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5年03月06日
公開

金融大崩壞時代,不可思議的45歲退休人生(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upmTeuvng 金融大崩壞時代,不可思議的45歲退休人生(完整版) 「為大公司工作就像搭火車,搞不清楚是自己在高速奔跑,還是車子在跑,而你只是坐在上面。」--蓋帝,企業家。 「退休」這個名詞,好像離我很遙遠!其實不然,若按照本書作者的年歲退休的話,再過個8年也差不多了。 作者把人生分成上半場(40歲前),下半場(40歲後),想想我也面臨了人生的下半場。其實愈接近不惑的年齡,對於自我的探索越發的渴求。 這本書我覺得很不錯的地方在於,作者學經歷的條件可能比我們一般人好,但終究只是一個平凡人。他在有名的公司擔任業務主管,薪水福利頗豐,然而,年屆不惑之齡時,心裡莫名其妙升起一股聲音:人生就這樣了嗎?經過幾年的拉扯,終於,毅然決然地從職涯顛峰中引退。當然,在退休之前他的財務勢必也有所準備。在文中,他也不斷的提及他是個物慾不高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能引起我共鳴之處在於,他想退休前有幾年的時間,生活是…日子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曾幾何時,忙碌的生活逐漸失去為之打拼的意義,和工作相關的學習、成長、成就感等等,變得不再像以前一樣激勵人心,朝九晚五的歲月食之無味,棄之又沒有足夠的勇氣與智慧,甚至有一段時間,有賴在職場每領一個月薪水就多賺一個月的無奈感受。 接著,終於,他退休了。但前兩年,他內心焦慮恐懼,一直掙扎的要不要回歸職場。他就像平凡人一樣,可能對一些事物有一點興趣所在,但又不至於像梵谷或者莫札特這般超凡的人,擁有強烈無比的熱情去支撐興趣。更不可能像周杰倫一樣把興趣變成了一項職業。看到這,我內心大喊:這不就是我嗎?經過兩年的自我探索,作者重拾丟棄已久的閱讀、寫作、吉他,進而走出一 條屬於自己的路。旅行、運動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項。其實作者對於自己的興趣仍然不是那麼的確切,但他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得到無比的快樂,並認為自己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其實,之前也看到許多關於退休的書籍,不過幾乎都是55~65歲之間的事,目前這本書是我看到最早退休且真的去實踐的一本書。大前研一之前寫了一本後五十歲的選擇,可能他是名人,且他具有超脫的意志力,和身為平凡人的我實在是天差地遠。但這本「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嗎?」作者的經歷,對於我來說卻是如此的親切。 我想距離45歲還有一些時間,對於人生下半場也應該開始著手準備了,不論是理財、健康等的儲備應該儘早規劃。期待,有個不一樣的人生下半場。 p.s.作者學了吉他,並去報考街頭藝人執照,但卻鎩羽而歸,目前正準備下一次的考試。 佳句: 1. 職場中,有許多自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其實是已經被功利社會體制化的人。 2. 退休最大的困擾是,你永遠無法休假。-雷蒙斯 3. 準備老年生活要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一個到六十五歲依然缺少目標的人生,不會因為進入退休而充實圓滿。-穆迪 4. 人生上半場要追求事業成功,下半場要活得有意義。 5. 要實現人生目標,不理財是辦不到的。 6. 人們有一種錯覺,誤以為幸福快樂的生活必須是物質充裕的生活,必須是競爭優勢的生活,必須是眾人服侍的生活,必須是被別人看得起的生活。尤其是被別人看得起這玩意,不知害死多少人。你今天透過努力工作被這群人看得起,明天就必須加倍努力工作才能被另外一群人看得起。 7. 文明就是無止境的製造消費者並不真正需要的必需品。-馬克吐溫 8. 簡樸不是吝嗇,也不表示放棄物質層面的生活而是比以往更溫柔的欣賞生活,展現簡樸本身的美感。-杜安•艾爾 9. 簡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精神的自在;樸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王邦雄 10. 人生目標一旦確立,就再也不願意浪費寶貴的時間、精力,於是我們遠離繁瑣的人事物,簡化生活,不再過度介意別人的看法。 11. 大道至簡。-老子 12. 省錢只是自發性簡樸的好處之一,清爽自在富有彈性的生活才是終極的目標。 13. 看什麼樣的書不是重點,因為每個人關心的事物本來就不一樣,重點是看書的人必然擁有一個獨立自主的精神世界。 14. 世界就像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其中一頁。-聖奧古斯丁 15. 閱讀和旅行並不是階段性的任務,而是一生的功課。 16. 年過四十該是停下腳步喘口氣,看看過去、想想未來的時候了。 17. 網上交流通常流於浮面,雖然可以讓自己被千百人緊密包圍,但依然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內心觸動。 18. 生活中最難以割捨的只有人,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2015年03月04日
公開

佰元髮廊初體驗

最近Sandy過精簡生活,想先預習若干年後退休生活,首先[節省]對Sandy而言不是問題,因以前過生活也是苦過來的,所以很習慣節約不奢華的過生活,昨日Sandy第一次嚐試到佰元剪髮(100元剪髮)第一次感覺還挺害羞的,因Sandy都是短髮造型所以這次去剪是因為部份髮尾的地方需要修剪,但若去每次去剪的髮廊一趟進去都是要價450 ~ 550元,但Sandy只是要修一下髮尾,所以就嚐試到佰元剪髮(100元)就解決,只差沒洗頭而已,雖說沒洗頭但服務都很到位,Sandy有跟設計師聊一下,原來設計師是不想幫客人洗頭才來佰元髮廊上班,因為在這邊只要幫客人剪頭髮即可,無須洗頭,另這邊也有染髮服務,只要帶染髮劑讓設計師染好像是收費500元(這部份Sandy沒問是聽Sandy mom說的)因為Sandy mom常去佰元髮廊剪髮,設計師也說如果有想剪的髮型可以帶髮型照片或是髮型書來,設計師一樣是可以幫妳剪哦!所以不要小看佰元髮廊的設計師,這跟廉價航空一樣,機上服務需要再加價購(加購的服務會比較貴一點),佰元髮廊也是,價格是扣除洗頭費(現在洗頭都有按摩,洗頭費都要價200元以上)所以若要省就是洗頭回家洗就好,反正髮廊的洗髮精也不會買太好的,Sandy買的洗髮精都是比較天然的(都是買cost co 茶樹精油洗髮精或是藥局買的有機認證洗髮精,這些都是比髮廊還要好的洗髮精)所以要不要給髮廊賺洗頭費就見仁見智了,以前Sandy也曾在美髮院打工過做過洗頭妹,所以也知道很多髮廊的內幕(大部份給客人用的都是便宜貨洗久了會傷害頭皮)若頭皮長期接觸這種劣質品會滲透到我們皮膚久了會對人體不好。 經過第一次佰元髮廊初體驗,感覺還蠻滿意的,只要事先做功課(搞懂自己要剪何種髮型)就可以告訴設計師下手了。

2015年03月03日
公開

席曼寧享受輕安喜悅 禪定遠離八卦是非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37243 席曼寧享受輕安喜悅 禪定遠離八卦是非 2011/9/3 | 作者:阮愛惠 席曼寧過去曾三度入圍金鐘獎。每次她在準備得獎感言時,形式上雖條列一大串感謝者名單,但她心中真正的OS只有一句:「感謝我自己。」出道以來,她秉持著南部人「肯作不怕無田犁」的衝勁,在演藝圈闖出一片天,「我很努力,不喝酒不打牌,吃了很多苦,這是我應得的。」三十五歲以前的她如是想。 三十七歲那年,她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投資失利,無論事業、生活都面臨巨大轉變。同一年,她開始親近佛法學習生命法則。九年後的今天,她不再覺得自己是隻志得意滿的孔雀,只是芸芸眾生裡「什麼都不是」的凡人。她深深感受到生命修正後的喜悅,現在的她說:「我要感恩的人太多。」 ●頸椎自動調整兩度 席曼寧以洋娃娃面孔、曼妙的身材、精湛的演技,在台灣電視圈打下高知名度,累積許多作品。她是第六代台南人,因為祖上有荷蘭基因,賜予她天生深目高鼻,美貌成為她進演藝界的利器。而她性格中的機敏和自我要求,也讓她的事業層層進展。她賺錢置產、孝養父母,也安頓自己的現實生活,自己覺得很滿足。只是十多年來日夜拍戲、異於常人的藝人生涯,讓她的健康付出代價,也讓她遲遲不想踏入婚姻之路。 席曼寧交過三個男朋友,但她自覺不是好情人,很少遷就男友的生活型態。她也不想生小孩,對婚姻完全不期待。她一心只掛念父母,曾誇言:「男友可以換五百個,但父母只有兩個。」 二○○一年投資失利時,她極為不平地向父親訴苦:「為什麼?」學佛多年的爸爸只淡淡地說:「累世不布施,轉身不見貴人影。」她疑惑地問:「現在布施來得及嗎?」爸爸教育她:「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行六度波羅蜜,六度首重布施,你布施的種子灑落在哪,就在哪發芽。」她是聽話的女兒,為了改變命運,開始學習佛法,同時認養世界展望會的十三個孤兒。在大陸時,她也有機會為孤兒院募款,而日後真有來自大陸的多個工作因緣,應證行六度波羅蜜真能為自身帶來能量的改變,而且真的召來意想不到的各種善緣。 學佛五年後,父親說:「有法須有定。」於是她開始學習禪坐。在「聖脈生命教育協會」裡,她學習阿含經的禪定法門,從五分鐘就開始不耐的初階,到能感受身體進入深沉禪定中內臟的放鬆。那曾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呈S型的頸椎,在禪坐中釋放出陣陣刺痛,個性堅持的她,一點都沒鬆懈。 意外的是,八月學打坐,九月底去醫院作頸椎例行的複診時,醫生看著X光片,驚訝地發現,她的頸椎自動調整兩度!醫生說:「不管妳做了什麼,請妳繼續做下去!」 受到這樣的鼓勵,自此席曼寧養成每天打坐一小時的習慣,就算一大早就出門在外,睡前也一定要小坐一下。 ●學習不要「好奇」 很快地,她發現,拍戲空檔也是很好的打坐時機。她一有空就坐,不管是在化妝間或拍外景時的大樹下。她說:「演藝圈是個大染缸,守住身口意不容易,但進入禪定後,比較不易從耳識引起心念的活動。學習不要『好奇』,因為一切『不關我的事』。」 禪定可以遠離八卦是非,另一個好處是,坐了一個小時後去上工,發現深沉的禪定比得過五小時的睡眠,所以台詞也記得牢了,皮膚更亮,妝容能維持一整天。 席曼寧從人生的挫折中進入佛法。雖然她生長在佛教家庭,卻不代表她了解法義。父親很關心她走的道,但從不掛在嘴上。二○○九年她想學習內觀禪修法門,入關前一天才知道,父親和妹妹也同時報名了。父女三人在內觀禪修中閉關十天,家人從此共修,彼此是法親也是道友。 ●中年沒有危機 只有歡喜 二○○一年起,席曼寧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我一踏進佛法,就感覺很專注、很喜愛。除了讓我感到輕安之外,幾天之內如果沒有打坐或看佛書,我就感到急躁不安,就像沒見到情人。」她說。 接受本報採訪的這一天,她讓素昧平生的記者直探她的香閨,因為:「我要談論的是佛的教法,我不想在外面紛紛擾擾的地方,我怕被干擾而說錯話。」 席曼寧的「香閨」馨香襲人,但不是胭脂香粉,而是燃香供佛的檀香味。這裡是她住了十五年的居所,在關渡半山腰大廈的八樓。從大片窗戶看出去,可以俯瞰社區綠地,遠眺觀音山和淡水河出海口。 佛堂兼客廳是極簡的和室設計,供著大自在觀音菩薩。堂上玻璃拉門是特別請人磨砂製作的《心經》經文。一隻叫「Jiuno」、皮色像乳牛的胖貓,已經陪伴席曼寧十一年,有客人來,牠就在客人小腿間穿梭。而主人不在時,牠擁有的就只有飼料和一屋子的空寂。「我不會幫牠開冷氣或寵愛無度。因為牠這輩子已經在畜生道了,我不想再耗損牠的福報。」席曼寧愛憐地撫摸著Jiuno,一開始談話,就使用了佛門的詞彙。 佛堂上,隱藏在巨大臥榻下的兩個桌面拉出來後,即是十個人都坐得下的和室,她說是為了有朝一日請法用的,平時則是她一個人禮佛禪坐的聖地。 餐廳也是很平常的設備,用了十五年還未改變。兩塊檸檬原汁冰塊丟入五百CC的開水裡,就是她用來待客及自己日常大量喝的飲品。 這裡是她的家,也是她的菩提清境,在此,她卸下藝人光鮮亮麗外在,回到最清淨簡單本我。參加水懺之後,她更加珍惜資源,平常在家也不開冷氣,不再用大浴缸泡澡,只沖澡並把水留在浴缸裡拿來沖馬桶和洗腳。她很感謝網路世界的通達,讓她不必上街,也能在半夜下了戲後,能從管理員那裡拎回一箱新鮮水果。她的臉書和博客經營得不錯,和粉絲團互動良好。她不再在意廣大但虛無的聲名和讚譽,而願仔細聆聽每一個真誠聲音。 這些年來,她的演藝事業仍然暢旺,但她內在的驅力卻不在挑戰新角色或更多片酬,而想多修行。「我不喝酒也不愛打牌,不聊天也不喝茶,在應酬的場合留不下來,所以機會都給了『留得下來的人』。我推掉一些不如正法的工作,或者說,我已經滿足了,不想再演一些不良示現的角色,雖然最後我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情況,但不代表我的福報不見了。」她很安然地說。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比一般女性嚴重,敏銳而熟諳命理學的席曼寧早就把自己可能面臨的「中年後」處境分析得很透徹,但她透過佛法,選一條自己非常歡喜而自在的路。她不認為宗教能直接賜予一個人有形的東西:「佛陀不是用來『求』的,但祂是最好的老師。宗教只是導引我們進入另一種宏觀人生的媒介,讓我們對生命有選擇權,而不是聽任宿命的安排。對生命,我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以要把握每個能學習的當下!」 才四十六歲,難道對愛情和婚姻都不再動念?她說:「如果要有,我希望遇到和我同心同路的人,那才有可能成為伴侶。」這裡的「心」和「路」,指的是佛法上的家庭、生活觀念。這樣的條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這不是席曼寧的重點,她在意的是活在每一個當下。自從習得佛門的種種妙法之後,不管外在的境遇怎麼變化,她總是可以讓身心靈找到一個安頓的所在。演藝圈絢麗多采、五欲六塵的工作背後,她因為學佛而擁有不同以往的恬靜人生。 ●禪悅是身心靈最好保養品 說到禪坐的體驗,席曼寧可以連講兩個小時都講不完。女明星總是常被詢問駐顏之道,席曼寧說:「打坐讓人老得很慢。因為打坐時,呼吸變和緩,心跳變慢,從皮膚到內臟都放鬆下來,『禪悅』是最好的保養品。」她坦言,這些年她很少逛街,保養品都是網路上訂購的,「擦什麼都差不多,而且脖子以下,根本照顧不到。」既然每個人都無法抗拒歲月對外表的「摧殘」,何不面對真實的自我?席曼寧說:「透過內觀法,我觀察自己內在,發現欲望少了,壓力少了,要求少了,潛意識乾淨了,而預知能力卻提高了。因為單純的心,讓阿賴耶識升起。」 最近她為了參加「水懺法會」,正進行一○八天的齋戒。以前她會為了控制體重刻意不吃晚餐或吃全素,拍戲時也常吃素便當。但這次是為了懺悔累世所造諸惡業發願吃全素,結果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會:禪坐時更加輕安,身上排泄出的水分和廢物,竟然沒臭味! 有一位多年的「粉絲」看了她的連續劇近作《姊妹》後,在她的臉書上留言:「曼寧姊,妳比以前更漂亮了!而且眼神的掌握更加精細了!」以前,導演常常要提醒她「眼神太兇了」,因為心高氣傲的個性,很難掩飾。她說:「以前的我,看人的標準很窄,所以朋友很少,寧願獨善其身。」而現在的她,卻願意為了募集善款,向任何有可能的人開口,並且每個月親自去收取一次善款,一點都不覺煩。 以前的她,覺得自己「任何東西都買得起」;現在的她,買東西以前先想一下是「需要」還是「想要」。若一時不能判別,那就以一個禮拜為限,七天之後若還在想那個東西,那就買吧;但常常是七天之後,她就忘了那個東西了。 偶爾想虛榮一下,買個幾萬塊的東西,這時,腦中就會出現一個聲音:「七萬?可以捐給世展會的孤兒七十個月哩!」於是,就算了。

