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輕描淡寫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七個育兒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2008年08月03日
公開
56

新手爸媽在育兒時常會遭遇一些問題。為此,我們特別歸納了以下7個育兒細節以及對策,希望能助新手爸媽一臂之力。   媽媽怎樣與1歲以內的寶寶交談?   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他渴望與媽媽交流。媽媽可以用這樣一些方法與寶寶交談:   在給寶寶喂奶時、在哄寶寶睡覺時,親切地注視著寶寶,呼喚寶寶的乳名,與寶寶說話。當寶寶發出聲音時,媽媽不斷地點頭微笑,用同樣的聲音回應寶寶。每次照料寶寶時,不要忘記與寶寶說話,如:“媽媽要給寶寶洗澡了,這是沐浴露,這是洗澡毛巾,這是替換的衣服……”這樣可以將更多的的語言資訊傳達給寶寶。   寶寶不會爬怎麼辦?   一般8個月的寶寶就會爬了,但每個寶寶會爬的月齡是會有差異的。有的寶寶長得胖,使得四肢撐不起身體的重量而延遲爬的時間;有的寶寶在這之前缺少翻身、踢腳等活動的練習,也影響寶寶爬的動作發展。一旦發現了這個問題,媽媽每天要給寶寶做練習。比如:放一個好玩的玩具在寶寶的身體前方,逗引寶寶,同時媽媽一手托住寶寶腹部,一手頂住寶寶的雙腳,促使寶寶向前爬去拿玩具。   怎樣給寶寶朗讀?   朗讀是親子間一種特別有效的溝通方式。媽媽將寶寶抱在懷中,一邊看書一邊朗讀,親子身心的接近,使寶寶注意力集中,可營造一個寧靜舒適的朗讀氛圍。建議媽媽在每天固定的時間給寶寶朗讀,如睡覺前的時間。這時,媽媽可以一邊翻頁、一邊朗讀,注意語言的結構、韻律。朗讀時,媽媽要讓寶寶觀察圖畫,以幫助寶寶理解故事。有些優美的句子或寶寶感興趣的句子,你可以重復念,或者讓寶寶跟著讀。如果寶寶要求反復朗讀某個故事,媽媽要滿足寶寶的要求。   怎樣讓獨生子女與同齡寶寶一起玩?   寶寶1歲以後,就渴望與朋友一起玩。雖然這時的寶寶還不會與朋友合作遊戲,但是他喜歡旁邊有朋友。寶寶們一起玩時,他們會相互觀察,有時會模倣其他寶寶的玩法,如看到對方敲積木,他也會學著敲積木;對方對他笑,他也對對方笑。這就是最初的交流。建議媽媽經常讓寶寶和同齡的寶寶交流,彼此問個好、握一下手、換一樣玩具、說一聲再見。這樣,寶寶最初的人際交往就開始了。   怎樣給寶寶欣賞音樂?   專家認為嬰兒欣賞音樂的能力是驚人的,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只要是旋律優美的、格調高雅的,都可給寶寶播放。寶寶快要入睡時,播放安靜、柔和的音樂;遊戲時,播放愉快、活潑的音樂;進食時,播放優美、活潑的音樂。注意音樂的節奏要慢一些,每次不超過15分鐘。音量不宜太強,多反復,以便寶寶識記。同時,請注意聽音樂時不要說話。   家裏有許多玩具,可寶寶都不感興趣怎麼辦?   這時我們可以採取這樣的方法,把寶寶不感興趣的玩具裝在箱子裏遮蓋起來。過一段時間,再將這些玩具拿出來,這樣寶寶會感到新鮮,又高興玩了。同時,請注意每次給寶寶添置新玩具時,媽媽要耐心地與寶寶一起玩一段時間,使寶寶掌握基本的玩法,這樣寶寶會在此基礎上不斷開發、探索新的玩法。另外,媽媽要記得不斷讚美寶寶的遊戲作品,誇獎寶寶積木搭得好、拼圖拼得好等,使寶寶對遊戲產生興趣,建立自信。   要不要介入寶寶的遊戲?   專家認為,在寶寶專注地遊戲時,不要介入寶寶的遊戲。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智慧建構模式,寶寶在自我的探索活動中,不斷地在積累、建構。成人的所謂指導往往佔用了他們探索、獨立思考創新的空間。所以,孩子遊戲時,你不妨在一邊靜靜地觀察。如果孩子有需要,你再回應。

讓兒童自己玩耍培養自主

2008年08月03日
公開
58

讓兒童自己玩耍培養自主 一兩歲的小孩就會試著自己穿衣服、擺弄玩具,而不少家長會熱心幫助他們完成動作。對此,兒童心理學專家建議,不妨讓孩子們自己完成他們想做的事情。   正在智利參加心理測定學研討會的法國兒童心理學專家阿涅絲-桑托-費德爾指出,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玩耍,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桑托-費德爾說,仔細觀察小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會發現,即使是一歲多的孩子也有連貫的思維和邏輯,他們的邏輯中包含相對複雜的思考、想像甚至研究,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家長應該從小就給孩子提供自己動手的空間和時間。   遺憾的是,父母往往會想當然地替孩子“做主”。 比如,當孩子長時間對著自己的手或者某個東西“愣神”時,家長就認為孩子應該轉換關注對象,做些別的事情,實際上孩子往往需要時間來發現和探索周圍的事物。   桑托-費德爾說,家長過多的“指導”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主判斷能力,對別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性。 她建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柔軟的墊子;稍大一點時,可以給他一個2平方米大小的封閉空間,鋪上毯子讓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時,不必給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夠了,但要注意時常更換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厭煩。

