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週末花蓮行程

2011年11月18日
公開

這週五因為花蓮家有一些事情要辦理,跟公司告假一日,坐火車回花蓮,原本週一在鐵路局網路訂票訂不到,後來Sandy不死心,隔日繼續訂票,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被Sandy買到回花蓮的自強號,不過是冷門時段,是很早從車站6:50分發車,Sandy原本不想多花費計程車費(坐公車只要18元就可以到火車站),後來一查公車時刻表,才查出Sandy家樓下第一班公車是6:15分,從Sandy家到車站路程差不多要30分鐘,公車停停走走可能會讓Sandy搭不上6:50分的火車,基於保險一點,Sandy只好花錢搭計程車到火車站,前一晚就叫好車子,6:00準時到Sandy家樓下等(這趟可是Sandy回花蓮最奢侈的一次,搭計程車到火車站,跳表費用為210元,回花蓮車票,來回票一起買有打折優惠,自強號去回票打折後是NTD$910元;光單趟從花蓮到桃園自強號票價為511元,所以有節省到唷!Sandy在此告訴大家,要買票一定要買來回票,這樣除了可以省錢,還可以省去買不到票沒位置返回的風險喔!)在搭計程車同時,愛聊天的Sandy與司機聊了起來,一聊之下才知道這個司機是兼差當司機,他的正職是在觀音一家染整廠公司,因為公司單量不多,所以被迫休無薪假,現在Sandy真的覺得自己好幸福,有工作忙也不用放無薪假,大家有工作真的要感到幸福捏~有很多人現在已經開始放無薪假了~後來在路上,一路聽司機說做染布的辛苦,還有告訴Sandy,買到新衣服一定要清水洗過再穿,不然染料會接觸到皮膚,對身體不好,哇塞!搭一趟計程車居然收獲那麼多,足足給司機上了一門染整的課,司機還滔滔不絕的說女生的內在美一件是由好幾種布料做成的,現在不好做的原因是大家都削價競爭,所以一卷布料做不了幾件,利潤越來越薄,生意越來越難做,Sandy在此呼籲大家要一起支持MIT,這樣台灣的廠商才不會面臨無法生存要讓員工放無薪假,後來聊一聊很快就到車站,司機一看表是NTD$210,告訴Sandy,200元就好,但Sandy執意要付NTD$210,因為Sandy從坐這計程車學到一堂課_瞭解染整的製程及布料選擇,所以付清這NTD$210是應該的~謝謝司機給Sandy上了一課!請大家支持MIT!! 這趟花蓮行除了辦事之外,另外Sandy還約花蓮的小學同學要一起聚一下,有看過Sandy日記的朋友應該知道最近Sandy與小學同學因為一個因緣際會聯絡上了,目前大家靠臉書互通訊息,電腦真的是無遠彿界,太利害了,不用通信打電話也知道大家近況,臉書真好用捏~哈哈 沒想到回花蓮之後約會還是滿檔,週五晚上和大哥全家去用餐聊天,週六與小學同學聚會,週六晚上幫大哥的大兒子慶生去KTV唱歌,週日一大早7:45分再坐火車離開花蓮,超完美的花蓮行程~週日早上回到桃園之後要趕赴到內政部兒童之家參加院慶~哇!!這週的活動真是安排的很滿~ PS,等這月的金融保險考過之後,Sandy就要繼續考理財保險的執照,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執照創造自己事業的第二春!有事業第二春便不用耽心私人電子公司無預警的無薪假 ~~ 加油了Sandy!請大家給Sandy祝福 ~ 無薪假out!!

最近吃的很養身

2011年11月17日
公開

最近是番薯的產季,所以Sandy mom買了一大袋蕃薯,再加上上週Sandy有到土城哥哥家,嫂嫂家住彰化是務農人,所以也送了Sandy一堆番薯/芋頭/蔥/蒜/自製黑麻油,真是賺很大捏~~因此Sandy為了消化這些蕃薯每日早上都起的很早將蕃薯洗淨放入烤箱烤,Sandy家並沒有買微波爐,只有烤箱,以前用的烤箱還是同學用過的二手烤箱送給Sandy用,直到這烤箱被Sandy用到內部發熱燈管壞掉才回收處理,目前用的這台烤箱是Sandy mom送給Sandy的(Sandy從未買過烤箱/微波爐),目前都只是拿來烤蕃薯,最近這個烤箱重操舊業,回來繼續烤蕃薯,Sandy將蕃薯放進烤箱烤將近120分鐘,熟了之後就是Sandy及Sandy mom的早餐,早餐除了烤蕃薯之外,Sandy還會泡2杯(Sandy + Sandymom)五穀粉+芝麻粉+杏仁粉+健康低脂維他命奶粉+綠茶粉+黑糖+麥片=碳水化合物的營養早餐,很養身吧~其實是為了消耗Sandy mom買的一大袋蕃薯XD~~不過這幾日吃了蕃薯當早餐,身體機能真的變的很好,再加上最近Sandy每天都有喝從韓國買回來的貴俗俗的人參精泡熱開水,除了服用人參精不容易感冒之外,另也變的很有精神,排毒排的很乾淨,身體是鹼性的,體重也有控制好,真的花一萬多塊買人參精有差~~Sandy+Sandy mom都有補到,祝福自己及Sandy mom及Sandy好友身體健康喔~有健康身體才能好好享受美麗人生^^~ 蕃薯的維他命E含量足足是糙米的兩倍 蕃薯 --- 強身健體的超級美食 中美洲的土著自古以來就以蕃薯為主食,一直到十六世紀才經由歐洲傳來東南亞, 在所有的薯類之中,蕃薯的維他命C含量最為豐富,即使在加熱以後,也不會被破壞掉。 就以維他命 E 的含量來說,蕃薯的維他命 E 含量足足是糙米的兩倍,同時也含有很多克服成人病不可缺少的鉀。黃色品種的蕃薯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胡蘿蔔素,對預防癌症的發生很有效果。蕃薯也含有很豐富的丙種纖維素,能消除膽固醇以及克服頑固的便秘;而且就算吃的量多一些,也不致引起腹瀉。我們在切蕃薯時流出的白色黏液,就是能夠使通便情形轉為良好的物質。 中藥有一種叫(補中益氣) 的藥方,這種藥方能夠幫助身體消化器的作用,使全身充滿力氣。蕃薯就具備有這種功能,使衰弱的身體恢復健康。 烤蕃薯所具有的藥效最強大,尤其是逢到胃腸衰弱,氣力衰退時,吃烤蕃薯最有功效。根據美國國立研究機構的最近報導,只要每天吃蕃薯、南瓜、胡蘿蔔一百公克 (指三樣合起來一百公克),就可以防止肺癌。蕃薯所具有的蛋白鋂,抗氧化物質以及葉紅素,很受到注目。 蕃薯的健胃整腸方法 糞便長時間滯留於體內時,由於糞便發酵而產生的腐敗物質會滯留於腸內的緣故,它就會從腸壁進入血液裡面,而循環於體內。這種被汙染的血液,將招致種種叫人感到不愉快的症狀。那麼,為了防止便秘,且不損及健康,我們應該如何著手呢? 居住於新幾內亞的人,極少罹患便秘。他們的腸胃機能與消化能力都非常良好,他們的健康情形也比我們良好,秘訣就在他們的飲食生活。 新幾內亞的居民以蕃薯為主食。他們一天吃兩餐,每天吃五百公克的蕃薯,一天總共吃 一公斤之多。因為,新幾內亞的居民多吃含食物纖維豐富的蕃薯,而排出大量糞便,所以他們不會罹患便秘,胃腸機能特別良好。 吃蕃薯的量不必限制對於新幾內亞人的飲食生活,或許我們不能全盤接受;不過,我們可以採取折衷方式,那就是所謂蕃薯斷食法。 必須準備的東西為----- 烤熟的蕃薯,以及少許的蕃茄、洋蔥等蔬菜。 這種只吃蕃薯的 (斷食整腸法),可以選在不上班的星期六或者星期天實行。只要一天就夠了。在這一天的三餐裡,必須總共吃 一公斤 以上的地瓜。分成三餐吃 (最好每一餐吃半公斤) ,再配以少許的蕃茄或者黃瓜、洋蔥之類就行了。 蕃薯最好採取烤的方法,不要吃蕃薯以外的食物。採取這種健胃整腸斷食的翌日或第三天,將排出很多 (約 一公斤) 的糞便。如此重複吃幾次以後,就能夠消除便秘問題,胃腸機能與消化力就會變成良好。 可能有一部分不能排出大量糞便,而只能排出少許。這一類人的胃腸可能已經受到相當的傷害,不過,再重複幾次的 (蕃薯斷食法) 後,必定能夠好轉。不但能夠克服便 秘,胃腸機能也能夠轉為良好。 採取 (蕃薯斷食法) 的收穫 (1) 不但治好便秘,小腹也平坦了 我的丈夫以及孩子都喜歡吃油炸物,以及油膩的東西。或許我也跟著他們一道吃的緣故吧,從去年的秋天開始,我就被便秘問題所糾纏。 為了克服便秘,從那時開始,我就開始多吃一些蔬菜,但是效果並不太良好。有時忘了吃蔬菜,又吃油炸物之後,接連三、四天都無法排便。逢到那種狀況,一整天都會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頭部感到有些暈眩,吐氣有一股臭味,肚子也感到脹脹的。 那時,我聽人家說,只要吃一整天(三餐)的烤蕃薯就可以清理腸胃,治好便秘,於是我想立刻實施。但是那一天我忙得一塌糊塗,騰不出時間烤蕃薯。正因為如此,早餐與午餐時,我只吃了一些沙拉。一直到翌日方才吃了連續三餐得烤蕃薯。在那一天,我大約吃了 一公斤 又兩百公克的蕃薯。 到了翌日早晨在吃了早餐之後,我的肚子就咕嚕咕嚕地響了起來,叫我急忙地趕到洗手間。在那一天後,我前後上了兩次的大號,這是以前不曾有過的現象。這以後,我每天都能夠按時排便,克服了叫人煩惱的便秘。為了防範便秘再度復發,每逢星期天 , 我都是吃三餐的烤蕃薯,在量的方面都超過 一公斤 。如此吃烤蕃薯五、六次以後,我 不但是便秘痊癒了,就連凸出的下腹部也縮了進去。 (2) 晚餐主食改為蕃薯,體重減輕了十斤 五年前,我從大學畢業後,幾乎在同時進入一家知名的公司服務。剛進入不久的那一段時期,因為很不習慣於那種工作,整天繃緊神經,以致與便秘結下不解之緣。在那一段時期裡,輕者每隔三天上一次大號,重則一星期方才上一次,所以一直都在服用輕瀉劑。 一直在三年前,我方才看到一本健康雜誌報導說,含豐富食物纖維的蕃薯能治好便秘。那時,我的便秘問題似乎對輕瀉劑產生了抗力,再也達不到以前的效果。我在求助無門之餘,只好去掉了晚餐的白飯,改吃大約五百公克的烤蕃薯。 我稍微灑了一些肉桂粉在烤蕃薯上面吃,同時也吃了少許的蕃茄與黃瓜。改為晚餐吃烤蕃薯以後,只經過兩三次,每天一早就能夠上大號。不但便秘遠離我而去,就連臉上長的面皰也逐漸減少。這兩年來,我都改為晚餐只吃烤蕃薯,想不到,在這兩年內,我的體重減輕了整整 十公斤 ! 吃蕃薯綜合料理防治疾病 預防胃癌 - 蕃薯、紅蘿蔔與牛奶綜合料理亞洲人所罹患的癌症,大約有60%屬於消化系統的癌症。近些年來,雖然罹患率已經降低了些,然而,它仍然是我們最大的威脅。這一道蕃薯,紅蘿蔔與牛奶的綜合料理,包含了對預防胃癌有預防效果的硫化物。

【守護你的單身時光】單身女性無節制地花錢將使自己的未來面臨窘境

2011年11月17日
公開

我從來沒把錢看得很重,但用錢獲得的自立對我來說卻有很多意義。——可可•香奈兒 我的一個朋友全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一向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平時還透過健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她一個月賺多少啊?還什麼都做,什麼都買?」她是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工作了兩年,每個月平均薪資大概五萬四千元左右。她把薪資的70%用來買基金、定存、買保險等,十分認真地做著自己的理財工作。 「我的薪資並不算高,但也能做些理財。我之所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我對什麼感興趣,就會仔細琢磨怎樣才能用最少的錢獲得最高的收益。我會做很多對比。比如存錢的時候,我會對比各個銀行的利息。為了能瞭解哪家銀行可以多給0.1%的利息,我會在專門對比銀行利息的網站上泡上幾天。我會去學股票的相關知識,掌握股票的動向,之後去投資基金。買保險的時候我也是仔細地研究了一陣之後,買了兩份我認為自己很需要的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 她從來不會不把小錢當回事。很多女性看到路邊攤賣的十來塊錢的項鍊耳環那些小飾品,就會覺得便宜,忍不住想買。其實這種小錢還是不花為好。這些東西她寧願只有一個,要買就買好的,哪怕貴點都沒關係。她說這反倒是一種省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薪資裡除去存起來的那部分錢,剩下的部分應該怎麼花,應該給自己制訂一個消費的優先順序,這樣才不會亂花錢,最好再利用網路帳簿經常記帳。如果有了閒錢或漲了薪資就再投資些其他的理財產品。 TNV資產管理師的崔寶拉研究員評價我的這個朋友已經達到了「理財專家的水準」。她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存錢、應該怎麼花錢。像她這種認真、努力又勤勞的人將來一定是個富婆。看了我這個朋友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會想「這我也能做到」。但越是看似簡單的事情實踐起來就越難。 專家們建議單身者應該把自己收入的50%都存起來。那剩下的50%應該怎麼花呢? 三星證券理財經理高奎賢代理說:「消費也是一種理財。我們要掌握透過消費來獲取利益的方法。」使用現金消費享受不到什麼折扣,而用信用卡或其他金融商品消費能得到積分,還能享受打折,這樣花出去的錢就變相轉為收益了。 錢應該怎麼花才對呢?這裡舉了三名單身女性自己花錢的獨到體會,我們來看看吧。 CASE 1 信用卡派 小S主要持信用卡消費。雖然每個月薪資的一半都用來還了信用卡,但可以享受退稅補貼l和打折優惠,還能獲得積分,她認為自己過的還算是經濟的消費生活。 趕緊給自己辦個定期存款的存摺吧。再把信用卡的透支額度降低些,提高自己的存儲額吧。但這並不是想批判小S的信用卡使用方法。持適合自己的(自己主要消費領域有優惠的)3∼4張卡消費可以換得積分,獲得打折優惠,這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呢(但信用卡的透支額度一定要在自己的償還能力範圍之內)。 CASE 2 取現派 小K每個月都會將這個月要用的錢提前取出來。每天只往錢包裡面放一定數額的錢,每天都會在這一定的錢數範圍內進行消費,她認為這是個明智之舉,讓自己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支出。 一般手裡持有現金的話就很容易陷入「想花掉的強烈欲望」中。但小K意志堅定,消費習慣也很規律,這是值得稱讚的。可是如果把錢存入「CMA帳戶(綜合資產管理帳目)」的話,一年就可以獲得4%的利息。想到這,不由得為小K的取現習慣感到惋惜。再精打細算,每個月也要花掉一萬七千百元。可是如果把這一萬七千元存在CMA存摺裡,那一年就能獲得570∼720元的利息,相當於兩頓午飯的錢呢,真是可惜了。 CASE 3 借記卡派 小H習慣往錢包裡放一張借記卡(Debit Card,又稱扣帳卡,先存入金額後消費,但不能透支使用)和一千五百元現金。大額消費使用借記卡,小額消費則使用現金。她每次去提款機取現的時候都會檢查一下卡中的餘額。 韓國的新稅法將退稅補貼率從15%提高到了20%。這樣一來,使用借記卡可以獲得和使用信用卡等額的退稅補貼,因此借記卡獲得了不少人的青睞。但是為了避免過度消費,使用借記卡也需要一些技巧。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費方式把錢分散存在幾個存摺裡,比如,分別建立月支出帳戶(借記卡帳戶)、零存整付帳戶、生活開銷帳戶等等。 身為單身的你為今後的生活做了多少準備呢?如果你只會花錢而不會存錢的話,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變得富有。你是希望自己老了以後過得富裕還是窘迫呢?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經濟能力。從現在開始就著手理財吧! (摘自大田11月出版《守護你的單身時光》P174.全台熱賣中)

比起正妹,男人其實喜歡的是聰明的女人!

