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Mama

日期

#Tag

Why Do We Have Kolisko Conferences?

2006年02月20日
公開
4

Eugen Kolisko was the first school doctor in a Waldorf School. He enriched medical diagnosis with the phenomenological impulse of Goethean natural science. Being both a teacher and a school doctor, he did the groundwork for observing education in itself as a form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throwing light on the health-giving properties of education. He was a man of whom Rudolf Steiner said ?he speaks truth deep into the heart? The idea for this year's Kolisko conferences is to present and get a clear picture of the educational and therapeutic tools to be found within Waldorf education. For 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life situations of school children the focus must be on an educational and medicine-orientated learning process and knowledge of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In a time of social insecurity, with many new health issues and pressures due to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ivilization; violence, drugabuse and, increasingly, deficient immune systems, we need to take a fundamentally new look. How can the child's school years be enriched by applying the wealth of scientific findings from the fields of developmental physiology, psychology, chronobiology, salutogenesis and other health-related scientific fields? How can we apply, and bring to fruition, such work in real terms in practice? How can teachers, therapists, doctors and parents work together in such a way that children feel themselves to be seen and recognized, and feel supported in their own intentions? How can the soul and spiritual dimension of their development be seen at the same level of awareness as th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of their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growth? Never before has there been such an unlimite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as there is today to determine one's own life and form. Yet, how often does one fail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strongly and with confidence? In 2006, nine Kolisko conferences will for the first time be hel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has come about partly because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ntinents have expressed a deep interest in participation. It is also clear that by having a larger number of conferences in the one year, each country involved is able to tailor the content to the immediate needs of that particular region. The range of lectures, forums and groups available in each case allow a full dialogue in respect to the developing human being and his/her biographical challenges. In olden times There lived in the souls of initiates Powerfully the thought That by nature Every person is ill. And education was seen As a healing process Which gave the child, as he matured The health to be a true human being. ~Rudolf Steiner These lines were dedicated by Rudolf Steiner to the young doctors and medical students in a Newsletter, March 1924, where he called on them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educators.

納尼亞傳奇/C.S.路易斯

2006年02月09日
公開
9

C.S.路易斯是英國著名學者、文學家、護教大師,畢生研究文學、哲學、神學,尤其對中古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造詣尤深,堪稱為英國文學的巨擘。 一八九八年,路易斯誕生在北愛爾蘭的一個書香世家。他從小沈浸在父母的藏書堆中,汲取了豐厚的知識養份,也因大量閱讀神話傳奇故事,培養出對奇幻文學的興趣。 十歲那年,路易斯的母親過世,原本平靜詳和的家庭立即分崩離兮。他離開愛爾蘭家鄉,渡海到英格蘭讀書。異鄉平原灰黯的景色、多霧多雨的天氣、集中營式的學校生活、暴戾教師和稀鬆枯燥的課業,重重壓抑著他的胸臆。 為了尋求蔽蔭,早熟的路易斯開始創作故事並埋首研究哲學思想。這時期的經歷不但磨鍊了他的寫作技巧,也埋下他日後思想轉向基督教教義的種子。 一九五○年,路易斯發表奇幻小說《獅子、女巫、魔衣櫥》。在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後,他在六年間,又以故事中的納尼亞王國為主題,完成六部續集,共組成奇幻文學巨著《納尼亞傳奇》。其中的《最後的戰役》一書,為他贏得英國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卡內基文學獎」。 C.S路易斯一生的著作包括了詩集、小說、童話、文學批評,以及闡明基督教精義的作品,不下五十多本。這些作品在他於一九六三年逝世後,仍持續再版發行,盛況至今不綴。他被當代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也是二十世紀最具領導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 這位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真正最愛的作者--C.S.路易斯,只要你一拿起他所寫的故事書,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會不自覺投入他所描繪的故事之中,而有一口氣非看完不可的衝動,七本故事分別是《魔法師的外甥》、《獅子、女巫、魔衣櫥》、《騎幻馬和傳說》、《賈思潘王子》、《黎明行者號》、《銀椅》、《最後的戰場》,每一本都可獨立閱讀。