讓寶寶永遠快樂的10個建議

2008年07月30日
公開
61

作為成年人,我們時常感到快樂是難以捉摸的。陽光般的性情也許是與生俱來,但專家們認為,這絕對離不開良好的外界環境的培養。這裡指的外界環境並不意味著金錢,金錢換不來孩子真正的快樂。 專家研究發現,快樂的人們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點:樂觀的世界觀,親密的家庭關係,善解人意,眾多好友,堅信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等等。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最關鍵的問題產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擁有以上這些特質呢?”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完全接受寶寶的個性,不要試圖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寶寶,比如說他是個文靜的寶寶,爸爸媽媽就不要試圖把他變成一個活潑的寶寶。父母應該關心寶寶的需求,重視寶寶的膽怯,用心傾聽寶寶對你說的話。最為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寶寶從小就知道,父母是無條件地愛他。   以上這些原則十分重要,而以下列舉的10個具體建議,可幫助父母找到合適的方法,引導寶寶將來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建議1——家庭傳統意味著快樂“長久”   無論是每天共進晚餐,還是每年一起慶祝生日或節日,對一個家庭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立家庭傳統更有價值的了。過春節時的餃子、鞭炮,或是過生日時的蛋糕、蠟燭,這些傳統都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教給孩子“長久”的含義。   同樣珍貴的是每個家庭獨特的小傳統,例如每個週末全家外出晚餐,每個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場兒童電影等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 ★建議2——歌唱的鳥兒最快樂   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點兒也不錯。在古代,西方人堅信音樂可以醫治一個人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而在現代,兒童醫學研究發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可以減輕他們的疼痛症狀。成年人也都有這樣的經歷,聽一首好歌有時會讓人精神振奮,身心舒展。而對孩子來說,每當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愛的兒童歌曲,他都會很快樂。 ★建議3——快樂也可以放大   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至少教給孩子兩件事情。例如父母積極和孩子一起參加幼兒園的運動會,或者積極參與孩子的社區匯演,孩子會意識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這會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父母的參與也教給孩子“社會”的基本含義。它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是這個大社會的一部分,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它對別人作出貢獻。專家研究還表明,奉獻和快樂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讓孩子參加社區大掃除,或是探視社區孤老,即使是幼兒也會從中發掘付出的快樂。 ★建議4——再見吧!負面評論   成人們時常對各種人與事進行評論,其中不乏負面的東西。例如,父母評論孩子幼兒園的園長很無能,或者兒童醫院醫生很馬虎等等。父母也許不會意識到這些評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但事實上,它們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周圍人和環境的信任,從而失去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覺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們本質上都是好人。 ★建議5——興趣愛好是永遠的快樂   專家研究發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對於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快樂。但這裡的投入並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快樂。而興趣愛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種技能,例如集郵、拼圖等,它們並不是某種競技,卻同樣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更能讓孩子學會投入的快樂。 ★建議6——花開葉落是快樂   生活在現今的高科技時代,成人們常常忘了親近大自然。對孩子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雲,還是花開、葉落,都可以從中發掘到很多快樂。親近自然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 ★建議7——小動物帶來的……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己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不過,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覺安心。孩子從飼養的小動物身上可以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專家還認為,通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感覺自己有價值,有成就感。 ★建議8——溫馨的家是快樂的田園   建議把家變得更溫馨,看來是個小問題,但對孩子而言,這卻是很重要的。如果家裏亂七八糟,孩子會不希望小朋友來家裏玩。另外,井井有條的家會給孩子帶來平和與滿足。需要注意的是,溫馨不代表乾淨過頭,因為舒適才是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乾淨過頭只會給孩子帶來束縛。 ★建議9——吃得開心可以更健康   作為成年人,父母會注意飲食健康和飲食習慣,但孩子通常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選擇健康營養的食物等等。 ★建議10——運動的感覺真棒   無數的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強壯、體力充沛會帶給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讓孩子快樂。另外,對孩子來說,跑、跳、游泳、騎車等等體育運動本身就十分有趣,而這不恰恰就是快樂的源泉嗎?