2011年11月11日
公開

這幾日要準備金融保險的考試有點忙,所以韓國行的相片會慢慢陸續上傳至Sandy blog,有興趣的朋友再來Sandy blog 瞧一瞧喔! 好快又過了一週了,有了年紀日子就越過越快!今日又看到一篇文章很享分享出來,寫的真好!以前總以為自己不夠好,盡力改變自己,努力讓別人更喜歡自己,年齡越增長才知道改變自己不是愛自己的方法,真正的愛自己,是做自己!現在的Sandy發現可以做自己真的很幸福,在離婚前Sandy是個很壓抑自己的人,處處為這個家盡心盡力,從未好好愛自己,除了壓抑自己之外,還試圖想改變自己迎合前夫個性,誰知這樣辛苦努力下,終究還是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反而傷害了自己脆弱的心靈,前年過年Sandy透過內觀十日的上課,Sandy想了很多,由內往外的觀察自己把自己一層一層的剝開來看,以前自己從未這樣真實的面對自己,原來現實的生活都是自己產生的,仔細剖析,其實Sandy與前夫個性是南轅北轍,當年Sandy 在23歲走入婚姻完全是因為一個人在外地生活感到寂寞,只是想找個落腳的點休息,當下根本也沒想過個性合不合?有沒有共同興趣?只覺得當下前夫是愛自己的,所以就在23歲走入婚姻,唉~應該是Sadny前世欠前夫債務,所以Sandy今世背負著償還債務的使命來,命運讓我走這樣的路,雖然外界看來是破碎的婚姻,但修過內觀之後,看事情的角度變的更不同了,可以在32歲之後(32歲離開婚姻)找到自己想走的路,自己很開心,Sandy因為離開婚姻生活而開始認識自己,也因為如此才開始展開旅行的生活,現在想想,原來離開婚姻對Sadny來說是正向的,因為Sadny生活慢慢開始有色彩,也開始懂得愛自己瞭解自己,很開心自己已經走出婚變陰霾,日子也越過越開心,當然!可以療癒,我也要感謝我的日記,寫日記真的可以治療自己無形的傷,因為算是自己對自己的對話,雖然我知道某些人也會來看看我的日記,但我不介意,我不介意分享我目前的開心生活給大家瞭解~大家只要在暗地裡祝福我就好!感謝大家!以下文章是我想分享的~~ 比起正妹,男人喜歡的其實是聰明的女人 讓男人欣賞你的方法,不是努力成為男人喜歡的樣子,害怕自己不夠完美。而是努力的做你自己喜歡的樣子,坦然的欣賞自己的不完美。 常聽到男生跟我討論他們喜歡的女生,也常和男人一起談論對女人的觀察,漸漸的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許多女人誤以為男人只愛漂亮、年輕的女人,以為面貌和身材很重要。事實上是大錯特錯,當男人真正要與一個女人認真交往,或男人認真的欣賞一個女人,最重要的特質是「聰明」。 怎麼說呢,當然男人都喜歡看美女,但是我常遇到很多情況是,我眼前的美女明明很正,卻聽到身旁的男性友人說自己不會被這樣的女人吸引。我很訝異的請問那些男生,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她只是很亮眼,但不耐看!」「看起來沒什麼大腦的樣子!」「卸了妝應該差很多!」「她很正,但是不聰明,不知道要跟她聊什麼。」「感覺很做作,跟她在一起不自在。」「不要開口就是美女。」•••等等,再仔細追問,原來其實男人不只是那麼膚淺的視覺性動物,他們會看漂亮的正妹,但是會喜歡、會想交往的,其實個性、腦袋、品味和內在才是最重要的。 女人都以為男人喜歡笨一點的女人,事實上大錯特錯。除了某些男人喜歡欺騙愚笨的女人之外,男人其實對於不聰明的女人很感冒。 當然如果女人有時裝傻或裝笨是很可愛的一件事,但千萬不要是真的傻或真的笨。 我問男人,聰明的定義是什麼?他們所謂的聰明不見得是智商或學歷(當然這也有正相關,但不是絕對的相關),聰明是了解的、懂的事情多,聰明是有好品味,溝通能力佳,聊起天來不會沒話題,聰明是懂得看場合說話,會做人做事,不會做讓男人丟臉的事。聰明是了解男人在想什麼,讓男人覺得自己遇到的是知己、靈魂伴侶,而不是一個花瓶。聰明但不咄咄逼人,也不會自傲,這麼說來,聰明也是一種智慧。 我仔細想想我所認識那些聰明而漂亮的女生,我發現一個女人會受到男生的歡迎和喜愛,並不一定是最漂亮、身材最好的那一個,或許她會受歡迎,不過被那些色狼和變態歡迎也不是頂好的一件事。我所謂的受歡迎是指,能夠吸引到不錯的男生的欣賞和喜歡,她們除了聰明之外,還有自信和吸引人的個人魅力。 自信和魅力並不一定是漂亮和身材好,許多女生迷信只有正妹才有魅力,事實上,沒有自信的正妹絕對比不上充滿自信光芒的平凡女生。 你怎麼看你自己,就會影響別人怎麼看你,如果你不喜歡自己了,別人又怎麼會喜歡你呢? 我常看到很多漂亮的女生總是用對自己很苛責的方式生活,她們常會否定自己,說自己胖(其實很瘦),說自己哪裡不夠好看,甚至影響到周邊的人的心情(沒有人喜歡聽她批評自己又胖了零點五公斤),或是仗著自己漂亮,就有公主病,不只對男人,也對女生有公主的態度。久而久之,她的美貌變成不耐看、不討人喜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女生明明長得很漂亮,你卻怎麼樣也不喜歡她,或感覺她難相處、沒有氣質。相處久了,你就會覺得她不好看。 那麼女人的自信和魅力靠的不是美貌,而是什麼呢?我覺得是一個女人看待自己的態度,和對待自己的方式。 很多電視節目或書籍雜誌告訴你,女人要獲得男人的欣賞,要怎麼樣改進自己的外表,要成為什麼樣的完美女人,要會做哪一些事,要說哪些話,要成為那些男人的偶像、女神,所以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最好是成為復刻版的「宅男女神」,成為那些男人喜歡的樣子,才會吸引男人的目光。於是她們努力去追求那些共同的特質,而忽略了個人的特色。看著那些差不多的正妹,有時分不清楚誰是誰,只覺得誰長得像誰。 缺乏自信的女人總是想著自己有哪裡不夠好,想著要模仿,要走「不會出錯」的路線,要走「大家都說好」的標準,才能吸引人。其實錯了,當你越努力的成為男人喜歡的那樣的女人,你越吸引的就不會是真的喜歡你的男人。 讓男人欣賞你的方法,不是努力成為男人喜歡的樣子,害怕自己不夠完美。而是努力的做你自己喜歡的樣子,坦然的欣賞自己的不完美。 男人欣賞(不只是男人欣賞,女人也欣賞)的是懂得欣賞自己,發揮自己長處和個人魅力的女人,而不是時時刻刻否定、批評自己,自怨自艾、唯唯諾諾,隨時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夠好、男人會不會喜歡自己的女生。誰是完美呢?根本沒有,與其追尋完美這一件事,不如好好的欣賞自己的優點、改進接受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如果偽裝自己成為另一種人,過著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日子,何不好好「做自己」,總是會有人喜歡你現在這個樣子,不要害怕別人不喜歡你,不喜歡你的人也不會是你該喜歡的人。 很多女生會反問:「可是大部分的男生都喜歡那樣的女生啊?」可是,你要的對象只有一個,不是「大部分的男生」,就像我自己覺得,我一定不適合大眾市場,我一定是小眾市場,所以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我喜歡的、喜歡我的該是什麼類型的男生,而不是撒網捕魚、大海撈針。至於那些不是你的菜,他們對你沒興趣,你也不想吃他。那不是很好嗎?何必為了那些對你的人生來說一點也不重要,不是你會喜歡的男生不喜歡你而難過、而改變自己?那實在太愚蠢了! 我很受不了有人一天到晚說,如果我怎樣,男人是不是就不喜歡我,或因為男生喜歡什麼樣的女生,所以要變成那樣……之類的。我聽了很厭倦,很想告訴她,男人會喜歡你就會喜歡,並不是你做了什麼或你不去做什麼。對自己有信心,好好做自己吧! 因為你「不怕男人不喜歡」的態度,才能讓男人更加喜歡! 沒有自信的女人,長得再漂亮也沒有魅力的。有自信的女人,不論長相、年紀、身材,都會看起來發光發熱。那樣的魅力,並不是刻意裝出來或故作姿態可以表現的。而是發自內心怡然自得的,真正的覺得自己不再是為了在意別人目光,討好別人想獲得別人認可而去表演的自己,而是真實的表現自己的真性情! 好好做自己、認真的愛自己比較重要,不用去煩惱男人會不會喜歡你,你不煩惱了,男人就會喜歡你。 與其苦苦在背後追隨男人的腳步,不如停下來,調整好自己的步伐,大步的往自己的方向邁進。男人才會追求這樣的女生。 與其花心思在自己的外在上,不如好好的增進自己的知識、人生見聞和自我成長,以及待人處事的智慧。不必當第一眼最漂亮的女生,要當最耐看、最討人喜歡的那個女生。 男人真正欣賞的是聰明的女生,聰明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尊重自己以及愛自己的女生。他們會努力的保護、爭取這樣的女生在自己的身邊。 我們不當性感尤物,不當男人只想要一夜情、打手槍的那種對象,我們要當的是男人會認真交往、珍惜並尊重的對象。聰明的女生知道其中的差別。 有人問我,如果你做了什麼或不做什麼,你不怕男人不喜歡你怎樣怎樣"?龠隉H我大笑回答:「我從不怕男人不喜歡我,我只擔心我夠不夠喜歡他。」老實說我從不是為了要吸引男人注意喜歡而去做或表現哪些事情,而是我本來就喜歡做我自己喜歡的、說我自己想說的話。並不會因為我喜歡誰、誰不喜歡我而感到不自在或需要故作姿態,我知道我的個性和外表並不是最吸引人的,但那些喜歡我的人欣賞的就是我真正的個性和外表。所以我在喜歡的男生面前,反而是非常自在的。 不必害怕做你自己,男人會不喜歡你。你要吸引的男人不是那些因為你表現得比較好才欣賞你,而是,即使你覺得自己那麼平凡無奇,他還是那樣的欣賞著你。 當你有一天不再感到害怕了,你就能成為有自信的女人。 因為,比起正妹,男人其實喜歡的是聰明的女人! 本文出自《愛自己:我愛你,但是我更愛我自己》圓神出版

這世上,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

2011年11月11日
公開

電影『藍月』裡有這麼一句話:「這世上,總會有一個人適合你」。 這一夜,她沒有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讓她睡不著,只是覺得,快樂的作用,讓她好久好久沒有回顧過自己的歲月。 她看著身邊的丈夫,熟睡著像小孩一般的臉龐,心裡忽然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感謝,感謝他的愛及溫柔,也感謝這一路走來的風雨,更感謝那些曾經讓她傷過心的人,因為他們,她更懂得珍惜,珍惜她今日所擁有的東西己經好長一段時間,她的心裡幾乎被幸福給溢滿,滿得讓她無法去憶起生命裡殘破的部份。 雖然他只是個公司的小主管,夫妻兩的經濟也只是過的去,卻是親朋好友眼裡的模範夫妻。 『怎麼做到的?』有朋友問她。 『找個適合的對象就對了。』她說。 『那怎麼知道合適不合適呢?』朋友又問。 『我可是付出過慘痛的代價。』她笑笑說。 她有過幾次挫敗的戀情,她一次比一次用心,可是結果卻一次比一次更淒慘。 有一次她認為那是犧牲,最後才明瞭自己是怎樣的委曲求全。 有一次,她愛上一個花花公子,她以為自己可以不在乎,卻慢慢地越陷越深。 有一次,她愛上一位高壯英俊的男子,慢慢地發現他只有個空洞的靈魂。 更有一次,她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搞得自己天怒人怨。 每次她都愛得如此理直氣壯,愛得如此勇往直前,可是結果都是傷害,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她是如此的需要被愛,如此的渴望溫柔,每段感情結束前,她都不斷的尋找新的支撐點,彷彿只有這樣,她才有勇氣結束前一段戀情所帶來的痛苦,但往往短暫的熱戀之後,又是慘痛的代價。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發現生命裡的一些東西正在慢慢的用盡,她決定將僅存的熱情收藏起來,留待生命裡最重要的人出現,在那人出現之前,在自己有能力辨識那個人之前,她決定不再愛人。 『所以妳就關上心門,不再接受別人的追求?』朋友問。 『不,我開始打開心門,開始去思考,從前的愛情!』她笑笑說。 『然後呢?』 『然後我開始懷疑我怎會愛上那些人,我究竟愛他們什麼?』 『妳找到答案了嗎?』 『嗯!大部分時候我愛上的只是自己心裡的憧憬,只是一種美麗的心情。』 『有時候,我愛上對方。只是因為對方滿足我生命的一部份的殘缺。』她繼續說。 『我不太懂妳的意思。』朋友一臉茫然的說。 『譬如說,我愛上那個帥哥,只是因為他帥,帶得出去,可以滿足我心裡的虛榮,而虛榮是我生命的一個缺口,我應該做的是去修煉它,而不是去找個人來填補它。』 『填補它又有什麼不對呢?』朋友似懂非懂的問。 『填補了這個缺口,其它的缺口呢?對方的缺口呢?』 『妳越說越複雜了。』朋友開始搖頭抗議了。 『充其量只是兩個殘敗的靈魂在互動,絕沒有好下場。』她繼續往下說。 『那最後妳怎麼做?』朋友若有所思的問。 『我不再去尋找一個角,來填補自己,我決定自己去做一個圓。』她淡淡的說。 當她開始決定做一個圓以後,她開始改變,開始反省,開始赤裸裸的檢視自己,開始做她以前不會做的事,讀她以前不曾讀的書,在這個期間還是出現追求她的人,她將他們留下來,成為朋友,她開始反覆驗證自己的生命,開始重新思考,重新改造,她發覺心裡正在起一種巨大的革命,她開始有了很大的轉折。 不僅是愛情觀的改變,她的生命獲得一種近似重生的修煉,她的成熟與自信,在言談與舉止間展露無遺,她的智慧與美麗也漸漸眾所皆知。 慢慢地,追求她的人反而少了,每個男人見了她,了解她後,忽然發現,自己在她面前,顯得很幼稚,很無知,可是每個人還是喜歡她,喜歡接近她,喜歡和她做朋友,因為她是如此成熟,如此豐富,如此的溫柔與善解人意,她的人際關係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她開始覺得愛情,不再是那樣必需的東西。 她和他之間並沒有觸電的感覺,就算有,她也不記得了。 『沒有觸電的感覺,怎麼戀愛?』朋友問。 『觸電的感覺,隨時都會有,不是有了感覺就能戀愛。』 『那妳們之間,怎麼開始的』朋友好奇的問。 『從朋友開始,我們認識一年以後才開始交往。』 『這麼久,都那麼熟了怎麼交往的下去。』朋友三八的竊笑。 『我們有了一些了解,也發覺彼此都是珍惜感情的人,我們都在等待一個適合的人出現。』 『然後呢?然後呢?』朋友的眼裡開始有了光彩。 『我們興趣相投,品味接近,觀念認知都不會差太遠,總之,我們相處愉快,而且心靈貼近。』 『後來,我們就開始交往,然後結婚』她接著說。 『啊∼一點都不浪漫』朋友有點嗤之以鼻的說。 『可是我覺得很幸福,也很踏實。』 『喔,怎麼說?』朋友問。 『因為了解,因為信任,因為我們是夫妻,也是朋友。』她說。 『那他滿足了妳生命裡的所有殘缺了嗎?』朋友忽然想到什麼。 『不,我們是方向一致的同心圓。』她露出一個很深的笑容。 在些曾有的傷心,在今夜的幸福面前,顯得如此的模糊,她努力想要想起那些人,那些曾經傷害她如此深的人。 忽然發現,那些曾有的憤怒,傷心,失望,厭惡,與哀怨,在今夜,全部化為感謝,曾經她覺得幸福好遙遠,如果不是過去的那一切,她懷疑自己,是否懂得幸福的感覺。 『怎樣才會像妳一樣幸福呢?』朋友問。 『當它出現時,好好把握它嘍!』 『幸福不會在臉上寫著,「我是幸福,請抓住我」。』朋友悻悻然的說。 『妳放心好了,當妳準備好的時候,幸福就會向妳招手。』 幸福的面貌只有你自己才懂的,不是別人去替你評論的,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的幸福是怎樣的呢?

