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努力賺錢,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受別人的金錢考驗

2014年11月23日
公開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6091-111835 努力賺錢,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受別人的金錢考驗 人這一輩子,我們常說很多事情跟物質沒有關係,很多東西錢買不到,可是說到底還是跟錢有關。有時候,我們想要活得體面,那也許不見得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不需要很浮華的物質慾望享受。我想要的不多,我希望一年有能力帶家人出國旅遊一次,有能力讓家人吃得健康、安全,有能力讓家人不用為生活汲汲營營,那麼我就必須先把自己過得上軌道,才能追上那些理想生活。 《今周刊》第933期的封面標題《35歲前非懂不可- 有錢人改變一生的好習慣》被放上了雜誌的臉書粉絲團當作置頂文章。文章下面的留言很精彩,其中得到最多讚的是:「總是叫大家學有錢人,有錢真的這麼了不起、這麼值得學習?怎麼不教大家如何做個正直、誠實、心靈富裕的人?」 是啊,表面上賺很多錢似乎很膚淺,但想得更深一點,只要不偷不搶不騙,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賺錢是為了讓自己和所愛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對? 人這一輩子,我們常說很多事情跟物質沒有關係,很多東西錢買不到,可是說到底還是跟錢有關。 就好像感情吧,許多勵志的心靈雞湯文喜歡強調精神層面的契合。這沒有錯,可是它們忽略了精神上的共鳴往往來自類似的價值觀,而一個人價值觀的培養,又來自於從小到大的物質環境。 「多少錢夠用?」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不一,但相似家庭背景成長的人,觀念會更加的接近。 就拿近期引起熱議的電影《控制》來說,妻子艾咪的心機確實可怖,但原本恩愛的小倆口,關係的轉戾點也是由於兩人接連失業,本以為有數百萬美金可以作為日後生活依仗的信託基金也幾乎耗盡,才導致貧賤夫妻百事哀,讓後續的問題逐漸浮現。 前陣子,網路流傳著一篇關於錢與愛情之間的文章。 文中提到一段兩男一女的三角關係,男人願意花錢讓情敵離開,情敵剛開始嗤之以鼻,認為錢無法買到愛情,但當價碼從5萬加碼到5000萬後,情敵終究選擇離開。他選擇用5000萬作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說: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為了成就自己的未來,他可以含辛茹苦、報仇雪恨,當一個真正主宰自己的男人。 有對情侶看完這段故事,男方選擇放棄對方提供的5000萬,因為他解釋:「我的愛情是無價的。」 當他的女友被問到是否感動時,女方說:「我雖然感動,但我更感動的是那個為了我付出5000萬的男人,而不是放棄別人的5000萬,男友的觀點確實可敬,但並不現實。」 這段故事裏,我想表達的不是錢可以買走一切,包括愛。而是錢或許可以決定一段關係的所有權,可以決定你的人生實際上能夠有多麼自由。我的自由不是指思想上,而是如果你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來一場即刻就走的旅行,就必須先過得了花錢這一關。 我們的人生不用窮得只剩下錢,但努力賺錢,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受到別人金錢的考驗。 有時候,我們想要活得體面,那也許不見得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不需要很浮華的物質慾望享受。我想要的不多,我希望一年有能力帶家人出國旅遊一次,有能力讓家人吃得健康、安全,有能力讓家人不用為生活汲汲營營,那麼我就必須先把自己過得上軌道,才能追上那些理想生活。 不是誰都能體面的倔強過活,我選擇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來實踐那份倔強,而不是終日喊著不隨波逐流、尊嚴、體面。 有錢沒什麼了不起,但與其仇視,不如學習。切勿因為自己沒有的,讓目光變得傾斜。從不同人身上學習到對自己有營養的東西,才是能力。 原以為「粉絲團該怎麼做才會有人看」「怎麼做才引起共鳴,進而塑造品牌」、「創造專屬的商業模式」…… 這些know how沒什麼了不起,後來才發現不然。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InMyWordz ☆冒牌生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inmywordz

婚不婚 女性財務都要自主

2014年11月23日
公開

Sandy覺得這[婚不婚 女性財務都要自主]真的很重要,因為即便是走入家庭,照顧的孩子總有一天長大會離開父母,外因誘惑太多與其擔心害怕另一伴有外遇,不如好好把自己打理/照顧好,走入家庭也要有自己的獨處生活及經濟,不要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經濟不獨立靠老公),這樣賭注下太大,難保有一日籃子翻了蛋也破了什麼都沒有歸零,這樣的人生是會很慘的 ~ 婚不婚 女性財務都要自主唷!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6310 婚不婚 女性財務都要自主 撰文 / CFP宅急便-TAYLOR 2014/03/10 女性的平均餘命比男性更長,可以預見的,是已婚婦女可能在人生最後階段要單獨面對生活的挑戰。現在女性不婚的比例也相當高,在財務的規劃上需要更多的準備,以應付未來退休、老年安養等需求。 3月8日是一個屬於女性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要談談女性的財務自主權。 近年來,女性在政治、經濟等等領域都逐漸嶄露頭角、讓人刮目相看,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去年就出了一本書《挺身而進》(Lean In: Women,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鼓勵女性積極把握機會、爭取更高成就。這是相當好的一件事,女性的工作能力、專業其實都不輸給工作職場上的男性同事,企業本來就應該在與升遷、加薪等給與公平的對待,不應該因為是女性而有差別待遇。 在這個屬於女性的日子,妳也可以想一下,財務上是否也能獨立自主,讓自己往後生活無虞? 很多女性在婚前是獨立自主,把自己照顧的很好,婚後重心轉移到家庭,含辛茹苦把子女撫養長大,卻從不為自己著想,以致於老後無經濟自主能力,還要靠子女生活。萬一子女不是那麼孝順,或是長居國外,自己老年的退休與安養看護都成問題。 子女教育當然很重要,如果有能力。父母親都希望讓子女出國唸書,以後有比別人更好的競爭能力,但是如果家庭經濟本身就不是那麼寬裕,讓子女唸長春藤名校,可能就犧牲了父母親的退休準備,這時候,也該考量一下是否有其他的方案可以選擇了。 女性的平均餘命比男性更長,可以預見的,是已婚婦女可能在人生最後階段要單獨面對生活的挑戰。 現在女性不婚的比例也相當高,在財務的規劃上需要更多的準備,以應付未來退休、老年安養等需求,以下針對女性在財務規劃上提供一些建議: 1. 及早建立妳的儲蓄習慣 不論收入多少,妳都應該在開始工作後就建立起儲蓄的習慣,每月把薪水花光光、當月光族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尤其是年輕未婚、沒有家庭的壓力時,更應該開始養成投資的習慣,因為投資要能夠產生可觀的成效,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有足夠的時間加上複利的效果,就能讓妳的投資為你帶來豐碩的果實, 讓妳可以來完成財務目標,像是退休或買房。 時間縮短、投資的時間不夠長,妳將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舉例來說,同樣要累積到1,000萬,如果投資報酬率6%、有20年時間準備,每個月存21,535就夠了,但是時間縮短成10年時,妳每個月就要存60,717,這金額幾乎是原來的三倍了。 2. 做好自己的預算控制 即使是單身女性,沒有什麼經濟負擔、也沒有特別的財務目標要達成,可能三不五時就會在逛街時買了一雙好看的鞋子或名牌包,信用卡先刷了再說。不過建議妳還是逐漸改掉這種消費模式,把自己的支出先做好預算控制,在每個月的收入當中至少撥出10%∼30做為儲蓄投資的金額,把這部份金額先撥入一個獨立的戶頭後,其他的錢才用來做日常開銷之用。 如果需要做大筆的花費,可以先編列預算。以前可能是看到馬上就買下來,現在是每月存錢、等到3個月、半年之後才買。這有一個好處是,你不會因為衝動刷卡,造成無法繳清帳單上的金額,而必須多支付銀行信用卡的利息,另外,它可以讓妳有時間仔細思考,妳是否還需要買這個東西、它對妳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也許到時妳已經存夠了錢,但是妳發現其實妳並沒有那麼需要這樣東西,錢就省下來了。 3. 不要怕冒風險、投資不要太保守 跟多數的男性比起來,女性投資上相對保守許多,他們不願意看到任何損失、安全是唯一的考量,因此投資上都相對保守, 定存與儲蓄型保單幾乎就是他們最冒險的投資工具了。 不過我們都清楚「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上也絕對沒有所謂的完全無風險又高報酬的工具,銀行收了你的存款後,因為它放款出去,房貸利息現在也只有2.5%左右,因此它只能給妳定存約1%的利息。但是如果妳的投資工具只有這種接近零利率的工具時,妳把所有的錢放在銀行的定存,就不能讓錢為妳工作、妳的錢無法透過複利累積的效果來滾出更多的錢,因此妳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達到妳的財務目標。我們看一個例子:如果要在10∼20年內累積到1,000萬的話,在不同的報酬率下,每個月妳所需要投入的金額與總成本: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只是放定存的話,即使時間拉長到20年,妳都還要付出903萬才能存到1,000萬,但是在6%報酬率下,妳總投資的成本只要517萬,剩下的一半是時間的複利效果所累積出來的。 更可怕的是通貨膨脹率以3%來算的話,妳存的錢每年的實質利率是負的,因為1%利率的累積效果還比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妳的錢事實上是愈存愈少的。 4. 做好溝通掌握家裡的財務狀況 女性細膩的個性特質,相對上是比較適合來管理家庭的財務的,已婚的女性有些人可能不習慣過問家裡的財務狀況,但是財務基本上跟二個人都息息相關,妳應該開誠佈公的跟另外一半談談家庭的財務狀況,共同訂定你們都希望達成的財務目標,在財務管理上分工合作:誰負責記帳、投資管理、支付帳款等等,能夠建立彼此的共識,才能讓二個人的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來完成未來的財務目標。 如果覺得財務上的數字太過繁瑣、自己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也可以尋求財務顧問提供專業的協助:包括當夫妻間的橋樑,來做財務上的溝通與協助做完整的財務規劃等。

觀音山登嶺

2014年11月22日
公開

公司今年安排最賺錢的鍵盤部門workshop是來爬觀音山,上山下山只要3hr就可以爬完,對Sandy而言算小case,因為Sandy曾爬過那種艱困的雪山,是那種要在山上過夜凌晨再繼續攻頂的山二天一夜,所以對於這種小山是輕而易舉就可以爬完全程,這行程是規定全公司員工都要去,如果不去要填假單,假單要簽很多主管,所以很多員工其實大部份都會參加,只有少數幾個同事不去,其實Sandy覺得公司安排這登山活動還不錯,算很健康的活動,因為爬山人數大約一百多人所以行程是請旅行社安排,有準備遊覽車,三明治,水,中餐,公司為了分散公司所有員工是分成三梯(11/15;11/22/11/29),聽說上週六(11/15)去爬其他山的部門因為下雨,山變的不好爬也增加危險性,週一時Sandy還一度擔心若這週六(11/22)下雨那行程不就變的很不好爬,還好最後幾天放晴,今天(11/22)天氣變大好,真是太棒了~運動會讓腦子產生腦內啡,人會變的樂觀/開心,再加上Sandy週一到週五都有運動,較不會憂慮,對事物看法都比較樂觀,運動對身體好又可以瘦身,從五月至今Sandy已經瘦很多下來(五月之前過胖),現在很多衣服都可以穿了,希望再繼續努力運動,這樣才有體力挑戰明年的自助旅行~加油! 【運動小知識】-『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讓身體感到幸福的神奇腦內物質』 身處於現代社會,想要完全避免壓力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其實壓力的來源,自己往往也是始作俑者之一。透過運動,可以幫助降低不安情緒、抵抗憂鬱,甚至還可促進身體分泌出感到幸福的腦內物質喔。 人體的腦內麻藥,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 你聽說過‘跑步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這名詞嗎?長時間維持運動狀態下,不僅會更加興致勃勃,甚至連幸福的感覺也會水漲船高。引起這種身體變化的物質,就是β腦內啡(β-endorphin)。 腦內啡被稱為腦內麻藥,這是屬於體內的報酬性質激素,能夠為人體帶來快樂的感覺,多分佈于神經系統中。 一但人體開始分泌腦內啡,馬上就會湧起幸福的感覺。根據研究顯示,腦內啡對人體的止痛效果居然是嗎啡的6倍以上。 目前已有實驗證明,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可以促進腦內啡的分泌,尤其是高強度的運動,更可增加分泌量。 據說伴隨著腦內啡分泌而產生的感覺,會引起依賴性的身體中毒,經常運動的朋友們,往往會發現,只要幾天不運動就會感到渾身不對勁,這或許就是腦內啡在作怪了。那些喜歡激烈比賽的人,或許起因都是腦內啡的功效。 不過這跟酒精中毒或是毒品上癮的症狀完全不同,對運動中毒只會為身體帶來好處,讓心情更輕鬆愉快,生活更圓滿。不僅是如此,腦內啡還有強化自體免疫與防止老化的神奇功效喔!一起動一動吧~ 觀音山 觀音山向來為北部民眾假日登山健行的最佳去處,為有效展現沿途的秀麗景致與善用觀音山高處望遠的特點,特別規劃6條登山步道,並設置有完善的木棧步道與指引標記,希望讓觀音山的美景風貌,在遊客漫步造訪時,更顯細緻風華。 觀音山6條登山步道,每一條都有不同的特色。雖然步道崎嶇平緩不一,但是全程林木蓊鬱、鳥囀蟲鳴,上山途中一路伴隨,倒也別有另一番風趣。因為環境自然、空氣清新,觀音山步道遂成為附近民眾晨起健身的好去處。 步道可分為福隆山、牛港稜、硬漢嶺、尖山、楓櫃斗湖及牛寮埔登山步道。其中硬漢嶺步道分為主線和副線(楓櫃斗湖步道),主線由凌雲禪寺旁進入,就可抵達硬漢嶺;從觀音山遊客中心後方進入的副線(楓櫃斗湖步道),雖然行程較短,坡度卻較陡峭,考驗您是否有強健體魄。 登上硬漢嶺後,視野便豁然開朗。硬漢嶺是觀音山最高的地方,海拔約為616公尺。站在這座山頂遠眺,台北101、圓山飯店、關渡大橋、淡水河口…所有大台北地區著名的地標一覽無遺,保證讓你大呼累的值得!如果白天看還不過癮,識途老馬的都知道,這裡的夜景才是一絕!看著對岸漁人碼頭的船隻來回穿梭、看著萬家燈火交織成一片燈海,這才知道,原來觀音山的夜晚也能這麼美! 牛港稜登山步道 步道入口位在遊客中心石雕公園的後方,依地形搭建棧道,因此人為破壞少,沿途花木繁盛,蝴蝶飛舞,蟲鳴鳥叫,不絕於耳,峰頂設有眺望平台,可眺望大台北盆地、台北港、與八里海岸等景觀,亦為賞鳥最佳場所,往返僅需約40分鐘。 福隆山登山步道 步道入口位在凌雲路三段41號旁,為昔稱觀音古道之前段,當時沿途有33尊佛像,呈現的是11面觀世音菩薩,為指點世間迷途的人們而現世。除了引導信徒們一路朝山禮佛的路線之外,在上山的過程中可以觀看觀音渡世的33種形象,充實自我修為和履行禮佛禮數。 完整的台北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計有33座石雕觀音像,另一座花山院法皇,以及設立在開山院中的「台北西國三十三靈場建設紀念碑」,後因戰爭及經濟發展,禮佛古道成了大馬路,石刻觀音佛像只剩下20尊或23尊左右,由於每個人找到的數目都不同,反而使得上山尋找觀音像,成了許多山友或登山健行的遊客,走訪觀音坑的新樂趣。 另外,沿途可見不少的綠竹園,每年一、二月步道旁的山櫻花,則競相綻放,美不勝收;並可途經凌雲寺和凌雲禪寺兩座名剎,步道終點為凌雲禪寺,走全程約需40分鐘。 硬漢嶺登山步道 硬漢嶺登山步道,為昔稱觀音古道,經凌雲禪寺旁步道入口前往,步道沿山勢蜿蜒拾級而上,途中可觀賞火山地形與巨石熔岩群,兩旁栽植山茶、杜鵑和櫻花,每逢花季更添旅遊樂趣。 與楓櫃斗湖步道交會後,景觀豁然開朗,令人心曠神怡,沿途設有多處涼亭可供休息,並能眺望周邊景致,沿途盡是林蔭,是假日外出踏青的絕佳選擇。 楓櫃斗湖登山步道 入口位在觀音山遊客中心後方的楓櫃斗湖,雖然行程較短,但坡度陡峭,對遊客的腳力而言是一大考驗,沿途濃密的竹林,形成一道綠色隧道。本步道為通往硬漢嶺之最短路徑,加上近年逐一改善步道設施,增闢眺望台北港休憩區,相當受到山友的喜愛。 尖山步道 位在觀音山之東南方的尖山,外觀酷似日本的富士山,且緊臨淡水河,故有「淡水河小富士山」之稱。尖山與觀音山之間共有8個山峰相連,靠近尖山的五峰,山形峻秀、濃蔭翁鬱,有「尖山五峰」之美譽。由於山勢陡峭,各峰間落差較大,攀爬其間是對體力的一大考驗,部分路段設有繩索輔助,形成特殊體驗。 牛寮埔登山步道 由硬漢嶺經牛寮埔,可至八里渡船頭與左岸,由於路途遙遠,非有充分準備,不宜輕易嚐試。 步道沿途不僅景色宜人,且可欣賞淡水河、八里海岸風光。無極宮附近還可看到許多的觀光果園,在領略自然美景之時,還能體驗悠遊自在的農家樂。

理財趨保守 現金為王

2014年11月20日
公開

Sandy一直以來都是保守操作,股票大部份都是存配息配股的多,基金則是債券和股票型基金雙管齊下,定存的話最近才回收八月份定存的人民幣定存,恰好人民幣漲,賺匯差也賺利息,Sandy個人覺得選後若是民進黨席次變高,則股市有可能會大跌,Sandy可以找適合的買點切入找績優股下手買進存股賺穩定配息,目前Sandy現金大約保留七成,其餘三成分散(股票/基金/外幣),保留七成是為了等待好時機進場股市及預留急用,這年頭滬港通再加上選舉很多不定因素,所以投資要步步為營才是~ 理財趨保守 現金為王 【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 2014.11.20 06:27 am 貝萊德昨(19)日公布全球投資人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投資人對國內經濟狀況缺乏信心,投資態度轉為「現金為王」,在資產配置上持有現金比重達50%,大於大中華區的46%,並有84%的受訪者表示未來一年將持續持有或加碼現金部位。 貝萊德指出,台灣投資人對未來財務前景看法相較亞洲其他市場保守,主要是對總經狀況、高物價、以及通膨問題存有疑慮,其中,有51%受訪者對通膨變化感到擔憂,幅度居全球之冠。 貝萊德投信總經理馬瑜明表示,雖然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逐步改善,且金融市場也有不錯表現,但台灣投資人對於國內經濟成長率、亦或是中韓FTA帶來的產業競爭力衝擊存有疑慮,使其在投資態度上轉向保守,因此在資產配置上持有偏高的現金部位。 據統計,台灣投資人持有現金比重達50%,比例高過大中華地區的46%,也高過單一市場如香港的46%、大陸的43%:但事實上,投資人理想中持有的現金比重僅35%。 再就個別族群來看,25歲到34歲的年輕人是持有現金比重最高的族群,比例達60%,但理想持有的現金比重僅36%,兩者之間差距24%,落差最大;有趣的是,其實相較全球投資人,國人願意承擔風險投資來達到高報酬的比率達44%,高過全球平均的32%,這凸顯國人其實心中願意投資,也勇於追求風險,只是信心不足。 【2014/11/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有錢人想的真的不一樣

2014年11月20日
公開

有錢人想的真的不一樣 作者:徐仁全、劉子寧   攝影:關立衡、鄭名娟 出處:《30》雜誌 2014年11月號 第123期 炫富時代已過,含蓄品味是新一代富人的作風。服務他們要更細緻與用心,免得嚇跑敏銳的富人們。 全新企劃【30競爭力UP講堂】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教你「聲」得人心的溝通技巧! 「田僑仔」、「土豪」是過去對有錢人的刻板印象。但現在,有錢人跟你想的真的不一樣。他們不再藉由高價商品來炫耀財富,轉而追求品牌背後的意義、內涵與價值。 「 含蓄、品味」是這群富人新的樣貌,也被稱為「優悅生活家」。他們過去也許戴的是一支江詩丹頓鑲鑽的手錶,開的是上千萬的跑車;但現在追求的是內涵,不再大剌剌地用跑車及名錶來展現身價。而是轉為低調,只在內行人前顯露出他們的品味,表現出另一種類的財富實力,這是新一代有錢人的思維模式與表現方式。 美國運通針對旗下持有「Centurion(俗稱黑卡)」的頂級會員進行「台灣富裕族群生活態度及價值」調查,發現這群頂級消費客層真的跟你想像中的不一樣了。他們不再一味追求金錢及地位彰顯,他們是一群「優悅生活家」。從過去追求奢華與財富,轉而重視生活風格的精緻化、人際關係的維護。他們更嚮往人生夢想的實現,也在乎身心靈的健康。 根據統計,2013 年台灣可投資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人達到11 萬人,較前年增加17.4%,全球排名22,亞洲排名第5。這群人皆可稱之為「優悅生活家」,也是各精品業者瞄準的頂級客層,要獲得他們的認同與下單,首先要了解他們在想什麼?要什麼? 追求內涵和智慧的累積 過去對這群人的印象可能是炫富,但現在不一樣了。對這群人來說,自由地運用財富已不是問題,他們更在乎且渴望捷足先登獲得新知,汲取事物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內涵。舉例來說,米其林餐廳雖是這群人士爭相追逐的美食,但他們更在乎能與主廚溝通對話,如能流利地使用英文或法文與主廚溝通,了解主廚烹調的理念及食材的由來,而不是在美食的經歷上多了一個「吃過」的記號而已。 品味只在內行人前顯露 當然,富裕人士都自有一套凸顯富裕與尊貴的模式,也有些人是「唯恐天下不知他有錢」的想法。但這群「優悅生活家」的生活態度傾向含蓄優雅,對於自身獨特的品味只在內行人前顯露,低調傳達自我生活態度及價值觀。以往,他們用大而顯眼品牌作為財富的表徵;如今,內涵及獨特的設計感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但是他們還是享受被識貨人認出獨具品味時所帶來的成就感。 - See more at: http://www.30.com.tw/article_content_26585.html#sthash.SGXaCGr8.dpuf

