公布。這次意外透過SLF注資,顯示大陸經濟趨緩速度或幅度可能高於預期,也代表人行密切監控市場流動性,並堅持定向調控的政策方向。另人民幣偏多走勢,也是債市利多,第3季以來,人民幣升幅居亞洲貨幣之冠,有利於吸引資金回流人民幣債券市場。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強調,8月大陸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優於預期,出口復甦可能使大陸對貨幣升值更加彈性,信貸市場逐漸恢復正常,改革舉措層出不窮,增加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將上路的滬港通進一步提升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需求,市場對高評等債券所能帶來的穩定收益依舊偏好,人民幣債券後市值得關注。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美元勁揚 美債買氣逼人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強勢美元持續反應美國升息預期,連帶提高美元債券吸引力,不僅美債吸金26億美元居冠,投資級企業債買氣更是連旺15週,上週淨流入16.9億美元,創下十週以來單週吸金之最。 同時風險性債券買氣跟著回升,高收益債終止連三賣,新興債則是連續第五週吸金。 摩根投信副總吳美燕表示,相較於歐日央行維持寬鬆政策,國際資金動向持續反應美國升息預期,推升DXY美元指數9月以來上漲3.5%,大幅提升美元資產資金吸引力,美元計價且有利差優勢的債券獲得追捧,包括投資級企業債、高收益債及新興美元債等。 雖然上週美債基金呈現淨流入,但吳美燕表示,隨著美國經濟數據改善及QE即將完全退場,可能提高美債殖利率的波動度,反觀具有高評級、波動較低的投資級企業債,料將持續受到資金青睞。不過,投資級企業債年期較長,且易受公債殖利率波動影響,在利差收歛空間有限的情況之下,需多加留意公債殖利率反彈時對投資級企業債價格的影響。 風險性債市方面,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許多新興國家二至三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即高於美國十年期債水準,可不必承擔過高利率風險,便能分享較高息機會,投資人更可積極參與如奈及利亞或厄瓜多爾等邊境市場高殖利率機會,藉由加碼邊境市場,可望爭取更突出的表現空間。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相較之下,新興美元債不僅同樣受惠資金青睞美元資產,且利差尚有收歛空間,再者,新興市場整體通貨膨脹壓力不大,全面升息的可能性不高,無須過度憂升息對新興債的負面影響。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高收益債基本面仍佳,目前違約率仍低,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下仍有成長空間,但企業的負債占獲利比重有略為攀升的跡象,就穆迪統計數據觀之,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為1.85%,但企業負債占獲利比值來到2%,為2009年來相對高位,顯示高收益債雖然仍有利可圖,但未來投資須更留意企業體質。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後市看好2014-09-29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來到85.6創下四年新高,也讓非美貨幣齊跌,但對照歐元、日圓,甚至英鎊跌勢,亞幣指數過去一至三個月也只下跌不到1%,可見美元指數即使強彈,亞洲貨幣仍有較佳的抗跌性。 瀚亞新興亞洲當地貨幣債券基金施宜君表示,相較其他新興貨幣,亞幣在這波貶值風潮中受傷輕微,且亞洲高收益債與亞洲公司債的殖利率目前分別達6.9%與4.2%,可見當市場情緒穩定後,亞洲債券資產仍然具有不錯投資優勢。 自2010年1月以來,亞高收市場規模已成長三倍以上,目前市值已逼近1,130億美元,相較於美高收,亞洲高收債券與公債關聯性低,與新興市場債券的關聯性較高, 具有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魅力。 在表現較為落後的亞洲高收益債企業中,限購令逐漸鬆綁的消息有助後勢展望,上周南京亦取消近三年禁令,整體而言亞洲高收益債利差仍有收斂空間,在多數國家仍選擇偏寬鬆基調下,後市持續看好。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1.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歐洲高收債 安本看好2014-10-01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安本資產管理債券產品經理羅大衛(David Lloyd-Nolan)昨(1)日指出,美國將於明年升息,但歐元區將維持長期低利率,甚至可能實施進一步的量化寬鬆(QE)政策,有利歐洲高收益債券。 美國QE將在本月完全退場,市場預期明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開始升息,升息的速度與幅度將左右債市表現。羅大衛認為,Fed將在明年下半年開始升息,但速度不會太快。 相較於美國,歐元區的升息之路遙遠許多。 羅大衛說,歐元區經濟才剛脫離長達三年的衰退期,經濟成長力道疲弱,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遠低於長期平均值3%,因此低利率將維持較長的時間。 而且,歐洲中央銀行(ECB)在6月及9月的會議中再度放寬貨幣政策,並推出完整方案,包括調降重貼現率及存款利率,歐元區也正式進入負利率環境。 至於英國,則與歐元區的狀況不同。 羅大衛說,預期英國將在明年第1季就升息,但升息速度不快,可能是每季升一碼(即0.25個百分點),全年共調高一個百分點,基準利率最終也只會升到2%到3%,低於歷史平均的4%到5%。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看基金在說話篇(看他們怎麼自賣自誇) 新上市基金+債券篇 新興亞洲 續吸金2014-10-01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亞洲市場基本面佳,又富含改革題材,在本波美元走強期間,新興亞洲吸金動能依舊強勁,投信業者看好亞洲市場前景,推出各類產品搶市,第4季共有12檔亞洲資產資金將募集,類型以平衡型基金占四檔最多,若以區域別來看,中國產品最熱門,股債及貨幣基金達九檔。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速度及幅度可能高於預期,激勵美元指數走升,美元走強吸引資金回流美國資產,但新興亞股卻相較不受影響。投信法人指出,美元升值趨勢下,預期新興國家將呈現差異化的發展,亞洲經濟體質良好,亞洲股債市與貨幣能有相對較佳表現,相關資產也因此受到青睞。 保德信投信投資策略分析組協理王華謙分析,新興亞洲改革題材豐富,包括中國新的刺激政策出台及印度選後行情,均是帶動新興亞股近期上揚的主要因素,且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呈逐季墊高趨勢,將為區域股市帶來支撐;另外,亞洲國家財務體質健全、企業獲利持續成長,讓新興債成員之一的亞債也受到關注。 觀察第4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有12檔都是與亞洲有關產品,又以中國相關基金最多,分別有股票、高收益債及貨幣型基金,就類型而言,則以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最夯,分別為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華頓中國多重機會平衡基金、柏瑞中國平衡基金。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指出,在美國聯準會提早升息的疑慮下,亞洲資產雖然看好,但也會因國家體質不同而出現差異化表現。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2/2/24292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Q4平衡型基金 募集估破千億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人多元資產配置風成形!根據統計,國內投信預計在第四季募集的新基金中,若扣除人民幣貨幣型基金,光平衡型基金預計的募集金額就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遠勝過股票型的420億元與債券型的400億元;而在平衡型基金中,中國與亞洲資產成為主流。 瀚亞投資表示,Fed可能提早升息的氛圍已明顯感染市場,在多數股市之前頻創新高且債券資產連漲五年的情況下,投資人不想押寶單一股票或債券的意圖相當明顯,且Q4募集的平衡型基金多採入息設計,可見當前投資人的理財目標已轉向收益,不分股票或債券。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表示,當Fed開始收緊資金時,民間負債比偏高與經常帳赤字偏高的國家,特別容易受到資金退場的衝擊。從這標準來看,新興市場僅亞洲地區較穩健;且即使是亞洲,不同國家的落差也很大,因此對亞洲資產採取股債平衡操作,較符合Q4到明年市場的走勢預期。 伴隨國內人民幣去化管道日益健全,群益、日盛與保德信也都紛紛推出人民幣貨幣型基金;而在股票與債券資產中,除ING募集的歐洲中小成長基金外,中國與亞洲都是各家業者的主題,可見第四季股票型、平衡型與債券型基金的募集多走亞洲風。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隨著全球景氣復甦,市場投資氣氛轉趨樂觀,風險胃納量跟著提升,單純領取固定債息的債券基金已無法滿足投資人的需求,然而,下半年來,國際多空交錯導致投資信心反覆,市場觀望氣氛轉趨濃厚,投資人尋求參與經濟成長又能降低波動的理財商品,因此,股債兼具的多重資產基金及平衡型基金便成了投資首選。 郭世宗認為,多元資產基金動態布局於全球各類具收益性的資產,不僅在景氣低迷時追求穩定孳息,且在景氣走升時還能參與經濟成長榮景,適時追求資本增值的潛力,掌握多元收益的機會,讓投資人時時有利可圖。 此外,根據9月份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今年以來經理人明顯增加基本面有所改善且估值較低的新興市場配置比重,而亞洲因為基本面較良好且及企業獲利較強勁,更是廣受經理人偏好並持續吸引資金進駐。隨著資金看好度直線上升,亞洲也成為下半年各大投信最推薦的市場。 其中大陸股市因為具有評價面、政策面等優勢,也是投信新基金的焦點之一。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29/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人民幣級別基金 雨後春筍搶市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自7月主管機關開放基金增設人民幣級別以來,國內各大基金業者都積極搶市,統計迄今共有7家業者針對旗下11檔基金非中國區域基金申請新增人民幣級別,在短短三個月之間,人民幣級別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不僅讓龐大的人民幣存款有了新「錢」途,更是優化投資者的人民幣資產配置。 據統計,目前有7家投信業者以發行新基金或針對旗下現有基金等新增人民幣級別。以投資區域來看,以全球為主、亞洲次之,新興市場最少;以基金類型而言,則以高收益債券最多,多重資產和股票基金居次。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隨著國人投資理財觀念逐漸開放,除了新台幣及美元,人民幣匯率在長線持續看升及兩岸貿易往來密切的帶動下,國人兌換人民幣熱度有增無減,根據中央銀行公布8月底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逼近3,000億人民幣。 郭世宗認為,儘管因美國即將進入升息循環推升美元走強,使得人民幣短線走勢較為震盪,但長期來看,大陸政府積極進行結構性調整,不會為了出口而壓低匯價,人民幣中長期可望處於升值趨勢,因此建議投資人應以長線角度看待,或以手邊既有貨幣為投資首選,擴大人民幣資產的布局。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近期支持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在於阿?巴巴赴美上市並將取得資金匯入大陸需求,預期在十一長假期間,人民幣匯率因休市而維持平穩,也將使人民幣債券表現優於其他新興市場債券。 群益投信指出,國際使用人民幣貿易結算或投資理財的意願爆發成長,對人民幣形成長期升值的基本支撐,加上當前人民幣存款或債券利率相當具有優勢,投資人不妨趁此時機加緊掌握人民幣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基金公司狀況+推廣優惠篇 聯博 重返境外基金龍頭2014-09-30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聯博投信旗下高收益債券基金熱賣,重回境外基金業者龍頭,在台灣所管理資產規模達新台幣5,400億元,富蘭克林投顧以5,200億元緊追其後,第三到五名維持不變,依次為摩根、貝萊德及富達。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7月底為止,台灣投資人所持有的境外基金規模達3.3兆元。大者恆大的現象愈來愈明顯,雖然總代理共44家,但前五大基金公司的基金合計規模就已超過2兆元,市占率超過六成。 今年起,國內投資人持有境外基金規模的計算方式變更,將之前沒有透過總代理體系下單的規模也一併納入,包括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全權委託投資資產、投資型保單等。新制實施後,更可以反映出國人持有境外基金的真實狀況。 在大型基金業者中,富蘭克林、施羅德等公司到今年才採取新制來計算規模,因此規模暴增,其中施羅德增加近一倍,富蘭克林也有近三成。其他公司則早就採取新的申報方式,因此規模變動不大。 以新制計算後,今年元月富蘭克林取代聯博,成為最大的境外基金業者,當時兩家公司的規模差距約250億元。到6月,兩者之間還有近120億元的差距。 不過,到了7月,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熱銷,名列最熱賣基金前三名。拜這檔聯博旗艦基金熱賣之賜,聯博單月新增規模超過150億元,重新登上境外基金規模冠軍。 在十大境外基金中,以ING的成長速度最驚人,近兩年年年都有一倍以上的成長速度,主要是債券基金受青睞,尤其是高收益債券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目前ING已是境外基金第六大業者,而且已拉大與後來者的差距。 瀚亞的成長速度也頗驚人,在7月成功進入1,000億元俱樂部,成為第十大業者。瀚亞去年以南非幣資產一鳴驚人,今年規模持續成長,主要受惠於亞太股票收益基金。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1/2/241972.gif&x=0&y=0&sw=0&sh=0