A型水瓶座

2011年11月11日
公開

A型水瓶座 1月21日∼2月18日 性格及氣質 在星座與血型的配合上,以A型及水瓶座的搭配最為極端,所以你的性格成了強烈的對比,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都顯露出互相矛盾和不協調的一面,是兼有兩種極端性格的一種類型。 水瓶座的你,極不欣賞平淡無奇的思想,對於聲望及地位的期望也不高,喜好如春風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你的行動基本在於求新的精神,天生便具有合理化的思考方式,甚具科學家特徵。而A型的特徵卻與水瓶座相反,思想古板且墨守成規,完全過著遵照社會規範的生活,不輕易突破現狀,重視溝通,是合群守法的典範。兼有這兩種特質的A型水瓶座,一般對你的看法是缺乏聯貫性,難以理解。有時你雖持有獨特的見解及思想,但是在行動上卻無法突破,依然照著舊步調走。有時則選擇了安全的路線,卻又突然改變了想法,這種種的跡象表示此型的你,在思想及行為上極不協調,呈現兩極分化的發展。 你擁有水瓶座潛在的頑固性,但平日不易表露出來,你外表給人的感覺是柔和、舒暢。而你A型水瓶座的配合使你具有總代表客觀的觀察力,積極的求知欲,堅定的意志力及正確的判斷力。而你具有剛正不阿的個性,極為厭惡逢迎阿諛的小人,具有公正無私的一面,而且除了關心周圍的一切之外,還懂得關懷大眾。你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重視理想,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個缺乏情感,冷酷的人,因為過分冷靜及理智,重視知性及才能的個性,使你很容易成為輕視平凡的人,這對於你的人際關係來說影響甚大。你的優點及缺點差距很大,如果能加強好的一面,你知性的自由作風將可獲得很大的獎賞,同時贏得眾多的友誼,可使人際更為良好。 你對愛充滿了幻想,這也是水瓶座的你一個永遠不變的夢。發揮博愛精神及追求美好的事物,正是你生存的最大目標。 忠告:如果過於理想化,容易產生迷惑,現實的一切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愛與性的傾向 你是追永恒愛情的專一者,你將男女關看得既神聖又是純潔,絕非是由愛轉恨的激情者,也非一個受感官刺激所俘虜的享樂者。對於愛情,你是天生的冷靜派,由於慧眼獨具,能透視潛伏在愛情之中的利己主義及獨佔欲,所以你絕不輕言愛情。你對人類一視同仁的態度,反映在愛情上也是如此。你的戀愛過程,通常是由友情逐漸發展成愛情,很少有被對方所虜掠。或被迷惑的情況發生。對於不純凈的感情,你也不屑于接受。即使是在談戀愛,你所談論的話題,也不超出人生、宗教、學問之類的單純內容,很少牽涉到兒女私情,或做出過火的舉動。把戀愛看得如此淡薄的你,一旦找到發自內心相愛的對象,你會付以人間最深厚的感情及體貼去關懷你所愛的人,成為一個包容對方的理想伴侶。但你仍極厭惡思想或行動受到異性的束縛,只要對方有干涉自己的行動,便顯得怏怏不樂,在旁觀者看來,你近乎霸道,甚至無情。但這只是你任性的一面,其實,你渴望獲得尊重個人行為的愛情,而不是隨時隨地地緊逼盯人式的愛情,為自己帶來無形的束縛。 在性方面,雖沒有隨便的作風,但你也不會以傳統的眼光來看它,在你的想法裏,性是自由的,所以也不會反對同性戀是標準的性解放主義者。然而,你絕不會按照想法去行事,思想歸思想,做與不做則是另外一回事,思想的開放,並不代表行為的開放。你對性的慾望也很淡薄,絕不會被肉體的慾望的所俘虜。雖然你並不反對適度的性行為,但絕不會跟一個自己不愛的人發生關係,更不贊成牽扯不清的畸戀,或只以官能的滿足為目的的性行為。在生活方面,你極重美感及品味。由於你的自我意識較強,在性行為的過程中也會因為一時的情緒變化,態度隨之冷淡下來,而引起對方的不滿。因此,你有時必須放棄知性及品味的束縛,才能盡興。 忠告:改掉你的任性與霸道,偶爾撒嬌一下,可以增添戀愛的情趣。 婚姻及家庭 在你的觀念中,婚姻是在男女雙方自由意志下,彼此情投意合,為了共同生活,所舉行的一項公開儀式,而在許多結婚方式中,一般人都是遵循傳統的方式舉行婚禮,儘管你非常想往不拘形式的結婚方式,但你多半依照傳統的方式舉行婚禮。畢竟結婚是終身大事,想要跳脫形式,自創一格嘗試新的作風,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因此儘管你仍認為自由自在的婚姻較好,甚至認為夫妻不必同床共枕,分居的狀態反而較能保持婚姻的和諧。但是,你在追求個人自由的過程中,也會考慮周圍的情況,行為不致跟現實生活差距太大,最後達成妥協。 對A型水瓶座的你來說,隨時站在對方的立場,以明朗的態度,彼此激勵的伴侶,將是你理想的對象。夫妻關係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平淡,即使有懷疑或嫉妒心,也不會顯露出來。對你而言,只要能找到具有共同婚姻觀及人生觀的好伴侶,便可維持穩固的家庭。需彼此的性格相配合,才能成為善解人意的好丈夫或好妻子。對子女來說,也將成為凡事好商量,值得信賴的父母。你和家人最理想的關係,就是如朋友般的感情,但又能維持家庭的秩序,因此,你通常不會擺出一家之主的架子。女性會進入社會工作,男性則經常幫忙家務,互相努力,彼此分擔,即可維持實至名歸,自由而平等的家庭生活。家庭發生問題時,抱著寬大的胸襟,去原諒犯錯的那一方,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和平地解決,你縱然有外遇之類的事情,那也只是朋友的程度而已,不會危及到家庭的和諧。最後離婚的原因,並非真正做了不可原諒的事,而是因周圍的壓力所造成。 忠告:切莫因已到適婚年齡而草率結婚,否則最後走上失敗之途,記住寧缺勿濫的原則,才能擁有幸福可言。 事業與成功 兼具豐富才能與向上心的你,只要從事適合的工作,便可望成為該行業的佼佼者。你在社會生活中,重視精神感覺更甚于物質慾望。對於工作,也認為是發揮知識及創造天賦的場所,更有甚于賺錢的手段。適合你的工作,首選是科學家、發明家、技術人員,此外,作曲家、作家、設計家、攝影家等也能建立一片獨創的天地。而超過現實生活領域的工作,如天文學家、心理學愛等,也可發揮所長,而跟航空事業及傳播事業相關的工作,也很有發展的空間。 管理嚴格的大型企業,或官僚主義盛行的職業場所,則不適合你這種愛好自由,不受拘束的性格,如此便會英雄無用武之地。機械性的單純作業或重復性的工作,絕對無法持續長久。水瓶座的你,具備了各方面的才能,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很快的適應,但你仍應選擇適合自己才幹及興趣的工作為宜。 忠告:除了職業的種類之外,職業的環境也很重要。 金錢及財運 你比較重視精神方面的事情,物質慾望則較淡薄。因此,你不會過分執著錢財,天生便具有不想成為大富翁的傾向。雖然你賺錢的能力高人一籌,但因為天生便有一種觀念,那就是只要能維持起碼生活就可以了。因此,即使有多餘的錢財,你也不會拿來投資或走其他生財之道。造成這種觀念的原因,在於此類型的你的心中常有美的意識在作崇,以致能察覺賺錢發財醜陋的一面。 此外,你有花錢過於大方的傾向,只要手頭有一筆錢,就會隨心所慾望地花用掉,一擲千金而面不改色。根本不會想到把這筆錢儲蓄起來,或去購買古董和不動產,以使自己的生活富足一些。但是,你的守護星天王星,卻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財運。除了你原來就有卓越才能及創造性之外,還有獲得意外之財的好運,只要假以時日,當才華受到肯定之後,財源便會滾滾而來。 忠告:從事副業,可使收入更為安定,但不要把多餘的現金擺在身邊。