2015年02月28日
公開

(分享)冤親債主現前預兆及消業方法

http://kabuki11.pixnet.net/blog/post/276822149-%E5%86%A4%E8%A6%AA%E5%82%B5%E4%B8%BB%E7%8F%BE%E5%89%8D%E9%A0%90%E5%85%86%E5%8F%8A%E6%B6%88%E6%A5%AD%E6%96%B9%E6%B3%95 業力的意思就是你從過去到現在做人時所造下的種種罪惡。 冤親債主執行重大惡報之討報,往往有初期徵兆(注:地府有慈悲規定,冤親債主對於善良之人作討報,必須以下述各種初期徵兆做示警,讓善良之人,吃齋念佛之人,有機會事先發覺初期徵兆,做和解業障,而得到消災解厄;但對於壞人就不做示警,而是直接下手討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若識得初期徵兆,而知曉“預防勝於治療”,事先化解掉“前世業債”,最為明智不過,這比遭受到大惡報在事後想辦法收尾,至少輕鬆千倍、萬倍以上,而自己要出現重大惡報之初期徵兆如下: 1. 各種東西方占卜、寺廟抽籤、通靈預測,平常都很準確,但是若受到自己的冤親債主嚴重干擾,變成皆不準確,而且是長期多年不準確(若是正式和解完自己的業障及魔障,以上的東西方占卜、寺廟抽籤、通靈預測,又馬上可恢復正常)。 2. 常作惡夢。 3. (各大醫院所檢查不出的長期難痊癒之無名病痛、身心虛脫、身體不適)常常覺得身體差。 4. (冤親債主為了方便討報,往往以各種方式,令人先斷掉身邊所有貴人緣(包括親人、友人)的援助,令人個性大改、反常、產生顛倒見、思想偏激,或言行舉止怪異(注:嚴重者,甚至包括修行走火入魔、幻覺(包括幻視、幻聽)不斷,令受報應的人之貴人、親友,在失望之餘,離開而去,以方便冤親債主下手討報。 5. 具有極端的負面“性格、不正常、不健康的生活(包括不良飲食習慣,明明知道而改不掉者)”,其實在幕後皆有冤親債主在主導。 6. 有時由自己親人示警,自己親人個性大改,言行怪異或親人發生意外事件,甚至整個全家家運皆不順。 7. 常出大小意外:車禍、跌倒、開刀、血光意外事件多。 8. 重大倒楣或諸多受欺壓、令人委屈、內心受到嚴重打擊的事件短期內接二連三(使自己意志崩潰、人格失常或者使自己小不忍而亂大謀,抓狂誤事、誤大局而受惡報)。 9. 嚴重討報的冤親債主眾有優先權可以把我們的福報及幸運擋開在一邊,讓我們的福報無法到臨,(本來求佛菩薩很靈的,佛菩薩都是有求必應,別人求也很靈,就?你自己求的時候就不靈了)。修行出障礙;“全身到處被業障鎖死,吃齋念佛的功德被擋住,造成看似吃齋念佛無效,(這常使業障較重之人誤以為宗教修行乃是騙人的把戲,而放棄修行)。這個時候你應該更要比以前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加倍勤奮念佛放生,因為你前世做過很大的壞事,只有經過長期的努力念佛,你才能消除罪孽,然後福報才會到來,你求富貴就能到來,事事就能順心如意。罪孽深重時,甚至會針對自己人生所追求的各種願望加以打擊(例如:追求感情,就令其感情受挫;追求財富,就令其大破財;追求事業,就令其事業失敗;追求名位,就令其失去名位;追求家庭美滿,就令其家庭破碎...,上述之挫折狀況一再重複發生...),使之諸事不順,而令人生不如死,所以常常令人覺得事事不如意、不得志、煩惱多、憂鬱悲觀、意志消沉(注:嚴重者,甚至得到憂鬱症、躁鬱症、想自殺),這是冤親債主對當事人所設下一步一步之進逼手法,到最後才下手索命。(注:最近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鬧自殺的人增加很多,請有自殺傾向之人的親友能多多介紹本文,開導這些無助的自殺傾向之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10. 偶而看到、夢到隱隱約約、似有似無之幻像:自己眼角掃到人或動物、黑影、異形一閃而消失無蹤、或常覺得自己旁邊有人或其他東西在跟隨、或光天化日之下,偶而見到嚇人之幻影…。 11. 平常身口意守戒清淨,誠心修法皆很靈驗,但是受到冤親債主或魔障嚴重干擾,變成修法不靈驗,甚至令人退失道心(注:一般人根本不知自己累世罪業很重,長期修法、行善根本就沒感覺,也沒什麼感應,反倒是越修麻煩事越多,負面打擊性的感應特別多,此時自己反而應該更加小心,這乃是表示因為冤親債主本來就希望一報還一報,會故意出狀況,打擊修行者信心,使人認為宗教乃是騙人的東西,放棄修行,以方便冤親債主討報,如此就上了冤親債主的當了,此時自己要更加反省前世罪業深重,宜更加懺悔修行,以突破種種困境的嚴重打擊,這頂多是幾個月的過渡期而已,自己要信心堅定不移,免得被自己業障所打敗)。 12. 也有徵兆很微弱、不明顯,幾乎沒什麼預兆出現,但這往往是特別難和解的冤親債主,而所發生的報應,也是特別慘重,有些冤親債主願意在具有神通者面前現身,這代表冤親債主還有和解的意願(注:這還有救,所以我們要善用此冤親債主有意願和解的好機會,自己盡力懺悔和解之);但是有些冤親債主擁有討報令而不願意現身,即使是碰到神通相當高明之人也很難被查到,這往往是冤氣特別重的冤親債主因為血海深仇不願意和解,而下定決心討報(注:這是屬於很難懺悔和解的定業,這個常常是沒有轉圜餘地的現象),這要用間接式的邏輯推理方法用上述所提及 1.至11.項的出現重大惡報之初期徵兆來間接推論證實之(注:一般而言,用間接式的邏輯推理方法來間接推論自己有無冤親債主來討報的技巧:自己替別人修法皆很靈驗,有求必應;但是自己替自己修法反而無效或甚至產生反效果,那就代表自己有很難和解的冤親債主來討報了,這往往八九不離十(但是也有例外)。 自己一但發現有上述之重大惡報討報的初期徵兆顯現,就應事先防範於未然,進而提前和解冤親債主、魔障,這才是上上之策。 消業方法: 業障猶如雪,本尊法如太陽,若是風和日麗,修本尊法必能逐漸融化業障之雪,一旦來了暴風雪 (大惡業現前),雪的累積速度萬倍于陽光融雪的速度,那麼自己的生命小花就自身難保了,所以並非本尊法不靈,而是業力太大之故,因此事先減輕或消除大惡業的暴風雪,這才是個重要課題。對於罪孽特別重的人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多多多多多多多多讀經文。如[金剛經][地藏經][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能快速擺脫困境。不方便者,可以每天隨時在心裏默念"阿彌陀佛"。有的人會覺得自己不懂經文的意思,就放棄了。而一個凡人來說,你肯定不能全部理解經文的所有意思,只有那些證道者才有那麼高深的智慧。但是你讀或抄寫了就已經種下大善根,不非要能懂的全部意思。 佛經裏也說過了。例如[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所以如果你想快速擺脫苦難,就可以借助這個辦法。 ======================================================= 本格補充: 除冤親債主現前討報外,尚有魔。你想做好事,魔會想辦法阻擾你成功,打擊你信心,讓你覺得做好事反而困難沮喪痛苦;你想做壞事,魔則先用其魔福幫助你成就壞事,讓你先享受他的魔福,讓你覺得做壞事反而比較容易順利快樂,命終後成為魔王的部下,魔福享盡墮落。 大佛頂首愣嚴經云: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 非毀禁戒,讚婬怒癡, 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地獄。 此外還有重業輕報的現象,當你做好事卻得到不好的逆境打擊,那很可能是你原本的三惡道業報,因為你行善積德,轉成現世輕報。應更歡喜多行善積德,切莫覺得痛苦沮喪而停止,甚至又開始退轉造惡。 總之,可多懺悔,如參加八十八佛寶懺法會,法會功德不可思議;諸惡莫再做,眾善疾奉行;念佛念經念咒;功德念迴向文後,可另行迴向現前討報冤親債主,及歷代祖先,七世父母,累劫冤親債主,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謹供參考,祝福大家!

2015年02月28日
公開

吃肉殺生因果不虛

http://kabuki11.pixnet.net/blog/post/343707884 吃肉殺生因果不虛 色身無常 世上沒人願意生病,人人都怕病,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但是現在各式各樣的病充斥了整個社會。病菌不斷地進化,疾病不斷地演變,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癥出現了,當一種新型病變得普通,另一種又卷土而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哪裏才是盡頭? 有錢看病的人在醫院裏哀嚎,沒錢看病的人砸鍋賣鐵地借錢看病,除了忍受病痛還要忍受巨大的經濟壓力,借不到錢的人躺在家裏等死或者幹脆自我了斷。治病是一條血淚交加的漫長之路。原因到底在哪裏?我們為什麼要生病? 很多得病的原因並非醫學可以解釋的。醫學只可以解釋果,但卻很難查證因。例如當檢查結果出來的時候,綜合所有指標,結論是被檢測者得了癌癥。指標超標和癌癥是果。但當病人問及為何會罹患癌癥時,一般會得到一種格式化的答案:原因是1,2,3;1+2;1+3;2+3……無限地延續下去。就像多項選擇題一樣,自己對號入座。檢查結果本身是果,並非因,所以很多時候,醫生及病人無法準確地得知致病的原因。 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釋迦摩尼佛就慈悲開示過:因果不虛,六道實存。下面是一個真實的關於得病的因果故事,希望能給大家以警醒。 我的母親,1950年生,曾任某國際品牌分銷商的銷售經理,自45歲左右起開始攝入保健品(那時保健品這個概念剛剛登陸中國),花費不菲。因此除體質敏感,偶感風寒外,身體素質基本較好。 2010年底,母親身體不適,自認無甚大礙,沒加註意。至次年3月,病情加重,行走疼痛;5月惡化,疼痛入骨,夜不成寐。期間前往本地各大小醫院就診,無法確診,治療無效。6月,母親恐時日不長,乃告知我,時我在海外就職,即刻辭職返程。7月,母親在我市部隊醫院被確診為晚期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在當今社會逐漸普及,年發病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目前已發病的達數千萬人。各個醫院的骨科對這種疾病的癥狀了如指掌。當時為母親診療的不乏骨科專家,祖傳老醫師,甚至連醫院院長也親自關照過,但為什麼母親還是被誤診長達半年之久呢? 因果不虛 我自幼易做靈驗之夢,但很少夢到母親。在新西蘭留學時,一日,我突然夢到我推著輪椅上的母親在一所醫院裏行走,醒後即告知母親要慎重檢查腿部。母親發怒,瞋怪我的話不甚吉利,並沒去檢查。盡管我再三囑咐她,最後還是不了了之。直至母親發病,我打電話交代她,一定要到本市的部隊醫院檢查(母親所有就過診的醫院,唯獨沒有去過這一家),母親敷衍我,後來才去了。也就是在這一家醫院,母親的病得以確認。後來我問母親為何不早聽建議去就診?母親答:“路遠。”其實這家部隊醫院離我家的路程只有20分鐘,打車15元封頂。我搖頭嘆息,一切皆是業力,人力難轉。 因為不放心,後來又去了北京兩家知名的醫院,但均無法確認病因,因母親並不符合常見的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情況。現在母親采取保守治療,在家安心養病。 為了替母親祈福,我遂赴蘇州參與佛教事業。雖經濟不甚寬裕,但我仍積極地為母親放生、印經、誦經,祈求菩薩加持她早日康復,更求菩薩慈悲示我母親得病之因,以求對癥而治。 就在我發心助印3000冊《廣欽老和尚開示錄》之後,我感得一夢:夢見母親站在水壩上,腳旁諸多螃蟹。因此夢不甚清晰,我當時並沒有往心裏去。時隔少日,我又再一次夢到母親在醫院裏住院,病房裏有一水槽,裏有一蟹,張牙舞爪,瞋恨甚重。我看水槽少水,遂即蓄水養蟹,並思改日將其放生。蟹忽不見,尋乃不得。醒後,知此乃菩薩賜夢,告知此病因緣。 原來母親任銷售經理時,民俗風氣使然,常要在過節的時候送禮。母親常言:“別人過節,我過劫。”她的大客戶們口味比較刁鉆,平常的禮物是看不上眼的。於是母親只好使出全身解數,網絡新奇的禮品以博業績。我家臨近白洋澱,每到秋天,白洋澱的河蟹就上市了。河蟹在秋天的時候產子,蟹體內所有血氣精華都用於產子,所以脂膏耗盡,只余殼內黃白二子也。 此時上市的河蟹,被人們吃掉蟹黃後就被拋棄了,因為其他部位的肉都已幹竭。每逢這個時候,母親的客戶及商友都會來電話索要河蟹,不是按斤,而是以麻袋為單位。為此母親每年都要赴白洋澱采購很多河蟹,最多時達數十袋甚至過百袋,每一麻袋裏有河蟹近百只。每一母螃懷著成千上萬的小生命,還未出生就因人類的口腹之欲而夭折。經年累月,母親直接間接殺害的河蟹豈止上千萬? 蟹有八足,是人類普遍食用的生物裏最多足的,所以業力成熟感召我母親得了股骨頭壞死之病——有腿不能用,半癱瘓在床。此只是現世花報,不思悔改的話,將來必定墮入惡道之中。 又曾認識一出家師父,亦患此病。(師父修持甚好,能知因果,但從不外示,只告訴弟子們多念佛拜懺。)師父說,他因少時(未出家時)多食田雞(青蛙)而感召此病。田雞的肉多在腿部,而且它們的腿只能張開45度角,患股骨頭壞死的人骨軸頭壞死,有腿不能用,而且張不開腿,最多只能到45度,這不是業力所致,又是什麼? 垂淚哀請 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因果故事太多了,但因我們懵懵懂懂,愚癡邪見,冥頑不化而不得信。願大家能聽我泣血之言,肺腑之聲,莫再食肉。因果不虛,果報昭然,食它之肉與食己之肉無異。希望大家能早日放下屠刀,戒殺放生,給它物一條活路,即是放自己一條生路。

2015年02月28日
公開

吃素念佛消業障 / 慧深法師板橋法會開示

Sandy仍舊真誠的希望大家可以不要食肉,先前台中權威肝膽腸胃科醫生也是勸人要茹素,因為葷食太多因子會致癌. 吃素念佛消業障 / 慧深法師板橋法會開示 http://kabuki11.pixnet.net/blog/post/385372691 很多人參加法會都希望做比較大場面的,第一天只有念佛,從早到晚都念阿彌陀佛,到底念佛能消災嗎?能超度祖先嗎? 可能有很多人都抱著很懷疑的態度。甚至問許多人怎麼修行? 他說他都是拜大部頭的經,拜《法華經》、《楞嚴經》等大部頭的經,認為一定要拜大部的經比較有效用。甚至有一部分的人將法會當成一種身體有坎坷,或家人往生時才要做的事情,平常認為不必修行。 所以,每次法會時我常聽人家這麼說:「你的某人身體不健康,醫生都治不好,現在某處有法會,趕快為他寫個消災牌位。」寫了消災牌位,他自己要修行嗎? 他說:「沒時間,我的家人都很忙,消災牌位寫了就好。」或有人說:「你的某家人往生,某處正好有法會,去為他寫個大牌位超度就可以。」然後他也說他們沒時間來參加。 可能在板橋體育館或淨蓮念佛會乃至嘉義寂光寺,遇到這種心態的人,都說不通。 電話打來,說:「聽說你們那裡有法會,我們要寫個牌位。」問他來不來參加?他說:「你們怎麼那麼麻煩?我在某些地方只要寫了牌位交了錢就可以,怎麼你們規定家人一定要親自參加法會?不能親自參加就不可以寫牌位嗎?」 我認為,我們要消災或超度,有沒有效果全在乎有沒有誠心,與拿出多少錢毫無關聯。 很多要參加法會的人不了解道理,說:「我要麻煩你們出家人幫忙,出家人不是都很慈悲嗎?怎麼不准我這麼做?」 我到臺北之前的幾天,某地有一個人家人已經住院,想盡辦法一直打電話問:「聽說某人要到淨蓮念佛會,我想請她幫個忙。」問事情,他說:「我的某個家人在某道場修行,我的家人現在住院,想要師父幫忙。」平日不修行,也吃眾生肉,有重大問題時,才要來叫我向佛祖說情,無論以前是怎麼的傷害人,怎麼吃眾生都不要緊,只要我向佛祖說,佛祖就會饒過他。」 那個人修行嗎?一句佛號都不念。問他吃素嗎?沒吃素。建議他:「現在你的家人身體不好,是否能不再給他吃葷食?」他說:「師父,要他捐錢比較容易,要他吃素食比較困難。」 我們自己的身體不好,又要使眾生性命不保,我想,那隻被你殺害來吃的豬,如果是病豬,你一定不要吃,一定要吃健康勇壯還可以活很久的豬,那麼健康的豬殺來吃,那麼健康的雞殺來吃,只求自己的性命保住,甚至一天要殺害許多眾生來救自己的性命,不計較多少眾生因而受盡荼毒。 在造業的人與佛祖當中,我成了中間人,我該怎麼說話?「佛祖!容許他吃別人,請保佑他身體健康。」這種話我能講嗎?佛祖容許這麼做嗎?這句話我不敢說。找我找不著的人說:「我很有誠意,她不在家,我就等著,一定要見到她。」要他改變言行,不肯。    最近有對夫妻回國看望身體不好的爸爸,他們都受很高的教育,都是博士,兩夫妻有一天聽到一捲錄音帶的一句話:「面對滿桌的動物死屍,你還吃得下他們嗎?」當下立即發誓從此不再吃葷食。吃魚,魚殺死來吃;吃雞,雞殺死來吃。吃的都是動物的死屍。有的人家中往生一個人,恨不得趕快把亡者送出去燒化,然後不敢住下去,搬到他處住了。我們卻很勇敢把動物死屍放到自己的肚子裡。 我最近就遇到一個這樣的人,夫妻結婚四十年,先生夜晚忽然往生。兒子成家住外地,女兒嫁到外地。把先生送出殯以後,第二天把門鎖上,住到別處了。七七還沒圓滿,想到亡者總要掉幾滴眼淚,怎麼會把門鎖上,跑到別處住呢?她打電話,說:「師父,我先生的牌位寄放妳們那裡,每天請幫我祭拜他,可以嗎?」 我說:「他沒有子女嗎?做太太的人,不會感到很難過嗎?」她說:「我獨自住在那裡,沒有伴侶,我害怕,我要住到別處。」不要說每天供飯供菜,至少每天要點一炷香,她不肯做,她說:「人家說牌位放在寺裡,你們會替我拜。」她的兒女會念佛給父親嗎?不會。    剛說的受高等教育的女兒回來看望爸爸,在醫院裡,沒吃素的醫生向她爸爸說:「你年紀這麼大了,聽說你平時連一根青菜都不吃,再不吃青菜,健康很難保得住。」病處切下一小塊檢驗有無腫瘤。醫生要他最好不再吃到魚與肉。這個女兒聽到,平時勸父親吃素都不能如願,這下有機會了。 她媽媽在美國,有一天我到那裡,大家要出去吃飯,哪裡吃?美國很多地區找不到素食館,她家附近有個西餐廳,裡頭供應青菜,標明絕無葷料,其他有奶油、動物油脂或含動物成分的,也都明白的標示,又有一邊純供應海鮮。這個媽媽很捨不得,一餐要花那麼多錢,不吃一些海鮮就不划算。她看到我們一群數十人都吃素食,她偷偷的拿一塊日本壽司,上頭有蝦子,不讓我瞧見,吃了一隻蝦子。 在她去吃這個東西之前有一天,我坐車大概都坐在司機旁,她坐在我的後面,我向她說:「菩薩要注意妳的手,我覺得妳的手會被車門夾傷。」當下她的小嬸說:「我有一個朋友手被車門夾傷,真是痛得哭不出聲音。」車門一夾,手指的骨頭幾乎粉碎,真是疼痛。 說過的下午或第二天才去吃飯,時間我忘了,只是當下我有一個直覺:她的手指頭會被車門夾傷,提醒她注意。 結果那一天她在飯上頭放一隻蝦子,吃一隻蝦子也好,出那麼多錢,沒吃個葷食好像太不划算。我回國以後,她的女兒要送她到機場,警察要車子開到前面靠邊,她的女婿上車開動車子,她在後車斗裡拿行李箱,她的女兒順勢將後車斗的門用力關上,手指頭夾傷,當場鮮血淋漓。 當時我已經回國了,她的妗(大娘姑)打電話給我,說:「師父,我的姊姊手指頭真的被車門夾傷了。」車上沒帶藥品,上了飛機,才拿到ok繃包紮,回到臺灣很久都沒能治好。那一天她的小嬸打電話說她這個二姐真的被車門夾傷,我說:「勸她的話她不聽,一句佛號都不念,還吃眾生肉,又能怎麼辦?」那隻指頭三五天好不了,她痛了好幾個月,治不好,因為她回到臺灣還是吃葷食。 最近她先生身體不好,內臟經過x光檢驗發現有黑點,他的女兒勸他吃素很困難,他說:「妳的腦子壞了嗎?枉費讓妳讀那麼多書,誰說一定要吃素食?」女兒要他吃素,他向家人說:「醫院的飯不好吃,你出去幫我買一塊牛肉餡餅。」女兒說:「那裡有素食館,我帶您去吃素食。」因為這個女兒非常虔誠,我回來就到醫院看她的爸爸,他有吃素,不過,應該到醫院一天檢驗就能出院,然後再去看檢驗報告,他卻不能出院。這個媽媽自己手指頭被夾傷,還沒想到吃葷食不好。 昨天這個女兒說:「師父,真是無可奈何,我媽媽還要人熬葷的粥給爸爸吃。」我們自己身體不好,現在的東西可以吃嗎?你們想清楚,不說狂牛症,豬肉含瘦肉精,牛肉含瘦肉精,這是大的動物。最近我要到臺北前還看到報導,養雞也使用瘦肉精。瘦肉精會導致癌症。每次看到這類新聞,都慶幸我們不吃這類食物。除非我們過去生造業,或今生還沒了解造業要受報所吃的,殘留在體內,否則我們體內沒有那些東西。 「病從口入」,不是今天吃今天就得病,可能今天明天吃,經過幾個月的累積,如同水蒸氣一直累積,一旦達到極限,凝結而且降落為雨,在它還沒降下來時,我們以為水蒸氣那麼微小,不會釀成大災。 可是你看報導,臺北地區大旱缺水,雲林地區卻是大雨淹死人。平日造業,累積到一個程度,我們就要承受業果報。這時候,很多人還沒能想到業果報是自己造作而承受到的。   《救命飲食》的作者是外國人,一直訴說魚、肉、牛奶、雞蛋都不能吃,舉出各種例證與醫學研究。有人還說:「師父,身體已經不好了,讓他吃些葷食,等到身體強健了,再要求他吃素食。」來不及了,等到知道苦果即將現前才要踩煞車,之前車速太快就要你踩煞車你不肯聽,等到即將翻覆或衝下山崖才要踩煞車,往往是來不及了。   念佛怎麼念?不是用嘴念,要用心念。了解道理以後,遇事就考慮清楚事情怎麼做才對。昨天那一位居士一直說:「師父,我了解這麼多佛法,我要怎麼勸我爸爸媽媽?」並不是女兒修行,父母怎麼吃眾生都不要緊。   有一個居士心很痛,說:「在世時我沒能勸化,只有等他死後,才來拯救他的靈魂了。」心很痛! 各位,我們有三天的法會,並不是等到那個人生病,趕緊為他寫個消災牌位,或那個人死了,趕緊幫他寫個牌位超度,業如果造得重了,這麼做也沒能有好的效用。   我希望參加法會的人,是用健康的心態來參加。「以前我不懂得道理,現在一次又一次參加法會,漸漸的明白該怎麼修行,努力的做消業的工作。人都會死,但是要能夠健健康康的走。」這與吃了很多眾生肉不同,造了很多不應該造的業,受盡苦辛而斷氣,健康的走是很好的。   這三天的法會期間,有機會大家來修行,我會找一點點時間跟大家分享佛法真正教我們什麼。要拜,但是《彌陀經》、《地藏經》、《水懺》的道理要慢慢的體會,你們體會不到的,我一次提醒一點點,讓我們每天都有增長。孩子從幼稚園讀起,不能一天就學好一切學問,好幾年的用功畢竟可以完成博士學位,修行亦同,進入佛門不能一下子什麼都學會,可是每次都有進步,每次都帶一點正確的觀念回家。我希望這三天,能夠給每一個人有一點點機會。阿彌陀佛!(弟子王龍童記錄)