1031004-1006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6日
公開
12

多元資產基金 Q4投資先鋒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在經濟復甦以及國際利率正常化的預期下,法人指出,投資人第4季可把全球型的多元資產基金做為投資核心,搭配全球、亞洲的高股利股票基金做為戰略部位。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不變。尤其美國經濟穩健擴張,將會帶動出口導向的新興亞洲國家經濟回春,而大陸經濟軟著陸,也讓國際資金重新回流亞洲,所以看好新興亞洲第四季的股市表現。在歐洲部分,歐元區經濟在經歷過上半年低潮後,下半年可望逐漸升溫。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說,近年來市場波動變化大,穩定配息不論在股票或債券投資的總報酬中,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長期來看,配息比重甚至高於資本利得,足見配息收益的重要性,也因此創造了入息基金的成長空間。 ING投信表示,第4季維持股優於債看法,在低溫復甦的總經環境中,建議以高利差、高股息概念的高利資產為核心配置,再搭配具投資價值及景氣復甦題材的股票。 富蘭克林華美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指出,中長多股市多頭趨勢不變,建議投資人首選美國平衡型基金及亞洲小型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兼具美元資產及股債平衡特性。 第一金投信總經理邱華創認為,高股息股票、高收益債券、REITs等資產,是投資必備,不僅適合專業機構法人長線持有,亦相當適合有退休金、子女教育金規劃。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豒勻指出,現階段股票投資是基本配備,只是在海嘯後投資時代,投資人應該控制下檔風險、避免追高殺低,投資心動還要馬上行動,是當前股市投資新思維。 復華全球戰略配置強基金經理人劉明滄表示,多資產配置概念組合基金是經濟溫和擴張及長期可能升息趨勢下,進可攻、退可守的穩健投資產品。 聯博多元資產解決方案國際主管Patrick Rudden表示,市場上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存在,建議投資人以多元資產收益組合方式布局,均衡配置全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250/A38A00_P_04_01.JPG ---------------下一則---------------  人民幣付款價值 2年增2倍2014-10-03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人民幣席捲全球,根據SWIFT(環球銀行電訊協會)9月底公布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現在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金融機構積極使用人民幣支付中國與香港的相關貿易款項,過去兩年,全球人民幣付款價值增加近兩倍。法人表示,人民幣在市場使用將更加頻繁以及未來長期趨勢維持向上的態勢下,投資人可多留意人民幣資產投資契機。 群益投信表示,分析SWIFT最新的人民幣追蹤顯示,全球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中國及香港付款貨幣,其中亞洲領先其他地區,應用率近40%,其次是美洲,應用率為32%,歐洲應用率為31%,而中東及非洲應用率則為26%,不過跟前年應用率來比較的話都是有雙位數的成長。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人民幣在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排名中,持續超越港幣及新幣,緊追在加元、澳幣之後,自2005年匯改以來,大致上就維持緩步升值的趨勢。 永豐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吳艷琴表示,人民幣匯率後市在強勢美元拉抬,與政策持續偏多的支持下,將呈現雙向波動,趨勢向上的穩步升值走勢,並向今年第一波貶值起點靠攏。由於人民幣國際化腳步加快,今年以來國際資金回流中國股債的趨勢明顯,加上滬港通有利於資本市場開放及跨境流動,擴大人民幣資金池,需求自然也同步提升。 ---------------下一則---------------  全球應用率衝高 人民幣後市續俏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人民幣席捲全球,根據SWIFT(環球銀行電訊協會)9月公布的資料,全世界現在已有超過三分之一金融機構積極使用人民幣支付大陸與香港的相關貿易款,過去兩年全球人民幣付款價值增加近兩倍,法人表示,人民幣在市場使用將更加頻繁以及未來趨勢向上的態勢下,深具投資契機,投資人可多留意。 群益投信表示,亞洲的人民幣使用率近40%,領先全球其他地區,其次美洲應用率32%,歐洲應用率31%,中東及非洲應用率為26%,與前年的應用率相比,都有雙位數成長。至於8月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排名,人民幣維持第7大,占全球付款上升至1.64%,顯示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影響力不斷向前推進。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分析,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大致上就維持緩步升值的趨勢,雖然期間偶有小幅升貶,但相較其他全球主要貨幣,人民幣相對報酬較佳、波動較低,且深具升值潛力。 她指出,隨著人民幣繼續增長,以人民幣計價的新產品與服務的機會將更具商機,預期人民幣匯率向上趨勢不會輕易改變,投資人可多留意人民幣資產投資契機。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指出,滬港通機制啟動在即,實施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大步向前,有助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地位;人民銀行日前向銀行注資5,000億人民幣,加大寬鬆力道,經濟刺激措施和滬港通啟動將提振經濟增長,使得近期人民幣資產表現活躍,市場對於高評等債券所能帶來的穩定收益依舊偏好。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認為,中國國家外管局公布第2季度經常帳順差734億美元,資本和金融帳由上季順差轉為逆差162億美元,主因為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出,顯示跨境資金呈現流出壓力。 ---------------下一則---------------  陸股慶十一 歐美日跌2014-10-05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缺乏利多,一開始受到香港占中行動影響走低,上周四歐洲央行(ECB)購債計畫對於提振投資氣氛助益有限,主要股市皆以回檔為主,上漲股市多為小型或邊境市場,大陸上證股市在十一國慶前的兩個交易日上揚,表現相對突出。 ING投信表示,市場亦聚焦在經濟數據及歐洲央行利率會後聲明。在經濟數據方面,美國經濟數據動能減弱,消費者信心與製造業PMI皆下滑;歐洲製造業PMI與經濟信心指標亦不理想。 ING投信指出,歐股走低,除歐洲央行提供的抵押債券購買計劃細節不及市場預期,亦隱含投資人對央行內部購債計畫意見紛歧的憂心,若德國央行續持反對立場,勢將拖延廣泛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推出時間,未來須觀察德國是否會因經濟轉弱,而降低對歐洲央行進行QE政策的不滿情緒。 在亞洲市場方面,除陸股以外,上周均呈回檔,一方面是歐美股市走低,香港占中亦影響投資氣氛,其中以日本、印尼及香港回檔幅度較深。ING投信指出,日本股市先前創下六年新高,指數在相對高檔,加上外在因素影響,短期盤整並不意外;未來持續觀察日銀、GPIF動態,而企業稅調降細節與賭場法案亦為潛在利多,未來仍有表現機會。 其他新興市場方面,上周俄羅斯與巴西股市明顯回檔。巴西股市在總統選舉前持續走低,要待選舉定案後,才有反彈契機。 ---------------下一則---------------  路透調查:分析師上調美 印 陸目標價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路透社最新一季針對全球主要券商分析師的調查結果,從現在到年底全球主要股市仍持續看多,不論是成熟市場或新興國家,以目前的指數距年底預測水位來看,大多數的市場仍具有上漲空間,其中美國、陸股、印度較上季調查而言本季同步上調目標價,後市最被看好。 群益投信表示,本季路透社對主要股市到年底指數表現的預估調查,其中以巴西的16.7%表現空間最大,不過是必須在總統不連任的條件下才有樂觀的預期,俄羅斯也要視其政治風險是否穩定,因此正常來看,以亞股中的印度5.3%、韓國5.3%、陸股2.9%及美股2.8%最看好,值得投資人期待。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股強勢、美元指數走升,加上市場對美國升息的看法都認為將落在明年,根據經驗,升息往往有利美股走勢,既然升息在即,因此投資人該留意不是何時升息或升息期間的長短,應更重視升息意味經濟持續成長的背後意涵,美股後市表現仍可期待。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美國就業市場好轉,拉抬家庭消費支出,美國8月薪資所得月增0.3%,優於市場預期,8月個人消費支出月增0.5%,更是今年3月來最大增幅,顯示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增長勢頭可望持續。 統一大龍印基金經理人陳意婷表示,新興亞洲最大兩個經濟體大陸與印度日前簽訂五年經貿合作發展計畫,有助兩國改革紅利發揮更大效益,股市後市最看好。 其中印度正在推動高速鐵路計畫,預期中國的高鐵公司、重工業可望隨著投資案技術輸出,為獲利前景挹注新動能,而印度的基建原本就是莫迪政府新預算案的重點項目,現在又有中方投資,整體基建產業評價可望進一步提升,中長線看好。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9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新興亞股 三大優勢撐腰2014-10-05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升息速度及幅度可能高於預期,激勵美元指數走升,波段強升達8%,美元走強吸引資金回流美國資產,但新興亞股卻相較不受影響,本次美元走升期間,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仍上漲逾4%。 統計美元指數自5月6日升值以來,波段漲幅8.7%,觀察此段期間新興股市表現,以亞洲股市表現最佳,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上漲4%,領先MSCI拉美指數及MSCI東歐指數小跌的表現。 根據歷史經驗,在2011年至2013年美國走強期間,新興亞股表現仍居三大新興市場之冠,表現較為抗跌。 投信法人分析,一般來說,美元走強,市場游資加速返回擁抱美國資產,但新興亞股因基本面良好、評價面偏低,仍受資金青睞;加上美元走強、原物料價格回軟,以原物料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東歐、拉美等受到影響,相較之下,新興市場經濟表現與原物料價格較脫鉤,在美元走升期間較不受干擾。 柏瑞亞洲亮點股票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表示,就過去歷史經驗分析,通常美元走高情況下,影響較大是原物料出口與貿易逆差的國家,在三大新興市場區域中,亞洲國家受衝擊較低,主因多為貿易順差、原物料出口比重較拉美、東歐等新興國家低,股市相對表現穩健,較不受影響。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元升值趨勢下,預期新興國家將呈現差異化的發展,相對看好亞洲股市與貨幣能有較佳表現,東北亞國家有很高的經常帳盈餘,且能受惠於美國經濟復甦,東協和印度則在政治面浮現轉機與政策變革的支撐下,也可望有較好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暨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第4季亞洲股市投資機會豐碩,預期在景氣回升、資金回流與評價面低廉三大優勢支撐下,亞股漲勢可期,看好中泰雙印四國的藍籌股補漲潛力。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6/2/246376.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押寶印度股市 笑臉2014-10-05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經濟數據欠佳,香港占中事件、美元走升影響新興股市資金動能,加上地緣政治消息干擾,壓抑新興股市走跌,但個別市場指數差異明顯。今年以來,受惠於選舉行情的印度股市大漲27%,激勵側重印股的新興股票型基金表現,年初以來績效前三強的基金,第一大持股國都是印度。 美元走升影響新興股市資金動能,今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漲幅收斂至1.25%,且近期在美國升息預期下,全球資金加速回流美國資產,新興市場表現波動加劇,9月以來新興股市走弱,若拉長時間來看,今年新興股市表現落差大,例如印度Sensex指數今年以來漲逾27%,漲勢亮麗;俄羅斯RTS指數今年來跌幅將超過二成。 印度股市強漲,帶動新興股票型基金表現,觀察台灣核備境外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績效,今年平均上漲近3%,績效前三名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瑞萬通博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及摩根新興市場小型企業基金,今年來漲幅皆超過一成,這三檔基金第一大持股國均為印度。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許多新興國家如大陸、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南韓等都在進行改革,金磚五國開發銀行的成立,也可望帶給新興市場各國更多貿易與金融上的合作,在基本面及評價面優勢下,今年許多新興股市已有優於成熟市場情況,目前新興市場處於復甦階段的甜蜜點。 今年強漲的印度股市,總理莫迪若能啟動與落實更多的改革,股市有機會走向長期的多頭市場。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外資持續力捧印度股市,印度第2季GDP成長率較上季的4.6%升至5.7%,優於市場預期,創2012年首季以來新高,包括製造業、出口、汽車銷售、消費支出與電力生產等數據均明顯增長,印度後市持續看好。 ---------------下一則---------------  外資連7周買超泰股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9月中下旬以來,隨著美國升息擔憂升溫、美元升值與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外資資金有撤出亞股的跡象,獨泰股仍持續吸引外資青睞、連7周獲外資淨買超,後市看俏。 ING泰國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泰國過渡政府逐漸成形,政權移轉順利,帶動資金回流泰股。此外,企業獲利也出現改善跡象,第2季整體企業獲利年增24%,遠優於前季的衰退17%,2015年在低基期效應支撐下,市場預期獲利成長動能可望增溫至約16%。 黃靜怡說,預計扮演憲法中眾議院角色的國家改革委員會(NRC)將產生,屆時基礎建設及改革計畫可望漸趨明朗,有助於支撐泰股盤勢,但短期本益比偏高,年底前突破去年5月高點1,650點恐有難度,類股表現也將較為分歧,以景氣復甦及政策受惠題材相關個股較有表現空間。 施羅德亞太不含日本股票研究團隊主管Robin Parbrook(白家寶)指出,今年是偏向通縮的環境,會是利率向上的一個阻礙,這意味流動性還是很充沛,因此泰國軍事政變後,持續推出相關政策,反而消除了不確定性,對整體泰國及其他亞洲股市都相當有利。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泰國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四個月回升,來到去年7月以來最高水準,泰國央行將民間消費成長率由0.2%上調至1.1%,顯示泰國消費者信心回升,確實已反應在實際消費狀況上。 馬克.墨比爾斯指出,根據I/B/E/S的市場共識預估,泰國企業獲利今明兩年可望分別成長12.5%和14%,目前預估本益比僅13.1倍,在東協國家裡最低,在獲利動能可望加速下,股市與本益比還有擴張空間。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觀光業收入占泰國GDP約一成,為了吸引國際觀光客回流,泰國軍政府除了對原本免簽的國家祭出簽證期限延長,更針對大陸、台灣採取期間內的免簽優惠。此外,為促進國內觀光,也給泰國居民國內旅遊消費可獲所得稅減免優惠,以拉抬內需消費。 黃寶麗表示,泰國上半年因政局僵持,因此在亞股中表現相對落後,隨著政治回穩,經濟恢復動力,投資價值浮現,除了逢低買進泰股基金,也可透過布局東協基金來參與反彈契機。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9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歐央行再寬鬆無影 股債地震2014-10-03 記者林韋伶/台北報導 昨(2)日歐洲央行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如市場預期未再更動利率政策,但針對資產購買計畫沒有提出明確的金額,投資人感到不耐,引發失望性賣壓出籠,各歐洲主要股市幾乎全面重挫,義、西、葡三國股市單日跌幅均超過3%;專家分析,近期歐洲股、債市可能出現區間震盪整理,建議投資人宜多觀望再伺機進場。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紹凱分析,由於先前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使得市場期待歐洲央行推出更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但公布結果使市場出現,因此引發失望性賣壓,預期短期內會影響歐洲市場,股債表現偏向整理。 不過,現階段由於美國減少購債規模,而歐洲仍推動購買公債、公司債,預期資產負債表將回到2012年初水平,並預告可能會購買1萬億歐洲資產,林紹凱分析,儘管短線市場偏整理,但若11月歐洲銀行壓力測試之後,有進一步寬鬆政策,股、債市皆有機會恢復基本面表現,建議投資人不妨暫時觀望,待市場整理後,再對歐洲資產分批投資。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則表示,近期歐洲經濟數據令外界失望,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歐元區經歷三次經濟衰退的困境,比較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製造業活動仍不斷萎縮,加上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地緣政治風險問題仍未完全解決,短期內歐洲股市恐將受到壓抑,預期歐股將呈現區間震盪格局,對於第四季歐股採取較為謹慎偏保守的看法,雖有寬鬆政策的加持,但建議待變數更為釐清後再伺機進場。 債市部分,黃時彥分析,歐債殖利率偏低連帶壓抑美債殖利率表現,預期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在年底前可望維持2.8%以下,在美歐公債殖利率維持在相對低水準的趨勢下,搭配低成長、低波動、低利率三低的大環境下,高利差投資工具將繼續成為市場主流,目前相對看好新興市場企業債的表現。 ---------------下一則---------------  美股大跌 股神搶掃貨 買進知名公司 承認投資特易購大錯2014年10月04日【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危機入市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再度危機入市,透露他已趁周三美股大跌進場承接股票,買進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就算知道下周(道瓊)將再跌500點,他周三一樣會買進這些股票,但他承認投資英國零售商特易購(TESCO)是一大錯誤。 巴菲特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現年84歲的他依然貫徹此原則,周四接受CNBC訪問時透露,已趁周三道瓊工業指數大跌238點敲進股票。他說:「我喜歡在下跌時買進,跌愈多、買愈多。」 Q2加碼IBM和VISA 巴菲特周四未具體說明買進哪些股票,只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據先前提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文件,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第2季加碼IBM、verizon、VISA等知名企業股票,並新增有線電視系統業者Charter Communications股票。 巴菲特表示,周三大跌助他做出買進決定,但堅稱無論當天整體市場表現如何,都會買進那些股票,他批評,試圖尋找單一股票買賣點是「吃力不討好」的投資方式,堅持著眼個股長線展望的價值型投資法則才是王道。 波克夏股價漲16% 巴菲特說:「就算你告訴我下周會再跌500點,我周三還是會買進那些公司和股票,我不曉得怎麼預測市場走勢,只知如何挑選合理事業長期持有。」而在此投資原則下,波克夏今年來股價上漲16%,超越大盤S&P 500指數同期5%漲幅。 收購汽車經銷商 一如往常,巴老建議投資人只投資自己懂的公司,「若非投資自己懂的,基本上跟賭博沒兩樣。」面對高股價、美國在中東擴大反恐、伊波拉病毒、歐洲經濟、香港佔中民主運動等利空,投資人對股市日益感到不安,但巴菲特處變不驚,除了部分公共事業,波克夏為其投資組合事業管理的退休金,百分之百投入股市。 巴老並坦承投資特易購是「一大錯誤」,特易購不但銷售量下滑、最近還爆出會計醜聞。 波克夏自2006年3月起就斥資3.287億美元收購特易購部份股權,到2012年持股比率攀升至5.08%、總值13億英鎊(21億美元),在陸續減碼下,截至去年底持股比率降至3.7%。 巴菲特周四也宣布,波克夏周三敲定收購全美最大未上市連鎖汽車經銷商VAN TUYL,VAN TUYL在全美10州擁有78個據點,年營收80億美元,如今波克夏持有「飛機、火車和汽車」等事業,並打算利用VAN TUYL作為跳板收購其他汽車經銷商。 【波克夏海瑟威今年第2季持股概況】 布局╱標的 新增:Charter Communications、鑽探設備商NOW 加碼:IBM、威名、通用、VISA、Verisign、Verizon、Suncor Energy、能源設備商CB&I 持有:富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寶鹼、艾克森美孚、穆迪、高盛、好市多、萬事達卡、奇異、嬌生、UPS、卡夫 減碼:DIRECTV、Phillips 66、康菲、Graham控股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投資巴西股市停看聽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選情變化主導巴西股市表現,最新民調顯示,現任總統羅賽芙的支持率再度出現領先態勢,訊息一出導致市場賣壓出籠,不但匯率下挫1.5%,9月29日股市更下跌4.52%,成為金磚四國9月以來最悲情的一塊,法人建議短期對巴西股市應停看聽。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巴西極具權威的Datafolha公布民調顯示,羅塞芙第一輪投票支持度從37%上升至40%,反觀席拉瓦從30%下跌至27%,造成投資人失望性賣壓湧現。 張正鼎指出,巴西指數近日重挫跌破季線來到54,600點區間,在整體經濟數據沒有明顯好轉的預期下,難改大盤指數區間整理的態勢,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對巴西基金建議採波段操作,不宜過度積極加碼。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受到巴西國內選舉不確定因素,以及市場對明年升息擔憂,導致資金流出巴西股市,股市從高點回落至54,600點附近,9月24日當周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連續兩周賣超,巴西持續逆勢買超,短期資金續入,使得指數有機會維持區間震盪。 群益印巴雙星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認為,雖然巴西股市今年來累積外資淨流入逾95.21億美元,在主要新興國家中僅次於印度及台灣,不過,巴西股市今年上漲或下跌作收,將取決於10月的總統大選情況。 根據路透社最新一季對巴西股市年底預估值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現任總統羅賽芙連任,年底股市有可能修正到50,000點,反之如果羅賽芙敗選,年底預估指數將達63,770點,留意10月總統大選關鍵,建議投資人先觀望。 ---------------下一則---------------  投資人不畏修正 錢進新興市場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QE)將完全退場,投資人目前都十分關切聯準會何時會升息,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向追蹤報告,繼8月資金流入新興國家119億美元,預估9月又淨流入達176億美元,顯示全球投資人持續將資金投入新興國家。 市場投資人擔心QE退場後,全球資金再流向美元資產,造成新興市場股債再次大崩盤,可是法人認為,新興市場股債震盪難免,但不至於大跌。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表示,因新興市場擁有良好的基本面,雖然美元升值短期會壓抑整體新興市場表現,但亞洲及邊境市場所受的衝擊較低,加上亞洲國家經常帳狀況改善,應不致於重演去年資金外流導致亞洲股匯市大幅挫跌的情形。 另外,自2001年來,新興股市僅有2008年在第4季收黑,9月的修正也讓今年第4季上漲機率升高,季節性效應可望帶動今年第4季新興股債市表現。 富達表示,去年已為了美國升息議題,新興市場股和債都曾大跌過一次,但在股債跌深之後,資金最後還是又流回新興市場,由投資人已有過一次經驗,只要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資產,即使價格下挫,最後價格還是會回彈。 在新興市場股市中,法人最看好就是新興亞股,根據資料顯示,過去10年,亞股在下半年呈現漲幅機率逾8成,而且扣除2008年以及2011年分別因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之外,亞股下半年平均漲幅甚至逾20%。 法人認為,亞股仍適合投資人以小額、分散的方式進場,尤其在股市震盪之際。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就基本面來看,新興市場在歷經2013年股匯市震盪後,體質和出口競爭力都有大幅改善,隨著成熟國家經濟增溫,也帶動新興亞洲貿易餘額正向改善,近期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動能持續上修,預估今、明兩年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增長率預期將達11.8%和9.7%,遠優於全球和成熟市場今明兩年的預期獲利率。 他指出,另外,新興亞股還有各項利多題材和政策支撐,使其投資價值浮現,新興亞洲股市後續表現值得期待。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9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布蘭特油價恐墜熊市 黃金現貨價跌破1200美元 今年漲幅全吐光2014年10月05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供過於求 全球經濟成長低迷,壓抑需求,在供過於求下,國際油價直直落,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失守90美元大關,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上周慘跌4.9%,創1年半來最大周線跌幅,收在每桶92.31美元,自6月波段高點回檔19.8%,瀕臨空頭熊市邊緣。 但美國經濟復甦力道強於其他主要國家,9月失業率意外降至6年新低5.9%,同月非農業就業人口暴增24.8萬人,亮眼的就業數據讓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提前升息的預期升溫,在提振美元走強之際,也對油價造成壓力,國際金價同步走跌,黃金現貨價上周五跌破1200美元大關,收在每盎司1191.35美元,抹去今年來漲勢。 沙國降價掀價格戰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執行副總裁薛爾諾(Greg Sharenow)說:「市場供應穩健成長,成為打壓油價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有美元走強,自然也是近期油價持續走跌的主因之一。」 美國原油產能增加,截至 今年9月19日當周,美國市場本土原油日均產量達到887萬桶,創下1986年以來新高水準。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在9月產量也跳升至2年新高,日產量達3096萬桶。 正值此時,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卻宣布調降油價,顯然有意打價格戰,捍衛市場競爭力,更加重油價跌勢。 西德州下探85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直言,對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明年保持在100美元以上水準已失去信心,由於沒有證據支持全球經濟成長能加速,加上牽動全球油價走勢的OPEC成員國仍不斷增產,油價前景並不樂觀。 Energy Analytics Group總監芬隆(Tom Finlon)說:「我預估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可能要回落至85美元,才能建立支撐點,而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可能要到88美元。」 金價逢低料有買盤 儘管OPEC將於11月27日舉行會議,商討明年的產量政策,但分析師指出,成員國似乎有意開打價格戰,在達成限制產量協議之前,原油價格可能會繼續下滑。不過,國際金價可能迎來逢低買盤搶進。 對此,MKS交易部門主管納巴維(Afshin Nabavi)說:「由於上周中國正值國慶黃金周,金價缺乏該國需求的支撐。不過一旦中國下周回歸市場,金價可能會受到買盤帶動反彈。」 ---------------下一則---------------  亞洲REITs 亮眼2014-10-06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亞洲REITs去年受QE退場衝擊明顯修正,今年在跌深反彈、以及其股息殖利率較高的吸引力下,受到資金青睞。不過投信法人提醒,美國升息的時程、以及亞洲經濟好轉是否持續,將是影響亞太REITs後續價格表現的關鍵。 投信法人表示,美國QE退場效應預計持續發酵,使得資金自高風險市場撤出,今年投資市場動盪加劇。相較之下,REITs基金因可拿到租金收益,因而吸引資金青睞,較股債資產顯得抗跌,其中,亞洲 REITs具有較高的股息殖利率,表現更為突出。 瀚亞亞太REITs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今年亞太REITs表現較全球REITs優異,主因是美國公債殖利率越來越低,造成亞洲債券殖利率跟進走低,反而使得亞太REITs的股息殖利率反而較具誘因。根據統計,亞太REITs目前殖利率較亞洲各國公債殖利率高出2個百分點左右,偏高的殖利率吸引資金進駐。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全球景氣增溫,REITs跟著受惠,而且,在歐洲央行加大寬鬆力度後,全球資金環境持續充沛,亞太REITs收益率約4.9%,高於歐洲的4.3%及美國的3.9%,在低利環境中格外顯眼,成為國際資金進駐標的。 羅傑瑞進一步指出,亞洲財富逐年增長,且負債比較低、儲蓄率較高,投資不動產意願隨年提升,房價看漲機率相當高,進一步增添亞太REITs的投資魅力。 根據戴德梁行統計,去年亞太區房地產總市值高達4.6兆美元,已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不動產投資市場,由此可見,亞太區不動產增值潛力驚人,亞太REITs後市看俏。 就區域別來看,元大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看好日本房地產後市,主要是日本房市近年來出現較大幅修正,在基期偏低之下吸引資金青睞。 就相關數據觀察,日本東京商辦空置率持續下滑,預期隨景氣持續回溫下,今年租金有望上揚;另外,東京奧運題材加持下,也替日本REITs與地產股修正完後增添表現空間。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6/2/246382.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平衡型基金 趁勢而起2014-10-05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國明年升息在即,帶動基金銷售類型轉變,投資人對基金的偏好逐漸從債券型基金轉向平衡型基金,預期隨升息時程逼近,將促使資金從「純債」轉向到「多重資產」的平衡型產品。 參考鄰近香港的零售基金年度總銷售分布可發現,過去二年來,債券型基金銷售占比已從近七成快速下滑至不到三成;平衡型基金同期的銷售占比卻從10%快速增加到近30%。 反觀台灣境外基金的銷售情況,債券基金仍一枝獨秀,銷售占比持續維持在五成上下,平衡型產品只有5%。 業者指出,因為平衡型基金占比低,未來成長空間很大,加上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多重資產配置才能因應未來的變化。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這波資金持續從「純債」轉向到「多重資產」的平衡型產品趨勢,可歸因於全球景氣回春,債券型基金已不敷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重壓股票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固然可期,但波動度過高,可能令人不堪負荷。 投資人為參與市場成長且同時降低波動風險,「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將趁勢而起,該類投資優勢在於可隨景氣變化,靈活調整資產配置,幫助投資人掌握多元收益的機會。 保德信投信指出,展望第4季投資主軸,股票盈利率高於公債殖利率,投資價值相對具吸引力,建議投資人可採取股優於債及多資產配置模式進行布局,以因應金融市場變化及掌握投資趨勢,尤其最看好陸股及新興市場債兩大資產。 業者指出,多重收益基金適合做為核心資產的一部分。 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同時布局股息、債息、REITs(不動產證券投資信託)、可轉債等,讓投資人以「平均以下的波動」追求「水準以上的報酬」,隨著景氣波動適時調整投資布局方向,投資人不論景氣榮枯皆有利可圖。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6/2/24637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平衡基金 當吸金王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資金偏好大轉向,引領風騷多年的固定收益基金不再風光,股債混合的平衡型基金趁勢崛起,8月淨流入490億元居各類型之冠,並已連續吸金長達20個月。拉長至近一年來看,對照固定收益及股票型基金均呈現淨流出,平衡型基金卻以4,546億元的淨流入再拿吸金冠軍,成為今年投資亮點。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全球經濟復甦步伐確立,但投資情緒在國際多空拉扯下,既不敢貿然搶進股票,又對債券受到美國升息預期的衝擊有所疑慮,因而創造平衡型基金出線的機會,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首選,下半年來的詢問度及資金買氣明顯增溫。 全球經濟處於微溫增長,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引市場波動,郭世宗指出,今年來,地緣政治風險不斷,美國利率政策不明朗,歐日經濟又出現雜音,導致投資態度轉趨保守,使得股票基金偏好度下降。 至於債券則在歷經多年多頭行情後,面對利率正常化趨勢成形,未來利差收歛空間不大,資本增值空間相對有限,買氣大不如前。 郭世宗認為,隨著全球景氣邁向擴張,重壓股票的投資報酬率當然最高,但市場波動勢必不小,投資人為了尋求參與經濟成長又能降低波動的理財商品,全球平衡基金便成了投資首選,不但有債券利息做後盾,又不會錯失股市成長的機會。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展望第4季,資金持續透過全球新興市場的部位慢慢布局成長機會,不過現階段景氣復甦、通膨獲得控制,資金仍普遍寬鬆,應可透過股市投資爭取更多的總回報,建議配置可以在更具機會的地方。 他指出,例如經濟有落底跡象、具改革空間和人口紅利題材的大陸、巴西和東協市場,同時可透過收益與成長並行的投資策略,適度配置在收益型產品,不論是亞洲高股息或是有月配息的債券部位,或是透過平衡組合型來強化投組的下檔波動抵禦力,都是不錯的方式。 瀚亞股債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夙希表示,會投資股債平衡或組合型基金的人,追求的並不是績效,而是穩健的收益;因此貝它值(波動率)愈低與夏普值(相同風險單位下報酬)愈高,就是評估平衡型基金好壞的最佳指標;尤其是夏普值越高,就越能確定該基金在抗風險與追績效上的總合優勢。 瀚亞投資指出,投資人在挑選平衡型或組合型基金時仍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是若要追求低波動的平衡型基金,就要投資全球股債平衡或組合基金;第二是如果投資人想要在低波動的基礎上再追求額外收益,才需考慮新興市場或亞太平衡基金。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高收債基金 甜度走下坡2014-10-03 記者邱智慧/台北報導 回顧今年來高收益債基金表現,可發現過去3、6個月基金平均績效為負報酬。基金經理人認為,高收債不再一支獨秀,建議多元配置以降低風險。 進入第四季,10月底美國量化寬鬆(QE)將正式退場,第三季高收債表現,出現全面回檔修正。 保德信好時債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以高收債類別來看,今年來歐績效最疲弱,主要原因是績效反映匯率因素,過去3個月歐元兌美元貶值7.7%,造成績效不理想。雖然市場對歐洲經濟復甦仍有疑慮,但其實歐洲企業仍保持獲利水準,整體違約率可望維持在低檔,撇除匯率問題,企業基本面表現仍持穩。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產品經理蔡明潔指出,今年全球債市,截至8月都呈現上漲表現,但9月開始進入修正,主要原因包括,市場反應升息心理;因股市震盪造成VIX恐慌指數,8月底開始走揚,使得信用債市的信用利差修正;美國和德國公債殖利率,從底部彈升,使得信用債市價格有壓。 展望第四季,李宏正認為,投資高收債可選擇有匯率避險的基金,可降低風險,以全球高收債為主,而美國高收債可追求短期匯兌收益,但仍要留意價格風險。蔡明潔指出,高收債今年不再獨霸市場,建議可採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及投資等級債各配置三分之一,多元策略為宜。 ---------------下一則---------------  人民幣雙收益基金 漲相佳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自國銀開辦人民幣業務以來,人民幣存款規模急速成長,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截至8月底,規模已累積到2,952億人民幣,較去年底增加62%,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國人青睞人民幣商品,除了人民幣具備利差優勢、匯價波動低,同時還享有升值利基。 謝佳伶表示,追蹤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年年升值態勢,儘管美元指數5月6日以來勁揚,但人民幣仍逆勢挺升1.45%,對已持有新台幣、美元計價債券基金的投資人來說,人民幣計價基金可作為分散投資、網羅利差、匯差收益的另一投資機會。 金管會今年開放投信業者可在原有的基金上,增掛人民幣計價級別,市面上人民幣固定收益商品,除了定存、點心債、中國高收益債之外,現在又多了全球高收益債基金人民幣計價級別可供選擇。 至於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繼美元、澳幣級別之後,再添人民幣計價級別,截至8月底,該基金外幣級別的管理規模合計達22.7億元,是境內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中外幣部位最大。 法人強調,目前國銀提供的1年期人民幣定存利率約2%,點心債指數收益率4.3%,但全球高收益債指數可提供近7%收益率,收益空間更大,同時全球高收益債的投資範疇廣、不僅限中國市場,因此標的選擇性、流動性和信用品質,皆優於點心債。 目前境內所發行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已經達11檔,截至8月底,合計管理規模超過1,475億元,是投信管理規模第二大的基金類型,除了穩定的配息訴求,過去幾年這類基金也都繳出不錯的成績。 據理柏資訊統計,境內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兩年報酬率平均達7%,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累積漲幅超過一成,居同類之冠。 近期因聯準會提前升息的雜音,使高收益債市出現回檔,瑞士信貸認為本波高收益債價格的修正幅度已過度反應美國升息的預期。花旗集團指出,經濟轉強對於高收益債投資人來說是好消息,發行企業可以藉此獲得更好的盈餘表現從而降低負債。 回顧2004年聯準會升息經驗,高收益債市與景氣的連動性高於利率上升風險,當年度美林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報酬率達一成,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認為,經過本波的整理後,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利差一度擴大到450個基本點之上、回到一年前的高位,預料將逐步吸引買盤進場。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人民幣加持 亞債不懼美元飆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走高,也讓非美貨幣齊跌,但對照歐元、日圓、甚至英鎊的跌勢,亞幣指數過去1∼3個月下跌幅度較輕,人民幣甚至還上漲,顯示美元指數即使強彈,在人民幣升勢帶領下,亞洲貨幣仍有較佳抗跌性。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指出,大陸人行現採取定向寬鬆貨幣政策,目的仍是在「穩定經濟」,所以只要經濟持穩,人民幣波動的空間就不大、建議可以投資人民幣計價的高收益債、或以亞洲當地貨幣計價的亞債當現階段的布局重點。 瀚亞股票投資暨研究部海外組主管林元平表示,亞洲各國的出口市場多以美國與大陸為主,美元與人民幣的走勢都會影響亞洲貨幣;由於人民幣與美元沒有連動關係,就算美元走強,亞洲貨幣所受到的衝擊也不會比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大。 他指出,美元指數反映的是美元對其它主要非美貨幣的走勢,因此美元指數的走勢多反應非美貨幣的跌幅。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認為,全球經濟走緩下新一輪貨幣寬鬆上場,以歐元區、大陸、日本為代表,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暫時緩解,亞高收債可望在低違約率下持續獲得青睞。在利率風險走揚下,信用利差也出現擴張,過去較不受利率風險影響的高收益債,近期利差從前波低點擴張;資金溫和流入亞洲,東南亞公司債握有豐富資源及經濟成長題材,後市可持續追蹤。 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佑倫強調,亞洲信用市場在連續8個月正報酬後,9月面臨今年以來較大的修正幅度,各評級債券中,高收益債市相對下跌幅度較小,主要係因利差的空間吸收部分美債利率彈升的負面影響;展望後市,在大陸5,000億人民幣的常備借貸後,亞洲仍可望在大陸帶領下優於其他新興市場,尤其亞洲各國在經常帳較去年明顯改善、通膨穩定、資金充足下,匯率及債券價格都看俏。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250/A38A00_P_01_01.JPG ---------------下一則---------------  亞高收 資金聚焦2014-10-06 01:4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高收益債券受到市場對美國升息預期,走勢較為震盪,但是亞洲高收益債因具備利差收斂空間高以及違約率相對低的優勢,近期仍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後續展望樂觀。 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過去亞洲高收益債與歐、美高收益債的連動度不高,區域內因素有不小影響力。從利差角度來看,亞洲高收益債指數除以亞洲投資等級債指數目前正處於2005年來高點,顯示亞洲高收益債的風險溢價更具吸引力。 此外,亞洲高收益債亦擁有不錯的債信品質,穆迪統計,亞洲高收益債的1年、5年違約率均低於美國以及歐洲高收益債,償債能力受到肯定。 劉蓓珊指出,全球主要央行仍維繫寬鬆環境,有利風險性資產,亞洲高收益債在持有價值依舊優於其他區域下,投資前景持續看好。 施羅德投資亞洲固定收益團隊主管梅洛(Rajeev de Mello)認為,印度基本面持續改善,利率也高,印度債券的收益率表現亮眼,而印尼的債券價值也已經逐步浮現。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投資人對提供高收益的資產需求依舊強烈,亞洲高收益債到期收益率高達7.2%,不僅高於歐洲高收益債1.9%和全球高收益債5.3%的到期殖利率,更勝過美國高收益債的5.7%,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復華高益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表示,市場風險情緒好轉,現貨及CDX信用價差亦同步收窄,預期資金回流有利於高收益債表現。 德銀遠東DWS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楊斯淵也指出,擁有高票息及穩定評等的亞高收債,仍將被機構法人及資產管理業者列為中長期買入的對象。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從貨幣政策和經濟來看,高收益債市中仍是看好亞洲勝過歐美。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6/clipping/A38A00_T_05_02.JPG ---------------下一則---------------  Q4基金募集潮 大吹中國風 13檔總吸金逾3000億元 創海嘯紀錄2014年10月06日【高佳菁╱台北報導】 今年前3季全球金融市場高度波動,第4季立刻進入新基金募集的戰國時代,根據FundDJ基智網統計,第4季已有13檔新基金準備上市募集,預計募集金額超過3000億元,不但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紀錄,就產品線來看,投資光譜從最保守的貨幣型、債券型到股債兩棲的平衡型,及最積極的股票型全都有,但不論哪種類型,中國概念成為這一波募集潮共同看好標的。 在13檔爭取破3000億元資金的新基金中,最積極搶搭中國股票投資機會的為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直接訴求以「全台首發」的A股中小型基金,鎖定總市值不超過100億美元的中小型公司,爭取中小型股在多頭時期更具爆發力作為訴求,強化陸股飆漲行情。 陸股具備3大優勢 除保德信外,統一也將募集中國股票基金。除積極型股票產品外,最特別的是,債券均為中國高收益債、貨幣型則為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中國風不只吹進股票與債券,即使在平衡型基金中,也有華頓主推以中國多重機會為訴求的平衡基金。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第4季吹起中國風,主要是陸股具備3大優勢,1是評價具優勢,隨著中國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吸引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本益比低廉的優勢將逐步獲得認同。 2是政策送暖,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支撐,確立GDP底線7.5%,加上對中小企業刺激政策推出,有效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3是流動性增加,10月滬港通即將啟動,海外RQFII資金進入A股趨勢轉趨明顯。 滬港通將改變AH股 第一金投信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徐百毅表示,滬港通機制並不只是一個短期的市場催化劑,它將改變中國A股、香港H股的交易結構,尤其中國股市第4季漲勢往往最帶勁,觀察近10年來第4季平均報酬逾6%,是1年中漲勢最亮眼的季度,建議正向看待陸股。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A+B+C1