2006年-家規

2006年02月07日
公開
9

一.快樂出去玩快樂回家 二.吃飯不能看電視 三.拿東西要先問過別人,別人有問你就要說"好" 四.不可以說不好聽的話 今年我家有四個家規,多了三個, 第二個是為angel的爸爸立的,他實在太不像話了,所以我只好把這項列進去, 第三項則是我要用的,很好用喔! 第四項當然是為angel立的,最近她的嘴巴很不老實, 要angel完全做到更是困難,所以當她說不好聽的話我會請她說一次家規 為什麼第三項很好用? angel動作總是非常迅速,不管該拿不該拿可以不可以, 話到之前手就經先到了, 總是令我很頭疼, 雖然我都要求她要先經過我同意, 可是還是會來不及, 所以我也花很多口舌,請她記住這個新規定, 但真的好用極了, 當她問我時,我就可以知道她拿了哪些東西之外, 還可以事先要求她要放回原來的位置, 像玩具就可以不再掉滿地,至少會有大部分回到籃子裡, 若是剪刀,葯物或是點蠟燭等,較危險的物品,我就可以請她小心一點, 或是制止她或是注意她的動作,不用擔心東西沒收好,會有危險, 別人有問你就要說"好",那就更好用, angel很小氣,分享根本說不通, 可是她又不準別人說不,所以我以牙還牙, 定下這句話,大家就都沒話說, 當然很重要的東西還是可以拒絕, 每次家裡有小客人,就很好用了, 我會小聲請小客人想玩什麼,就先問過她, 然後她會說"好",因為那是我們的家規, 在那過程裡,就建立起模式與感情, 很快就可以玩在一起了, 像今年過年,小朋友來我家,幾乎都不想走,就是這個原因, "能一起玩"真的是最好玩的玩具了 ps.我家玩具一點都不多喔!

期待已久的國際研習會

2006年01月27日
公開
7

2006年『閱讀兒童本質— 醫學與教育對兒童需求的洞見』國際研習會 從去年等到現在,真的很期待這次的盛會, 一方面是興趣,因為這跟工作根本無關, 另一方面是為了angel, 再照顧angel的同時,總是會有很多的發現, 知識的不足和國內有限的資源,真的很多方面自己有感覺不足的地方很多, 雖然學校也很努力的教育我們家長, 但仍希望有機會能更深入了解孩子多方面的知識, 一直以來,我就很重視這個教育體系, 它有種魔力呼喚我似的,讓我不知不覺的朝著它的方向前進, 它更感化我內心許多曾被撕裂的角落, 親愛的朋友,我幾乎無法形容,那種彷彿純真的性情其實都在每個人的心裡面, 不管你的年紀有多大有多老,它依然存在你的心裡面 只是常常被現實給矇蔽了 每次對教育工作者,我總是很質疑他們的態度與觀念, 書本讀的多,不代表就懂孩子的本質, 所以面對孩子總還是用很自我的想法來教孩子, 那很可能會有偏差,孩子不難懂,但要讓自己有專業知識卻很難, 為什麼? "老師"這個名詞有兩種解釋,一是我很偉大我是專業,一是我要更小心更專業, 如果是前者,擔憂的只有無力的父母,影響的卻是孩子一輩子, 或許教育沒有對錯,但是最基本至少要了解孩子吧! 可是真正修過兒童心理學的老師真的不多! 那不是該質疑嗎? 還有就是,不一定當了父母就真的了解孩子的發展, 或許身體上的變化我們可以掌控, 但兒童心靈層面上,就不得而知了, 這一點我就真的很缺乏, 書看得再多,都不如一次的實際經驗或是別人的經驗交流, 所以我更期待這次的活動了, 又有一個原動力,是一位媽媽給我的, 她的孩子是Tourette syndrome 症患者, 她遇到好多挫折,才找到這個教育桃花源 自己也有很深的感覺,社會或是父母自己對有差異的孩子, 有很深的排斥和成見,不管理由是什麼, 這真的很傷孩子,當然也會傷著自己, 雖然現在好像大家比較重視"唐氏兒自閉兒或過動兒" 可是還很少數真的接受,並給予幫助, 連費用都高的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 看著她,我努力的也想去了解, 就這樣一陷下去, 就沒完沒了了 哈!