2015年02月28日
公開

今世果與前世因

http://kabuki11.pixnet.net/blog/post/387313253 今世果與前世因 /楊思偉(本文作者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校長) 古人有言「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由於小時候在農村長大,也有農事工作經驗,一向認為自己的身體還算健康,每次生病頂多是感冒之小病,從沒想到自己也會碰到一場攸關生死之大難,那是民國八十七年七月酷夏之事,幸好依賴菩薩之慈悲願力,以及慧深師父的慈悲關懷,乃能逢凶化吉,度過一場劫難。 那年七月,我所任職的學校已經開始放暑假,天氣非常炎熱,剛開始時,只覺得有些感冒的症狀,些微發燒,身體不太舒服,看過幾個醫生,都以感冒方式處理,可是吃了藥以後,並沒有好轉的現象。折騰約一星期左右,只覺得全身無力,直冒冷汗,晚上睡覺雖然開了冷氣,仍感覺非常酷熱,一個晚上需要換上好幾件的汗衫才行,又折騰了十天左右,最後透過師姊侯老師的介紹,到台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驗血,白血球已經上昇到三萬左右,情況危急,馬上辦理住院。 住院檢查的結果是肝臟已有三分之一長膿且十二指腸出血,經過醫生緊急會診,認為不緊急開刀的話會有生命危險,乃在住院後三天就被送進手術房。 開刀前一天晚上已經發燒到呈現昏迷狀態,病情嚴重時,全身會抽動起來,不論蓋多厚的棉被,亦覺得冷,每一次發作時,大約要顫抖半小時,抖得連病床都在跳動,那種痛苦,真有如人間地獄般。 後來,在某種因緣下,才知道自己前世做了太多罪孽,所以今生才有如此果報。依照自己所瞭解的,在若干世之前,曾經犯了搶掠之罪,非但搶走他人錢財、放火燒屋,還將那一家人活活燒死,冤親債主那股恨氣,終於等到今生因緣成熟,向我索討。生病之際,承受發燒之苦,就像置身熱火之中,正是放火燒人房屋之境的再現,冤親債主一家五、六口,蒙受熱火焚身之苦,恨氣難消,一直堅持向我索命,否則絕不罷休。之後我誠心地向求他們求懺悔,願在有生之年,讀經迴向,並多做功德迴向,讓他們也能聽聞佛法,放下怨懟,早登極樂世界。發願之後,他們才釋懷,但一再強調,所發的願一定要做到才行。 我後來才又發現,當一個人遇到生死大關時,絕不會是單一業因所致,必定還有很多業障一起匯聚,才形成發燒顫抖、開刀、禁食等的過程。例如前世我也曾做過將一家人關起來,只拿幾粒花生給他們吃之事;也曾經對猴子施暴,導致這一世時機成熟,牠們也群聚來索命的結果。 在動手術之前,躺在病床上,雖然記得師父的叮嚀,要多念佛號和往生咒,以迴向給所有的冤親債主,但是回想起來,當一個人的業障現前,已經無法自主時,要一心不亂,繼續念佛名號,真是一種奢望,像自己在發病顫抖時,嘴巴已不聽使喚,根本念不出來,所以勸大家平時要多念佛號,免得大難臨頭慌了手腳,想求都來不及。 經過這次的大病,讓我體會到前世因與今世果的關係,每一個人生生世世輪迴轉世,究竟造了多少罪孽,自己並不知道,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欲求避凶趨吉,只有平時多修行求懺悔,一點一滴洗淨自己累劫種下的惡業因,這是此次大病的最大心得。 人生經歷已半百,對於不可知的人生旅程,一直有一股追根究柢的期待,經過尋尋覓覓,最後在三十歲左右落身在佛教的世界中。受到慧深師父的教誨,平時常念「阿彌陀佛」聖號,以及念大悲咒、往生咒迴向給冤親債主,並在時間更充裕時,讀地藏經迴向,做為日常的功課。不過,人總有「不見棺材不流淚」的毛病,所以都不會很認真地修行。但同修較具慧根,對修行也略有心得,並能感應他次元世界眾生的存在。 此次生病之際,由於肝臟化膿,如果爆開,形成腹膜炎,問題就更嚴重。根據醫生的診斷,此屬重病,不敢寄予太多希望。同修聽到這些話,自然非常緊張,當我被送入手術房之後,她就一直努力持誦大悲咒,直到手術完畢後,我被送到加護病房那晚,她仍在佛堂不斷持咒,祈求觀世音菩薩能慈悲護持。 古人說:「心誠則靈」,根據同修的說法,手術進行時,她一心專注念大悲咒,忽然感覺自己念咒的聲音改變,有點像梵語一樣,並且感覺有一股暖流進入身體,彷彿有修行者進入身體一樣。然後她喃喃自語,對著旁邊的友人敘說現在手術進行到哪裡了,菩薩的手拉著醫生的手在處理膿瘍云云,接著她聽到有人戴著腳鐐走路的聲音,由手術房出來,並向窗戶邊而去,然後聲音漸漸消失。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地藏王菩薩慈悲加持,開示弟子的冤親債主放下怨憎的心,出離因果輪迴的痛苦,讓他們離開手術房,往生極樂,不然弟子的命恐怕就不保了。 這是這次生病時,所遇到的一些靈驗經過,這是事實,絕無妄語。當然並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有此體驗,說來也許難以令人相信。不過,如果我們都願意成為佛陀的弟子,常存善念,時時刻刻不忘修行念佛,那佛菩薩會時常加被我們,這是我們應該深信不疑的。 本篇已收錄於妙音雜誌第26期

2015年02月26日
公開

年紀大了,亦即所謂的「老人」,該穿什麼衣服呢?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7/article/2430 【周三專欄】米果:老了也要很時髦 2015/02/25 年紀大了,亦即所謂的「老人」,該穿什麼衣服呢? 小時候,我對「老人」的最初印象,應該就是阿公阿嬤和外婆姨嬤這類的長輩了,以我當時對於詞彙運用的有限知識,總是將他們的穿著統稱為「老人衫」,不管春夏秋冬,一概都是古老開襟布釦款式,鈕釦跟拉鍊的素材都極少出現。夏天穿素色短衫,冬天則是暗色棉襖,女性較為花梢的款式,頂多碎花布面,住在村內唯一兩層樓房的姑婆,甚至還纏小腳。外婆與姨嬤畢竟童年在台北城內長大,算時髦的了,在節慶或喜宴場合,會穿著訂製旗袍,戴珍珠項鍊,提著真皮包包,大人說那是「巴估」(バッグ),我大概是到了小學才知道「巴估」原來叫做「皮包」。姨嬤有時候也穿昭和風味的洋裝,外婆去寫真館拍沙龍照的時候,也留下西式套裝的身影。至於台南鄉下的阿嬤,沒見過她穿裙子,可能是早年務農的關係,甚至連旗袍都沒有。 女性長輩大概從婚後就開始把頭髮梳成腦杓後方緊緊的髻,插上珠花髮飾,看她們在鏡子前面梳髮、抹油、盤髮,彷彿一場神秘安靜的儀式。而今想想,那時她們也不過50歲出頭,爾後我在傳統市場總會看到專賣「老人衫」的店家攤位,心裡默默想著,莫非自己到了50歲,也要穿這種「老人衫」? 幾年前,讀過一位精神科醫師在網路發表的文章,提到老年人如果還跟年輕時候一樣裝扮,有可能是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還穿著年輕時候一樣的衣服,會讓人看笑話。可我心裡想,跟年輕時候一樣裝扮,不行嗎?譬如,我可能到了70歲還是想要穿帽T,喜歡買橫條紋的上衣,喜歡穿格子襯衫搭牛仔褲,如果是寬鬆上衣就搭緊身褲,如果去慢跑或公園散步也要穿NIKE或Adidas要不然就是Mizuno,還是每季去看看Hang Ten或Uniqlo有什麼新款,夏天酷暑也要穿細肩帶背心外加短褲和夾腳拖鞋,這樣子,不行嗎? 譬如我的朋友說他變成80歲老公公了,還是想要穿鬆鬆的垮褲,打扮得很嘻哈;本來就穿著很性感的朋友說她就算成為老婆婆,還是會想要露一下乳溝,不可以嗎? 誰來界定老人的穿著不可以如何如何?老人就該裝扮黯淡,或穿那種大紅牡丹絲絨洋裝好像什麼媒婆還丈母娘的。 老了就不能泡咖啡館,不能去看電影,不能一個人去旅行,只能去搭遊覽車朝山或在公園甩手嗎? 曾經在東京池袋東武百貨搭乘電梯時,某一樓層湧進一群昭和裝扮的女士們,頭髮應該是特別上美容院吹整出來的,多數配戴漂亮的絲巾,或戴著淑女帽,臉上的妝容非常細緻,倘若不是相約去喝下午茶吃甜點,就是某某女子高校的同窗會。她們身上的流行元素與年紀互相匹配,呈現十足美好舒坦的熟年韻味。後來在巢鴨地藏通商店街也看到穿著時髦相偕出遊的60代同好,一邊挑選巢鴨特有的紅色內著,一邊品嚐地藏通特有的甜食,還去CD唱片行排隊等待演歌歌手的簽名會,比起年輕人追偶像,毫不遜色啊! 往後我就很愛觀察日本老人的時尚品味,譬如商店街傳統吳服店的老闆娘,貼耳俐落的淺栗色短髮,化著淡妝,雖不是什麼流行衣著,卻典雅大方,就算是冬天穿著高領毛衣,普通的灰色一字裙,有時候還搭配花花七彩毛襪,看起來頗有韻味。 前幾天去了九州湯布院,迎面而來,起碼是70歲的阿公,一身黑色皮衣夾克與緊身皮褲,搭配一頂頗有設計感的紳士帽,擦身而過,只覺得,這阿公太帥了吧! 又一日搭乘九州西鐵電車前往太宰府,回程遇見一位85歲、背著雙肩背包、隻身去太宰府賞花的老奶奶,上下車或更換月台轉車,完全不是問題,應該經常獨自一人小旅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四處遊玩,即使85歲了,也做著時髦的事情啊!我想,在阿嬤她們那個年過50就步入老年的年代,大概很難想像,後來的人就算過了50歲,好像也沒有意思要開始穿老人衫,任何年齡都能夠隨心所欲,都能率性選擇自己想要的裝扮,想要從事的活動,想要「耽溺」的糜爛日子,或突然就發憤圖強有了新的人生目標,譬如55歲開始跑馬拉松,60歲開始學蛙式,80歲打算參加電競大賽……不管幾歲,都要去搶李宗盛演唱會的票,去聽X Japan,反正這些人都會跟著自己一起變老,沒什麼好怕的。 到了我們這個世代,就不必拘泥於什麼年齡該穿什麼衣服,或不能穿什麼,就快樂選擇自己認為時髦的裝扮,做時髦的事情,所謂的「時髦」,就是讓自己過得順心,不必介意他人側目,這就是時髦,非常時髦。 就這麼決定,老了,也要當個時髦的老人,人生才夠盡興啊! - See more at: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7/article/2430#sthash.O87VjO98.dpuf