2014年10月05日
公開
8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在基智網= 看眉批 小媽報你日理萬基投資趣 投資面面觀 概念+叮嚀+操作篇 投信發行基金限制 鬆綁2014-09-30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日表示,投信發行的基金閉鎖期結束後,如被贖回40%以上,下一檔基金要採「申請核准制」。為兼顧業者實務困難,將40%放寬至50%,新規定近日發布實施。 金管會日前預告修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集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處理準則」部分條文,在預告期間業者反映,新增的「第12條之1款」的規定在實務上有困難,建議做調整。 該規定為:最近一檔基金於開放買回六個月期間平均已發行總單位數,較成立日減少40%以上,之後下一檔基金募集要採「申請核准制」。 金管會表示,考量現行業者及銷售機構於新基金募集設立前,常會透過勸誘投資人轉申購新基金的方式衝高發行量,卻於基金閉鎖期屆滿後旋即贖回,影響基金正常布局與操作及投資人權益,仍宜保留第12 條之1款之規定。 惟金管會指出,為兼顧業者實務上的困難,將40%比率放寬至50%,準則修正發布後始適用。並刪除第12條之2款「自行完成補正」文字,以減少投信業者的不確定性。 據了解,一般國內新基金募集完成進場後,基金經理人為建立持股,通常會訂有一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的閉鎖期。要經過一段期間,投資人才可辦理贖回。 官員說,大部分基金係採用「申報生效制」,不需事前向金管會申請核准。除非發生12條之1款規定的情形,或因內控有缺失被金管會警告及要求停止公募,改善後的第一檔基金為求謹慎,要採「申請核准制」。 ---------------下一則---------------  下周起 8大類基金免審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金管會推動國內基金與境外基金規模拉近、且要超越的計畫正式啟動,最快下周,國內投信業者募集的8大類基金即可全部適用「申報生效制」,不必再逐檔申請核准,最快12個營業日後即可上市,加速國內投信業者基金推出的速度。 金管會訂定的目標,是1年內國內基金規模要跟在台銷售的境外基金規模拉近,之後3到5年內,境內基金至少要與境外基金能平起平坐,一較長短。 現行國內投信募集、投資國內的基金,只有股票型、組合型、平衡型、指數型能適用申報生效,10月初後則是進一步擴大到債券型、指數股票型、保本型及貨幣市場基金,等於8大類基金全數免審,證期局表示,未來只有無法歸類到這8大類基金者,或要委託國外業者代操的基金才需事先審查。 證期局表示,幾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基金,多可以用申報生效制,只有少數不能被歸類的基金,或被取消申報生效的業者,才必須事先申請核准。 金管會在8月初就宣布這項開放措施,但預告後卡在「但書」機制,即原預告條文是最近一檔基金在開放買回6個月期間,平均已發行總單位數較成立日減少40%以上者,及內控有重大缺失或一年有二次送件又撤回或有瑕疵者,就會被取消申報生效的機制。 業者紛紛反應在實務上有其困難,但證期局表示,考量到現行銷售機構在新基金募集設立前,常透過勸誘投資人轉申購新基金的方式,衝高發行量,但在基金閉鎖期屆滿後,就馬上贖回,影響基金的正常布局及投資人權益,最後還是堅持要保留「但書」條款,只是將減少比率由40%提高到50%。 金管會先前表示,根據波士頓顧問(BCG)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台灣10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高達32.9萬戶,全球排名第八位,在亞洲僅次大陸、日本,等於台灣有很大空間發展資產管理,但現在國內投信基金僅630檔、資產規模新台幣2.1兆元,反觀境外基金在台銷售檔數有上千檔,資產規模達3.2兆元,差距有拉大的趨勢。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1/clipping/A41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小心匯差吃掉息差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明年可能提前升息的預期,推升美元指數突破4年新高,全球債市挫跌,非美元貨幣也承受走跌壓力,其中南非幣跌幅超過5%,法人指出,以南非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年化配息率就約10%,但在這波美元升值浪潮下,南非幣不到5個月內貶逾5%,持有南非幣資產的投資人將面臨相當大的匯兌損失。 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核備的南非幣計價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半年新台幣總報酬均墨,大半的負貢獻來自於匯兌損失,這些基金並未獲得如預期的高配息。 此外,為維持穩定配息水準,多數以南非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基金每月配息金額都隱含一定比例的本金在其中,淨值跌損幅度也就更大,過去半年淨值換算成新台幣的平均跌幅近8%,難彌補南非及美國間5%左右的利差水準。 法人認為,在美國復甦動能轉強下,美元長線升值將為大勢所趨,統計2009年來幾波美元升值期間,南非幣平均跌幅達13%,目前南非經濟仍未有改善的跡象,南非央行在9月的利率會議中,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至1.5%,明顯低於國際貨幣基金7月對整體新興市場預估的4.6%水準。 巴克萊資本9月底也表示,雖然短線較大的貶值幅度後,就技術分析來看有機會反彈,但這反而是調節南非幣的好時機,長線南非幣不排除將跌至11.5元的水準。 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及南非央行升息預期,也將降低外國投資人持有南非債券及股票意願,將可能造成資本外流的風險,預期南非幣仍將相對疲弱。 理財專家強調,美元如果基於經濟復甦而升值,美國股市及高收益債市也將有相當突出的表現,建議以持有美元資產為主,才可避免「賺利差、賠匯差」的情形出現,尤其南非經濟體質脆弱,持有較大比重南非幣部位的投資人可逢南非幣反彈時調節部位,以降低南非幣大幅震盪對投資組合造成的衝擊。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基金操作篇=現況解析+跨類型 台人愛炒短! 基金週轉率上看100% 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台灣人愛炒短線,不僅喜愛短線買賣股票賺價差,連基金也被當作賺價差的標的! 據碁石智庫統計,從2008年以來至今,除2012年外,台灣人買賣境外股票、債券基金週轉率都逼近或逾100%,且在2012年及2013年境外債券基金的週轉率,甚至超過、或等同於股票基金,相較於全球基金交易,台灣的情況相當罕見。 法人表示,雖不能確定台灣人買賣境外基金的週轉率是否居世界之冠,但台灣人買賣境外基金的頻率的確是比國外高了些。碁石智庫總經理陳蘭會認為,深究來看,不能說是台灣人愛炒短,多數投資人是被動聽理專建議,而理專又有每月業績的壓力。據了解,大部份銀行財富管理部門理專每月每季都有訂銷售金額目標,境外基金公司則會依銷售金額提供獎勵金,且理專每月業績為月初歸零,如果理專無法每月都能新增一批客戶,理專就需要既有客戶配合,讓客戶適時停利,將客戶的錢從A基金換到B基金,因此,投資人買賣基金的週轉率就會大幅提高。 為何投資人願意聽理專的建議,境外基金銷售主管表示,原因一:理專服務佳─搜集資料、送禮,客戶也可參加銀行理財、品酒、養生等各式各樣講座。原因二:國內買賣境外基金的手續費比國外低很多,可以讓投資人作短線交易。原因三:最重要是台灣投資人有賺到錢,若扣除手續費率之後,若可賺得比銀行定存高,客戶願意配合理專作短線操作。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及碁石智庫統計,截至7月底為止,近一年期間,台灣境外基金規模由台幣2.6兆成長至3.3兆,年成長率為28.1%,新增部位7,294億,其中光是高收益債增加4,456億台幣,而境外股票基金則增加3,407億。 此外,至7月底為止,在台註冊的1,023檔境外基金中,整體規模係來自台灣投資人比重為8.6%,依照碁石智庫統計,台投資人資金占個別境外基金規模占比,逾7成的有7檔,逾5成的有32檔。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29/250/A37A00_P_01_02.JPG ---------------下一則---------------  境外基金前10強 熱賣靠配息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國人愛買境外基金,但是資產管理機構還要順勢推出投資人喜愛的產品,才能穩居境外基金前十強,近一年來,境外基金版圖已作了些許挪移,瀚亞及施羅德等擠進前十強,另外,各品牌境外基金規模雖有增有減,但基金規模成長的基金中幾乎都靠配息基金再更上一層樓。 根據境外基金觀測站資料顯示,至7月底為止,雖然德盛安聯投信國內募集的基金備受投資人青睞,但前十大境外基金品牌中,只有德盛安聯規模微降之外,其餘9個品牌基金規模多少都有些成長,其中基金規模增加最多的是富蘭克林及貝萊德等二大品牌基金,今年來各增加了1,301億元、1,174億元;若就成長率來看,則以施羅德基金規模倍數成長最為耀眼。 仔細推敲境外基金前十大排名更動,法人表示,境外基金產品要賣得好,有二要素,一是基金商品本身有賣點如基金過去績效、配息率相對佳等;其二是有人推薦,如理專、朋友口耳相傳、媒體或者網路等,然而依照基金產品銷售情況來看,目前以「配息基金」最受投資人青睞,過去是配息債券基金,近期連股票基金、股債平衡基金,只要有配息,投資人都很愛。 瀚亞投資表示,今年旗下最熱賣的基金就屬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與亞洲股票收益基金,兩者都有配息,也剛好反應市場趨勢與投資人的行為變化。 施羅德投信也是靠有配息基金躋進前十強,且該基金品牌最熱銷的3檔基金分別是:施羅德亞洲高息股債基金、環球收益股票基金及歐洲收益股票基金,後二者即是配息的股票基金。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29/clipping/A37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澳幣南非幣債券基金 吃匯損2014-09-29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腳步在即,強勢美元將成趨勢,近期資金回流美元資產態勢明顯,衝擊非美元貨幣走貶,尤以澳幣及南非幣跌幅較劇,拖累本月以來澳幣及南非幣計價債券基金,匯損達3%至4%。 美國聯準會上周調升基準利率預估值,激勵美元上漲,強勢美元吸引資金簇擁美元資產,也衝擊亞幣及非美元貨幣走弱,除歐元及日圓因央行可能擴大寬鬆而走貶外,以商品貨幣跌幅較重,本月以來澳幣貶值5.91%,南非蘭特貶值4.81%。 商品貨幣波動反映在基金投資,也出現明顯匯損,據統計,本月以來,96檔澳幣計價債券基金台幣跌5%,比較原幣計價跌幅1%,匯損達4%;29檔南非幣計價債券基金匯損也達3%。 ---------------下一則---------------  多重資產商品 穩中求勝2014-09-29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近來金融市場受到美國可能於明年升息的影響變化快速,多空周期縮短,提高投資難度,但若以上一波2004年至2006年升息期間各資產表現,多重資產基金因布局資產種類多元,往往能以平均之下的波動提供水準以上的報酬率,是未來升息期間可參考投資標的。 上一波升息期間,美國聯準會(Fed)總共宣布17次升息,升息幅度高達4.25%,基準利率一舉躍至5.25%,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上一波升息期間,新興股市和美國REITs(不動產證券投資信託)單年度報酬率約35%,但波動度相對較高。 反觀多重資產配置單年度報酬率雖然在20%左右,但波動度只有新興股市的一半,顯示出多重資產配置的夏普值。 郭世宗指出,美國企業資本支出和就業數據優於預期,引發提前升息疑慮,加上Fed上周於FOMC會後表示,將上調2015年與2016年的利率預測值,最新的2017年預測值亦落於區間上緣,顯示升息時間與速度可能比預期更早且更快,建議宜提早調整資產配置做好因應。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許廷全表示,國人對收益型的產品需求殷切,希望在景氣復甦下掌握成長投資機會,但當升息議題成為市場焦點後,股債市場波動加劇,投資人必須在升息環境下,能兼顧收益來源和成長機會。 統計過去兩次景氣向上循環的各類資產漲跌幅,以S&P500指數、可轉換公司債和高收益債表現最佳,1994年至2000年多頭循環期間,平均漲幅均逾倍。若以2002年至2007年這波多頭來看,漲幅均超過八成,顯示在復甦環境中,這三種資產的資本利得相對有表現空間。 許廷全指出,這三類型資產與公債之間的相關性均低,可有效抵抗利率上揚風險,若能多元配置,更可有效分散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業者認為,儘管市場對景氣回春皆有共識,但經濟復甦路難免起伏,尤其是升息期間,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各類資產表現輪動,若是重押單一資產,很可能不是大賺就是大賠,最好因應方式是多重資產布局,隨著景氣靈活調整資產配置,掌握多元收益的機會。 ---------------下一則---------------  多元資產 抗震2014-09-29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美阿聯軍對敘利亞境內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力量發動猛烈空襲,IS也擬攻擊美國與巴黎的地鐵反制,地緣政治風險擴大,美股雖受干擾,但上周五已止穩。 根據統計,1990年以來美國出兵,除了1990年的海灣戰爭,適逢美國景氣步入衰退期,因而拉長戰事,對全球市場的負面影響時間也延長,其他的戰爭,均屬短線衝擊,後一個月就能恢復。 若再拉長至後二月及後三月,不論是MSCI全球、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指數幾乎全面走揚,金融市場對於國際戰事的反應,並未太過激烈。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國際政治雜音對於金融市場的衝擊均屬短線,以過去經驗來看,只要基本面無虞,非經濟面利空引發的市場震盪不會持續太久,反而是有機會在利空淡化後上演跌深反彈行情。 郭世宗表示,全球金融環境處於微溫增長,市場敏感度偏高,最好透過多元資產基金分散風險,掌握各類資產輪動機會,同步兼顧收益及成長。 ---------------下一則---------------  穩健投資心法 資產配置宜多元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基金產品琳瑯滿目,多數人在挑選時,往往不知所措,許多投資人甚至是把基金當個股操作,以為需要勤於波段進出才能獲利。根據投信業者最新調查顯示,投資人對調整投資組合最困難點在於不知未來景氣變化和調整比例,建議可以波動度較低的多重資產組合來因應。 摩根投信近期針對逾2,000位摩根投資人進行一項有關投資組合的調查顯示,對投資人來說,調整投資組合最困難的三點,依序是「不知道未來景氣」(41%)、「不知道調整比例」(33%)和「沒有時間研究」(15%)。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美歐日央行寬鬆步調不同,各國景氣復甦腳步不一,都是讓投資人調整投資組合時感到無所適從的最大原因。 郭世宗認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唯一確定的是總體經濟走出谷底,只要投資標的越分散,收益來源愈多元,交給專業經理人因應不同的市場變化,適時適地動態調整資產組合,並做好波動管理,則面對市場震盪時,就算投資人無法時時關注市場訊息,還是可以創造最高的投資效率。 調查也顯示,74.89%投資人過去12個月曾調整過投資組合,但其中卻只有27.11%有調整的投資人非常滿意自己的調整結果,顯示一般投資人儘管積極參與市場,但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環境,礙於有限的資金池和專業知識,很難做到精準資產配置和靈活的調整,因此依舊無法占得投資先機。 郭世宗指出,各類資產表現輪動,沒有任何一類資產可以持續維持優異的報酬表現,尤其隨著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震盪,若是投資組合過度集中,可能蒙受大幅虧損,因此,這個階段投資布局更應該注重多元化,才能掌握多元收益的機會。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投資是長期的事,目前全球景氣趨勢呈現溫和復甦、國際商品價格下跌亦緩和通膨壓力,有利於股市、不動產及高息債券等風險性資產表現。 林宗慧表示,多重資產配置特性就是隨漲抗跌,適合納入穩健型投資人的優質核心部位。 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核心配置首選波動度較低的部位,因此債券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股市近年重回主流,股債平衡組合基金的投資效益轉趨明顯,核心配置也能有其他選擇,特別是近20年來,股債年度報酬率同時為負數的情況未曾出現,說明只要將多重資產配置得宜,有助降低風險。 ---------------下一則---------------  股債混合平衡基金 吸金2014-09-3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晨星統計,股債混合平衡基金8月淨流入490億元,居各類型之冠,且連續吸金長達20個月;拉長至近一年來看,固定收益及股票型基金均呈現淨流出,平衡型基金卻以4,546億元的淨流入,成為今年投資亮點。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全球經濟復甦,但投資情緒在國際多空拉扯下,既不敢貿然搶進股票,又對債券受到美國升息預期的衝擊有所疑慮,因而創造平衡型基金出線的機會,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首選,下半年來的詢問度及資金買氣明顯增溫。 全球經濟處於微溫增長,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引市場波動,郭世宗指出,今年來,地緣政治風險不斷,美國利率政策不明朗,歐日經濟又出現雜音,導致投資態度轉趨保守,使得股票基金偏好度下降,不論是8月或近三月、近一年均呈現淨流出。 ---------------下一則---------------  其他訊息=經濟政策篇 全球貨幣競貶戰開打 港元點火 民幣貶至1個月新低 亞幣全趴2014年09月30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愈演愈烈 市場擁抱美元,全球貨幣競貶愈演愈烈,6月來持續升值的人民幣也出現重大轉折。上海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昨重貶0.38%,收在1個月新低6.1501。分析師指出,全球貨幣普遍走弱,加上昨港元貶值,帶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匯價快速走貶,成為上海人民幣即期匯價順勢重貶導火線。 受港元貶值帶動,離岸人民幣走貶0.4%至6.1691,創2周來最大貶幅。 東方匯理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高德信(Dariusz Kowalczyk)指出,佔中示威衝擊港元走弱,疲弱之勢將蔓延至中國資產價格。 印尼盾7個半月新低 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全德建說:「投資人心驚膽跳,不希望過度曝險於香港相關資產,其中也包括了離岸人民幣。隨著十一假期來臨,民眾希望結清相關部位,我預期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匯價都會持續走軟。」 不僅人民幣貶勢明顯,其他全球主要貨幣及亞洲貨幣昨也競相大貶。日圓昨續創6年新低,歐元則續創2年新低,韓元兌美元昨重貶逾0.9%,創5個月新低1053.88,其他包括印尼盾創7個半月新低,馬元創半年新低、菲律賓披索也創半年新低,印度盧比則創2個月新低。 據路透報導,昨天中國4大行的美元買盤相當龐大,帶動了整體交易量,不但有節前購匯的需求,也有月末、季末的購匯需求,也有銀行提前準備頭寸,以應對節後美元信用卡還款,香港佔中活動也有影響。 1名外資交易員強調,昨天匯市波動劇烈,其實不僅單一特別事件的影響特別大,但幾個事件加在一起,影響就大了些。 美國經濟強勁復甦,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終值為4.6%,創2011年第4季以來最大增幅,更加強市場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升息預期,帶動美元強勢上揚。 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 在美元紅不讓的情況下,其他國家貨幣順勢走貶。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昨設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1539,創3周新低,反映人行有意引導人民幣走貶。 儘管離岸人民幣走勢持續受外圍影響波動,但人行仍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交易。經人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展開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這是中歐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的重要措施。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大中華篇 市場趨勢+台股篇 景氣燈號連7綠 溫和成長 國發會:未來很樂觀 今年將現黃紅燈2014年09月27日【林海╱台北報導】 國發會公布8月景氣燈號,續亮第7顆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月增2分到29分,顯示國內經濟溫和成長。國發會表示,未來景氣「真的很樂觀」,期待分數持續向上,今年能出現代表景氣轉趨熱絡的黃紅燈。 9月綠燈機率高 9項構成項目中,工業生產指數、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各加1分,並由綠燈轉為黃紅燈。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認為,9月繼續亮出綠燈的機率相當高,同時指標連續13個月上升,且增幅持續擴大,領先指標雖然連續6個月下滑,但跌幅不大,並不代表趨勢變差,只是短期波動。 吳明蕙說,雖然經濟增速趨緩、復甦力道不足、房地產泡沫化等擔憂的問題都存在,但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與亞洲5國的領先指標都是上升,可見經濟正往好的方向發展。 對未來展望方面,吳明蕙表示,環球透視、經濟學人等機構都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優於今年,是很好的訊號,有助於我國出口動能擴增。 食品業暫受衝擊 內需方面,隨企業投資信心提升,以及電信業者陸續建置4G(4th Generation,第4代行動通訊)設備,可望挹注投資動能,民間消費也在企業獲利成長、就業改善帶動薪資上漲的激勵下,動能可以維持。 但吳明蕙說,9月餿水油事件爆發,可能短暫衝擊食品業與餐飲業營收,後續還需要密切觀察。 吳明蕙說,食安議題除影響商業營業額的構成項目外,也會一定程度的衝擊食品加工業,但政府已從不同方面強化食安,消費者會慢慢重拾信心,商家採購也會更謹慎,因此只是短期影響,整體而言,景氣向上趨勢不變,前景審慎樂觀。 雖連7個月亮綠燈,顯示景氣穩定好轉,但不少民眾卻仍無感。從事服務業的鄭小姐就說,景氣好轉好像都只是假象,實際感受上,不但薪水沒有增加,工時與工作量也沒有減少。 從事自由業的陳小姐也說,百貨周年慶陸續開跑,人潮很多,感覺景氣似乎有好轉,但自己的收入沒有增加,因此景氣好轉應該不是普遍性的,可能與行業不同有關。 ---------------下一則---------------  台股科技基金 大贏家2014-10-01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今年來前三季台股基金不分類績效前十強普遍由科技型基金占據,其中,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居冠,漲幅達20%;國泰國泰基金則以19%漲幅拿下一般型冠軍。 此外統一投信與瀚亞投信各有兩檔入列,包含統一黑馬、統一台灣動力、瀚亞電通網、瀚亞高科技,水準整齊。 統一投信基金管理部副總張繼聖指出,今年台股變化多操作不易,台股短線確實受到滬港通、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而且,蘋果iPhone 6新機首購氣勢如虹,觀察要等三個月後,確認銷售後勁也夠強,蘋概股將有機會再度重回焦點。 另外,等選舉不確定因素過後,未來台股依舊以企業獲利為依歸,他評估第3季台灣企業獲利情況將超越第2季績效,因此對台股後市不悲觀,仍有機會站回季線上。 他持續看好台灣包含半導體及受惠半導體產業擴增的設備業,其他可留意如蘋概股,非蘋陣營手機族群、非電子則留意受惠中國復甦的中概收成股。 瀚亞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表示,去年下半年就已觀察到美國需求將帶動市場補貨效應,因此就提早布局半導體與光學等類股。 看好未來2年內產業趨勢持續向上的族群,如晶圓代工、IC設計、光學、半導體設備、雲端、NB與手機零組件、4G供應鏈等。 自今年第2季財報陸續公告後,市場雖小幅度修正對第3季獲利預期,但聚焦在即將推出新產品的實際獲利。 譬如工廠自動化及機器人發展等,會讓台股在包含工業電腦、電源供應器及相關系統整合廠商受惠;至於手機及穿戴式裝置、Apple推出的大尺寸iPhone 6都是第4季市場最關注產品,預期相關供應鏈9月起營收將會明顯成長。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2/2/242933.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台股科技型 盯作夢行情2014-10-02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今年前三季台股基金冠軍為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第3季來減碼蘋概並採分散持股策略持盈保泰。而台股一般型冠軍則由國泰國泰基金拿下,經理人陳怡光持續重押蘋概股並搭配金融、傳產布局迎接第4季。 沈建宏分析上半年台股很明顯由半導體相關引領大盤,而第3季起因金融股獲利表現佳,加上電子股進入庫存調整,而雖然中國股市第3季來大漲,但其實經濟數據並不突出,傳產股難撐大樑使台股陷入盤整。 第4季預期將延續第3季盤面無主流特色,金融股將依舊高檔盤整,傳產族群中只會個別表現,而電子股面臨法人、散戶滿手蘋概股的問題,有籌碼混亂疑慮,因此他將採取分散持股,觀察台新2000高科技前五大持股在3%~4%,近來並汰換漲多個股,減碼半導體及蘋概族群,並加碼低基期股票。 沈建宏認為年底選舉因是地方選舉,相對總統選舉影響較小,選後反而可以回歸基本面。 預期選後到明年第1季台股相對平穩,之後接近美國升息時間點,明年第2季、第3季可能要擔心開始升息後資金移轉負面效應。 環顧股、債、原物料、房地產、現金五大資產表現,還是只有股市比較有投資潛力,預期科技股可留意作夢行情,目前看好IC設計、物聯網及汽車電子族群。 曾在台積電工作的陳怡光,選股時不在意企業短期營收變化,特別注重公司治理、全球布局與產品競爭力。年底前依舊看好蘋概股表現,依過去鋪貨期長達三至四個月來看,目前都還在拉貨期。 ---------------下一則---------------  市場趨勢+港陸篇 港股短空長多2014-09-29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香港進行占中行動衝擊恆生指數29日盤中一度下跌逾500點,尾盤下跌至7月來低點23229點,跌幅1.9%。而港元兌美元匯價也創近18個月跌幅,來到7.7627。業者認為目前評估影響有限,但須注意示威活動是否擴大以及對十一長假商機的衝擊。 香港進行占中行動衝擊恆生指數29日盤中一度下跌逾500點,尾盤下跌至7月來低點23229點,跌幅1.9%。圖為港股交易大廳。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 香港零售銷售量已連續第7個月下滑,加上香港占中行動,影響消費與投資信心,衝擊地產與零售類股,港股連三周下跌。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未來須持續觀察中國政府態度,若時間拉長將對港股造成不利影響。展望第4季中國題材眾多,仍看好後市。 新加坡大華銀證券投顧副總鄧盛銘認為表面看起來是政治問題,但其實跟年輕世代相對剝奪感重的經濟問題有關,似乎有衍生學運的可能,未來須留意港中互動的長期影響。短期影響則是預期中的中國十一長假商機可能受衝擊,且不確定性不利股市,陸股上漲力道本來應該更強勁。 國泰投信中國股票投資部主管陳士心表示,香港股市過去因為法治完備、自由度高,在新興市場中享有相對高的風險溢價,這次和平占中運動算是打破這樣的印象。9月時港股跟A股走勢出現反向,市場低估其影響,周末事態擴大,加上接近月底期指結算,造成超跌,由匯率急跌來看確實有資金抽離跡象。 不過這種政治影響都屬短期效應,且一旦落幕,相信反彈力道也可觀,而長期來說還是會回歸經濟基本面,香港與中國大陸不管在經濟、股市關係密切,預期隨滬港通將推升陸股表現,港股預期也會水漲船高。 台新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依喧認為雖然學運會造成短期社會心理面不安,昨(29)日港股下跌在預期之中,而港股下跌時,反而可以逢低布局。因為港股與陸股連動性高,港股不管國企股或民營企業都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陸股昨日仍上漲,顯示影響不大,對港股後市也有支撐作用。 ---------------下一則---------------  陸股基金 馬力足2014-09-3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近期表現相對突出,滙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昨(30)日指出,中國向來有「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十一黃金周」、「1111光棍節」將創造龐大的消費商機,點燃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產業的投資亮點。 滙豐中華投信昨天舉行投資中國記者會,第4季向來是中國的傳統消費旺季,10月即將實施的「滬港通」政策,也吸引各地資金提前流入香港,可說是蓄勢待發。 在滬港通效應下,8月陸股量價齊升,上證指數7月以來漲幅高達15%,軍工、文化體育、電信和部分區域國企表現強勢;就題材面來看,京津冀、蘋果、太陽能、自貿區等概念股表現較好。 張靜宜說,與國際股票市場相比,A股市場形成估值窪地,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張靜宜分析,試點初計畫推出初期,南下及北上資金均受每日上限額度限制,滬股通總額度人民幣3,000億元,每日額度為人民幣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 如果滬港通首日,人民幣130億元的額度「秒殺」,意味著現有的額度根本不夠,後續仍將有搶額度的情況,將有助於增強投資人對中國A股的信心。 在產業方面,張靜宜提到,A股中的白酒、中藥、軍工、旅遊等屬於港股中獨特的品種,而港股中的博彩、娛樂場所、交易所則屬於A股中獨特的品種。 滬港通實現後,這些獨特品種可望受到兩地投資者的追捧。 另外,根據統計2011-2013年平均股息率高於3%的股票多集中在銀行業、運輸業、公用事業、汽車業、貨物資本等類股,因此看好滬股通標的中,銀行業、汽車行、運輸業、耐用消費品業等股息率較高的藍籌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1/2/24196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政策加持 大陸股債蓄勢衝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滬港通進入衝刺階段、改革措施一波接著一波推出、加上短期新股資金回流等利多消息共振,大陸股債市價量齊揚。投信法人表示,消費旺季加上滬港通起跑,A股第4季如虎添翼;點心債與人民幣則挾其與美國利率與美元相關性較低的優勢,也可望有所表現。 匯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表示,時序進入第4季,大陸向來有「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除中秋假期外,更值得期待的便是「十一黃金周」、「1111光棍節」等,預期高達13億的人口將創造出龐大的消費商機,更進一步點燃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產業的投資亮點。 除了傳統消費旺季外,張靜宜認為,陸股今年第4季還有另一項利多,就是10月即將實施的「滬港通」政策,而各地資金已提前流入香港,可說是蓄勢待發。 另與國際股票市場相比,A股市場形成估值窪地,換句話說,就是其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而「滬港通」為海外資金進入陸股提供了路徑。 摩根投信表示,大陸現階段可說是「經濟底部」、「政策底部」、「估值底部」三底成形趨勢。由於總經環境復甦力道仍未足,未來微刺激政策不會縮手甚至有可能加碼,且相較長期平均,陸股估值仍處於極度低檔水準下,陸股上檔空間遠優於下檔風險。整體趨勢向上發展可期,在景氣與企業獲利回升帶動下,陸股將有上攻機會。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陸股目前市場估值仍處低位,隨著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吸引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本益比低廉的優勢將逐步獲得認同,加上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支撐,確立GDP底線7.5%,以及10月滬港通即將啟動,海外RQFII資金進入A股趨勢轉趨明顯,且輔以央行寬鬆政策逐步加大及人民幣升值趨勢。 匯豐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黃軍儒表示,市場目前也普遍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時程,對於利率敏感度高以及資金過度擁擠的資產類別仍有一定的風險,而點心債與人民幣仍舊是與美國利率與美元相關性較低的資產,在充滿不確定的利率環境下點心債仍是可以選擇的資產類別。 ---------------下一則---------------  陸股基金 Q3績效靚2014-10-01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滬港通啟動在即,引爆第3季陸股行情,據統計,第3季海外股票型基金,僅九檔漲幅超過一成,但當中陸股基金就占六檔。投信法人表示,陸股在滬港通前僅是「暖身行情」,隨中國對資本市場一步步的開放,陸股「多頭元年」才正要展開。 隨全球景氣復甦告一段落,加上各國股市漲多基期偏高,且美國升息腳步在即,引發資金回流美元資產,第3季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但中國股市表現一枝獨秀,第3季累積上漲15%,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季度漲幅。 反映在基金績效上,根據統計,第3季的海外股票型基金,僅九檔漲幅超過一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六檔陸股相關基金,尤其是指數型基金績效衝鋒,漲幅傲視市場。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儘管中國總體經濟數據仍處於弱復甦,但隨著滬港通即將開通,以及一連串微刺激及改革政策釋出,為中國股市引進資金活水,支持相關指數第3季走高。 另從成交情形來看,陸股日均成交量自8月的2,900億元突破至4,000億元,單日與日均成交同創近四年高點,顯現市場對陸股多頭行情的期待。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中國現階段可說是「經濟底部」、「政策底部」、「估值底部」三底成形趨勢,由於總經環境復甦力道仍顯不足,未來微刺激政策不會縮手甚至有可能加碼,再者,就價值面來看,陸股估值仍處於極度低檔水準,未來上檔空間遠優於下檔風險。 再者,就歷史資料來看,陸股在第4季漲勢最突出,平均上漲4%居各季度第一,若扣除2008年極端值,平均幅高達6.8%,今年第4季中國股市再添加滬港通題材,有望再替股市增添利多。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華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認為,第4季中國題材眾多,包含十一長假、10月底四中全會與滬港通、雙十一光棍節,及12月中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建議投資人可關注改革引領下的新題材,聚焦政策扶植的產業如新能源汽車、環保以及資訊安全等類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2/2/242932.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物美價廉! 陸股溢價題材受矚目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大陸A股已走出五年低迷,正蓄積新一波牛市的上漲動能,國內投信也推出直接投資、高純度、聚焦A股的新基金搶市。法人表示,中港股市估值不僅低於長期平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也是最便宜,物美價廉搭配企業獲利逐季好轉,可望成為股市投資的新亮點。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核心經理人陳朝政表示,受到經濟先行指標強勁與滬港通題材激勵,滬深股市自7月下旬以來漲幅已逾14%,但滬深300指數、上海A股指數目前本益比仍只有10∼11倍,香港股市近期受到爭民主運動影響而下跌,使得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本益比滑落到7倍。 