中國面臨三大疑慮 專家保守看待滬港通

2014年11月19日
公開

中國面臨三大疑慮 專家保守看待滬港通 ( Sandy 看法跟 高倫博士 一致,最近Sandy在今年七月份佈局的中國A股和中國債券(單筆基金)都在最近都陸續獲利贖回 ) 滬港通的真正用意,是為了使擁有龐大美元外匯存底卻無處花的中國,降低對美國公債的依賴。 投資預言專家:中國面臨三大疑慮 施羅德亞洲主管保守看待「滬港通」 撰文 / 鄧麗萍 出處 / 今周刊 935期 滬港通, 中國, 投資, , 個人理財, 935 2014/11/20 投資預言專家:中國面臨三大疑慮 「滬港通」是長線的利多政策,還是短期強心針?長期鑽研中國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對未來一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相對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的趨之若鶩,態度顯得謹慎。 十一月十七日「滬港通」正式啟動,全球投資人終於可以真正首次直接投資中國股市,成為今年市場最後一個亮點,然而,金融海嘯後盤整已久的中國股市,有機會重振雄風嗎? 早在一九九七年就長駐亞洲,曾在菲律賓、韓國等地工作,迄今定居香港長達八年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Dr. Richard Coghlan),對中國在內的亞洲股債市有深入觀察。高倫目前掌管的資產規模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八百多億元),從○九年開始,每年固定針對全球市場提出年度的十大預測,並親自到台、港、新加坡等地發表,已成為許多法人機構做投資決策的依據。有別於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趨之若鶩,高倫從香港就近觀察中國多年,態度顯得謹慎許多。高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針對二○一五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提出了三個憂慮。 疑慮一:投資陸股長期不樂觀 首先,面對滬港通政策啟動,市場歡欣鼓舞之際,高倫看法卻相對保守:「投資陸股,長期可能會有好的報酬,但目前我很難樂觀。」 高倫說,由於很多陸企在香港掛牌,兩邊股市的連動性很高,滬港通有機會同時帶動香港和上海股市的表現。其中,香港股市擁有很多品質很好的非中國上市公司,過去股價被打了折扣,隨著中國資金能夠流入香港股市,可望為這些被低估的公司帶來正面效益。 不過,高倫認為,中國政策和中國企業的獲利表現沒有直接關聯。短期內,投資陸股有機會獲利,但從基本面來看,高倫認為中國的國企改革仍在進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中國金融業正面對隱藏的未爆彈,包括地方政府債、過度放貸給採礦業的壞帳等。「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而且眾所周知時,即使政策利多讓股市反彈,但這通常不會持續很久。」高倫認為,除非金融體系的陰霾掃除,否則中國股市將會繼續掙扎、難有大表現。 疑慮二:中國GDP成長減速 高倫對中國前景感到憂慮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率(GDP)在二○一五年將持續減速,導火線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論是價格或是新屋開工狀況,都顯得疲軟。 高倫說,他認識的不少美國企業家都告訴他,正打算把所有工廠移回美國。隨著機器人取代人力、油價走跌,加上中國工資上漲等因素,製造業紛紛回流美國,讓原本大量委外的工作減少,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巨大挑戰。 不過,高倫發現,中國正傾全力改善經濟結構和企業效率。從中國推動國企改革與轉型,兩大國企南車和北車於十一月初合併,以及亞太經合會〈APEC〉在北京舉行期間,暫停北京周遭鋼鐵等重工業生產,以減少碳排放量,都預示著中國在經濟轉型上的努力。 同時,中國大量投資新技術,包括新能源、食品運輸和食物防腐等。「中國政府意識到,投資必須放在技術提升上,以確保經濟成長得以保持動能。」高倫以食品運輸為例,中國十三億人口面臨食物保鮮問題,因為中國生產及進口的食物有三○%是浪費掉的。中國政府正設法改善食物保存技術,包括找專家改善食物配送過程,引進新技術讓食物保鮮,提供更準確的購買資訊給消費者等,減少食物的浪費。「中國有很多資源和工具,可以用來改善經濟結構。」高倫指出,中國持續靠投資拉動經濟,但投資項目卻從房地產轉向汙染控制相關產業,包括水資源、太陽能、電動車、空氣汙染控制等,中國可望從製造業出口國轉型為技術出口國。 疑慮三:人民幣匯率將由升轉貶 雖然人民幣下半年以來對美元升值,但高倫認為人民幣的升勢即將告終,理由是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將受到壓抑。 過去,人民幣在美國政府施壓下,連續多年緩步升值,但高倫認為,現在情況已經反轉,中國必須保持出口競爭力,而美國也不會有異議,因為美國經常帳赤字已獲改善。 高倫預期,人民幣匯率在這一波由貶回升之後,目前已回到過去的高點,未來將反向貶值,但貶幅不會太大,因為仍有很多投資人持續買進人民幣,看中它的長期匯兌收益。 總體來看,高倫雖然對中國經濟成長和股市前景不甚樂觀,但從中國政府的積極作為中,也看見了一線曙光。以高倫去年對全球市場的預測,正確率高達八成以上,他對中國預測,值得投資人作為決定未來一年投資方向的參考。 高倫對2015年的10大預測 1.美國持續復甦,美元相對強勢,美股表現優於公債。 2.原物料價格仍有壓力,油價在75至85美元區間波動。 3.中國GDP成長減速,人民幣匯價也受壓抑。 4. 澳洲出現20年來首度經濟衰退,澳幣繼續疲軟。 5.歐洲繼續低空飛過,歐元兌美元匯率低於1.25或更低。 6.新興市場走向分歧,看多印度、台灣,看空巴西、土耳其。 7.日本續推強力貨幣刺激政策,日圓匯率貶值至118以下,有利於日股表現。 8.美股以國內獲利為主的小型股,優於海外獲利為主的大型企業 。 9.美國汽車與零件類股受惠於能源價格下降。 10.金價將繼續探底。 里昂:滬港通成幽靈列車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記者蘇珮儀�綜合報導】 2014.11.20 02:55 am 滬港通上路才短短三天,投資明顯降溫,交易金額已大幅縮水,原因是股價已預先反映利多,里昂證券分析師指滬港通已成「幽靈列車」。里昂證券指出,熱度快速下滑的滬港通有如「幽靈列車」,令人想起2007年中國有意開放大陸民眾購買港股的「港股直通車」,刺激香港恆生指數大漲,但該計畫最後胎死腹中。里昂證券分析師說,目前還難以定論滬港通交易能否維持熱度,但交易金額少得令人失望,可能拖累香港證券交易所的獲利。正德人壽保險駐上海基金經理吳侃表示,滬港通需求疲軟原因之一是慶祝行情已告終,「滬港通的利多已充分反映在股價上,投資人不會在目前高點進場買股」。上證指數上周攀抵三年來新高,恆生指數上周也站上近兩個月來高點。上海與香港股市19日維持滬港通上路以來的弱勢格局,A股連續第二日下跌,滬指下挫5.38點或0.22%;港股更連跌三天,恆指下跌155.86點或0.66%,三天下來已跌掉3%。分析師認為,港股通使用額度低,可能對先前期望太高的投資人來講是個壞消息;至於滬股通,第一天表現雖然不錯,但隨著A股市場進入修正,熱度也已趨緩,現在進場的可能難以獲利。19日滬股通僅消耗人民幣26億元額度,低於18日的48億元,也遠遠不及每日額度上限的人民幣130億元。港股通消耗額度同日也較18日驟減68%,只有2.53億元。但是,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許多機構投資者仍在處理法律問題,暫未參與滬股通,預計最快明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會吸引國際投資者增持。MSCI分析師指出,滬港通已成功引起非中國投資人的注意,根據彭博資訊周二報導,滬港通這股搶進中國財的熱潮。 【2014/11/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FT觀點�滬港通 為降低依賴美債 【經濟日報╱編譯楊宛盼�綜合外電】 2014.11.20 02:55 am 金融時報在社論中指出,滬港通的真正用意,是為了使擁有龐大美元外匯存底卻無處花的中國,降低對美國公債的依賴。金融時報指出,滬港通象徵「中國資本時代」邁出了一大步,雖然目前這項措施的額度,對持有4兆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而言還小,仍然凸顯中國欲藉此重塑國際金融與地緣政治情勢目標。滬港通的首要動機,是擴大人民幣持有人的投資機會,進而掃除人民幣晉升為國際貨幣的最大障礙。Emerging顧問集團經濟學家安德森表示,去年中供境外投資人自由購買的人民幣計價資產僅2,500億美元,僅占全球資本市場的0.1%,與菲律賓披索並列。相較下,美元資產規模高達55兆美元。隨著中國擴大向全球市場開放投資,MSCI和FTSE等股票指數,勢必得提高陸股權重,MSCI明年將再度評估是否將全球規模第七大的上海A股納入計算。但更具戰略意義的層面是,滬港通反映中國對海外配置資本的變化。中國眼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降低對美國公債的高度依賴,去年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高達1.27兆美元,相當於2000年底的21倍之多。 【2014/11/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停車越來越難停了

2014年11月18日
公開

Sandy記得以前公司旁邊只要早點來卡位(早上七點半前)通常都還會有很多空位可以停車,但現在不知為何越來越難停車了,最近Sandy七點前到公司附近找位置,發現真的太誇張了,周邊畫白線的地方幾乎都是停滿的,不然就是被放三角錐佔位置(放三角錐的人真的很過份,因為三角錐放的是馬路上,不是他家門口,馬路是大家的為何這樣佔位置真是路霸!!)因為有放三角錐,Sandy不會停這種地方,萬一那個放三角錐的人不爽把車子畫幾個O幾個X,那自己不是很衰,敵暗我明,所以這種位置通常Sandy不會去停,反而會對這放的人罵xxx(會有報應啦!過份),所以最近Sandy很早就到公司附近繞找停車位,通常老天爺都會眷顧Sandy,會讓Sandy找到位置,Sandy估計應該是附近很多工地在施工,很多工人把車卡位在以前Sandy停的附近,再加上附近住戶也會停,所以就變成一位難求狀況,這種情況可能要等工地完工後才會緩和舒解,不然Sandy真的有再考慮租停車位了,為何遲遲不租是因為Sandy個人覺得自己每月賺的被動利息不多還要再被扣500元,覺得不划算,再來就是Sandy覺得自己公司還收費500元真的很貴,Sandy家地下室停車清潔費也才收300元,再來Sandy停公司的天數也不多,週休二日再加上其他公司國定假日放假,停車天數算一算大約也才15~18日左右,一天不過停8hr~9hr左右,雖然還是比每天找車位輕鬆也可以不用那麼早出門,但還是想說能撐一天算一天,畢竟養車真的很貴了,還有停公司每月被扣500元(一年下來就會被公司扣走6000元,這是沒有開發票也不能抵稅的哦!)所以這就是為何Sandy仍遲遲不肯租公司車位原因,不過若Sandy像公司同事是住公司宿舍就會租車位,因為月月停整整30天很划算,又有警衛24hr看管,停整月的話Sandy就會考慮租,Sandy的想法很奇異對吧!!如果將來[交通更方便]或許Sandy會採用坐車方式,甚至將來有一天把自己的車換成cc數小一點的車(現在這台2000cc稅金貴,再加上Sandy更不可能再養一台摩托車,增加成本),越來越精簡過生活對將來退休生活才能更快適應不是嗎?像自己出國自助一樣,出了國門沒車可以開就只能搭捷運或公車.間接訓練自己搭公車找路的能力和腳力~總之,目前還是祈禱每天都可以找到一個車車可以停放8hr的地方,下班後就盡快把車車開回家~現狀沒辦法賺大錢的狀況下只能盡可能的節省開銷了,這是目前Sandy唯一可以做的,省下來的才自己的.

做人要心存正念。 心存邪念做任何事都不會順利哦!

2014年11月17日
公開

做人要心存正念。 心存邪念做任何事都不會順利哦! 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並且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但這不是運氣,這就是宇宙法則。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 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 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 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 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 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 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 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 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 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 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 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 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倏忽間你的房裡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 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 《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 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 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 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捨此別無他途。 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唸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80/20定律: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七,應得定律: 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 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 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 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佈施定律: 佈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 這個定律是說,你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 例如:你佈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佈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佈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 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十,不圖報原則: 這是佈施定律的補充。 這個原則是說:你佈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例如類似的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碰到過,就如本文開頭所舉的例子,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 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十一,愛自己原則: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 這點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 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十二,寬恕原則: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 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 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對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 第二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 第三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 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十三,負責原則: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珮凌家做客

2014年11月16日
公開

二週前就和珮凌約好這週日要到她家做客,妳可能無法想像,她們家在新竹市擁有好幾仟萬的透天厝,裡面很豪華,外面車庫可以停四台轎車,今天Sandy到珮凌家發現她們多一台賓士車,珮凌說這台賓士車是她爸爸換新車,才把這台賓士送給她開,哇哩咧,賓士一台起碼要價四/五佰萬,後續維修也會很貴,不過以珮凌娘家財力,這點錢應該是零頭吧~@@,夠有錢的吧!不過她不會因為家有錢就看不起Sandy,所以這就是Sandy為何都還有跟珮凌保持聯絡的原因,很多有錢人都看高不看低,像最近Sandy同事Rose,有意無意都會說她家用多高級的家電,還有她老公換多好的新車,住小透天也一直跟同事吹噓說家裡擺多少家電,還一直叫同事買他家附近,Rose家附近大部份都是透天,是早期買的所以大約四~五佰萬,現在很多同事有買房預算,只能夠買公寓,還一直慫恿預算不夠的同事買透天,不知是要酸同事還是想展現自己有錢住透天,有時Sandy真的聽不下去,越聽越反感 ~ 房子是妳在台達電子工作的老公買的又不是妳自己賺錢買的有啥好現的,真是夠了!!有能力妳自己買一間看看,看妳能力是否可以買一間透天厝,Sandy一定會對妳五體投地的按讚.Sandy還是一句[有錢人是很低調且很謙虛的,不會像妳一樣一直現寶],Sandy認識的珮凌雖然是有錢人家女兒,但很謙虛,也很客氣,講話更不會刻意酸別人,珮凌住的透天厝是比Rose家貴更多倍的透天(是百坪的仟萬透天厝)Sandy估算珮凌身家應該有上億,投胎做有錢人家女兒真的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但可以有錢又謙虛真的很難得又有家教~今天到珮凌家做客,Sandy知道珮凌喜歡吃麵包,也喜歡自己做麵包,所以買了有名的野上麵包(花了快五佰元)麵包買到快500元Sandy真的是第一次這樣買,再帶有名的剝皮辣椒過去,因為一直受到照顧所以Sandy才把這交際費這樣花下去,後來珮凌還用高檔的麵包機自己做一條土司送給Sandy帶回桃園,還轉贈Sandy高山茶,中午特地為了Sandy茹素,帶Sandy和Sandy mom在新竹一家高級素食館用餐(珮凌全家是葷食,為了Sandy找素菜館)真的很感恩~ 能一出生就在有錢人家當女兒真的很有福報,真的很羨慕珮凌不愁吃穿,也不擔心錢不夠用,今天還聽說張大哥(珮凌老公今年退休了,張大哥今年才52歲呀)娶了珮凌真的少奮鬥20年,很多像張大哥這樣年紀的人還在為退休金和子女的學費奮鬥,真羨慕這家人,人生勝利組~ Sandy雖然沒有富爸爸和富媽媽,但自己仍在靠努力培養自己有個富頭腦(勤吸收理財資訊),起碼自己是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生存下來,有過人的忍耐力/生存之道,相信自己靠理財還是有機會可以達成富姐姐的願望~加油!

〈書摘〉不該聽信明牌的五大理由(上)(下)