35種要訣打造優質寶寶

2008年07月29日
公開
63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不同智能的領域之中。而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理中,的確也需要多元的人纔,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纔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爸爸媽媽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布置、爸爸媽媽、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我們將為爸爸媽媽們提出35點方法與建議,協助爸媽養出優質小孩,也讓孩子在爸爸媽媽充滿愛心、耐心的幫助下,得到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讓孩子認識自己開發潛能 ▲1、讓您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   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太強調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孩子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而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是人生之中不單單只是考試、念書、工作而已,如果能夠從小培養一到兩種興趣與愛好,將可以為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爸爸媽媽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   此外,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應該避免強迫學習、壓力學習所造成的造成反效果,嘗試著去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協助孩子從中獲得有趣好玩的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纔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潛在的天賦。   提供孩子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爸爸媽媽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自然發揮的潛力,並朝著這些方向給予更多環境,刺激他發揮潛能。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蟲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爸爸媽媽可以憑借生活中觀察孩子的小細節、小動作,了解自己孩子優勢何在。   培養孩子正確判斷獨立思考能力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   孩子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   在練習如何做出正確判斷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應該先吃飯但他卻想著打游戲等等,這時爸爸媽媽應該適當的輔導,培養孩子的對於如何做選擇思考邏輯,了解他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而不是直接責罵孩子這樣做不對,因為這些小小的、零散的錯誤經驗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周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答案只有對或錯的問題是無法真正幫助孩子進行思考的,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采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等等,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響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他思考的目的。 ▲5.計劃一項特殊的家庭項目   利用節慶或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及纔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纔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爸爸媽媽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   在孩子出生後,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太多期待其實是一種壓力,不少孩子甚至會因為感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待而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喪失了想要繼續努力學習的動機,因此爸爸媽媽對孩子可以有期待,但必須在孩子實力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等孩子達到第一步目標之後再慢慢提昇標准,這樣子又能夠讓孩子有自信、又可以讓孩子的能力逐漸進步。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或媽媽日,在這一天企業的職工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這樣的活動對於親子關系有很大的幫助,而且爸爸媽媽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范。當然,因為孩子參觀了爸媽工作的環境、對於爸爸媽媽的工作有了一些概念,當然更有助於親子間聊天時的話題更多樣性。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   0-4歲是寶寶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所以爸爸媽媽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或顏色豐富的牆紙,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寶寶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   許多爸爸媽媽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念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其實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爸爸媽媽若自己也能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鼓勵孩子刺激創造力想象力 ▲11、不要給孩子設限制   學齡前是孩子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影響。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設限制,例如:面對孩子不了解的事情爸爸媽媽常常以『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懂了。』這樣的言語簡單帶過,為了孩子問東問西很麻煩而敷衍回答,其實是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和發展受到限制的。因此爸爸媽媽應該采取比較積極開放的態度,鼓勵孩子多多發現問題並解決他,不要給孩子設下太多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游戲   對於孩子來說,生活就是游戲,相反的從游戲更可以體驗生活。孩子們天生就具備有游戲的能力,透過游戲孩子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而爸爸媽媽在參與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更可以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必須從小養成的。根據一項研究,在幼兒時期經常有機會坐在爸爸媽媽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多有幫助。因此,爸爸媽媽除了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之外,千萬別忘記,花點時間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讀書,對於孩子還說比擁有更多玩具、漂亮衣服更重要。此外,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啟發孩子,對於想象力與創造力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14、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爸爸媽媽的高標准來評斷和責備他們。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爸爸媽媽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例如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繪畫作業時,爸爸媽媽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面訊息的語言贊美孩子,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同時應該盡量減少使用負面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的說法。因為正面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增強孩子好的行為,而負面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5、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事。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學會電腦之後只會打游戲,而不願意讓孩子過早接觸電腦,而應該采取比較正面的看法,想想接觸電腦之後,可以運用進步的科技與網絡,延伸孩子的視野觸角,讓孩子增加智慧。   培養責任心共同創造親子聊天時間 ▲16、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一段短短的時間中,是爸爸媽媽借此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的關鍵時刻。在這過程中爸爸媽媽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不要還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急躁帶點批評性的舉動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傷而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爸爸媽媽要了解,孩子雖然小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願意把自己碰到的事情和爸媽分享,我們就應該像孩子的朋友,當個專心的聽眾好好的和孩子聊天交流。 ▲17、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   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爸爸媽媽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讓孩子做家事十分順手,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范圍,如:小茶幾的桌面、孩子自己游戲的角落這些以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就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8、全家一起外出游覽新的地方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游,除了可以憑借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獲滿滿,建議爸爸媽媽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劃,全家人一起收集數據,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在行程中爸爸媽媽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19、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   在給孩子玩具時,應該酌量增加扮演類型的玩具,如:洋娃娃、絨毛動物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因為孩子可以透過扮演游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布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這樣爸爸媽媽又可以觀察到孩子玩游戲的狀況,又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半獨立的空間自由發揮。另外要提醒爸媽的事情,提供給孩子的玩具、道具最好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並且不要脫離平時居家生活太遠,這樣孩子纔可以通過平常觀察爸媽的行動,學習和模仿社會性行為。 ▲20、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   允許孩子有爸爸媽媽期望以外的答案,是激發創造力的關鍵之一。大人們對於是非對錯的答案往往已經是很固定且僵化的,對於還沒有受到限制的孩子還言,生活是多姿多采有著無限可能,因此給孩子一些空間、時間讓孩子自由想象,將很可能是孩子日後工作創意、創造力的重要來源。 分享成功經驗建立正確價值觀 ▲21、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   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范故事分享,將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和孩子一起閱讀成功人士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孩子們好的學習典范。 ▲22、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   孩子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較不合適的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老是用禮物、零用錢、吃好吃的東西來獎勵孩子,這樣的方式容易讓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也容易造成孩子對於物質的欲望需求越來越大。 ▲23、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爸爸媽媽可以協助孩子選擇一個團體'如: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孩子會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4、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   以適合孩子的方式和他一起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國家社會中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孩子關心社會的同時,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不合適給孩子看的,因此爸媽和孩子討論新聞之前,應該先篩選掉那些不合適孩子的內容,以免造成心靈上的污染與傷害。 ▲25、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許多在以前由男性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性來做,而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例如護士等。因此爸爸媽媽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游戲可以不用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系。   尊重孩子的個性培養自信心建立 ▲26、避免拿孩子與其它人比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准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爸爸媽媽更不應該拿孩子和其它小孩做比較,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其實,如果希望孩子更好,爸爸媽媽應該只要幫助孩子與和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7、做有原則的父母親   年齡小的孩子由於對環境都很陌生,因此僅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就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而孩子是否能夠清楚了解規則、分辨對錯並遵守,其實與爸爸媽媽能否堅持自己訂下的原則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28、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   能展現孩子優點的禮物,例如喜愛音樂的孩子可以在他生日送他一只笛子,愛運動的孩子則給他一個小足球,這些『投其所好』的禮物,可以促進孩子對於興趣、學習的堅持,更能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29、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   雖然未來還很遠,離真正長大獨立還有一段時間,但爸爸媽媽仍然可以從小開始啟發孩子的思考,讓他想象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如果要達成上述目標現在應該做怎樣的准備。但爸爸媽媽在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時,應該要避免將自己對他的期望強壓在孩子身上,要知道孩子的發展是具有無限的可能的,希望他們思考未來,目的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要孩子就依著爸媽的規劃走。   善用家庭機會教育接受孩子的一切 ▲30、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   孩子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沈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1、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多多贊美孩子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2、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要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爸爸媽媽可以提供問題、解決之道給他選擇,同時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因為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3、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4、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爸爸媽媽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爸媽往往會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爸爸媽媽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5、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她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爸爸媽媽應該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並且花些時間想一想是否一定要孩子改進缺點,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這些缺點也沒有想象中的嚴重。