他指出,中港股市估值不僅低於長期平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也是最便宜,相較於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本益比17倍、歐盟STOXX50指數22倍、日經225指數的21倍,投資大陸企業股票可說是物美價廉。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在滬港通題材下,A股和H股溢價題材也是近期市場焦點,觀察目前恆生AH股溢價指數走勢位置仍低於100,也就是A股掛牌價低於H股,但隨著滬港通即將啟動,預期AH股收斂趨勢向上,資金導向A股可期,溢價行情也蠢蠢欲動。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麥克斯威爾.戴維斯(Hugh Maxwell-Davis)表示,9月大陸PMI製造業指數為51.1,雖然與上月相比持平,但仍優於市場預期的51;且MSCI中國指數的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都在歷史相對低端,加上景氣及盈餘動能回揚,投資人可加碼並適當擴大投資部位。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滬港通即將啟動,海外RQFII資金進入A股趨勢轉趨明顯,且輔以央行寬鬆政策逐步加大及人民幣升值趨勢,是現階段投資陸股的重要支撐。 ---------------下一則---------------  陸股強勢走揚 10月可望再攻高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觀察9月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Fed)政策轉向及地緣政治風險,全球股市出現一波修正,相較於8月底有十個股市創今年新高,至9月底僅大陸及阿根廷兩股市創新高,其中大陸滬、深股同步創今年來新高,強勢表態明顯,10月仍有續攻高點機會。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近來全球股市先後不一出現修正,主要是預期美國貨幣政策緊縮的股市效應,修正後全球主要股市,9月底大陸滬、深股同創今年新高;且最新公布的新增股票帳戶數上升至21.7萬戶,為2012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第4季A股將會繼續表態。 高仰遠指出,大陸金融面與實體面顯示出的數據皆已來到底部,未來政策偏鬆確立,陸股隨景氣緩步回溫走強,且財政及人行雙雙表態,不因單個經濟指標的變化而大幅調整政策方向,意謂年底前工作重點為改革優先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 此外,十一長假內需消費力刺激,18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召開,依法治國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降低大陸資產風險溢價,且滬港通10月底有機會上路,陸股可望繼續活躍。 瀚亞中國基金經理人林元平分析,大陸A股9月以來上漲6.34%,若從今年波段低點起算,至今漲幅已達18.4%,陸股目前可說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場。 他指出,當Fed可能提早升息衝擊歐洲、日本,甚至部分亞洲資金回流美元時,人民幣資產反而逆勢上揚,加上大陸企業獲利明年成長率上調10%,搭配便宜的股市本益比,都趨使A股持續表態。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認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疲弱,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陸股走勢,雖然大陸製造業相關數據不佳,但貨幣政策仍維持定向寬鬆,統計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人民幣,符合市場預期。 此外,考量到今年以來,新增企業短期及中長期貸款持續下滑,大陸政府未來可望推出更多定向寬鬆政策。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2/clipping/A38A00_T_04_03.JPG ---------------下一則---------------  匯價緩升 人民幣資產翻紅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持續上漲,使得所有非美貨幣在過去1∼3個月對美元全面走跌。法人指出,因應美國可能提前升息的疑慮,國際資金回流美國,但人民幣反而一枝獨秀,成為過去三個月以來,唯一對美元上漲的貨幣,人民幣資產全面翻紅。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表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市場預期人行應該會有寬鬆政策的公布,對於提振投資氛圍也相當正面。此外,第3季以來,人民幣表現居亞洲貨幣之冠,也有利於吸引資金回流人民幣債券市場。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人民幣走勢應該不會再像上半年走貶,而是呈現緩步走升的趨勢,再者,大陸政府積極結構性調整,不會為了出口而壓低匯價,人民幣中長期可望處於升值的趨勢。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大陸貨幣政策持續偏寬鬆,加上下半年通膨壓力減緩,預估明年仍是通膨溫和的一年,趨勢有利於債市,後市依舊看好,特別是大陸高收益債券。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預期官方為了達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7.5%的目標,仍將推出額外的貨幣及財政寬鬆政策刺激經濟成長,若後續經濟成長展望穩定,將會有助人民幣匯價走升。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大陸經濟成長率不若之前快速,但仍是非常強健的經濟體,在具有經常帳盈餘和龐大外匯存底下,人民幣仍可望成為相對美元強勢的資產。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無法自由兌換的人民幣,讓人民幣不必像其他非美貨幣跟隨美元反向浮動。根據統計,自2010年人民幣再度開放區間浮動後,美元指數分別於2011年8月、2012年4月及2013年2月出現強勢上漲,平均漲幅達7.38%,但在這期間人民幣兌美元更平均上漲0.79%。其中,高收益債是對抗利率風險最佳的資產。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表示,預期短期人民幣將呈現區間震盪整理,就中長期而言,國際貿易順差仍處於高檔,人民幣仍有升值壓力。 宏利投信總經理張維義指出,投資人民幣計價基金,不只可增加資產配置多元性與提高投資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散投資標的風險,使投資組合更加多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2/250/A38A00_P_01_02.JPG ---------------下一則---------------  大陸股匯Q3冠全球 後市看俏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觀察第3季全球主要股市表現,前三名為大陸深圳綜合指數17.75%、上證指數12.76%、泰股7.03%,且匯市表現方面,更以人民幣升值1.1%表現最佳,其次泰銖小升0.6%,其他貨幣兌美元都是貶值,即大陸股市與匯市奪下雙冠王,在大陸經濟數據回穩趨勢下,後市續看好。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指出,匯豐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小幅上升至50.5,較8月好轉,且已連續4個月位於景氣榮枯分界點的50之上,顯示大陸經濟好轉趨勢不變。 至於滬港通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概念股持續有所表現,他指出,長期資金可望續借道香港流入大陸,提供陸股市續旺動能。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大陸債市或股市具吸引力,人民幣債更受市場青睞,近年來陸境內債券規模呈現倍數成長,2007年底約12.9兆人民幣,目前已翻倍至33.6兆人民幣。 香港人民幣債券2007年規模僅158億人民幣,今年8月已成長20倍至3,316億人民幣,顯示市場需求殷切,中長期更具投資價值。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隨滬港通上路時程愈來愈近,滬深300當前市盈率相較全球股市仍處於低估值,加上第3季季報預告逾6成報喜,提供陸股上行力道。 台新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分析,觀察陸股已打底6年,目前本益比僅9.8倍,在資金潮助推下,今年7月下旬指數終於突破下降趨勢線。未來預期在政策持續穩增長,釋利多的狀況下,A股有望成為全球下一波漲勢領頭羊,深化結構改革的過程,更使消費服務版塊成大黑馬。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東南西北找基金-國外區域篇 市場趨勢+全球+跨區篇 全球市場觀測�陸股突出 日股抗跌2014-09-29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在利空消息衝擊下震盪走低,逆轉前一周的反彈。成熟市場中,日本股市較歐美股市抗跌,新興市場則是漲跌互見,除小型邊境市場上揚外,中國大陸上證指數表現突出,巴西、南非股市跌幅較重。 大陸財政部長樓繼偉9月22日出席20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時表示,中央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著眼於綜合性目標,不會因單一經濟指標變化而大幅調整政策。讓期待大陸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政策的投資人感到失望,主要股市出現回檔。 雖然之後歐美股市一度反彈,但上周四傳出俄羅斯國會計劃立法授權法院沒收西方國家資產消息,恐將影響歐美跨國企業,再次衝擊股市回檔。 ING投信表示,市場對俄烏紛擾及歐美制裁等反應已有逐漸鈍化趨勢,雖然相關消息仍會造成短線震盪,但影響程度應已降低,歐股在ECB寬鬆貨幣政策支撐下,下檔有限。 ING投信指出,近期日股因日圓走貶,且9月底至10月有望公布的GPIF改組,可望增加股市投資比例,表現相對強勁。雖然短線仍不免受到美股等消息面影響,但日股具備企業獲利提升及價值面低廉等優勢,加上日本政府貨幣政策傾向寬鬆,中長線展望仍樂觀看待。 ING投信表示,本周大陸進入十一長假前夕,陸股恐出現高檔整理走勢,但在政策面偏多及滬港通題材帶動下,後市仍正面看待;此外,10月5日巴西將舉行總統選舉,聲勢一度上揚的在野黨候選人席爾瓦(Silva) 近期民調滑落,與現任總統羅賽芙不相上下,巴西股市受此影響回檔修正,目前看來,選舉進入第二輪機率高,在10月26日第二輪選舉前,預期巴西股市仍以整理為主。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29/2/239797.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歐美成熟股 買點來了2014-09-30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10月,觀察2000年以來,每年10月全球主要股市表現以歐美成熟股市表現佳,市場法人表示,歐美工業國在第4季消費旺季的帶動下後市不看淡,投資人可趁勢布局。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短期內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呈現漲多回檔整理,但目前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一是迎接消費旺季,二是今年來表現強勢的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也成為後續美股投資的重點。 瀚亞投資─全球價值股票基金經理人尼可拉斯.菲瑞斯(Nicholas Ferres)表示,市場對聯準會(Fed)的升息預期已經發酵,過去兩個月來美元指數轉強,已讓歐洲、日本、甚至亞洲部分資金回流美國,即使美國股市最近震盪,但在企業獲利的加持下,預期也只是小幅度的修正。 此外,10月也是量化寬鬆(QE)正式結束的月分,美股告別過去資金行情並轉向基本面行情,企業獲利是觀察美股未來走勢的關鍵。 ING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近期股市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呈震盪整理,除美國加大對伊斯蘭國(IS)的空襲,俄羅斯可能提出對歐美進一步制裁以外,近日香港占中活動亦影響投資信心。 短期歐洲和中國經濟數據仍待觀察,在美國經濟展望仍正向,歐洲央行仍積極寬鬆的環境下,地緣政治風險仍僅是股市漲多整理的藉口,整體多頭格局並未改變,持續看好較穩健的歐美高股息族群,建議逢低布局。 摩根證券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美股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下一則---------------  趨吉避凶 10月歐美股有保庇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高檔震盪整理,投資策略重「趨吉避凶」,時序進入10月,觀察2000∼2013年每年10月主要股市平均月漲幅,以成熟歐美股市表現較佳,法人表示,歐美工業國第4季消費旺季帶動下,後市不看淡,有利投資人趁勢布局。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培文強調,美歐工業國景氣能見度較佳,加上歐洲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美國維持相對低利率,受投資人青睞。 此外,美歐企業體質佳,債務比逐年下降,同時美國企業獲利占GDP比例攀升,加上每股現金突破200美元,都讓工業國更有能力配發現金回饋股東,工業國入息基金是不錯的選擇。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短期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呈現漲多回檔整理,目前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迎接消費旺季,今年以來表現強勢的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也成為後續美股投資的重點。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股票型基金買超動能減緩,對歐美股市仍舊是兩樣情,進美出歐,美股連續買超,歐洲股票型基金連4周賣超,股票市場偏弱。 其中Bull & Bear index來到六個月來的低點5.2,美國第2季度GDP修正後增速折合年率為4.6%,符合經濟學家預期,並創2011年第4季度以來最快,美股近期位於季線附近震盪,短線整理機會大,然仍維持強勢整理,中期偏多趨勢不變。 瀚亞投資全球價值股票基金經理人尼可拉斯.菲瑞斯強調,即使美國股市最近震盪,但在企業獲利的加持下,預期也只是小幅度的修正。 他指出,美股目前價位並不便宜,但明年EPS預期仍可成長10%,就算整體本益比已達16倍,但也只在10年平均值之上,仍低於15年長期平均值,以美股為主的全球股市,10月仍可穩健向上。10月QE即將正式結束,美股將告別過去的資金行情並轉向基本面行情,企業獲利反而是觀察美股未來走勢的關鍵。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2/clipping/A41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連兩周吸金王 美股基金發燙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拉抬升息預期發酵,連動美元強勢表現,美股資金魅力大增,上周淨流入46.1億美元,連續第二周奪下股票吸金之冠;反觀歐日因經濟出現雜音,上周分別淨流出13.89億及9.77億美元。 另外,雖然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連續兩周流出,但在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獲得資金回補5億美元的引領下,三大新興區域全面吸金, 其中,拉美基金在選舉行情的加持下,資金買氣連旺五周。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全球景氣穩定向上,但各國復甦步伐不一,導致貨幣政策分歧擴大,相較於歐日央行續行寬鬆,美國聯準會很有可能明年啟動升息,推升美元指數勁揚,進而帶動美元資產資金魅力大增,從美股基金9月份淨流入168億美元居股票吸金之冠可見一斑。 郭世宗說明,美元走升代表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相當有利於占美國進口總額34%的亞洲經濟增長,不僅亞洲貿易餘額已有正向改善跡象,亞股表現也重拾上升趨勢。 保德信全球優質股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如惠表示,全球景氣重回復甦態勢,連帶使企業獲利逐步回溫。儘管美股在2013年的強勢上漲導致從本益比角度來看空間似乎較小,但不論從相對估值、利率水準或盈利率相對公債殖利率來看,美股在創新高後仍有相當空間,美國經濟可望保持溫和成長,通膨仍在可控範圍,美股中線趨勢向上看法未變。 歐股基金連四周失血,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主要是受到經濟數據疲弱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不過歐元區通膨前景仍疲軟,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吉表示,不會坐等刺激政策生效,令市場充滿對進一步刺激政策出台的想像,上周歐股基金失血幅度趨緩,主要反應量化寬鬆擴大的期待,以及歐元貶值帶動獲利上調契機。 亞洲企業獲利動能隨之上修,每股盈餘成長率創下兩年半來新高,摩根投信表示,亞洲各國政府陸續推出結構性改革計畫,執行成效已逐漸顯現並反應在經濟動能上,料將推升企業獲利動能再上一層,可望支持亞股延續補漲行情。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7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美股新興亞股 法人看好最抗壓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聯準會與歐洲央行的立場仍明顯偏向寬鬆,但市場仍不時遭遇升息議題亂流,使得資本市場震盪不已,法人表示,即使資金在股債間流竄,由於全球景氣處於擴張階段,因此股市仍適合投資,而美股和新興亞股是法人認為最能抗壓的投資標的。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指出,Fed升息與全球股市是否漲多,是全球投資人第4季最關切的兩大風險,但葉倫已經表明,在疲弱的就業數據下,美國仍有維持寬鬆貨幣環境的需要,且即使市場傳出Fed可能提早升息,但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依舊低於今年初的2.9∼3%;加上黃金價格近1月持續下跌,可見全球資金仍在積極追求風險回報,風險性資產仍是主軸。 其中法人最看好的標的仍是美股和新興亞股。富達、聯博以及富蘭克林等大型投資機構研究部主管以及基金經理人都認為,美股還有續漲的空間,主要是美國經濟和企業獲利仍持續走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表示,雖然今年美股屢創新高,但富蘭克林認為美股牛市仍在循環中期,低利率環境、穩定的商品價格有助支撐美國景氣擴張,市場預估2014年史坦普500企業獲利成長率為8%,2015及2016年獲利成長率上看1成以上,搭配股市評價面還未太貴,會支撐美股中長期走勢。 德盛亞洲總回報基金經理人潘宇明也認為,新興亞股是全球中相對有機會的投資區域,看好新興亞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人口紅利以及改革紅大,如印尼與印度今年都進行總統大選,新人新政,泰國也擺脫政爭陰影,市場並肯定泰國軍政府的效能與執行力,使得泰國股匯齊揚。 根據資料,過去10年亞股在下半年呈現漲幅機率逾8成,而且扣除2008年以及2011年分別因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之外,下半年平均漲幅甚至逾20%,法人指出,亞股適合投資人以小額、分散的方式進場。 ---------------下一則---------------  市場趨勢+亞洲>亞太>新興亞洲 亞股本質佳 不怕運來磨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來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前十大基金不是台股就是布局亞太地區的股票基金,顯示投資人對亞太地區經濟成長動能深具信心,進而推升了國人定期定額投資的意願。法人表示,即使受到聯準會即將升息,市場震盪,資金再流回美元資產,但預期這次回跌幅度會比之前少,亞股若屆時再跌,記得逢低布局。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美國聯準會上周會後表示將如期於10月結束購債措施,加上美國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均優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漸入佳境,隨著美國經濟表現持穩,將有助於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動能,自然吸引國內投資人對其後市樂觀看待,進而吸引國內投資人的興趣。 根據EPFR統計,郭世宗指出,下半年來,亞洲(不含日本)基金淨流入逾124億美元,顯見國際資金看好亞洲是受惠美國經濟復甦所致,相較於全球市場,亞太地區無論是股票、債券、REITs等各類資產殖利率相對較高,預期在亞洲經濟穩定復甦,通膨溫和的趨勢下,即使美國明年開始啟動升息,具多元收益機會的亞洲市場可望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即使近期市場再擔心美國升息之後,國際資金將會再出現一次資金大挪移,但法人表示,即使亞股因美升息而回落,跌幅也不會像去年那麼大,富蘭克林投顧協理盧明芬即說,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在日前的報告上即說,「美元升值潮下,新興國家的差異化表現將益趨明顯,相對看好亞洲與邊境市場的股市與貨幣。」主要是因,東北亞國家擁有很高的經常帳盈餘且能直接受益於美國經濟復甦,至於東協和印度有政策變革的支撐,可望也有不錯的表現。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也表示,如果美國升息代表景氣復甦,美國占東協五國出口比例為11.5%,為東協五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東協自然受惠。現在距離美國明年第一次啟動升息約有6∼9個月時間,依過去經驗,受惠歐美景氣復甦最多的東協,在歷次美國升息前至升息期間平均至少漲3成,建議投資人可留意東協布局時機。 ---------------下一則---------------  有基撐腰 新興亞洲不畏升息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議題再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擾動,進一步牽動全球資金動向。法人認為,新興亞洲因為有中、印改革題材,加上東協等市場基本面相對佳,續受資金青睞,累計今年亞洲區域股票型平均漲幅約9%,表現居海外各區域基金類型之冠。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經理人余文耀指出,根據巴克萊出具的報告顯示,新興亞洲經濟成長力道優於其他新興市場,今、明兩年仍可維持6.1%、6.3%的高成長,超越新興拉美的1.1%、2.1%,以及新興歐洲的1.4%。 根據理柏統計至2014年9月23日,亞洲區域股票型基金今年來類型上漲8.46%,成為投信投顧公會分類海外各區域基金類型中最佳,其次是新興市場區域股票型的5.26%、新興市場區域股票組合型5.08%。進一步分析今年來表現較佳的亞股基金多其中在印度、東協,或者有明顯投資比重布局在陸港股市,累計報酬亦明顯優於MSCI新興亞洲指數漲幅5.41%。 先機亞太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高齊英表示,現階段在成長動能的優勢下,大中華企業獲利成為亞股領頭羊。以中、港、台三地為首的大中華區企業目前都已經隨著經濟環境的趨穩而進入整體成長階段。2014年獲利估值更持續獲得上修,同時兼具資金面、價值面與成長性的多重優勢。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亞股資產配置上仍看好今年強勢的國家印尼泰國菲律賓能持續有所表現,但類股輪動加快,目前看好基礎建設,地產,醫藥,電子等族群。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著重海事服務類股,在業績帶動下表現能持續優於大盤,此外原物料類股跌深後目前逐漸出現投資機會,亦可留意。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亞洲股市即使在日前的強勢表現之後,評價面還是相對便宜。亞洲的股價淨值比相對於已開發國家股市還是在近十年來的低檔區,本益比也只有13到14倍,大幅低於美股的16到17倍,所以今年第四季亞洲仍有相當空間可以期待。 ---------------下一則---------------  9月陸韓台印拚經濟 亞股基金好布局2014-09-29 01:33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受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提前升息的預期影響,外資流出亞洲,亞洲四大經濟體9月展開拚經濟運動,在MSCI新興亞洲指數前四大權重國中,大陸、韓國、台灣、印度,最近都展開大規模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方案,各大投資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與國際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均建議第4季加碼亞股,也代表正是亞股基金布局時機。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麥克斯威爾.戴維斯表示,Fed動向決定全球股市投資節奏,造成上周亞洲股市資金淨流出,但亞洲各國早已做好迎接Fed資金退潮衝擊準備;除日本外,大陸與韓國最近都擴大財政方案,大陸人民銀行更向銀行注資5,000億人民幣;印度更期透過法令鬆綁與擴大投資,改善印度製造業競爭力。 瀚亞投資指出,第3∼4季是亞洲出口旺季,儘管指數出現橫向整理,但高盛依舊樂觀看待亞太(不含日本)股市,給予加碼評等;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策略團隊主管大衛•凱利、國際金融研究所(IIF)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Collyns,也都指出明年樂觀看待亞股為首的新興市場。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整體外資資金流向對新興亞洲仍偏向正面,大陸、印度經濟數據緩步回升,IMF指出大陸經濟增速的適度放緩是一個良性調整,對推進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很有必要,亞洲更能迎接聯儲會加息預期帶來的市場波動;印尼和印度實施很好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很多亞洲經濟體有了更出色的金融機構,亞洲基本面仍佳。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強調,印度是亞股中今年來比現最佳的股市,也是全球主要股市漲幅居冠的股市,今年來漲幅高達26.33%,9月股市維持高檔震盪格局,印度盧比則受美元持續升值影響而些微走貶,經濟數據雖較平淡,但仍維持正增長。展望後市,預期印度GDP將恢復逐年向上成長,有助於支撐股市續創新高。 ---------------下一則---------------  中韓印度小型股 強勢2014-09-29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腳步在即,全球資金加速挪移,拖累外資側重的大型股走勢波動,相較之下,小型股表現較為穩定,以亞洲地區來說,年初至今MSCI新興亞洲小型指數漲幅是MSCI新興亞洲指數的一倍。本月以來,南韓、印度、中國大陸的小型股也都比大盤強勢。 據統計,今年以來MSCI新興亞洲小型指數上漲9%,優於MSCI新興指數的4%;在個別國家中,南韓KOSPI指數今年來僅小漲約1%,但南韓小型股指數Kosdaq今年漲幅已高達15%。其他包括印度、大陸等小型股指數,也有較大盤亮麗的表現。 投信法人分析,在強勢美元環境下,近期全球資金加速流竄,新興亞股出現外資撤資現象,包括台灣、南韓股市都因此承壓,由於外資一向側重大型權值股,個股走勢易受外資動向牽動;相較之下,中小型股著重內需消費,在景氣好轉下有基本面支撐,且不受外資進出干擾,表現較為強勢。 另外,亞洲國家的執政團隊頻頻釋出有利中小企業營運政策利多,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亞洲各國政府今年推出改革或刺激經濟的計畫,為中小型企業創造更好的營運環境。 他表示,例如南韓新任財政部長上任後,祭出大規模振興經濟方案,更提議開徵剩餘盈餘稅,以刺激民間消費動能。 另外,印度莫迪新政府帶動經濟成長回溫,有利提振印度小型股營運;而大陸近年來的結構性改革路線,將降低政府在資源分配上所扮演的角色,實質上就是對中小企業深度開放。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說明,目前亞洲有近3,000檔股票為市值10億美元以下中小企業,第4季消費旺季來臨,包括消費、零售、百貨等產業都是可留意標的,增添亞洲中小型股後市漲升動力。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表示,新興亞股具有較佳的經濟基本面,且過去股市評價面低廉,目前東北亞市場的小型股股價水準較低,而東北亞國家較倚重出口需求,看好今年亞洲小型股可望因西方已發展市場的經濟持續增長而受惠。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29/2/239795.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價值面加持…日股基金好威2014-10-01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日圓持續走貶,美元兌日圓昨(1)日觸及109.79,有可能貶至110大關,日經225指數守在16,000點關卡,加上安倍新內閣將推動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PIF)加碼日股,在價值面和不確定因素可望去除下,日股前景值得期待。 ING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在日銀多次重申對通膨樂觀展望下,分析師逐步遞延寬鬆預期時程,由市場反應觀察,目前幾乎已無寬鬆預期,讓日銀擁有更大的自由與空間。 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隨著日圓貶至波段新低帶動出口類股上漲,日本股市近期表現搶眼,日經225指數一個月以來上漲4.8%,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排名第四,波段表現亮麗。 樂禹指出,日股經過一波漲勢後,根據高盛證券最新報告指出,短線日股除了有漲多疑慮外,日本的總經數據可能不易支撐股市的表現,這部分要留意基本面數字。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表示,第4季的成熟市場股市中,較看好日本股市有機會一吐今年來表現不佳的怨氣,第4季可望在退休金改革及NISA方案資金進場等題材加持下,突圍演出。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近期日幣走軟,東證創六年新高,資金持續流入日股,使得美元兌日圓觸及109,為金融海嘯以來高點,在BOJ總裁保證為達成CPI到2%目標,必要時將進一步推出寬鬆貨幣政策,且計畫在明年財政年度開始的未來幾年,將企業稅率從現在的35%調降至30%以下,企業稅調降,將使得企業可望擴大資本支出,有助投資氣氛好轉。 ING投信指出,雖然日股短線仍不免受到美股等消息面影響,但日股具備企業獲利提升以及價值面低廉等優勢,加上日本政府貨幣政策傾向寬鬆,中長線展望仍樂觀看待。 ---------------下一則---------------  東協基金亮眼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勞動力增長來到高峰,但印度勞動力又還沒有銜接上,相對的,東協地區有望成為繼大陸之後,下一個亞洲製造業中心,並且東協共同體將在2015年12月成立,除將擁有國際競爭力,整合效益包括商品、投資、勞動、服務與資本自由化等,東協股市後市看旺,東協相關基金將受惠而表現亮眼。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根據美銀美林估計,東協經濟共同體2016年生效後至2030年,生產總值將高達10兆美元;麥格里報告也指出,年經和持續增加的人口結構,為東協及新興亞洲最重要優勢,如果勞動需求沒有技術性因子的干擾(機械自動化),區域勞動力的成長將會持續領先全球平均值。 張正鼎說明,東協股市占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權重還不到16%,但若加計印度在內,就有將近25%權重集中在南亞與東南亞等新興亞洲;可見在大陸與東北亞之後,亞洲的人口紅利重心南移,當地內需消費與基礎建設類股將是未來亞洲股市投資的重點。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麥克斯威爾.戴維斯認為,11月到12月是美國感恩節即聖誕消費旺季,亞洲出口類股股價將在第3季提早發酵,只要大陸房市維穩,亞洲股市第4季仍能緩步上揚。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陳培文強調,先前資金持續湧進東協市場,外資今年至9月中買超印尼股市47.65億美元,對菲律賓也買超12.97億美元;長期看來,資金對東協市場仍持續青睞,有利股市續揚,在資金不斷流入,企業信心指數均屬樂觀、市場資金充沛下,東協股市未來表現可期。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250/A38A00_P_05_03.JPG ---------------下一則---------------  基金特蒐�金磚基金 印度最威2014-09-29 記者張?文�台北報導 印度持續受惠於大選變天行情,股市不斷挑戰歷史高點,印度基金跟著水漲船高,績效遙遙領先其他金磚基金。 柏瑞印度股票基金經理人孫心瑩(Elizabeth Soon)認為,印度經濟成長動能來源分散,精選個股才是長期致勝關鍵。 在金磚四國中,巴西及俄羅斯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也受到原物料價格左右;中國是資源需求大國,只要經濟成長趨緩,就會影響巴西等國;印度則是資源進口國,能源等價格持穩或走跌,就可以降低印度的通貨膨脹。今年以來能源價格平穩,也是印度股市上漲的助力之一。 孫心瑩在2008年加入操盤團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研究公司上。因此,如果經過她研究後很看好的公司,就會在法規限制下盡量多持有一些部位。 例如,到8月底為止,基金的最大持股是蘇利(Shree)水泥,比重接近10%,第二大持股是資訊科技公司Infosys,比重差不多,第三大持股也有接近8%的比重,基金的前十大持股就占45%到50%之多,前20大持股更高達70%到75%。 不過,雖然持股看似集中,其實孫心瑩認為相當分散多元,這是從經濟的成長動能來看,因為印度經濟成長動能確實相當分散。例如,蘇利水泥是標準的基礎建設股,基金第二大持股Infosys 受惠於全球復甦,第三大持股HDFC銀行是內需概念股。此外,前十大持股中,還包括工程、農業、天然氣等公司。 孫心瑩指出,她納入持股的公司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定的產業地位(包括品牌、市占率、低成本製造等),二是管理階層能力強,三是股價評價合理或便宜。 由於孫心瑩非常重視基本面,因此基金在空頭時反而較抗跌,畢竟優質企業度過經濟寒冬的機率高出許多。從金融海嘯以後的2009年算起,柏瑞印度股票基金的年化報酬率達11%,高於大盤及同業的8%。 孫心瑩認為,印股市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約八成,代表印度股價離合理價格仍有兩成的折價空間。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只看類股,而是要挑選優質的個股,這類有競爭力的公司才能面對不確定性,不論是俄烏、伊拉克或是中國南海問題等等。 孫心瑩舉例說明,印度首度進行經濟改革是在1991年,中間經過多次景氣循環及政經事件,但印度雀巢年化報酬率高達23%,印度的跨國工程企業L&T也有22%的年化報酬率。這充分顯示,不論總體經濟或是產業的發展如何,擁有優良企業模式的公司,長期的股價表現驚人。 孫心瑩說,當然,像是景氣循環股L&T的波動可能會高於防禦型消費股雀巢。但是,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波動並不是風險,反而是投資機會。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8.jpg&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7.jpg&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5.jpg&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3.jpg&x=0&y=0&sw=0&sh=0 ---------------下一則--------------- 