2014年11月16日
公開

以前Sandy也會聽信明牌,後來才明白,很多明牌都是大家都知道後自己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很多明牌都是當事人或當事人銀行界的朋友想做業績,才放風聲.還是勤快一點自己做理財功課才是正確的方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書摘〉不該聽信明牌的五大理由(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5 07:14  不該聽信明牌,有下列五大理由: 一、作弊一百分,下次變零分→成功方法無法複製; 二、每次靠別人,最後變無能→害你變股市無能; 三、以為你會勝,最後都沒剩→成了待宰羔羊;四、愛賺短視近利的錢,你就會變成一個短視近利的人;五、沒頭沒尾的聽著,對買賣一知半解。 學好投資理財,您自然而然不再需要別人明牌,自己 便能練就一套自己的獨門方法。 理由一: 作弊一百分,下次變零分→成功方法無法複製 從小,媽媽一定會說:「考不好沒關係,但是不准作弊!」 我將來也會和我的小孩說:「不會就不會,別作弊!」咦?考100分不是很重要嗎?作弊就可以考100分啊!那為什麼不作弊呢? 說到考試作弊方法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最傳統的就 是寫在身體上,進階的有高科技產品,甚至是有人花重金, 偽造准考證,請高手代打…… 之前有個沸沸揚揚的新聞,內容是英文老師間流傳一 項小技巧:「英文聽力測驗時,廣播會逐一念出答案選項。 考生如果自己不會,只要用眼角餘光注意旁人……」如果唸到某個選項時,有許多人低頭寫答案,或是有寫字的沙沙聲的話,代表這是「大多數人認為的」正確答案。 然而,這樣真的好嗎? 讓我們從因果關係來看待考試這件事。考試最原始的目的,是評鑑學生的程度,家長和老師就可以依據這個分數來輔導學生;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真的學懂,內化成自 己的能力,未來出社會後,可以成為吃飯的本領! 假如你作弊,因為不是真的懂,有一天一定會露出馬腳! 假如你作弊到一張電機技師執照,你真的敢碰高壓電嗎?又或你作弊到英文多益980分(最高990),你真的 敢和老外談生意嗎? 而且作弊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次過了,下次卻不知 道該怎麼辦?」 在投資裡打聽明牌就像在考試中作弊,投資的世界就 像是一場場的考試,如果不是真材實料的學會投資方法, 每次買賣股票都是聽說、報紙說、老師說的明牌,長期下 來真的能賺錢嗎? 我遇過一些在股市 20 年的朋友,每次開口第一句就是:「最近會不會在漲?」、「XX 股會不會漲?」 光憑這點我就可以斷定,他並沒有投資20年,而是投機了20年、找明牌找了20年!當然,20年下來,這位 朋友也沒賺到什麼錢(沒賠就很好了)…… 說實在話,相信明牌是很危險的!你怎麼知道準不準? 有一天報明牌的人不見了,你怎麼辦?再也不投資了嗎? 股市裡最怕的就是──賺錢也不知道為什麼,賠錢也不知道為什麼。 理由二: 每次靠別人,最後變無能→害你變股市無能 我們知道聽明牌,就跟考試作弊一樣,就算這次給你 考高分、給你賺到錢,那又如何?等到報明牌的人不見了, 失零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不該聽信明牌的第二個理由是:害你養成依賴和抱怨 的壞習慣! 問別人什麼股票可以買,就好像問別人什麼科系可以唸。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高中畢業要選填志願時,不知道要讀什麼科系,於是我們會到處去問別人,問 爸媽、問老師、問學長姊、問神明…… 每個人給你的答案都不一樣。爸媽說,現在臺積電股 價漲翻天,進去以後分紅領不完;老師說,當律師比較好,可以伸張正義;學長姊說,財經比較好,邀你一起進華爾 街海撈一票;你去廟裡求籤,結果抽起來籤上寫著「華陀 再世」。 這麼多人的意見,搞得我好亂啊!所以,很多人就這也聽聽、那也聽聽,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到最後乾脆志 願從分數高的填下來…… 相信很多人投資也是如此;隔壁的同事說生技股好, 因為台灣人口老人化,保健潮是個大趨勢;爸媽說食品股 好,因為民以食為天;投顧老師說這檔金融股好,因為他 有內線消息…… 這麼多人的不同意見,也搞得我好亂啊!所以,乾脆 放棄思考,每個都買一張算了……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這輩子常常都在依賴別人,隨波逐流。為什麼?原因有二: 一是我們無知、害怕作決定,怕自己作錯決定之後後 悔,所以乾脆問別人,這個問問、那個問問,如果能從別人那找到答案,那我們心裡就有了一份安全感,如果之後 是別人說的錯了,我們就有理由怪罪別人。 這是正確的人生態度嗎?「那是你的錢,那是你的人生。」 你不會問你媽,這個女生可不可以娶?沒錯,你會徵 詢你媽的意見,但最後決定仍是自己。你不會問學長姊,這個工作有沒有前途?沒錯,你可以請學長吃個飯,問問看他目前對這個產業的看法,但最後決定仍是自己。 相信大家都能認同,做這些人生重大決定時,都要自 己作決定。但換成投資時,很多人卻變成了鴕鳥,不敢自己作決定,冀望著別人的意見能得到好結果,結果卻陷入 了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投資會想依賴別人的第二個原因:「懶」! 很多人或許能理解,每項決定都經過自己的大腦,當 然會有比較好的結果,但問題是,下了班,已經累得半死了,誰還想要再研究什麼投資? 我承認,投資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它是個學無止盡 的過程,但世界上有哪件有價值的事是一天就能學會的? 我們從小學開始學英文,學到成年了,可能還是一口破英 文;為了追女生去學吉他,學了二年,可能只會彈 5 月天 的〈擁抱〉。 在我心中,學會投資,可比什麼學英文、學吉他,重 要太多了!我們再復習一下,「如果你 30歲有100萬,每年複利10%滾,70歲就有 4500萬,但如果只敢放定存1.3%,到了70歲只有160萬。」有沒有投資就差差這麼 多!難道投資不值得你花時間?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在心態上,不要把投資當作一個很難的 課題,相反的,把它當娛樂,就好像打電動一樣,把學習 投資當作一個好玩的遊戲,享受破關的樂趣。廣泛閱讀適 合自己的投資書籍,不用一年,你就會開始有自己的看法, 知道什麼合邏輯,什麼在胡扯。那麼,賺錢也只是必然的 結果! 所以,一定要把依賴這個壞習慣給改過來,你可以參 考別人的意見,但聽完後,要經過自己的大腦,這就是學 會投資的不二法門! *節錄自《第一份薪水就該買股票》(陳金瑩著,布克文化出版,各大書店&博客來皆可選購) 理由三:以為你會勝,最後都沒剩→成了待宰羔羊 「免費的,永遠最貴!」有句俗話說的好:「天下沒 有白吃的午餐。」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一開始覺得很賺很划算,最後卻搞得灰頭土臉。像我有朋友在知名團購網站中,買了 僅僅一折的頂級護膚券(原價 3000 下殺 300),看起來好 像省很大,但實際上根本是羊入虎口,躺著被瘋狂推銷 1小時。也有朋友去大陸做生意,突然有個窈窕美女送上門,看似幸運的異國戀情,結果是被對方仙人跳…… 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因為當下眼前小小的利益,後 續接踵而來付出慘痛的代價。所以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話:「免費的最貴!」 報明牌給你,是因為主力要幫自己出貨!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知道無功不受祿的道理,在投資的世界更是,現實得很!好好的,別人幹嘛和你說明牌? 一般會聽到的理由前三名:「因為好朋友,只有你才能知道。」、「愛心幫助他人,有錢大家賺。」、「你真的很幸運!」 這時候你用小學生的邏輯就知道,如果真的會賺錢,那為什麼「他」不自己全買下來? 如果我知道某檔股票明天一定會漲停板,我今天會去和銀行貸款、和爸媽親友借錢、然後再開融資,反正一定賺,我一定會梭哈下去買!怎麼可能還特地跟別人說:「這檔會賺喔!一起來買。」 想想看,主力大戶在10塊錢的時候買一 堆,現在已經漲到30塊錢了,他想不想賣?想啊!那他可以賣給誰?…… 不要懷疑!他就是賣給你,幫自己出貨啊! 理由四: 愛賺短視近利的錢,你就會變成一個短視近利的人。 短視近利會剝奪你「獲利」和「學習」的機會。 印度有個住在海邊的人,每天冒生命危險跳入海裡,撈取非常希有的沉香。如此辛苦了一年,他累積到了一車的沉香。他高高興興的拿到市場去賣。 但是價錢太貴了,沒有人買得起。一個星期過去了,連問價的人都沒有,因此他心裡非常失望…… 這時他看到旁邊那個賣木炭的,生意非常好,一車賣完又一車,他在心裡想:「我不如把這些沉香燒成木炭,還容易賣些。」 萬萬想不到,幾天後,有朋友提著一包金幣要來和他 換沉香,結果他一車值千金的沉香,已經變成了半車的木炭…… 人會想要先拿到眼前的好處,是人的天性,但重點是,吃過幾次虧了後,我們其實可以透過學習、練習,漸漸改 變這樣的壞習慣。 但在股票市場上,聽信明牌就會剝奪你學習的機會! 看到別人賺自己也想賺,於是選擇打聽明牌。為什麼會想要找明牌?因為看著別人賺錢,你也很想賺錢,因為你覺得錢放在銀行很浪費。 就是這股急迫感,逼著你很想找洞把錢塞進去,但是平時又沒有認真在練功,可是又真的很想讓錢滾出更多的錢,最後…只好求助明師、求明牌!筆者甚至有尚未入門投資的朋友,想要在一兩天內搞懂股票,開始賺錢…… 這都是深深中了短視近利的毒啊!我只能說,不是人人都是張無忌,可以一天練成乾坤大挪移。短視近利的投資,造就短視近利的人生。其實我們要很清楚,投資影響的不是只有錢,還有你的性格。急躁的人,就比較容易殺進殺出的買賣股票;冒 險的人,就比較喜歡投資高風險的標的;反過來說,當你 習慣了某種投資方法,你的性格也會漸漸變成那樣…… 光憑這點,你就知道投資不該聽明牌,因為這會害得你的人生也跟著短視近利! 投資大師從不會為了一個突如奇來的小道明牌,犧牲 自己長久以來的操作紀律。因為他們深知,明牌可能會讓 你一天賺好幾萬,但明牌不是天天有,有也不是每次準, 長久以來要獲利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如果養成聽明牌的習慣,壞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影響的是未來30年以上的投資之路。 知名作家羅伯特清崎說過一個故事,20年前,他有機會透過買房地產短期賺到幾萬美金的差價,但富爸爸阻止 了他,因為他不希望羅伯特養成期待「資本利得」(Capital Gain)的習慣。 當時羅伯特清崎聽進這句話,沒買下那個房子,現在 回頭看,當時真的是少賺到 20 萬美金,但卻因為這個好習 慣,助他逃過了 2008 年金融海嘯(否則會虧損上千萬)! 理由五:沒頭沒尾的聽著,對買賣一知半解。 算命總是說得模稜兩可,教人一知半解,更方便讓人 事後「對照入座」。電視新聞曾探討算命的議題,有些人 覺得算命可以預測未來,但也有些人對算命感到質疑。於 是,記者就實地派暗樁去算命街找師父算命,結果幾乎每 個人都得到類似的結果: *不能早婚→(∵年輕人) *不能去南方→(∵南方不就是東南亞國家) *活到88∼92歲→(∴大家聽了都開心) *男生容易白手起家做生意→(∴聽了更開心!) 當然,我相信真的有很厲害的算命師,但我認為,大多的小道算命師就只是遵守一個原則:「不能把話說死!」 話要盡量客觀、模稜兩可,假如算準了,客人就會找客人回來,就算不太準,也可以硬拗,找到合理的解釋。 更重要的是,一旦講的模稜兩可,人們就會主動的對號入座! 但你要知道,不管準或不準,九成的算命都只有和你「說一半」,講的都是「方向」,絕對不會告訴你「細節」,到頭來,是好是壞,還是靠自己。 聽明牌,就是在投資裡找算命師!明牌和算命很像,很大的問題就是「只有講一半」、「講進不講出」。你會發現,最常聽到明牌的方式就是:「最近 XX 股會漲,要密切注意!」 這句話看似正常,其實漏洞很大啊!到底哪一天會 漲?到底會漲多久?應該買多少?你其實都不知道……! 這時候就會有幾種悲劇發生:有賠馬上跑,殊不知賺頭在後方……;小賺沒收手,想跑卻已跑不了…… 當然,一定也有信眾剛好買在低點,賣在高點。但是,10 個聽明牌的人裡面,你覺得會有幾個好運的信眾呢?假如你沒賺到錢,老師會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都漲翻了你還沒賺?」這時候你通常也會很慚愧的,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報明牌的老師很厲害,因為怎麼說,好像都是你的錯!但就筆者看來,問題根本就是因為這檔明牌「沒頭沒尾、只報一半」! 聽信明牌前,你必須先搞清楚,講明牌的老師到底骨子裡到底在想什麼?明牌老師想要把話講死嗎?他根本不想!不然只要講錯一次,他多年累積來的信徒不就跑光了? 明牌老師真的想要從頭到尾完整的教你嗎? 當然不是!你來上課他才能賺錢,全教會你了他賺什麼?所以老師一定都會留好幾步,讓你方法聽一半,讓你 有時賺、有時賠,最後大部分的錢不是買股票,是在繳學費買明牌。 所以,聽明牌絕對是件傻事!一來你只能聽到一半,後續不知怎麼辦;二來你的操作會沒有自己的紀律,會隨 波逐流,人云亦云。 股票投資要穩紮穩打,自己就是自己的明牌! 其實我們要很清楚,投資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套 方法穩定的獲利,因此在有一定的資金後,我們可以靠投 資為自己加薪、甚至為自己賺到月退俸。 *節錄自《第一份薪水就該買股票》(陳金瑩著,布克文化出版,各大書店&博客來皆可選購)

張艾嘉 捨得放下 就能享受人生

2014年11月16日
公開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7-96776 張艾嘉 捨得放下 就能享受人生 名人篇 電影導演的生命體悟 撰文 / 張艾嘉、莊 芳 出處 / 今周刊 686/687期 從演員、歌手、編劇到導演,張艾嘉總是盡情演出每個角色,而每次的角色轉換,都像是一次歸零後的重新出發。事實上,即使面對人生與財富,張艾嘉也深刻懂得「有捨才有得」的藝術,她說,放下執著,才能體會生命真正的快樂。 我不批評有錢的人,也不會去可憐貧窮的人,我不用這樣的角度看事情。因為就算是有錢的人,可能也要為他們的財富付出代價,那些困擾我們不一定能了解。而且每個人各有各的選擇,過的生活、環境都有所不同,該怎麼珍惜你所擁有的,那才比較重要。 我認為,擁有多少財富沒有什麼好壞與對錯,只要對你身邊所有的一切感到快樂、輕鬆自然,那就是種舒服的生活方式。 以前的我比較固執,常會執著於某種說法、某件事,但我現在愈來愈放得下這些執著了。很多事情不必要刻意設定目標,比如說「我一定要做到怎麼樣、怎麼樣才行」,因為有時候,這些「一定」根本就達不到。 倒不如坦然地去接受自己做不到的地方,想辦法讓自己持續進步,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做到了。當這個成就自然出現,它就是該來的時候。 我常常覺得,人應該要學習放下身段,放棄以前原有的舒適生活與習慣,去接受所有改變。這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任何改變,都可以從中吸取很多經驗。很多人害怕改變現狀,但凡事要順著情勢而走,不要一開始就認定「改變」是不好的事情。 人之所以會感到不開心,常常就是因為感到「恐懼」。但在我看來,任何時候危機的出現,往往都代表了另一個機緣的來臨。所以不須太過恐懼、擔心,陷在那個情緒裡,只會帶來更多的不愉快而已。 在我自己成長的經驗中,逆境往往都會帶來學習的機會。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在逆境中,你才有機會去學習應對所有突發的狀況。 我的生命中有很多轉變期間,舉個例子來說,我曾經擔任過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總監,這是很高的位子。 但突然間,我離開了這個職務,又要回復做一名女演員的身分,落差當然是滿大的。可是我願意放下,我不覺得總監的職稱非要不可,回去做女演員,那也不過就是份工作。我會想,回到原點最多就是再從零做起,沒有什麼大不了。 像我就很喜歡把東西歸到原點,這麼一來你會清楚自己原來最喜歡、最適合的是什麼,扮演好這個角色後,就可再去發展其他有興趣的東西。 我覺得什麼事情都是在你態度對的時候,願意放得下、願意歸零,就會出現生命中另一個「一」。

全民理財新紀元 債券基金懶人包 創新上市!

2014年11月16日
公開

Sandy記得以前曾有理財朋友要Sandy別買定期定額的債券基金,Sandy有聽進去,不過Sandy還是有做實驗,部份單筆,部份用定期定額買債券基金,其實定期定額的攤平反而比單筆好,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是低點何時是高點,定期定額不停扣,長期投資反而更賺,存股票也是,有時短線反而輸更慘,選定好股票長期持有賺股息比定存利率還高,今年沒出國,所以Sandy把錢拿去買金融股,打算開始進入存股人生,相信股票+基金雙管齊下應該可以更快擺脫上班人生更快存下一桶金吧~哈 全民理財新紀元 債券基金懶人包 創新上市! 不是理財專家、不懂技術分析、不知該如何選擇基金、甚至不知何時可停利或停損出場?債券基金懶人包創新上市,要顛覆國人長期的理財觀念,讓理財變輕鬆,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只要掌握分散原則,在本身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即使在瞬息萬變的波動下,長期累積,將有機會達成個人的理財目標。 債券基金懶人包 輕鬆理財三步驟 債券基金懶人包是最簡單且有效的投資方法,只要三個步驟就可以輕鬆理財: 步驟一、選定債券基金*。 步驟二、每月定期扣款。 步驟三、不要輕易停止。 三大優勢 克服市場波動與技術性問題 有許多人其實想要投資,但是沒有時間研究以及追蹤金融市場的變動,因此債券基金懶人包可以幫投資人省下很多研究的時間,一樣可以達到投資理財的效果。 多數人對於定期定額的認知,就是要選擇波動度高的標的,但是根據研究發現,過去二十多年來,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報酬率可以高出全球股票將近一倍之多(見表二),而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年化波動度僅僅是全球股票的四分之一(見表二)。 因此,債券基金懶人包就是要破除大部份人對於定期定額要投資股票基金的觀念,就達成中長期持續投資的目的來說,改選擇以適合自身風險程受度的債券基金做為投資標的。 投資標的 每月投入金額 期末含息報酬 累積報酬率 指數年化波動度 全球高收益債券 $10,000 $7,290,434 192.79% 4.93% 全球股票 $10,000 $ 5,209,321 109.21% 16.56% 資料來源: Bloomberg,資料期間自 1993/12/31~2014/08/31,以巴克萊債券系列指數為代表,全球股票以MSCI系列指數為代表,以總報酬指數計算,原幣計價,不包含匯率變化。本圖僅為市場概況,不代表本基金之走勢及績效。本公司無意藉此作任何徵求或推薦。高收益債仍有相關風險,投資人應審慎評估。假設每月投入金額$10000 ,扣款時間為每月最後一天,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收益之保證,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 定期定額投資債券的三大好處,克服投資面臨技術及市場波動問題。一、不用看市場,省去研究的時間,二、不用有高超的投資技術,三、遇到市場波動的時候,回復效率比股票好。 定期定額投資債券,短期都不會虧損嗎? 回復效率是關鍵 從歷史資料分析,縱使歷經金融海嘯期間,定期定額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回復效率比全球股票指數要好。自海嘯前兩年開始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股票與投資全球股票相比,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在金融危機期間最大跌幅為28.17%,相較於投資全球股票最大跌幅為41.94%低,另外,就回復時間來看,持續定期定額不停扣則高收益債券花9個月即可回正,而全球股票續扣,則需要花上22個月,報酬率才會回正。 表三:金融海嘯經驗,債券回復效率比股票好(非基金報酬) 投資標的 每月投入金額 金融危機期間 最大報酬跌幅 報酬回復時間 (月) 全球高收益債券 $10,000 -28.17% 9 全球股票 $10,000 -41.94% 22 資料來源: Bloomberg,資料截至2014/08/31,以巴克萊債券系列指數為代表,全球股票以MSCI系列指數為代表,原幣計價。定期定額投資自金融危機爆發前高收益債指數2008年5月底高點之前兩年開始計算,最大跌幅根據08年金融危機之低點計算。不包含匯率變化。本圖僅為市場概況,不代表本基金之走勢及績效。本公司無意藉此作任何徵求或推薦。高收益債仍有相關風險,投資人應審慎評估。假設每月投入金額$10000 ,扣款時間為每月最後一天,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收益之保證,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 已持續扣款投資股票者 適度納入債券定期定額 有助投資組合的效益 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基金,最困難的就是在於挑選市場。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即便從2009年3月股市的低點開始定期定額,持續扣款5年,發現有一半的主要股票指數呈現負報酬率,相較之下,選擇定期定額全球主要三個債券指數,包括巴克萊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摩根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與花旗全球投資等級債券指數,則都是正報酬。因此建議投資人可以將債券定期定額納入投資組合中,將有助於整體資產的效益。 * 投資人應在衡量自身風險程度後,適度選擇合宜的投資標的。

Sam七年級運動會

2014年11月15日
公開

昨晚接到Sam電話,Sam說前夫家沒人出席週六的運動會,所以想請Sandy去參加,Sandy當然樂意,不過還好Sandy是安排週日與新竹珮凌碰面聊,珮凌是Sandy常在日記內提到,是以前做民宿阿伯的大媳婦,因為阿伯關係Sandy才有機會認識那麼有錢的佩凌(家住新竹市好幾仟萬的透天厝,佩凌娘家是開建設公司,所以家裡非常有錢,估計她的財產大概有上億元吧,真的是超級有錢),Sam七年級運動會其實滿無聊的,就是一直坐在位置上陪他,因為七年級算是國中幼齒班,今年才剛入學,所以還沒開始有活動,其實Sam要Sandy去是想請Sandy中午買中餐,因為運動會不能外出買食物@@,Sam告訴Sandy說,學校有發起捐款,凡是捐500元的學生當天運動會都有一個便當,Sandy覺得學校用這種方式很不好,那家境不好的人是不是當天就沒中餐可以吃,若家長那天要上班不能來運動會,那孩子不是要餓肚子?Sandy後來是到校外的一家素食自助餐店買二個七十元的便當,(因為Sandy吃素,Sam也會跟著Sandy吃素,所以吃素食Sam是還不會反對)以前Sandy剛茹素時,希望Sam一起也來吃素,但Sam超級反對吃素的,一定要餐餐吃葷食,當時Sasndy好困擾,雖然不會強制要求Sam一起素食,但畢竟肉吃太多也很不健康呀~ 後來漸漸的Sam了解Sandy吃素原因,也願意陪Sandy一起素食,所以Sandy感到蠻開心的~可以素食真的是很有福氣,因為現在的肉類打很多抗生素,魚產也都有受到污染,雖說菜葉類也有可能污染,但只要在煮之前多泡水或加蘇打粉去農藥,這些農要殘留問題都可以去一大半,只是素料不要吃太多倒是真的,因為大部份素料都是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是存在很多隱憂的.今天Sandy十點左右就到Sam國中,因為周邊太難停車,所以Sandy是把車停在巨蛋附近(Sam國中離巨蛋很近),還好巨蛋免費停車位多,不然真的不知該把車停在何處~因為太無聊了,Sandy跟Sam報備後,只在運動會停留到三點左右就回家了~結束今天無聊的一天行程~