2015年02月26日
公開

徐重仁:像土雞的孩子,不怕遇到困難

Sandy覺得這篇寫的真好,家教很重要~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097 徐重仁:像土雞的孩子,不怕遇到困難 2015-02-24 Cheers雜誌 作者:徐重仁 職業不分貴賤,每個人有自己的理想與主張,也都想表現自己,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值得鼓勵。 本文來自Cheers雜誌,更多內容>> 我的大兒子幾年前從日本留學回來後,曾在統一超商集團任職,後來覺得跟老爸在一起工作,壓力實在太大,就決定自行出去創業。他開了一家麵店,叫做麻膳堂,最近又在附近開了一家花店。對於他的抉擇與做法,我覺得很好,也很支持。但是,很多朋友卻跟我說,我兒子在美國念大學、又在日本讀碩士,學歷那麼完整,我又是統一超商的總經理,怎麼會讓兒子去賣麵? 我的想法是,職業不分貴賤,每個人有自己的理想與主張,也都想表現自己,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值得鼓勵。有很多年輕人從國外讀書回來,開創自己的小事業,可能是開家甜品店、蛋糕店或咖啡店,那也都是表現自己的方式。認真說起來,我的教育理念和別人不太一樣。我從來不要求小孩要考第一名,甚至,我還跟一些朋友講,小孩子的功課可以過就好了,最重要的是生活體驗、禮儀,要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培養跟別人接觸、溝通的能力,這樣他才能成長,也會比較成熟。你如果一天到晚都在家裡讀書,怎麼會有啟發? 多製造體驗機會,放他們去「受挫」以我的兩個兒子為例,讀小學時,我就讓他們參加禪修夏令營、台語夏令營,然後跟著大家去環島。上大學後寒暑假回台灣,也會讓他們去7-ELEVE或星巴克打工。甚至,有些工作內容我都還搞不太清楚,就直接說:「你去做做看。」為什麼我要給小孩那麼多體驗?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的一種學習。我並不期望他們將來很有錢,或成為很偉大的人,我只是想可以怎麼給他們機會。當父母的給小孩機會是應該的,最後結果則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我常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保護小孩,怕小孩當兵太辛苦,就透過關係,要求不要讓自己的小孩站衛兵。放假的時候急著去營區門口等他,載他回來,然後再送他回去,又擔心他不能適應。我常想,這樣備受保護的小孩,將來不曉得該怎麼辦。 我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無法處理失敗、挫折,其實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土雞和飼料雞的差別我的觀念是,養育小孩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責任,當小孩長大了,就變成獨立的個體,你要懂得放手,而不是一直把他掐在身邊。他們不是父母的所有物或財產,不要什麼事都幫他做決定,否則他很容易變得沒有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若是小孩遇到挫折,也不用一直給他「惜惜」(台語「疼惜」的意思),你看他還算OK,沒有問題,就讓他自己去療傷。 我是比較鐵心腸的爸爸,但我自己也是這樣成長的。我家有6個兄弟姊妹,父母做生意很忙,不可能一天到晚照顧我們,因此我就跟著哥哥姊姊到處亂跑,像野孩子一樣。這就像土雞和飼料雞的差別,土雞養在外面,有能力面對風吹日曬,遇到困難比較不會害怕。當然,時代畢竟不一樣,現代人小孩生得少,有的人只生一個,很寶貝,父母整天就看著這個小孩,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父母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強小孩去做不過,無論如何,父母一定要給小孩好的影響,而最好的教養就是家教。日本有一句話:「小孩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的」,意思是說,他會把父母當成榜樣,耳濡目染之下就學起來了。因此,有時候不用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你表現出來是怎樣的行為,小孩自然會看在眼裡。有些爸媽說一套、做一套,小孩子也會有感覺,他會去學的是你的行為。 此外,不要去要求小孩一定要達成自己的期望。我過去常跟一些加盟店主講,你們以前也不是那麼優秀、成績那麼好,為什麼現在卻要求小孩要很優秀、成績要很好?父母自己做不到,就不該去勉強小孩,否則不是很奇怪嗎?如果小孩已經盡力了就OK,不要一直去逼他,也不要一直念他。 很多父母跟小孩溝通,還沒開口就先生氣,而小孩也知道你要講什麼,會覺得很不耐煩。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尊重孩子,聽他講話。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如果先入為主就認定他是錯的,這種溝通一定會失敗。 總而言之,多給小孩機會、體驗,好好的溝通並放手讓他去做,從這當中,他自然就會成長了。 兩個兒子還小的時候,徐重仁就為他們製造很多體驗的機會,那是他們人生中的一種學習。 (作者徐重仁,現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2015年02月23日
公開

年假過的好快~

今年因為Sandy可以接Sam回家過年,所以還是選擇開車返鄉,每年最難買的台鐵Sandy不想買了,雖然開車會累一點,但因開車的機動性比較大,所以就還是選擇開車回花蓮,這趟除了載Sam之外,還有三哥的22歲女兒及15歲兒子,車上含Sandy一共四人,還有載一些Sandy mom託Sandy載回花蓮的一些物品,因為夜車車輛少,所以Sandy是在除夕前一日晚上十點接到Sam之後小睡一下在凌晨二點左右出門,再下土城載三哥的23歲女兒及15歲兒子,Sandy感到很不方便,因為以前都不用載別人,只有Sandy跟Sam二人,機動性更好,也不用考慮其他人更自由,明年Sandy不用接Sam,過年想參加內觀禪修十日,或是法鼓山的七日禪,讓過年更靜心. 今年過年因為哥哥們的孩子都長大了,所以紅包只包給還在學的三個姪子,明年起不包紅包了,以前Sandy小時候紅包只收到國一就沒了,現在小孩真幸福,收到高中還在收,哥哥們的孩子收Sandy紅包也了好幾年應該夠本了吧? 反而是Sam在Sandy離婚後紅包都是隔一年才拿一次,有時哥哥們還沒有包給Sam,Sandy有三個哥哥,大哥有二個小孩(21歲女兒及23歲兒子);二哥(已過世)有三個小孩(24歲女兒已婚及21歲女兒已就業和17歲女兒半工半讀中);三哥有三個小孩(22歲女兒及18歲兒子和15歲兒子);以前每年Sandy都要掏出8個紅包還有自己爸媽和前夫爸媽,以前薪水沒現在好,過年都會大失血(當時真的很痛恨過年),唉,紅包文化到底是誰發起的,真的很XX,因Sandy是單身,現在是盡量少花自己老本,畢竟以後養老要靠自己,哥哥們也不會掏錢資助自己,所以今年之後不在當過路財神發紅包給已經超過國中歲數的姪子/女們,要趕緊替自己多存一點才是~

2015年02月11日
公開

新年新希望

最近公司發的pay easy福利點數Sandy累積到2000點以上就會先換家樂福禮券,在pay easy上換禮券一張1000元禮券需扣九佰多塊的點數,所以一口氣就換了二張,Sandy記得以前公司年節除了發獎金還有賣場禮券,這幾年才改成網路上的pay easy / yahoo福利點數,每年生日/三節公司都會撥等值300元點數到點數帳戶內,Sandy心想,這應該是我們每月薪水扣的福利金來的,因每月薪水扣項都有一條扣239福利金(奇怪的是每年調薪,這福利金也會跟著扣越多@@,這是啥理論?) 擺明就是公司想多扣錢寫出的名目,Sandy一直覺得自己的公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起碼現在這家做十年的電子公司比前公司龍巖福利好太多,前公司年薪是13個月(家族企業看老闆心情調薪),現在這家是年薪是14個月(年年調薪),所以Sandy不再苛求,最近很多停車在公司地下室的同事都相繼抱怨,說公司收同仁每月500元停車費,但停車規劃很爛,車位畫的很怪讓一些車有時進出不易甚至還有人車子被A到,地下室暗暗的不像Sandy家的賓士大車位,Sandy家車位很大左右二邊還有空隙跟旁邊的車保持很寬的距離,出入方便,且地下室常年都燈火通明(很明亮),因車位產權是Sandy的所以每月只需繳300元清潔費給管理中心即可,最近剛好Sandy把車位內的空隙租給Sandy mom朋友住同社區的女兒停機車(一年簽約已付3600元 — 每月跟Sandy租300元)剛好這300元可以幫Sandy支付300元清潔費給管理中心,等於自己只要繳目前住的屋子管理費即可(大約九佰多元),比以前省太多了,真的很感恩租Sandy車位的那位朋友幫忙分擔300元,為何Sandy不租公司車位就是如此,每月工作不到30天,每天停大約8hr,地下室車位處暗暗的燈光不明亮,車位的排法又很怪(一排(前/中/後)停三台車,等於中間的車就出不來),車與車之間的間距也很靠近很容易一開車門就傷到隔壁的車,每月500等於每年要被公司多扣6000元(這筆停車費公司不會開發票給車主,也不能報稅),像這種情況還要收500元真的擺明是要賺員工自己人的錢,所以Sandy才抵制不花錢停公司車位,當然Sandy是每天很早就出門到公司附近找免錢的路邊不是紅線區的路邊停車位,所以每天大約早上七點就會到公司,如果晚到路邊就會被別人停走,因為附近太多工廠電子公司了,不早點到是找不到免費位置的,多省出的6000元可以多扣二筆定期定額基金(每筆扣3000元),當然停路邊要二手車的前提之下,因為二手車停路邊風吹雨打日晒較不心疼,基本上Sandy應該也不會花太多錢買新車,因為新車落地打八折,每年都會折價,懂理財的人都知到養車&買新車都是很耗損自己帳戶內的錢,只會貶值不會增值,所以Sandy才有考慮若以後住家附近搭車更方便,Sandy不會再養車,因為養車比養房還貴,車稅金貴的要命,還要負擔很多汽保險費都是錢 / 錢 / 錢 吶。如果要讓自己資產更上一層樓必須把不好的帳目總整理,Sandy很想快點達到財務自由所以必須把自己的省發揮到淋漓盡致。 最近Sandy有申請網路銀行電子帳單,以前都是寄紙本,最近銀行祭優惠說辦電子帳單就送一佰元超商折價券,因Sandy也有幫Sandy mom辦,所以Sandy就有二張共二佰元的超商折價券,還不賴,電子帳單私密性較高,Sandy之前就想辦了,剛好現在有這優惠送超商折價券,還多賺200元超商折價券,省得蠻開心的,如同前陣子Sandy上網兌換中華電信的85度c蛋糕飲料兌換券一樣,這種可以省錢省到有小確幸的幸福是有錢人體會不到的快感!就是因為到處省Sandy才有不缺錢的現在,賺錢之餘還是要繼續資助弱勢團體(每月扣600元行善,每年要貢獻7200元給弱勢機構),總之2015新希望還是身體健康 / 一切平安順利,希望自己設定的被動收入會越來越好,加油Sandy!

2015年02月09日
公開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完美的人生!

以前離職的同事的文章分享~覺得寫得很好 1.記住,你好,全家才會安好。 慢慢地,我們都會變老,從起點走向終點,自然而必然。成長的途中,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勞累而又費心,一生,留下什麼,又得到什麼。細想,活著,就該儘力活好,別讓自己活得太累。想開、看淡,放鬆,人不可太精,事不可太勤,不要累人、累己、累心。記住,你好,全家才會安好。 2.人生就像一場旅行 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向前,各自修行。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3.每段路都是一種領悟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一段路上,朗朗的笑聲;一段路上,委屈的淚水;一段路上,懵懂的堅持;一段路上,茫然的取捨;一段路上,成功的自信;一段路上,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它必將令你憶起智慧,生命的豐盈在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一顆平常心。不必雕琢,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有的人本來幸福著,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卻看起來很幸福。 4.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完美的人生 誰不想拿得起,放得下,把人生走得愉愉快快,把生活過得輕輕鬆鬆。拿得起,就要抗得住,放得下就需看得開,這,既是能力,也是智慧,誰不願,誰不想。只是,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之人,能有多少,不然,為何有,那麼多的苦,那麼多的痛。我們不求,拿得起放得下,只求,看開、看淡,就已經很好、很美。 5.懂的低頭和讓步,才會成功 肯低頭,就永遠不會撞門;肯讓步,就永遠不會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滿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人生的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打跨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極的,退就顯得更加無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闖,心在哪裡,路就在哪裡! 6.生活中無需過分依賴別人 無論你說話多麼謹慎,總有人歪曲你的意思,不需要解釋。在這個世上不要過分依賴任何人,因為即使是你的影子都會在某些時候離開你。人生最糟的不是失去愛的人,而是因為太愛一個人而失去了自己。有些事,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記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釋了。有顆心,傷一傷,就堅強了。 7.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過去,你就一定會有進步。如果,你正在埋怨命運不眷顧,開導自己: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詞。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 凡事不要想的太複雜,手握的太緊,東西會碎,手會疼。累不是一種無能,而是一種擔當。 人生三大抉擇: 信仰,因為它指引自己一輩子; 配偶,因為他陪伴自己一輩子; 事業,因為它照顧自己一輩子。 人生三大遺憾: 不會選擇,不堅持選擇,不斷地選擇。 人生三處: 發現長處,理解難處,不忘好處。 8.用簡單的心態面對人生 時光老了,人心淡了;計較少了,快樂多了;壓力少了,輕鬆多了;抱怨少了,舒心多了。自卑少了,自信多了;攀比少了,自在多了;複雜少了,簡單多了。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越不快樂。計較的心如同口袋,寬容的心猶如漏斗。複雜的心愛計較,簡單的心易快樂。 心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心不要太小,容下他人就好!

2015年02月09日
公開

有錢人的省錢好習慣

忍不住想說,底下好的五種富有的節儉習慣 Sandy 都具備說 ☺ Sandy希望有更好品質的老年生活,所以每一筆花費都是有計劃的,不會像周遭朋友領錢後就去吃喝玩樂使用掉,Sandy每月都扣五~六筆定期定額,有時還會神來一筆買個單筆基金,錢大部份都使用在會讓錢有可能會升值的區域.只有持續錢滾錢才會致富,Sandy沒富爸富媽更沒有富男友罩,所以更要努力勤做理財功課~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9866 有錢人的省錢好習慣 •撰文者:富朋友 •標籤:富朋友 省錢,這兩字直覺上較少跟有錢人聯想在一起。 不論來自社會形象、電影劇情、炫富新聞、貧富對立,種種造成的刻版印象,都讓人想到省錢是屬於經濟能力弱方的世界。然而,就如同有奢侈過生活的窮人,世界上也存在很多節省過生活的有錢人。試想,有錢人在還沒有錢之前,難道都是靠豪放撒錢而致富?或是,一個連在有錢時也過著節省生活的人,會在他(她)變有錢之前反而花較多錢嗎?我的兩個答案:不是以及不會。 雖然公平一些的回答是:不一定。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總會有人是在豪放撒錢中變致富,或是一路花到爆照樣變有錢。不過我相信,或者該說我選擇相信,真正適合多數人一步步變富有的方法,就是要懂得省下不該花的錢。 來看三個例子: 巴菲特、David Cheriton、皮肯斯,一位是名列世界前十大富人的投資股神,一位是早期投資 Google 的史丹佛教授,一位是石油之神。 他們三人都有錢到破表,卻也比多數人還省錢。(嗯,正確地說是指以他們現在財富來衡量,相較比多數人還省。) 5種富有的節儉習慣 想要變富有,以及有錢後想要維持財富下去,這裡有五個習慣值得借鏡。文章原文來自國外報導,裡面寫到許多有錢人始終抱著支出小於收入的不敗理財原則。 1. 不開奢華的車 小時候聽大人說過一句話:「車子落地打八折。」車子只要一過戶開到路上,二手價就是原價的8折。仔細想這也太吃虧了?一件物品才剛到手就跌價, 雖然實際行情可能沒那麼跨張,不過車子確實是買來很難升值。 所以對於買車,只應該把錢花在安全的考量上就好,其他的外觀、品牌、造型,都只是為了讓其他人讚賞所帶來的快感(而且只能持續二、三年),如果這輩子因為想引起注意總是付出更多的錢,離財富只是愈來愈遠。持有車子不會讓人賺錢,一定要記住這點。 2. 依基本需求而買房子 巴菲特雖然很富有,不過現在他住的仍然是那間從1958年買到現在的房子,當年花約3萬美元。雖然這幾年下來那棟房子也增值不少,不過他本人的財富成長幅度更快,卻不見他換更好的房子,因為對他來說根本不需要。 如果買房子(或租房子)只是考量美觀、便利、舒適度,甚至是為了面子,而一直把預算往上調,卻忘了房子最重要的是能夠遮風避雨,那就會因為額外的代價而付出過多的錢。 倒不如以住得舒適、符合基本需求為主,然後將省下來的金錢拿去建立自己的財富。 3. 身上帶夠用的錢就好 這是一種強迫預算策略,就好像在車上或門上多加裝一道鎖就能降低失竊率一樣,如果出門在外身上的錢只帶夠用的金額,就會減少購買不需要物品的可能。 雖然現在信用卡很方便,不過一旦看到皮夾裡錢不夠這種警訊,多少會克制大腦降低消費的慾望。 4. 多注意折扣,有錢堪折直須折 你知道有時光折價券就能夠讓人省超過20%的錢嗎?過去的我幾乎不用折價券還有集點卡,覺得為了省那一些小錢去蒐集、整理資訊很麻煩,不過有次我發現某折價券竟然能省下20%的金額後,我就不再這麼想了。現在的我雖然不會「刻意」去蒐集各種折扣資訊,不過如果有機會,都一定會注意折價資訊。 譬如到大賣場消費時,會在門口快速翻一下購物型錄,看看平時需要的物品有沒有在特惠;或是把常買的商品價格記錄下來,選擇在便宜特惠價時才購買, 曾經這樣一個月下來也省了好幾百元。 5. 隨時保持想變富有的心態來行動 你應該不難發現,在朋友圈、職場上、社交場合、家族裡,大部份經濟能力比較好的人,做事情的態度也比較積極或是有熱情。 很簡單,這些人懂得持續去做能改善自己的事情。也許是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或是在生活上多省一些錢存下來,總之他們希望未來的自己更好, 所以願意現在就努力,用犧牲當下享樂來換取。他們願意付諸行動,實踐王永慶的「存一塊錢才是一塊錢」哲學,將他們賺來的收入真正轉成資產財富,把儲蓄拿去做穩健的投資。 有錢人變有錢的原因 有位讀者看完原文後的留言相當有趣,底下是翻譯: 大約20歲時我在一家二手傢俱行工作,每個星期都會聽到老闆開口說一次這樣的話:「看看那位剛離開的客人,他身價可是超過百萬(美元)。」 某天我不解地問老闆:「這些有錢人為什麼要來買二手傢俱?」傢俱行老闆回:「這就是他們有錢的原因。」 很有道理,不是嗎?想要變富有不是靠魔術,是要不斷去做能存下更多錢的事、耐心等待投資有所成果持續培養一個又一個變富有的好習慣,這就是富有ing。 本文由 富朋友理財筆記 授權轉載,原文網址。

2015年02月08日
公開

免費中華電信85度C生日蛋糕

時間過的好快,又到二月生日,今年中華電信一樣有mail給Sandy兌換券,每年在二月都可以收到很多好康,遠東百貨也會每年寄兌換券100元(最近才跟同月份生日的好朋友一起去遠東領100元折價券一起在遠東百貨用餐抵消費,還不賴),台茂也有,另台茂還可以選擇一日停車都免費(只有生日月份才有好康),因為Sandy有申請二支中華電信手機,還有申請中華電ADSL,所以有二份免費中華電信85度C生日蛋糕+飲料可以索取,所以上週五就在公司列印了二張兌換券,算是生日的小確幸,這週剛好可以接Sam,就和Sam一起去換二份免費中華電信85度C生日蛋糕+飲料(一份市價65元),真的很開心也~ 免費的小確幸,對Sandy而言不一定要花錢才會有小確幸,總之能省則省,落實省長精神,錢要花在刀口上別亂花. 前幾天Sandy在特力家居逛原本要買大同電鍋,因為最近Sandy的大同電鍋壞了,所以想買目前最新的全鍋都是不鏽鋼的大同電鍋,另還想加買高的蓋子,可以加高蒸更多東西,這新的不鏽鋼的大同電鍋一台大約$四仟左右,加購要加九佰多元才能買加高不繡鋼鍋蓋和蒸具,整套買下來大約就破伍仟了,不過Sandy家附近還有多家電器行(大同電器及全國電子...等等)所以Sandy想比價之後再下手,誰知沒買到電鍋卻逛到HOLA寢具,相中一個3M可以水洗的雙人羽絨被,這是有專利的,剛好最近促銷才有八仟不到的價格(原價是一萬多塊),原本Sandy一直猶豫,因為自己多年沒買過被子了,最近自己蓋的被是蠶絲被,是Sandy當年結婚時Sandy mom買來送給Sandy的新婚禮,大約有十幾年沒買被子了,現在這羽絨被竟然是可以洗衣機水洗(一般被子只能曬太陽無法洗),且這雙人被只有750g,非常輕,蓋起來又暖,原本Sandy一直猶豫,因為超過預算太多($7990),後來銷售員說可以免息分期,所以Sandy就無息分六期慢慢付,這樣一下子不用拿到7990元,負擔比較不大,每月不會超出自己花費預算,真好,所以鍋沒買卻買了羽絨被,所以可見得Sandy多省了,有十幾年沒買過被子,Sandy被子很多都是便宜貨,都是以前買的或是從花蓮帶來桃園的,都是舊舊的,因為省錢至上,所以Sandy都是可以用就繼續用,但最近因為天冷再加上Sandy有些舊的被子有破損,所以就趁現在特價買一件好一點的,還可以水洗的羽絨被,辛苦賺錢,對自己好一點是應該的哦!最近部門開月會,主管有說今年獲利,所以年終會發的比去年好,去年真的發的很少@@,但Sandy對於年終不會抱很大期待,只要薪水固定入帳(不要欠員工薪水就很阿彌陀佛了,比起高速公路被資遣的勞工已經好太多了)年終就當做是公司多給妳的,不要要求太多,賺多賺少是天註定,無須太過強求,只要好好每月做好金錢收入/支出管理,及每月基金股票理財做好規劃,退休後Sandy應該可以過生活品質還不錯的生活!加油! 其實這些都是不錯的好康,如果有把握好康折價券,可以為自己省下很多的錢哦! 最近就買了二筆單筆都0手續費的配息債券基金(只有生日月才有的優惠),要買之前Sandy還有上網查自己想買的基金歷史高點和低點,也不是冒然就下手買,算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大約二十萬),這個月若還有低點還要繼續趁0手續費下單筆單購買,上週還好趁股市大漲,趁過年前有出清一些股票,把股票的錢轉移一些來買優質債,趁0手續費,這些都是生日月才有的優惠,若好好把握可以為自己省下不少手續費,Sandy深信[妳不理財,財不理妳],雖然買但身上的備用金還是維持七成水準(這七成要留起來扣定期定額基金及生活開銷永),三成拿出來買股票/單筆基金,每年再檢視做調整!希望可以早日達到不用靠死薪水也可以過日子的境界.