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Lessons from the Dying

2011年11月10日
公開

Sandy是在法鼓山網路書店看到這本書,光看到標題就覺得很想再看看書摘是寫什麼,對死亡的恐懼降低是Sandy一直在學習的一門人生課程,從家人的往生學到要珍惜手邊的人/事/物,從前夫的婚姻背叛中看破人世間的事物沒有永恆,我們是處在一個每天都在變的宇宙,所以要如何享受當下的快樂是很重要的,Sandy慢慢的從內觀靜坐中體悟出一些人世間的無常,所以漸漸對周遭的事物都看的很淡,像每次出國要交待好友協助的例行公事,Sandy就寫的很像遺囑,因為誰知道出遠門旅行後會發生什麼事?有沒有可能發生意外回不來?要讓身邊的親人把事情處理的不棘手就是要做好交待的工作,這是目前Sandy可以做的,Sandy現在也練習把死亡當作起點重新看待事物,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敘有感而發,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因為死亡僅代表肉身的結束,我們的靈魂還是會不斷的輪迴與轉世,所以這一世要好好把握這難得的肉身多做善事,不要造惡業! 【推薦序】練習把死亡當作起點重新看待事物 健保局1998年7月進行安寧療護試辦計畫,歷經有史以來最漫長的十一年試辦,一直到今(2009)年9月終於把安寧療護納入健保局正式給付項目,而且範圍從原本只限癌症末期,中期加上運動神經元萎縮症(俗稱漸凍人)末期,竟然一口氣追加適用到八大非癌症末期: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失智症)、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疾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涵蓋五大器官:腦、心、肺、肝、腎。 台北馬偕醫院淡水分院1990年成立安寧病房開始台灣正式的安寧療護服務,到明(2010)年才是成年禮,而我是1995年8月從花蓮慈濟醫院到台大醫院代訓,開始接觸並從事安寧療護服務,算年資也進入第十五年了。因此看到作者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過去十六年來全心投入於服務臨終者,心裡有很深刻的親切感,再看到文章提到許多在安寧病房的故事,確定作者有認真地在安寧病房工作,因為這裡面有許多生命的奧祕是外面的社會人士無法想像的。 一般人避談死亡,常用「往生」、「走了」、「去了」代替,醫護人員不說「死」字,改用英文「expired(過期)」代替,醫院裡面通常沒有四樓、病房號碼逢四就跳過、四人房卻沒有第四床,甚至佛教醫院都這樣,由此可以想見台灣社會對死亡的禁忌是如此深沉。理智上都承認「有生必有死,合會當別離」,情感上就算我們每天必然要經歷長短不一的生離,卻總是悲痛於死別之時。明明是生死一體:「生的最後一畫,其實就是死的第一畫」,真相是「因為有愛,所以悲傷」。 佛教有謂:「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漸漸輪到我。」因此我們總是誤以為:等別人都死光了,漸漸才會輪到我,卻沒想到事實上死亡隨時都會跳過其他所有人而「忽然就是我」!有些人會說:「等我老了,我要去當志工。」或是說:「假如我罹患癌症末期,我就要去環遊世界。」卻沒想到:生命其實不在遙不可知的未來,只在瞬息萬變的現在!何況沒人保證我們一定可以活到老,那為什麼不在身體還健康的現在就去當志工或環遊世界呢? 末期病人在瀕臨死亡時,「社會面皮」會一層一層地剝落,社會功能隨著身體狀況逐漸退化,被迫順應身體與心靈需求,其實才是最真誠的生命態度。健康者常常違反身體需求、違背內心呼喚,有時被迫病態地活著,因此我有時候會分不清楚到底誰才是健康而誰卻是有病。我一向被認為是「社會化不完全」,被當成「安寧界的鬼才」,卻因此反而更能貼近臨終者的狀態。 台灣安寧界有個迷思:「安寧病房最重要的工作是讓病人面對與接受死亡。」其實沒有任何人必須被迫面對與接受死亡,正常人到死之前一直都是要轉身、背對、逃離死亡。末期病人的狀態其實都只是「帶病生活」,他們帶著嚴重的疾病希望可以一直活到明天。另一個迷思是:「有一種標準完美的死法叫作善終。」我在十幾年間經歷兩、三千位病人死亡,發現真相是:每個人自成一種死法,其實都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並沒有一種標準而且完美的善終死法是我們努力追求就必然可達成的。 我在安寧療護裡面判斷事物的標準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尊重病人的個別差異」,但又發現這兩個標準可以放大適用到所有世間事物。對於末期病人會有什麼樣的死亡,我們都不能設定期望,只能全盤照收而且全然接納,陪伴他們走完生命必經的歷程,然後透過生命來學習生命。 閱讀這本法鼓文化出版的《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是我再一趟生命學習的旅程,更加純化了我個人的生死體驗,並因此而得到某些印證。可是正如同生命只能自己遭遇,修行只能冷暖自知,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也就只能各人了。我自己透過病人用生命教導我所學到的珍貴功課,對你而言可能只是一堆廢物,我一向認為是廢物的名利權勢,對於多數社會人士卻可能是貴重的寶物。 過去護理人員問:「明天要收哪位病人住院?」我總是回答:「明天的事明天再說。搞不好我會先死在家裡,明天不能來上班。」那我又何必煩惱明天的事呢?何況大師有言:「每天入睡就是小死一回。」死亡一向被誤以為是生命的終點,然而我一直都覺得:「從現在往後看,每個人好像都有無限寬廣與遙遠的未來;但是從死亡終點往前看,我們都只擁有短暫的現在。」 世俗曾有的快樂必隨之以痛苦,臨終過程的身心靈痛苦可能是生命之必然。如果你可以藉由這本《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每一章後面的「省思與練習」,開始練習把死亡當作起點重新看待事物,你應該會有截然不同的生命態度。 我的人生旅程 我探索死亡的漫長旅程,最早是從在泰國深山當一位佛教僧侶開始的。我先在西方的居士修道院修行,接著,前往泰國的叢林寺院。經過多年的離群索居,我對靜坐修行的生活開始覺得有點枯燥。這種枯燥的感受,似乎來自於部分的我,這個部分的我無法從離群索居的僧侶生活中獲得滋養。我無法完全了解,為什麼自己的心會從孤寂之中退縮。單獨一個人生活,讓我對於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以及生命的本質為何有了深刻理解。現在,有些東西又把我從遠離紅塵拉回來,走向一個未知的方向。 幾乎在同一時間,我拜讀了史提芬.雷文(Stephen Levine)的著作《是誰死去?》(Who Dies?),這本書很清楚地指出有意識的生活與有意識的死亡之間的關聯性。於是,我立刻就想到把照顧瀕死者的工作,當作今後個人修行的可能性。這種照護的工作,也是解決我心靈枯竭的方法。照顧瀕死者的工作,與當年正式修習靜坐禪修的歲月一樣,都必須十分專注。 我於1983年還俗回到美國,開始成為一位全職的安寧照護人員。我在安寧病房擔任過各種不同的職務,包括社工人員、殯葬工作協調人員、志工訓練老師、社會服務主任、診療主任與執行長等,每一份職務都為我帶來了死亡過程中的不同見解。我不只從病患和家屬身上學習,也從安寧病房的同事中學習,他們那慈悲而充滿關愛的心,已在健康照護領域樹立了典範。所有我們這些與瀕死者一起工作的人,都像小孩子一樣聚集在一起,互相慰藉取暖,試圖解開生命的密碼。 死亡,一直是一位非常特別的老師,經歷過幾年的安寧照護工作,至今我仍然像當年在泰國叢林寺院一樣,對死亡感到十分神祕。這個問題沒有結局,也沒有解決方案。我對於人如何死去已經十分熟悉,瀕死者所傳授給我的教誨也相當豐富,但是,關於死亡是什麼,我還是覺得神祕而奧妙。我在這方面所要接受的訓練,永遠不會結束。 探索死亡時,不斷會有新發現:它曾經將我逼進陰影的黑暗角落,使我看不到自己的全貌。同樣地,探索死亡,也讓我的生命充滿喜悅和感恩之情。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完全自在地面對自己的死亡過程,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經較不畏懼真實的自己,而這要歸功於自己吸收了亡者所帶來的教誨,了解這些教誨,讓我的人生旅程能夠繼續朝著生命的神聖境界邁進。 雖然本書各章節的內容充滿安寧病房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都與你我有關,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安寧病房的一員。這些故事,也使我們注意到自己的習性、恐懼和智慧。如果我們將自己當成病人,就能設身處地了解自我設限、阻擋自己的方式,以及犧牲獲得更大自由的可能,讓自己停留在安全地帶的方式。我們沒有必要等到生病才想要去獲取瀕死的資訊,並回顧自己的脆弱。我們的恐懼,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停地在人生的長廊上回響著。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曾經說過,真正的追求不是為了生命的意義,而是真正「活著」(being alive)的體驗。諷刺的是,死亡的教訓正是指向這個目的。許多末期病患在瀕死期間變成了一個真正「活著」的人。他們了解時間是珍貴而神聖的,生命不能再拖延下去;生命的多元面向與表情,過去被他們視為理所當然,但現在他們頭一次清醒地看見了。 身體的死亡是一種象徵,象徵所有經驗的死亡。身體死亡不只是身體的結束,也是所有生命經驗的結束。小型死亡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上,每當我們的期待無法實現,理想就幻滅了;每當我們想抓住時間中的某一個片刻時,就要面對自己對這件事失去掌控能力,也毫無影響力的事實;每當我們自認把握了生活中的某個面向時,它卻起了新的變化,於是我們只好帶著失望離開。由於我們的許多心理困境,都和自己如何處理過渡階段的問題有關,因此死亡讓我們了解自己如何受苦,以及為何受苦。我們深入了解並覺察死亡之後,就能直接洞察自己的許多問題。因此,探索死亡,就是要了悟我們對生命的困惑與無知。 我在本書所提到的那些面對死亡的病患,以及他們的臨終體驗,都是我的生命與這本書的英雄。儘管他們的故事也許很吸引人、很不尋常,但我們在心理上可能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這時我們就知道,自己已經離題,好像只是在讀一些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而不是我們自己身上的故事。書中所講的,其實是「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每一章後面,都會附上「省思與練習」,目的是要再度強調該章的重點。這些是讓你親身體驗的練習,能夠深化你的了解。 死亡就在眼前,它是一道很少人願意跨越的邊界。這本書提供我們一次探索死亡的機會,可能也是一次讓我們以最大的勇氣來面對這個沉寂已久的問題─死亡問題的機會。書中的重點,是為死亡所傳達的課題,提供獨特的近距離接觸。我們都會死,所以現在討論這個議題,並不會有什麼損失。或許,對那些有足夠勇氣敞開心胸接納死亡教誨的人,會有一個新生命在等待著他。 直覺心 置身於一個人的出生或死亡現場,時常帶給我們一種奇妙和驚訝的感覺。面對出生,我們會問生命從哪裡來?面對死亡,我們會問生命將往何處去?站在瀕死病人的床邊,或站在新生兒的床邊,我們會像小孩子一樣,身處於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我們的心警覺地看著、傾聽著,我們專心一致、處處留意,不是用既定的方式在思考,也沒有塞滿各種定義或日常待辦事項。我們的心徹底開放,頭腦也不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思想,這就是直覺心的領域。 我曾是協助珍的社工人員,當時,她接受安寧病房服務,與女兒蘇珊相依為命。有一次,我拜訪她們母女,跟女兒蘇珊說話時,眼光越過她的肩膀,看到她的母親臥病在床。我的眼睛看著珍的時候,有一種感覺讓我警覺到她即將斷氣了。這時,我也準備跟她的女兒說她的母親恐怕快撐不住了。同一時刻,電話鈴聲剛好響起,蘇珊便離開那個房間,到外面接聽電話。於是,我站起來,走到珍的床邊。我看到她真的撐不住了,前一刻的懷疑是正確的。因此,我轉身示意請蘇珊過來,可是她還在聽電話。這時,又有種感覺制止我不要叫蘇珊過來。當時我想著:「沒錯,這位病人想趁著女兒不在場時過世。」不久,珍過世了,蘇珊的電話也打完了,回到我站著的地方。當我告訴蘇珊媽媽剛剛過世了,她不經意脫口而出:「感謝上帝,我剛好不在房間內看到媽媽過世!我無法忍受那種場面。而且,我媽媽也不想死在我面前。」 當我們以直覺行動時,就成為神祕世界的一部分。我們通常說不出,為什麼自己會有某些特別的言行舉止。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當下情境中的種種細節,匯整為一個整合性的經驗,而那是我們對那經驗最適當的反應。這種直覺回應,反映了我們的整體感知。我們的領悟力就像整個環境那樣廣大無邊,當所有的片段細節都被清晰地看見,我們的心便會驅使我們前往適當的方向。 依據心的直覺來行動,很可能會令人感到困惑。所以,需要多多練習區別這兩者的不同。真的是我們的心在說話?還是我們的頭腦在告訴我們:這是我們的心在說話?這兩者是不同的,我們必須弄清楚。譬如,做為一位安寧病房的社工人員,曾有許多次,我在路過病人的家時,突然有股衝動想停下腳步探望病人,而不是直接趕赴目的地。我以往都不太理會這種衝動,以為那是分心,並說服自己那只是一種胡思亂想。可是,一回到安寧病房,竟然常常發現那位病患斷氣的時間,剛好正是我閃過念頭想進門探病的那個當下。有一次,我記得剛回到安寧病房時,就聽說那個家庭正好有狀況,而且,就在那個當下,他們正好也想聯絡我。 發生幾次這種情形之後,我決定每次當直覺性的衝動出現時,就停下腳步。於是,我開始尋找直覺性的感受,而且,可能下意識也產生那種想法。但是,當我決定停下腳步時,我總是發現病人或那個家庭都一切無恙。因此,似乎當我企圖控制直覺或迫使直覺就範時,它便消失了。我也發現,直覺是神祕存在的一部分,最好別去管它。 我有一位好朋友,同時也是安寧病房的同事,在遇到即將往生的病人時,預測能力奇準無比。她似乎總會知道病人將在哪一天或哪一個時辰往生。我對她預測的準確性相當好奇,便請她密切觀察那些瀕死病人的徵兆。她照我的話做了一陣子,卻發現挫折連連。她表示,當她試著仔細去了解發生什麼事情時,便會失去預知病人何時死亡的直覺力。她一直想解開直覺密碼的企圖心,干擾了自己的預知能力。她預測的準確性嚴重失靈,而且,當她想重獲預知能力時,也發現愈來愈不靈光。 顯然,有一種「知」的方法,並非存在於逐步推理中,但是當我們想追根究柢或找出神祕的源頭時,這份神祕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份神祕不會出現在我們已知或想得到的範疇中,接觸這份神祕,是用我們的心,而不是頭腦。這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安,因為我們的心無法詮釋神祕事物,心也不是奠基於言語的安全保證之上。如果我們想伸手去抓住心,會發現只有空間而已;如果我們想要將它定位,會發現心處處皆有,也處處皆無。 表達恐懼 瀕臨死亡時,我們的自我形象會一片片地瓦解。我們的工作、性別認同、父母、配偶、情人、朋友等各種角色,都將受到質疑。死亡將我們剝光,只剩下赤裸的人性本質,不過,我們的人性仍然是完整的。我們生前所扮演的各種角色,都只是掩蓋人性的最巧妙裝飾。我們習慣於當一個妻子、一個專業人員,或一個母親;而每一個新的角色,都將我們的行為局限在適合該角色的框框中。一旦我們對某個角色強烈認同,就會缺乏空間與那未知接觸。隨著歲月增長,我們的角色愈來愈多,可運作的空間變小了,自由也減少了。當我們築起圍起自己的藩籬時,牧地也日漸縮小了,我們被狹隘的自我定義逼退到局促的角落中。 要做一個完整的人,就要了解恐懼的影響力。恐懼會累積在我們生命中無知而不清明之處。有時候,它會指出我們需要療癒的地方。譬如如果我們害怕孤獨或承諾,恐懼會引導我們朝這方面發展。假設我們過去一向無法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那麼當我們開始涉入其中,感覺到對承諾的習慣性恐懼感好像要叫我們逃出來似的,在這個當下,我們可以不去順應舊有的模式從親密關係中逃離,而是將恐懼感當作一種訊號。恐懼感暗示我們保持警覺,因為自己正位於成長的邊緣。如果能夠如此,恐懼感就不再是限制,反而成了自我成長的工具。 下面將提到的故事告訴我們,制約著我們生命的恐懼感,也可能跟隨我們進入死亡。沒有任何保證顯示:只因為我們心跳停止,就能突然了解恐懼或完全停止恐懼,反而更有可能的是,我們死後將面對與生前同樣的恐懼。我們有時候認為,死亡是生命重擔的緩解,但其實可能只是一種換了外衣而內在過程卻持續進行的情形而已。可能,死亡是從「沒有肉體的意識」這個新的角度,拆穿我們的自我形象。 有一位居家安寧健康照護助理,負責照顧一位很難相處的臨終病人愛德娜。愛德娜罹患精神分裂症,整天雙膝蜷曲地躺在床上,一有人接近就生氣地抱怨。安寧病房的其他工作人員對她經常踢腳,要將人推開的動作感到有些不耐。不用說,她並不是位受歡迎的病人,所以,一般的工作人員探訪她的時間總是比較短暫,而且也不像探視其他病人那樣頻繁。不過,這位助理人員卻很有耐心地花了較長的時間陪伴她。她幫愛德娜洗完澡後,就會屈身在她床邊,用安慰的口吻和她說話,而且道別時一定會親一下她的臉頰。慢慢地,她們的關係改善了,之後這位助理探訪她時,她都不會再掙扎抗拒。 愛德娜突然在某一天的深夜過世了,同一個時間,這位助理正在家裡睡覺,卻突然在睡夢中大叫:「我迷路了,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回家!」助理的先生被吵醒,於是把燈打開。燈光亮了之後,助理清醒過來,並表示她知道愛德娜已經死了。愛德娜的意識似乎和助理的意識混在了一起,而且這位助理知道,愛德娜甚至直到死時仍迷失在恐懼中。 這個故事是否清楚地指出我們的困境何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自己仍活著的時候就必須處理恐懼,讓死亡照顧它自己。我從許多安寧病房的工作經驗中得知,生與死之間是沒有絲毫間斷的。如果我們好好利用生命不斷提出的挑戰,也許能建立一種死後會更加成長的態度。生與死兩者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提供處理恐懼的機會,讓我們的潛能得以提昇。 生與死的真正神祕,是人心之謎。死亡向我們揭露,如何透過一生的恐懼和執著逐漸找回自己。所有的自我觀念、自我形象與自我認同等,都是一種暫時的模式,妨礙我們面對挑戰,做一個完全恢復本來面目的人。一旦我們了解這一點,就能開始處理對自己的傷害,並找出原諒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向未知學習 省思自己如何將生活當作一種商品。這種產品的心態可能很微妙,它包括想得到某些利益、節省時間、獲得知識、吸引別人的注意,以及美化自己等。想一想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意圖。你大部分的行為,是否都想著要獲得或避開什麼東西?大多數的欺騙,都來自於想獲取某種利益。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多少精力是用在這一方面?阻擋你達成目標的人,受到什麼影響?你所使用的方法,值得讓他們痛苦嗎? 靜靜地,在一個不會令你分心的環境,獨自一個人坐下來,用你的感官感受當下的一切。聽一聽周遭的聲音、看一看四周的事物、聞一聞周邊的味道,感受你靜靜坐著時內心的動靜。根據你當下的感官體驗,問一問自己,這一刻你能得到或獲得什麼?還有什麼可以增加或減少,以改善已經發生的情況?你想改變當下情況的這個願望,是否會減損你體驗當下的能力? 省思學習與知識之間有什麼差異。你會讓自己因學習而受到影響或改變嗎?或者只是將你所學的東西儲存在腦海裡,只當作一種資訊來使用?你求知欲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想一想,哪一次的個人經驗讓你發生重大的正面轉變?那個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是因為知識或學習,讓你產生重大改變? 下一次當你的行為或性格遭到批評時,試著不要草草打發你所聽到的批評,也不要為自己辯護。要坦然接納別人的批評,而且不馬上批判對方或否認對方的說法,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你不必先假設對方的說詞是對或錯,只要向自己的內在探索就好,同時也請求別人給你建言。如果你不斷收到同樣的訊息,而你需要改變,你會如何處理改變? 臨終的心 了解自己、他人的痛苦與受苦的心,會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我們看到痛苦是普世存在的,也看到生命基本上是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的。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我們自己努力地在打造生活,但是,痛苦和死亡透露出的訊息是:有另一股力量在引導著生命旅程,我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會怎麼死、什麼時候死。我們面臨生命中重大的身體事件時,總是無能為力。當臨終者不再想要控制結果,讓這個過程自然展現時,通常都可以在人生的最後時光過得很安詳。只要我們願意學習,死亡可以給予我們很多關於一生的教誨。 阿姜查(Ajahn Cha)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導師與禪修大師,有一位學生在他的身心健康逐漸衰弱之際,向他請教一些問題。當時,阿姜查剛動過幾次手術,包括腦部手術。這位學生說,他認為阿姜查正在實踐他一直在強調的教誨:他的身體日趨惡化,朝不保夕,有可能會死去。阿姜查看著這位學生說:「不要把這些身心變化說得那麼輕鬆,要經歷這個過程,比你所想像的還要困難。」阿姜查指的是,談論生老病死的無可避免是一回事,而活著體驗生老病死又是另一回事。 直到死亡發生的那一刻,我們都無法完全了解死亡的模樣。我們可能認為自己知道死亡是什麼,但是實際情況總是與預期的大不相同,我們幾乎確定無法控制狀況。我們不知道是否會有恐懼、惶恐、昏沉和疲累?這些過程有它自身的生命,很可能比我們所相信的還要艱難。 耶喜喇嘛(Lama Yeshe)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藏傳佛教導師,因為心臟病發而被送進醫院。住院一段時間之後,他寫了一封信給另一位喇嘛,訴說生病期間的情形。信裡寫著:「我以前從來不知道加護病房的體驗和痛苦,直到我住進加護病房。由於服用的藥物藥性很強,又不停地打針,還必須依賴氧氣設備來呼吸,我的心完全被疼痛和慌亂所征服。我知道處在死亡的階段,想保持覺察、不慌不亂,相當困難。生病後的前四十一天,是我狀況最糟的時候,我的身體狀況很像是墳墓的主人,我的心像一位反對上天的人,我說話像一隻老瘋狗在吠叫。當我的背誦禱詞與禪坐能力退化後的許多天裡,我開始思考該怎麼辦?於是,我努力保持高度的覺察,進行讓自己穩定的禪修冥想,如此果然讓我受益良多。我逐漸再度獲得莫大的喜悅與幸福,心靈力量又逐漸增強了,我的問題也慢慢地減輕、消失。」 上述這兩位人物一輩子都在從事心靈的修行,他們勇敢面對病痛與死亡所帶來的挑戰。和他們兩位一樣,大多數人也可以這麼假設:死亡在挑戰我們能否開放與學習、能否愛人,以及能否善待與容忍自己?正如勞倫斯(D. H. Lawrence)曾表示:「要小心,而且要保持溫柔的心面對死亡,因為死亡是件困難的事,我們很難穿越死亡之門,即使那道門是打開的。」我們很可能會被推到忍耐的極限。當下的環境與情況也很可能將自己帶入心理層面的陰暗地帶,陷入失望與憤怒的牢籠,需要極大的勇氣才能保持開放的心胸。 我們無法預見自己死亡的環境,也無法預見自己將面對的身心痛苦。我們無法像因應生活上的許多狀況一樣,安排好自己的死亡。不過,試圖控制並創造一個完美的死亡情境,並不是重點所在。真正的重點在於潛入我們人性的深處,接受死亡過程的任何狀況。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當下就處理它,就像我們會從一件傷心事或破碎的婚姻學到教訓一般,我們也從高潮迭起的死亡過程中學習。 阿姜查和耶喜喇嘛奉獻生命,追求徹底認識自己。比起能否從困境中學習並獲得成長,死亡的挑戰本身,重要性顯得小多了。比起困境本身,學習是一項修行是否得力的更重要指標。耶喜喇嘛所寫的信,清楚地說明了這個道理。阿姜查對學生的回答,就是想讓學生把佛學知識放置在真實智慧的大脈絡之中。我猜想,這兩位人物即使在身體極度不適的情形之下,仍然在學習、成長和教導人們。 隨著病情嚴重之後,心的狀態通常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我們在身體健康時,就能探索到最普遍的那些狀態,遇到病情嚴重時,我們也許會有較多的準備。了解自己在健康或生病時,自己如何不斷地落入某些心態,能讓自己與這些心態的能量維持平衡,也較能以「如是」的面貌來看待它們。 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Lessons from the Dying(大自在系列) 作者: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 ISBN:978-957-598-485-4 出版社:法鼓文化 版次:初版,2009年11月 譯者:鄭清榮 裝訂:平裝 / 32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定價:NT$380 網站專屬會員價:NT$342(9.0折) 心田點數價:NT$296(7.8折) 商品編號:1110760101 -------------------------------------------------------------------------------- 內容 序言 推薦書評 目錄章名 精采書摘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真正活著」的書,而老師正是死亡。死亡是最偉大的老師,因為它擁有生命最後的發言權,它是生命唯一的確定。要想活得淋漓盡致,就一定要看「最貼近死亡的人」,要告訴我們什麼有關生死的奧祕? 「沒有了死亡,生命還剩下什麼?」這個問題看似不合邏輯,卻能帶領我們切入本書核心,開始探討生死的奧祕、生命的本質。 本書作者擁有多年的靜修體驗與第一手的安寧照護經驗。書中,他藉著瀕臨死亡者的生死故事,提出探索生命的重要觀點與問題。豐富的練習題,撼動了我們的慣性思維與行為模式,引導我們拋棄虛妄的恐懼,活出死亡、活出生命。 【名人推薦】 從現在往後看,每個人好像都有無限寬廣與遙遠的未來;但是從死亡終點往前看,我們都只擁有短暫的現在。——許禮安,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 史密斯對人性心靈的探討十分發人省思、鼓舞人心。其實本書討論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完整而圓滿地過活,擁抱無可避免的改變與失去。——《今日圖書》(Today’s Librarian) ●作者簡介: 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曾在緬甸追隨馬哈希尊者(Mahasi Sayadaw)剃度出家,之後前往泰國的「解脫自在園」(Wat Suan Mok)追隨佛使比丘(Ajahn Buddhadasa)修行了三年。1983年還俗之後,成為安寧病房的專職工作人員,並於全美國指導內觀禪修。過去十六年來,羅尼全心投入安寧療護領域中各種不同的工作。目前,他是全職的禪修老師,舉辦禪修課程、禪修營,並提供心靈諮商。他是麻州巴瑞市(Barre)「內觀禪修社」 (Meditation Society)的資深指導老師,亦是西雅圖「內觀禪修社」的創辦人之一與指導老師。