1031003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3日
公開
5

小心匯差吃掉息差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明年可能提前升息的預期,推升美元指數突破4年新高,全球債市挫跌,非美元貨幣也承受走跌壓力,其中南非幣跌幅超過5%,法人指出,以南非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年化配息率就約10%,但在這波美元升值浪潮下,南非幣不到5個月內貶逾5%,持有南非幣資產的投資人將面臨相當大的匯兌損失。 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核備的南非幣計價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半年新台幣總報酬均墨,大半的負貢獻來自於匯兌損失,這些基金並未獲得如預期的高配息。 此外,為維持穩定配息水準,多數以南非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基金每月配息金額都隱含一定比例的本金在其中,淨值跌損幅度也就更大,過去半年淨值換算成新台幣的平均跌幅近8%,難彌補南非及美國間5%左右的利差水準。 法人認為,在美國復甦動能轉強下,美元長線升值將為大勢所趨,統計2009年來幾波美元升值期間,南非幣平均跌幅達13%,目前南非經濟仍未有改善的跡象,南非央行在9月的利率會議中,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至1.5%,明顯低於國際貨幣基金7月對整體新興市場預估的4.6%水準。 巴克萊資本9月底也表示,雖然短線較大的貶值幅度後,就技術分析來看有機會反彈,但這反而是調節南非幣的好時機,長線南非幣不排除將跌至11.5元的水準。 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及南非央行升息預期,也將降低外國投資人持有南非債券及股票意願,將可能造成資本外流的風險,預期南非幣仍將相對疲弱。 理財專家強調,美元如果基於經濟復甦而升值,美國股市及高收益債市也將有相當突出的表現,建議以持有美元資產為主,才可避免「賺利差、賠匯差」的情形出現,尤其南非經濟體質脆弱,持有較大比重南非幣部位的投資人可逢南非幣反彈時調節部位,以降低南非幣大幅震盪對投資組合造成的衝擊。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台股科技型 盯作夢行情2014-10-02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今年前三季台股基金冠軍為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第3季來減碼蘋概並採分散持股策略持盈保泰。而台股一般型冠軍則由國泰國泰基金拿下,經理人陳怡光持續重押蘋概股並搭配金融、傳產布局迎接第4季。 沈建宏分析上半年台股很明顯由半導體相關引領大盤,而第3季起因金融股獲利表現佳,加上電子股進入庫存調整,而雖然中國股市第3季來大漲,但其實經濟數據並不突出,傳產股難撐大樑使台股陷入盤整。 第4季預期將延續第3季盤面無主流特色,金融股將依舊高檔盤整,傳產族群中只會個別表現,而電子股面臨法人、散戶滿手蘋概股的問題,有籌碼混亂疑慮,因此他將採取分散持股,觀察台新2000高科技前五大持股在3%~4%,近來並汰換漲多個股,減碼半導體及蘋概族群,並加碼低基期股票。 沈建宏認為年底選舉因是地方選舉,相對總統選舉影響較小,選後反而可以回歸基本面。 預期選後到明年第1季台股相對平穩,之後接近美國升息時間點,明年第2季、第3季可能要擔心開始升息後資金移轉負面效應。 環顧股、債、原物料、房地產、現金五大資產表現,還是只有股市比較有投資潛力,預期科技股可留意作夢行情,目前看好IC設計、物聯網及汽車電子族群。 曾在台積電工作的陳怡光,選股時不在意企業短期營收變化,特別注重公司治理、全球布局與產品競爭力。年底前依舊看好蘋概股表現,依過去鋪貨期長達三至四個月來看,目前都還在拉貨期。 ---------------下一則---------------  大陸股匯Q3冠全球 後市看俏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觀察第3季全球主要股市表現,前三名為大陸深圳綜合指數17.75%、上證指數12.76%、泰股7.03%,且匯市表現方面,更以人民幣升值1.1%表現最佳,其次泰銖小升0.6%,其他貨幣兌美元都是貶值,即大陸股市與匯市奪下雙冠王,在大陸經濟數據回穩趨勢下,後市續看好。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指出,匯豐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小幅上升至50.5,較8月好轉,且已連續4個月位於景氣榮枯分界點的50之上,顯示大陸經濟好轉趨勢不變。 至於滬港通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概念股持續有所表現,他指出,長期資金可望續借道香港流入大陸,提供陸股市續旺動能。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大陸債市或股市具吸引力,人民幣債更受市場青睞,近年來陸境內債券規模呈現倍數成長,2007年底約12.9兆人民幣,目前已翻倍至33.6兆人民幣。 香港人民幣債券2007年規模僅158億人民幣,今年8月已成長20倍至3,316億人民幣,顯示市場需求殷切,中長期更具投資價值。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認為,隨滬港通上路時程愈來愈近,滬深300當前市盈率相較全球股市仍處於低估值,加上第3季季報預告逾6成報喜,提供陸股上行力道。 台新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分析,觀察陸股已打底6年,目前本益比僅9.8倍,在資金潮助推下,今年7月下旬指數終於突破下降趨勢線。未來預期在政策持續穩增長,釋利多的狀況下,A股有望成為全球下一波漲勢領頭羊,深化結構改革的過程,更使消費服務版塊成大黑馬。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8A00_T_03_02.JPG ---------------下一則---------------  美股新興亞股 法人看好最抗壓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聯準會與歐洲央行的立場仍明顯偏向寬鬆,但市場仍不時遭遇升息議題亂流,使得資本市場震盪不已,法人表示,即使資金在股債間流竄,由於全球景氣處於擴張階段,因此股市仍適合投資,而美股和新興亞股是法人認為最能抗壓的投資標的。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指出,Fed升息與全球股市是否漲多,是全球投資人第4季最關切的兩大風險,但葉倫已經表明,在疲弱的就業數據下,美國仍有維持寬鬆貨幣環境的需要,且即使市場傳出Fed可能提早升息,但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依舊低於今年初的2.9∼3%;加上黃金價格近1月持續下跌,可見全球資金仍在積極追求風險回報,風險性資產仍是主軸。 其中法人最看好的標的仍是美股和新興亞股。富達、聯博以及富蘭克林等大型投資機構研究部主管以及基金經理人都認為,美股還有續漲的空間,主要是美國經濟和企業獲利仍持續走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表示,雖然今年美股屢創新高,但富蘭克林認為美股牛市仍在循環中期,低利率環境、穩定的商品價格有助支撐美國景氣擴張,市場預估2014年史坦普500企業獲利成長率為8%,2015及2016年獲利成長率上看1成以上,搭配股市評價面還未太貴,會支撐美股中長期走勢。 德盛亞洲總回報基金經理人潘宇明也認為,新興亞股是全球中相對有機會的投資區域,看好新興亞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人口紅利以及改革紅大,如印尼與印度今年都進行總統大選,新人新政,泰國也擺脫政爭陰影,市場並肯定泰國軍政府的效能與執行力,使得泰國股匯齊揚。 根據資料,過去10年亞股在下半年呈現漲幅機率逾8成,而且扣除2008年以及2011年分別因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之外,下半年平均漲幅甚至逾20%,法人指出,亞股適合投資人以小額、分散的方式進場。 ---------------下一則---------------  東協基金亮眼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勞動力增長來到高峰,但印度勞動力又還沒有銜接上,相對的,東協地區有望成為繼大陸之後,下一個亞洲製造業中心,並且東協共同體將在2015年12月成立,除將擁有國際競爭力,整合效益包括商品、投資、勞動、服務與資本自由化等,東協股市後市看旺,東協相關基金將受惠而表現亮眼。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根據美銀美林估計,東協經濟共同體2016年生效後至2030年,生產總值將高達10兆美元;麥格里報告也指出,年經和持續增加的人口結構,為東協及新興亞洲最重要優勢,如果勞動需求沒有技術性因子的干擾(機械自動化),區域勞動力的成長將會持續領先全球平均值。 張正鼎說明,東協股市占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權重還不到16%,但若加計印度在內,就有將近25%權重集中在南亞與東南亞等新興亞洲;可見在大陸與東北亞之後,亞洲的人口紅利重心南移,當地內需消費與基礎建設類股將是未來亞洲股市投資的重點。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麥克斯威爾.戴維斯認為,11月到12月是美國感恩節即聖誕消費旺季,亞洲出口類股股價將在第3季提早發酵,只要大陸房市維穩,亞洲股市第4季仍能緩步上揚。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陳培文強調,先前資金持續湧進東協市場,外資今年至9月中買超印尼股市47.65億美元,對菲律賓也買超12.97億美元;長期看來,資金對東協市場仍持續青睞,有利股市續揚,在資金不斷流入,企業信心指數均屬樂觀、市場資金充沛下,東協股市未來表現可期。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250/A38A00_P_05_03.JPG ---------------下一則---------------  美邁向升息 股債魅力足2014-10-02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量化寬鬆(QE)即將完全退場,美國邁向升息之路,美元強勢,美元資產變值錢,尤其是與景氣相關的資產,包括美國股票及債券。 富達證券指出,美國經濟擁有獨特的結構優勢,重返領導地位,再度成為帶動全球成長的動力引擎。雖然美股不如以往便宜,但仍然處於合理水準。 而且美國企業仍擁有亮眼健全的財報、強健的資產負債表與龐大的現金流,預期企業併購活動將會持續進行。 駿利投顧指出,跨資產比較,股票仍較具有投資吸引力。相較於美國公債,美股格外有投資價值。 美股殖利率預估為6.2%,且獲利持續增溫;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2.7%,換算本益比高達37倍,卻沒有成長機會。 ---------------下一則---------------  升息近 道瓊失守半年線 中小型股指數修正 羅比尼示警3大風險2014年10月03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市場風向 在Fed升息預期持續影響下,繼上周S&P 500及納斯達克指數雙雙失守季線後,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周三收盤重挫238點,連破季線、半年線,表徵中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更自波段高點回檔逾10%,步入修正。 在Fed超寬鬆政策即將退場之際,歐洲央行(歐銀)仍致力寬鬆救市,昨一如預期,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歷史低點0.05%不變,存款工具利率也維持-0.2%,同時公開外稱歐洲版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的資產收購計劃細節。 市場風險升高,帶動資金搶進日圓避險,日圓昨一度續升0.3%至108.55,衝擊日股日經225指數重挫420.26點,跌深2.6%,失守16000點大關。 日經225失守1.6萬點 日圓周三盤中兌美元貶破110大關,為2008年來首見。但近來日圓貶勢加快,已引發日本政府關切。日本前財務大臣藤井裕久警告,日圓不能繼續走軟,若繼續貶值,恐引發市場干預。 藤井裕久接受彭博專訪時指出,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日銀)實施導致日圓走貶的貨幣寬鬆政策是項錯誤,在日圓貶值的情況下,燃料與進口食品價格上揚,對一般民眾的生活造成損害。 不過藤井裕久呼籲,日本政府仍應繼續推動消費稅進一步調升,否則財政持續性將受質疑,日本政府應擬定經濟對策將消費稅調升對景氣的衝擊降至最低,但日銀絕對不能進一步加碼寬鬆。 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報導,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劇烈,幾乎所有市場策略師都認定,今年底前的市場顯然無法平靜度過,勢必顛簸不斷。 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指出,有3大風險因素可能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黑天鵝,包括歐美可能面臨恐怖攻擊,俄羅斯與烏克蘭,或敘利亞的衝突升高,還有其他影響可能擴及全球的因素如中國經濟走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聯準會)提前升息及歐元區重現衰退與危機等。 未衝擊大型企業獲利 部分市場人士仍看好美股未來,Voya Investment Management資深市場策略師卡瓦諾(Karyn Cavanaugh)說:「美國經濟成長力道強,不會受外在影響,企業獲利料將走高。加上利率到2015年都將保持低水準,在估值合理的狀況下,美股料會進一步走揚。」據FactSet資料顯示,S&P 500企業第3季營收料成長3.5%,獲利成長7%,顯示美元走升的狀況並未衝擊大型企業獲利。 羅比尼示警全球市場3大風險 ●歐美面臨恐怖攻擊 投資人面對中東動盪局勢,無法再保持冷靜 ●地緣政治局勢惡化 俄羅斯與烏克蘭、敘利亞內戰衝擊升高、擴散 ●經濟系統風險擴散 中國經濟走疲、Fed提前升息、歐元區再爆危機等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美升息在即 股票基金行情俏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結束量化寬鬆(QE)購債倒數計時中,但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國人持有債券基金未見減弱,主要因過去幾年低利環境,基金高吹配息風,未來伴隨美國明年將展開升息,利率逐步回歸正常化,法人建議應重新檢視資產配置,逐步提高股票基金或平衡型基金投資比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美國Fed重啟升息預期、帶動美元指數勁揚,追蹤自5月6日美元指數啟動上揚以來,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平均仍有4.17%漲幅,顯示美國經濟情勢轉佳,對新興市場有正面效應。 觀察這波美元升值以來,績效前五強的新興市場基金,大多以亞洲為布局主軸,有部分則納入邊境市場,以掌握匯率表現、更具有其優勢。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新興亞洲股票基金表現較優的布局,集中在印度、大陸、香港、韓國、泰國、台灣等股市;至於邊境市場如斯里蘭卡、埃及、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股市等,也是配置重點之一。 但面對美元升值長期趨勢,法人提醒,新興貨幣仍需留意貶值壓力,避免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施羅德投信表示,面對未來全球經濟復甦及升息預期,資產配置建議以全球型多元資產基金為核心,搭配全球、亞洲高股利股票基金的部位,應是理想的組合。主要因全球或亞洲高股利股票基金,不但具有股票成長的潛力,也可選擇固定收息類股,將會是後QE時代最佳投資策略。 瀚亞投資強調,新興股市目前具有相對的優勢,亞股持續展現吸金力道,全年資金淨流入金額再度翻正,尤其近來歐洲股市無力阻檔資金外移,連帶讓亞股受惠。 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過去3個月資金持續流出歐洲,亞洲與北美成為近3個月全球「唯二」資金流入市場,包括韓國、台灣、大陸、印度等MSCI新興亞洲指數四大權重國,過去3個月資金均淨流入,顯見北美經濟復甦,東北亞最能直接受益。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7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巴西基金 短線波段操作2014-10-02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即將於本周日(5日)舉行總統選舉的巴西,受到執政黨候選人羅賽芙民調走高影響,投資氣氛趨於悲觀,導致巴西股市回檔修正。 市場法人預期總統選舉可能會進入第二輪,巴西基金可波段操作。 雖然金融市場不樂見羅賽芙當選,但隨著巴西股市逐步反映此一利空,加上進入第二輪選舉後,在野黨席爾瓦能見度可望提高,股市仍有表現機會。 ING巴西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目前看來,選戰應將進入第二輪並於10月26日舉行,屆時將是新的格局,因根據法規,兩位PK的候選人將有相同媒體曝光度,另外,各在野黨若停止攻擊席爾瓦,並開始結盟合作支持席爾瓦,則巴西政權仍有變天機會。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說,依目前現況而論,現任總統羅塞芙雖然會贏得第一輪投票,但在當地選舉法的限制下,勢必得進入第二輪PK戰。 儘管距離第二輪投票仍有時日,但巴西指數卻跌破季線來到52,858點年線附近,在經濟數據沒有明顯好轉的預期下,大盤區間整理的態勢難改。 建議投資人在第一輪到第二輪大選之間,對巴西基金建議採短線波段操作。 摩根巴西基金經理人路易斯•凱瑞(Luis Carrillo)分析,由於最新民調顯示現任總統羅賽芙支持率上升,社會黨候選人席爾瓦下滑,導致近期巴西股匯市同步走軟,濃厚觀望氣氛籠罩巴西,造成短線波動加劇。 凱瑞指出,巴西股市3-9月漲勢高達三成,巴西黑奧兌美元也升值近一成,隨著選情緊繃,投資人開始獲利了結、退場觀望,此外,近期美元強勢走升也加大市場波動度。 目前看來,總統選舉可能會進入第二輪,凱瑞認為,以目前任何一位候選人支持率均未過半的情況下,進入第二輪選舉的機率極高,料將牽引未來一個月的巴西市況,波動行情持續。 再者,近期巴西不僅缺乏的正面的經濟消息,在強勢美元環伺下,匯市起伏也加大,凱瑞建議,短線先觀察第一輪選舉結果,若有較明朗的發展,對投資氣氛將較有利,再行逢低布局。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3/2/243818.gif&x=0&y=0&sw=0&sh=0 ---------------下一則---------------  新興市場最看好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近期表現「驚驚漲」,短期修正後再奮力向前衝。法人表示,儘管股市近期出現修正走勢,但長期風險環境仍有利於股市表現。 施羅德每月推出多元資產投資雷達圖Schroders Asset Radar,最新的雷達圖中強調,全球經濟仍在復甦軌道上,各國狀況不一,在各經濟體還不具備自發性成長的能力前,預期全球的寬鬆貨幣及低利率政策仍將持續,有利於風險性資產的後續表現。 但施羅德也提醒,風險性資產漲幅已高,預期股市表現將會較顛簸,不過良性回檔修正更有利於風險性資產表現。 ING金磚七國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大陸經濟有望回溫,預計到年底政府微刺激及寬鬆政策不變,指數短期修正後將再走高;其次看好印度股市表現,市場對於莫迪的經濟改革具有深切期待,預料將可成為印度股市Re-Rating的最佳利基,配合經濟及企業獲利面均見顯著觸底回升,且資金動能仍顯充沛,SENSEX指數未來一季仍可望緩步走揚。 瀚亞巴西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說,巴西股市預期短線修正有限,是可分批買進的時機;若指數拉回到54,000點年線附近,投資人亦可加碼,但建議隨時緊盯選舉狀況與實體經濟數據。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新興市場相對成熟國家股市便宜且具政策與選舉題材,目前在區域配置上,可更偏重在新興市場,主要看好的包括大陸、拉美、印度與東協股市。 他指出,在當前投資環境下,收益與成長並行,以新興股市掌握風險資產未來的走勢,但也不忽略搭配收益資產平衡風險,是相對較穩健的作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250/A38A00_P_06_02.JPG ---------------下一則---------------  替代能源 未來十年亮點2014-10-02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氣候變遷議題再度受到重視,基金業者指出,由於技術進步,替代能源成本大幅下滑,加上政府政策加持,未來十年產業前景持續看好。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日前於紐約召開,討論氣候變遷議題。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強烈建議,各國政府應加速發展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量。 康和投顧指出,根據聯合國追蹤報告,2013年全球因燃燒石化燃料與生產水泥,排放36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碳排量上升2.3%,預計今年碳排量將創新高,達370億公噸。預計未來30年內,全球碳排量將達額度上限(全球平均氣溫比1750年工業革命初期不高出攝氏2度的情況下,其所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上限)。 KBI全球替代性能源基金經理人瓊海爾(Treasa Ni Chonghaile)表示,各國政府已正視氣候變遷問題,積極推動減碳計畫。預計未來十年,全球於乾淨能源投資額將達3,978億美元。 瓊海爾指出,過去替代能源成本高,使用率不佳。近年拜技術進步之賜,發電成本大幅下降。根據Lazard報告,在未取得補助下,風力發電最低發電成本,已由2009年的每兆瓦101美元,下降至目前的37美元,下降63%。 至於太陽能發電的降幅更大,由2009年的每兆瓦323美元降至目前72美元,降幅近八成,相較火力發電成本約179-230美元,太陽能發電具相當優勢。 替代能源成本下滑,吸引投資者的眼光。康和投顧指出,美國能源署(EIA)表示,今年第1季,已有半數以上公用事業在發電項目中,新增太陽能及風能發電,且股神巴菲特及洛克斐勒家族亦看好再生能源前景。 康和投顧說,今年巴菲特旗下集團投資150億美元於替代能源產業。洛克菲勒家族繼承人日前宣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投資項目中,將出售化石燃料公司相關資產,改投資綠能產業。 瓊海爾指出,在政府政策加持、發電成本降低下,替代能源產業相當具有投資吸引力,投資人近期可逢低分批承接替代能源基金。 ---------------下一則---------------  農金商品 寄望Q4回神2014-10-02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歐洲與中國景氣復甦及市場需求不如預期,加上美國穀物豐收造成價格下跌,近三個月DAX全球農金指數下跌逾4%,但自歷史經驗觀察,農金指數在第4季至明年首季都有較佳表現。 近期大型國際農業公司傳出併購,投信法人看好,今年農業化學公司併購金額有望創高,題材利多有望帶動類股表現。 近三月DAX全球農金指數回檔逾4%。但從歷史數據來看,DAX指數到第4季會呈現上揚走勢,主要是農金產業通常雜音落在第2季春耕結果發布之前,直到第3季許多財報陸續出籠,不確定因素降低,加上市場開始展望隔一年市場表現,多數會有樂觀預期,帶動指數上漲。 據統計,DAX農金指數近13年的季表現中,第4季表現較佳,近五年來,第4季表現就有四年稱霸全年,2009年及2010年單季更繳出雙位數正報酬。 除旺季效應外,今年農金產業多了併購題材利多,挪威化肥供應商Yara宣布,正和美國同業CF IndustriesHolding洽談合併兩支股票股價當天分別上漲3.8%與5.3%。 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今年前8月全球農業化學產業的併購金額雖然只有44億美元,較過去幾年都低,不過近日傳出全球前二大的氮肥公司Yara與CF Industries正在進行併購協商,合併後其氮肥全球市占率將提升到8%至9%。 合併發生後,今年總併購金額將超過300億美元,僅次於2010年638億美元的歷史次高,農業部門併購案持續發酵,將可望推升相關股票上漲。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指出,就各次產業來看,食品加工業受惠於穀物價格下滑、成本減輕,肉品價格走勢強,獲利展望佳,目前配置比重可拉高。上游方面,由於北半球春耕結束,原料需求較去年小幅回升,產業供需仍需整合,要持續觀察產業動態適時調整投資比重。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3/2/24381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人民幣級別基金 雨後春筍搶市2014-10-03 01:4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自7月主管機關開放基金增設人民幣級別以來,國內各大基金業者都積極搶市,統計迄今共有7家業者針對旗下11檔基金非中國區域基金申請新增人民幣級別,在短短三個月之間,人民幣級別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不僅讓龐大的人民幣存款有了新「錢」途,更是優化投資者的人民幣資產配置。 據統計,目前有7家投信業者以發行新基金或針對旗下現有基金等新增人民幣級別。以投資區域來看,以全球為主、亞洲次之,新興市場最少;以基金類型而言,則以高收益債券最多,多重資產和股票基金居次。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隨著國人投資理財觀念逐漸開放,除了新台幣及美元,人民幣匯率在長線持續看升及兩岸貿易往來密切的帶動下,國人兌換人民幣熱度有增無減,根據中央銀行公布8月底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逼近3,000億人民幣。 郭世宗認為,儘管因美國即將進入升息循環推升美元走強,使得人民幣短線走勢較為震盪,但長期來看,大陸政府積極進行結構性調整,不會為了出口而壓低匯價,人民幣中長期可望處於升值趨勢,因此建議投資人應以長線角度看待,或以手邊既有貨幣為投資首選,擴大人民幣資產的布局。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近期支持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在於阿?巴巴赴美上市並將取得資金匯入大陸需求,預期在十一長假期間,人民幣匯率因休市而維持平穩,也將使人民幣債券表現優於其他新興市場債券。 群益投信指出,國際使用人民幣貿易結算或投資理財的意願爆發成長,對人民幣形成長期升值的基本支撐,加上當前人民幣存款或債券利率相當具有優勢,投資人不妨趁此時機加緊掌握人民幣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3/clipping/A38A00_T_01_02.JPG

1031002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2日
公開
10

穩健投資心法 資產配置宜多元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基金產品琳瑯滿目,多數人在挑選時,往往不知所措,許多投資人甚至是把基金當個股操作,以為需要勤於波段進出才能獲利。根據投信業者最新調查顯示,投資人對調整投資組合最困難點在於不知未來景氣變化和調整比例,建議可以波動度較低的多重資產組合來因應。 摩根投信近期針對逾2,000位摩根投資人進行一項有關投資組合的調查顯示,對投資人來說,調整投資組合最困難的三點,依序是「不知道未來景氣」(41%)、「不知道調整比例」(33%)和「沒有時間研究」(15%)。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美歐日央行寬鬆步調不同,各國景氣復甦腳步不一,都是讓投資人調整投資組合時感到無所適從的最大原因。 郭世宗認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唯一確定的是總體經濟走出谷底,只要投資標的越分散,收益來源愈多元,交給專業經理人因應不同的市場變化,適時適地動態調整資產組合,並做好波動管理,則面對市場震盪時,就算投資人無法時時關注市場訊息,還是可以創造最高的投資效率。 調查也顯示,74.89%投資人過去12個月曾調整過投資組合,但其中卻只有27.11%有調整的投資人非常滿意自己的調整結果,顯示一般投資人儘管積極參與市場,但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環境,礙於有限的資金池和專業知識,很難做到精準資產配置和靈活的調整,因此依舊無法占得投資先機。 郭世宗指出,各類資產表現輪動,沒有任何一類資產可以持續維持優異的報酬表現,尤其隨著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震盪,若是投資組合過度集中,可能蒙受大幅虧損,因此,這個階段投資布局更應該注重多元化,才能掌握多元收益的機會。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投資是長期的事,目前全球景氣趨勢呈現溫和復甦、國際商品價格下跌亦緩和通膨壓力,有利於股市、不動產及高息債券等風險性資產表現。 林宗慧表示,多重資產配置特性就是隨漲抗跌,適合納入穩健型投資人的優質核心部位。 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核心配置首選波動度較低的部位,因此債券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股市近年重回主流,股債平衡組合基金的投資效益轉趨明顯,核心配置也能有其他選擇,特別是近20年來,股債年度報酬率同時為負數的情況未曾出現,說明只要將多重資產配置得宜,有助降低風險。 ---------------下一則---------------  台股科技基金 大贏家2014-10-01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今年來前三季台股基金不分類績效前十強普遍由科技型基金占據,其中,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居冠,漲幅達20%;國泰國泰基金則以19%漲幅拿下一般型冠軍。 此外統一投信與瀚亞投信各有兩檔入列,包含統一黑馬、統一台灣動力、瀚亞電通網、瀚亞高科技,水準整齊。 統一投信基金管理部副總張繼聖指出,今年台股變化多操作不易,台股短線確實受到滬港通、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而且,蘋果iPhone 6新機首購氣勢如虹,觀察要等三個月後,確認銷售後勁也夠強,蘋概股將有機會再度重回焦點。 另外,等選舉不確定因素過後,未來台股依舊以企業獲利為依歸,他評估第3季台灣企業獲利情況將超越第2季績效,因此對台股後市不悲觀,仍有機會站回季線上。 他持續看好台灣包含半導體及受惠半導體產業擴增的設備業,其他可留意如蘋概股,非蘋陣營手機族群、非電子則留意受惠中國復甦的中概收成股。 瀚亞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表示,去年下半年就已觀察到美國需求將帶動市場補貨效應,因此就提早布局半導體與光學等類股。 看好未來2年內產業趨勢持續向上的族群,如晶圓代工、IC設計、光學、半導體設備、雲端、NB與手機零組件、4G供應鏈等。 自今年第2季財報陸續公告後,市場雖小幅度修正對第3季獲利預期,但聚焦在即將推出新產品的實際獲利。 譬如工廠自動化及機器人發展等,會讓台股在包含工業電腦、電源供應器及相關系統整合廠商受惠;至於手機及穿戴式裝置、Apple推出的大尺寸iPhone 6都是第4季市場最關注產品,預期相關供應鏈9月起營收將會明顯成長。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2/2/242933.gif&x=0&y=0&sw=0&sh=0 ---------------下一則---------------  陸股基金 Q3績效靚2014-10-01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滬港通啟動在即,引爆第3季陸股行情,據統計,第3季海外股票型基金,僅九檔漲幅超過一成,但當中陸股基金就占六檔。投信法人表示,陸股在滬港通前僅是「暖身行情」,隨中國對資本市場一步步的開放,陸股「多頭元年」才正要展開。 隨全球景氣復甦告一段落,加上各國股市漲多基期偏高,且美國升息腳步在即,引發資金回流美元資產,第3季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但中國股市表現一枝獨秀,第3季累積上漲15%,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季度漲幅。 反映在基金績效上,根據統計,第3季的海外股票型基金,僅九檔漲幅超過一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六檔陸股相關基金,尤其是指數型基金績效衝鋒,漲幅傲視市場。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儘管中國總體經濟數據仍處於弱復甦,但隨著滬港通即將開通,以及一連串微刺激及改革政策釋出,為中國股市引進資金活水,支持相關指數第3季走高。 另從成交情形來看,陸股日均成交量自8月的2,900億元突破至4,000億元,單日與日均成交同創近四年高點,顯現市場對陸股多頭行情的期待。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中國現階段可說是「經濟底部」、「政策底部」、「估值底部」三底成形趨勢,由於總經環境復甦力道仍顯不足,未來微刺激政策不會縮手甚至有可能加碼,再者,就價值面來看,陸股估值仍處於極度低檔水準,未來上檔空間遠優於下檔風險。 再者,就歷史資料來看,陸股在第4季漲勢最突出,平均上漲4%居各季度第一,若扣除2008年極端值,平均幅高達6.8%,今年第4季中國股市再添加滬港通題材,有望再替股市增添利多。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華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認為,第4季中國題材眾多,包含十一長假、10月底四中全會與滬港通、雙十一光棍節,及12月中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建議投資人可關注改革引領下的新題材,聚焦政策扶植的產業如新能源汽車、環保以及資訊安全等類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2/2/242932.gif&x=0&y=0&sw=0&sh=0 ---------------下一則---------------  物美價廉! 陸股溢價題材受矚目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大陸A股已走出五年低迷,正蓄積新一波牛市的上漲動能,國內投信也推出直接投資、高純度、聚焦A股的新基金搶市。法人表示,中港股市估值不僅低於長期平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也是最便宜,物美價廉搭配企業獲利逐季好轉,可望成為股市投資的新亮點。 統一大龍騰中國基金核心經理人陳朝政表示,受到經濟先行指標強勁與滬港通題材激勵,滬深股市自7月下旬以來漲幅已逾14%,但滬深300指數、上海A股指數目前本益比仍只有10∼11倍,香港股市近期受到爭民主運動影響而下跌,使得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本益比滑落到7倍。 他指出,中港股市估值不僅低於長期平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也是最便宜,相較於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本益比17倍、歐盟STOXX50指數22倍、日經225指數的21倍,投資大陸企業股票可說是物美價廉。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在滬港通題材下,A股和H股溢價題材也是近期市場焦點,觀察目前恆生AH股溢價指數走勢位置仍低於100,也就是A股掛牌價低於H股,但隨著滬港通即將啟動,預期AH股收斂趨勢向上,資金導向A股可期,溢價行情也蠢蠢欲動。 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麥克斯威爾.戴維斯(Hugh Maxwell-Davis)表示,9月大陸PMI製造業指數為51.1,雖然與上月相比持平,但仍優於市場預期的51;且MSCI中國指數的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都在歷史相對低端,加上景氣及盈餘動能回揚,投資人可加碼並適當擴大投資部位。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滬港通即將啟動,海外RQFII資金進入A股趨勢轉趨明顯,且輔以央行寬鬆政策逐步加大及人民幣升值趨勢,是現階段投資陸股的重要支撐。 ---------------下一則---------------  陸股強勢走揚 10月可望再攻高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觀察9月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Fed)政策轉向及地緣政治風險,全球股市出現一波修正,相較於8月底有十個股市創今年新高,至9月底僅大陸及阿根廷兩股市創新高,其中大陸滬、深股同步創今年來新高,強勢表態明顯,10月仍有續攻高點機會。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近來全球股市先後不一出現修正,主要是預期美國貨幣政策緊縮的股市效應,修正後全球主要股市,9月底大陸滬、深股同創今年新高;且最新公布的新增股票帳戶數上升至21.7萬戶,為2012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第4季A股將會繼續表態。 高仰遠指出,大陸金融面與實體面顯示出的數據皆已來到底部,未來政策偏鬆確立,陸股隨景氣緩步回溫走強,且財政及人行雙雙表態,不因單個經濟指標的變化而大幅調整政策方向,意謂年底前工作重點為改革優先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 此外,十一長假內需消費力刺激,18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召開,依法治國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降低大陸資產風險溢價,且滬港通10月底有機會上路,陸股可望繼續活躍。 瀚亞中國基金經理人林元平分析,大陸A股9月以來上漲6.34%,若從今年波段低點起算,至今漲幅已達18.4%,陸股目前可說是全球最便宜的市場。 他指出,當Fed可能提早升息衝擊歐洲、日本,甚至部分亞洲資金回流美元時,人民幣資產反而逆勢上揚,加上大陸企業獲利明年成長率上調10%,搭配便宜的股市本益比,都趨使A股持續表態。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認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疲弱,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陸股走勢,雖然大陸製造業相關數據不佳,但貨幣政策仍維持定向寬鬆,統計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人民幣,符合市場預期。 此外,考量到今年以來,新增企業短期及中長期貸款持續下滑,大陸政府未來可望推出更多定向寬鬆政策。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2/clipping/A38A00_T_04_03.JPG ---------------下一則---------------  匯價緩升 人民幣資產翻紅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持續上漲,使得所有非美貨幣在過去1∼3個月對美元全面走跌。法人指出,因應美國可能提前升息的疑慮,國際資金回流美國,但人民幣反而一枝獨秀,成為過去三個月以來,唯一對美元上漲的貨幣,人民幣資產全面翻紅。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表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市場預期人行應該會有寬鬆政策的公布,對於提振投資氛圍也相當正面。此外,第3季以來,人民幣表現居亞洲貨幣之冠,也有利於吸引資金回流人民幣債券市場。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人民幣走勢應該不會再像上半年走貶,而是呈現緩步走升的趨勢,再者,大陸政府積極結構性調整,不會為了出口而壓低匯價,人民幣中長期可望處於升值的趨勢。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大陸貨幣政策持續偏寬鬆,加上下半年通膨壓力減緩,預估明年仍是通膨溫和的一年,趨勢有利於債市,後市依舊看好,特別是大陸高收益債券。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預期官方為了達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7.5%的目標,仍將推出額外的貨幣及財政寬鬆政策刺激經濟成長,若後續經濟成長展望穩定,將會有助人民幣匯價走升。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大陸經濟成長率不若之前快速,但仍是非常強健的經濟體,在具有經常帳盈餘和龐大外匯存底下,人民幣仍可望成為相對美元強勢的資產。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無法自由兌換的人民幣,讓人民幣不必像其他非美貨幣跟隨美元反向浮動。根據統計,自2010年人民幣再度開放區間浮動後,美元指數分別於2011年8月、2012年4月及2013年2月出現強勢上漲,平均漲幅達7.38%,但在這期間人民幣兌美元更平均上漲0.79%。其中,高收益債是對抗利率風險最佳的資產。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表示,預期短期人民幣將呈現區間震盪整理,就中長期而言,國際貿易順差仍處於高檔,人民幣仍有升值壓力。 宏利投信總經理張維義指出,投資人民幣計價基金,不只可增加資產配置多元性與提高投資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散投資標的風險,使投資組合更加多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2/250/A38A00_P_01_02.JPG ---------------下一則---------------  趨吉避凶 10月歐美股有保庇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高檔震盪整理,投資策略重「趨吉避凶」,時序進入10月,觀察2000∼2013年每年10月主要股市平均月漲幅,以成熟歐美股市表現較佳,法人表示,歐美工業國第4季消費旺季帶動下,後市不看淡,有利投資人趁勢布局。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培文強調,美歐工業國景氣能見度較佳,加上歐洲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美國維持相對低利率,受投資人青睞。 此外,美歐企業體質佳,債務比逐年下降,同時美國企業獲利占GDP比例攀升,加上每股現金突破200美元,都讓工業國更有能力配發現金回饋股東,工業國入息基金是不錯的選擇。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短期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呈現漲多回檔整理,目前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迎接消費旺季,今年以來表現強勢的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也成為後續美股投資的重點。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股票型基金買超動能減緩,對歐美股市仍舊是兩樣情,進美出歐,美股連續買超,歐洲股票型基金連4周賣超,股票市場偏弱。 其中Bull & Bear index來到六個月來的低點5.2,美國第2季度GDP修正後增速折合年率為4.6%,符合經濟學家預期,並創2011年第4季度以來最快,美股近期位於季線附近震盪,短線整理機會大,然仍維持強勢整理,中期偏多趨勢不變。 瀚亞投資全球價值股票基金經理人尼可拉斯.菲瑞斯強調,即使美國股市最近震盪,但在企業獲利的加持下,預期也只是小幅度的修正。 他指出,美股目前價位並不便宜,但明年EPS預期仍可成長10%,就算整體本益比已達16倍,但也只在10年平均值之上,仍低於15年長期平均值,以美股為主的全球股市,10月仍可穩健向上。10月QE即將正式結束,美股將告別過去的資金行情並轉向基本面行情,企業獲利反而是觀察美股未來走勢的關鍵。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2/clipping/A41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價值面加持…日股基金好威2014-10-01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日圓持續走貶,美元兌日圓昨(1)日觸及109.79,有可能貶至110大關,日經225指數守在16,000點關卡,加上安倍新內閣將推動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PIF)加碼日股,在價值面和不確定因素可望去除下,日股前景值得期待。 ING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在日銀多次重申對通膨樂觀展望下,分析師逐步遞延寬鬆預期時程,由市場反應觀察,目前幾乎已無寬鬆預期,讓日銀擁有更大的自由與空間。 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隨著日圓貶至波段新低帶動出口類股上漲,日本股市近期表現搶眼,日經225指數一個月以來上漲4.8%,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排名第四,波段表現亮麗。 樂禹指出,日股經過一波漲勢後,根據高盛證券最新報告指出,短線日股除了有漲多疑慮外,日本的總經數據可能不易支撐股市的表現,這部分要留意基本面數字。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表示,第4季的成熟市場股市中,較看好日本股市有機會一吐今年來表現不佳的怨氣,第4季可望在退休金改革及NISA方案資金進場等題材加持下,突圍演出。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近期日幣走軟,東證創六年新高,資金持續流入日股,使得美元兌日圓觸及109,為金融海嘯以來高點,在BOJ總裁保證為達成CPI到2%目標,必要時將進一步推出寬鬆貨幣政策,且計畫在明年財政年度開始的未來幾年,將企業稅率從現在的35%調降至30%以下,企業稅調降,將使得企業可望擴大資本支出,有助投資氣氛好轉。 ING投信指出,雖然日股短線仍不免受到美股等消息面影響,但日股具備企業獲利提升以及價值面低廉等優勢,加上日本政府貨幣政策傾向寬鬆,中長線展望仍樂觀看待。 ---------------下一則---------------  美新創股基金續看俏2014-10-02 01:0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9月以來美股S&P500指數頻創新高,其中以新創類股包括手機電腦相關的蘋果、網路社群的臉書以及電動車環保節能概念的特斯拉股價表現最佳,也紛紛創下高點,法人表示,美股指數目前處於高檔震盪,但在選股不選市的投資邏輯下,具備創新題材的醫療生技及科技類股,仍是美股亮點所在。 統計境、內外87檔美股相關基金今年以來績效表現,平均有7.26%,表現佳前10名績效都有10%以上。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今年以來美歐等工業國經濟持續復甦,企業財報多數優於預期,吸引資金持續流入,顯示美股仍是今年投資首選。 蔡詠裕指出,Bloomberg預估S&P500指數今年EPS成長率可望逐季成長,預期美股多頭結構仍將持續,美股新創類股後市持續看好,展望後市,接下來感恩節、聖誕節、新年等消費旺季,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將相對強勢。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升息預期及全球地緣政治消息面變化短線雖將牽動投資人情緒,未來股市若有較多波動並不會令我感到意外,但波動正好為長期投資者創造出更好的布局機會。 他指出,2014年併購活動明顯增溫,包括健康醫療、媒體等產業均有大型併購交易宣布,企業現金處於記錄水平、低利率、股價表現強勁,正是併購交易的理想環境。 葛蘭•包爾建議,美股基金精選具品牌優勢及成長潛力的中大型績優股,現階段於消費耐久財、健康醫療及科技類股找到較多投資機會,相對大盤減碼成長性較低的公用事業及民生消費類股。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美股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震盪走勢,主要因市場氛圍在即將召開的FOMC會議前保持謹慎,美國8月零售銷售創4個月來最大增幅,美國8月工業生產下降0.1%,為1月以來首度下降。 ---------------下一則---------------  歐洲高收債 安本看好2014-10-01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安本資產管理債券產品經理羅大衛(David Lloyd-Nolan)昨(1)日指出,美國將於明年升息,但歐元區將維持長期低利率,甚至可能實施進一步的量化寬鬆(QE)政策,有利歐洲高收益債券。 美國QE將在本月完全退場,市場預期明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開始升息,升息的速度與幅度將左右債市表現。羅大衛認為,Fed將在明年下半年開始升息,但速度不會太快。 相較於美國,歐元區的升息之路遙遠許多。 羅大衛說,歐元區經濟才剛脫離長達三年的衰退期,經濟成長力道疲弱,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遠低於長期平均值3%,因此低利率將維持較長的時間。 而且,歐洲中央銀行(ECB)在6月及9月的會議中再度放寬貨幣政策,並推出完整方案,包括調降重貼現率及存款利率,歐元區也正式進入負利率環境。 至於英國,則與歐元區的狀況不同。 羅大衛說,預期英國將在明年第1季就升息,但升息速度不快,可能是每季升一碼(即0.25個百分點),全年共調高一個百分點,基準利率最終也只會升到2%到3%,低於歷史平均的4%到5%。 ---------------下一則---------------  新興亞洲 續吸金2014-10-01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亞洲市場基本面佳,又富含改革題材,在本波美元走強期間,新興亞洲吸金動能依舊強勁,投信業者看好亞洲市場前景,推出各類產品搶市,第4季共有12檔亞洲資產資金將募集,類型以平衡型基金占四檔最多,若以區域別來看,中國產品最熱門,股債及貨幣基金達九檔。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速度及幅度可能高於預期,激勵美元指數走升,美元走強吸引資金回流美國資產,但新興亞股卻相較不受影響。投信法人指出,美元升值趨勢下,預期新興國家將呈現差異化的發展,亞洲經濟體質良好,亞洲股債市與貨幣能有相對較佳表現,相關資產也因此受到青睞。 保德信投信投資策略分析組協理王華謙分析,新興亞洲改革題材豐富,包括中國新的刺激政策出台及印度選後行情,均是帶動新興亞股近期上揚的主要因素,且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呈逐季墊高趨勢,將為區域股市帶來支撐;另外,亞洲國家財務體質健全、企業獲利持續成長,讓新興債成員之一的亞債也受到關注。 觀察第4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有12檔都是與亞洲有關產品,又以中國相關基金最多,分別有股票、高收益債及貨幣型基金,就類型而言,則以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最夯,分別為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華頓中國多重機會平衡基金、柏瑞中國平衡基金。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指出,在美國聯準會提早升息的疑慮下,亞洲資產雖然看好,但也會因國家體質不同而出現差異化表現。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2/2/242928.gif&x=0&y=0&sw=0&sh=0