2015年02月07日
公開

2觀念.5行動.6方法 激發最大儲蓄力!

2觀念.5行動.6方法 激發最大儲蓄力! 【企畫:編輯部】/《Money錢》雜誌 早存+做計畫 雙威力存款年年高 2個好觀念 每年多存50萬元 當別人熱鬧倒數慶祝2015年到來時,平民理財作家典馥眉卻安靜的待在書房裡,桌上只擺著一張明信片,上面是她在2014年初寫給自己的10個新年願望。 曲馥眉逐一檢視明信片所列的許願清單,一項一項打勾,當最後一個勾打完後,心滿意足的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因為她在去年還清了房貸、存到2015年一整年的生活費與出國旅費,還看了150本書及150部電影。 「我很貪心,別人許一個新年願望,我要許10個,而且其中有兩個一定要跟存錢有關。」典馥眉開心的大笑。 提早存+做計畫 理財願望輕鬆實現 絕大多數人經常是連一個新年願望都沒達成,典馥眉卻一口氣完成了10個!而她今年的新年願望是放自己1年假,提早體驗退休生活。在這1年的「迷你退休」假期,她要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閱讀《紅樓夢》等經典名著、到中國四川看長沙遺址,「我想看自己可以任性到什麼地步。」 能夠這麼任性的一整年不工作,是因為典馥眉之前完全不任性,她紀律存錢,因此不只存到今年的生活費,連2016年的生活費也存好了,一切都在計畫中,「有錢才能放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從小看著媽媽凡事貨比三家,把1塊錢當2塊用;看著外婆計算著路邊與巷內房價價差,讓典馥眉體會到:「原來金錢要如何使用都操之在我」。因此,出社會後,她把學生時代管理「時間」的方法,拿來管理金錢,果然,自領到第一份薪水起,財務就順利步上軌道。 後來,她發現透過有計畫的管錢,讓錢自動分流到各自要負責達成的目標,有的負責還房貸,有的存下來當以後的生活費⋯⋯金錢管理上軌道後,自然越存越多。 當朋友還是月光族甚至卡奴時,典馥眉30歲就已經存下200萬元,在新北市買了第1間房子,並在33歲還清200萬元房貸,相當於1年存50萬元。償還貸款期間,她還去歐洲旅行了3個月,想玩、想看、想存的,通通都實現。 「我在規畫歐洲旅行時,最大的感觸是永遠要提早存錢,並預先做好計畫。例如一張火車票原價4千元,提早買只要1千元,省下的錢可以讓我看更多美麗風景。」典馥眉道出她存錢願望年年實現的兩大關鍵:提早存、擬計畫。 麥瑋玲年年訂目標 11年還清600萬房貸 運用「提早存+做計畫」這個存錢方程式達成財務目標的,還有台北商業大學企管系講師,同時也是CFP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麥瑋玲。賺錢與理財能力兼備的她,一肩扛起家庭財務規畫與執行大任,每年她和先生都會一起訂出賺錢與存錢目標,年年給自己壓力,最後在11年內還清600萬元房屋貸款,同時存到第2間屋的自備款,以及女兒部分教育金。 「老公喊口號,我負責執行。老公喊的口號是『3152』,『3』年存『1』千萬,『5』年存到『2』千萬,雖然沒有在期限內達成,卻因為有了目標,讓我養成提早存錢、並年年擬定存錢計畫的好習慣。」 麥瑋玲回憶30歲結婚時,她和先生原本看中台北市信義區一間1千多萬元的房子,卻買不起,還被朋友笑:「連500萬元自備款都沒有。」當時麥瑋玲很氣瞧不起她的朋友,卻也體會到平常就要存錢的重要性。 後來她和先生看上信義計畫區的永春捷運站一間價格較低的電梯華廈,總價850萬元,湊了250萬元當頭期款,向銀行借了600萬元。「買完房子後,現金幾乎歸零,我就從零開始訂定目標,算出每個月要存多少錢,逼自己快點清償債務。」 有了財務目標後,麥瑋玲第1步是做存錢計畫,並時時追蹤存錢進度,沒想到這些計畫不但一一完成,資產也隨著計畫的推進逐年高漲。今年她還要__在台北市買第2間退休宅。 「做計畫會上癮,現在我連出國旅遊都做很詳細的計畫,幾點幾分要搭哪班車,如果沒搭到有什麼替代方式。我的旅遊計畫就像一本書一樣厚。」麥瑋玲把「做計畫」這個好習慣落實在生活的每個層面,生活品質因此跟著提升。 台中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暨偉康物業公司副董事長馮志能指出,「提早存+做計畫」這個存錢方程式,讓薪水再少的人都可以存錢,因為有計畫就不會亂、有準備就不會忙、有理財就不會窮。 紀律存錢 退休金多200萬元 馮志能就親眼見識「提早存+做計畫」這個存錢方程式的威力。幾年前,他雇用了一名60多歲的阿婆,每個月支付她3萬元薪水。這個不識字的阿婆,每天一大早從新北市瑞芳搭公車到台北市內湖,6點半上班,早早把事情做完,下班後再去兼差,每個月再多賺6千元,她把生活費控制在6千元以內,本薪3萬元原封不動的存起來。 當阿婆70歲退休時,多存了200萬元退休金。「她只知道一定要存錢,然後有計畫的去思考如何兼顧兩份工作,所以能不能存到錢,跟薪水高低沒有絕對關係,而是看你肯不肯提早存,肯不肯做計畫。」馮志能說。 當各國政府都在藉由壓低工資、擴大企業投資, 帶動經濟成長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提出警告:「未來勞工靠自己節省、存老本越來越重要。」 講白一點,領死薪水的勞工不能依賴企業與政府,對自己的未來要有「危機意識」,而趁早存錢理財,幫老後生活多存一點錢,是最務實的方法,千萬不要在工作時期拼命揮霍有限的薪水。 學會3個「算」錢秘密 一輩子有錢花 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授黃丙喜觀察到,年輕人沒有存錢的危機意識,且養成愛揮霍的壞習慣,最大原因就是不會「算」。而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很會「算」。像他班上在職進修的學生做一件班服花了600元,但是上一屆在職進修的學生都是企業界老闆,他們做一件班服卻只花390元。 「有錢人會『計算』、『核算』、『細算』, 用有限的金錢資源,創造最大的滿足,有了這3個『算』,就會提早做計畫,把錢管理好,自己存到錢,企業也賺到錢。」黃丙喜歸納出他曾拜訪過的知名企業家,包括經營之神王永慶、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等有錢人的「算錢秘密」。 計畫,能讓有錢人更有錢,也能幫薪水階級脫貧,知名部落客「購物狂小姐」小閃就是一個例子。 過去在精品業擔任採購的小閃,總是經不起物質誘惑,再加上三不五時的對折、甚至1折特賣會,勾引她「不買可惜」的撿便宜心態,最高記錄1個月買了20雙鞋子。每個月到了月中,3萬5千元的薪水全部花光,還好她住家裡不用付房租,又有父母給的附卡。 但每個月領薪水時,母親就拿帳單要求她付清卡費,以致於到了月中時,錢又提早花光,又要靠刷卡過日子,惡性循環下,她一直存不到錢。 後來,小閃想起了自己的百萬存款夢,開始有計畫的把錢做分配,建立「基本生活費」、「旅費」、「存款」3個戶頭,訂出花錢上限後,她每天上網查看生活費餘額,時時警惕自己少花錢。現在她陪朋友去逛特賣會時,當朋友們都陷入瘋狂血拼,她可以全身而退,一件都不買,百萬存款因此輕鬆達成。 克制花錢衝動 預約財富自由 「幫錢做計畫,不僅能抗拒花錢的誘惑,甚至可以養大夢想。」《零存款26k 小資女心花怒放省錢術:吃到、玩到、買到、存到100萬》作者林琇琬以自己的兒子為例,有一次,兒子看到一個玩具很想買,但是他知道再忍一下,等零用錢變多時,就可以買更好的玩具,「因為他知道忍耐之後,後面會有更好的等著他。」 忍耐,其實是一種自制力,因為夢想讓人心甘情願的忍耐,就可以克制花錢的衝動。 「富朋友理財筆記」部落格版主艾爾文最常對網友說的一句話是:「有計畫的存錢,就是有計畫的實現夢想,有了計畫的願景,很自然的就會把錢管好,掌控花錢的自制力。」 人生就像在玩一場大富翁遊戲,但是你不用靠骰子決定你的人生會發財或破產, 而是讓「提早存」與「做計畫」這兩股力量, 決定財富的高度與自由度。趁著新年伊始,即刻著手擬訂你的存錢計畫,讓自己站上財富自由的起點吧! ●提早存的威力 提早存錢的威力有多大?做個試算就知道。 小莉25歲開始每年存3萬6千元,連續存10年,本金共存了36萬元。假設她把錢存在一個每年提供8%報酬率的投資工具裡,並且自第11年開始,不再投入新資金,只讓原本的積蓄繼續滾存,但中間不提領,一直到65歲,原本存的36萬元會變成566萬元。 小芳則是從35歲才開始每年存3萬6千元,總計存30年,本金為108萬元,同樣存在每年提供8%報酬率的投資工具裡,65歲時總存款為440萬元。只是比小芳提早10年存錢,而且只存36萬元,但是經過多 年的複利滾存,最後金額卻比投入108萬元本金、連續存30年的小芳還要多。

2015年02月06日
公開

投資績優股 仍要設停損機制 Smart智富月刊 198 期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detail.aspx?id=57203&s=Books Smart智富月刊 198 期 小資女艾蜜莉靠存股讓資產翻8倍,心法大公開 投資績優股 仍要設停損機制 整理者:黃嫈琪2015-01-27 沒有高薪、工作運不順利,你會怪政府、怨老闆,還是另闢「錢」途?曾登上《Smart智富》月刊封面故事的7年級生艾蜜莉,不是富家千金,剛進社會薪水不到3萬元,30歲前甚至不止1次被資遣,她卻不曾埋怨,反而想辦法努力存錢,並在工作之餘自學股市投資,2008年底資產只有50萬元的她,到了2014年資產已經突破425萬元。 艾蜜莉是怎麼做的?她利用「逆勢價值投資法」,專買年年獲利、發股息的穩健績優股,並且精算股票的「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只有跌到便宜價以下才會買進,等到合理價或昂貴價時獲利了結。 在新書《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她大方分享了自己挑股、評估企業體質、計算價格、考量進出場時機、控管風險的詳細方法,以下為精彩摘要:用價值投資法投資股票以來,我沒有停損過;而每次我講完這句話,聽到的人都會一片譁然,然後開始有志一同地叫我不能這樣操作股票。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損過,不等於我是一個絕不停損的人,也不代表我未來都不會停損,單純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損經驗而已。 停損、不停損的抉擇,與投資策略、投資標的有很大的關係。在愈短期、投機的策略當中,停損是最重要的一環,講究「看錯就砍」;只要有辦法大賺小賠,勝率也不用高,長期能夠賺錢就好。 而沒有辦法果斷執行停損的人,基本上不適合做短線、做投機。短線的定義,人人不同,對我來說,若買進一檔股票沒有心理準備要持有1∼2年,都視為短線操作。另外,對使用技術分析和籌碼分析的人來說,停損也非常重要,原因同上。 成長股漲勢趨緩就該出場 成熟股票則須留意3重點 使用基本分析、產業分析或價值投資者,就可以不用停損嗎?當然不是這樣,這也和我們選擇的標的有關。有人說,看基本面,每一次的當紅產業,財報都很漂亮,流行過後如果衰退了,哪一個股價不是慘兮兮? 有人說,你看每一屆股王,哪個當股王時不是財報數據、產業前景俱佳?如果產業衰退或個股競爭力不再,導致股價溜滑梯,那麼不停損、甚至往下攤平的做法,最後只會愈攤愈平、躺著出場。 通常當紅的產業、最新的科技技術企業,都是「成長股」。一家企業有其週期,分為創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結束期。就像人的一生一樣,創立期、成長期大約是0∼25歲。如果捱過脆弱的嬰兒時期,接下來身體、心智就會不斷地快速發展;到了7∼18歲時體能數據特別好,一年比一年進步。此時就像成長股的財報數據,成長率亮眼,股價也節節高升;而股價漲最高的,我們叫它「股王」。 不過這樣的成長終究會趨緩,而趨緩的時候,由於先前大家預估過度樂觀,股價已經反映完未來5年、10年、20年的成長。所以當成長停止,甚至只是不如預期,股價就會大跌。此時,就是要毅然賣出、停損的時刻,絕對不適合往下攤平。 我的選股標的都不是成長股,而是成熟期的企業;以人來比喻,大約是26∼56歲,特別是30歲∼45歲左右,各樣的體能、智力、能力多已定型。投資這類股票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停損的重點: 重點1》 遇利空應避免恐慌性停損 成熟型企業當中,如果投資的是當中表現相對優秀的股票,風險就會縮小。例如挑選上市櫃10年以上、年年賺錢、年年發股息的大型龍頭股;這樣的股票穩定度高、表現容易預期,所以當它跌到便宜價以下,若確認過企業未來營運沒有問題,利空是一次性的,就是買進的機會。我會分批往下買,而不是跌15%、跌20%就恐慌性停損。 重點2》 設置8道措施降低風險 除了挑選好股票,我還會用以下防護措施來降低風險: 1.資產配置 用閒錢投資,把生活費分開來,尤其不要借錢買股票。 2.資金控管 避免單壓1檔個股,至少投資3∼5檔股票。資金比重方面,中、大型股最多33%,小型股、波段性投機個股最多都不超過10%。 3.徹底了解標的 自己不了解的股票不要買,這是最重要的事!每次有人問我他能不能買某某股票,我的回答通常是:「重要的是你了不了解這檔股票,不了解就不能買」。 4.挑選有穩定配發股息的股票 殖利率最低至少4%, 愈高愈好。若市場很久才還股價一個公道,心裡就把它當成配息債券持有,長期持有,成本還可能降到0。 5.分批低接 資金分批進場,到達便宜價後,每跌10%買進。分批買進可以降低成本,須注意每批之間距離不要太近,以免資金太快用完。 6.計算便宜價,並預留安全邊際 盡量用5毛錢買價值1塊錢的東西,就算未來市場跌價了,我也有機會用7毛錢或5毛錢脫手,盡量讓自己不要損失。 7.長期投資、耐心持股 急躁、恐懼與貪婪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短線勝率低。 8.過濾特定股票 我不碰F股(海外來台第1上市股票)、4大慘業(面板、LED、DRAM、太陽能);不太喜歡航空股、航運股、金融股等,但這是我個人偏見,同時也是一道保護傘。 以上這一道道的濾網和措施,為的是盡最大力量保本的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利潤。 重點3》 若遇上產業衰敗即刻停損 有了上述的準備,我仍然可能停損股票──當買入的時候評估狀況正常,卻在長期持有過程中,演變為企業可能永久的衰敗。怎麼判斷一間企業遇到的是一時性的利空,或可能演變為永久的衰敗呢?這就要從了解企業的經營談起了。 1.若為暫時性利空,則無須擔憂 如果對企業長久的經營獲利,與其產業內的長期競爭力無關,這樣的利空因素就是暫時的,我們來看看以下例子: 例1:某企業以出口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但最近在新台幣的強勁升值下,避險不及產生了大筆匯損,所以本季財報的每股盈餘(EPS)就下跌不少。但新台幣不會永遠升值,而且企業也會經由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規避風險,所以匯損大部分是短暫的利空因素,也與企業長期的經營獲利能力無關。 例2:某績優股有一轉投資公司在過去幾年中連續虧損,故本季決議終止這項轉投資,而且把呆帳一次認列在下一季當中。如此雖可預見下一季的財報EPS會陡然降低,但這樣的利空因素也是一時的,並不影響企業的長期經營。事實上如此一次性的利空若造成股價重挫到便宜價之下,只要不傷及企業的筋骨,這反而是買點而非停損點。 例3:某企業因原物料上漲而壓縮到獲利,造成毛利率下降。此時我們要觀察該原物料占總製造成本的比重,若比重不高,或有其他替代性原物料,對企業將不會形成永久性的影響。 例4:某大化學上市公司的工廠失火造成停工,並需負擔大筆的損害賠償。這種情形將視情形造成企業大小不一的損害,不過大部分的大企業為分散風險,工廠都不止有一間,造成損失的工廠也能很快復工。若平時是獲利良好的績優公司,這一類的事件也僅屬於短暫的利空而已。 2.造成企業永久衰退的利空狀況 那到底什麼樣的利空可能造成企業永久性的衰敗呢?以下的例子中,原本的優良企業也很可能會變成倒下的巨人,所以要考慮賣出股票停損。不過若剛開始的買入價格夠低,或持有時間比較久,領了多次股息,則也可能在不虧損的情況下停利出場。 例1:某企業已上市10年以上,財報上顯示年年賺錢,也年年發股利,最近卻在舊的經理人異動後,爆出其大量塞貨給下游廠商,以致財報虛灌營收的真相。 例2:某企業在類比安控設備時代為產業龍頭,但在數位安控設備興起後,營收大幅衰減;等到回過頭去轉型後,已失去其在原本產業龍頭的位置,對企業的獲利造成長久性的影響。 例3:某廠過往為獲利良好的相機底片製造大廠,但在終端消費者改用數位相機和手機拍照後,整體軟片產業一起邁入夕陽工業,本業營收也連續虧損。 另外,若有些時候(例如2014年)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較少,有些股票價格沒那麼安全,但利潤大於風險很多,我還是會實驗性地買進,但買進張數不會多。這些股票,若情況太糟,出乎預期,我可能會考慮停損。很幸運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形。 投資一定會有風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了解風險在哪裡,提前用一切方法盡力排除風險,在風險遠小於獲利的時候才出手,並做好應對準備,就能大大降低賠錢的可能性。 3.其他列入「留校察看」的利空狀況 還有幾種情況的企業我會列入「留校察看」名單,例如大量膨脹股本、營收卻未跟上的企業;或是不專注本業、喜歡炒匯、股、原物料或房地產的經營階層。雖說這並不影響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但以經驗來說,這一類的企業長久下來股價多長期向下;所以我會持續觀察,若情形嚴重,也會採取停損或停利出場。 以上列舉的是短暫性利空與長久性利空發生的原因,但實際的利空判斷,還是要看當時個別企業的情形。例如大部分的情況下,訴訟賠款對企業僅是一次性的利空,但若賠款的數目大到高於未來20年的營收,傷到了企業的筋骨,這就會演變成永久性的衰退。(本文摘自第3篇) 小檔案_艾蜜莉 出生:1982年 現職:金融研究員 著作:《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