2006年『閱讀兒童本質— 醫學與教育對兒童需求的洞見』國際研習會

2006年01月26日
公開
23

2006年『閱讀兒童本質— 醫學與教育對兒童需求的洞見』國際研習會 主辦單位:歌德館教育與醫學部門 Pedagogical and Medical Section at the Goetheanum 台中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 協辦單位:教育部、外交部、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市環保局、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台中市磊川華德福實驗小學、台中市道禾實驗小學、台中市娃得福托兒所、台中縣善美真娃得福托兒所、台北市宇愛光協會、達均股份有限公司 會議對象:教師、醫師、家長、治療師、校護、校園輔導人員、社工…等教育與醫療工作者。 會議時間:台北場次 2006.3.2(四) 台中場次 2006.3.3~3.5(五、六、日) 會議地點:台北場次 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二號 會場網址:www.thcc.net.tw 台中場次 台中國立美術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會場網址:www.tmoa.gov.tw 報名方式:通訊報名/ 請填妥與會回函,附研習費劃撥收據影本傳真至本會 親自報名/ 請填妥與會回函,於週一至週五上午九至十二點至學會辦公室繳交與會回函及研習費 *本次國際研習會議因名額有限,以完成報名手續者為優先錄取,台中場次以全程參加者為優先順位。 *劃撥帳戶/台中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 郵政劃撥帳號/22404412 報名截止日期:2006年2月20日止 ※ 詳情可參閱本會網址,或電洽學會人員。 會址:台中市南區忠孝路一號 TEL:04-22852393 FAX:04-22851411 洽陳老師 網址: http://waldorf.org.tw E-mail/ [email protected]

老師請加油!

2005年12月08日
公開
5

火星語? 其實語言本來就有增減, 所以有死語言與活語言之分, 這中間其實不該有很多批判才好 回想現代文學, 白話文與文言文,可以說哪樣比較好嗎? 老師請加油! 或許溝通很重要,中文程度不該跟火星語有直接關聯, 只是文字遊戲罷了, 孩子不想說我們的語言不想學我們的語言, 或許身為古代人的我們該反省 我的婆婆為了跟我溝通,努力學"聽"國語, 而我受感動,也說著不合邏輯的台語,努力的說努力的解釋, 常常雞同鴨講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是有差距, 可是呢! 現在到了有默契的加減一下聽到的文字, 很可愛! 加入angel之後,笑話就更多了 angel跟奶奶說完話,轉頭就問我:貓(台語)是什麼? 當我說,貓咪的意思後, 以後她跟奶奶的話題裡,會常常加入台語的"貓" 火星語,其實考驗著成人的寬容, 當然更是代表孩子的骨氣與固執的那一面, 如果我們能接受並包容, 我不相信他們會拒絕學我們的文言文, 每次回到家,angel會要求先下車, 她要找奶奶,奶奶會開門一起坐下來看電視並聊幾句, 看一老一少,真希望這樣的畫面能持續更久一些 很能體會老師的感慨,但,身為母親,更為沒有被正確態度教育的孩子們憂心! 老師請加油! 來說個提外話 周傑倫,大家都知道吧! 我偉大的老闆批判過一點,國文程度很差咬字更是不清不楚, 聽完我是真的不以為然, 雖然我很少聽流行歌曲, 雖然我跟我偉大的老闆一樣,愛聽西洋古典樂, 可是,我還是覺得這話有點傷人了 大家認為呢? 為了這一點認知上的差距,我找來他的歌, angel比我還喜歡,而我也了解,為什麼年輕人會喜歡, 他的歌,其實有些難懂,對我這樣有年紀的人來說, 可是對四歲的孩子,卻在簡單不過的了, 這是屬於她們的世界,我一點都不擔心, 反倒是有一種潛藏的催眠是我們沒有認真注意的, 像菸酒廣告或是連續劇或是日本漫畫或是誇張的教學內容等等, 那才是孩子錯誤觀念的毒藥, 發現要懂孩子的內心世界一點都不難, 難的反而是不會思考的小孩, 根本無法與她們的心有交集, 那真的才是該思考的 我發現自己也能欣賞周傑倫的歌, 好奇怪的感覺,跟聽海飛茲的小提琴一樣, 只是,海飛茲更冷酷一點, 這點周傑倫可能還柔軟一點, 對愛的表達能力更進步一些吧 不過兩者是不該被擺在一起談論的 發現了嗎? 我其實在說火星語喔!