Step by Step !存股達人教你這樣穩穩賺 6招2式 存對好股養你一輩子

2014年11月14日
公開

Sandy今年對理財非常積極,一方面存股,一方面持續扣基金,今年年初太陽花學運時Sandy進場買了幾檔高配息的股票存股,果然在八/九月陸續都有配息入帳,能靠錢賺錢真的很開心說,Sandy一直都很喜歡買配息股和配息基金就是這樣.喜歡錢每月除了薪水之外還有額外的收益入帳的感覺,因為這筆把錢拿去百貨公司花光光的感覺還爽說,Sandy喜歡買讓錢壯大的商品,對於會讓錢貶值的消費性商品則是考慮再三非必要才會下手買,不然是無法吸引Sandy掏腰包的,所以商人很難賺到Sandy口袋裡的錢錢~~妳不理財財不理妳唷!! Step by Step !存股達人教你這樣穩穩賺 6招2式 存對好股養你一輩子 日期:2014-11-13 作者:挖股誌 出處:趨勢贏家 第 49 期 存股夯,但難就難在要怎麼選對好股!財報存股達人挖股誌買股心法大公開,學會6招2式,輕鬆就能在股海淘出鑽石標的。 買好公司、存好股,這種股票投資方式在近幾年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持有這種穩定賺錢的好公司其實好處相當多,像是可以擁有相對穩定的獲利(領股息兼賺價差)、了解公司營運狀況有助於增加持股信心、增加投資金額比例、省下看盤的時間等等。 短線交易,最常見到的狀況就是買股票的投資金額無法有效放大,主因就是短線在賺賺賠賠之中不確定性太高,進而影響投資信心,導致投入金額往往只占不到3成、5成的資金。而存股卻可以解決以上幾個問題,利用公司營運的成績單:「財報」來了解最新以及過去經營的狀況,並利用財報數字來計算出合理價格,在對的時機點遇到好公司出現合理價格,那麼就算投入8成以上資金,也不會覺得擔心。 所以,找好公司、計算合理價、等待買進時機,就是一般想要學習存股的投資人該做的功課,接下來就用這3個步驟並搭配財報,來說明適合存股的好公司特色。 步驟1 6大特質,挑出好公司 好公司的特質主要有下列幾項: 1. 配息率高:連續8年、每年配發50%以上現金。 能夠連續8年以上都能配出50%以上現金,除了表示公司對股東不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代表公司是真的有賺到錢,才能夠年年配得出現金。 2.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穩定: 須連續8年達10%以上。ROE是決定股價的重要因素,若ROE 能維持穩定,那股票就能維持在一定的「價值」,從這邊我們可以知道兩個重點:⑴當股價跌落到合理的價值區間,就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買進機會。 ⑵有價值的好公司,即使遭受到外在因素影響造成股價下跌,最終股價還是會回到應有的位置上。 其中,上述中⑴是指實務面、⑵是指心理面。在實務面方面,了解股票價值,這也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買進依據,投資人不需要聽信消息面、技術面,自己就可以決定是否買進,充分掌握資金的自主權。心理層面的因素則是,股價在下跌時,若投資人能知道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多少,自然會有信心、抱得住,也就不會隨意亂認賠殺出。 3. 低本益比的穩定度。 當股災發生時,為什麼有公司股價從高點下跌了7、8成,但有的公司卻只跌3成 ? 關鍵就在於股災發生時,好公司仍能維持一定的獲利能力,因此能保有相對的價值,而這樣的價值就會呈現在低本益比的穩定度上。 以天仁(1233)為例(見表1),在 97年金融海嘯發生期間,最低價與前兩年差異並不大,這也表示該公司即使遇到股災,仍具有一定的獲利能力,這樣的「價值」,自然會反映在股價上。 4. 營業利益穩定(成長)。 營業利益是營業毛利減去營業費用,這也代表「本業」收入,本業收入穩定表示產品在市場上有一定的需求,即使遇到股災等外在因素,營收還是可以維持一定水準。 因為營收還要扣除成本及費用之後才是營業利益,所以從財報簡表中也可以去觀察成本及毛利的變化,過去也有好公司因成本及費用不斷增加,造成營業利益持續下降,連帶使ROE、股價也受到影響。 5. 長短期投資單純。 專注本業,是好公司相當重要的特質之一,但是大部分公司為了長期發展,會需要投資上下游相關產業,因此除了保留部分現金之外,還會選擇其他短期的投資工具,例如股票、債券、外幣等等。 選擇好公司,投資人要注意的是: (一) 長期投資是否以本業相關為主。 若轉投資以非本業為主而且項目雜亂,那麼就不適合列入持股,「看不懂」轉投資的內容對於未來持股信心會有很大的影響,定存可能因此變活存,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要賣掉持股。 (二) 短期投資勿集中於高風險的金融資產。 景氣好時或許這些短期投資所購買的金融商品可以認列不錯的投資收益,但當景氣反轉時,恐怕會讓資產減損不少。 (三) 長短期投資有異常增加時須確認原因。 以表2某公司為例,9 4年後,長短期投資金額皆大額增加,另外長期負債則在3年內增加了25億元,很明顯就是借錢投資,不專注本業的結果就容易造成資產減損,連帶造成股價大幅下跌。 股本約15億元的公司,前後借款高達25億元,所借來的錢不是用在本業,而是用來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後來甚至影響本業營收,造成股價大跌。 (註:目前該公司已回歸正途,無長期負債、無長期投資) 6 . 無長期負債或負債單純。 有些公司因獲利不穩定或需要資金擴廠、買設備,因此就要進行長期借款或是發行公司債等,而穩定賺錢、資金充裕的好公司,其實不太需要借錢,像這種零長期負債的公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有長期負債的公司,建議長債淨利比要在3倍以下 (長期負債�淨利),避免未來公司在債償上出現問題。過去無長期負債的公司,如果有出現借款行為時,最好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完整的季報來查看,通常會在財報附註中說明原因,投資人可以藉此確認資金用途。 步驟2 2公式輕鬆算對合理買進價 找到好公司之後,接來下就是計算合理買進的價格,在此提供一個實用的公式: ⑴計算預估EPS 預估EPS=合理ROE×NAV (淨值) ⑵搭配合理本益比,計算出合理價 合理價=預估EPS *合理PE 以下以百略(4 1 0 3) 為例(見表3),以97年已知數據進行驗證。當時百略ROE為18.5%、淨值20.82元,因此預估EPS 為18.5% * 20.82=3.85,而合理價格則為3.85 * 8倍(低本益比)= 30.8元 由圖1 可知, 9 7年最低價為27.2元、當日盤中最低價為25.85元。由此可得知,經由ROE 所計算出來的合理價,是有依據的相對低價,即使股價續跌,但跌幅僅在1成左右,對投資人的持股信心影響不大。 筆者在此提供合理ROE的預估方式:利用季表中最近4季的ROE值,並用去年同一季比較,來估算合理數值。而合理PER的預估方式則是利用過去8 年的「低本益比」,來取出合理數值。 以上面該檔個股百略(4103)為例,近8年為13、11、11、11、9、8、7、12,則取11或12倍皆可,在這個合理價區間內的價格都可接受。 經由這樣的方式所計算出來的合理價格差異並不會太大,所以價格並不是最重要的,合理價格的存在是為了讓投資人了解公司應有的價值,進而增加持股信心、加強投資心態。 股價在修正的過程中,絕對需要有一個合理的依據來買進股票,才不會在買進後股價繼續下跌,造成持股信心動搖。 要知道的是,股票買進之後續跌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人可以知道股價下跌後的最低價,但我們可以利用財報數字來得到相對 低價。 步驟3 掌握2大因素,算準買進時間 挑出好公司、計算完合理價格之後,接下來就是等待買進的機會。 股票買進的時機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好公司遇到麻煩事。例如 2011年帝寶(6605)因《反托拉斯法》遭巨額罰款、2013年五鼎(1733)因美國醫保政策造成營收、毛利減少等,這些都會造成股價下跌,此時就可以透過財報來檢視這些「麻煩事」對於好公司的特質是否有影響,如果影響有限,那麼一旦股價到達合理價區間就可以開始買進。 「股災」則是最常見的外在因素,股災發生時,不管公司好壞,都難逃股價大幅下跌的影響,這時財報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在股災發生的過程中,若公司獲利影響不大,那麼仍依照合理價格買進。而獲利受影響的公司,則須視影響程度來適時調整ROE、下修買進的合理價,這樣才能避免買進後股價又下跌3、4成以上的情況發生。 最後筆者提供小小的存股建議:一般人聽到財報都會覺得太難懂,但事實上財報也不過是加減乘除的數字而已,更何況目前券商網站都有提供免費的財報簡表,投資人可利用簡易的財報來挑出好公司,若遇到有疑慮或看不懂的部分,再去公開資訊觀測站 ( http://mops.twse.com.tw/ ) 下載完整的公司財報,釐清問題。字面上雖然是「存」股,但這並不表示股票買了之後就可以不管它,還是要每一季查看一下財報,確認好公司的特質是否仍存在。 許多人喜歡買下跌中的股票,因為跟之前比會覺得目前的股價很便宜,但要知道的是便不便宜不是跟過去相比,而是以發生「麻煩事」之後的「價值」相比,有那個價值,才撐得住相對的股價。

本文摘自 呂秋遠律師 粉絲團

2014年11月13日
公開

Sandy常想,若前夫沒外遇,Sandy一樣也會在年紀大一點時選擇離婚,自由真的不錯~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8234-111772 噬罪人-呂秋遠 我要離婚 撰文 / 噬罪人-呂秋遠 2014/11/07 我要離婚 「你想想,我們年紀都大了,沒辦法像年輕的時候,為了愛情改變什麼。談談小戀愛、吃吃飯都好,但是一旦跨入另一個階段,光是有個男人睡在身邊,我們就要想很多。老公打呼,那也就聽習慣了,新的男人打呼,我們可能都會睡不著。牙刷擺不一樣的位置、馬桶蓋有沒有掀,都會是我們厭惡對方的理由。」我說,「你會願意讓另一個新人進入你的生活嗎?」 自己不開心,沒有人可以當你的老伴。 本文摘自 呂秋遠律師 粉絲團 「我要離婚。」她說,「請問如果我們在紐約有登記,在台灣也有登記,那麼我們能不能在紐約辦完手續後,直接到台灣戶政事務所登記就可以了。」 「你們談好了嗎?」我問,「如果談好,那麼請他回來台灣一趟,直接登記不就更方便,否則還會有國外文書認證的問題。」 她嘆了一口氣,「目前他沒有想離婚。是我想離婚。」 我看著她,約莫五十餘歲,保養得相當好,比起實際年齡大概小了一些,「你想離婚的理由是什麼?」 「我想要有自主權。我孩子都大了,三個孩子,都是二十餘歲,我覺得該是離婚的時候了。」她說。⋯⋯ 「這大概很難成為台灣民法上離婚的理由。」我笑著說,「你先生有通姦或家暴的情況嗎?」 「沒有。」她立刻說,「他就是忙於工作,對家庭很冷淡。套句我孩子的話講,他窮得只剩下錢。」 「那麼,他會管你用錢,或是限制你的行蹤嗎?」我問。 「不會。但是他的公司很需要我,我們夫妻一起創業,我幫他處理很多事情。像我現在回來台灣,他就一直要我回紐約幫忙處理事情。我都快被他煩死了。」她說,掩不住的得意。 我心裡大概有底了。 「那麼你幹嘛離婚?」我問。 她愣住了,「我不是講了,我想要有自主權。」 「你有新歡嗎?」我凝視著她。 「沒有。」她笑了,「但是我朋友跟我說,我的人生不能只是孩子、老公的事業而已,該有點自己的事情作。」 「有差嗎?」我說,「你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現在不就是如此。」 「但是我不想要婚姻的束縛。他既然對家裡跟我沒有眷顧,心思只在工作上,我也沒必要留在這個家裡。」她說。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你以為離婚以後,你就這麼容易能夠找到一個真正愛你的人嗎?」我問,「像我們這種年紀,未婚的男人我們不敢要,已婚的男人不能碰,剩下的就是離婚跟喪偶。你覺得他們要什麼?」 「男人啊!很專一!三十歲要二十歲的、四十歲要二十歲的!五十歲要二十歲的!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要二十歲的!我們又沒人家年輕貌美,他們要來追求我們,難道你不會想很多嗎?」 「沒錯!我很多大學同學再娶,大部分就是娶比他們小一輪的、兩輪的。」她義憤填膺。 「這就對了。你想想,我們年紀都大了,沒辦法像年輕的時候,為了愛情改變什麼。談談小戀愛、吃吃飯都好,但是一旦跨入另一個階段,光是有個男人睡在身邊,我們就要想很多。老公打呼,那也就聽習慣了,新的男人打呼,我們可能都會睡不著。牙刷擺不一樣的位置、馬桶蓋有沒有掀,都會是我們厭惡對方的理由。」我說,「你會願意讓另一個新人進入你的生活嗎?」 「很難。」我自問自答。「對不對?」我看到她在點頭。 「你老公也沒什麼不好,你現在過得也很安穩。在我們這個年紀,不就是求得平安、健康就好?什麼外遇、第三者、新感情,怕都怕死了,這會讓我們的生活,無端的讓一個人闖進來而已。」我說。 「情與義,值千金。你們之間大概現在就是情與義而已,愛情本來就很難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出現,你就是過得太好命了。我建議你,現在就是好好的過自己的生活,有空關心一下老公的健康,關心孩子的未來,這樣也就好了。其他的,不要胡思亂想。」我說,「這也是自主的生活啊!自己的婚姻,幹嘛一定要聽朋友的?」 她笑得開心,「那我懂了,你打開我的一個心結。」 我點點頭。「讓自己開心比較重要,自己不開心,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當你的老伴。」

我要對孩子多引導少控制

2014年11月12日
公開

Sandy對Sam教育方式也是,多引導少控制,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只是透過媽媽的肚子來到人世間,不屬於任何人,明白這一點就不會想要去控制孩子一舉一動,孩子是需要引導不是控制,父母最明顯的控制行為就是控制孩子的成績,其實Sandy對於孩子成績不會太在意,只在乎孩子會不會自己照顧自己,懂得禮貌及品性要好.好好做一個快樂的孩子是Sandy對Sam的期待 ~ 過度看重孩子的功課對孩子而言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過的不開心~ 我要對孩子多引導少控制 成墨初 控制慾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算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隱藏在每個有思想的人體內。在家裡,父母永遠都想控制孩子,他們的出發點是對孩子的愛,這種愛可以創造偉大的親情,也可以創造家庭的不幸,因為,很多父母喜歡以愛為名來控制孩子。孩子在百般呵護下,無法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別以「愛」為名左右孩子 常見利用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因而給孩子心靈成長帶來不良影響的現象如下: ●「你是我生的、養的,所以你該…」。像這種讓孩子背上還債負擔的言語,是最常見的控制慾。父母不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模式生活,孩子有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利。 ●「你真的很不聽話,你以為我養你很容易嗎?真是後悔,早知道當初就不要你了…」,養育孩子相當辛苦,這種威脅是在逼迫孩子以自己的人生補償父母。威脅式的控制慾會讓孩子從小就沒有安全感。 ●「我活得很辛苦,我的人生很悲慘…」,這是隱性的控制,也是負面效應很大的控制。這種動力會迫使孩子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差,以尋求心靈的平衡。或者「你不聽我的話,我真命苦…」,父母有時以自己多麼「命苦」來要脅孩子聽話,孩子被迫要補償父母,往往造成孩子悲劇性的性格命運。 ●「我養你很辛苦,所以你不應該對他(她)好…」,許多夫妻離異後,最容易發生這種情形,某一方會在孩子面前常說前夫(前妻)的不是,剝奪孩子對父(母)的認同。孩子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結果常造成心靈的扭曲。 以上種種對孩子的控制,大多假借「愛」的名義。多數傳統父母總是認為什麼都要管,要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認為這就是對孩子最完整的愛。其實不然,在孩子年齡還小時,思想和經驗還不足以獨立處理自己的人生大事,這時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也有權力去要求、教導孩子,但有時候孩子其實並不情願去做,只是礙於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擺脫父母的控制。 但是當孩子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我控制能力,慢慢能管理自己,並主動做好一些事情,這時父母的控制就會與孩子想自主的慾望產生衝突。 當然不是說父母都不能管教孩子,但是控制過嚴有可能抑制孩子天真浪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作用。所以,只要對孩子多一些引導就可以,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和自在。 ★如何克制自己的控制慾 ●原則一:保持平常心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比較強烈,建議父母應該把心態放平和。對孩子有期望是很好的,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時時表現出來,不要急躁,一時沒有看到成效也不要太著急,繼續做下去就行了。 ●原則二:父母的控制會造成孩子的壓力 父母的控制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孩子會在心理上感覺到強勢父母的壓力。他雖然會聽話,在父母的眼裡看來可能是溫和的,但是實際上他並不高興。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孩子會更軟弱,父母會更強硬,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原則三: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 多給孩子一些成長空間,站在離孩子稍遠的地方觀察。孩子的成長應該要順其自然,不要預先設定框框,總是認為孩子應該怎麼做,更不要強硬要求孩子改變,應該要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些外部環境,以利孩子的發展。 ●原則四: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父母。有的父母只希望孩子言聽計從,不能有自己的觀點,也不能為自己爭取或是辯駁,否則就會對孩子大聲訓斥。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沒有自己的觀點。 ●原則五: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 獨立是一種習慣,是在生活中慢慢養成的。不論孩子做任何事都會有步驟的問題,也會有效率和結果的不同,這就是邏輯。而且,更複雜的獨立思考與判斷是建立在意識的基礎上,是從經驗和知識的累積中形成的。或許等孩子大一些,父母才會關心到這一點,但這種能力並不是說有就有,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養成。 ●原則六:引導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孩子有沒有正確的生活態度?有沒有是非的意識?當然有,但可能不顯著。一旦孩子逐步具備了事物的簡單意識之後,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對外界事物和資訊進行判斷和選擇。父母可以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慢慢引導孩子,就可以逐步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價值觀。 ~以上資料摘自《不打不罵 如何教好孩子》成墨初◎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基金教母宋文琪 分享定期定額投資心法

2014年11月11日
公開

http://www.moneydj.com/funddj/ya/yp052001.djhtm?a=4B927D82-0F30-4D84-9EFD-E636A2A38963 基金教母宋文琪 分享定期定額投資心法 提供機構:今周刊 分散布局與投資紀律 是不敗鐵則 文�劉君儀 有台灣「基金教母」之稱的宋文琪,2006年底從匯豐投資管理集團台灣區負責人職位退休之後,就過著爬山、旅遊、種瓜、修行、住豪宅的生活,而她憑藉的正是白手起家的真本事。共同基金是最好的投資工具「我是基隆人,家境不是非常好。」小時候,宋文琪的媽媽跟會被倒,聽父母討論錢的事,她開始對錢的來來去去有觀念。 東吳外文系畢業後,宋文琪先到貿易公司當祕書,進入怡富是她的第3個工作,雖然媽媽有被倒會的經驗,但當時金融商品不發達,工作收入除了繳房貸,她還是以跟會的方式賺取利息。1987年,在怡富工作1年多後,她開始透過香港的銀行帳戶,定期定額投資怡富太平洋入息信託基金,後來淨值從17美元飆漲到100多美元,扣款金額也從每月150美元增加到500美元。 談到共同基金,宋文琪說,「我完全被洗腦,到現在我都覺得它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從有專家為你管理的角度來說,這一點已是不可取代。」堅持資產配置,絕不短線進出宋文琪肯定共同基金是透過專家管理,降低投資風險最好的工具,不過在基金標的的選擇上,仍有其堅持,「投資單一國家基金,我認為是自找麻煩」。 她認為,基金投資應有資產配置觀念,先搞清楚什麼是核心、什麼是衛星,以中國、印度為例,就是小錢賭一把的衛星概念,不宜把大部分錢都拿去投資。 她最近正在看中國的基金,「大陸已經跌很多,要說服自己有點勇氣放些錢進去」;重點是,就算投資A股基金,「比重也不會很高,最多占資產組合的10%。」 過去身為外商在台機構高階主管,宋文琪年終獎金豐厚,動輒6、7位數,她習慣把獎金和過去一年存下來的錢,單筆投資基金。儘管如此,她強調,「從來沒想過要短線進出,我覺得那是不對的。」宋文琪投資基金時,第一步會先確定「這筆錢可以投資多久」,在無緊急需求及正常狀況下,一般會擺3至5年,然後,她會根據自身狀態來決定積極性與保守性資產的配置比率。例如:目前處於退休狀態,3成資金擺區域股票型基金以創造獲利,7成擺貨幣型與類貨幣型基金,少部分基於節稅考量擺存款。 決定積極性資產占3成比率後,接著會按當前各地區的經濟展望來決定配置比率,因看好亞洲經濟成長動能,她目前就把4成資金擺亞洲(含中國),另外3成則擺在歐洲,美國也擺了3成。 她表示,一旦「可投資時間」、「可投入資金」與「區域配置比率」決定了,之後就要「定期檢視」。當利空來襲時,會先研判是短期消息面影響,還是長期結構性影響,若是前者,因設定的投資時間達3至5年,不會因為股價下跌拖累績效,就緊張殺出。沒有紀律的投資,肯定失敗宋文琪認為,投資人定期定額買基金應掌握3項原則。 首先,扣款愈早開始愈好,「時間愈長愈不容易賠錢」。其次,投資標的以「區域型股票基金」較好。股票型基金報酬率比債券型高一點,區域型基金則是給經理人較大的範圍去選投資標的,風險小一點。 行有餘力的話,宋文琪建議可分散布局。例如:每月合計扣款1萬元,然後分散在亞洲、歐洲、美國等不同區域,以降低風險。她提醒,定期定額最怕投資過程中沒有信心,「一下子扣款、一下子解約,這是影響定期定額成效最重要的原因,沒有紀律的投資,定時定額肯定失敗」。 身為基金教母,宋文琪明白投資風險永遠存在,並且不可預測,操作基金時不炒短線、講究資產配置與紀律投資,完全符合專家眼中女性投資的特質。 本文由今周刊提供