2015年02月06日
公開

放下這15件事,你將更快樂!(放下別人的眼睛,走自己的路)

放下這15件事,你將更快樂!(放下別人的眼睛,走自己的路) 1、放下爭論對錯。 有許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也是犯錯的,而是希望自己永遠正確,殊不知,這對我們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巨大風險,也給我們或別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仔細想想,這真是的值得的嗎?因此,當你感覺自己急切投入到爭論對錯的時候,請問一下自己,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對自己真的是有利的嗎?我們的自我真的就那樣大嗎? 2、放下你的控制欲。 要願意放棄你對身邊人、環境和事物的控制欲。無論他們是你愛的人,還是你的工作夥伴,或者僅僅是大街上一個陌生人,請允許他們遵循他們自己的狀態,這樣你就能感受到更好。 3、放下責備。 不要去責備別人做了什麼,或者沒有做什麼,也不要憑著你的感受去責怪別人怎樣,或者沒有怎樣。停止流失你的能量,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4、放下你的自怨自艾心態。 許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是消極的,不潔淨的和反覆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不要相信任何消極的自怨自艾的想法。這樣你會更好。 5、放下對自己有限的認識。 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做什麼?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現在,放下你對自己問題的思考,對自己有限的認識不應該讓你圈禁自己。張開翅膀,盡情飛翔吧! 6、放下抱怨的心態。 停止你一貫對(人、環境、事物)的抱怨吧!除非你願意,沒有人能使你不快樂,沒有環境能讓你沮喪可憐。不是環境引發了你的這些感受,而是你自己選擇的。不要低估積極想法的能量。 7、放下批評。 不要去輕易批評與你不同的人和事。我們都是不同的,但我們又都是相同的,我們都希望快樂,希望被人愛和理解。 8、放下虛榮心。 停止去迎合和取悅別人,因為這是做不到的。只有當你放下偽裝,摘下自己的面具時,你才能接受和擁抱真實,這時別人也才能被你吸引。 9、放下惰性。 改變是好的,改變可以幫助你從A到B,改變可以改進你和你周邊人的生活。跟隨你的運氣,擁抱改變吧,不要去抗拒它。 10、放下隨意判斷的心。 不要給那些你不瞭解的人和事輕易下定義,貼標簽,儘管有時他們看起來很怪異不同,嘗試一一點點打開你的心靈。記住,頭腦在打開的時候才會工作,人最大的錯誤就是輕易拒絕那些你一點也不瞭解的事。 11、放下恐懼。 恐懼只是一個幻覺,他並不真實存在,只是你創造了他,他只存在於你的頭腦裡。只有一樣東西令我們恐懼,那就是恐懼本身。修改你的內在,外在的自然就變好。 12、放下藉口。 把那些藉口送走,告訴它們被解僱了。你不再需要諸多藉口。大多數時候我們限制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總是使用這樣或那樣的藉口,而不是改進我們的生活和努力成長。我們被它們障礙了,被它們欺騙了,要知道99%的藉口都是虛假的。 13、放下過去。 我知道這是很難的,尤其是過去十分美好,而未來令人恐懼的時候。但是你不得不認真考慮現實,因為現實才是你擁有的。過去雖然是你渴望的,但那只是你的一個妄想。你必須回到現實認清這一點。不要令自己迷惑,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畢竟人生是旅程,而不是終點。為自己做好准準備,保持一個清醒的意識,僅僅活在當下。 14、放下執著。 這個概念,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確實很難領悟,對我本人也是如此。但是這依然不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過花時間不斷地鍛鍊,一點點做到。放下執著就是超然物外,放下一切,但這不代表你可以放棄愛,因為愛與執著是兩回事,執著更多的來源於對於失去的恐懼。而愛是潔淨的,寬容的,不自私的。當你愛的時候,你不會恐懼失去。因此愛與執著著不能共存。放下執著,你將變得十分平和,寬容和安詳。這時,你能夠理解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你並未體驗過的事。 15、放下別人的看法,自己過自己的生活。 太多的人在為別人生活,而不是他們自己。他們總是根據別人的觀點去生活,包括別人認為好的,父母認為好的,朋友認為好的,老師認為好的,政府認為好的,媒體認為好的,甚至敵人認為好的。他們忽視內在的聲音,內心的呼喚。他們總是忙著取悅別人,為別人的期望生活,而忘自控制自己的生活,忘記他們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要什麼,到底需要什麼。最終,他們忘記了他們自己。請記住,你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一項權利,它是屬於你的,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而活。尤其注意不要讓他人的意見左右你的道路。

2015年02月05日
公開

理財專家沒告訴你的真相

上週Sandy跟營業員好友(A)聚餐聊到目前的理財方式,A說最近這幾年她們的工作項目越來越多了,證券行本業之外還要推銷保險/基金/其他理財的業務,保障底薪只有2.5萬,每月要做到一億營業額才有獎金,若沒做到只會領底薪,真的很辛苦,Sandy這位營業員好友(A)雖然是做金融業但從未對Sandy推銷任何她經營的金融商品,營業員好友(A)反而不藏私都會跟Sandy分享她閱讀及進修的財經資料,Sandy的好朋友都有一個共通性,就是不會硬推薦自家理財產品給身邊親朋好友,Sandy近年來很厭惡喜歡推銷自家理財產品給自己的普通朋友,因為不想買都很不好意思拒絕,所以若身邊出現這種朋友,Sandy都會第一時間先婉轉告知考慮,之後就會跟這種朋友保持距離,能不聯絡就不要聯絡,因為Sandy真的很討厭被推銷,Sandy對喜歡的事務比較喜歡自己去瞭解後再下手購買(金融商品亦是),尤其是理財方面,把錢交給別人投資不如自己做足功課再自己下手,若是賠錢也甘願,因為是自己下手買的怪不得別人;若是把錢交給自稱是理財專家的人,一旦賠錢收場真的會幹在心裡口難開,Sandy的營業員好友(A)也說到,一般所謂自稱是理財專家的人,本身也有公司業績銷售壓力,說白話一點只是想賺妳身上的業績獎金,所以不得不推銷自家產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但推銷朋友之前千萬要搞懂身邊朋友的個性,不然反而會因為推銷而失去了一個朋友哦!長長久久的友誼最好不要有銷售金錢糾葛比較好。 理財專家沒告訴你的真相 日期:2015-02-02 每月投資一萬元於12%報酬率的股票型基金,以複利成長40年,期末淨值高達1億1,765萬元。真的嗎?每月只投資1萬元,40年後真的可以有一億多元嗎?不會錯的,這是財務數學精算出來的結果!只是前提必須每年都固定擁有12%的報酬率,相當於零風險的結果。 唉呀,實務上12%的報酬是不可能零風險的,這就是理財專家沒告訴你的真相!如果每年不是固定12%,而是有時候比12%多很多,也有時候比12%少很多,甚至於某些年度虧損,結果又會變成怎樣呢?其實這才是重點,當考慮波動風險之後,投資淨值會如何變化,這才是投資者感興趣的議題。 投資鐵律:高風險高報酬,報酬與風險是無法分開的,談報酬時就必須同時考慮風險對投資的影響才行。然而,大部分的投資者對風險卻顯得陌生,只知道股票或基金風險比較高,至於高到甚麼程度,對資產又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風險很重要,又該如何衡量呢?為了說明方便,用單筆投資方式比較容易,單筆投資的複利公式如下: 期末淨值 = 期初投入*(1+投資報酬率)年數 期初投入金額100萬,若投資報酬率每年12%,經過10年的複利計算,期末淨值等於310萬5,848元【=100*(1+12%)^10】,累積報酬率為210.6%。這是零波動風險的計算結果,實際投資時報酬率是每年變動的,所以期末淨值也會跟著波變。數學上投資報酬率可以用隨機變數來代表,只要知道平均投資報酬率及標準差,就可以算出期末淨值的變動程度。然而,這樣太困難了,投資還得學機率!只要用Excel模擬投資報酬率變化情形,就可以看到期末淨值的變化,看個圖表就可以了解了。 首先用個例子來說明投資報酬率的波動,一檔基金投資十年,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如下表所示,平均報酬率12%,每年的報酬率在平均值12%上下波動,最高為29.6%、最低為-22%。想要知道這些報酬率總共離12%有多大,可以用標準差來計算。Excel的stdev.s函數輕易就可計算出標準差15.1%,公式如下: =stdev.s(29.6%, -2.7%, 9.4%, 15.4%, -4.2%, 23.9%, -22.0%, 21.1%, 21.2%, 8.1%, 19.5%, 24.6%) =15.1% 標準差除了表達偏離平均報酬率的程度之外,最重要的是用來預估未來報酬率的落點。機率學告訴我們,平均值正負一個標準差出現的機率為68%,在平均值正負兩個標準出現的機率有95%。95%得涵蓋範圍算起來也夠大,所以用兩個標準差來觀察就很足夠了。 以上述基金為例,平均值12%、一個標準差15.1%,兩個標準差就是30.2%,所以預估這檔基金,未來有68%的機會落在-3.1%~27.1%之間,95%的機會落在-18.2%~42.2%之間。用白話文講,這檔基金未來表現如果跟過去類似,那麼未來大部分時間(6.8成)的年報酬率會落在-3.1%~27.1%之間,即便經濟景氣不好時,也不會跌超過-18.2%。 雖然知道如何計算標準差,但還是得找資料及計算,實在有些麻煩。還好基金資訊的網頁如晨星網站(http://tw.morningstar.com/)等,都會提供平均報酬率及標準差等這些資訊。 以安本環球世界股票基金A2為例,在風險評估頁面裡,列出回報為0.76%,標準差10.7%。晨星網站有些奇怪,回報欄位用的是平均月報酬率,而標準差卻是年化標準差。使用者必須自行將月報酬率轉換算成年報酬率才行,還好只要將月報酬率乘上12就可以了。所以說安本世界的平均報酬率9.1%、標準差10.7%: 資料來源:晨星網站 http://tw.morningstar.com/ap/quicktake/risk.aspx?PerformanceId=0P00000B5U&activetab=MorningstarRisk 另外一檔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AMdis基金,回報及標準差如下,等於是年報酬率6.1%,標準差7.41%: 資料來源:晨星網站 http://tw.morningstar.com/ap/quicktake/risk.aspx?PerformanceId=0P00000L5S&activetab=MorningstarRisk 為了更貼近實務,如果將股票基金及債券型基金組合起來,透過這兩項資產的負相關係數(約-0.2),波動風險就會自動減低。兩項資產組合的報酬率及標準差計算公式如下: 報酬率 = w1*r1+w2*r2 標準差 = ((w1*s1)2+(w2*s2)2+2*ɳ*w1*s1*w2*s2)1/2 w1為第一項資產比例,r1, s1為第一項資產報酬率及標準差, w2第二項資產比例,r2, s2為第二項資產報酬率及標準差,ɳ為兩項資產的相關係數。 如果上述的式子讓你頭痛,別擔心,我做了一個Excel檔案,當中有兩個工作表,一個是「資產組合」,另一個是「資產淨值模擬」工作表。點選「資產組合」,使用者只要輸入兩項資產的平均報酬率及標準差以及持有比例,就會自動算出組合報酬率及標準差。兩項資產的相關係數雖然可以用Excel的correl函數精算,但若是股債相組合,我建議不用那麼麻煩,直接以-0.2代入也不會差太多。 知道投資組合的平均報酬率及標準差之後,點選「資產淨值模擬」工作表,輸入平均報酬率7.62%、標準差5.87%、投入金額100萬,Excel就會模擬十年後可能出現的情況,而且一次模擬1,000次,看看結果會是如何。因為投資報酬率由亂數產生,所以每一次模擬出來的結果當然會不一樣,經過整理之後可以找出每年期末淨值的最大、前75%、前50%、前25%、最小的金額會是多少。 下表是這組基金模擬後的結果,10年最有可能會落在182萬~229萬之間,運氣很好的話也有機會358萬,不過即便運氣再差也不會虧錢,仍然有115萬的淨值,相當於定存年利率1.5%。 看看圖中最低的那一條線,5年以前是有機會虧損的,但是5年過後最差至少不會低於定存1.5%。也就是說這樣的資產組合風險有限,但是卻有不錯的獲利機會,是不是值得投資自己評估一下。 ▼平均報酬率7.62%、年化標準差5.87% 再看看下圖,平均報酬率12%的單檔基金,但是年化標準差高達15%,投入金額一樣是100萬,也是10年,期末淨值最可能的落點為209萬~383萬之間,但是運氣背一點的話,期末資產只剩63萬。 ▼平均報酬率12%、年化標準差15% 有了波動風險概念,以及Excel的模擬工具,相信投資者對波動風險會更有感覺,進而調整資產組合,找出適合自己的風險及報酬。這樣對所持有的投資標的才會有信心,進而才能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

2015年01月27日
公開

■跟壓力說再見

■跟壓力說再見 我們做事情要有效率,但並不是急著追求效率,面對工作的態度是「要趕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時間之內,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這種心情來處理事情,就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因為著急沒有用,憂慮、擔心、恐懼不僅無濟於事,反而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壓力。 趕時間時,常會使我們的肌肉和心情緊張,要練習放鬆心情,學習「把生活當成趣味的工作,把工作當做趣味的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感覺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在心情上自然會比較放鬆,就不會緊張,也就沒有壓力了。 此外,對自我設定的標準太高,也會讓自己感受到壓力,但要學習如我們做事情要有效率,但並不是急著追求效率,面對工作的態度是「要趕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時間之內,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這種心情來處理事情,就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因為著急沒有用,憂慮、擔心、恐懼不僅無濟於事,反而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壓力。 趕時間時,常會使我們的肌肉和心情緊張,要練習放鬆心情,學習「把生活當成趣味的工作,把工作當做趣味的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感覺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在心情上自然會比較放鬆,就不會緊張,也就沒有壓力了。 此外,對自我設定的標準太高,也會讓自己感受到壓力,但要學習如明白了這些道理後,就應該會減少很多壓力。可是人性本來就容易患得患失,就怕失敗、怕趕不上進度、怕明天會發生不可預知的事情,因此沒有安全感,心也無法安定。事實上,在世間,我們不能操控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例如,命運往往是無法掌控的,連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明天了。所以,不要為未知的事情擔心,放下妄想和憂心,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只要盡力而為,試著把事情做好,相信一定可以減輕壓力。 如果壓力產生了又該如何呢?這時候應該先把事情擺在一旁,放鬆頭腦及身體,休息一下,否則愈急、愈忙,壓力就愈重。如果碰到事情是沒辦法等、無法放下的,就應該試著改變想法,譬如說,忙得天翻地覆時,可以試著逆向思考:「我從來沒有這麼忙過呢!這倒是一個全新的經驗,挺好玩的,忙得很有意思。」 僅僅是觀念的改變,有時就可以使心情煥然一新,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工作中的忙碌,其實就可以跟壓力說再見。 本文摘自《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p. 0034

2015年01月23日
公開

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裏丟掉了快樂 莫言

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裏丟掉了快樂 莫言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是自我的尊嚴,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紆尊降貴換來的,只會是對方愈發的居高臨下和頤指氣使。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 也不要在喜歡不喜歡上,分出好人和壞人來;帶著情緒傾向的眼光,難免會陷入褊狹。咬人的,你不能說它是壞狗,狗總是要咬人的,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也就是說,在盯著別人的同時,還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當然了,極致的喜歡,更像是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在光陰裏的隔世重逢。願為對方毫無道理地盛開,會為對方無可救藥地投入,這都是極致的喜歡;這時候,若只說是脾氣、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過是淺喜,最深的喜歡,就是愛,就是生命內裏的粘附和吸引,就是靈魂深處的執著相守與深情對望。 這是一場詭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進程,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無比錯誤,也無限正確」。有時候,你的無數個回眸,未必能看到一個擦肩而過;有時候,你拿出天使的心,並不一定換來天使的禮遇,如果對方不喜歡,都懶得為你裝一次天使。誰也不需要逢場作戲,儘管一時的虛情假意,也能撫慰人、陶醉人;但終會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傷。 所以,這個世界最冒傻氣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歡的人那裏去問為什麼;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了,沒有為什麼。就像一陣風刮過,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塵,一轉身沉靜走開;然後,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寂然忘掉。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這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裏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裏忘記了快樂。 勉強不來的事情,不去追逐,你為此而累的時候,或許對方也最累;你停下來了,你放下了,終會發現,天不會塌,世界始終為所有人祥雲繚繞。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裏撲騰著;有的人天生是來愛你的,有的人註定要來給你上課的。你苦心經營的,是對方不以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卻是對方習以為常的,然而,這就是生活!有貼心的溫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過是想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遼闊的生命裏,總會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為你繚繞;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裏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足夠!