換業務員

2011年11月09日
公開

最近Sandy才剛換了一個業務員服務,之前群X證券的業務員很差,因為有抽股票訊息都不會通知,都要Sandy主動打電話問才知道,雖然Sandy現在只是一個小小小資本的股東,但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會讓我發達起來,再加上上月Sandy去長期配合的銀行那邊辦理業務時,經過行員推薦一位兆X證券的業務主任,剛好兆X證券在銀行樓上,將來若辦理銀行業務,可以順便來證券公司這邊來補摺辦事,Sandy覺得方便的是這家常期配合的銀行有租停車位給來辦業務的客戶停,很貼心,這家銀行又離Sandy公司很近,所以Sandy還蠻常來這邊辦理銀行業務. 最近換這家兆X證券後果然讓Sandy很順,因為這家業務主任對Sandy很客氣,之前辦理新開戶,還特別幫辦好的存摺送來Sandy公司,好貼心,因為不好意思,所以Sandy特別掏腰包請這位業務主任喝一杯咖啡,有來過Sandy公司的好友,Sandy都會自己掏腰包出錢請妳們喝咖啡/拿鐵/果汁,公司一杯拿鐵員工價要NTD$39元,果汁/紅茶一杯也要NTD$30元,請不要誤會這是Sandy公司出錢,這都是Sandy付錢買單的捏!!對某些交際費用Sandy是不會省這一塊的,Sandy只會對自己省(T_T)就像連每月500元停公司地下室停車費,Sandy捨不得花,其實Sandy這筆錢是挪到給世界展望會的小朋友,需付出的停車費500元另外再加200元,一共每月扣下700元資助一位素昧平生的印度小孩(幼稚園大班),Sandy覺得這筆錢比花在停車費更有意義!另外每月再加扣300元給基督教救世會,所以Sandy帳戶每月都會有1000元回饋給社會做公德,Sandy有發願,如果當月做股票有賺盈餘,Sandy還會另外提撥1200出來當善款捐給創世基金會(分二筆分別用Sandy和Sandy mom名義各捐600元),如果賺很多差價會捐更多一些,希望可以盡自己微薄之力幫助社會的弱勢團體,啦哩啦雜寫那麼多很希望呼籲有看我日記的好友們,大家也一起來做公德呗~幫幫弱勢團體~ 後記:換了這個業務員之後,幸運的Sandy有中籤一檔股票,讓Sandy可以妥善運用這筆錢,也幫Sandy攤一點上月去韓國買人蔘的費用~這個業務員很好,只要有差價多的股票都會問Sandy要不要參加抽籤,比之前群X證券的業務員好很多(群X證券業務員很爛),讓Sandy享受賺錢及被服務的感覺~song Y Y. Sandy改名字後真的印證算命師所說的,35歲以後會越來越好運,金錢方面也不用煩惱,真的好開心阿!Sandy目前是一個開心的單身貴族喔~哈哈

工作前景詭譎,但43%的人仍說現在工作動力不若從前!

2011年11月08日
公開

這篇是Sandy訂的電子報內寫的其中一篇,Sandy覺得作者寫的很有道理,看事情的角度也很精闢,大部份的職場老鳥在工作及認真度的確不如剛進公司的菜鳥那麼有幹勁,當然還是有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認真老鳥,連Sandy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進公司那麼久,對於工作上的某些事會有惰性,惰性是人性,在一個環境待久了畢竟會仗著是老鳥而挑一些簡單的工作做,讓自己上更輕鬆的班,所以,有時候職場還是固定要進行換新血的動作,刺激一下辦公環境及固定時段打工作績效分數(績效由主管評分,讓老鳥繃緊神經),讓大家在辦公會更有效率! 以上是Sandy淺見~ 最近「無薪假」風波燒得緊,景氣詭譎,許多工作人開始「人人自危」,這是全球共同的現象,好像未來已經走到了一個「底」,下一步是什麼還說不上來?也缺少強而有力的趨勢解讀。這時候,美國一份研究竟然還顯示,高達43%的十年年資以上的「老工作人」自述,他們現在的工作動力、工作積極度,比十年前低了很多! 注意,這不是在說剛畢業的新鮮人,而是在說十年年資以上的資深工作者,竟然覺得現在他們工作的動力,不若以往! 為什麼? 仔細看,這43%其實都是「女性」,原來這份研究找來500位年齡35~60的年資十年以上的女性上班族。往年來看,這一群女性應該正處於職涯的「巔峰」,當然也有家庭的「甜蜜負擔」,十年前,這群人才剛畢業,衝勁十足,看到她們的頂頭上司這麼拚命,也幻想有一天要變成那樣,但,十年後的今天,當她們已經成為其他人的頂頭上司,卻發現現在的「動力」沒這麼強了,有幾乎一半的人都說「動力」已經失去,甚至還有高達「73%」的壓倒性的比率不屑的說,如果現在她們的「上司」離職?要她們取代?她們會大牌的大聲說:「NO!我不想做她的工作!」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女性認為,她們願意再努力看看,能否「再升一級」 這些女性,為什麼失去了以前世代的工作動力? 這篇報導是形容,女性在結婚之後有多麼希望能不要工作而在家顧小孩,有超過90%的受訪女性表示,她們現在心裡只有家庭,她們渴望的是「時間彈性」,但「工作」這種事情,經過了幾十年的演變,從人人使用紙本變成現在人人有電腦,從天天打卡做早操到現在的「責任制」,但時間上的彈性依然不夠──她們見「工作」沒救了,只好傾向「砍掉工作」,來維護自己的時間、保衛自己的時間! 這些趨勢,代表什麼機會? 第一個機會顯然就是,幫這些職業女性,找尋有彈性時間的工作,上星期看到英國有創業家推出一個新網站就是專門為這種特別的女性來媒合工作的,這網站取名也有趣,叫做「Ten2Two.org」,也就是「10點」到「2點」,他們的口號是:「送孩子上學,去工作,再去接孩子放學」(Drop kids off, Have a Career, Pick kids up),真是讚吧! 你問,一天只有四小時,有誰要她們工作?但這些女性原本可都是職場裡的菁英份子,只是因為有了家庭,希望工時彈性,所以如此安排。他們說,目前已有40位女性加入,聽起來只有40位,但如果有某間公司認同此想法,這40位若有10位加入此公司,這間公司等於得到「5位」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職場最菁英份子,說不定這些新媽媽們也會自降薪水來媒合,對公司來說,真是「賺到了」。 不過,我想另外延伸的另一個重點是── 我認為,除了表面上的「工作太辛苦,時間不能陪小孩」,此趨勢背後還涵蓋著三個意義:第一,表面上看起來,大家愈來愈注重「生活」的平衡,這是一種趨勢,而這種趨勢會發生也是因為之前的好幾代,工作與生活都是「愈來愈不平衡」;第二,則是在工作平衡的風潮中,「金錢」的重要性的失去──也就是說,在現代,「金錢」相對的比較沒這麼重要,或許是大賣場的出現,任何人都買得起任何我們眼中看到的生活物品,也都吃得到所有好吃的東西,加上一股「簡單生活」風潮,其實大家在心靈層面、物質層面,還還頗可以自在的「活在當下」,不肯再為了那虛幻的未來來努力工作了。 第三個意義,我自己認為,則是「感性工作」的開始。從前所有公司都可以下一個自己的目標,要大家往那邊去,但問題是,那些目標,實在和自己的生活,搭不上一點關係,和自己的人生理念,也都是在不一樣的層次、不一樣的頻率(自己人生理念一定是自己看得到的,而公司理念是其他更大的個人看不到的)。 工作前景詭譎,但大家就是依然堅持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是現代上班族共同的希望,不知道企業與組織們聽到了沒? 作者本名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14歲移民加拿大,而後移居美國矽谷,大學開設兩個網站後,在互聯網經驗達13年,已出版12本書,返台後任職於美商創投,受聘領導Voofox網站公司任執行長,發起Sweet100網路正面價值推廣活動等,繼續耕耘最愛的網路產業,邀請Mr.6至企業進行網站顧問案或公開演講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遠離職場上的豬朋狗友 別讓衰人帶衰你!

2011年11月07日
公開

Sandy最近公司同事有出現這種人,所以真的要遠離,不然對方所累積的負面情緒都會影響到自己,真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多接近磁場好的朋友才是! 作者:編輯部�Career職場情報誌 2011年11月3日 下午1:20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壞事可都是會「傳染」的,若你在職場上,老是愛跟「衰人」為伍,恐怕很難避免前途被「帶衰」的命運! 肥胖是會「傳染」的?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研究者在《新英格蘭醫藥期刊》發表了這項聽起來有點聳動的研究報告。根據這項追蹤了32年,參加者超過1萬2千名的研究,只要周遭有朋友變得肥胖,參加者變肥胖的機率就會增加57%;若彼此互為親密好友,變胖的機率更會提高到171%!理由是:彼此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互相影響,最後,造就了你的肥胖。 說穿了,這就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同儕關係愈親近,彼此影響愈深;和飲食不節制的朋友交往,只不過是影響了你的外型而已,然而,在職場上,若老是和投機鑽營、不守信用、負面思考的「衰人」為伍,被「帶衰」的恐怕是你寶貴的大好前途! 如果不想被「帶衰」,以下幾種「衰人」你不可不察: 你一定要避開的衰人1 滿腹牢騷的快樂殺手 「一個老是抱怨、批評不休的人,你一定要躲開他,」達豐公關總裁梁吳蓓琳說,「因為,他會毀掉你的快樂,讓你覺得周遭都是壞人。」 她表示,面臨相同的工作情境,樂觀積極的同儕會激勵你跟他一起奮鬥,但負面思考的人則會先質疑成功的機率以及工作的合理性,稍有不順遂就開始滿腹牢騷、怨天尤人,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久了,自然很容易莫名陷入低潮。 在烏雲罩頂的氣氛下工作,想把事情做好也難,「對團隊而言,最可怕的一句話就是『這一定不會成功』,」全家便利商店公關暨品牌促進室經理林翠娟說。 跟這種「衰人」在一起,不但做事的成功率低,而且久而久之,也會覺得公司爛、老闆糟、工作「鳥」,不如歸去吧!這也是為什麼組織裡經常聚在一起抱怨、批評的那些人,最後也經常「同進退」,相繼離開公司的原因。 豐原醫院醫學美容健康會館總經理鄔筠軒表示,職場上總有高低起伏,人難免會有些情緒,對於那些一直努力向前,因為一時工作失利遭受打擊的人,她很樂於提供友誼的臂膀,扮演傾聽者,為他們加油打氣;但是,如果對方始終有倒不完的情緒垃圾,看什麼都不順眼,她絕不願繼續扮演「垃圾車」的角色,免得最後跟著一起向下沉淪。 你一定要避開的衰人2 操守不良的壞胚子 如果你跟貪婪、鑽營、好搞鬥爭、假公濟私等操守有問題的人深交,被「帶衰」的機率肯定很大!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很有可能就會牽連你,縱使你可證明自己跟對方捅出來的漏子無關,基於「物以類聚」的想法,他人也會對你的觀感大打折扣。 德行不好的人,就算才華洋溢,也該與其保持距離。 如果你是一位主管,你可能會因為惜才,而刻意縱容那些有才無德的部屬,但這種姑息往往會為團隊帶來災難。城邦集團執行長何飛鵬創業初期,因為公司亟待整頓,特地延請了一位管理長才來,此人雖對公司的制度化幫助很大,但卻是個一流的辦公室政治高手,結黨營私、爭功諉過,弄得團隊雞犬不寧,老同事紛紛離職,一開始何飛鵬因為愛才,並未斷然處置他,直到核心團隊跟他攤牌,讓這位管理長離開以後,公司才穩定下來。 若還不到罪證確鑿或惡行在外的地步,只是個人風評不佳,何飛鵬建議,不妨採取「不負其才,稍遠其人」的態度,謹慎使用他的才幹,但保持距離,避免成為親信,或許比較安全。 你一定要避開的衰人3 信用破產的濫好人 「濫好人」的密友有時候也會為自己帶來衰運,輕則經常要幫對方收拾爛攤子,重則讓你吃上大悶虧。 鄔筠軒過去有個姊妹淘,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好人」,無論自己有無能力履行,對別人開的條件一概滿口答應,跟這位姊妹淘合作生意的結果,就是導致數百萬元跳票的危機,事發後,這個朋友拒絕聯絡、避不見面,留她獨自收拾殘局。 有過這種慘痛教訓,鄔筠軒對於鄉愿且信用差的人特別感冒,她表示,這類人完全不懂得如何「說不」,對所有請求來者不拒,等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則用逃避方式面對。「最好還是跟這種『好人』保持距離,最起碼,絕對不能把重要事情託付給他!」鄔筠軒說。

my smart phone

2011年11月06日
公開

最近身邊的朋友都換iphone了,Sandy因為自己的手機除了不能wifi上網之外,其他功能都還可以使用,申請iphone的朋友們都有申請網路吃到飽服務,可以用手機上網及查資料及上臉書和收hotmail box的信,讓Sandy很心動,因為wifi是免費上網的服務,只要店家願意提供wifi網路,就可以免費上網,但Sandy目前這支Nokia手機很陽春,連基本wifi的系統都沒有,所以讓Sandy興起換手機的衝動,所以上週在逛街時就到手機門市看看,相中一支今年2011款的HTC smart phone,一問之下這款手機還是MIT,看起來還滿輕巧可愛,再加上可無息分期12期,所以Sandy當下就買下這款手機,這幾日試用之後覺得真的smart phone真的很讚耶!因為Sandy家就有申請網路,所以並沒有申請網路吃到飽,因為申請網路吃到飽每月要支付月租費約八佰多元,Sandy家的無線網路也是去年才升級到3M,速度夠用了,Sandy家用電話費+網路費每月也是要繳八佰多元,所以就沒有申請手機上網吃到飽,反正在公司上班可以用現在這支smart phone手機免費上公司wifi網路,回到家也可以用自己家裡的無線網路wifi傳輸在手機上網,所以現在正慢慢與自己的smart phone認識中~ 這支手機功能好強大阿~ HTC Wildfire S 是一款外型輕巧及娛樂功能的智慧型手機,輕巧時尚的外型,提供多種顏色選擇及超強個人化設定功能,首頁可依自己喜好自由變換桌布、小工具及應用程式,透過手機彰顯獨特個性與喜好,讓使用者盡情展現自我。HTC Wildfire S 機身配備 3.2 吋觸控主螢幕,320 x 480 螢幕解析度,並且承襲 HTC Wildfire 的功能特色,無論在硬體規格、價格、外型或是娛樂功能方面都是一時之選,打造出新一代全能娛樂機,整合時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路,讓使用者隨時掌握好友訊息,並透過分享功能使獨樂生活成為眾樂話題。 HTC Wildfire S 採用 Android 2.3 作業系統,內建 512MB RAM、512MB ROM 和 600MHz 處理器,可提供強大且流暢的應用整合服務外,手機的首頁也可依自己喜愛的小工具、應用程式或內容進行設定。此外,HTC Wildfire S 同時還擁有 500 萬畫素自動對焦相機、可擴充的 microSD 記憶體、藍牙 3.0、GPS、3.5G 網路連線、Wi-Fi、並支援 FTP / OPP 檔案傳輸、以及 PBAP 車用套件存取電話簿,多種影音格式,堪稱是輕巧且功能齊全的多媒體裝置。 HTC Wildfire S 以多樣化分享功能為主軸,讓消費者擁抱更多樂趣。搭載進階版 HTC Sense,整合包括 Facebook、噗浪、Twitter、簡訊、影像和電子郵件等,貼近人性化的介面設計,讓使用者能夠即時掌握朋友的最新消息。Market App Sharing 功能隨時分享 Android 應用程式,使用者能透過電子郵件、簡訊或社交網站向朋友推薦應用程式。當對方得到相關連結時,只要輕輕一點,即能從 Android Market 將你所推薦的應用程式下載至手機。讓使用者透過手機建立緊密友誼網路,讓生活充滿驚喜與趣味。 HTC Wildfire S 相關功能列表: 直立式機身設計、3.5mm 耳機插孔 3.2 吋觸控螢幕、320 x 480 螢幕解析度 內建重力感應器(G-Sensor)/ 數位羅盤 / 趨近感應器 / 環境光線感應器 採用 Android 2.3 作業系統 內建 600MHz 處理器 500 萬畫素相機、自動對焦 / LED 閃光燈 支援 FTP / OPP 檔案傳輸、以及 PBAP 車用套件存取電話簿 支援藍牙 3.0 傳輸 支援 USB 介面傳輸 支援 GPS 衛星導航 支援 Wi-Fi 802.11 b/g/n 無線網路 內建 512MB RAM / 512MB ROM 可透過 microSD 記憶卡擴充,最高到 32GB 記憶體容量