媽媽不必內疚的10件事

2008年07月28日
公開
50

在你離開寶寶身邊的時候,在你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你是不是會為沒有全心投入到寶寶身上而 深感歉疚?現在,快快趕走這些折磨你的念頭吧,有些事情,你有理由不內疚—— ●把寶寶留在家裏自己去會朋友做了媽媽,同樣需要朋友,一天24小時圍著寶寶轉的媽媽,未必就是合格的媽媽。   孩子和朋友並不是對立的。約朋友喝茶聊天,可能是少陪了寶寶一些,但獲得了好的心情,反而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包括孩子!你為什麼要例外?生了孩子,並不等於把你賣給他當老媽子了。就是保姆,她也有休假的權利不是嗎?與丈夫到外地或國外度假,享受二人時光世界上並非只有你一個人能照顧好寶寶,交給老人和保姆,或許不會像你照顧得那麼細心,可他們同樣有你所不及之處,能帶給寶寶不同的感受。而且,重溫一下久違了的二人世界,不是還能增加你們的感情嗎?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對於寶寶的意義,遠遠大於媽媽那幾天的陪伴。 ●與丈夫到外地或國外度假,享受二人時光 世界上並非只有你一個人能照顧好寶寶,交給老人和保姆,或許不會像你照顧得那麼細心,可他們同樣有你所不及之處,能帶給寶寶不同的感受。 而且,重溫一下久違了的二人世界,不是還能增加你們的感情嗎? 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對於寶寶的意義,遠遠大於媽媽那幾天的陪伴。    ●偶爾的奢侈(給自己買件貴重的首飾,自己享受一頓大餐)   不要做那種給寶貝花錢可以不眨眼,給自己花錢卻眨了無數次眼也不出手的媽媽哦!偶爾的奢侈一下並不過分,又不是缺了這些錢寶寶就沒奶粉喝了。 ●寶寶生病、受傷   “如果我再細心點兒,寶貝就不會生病了!”“如果我沒離開,他怎麼會嗑著呢?!”哪有孩子不嗑嗑碰碰、鬧點兒小病小災就長大了的?如果把這些“罪過”都攬到自己身上,擔保你不到40歲就愁白了頭!“害怕”:讓孩子患病 ●偶爾懶惰一下   屋子亂一點兒、少做一頓飯,老公不會怪罪你吧?那你幹嗎還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你可以這樣安慰自己:雖說我少做了家務,那不是有更多的時間陪寶寶了嗎?哈哈,精神勝利法! ●工作太忙   既然選擇做職業媽媽,就總有工作和孩子搶時間的矛盾。歉疚能解決這種矛盾嗎?解決不了,乾脆別想。咱們不是可以以質取勝嗎?我只有10分鐘陪寶寶,就要把這10分鐘發揮到極致!職業媽媽們的時間管理寶典 ●離異   雖然離婚會給寶寶帶來一定的傷害,但可以換個角度去想:如果為了寶寶而湊合著過,不是冷戰就是大吵,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氣氛,是不是對寶寶的傷害更大? ●對寶寶偶爾發火兒   誰說做媽媽的就必須充當聖人,就不能有生氣的時候。雖說對寶寶發火不好,可偶爾的一次,還不至於影響到寶寶的心理,也不會影響你們的親子感情。只是記住:不可常犯!家長管教孩子要注意十三戒 ●不能給寶寶更好的教育和物質條件   看到網上一個媽媽的哭訴:每每看到大城市裏的孩子優越的物質條件,她都會為自己不能給寶寶提供這樣的條件而歉疚不已,為自己的寶寶感到委屈。為什麼要為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而煩惱?給寶寶足夠的愛,足夠的耐心,寶寶就很滿足了,對於物質的需要,其實只是成人的心理,于寶寶而言,意義實在不大。照此推理,大城市媽媽看到外國孩子的處境,也要以淚洗面了?人和人是沒法比的,要不準得氣出個好歹來。孩子有問題,根源在父母

消除寶寶大腦疲勞7方法

2008年07月28日
公開
52

☆方法1:負擔輕一點,學得輕鬆點   讓寶寶學太多的學科,上太多的課,就會使寶寶的大腦一直處在疲勞狀態下,長期如此,還常常會導致寶寶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降低,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寶寶的智力發展或身體健康。 因此,父母應該調整自己急功近利的培育心態,逐步減輕寶寶的學習負擔,在為寶寶報名參加各種培訓班的時候,考慮到寶寶的興趣傾向,採取“少而精”的原則,專門培養寶寶某一方面的能力,這樣不僅讓寶寶的大腦能得到一定的休息,還能讓寶寶在某一方面獲得專長。 ☆方法2:改變教育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對寶寶來說,“遊戲”是他們最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因此,父母可以將學習內容融合在一些特別的遊戲中,當寶寶對這個遊戲發生興趣後,他就樂於參與,並樂於繼續下去,這樣他就能逐漸從中學到必要的知識。   比如,父母就可以用玩水的遊戲來教寶寶懂得水的性質和用處,另外也能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另外,父母在跟寶寶玩遊戲時,應該給寶寶更自主性,不要橫加干預,也不要處處代勞,儘量讓寶寶自己決定怎麼玩。這樣能讓寶寶玩得開心,同時也能讓寶寶激發寶寶的思維能力。 ☆方法3:勞逸結合效率高   對寶寶來說,每一次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應該在35-~0分鐘左右,根據每個寶寶的情況而定,然後休息10~15分鐘。休息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積極活躍的方式是最佳選擇,跟寶寶玩“捉迷藏”遊戲,或讓寶寶到戶外去打打球、跟寶寶一起唱歌等。   這樣就能讓寶寶的大腦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寶寶再次進入學習時,精神會更好,思想也會更集中。另外父母也可以讓寶寶實行交替學習,這樣也能讓大腦保持活躍,減少疲勞度的作用。 ☆方法4:營養好腦袋更靈光   腦細胞發育及大腦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充足均衡的營養攝入。而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更應注重營養如果多加注意,將大大有利於寶寶今後的智力發展。   首先,父母應該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儘量讓寶寶均衡地攝入各種各樣的營養成分,及時為其補充糖類、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因為腦消耗的葡萄糖量很大,幾乎佔人體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2�3,因此應給寶寶適當多吃含糖類的食物,另外,由於蛋白質是構成腦細胞的重要成分,所以,補充蛋白質也非常重要,牛奶是最佳的蛋白質補充劑。 ☆方法5:睡得飽腦筋好   充足的睡眠消除大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大腦重量約為體重的2%~3%左右。在睡覺時,人體的體溫和大腦溫度都會自然下降,尤其是在深睡狀態,對消除大腦疲勞修復腦細胞特別有益。通常新生兒每天需睡22個小時,3歲的寶寶每天需睡14小時,而七歲的寶寶每天需要的睡眠是11小時,10歲的寶寶則是10小時。 ☆方法6:新鮮空氣讓大腦做個深呼吸   經研究表明,在空氣渾濁的室內,寶寶由於缺氧也非常容易產生大腦疲倦。由於大腦的耗氧量大,空氣清新的環境有利於大腦的健康。因此,父母在讓寶寶學習之餘,可以經常帶寶寶去公園或郊遊,讓寶寶的大腦在大自然中獲得充分的氧氣,從而使腦細胞保持活躍和旺盛。另外綠色植物也有助於減輕疲勞凈化空氣,所以,父母也可以在家中栽種一些,不僅改善了室內空氣,還能讓寶寶的腦神經得到舒緩。 ☆方法7:按摩大腦好處多   在寶寶感到疲勞時,媽媽可以為其做一些簡易的按摩,方法有三:一是用梳子在寶寶的後腦勺梳頭(也可以用手代替)20下,二是用手指按揉頭部兩側的太陽穴,或按揉兩側耳根後骨突出的下部凹陷;三是用雙手放在寶寶的頭部輕輕抓捏10下。經常按摩養神健腦,減少疲勞。 TIPS: 幫你了解大腦疲倦的信號: ☆坐立不安   一些寶寶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會表現出坐立不安的狀態,通常他會東張西望,心神不寧,一會兒摸摸這個玩具,一會兒又做做鬼臉,完全聽不進所學的東西,前學後忘記,經常還會突然被什麼東西所吸引而離開位置。 ☆哭鬧不休   有些寶寶一旦疲倦就會哭鬧不休,或是躺在地上耍無賴,怎麼勸也不起來。有的寶寶雖然沒有哭鬧,卻會表現出生氣的表情,板著臉,誰也不理。有的寶寶還會情緒低落、大發脾氣,亂扔東西。 ☆磕睡   有的寶寶會在學習時哈欠連天,只嚷著要睡覺,有的寶寶乾脆就睡著了。