2015年01月23日
公開

▼放下執著▼

▼放下執著▼ 古時候,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非常喜歡古玩。 有一天,他在家中把玩他最喜歡的瓷杯。 突然一不小心,瓷杯溜了手,好在將軍身手矯健,即時把它接住。 不過,他也因此嚇出一身冷汗。 將軍心想:「我統領百萬大軍,出生入死,從未害怕過,今天為何只為一個小小的瓷杯就嚇成如此呢!」 一剎那間,它開悟了。原來是「被瓷杯操縱」使他驚嚇啊! 就是這種對事務的執著,妨礙了原本內心的清明和自在。 梅拉妮•貝提(Melanie Beattie)在《無所執泥》一書中提醒大家:「我們想要控制的東西,控制了我們的生命。」 當你學會捨棄執著,不再緊抓不放或全力抗拒時,你的生命就會開始流暢。 放棄每一個瞬間的執著,心扉自然敞開。    執著是帶給人前進的動力,卻也是誘惑人走向滅亡的魔鬼。 報長喜歡「我們想要控制的東西,控制了我們的生命。」這句話,人,因為在意,所以執著,因為執著而讓每個人走向不同的命運。 每個人執著的事物有所不同,對家人的關懷,重朋友之間的情義,追求金錢與權利慾望,甚至是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亦是執著於「追求成功」。 故事中的將軍悍衛國家誓死如歸,執著於保家衛國所以出生入死並不在怕。 若如此深究,神佛不也有因為執著於對世人的憐愛,而說出:「不渡化眾生誓不成佛。」 執著能帶來歡樂,也能帶來悲痛,只看眾生執著於何事上,放下愚味自私的執著,世間人將不爭、不搶、不貪、不戀、不迷…對生活也才能處事泰然。 本日精選文章出處:http://goo.gl/uEfZDx

2015年01月19日
公開

人體有一條經絡很神奇 經常敲敲它可減肥 白髮變黑髮

之前這條膽經瑜珈老師就有提到,以前Sandy就常敲了~記得以前Sandy有一位銀行朋友介紹的醫生有說,練瑜珈是不好的運動,Sandy當時只是聽聽,因為練瑜珈多年Sandy覺得身體有做到保養,也變的有活力,所以有時醫生說的話不一定是符合當事者,Sandy推斷當時那位醫生只是想推薦自己銷售的商品才會這樣跟Sandy說,當時Sandy有吃一陣子這醫生推薦的安麗早餐飲品,不便宜買一次份量要價2500元,後來聽另一位共同的朋友(A)說那醫生賣(A),同樣的配方賣給Sandy比較貴,後來買了幾次Sandy就不買了,自己感覺心裡不舒服,因為有被推銷的fu,所以之後就不連絡了,Sandy不喜歡被親朋好友推銷,被推銷不打緊還被賣貴,心情不是很爽快,Sandy也是辛苦賺錢,為何賣給我跟別人不同價(Sandy也不是賺的比別人還多呀!(怒),這種朋友不來往也罷,只是想賺朋友口袋裡的錢並不是真心要跟Sandy交朋友的.尤其是那位醫生還批評Sandy練瑜珈不好,也批評Sandy下班後去公司健身房運動不好,真是夠了!!! http://myshare.url.com.tw/note/908607 人體有一條經絡很神奇 經常敲敲它可減肥 白髮變黑髮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健康生活 人體有一條經絡很神奇 經常敲敲它可減肥 白髮變黑髮 (示意圖) 這方法不是要你把打腿拍打到瘀青,而是透過刺激穴位,以達成血液循環...下面就告訴你方法...(贊助商連結...) 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如下圖所示, 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目的:這個運動,主要在刺激膽經,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 患有脂肪肝和膽結石的人,這個方法是最簡單而且最有效預防,改善健康的方法。 敲掉白髮 許多人都認爲自己的白髮是遺傳造成的,在我們的經驗裏,並沒有太多的遺傳性疾病,多數被診斷爲遺傳性疾病的人,都可以找出他們生活上的致病原因,當然也都能改善甚至痊癒。 敲膽經可以提高人體的吸收能力,白髮的人,會逐漸轉黑。有些白頭髮會脫落再長出黑頭法,有些就直接轉黃,再轉黑。油性頭髮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去除這些油。年輕時油性頭髮,老來轉成乾性的人,會先轉回油性,再慢慢轉回正常的頭髮。這些變化都很慢,大約是當初變化的十分之一時間。由於多數人的疾病都是三、四十年時間累積所造成的,因此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將之轉回來,是非常合理的。 敲掉脂肪 由於敲膽經可以使膽經的活動加速,將大腿外側堆積在膽經上的垃圾排出,因此,這個運動直接就會使臀部和大腿外側的脂肪減少,大約一至二個月就會感覺褲管變大了。 另外從膽經所堆積的脂肪(實際上是人體排不掉的垃圾),也能顯現膽功能的好壞。 膽經不通的人,在膽經路過的大腿外側會堆積脂肪。如果這個人愛好運動,這些垃圾就會往下流動,而堆積在小腿肚上。 因此大腿外側較胖(現代女人多數如此)或小腿肚上形成蘿蔔腿(現代男人或愛好運動的女人多數如此)的人,膽功能必定不好。 敲掉膽結石 想要預防膽結石,又不希望做手術,只要每天堅持敲膽經,敲上它三年五載,膽結石就不易形成了。 小編貼心提醒,身體如有任何不適,還是需要透過醫生診斷治療喔!

2015年01月14日
公開

巴菲特:股市就像酒醉瘋子 開心時該賣 沮喪時該買

巴菲特:股市就像酒醉瘋子 開心時該賣 沮喪時該買 資料提供: / 作者: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巴菲特。(圖:AFP) 有「股神」封號的知名投資人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近期受訪時提供股票投資建議,表示不需要跟隨新聞消息或電視上的分析師起舞,而要持續累積投資資本。他並形容股市就像個「酒醉的瘋子」,要視其情緒狀況來評估進出時機。 《Benzinga》報導,巴菲特上個月與美國房貸公司 Quicken Loans 董事長 Dan Gilbert 及總裁 Jay Farner 在節目上對談時,被問到他如何讓自己身家高達 740 億美元的投資哲學,股神答道:「別管報紙標題及電視上的人說什麼,但要每個月存一點錢;而我會拿來投資一個成本很低的指數基金。」 巴菲特進一步表示,如果一個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持續不間斷這麼做,便應該會累積成大量的資本。但他提醒,別試圖預測市場漲跌時機或只挑少數特定股票;「只要每個月固定把一定數目的資金存下來投資,你將會有非常舒服的生活。」 巴菲特說,可以投資的事業類別有上千種,他建議大多數人最佳方式是橫跨幾種不同的事業類別。但如何面對每日股市漲跌?巴菲特比喻,想像股市是一個人,有點像個喝醉酒的瘋子,時而興致勃勃時而情緒低落。當他很開心的時候,你就賣東西給他;當他沮喪時就跟他買,不帶任何道德色彩。 政治經濟危機湧現 德國總理梅克爾面臨多重挑戰 巴菲特給投資新手的忠告:大量閱讀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6625 •瀏覽人次 : 43727 •撰文者:阿升 看書是人生中最划算的投資! 只要你想把某個領域的知識學好,最快的方式,就是挑出該領域最重要的幾本書,好好把它們看過一遍,你就能迅速對這個領域有個初步的了解! 一本書,是作者花了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所得到的體會,最後想辦法濃縮在幾百頁的文字裡給你看。你只用一點點錢和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得到作者的畢生精華。 閱讀,可能讓你多了很多靈感和想法,可能你就因此少走很多冤枉路,我記得大學的時候,我非常想學做傳統中國菜,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這時候我翻到了一本書傅培梅時間的美味中國菜,傅培梅以50年的料理資歷,從2600道菜中精選出最經典的中式料理!我僅花了一個禮拜的學習嘗試,就成功舉辦了一場空前絕後的中國料理Party! 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閱讀的! 台灣人小時候大多很少看課外書,為了考試,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校的教科書上,也因次會給大部分人一個印象 書=考試=壓迫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但在對投資有了興趣後,自己跑去翻投資大師巴菲特相關的書籍,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兩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什麼都讀,企業年報、傳記、歷史書、每天五份報紙, 在飛機上,我會閱讀椅背後的安全指南,閱讀是很重要的! 這麼多年來,是閱讀讓我致富。」-----波克夏董事長 華倫巴菲特 「我這輩子遇到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 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波克夏副董事長 查理蒙格 看到的當下我非常吃驚,我以為千億資產的巴菲特每天在含飴弄孫了,萬萬沒有想到,既使是現在,他仍然保持著每天閱讀的習慣! 從那時開始,我就決定把『閱讀』加入我的生活,一直到現在。相信你可能和過去的我一樣,還沒有閱讀的習慣,但沒關係,閱讀永遠不嫌晚,這裡提供你兩個方法來開啟你的閱讀之路! 閱讀要點1-維持閱讀的興趣 因為閱讀是一輩子的,如果你要養成閱讀習慣,就一定要讓自己維持在高度的樂趣。所以建議一開始別看很艱澀的書,這樣會打擊你的信心, 如果你是個理財新手,你可以先從一些「第一次XX就上手」或「XX入門」開始,大概就是那種你看起來很舒服,可是感覺又學得到東西的書。 閱讀要點2-看大師或大師推薦的書 80%學習到的有用知識,是來自於20%的書,這20%的書大部分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幾乎都是大師寫的!所謂的大師,就是自己已經有非常好的成績,而且經過了時間的考驗。 他們會想要寫書,純粹是想要分享自己的所學。反觀市面上有些暢銷書,作者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好的成績,但是他是靠賣書賺錢…書的內容沒幫助到你不打緊,有些內容可能會誤導你! 以巴菲特的書籍來說,市面上一堆「巴菲特XXX」的書,其實都不是巴菲特寫的,裡頭寫的內容,或許只有部分對,又或許沒寫到精隨。 (來源:網路) 要學到原汁原味,最好是看大師寫的或推薦的書,像是雪球、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漫步華爾街、非常潛力股等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學習投資大師的閱讀精神 巴菲特的良師益友,蒙格,的傳記裡提到,蒙格自己平均一天看一本書!(不過他有說是挑重點看) 在我計算過後,蒙格都快90歲了,他從小到大讀的書加起來大概有3萬本,他本人根本就是霍爾的移動圖書館! 難怪巴菲特老是說:蒙格總能一眼就看透事情的本質,因為他看過這麼多書,早就已經是各行各業的專家了! 當然,不是非要看這麼多書才能成為投資高手,但我自己就給自己下了決心,一個月至少要看個3本書,確保自己有在成長。 古人說:一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為了在投資路上翻山越嶺,現在就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吧! 延伸學習:終身學習延伸閱讀:投資股票的"得"與"失"讀完投資大師的書,提供你一個免費的學習空間,股市大富翁,讓你驗證大師的持股方法,看清楚大師是憑運氣還是真有兩把刷子!?

2015年01月12日
公開

人活著,自在就好!

人活著,自在就好! 撰文 / 擁抱不完美&故事療癒—周志建 關聯關鍵字: 故事的療癒, 擁抱不完美, 心靈成長, 生命故事 2014/12/12 人活著,自在就好! 每活過一天,我的生命就少一天。 我的生命很寶貴, 我不想再浪費一點時間去「應付」誰, 或去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 今年夏天,我第二次應邀到北京參加心理學家大會做一場大型演講。 兩年前去過一次,很大陣仗,叫我大開眼界,其實這是我不熟悉、也不喜歡的大場面。 八百多個來自大陸各省菁英份子、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大家共聚一堂,三天裡,每天有十幾場的沙龍任君挑選,這種大型研討會有點像是心理課程的「嘉年華會」或是大拜拜,熱鬧非凡。 被邀來授課的學者專家,包含兩岸三地,都是一時之選。這個世界是需要「抬頭」的,每次看到這些授課學者的來歷身份,都叫我想「敬而遠之」。唉,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 要不是因為我的書在大陸熱賣,為了推廣敘事,我只好硬著頭皮前來,不然,像這種瞎拚(shopping)的心理課程「園遊會」,其實自己並沒有多大興致的。 唉,這是我的問題,我是一個奇怪的人。 我怕吵,我喜歡安靜、獨處,不喜歡社交,我更不需要「粉絲」(雖然很感謝大陸讀者的熱情支持),我只想──獨善其身。 像這樣跟一堆專家學者寒暄問好的社交場合,在我生活裡,幾乎絕跡,我早已不幹這種應酬事。 你知道嗎?跟這些名人碰面,第一件事就是要「遞名片」做自我介紹,光是這個動作,就叫我尷尬,因為我連名片都沒有。真的,不用驚訝,不騙你,我從沒印過名片,我唯一有的名片,是呂旭立基金會幾年前幫我印的,我很少發,兩盒名片幾乎原封不動。 雖然答應參加這次大會,但我還是婉拒了第一天早上的開幕典禮,一想到到處要跟一群不認識的專家學者握手寒暄,就叫我渾身不自在。當然,連全體大合照都可以省下來了。 每活過一天,我的生命就少一天。 我的生命很寶貴, 我不想再浪費一點時間去「應付」誰, 或去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 我不是鴿子,我是一隻孤鳥。 不好意思,這樣說絕不是我耍大牌、驕傲,更不是搞自閉,我只是單純地想要安靜,專心準備我的課程演講而已。 活過半百,我不想再配合別人的期待「演出」,不想再把我的時間精力浪費在我不喜歡的事情上。 這幾年,我的生活越來越簡單,我在勵行「減法生活」,世俗的繁文縟節,能免則免。 我清楚,這次去我為那場百人大演講而去的,其他與這事無關的應酬,一概敬謝不敏。 想起兩年前我參加大會時,不但到處要跟專家學者寒暄問候,還要跟熱情的學員簽書、合影,把我累壞了。我天生不是社交的料。我害羞,我要單純,你說我孤僻也好,我不否認。但這就是我,我很接納這樣的我。 今年的我,自在許多。我鐵了心,我要忠於自己,不想討好任何人。 那幾天三餐在酒店大餐廳吃飯時,我總是故意晚到,挑大家快吃完、人少的時候,我才進餐廳。每次打完菜,我都會找個角落無人的餐桌坐下,默默地一個人用餐。以前在餐桌上,學員很熱情總會來談話,我根本無法好好吃一頓飯,這次我學乖了。 有一次,打完菜,我一樣選了一張無人的餐桌坐下,剛要開始扒飯,就聽到遠處有人叫我:「周老師,周老師,一起過來吃吧?」 抬頭一看,前方餐桌大約七、八人圍坐,喊我的人我並不認識,想必是熱情的學員吧。我笑了笑,揮揮手,不好意思地拒絕了,然後繼續吃我的菜。 吃了幾口,突然發現不對,那一桌好像不是學員,是講師吧? 我再抬頭張望過去,想確定。 好像是耶,而且是台灣來的講師。 今年大會,蕭文、廖鳳池等幾個台灣諮商學術界前輩(教授)都前來共襄盛舉,他們正坐在那裡,我剛剛沒看清楚 該死。 「怎麼辦?要過去打聲招呼嗎?」我猶豫著。 當時,內心有一個聲音:「過去打招呼吧,這是禮貌,免得人家說你驕傲。」 當我這樣想時,心立刻就「緊」了起來,這是我所熟悉的焦慮,我知道。當我必須去做我「應該」的事時,我就開始焦慮不安了。 人活著,經常身不由己,我們得做很多我「應該」做、而不是我「想」做的事,這就是人活得辛苦的原因。 勉強自己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會讓我感到焦慮不安。這幾年,我越來越不去做這種事了。我很任性。 辨識完自己的焦慮,出現另一種聲音,這個聲音,我也很熟悉。 「之前在台灣我只聽聞過這些前輩,我又不認識他們,而且他們已經吃飽了,只是在閒聊而已,現在我餓了,我想吃飯,我不想聊天,更不想去交際應酬,為什麼我非得現在過去跟他們打招呼呢?算了,自在就好。」 這個聲音說服了我,我決定放過自己。 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吃我的飯。 「管他的,別人怎麼想都不關我的事,我只想單純地做我自己、做我想做的事就好。」當我這麼想時,立刻感到輕鬆、自在。 這十年,我是這樣過生活的。 接下來那幾天,我很自在地走在餐廳、大廳、講堂上,有人跟我打招呼,我就微笑、點頭,不刻意去「做」什麼。要簽書、可以,只要當下我有空,絕對沒問題,十分樂意。如果沒空,我會微笑、拒絕,一點罪惡感都沒有。 在那個當下的我,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自在得很,我不需要去「應付」誰。我喜歡這個從容自在的自己。 現在,每活過一天,我的生命就少一天。我的生命很寶貴,我不想再浪費一點時間去「應付」誰,或去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至於別人怎麼想,Who cares?管他的,人活著,自在就好。 反正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不是嗎? --------------------------------------------------------------------- 本文摘自「把自己愛回來」一書(方智出版),11月24日隆重登場。 詳細資訊請參考:http://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