好快唷~民國100年又即將尾聲

2011年11月06日
公開

今年的Sandy給自己的目標是拿到金融保險的執照,接下來要考理財人員的執照,因為一直對理財有興趣,但本身主修的卻是工程科系,以前不夠努力,所以分數只能分發到工科,但也因為這些因緣際會讓我走了一條不同的路,若走商學科系,或許Sandy就無法進入現在這家前500大的上市企業工作,也就沒有現在的Sandy,每年十月底是公司PAD打績效分數的季節,剛好Sandy之前安排韓國旅行是排在績效分數評比之後,時間真是安排的恰到好處! 因為Sandy平時在工作上的表現主管們都有目共睹,所以Sandy的直屬主管是給Sandy一個B+的分數,其實Sandy要求不多,對工作表現都是盡量發揮自己,盡量配合與自己合作的夥伴,所以對於工作態度,Sandy是問心無愧! 目前Sandy對於工作並無其他要求,只要求每月固定薪資準時入帳,額外的理財部份為輔,讓自己的生活不缺錢就很開心了~所以Sandy會很節省的原因不外乎是為了想在自己有工作能力的狀況下趕快將房貸繳清,因為誰知道無常的世界又會帶給自己什麼樣的考驗?所以除了穩定目前的工作之外,Sandy還積極的去進修及考執照,有第二專長之後,可以避免在私人企業縮邊或經營不善收掉的狀況下以第二專長開拓自己的事業第二高峰,當然還是希望公司可以繼續經營下去,因為現在這家公司的同事每一個都對Sandy很好,Sandy很感恩也很珍惜,祝福自己! 明年2012年的跨年活動已經和Alice提早約好了,Sandy很希望還有機會可以再次和Alice如同去埃及一樣,一起背背包去自助旅行! 明年計劃要將房貸結清,希望無債一身輕可以開始在2013年開始存旅費,已經和公司同事雅芳約好要計劃半自助去奧地利/捷克~(奧地利消費很高要存旅費) 今年過年雖然有很長的假期,但因為不用帶Sam回花蓮過年,所以Sandy已經跟內觀中心報名要重修內觀十日.Sandy還沒告訴Sandy mom,等時機到了再跟Sandy mom說~ 祝自己明年更健康/開心/遊遍千山萬水~^^

小品

2011年11月03日
公開

真正帶給你痛苦的人 ── 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以至於壓垮了彼此。我有兩個親戚,她們的媳婦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惡勞;都很會管先生,對公婆卻從未主動關心。 然而,一個家裡有嚴重的婆媳問題,另一個家裡卻從未發生過,一家和樂。 深入探究,發現原來第一個婆婆對媳婦有預期的想法,她認為一個媳婦「就該怎樣」,所以當期望和現實之間有落差,問題就來了。而第二個婆婆呢,她對媳婦並非沒有期待,而是她懂得放下期待,所以問題也無從生起。 你想過嗎?當你以平常心去對待一個人,你為什麼會生氣?是不是你沒有從那個人身上得到預期的東西?當你對一個人付出越多,你就怨得越多,為什麼?是不是因為他們讓你失望、他們辜負了你? 如果你對他們沒有任何期待,你還會怨恨他們嗎?那是不可能的,你怎麼可能去怨恨一個你不在乎的人呢? 你看過婆媳、夫妻、兄弟姐妹或親戚朋友嗎?他們彼此怨恨,甚至比任何陌生人都還嚴重。 先生如果預期太太應該如何,那太太就會很累,而先生也會感到不滿;親戚朋友如果期待親戚、朋友就該怎樣,那彼此就很容易產生摩擦。婆媳間也一樣,當期待有落差,戰爭就會引爆。 你何時會感激一個人?是當他做了你預期以外的事情,對嗎? 當鄰居煮東西請你吃,你會感激,如果是你太太、媳婦煮給你吃,你就不會覺得感激;同樣的,你不認識的人幫你一點小忙,你會很感激,但如果是你的親人幫你,你通常都不會感激。為什麼? 也是因為期待。當你有預期,你會覺得理所當然,甚至還會挑剔他們做得不夠好。當你沒有期待,你會感恩,因為那是「預期之外」的,對嗎?所以,我常開玩笑說,如果你想給一個人最殘酷的懲罰,那就是讓他變成你的親人。 今日感情和親情的問題會有那麼多,就是因為有太多人對所愛的人有過多期待,就像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的:「過度的希望,自然而然產生了極度的失望。」那也就是為什麼愛會轉變成恨;彼此相愛卻又有那麼多不滿。 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當你對某人感到不滿,你的不滿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因為他沒有符合你的期望,或是因為他還是老樣子,依舊沒變,對嗎? 然而,這個期望是誰訂定的?這個失望的人又是誰?如果你曾靜下來想過,你就會明白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都是你自己創造的,你一直把期望投射到對方身上,這就是你一再不滿的原因。 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以至於壓垮了彼此。 明白了嗎?真正帶給你痛苦的並不是那個人,而是你對那個人的期待,是那個期望帶給你痛苦。 一旦放下期望,你的心就會平靜,你將發現原來自己就是期望下最大的受害者。 當你不期待,你就不會害怕,因為當你一無所求,你怕什麼? 當你不期待,你就不會生氣,因為當你不在乎,還有什麼好氣的? 當你不期待,你就不會失望,因為你沒有任何期待,叉怎麼可能失望? 當你放下期待,你們的問題就會消失,因為當你不再預期對方應該怎樣, 你便開始學會感恩,而當你懂得感恩,所有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沒錯,所有問題都因「期待」而糾結,因「感恩」而解放。 當你不再期待,你會發現,你不會失去什麼?你會失去的東西只有痛苦而已。 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無法控制的事 ── 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最後你將發現,其實你也能控制一切。 你會因為無法控制別人而生氣嗎? 有個先生常因等太太一起出門,等得不耐煩而生氣,而一再被催促的太太也很生氣。他們從結婚以來一直都是這樣。 為什麼呢?因為先生無法控制「動作慢」的太太,而太太也無法控制「性急」的先生,他們想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事,這就是一再生氣的原因。 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無法控制的事。 所以我們應該先了解,什麼是我們能控制的,什麼是不能控制的。 你能控制天氣嗎?你能控制別人的個性嗎?你能控制他人對你的態度嗎? 你的婚姻、小孩、健康、事業、人際關係,都是你能決定、按你的期待發生的嗎? 在工作上你可以決定晉升嗎?在投資上你可以保證獲利嗎? 你能確定你愛的人一定會永遠愛你嗎?你對一個人好,他就會對你好嗎? 那是不可能的,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如果我們耗費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我們只會變得更無力,把自己變成受害者。 那我們能控制什麼?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包括我們的態度、選擇,以及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說得更簡單一點,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對事情的反應。有個學生,她代表參加一場球賽。球賽舉行的前一個禮拜,她聽說敵隊有位球員嘲笑她球技差,她沒有將這些批評一笑置之,反而義憤填膺,氣得不得了,整個禮拜都在想這件事。結果由於她太力求表現,反而連連失誤,最後輸掉了比賽。這是誰造成的?是敵隊的球員造成的?是壓力造成的?是裁判造成的?還是她自己造成的?答案是她自己。因為她把心思全放在控制不了的事情上〈別人對她的評語〉,以至於失去了她唯一能控制的東西,也就是她自己。 想像一下,有個人在街道上走著,突然有部車從巷子裡衝出來,差一點撞到他。這個人可能會有幾種反應。 第一種,「憤怒反應」:他可能對這部車大罵,或衝向前去找駕駛理論。 第二種,「受害反應」:這次的經驗讓他從此走在馬路上都提心吊膽,並把他的經歷對別人重複講上好幾次。 第三種,「漠然反應」:他覺得沒什麼,繼續向前走。 第四種,「同情反應」:他覺得這樣開車實在很危險,他為對方祈禱,希望他能平平安安。 發現其中的差別了嗎?同樣的狀況,卻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你如何反應。 你或許無法控制意外,但你可以控制你對意外的反應。 你或許無法控制伴侶,但你可以控制你對伴侶的反應。 你或許無法控制別人的惡行,但你可以控制對惡行的反應。 在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 而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就能控制一切。就像前述那對夫妻,若能改變一下自己的反應,又怎麼會每次出門都生氣? 反之,如果你想控制「你無法控制」的人事物,它就會反過來控制你。像前述那對夫妻,不就被彼此的憤怒所控制了嗎? 還有那個學生,不也被敵隊的那位球員所控制了嗎? 是的,就看你如何反應。 你無法阻止下雨,但你可以撐起雨傘; 你無法平息海浪,但你可以乘浪而行; 你無法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你無法控制別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無法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寬度。 你無法控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你能控制自己對這件事情的反應, 進而影響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最後你將發現,其實你也能控制一切。 你還在跟別人比較嗎? 拿自己與他人比較,可以說是最容易讓人不快樂的原因。 舉例來說,王小姐每年賺一百萬元,她對自己相當滿意,可是當她知道陳小姐每年賺進一千萬後,覺得相形見絀;劉小姐情人節收到一大束玫瑰,後來得知同事收到一顆鑽戒後,覺得悵然若失;張先生很得意兒子考試三科滿分,直到他聽說鄰居兒子的同班同學考了五科滿分,便笑不出來了。 你知道那是怎麼回事,一開始你並沒有對自己感到不滿,直到你跟別人比較,你的心情就有所變化了。 . 親友買了一棟房子,你因此覺得矮人一截,原本你的心情好好的,但當你看到他買的新房于,你便開始比較,隨即對現況感到匱乏與不滿足。 再如,當你遇見一位朋友,她的護花使者帥氣多金,或是他的紅顏知己溫柔貌美,而你回頭看看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算了!你知道我的意思。我們的配偶通常不是對手,不論在辦公室、雜誌上、甚至在路上;即使你的配偶已經不錯了,但在別處總有更迷人的人。 別人家的草地看起來總是比較綠 ── 從籬芭的兩邊來看都是如此。那是遠距離產生的假象,但近看之下,就會發現其中雜草參雜。 電視上的俊男美女在早上六點,可不一定這麼好看,脾氣和個性往往也不像「演出」那般;那些名人、富豪也不如你想像的幸福美滿。 記得宋代有一位大官剛剛入閣拜相,有人問他做宰相的滋味如何?他說做宰相就像穿新鞋一樣,外表是好看,但內心卻苦得很。 有人羨慕官員的權力,但風光背後要承擔多少? 有人羨慕明星的風采,但掌聲後面要付出多少? 有人羨慕有錢人的闊氣,但闊氣後面要煩慮多少? 和高車華服的權貴相比,市井小民看似微不足道,但這個「微不足道」,反而是小人物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比方說,興之所至,到夜市小攤上喝兩杯,來一份蚵仔煎,吃完再到街上閒逛,何其自在?何其灑脫?你想,郭台銘能這樣嗎?林志玲能這樣嗎? 愛默生曾寫過一篇有關大山與小松鼠之間爭吵的寓言,大意是說: 有一回大山嘲笑小松鼠,因為牠是個小不點。小松鼠不甘示弱地說:「我不認為我的體型嬌小是一種恥辱,我雖然無法像你有那樣碩大的體型,可以在背上負著一座森林,但你也不能像我一樣,用牙齒瞌開一粒核桃。」 每個人擁有的幸福不同,有時我們所擁有的,別人不一定擁有。百合或許羨慕玫瑰的嬌豔美色,但玫瑰或許也渴望有百合的高雅大方。所以,不必為別人所擁有的美好事物失意,應該多看自己所擁有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走的路不同,根本沒有誰比不上誰的問題,你是你,而他是他,你們是不相同的,既然不同又如何比較? 只要想想一匹馬,牠跟一隻鳥比較,結果會怎麼樣?那牠一定非常挫折,牠一定對自己非常不滿,「為什麼牠的聲音比我悅耳?為什麼牠如此輕盈?」這不是庸人自擾嗎?不要拿別人的生活方式來衡量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樣做根本沒有意義。示應該向內探索,了解自己是什麼。一旦你能接受自己,你就永遠不會和別人比較或嫉妒別人。試想,如果你是一匹馬,又何須羨慕鳥有翅膀,非當隻鳥不可呢?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不跟別人比較? 真正快樂的人是一個不跟人比較的人,那他就不可能不快樂;真正富有的人是一個不跟人比較的人,那他就不可能感到貧窮。拋棄比較,你就不會覺得貧乏;繼續跟人比,那你將會永遠貧乏,因為總是有人擁有更多。 縱使你已經很有錢,還是有人比你更有錢、過得比你更優渥。所以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是去感受自己的富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並心懷感恩。不要老看到別人擁有什麼,其實你也有很多別人沒有的。 這輩子.至少覺悟這一次,每個人都要過他的一生,但是人的一生為的是什麼? 大多數的人都像一群跑道上的跑者,卻不知道自己要跑到哪裡?要跑去做什麼?甚至跑到人生的終點死了,還不知道自己這一生為的是什麼? 就像江河中的一滴水,隨波逐流跟著大家走,於是在途中,別人跑得比較快,就傷心、嫉妒;別人跑得比較慢,就得意洋洋。 有時候他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但看到許多人飛快地超過他,他又身不由己地追上去。這樣跑啊,跑啊,直到累死為止。 這是漫畫家蔡志忠所寫,關於人生意義的一篇文章,很發人深省。 是啊!每個人既然都會過完一生,為什麼要用跑的?要跑到哪裡?要跑去做什麼?這問題你想過嗎?你也許會說:是為了追求理想、目標,才不斷追趕;是因為要快點到達終點,所以才用跑的。但是你有到達嗎? 不,沒有人真正到達,即使你已經越過了許多人,但是不管你在哪裡,總有人在你前面,也總有人在你後面,為什麼呢? 因為所有人都是繞著圈子在跑,你看到有人在你前面,就以為別人先到達了,以為自己跑得不夠快,於是就更加快腳步,其實大家都只是在繞圈子。 我們就和那些瞪著小鐵籠子不停轉的小老鼠一樣。老鼠的小毛腿瞪得飛快,小鐵籠也轉得飛快,可是第二天早上醒來,牠們卻發現自己依然困在老鼠籠裡。 這小鐵籠代表的不單是每個人追求的理想、目標,同時也代表我們生命中發生過的各個事件和問題。輪子每轉一圈,便會重來一次。你有跳出那個鐵籠嗎?還是只是不斷地在繞圈子?覺悟就是跳出那個鐵籠,只有跳出來,你才會發現:原來那是一個圓圈別人是在繞圈子,而你也跟著繞。這些年你都在忙些什麼?是否也該靜下來想想:你要跑到哪裡?你要跑去做什麼?你要的是什麼?你有得到你想要的嗎? 知道自己要什麼,才不會隨波逐流,你可以不必理會跑得比你快的人,因為你有你要的,別人有別人要的。知道了生命只是一再重複的模式,你才能有所覺醒,接受變化,並轉化為面對生命各種情境的智慧。我們努力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幸福快樂,這是努力的目的,不是嗎?但是你的努力有沒有將你引至這個目標?還是越離越遠? 這覺悟能越早越好!