1031001基金資訊

2014年10月01日
公開
18

投信發行基金限制 鬆綁2014-09-30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日表示,投信發行的基金閉鎖期結束後,如被贖回40%以上,下一檔基金要採「申請核准制」。為兼顧業者實務困難,將40%放寬至50%,新規定近日發布實施。 金管會日前預告修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集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處理準則」部分條文,在預告期間業者反映,新增的「第12條之1款」的規定在實務上有困難,建議做調整。 該規定為:最近一檔基金於開放買回六個月期間平均已發行總單位數,較成立日減少40%以上,之後下一檔基金募集要採「申請核准制」。 金管會表示,考量現行業者及銷售機構於新基金募集設立前,常會透過勸誘投資人轉申購新基金的方式衝高發行量,卻於基金閉鎖期屆滿後旋即贖回,影響基金正常布局與操作及投資人權益,仍宜保留第12 條之1款之規定。 惟金管會指出,為兼顧業者實務上的困難,將40%比率放寬至50%,準則修正發布後始適用。並刪除第12條之2款「自行完成補正」文字,以減少投信業者的不確定性。 據了解,一般國內新基金募集完成進場後,基金經理人為建立持股,通常會訂有一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的閉鎖期。要經過一段期間,投資人才可辦理贖回。 官員說,大部分基金係採用「申報生效制」,不需事前向金管會申請核准。除非發生12條之1款規定的情形,或因內控有缺失被金管會警告及要求停止公募,改善後的第一檔基金為求謹慎,要採「申請核准制」。 ---------------下一則---------------  下周起 8大類基金免審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金管會推動國內基金與境外基金規模拉近、且要超越的計畫正式啟動,最快下周,國內投信業者募集的8大類基金即可全部適用「申報生效制」,不必再逐檔申請核准,最快12個營業日後即可上市,加速國內投信業者基金推出的速度。 金管會訂定的目標,是1年內國內基金規模要跟在台銷售的境外基金規模拉近,之後3到5年內,境內基金至少要與境外基金能平起平坐,一較長短。 現行國內投信募集、投資國內的基金,只有股票型、組合型、平衡型、指數型能適用申報生效,10月初後則是進一步擴大到債券型、指數股票型、保本型及貨幣市場基金,等於8大類基金全數免審,證期局表示,未來只有無法歸類到這8大類基金者,或要委託國外業者代操的基金才需事先審查。 證期局表示,幾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基金,多可以用申報生效制,只有少數不能被歸類的基金,或被取消申報生效的業者,才必須事先申請核准。 金管會在8月初就宣布這項開放措施,但預告後卡在「但書」機制,即原預告條文是最近一檔基金在開放買回6個月期間,平均已發行總單位數較成立日減少40%以上者,及內控有重大缺失或一年有二次送件又撤回或有瑕疵者,就會被取消申報生效的機制。 業者紛紛反應在實務上有其困難,但證期局表示,考量到現行銷售機構在新基金募集設立前,常透過勸誘投資人轉申購新基金的方式,衝高發行量,但在基金閉鎖期屆滿後,就馬上贖回,影響基金的正常布局及投資人權益,最後還是堅持要保留「但書」條款,只是將減少比率由40%提高到50%。 金管會先前表示,根據波士頓顧問(BCG)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台灣10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高達32.9萬戶,全球排名第八位,在亞洲僅次大陸、日本,等於台灣有很大空間發展資產管理,但現在國內投信基金僅630檔、資產規模新台幣2.1兆元,反觀境外基金在台銷售檔數有上千檔,資產規模達3.2兆元,差距有拉大的趨勢。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1/clipping/A41A00_T_01_02.JPG ---------------下一則---------------  股債混合平衡基金 吸金2014-09-3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晨星統計,股債混合平衡基金8月淨流入490億元,居各類型之冠,且連續吸金長達20個月;拉長至近一年來看,固定收益及股票型基金均呈現淨流出,平衡型基金卻以4,546億元的淨流入,成為今年投資亮點。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分析,全球經濟復甦,但投資情緒在國際多空拉扯下,既不敢貿然搶進股票,又對債券受到美國升息預期的衝擊有所疑慮,因而創造平衡型基金出線的機會,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首選,下半年來的詢問度及資金買氣明顯增溫。 全球經濟處於微溫增長,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引市場波動,郭世宗指出,今年來,地緣政治風險不斷,美國利率政策不明朗,歐日經濟又出現雜音,導致投資態度轉趨保守,使得股票基金偏好度下降,不論是8月或近三月、近一年均呈現淨流出。 ---------------下一則---------------  政策加持 大陸股債蓄勢衝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滬港通進入衝刺階段、改革措施一波接著一波推出、加上短期新股資金回流等利多消息共振,大陸股債市價量齊揚。投信法人表示,消費旺季加上滬港通起跑,A股第4季如虎添翼;點心債與人民幣則挾其與美國利率與美元相關性較低的優勢,也可望有所表現。 匯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表示,時序進入第4季,大陸向來有「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除中秋假期外,更值得期待的便是「十一黃金周」、「1111光棍節」等,預期高達13億的人口將創造出龐大的消費商機,更進一步點燃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產業的投資亮點。 除了傳統消費旺季外,張靜宜認為,陸股今年第4季還有另一項利多,就是10月即將實施的「滬港通」政策,而各地資金已提前流入香港,可說是蓄勢待發。 另與國際股票市場相比,A股市場形成估值窪地,換句話說,就是其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而「滬港通」為海外資金進入陸股提供了路徑。 摩根投信表示,大陸現階段可說是「經濟底部」、「政策底部」、「估值底部」三底成形趨勢。由於總經環境復甦力道仍未足,未來微刺激政策不會縮手甚至有可能加碼,且相較長期平均,陸股估值仍處於極度低檔水準下,陸股上檔空間遠優於下檔風險。整體趨勢向上發展可期,在景氣與企業獲利回升帶動下,陸股將有上攻機會。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經理人吳育霖指出,陸股目前市場估值仍處低位,隨著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吸引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本益比低廉的優勢將逐步獲得認同,加上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支撐,確立GDP底線7.5%,以及10月滬港通即將啟動,海外RQFII資金進入A股趨勢轉趨明顯,且輔以央行寬鬆政策逐步加大及人民幣升值趨勢。 匯豐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黃軍儒表示,市場目前也普遍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時程,對於利率敏感度高以及資金過度擁擠的資產類別仍有一定的風險,而點心債與人民幣仍舊是與美國利率與美元相關性較低的資產,在充滿不確定的利率環境下點心債仍是可以選擇的資產類別。 ---------------下一則---------------  歐美成熟股 買點來了2014-09-30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10月,觀察2000年以來,每年10月全球主要股市表現以歐美成熟股市表現佳,市場法人表示,歐美工業國在第4季消費旺季的帶動下後市不看淡,投資人可趁勢布局。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短期內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呈現漲多回檔整理,但目前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一是迎接消費旺季,二是今年來表現強勢的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也成為後續美股投資的重點。 瀚亞投資─全球價值股票基金經理人尼可拉斯.菲瑞斯(Nicholas Ferres)表示,市場對聯準會(Fed)的升息預期已經發酵,過去兩個月來美元指數轉強,已讓歐洲、日本、甚至亞洲部分資金回流美國,即使美國股市最近震盪,但在企業獲利的加持下,預期也只是小幅度的修正。 此外,10月也是量化寬鬆(QE)正式結束的月分,美股告別過去資金行情並轉向基本面行情,企業獲利是觀察美股未來走勢的關鍵。 ING全球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近期股市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呈震盪整理,除美國加大對伊斯蘭國(IS)的空襲,俄羅斯可能提出對歐美進一步制裁以外,近日香港占中活動亦影響投資信心。 短期歐洲和中國經濟數據仍待觀察,在美國經濟展望仍正向,歐洲央行仍積極寬鬆的環境下,地緣政治風險仍僅是股市漲多整理的藉口,整體多頭格局並未改變,持續看好較穩健的歐美高股息族群,建議逢低布局。 摩根證券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美股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下一則---------------  陸股基金 馬力足2014-09-30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近期表現相對突出,滙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昨(30)日指出,中國向來有「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十一黃金周」、「1111光棍節」將創造龐大的消費商機,點燃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產業的投資亮點。 滙豐中華投信昨天舉行投資中國記者會,第4季向來是中國的傳統消費旺季,10月即將實施的「滬港通」政策,也吸引各地資金提前流入香港,可說是蓄勢待發。 在滬港通效應下,8月陸股量價齊升,上證指數7月以來漲幅高達15%,軍工、文化體育、電信和部分區域國企表現強勢;就題材面來看,京津冀、蘋果、太陽能、自貿區等概念股表現較好。 張靜宜說,與國際股票市場相比,A股市場形成估值窪地,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張靜宜分析,試點初計畫推出初期,南下及北上資金均受每日上限額度限制,滬股通總額度人民幣3,000億元,每日額度為人民幣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 如果滬港通首日,人民幣130億元的額度「秒殺」,意味著現有的額度根本不夠,後續仍將有搶額度的情況,將有助於增強投資人對中國A股的信心。 在產業方面,張靜宜提到,A股中的白酒、中藥、軍工、旅遊等屬於港股中獨特的品種,而港股中的博彩、娛樂場所、交易所則屬於A股中獨特的品種。 滬港通實現後,這些獨特品種可望受到兩地投資者的追捧。 另外,根據統計2011-2013年平均股息率高於3%的股票多集中在銀行業、運輸業、公用事業、汽車業、貨物資本等類股,因此看好滬股通標的中,銀行業、汽車行、運輸業、耐用消費品業等股息率較高的藍籌股。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10/01/2/241969.gif&x=0&y=0&sw=0&sh=0 ---------------下一則---------------  大宗商品回歸基本面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大宗商品投資近年來表現不佳,近期相關商品價格近乎走在崩跌的邊緣,美元走強和美國預期升息的陰影攏罩市場,外銀財管部門認為,大宗商品本質上具有保本之避險意義,農產能源為民生消費品,應列為資產布局的必要項目之一,建議投資人現在起逐步建立明年的部位。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大宗商品主管兼亞太區外匯主管施德銘(Dominic Schnider)指出,今年初,當資產經理對各種資產類別進行預測時,大宗商品已經不再受到青睞。而事實也證明,這確實是一種沒有吸引力的投資。總體來說,多元化大宗商品指數的回報率滑入負值地帶,今年以來虧損約在0∼- 2.5%。 施德銘認為,基於降低意外風險,如天氣、地緣政治而進行避險的考量,大宗商品具有其吸引力,但投資者需要比以往更加慎重地進行選擇。目前就產品分類來看,能源的風險�回報特徵最具吸引力,估計能源行業的上漲�下跌空間比幾乎達到4︰1,或+18%:-4.5%。其次,是基本金屬,至於貴金屬最不具吸引力。農產品也不具有吸引力,除了玉米。 近期國際油價非常疲弱,國內汽、柴油的一般售價本周也已創27個月來的新低,星展集團研究部則站在長期觀點,認為未來十幾年,亞洲對各類能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促使消費者拋棄不環保的燃料改選擇環保能源的壓力同樣不斷增大,因此,亞洲各市場勢必轉向尋求更多元化的能源組合,像是化石燃料、太陽能、風力、生物燃料、核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等等。 星展集團研究部認為,化石燃料將繼續主導全球燃料組合,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和地熱) 將越來越受歡迎,亞洲應當會從美國的葉岩氣革命中受益,補貼削減可給政府更多空間,探索能源效率解決方案,隨著各國政府試圖維持高水平的經濟增長,這些需求將能設定出政府的優先事務。 據此,許多大宗商品從目前價位繼續大跌的機會,將愈來愈少。施德銘指出,瑞銀財管預測彭博商品指數、瑞銀彭博CMCI綜合指數的現貨收益率在正1-2%之間,大宗商品的預期總收益率也正轉為小幅正值,這應有利於鼓勵投資者重新看待該資產類別,尤其是從避險的角度來看。 ---------------下一則---------------  逢低加碼 農業基金Q4看俏2014-10-01 01:1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DAX農金指數近三個月回檔約2%,較MSCI世界指數表現略差,不過,DAX農金指數第四季通常有較佳表現,而第一季將延續第四季的漲勢。投信法人表示,農業部門併購案持續發酵,將可望推升相關股票上漲,投資人可趁市場回檔布局,長線獲利可期。 觀察DAX農金指數近13年的季表現中,第四季表現較佳,近五年來,第四季績效有四年稱霸全年,2009年及2010年單季達雙位數的獲利,平均第四季漲幅為9.86%,延續這樣的氣勢,第一季平均漲幅也有5.61%。 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近期市場回檔,今年歐洲與大陸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且今年氣候轉佳,使得農作物的產量豐收而造成農作物價格下跌,影響農業相關類股的表現,不過,今年農業化學公司的併購金額將創近年新高,指數修正後可望再出發,維持看好農業上游類股,同時尋求下游潛力個股。 劉坤儒分析,農業部門併購案持續發酵,不管是上游的農產品供應商、 農業化學公司,或者是下游的食品產業今年都有大規模的併購活動,將有利於推升相關股票。由於農產品與肥料等農業上游的需求成長、價格回升、獲利改善,而且目前評價較農業下游便宜,因此,將持續聚焦於農業上游。 富蘭克林華美天然資源組合基金經理人胡志豪指出,農業股票指數相對其他原物料產業的股價相對較穩,原因即是可投資的農業股票範圍廣泛,雖然農產品價格低迷,不利上游公司,但對於下游的廠商,如食品加工業者、肉品廠商以及生產生質乙醇的業者,反而可受惠原料下跌,對獲利有所幫助。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協理莊志祥指出,維持中立看待原物料市場,因為農產品價格面臨的風險,以及大陸改革政策帶來的影響,短期內仍將左右市場情緒。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奈爾.葛瑞森(Neil Gregson)分析,各類天然資源輪動表現,若看好原物料長線走勢,最好選擇同時佈局能源、基礎金屬以及黃金的天然資源基金,較能掌握商品輪漲。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01/clipping/A42A00_T_04_02.JPG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09月30日
公開
41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調味乳補鈣?5類食物補鈣白費工2014/09/24【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儲存骨本,絕對少不了「鈣」,不僅可促進孩童生長發育,也能降低成年人和老年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軟骨症的風險。不過,董氏基金會提醒,補鈣要選對食物才有效,許多民眾透過喝調味乳、奶茶或豆漿等方式補充鈣質,都不是妥當的方式,反而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孩童若鈣質攝取不足,易導致體位橫向發展、長不高,更會影響骨骼健康、生長發育及學習力,並增加蛀牙、骨折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率。補鈣的觀念和重要性老生常談,但仍有許多人補鈣用錯方式。 【錯誤1�調味乳】 台灣的調味乳定義與國外不同,乳含量只須50%以上,等於喝了一瓶調味乳,只喝到一半的生乳成分,其他喝下的都是糖、香料、色素、增稠劑等添加物。也就是說,調味乳比較像是添加了生乳的糖飲,不建議當作一般乳品補充,而且大量的糖更會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導致鈣質流失,進而損害骨質密度,增加日後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發生機率。 【錯誤2�奶精】 董氏基金會102年調查全台50所國小1萬2851位國小學童,約12.7%學童以為奶茶裡的「奶」指的是純奶類,連部分家長也常誤會,早餐會讓孩子喝奶茶來補鈣。事實上,奶茶中的「奶精」屬於飽和度高的油脂類,不含奶類成分和營養,且含有糖和咖啡因,會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 國內調味乳的含乳量僅有一半,其他是糖、香料和色素等人工添加物,長期攝取反而可能增加骨鬆的風險。 國內調味乳的含乳量僅有一半,其他是糖、香料和色素等人工添加物,長期攝取反而可能增加骨鬆的風險。 【錯誤3�霜淇淋】 霜淇淋風潮正夯,許多消費者覺得霜淇淋成份含牛奶,比其他冰品來得營養。不過,董氏基金會提醒,即使是「牛奶口味」的霜淇淋,含乳量也有限,香濃的味道更多是用油脂、大量糖份堆積而成,其他成分還包括增稠劑、乳化劑、防腐劑、各種香料、色素等,高油高糖更易造成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還不如說是用霜淇淋「補胖」。 【錯誤4�豆漿、米漿】 台語稱豆漿叫「豆奶」、米漿叫「米奶」,因此常讓人誤認為都有「奶」、可補鈣,但其實豆漿、米漿並無乳成分,且鈣質含量及人體吸收率都遠不如純奶類,無法取代乳品所提供的營養價值。 【錯誤5�乳酸飲料】 乳酸飲料可助消化,但稀釋發酵乳的含乳量不高、乳酸菌數也不夠多,而且還有外加糖,一瓶100毫升的稀釋發酵乳,約添加2.5顆方糖,熱量相當於45大卡;而學童常喝甜飲容易養成嗜甜口感,進而導致依賴甜食的習慣,對將來發育及健康皆是負面影響。 聰明補鈣:少糖飲+天然高鈣食物 高糖和高熱量飲食會加速鈣質流失,若要從小培養績優「骨」,除了少攝取含糖飲料和高熱量食物,董氏基金會營養師林彥廷表示,天然食物是補鈣的良好來源,掌握均衡多樣攝取原則,也能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鈣質。 純奶類:人體吸收利用率佳,一杯240c.c.的鮮乳或保久乳,約含有270毫克的鈣,或是以3湯匙低脂奶粉沖泡,孩童每天喝2至3杯,幾乎就能獲得一天的鈣質所需。 乳製品:原味優格、無糖優酪乳、低脂起士等。 深綠色蔬菜:芥藍、莧菜、紅莧菜等。 蛋豆魚肉類:小魚乾、小方豆干、板豆腐等。 堅果類:黑芝麻等。 ---------------下一則---------------  吃蔬果不足1份 會鬱卒 飲食牽動情緒 常喝糖飲心情差2014年09月26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少吃蔬果、親友多癮君子,小心憂鬱症上身。董氏基金會昨公布最新調查,每天攝取蔬菜、水果各少於一份者,有明顯憂鬱情緒的比率,比吃蔬果多者各高出九點七和七點四個百分點;親友中逾十人有抽菸習慣者,憂鬱上身比率也比身邊沒癮君子者高五點二個百分點。 1成民眾須求助 董氏去年問卷調查全台四千多名十八歲以上民眾,發現一成一有明顯憂鬱情緒、須尋求專業協助,較二○○三年、即十年前的一成一七略降;去年調查也顯示,飲食習慣明顯牽動心情是開高或走低。 董氏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統計每天攝取蔬菜少於一份(約一個拳頭大小)者,感到明顯憂鬱比率達一成七八,較每天吃四份以上蔬菜者高九點七個百分點;每天攝取少於一份水果者,一成七感到明顯憂鬱,較每天吃兩份以上水果者高七點四個百分點。 親友抽菸有影響 此外,每天喝兩杯含糖飲料者,約兩成覺得很憂鬱,較完全不喝或一周只喝一次者,高出十點五個百分點;親友有十人以上吸菸者,則有一成四四覺得很憂鬱,較親友無人吸菸者高五點二個百分點。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蔬果富含葉酸和維他命C、E等,可促進神經傳導,讓可降低焦慮情緒的血清素及多巴胺,在體內傳遞更順暢,糖份則會影響神經傳導;至於親友多癮君子者易感憂鬱,楊聰財認為,可能是抽菸時多在紓發情緒,長期接受太多負面情緒,心情難免受影響。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不愛喝水…72歲婦熱到中風【聯合報╱記者凌筠婷�二林報導】 彰化縣72歲林姓婦女平常不愛喝水,今年夏天又特別炎熱,日前早上起床時突然覺得右側手腳無力,送醫才發現輕微中風。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張詩欣說,熱天水分補充很重要,以免造成中風。 張詩欣說,腦中風過去多半發生在冬天寒流來時,但根據該院中風防治中心統計,6月到8月中風病患高達75人,比去年同期至少多了2倍以上。 除了本身體質問題之外,飲水習慣也可能造成中風,血液內水分不足,會使血液過於濃稠,血液循環差導致缺血中風,有位68歲農民每天都在田間工作到中午,卻怕跑廁所而節制飲水量,某天在田裡突然發生單側手腳無力,差點摔倒,家人警覺送醫。 張詩欣提醒,睡眠時流汗也會導致身體缺水,因此中風也常發生在早晨起床時,「中風發生3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期,民眾要有警覺早些送醫」。茶葉、咖啡都有利尿效果,不斷排尿會使身體水分流失更嚴重,「最好還是飲用白開水」,不推薦民眾飲用手搖飲料,果糖和奶精身體更難代謝,不但可能造成脂肪肝,更可能危害血管。 中風易發族群大部分是70歲以上的高年齡層,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民眾,但近年發現抽菸量大也可能導致中風,有名男性患者從16歲開始1天抽2包菸,40歲就中風。【2014/09/22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眼壓高勿輕忽 青光眼險失明2014/09/25【台灣新生報�記者蘇秀枝�嘉義報導】 七十五歲的李爺爺三年前因頭暈不適而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眼科就醫,眼科醫師林意純為他進行眼壓及視神經眼底斷層檢查,發現他左眼眼壓正常,但是右眼眼壓三十二毫米汞柱,高於正常值二十一毫米汞柱,且視神經盤已有百分四十的長條狀凹陷,判定他的右眼因為長期眼壓過高,導致視神經受損,再透過裂隙燈以及隅角鏡檢查,確診罹患「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視野只剩下一半。 林醫師表示,眼睛必須要有一定的壓力才能維持球形,這種眼內的壓力特稱為眼壓,當眼球內房水代謝不平衡,造成眼壓上升超過視神經所能容忍的程度,會導致視神經傷害,就稱為青光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致盲眼疾,會對視神經產生不可逆轉的嚴重傷害,眼壓升高損害視神經,讓視野愈來愈狹窄,甚至失明,近年來因低頭族增多,患者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林意純醫師指出,急性青光眼由於發病快速,眼壓於短期內上升到五十至六十毫米汞柱,患者會有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眼睛會有脹痛、視力減退、充血流淚等症狀,由於角膜因壓力上升而水腫,看燈光時會有虹暈出現,但是慢性青光眼初期無特別症狀,會慢慢侵蝕視神經,進而導致視野缺損,最後也會影響到視力,若等到視力下降才求醫,視神經已被壓迫所剩無幾,治療效果就十分有限。 林醫師提醒,由於青光眼難以早期發現,且視力傷害無法逆轉,四十歲以上民眾,尤其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三高患者,最好每年接受一次眼睛檢查,若發現罹患青光眼,需持續接受治療,配合醫師指示用藥,不壓迫眼睛,保持正常作息,若是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腦,一定要適度的讓眼睛休息,才能保護眼睛的健康。 ---------------下一則---------------  長期眼壓高 青光眼上身-中華醫藥網1030925《2014/09/24 14:35》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75歲李姓患者 3年前因頭暈不適而就醫,醫師發現他左眼眼壓正常,但右眼眼壓高於正常值 21毫米汞柱,且視神經盤已有 40%長條狀凹陷,研判他的右眼因長期眼壓過高,導致視神經受損,確診罹患「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視野只剩一半。 大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林意純表示,眼睛要有一定的壓力才能維持球形,這種眼內的壓力稱為眼壓;當眼球內房水代謝不平衡,會導致視神經傷害,稱為青光眼。根據世衛組織統計,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 2的致盲眼疾,近年來因低頭族增多,患者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林意純指出,急性青光眼由於發病快速,眼壓上升,患者會頭痛、惡心、嘔吐,眼睛會有脹痛、視力減退、充血流淚等症狀,看燈光會有虹暈出現;但慢性青光眼初期無特別症狀,會慢慢侵蝕視神經,最後也會影響到視力,若太慢求醫,治療效果十分有限。 目前治療青光眼大多以口服藥或點眼藥減少房水產生或促進排除,也可考慮以雷射或手術治療,以降低眼壓。 林意純提醒,青光眼難以早期發現,且視力傷害無法逆轉, 40歲以上尤其有青光眼家族史,最好每年 1次眼睛檢查。 ---------------下一則---------------  手麻肩痠 恐骨刺警訊-中華醫藥網1030926《2014/09/25 19:52》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近年 3C低頭族增加,骨刺患者多了 2成,當心手麻肩痠是骨刺警訊。 50多歲宋姓男子因工作需要必須長時間使用電腦,平日已出現頸部緊繃、肩膀痛等症狀,但不加以理會,突然出現右上臂無法抬起,經檢查得知為頸椎椎間盤凸出(骨刺),同時壓迫到頸椎神經因而右手癱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表示,這患者一開始只是覺得脖子緊,直到有一天突然右上肢無力、不聽使喚,才大失驚色。經檢查得知因姿勢長期不正確,造成患者椎間盤嚴重壓迫頸椎神經,才會導致右上肢無力。 該名患者經頸椎前位開刀減壓手術,及置放椎體支撐架與加入脊椎固定骨板後,右上肢活動不再受限,目前已順利出院。 