2015年01月11日
公開

新的養老觀 老伴

新的養老觀 老伴 你有幾個「老伴」?如果你單身、失婚或者老年喪偶,沒有老伴,該怎麼辦?別擔心,老伴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假設你的答案是「只有1個」,很抱歉,顯示你的支持網絡薄弱,你的生活十分退縮封閉;10個,不錯,相當充實;20個,恭喜你,保證生活非常多采多姿。 一般人常指望夫妻的功能之一,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社會心理分析,這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愈老愈不肯妥協,貌伴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寄望婚姻(配偶)能解除寂寞,基本上是神話,」資深兩性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毫不隱諱指出,現實中看到很多夫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幾乎沒有任何交集,她的一些朋友有時不能把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講師廖紀華也主張,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陪伴度過晚年生活,這是把生命窄化,而且對彼此的壓力都太沈重.. 萬一有一半先走了,另一半則是難以承受之痛「夫妻關係太黏膩、太依賴,對生死就不容易看得透。」她善意提醒。 經常受邀參與社區老人議題講座的廖紀華觀察,在絕大多數社福團體、醫療機構服務的志工,80%都是女性,年長男性反而不願意走出來,「家庭角色互換,女性退休後跑出來,男性則大多窩在家裡,只會打電話問老婆『什麼時候回家煮飯』。 16個朋友,提高幸福指數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的生活狀況,其中對生活最感滿意的退休族,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退休生活的,則只有不到10個朋友。 研究人員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團體和情感方面的支援,是左右退休快樂與否的重要因素,影響程度更勝於金錢。即使保持單身,但有很多親近的朋友、家人、鄰居,參加有意義的組織,照樣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的老年生活。 老人學專家、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邱天助指出,幸福的退休生活至少包括6個面向,健康、感情、學習、工作、信仰(精神),以及社交活動。社會支持網絡代表與他人的連結度,找對老伴不但可以提升生命品質,還能改善健康與壽命。 擁有滿意的社會關係與豐富的社交生活比較快樂。他並且提出一個自我檢測量表,列舉10個評估項目,譬如是否常和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每個月見幾次面、熱心助人等等。 老年最害怕自己一無所有,會恐慌、沒有安全感,愈早計劃,就能愈早瞭解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已經很豐富。 傅利曼確切表示,人生下半場能具體看到健康與長壽成效的,都是因為提早計劃,用心經營社會網絡的結果。 因為沒有同伴,生活不知如何打發,足不出戶、唉聲嘆氣的長輩比比皆是,「『老年自閉症』或『老年憂鬱症』比『老年癡呆症』更教人憂心。」找伴是退休族一個重要的人生功課,絕不容輕忽。 「友誼帶來的快樂,可說是全世界最不需要花錢的東西,」柴林斯基一語概括,但他也強調「友誼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仍需要付出一項成本: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開枝散葉。 老伴絕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而是用心經營的結果,更不能一廂情願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定要提早開始「收編」,中年就要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 廖紀華常聽到很多人開口閉口說「隨緣」,在她看來則是「偷懶」的藉口,朋友之間一定要花時間維繫,否則關係就會疏遠,「不要以前忙著工作,忘了交好朋友,等到老了再交,別人也會挑(剔)你。」 正如同年輕的時候會為「往上爬」做準備,過了中年以後,不管40歲、50歲,就要開始為「往下走」做計劃,一定要知道如何下山,才能順利地從山頂回到出發的原點。 廖紀華建議,不妨列出一張「老伴清單」,把生命重新做整理,就可以很清楚掌握自己的8位置: 1健康要顧好。 膝蓋沒力就得連滾帶爬地下山。 2財富規劃要做好。 但也不必焦慮過度,而是把物質慾望降低,夠用就好。廖紀華認識一些長輩,一個月9000元就過得很不錯,純粹只是生活必須開支,反正東西都買得差不多了,房貸也大多付清了,不必買新衣服,而且坐公車免費,到老人大學就讀學費非常便宜,一年繳幾百塊錢,活動內容又充實。 3一定要有醫療保險。 突然生病住院,才不必擔心醫療費用沒著落。 4評估個人社會資源。 有哪些可運用?這些資源累積起來是衝突線多,還是和平線、冷漠線居多?譬如泡湯、唱歌、旅行,是否都有伴可同行?再根據這份評估下手收集老伴,手足、親戚、同學、同事、鄰居、宗教信仰、公益組織、才藝社團、寵物等,都是適當的管道。 《一個人的老後》 作者:上野千鶴子,1948年生,富山縣人,京都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 本書共分六章: 第一章『歡迎加入單身一族』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一針見血道出人生真實結局,最後的人生終究是一個人。 第二章『如何選擇生活住居?』 作者認為不用再為家人和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許多入住照護設施的年長者『想回家生活』的願望,甚至是指『想回到一處專屬於自己的家』,而不是『和子女同住的家』。 第三章『如何維繫人際交往?』 老後別只依賴職場上的友情,也應該在其他領域拓展關係,高科技如網路與手機,也是行動不便老者之低廉的交友方式,建議老人能夠交一些可以『一起吃飯』的朋友。 第四章『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有一個比較值得大家去遵循的建議:那就是『不要輕言退休』,作者鼓勵銀髮族積極去從事『第二春』,或是『第三春』的小事業,老年生活當中有個『專業小舞台』讓自己的能力繼續發揮並賺點小錢,不論在實質與精神面上都值得銀髮族去嘗試。 第五章『如何面對醫療照護?』 人一旦步入暮年生活,的確得面臨『誰來照顧自己』的問題。雖說現實社會的照護系統日漸完善,但接受照護仍需無比的勇氣與智慧。此時,仔細傾听自己的聲音,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一旦成為受照護者也可以坦然以對。 第六章『如何劃下人生句點?』 人生的句點,這裡指的當然是死亡,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後,還能留下什麼?自己又想以什麼方法離開人世?以下是單身者往生前就可以做的四項準備: 1.平常多與人接觸,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以利往生後能及早被發現。 2.盡早處理掉不能留下的物品。 3.關於遺體遺骨的處理,最好選擇不會讓生者感到困擾的處理方式,並且讓生者充分瞭解自己的意思。 4.準備好一切身後事的費用及謝禮,千萬別認為別人的幫助是出於義務或理所當然。單身者若能抱著這種想法享受人生,便能安心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結語: 俗話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畫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要準備的: 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营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 第二是老居:與其過度恐懼孤獨,一定要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城市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 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一定不分家產。 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貴族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 感謝 老朋友 您就是我的老伴

2015年01月04日
公開

你不知道的九筆投資賬 2015年讀懂這些你就能賺錢

你不知道的九筆投資賬 2015年讀懂這些你就能賺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12-24 10:47  2015年讀懂這些你就能賺錢 很多人將投資和理財混為一談,將理財簡單的等同於投資,這種狹隘的理解導致他們在理財時目標不明確,以及許多錯誤的行為。微訊社分析師認為,分清投資和理財區別非常重要。那么投資和理財不同之處在哪里呢? 一、戰略和戰術的區別 首先從概念上說,理財是大概念,而投資是小概念,理財包含投資。投資關注每筆投入產出比,屬於戰術層面;而理財則不止如此,它既包括個人投資的回報,也包括實現個人的財務目標,如養老、旅遊、教育、保險等多方面的目標,甚至是實現人生的理想。投資是用錢賺更多的錢,理財是把錢合理安排以保證有更多的錢。如果說投資只是關心錢的問題,理財則既關心錢,也關注人的因素。理財著眼於整個生活,合理安排人生規劃。 二、長期和短期的區別 投資一般都只是短期行為,它關注只是眼前的利益,因此特別重視回報,而理財則是長期行為,它看重的是穩健及長期。投資追求短期的利益,優點是可見的好處,缺點在於目的不明確,可持續性不強;理財則追求長期的效益,短期內或不帶來收益(比如說消費、保險等支出),優點在於它保證你今天有錢,以后也有錢。 三、范疇和結果的區別 投資和理財范疇也有不同。顯然,投資不包括消費,投資只注重用錢生錢,但理財則不同,范圍更加廣泛。它包括投資和消費,除了投資,理財還包括合理的消費,財富保值,個人及家庭健康財富保障,以及未來生活的安排。相較而言,理財更為復雜。正因為如此,投資和理財的結果也不同,投資可能帶來一大筆收益,理財帶來的則是現在及未來穩定富裕的生活。 講了這么多投資和理財區別,您是否對理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呢?那么我們又該具體投資那些呢? 2015年讀懂這些你就能賺錢 你不知道的九筆投資賬 “錢生錢”的世界,一直很神奇。不信?我給你算幾筆貌似很簡單的賬,看看是否能得到你心中的答案? 第一,虧錢容易賺錢難。 這絕不是一句空洞的感嘆,而是有數字依據的。比方說你現在花了10萬元買股票,恰逢股市大牛,你的資產翻到了20萬元,這就是所謂的“賺了100%”,隨后股市急轉直下,你的資產又回到起點10萬元,這就是所謂的“虧了50%”,看數字就知道,虧錢更容易。 第二,別以為你在賺大錢。 打個比方,你手里有100萬元,第一年賺了賺40%,第二年虧20%,第三年賺40%,第四年虧20%,第五年賺40%,第六年虧20%,資產最後剩余140.5萬元,你以為你在辛辛苦苦地賺“大錢”,其實算下來你的年化收益率不過5.83%,還不如國債。 第三,別小看復利。 千萬別看不起每天1%的收益,你現在拿100萬投入股市,絕對不寄希望於漲停板,堅持“每天賺1%就離場”,那后果是:1年后你的資金將翻至1,203.2萬元,兩年后,又回劇變至1.45億元,輕松拿下范冰冰不是夢! 2015年讀懂這些你就能賺錢 第四,漲跌停不分先后。 第四,漲跌停不分先后。 有的人想當然地認為“先漲停后跌停”要好於“先跌停后漲停”,我們不妨來實際查驗一下:第一天,你100萬元的本金漲停后變成110萬元,第二天跌停,本金變成99萬元;反過來,第一天,你100萬元的本金先跌停變成90萬元,第二天再漲停,本金也是99萬元,與前者一樣。 第五,10年翻10倍不是夢。 很多人覺得100萬放手里,10年之后變成1,000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其實,你只需做到每年的投資收益率為25.89%,這樣一想簡直too easy!那么你還在等什么呢,用心投資吧,10年1,000萬,20年1個億,30年10個億…… 第六,持有成本很有意思。 舉例說明,如果你有100萬元,投資某股票盈利10%,當你做賣出決定的時候可以試著留下10萬元市值的股票,那么你的持有成本將降為零,接下來你就可以毫無壓力的長期持有了。如果你極度看好公司的發展,也可以留下20萬市值的股票,你會發現你的盈利從10%提升到了100%,不要得意,因為此時股票如果下跌超過了50%,你還是有可能虧損。 2015年讀懂這些你就能賺錢 第七,不要永久做空。 第七,不要永久做空。 你現在將手里的100萬元用於做空某只股票,那么你可能發生的最大收益率不過100%,也就是說股票給跌沒了。而如果你做多的話,收益率是永遠沒有極限的。從理論上講,人類社會會一直向前發展進步,因此,千萬不要永久地做空。 第八,分散風險很重要。 現在有兩種產品,無風險型產品和風險型產品。經數據統計,無風險型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而風險型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0%至-40%。如果你將手里的100萬全部投資於風險型產品,那么一年下去,你最多可能虧損20萬元,而如果將80萬投資於無風險型產品,剩余20萬投資於風險型產品,那么一年下來,你所能遇到的最差情況也就是個不賺不賠,而你的最佳收益,則同樣能達到12%,現在,你知道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了嗎? 第九,認清補倉的奧秘。 如果你在某只股票10元的時候買入1萬元,如今跌到5元再買1萬元,猜猜你的持股成本是多少?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七塊五”,而其實,持有成本是“六塊六毛七”,補倉,就是這般神奇。 簡言之,投資是長遠和全盤的財富規劃,將伴隨您走過財富人生,以上就是簡單的幾筆投資賬,你算對了幾筆?如果全對的話,那恭喜你,你已經是傳說中的投資大師了。如果還沒有,別氣餒,“是狼就得煉好牙,是羊就得煉好腿”,從此刻起,請謹記:防范風險,保住本金;降低波動率,穩健收益;長期投資,愛上復利……你,就是明日之星!

2015年01月03日
公開

成長之所以稱為成長是因為歷經挫折

http://www.moneyweekly.com.tw/soup/contents.aspx?ar_id=1 成長之所以稱為成長是因為歷經挫折 佘尚樺/理財周刊 年近四十,回首來時點點滴滴,有人問我什麼叫做成長?我淡淡地說,哭過、痛過才能領受的喜悅滋味,就是成長。 有成長必事先有經歷挫折,若是一帆風順、其實並不太會產生成長的感覺,越是順順利利的事情、越是無法讓人有著深刻記憶。 回想起來也的確是如此,如果選擇簡單的路、輕鬆的路,即便到了終點,成就感也是大打折扣,日後也無太多印象可言,可能有人問到會回答去過、完成過,但不見得會讓人說出:感動過。 挫折令人難受,但持續難受不做改變才是真正的難受,很多人都想要走輕鬆的道路、也怕吃苦更不想讓下一代吃苦,結果吃苦的還是自己,造成下一代同時也失去競爭力。 以求職來說,現代人大家都想要擠進公家飯碗謀求穩定的收入,唯一的可能挫折就是公職考試,但只要熬過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多問題,除非是自己違法亂紀幹些壞勾當而葬送前程。 但在民間私人企業就職,說穿了就是殺戮戰場,比拼的是個人的競爭力與實力,要更好的職位、要更好的待遇,就得拿出相對應的本事。 只要能力不好、無法對公司有具體貢獻,下場就是捲舖蓋走路,一個專案完成還有下一個專案等著挑戰,一個業績目標完成還有下一個業績目標等著衝刺;沒得選擇,只能咬牙逼著自己變強,因為更強所以也才有機會讓市場更多人看見、因為變強所以身價才可能跟著水漲船高、因為變強所以才能應付更多的挑戰與突破。 有一天當我意識著我已經感到輕鬆、沒有壓力時,只會有兩個可能:一個是我已經強大到可以輕鬆應付所有的狀況,另一個是我弱到身在舒適圈而不自知,我希望我是前者。

2015年01月01日
公開

退休不工作 對誰都沒好處

這篇標題下的真好,即便是退休了還是要有事情做才才不會老的快,也較不易得老年癡呆,Sandy想好,若經濟允許,以後老了要做志工服務社會,希望是可以在50歲就半退休,畢竟50歲身體很多地方都慢慢退化,記憶力衰退,如果還繼續被人指揮來指揮去的真的很累,所以再拼十年好好理財,希望可以願望提早達標,累積的財務到一定水準,Sandy想在住家附近找有機店或是其他的兼差工作,不想每天趕到龜山上班了,到時不養車子,車位要租人,換個管理好一點,房子小一點的一房一廳來住,把現在這間小三房處理掉或是租人收房租.如果可以靠理財每月都有三~四萬固定收入就可以提早退休了.期待願望及早實現~目前常看到身邊同學或朋友每天都在花錢享樂,Sandy一點都不會羨慕捏,目前Sandy只覺得生活簡單,錢夠用之餘不亂花積極理財才能提早退休,對於目前注重享樂盡情花錢的同學或朋友們只能給予祝福.畢竟每個人的生涯規劃都不同,Sandy是希望早退休過更清閒生活,畢竟在私人企業工作,不一定是可以永遠做這個位置,搞不好哪一天公司倒閉或是停業,在超過40歲後找工作是很困難的,所以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早點把自己的財物奠定穩定水準,這樣邁入中年後,管公司裁不裁員,都可以開心無慮度過每一天~ 退休不工作 對誰都沒好處 2014-04-30 天下雜誌 546期 作者:經濟學人 貧富差距 經濟學人 有本事的人,年紀漸長,收入一樣豐厚;但愈靠勞力賺錢的人,上了年紀後,失業、退休比例也愈高。贏家和輸家的差距,可能愈老愈大,而且世襲。 「波克夏.哈薩威」每年的股東大會,主持盛會的巴菲特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象徵。巴菲特八十三歲了,仍然活躍。顯示有技能的人,即使年屆退休,也能持續工作。在已開發國家,教育程度愈高、位階愈高,工作年限也愈長。美國的差距最為明顯。受高等教育的嬰兒潮世代延後退休,缺乏技能訓練的年輕人則提早退出職場。 這個趨勢,對個人、對社會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活得愈久,退休生涯愈長,老人閒著不工作,對誰都不是福。甚至有專家相信,這會拖慢經濟成長,造成「長期停滯」,因為靠年金度日的人愈來愈多,形成政府財政的重擔。 同時,隨著工作型態轉變,有本事的人,生產力高於以往,所以年紀漸長,收入一樣豐厚。科技發展也是一環。從管理到創意,這些電腦沒有的能力,並不因年紀增長而消逝。不只幸運的銀髮族受惠,對社會整體也有好處。當經濟成長減速、趨緩,高所得的人繳稅時間拉長,政府財政收支也可因此改善。 有錢的老人繼續累積財富,讓他們的下一代承襲更多財富。 反之,社會天平的另一端,知識水平愈低、位階愈低、愈靠勞力賺錢的人,年紀愈大愈難做粗活,隨之失業或退休,讓他們連養活自己都成了問題,還必須仰賴年金過活,更別說會留財富給下一代了。贏家和輸家的差距,也因此愈老愈大,而且世襲。 提高遺產稅可能是選項之一。但政府更要改革退休和教育制度,才能創造財富。 工作的盡頭,不該由年紀來決定。不必要的法定退休年齡和年金制度,就該廢除。政府應該用福利為高技能的人才開拓機會,把年金轉為累進制,並加碼投資各種教育,強化生存技能。政府推動改變的機率有多高?已開發國家的情況讓人很難樂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加上投票意願極高,政治人物總想盡辦法討好他們,而不願推動破壞性的改革。政治人物需要說服缺乏技能的高齡選民,為了自己好,退休也該持續工作。 這任務不好做,但不做的話,隨之而來的經濟停滯、貧富差距擴大,後果只會更糟。(彭子珊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