多出30%自由,告別「虛耗人生」

2014年11月10日
公開

Sandy從以前就喜歡在日記內貼一些勵志的文章,一方面鼓勵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學習成功人士的優點~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21576&login=true&page=1 多出30%自由,告別「虛耗人生」 2011-03 Cheers雜誌126期 作者:吳永佳、黃亞琪 圖片來源:杜志剛 「時間」是我們生命過程中最寶貴的資產,它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有此覺悟,我們應該不斷省視自己與時間的「親密關係」,把主導權從他人手中搶救回來。調整你的心態和習慣,只要多出30%的餘裕,就能充分以有限時光,經營無限人生幸福! 過勞死,是新經濟時代的工作夢魘。 2010年一位29歲年輕工程師猝死,引起社會譁然,對於何謂「過勞」認定過嚴的爭議,重新浮上台面。 終於,勞委會在去年12月宣布放寬標準,比照日本,把可能造成過勞死的腦血管跟心臟疾病納入,只要發病前一天有特別過度且長時間的工作,或工作負荷太重,都將作為過勞死的判斷標準。 儘管如此,加班仍是目前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台灣「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工作形式,儼然成為職場文化,1111人力銀行去年進行「職場責任加班調查」,結果顯示,7成8上班族被要求以責任制型態加班,尤其資訊科技業最普遍,平均每個月多加32.92小時。 主計處「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調查也指出,台灣員工「平均週工時」僅次於新加坡與香港。根據去年10月份數據,台灣勞工每月平均工時達到179.2小時,較前年同期增加6.6小時,其中有3.3小時是加班,創下近年新高! 然而對照於所得,近10年來,勞工實質薪資卻僅成長1.01%,付出更多,所得卻相對減少。 工時愈來愈長,生產力卻愈來愈低,究竟當中癥結在哪裡? 日本黛安芬內衣公司前社長吉越浩一郎,任內創造業績連續19年的驚人成長,更獲選為日本Top100知名經營者,他曾以成功施行23年的經驗,發出「零加班,業績才能長紅」之語。台灣也有高科技業者開始正視、反思企業的加班問題。 相對於企業,小小上班族無法瞬間改變結構性問題,但至少可以學會聰明、有效的工作,把「賣給公司」的人生賺一些回來,多出時間及空間,好好休息、玩樂,經營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1個10%:抓住輕忽的「夾縫」 事實上,時間管理不僅是一種「工作術」或「整理術」,它與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工作習慣息息相關。作家吳淡如在其《時間管理幸福學》一書即指出:「一個人的時間管理,和他的自信度、對生活的掌握度和他的能力與理想,都有絕對的關係。」 換句話說,現代人必須接受「忙碌」是生活的常態,重點在於讓自己「忙而不亂」;心不慌亂,忙碌的成就感就會蓋過壓力與焦慮感。 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若想要多出30%的人生,可能嗎?別以為這只是空想,關鍵只在於方法。 首先,抓住本來忽略的時間「夾縫」,就可馬上多出10%自由! 你可能從沒察覺自己在每件事的空隙中浪費了多少時間:不斷重覆某動作,耽溺於電腦、電視、手機,常閒聊八卦,與某個你並不真正在乎的人纏鬥,或是不斷找不在其位的東西……。 相反的,若能善用空檔學習新事物(最好把學習當作娛樂來看待),或用來沉思、計畫、整理心緒、恢復元氣,並懂得「取捨」,選擇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來「浪費」,你將發現,時間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2個10%:殺死「時間劊子手」 其次,殺死「時間的劊子手」,可再多出10%自由! 「情緒」是時間的頭號劊子手。 很多時候,當你說「沒時間」做某件事,其實是你內心不想做那件事。不妨檢視一下,哪些事情你總是拖延?不做的後果又是什麼?如何打破自己常用的藉口? 習慣這東西,就像老鼠喜歡躲進的巢穴一樣,舒適且黑暗。內在情緒與習慣的力量往往遠超乎想像,只有面對、處理、改變,該做的事才能順利推動。 第3個10%:師法成功者的「態度」 最後,向時間管理大師們借鏡,建立成功者的「態度」,會使你對時間的視野大大改觀,再多出10%自由! 在有限的人生中,一定要找到一條喜歡、且「讓自己與眾不同的路」,然後真正的樂在工作,賺取最大報酬。並且,要聚精會神、專心一致、甚至「燃燒靈魂」去做,綻放最亮光芒!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的時間管理原則很簡單: 1. 記錄時間運用狀況,經常檢視; 2. 系統化管理時間,盡量避免無生產力的活動; 3. 找出完整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 問題是,你知道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嗎?環顧世間所有成功人物,真正的能者都不會太多勞,而是借助深刻的自律來達成目標。 別再把虛耗的人生,全部歸罪於你的老闆了!管理好自己與時間的關係,你就不必擔心被它追殺,在「時間大神」的面前,人人都是「長命人」。 同場加映:活化時間,只要這樣做! 每日行程提早到清晨,增加可用時間 只要是上班族,每天都會被朝九晚五的行程綁住,動彈不得。想再另外擠出「自己的時間」,首要做法就是利用清晨。 若公司規定早上9點打卡,那就提早1個鐘頭到,創造屬於個人的早晨,讓工作更快上軌道。 一年出版10本書以上的日本暢銷作家,同時也是腦科專家的米山公啟,早從擔任住院醫師時,為擠出時間寫稿,他就養成清晨6點上班的習慣。每天比別人多出2小時,持續1年在成果上就有顯著不同。 練習同時處理2件事,提升腦力 人的大腦並不擅長一心二用,但是刻意訓練後,自然更能「這個做一點、那個做一點」。 米山公啟從平常就開始練習,他指出,人在一心二用時,大腦主要運作部位「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cortex)具有短期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的功能,會因此擴大記憶裝置的容量,亦即反覆練習一心二用,久之有助於提高效率。 記錄24小時作息,「抓漏」浪費點 時間管理和減肥非常類似,對自己吃了什麼、吃了多少要有自覺,最好就是一五一十記錄下來。同樣的,你不妨寫下24小時的作息內容,以便發現自己運用時間的樣貌。透過「抓漏」這個動作,可減少無形中浪費的時間。 擬定時間帳本 準備一本筆記本,作為公事包裡最溫暖的角落,除了記下靈感,還包括健康、金錢、人際關係、工作及家庭。照著你的人生羅盤,清楚寫下目標,每天檢視有無偏離正軌,並隨時修正。 擬定時間帳本有4個策略: ●記錄自己的時間運用狀況。當場記下自己做了什麼,而非事後記憶。 ●訂定目標,擬訂改進之道。 ●找出一段完整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 ●分配時間時,可帶點幽默跟彈性,不要太呆板或無法調整。 感受「1小時」的長度 若想優雅從容的工作,適度的休息絕對必要。人類的緊張感大約以1個鐘頭為極限。若持續下去,工作效率不升反降。因此,在伏案1小時後休息10分鐘,反而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此外,腦科專家建議,這1小時不要仰賴時鐘計時,要學會用身體感受。 休息的方法也很重要,若工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休息時就多用右腦,看看影像;相反地,若工作是處理畫面,休息時可閱讀文字刺激右腦。此外,走路也可有效調整心情。 按表操課,刪掉完成項目,創造成就感 作家吳淡如在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要考中文研究所時,就是利用化繁為簡的概念,將任務轉換為「切披薩」,不到一年靠自修念完4年中文系課程。 碰到複雜的目標,不妨想像它是個大披薩,乍看很大,若一片片切開,就可較不費力的消化掉,甚至提早完成。 善用數位工具 日本《President》雜誌調查,比較年收入1,500萬日圓以上(約新台幣535萬元)的所得者和400萬日圓(約新台幣112萬元)的所得者,發現前者更懂得運用各種科技利器節省時間。 例如先將電腦中的電子郵件傳送到手機,立即處理重要且有時效性的事務,就能減少耽擱或延遲的風險。聰明運用新工具,可找回很多因處理瑣事而流失的時間。 有目標地使用通勤時間 不妨在搭車前備妥要讀的書或文件,把通勤時間當做為達成某個確實目標來使用的研讀時間。或是將車廂廣告有意識地默讀一遍,吸收多樣資訊一段時間後,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家侯文詠曾為了鍛練英文聽力,每天開車都聽ICRT電台,剛開始只能抓住幾個字,但持之以恆下,後來他可不費力了解所有內容。抓住這類非花不可的時間,創造其他效用,長期下來效益驚人。 明確區隔工作時間,就不會讓自己陷在老是很忙的「感覺」中。如果沒有On�Off的切換,你會經常感到忙碌,腦袋裡永遠擺脫不掉工作。 總之,就是要有意識地把控制時間的主權交給自己,不要讓“deadline”追著你跑。工作時把效率發揮到極致,休假時利用各種活動豐富體驗,更能創造新觀點,回饋工作。

人生,取決於你如何決定優先順序

2014年11月09日
公開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7-111193 人生,取決於你如何決定優先順序 2014/10/14 只要讓人看看猶如奇蹟般的日出照片,對方就會說:「真羨慕你!」 但是,實際到我家住過之後,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我沒辦法在這裡定居。」 對我來說,最理想的生活,對其他人而言卻相當嚴苛。 捨棄待辦清單 Inner Quest 「必做之事」真的是「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嗎? 真正「必做的事」,指的是現在不做的話,會危及你的立場,這種程度的事情,究竟有多少呢?忙碌時,你會突然注意到自己只是在埋首「消化」待辦清單,待辦事項一增加,就會減緩「接下來沒有其他事要做」的不安。此外,減少待辦事項的舉動,本身就能讓人產生快感。然而,這份與「由衷想做的事」沒有直接關連的清單,其實就是人生中的雜訊。 一旦生活被待辦清單給束縛,這一切將變成你的「人生」。 你就會像不斷在轉輪裡奔跑的黃金鼠。 你真正該重視的不是待辦清單;而是「想做的事清單」。 奪走你自由的「待辦清單」,會在沒注意到的外在任意孳生。 解放你人生的「想做的事」,只能源起於自己的內在。 它的聲音很小,一旦你聽見了,就要馬上記下來。 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時的「最差精神狀態」之下, 正是增加妄想和欲望的好機會。 或者是趁旅行、露營等,體驗非日常經驗的時候, 放大沉睡在心靈深處的聲音。 想要去的地方、想要見的人、想要看的電影...... 全都記錄下來,整理成清單吧。 「想做的事清單」就像指南針, 能引導你自由設計出屬於自我的人生。 我們就是為了從事自己想做的事而生的。 每個人在出生時應該都是如此。 試著回到這個「起點」吧。 從「怎麼做才能消除不安?」變成「怎麼做才會更雀躍?」 捨棄「什麼都想要」的想法 到處都做上私有物的記號,只會讓你動彈不得。 人生,取決於你用什麼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你想要變成什麼模樣? 為此,現在應該做什麼? 進而推導出唯一的行動,再正面迎擊。 如果什麼都想嘗試, 只是茫然地增加選項,迷失了此刻該做的事。 一旦失去方向,就會做出自暴自棄的舉動。 我遵從自己內心「想要在紐西蘭湖畔生活」的聲音, 一心一意專注於讓自己走向今天的生活。 因此,我並不迷惘。 這件事一點也不簡單,我花了十五年的時間。 但是,正因為我專心致志於這件事情,夢想才得以實踐。 我現在過著在湖畔釣魚、種菜,半自給自足的生活。 只要讓人看看猶如奇蹟般的日出照片,對方就會說:「真羨慕你!」 但是,實際到我家住過之後, 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我沒辦法在這裡定居。」 對我來說,最理想的生活,對其他人而言卻相當嚴苛。 重點在於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一般的常識、雜念、誘惑全都是雜訊。 你想要獲得什麼? 答案就在你自己心裡。 傾聽內心的聲音,然後,找到遵循那個聲音的勇氣。 從「我有好多想做的事」變成「我只想做這件事」。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四角大輔 Daisuke Yosumi Lake Edge Nomad Inc.的代表。在唱片公司擔任製作人的時期,曾榮獲七次百萬暢銷紀錄,CD銷售量累積兩千萬張。目前以紐西蘭湖畔與東京為主要活動據點,往來大自然及都市之間,過著遊牧生活,同時擔任創意公司、戶外用品公司、與紐西蘭相關企業的顧問。 此外,還在上智大學、京都精華大學、慶應大學、立教大學、獨協大學、法政大學等多所大學舉辦「生活風格設計�自我企劃」為主題的講座;也活躍於登山雜誌,為多本自然休閒雜誌撰寫連載專欄。 相關著作:《不做也沒關係,辦不到也別在意》、《FLY FISHING TRIP(合著)》 出版:悅知文化 書名:為了自由,20歲就應該捨棄的50件事 目錄: CHAPTER 1 物欲與金錢 1.捨棄眼前的「雜物」:別放過任何礙眼的小事物 2.捨棄現在用不到的物品:與物品告別,就是揮別過去的自己 3.捨棄囤貨的觀念:學會「外頭都是你的倉庫」的思考方式 4.捨棄捨不得用的習慣:讓給更需要的人 5.捨棄零錢包:比起做好準備所花的大錢,不知不覺間花的小錢更可怕 6.捨棄衝動購物:只買由衷喜愛的物品 7.捨棄說「隨便」的習慣:不是要你節儉;而是要你選擇 8.捨棄多餘的附屬品:與其裝上選購配備;不如讓標準配備發揮實力 9.捨棄「提高生活水準」的想法:讓情感脫離金錢的束縛 10.捨棄服裝的選項:決定自己的「招牌穿搭」 CHAPTER 2 工作方式 11.捨棄不擅長的工作:把焦點擺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上 12.捨棄多工思考: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13.捨棄力求表現:將結果想得太樂觀的人,多半不會成功 14.捨棄待辦清單:「必做之事」真的是「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嗎? 15.捨棄依賴多數決的習慣:只要覺得可行,去做就對了 16.捨棄定時:不要配合他人的計畫 17.捨棄自我原則:綁住自己的人正是自己,不是別人。 18.捨棄舊地圖: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19.捨棄「晚點再做」的想法:感到沉重、害怕是理所當然 20.捨棄平衡:別想成為萬能的人 CHAPTER 3 維持與管理 21.捨棄熬夜的惡習:早起,等於掌握了一整天的行程 22.捨棄劣質睡眠:打造完美的睡眠環境 23.捨棄吃到飽的習慣:沒有人能夠應付「吃太多」 24.捨棄一成不變的生活:試著過與昨天不同的生活 25.捨棄在意他人的眼光:獨自前往森林吧! 26.捨棄常識:把「藝術家時間」納入計畫 27.捨棄負面詞彙:走到疲憊不堪之後,拋開負面言語 28.捨棄忍耐的觀念:爬山不只是為了抵達山頂,也要懂得享受途中的一切 29.捨棄「為了學習而學習」:增加心靈負擔的學習沒有意義 30.捨棄雜音:最簡單的頭腦整頓方法,就是冥想 CHAPTER 4 人際關係 31.捨棄人脈:怪咖最自由。無意義的邀約才不會找上門 32.捨棄「熟面孔」:習慣孤獨吧 33.捨棄連續假日:差不多該認真思考休息方式了吧? 34.捨棄留意他人的想法:每次都由自己主動敞開心房 35.捨棄「人人平等」的精神:決定你應該好好珍惜哪些人 36.捨棄無謂的反骨心:學會傳統禮儀 37.捨棄隨時確認電子郵件的壞習慣:盡量不用電子郵件和電話 38.捨棄敵我意識:無需有任何「我想勝過他」的對象 39.捨棄「道歉」的盾牌:別立刻充滿防備 40.捨棄客氣:別錯過關鍵時刻 CHAPTER 5 生活風格 41.捨棄「沒有就會不安」的想法:輕盈才是王道 42.捨棄習慣的住處:提升想像力,到達能夠改變立足之地的程度 43.捨棄「什麼都想要」的想法:到處都做上私有物的記號,會讓你動彈不得 44.捨棄羞怯:毫不保留地表達願望 45.捨棄「總是掛在網路上」的習慣:設定每天的離線時間 46.捨棄「逃不了」的念頭:只要積極打造逃離之路即可 47.捨棄對公司的忠誠心:確保多種生活方式 48.捨棄「放棄」:順從幾個小小的欲望 49.捨棄胡亂許下的自由願望:做出成績之後,再尋找接下來的目標 50.捨棄成功案例:與其沿襲,不如重新開始

自創基金繁殖法 滾出兩千萬身價

2014年11月09日
公開

Sandy自認是烏龜投資理財法,靠自己不斷進修,慢慢扣定時定額,但這當中還是會部份獲利了結,光靠死薪水是無法存到錢的~停利不停扣是Sandy目前操作模式.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3-110212 撰文 / 歐陽善玲 出處 / 今周刊 924期 2014/09/04 自創基金繁殖法 滾出兩千萬身價 「如果問我,能在三十多歲就累積到千萬元身價的祕訣是什麼?老實說只有兩個字:趁早!」 元大寶來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打開電腦螢幕,看著投資對帳單大方分享投資祕訣。他投資基金十八年來從不間斷,定時定額扣款超過兩百次,扣掉先前贖回的部分,目前帳上投資本金約二五○萬元,市值約四二五萬元,報酬率達七○%。 表面上看,這個數字換算成年化報酬率,好像不特別吸引人,但因理財起步得早,黃昭棠對基金商品及投資策略,淬鍊出一套自己的想法,不但對相關工具熟悉,更因提早學習,看過多次市場起伏,遇到非理性重挫時,反而能靠著紀律,克服恐慌情緒,危機入市。 「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銀行擔任信用卡行銷企畫,月薪約三萬四千元,加上行員優利存款,一個月可領三萬八千元左右。」黃昭棠的起薪,其實跟一般大學畢業生差不多,但財富的分水嶺,就在他工作後不久,即啟動基金定時定額扣款計畫。 趁早學習、堅持定時定額 提前做理財規畫 市場大跌別急著跑 「在銀行工作買基金不用手續費,對我來說,是很方便的理財工具;研究一段時間後,我選了一檔全球基金當作核心配置,每月扣款八千元,新興市場基金當作衛星配置,月扣三千元。」他說,可能是運氣太好,投入後不久,就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市場慘跌,基金淨值也一瀉千里,「很多同事急著賣出,降低虧損,我心裡也慌,但沒有跟著大家出脫,甚至還持續扣款。」 這個「持續扣款」的動作,正是黃昭棠加速累積財富的第二個祕訣;「當市場大跌時,身邊的人多會嚇到、停止扣款,等於錯失了累積低成本投資部位的機會。 而我,因為持續扣款,當市場疑慮解除,經濟回歸常軌時,基金報酬率也比別人更快翻正,等於加快財富累積速度。」 工作三年,黃昭棠二十六歲,就已靠基金投資滾出第一桶金。「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是很開心的事,不但對累積財富更有信心,也讓自己深信,長期投入才是資產穩定成長的動力。」亞洲金融風暴後不久,全球網路科技榮景接棒演出,多頭橫行,風險性資產價格一路推升,盛況空前。 直到二○○○年網路科技泡沫破滅,全球股市重挫,投資人才死心,相信牛市已結束。「或許是經歷過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關係,二○○○年網路泡沫,周遭親友心灰意冷時,我其實有一種興奮感。」 黃昭棠坦言,九七年的空頭經驗,讓他在面對市場急殺時,仍能保有信心持續投入;甚至可說,從九七年、二○○○年,到○八年金融海嘯,及一一年歐債危機,由於危機入市、基金持續扣款,當風暴過去、市場恢復活力時,他的資產組合能迅速轉虧為盈,是他財富跳級的重要關鍵。 隨著投資經驗累積,黃昭棠也陸續增加基金配置,從區域型基金擴展至產業型。「全球及新興市場型基金,是區域配置概念;這樣配置的好處,是不用去猜全球資金流動狀況,不必賭接下來哪個市場表現最好。利用不擇股、不擇時的投資策略,降低人為判斷風險。在此基礎下,再配置長線趨勢看好的產業,就能進一步強化投資組合效益。」 其中,高齡化社會所產生的健康護理,以及科技應用,是他最看好的兩大產業趨勢。「老人健康照護及醫療設備需求與日俱增,幾年前,我開始關注以這方面為投資主軸的基金,並進行定時定額。 現在投入本金約五十七萬元,市值已達一○四萬元,報酬率達八二%,表現相當亮眼。」黃昭棠認為,靠基金投資累積財富,第三個祕訣,就在敏銳的趨勢洞察力。 除了適時加入長線趨勢看好的標的外,黃昭棠還自創一套「基金繁殖計畫」,投資概念再升級。 「所謂基金繁殖計畫,簡單講,就是原本定時定額扣款A基金,當停利目標一五%達到後,就連本帶利贖回,再利用每月定時定額方式,將這筆資金分批投入另一個投資計畫B當中,而原先A基金的扣款仍持續進行。也就是在投入金額不變的情況下,可不斷繁殖基金計畫,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 他舉例,假設A基金固定在每月五日扣款,持續投入兩年多後,基金定時定額獲利達一五%時,即全部贖回;贖回後資金也不進入銀行帳戶,而是轉入收益較銀行定存優惠的貨幣型基金,再從貨幣型基金中,於每月十五日轉出一定金額投入B基金,而原本的A基金仍持續扣款,投資計畫即因此一分為二。 「停利點設在一五%,不會太難達到,根據經驗,最慢二至三年就能執行一次,開啟另一個投資計畫;不但基金繁殖速度快,也能夠適時分散標的風險。」黃昭棠說,這套方案現在已經繁殖出十個基金投資計畫,等於一個月扣款十次;目前累積金額已達二八○萬元,至於基金標的,則全部以指數型基金為主;包括台股加權指數、大中華價值指數、巴西、印度、印尼、黃金、商品,以及亞太政府公債等指數型基金。 他解釋,指數基金最大優勢,除了避免人為判斷失誤外,管理費、交易成本也比一般共同基金低,一年下來,省下來的金額就很可觀。 洞察產業趨勢、降低交易成本 看好醫療、科技產業 偏愛指數型基金 「就基金管理費來看,一般股票型約一.五%,指數型約○.七%,兩者相差達○.八%;還有一些看不見的費用,像主動式基金經理人換股操作,交易成本就藏在基金淨值裡,以一年二%至三%計算,指數型的投資成本相較一般股票型基金,每年至少可省下二%,若是長期投資,金額差異更大。」 黃昭棠直言,賺一塊錢,不算是真的賺到;只有省下來的,才是扎扎實實地賺到。而歸納他的投資成功之道,除了及早學習、持續不間斷、敏銳洞察產業趨勢外,精打細算交易成本,也是他利用基金投資、晉升千萬元資產的關鍵。 靠著有紀律的基金投資,及本薪提升,黃昭棠三十七歲即擁有千萬元身價。三年多前,他更利用基金投資累積下來的部分存款,當作買屋頭期款,當起包租公,租金收益年報酬率約四%,主要目的在對抗通膨。 而在扣除房貸後,現階段黃昭棠淨資產部位約有二千萬元;對他來說,這一切除了有賴本業薪資提升外,長期、有紀律地基金投資,是滾出千萬元財富最大的功臣;面對未來,他也將持續朝著既定規畫,往第三個千萬元目標邁進。 黃昭棠 出生:1972年 現職:元大寶來投信執行副總經理 學歷:政治大學經營管理學程金融組碩士 經歷:寶來證券國際金融部協理 靠基金累積千萬身價心法 .趁早開始學習。 .危機入市,持續不間斷投入,大量累積低成本部位。 .洞察產業趨勢,適時調整投資組合。 .精打細算投資交易成本。