教寶貝學規矩的六種妙招

2008年07月27日
公開
47

都說一歲寶寶最讓人頭疼,自從他們學會走路,能和你對話後,他們就變得無組織無紀律。不是昨天咬了小朋友,就是今天又把自己的勺子扔到馬桶裏,甚至你都無法預測他明天又會出現什麼讓人頭疼的行為。 這個時候你應該注意:該教他學點規矩了。不是孩子不懂規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寶寶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相對薄弱。   美國兒童行為研究學者Rothbaum教授認為,對一歲寶寶來說,和他飛速發展的認知能力相比,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像一直停滯不前。所以,想讓他用這些可憐的理解力去領會一條條規矩(哪怕是非常簡單明白的)是很困難的。而且這時的孩子還不具備預測別人想法的能力 。難怪晨晨會對媽媽的態度視而不見。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只能聽懂部分語言,這些都是寶寶學規矩的障礙。專家解釋說,寶寶在一歲半以前,雖然能說一些最基本的語言,能聽懂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僅憑這點語言能力還不能讓他別人正常交流。 ◆2、寶寶還沒有時間感和空間感。   想讓這個年齡的寶寶理解時間的概念是件公認的難事。也許你告訴他“停下來”,他還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對他說“等一會”,那就太為難他了。你必須先要讓他知道“一會”究竟是個什麼概念。寶寶所能理解的時間概念只是:你有沒有及時滿足他的願望。也就是說,他想要一個玩具,你能及時滿足他,他可能會按照你制定的規矩好好坐在那玩;一旦你沒能按他的要求做,他便會大哭大鬧。 ◆3、頑童心理在作怪。   有時候寶寶喜歡破壞規矩,只是想和你開個玩笑,看看你吃驚甚至憤怒的表情。比如,寶寶剛剛學會開動電視開關的時候,他會對此事很感興趣,會一直反復的開、關電視。如果你在這個時候表情嚴肅的要求他停下來,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他已經從你的態度中得到一個新的遊戲:只要我去觸摸電視,爸爸臉上就會出現好玩的表情,還會和我說話(即使你說的是個“不”,我也喜歡)。寶貝的學習過程儘管有上面種種不利因素影響,這個年齡的寶寶仍然可以學會一些最基礎的規矩。研究表明,12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通過觀察爸爸媽媽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學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到了一歲末的時候,寶寶就可以認識到其他人的感覺變化。這時你就可以教他咬人是不對的,被咬到的人會很疼,很難受。甚至可以讓他親身體驗一下。教孩子學規矩之前,先要確認孩子是否理解你所講的規矩內容。就像你教他唱歌一樣,要先給他解釋歌詞的意思。這樣他才能記得深刻。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你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理解,等待他發出“我明白了”的信號。教這麼小的孩子懂規矩有意義嗎?對答是肯定的。就像你教嬰兒說話一樣,可能他不會在馬上就學會,但他會把這些知識一點點積累下來。所以,你也應該從一歲開始教會寶寶懂規矩,學會避免危險,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這些都是寶貝社交能力的縮影。只不過你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教寶貝學規矩的有效方法 ◆1、不要只在旁邊說,要演示給寶寶看。   簡單的一句話往往不能讓孩子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最好加上你的表情和語調,讓你的課堂變得更可愛,更容易接受。 比如當你對孩子說“不要動電源插座”,語調不要太嚴厲,稍帶嚴肅就可以,再加上點微怒的面部表情,寶寶能從你的聲音和表情上看出:他做的事是不對的。相反,如果你表現的過於緊張,聲音太尖銳,還連帶一串的批評,那寶寶也會回復給你同樣的反應,堅決和你對著幹。你們的學規矩課堂,就會變成戰場。 ◆2、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不要以為只告訴孩子一次“這是不對的”,他就會銘記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錯誤,而對其他幾次視而不見,那孩子心裏必定會感到疑惑:我麼這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然後為了解決這個疑惑,他會不停地嘗試再做一次。所以給孩子重復“規矩課程”,這樣他才能溫故知新。 ◆3、做個好榜樣。   寶寶經常會從你的行為中學習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就意味著,你的行為一定要是好行為。比如,多使用“請”,不要動不動就發怒,要學會等待。你也可以主動向寶寶顯示你的好行為。比如“你看,媽媽把報紙分給爸爸看,我們很喜歡一起分享”。 ◆4、面對現實。   專家提醒我們,你不能期望一個一歲寶寶懂得所有規矩,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比如,孩子會本能地把拿到地東西放到嘴裏,這是他認識事物的一種獨特的方式。這時候你應該避免一些像發卡,硬幣,容易導致孩子窒息的東西出現在他能夠到的地方。還有,媽媽最好把長頭髮梳起來,以免孩子亂抓。 ◆5、選好時機。   讓一個一歲寶寶整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不太可能的。一旦孩子感到疲勞、饑餓或心情不好,就很容易發脾氣。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再堅持讓他學規矩,給他一點“課間休息”時間吧。另外,對寶寶來說,太多的規矩會讓他反感。最好能挑出一些比較重要的教給他,比如不可以咬人,電源不能動,搶人東西是不對的。不過這也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定,如果你覺得他的某種行為實在讓你無法忍受,當然可以把這種規矩放在首位了。 ◆6、別忽視孩子的創造性。   要提起注意的是,孩子的行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時候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只要他不傷害到自己和別人,還是要保護孩子的創造性。當你發現他會用櫥櫃裏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節奏時,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樂趣呢?Tips:如果寶寶……你應該立即……再試著……咬別人把他抱走,並嚴肅的對他說“這樣做不對”。要求他向被咬的人道歉。從別人手裏搶玩具用其他東西吸引寶寶注意力,並把玩具還回去。當其他小朋友不想玩這個玩具的時候,你再把玩具拿給寶寶,並對他說“輪到你了”。吃一些不能食用的東西把它從寶寶嘴邊拿走,堅定的告訴“不能吃這個”。向寶寶解釋這個東西的功能。比如“這只筆是用來畫畫的,不能吃。看媽媽畫了一隻小貓”。在飯店裏大聲尖叫找個東西分散寶寶注意力,讓他安靜下來。向他解釋,你剛剛的聲音適合在外面使用,但你現在是在屋裏,就要小聲點。