回台灣真好

2011年11月03日
公開

上週的韓國行因為是帶長輩出門,還好有聽朋友建議跟團,不然可累慘Sandy了~ 因為Sandy mom 膝蓋不好,所以走路很緩慢,若當時用自助旅行遊韓國恐怕累垮Sandy,因為Sandy mom光跟團搭車走上走下就直喊累了,更何況要跟著Sandy搭韓國地鐵遊韓國,再加上當地人都說韓文居多,只有幾家旅館服務人員會說英文,簡單溝通的Sandy還可以,若更難一點的就要比手劃腳了~XD 整趟旅行下來Sandy感覺韓國首爾真的很熱鬧,韓國人消費能力很強,所以Sandy規劃要投資韓國基金(扯遠了~~),韓國人民族意識跟日本一樣強,路上標示幾乎都是韓文字體,很少英文,有時會出現漢字和日文,參觀韓屋時就發現韓屋的對聯都是寫繁體中文字,一問導遊才知道,以前朝鮮是學中文的,後來被日本人統治50年回歸自由後就立誓要創立自己國家的文字,所以韓國字是由中文轉變而來的唷~跟團的好處是有當第中文導遊會解說關於韓國的歷史,當地導遊的母親是華僑,父親是韓國人,所以當地導遊會說韓文及中文.另也聽了很多歷史故事,感覺好像上了五天的歷史課,還滿充實的! 這個團的團費很便宜,所以免不了會被帶去購物,因為這樣Sandy就花了不少錢,買了有名的人蔘及保養品,韓國的保養品是出了名的,所以這趟Sadny在出發前就列印出要買的購物清單,最開心的是買了CC霜(是BB霜的升級版)保濕及清潔用品,還有網路推荐的護手霜,哇賽!出國購物是Sandy最開心的時刻了,還好平時Sandy很省,有存一點積蓄,才能讓Sandy出國有錢可以購物,真是買到太開心嚕~ Sandy有去冬季戀歌拍攝地點,揀了很多楓葉及銀杏葉,打算回來加工做成卡片當紀念~這個季節去剛剛好可以賞楓,所以時間出發的剛剛好~細節等Sandy整理好思緒後會寫成心得放在無名的blog上分享~開心,下次要計劃半自助去奧地利+捷克~

安排(上)

2011年10月23日
公開

出國前的大小事安排~ 隨著要出國的時間越來越接近,Sandy第一次覺得要出國前越來越輕鬆,怎麼說呢?因為這次是輕鬆的跟團出門,所有大小事都是旅行社打理好,Sandy只要把行李準備好出門及回國的接送車訂好,家裡的私密事情交待給好友後就可以放心出國了. 工作上的安排~ 上週五也已經將假單送出,代理人是Rose,在十月初時,Sandy就跟Rose溝通過請假的事情了,她也說ok,因為要代理Sandy所有大小事,所以要事前跟代理人說明清楚,很感謝Rose. 家裡的大小事安排~ 在家裡的私密事項Sandy是交代在兒童之家認識的_淑華,因為淑華剛好住Sandy家附近的另一個社區,請她幫忙是最合適不過了,因為Sandy之前與淑華碰過幾次面,覺的淑華是一個值得託付的好朋友,所以才把所以家裡的大小事都交待淑華, 今日也完成交辦的事項了. 機場接送服務安排~ 回國的接送車也是今日預定訂好了,是請信用卡中心辦理,因為刷卡付團費就會有免費接送服務一次,所以精打細算的Sandy當然要好好利用這個優惠.現在只要支付去機場的Taxi費用即可.但要叫哪一家車行的車咧?!今日就利用週末好好上網找尋所有桃園的計程車行,因為Sandy太久沒有坐Taxi了,所以想先打聽一下現在叫車的行情是多少,查問之下才知道,現在起跳是80元,每一公里錶會跳20元(每250公尺是跳5元),問了好幾家都是跳錶,Sandy不懂,多問一些問題,車行小姐就不耐煩,真是生氣!還好有幾家接電話小姐服務態度很好,所以後續Sadny就會較傾向跟服務態度好的叫車,比較之下,有一家大都會衛星車隊居然起跳是70元(每250公尺是跳5元),比較之下他們車行跳錶是便宜10元,一問之下從Sandy家到桃園中正機場查網路差不多12.5公里 桃園經由南崁往返桃園機場路線資訊 派車責任單位:竹圍站 電話:383-5047 地址:大園鄉海口村十鄰155號 沿途站牌名稱 桃園﹝復興路統一7-11超商站﹞→民生路口→桃園戲院→北門口→大興路口→新檜溪→△敏盛醫院→巴黎富邑→南平路口→中悅春天→莊敬路口→經國天下→經國路→長榮加油站→△長榮公司→新南路口→△南崁→△台茂→南亞→溪洲→台灣松下→△水尾→△果林→崁下→△樹仔坡→加油站→貸運站→郵電中心→△桃園國際機場(一期航站、二期航站)(行駛時間約 50~60 分) 重要地標 敏盛醫院、長榮公司、南崁、台茂、水尾、果林、桃園國際機場 發車時刻表 05:55 ~ 21:30 發車時刻表(回程) 06:35 ~ 22:15 票價 南崁->機場 25元 Sandy查詢之下有一個站在長榮大樓那邊(sandy家附近),剛好Sandy拉行李出去就可以搭車了,所以為了想省車資,Sandy跟Sandy mom商量搭公車前去~因為Sandy mom搭車用敬老票不用錢,Sandy只要付搭車費25元就可以了~哈哈~比搭Taxi便宜好幾倍~~大家會不會覺得Sandy省很大~哈

洪蘭: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

2011年10月23日
公開

今天在check mail時發現這個電子報,Sandy經過了這些年的歷練,這句話寫到Sandy的心坎裡,當自己沒退路時,沒有人靠時,自己就一定要學著自力自強,這樣反而比茶來張口飯來張口的溫室裡的花朵強太多倍,Sandy就是自許自己是戶外的小草,即便是強風暴雨,自己還是屹立不搖的活下去,可媲美"小強"的生命力~這就是Sandy目前的寫照~這篇文章真的寫得不錯!讚! 洪蘭: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當沒有人可以靠時,自己就勇敢起來了;也發現中國古代兵法很有道理,破釜沉舟、過河卒子的確有效,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大起大落是常事。人要靠自己,千金散盡還復來,只要有能力、有信心,絕對可以東山再起。 一位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過去一位在事業上非常得意的朋友,現在落魄到幾乎無家可歸,快變成華爾街的遊民了。原來他投資失利,不但退休金泡湯,房子還被拍賣,加上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找工作不易,現在情緒低落。大家輪流請他吃飯,給他打氣,怕他去自殺。我看了信很同情他,但想起我父親常說,年輕時吃點苦沒有關係,不要老了,做不動了,再來辛苦。也想到朋友是救急不救窮,他靠別人不是長久之計,一定要自己站起來才行。 美國有位很成功的證券公司董事長在他回憶錄中說:身為黑人,要出人頭地有很多不利的地方,幸好他有位好媽媽,教給他樂觀進取的主動積極人生態度(難怪拿破崙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這位董事長小時家境貧窮,沒有任何娛樂,唯一的娛樂是每天跟母親一起看電視。 當時美國西部片盛行,專演白人跟印第安人打仗。每次打到最後,彈盡援絕時,鏡頭就會轉到地平線,整個螢幕除了黃沙和仙人掌,沒有任何東西。這時他母親就會指著電視機說:「兒子,看到了嗎?騎兵隊不會來。」當時他不能接受母親的話,螢幕中明明遠方煙塵飛起,馬蹄聲響起,這不是騎兵隊來了嗎?結果鏡頭一拉近,果然不是騎兵隊。 當然演到最後一定是白人英雄贏了,他母親就說:「看,他會贏就是他不期待騎兵隊來救他。」沒有外援就只好發揮聰明才智,想辦法自救,人只有靠自己才會看到明天太陽的升起。後來他每次碰到挫折,山窮水盡時,耳邊就響起母親的話:「騎兵隊不會來。」他只好自己扮演騎兵隊,把自己從困境中救出來。他說若一心等待別人救援,他現在已是餓莩了。 我出國時,父親在松山機場也跟我說了同樣的話:「我們是異鄉人,在別人的社會裡討生活,碰到挫折是本分,是本分就不可以抱怨;不抱怨,就可以把指責別人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解決手邊的問題。」又說:「人在海外,隔了個太平洋,不能靠家裡來幫忙;出外,一切要靠自己。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不要浪費時間去譴責他人,也不要浪費精力去自怨自艾,這些都無濟於事。」父親強調,凡事只有自己可以怪,因為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情況的。別人或許騙了你,但他沒有強迫你。 我發現當沒有人可以靠時,自己就勇敢起來了;也發現中國古代兵法很有道理,破釜沉舟、過河卒子的確有效,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大起大落是常事,我寫信告訴那位朋友,人要靠自己,千金散盡還復來,只要有能力、有信心,絕對可以東山再起。 我們也要趁早把這個道理教給孩子。

賽德克巴萊(下集)

2011年10月16日
公開

原本公司在前幾日發了公告說:不補助看賽德克巴萊(下集),要大家用團體電影票價認購去買來看(團體票是NTD$230元),比原本補助差了130元,在沒補助狀況下,原本Sandy打算等電影出DVD再去買上/下集來看,但隔了二日公司又發了公告,說看賽德克巴萊(下集),公司一樣會像看上集一樣有補助,一樣只要花100元就可以去看下集,公司政策真的是顛三倒四,一下這樣一下那樣,不過後來有補助了,我當然要花少少的100去台茂看電影_賽德克巴萊(下集)囉! 這次Sandy並沒有拿優惠卷去換爆米花及飲料,因為不好吃,又會發胖,所以自備了保溫杯裝了昨日去南投所買的高級阿薩姆紅茶(15包茶包要價180元),自備紅茶衛生又環保,喝熱飲對身體比較好~ 今日是趕在電影放映前3分鐘入場,時間抓的剛剛好,一進場找個位置就對號入座了,賽德克巴萊(下集)一樣是個悲劇收場,還好有自備手帕,真的越看越難過,族人的生/離/死/別,真的越看越痛恨日本人,為什麼當年在霧社要殺那麼多的賽德克巴萊族人,尤其是族人集體自縊那個橋段,看的我眼淚不聽使喚一直流~~真難過! 內容接續上集賽德克族發動公學校事件,日軍開始調動大批人馬進攻,與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血戰抵抗,而賽德克族人死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日軍從其他地方調來約三千人,分為兩路攻進霧社,賽德克族熟悉絕壁地勢,因此導致日軍始終無法攻下,死傷極為慘重,日軍眼看圍剿不力於是利用飛機投擲毒氣彈,原住民以獵槍、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而對抗飛機大砲的局勢,經廿四天的持續戰事,抗日族人死傷慘重,賽德克婦女為了讓抗日勇士無後顧之憂,於是都上吊自縊。 莫那·魯道在片中對族人吟唱著:孩子們,在通往祖靈之家的彩虹橋頂端,還有一座肥美的獵場!我們的祖先們可都還在那兒吶!那片只有英勇的靈魂才能進入的獵場,絕對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獵取敵人的首級吧!霧社高山的獵場我們是守不住了……用鮮血洗淨靈魂,進入彩虹橋,進入祖先永遠的靈魂獵場吧…… 由於電影中故事橫跨1895年到1930年,關於片中主角莫那魯道的選角,經過團隊仔細考究外型與神韻後,魏導與工作人員在全台灣海選數千人,終於找到年輕莫那魯道的泰雅族的素人演員大慶,以及同樣為素人演員的林慶台來飾演中年莫那。 魏導說莫那魯道年輕時雖然狂傲不羈,但中年後則沉穩熟慮,因此第一眼看到林慶台的時候,就直覺認定就是他了!因為他的眼神太殺,和片中角色設定實在太像。 他在片中對日本軍人說「如果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令人動容。 真的不錯看,魏導真的拍的不錯!

南投參訪

2011年10月15日
公開

今日SANDY與SANDY MOM參加了同事英素大姐的邀約一同到南投_清德寺參訪,英素大姐是SANDY公司同事,今年初才從另一位同事口中得知英素大姐罹患乳癌,要留職停薪做化療,後來或許是佛祖保佑(英素大姐是佛光山會員),還好治療一切順利,目前回到公司繼續上班,英素大姐與SANDY不同工作職掌,英素大姐是屬於產品線作業員,因為公司已完全將產線轉移大陸蘇州,因此英素大姐因為學歷不足的關係金融海嘯時差一點被裁員,不然就是被公司的高層無情的調單位,聽英素大姐說:有一年被調來調去,是因為公司不想支付資遣費,我一聽真的很替大姐抱不平,因為以前英素大姐也是有為公司盡心盡力的工作,甚至還協助出差到海外幫公司rework keyboard,公司竟然耍這種xxx的手段,讓Sandy覺得很心寒,心寒之餘sandy也暗自為自己打算,因為私人企業不可能養員工一輩子,所以年過40以後一定要想辦法轉型,現在Sandy就開始看書考一些相關的技能職照,以備不時之需,真是心有淒淒焉~ 學歷真的在整個職場環境占很大比重,首先沒學歷就沒有入職場的門票了何謂競爭力可言!所以唯有不斷進修才能確保自己不被這個生態打敗~ 今日坐遊覽車一日遊成功! 英素姐還說,將來若有她們家族的出遊活動,她都會邀請Sandy+Sandy mom參加,真是太開心了,有伴一同出遊真好~ 今日一整日都跟著茹素,這提供三餐的一日遊,除了參訪南投_清德寺,我們還參觀了南投有名的{紙教堂},真是令人嘆為觀止~sandy推薦大家一定要去參觀唷~