存錢高手 悄悄在做的9個好習慣

2014年11月09日
公開

什麼都漲的年代能省則省~最近Sandy買了十年的冰箱在昨日故障,還好問了之前幫Sandy換水龍頭的老闆娘介紹,Sandy家附近有開一家專門修理大型家電的電器行,花了800元修到可以再撐一陣子,修理師傅說這台冰箱用十年了,差不多要退休了,這台冰箱是Sandy買這間小三房時慢慢存錢買的,當時很克難,很多家電都是分好幾個月慢慢存錢買的,甚至還分期付款買3台冷氣(客廳/主臥/次臥各一台),師傅說這台十年的冰箱會較耗電,所以建議Sandy若可以的話換成變頻冰相較省電,但這要再花25000 ~ 30000,目前花800修好想先用一陣子再說,畢竟花800下去了,再撐一陣子吧!雖然舊冰箱耗電但總比買新的要一次花上萬元省一些好一點......前陣子Sandy也自己去特力屋買馬桶的止水閥自己換,因為止水閥是損耗品,用久變形馬桶水會一點一點的漏,所以硬頭皮自己學怎麼換,不然請水電師傅來起碼工錢要1000元起跳,再加上零件費一定超過1500,自己換零件費才一佰多快而已,差很大,還有牆壁插座壞Sandy也是自己換,還好自己是理工科,這些以前老師都教過,還好自己以前念理工科系.學以致用,哈哈,求人不如求己,超有成就感的 ~ 目前Sandy用的這台十年的冰箱前幾年也壞過,也是修一修還再用,加油呀舊冰箱 ~ 再幫Sandy省一陣子再退休 ~ 感恩~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1-110209?page=1 存錢高手 悄悄在做的9個好習慣 32歲上班族 憑什麼10年存出一千萬 撰文 / 鄧麗萍、歐陽善玲 出處 / 今周刊 924期 2014/09/04 四十歲變有錢,是許多人的夢想。 從大學畢業開始,每個人都在累積第一桶金,十年後就可見分曉!貧與富之間,差別就在於存錢高手們養成好習慣並持之以恆,讓他們能在黃金十年內,打造千萬元身價。 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與職級差不多,但是十年後,有人富、有人窮,為什麼?答案是,贏家們把握踏入職場的黃金十年,靠著努力工作及兼差、節儉和投資理財,資產比別人多一千萬元。 三十二歲的小偉,私立大學畢業,自認不夠聰明,也不是名校出身,但有別於一般社會刻板印象,這位七年級生,從大學時代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抱著「英雄不怕出身低」的想法,常告訴自己:只要比別人更拚、更早起步,最後結果就不會比人家差。 身材略顯福泰的小偉,雖然理財觀念很早熟,但白裡透紅的臉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一些。「大學畢業前,我的戶頭存款已有七十萬元。這些錢,是我假日早上兼家教,平日晚上在3C賣場當介紹員,偶爾在朋友公司幫忙,一點一滴存下來的。」他說,每月家裡原本就會給零用錢,自己賺的部分,就能全部入帳,一個月平均存下二萬到三萬元並不難。 小偉打從心底認為,財富多寡是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最直接、最現實的方式,要讓人看得起,就要趁年輕、有體力的時候,厚實自己的資產。而兼差,是他累積千萬元身價的第一步。 「一邊念書,同時又兼二、三份差,賺錢速度雖然快,但也超級累,課業多少也受到影響;記得有一年的暑修,考試前一晚還打工到半夜。當我睡眼惺忪、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教室時,同學們都覺得我很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誇張。」 危機意識比別人強 念書時,他比同學早一步知道「人脈就是錢脈」 大學時代,小偉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打工,與同儕相比,視野大不同。 「兼差多,認識的人也多;我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在朋友介紹、幫助下,賺錢機會愈來愈多。後來才知道,原來人脈就是錢脈。」 剛開始,小偉在一家美商3C公司擔任產品介紹員,時薪一五○元。之後透過這個工作,得知3C產品批發管道,他便以低於市價兩成左右的價格,購入電視、相機等產品,再轉手賣給熟識的中南部網路店家,一來一回就能賺到一二%。像這樣批貨、轉銷售的中盤商角色,小偉也愈來愈上手。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他投入台北電子商場大本營:光華商場。這份工作對他而言,早已駕輕就熟。「我的本薪兩萬五千元,加上業績獎金,一個月大概可領四萬元;又因為我念的是資訊科技,先前對3C產品、通路還算熟悉,所以本業之外我又開始兼差,自己批貨做一些小買賣,或提供軟體、銷售服務給需要的人。像這樣額外接案子,一年光是兼差進帳就有六十萬元,比本業還高。」 小偉不用當兵,工作第一年就存下六十萬元,加上大學打工累積的資金,二十三歲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這一百萬元,他開始學習「用錢賺錢」的技巧,讓累積財富的方式,進階到股市。 賺錢欲望比別人高 工作後,他把閒錢投入股市「用錢賺錢」 「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技術線形方面的書,但實際操作結果小賺小賠,對提升資產沒太大幫助;後來還因聽信明牌賠掉二十多萬元。」從小賺小賠到穩健操作,小偉在股市經驗中學到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年年穩定賺錢的公司,完全不碰。」即使因此錯過一些飆漲三至六倍的股票,他仍不貪婪,並歸納出三種股票投資最穩當的方法:分別是高殖利率股、危機入市股,及對公司消息把握度高的個股。 他分享,有些公司每年收益穩定,配息水準也不錯,股價愈跌,現金殖利率愈高,買了絕對不吃虧;長期來看,股價也會反映公司獲利,不用擔心賺到股息、賠掉價差。還有一些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股價不理性重挫,也可趁機介入,事後來看都是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像二○○八年金融海嘯,聯發科股價最低跌到一七七元,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初沒買到一八○元以下的聯發科,是股市最大遺憾。也因為這樣,後來我設定了一個波動區間,只要聯發科跌破二八○元就買進,突破三七九元就賣出,這樣幾年操作下來,我投入股市的資金就翻了一倍,不斷複製成功模式,果然是投資硬道理。」 過去幾年,小偉透過穩定的高殖利率股票、危機入市原則,鎖定股價一度超跌的聯發科、可成,等到股價反彈至合理價位,他不貪心、及時停利出場;這樣反覆操作下,他自己的本金,加上父母資助的錢作為資本,只要看準時機就出手,資產累積速度也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快。 如今,小偉準備結婚,在新北市汐止買下總價一五二○萬元的房子,手上現金還有四四○萬元,扣掉家人資助的四百萬元、房貸二五○萬元,淨資產已達一千三百多萬元。這也意味著,從大學時代至今,小偉在黃金十年內,為自己累積了千萬元身價。 小偉無疑是人生勝利組的其中一員,因為在低薪化、貧富差距擴大的台灣社會裡,能夠累積千萬元資產的年輕人,其實是鳳毛麟角。根據《今周刊》針對二十六歲至四十五歲台灣人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在四十歲之前達到淨資產一千萬元的人,僅八.三%! 國人理財能力大躍進 存到第一桶金的人,較三年前增加 事實上,《今周刊》調查發現,高達八二.六%的受訪者,回答對現在的財富狀況表示不滿意;但近五成受訪者,只有五十萬元的投資理財部位;更有一八%受訪者沒錢可投資,苦無翻身機會。 如今上班族薪資普遍偏低,年輕一代重視生活品質,玩樂與美食的支出偏高,使得很多人成了月光族,既沒存到錢,也不相信自己有機會變富有。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近三年來經濟景氣欠佳,國人反而更加積極理財,財富狀況比以前來得好。 《今周刊》早在二○一一年就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如今,隔了三年,本刊再次調查,發現二○一四年有五一.一%的受訪者,尚未存到一百萬元,比起一一年的六七.一%,比重已降低了十六個百分點。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過去三年,經濟景氣欠佳,反而激發台灣人更加積極理財。」 在世新大學教了十年「理財與生活」通識課程,郭迺鋒發現,金融海嘯後景氣變差,理財觀念反而變得健康,父母主動要求子女記帳,學生們也較認真看待理財這件事。不僅如此,過去三、四年來,全球股市從谷底回升,加上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也使得存到第一桶金的人比三年前增加。 身價千萬的人都怎麼存錢? 「投資理財」是主要致富途徑,其次為努力工作 調查也發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十年時間內會達到希望的財富目標。然而,要如何才能像小偉一樣,在短短十年內就擁有一千萬元的資產?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單靠固定薪水想存一千萬元,不可能!他舉例,若十年要存一千萬元,假設只靠薪水,就算能存一半,年薪至少要有二百萬元才能達陣。「事實上,近年來,國人的致富途徑,主要靠房地產和股票投資。」 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公司經理董彥欣,把受訪者的淨資產和致富管道交叉分析,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淨資產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受訪者,逾三五%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是致富最有效的途徑,其次才是「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薪資」(占三一.一%)。 這說明了,貧與富的分水嶺,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計畫與行動!小偉並非特例,只是比一般人更拚,更願意學習理財。 早熟的理財觀念、兼差賺得比本業多、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等,這些都是小偉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因此在四十歲前便累積了逾千萬元資產。《今周刊》採訪多位專家以及存錢高手,歸納九個存錢好習慣,上班族只要學起來,就有機會和他們一樣,累積千萬元身價。 好習慣1 編列年度預算書 詳列每月收入、投資、儲蓄目標,依規畫執行 首先,替自己理財,就像經營一家公司,要先編列「年度預算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定出財務總目標,包括每月生活收入、支出與計畫追求的儲蓄目標,建立自己的投資地圖,清楚所在位置與終點站,才不會迷失於人性的弱點當中。 「把自己或家庭看成是一家公司,並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管理財富。」郭迺鋒指出,看重自己,以財務大臣的心態打理資產,是打造黃金十年、累積千萬元財富的第一招。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已故經濟評論家邱永漢,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曾有驚人之舉。他發零用錢的方式,是一次發整整一年份,目的就是讓小孩當自己的財務長、學會管錢。剛開始,小孩一下子就花完了,才發現大事不妙,反而體會到「這樣下去不行」,自己主動產生學習理財的動機。 養成編列預算書、規畫如何賺錢和花錢的習慣,既能培養強烈的賺錢欲望和企圖心,可以激發出潛在的爆發力,並且更能左右你的行為,是成為存錢高手的前提或必備條件。 好習慣2 每月對帳 分析自我消費形態,從大錢到小錢都要在乎 想掌握資產的累積速度,必須養成每月對帳的習慣、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結餘、投資的賺賠等。 雖然對帳的動作看似無趣,但日本理財作家中谷彰宏在《不愛錢,你有事嗎?48個變身有錢人的招財行為學》一書中指出,「對錢的事情一板一眼,就能讓散漫的人生轉變為豐富的人生。」 對帳的習慣要從小處著眼,中谷彰宏發現,很多人在餐廳或飯店消費時,幾乎都不會仔細核對帳單上的消費明細,然而,帳單當然會有出錯的時候,必須確認帳單明細,「無論帳單的金額多少,只要察覺有誤,就要立即反映。」這個動作在於檢驗你對金錢的態度是否慎重。不論小錢或大錢都要在乎,這是邁向有錢的重要習慣。 從消費小錢到投資的大錢,都要定時檢視,除了分析自己的消費形態,檢討自己是否有多餘的消費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投資績效,學會調整投資組合、執行停損等。 好習慣3 強迫自己多存五千元 每月投資二萬元,三年半就能存到百萬元 同樣投資報酬率八%的基金,假設每月投入一萬元,約六年五個月才能存到一百萬元;若能提高儲蓄,每月存一萬五千元,四年六個月就能存到;如果每月存二萬元,只要三年六個月就能存到,等於每月多存五千元,比別人快一年存到第一桶金。 每月二萬元怎麼來?二十三歲的護理師羅玄微靠著兼差及省吃儉用,每月存下二萬至三萬元,大學畢業兩年多就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她的目標是在三十五歲前存到一千萬元。「以前工作壓力大,常靠著大吃大喝排解壓力;像吃自助餐時,完全沒有價錢概念,想吃就夾,最高紀錄一頓要花將近兩百元,真的很驚人。」 定下存款目標後,羅玄微對日常花費也開始錙銖必較;最重要是,趁早存到一百萬元後,不但能提升財富自信,更可因此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量入為出,產生正向循環。 「地瓜葉一把只要十元,高麗菜一顆六十元,買回家自己煮,一魚一肉、兩道菜就能吃得很飽,煮一次可吃二到三餐,平均下來一餐也不過六十元;還有,以前會花幾百元買上衣,穿沒幾次就不想再穿。這種被我歸為『消耗品』的東西,我都接收朋友送的二手貨,再也不用花錢買,現在的衣服、鞋子多到穿不完。」 好習慣4 每月買年化報酬率8%基金 以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培養敏感度再加碼 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好處,在於避免看錯進場時機、選錯個股的風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若能每月投入三、五千元、利用基金布局全球市場,也是以小額資金學習投資理財很好的管道。如果能從中挑選出每年皆可提供六%至八%的基金標的,長期來看,就能達到小錢滾出大財富的目標。 以過去三年,國內核備的境內外基金來看,年化報酬率超過八%的基金,包括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摩根環球醫療科技等。不過,投資人宜隨時掌握趨勢變化,瞄準時機轉向最具潛力的產業,才能選對長期「保八」的基金。 投資人可以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掌握全球股市的節奏,以及產業景氣脈動;隨著投資敏感度提高,再逐步加碼投資部位,並隨時調整投資配置,如此便能以擴大投資本金方式,加速累積財富的速度。 好習慣5 每年買現金殖利率6%股票 長線布局,利息比定存多三倍 投資最怕不確定性,若能確保收益,就能大幅提升資產累積速度。對上班族來說,買進長期獲利、配息穩定的高股息標的,是股市投資相對可行的作法。 以過去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在六%以上、公司平均配息率在六成以上,且連續五年沒有虧損、今年可扣抵稅率在二○%以上的公司來看,包括豐藝、威健、競國等皆符合資格。 長線布局持有高殖利率股,可望取得比定存利息多三倍的收益,最適合想穩健累積財富的投資人。但要注意,高殖利率股最怕賺到股息、賠掉價差,因此篩選標的須以本業獲利能力和長期獲利表現為主,不能只看公司配息條件,忽略營運成績。 若不想押注在單一個股,投資人也可考慮投資「台灣高股息ETF」(○○五六),這是從台股市值前一五○大公司中,以「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序,篩選出現金殖利率最高的三十檔個股為成分股;歷年來現金股息殖利率平均有六%以上,且幾乎都能填息,想避免選股困擾的投資人也可留意。 好習慣6 把現金變成資產 與其花掉或放在銀行,不如拿來買房投資 手上有閒錢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該如何花掉它,但存錢高手盤算的卻是:如何能將現金變成資產。 知名財經作家張真卿指出,現金如流水,常常不是花掉、就是放在銀行被通膨吃掉;但資產不同,不但可保值,還有升值空間。因此,當你拿到分紅、獎金時,應該思考如何把這些現金投入可增值的資產。 張真卿建議,將現金變成資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買房。一般人常把買房當作負債,「買不如租」觀念大行其道。但他建議,四十歲前至少要有一戶不動產,出租、自住皆宜。 「不應將房貸看成負債,而是資產,只要房價上漲,個人淨資產就能跟著增加。但要注意,若以自住為前提,就要考量居住環境,隨時都可進場;若以投資為目的,就要先做足功課,評估景氣位置再決定,不必急著出手。」張真卿提醒。 好習慣7 換季採買省七成 別失心瘋狂買「限時特賣」,換季時更便宜 「錢就是要花在刀口上。 」從沒沒無聞的廣告製片,變成家喻戶曉的「全聯先生」,邱彥翔私底下也是個很「摳」的人,他的消費哲學就是「慢一點,就省一點」。他認為,在換季時才下手購買,折扣達三.八折,加上買千送百等回饋金,同樣的東西,足足省下七成。 邱彥翔認為,資訊產品推陳出新,但折價也很快,等熱潮過了再買,比較划算。像他用的手機,剛推出時要三萬多元,他等了差不多三年,只花五千元就買到了,而且還很新。 邱彥翔接拍超過六十支全聯廣告,加上代言價碼飆漲,估計年收入數百萬元,但他仍是過著「一塊錢也要計較」的儉樸生活,比如車子要加油時,他會找有自助加油的,因為每公升可以省下○.八元;為省停車費,他寧願走遠路,停在不用收費的馬路黃線或巷子裡的停車位。 「我不敢說自己買得最便宜,但是買之前,我一定會做功課。」邱彥翔認為,抱著「想買、隨時都能買得到」的心態,讓他不會被「限時特賣」促銷模式,或商品包裝所誘惑,就不會急於想買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好習慣8 兼差多賺二五%月薪 創造兩份收入,增加每月進帳 一般公司編列損益表,會將本業及業外收入分得清清楚楚;張真卿認為,個人也應編列損益表,將收入分為本業及業外兩部分,再衡量如何創造收益。 「本業就是正職,業外就是兼差所得;要提升本業收入,可藉由跳槽或爭取升職等方式為自己加薪。至於兼差所得,最好能結合現有專業、人脈或技能,在上班以外的時間,進一步創造收入。利用房屋租金或其他理財工具提升每月進帳,也是不錯方式。 」 護理師羅玄微三年存一桶金,兼差幫了大忙。原本她在一家大型綜合醫院急診室服務,月薪約四萬多元;後來轉到一家小型診所,每天上班時間固定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由於工作負擔不會太重,她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又去產後護理中心兼差,幫小寶寶洗澡、餵奶。 像這樣結合本身護理專業,利用本業加業外收入雙管齊下方式,羅玄微每月收入較之前增加一萬多元;以兼差後整體收入五萬多元計算,每月等於幫自己多存了一萬多元,相當於原來月薪的二五%。 好習慣9 提升判斷價格能力 多看數字,當買賣機會來臨時,就能出好價錢 存錢高手平日養成的好習慣是,培養「出價力」。所謂出價力,是指能夠判斷合理價格的能力。要具有這種能力,必須養成情報蒐集的習慣,透過長期的觀察和追蹤,對價格波動往往比別人更有感受力,當交易買賣的機會來時,就能夠馬上出價,搶到便宜貨。 郭迺鋒舉例說,即使不打算買房,但只要經過房仲公司門口,他會瀏覽廣告單,感受房價的漲跌,當機會來時隨時能出手。 同樣的,買股票時,投資贏家們都會追蹤營收數字、法人進出和股價走勢,甚至寫投資日誌,讓自己對股價更有感覺。 投資達人、職業軍人李律理的投資日誌,記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每天的重大事件,第二是自己有興趣的產業,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但這不單是流水帳,更重要是在旁邊加上自己的觀察與看法,然後再與事實相互印證,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由於對股價敏銳,不論買或賣都可以掌握好的價格。因此,年僅三十歲就累積到六百萬元的資產。 多數人以為,四十歲前要存到千萬元,在當前社會低薪結構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只要養成九個好習慣,愈早做到,就能愈快躋身財富贏家行列! 即使僅僅做到其中的六、七個好習慣,還是能讓財富隨著時間正向累積,在人生的黃金十年內,更靠近千萬資產的夢想!

沒有享樂,沒有財富

2014年11月08日
公開

其實Sandy對省錢,是從以前小時候就開始養成的習慣,所以不會有與慾望拔河的壓力 ~ 省錢習慣讓自己快速[財務自由]~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1-110476 沒有享樂,沒有財富 撰文 / 理財贏家俱樂部 2014/09/15 理財本身,就是不斷地和慾望拔河。有時候你要拉緊它,使盡全力;有時候你又要放鬆它,讓自己喘氣。 「花大錢存小錢」的無痛儲蓄法 人生的第一桶金有多重要? 我先來講溫州人的故事。溫州人被稱為「中國猶太人」,在財富的世界裡,美國人怕猶太人,猶太人怕溫州人。舉個例來說,如果你現在到巴黎二、三、十一區,這些過去猶太人商業發展很成功的地區,你會發現,這些猶太人的市場已經逐漸被溫州人蠶食鯨吞。溫州人靠炒房、炒匯、炒煤、炒油,無所不炒,累積巨大的財富。換句話說,溫州人會那麼有錢,靠的就是「投資」。投資的開始,靠的是「第一桶金」。 溫州人的傳統是,男孩成年後,家裡便給他一袋錢,也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讓他帶著這袋錢離開家鄉到外地去闖蕩,這男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如果成功了,這男孩便踏出了他人生財富的第一步;失敗了,便學習他人生財富的第一課。溫州人不擔心孩子會失敗,他們認為,沒有經過「失敗與失戀」的年輕人不會成功。 我的父母沒有給我一袋錢闖蕩天下,我的第一桶金是靠我自己的儲蓄而來。我相信大部份人,都得靠儲蓄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何讓儲蓄成為生活中容易的事,會 決定你存到第一桶金的速度和數字。 我自己在儲蓄的過程中,有一個有效而且簡單實行的方法可以跟你們分享。想存錢,可以先從付錢的習慣先改起。一般人付錢的習慣,都是盡量用小鈔付,等到小鈔花完了或不夠時,才去用大鈔。比如說,你的皮夾裡有一張千元大鈔,以及三個十元硬幣,你到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十五元,你會怎麼付錢?你一定會拿兩個十元硬幣給店家找五元,這就是我說的,一般人都先花小鈔再用大鈔,這時,買了報紙後,你的皮夾剩一張千元大鈔和一個五元銅板。 我不同,我會拿一千元給店員找,店員會找我一張五百元、四張一百元、一個五十元銅板、三個十元以及一個五元。等到下次再消費時,比如坐計程車花一百五十元,那時記得拿五百元那張鈔票付款,司機會找你三張一百和一個五十元銅板。這時候你的皮夾內,會有兩個五十元、三個十元和一個五元硬幣。如果照你過去付錢的習慣,你的皮夾裡只會有一個五十元和一個五元硬幣。消費越多次,硬幣的數量差距越大。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阿娟到底要幹嘛啊,又不是在教算術。 別急,簡易無痛儲蓄法的秘密就在這裡,沒有人喜歡皮夾因為塞滿零錢而變得又重又鼓又難看,特別是男人更討厭褲袋裡一大把沈甸甸的零錢妨礙他的瀟灑,我要請你在家門口玄關處或你生活中最方便的地方擺一隻宰殺不易的大豬公,你每次回家就把零錢丟進豬公裡,其實很多人本來就有這樣的習慣,只是照你原先付款的方式,你只能養小豬五十五元,用了我的方式之後,你可以貢獻小豬一百三十五元。無形中,你的存款就增加了。 這個方法,除了可以讓你多存錢外,還可以讓你少花錢。這個道理就像,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九十九、一九九、二九九……等各式各樣尾數九十九的商品,商人為什麼這麼訂價?難道消費者不知道九十九和一百也不過就差一塊錢嗎?但怪了,人們只留意左位數的「左位效應」,在銷售上創造的心理學效應確實非常強大。比如,你去商場的時候,九百九十九元的商品和一千元的擺在一起,雖然只差一塊錢,但你卻會不假思索地購買九百九十九元的商品,因為你直覺一千元的東西「太貴了」。 這就是為什麼APP商店中絕大多數的應用程式價格都是美金零點九九、一點九九……,而iPhone、iPad要賣美金四九九、三九九的緣故。回到我們的簡易無痛儲蓄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請你付款盡量付大鈔的原因,因為付小鈔,一百、五十、十元你會無感,但一千元、五百元在從皮夾抽出去付帳交給店員的時候,你的心會揪一下,會痛,這會在無形中抑制你的消費慾望,而且「前天不是才剛去巷口的提款機領過錢,怎麼才兩天就花光了,又要去領錢」,這種痛,更會在潛意識中形成消費壓力,就和標價一千元的效果是一樣的。 「儲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和慾望拔河的事,「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只有實行起來簡單容易的方法,才會讓你有較高的成功率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沒有享樂,沒有財富! 剛剛談到「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其實理財本身,就是不斷地和慾望拔河。有時候你要拉緊它,使盡全力;有時候你又要放鬆它,讓自己喘氣。 持續拉緊的橡皮筋容易斷,這是簡單的物理原理。管理錢,是理財的第一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帳戶分流」,這個方法很多人都會用,但是少有人在分流的帳戶中,設立「享樂帳戶」。設立「享樂帳戶」?不行啦,現在既然決心要進行儲蓄理財大業,就要夙夜匪懈「儉腸捏肚」(台語:縮衣節食),怎可貪圖享樂?試想,如果理財讓自己過得像永無止盡的苦行僧生活,那就像持續拉緊的橡皮筋,很快就斷了。 「帳戶分流」是一個簡單管理錢的方法,你可以設置四到五個帳戶,在你一有收入的時候,第一時間原封不動時就把它分流好。 基本上,你一定要有一個「日用帳戶」,一個「儲蓄帳戶」,一個「投資帳戶」,還有一個「享樂帳戶」。如果你還有其他的特殊需要,也可以再多設帳戶,但原則上,不要超過六個,我的經驗是,「存在一家怕倒閉,存在多家怕忘記」,帳戶太多,有時候連自己都會搞不清楚。 我自己就有五個帳戶,一個是每個月基本生活開銷的「日用帳戶」;一個是「房地產投資帳戶」,我將房地產投資獲利存在這個帳戶,購屋支出、繳工程款、繳貸款也用這個帳戶支出;還有一個「股票債券投資帳戶」,我雖然股票進出不多,但我仍然會存一些高股息殖利率的個股,比如中華電信,並同時買進低風險的債券中長線持有;還有一個「儲蓄帳戶」,當儲蓄金額到達六個月預備金後,超出的部份,我便將它轉入「房地產投資帳戶」或「股票債券投資帳戶」,另一個,當然就是我的「享樂帳戶」了。我總是在一有收入時就將收入分流,這可以有效的控制收入的花費與分配,將每一項付出劃出慾望與努力的框架範圍,你可以避免自己花費超出預算範圍,或做出太過冒險超過能力的投資決策。 現在來談為什麼要有「享樂帳戶」,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再用功的學生,也不可能日以繼夜苦讀不休息;再勤奮的打工仔,也不可能任勞任怨像牛一直犁,更何況理財是一輩子的事,理財成果的勝敗輸贏,持續力是重要的關鍵。你一定要有一個「享樂帳戶」,每個月提撥一定的金額或一定比例的金額存入這個帳戶,你要用這筆錢消費享受生活,這樣你才能長久堅持走在這條理財之路上,不會被誘惑或挫敗擊潰而中斷。 「享樂帳戶」不只要讓你適度享受生活,以便讓你的理財之路走得更長久,更重要的是,它讓你燃起成為有錢人的熱情與動力,讓你和你的夢想更接近。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是,把「享樂帳戶」花光,花到一毛不剩,並且花在你平日不會也不敢做的消費上,比如吃一頓米其林大餐、參加一場品酒大會、看一齣昂貴的經典歌劇,或者上一次騎馬馬術課。你要鼓起勇氣或捨得做一些你認為只有有錢人才會做的消費與享受,這可以讓你體會有錢人的生活進而產生努力不懈的動力,你在消費的同時,你會發現,有錢人和你沒有什麼不同,那位坐在隔壁桌喝著美酒吃著一客八千元牛排的有錢人,也會抱怨老婆嘮叨不休、煩惱孩子功課退步、討論連續劇甄嬛傳的情節、或是罵馬英九Bumbler……過去你心態上認為「有錢人和我們不同」,經過「享樂帳戶」大膽消費後,你發現,有錢人和我沒什麼不同。這件事很重要。 不認為自己應該是窮人或中產階級,你才有機會擺脫窮人或中產階級的生活。不再對有錢人產生排斥和厭惡感,不再認為他們只是運氣好,賺的都是不義之財,也不再對他們的誇誇其談嗤之以鼻。如果你連一個有錢人的言行都容忍不了,又怎麼會向有錢人學習呢!溫州人說:「厭惡有錢人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因為,誰會厭惡自己呢?」 我有一天無聊,拿我的手機通訊錄出來看,發現我通訊錄中的一千多個電話人名中,大部份的人都比我有錢有成就,這不是因為阿娟現實勢利只往高處看,你如果有「和有錢人在一起是攀權附貴」的想法,你是為自己的理財之路設下難以跨越的障礙。 阿娟明白,經常接觸成功的人,就更有成功的機會,透過和成功人士接觸的過程,可以了解成功人士的思維以及致富的經驗,複製模仿成功的人的思維與行為習慣,是讓自己成功的不二法門。 這就是為什麼你一定要有「享樂帳戶」的原因,它讓繃緊的橡皮筋放鬆一下;它讓你體會並認識有錢人的生活,從而心嚮往之;它讓你多和有錢人接觸,相信自己和他們沒什麼不同;相信有一天,你會和他們一樣。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陳斐娟 輔大法律系財經組、政大EMBA畢業。曾擔任台視新聞主播、年代新聞主播及東森財經新聞台「夢想街57號」節目主持人,現為三立新聞台「54新觀點」節目主持人。 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新聞界後,先擔任電視台財經記者及新聞主播,之後轉為財經節目主持人,她專業理性的分析和富有親和力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愛,並且代言多項金融產品與房地產。 受到父親投資股票失利以及母親投資房地產翻身的影響,她不做投機性的股票投資,靠著多年來投資房地產的精準眼光,獲利上千萬!她也鼓勵大家不要夢想一夜致富,只要不怕失敗,勇敢地投資,就能創造出最大的財富。 出版:平安文化 書名:膽小存錢,不如勇敢賺錢