爬爬~

2008年07月25日
公開
17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6,0,0,0" height="124" width="900"> value="http://61.31.204.98/BANNER/banner0724.swf?clickTAG=http%3a%2f%2fwww%2ebabyhome%2ecom%2etw%2fmain%2fbbmad%2ephp%3fid%3d6872">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 d_Version=ShockwaveFlash" hquality="high"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height="124" width="900" wmode="transparent" >       BabyHome首頁> 寶寶爬行榜 輕描淡寫 >返回我家 / 設定 /  新訊息 / 登出   0歲 11個月 2008-07-25 愛情品質 = DD 禹你彤心 小河馬&小曼曼的厝 小豬美眉 平爸的心肝羚 橘子+汽水 ^◎◎^ 小彤妹的家 小威王子的城堡 小饅頭的成長手札 小芷萱的成長點滴 小美人魚涵涵小ㄇㄟㄇㄟ 蛋頭巧虎之查理步綸 宸宸&容容的家 泓曜小寶貝 ^(00)^好命金豬娃~ 小肉球~愛的小窩 3狗1貓+一隻小豬 媗寶貝的家 安咕Baby~李小群 ↖☆輕舞旋律☆↗ *本頁資料由電腦程式以隨機方式產生,每日更新一次若您想(或不想)讓寶寶出現在這裡,請到 設定 / 寶寶資料設定正確的生日,並將這個項目打勾即可 同意 BabyHome 首頁或次頁推薦詳細說明,請按這裡 寶寶爬行榜 歷史檔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62728293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請點選上面日期即可查詢30天內(含今天)的歷史資料 Copyright© BabyHome | 關於BabyHome | 合作提案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2008 BabyHome. All right reserved.

學會和你的寶寶講道理

2008年07月23日
公開
49

學會和你的寶寶講道理 和寶寶講道理?許多爸爸媽媽都會問,寶寶這麼小,怎麼可能聽懂大人說的道理呢?許多有經驗的父母說,其實不然,小孩子也懂道理,寶寶很聰明,需要去誘導,需要與父母經常性地互動與交流。   從小就和寶寶平等交流   曾小姐兩歲的寶寶十分聰明乖巧,鄰居問起曾小姐的育兒經驗,曾小姐說,他們從來就沒把寶寶當小   孩,從寶寶呱呱墜地,她和她先生就經常和寶寶交流,因為他們堅信,寶寶雖然一下子聽不懂,但說得多了,他會慢慢地懂得話語的含義。例如,她經常跟寶寶說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外公,哪些是花朵等等,並且讓他用手去指。寶寶沒到一歲,讓他指跟他說過的事物,他都能準確地指認出來。用語言指揮寶寶去遠處拿東西,他也會乖乖地把東西拿來交到你的手中。   習慣和寶寶講道理   爸爸媽媽出門上班了,許多寶寶都會哭著要跟著去。曾小姐說,寶寶幾個月懂得認人時,看到爸爸媽媽離開家裏就會哭。於是每次上班前,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會抱抱寶寶,告訴寶寶,爸爸媽媽要去上班了,寶寶和奶奶在家裏乖乖,爸爸媽媽很快會回來。然後和寶寶說再見。久而久之,寶寶雖然捨不得爸爸媽媽,但他似乎明白這個道理,不會輕易哭了,高興時還會和他們說再見呢。   晚上要睡覺了,曾小姐說,睡前她們會帶著寶寶指著墻上的挂鐘對他說:“你看,都十點半了,該睡覺了。”雖然寶寶不認識時間,可是跟他說的次數多了,他好像能看懂似的,聽完後,頭往媽媽懷裏一靠,乖乖地去睡覺。   類似的情形還有很多,曾小姐說,寶寶已經完全能夠與他們進行互動,認真去理解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的含義。   講道理要有耐心不怕重復   有的寶寶說話早,聰明伶俐,學東西特別快,於是有些爸爸媽媽就會說,我的寶寶怎麼就不會呢?   早教專家說,答案只有一個: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教寶寶,你們與寶寶的互動與交流還不夠。你們沒有把寶寶看成一個可以溝通的對象,寶寶還沒有取得與爸爸媽媽平等對話的權利。   跟寶寶講道理,首先是把自己放到跟寶寶平等的位置上,堅定地相信:寶寶可以聽懂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同時還要非常有耐心,不怕重復,講道理的時候根據不同的環境,去讓他理解,在環境中去體會,慢慢地寶寶就會和你非常自由有趣地互動了。