他說,脊椎的退化性疾病是常見且棘手的疾病,大多數患者多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及習慣不佳,導致脊椎退化以及骨刺增生,加上近年 3C產品盛行,低頭族多,門診也發現,因為姿勢長期不良,造成頸椎骨刺的病患,增加約 1到 2成,有年輕化的趨勢,至於椎間盤骨刺增生,如果症狀不嚴重,並不一定都要開刀治療,約僅有 2成的病患會建議開刀治療。 ---------------下一則---------------  好辛辣 犯濕疹-中華醫藥網1030926《2014/09/18 19:41》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1名 33歲女上班族自小有嚴重過敏性鼻炎,對海鮮等食物過敏,最近半年因工作壓力大,加上愛吃刺激性的食物,導致兩側臉頰到脖子部位,間歇性起小點狀凸起並且會發癢的疹子,經西醫診斷為濕疹,服用抗組織胺後仍時好時壞,轉而尋求傳統醫學醫治,服藥治療 2週後,症狀明顯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表示,這名患者氣血虛,疹色偏白,經診斷為面遊風,屬血虛風燥,風寒束表之證,治以當歸飲子及荊防敗毒散等方劑,養血潤燥、祛風止癢,服藥 2星期後,病情已經明顯好轉。 江裕陽指出,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大多出現在頭頸部、四肢及臀部,以紅腫、搔癢的皮疹為其表徵。致敏原除了牛奶、雞蛋、花生和海產類食物外,天氣的改變、日光照射、動植物皮毛及不當的護膚品刺激等,都可能誘發,患者的情緒壓力亦會使症狀更嚴重。 中醫認為濕疹的「癢」,是由「風」引起,所以治療時需袪風止癢。若皮疹的顏色偏白,屬「風寒」,治療需袪風散寒。若皮疹的顏色偏紅,屬「風熱」,治療需袪風清熱。若皮疹有水泡,屬「風濕」,治療則需健脾化濕。身體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在自體免疫力與邪氣抗爭的過程中,身體狀況會有盈、虛、消、長的反應,中醫根據身體寒、熱、虛、實的臨床表現,辨證論治,對於濕疹的療效,通常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他建議,飲食宜清淡,多吃當令新鮮食物,少吃辛辣、剌激性食物或加工食品,家中保持空氣流通,可減少灰塵等刺激物的影響,選擇寬鬆透氣棉質衣料,保持規律的運動讓身體流汗排毒,不要大口吃冰,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最後,無形的壓力,會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所以正面思考,減少情緒壓力。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偏頭痛者罹腸躁 高出6.6倍2014年09月23日【邱俊吉╱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比一般人更易發生大腸激躁症,痛得較厲害者的罹病風險,比常人最多高出六點六倍;且若小於三十歲就鬧偏頭痛,腸躁症機率比一般人高二點三六倍。醫師提醒,偏頭痛病人應設法減輕壓力,以免身體上、下齊拉警報。 腸道神經受刺激 進行研究的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威宏說,追蹤約一萬四千名偏頭痛患者,和約五萬六千名無偏頭痛者就醫情況,發現前者得腸躁症風險較高,痛得愈劇烈則風險愈高,最多可高出六點六倍。另發現三十歲以下就偏頭痛,未來腸躁症機率比同齡者高二點三六倍,若年輕便苦於偏頭痛,日後恐得花更長時間應付腸道問題。 陳威宏表示,偏頭痛是腦部神經較易興奮所致,神經系統不可能上、下全無關連,也許患者腸道神經也較易感受刺激,引發腸道異常蠕動的腸躁症。這是國內首篇明確量化偏頭痛與腸躁症相關性的研究,刊於近日出版的《歐洲神經學》期刊。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說,臨床確實發現許多偏頭痛患者有腸道問題,開立處方時多會注意止痛藥會否妨礙消化、吸收,也建議偏頭痛病人盡量避免壓力,以防腸躁症帶來更多困擾。 防治偏頭痛須知 ●偏頭痛症狀發生不久便應吃止痛藥,勿待痛覺劇烈才服用,藥效會受影響 ●建議每周用藥不超過2天 ●頭痛若嚴重到噁心、嘔吐,應速就醫 ●偏頭痛患者比一般人更易腸躁症,風險最多高出6.6倍,病人除服藥須注意會否過度刺激腸道,也得設法避免壓力 資料來源:陳威宏醫師、王署君醫師 ---------------下一則---------------  頭痛?偏頭痛?症狀差異比一比2014/09/22【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不過,每個人習慣性頭痛的發作部位和時間不同,醫師分析門診中主訴頭痛的患者,偏頭痛和緊縮型頭痛就佔了8至9成,治療和預防方式各有差異,不當或濫用藥物反而可能增加頭痛的風險,不可不慎! 前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巫錫霖表示,「頭痛」是頭部疼痛的統稱,門診常見的頭痛種類,可略分為偏頭痛、緊縮性頭痛,以及藥物過度使用型頭痛,其中以偏頭痛和緊縮性頭痛最為常見,合計占頭痛患者的8至9成。 【頭痛分成3種】 1.偏頭痛 「偏頭痛」一詞有明確的診斷依據,患者需有累計5次以上頭痛發作的病史,且符合以下4要件,包括〈1〉每次發作疼痛超過4至12小時;〈2〉單側頭痛(少部分患者會出現雙側頭痛);〈3〉脈搏式抽痛;〈4〉合併有噁心、嘔吐、畏光、怕吵、上下樓梯時疼痛感加劇等症狀。若患者未完全符合以上4要件,只要有其中1項,也可被稱為「可能性偏頭痛」,需進一步觀察和治療。 偏頭痛可再細分為「無前兆性偏頭痛」和「前兆性偏頭痛」,前者是指偏頭痛發作前沒有徵兆,多數患者屬於此類;而前兆性偏頭痛患者,頭痛發作前常有眼睛反光、單眼視力模糊、看東西如水波滑動的現象。 巫錫霖醫師表示,偏頭痛是因腦幹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影響血管的症狀,無論發作前是否有徵兆,患者常感覺劇烈頭痛,嚴重時會「痛到動不了」,連家事和工作都停擺,需服用一般性止痛藥或偏頭痛專用藥緩解疼痛。 偏頭痛可經生活管理和治療預防發作。輕微偏頭痛者的預防方法是減少誘發因子,避免睡太少或睡太多,不攝取味精和酒精類食品,適度抒解壓力。嚴重性偏頭痛者,則可在醫師評估下,處方預防性治療用藥,如抗癲癇藥物、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雖無法止痛,卻能預防偏頭痛發作。 2.緊縮性頭痛 「緊縮性頭痛」的形成則與壓力大和肌肉緊張有關,患者需累計10次以上的頭痛病史,每次頭痛持續30分鐘至1星期。醫師表示,緊縮性頭痛症狀比偏頭痛輕微,發作時仍可工作或做家事,患者不會有搏動性抽痛或合併嘔吐、畏光等症狀,但會兩側太陽穴同時疼痛,頭部感覺緊繃如戴緊箍咒。 治療上,應先矯正導致肌肉緊張的錯誤姿勢,學會自主放鬆。若是緊縮性頭痛發作頻繁或症狀嚴重的人,另可經醫師診斷,處方三環類抗憂鬱劑,達到預防性治療的目的,但此類藥物無法止痛,不能在發作期服用。 3. 藥物過度使用型頭痛 一遇到頭痛,許多人未分清楚頭痛原因就自行服用成藥止痛,但長期不當服用或服用過量,可能造成止痛效果遞減,發作間隔越來越緊湊、越來越痛,甚至可能改變原有的頭痛型態,例如由偏頭痛轉為慢性頭痛,每個月有15天都需忍受頭痛之苦,且反覆發作長達3個月。 巫錫霖醫師表示,因藥物過度使用所引起的慢性頭痛,治療上更加棘手,因人而異,通常可經戒斷藥物而改善,但嚴重者需住院治療。 ---------------下一則---------------  去年國人吃逾22億顆胃藥-中華醫藥網1030926《2014/09/25 21:11》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人多認為吃藥會傷胃,要吃胃藥顧胃,台灣去年共吃掉超過 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就高達 17億顆以上,疊起來高度約為 6693座 101大樓。食藥署呼籲,長期吃胃藥顧胃恐適得其反,如果服用制酸劑 3天後仍未好轉,應速就醫。 食藥署昨天公布, 8月進行全國性制酸劑 (胃藥 )用藥行為調查,去年國人吃掉超過 22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藥品就高達 17億顆以上,金額超過 13億元;換算下來,國人 1年下肚的制酸劑疊起來有 6693座 101大樓。 調查顯示,近 2成民眾最近 3個月內至少服用 1次以上胃藥,主因是來自「吃藥傷胃」的錯誤觀念,不少人就醫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胃藥,希望減低對腸胃傷害。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表示,調查發現,近 26.6%民眾會主動要求醫生另外開胃藥,其中 40-59歲高達 3成 5,且仍有 2成 5會根據親友的建議或廣告印象,自行買胃藥吃, 2成甚至不會詳閱藥品使用說明書。 戴雪詠指出,其實大部分藥品不會造成腸胃道不良反應,民眾卻因為「加個胃藥顧胃」的錯誤概念吃下制酸劑,等於白吃。 長期服用胃藥會使胃內酸鹼值升高,胃酸變少,反而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不但不能顧胃,反而傷胃,但高達 7成民眾對於使用制酸劑長期風險不清楚。戴雪詠提醒,如果腸胃不適症狀在服用制酸劑 3天後仍未好轉,應速就醫,切勿自行持續使用。 此外,錯誤的用藥行為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制酸劑跟其他藥品一起服用,可能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或增加藥品副作用,戴雪詠強調,民眾往往忽略用藥的風險,若有問題一定要「生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人前笑人後寡言易罹憂鬱症-中華醫藥網1030923《2014/09/22 18:51》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人前歡笑,人後寡言,小心憂鬱症上身。精神科醫師提醒,憂鬱症患者無法自行控制低落的情緒,尤其職場開心果更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若發現周遭的人連續 2週出現情緒低落、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對未來無望感等症狀,要趕緊就醫。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憂鬱症也是一種疾病,患者會無法自行控制情緒低落、無法停止負向思考,甚至選擇用自我傷害或最激烈的方式來解決痛苦,必須藉由平日對自己憂鬱情緒的檢視、專業的協助或專業的治療,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此外,在職場帶給人們歡笑與開心的開心果更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劉嘉逸指出,在工作上不時地呈現出幽默特質的人,可能都是憂鬱的掩護,然而低自尊與自我貶抑都是憂鬱症的相關因子,像是自我嘲諷都可視為自我否定的情緒,同時,根據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顯示,每天進行適度或劇烈運動,其功效等同於第 2種抗憂鬱藥物,並建議女性從事適度運動、男性則可選擇較為激烈的運動,近 3成憂鬱症的人會完全得到改善,另外, 2成也有顯著的改善。 劉嘉逸說,除運動外,還可以傾聽他們歡笑背後的情緒或是感受,必要時可轉介心理相關專業的協助,若是患者喜歡在人群中壓抑自己並且取悅他人,會對自我造成壓力,建議可與投契的友人共同參與戶外活動、放鬆身心。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成人運動量為「每週累積達 150分鐘」,為規律運動的簡易記憶原則,都可讓生理達到最基本的健康效果。 ---------------下一則---------------  16-24歲女性最易遭受戀愛暴力-中華醫藥網1030924《2014/09/23 20:0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男女分手悲劇不斷重演,國外研究調查顯示,年輕女性最易遭受戀愛暴力,且最嚴重的都發生在分手時,衛生福利部提醒,面對親密關係的暴力警訊時,要儘快尋求專業協助,向恐怖情人說不,別讓暴力傷害作為感情終局。 台北市一名幼兒園老師在上班途中遭前男友埋伏當街亂刀刺死的事件,令雙方親友心碎遺憾,也震驚社會。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表示,年輕人情投意合而交往戀愛是十分自然的過程,然而,吵架、衝突,或分手也是常見的事。只是仍有少數人在談分手時,難以承受失落,而將濃情蜜意轉為暴力虐待,甚至失去理智殺害對方。 張秀鴛表示,國外相關研究調查顯示, 16歲至 24歲的年輕女性最容易遭受戀愛暴力,而且最嚴重的暴力傷害通常都發生在分手的時候,尤其雙方之間如果同時涉及財務和感情的糾葛,遭受對方殺害的風險將升高。 國內一項由民間團體所做的非正式調查, 44%的民眾在戀愛交往的過程中曾遭受親密伴侶的暴力虐待,但多數人會選擇冷處理,或向朋友、老師或家人求助,只有少數會直接面對解決暴力問題。 實務經驗也發現,在親密關係暴力中,越早介入處置,越能有效終止暴力的傷害。張秀鴛表示,各級學校皆應重視年輕族群親密關係暴力預防重要性,及早建立年輕學子們人際交往觀念與態度,讓戀愛學分裡除了開心談戀愛,更要懂得如何和平說再見,當面對親密關係的暴力警訊時,如雙方衝突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一方已出現暴力虐待或高壓控制等行為等,要馬上向專業人員尋求協助,可以撥打 113保護專線,或向各地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求助,避免暴力傷害的遺憾。 ---------------下一則---------------  家有躁鬱者 讓人憂鬱【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 「在身心內科門診裡,很多病人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追溯源頭才發現,原來是家人可能有躁鬱症,天天相處,備感壓力。」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如此解釋她的臨床觀察。 躁鬱症患者不容易意識自己出了問題,和他人相處不易,和自己相處也辛苦。袁瑋說,患者常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快樂、激昂,就算坐不住、無法專心、睡覺,也沒有意識到這些狀況和原本的自己不同,缺乏病識感,是最難突破的環節。 袁瑋表示,自覺自己不太一樣的躁鬱症患者,僅一到兩成,因此主動就醫的人很少,多數是患者周遭親友發現有異,或症狀已影響到他人生活,患者才有就醫的機緣。 其實只要不影響生活,輕微的躁鬱症可透過運動、睡眠充足來改善症狀。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三原補充,輕躁者容易有雄心壯志,做事效率極高,可以做很多事,但症狀若已失去控制或嚴重影響他人,就有就醫的必要。 要說服患者就醫,要有技巧,黃三原提醒,若發現身邊的人可能罹患躁鬱症,不建議直接跟對方說:「我覺得你可能得了躁鬱症,要趕快就醫。」這樣的作法並不適當。 黃三原解釋,一方面是一般人無法精準診斷,若懷疑對方生病,還說了出來,如同幫對方貼上躁鬱症患者標籤,恐讓對方更不願意就醫;另一方面,如果和對方沒那麼熟,有時也很難分出對方究竟是個性暴躁、一時低潮還是躁鬱症。 袁瑋建議,可以委婉告訴對方,我覺得你好像和平常不太一樣,讓疑似躁鬱症意識到自己可能出了問題;或可小施技巧,請對方陪你一起去看醫師,千萬別強迫對方。【2014/09/2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躁鬱上身 你好像不太一樣…【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 在電影「派特的幸福劇本」中,主角派特因為躁鬱症,容易捉狂,行為莽撞,目擊老婆外遇,失控下痛毆小三,於是住院治療。出院後他極度想要上進,重新贏回老婆的心,卻屢屢受挫。 躁鬱症正式名稱是「雙極型情感精神疾患」,指患者情緒有兩個極端,躁與鬱交互出現,還可能周而復始、一再發生。引發躁鬱症的原因包括基因、壓力、睡眠剝奪、過度刺激、藥物、酒等,但體質是關鍵因素。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通常躁症會持續幾個月,患者易怒、情緒高昂、信心大增、覺得自己很強,因此容易和他人起衝突,常出現飆車、亂花錢等行為,躁症患者常常精神很好,就算累壞了、眼睛充滿血絲也睡不著。但躁期一過去,身體就會非常疲累。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三原說,不少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作家,都是躁鬱症患者,如美國總統林肯、音樂家貝多芬、作家海明威等。袁瑋解釋,躁症的精神狀態能讓藝術家無間斷創作,實現靈感。 鬱期症狀和憂鬱症類似,此時患者突然話少、沒勁,對自己沒有信心。 如何簡單判斷是否為躁鬱症?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景瑞說,最直接的方法是看患者個性,如果一個人原本就慷慨、多話,或個性挑剔、龜毛,不能說他有躁鬱症;但平日並非如此,某段時間忽然變得浪費、亂花錢或亢奮,話匣子開了就關不了,這可能是躁鬱症。另外,除了和原來個性不同,「不正常」的時間也會持續好幾天。 一般人不易區分躁鬱症和憂鬱症,也有憂鬱症患者,最後更改診斷為躁鬱症。張景瑞說,憂鬱症患者經常否定自己,躁鬱症患者則常看別人不順眼,覺得別人不對,不會否定自己或覺得自己有不好或不對之處。 在「派特的幸福劇本」中,派特的老爸有時明顯情緒失控,派特的好友朗尼壓力大時會亂砸東西,派特的哥哥說話白目又自我防禦,對照派特和同樣「有病」的女主角蒂芬妮,正常與瘋狂的界線,其實並不明顯。疾病也許帶來痛苦與黑暗,但經歷其中而成長,也會帶給人們智慧與力量。【2014/09/2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居家生活 蚊子怕香茅 美和科技做成防蚊膏【聯合報╱記者陳沛佑�內埔報導】 美和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老師廖信昌帶領學生,研發「唇膏式」的全天然、無化學成分的草本精油防蚊膏,將它做成易攜帶的護唇膏模樣,並與屏東在地廠商合作,成功將技術商品化。 他說,他研究過蒼蠅、蟑螂等昆蟲,近年他發現蚊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台灣特有的小黑蚊,非常惱人,雖然小黑蚊不像蚊子會傳染疾病,但搔癢無比,會讓民眾不斷抓皮膚,抓破皮更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廖信昌說,為了研發出全天然的驅蚊物質,他從天然精油下手,他挑出20多種的精油,反覆做實驗,最後發現蚊子非常害怕香茅,再加上薄荷、尤加利等精油,並以以蜂蠟保持滋潤,成為「蚊子最討厭的味道」。【2014/09/24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殺蟲劑往角落噴 滅蚊不傷身【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 北市傳出本土性登革熱病例,北市府環保局加強戶外消毒並提醒民眾注意居家環境,若要以殺蟲劑或蚊香在屋內除蚊,一定要正確使用。 市府衛生局18日接到衛福部通知士林有一名男學生感染本土性登革熱,清潔隊員隨即到他的住家周邊半徑約100公尺範圍噴藥滅蚊,同時加強積水容器等孳生源清除工作。 環保局指出,民眾常用的防蚊產品有噴霧型殺蟲劑、水蒸式殺蟲劑及各式蚊香。這些產品都以合成除蟲菊精殺蚊,雖然毒性較低,但仍會影響人體的肝、腎解毒功能;孕婦如果大量吸入,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提醒民眾要依正確方法使用。 環保局科長楊維修說,噴霧式殺蟲劑功效顯著且迅速,但若對著在飛的蚊子噴灑,讓殺蟲劑飄浮在空氣中,除噴的人會吸入,也可能殘留在衣物、食物或餐具上帶來風險。建議噴在水槽下、浴廁角落、櫥櫃或桌腳等蚊蟲喜愛躲藏的地方,利用藥劑殘效滅蚊。 水蒸式殺蟲劑利用煙霧瀰漫方式把藥劑擴散到住家空間,使用前應緊閉門窗及暫時關閉火災偵煙設備,以免被誤認為發生火災,家具、食物和餐具也要妥善覆蓋或存放。 至於使用蚊香滅蚊,環保局提醒最忌「邊睡邊點」,免得讓家人整夜暴露在中毒的危險中。【2014/09/24 聯合報】@ http://udn.com/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2014年09月30日
公開
34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養兒育女大作戰 營養要充足 存骨本 從小選對食物才有效-中華醫藥網1030924《2014/09/23 19:12》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 9月 24日第 15屆「世界學校乳品日」,董氏基金會提醒,存足骨本必須從小開始,但要注意選對食物才有效,並點名奶茶、調味乳、豆漿、米漿、霜淇淋、乳酸飲料等 6種飲品難補鈣,多喝只是補錯白費工,甚至造成身體負擔!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林彥廷營養師提醒,孩童的鈣質攝取不可輕忽,以免增加未來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軟骨症風險,成為生長發育隱憂;且 30歲之後,身體中鈣質的流失速度將大於累積速度,再努力補充鈣質也事倍功半,因此存足骨本必須從小開始。 補鈣存骨本也要選對食物,林彥廷表示,天然食物是補鈣的良好來源,掌握均衡多樣攝取原則,就能幫孩子從小培養績優「骨」。但奶茶、調味乳、豆漿、米漿、霜淇淋、乳酸飲料等 6種飲品,其實鈣含量有限,不但難補鈣,還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 林彥廷表示,台灣的調味乳乳含量只須 50%以上,除了生乳成分,也含糖、香料、色素、增稠劑等添加物,不建議當作一般乳品補充,而且大量的糖更會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並導致鈣流失,進而損害骨質密度,增加日後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發生機率。 奶茶中的「奶」指奶精,屬於飽和度高的油脂類,不含奶類成分和營養,而且還含有糖和咖啡因,更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霜淇淋高油高熱量,且添加物過多,即使是「牛奶口味」的霜淇淋,含乳量也有限,更易造成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還不如說是「補胖」。 至於豆漿、米漿的鈣含量不足,無法取代乳品所提供的營養價值。而乳酸飲料其實是糖多多,一瓶 100毫升的稀釋發酵乳,外添加糖含量約 2.5顆方糖,熱量相當於 45大卡,且含乳量不高、乳酸菌數也不夠多,只是對身體造成不必要負荷,學童常喝甜飲,容易養成嗜甜口感,進而導致依賴甜食的習慣,對將來發育及健康皆是負面影響。 林彥廷指出,含鈣豐富的天然食物包括純奶類、乳製品、深綠色蔬菜和堅果類等,一杯 240cc的鮮乳、保久乳約含有 270毫克的鈣,建議成長中的孩子,可以每天喝 2份奶,做為便利的鈣質來源。 ---------------下一則---------------  只吃白飯 缺鋅長不高【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 孩童偏食只吃白飯,當心生長遲緩長不高。一名國小三年級女童挑食,不愛吃蔬菜、水果及肉類,三餐只吃白飯,導致生長遲緩。一般小三學童身高約130到135公分,但女童僅123公分,體重24公斤,在兒童生長曲線百分位3%以下,抽血發現,血液中「鋅」含量不足。 收治這名個案的榮新診所主治醫師潘俊伸表示,正常血中鋅濃度約每公升800至1200微克(μg/L),但女童數值僅600多,給予專用營養添加劑,每日補充10到20毫克的鋅,不到3個月已長高3公分。 潘俊伸說,鋅是身體合成生長激素的重要元素,一旦缺乏,易有生長遲緩、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腹瀉、皮膚乾燥、傷口癒合不良、夜盲等症狀。通常鋅缺乏的原因與挑食、營養攝取不足、腸胃吸收不佳、排泄增加等因素有關,尤其鋅一旦缺乏,較慢反應於血中濃度,一開始不見得驗得出來,一旦驗出不足,已缺乏一段時日。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研究指出,大氣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小麥、稻米中的蛋白質、鋅、鐵含量降低,女童每天只吃白飯,易致鋅不足而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恐影響孩童腦部智能發展。」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顏瑞龍說,這名女童不僅缺乏鋅,只吃白飯,雖然熱量足夠,但蛋白質、纖維素可能不足,造成體型瘦小、長不高。 潘俊伸說,鋅屬於微量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或營養添加劑補充,通常生蠔、牡蠣、魚貝類、紅肉等食物含有鋅,尤其生蠔每100公克就有71毫克的鋅,同分量的白米飯的鋅含量不到1毫克,兩者差距懸殊。 不過,顏瑞龍強調,鋅缺乏並不常見,一般人若不挑食且飲食均衡,不容易出現不足,除非吸收能力特別差,臨床每100名患者抽血檢測鋅濃度,不足者可能不到1人。他建議,孩子如果身材矮小,生長曲線居同齡孩童的3%以下,就應就醫。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希望孩子「高人一等」,為了讓孩子長高,拚命幫他們補充鈣片。但醫師表示,補鈣不等於增高,對孩子成長發育而言,可多攝取「鋅」。 「補鈣讓骨頭變得結實,骨密度變好。」榮新診所主治醫師潘俊伸說,儲存骨本最好方法就是增加維生素D及鈣質攝取,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對青春期儲存骨本很有效。不過,骨密度增加不代表長高,身高長成必須靠生長激素,而鋅是合成生長激素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想長高,建議多攝取鋅。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顏瑞龍表示,鋅是長高重要的微量元素,對孩子成長發育很重要,尤其兒童生長曲線在同齡百分位3%以下的孩子,除了需抽血檢測生長激素,也會同時檢驗鋅的濃度、血紅素及甲狀腺分泌情形。 另外,鋅也與細胞生長、睪固酮及視網膜蛋白質合成有關,如果嚴重不足可能會造成青春期延遲。潘俊伸曾收治一名16歲的高一男孩,同齡男生都已發育長高,他只有160公分,是同齡身高百分位15%,青春期遲遲不來,未達成年身高預估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鋅是微量元素,人體無法合成,需從飲食攝取;但潘俊伸說,部分營養素如鐵、銅也會跟鋅競爭,菠菜則會跟鋅螯合,造成體內的鋅流失,因此食用大量紅肉,可能造成體內鋅濃度不足。 雖然鋅對於生長發育很重要,但補過頭也會出現副作用,常見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等。此外,除了鋅之外,胺基酸及富含蛋白質的精胺酸食物,如紅肉、堅果類也是合成生長激素的重要元素,醫師提醒家長,應避免孩子挑食,均衡飲食,才能健康發育、順利增高。【2014/09/2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病痛要照顧 芳香療法無法防止氣喘發作-中華醫藥網1030920《2014/09/19 19:20》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台灣孩童氣喘相當普遍,許多家長將芳香療法用來幫助病童緩解病情,但成大醫院研究發現精油頂多有淨化室內空氣的功用,輔佐呼吸功能,目前並無防止氣喘發作的效果。 部分芳香療法業者及醫界宣稱,精油原料包含上百種的天然化學物質,對氣喘患者具有預防呼吸道感染及訓練呼吸功能的效果,一些家長因而讓氣喘孩童也使用芳香療法。 成醫與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結合,評估號稱呼吸訓練的芳香療法的精油至少 13種,售價多數昂貴,但使用滴數或年齡限制,以及發揮療效的期間,講法很籠統。 針對 12名曾接受芳香療法的氣喘兒 (10至 18歲 )追蹤調查後,其中 7名第 2至 5天氣喘發作而求診,專科醫師緊急處置,氣喘才平息,家長不再嘗試精油療法,至今病情尚屬平穩。 另外, 5名病童使用芳香療法 3至 6個月後,因天氣冷熱差異大、呼吸道感染、在教室內打掃而氣喘,但家長仍持續使用,醫師則觀察中。 成醫指出,從發病案例可知精油是非過敏性的刺激因子,會引起氣喘發作;續用的經驗顯示芳香療法充其量可淨化室內空氣,作為預防氣喘的輔助方法,卻阻止不了氣喘發作。 免疫學會也認為,氣喘在急性發作由西醫緊急處置,有立即療效,緩解期可搭配中醫,改善體質的成效不錯,現行足以滿足治療需求;業者應做科學化的醫學研究,整理出合乎醫療評量的標準,獲得認可後,再公開推廣比較好。 成醫建議家長,患者如果想嘗試芳香療法,初次使用之前,要備妥氣喘急救藥,以因應突發狀況。平時應寫氣喘日記,以確定用藥的時機和劑量。