美國QE才說退場 日歐搶印鈔票

2014年11月07日
公開

Sandy雖然最近買了一些貶值中的貨幣如 澳幣/歐元/日幣,這些幣值是考量將來有機會去當地國家旅行才趁貶值時買一些,雖然沒有要立即前去旅行但可以先買來扣定時定額債券/股票基金,因為Sandy相信錢會越變越薄,通貨膨脹會越來越利害,所以不先把錢挪到讓錢有機會增值的地方,將來錢一定會被通貨膨脹吃光,還是老話一句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雖然未來是遙不可及,但也不能一昧的享受當下把錢都花光光吧,但不是要自己一直勒緊褲袋,最近Sandy趁周年慶買仟送佰就進貢了很多件內在美,好幾年(大概超過3年以上了)沒買內在美了,最近一次下手9件,聰明消費才是王道! 今天剛好人民幣定存到期,賺利息也賺匯率,明年匯率變數大,所以先獲利了結變現金,以利自己的現金水位可以扣基金,最近又加碼買了二種定時定額基金,需要大量現金來慢慢扣款,祝福自己理財順心 ~ 美國QE才說退場 日歐搶印鈔票 文.林宏嶼 美國聯準會(Fed)在十月三十日,正式宣告長達六年的貨幣寬鬆(QE)功成身退。老是喊狼來了的美國,一再透過QE的收放,讓資金快速流動,掀起全球市場波瀾。 這回美國宣布QE逐步退場,原本讓市場大大鬆了口氣,沒想到在通縮警報響起的日本與歐洲,接著又要搶印鈔票,這下全球股匯市場又要開始慌了,到底會掀起怎樣的狂濤巨浪?全球投資機構與投資人都摩拳擦掌,嚴陣以待。 資金大賭局 美國是莊家 全球資金大賭局,莊家終究是美國,發牌收牌都是穩操勝券。光是最後一輪QE,就讓美股三大指數在過去兩年當中,累積了25∼44%的漲幅。德盛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艾爾安(Mohamed El-Erian)表示,美國的QE是停止了,但政策依然寬鬆,而且歐洲和日本還會持續印鈔票。他斷言,「QE行情還沒結束,還在繼續演化(evolving)。」 難怪會有媒體財經版標題高歌:「 QE不死!」 讓人羨慕的是,美國不但股市指數還在創歷史新高,實體經濟也終於在金融風暴六年後熬出頭:第三季的經濟成長達3.5%,貿易逆差持續縮減,十一月七日發布的失業率將下滑至5.9%,為六年來的最低點。雖然截至十月二十五日當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微升,也仍在歷史低點附近,顯示景氣復甦的確帶動了就業市場的好轉。 猶記得2011年標準普爾(S&P)調降美國主權債券評等時,美元被看衰將成壁紙,雷曼兄弟引發的金融海嘯,讓AIG、汽車工業以及數家大銀行一度瀕臨破產,底特律的衰敗景象,讓美國人自己悲嘆,過去光榮一去不復返。對照今日光景,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為什麼美國靠著印鈔票,不但讓自己脫離危機,還能東山再起,奪回全球經濟火車頭的地位? 受到通縮威脅的日本、歐洲,看到QE並未在美國引發大家所擔心的惡性通膨,也開始服用這帖藥方。同樣的一帖藥用在它們身上,真的也能藥到病除嗎?會不會有想不到的副作用呢? 投資人該如何看清詭譎的金錢遊戲,把握每次財富重分配的良機,化險為夷,持盈保泰? 美元獨霸 老是以鄰為壑 美國仗恃著美元獨特的貿易結算與外匯儲備貨幣地位,吃定了全球的投資人。首先,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的佔比,平均超過六成五,而在新興市場國家,佔比又相對更高。 在外匯交易中,以美元計價的交易更高達九成。國際原物料商品如原油、貴金屬、基本金屬等,全都以美元計價。 也就因為這樣,即便全球的投資人都知道,QE是美國以鄰為壑的伎倆,卻也無法掙脫美元霸權的控制。2007年至2012年一連串的次貸危機、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證明,除非美國政客笨到把自己推向財政懸崖,否則在全球金融動盪的時期,想覓得相對安全的避風港,卻又要求高流動性的資金,最後還是都流向美元資產。 如今美國已經停止QE,不但經濟基本面穩健,企業獲利也仍強勁,第三季上市公司獲利平均較上年同期成長7.3%。明年上半年升息,已無懸念。 渣打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寇斯特格(Thomas Costerg)認為,QE停止,並不代表資金開始收緊,升息才是,而升息恐怕還是幾個月後的事。他預估,有鑑於歐洲瀕臨通縮邊緣,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美國不會急於收銀根,應該還是六月才會啟動升息循環。 資金大量流回美國 對美國升息的種種預期,將使美元維持強勢。在經歷十月的波動之後,散戶投資人近期也紛紛歸位。全球基金研究機構EPFR數據顯示,美國股票型基金在十月共吸進三九一億美元的資金,光是上周就有一四九億美元的淨流入。 同時期,歐洲債券基金與股票型基金持續淨流出,而美債和美國高收益債券雙雙喜獲甘霖。新興市場債券則剛止血療傷。反映全球資金湧向美國的現象,過去三個月,追蹤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貿易對象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飆漲近七%。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匯率技術分析師卡爾波維茲(Lutz Karpowitz)認為,不管是資金面、消息面或基本面,都是有利美元。但巴克萊銀行的一份報告則指出,本周市場將把焦點轉回經濟數據的發布,對基本面維持穩健的預期將支持美元在高檔。 在這種市場一面倒看好美元與美股、美債和高收益債之際,還是得小心萬一數據不如預期的失望性賣壓。至於美元能否維持長達幾年的強勢?猜猜投資大師們怎麼看?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741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 強勢美元帶動強勢內需 相關台股受惠 文.翁偉捷 美國量化寬鬆結束,歐盟與日本的新一輪量化寬鬆隨之而來,全球市場關注的是聯準會何時升息?而美元強勢下,哪些類股能竄出頭,理周投研部歸納出投資該注意的新方向。 自全球金融海嘯以來,美國為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在2009年九月開始實施共三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在市場上注資超過四兆美元,企圖透過以大量印鈔的方式刺激通貨膨脹以利於經濟成長,這個貨幣政策的效果就是讓市場上充斥著熱錢,也造成全球股市自從2009年以來一波長達六年的大多頭行情。 在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美國經濟逐漸復甦,直到去(2013) 年六月二十一日,當時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首次在公開演講的場合提到量化寬鬆已經收到預期效果,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退場,造成新興市場資金動盪,進而影響全球股市出現實施量化寬鬆以來較驚人的回檔走勢。 美國放話 曾引發小型股災 然而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已經開始明顯復甦,新上任聯準會主席葉倫也宣布今年開始量化寬鬆政策正式退場,從今年一月起開始縮減QE規模,每月購債規模減少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包括美國公債和抵押擔保證券(MBS)各減少五十億美元,卻引爆了阿根廷匯市出現狂貶,呈現崩盤的走勢,造成全球股市出現一波小型股災。 二月宣布購債規模再縮減100億美元到650億美元;四月起每月購債金額減碼至550億美元;五月再減至450億美元;六月繼續削減債券收購規模100億美元,減至350億美元,直到現在已經讓量化寬鬆完全退場。 在這段過程中,可以觀察到自從今年四月宣布量化寬鬆將持續退場後,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已經很明顯地減輕,反而到現任聯準會主席葉倫接任後,全球市場早已經習慣於量化寬鬆退場是個過去式。 由於股市反映的是未來,而近來日本及歐洲央行加強該區域量化寬鬆力道,美元強勢的情況已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全球資金回流美元資產已成常態,因此接下來美元強帶動的將是消費者購買力增強,所以美國內需經濟將有機會水漲船高。 就IMF對於明年全球GDP成長的預估值來看,只有美國是唯一能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的國家,歐盟目前已進入通縮,而日本雖有安倍三箭,卻因為調漲消費稅造成人民消費意願降低,因而抵銷安倍三箭的威力。 歐盟與日本都不約而同地在這一個月內積極地量化寬鬆,其結果就是造成美元超強的局面,因此在美國進口優勢漸強的情況之下,內需經濟就成為美國推升經濟成長的超強動能。 這點可以觀察近期以來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核心PCE物價指數,而消費支出占美國GDP比重近七成,消費支出變化是經濟成長很重要的驅動因子。 消費性電子等族群看俏 到上個月為止,美國四輪的量化寬鬆已經完美地落幕,經過漫長的六年,終於看到美國的失業率降低到六%以下,通膨目標雖然尚未達成,但也已經距離目標不遠,美國看重的所謂通膨率就是核心PCE物價指數,這已經是扣除原物料以及能源之後的數值,也因此更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是否來自於消費者的需求,如此才可以客觀地判斷經濟成長是否為實質成長。 以IMF對於美國明年GDP成長率的預估來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美國是唯一一個在經歷過六年經濟調整之後,可以回到金融海嘯前經濟水平的國家,再加上明年將啟動利率升息,勢必將會帶起一波全球資金回流美元資產的熱潮,在美元購買力增強的情況下,美國內需消費也將順勢而起,這樣的趨勢將從年底的歐美假期消費效應開始鳴槍起跑。 而在台股之中有哪些個股是可以與美國內需經濟連動得上的呢?以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零組件、工具機以及家庭五金相關用品等幾個類股族群,最有機會先行在年底前受惠,同時在美元轉趨強勢帶動新台幣貶值的情況之下,在匯兌上都至少先占有一定的優勢,接下來在營收的帶動之下,對於獲利的貢獻才能有實質正面的幫助。 「變形筆電」帶動買氣回籠 第三季財報公布在即,在美元指數強升的走勢之下,預計在消費性電子產業的財報平均來看,都會在下半年歐美假期效應拉貨潮的帶動中受惠,同時在第三季因為蘋果推出iPhone 6所搭載Apple Pay的功能,將讓消費者在消費時更加方便,另外在大尺寸、4K2K的電視也都成為現在市場的主流規格,勢必也將成為假期消費時的主力商品。 而雖然PC與NB是高度成熟的產業,卻也在變形筆電的帶動之下,促進買氣、人氣的回籠,以現在PC與NB產業來看,季節性因素影響就更加明顯,也可讓投資人更清楚掌握明確的投資脈動。 其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用品,包括:五金工具修繕用品、汽車零組件等,分別也都在美國房地產景氣開始緩步復甦的帶動之下,在美國人喜歡自己動手敲敲打打裝修的習慣下,五金工具、修繕用品就有機會在第四季出現較為優異的表現。 而雖然汽車零組件在全球產業趨勢下滑的走勢之下,在開始進入冬季的高車輛肇事率的季節中,AM(售後服務)市場零組件的需求也將進入旺季,因此台廠中對於經營北美市場占比重的就有機會再有表現。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741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 =========================================== 通貨膨脹 影響消費力   ★編輯臺觀點   一般人認為紙幣面值越大越好,可以買更多東西,其實不然。當一張紙幣面值大到要以天文數字來計算時,象徵這個國家的實力和經濟力已經出現嚴重問題。透過許多國外的案例可以了解,什麼原因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之間有何關聯。   ★新聞導讀   隨著過年腳步接近,大家都希望能收到超大包的紅包。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新竹一名邱姓民眾,突發奇想在網路上買了十張面額一百兆元的辛巴威紙鈔當作紅包,送給好友的九歲兒子,當小朋友拿到全世界面額最大的紙鈔時,十分驚喜。   一百兆元到底有多大呢?仔細數共有十四個零。如果是新臺幣的話,相當於我國中央政府一年的總預算一點六兆元的六十二倍。不過,這一百兆元在非洲辛巴威當地卻只能買到幾片吐司,甚至是兩根香蕉。換算成新臺幣,也只值十元左右。   外電報導,辛巴威的鈔票形同廢紙,遊客想在機場買兩杯咖啡和兩杯水,索價兩億元辛巴威幣。當地人說,以前兩億辛巴威幣可以買一個金礦,可見辛巴威當地的通貨膨脹有多嚴重。   為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辛巴威政府不斷印製大面額鈔票。一張面額一百兆元的鈔票,使用不到兩個禮拜,價值就縮水了。   目前辛巴威已改用美金,但不少遊客到辛巴威,都指名要蒐集一百兆元的紙鈔當作紀念,畢竟這是有史以來最大面額的鈔票。報導�吳啟綜   位於非洲南部的辛巴威,原本是非洲比較富裕的國家,但政府一連串錯誤的土地改革、經濟政策失敗,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抗通膨,不斷推出超大面額的鈔票,結果問題愈來愈嚴重。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表示,一般造成通貨膨脹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景氣問題,當一個國家經濟轉好,物價就會上漲,帶動國內消費,東西越來越貴。所以,景氣好會帶動通貨膨脹。另一個原因是當國家的整體狀況不好時,幣值就會衰弱,永遠追不上物價,尤其經過戰亂的國家,幣值越來越低,物價則是越來越貴,造成很多民眾買不起。   貨幣貶值 民眾選擇消費   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會對民眾造成什麼影響?聶建中說,如果民眾的薪水或所得沒有提高,拿到的錢還是一樣的數目,購買力就會降低。通常幣值降低,拿到的貨幣會相對比較多,民眾就會產生一種困惑,覺得錢幣沒有保值的能力,不想放在手裡,於是儘量消費、買東西。結果越買東西,幣值愈低,東西也愈貴。   之前網路曾流傳,辛巴威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人民買咖啡,必須抱著一堆錢秤重量,甚至廁所的衛生紙沒了,大家直接拿紙鈔來代替。辛巴威人民知道錢越來越不保值,沒有信心持有,拚命花錢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出現這種情形,政府該如何挽救?聶建中指出,不想讓幣值繼續貶下去,就要增強國力。美國前一陣子經濟不好,幣值衰弱,於是政府大量印鈔票,卻讓幣值越來越低。因此,政府首要工作就是要振興經濟,讓國力變強。   改變幣制 挽救頹勢   第二是更改幣制,以前土耳其政府曾經採取不當施政,造成土耳其幣值貶得很嚴重。以二○○五年跟三十年前相比,總共貶了一百五十萬倍。土耳其政府為了扭轉形象,馬上拿掉紙鈔後面的六個零,換成新幣值。這和早期臺灣以舊臺幣換成新臺幣的模式有些類似。在戰亂的時候,臺灣人對錢不是這麼急需,後來隨著物價上漲,幣值一直貶,一天貶好幾次,大家覺得留著錢沒用,儲存物資反而更好。因此紛紛掏錢買東西,形成幣值越貶越低,後來就改成新臺幣。   儘管辛巴威政府在二○○八年八月曾經去掉紙鈔上的十個零,但不到半年時間,通貨膨脹更惡化,紙鈔上的數字又全部「長」回來了。聶建中說,「紙鈔去零」是政府救助的一種方法,一般人會比較珍惜,不會拋售。如果這些零又補回來,顯示民眾對政府還是沒信心。政府必須提出根本解決之道,才能喚回民心。 http://www.mdnkids.com/nie/nie_indicate/unit7/W-1000131-15/W-1000131-15.htm 升息環境下如何定期定額買基金? 聽蕭老師說明,若美國即將在2015年展開升息,在升息環境下,應該要如何投資? 美國即將在2015年展開升息,在升息環境下對什麼投資有利?對什麼不利呢? 升息投資避開景氣循環及房地產投資 升息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景氣循環類股,以過去投資相關產品的經驗來說,動輒三成的報酬率將不再出現,這也表示此類商品的漲幅將開始縮減。另外,由於升息不利於房市,因此以房地產投資為主的REITS基金也將受到直接的衝擊,不過因為升息有利於租金收益上漲,對以租金收益為主的REITS則有正面助益。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受到投資人青睞的高股息投資,因為升息後利率上揚,高股息投資的表現或有可能受限,但最主要的影響是,高股息投資在升息後與利息報酬差距縮減,吸引力也因此降低。 美國公債受衝擊最大 而受到衝擊最大的則是美國公債了,投資美國公債的投資人將馬上面臨資本利損,意味總報酬率出現虧損,至於其他票息率高的債券也會有總報酬率下降的影響,但這些票息高的債券報酬率仍為正,主要是因為票息率高,資本利損的幅度有限,只是整體回報將下降。 因此整體來看,升息環境下較不利的投資可歸類為景氣循環類股、與房地產連棟大的REITS、高股息商品、公債及票息率高的債券。 景氣轉佳、通膨緩升 有利能源產業 不過投資人仍要注意的是,升息代表的兩種意涵,第一,可能表示景氣復甦的速度符合大家預期,且目前市場利率實在太低,尤其是成熟國家,因此這些國家找到機會就會開始進行升息。第二則是是否市場面臨較嚴重的通膨,若出現通膨,那表示能源相關產業(類股)將有表現的空間。 針對定期定額來說,剛剛所提到的會受升息有不利影響的投資部位,建議投資人若現在有不錯的報酬可以先停利出場,再繼續扣款。但若是有機會受到升息帶動的如過去表現較差的能源類股,若現在手上還是虧損的投資人可以繼續扣款,等到趨勢往上後就能開始尋找贖回的出場點。