哄寶寶入睡易犯的八種錯誤

2008年07月22日
公開
53

初為人母,滿心歡喜,接踵而來的便是看護孩子的手忙腳亂。當孩子不舒服和生病時更是焦急萬分。所以,了解些護理知識,顯得格外重要。怎樣才是正確的哄寶寶入睡的方法呢?我們應該先來分析一下哪些做法是錯誤的。 錯誤做法一︰搖睡——孩子為什麼夜里愛哭鬧 嬰兒哭鬧請試試心理治療當寶寶哭鬧或睡眠不安時,一些年輕媽媽便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里搖晃,寶寶越哭越凶,媽媽搖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寶寶入睡為止。 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寶寶十分有害,因為搖晃動作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晃蕩,未發育成熟的大腦會與較硬的顱骨相撞,造成腦小血管破裂,引起“腦輕微震傷綜合癥”,發生腦震蕩、顱內出血。輕者發生癲病、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出現腦水腫,腦疝而死亡。如果眼楮里的視網膜受到影響,還可導致弱視或失明,由此鑄成大錯,尤其是10個月內的小寶寶更危險。 錯誤做法二︰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從寶寶一出生,就應積極鼓勵他獨自入睡,並養成習慣。即使是新生兒,也不應與媽媽同睡一個被窩。媽媽熟睡後稍不注意就可能壓在小寶寶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國一項調查資料證實了這一點,即讓嬰兒獨自睡覺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媽媽長期陪睡,寶寶會出現一種“戀母”心理,到了幼兒園甚至上小學的年齡,與媽媽分離還會很困難,由此寶寶日後容易患學校恐怖癥、考試緊張癥,對寶寶的身心發展不利。 培養孩子獨睡習慣一般從1歲開始,此年齡段的寶寶入睡較快,並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識。利用這些特點鼓勵寶寶獨睡,寶寶較易接受。 錯誤做法三︰俯睡——俯睡會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 國外專家已發現嬰兒猝死綜合癥與睡眠姿勢有關,特別是顏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險性。原因在于小嬰兒一般不會自己翻身,並且不能主動避開口鼻前的障礙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時,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氣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當胃蠕動、胃內壓增高時,食物就會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狹窄的呼吸道,造成嬰兒猝死。 專家調查,寶寶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種睡姿可使其呼吸道暢通無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嬰兒猝死。據統計,在美國自從推廣了仰睡法後,曾居高不下的嬰兒猝死綜合癥的發生率隨之大幅度下降,從每年約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媽媽借鑒。 錯誤做法之四︰摟睡——從寶寶的睡眠中看健康 不少媽媽擔心寶寶在睡眠中發生意外,常常摟著睡覺。其實,這樣做恰恰增加了發生意外的機會; 摟睡使寶寶難以呼吸新鮮空氣,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穢空氣,容易生病; 可能使寶寶養成醒來就吃奶的壞習慣,不易形成定時喂養,從而妨礙寶寶的食欲與消化功能; 限制了寶寶睡眠時的自由活動,難以舒展身體,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如果媽媽睡得過熟,不小心奶頭堵塞了寶寶的鼻孔,還可能造成窒息等嚴重後果。 錯誤做法五︰蒙睡——寶寶出汗多,原因何在? 主要見于冬春氣溫較低的季節,媽媽為讓寶寶暖和,常將寶寶頭部蒙在棉被下,這樣做有兩大危害︰ 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癥”,可致寶寶大汗淋灕,甚至發生虛脫。 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或者窒息。寶寶睡覺時都應將頭部露在被子外面,以防發生不測。 錯誤做法六︰熱睡——新生兒為啥不能睡電褥子 為給寶寶保暖,相當多的家庭購買了電熱毯。殊不知電熱毯加熱速度較快,溫度也較高,會增加寶寶不顯性失水量,引起輕度脫水而影響健康。 因此,寶寶不宜使用電熱毯。若要用須正確掌握方法,即睡前通電預熱,待寶寶上床後及時切斷電源,切忌通宵不斷電。使用過程中,如果寶寶出現了哭聲嘶啞、煩躁不安等表現,說明身體可能脫水,馬上給寶寶多喝些白開水,通常就會平靜下來,很快恢復正常。 錯誤做法之七︰亮睡——開燈睡覺不利于兒童健康 有些年輕媽媽為了方便夜間喂奶、換尿布,往往將臥室里的燈通宵開著,這對寶寶有不利影響。 醫學研究表明,嬰兒在通宵開燈的環境中睡眠,可導致睡眠不良,睡眠時間縮短,進而減慢發育速度。因為嬰兒的神經系統尚處于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臥室內通夜亮著燈,勢必改變了人體適應的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從而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危害生長發育。 以視力發育為例,據英國學者報告︰睡覺時居室內開著小燈的孩子有30%成了近視眼,而燈火通明的孩子近視眼的發生率則高達55%。 錯誤做法之八︰裸睡——寶寶容易腹部著涼 夏天氣溫高,一些媽媽便將寶寶衣褲脫光,讓寶寶光著小身子躺在床上,以求涼爽。然而小寶寶體溫調節功能差,容易使身體受涼,特別是腹部一旦受涼,可使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瀉發生。為防止這一點