1030930基金資訊

2014年09月30日
公開
13

多元資產 抗震2014-09-29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美阿聯軍對敘利亞境內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力量發動猛烈空襲,IS也擬攻擊美國與巴黎的地鐵反制,地緣政治風險擴大,美股雖受干擾,但上周五已止穩。 根據統計,1990年以來美國出兵,除了1990年的海灣戰爭,適逢美國景氣步入衰退期,因而拉長戰事,對全球市場的負面影響時間也延長,其他的戰爭,均屬短線衝擊,後一個月就能恢復。 若再拉長至後二月及後三月,不論是MSCI全球、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指數幾乎全面走揚,金融市場對於國際戰事的反應,並未太過激烈。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國際政治雜音對於金融市場的衝擊均屬短線,以過去經驗來看,只要基本面無虞,非經濟面利空引發的市場震盪不會持續太久,反而是有機會在利空淡化後上演跌深反彈行情。 郭世宗表示,全球金融環境處於微溫增長,市場敏感度偏高,最好透過多元資產基金分散風險,掌握各類資產輪動機會,同步兼顧收益及成長。 ---------------下一則---------------  全球貨幣競貶戰開打 港元點火 民幣貶至1個月新低 亞幣全趴2014年09月30日【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 愈演愈烈 市場擁抱美元,全球貨幣競貶愈演愈烈,6月來持續升值的人民幣也出現重大轉折。上海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昨重貶0.38%,收在1個月新低6.1501。分析師指出,全球貨幣普遍走弱,加上昨港元貶值,帶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匯價快速走貶,成為上海人民幣即期匯價順勢重貶導火線。 受港元貶值帶動,離岸人民幣走貶0.4%至6.1691,創2周來最大貶幅。 東方匯理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高德信(Dariusz Kowalczyk)指出,佔中示威衝擊港元走弱,疲弱之勢將蔓延至中國資產價格。 印尼盾7個半月新低 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全德建說:「投資人心驚膽跳,不希望過度曝險於香港相關資產,其中也包括了離岸人民幣。隨著十一假期來臨,民眾希望結清相關部位,我預期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匯價都會持續走軟。」 不僅人民幣貶勢明顯,其他全球主要貨幣及亞洲貨幣昨也競相大貶。日圓昨續創6年新低,歐元則續創2年新低,韓元兌美元昨重貶逾0.9%,創5個月新低1053.88,其他包括印尼盾創7個半月新低,馬元創半年新低、菲律賓披索也創半年新低,印度盧比則創2個月新低。 據路透報導,昨天中國4大行的美元買盤相當龐大,帶動了整體交易量,不但有節前購匯的需求,也有月末、季末的購匯需求,也有銀行提前準備頭寸,以應對節後美元信用卡還款,香港佔中活動也有影響。 1名外資交易員強調,昨天匯市波動劇烈,其實不僅單一特別事件的影響特別大,但幾個事件加在一起,影響就大了些。 美國經濟強勁復甦,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終值為4.6%,創2011年第4季以來最大增幅,更加強市場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升息預期,帶動美元強勢上揚。 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 在美元紅不讓的情況下,其他國家貨幣順勢走貶。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昨設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1539,創3周新低,反映人行有意引導人民幣走貶。 儘管離岸人民幣走勢持續受外圍影響波動,但人行仍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交易。經人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展開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這是中歐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的重要措施。 ---------------下一則---------------  港股短空長多2014-09-29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香港進行占中行動衝擊恆生指數29日盤中一度下跌逾500點,尾盤下跌至7月來低點23229點,跌幅1.9%。而港元兌美元匯價也創近18個月跌幅,來到7.7627。業者認為目前評估影響有限,但須注意示威活動是否擴大以及對十一長假商機的衝擊。 香港進行占中行動衝擊恆生指數29日盤中一度下跌逾500點,尾盤下跌至7月來低點23229點,跌幅1.9%。圖為港股交易大廳。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 香港零售銷售量已連續第7個月下滑,加上香港占中行動,影響消費與投資信心,衝擊地產與零售類股,港股連三周下跌。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未來須持續觀察中國政府態度,若時間拉長將對港股造成不利影響。展望第4季中國題材眾多,仍看好後市。 新加坡大華銀證券投顧副總鄧盛銘認為表面看起來是政治問題,但其實跟年輕世代相對剝奪感重的經濟問題有關,似乎有衍生學運的可能,未來須留意港中互動的長期影響。短期影響則是預期中的中國十一長假商機可能受衝擊,且不確定性不利股市,陸股上漲力道本來應該更強勁。 國泰投信中國股票投資部主管陳士心表示,香港股市過去因為法治完備、自由度高,在新興市場中享有相對高的風險溢價,這次和平占中運動算是打破這樣的印象。9月時港股跟A股走勢出現反向,市場低估其影響,周末事態擴大,加上接近月底期指結算,造成超跌,由匯率急跌來看確實有資金抽離跡象。 不過這種政治影響都屬短期效應,且一旦落幕,相信反彈力道也可觀,而長期來說還是會回歸經濟基本面,香港與中國大陸不管在經濟、股市關係密切,預期隨滬港通將推升陸股表現,港股預期也會水漲船高。 台新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高依喧認為雖然學運會造成短期社會心理面不安,昨(29)日港股下跌在預期之中,而港股下跌時,反而可以逢低布局。因為港股與陸股連動性高,港股不管國企股或民營企業都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陸股昨日仍上漲,顯示影響不大,對港股後市也有支撐作用。 ---------------下一則---------------  連兩周吸金王 美股基金發燙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拉抬升息預期發酵,連動美元強勢表現,美股資金魅力大增,上周淨流入46.1億美元,連續第二周奪下股票吸金之冠;反觀歐日因經濟出現雜音,上周分別淨流出13.89億及9.77億美元。 另外,雖然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連續兩周流出,但在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獲得資金回補5億美元的引領下,三大新興區域全面吸金, 其中,拉美基金在選舉行情的加持下,資金買氣連旺五周。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全球景氣穩定向上,但各國復甦步伐不一,導致貨幣政策分歧擴大,相較於歐日央行續行寬鬆,美國聯準會很有可能明年啟動升息,推升美元指數勁揚,進而帶動美元資產資金魅力大增,從美股基金9月份淨流入168億美元居股票吸金之冠可見一斑。 郭世宗說明,美元走升代表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相當有利於占美國進口總額34%的亞洲經濟增長,不僅亞洲貿易餘額已有正向改善跡象,亞股表現也重拾上升趨勢。 保德信全球優質股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如惠表示,全球景氣重回復甦態勢,連帶使企業獲利逐步回溫。儘管美股在2013年的強勢上漲導致從本益比角度來看空間似乎較小,但不論從相對估值、利率水準或盈利率相對公債殖利率來看,美股在創新高後仍有相當空間,美國經濟可望保持溫和成長,通膨仍在可控範圍,美股中線趨勢向上看法未變。 歐股基金連四周失血,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主要是受到經濟數據疲弱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不過歐元區通膨前景仍疲軟,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吉表示,不會坐等刺激政策生效,令市場充滿對進一步刺激政策出台的想像,上周歐股基金失血幅度趨緩,主要反應量化寬鬆擴大的期待,以及歐元貶值帶動獲利上調契機。 亞洲企業獲利動能隨之上修,每股盈餘成長率創下兩年半來新高,摩根投信表示,亞洲各國政府陸續推出結構性改革計畫,執行成效已逐漸顯現並反應在經濟動能上,料將推升企業獲利動能再上一層,可望支持亞股延續補漲行情。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7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基金特蒐�金磚基金 印度最威2014-09-29 記者張?文�台北報導 印度持續受惠於大選變天行情,股市不斷挑戰歷史高點,印度基金跟著水漲船高,績效遙遙領先其他金磚基金。 柏瑞印度股票基金經理人孫心瑩(Elizabeth Soon)認為,印度經濟成長動能來源分散,精選個股才是長期致勝關鍵。 在金磚四國中,巴西及俄羅斯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也受到原物料價格左右;中國是資源需求大國,只要經濟成長趨緩,就會影響巴西等國;印度則是資源進口國,能源等價格持穩或走跌,就可以降低印度的通貨膨脹。今年以來能源價格平穩,也是印度股市上漲的助力之一。 孫心瑩在2008年加入操盤團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研究公司上。因此,如果經過她研究後很看好的公司,就會在法規限制下盡量多持有一些部位。 例如,到8月底為止,基金的最大持股是蘇利(Shree)水泥,比重接近10%,第二大持股是資訊科技公司Infosys,比重差不多,第三大持股也有接近8%的比重,基金的前十大持股就占45%到50%之多,前20大持股更高達70%到75%。 不過,雖然持股看似集中,其實孫心瑩認為相當分散多元,這是從經濟的成長動能來看,因為印度經濟成長動能確實相當分散。例如,蘇利水泥是標準的基礎建設股,基金第二大持股Infosys 受惠於全球復甦,第三大持股HDFC銀行是內需概念股。此外,前十大持股中,還包括工程、農業、天然氣等公司。 孫心瑩指出,她納入持股的公司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定的產業地位(包括品牌、市占率、低成本製造等),二是管理階層能力強,三是股價評價合理或便宜。 由於孫心瑩非常重視基本面,因此基金在空頭時反而較抗跌,畢竟優質企業度過經濟寒冬的機率高出許多。從金融海嘯以後的2009年算起,柏瑞印度股票基金的年化報酬率達11%,高於大盤及同業的8%。 孫心瑩認為,印股市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約八成,代表印度股價離合理價格仍有兩成的折價空間。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只看類股,而是要挑選優質的個股,這類有競爭力的公司才能面對不確定性,不論是俄烏、伊拉克或是中國南海問題等等。 孫心瑩舉例說明,印度首度進行經濟改革是在1991年,中間經過多次景氣循環及政經事件,但印度雀巢年化報酬率高達23%,印度的跨國工程企業L&T也有22%的年化報酬率。這充分顯示,不論總體經濟或是產業的發展如何,擁有優良企業模式的公司,長期的股價表現驚人。 孫心瑩說,當然,像是景氣循環股L&T的波動可能會高於防禦型消費股雀巢。但是,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波動並不是風險,反而是投資機會。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8.jpg&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7.jpg&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5.jpg&x=0&y=0&sw=0&sh=0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3.jpg&x=0&y=0&sw=0&sh=0 ---------------下一則---------------  蘇獨公投落幕 歐股基金長線有撐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出爐後,各研究單位紛紛出具最新報告強調,維持原狀,大幅消除英鎊劇貶壓力,英國國土得以保全,工黨亦能維繫政治勢力平衡,蘇格蘭亦將取得更多自治權,含稅收及社福,雙方互蒙其利,利多將帶動先前受制於蘇格蘭出走壓力的英國及歐洲股匯市補漲。 ING歐洲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洲央行進行首波TLTRO資金施放,總計吸引826億歐元投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央行6月及9月份兩次大規模降息政策效果逐漸顯現。 政策時程方面,繼首波TLTRO發放後,10月初將公布收購ABS細則,11月單一銀行監管機制(SSM)即將上路,屆時歐洲銀行將納入ECB旗下監管,12月則有第二波的TLTRO發放,亦即至年底前,歐元區每月均有新政策推出,政策護航經濟效果具延續性,有助支撐歐股表現。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公投結果塵埃落定,長線將得回歸基本面。此外,鑑於政策開始施行到成效顯現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加上歐股估值仍低,在看好歐洲基本面改善下,可趁機分批長線布局。 施羅德(環)歐洲收益股票基金產品分析師林良軍表示,基於歐洲疲弱的總體經濟,ECB後續可能推出新刺激政策,將從基本面給予歐股支撐,財務體質健全、獲利穩定、現金流量充沛,並穩定發放股利的大型龍頭股,將是投資重點。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短期內,歐股仍在結構調整,惟中期仍期待基本面持續回穩,對歐股中長線展望樂觀。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基金經理人海樂.安諾指出,蘇格蘭脫離英國疑慮化解,將帶動英國與歐洲資產的反彈行情,在市場風險偏好意識提高下,也有利於全球風險性資產表現。 UBS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預期英國央行將是未來幾個月內第一個升息的主要央行。維持加碼英鎊兌瑞士法郎的觀點。英國股票維持減碼,因英國企業獲利前景偏疲,維持減碼英國股票看法。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8A00_T_03_03.JPG ---------------下一則---------------  美股魅力十足2014-09-29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拉抬升息預期發酵,連動美元強勢表現,美股資金魅力大增,上周淨流入46億美元,連續第二周奪下股票吸金冠軍。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全球景氣穩定向上,但各國復甦步伐不一,導致貨幣政策分歧,相較於歐日央行續行寬鬆,美國聯準會很有可能明年啟動升息,推升美元指數勁揚,進而帶動美元資產資金魅力大增,從美股基金9月淨流入168億美元居股票吸金第一可見一斑。 統計美元指數從5月初至今漲幅逾7%,是近17年來最長漲勢,郭世宗說,美元強勢反映市場看多美國經濟前景,美元資產持續看俏,明年企業獲利可望進一步提升,將成為美股續有表現的重要推手。 此外,強勢美元也有利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郭世宗說,美元走升代表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相當有利於占美國進口總額34%的亞洲經濟增長,不僅亞洲貿易餘額已有正向改善跡象,亞股表現也重拾上升趨勢。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股強勢、美元指數走升,加上目前市場對美國升息的看法都認為將落在明年。根據過去經驗,升息往往有利美股走勢,既然升息在即,因此投資人該留意不是何時升息或升息期間的長短,應更重視升息意味經濟持續成長的背後意涵。 整體短期內美股受到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影響呈現漲多回檔整理,但目前仍是進場美股最佳時點,迎接消費旺季,今年以來表現強勢的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預期仍會將相對突出,也成為後續美股投資的重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雖然美股屢創新高,目前史坦普500指數估本益比約16.7倍,與2013年底相比沒有明顯提升,凸顯今年美股漲勢來自獲利成長所驅動,市場預估2014年史坦普500企業獲利成長率為7.5%,2015年獲利成長率上看一成以上。 ---------------下一則---------------  富達投資時鐘 看空原物料股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富達投資29日公布最新一個月投資時鐘情況,該投資時鐘回到無通膨復甦的位置,在配置上,富達投資雖持續看好股市並大幅加碼股市,但看空原物料後市,而對非核心消費與能源股採中立看法。 富達投資表示,富達投資時鐘再度回到無通膨復甦階段,在此階段,投資環境有利股市,特別是來自於多國央行政策性利多的充沛資金推波助瀾,預期企業獲利將繼續改善與擴張。對於各股市方面,看好美股、日股,也調高亞太不含日本以及歐股從減碼至中立。 富達投資自2011年初期以來即加碼美股,9月份更趁勢股市波動之際,拉高美股的加碼部位,主要看好美股的原因是美國政府採取主動積極的成長政策、相對其他地區,美國企業獲利上調等等,主要是加碼類股包括:科技、工業與金融、醫療保健類股;另則降低對美國公用事業、核心消費股、地產與原物料股持股比重。 富達資產配置總監Trevor Greetham表示,富達全球成長指標連續第21個月正成長,創下20多年來最長天期向上趨勢,但通膨依然顯得溫和,只要未來持續擁有如此的良好環境,充沛的資金將有利股市多頭行情。 但卻看空原物料以及原物料股後市,Trevor Greetham認為,主要原因有新興市場產能過剩與景氣趨緩,使得原物料價格持續面臨壓力,而且在美元走強時,對大宗商品敏感類股的原物料股,該類股表現也會相對落後。 受大陸、歐洲製造業擴張速度放緩影響,投資人擔憂原物料需求力道減少,使近期原物料價格表現顛簸,然而天達投資認為,就景氣趨勢而言,歐洲經濟成長逐年加速、大陸經濟止穩情勢不變,預料原物料需求面將較過去幾年增強,尤其對長期油價的看法更趨於樂觀。天達也說,若近兩個月能源類股有拉回修正,都是投資人進場好機會。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41A00_T_01_03.JPG ---------------下一則---------------  利率下修 陸債市多頭再起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林、高盛等重量級外資券商陸續調降大陸經濟成長目標至7.3%,彭博資訊預估的7.4%低於官方7.5%的水準,但參考過去美國資料,在經濟成長走低時,美國債市即出現長期多頭,意味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對債市多頭將是正面消息,加上大陸近年來不論人民幣、債息收益或債券價格都呈現向上,也更添其投資吸引力。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經濟下滑對債市反而是好消息,大陸名目經濟成長率於2008年第一季來到18.9%高峰後逐步緩降,今年第二季來到9.8%,隨政府持續推進結構改革,加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建議大陸將明年經濟目標調整至6.5∼7%,大陸經濟成長率勢必會持續放緩,利率也將跟著下降。 群益投信指出,當資本利得、債券利息及匯差收益全都為正時,大陸債券的報酬相當豐厚。未來在經濟持續放緩,與政府嘗試壓低利率下,大陸債券可望同時享受資本利得及債券利息,加上人民幣長期也處於升值趨勢之上,大陸債市長線可期。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認為,在近期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市場認為人行應會有寬鬆政策公布。這次意外透過SLF注資,顯示大陸經濟趨緩速度或幅度可能高於預期,也代表人行密切監控市場流動性,並堅持定向調控的政策方向。另人民幣偏多走勢,也是債市利多,第3季以來,人民幣升幅居亞洲貨幣之冠,有利於吸引資金回流人民幣債券市場。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強調,8月大陸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優於預期,出口復甦可能使大陸對貨幣升值更加彈性,信貸市場逐漸恢復正常,改革舉措層出不窮,增加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將上路的滬港通進一步提升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需求,市場對高評等債券所能帶來的穩定收益依舊偏好,人民幣債券後市值得關注。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8A00_T_02_02.JPG ---------------下一則---------------  美元勁揚 美債買氣逼人2014-09-30 01:16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強勢美元持續反應美國升息預期,連帶提高美元債券吸引力,不僅美債吸金26億美元居冠,投資級企業債買氣更是連旺15週,上週淨流入16.9億美元,創下十週以來單週吸金之最。 同時風險性債券買氣跟著回升,高收益債終止連三賣,新興債則是連續第五週吸金。 摩根投信副總吳美燕表示,相較於歐日央行維持寬鬆政策,國際資金動向持續反應美國升息預期,推升DXY美元指數9月以來上漲3.5%,大幅提升美元資產資金吸引力,美元計價且有利差優勢的債券獲得追捧,包括投資級企業債、高收益債及新興美元債等。 雖然上週美債基金呈現淨流入,但吳美燕表示,隨著美國經濟數據改善及QE即將完全退場,可能提高美債殖利率的波動度,反觀具有高評級、波動較低的投資級企業債,料將持續受到資金青睞。不過,投資級企業債年期較長,且易受公債殖利率波動影響,在利差收歛空間有限的情況之下,需多加留意公債殖利率反彈時對投資級企業債價格的影響。 風險性債市方面,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許多新興國家二至三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即高於美國十年期債水準,可不必承擔過高利率風險,便能分享較高息機會,投資人更可積極參與如奈及利亞或厄瓜多爾等邊境市場高殖利率機會,藉由加碼邊境市場,可望爭取更突出的表現空間。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相較之下,新興美元債不僅同樣受惠資金青睞美元資產,且利差尚有收歛空間,再者,新興市場整體通貨膨脹壓力不大,全面升息的可能性不高,無須過度憂升息對新興債的負面影響。 德盛安聯PIMCO多元收益債券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高收益債基本面仍佳,目前違約率仍低,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下仍有成長空間,但企業的負債占獲利比重有略為攀升的跡象,就穆迪統計數據觀之,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為1.85%,但企業負債占獲利比值來到2%,為2009年來相對高位,顯示高收益債雖然仍有利可圖,但未來投資須更留意企業體質。 圖表詳見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30/clipping/A38A00_T_04_02.JPG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後市看好2014-09-29 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來到85.6創下四年新高,也讓非美貨幣齊跌,但對照歐元、日圓,甚至英鎊跌勢,亞幣指數過去一至三個月也只下跌不到1%,可見美元指數即使強彈,亞洲貨幣仍有較佳的抗跌性。 瀚亞新興亞洲當地貨幣債券基金施宜君表示,相較其他新興貨幣,亞幣在這波貶值風潮中受傷輕微,且亞洲高收益債與亞洲公司債的殖利率目前分別達6.9%與4.2%,可見當市場情緒穩定後,亞洲債券資產仍然具有不錯投資優勢。 自2010年1月以來,亞高收市場規模已成長三倍以上,目前市值已逼近1,130億美元,相較於美高收,亞洲高收債券與公債關聯性低,與新興市場債券的關聯性較高, 具有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魅力。 在表現較為落後的亞洲高收益債企業中,限購令逐漸鬆綁的消息有助後勢展望,上周南京亦取消近三年禁令,整體而言亞洲高收益債利差仍有收斂空間,在多數國家仍選擇偏寬鬆基調下,後市持續看好。 圖表詳見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4/09/30/2/240841.gif&x=0&y=0&sw=0&sh=0

小媽報你精打細算蝦拼購

2014年09月29日
公開
8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精打細算蝦拼購 存貸安全=利率+匯率 外幣定存+匯率 法人:貨幣看好美元、人民幣2014-09-23 01:28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在這一波美元走強之際,法人最看好的還是美元,較不看好日元、歐元以及英鎊等成熟國家貨幣;至於新興市場貨幣,法人表示,人民幣則是長期投資首選。 從今年第3季來,美元出現大幅上升走勢,展望未來,聯博多元資產團隊投資長丹尼爾•洛伊(Daniel Loewy)表示,在成熟國家貨幣中,依然較看好美元,然而澳幣和其他成熟國家貨幣有利率上的差距,所以相對具有投資吸引力,但是對於新興市場貨幣則布局較少。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央行政策動向將成為引導貨幣強弱勢的重要因子之一,預期今年底或明年初歐洲央行會採行量化寬鬆政策,這可能會拖累歐元進一步貶值。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在未來升息環境下,美元將持續相對走強,整體新興市場貨幣會相對偏弱,不過個別國家表現仍有差異。 例如,俄羅斯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匯率可能持續受到拖累,但新興市場當中不乏在基本面支撐下有升值機會的國家,如印度基本面好轉,將有利於資金持續流入,其他成熟市場如歐洲和日本,受到央行為了提振經濟釋出量化寬鬆或是寬鬆方向,貨幣將朝貶值方向走。 近一個月人民幣走勢已居亞幣之冠,法人認為,人民幣仍有升值的空間以及壓勢。 台新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楊珮汝表示,8月大陸工業生產年率同比增長6.9%,增速創下近6年低點,投資與消費均低於市場預期,外匯占款再度呈現負成長,反映企業持有美元意願增強,但人民幣相比其他貨幣仍相對強勢。 但預期在漲多與經濟數據不如市場預期下,短期人民幣將呈現區間震盪整理格局,只是就中長期而言,人民幣有升值空間。 ---------------下一則---------------  人民幣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躍進2014-09-25 01:2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人民幣國際化腳步持續加快,除了政策開放的支持,大陸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逐漸左右國際經濟情勢發展,推升人民幣躍上國際,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已經勢不可擋。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資料,人民幣占全球支付總額比重從2011年7月的0.3%連翻四倍至2014年7月的1.57%,在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亦從第18名直線衝上第7名。 郭世宗指出,大陸在全球的經濟地位舉足輕重,連帶推升人民幣國際能見度,搭配改革政策紅利的催化,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流通性及支付需求,也促使世界各國陸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資產,更增添人民幣資產的魅力。 元大寶來中國機會債券基金經理人毛宗毅表示,人民幣近期反彈勢頭強勁,透過人民幣匯價表現,一方面體現出即期市場的自主性和匯率彈性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人行對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的履約承諾,人民幣即期匯價近期強勁的升值行情完全由市場主導,當前龐大的結匯需求顯示出海外資金重燃對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預期。 ---------------下一則---------------  信貸+房貸 利率殺低 理財型房貸 夯2014-09-23 01:27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和金管會控管房貸嚴格,銀行轉向熱賣理財型房貸,其中引人矚目的是,由於銀行之間搶客者眾,因此理財型房貸利率已與一般的房貸利率差距無幾,最低利率大致從2.1%起跳,已與銀行的一般房貸利率,差距不到10個基本點。 對此,行庫主管提醒,申貸戶要選擇適用的理財型房貸專案時,得先事前了解是循環性還是回復型,回復型的話,通常第一次動用之後,必須先清償動用額度或核給額度的7成,才能繼續使用;循環型則較有彈性,不過利率水準一般會較回復型高。 行庫主管表示,理財型房貸一般過去設定的個案金額上限多在2、3,000萬元,但現在愈來愈多的銀行改採不設定上限的作法,而是依照客人的所得財力不同,對優質客戶提供比3,000萬元更高的額度。 元大銀行的理財型房貸優惠專案,即未把金額上限訂死,對此元大銀主管指出,除了會要求客戶簽署切結書,要求不可將理財型房貸的貸款用於投資房地產之外,元大銀也發現,不少客戶的理財型房貸資金用途主要用於投資台股,估計可能與元大金本身龍頭券商背景的屬性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各行庫房貸利率已提高,已連帶拉高理財型房貸的起跳利率,但行庫主管分析,若以理財型房貸目前利率行情來看,與一般房貸的差距其實所剩無幾,例如,合庫銀行的理財型房貸起跳利率為2.14%,與其一般房貸平均利率2.1%,只高出4個基本點。行庫主管表示,理財型房貸相對有不動產作擔保,安全性較高,在目前央行、金管會的不動產金融管制措施中,算是承作較無疑慮的一塊,因此各家銀行才卯力爭取。 元大銀主管也指出,理財型房貸有不動產作擔保,在消金貸款裡安全性也更強,算是目前行內主推的貸款方案,包括元大銀設定的起跳利率是從2.37%起跳,利率水準之優不遜於一般房貸案適用利率,就是希望能吸引財資力高的客群。 ---------------下一則---------------  保險規劃=商業人壽保險+勞健保+產物險 拒當窮忙族 善用還本型保險2014-09-24 01:35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今年領到畢業證書的學生,已陸續進入職場工作,但調查發現,這群社會新鮮人的平均起薪,僅有約2.6萬元,和13年前相比反而「倒退嚕」,壽險公司建議,新鮮人邁向職場後,宜對保障與資產同步加值,透過還本型商品,兼顧保障、儲蓄雙面向。 根據觀察,社會新鮮人大多從事基層或外務工作,最需要意外保障及醫療保障,同時在事業及理財規畫剛起步的階段,也應培養固定儲蓄的習慣,才不致於成為「窮忙族」。 目前國內市面已有商品考量社會新鮮人的意外風險增高,所以給予保戶享有意外身故或1級殘加倍保障,同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再提高,合計最高能達3倍。 而且第20個保單年度屆滿後,可再多享5年保障,每年並按保險費總和10%領取生存金,最高5年,第25年保障期滿,再一次領回保險費總和66%,等於滿期還本還有加值金。 中國信託人壽表示,職場新手除提升自我專業能力,也應訂定自己的理財目標,並學習將有限的資金作妥善的分配與運用,才能預備未來各階段計畫所需,並且定期檢視保險規畫,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為人生各階段作好風險管理。 三商美邦人壽則是指出,像旗下的「個人傷害保險附約」、「實支實付傷害醫療保險金限額」、「傷害醫療保險金日額」,不僅保費便宜,以及具有意外身故保障之外,也能提供1至11級殘廢時的比例給付,甚至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醫療費用給付、骨折給付等,都納入保障。 三商美邦人壽呼籲,剛進入職場的投保重點,應選擇基本保障類的保險商品,以終身壽險主約搭配醫療、意外險附約為佳,特別是保險愈早買,保費愈便宜,趁著年紀輕適用較低費率的時候,可選擇相對保費較低商品。 ---------------下一則---------------  逾35歲 近3成想買失智險2014年09月21日【王立德╱台北報導】 隨老齡化社會來臨,國人對失智險的興趣也提高,康健人壽指出,35歲以上的民眾對於失智險關注程度較高,也許因為較有同時要扶養父母與子女的壓力,除了基本的醫療健康險、意外險與壽險外,35~44歲、45~54歲族群分別有24%∼28%受訪者表示有興趣購買失智險。 康健人壽綜合分析,35~54歲的族群要扶養小孩與父母的比例較高,也特別關注失智失能風險,並有意願購買相關保險產品,顯示身為家庭支柱的他們希望能給自己與家人多一層保障。 減輕家人經濟負擔 康健人壽產品開發與策略副總經理唐家舜指出,老年失智患者罹病期長,一旦罹患便逐漸退化,並可能進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醫療及照護等相關花費相當可觀。 以選擇機構照護,或本籍看護為例,一個月約花費3萬元至6萬元不等。若能提早規劃相關保險為自己和家人建構完善的醫療安全網,選擇一次給付特定疾病的保險產品,保險金可用在醫療、看護或養護中心費用,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照顧,也讓家人減輕心理與經濟上沉重負擔。 建議從40歲開始保 唐家舜建議,民眾可以從40歲開始用較低保費,獲得長期照護的保障。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漸進式神經退化性疾病而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該及早接受治療,建議民眾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同時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頭部外傷、抽菸、憂鬱症,都能大幅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預防失智症發生。 康健人壽補充,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輕度以上失智症患者盛行率為4.97%,即65歲以上老年人約每20人中即有1人罹患失智症,國人必須要正視失智的風險。 ---------------下一則---------------  肉包鐵風險多 業者推機車傷害險2014-09-24 01:35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以機車作為代步工具在國內相當常見,尤其大專院校開學後,更有不少大學生,都是選擇騎機車上下學,產險業者指出,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時,機車騎士較汽車車主更容易發生傷亡,所以更應注重生命財產保障,呼籲機車族額外投保傷害險、第三人責任險,讓保障更完整。 根據交通部統計,國內機車意外事故一年造成的死亡人數約2,110人,受傷人數更達約24.3萬人,儘管機車強制險投保率已達9成,但強制險只保障因交通事故造成對方的人身傷害或死亡,騎士本身死亡、殘廢或體傷時,保險公司並不負擔賠償責任。 目前國內產險業者,針對機車族有推出「機車駕駛人傷害保險」,當騎乘機車因閃避坑洞、天雨路滑跌倒,或碰撞路樹、電線桿或牆壁等狀況時,每一個人傷害醫療最高賠償20萬元,每一個人死亡或殘廢最高賠償200萬元,且每年保費僅441元。 另外,還可以加買「機車第三人責任保險」,畢竟機車事故造成第三人傷亡或財物損失,以及對於醫療費用超過強制保險給付標準的部分、工作損失、精神慰問金及財物損毀等應賠償項目,強制險一樣不理賠。 產險業者認為,機車的任意險基本保費比汽車便宜,考量騎乘機車風險相對較高,除機車強制險基本保險,每年應再加保任意險。 另外,機車族當遭遇單一意外事故時,可獲得理賠,但還是必須保存適當的事故證明,例如拍攝現場照片及機車受損照片,保留醫療單據及診斷證明等有效證明文件,並盡速報警處理,並和保險公司聯繫,有助順利完成理賠申請。 ---------------下一則---------------  居家綜合險 保障更全面2014-09-22 01:0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據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資料顯示,全國住宅地震險投保率約3成1,雖較921大地震時僅2%的投保率已成長許多,因保障不太多,主動投保率偏低,產險業者表示,居家綜合險會比「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保障多更多。 日前高雄大氣爆中,產險理賠金額未逾1億元,即是因民眾投保地震洪水火災險比率偏低。華南產險副總經理張鳴文表示,多數民眾投保地震險是因銀行房貸需求而購買,非主動投保,大多數沒有房貸的屋主是不會投保的。 一般來說,地震險可分為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及擴大地震險二種。其中,「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包括火險和地震險的雙重保障,保障範圍包含因地震或地震引起的火災、爆炸、地層下陷、山崩、開裂、滑動、海嘯等,年保費為1,350元、每戶最高能獲得150萬元補償,但投保該險只有當房屋建築物倒塌或不堪居住達到「全損」程度時才能理賠。 張鳴文表示,「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對於房屋建築物內的裝潢和動產都不具保障,假如民眾有足夠的預算,建議多加保「擴大地震險」,以擴大保障範圍、提升保額。然「擴大地震險」則不限定要房屋全倒才有賠償,舉例來說,像是地震時常見的房屋牆壁龜裂、玻璃破碎等情況,也都在保障內。 除了擴大地震險,泰安產險說,「居家綜合保險」也是可以考慮的保單,該保單不僅保障範圍更大,同時因投保多項內容,保費反倒更為划算。 如果同樣以35坪保額350萬元的住家投保「居家綜合保險」為例,颱風洪水險的保額雖為100萬元,但因居家綜合保險的理賠採實損實賠不扣折舊,對一般住家而言,已可充分彌補修復家園的損失,而每年需加繳的保費約為3,000多元,僅為傳統火險附加颱風洪水險保險費的一半。 ---------------下一則---------------  住宅火險 10月起添保障2014-09-24 01:35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魏喬怡�台北報導 住宅火險將增加罷工、暴動、民眾騷擾、惡意破壞及竊盜的損失保障,保險局23日宣布,從10月1日起,凡新投保住宅地震險保單,即會自動增加相關保障,且保費不增加,其中竊盜保障單次保額10萬元,但保戶要先自負5,000元。 以102年的統計為例,全台共有255萬住宅投保有住宅地震險,投保率達31%,且從民國95年實施以來,這次是第一次擴增保障,過去舊保單只有火災、閃電雷擊、爆炸、航空器墜落、機動車輛踫撞、意外事故造成的煙燻等。 今年10月1日之後投保的新住宅地震險保單,就會新增罷工、暴動等人為造成房屋的損失,另外也增加住宅動產的最高保額,從最高50萬元,提高為60萬元,且臨時住宿費也從每天3,000元,60天為限,增加為每天5,000元,最高20萬元為限;另外單一事故造成體傷或死亡的保額也提高為25萬元及100萬元,保險期間最高賠償金額也從1,000萬元拉高到2,000萬元。 舉例來說,若以台北市的四層樓公寓、30坪來看,每坪造價6.2萬元,裝潢每坪1萬元,保額就是216萬(即30坪乘6.2萬元,加上30萬裝潢費),保費一年約540元;若是12層的大樓、60坪,每坪造價8.4萬元、裝潢維持每坪1萬元,則保額約564萬元,保費一年1,410元。 如這次高雄氣爆事件,若房屋有投保住宅火險,則房屋的損失依據損失程度去理賠,最高以保額為限,而動產損失舊保單是保額30%,最高是50萬元,房屋若無法居住,被保險人要住外面的臨時住宿費一天只有3,000元,60天為限,即最高是18萬元,若有人在此事故中傷亡,受傷一人最高賠25萬元,死亡則是50萬元,單一事故最高賠500萬元,財損50萬元,全年最高理賠金就是1,000萬元。 10月1日之後投保的新住宅火險,動產損失保障還是保額的30%,但最高以60萬元為限;臨時住宿費一天5,000元,最高理賠上限20萬元;第三人責任險的部分,一人受傷理賠50萬元、死亡則是100萬元,財損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全年最高理賠2,000萬元。 新保障內容還增加住宅玻璃保險,即因為突發意外事故,造成四周外牆的玻璃窗戶、玻璃帷幕等損失,單一事故以1萬元為限,但也有自負額1,000元。 ---------------下一則---------------  住宅火險放寬 竊盜損失也賠2014-09-24 01:35中國時報洪正吉�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日宣布,在保費不變的原則下,10月起放寬民眾投保的住宅火險理賠範圍,包括罷工、暴動、竊盜等引起的損失,及意外造成玻璃門窗帷幕破損都有得賠。保險期間內的最高賠償金額,也由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 金管會表示,現行住宅火災保險屬於一年期的保單,去年全國住宅火險投保戶數達255萬戶,投保率31%。不過,承保範圍自95年實施迄今,已逾8年未曾修改過,由於近日瓦斯氣爆等意外頻傳,讓民眾更重視居家安全保障,因此希望提高住宅火險的保障範圍。 金管會說,10月起將增加罷工、暴動、民眾騷擾及惡意破壞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另外,被保險人及配偶或其家屬等人以外的任何人,企圖透過竊盜獲取不法利益,進而毀損住宅門窗、牆垣、或其他安全設備,並侵入屋內竊取或搶奪動產,每一事故可賠10萬元,但須先行負擔自負額5000元。 金管會強調,竊盜保險不需以發生火災為前提,只要有因竊盜而損失屋內動產,都可提出理賠,但保戶必須負舉證責任。建築物內動產的理賠總金額,也由最高50萬元上限,提高至60萬元。 另外,保險期間內因突發意外事故所致承保的住宅玻璃損失,包括住宅四周外牆的玻璃窗戶等,每一次事故可請求賠償的金額以1萬元為限,但須先行負擔自負額1000元。 此外,因火災而必須支出的臨時住宿費用,每一事故的賠償限額,由每日最高3000元、60日為限,提高至每日最高5000元、20萬元為限。 第三人責任保險的保額,也由每一個人體傷責任25萬元提高至50萬元,每一個人死亡責任由5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每一意外事故財物損害責任由5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保險期間內的最高賠償金額,由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 金管會強調,住宅火險的承保範圍雖然放寬,但民眾繳交的保費並不會增加,新承保範圍只適用新投保的保單。以台北市30坪、總樓層4樓的公寓為例,總保額約216萬元,一年保費約540元;若是60坪、總樓層12樓的大樓,總保額564萬元,保費約14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