1天工作17~18小時 陳繼仁病逝前發員工信

2014年11月06日
公開

積勞成疾不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模式。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104/499959/ 1天工作17~18小時 陳繼仁病逝前發員工信 國碩前董事長陳繼仁17年以來,幾乎沒日沒夜工作,曾長達11~12年每天工作長達17~18小時,最後積勞成疾病逝。資料照片 2014年11月04日13:04 國碩暨碩禾前董事長陳繼仁,日前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54歲,但在人生最後階段,即便在醫生嚴厲地告訴『你生病了,你真的生病了』,『你一定要放下且安排好所有事情,好好治病』,陳繼仁依舊牽掛著集團未來的發展,在5月被醫生告知罹病,陳繼仁6月即發信給高階主管,強調,「未來我未必能與大家一起共同進行,但是,我的精神會與大家同在!」 至於市場傳出是罹患肺腺癌或肝癌,公司則以陳繼仁家屬希望保持低調,仍不願透露,公司內部強調,對病情並不知情。 35歲投入創業生涯,沒想到創業後,馬上面臨產業開始走下坡,為了讓公司早日上軌道,陳繼仁不僅連周六日都要到公司加班,每天回家都是凌晨2~3點,這樣的情形長達11~12年,在經過17年的打拚,終於在太陽能闖出一片天,而碩禾更成為太陽能的股王。 在陳繼仁沒日沒夜,17年來過度超用身體,讓國碩集團在太陽能產業站有一席之地,為讓公司持續發展下去,在得知自己真的生病後,特別在年中寫了一封信給高階主管,強調精神會與大家同在。 以下是陳繼仁給國碩及碩禾高階主管信件內容: 好久不見了,希望大家都安好,也非常想念大家一起工作的感覺,我已經休息了4周,是感覺已經過了大半年了,以前工作作息的速度太快,現在因為休養的關係所有的生活作息慢下來,感覺好像時間過了很久了。 上周五我進公司,我請行政處對理級以上主管發了一個公告,我還需要治療休養3個月,我請假期間國碩由蔡禮全副總代行總經理職務,陳繼明董事兼特助代行董事長職務,碩禾由黃文瑞總經理代理董事長,當我不在公司期間日常的運作他們就是總經理及董事長,希望各級的理級以上主管除了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外,也要像過去對我的指揮調度決定一樣的去執行。 17年了,我創立國碩17年了,有很多的主管在創立之初就參與了國碩草創,大家一起曾經日夜操作著昂貴也還不熟悉的光碟片生產線,大家完全不熟悉的生產SOP,內控辦法表單大家一起把它們做起來。 17年來我們碰到光碟供過於求,庫房及停車場堆得滿滿的光碟片賣不出去,我們經歷了幾波光碟片的興衰,跟飛利浦在美國打專利官司,開庭前無奈簽下和解協議,這是我一生最中最痛苦的一個簽字,為的就是要集中精神力量做好導電漿。 當公司不好的時候,我們也嘗過銀行的人間冷暖,但是我們大家都一起挺過來了,現在我們有兩家上市櫃公司,每月營收超過10億以上,總市值450億,今年我們的合併營收即將會超過百億,絕大部分的理級以上的主管我們都是一起這樣拼鬥上來的,這是一種令人難以捨下的革命感情。 當我5月7日感到非常不舒服,趕快去就醫之後,又陸續看完台北的兩大最有名的醫院,醫生非常嚴厲地告訴我『你生病了,你真的生病了』,『你一定要放下且安排好所有事情,好好治病』,我終於認真的理解了,17年來我已經過度超用了我的身體,未來我也必須要慢慢償還過去不當對待身體的債務。 集團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目標,我心目中都已經有規劃,所有的經營階層的主管也都很清楚方向,目前的工作推展及未來規劃的推進,都需要各位主管的通力合作才有辦法達成,我相信過去以來的訓練,大家都有能力去落實執行力,雖然未來我未必能與大家一起共同進行,但是,我的精神會與大家同在!」(高佳菁�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大老闆給員工的最後一封信 揭積勞成疾17年內幕 https://tw.news.yahoo.com/陳繼仁-用生命換來股王頭銜-004736182--finance.html 陳繼仁 用生命換來股王頭銜 作者: 洪正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1月5日 上午8:47 中國時報【洪正吉╱台北報導】 國碩暨碩禾前董事長陳繼仁驟逝後,外界對他如何打造太陽能股王碩禾感到好奇,如今真相終於大白,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換來股王頭銜。 1989年陳繼仁從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因為服國防役,隨即加入工研院工業材料研究所服務,期間成功開發CD-R光碟產品。1997年陳繼仁走上創業路,與清大材料系所同學共同創立國碩,從事光碟產品生產及銷售,。 儘管國碩成立3年後,就風光掛牌上市,為台灣成立最短時間上市的公司,但隨即而來的是產業變化快速,國碩面臨光碟價格急跌、官司訴訟、銀行抽銀根等問題,工作量大增,並漸漸成為他生活的全部。 經歷光碟市場的大起大落,陳繼仁曾陸續做過IC設計、面膜,希望尋找新的事業契機,但都慘遭失敗。直到第4次創業,他看準太陽能未來發展,直攻產業鏈上游,轉投資成立碩禾,從此一戰成名。 法人表示,2009年碩禾以資本額2.01億元興櫃掛牌,2010年3月18日,碩禾股價衝到568元,超過當時股王聯發科的當日收盤價541元,一鳴驚人。之後碩禾就跟股王畫上等號,2010年轉上櫃掛牌後,坐穩太陽能股王寶座至今。可惜的是,儘管陳繼仁有家庭、也有小孩,但小孩的成長過程,幾乎都跟他創業打拚的時間重疊,包括員工及媒體對他的認識,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原因不是因為他低調,而是真的都在工作。 據了解,今年初,外界就傳出陳繼仁身體不好,在醫生正式告知後,原本陳繼仁也只打算休養3個月就回到工作崗位。為專心休養,10月中旬,陳繼仁終於辭任所有職務準備好好養病,沒想到從此一病不起。 新聞相關影音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黑心食品油連環爆

2014年11月05日
公開

最近外面賣很多黑心食品油,原本Sandy就很少外食,所以影響不太大,再加上最近Sandy買的油品都是在特力樂活HOLA或是Costco的進口橄欖油,雖說是進口但Sandy還是盡量少油,盡量用川燙灑黑胡椒+玫瑰鹽,就很好吃,前人說過,現代人越之越精緻,所以讓黑心商人有機可趁,其實這些在老天爺看不下去之後因果報應就會發酵,現在陸續在2014甲午年爆發出來,因為Sandy有去佛堂拜拜,有些佛堂朋友就有說,之前先佛就有預言,今年災難會很多還有很多東西都不能吃,所以大家要多存善心做好事,少肉多蔬果,愛護地球節能減碳,這樣才能對大地及身體好,前陣子大嫂有跟Sandy說,說大哥有把Sandy的blog路徑給前大嫂(目前這大嫂是大哥第二春),所以大嫂說: 前大嫂常偷偷來看Sandy日記有沒有偷寫她壞話,以前Sandy18歲時有和前大嫂有過不愉快,但那都過去事了,沒想到前大嫂竟然還記仇到現在,真是幼稚,這前大嫂大Sandy一歲,但心智卻是18歲以下,以前,前大嫂曾經偷Sandy的紙本日記偷看(Sandy以前都是寫紙本日記),Sandy已經都不記前嫌了,現在前大嫂竟然還幼稚到來偷看Sandy的網站日記有沒有寫她如何如何,真為前大嫂感到難過,其實日記只是記錄自己每天的喜怒哀樂,誰有空去管這前大嫂如何,真是夠了,目前忙著過自己安樂的生活根本沒空去寫這老女人如何如何,所以前大嫂不用過度關切Sandy寫她怎樣,Sandy沒她那樣幼稚,哈哈,現在Sandy過的很開心,人若一直過在負面情緒日子,生活一定過的很黑暗,也很可憐,展轉聽大嫂說前大嫂的第二任婚姻業是不幸收場,也聽說她得喉癌,以前前大嫂就喜歡道人是非所以會得喉癌也不意外,這又回到因果報應,到處放話道在背後說別人是非真的很不可取,Sandy不會亂放話,一般都是在日記內寫寫舒發一下就沒事了,沒像前大嫂這樣惡劣還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甚至連Sandy 媽也被前大嫂罵過,真是一個沒禮貌又沒家教的老女人,以前聽大哥說這女人(前大嫂)真恐怖,離婚前還A了大哥很多錢,A了大哥很多錢,現在也沒過的比較好,都四十歲了,第二任婚姻聽說分居了,還是依舊住花蓮的小套房,工作也不順,口德不好是沒福報的人,所以希望妳(前大嫂)好好修您的口及心,心是黑的說出的話也是黑的哦!! 真切的希望她改善她的內心,畢竟內心一直有負面,向由心生,這樣的敗壞人生真的會變[loser魯蛇人生],真替她的人生感到悲哀! 不管現任大嫂說的是不是真的(常來關切Sandy有無寫她壞話),Sandy都還是奉勸前大嫂,好好花時間淨化自己的心靈比一直來看Sandy有無寫她怎樣還重要吧!!常活在別人嘴上是很辛苦的!還是很歡迎前任大嫂來看Sandy寫自己的幸福生活瑣碎事,不用偷看可以正大光明看,千萬別跟以前一樣偷別人紙本日記來看,做這種沒品沒道德的事是很不好的,最後也希望您要留點口得,這樣對您日後的人生會更好,祝福每個來BBH關心Sandy的朋友~

▼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退路▼

2014年11月05日
公開

▼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退路▼ 心存寬厚的人,世界永遠比其他人來得遼闊,機會也永遠比別人多。 記得三年前公司營運面臨極大危機時,財務部突然知會某家日商企業不願支付二十五萬元的廣告費,追究原因是廣告稿刊登的地址有誤,業務人員因疏於校稿,在客戶通知禁止付款後,他也因此一走了之。 於是,我趕緊登門向這家日商主管小野先生道歉。 見到小野先生時,他神情嚴肅並提出廣告賠償損失的要求,包括寫道歉書及賠償計畫書,否則他堅持不肯付款。 •注重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誠意 面對公司財務危機,又逢客戶拒付廣告費,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心想丟了一個客戶又算什麼,何必為了二十五萬元向客戶磕頭賠罪並提出賠償計畫? 可是另一個念頭又浮現腦海:好的客戶一個一個跑了,事業也就垮了,要解決公司的經營困境恐怕要先把客戶的心抓回來。 於是我決定抓回小野先生的心。 隔天我寫了一份道歉書及賠償計畫書送到他辦公室。 他看完後面露微笑,讓我進貴賓室並對我說:「我們日商企業的經營理念非常重視態度,每個人都會犯錯,但知錯要能改。 一個人犯錯是否知過能改,從態度上就可看得出來。 你的公司是新興的中小企業,員工年輕又經驗不足,廣告稿打錯字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的,但是問題產生了,就要教育員工以正確態度面對客戶解決問題。 我在乎的是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誠意,而不是賠償金額的大小,因為我們要的是長期合作的協力廠商,你們有成長,我們才會成長。 基於共存共榮的理念,以後仍希望你們多多幫忙,為我們公司多找些好人才,你的道歉書及賠償計畫書我就收下,辛苦你了。」 就這麼寥寥數語,讓我對日本的跨國籍企業經營理念,油然地產生一股敬佩之意。 踏出貴賓室,臨走前小野先生的助理送給我一份公司紀念品及一封信,心想日本客戶還真多禮,總算雨過天晴取得小野先生的諒解,客戶保住了,心情也輕鬆多了。 回到辦公室打開那份意外之禮是一支鋼筆,打開信封竟然發現裡面有一張支票,定神再仔細一看,是新台幣二十五萬元的即期現金支票! 真正令人喜出望外,隨手趕緊撥電話向小野先生致謝。 他在電話中若無其事地說:「二十五萬元對創業中的雜誌社很重要,我欣賞你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態度,預祝你創業順利,加油!」 掛下電話我的淚水直流,那是我這輩子永難忘懷的「感激淚水」。 雖然小野先生已在二年前調回東京,但我一直沒有忘記他給我的經營啟示,在之後的公司經營之路,儘可能地以小野精神少一份苛責,多一份寬厚的態度,對待我們協力廠商及其他人。 保持工作彈性,增加個人競爭力在工作上,如果老闆指派一些不是我們份內的工作,究竟要如何面對? 是要直接拒絕?還是全盤接收? 前陣子有學生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有這樣的困擾,我給他的回答是,老闆會叫你做不是你本來該做的事,其中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為了培養你。 例如你本來負責人事,突然有一天,老闆要你去做財務、稽核的工作,你心裡嘀咕著:「都已經夠忙了,為什麼還要我做這些事?」 其實老闆可能是有意培養你,要增進你其他領域的能力,只是嘴巴沒有講出來,而且老闆還順便利用這個機會觀察你的潛力。 第二個原因是對你能力的一種肯定。 老闆會叫你去做別人的事,或許是因為某件工作的原負責人一直無法做好,所以老闆就找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來把事情完成,而你可能就是那個值得託付的人,老闆找你做,其實是肯定你的能力。 第三,可能是對你人格的一種肯定。 有時候這件工作的層次非常低,內容也很繁雜,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老闆看你平常做事任勞任怨,不會與人計較,所以特別情商請你協助。 當然,有時候老闆的出發點並不全然是這樣,他只是看你好欺負,所以派給一堆別人不想做的事。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是不是要隨著老闆的心思起舞,時時忖度應該如何回應呢? 老闆的動機,其實很難抓得準,所以我認為,不管老闆的出發點是什麼,我們都應該要正向思考,認為是多了一個歷練的機會,拓展自己工作領域以外的視野。 如果能夠這樣思考,你在組織的彈性,就會比別人大很多。 一位主管在用人時,其實也是比較喜歡晉用彈性較大的人,而且目前環境競爭激烈,一個組織就像一個有機體, 必須要能快速因應市場的變化,你的彈性越大,越有機會在快速變動的組織裡獲得肯定、晉升;如果缺乏彈性,老闆會覺得你是顆難下的棋子,不知如何擺置。 所以老闆交付額外的工作,我們要把它當成是一種挑戰,先嘗試能不能承擔下來,雖然在壓力的過程中很痛苦,但唯有經過壓力的淬煉,才會有所成長。 當然,如果真的無法負荷,還是要適時反映,免得耽誤進度。 培養個人競爭力的機會其實俯拾皆是,工作行有餘力之際,可以主動詢問同事是否需要幫忙,在協助過程中得到一些歷練;平常開會時,雖然別人討論的議題可能與自己業務無關,但仔細聆聽,說不定可以從中吸收到其他領域的知識,這對上班族而言,都是自我磨練、培養實力的 絕佳機會。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老闆交付額外的工作,或是有幸參與職責以外的事務,都能秉持正面思考的態度,將可增加自己的工作彈性,對未來的生涯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多學習做一些別人不想做的事情,您就會像「總裁獅子心的嚴長壽」一樣的成功。

以智慧轉念面對逆境‏

2014年11月04日
公開

Sandy 很喜歡證嚴法師這句話 [ 認清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事實,就能完成內心世界的真正平安。] 【聖嚴法師法語】 有修行的人比沒修行的人更能穩定自己的心靈 ~ 外在事務都很無常,若硬要抓住反而會讓自己內心痛苦不堪 ~ 現在的Sandy可以很自在的看待外在一切人事物.祝福常來看Sandy日記的親朋好友們 ~ ■以智慧轉念面對逆境 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適應力。以我為例,因為我的免疫系統很差,醫生都希望我能和人多的地方隔離。我說:「阿彌陀佛,怎麼隔離法?我一隔離,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我活一天算一天,盡形壽,在身體還能用的時候就用,小心就好。」 因為我要用我的生命奉獻,一直用到最後一口氣,所以生命很可貴,要好好地用它。除了要注意飲食、作息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要經常抱持一種心態:「我是為了奉獻而活」,不要老是考慮壽命長短或平安的問題。能夠用一天就是一天,一天過了就是賺到一天,一天又過了就又賺到一天奉獻的機會。 所以,不要為自己的壽命憂慮,也不要為自己的得失憂慮,能活的時候就繼續活下去,不能活了就死亡。得到什麼、失去什麼,往往都是虛幻的執著,出家人沒有東西好失去的。 譬如你們每個人都有課本,如果課本不見了,課還是要來上,不要一本書不見了,就不來上課。如果人家問起,就說不見了,不要因此覺得不好意思,課也不來上了,沒有這個必要。除了這種得失心不要有之外,讀書的時候也不要計較成績。分數好是正常,分數不好,如果是懈怠那當然要檢討,但如果已經盡了力那就問心無愧;盡力並不是拚命,而是盡你的心力、體力、時間,盡你所能夠做得到的,不要那麼緊張,內心要保持平和。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在乎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因為希望沒有人批評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一個好人,壞人就會批評你;如果你是一個壞人,好人就會批評你;你不好不壞,好人看你不夠好、壞人看你不夠壞,兩邊都批評你。 所以,不要在乎人家對你的想法,只要考慮自己對人是否誠懇、謙虛、包容和願意奉獻,其餘都不是重點。包容是什麼意思?包容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從你的角度來看,別人可能是無理的,但若試著以同理心看待他人行為,就能包容他。 最近,我看見前清華大學的劉炯朗校長,他在任期屆滿的前一天去監獄探訪了一位洪姓女學生。大約在三、四年前,這位洪同學為了搶男朋友而殺害了她的女同學。一般人會認為這位洪同學是一個很可恥、很可惡的人,但劉校長到監獄去看她,並且鼓勵她、叮囑她要堅強,多讀書,往前看,她聽了好感動,這樣就是包容她。她做錯事了,當然要指正她、糾正她,但還是要包容她,讓她有機會改過,不要認為這個人十惡不赦,大家就都排斥她。 還有,不要老是想到自己的前途。過去曾有法師問我:「師父,我們將來的前途是什麼?」我小時候福報不如你們,不知道問師父我的前途如何;到了第二次出家,我也不敢問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只是覺得能讓我做和尚就很滿意了。至於未來,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只想把現在做好,未來是因緣。 幾個月前,我為了準備座談會,看了一部小說《笑傲江湖》,男主角令狐沖因為師妹移情別戀,心中非常痛苦。當時他去見日月神教的教主,這教主就跟他講:「你將來會有另外的因緣,不要老是回頭看,繼續為過去的因緣痛苦,而要向未來看。」佛法講「因緣福報」、「因緣福德」,如果你過去有福有德,那麼你現在就能有好的因緣;如果過去沒有種好的福德,那麼你現在的因緣就會比較辛苦一些,沒有那麼順利。所以你現在要多種一些福德,未來你的因緣也會成熟。 ---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法鼓家風 》p. 0186

追求完美的迷思 文/張安平

2014年11月04日
公開

追求完美的迷思 文/張安平 「完美」這兩字,每一個人都了解,但沒有人真正看到過,只不過在宗教或道德領域中常有人提到。在柏拉圖哲學中,人是追求完美的動物,而且打從出生就追求完美。雖然柏拉圖相信事物都有一個完美的原型,但他也認為,在人世這完美其實是不存在的。 今天社會中,追求完美幾乎成為樣板,吃的東西不能有雜質,做人做事要百分之百公平符合正義。在這種社會怪現象下,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說真心話─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比如說,沒有人敢訂定瘦肉精標準,因為消費者要求「零檢出」,所以無人敢訂;任何新產業要發展,工廠周邊民眾一定要求「零排放」,所以多數環評難過;所有投資也要求「零風險」,出了事就要國家賠償。 但完美事情,是不存在現實生活的。英文有句俗諺:「追求卓越會激勵你,追求完美則讓人灰心喪志。」今天臺灣已進入一個階段,就是社會充滿了些似是而非口號─為了子孫未來,要永續經營、臺灣優先、廢核救臺灣、零檢出、零排放、零風險……等,但事實上,即使是純金,最高只有九九九九,仍有萬分之一不純。至於以前檢測標準採用PPM(百萬分之一),有許多物質雖存在,但因為未檢出,所以也就不存在。但現在採用最新科技的PPB(十億萬分之一),任何殘留量都查得出來,也沒有零檢出。 工業上,高雄氣爆事件後,臺灣石化業的未來堪憂,因為老百姓要求零污染、零風險、為子孫的未來,沒有人敢正面對抗。再加上政治人物煽風點火,不斷以口號增加自己的政治能量,把完美、公平、正義灌進所有事物,石化業就變成萬惡之源。事實上,多數石化產品和我們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石化最基本且每個人都要用到的產品─汽油,現在能有不用汽油的國家嗎?石化也是電子及紡織工業基礎,假如沒有石化原料,許多工業根本不存在。但石化的去留、存廢,已經淪為口號式的交鋒。 人都要求所有事情完美,餐廳的服務生、警察、公務員……等,只要不是自己都要求完美。凡是自己不做的,都毫不留情地要求別人,不先看自己是否完美。但現實中,完美是不存在的。再引述一段英文俗諺:「完美是無法達成的;但如果我們追求完美,我們可以達到卓越。」所以,重點在於追求及過程,而不是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能接受。 事實上,生命是充滿妥協與交換的過程。英文中有句話:「要避免批評,就不要做任何事情,不要說任何話,這樣你也就什麼都不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社會才能進步。我們似乎忘掉老祖先的智慧,《易經》裏就告訴過我們,沒有完全的黑,也沒有完全的白。所以,千萬不要被政治人物似是而非的口號迷惑,牽著鼻子走。我們必須讓臺灣動員起來往前走,不要只是一味批評,要提出正面具體可行的建議,才能幫未來打好基礎。 以臺灣的現況而論,不妨回歸老祖先的智慧,也就是《易經》中的精神。例如「謙」卦提及「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意思是大者不可以自滿,要謙虛;如果是大者又能謙沖自抑,一定會快樂。有勞績而不誇口,有功勳而不居功,則是仁厚的最高表現。在臺灣大家應該彼此建立共識,避免衝突,才能和平共存,維持長治久安。更要切記古有明訓:「滿招損,謙受益。」所以,我們要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完美。也希望這個社會,能多一點平和與安樂的氣氛。 本文作者為嘉新水泥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