家長的二十個隱形的壞習慣

2008年07月22日
公開
47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壞習慣』,壞習慣並不可怕。在孩子的成長中壞習慣可能就更多了。因為他們還不了解真正意義上的對或者錯。這些要靠我們來告訴他們。但是單純的只告訴他們說:『不對!不許這樣!這樣是錯誤的!』而你呢,還會說話不算話,自己沒有去遵守。父母們也許不知道,自己的這些壞習慣正在影響著孩子。因為寶寶們的眼睛時刻在看著你。   壞習慣一、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看到4歲的女兒不是時候地又吵又鬧,你終於忍不住大吼起來:『怎麼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一個自尊並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過成人的尊重。如果我們不給予孩子這種尊重,對孩子很粗暴,孩子也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就應該按照我說的去做,難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壞習慣二、結婚多年,你和愛人經常為一些『今天是你做飯還是我掃地』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後又言歸於好。   我們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我們吵架時的神態、姿勢、語氣語調、用語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日後孩子在游戲時,就對著洋娃娃嫩聲嫩氣地罵,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對小朋友說粗話、髒話。   壞習慣三、你辛苦工作,勤儉持家,捨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可是對兒子卻很大方,他要奧特曼、要超人都照給不誤,也不叫他節省。你的想法是:獨生子女社會,不就是為了一個孩子嗎?   我們的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麼能體會到掙錢的辛苦呢?   壞習慣四、每天你下班回到家裡,總是習慣性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裡過得怎麼樣?都學什麼了?』一邊問,一邊就忙著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   我們的行為好像在告訴孩子:我並不關心你的答案,我現在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趕緊准備好晚飯,或整理好房間、看完今天的報紙。』這種做法只能從孩子那裡得到一個令人又驚又氣的答案:『沒什麼』,『湊合』,或者『還行吧』。於是,孩子從我們身上學會敷衍別人。   壞習慣五、你兒子為爭奪玩具而跟別的小朋友吵架,你罰孩子一星期不許玩玩具。幾天後,你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後一致』,於是說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話收回。   我們犯了錯誤,拒不認錯,孩子也跟著一錯到底。 壞習慣六、家裡電視機壞了,你請兒子的舅舅來幫忙修理。到了約定的時間,舅舅卻打電話說有急事來不了了。你掛斷電話,對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後再不找他幫忙了。』   責備和埋怨不僅無濟於事,還給孩子做了一個壞的表率:在面對失望的時候,我們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一味責備和埋怨別人。   壞習慣七、晚飯後,女兒吵著要你給她講故事,可你總是不停地忙著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間;回復郵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剛要坐下講故事,忽然又有什麼事情要去處理了。   我們的行為舉止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沒有娛樂,家庭中只有家務沒有游戲,為了在這個社會裡生存和生活,必須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無休止地工作、乾活。   壞習慣八、你和兒子排隊在超市等著付款。一位婦女插隊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後面排隊去。但是她對你的話置之不理,於是你提高嗓門,與她理論,最後爭吵了起來。   我們的做法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訓練,使孩子誤以為吵架、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衝突的好辦法。你就會經常看到孩子為了爭搶玩具而與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壞習慣九、你是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老師請你幫忙寫幾篇小文章用在園報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還不能完成這幾篇文章。這時候,你打電話給老師,告訴她你病了,讓她再找其他家長來寫。   沒有嘗試就先退縮,那麼,我們平時告訴孩子要『說到做到,決不食言』的光輝形象就毀於一旦,孩子學會了把許諾拋之腦後,靠撒謊而使自己輕易推脫。   壞習慣十、婚姻之路終於走到了盡頭,你心中充滿了對另一方的怨恨。於是你對6歲的女兒歷數另一方的不是,並且告訴女兒:『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從此再也不要理他。』   這樣做,孩子學會了恨,在達不到目的時就搞破壞,搗亂,進行報復。 壞習慣十一、某一天,你突然發現愛人有外遇了!從開始時的震驚和恐慌,到最後的容忍,你告訴自己:『只要他/她還要這個家就行了,你還圖什麼呢,不就是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嗎?』   我們『善意』營造的一個貌似完整的家,並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和愛,『同床異夢』和『貌合神離』帶給孩子的將是對生活的不信任,對人間真情的誤解!   壞習慣十二、在結婚問題上,你的婆婆曾經百般阻撓,於是,婚後你從不孝敬老人,也從不帶兒子去老人那裡玩,背地裡還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詛咒老人。   不為孩子樹立孝敬的榜樣,那麼總有一天惡果會降臨到你自己頭上!   壞習慣十三、你總是習慣隨手亂丟東西,妻子會把你隨手亂丟的一切東西都收拾好,從來不需要你操心。   這樣,孩子也會養成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的習慣。   壞習慣十四、你在家總是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   我們說一套,做一套,對於一個沒有形成適當的道德感的孩子,當他長大後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挑戰、種種誘惑時,很難有定力守護好自己。   壞習慣十五、孩子在游樂場上遲遲不走,你催了一次又一次,只見小朋友越來越少,你對孩子說:『別的小朋友都回去了,你也該走了吧!』終於把孩子拖走了。   我們總是用相對於別的小孩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的孩子,這會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別人比較上,並將此內化成自己的行為准則,長大之後做事就會輕易受其他人影響。 壞習慣十六、路上又堵車了。你將車從緊急停車道上開了過去。後面5歲的女兒問你:『為什麼我們走這邊?』你說:『這兒沒警察,也沒有攝像頭,沒關系的。』   當我們在沒人監督時違規,孩子就學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麼都可以。   壞習慣十七、你在廚房裡忙得熱火朝天,6歲的兒子鑽進來想幫忙,你趕緊把孩子推出廚房:『去去去,這不是小孩子做的事情,快去寫作業吧。』   我們對孩子的『愛護』,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這樣的行為導致了孩子不能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壞習慣十八、吃飯時,你當著孩子的面憤憤不平地告訴愛人:『小王昇職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電腦嗎……』   我們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孩子就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   壞習慣十九、5歲的兒子試圖拆開一只鬧鍾看個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麼?不准亂動!』我們想讓孩子知道哪些該做、可做,哪些不該做,可是,簡單說『不』只能破壞親子關系,壓抑孩子的能動性,迫使他們轉入『地下活動』,到那時悔之晚矣!   壞習慣二十、女兒吵著要買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連騙帶嚇說:『不聽話,警察來抓你了』、『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當孩子一旦證實『自己被騙了』,以後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話了。   壞習慣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父母意識到這一點,知道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生活中我們要該掉壞習慣,給孩子做一個積極的榜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2008年07月21日
公開
56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1.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2.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5.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6.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1.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2.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3.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4.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5.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6.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