累世不佈施轉身無貴人

2011年10月14日
公開

這篇寫的真好~ 席曼寧過去曾三度入圍金鐘獎。每次她在準備得獎感言時,形式上雖條列大串感謝者名單,但她心中真正的OS只有一句:「感謝我自己。」出道以來,她秉持著南部人「肯作不怕無田犁」的衝勁,在演藝圈闖出一片天,「我很努力,不喝酒不打牌,吃了很多苦,這是我應得的。」三十五歲以前的她如是想。 三十七歲那年,她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投資失利,無論事業、生活都面臨巨大轉變。同一年,她開始親近佛法學習生命法則。九年後的今天,她不再覺得自己是隻志得意滿的孔雀,只是芸芸眾生裡「什麼都不是」的凡人。她深深感受到生命修正後的喜悅,現在的她說:「我要感恩的人太多。」 頸椎自動調整兩度 席曼寧以洋娃娃面孔、曼妙的身材、精湛的演技,在台灣電視圈打下高知名度,累積許多作品。她是第六代台南人,因為祖上有荷蘭基因,賜予她天生深目高鼻,美貌成為她進演藝界的利器。而她性格中的機敏和自我要求,也讓她的事業層層進展。她賺錢置產、孝養父母,也安頓自己的現實生活,自己覺得很滿足。只是十多年來日夜拍戲、異於常人的藝人生涯,讓她的健康付出代價,也讓她遲遲不想踏入婚姻之路。 席曼寧交過三個男朋友,但她自覺不是好情人,很少遷就男友的生活型態。她也不想生小孩,對婚姻完全不期待。她一心只掛念父母,曾誇言:「男友可以換五百個,但父母只有兩個。」 二○○一年投資失利時,她極為不平地向父親訴苦:「為什麼?」學佛多年的爸爸只淡淡地說: 「累世不布施,轉身不見貴人影。」 她疑惑地問:「現在布施來得及嗎?」 爸爸教育她:『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行六度波羅蜜,六度首重布施,你布施的種子灑落在哪,就在哪發芽。」 她是聽話的女兒,為了改變命運,開始學習佛法,同時認養世界展望會的十三個孤兒。在大陸時,她也有機會為孤兒院募款,而日後真有來自大陸的多個工作因緣,應證行六度波羅蜜真能為自身帶來能量的改變,而且真的召來意想不到的各種善緣。 學佛五年後,父親說:「有法須有定。」於是她開始學習禪坐。在「聖脈生命教育協會」裡,她學習阿含經的禪定法門,從五分鐘就開始不耐的初階,到能感受身體進入深沉禪定中內臟的放鬆。那曾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呈S型的頸椎,在禪坐中釋放出陣陣刺痛,個性堅持的她,一點都沒鬆懈。 意外的是,八月學打坐,九月底去醫院作頸椎例行的複診時,醫生看著X光片,驚訝地發現,她的頸椎自動調整兩度!醫生說:「不管妳做了什麼,請妳繼續做下去!」受到這樣的鼓勵,自此席曼寧養成每天打坐一小時的習慣,就算一大早就出門在外,睡前也一定要小坐一下。 學習不要「好奇」 很快地,她發現,拍戲空檔也是很好的打坐時機。她一有空就坐,不管是在化妝間或拍外景時的大樹下。她說:「演藝圈是個大染缸,守住身口意不容易,但進入禪定後,比較不易從耳識引起心念的活動。學習『不要好奇』,因為『一切不關我的事』。」 禪定可以遠離八卦是非,另一個好處是,坐了一個小時後去上工,發現深沉的禪定比得過五小時的睡眠,所以台詞也記得牢了,皮膚更亮,妝容能維持一整天。 席曼寧從人生的挫折中進入佛法。雖然她生長在佛教家庭,卻不代表她了解法義。父親很關心她走的道,但從不掛在嘴上。二○○九年她想學習內觀禪修法門,入關前一天才知道,父親和妹妹也同時報名了。父女三人在內觀禪修中閉關十天,家人從此共修,彼此是法親也是道友。 中年沒有危機 只有歡喜 二○○一年起,席曼寧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我一踏進佛法,就感覺很專注、很喜愛。除了讓我感到輕安之外,幾天之內如果沒有打坐或看佛書,我就感到急躁不安,就像沒見到情人。」她說。 接受本報採訪的這一天,她讓素昧平生的記者直探她的香閨,因為:「我要談論的是佛的教法,我不想在外面紛紛擾擾的地方,我怕被干擾而說錯話。」 席曼寧的「香閨」馨香襲人,但不是胭脂香粉,而是燃香供佛的檀香味。這裡是她住了十五年的居所,在關渡半山腰大廈的八樓。從大片窗戶看出去,可以俯瞰社區綠地,遠眺觀音山和淡水河出海口。 佛堂兼客廳是極簡的和室設計,供著大自在觀音菩薩。堂上玻璃拉門是特別請人磨砂製作的《心經》經文。一隻叫「Jiuno」、皮色像乳牛的胖貓,已經陪伴席曼寧十一年,有客人來,牠就在客人小腿間穿梭。而主人不在時,牠擁有的就只有飼料和一屋子的空寂。「我不會幫牠開冷氣或寵愛無度。因為牠這輩子已經在畜生道了,我不想再耗損牠的福報。」席曼寧愛憐地撫摸著Jiuno,一開始談話,就使用了佛門的詞彙。 佛堂上,隱藏在巨大臥榻下的兩個桌面拉出來後,即是十個人都坐得下的和室,她說是為了有朝一日請法用的,平時則是她一個人禮佛禪坐的聖地。 餐廳也是很平常的設備,用了十五年還未改變。兩塊檸檬原汁冰塊丟入五百CC的開水裡,就是她用來待客及自己日常大量喝的飲品。 這裡是她的家,也是她的菩提清境,在此,她卸下藝人光鮮亮麗外在,回到最清淨簡單本我。參加水懺之後,她更加珍惜資源,平常在家也不開冷氣,不再用大浴缸泡澡,只沖澡並把水留在浴缸裡拿來沖馬桶和洗腳。她很感謝網路世界的通達,讓她不必上街,也能在半夜下了戲後,能從管理員那裡拎回一箱新鮮水果。她的臉書和博客經營得不錯,和粉絲團互動良好。她不再在意廣大但虛無的聲名和讚譽,而願仔細聆聽每一個真誠聲音。 這些年來,她的演藝事業仍然暢旺,但她內在的驅力卻不再挑戰新角色或更多片酬,而想多修行。「我不喝酒也不愛打牌,不聊天也不喝茶,在應酬的場合留不下來,所以機會都給了『留得下來的人』。我推掉一些不如正法的工作,或者說,我已經滿足了,不想再演一些不良示現的角色,雖然最後我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情況,但不代表我的福報不見了。」她很安然地說。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比一般女性嚴重,敏銳而熟諳命理學的席曼寧早就把自己可能面臨的「中年後」處境分析得很透徹,但她透過佛法,選一條自己非常歡喜而自在的路。她不認為宗教能直接賜予一個人有形的東西:「佛陀不是用來『求』的,但祂是最好的老師。宗教只是導引我們進入另一種宏觀人生的媒介,讓我們對生命有選擇權,而不是聽任宿命的安排。對生命,我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以要把握每個能學習的當下!」 才四十六歲,難道對愛情和婚姻都不再動念?她說:「如果要有,我希望遇到和我同心同路的人,那才有可能成為伴侶。」這裡的「心」和「路」,指的是佛法上的家庭、生活觀念。這樣的條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這不是席曼寧的重點,她在意的是活在每一個當下。自從習得佛門的種種妙法之後,不管外在的境遇怎麼變化,她總是可以讓身心靈找到一個安頓的所在。演藝圈絢麗多采、五欲六塵的工作背後,她因為學佛而擁有不同以往的恬靜人生。 禪悅是身心靈最好保養品 說到禪坐的體驗,席曼寧可以連講兩個小時都講不完。女明星總是常被詢問駐顏之道,席曼寧說:「打坐讓人老得很慢。因為打坐時,呼吸變和緩,心跳變慢,從皮膚到內臟都放鬆下來,『禪悅』是最好的保養品。」她坦言,這些年她很少逛街,保養品都是網路上訂購的,「擦什麼都差不多,而且脖子以下,根本照顧不到。」既然每個人都無法抗拒歲月對外表的「摧殘」,何不面對真實的自我?席曼寧說:「透過內觀法,我觀察自己內在,發現欲望少了,壓力少了,要求少了,潛意識乾淨了,而預知能力卻提高了。因為單純的心,讓阿賴耶識升起。」 最近她為了參加「水懺法會」,正進行一○八天的齋戒。以前她會為了控制體重刻意不吃晚餐或吃全素,拍戲時也常吃素便當。但這次是為了懺悔累世所造諸惡業發願吃全素,結果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會:禪坐時更加輕安,身上排泄出的水分和廢物,竟然沒臭味! 有一位多年的「粉絲」看了她的連續劇近作《姊妹》後,在她的臉書上留言:「曼寧姊,妳比以前更漂亮了!而且眼神的掌握更加精細了!」以前,導演常常要提醒她「眼神太兇了」,因為心高氣傲的個性,很難掩飾。她說:「以前的我,看人的標準很窄,所以朋友很少,寧願獨善其身。」而現在的她,卻願意為了募集善款,向任何有可能的人開口,並且每個月親自去收取一次善款,一點都不覺煩。 以前的她,覺得自己「任何東西都買得起」;現在的她,買東西以前先想一下是「需要」還是「想要」。若一時不能判別,那就以一個禮拜為限,七天之後若還在想那個東西,那就買吧;但常常是七天之後,她就忘了那個東西了。 偶爾想虛榮一下,買個幾萬塊的東西,這時,腦中就會出現一個聲音:「七萬?可以捐給世展會的孤兒七十個月哩!」於是,就算了。 貧窮布施難 豪貴學道難 棄命必死難 得覩佛經難 生值佛世難 忍色忍欲難 見好不求難 被辱不瞋難 有勢不臨難 觸事無心難 廣學博究難 除滅我慢難 不輕未學難 心行平等難 不說是非難 會善知識難 見性學道難 隨化度人難 覩景不動難 善解方便難

「非簡訊不可族」已佔三分之一,你開始比較喜歡接簡訊,不愛接電話了嗎?

2011年10月13日
公開

以前Sandy曾經因為得到簡訊恐慌症而討厭收發簡訊,有看過我日記的朋友們應該知道Sandy因為當年前夫外遇事件而討厭收簡訊,話說前夫還與Sandy有婚姻關係時,前夫為了偷情常常在週末或連假時突然消失飛到彼岸與大陸妹會面,常常一消失就關機讓Sandy找不到,且消失之前都會傳一個簡訊,告知Sandy這幾日不在請好好照顧孩子之類的簡訊,以前還未克服外遇陰霾時,是害怕收到簡訊及討厭簡訊,離婚後漸漸對簡訊恐慌症慢慢免疫了,真的!時間會療癒一切,人是會健忘的動物,除非那種痛徹心扉是一輩子無法抹滅才會此生難忘,對於前夫外遇婚變對Sandy來說已經是過去事,隨著年齡增長才瞭解這種痛只是人生中的九牛一毛而已,沒想到當初Sandy竟然會難過到無可自拔,Sandy難過的並不是前夫,是難過自己被背叛的感覺且竟然會敗在一個知識水準那麼低的大陸妹手中~ 其實後來會慢慢釋懷,Sandy有做細部分析:(1)這個男人已經沒有想回到原來的家了(之前前夫曾經跟Sandy道歉並且Sandy曾給過前夫最後一次機會);(2)前夫個人的債務問題(信用卡/現金卡/信貸)已經造成Sandy負擔(3)前夫需負擔起照顧小孩責任,以前忙著搞外遇對小孩的照顧欠缺.(4)將小孩放在前夫家是因為前夫的爸爸有錢,前夫爸爸是個有錢人,可以幫前夫清償所有債務,且前夫爸爸會疼這個彭家唯一的男孫,所以孩子放前夫家絕對不會吃苦,至於擔不擔心大陸妹會傷害孩子,這點Sandy也想過,因為Sandy每月都會和孩子見面並過一夜,所以可以清楚知道孩子狀況,若有家暴虐兒,Sandy就可以順理成章上法院告前夫家傷害,請法院將小孩監護權重新判給Sandy,事情已經經過四年了,還好小孩狀況都還ok,讓Sandy感到安慰,但Sandy還是抱著不祝福前夫的心態,對於介別人家庭的大陸妹也不太看好,或許是現世報應來的快,Sandy之前有詢問過那位大陸妹.那位大陸妹因為卵巢有問題所以不孕~ 應該是Sandy前陣子帶警察杯杯常去問候前夫家,所以健保卡事件已經落幕,目前Sandy去接Sam,Sam都有隨身帶著健保卡,還好上週Sam有帶健保卡,因為Sam被流浪狗咬需要看醫生打破傷風!不然自費看醫生是需要付更多醫藥費,若是用壓金方式看病,Sandy還要硬著頭皮跟前夫拿健保卡去醫院退壓金很麻煩,之前Cherry還搞不懂Sandy為何要執著健保卡與對方傷和氣,那是因為大家不是Sandy,不是當事人,無法體會Sandy的想法與做法,所以Sandy才說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站在外邊看戲的人都只會出一張嘴巴,只有當事人才知道這件事會影響到自己!! 拉哩拉雜的寫了那麼多只是想告訴有在看Sandy日記的好友們,對於別人所發生的事,可以提供建議與想法,但需要讓當事人好好的想一想該怎麼做,有時候意見給太多反而會干擾到當事者的想法與做法~給予祝福就好! 「非簡訊不可族」已佔三分之一,你開始比較喜歡接簡訊,不愛接電話了嗎? 最近知名Pew Internet市調宣佈一個有趣的調查結果,它說,已經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竟然說他們比較喜歡別人以「簡訊」的方式與他聯絡,而不是「電話」。 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你平日忙著上班,假日忙著出遊,寧可「接到簡訊」然後再寫信回覆,不想要接電話! 我們稱它為「非簡訊不可族」好了 你已經變成「非簡訊不可族」了嗎? 這是一個新趨勢的開始,因為一直以來簡訊主要是給「至親好友」用的,不熟的人使用簡訊通常都是要特別通知什麼重要的事情(所以簡訊寫得非常正式),而且,最以前的時候,簡訊有點貴,所以大家會很小心的打簡訊,若沒必要也不會隨便的發簡訊給非必要的人,但你會發現,近一兩年來,漸漸有些朋友,或是客戶,或是其他不太熟的人,和你聯絡,不打電話,卻直接寫簡訊問你XXX。 收到這種訊息,你可能在公車上,晃來晃去晃動不已;可能正在開車,根本無法回一封簡訊,連讀完他的簡訊都有困難。這時候你回一通電話,告訴他XXX,處理一下,但過了十五分鐘,對方又是傳一個簡訊過來給你! 你心想:「哪有人這麼愛傳簡訊的!」 Pew這次研究跑去問了2277人他們手機的使用習慣,結果發現,喜歡以「一般電話」來被聯絡的人掉到只剩53%,然後,有高達33%的竟然是「比較喜歡」透過「簡訊」被聯絡到,剩下的,則是「視狀況而定」,也就是說,電話與簡訊之戰,大家已經「分邊站」,而且「Only電話族」的一方正在快速損失中,而「非簡訊不可族」的一方愈來愈掘起。 據Pew調查,簡訊這種事情,會「愈傳愈多」。他們發現,受訪者中最常打簡訊的人,也就是每天要打超過50封簡訊的人,其中有超過半數(55%)是極度希望任何人以後找他都要透過簡訊來找,別再打電話來了! 你說,「非簡訊不可族」會不會是暫時的現象? 不,我覺得,這就是未來。它是「漸進式」的,一開始先是MSN,讓一般人開始習慣「以文字代替聲音」,接下來是智慧型手機,促起了透過資料傳送的訊息服務像大家熟悉的WhatsApp,而WhatsApp也又讓大家練習更多、更熟悉打簡訊,於是平時也開始變成「非簡訊不可族」!以前簡訊族只限於正在談情說愛的年輕男女,現在的簡訊族已經到了四十歲以上的人士,到了高階主管,到了其他我們沒想到的族群。 而且,「非簡訊不可族」和打呵欠一樣,竟然是會「傳染」的!想想,當上述人士寫簡訊給你,一開始你不耐煩打字,乾脆以電話回覆,但後來,你也開始打簡訊回他,他又以簡訊回你……你也開始慢慢的變成了「非簡訊不可族」,以簡訊和任何陌生人作第一次聯絡、第一次追蹤。你把簡訊,傳染給其他人了。 我自己也是這樣。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變「非簡訊不可族」大約半年前,當時使用iPhone這麼久以來,我一直是用「手寫」的方式輸入,這樣的輸入法一直是OK的,直到最近我開始發現,自己好像愈來愈經常使用手機去寫簡訊、或寫長篇大論的東西,手寫的方式再快也無法像打字一樣快,已經碰到瓶頸了,於是我被逼著開始要使用其他的輸入法,才驚覺自己不知何時也慢慢開始變成「非簡訊不可族」,我也開始傳染給別人了! 所以,你還停留在「收別人簡訊,回一通電話」的時代嗎? 該是「融入」這個族群的時候了!

計畫過多容易造成Delay?學者提出「第三人稱想像法」輕鬆解決

2011年10月12日
公開

這篇是Sandy昨日收到的電子報,寫的很有趣"計畫過多容易造成Delay?" 以前從未想過這件事,直覺就覺得改善方法可以從上一個失敗計劃去再改善,沒想到還有這種另類的反向思考,真的很有意思~ 向來喜歡事前做計劃的Sandy同感身受,因為計劃通常趕不上變化@@ 登在《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學術期刊,它是說,為什麼我們每次計畫一件事情,永遠都會「Delay」? 甚至已經將遲到的時間都算進去了,結果還是照樣會遲到? 從前我們都覺得,遲交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比方說不夠努力,或「前重後輕」,也就是前面三天很輕鬆,後面三天「臨時抱佛腳」。 但學者研究結果,其中有一個原因,竟然是因為:「計畫太多」。 什麼?計畫太多,造成延遲? 這很有趣,研究是說,通常我們在訂時程時,心中往往是盤算著,從現在開始做,做到完,要經過哪些事情?由於一定要將這些事情「想一遍」以後才能訂出最後期限,所以訂期限的人永遠會先莫名其妙的「計畫」都做完了。但,「計畫」老半天,學者說,人們就會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資訊: 那就是,以前的「經驗」。 為何每次都會延誤?難道之前的教訓還不夠嗎?沒錯,我們之前可能設過同樣的時程,設過了三次,也延誤了三次,但到了第四次,我們依舊會延誤,因為我們又開始「計畫」,完全忘了前三次!學者認為,計畫的人,信心太充足,總是認為更好的規畫肯定可以讓時程達到,但忘記我們之前的失敗總是有學到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應該再被拿過來參考一下,但,只要開始計畫,就不可能參考了。 也就是說,「延誤的原因之一,就是計畫太多!」 看到這邊,或許你會不認同,但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會跳起來拍案叫絕!通常如果一件事你都一直延遲,你會做什麼事? 簡單一點好了,如果你每次都「約會遲到」,下一次你會做什麼事? 下一次赴約,你會細細想,到底「怎麼樣」才能不遲到?於是你開始計畫,你要早一點開始穿衣,早一點搭公車,「或許」這樣就不會遲到了!也就是說,你永遠真的仍在「計畫」,你認為可以靠「計畫」來避免遲到,完全不去思考「之前的經驗」,說不定,你每次遲到就是因為約得太早,或是地點太遠,但你會想辦法以「計畫」來打敗「遲到」,而不是去參考以前的經驗。這兩個方法其實只有「一線之間」,試圖以假設性的聰明才智來解決遲到問題,沒想到,從來沒去追究遲到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這篇研究很罕見的,除了提供這個現象,還順便的提供了一個叫做「第三人稱想像法」(Third-person imagery)的解決方案,學者建議,以後要設期限?不要從「自己」的角度想,而是強迫自己由「他/她」想。譬如想像你要去約會,怕遲到,要設時間,那麼,可以想像這不是自己去約會,而是「某某人去約會」,自己好像在看一場自己在裡面演的電影,學者做了四場實驗,要求以這種「第三人稱想像法」來規畫期限,結果發現,他們竟然可以更有效的分配時間,不再遲到。 期限設了就是要達成,沒達成的期限,就失去了期限的意義,呵,原來「設期限」這件事也有一些大家還不知道的學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