生命

2005年11月23日
公開
20

十二歲的天才兒童,突然失明了, 這奇妙的安排讓這個孩子對生命有很特別的經歷, 天才!因為天才所以常常拒人於門外? 其實是,別人聽不懂他的語言,他也聽不懂一般人的話, 所以自己的世界裡只有兩個人, 一個自己和另一個自己, 外面的人是進不了高塔,那塔可不是一般的高喔! 如果沒有跟他一樣的天才資質,是看不見這高塔其實是有大門的, 而且就在一樓,從來沒關過的大門,只是一般人總是不得其門而入罷了! 一天早晨,他的眼睛竟然瞎了, 可是他卻發現,這時候的世界對他來說才是彩色的! 怎麼一回事? 每天早晨,他可以看見第一道金色的光從窗戶進來, 有溫度的且是和善有活力的, 當他打開門,風吹來了門口的花開了美麗的花朵的香味, 桌上的蘋果,只要他摸了這一邊,另一邊就會自動靠過來告訴他,它的形狀, 過了一段時間,他驚訝的發現,自己的耳朵與手,變了, 再還沒碰到水壺他就已經發現,水壺有一種波與能量,告訴他, 水壺的材質與形狀, 更奇特的現象是,現在的他幾乎可以"看見"整個屋子 壁爐牆上的畫桌子的尺寸窗戶的位置,還有今天桌上的花有哪些! 不是習慣,不是摸的,是所有的物體傳達給他的訊息, 使他看見,它們為他開啟了另一扇門 ------------- 雖然是聽來的故事,可是震撼著我的心, 不知道為什麼,先記下來吧!

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

2005年11月01日
公開
15

劇情大綱 轉載處   「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讓人不滿意,讓人失望,那麼從今天開始,你要想一個辦法,將這個社會中不想要的東西通通去除,把這個世界重新改造一次。這就是你們這個學期的課外作業,一個可以改造這個世界的作業,不能只是空想,它必須能夠付諸實行,並且從你開始執行。」   七年級的社會學老師尤金席莫奈(凱文史貝西飾)對每一年的七年級學生都會做一樣的演講,給相同的作業,他不覺得今年的學生與去年有什麼不同,他希望,但是並不期待這群學生會認真地把他指定的作業放在心上。想不到,十一歲的崔佛(海利喬奧斯蒙飾)真的聽進去了。   崔佛的童年生活並不愉快,父親是個不負責任的浪子,行蹤飄忽不定,母親一個人挑起生活的重擔,為了給崔佛更好的物質生活,母親身兼了兩份差事,晚上在脫衣舞孃的酒吧端盤子,白天在賭場裡打雜,為了崔佛,她毫無怨言,但是就在她一心一意為了孩子付出的時後,崔佛卻一個人孤獨地渡過他的童年,對他來說,他並不需要更多的物質,他只希望母親可以常常陪在他身邊,跟他一起過生日,過普通的家庭生活。   尤金老師的一席話無疑開啟了他的思維模式,給了他想要改變世界的力量!於是他的方法是:『以我為中心,幫助三個人,他們不必回報我,但是他們要另外幫助三個人,讓愛傳出去,兩個星期就可以有超過四百萬人受惠。』這個計劃聽起來似乎是可行的,讓尤金老師不得不對這個年輕學生刮目相看。   他決定立刻執行計劃,他將一個街頭遊民帶回家,給他食物,讓他洗澡,這位遊民感受到了崔佛的心意,可是這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遊民,他如何讓這份愛傳出去?   崔佛的第二個計劃是幫助自己的母親。他把自己的社會老師介紹給母親,希望兩個人可以在一起,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契合並不是只要把兩個人『送作堆』就可以了。不過透過這一次與老師聊天的機會,母親了解了崔佛『讓愛傳出去』的計劃,母親驚訝地發現,崔佛在自己忙於工作而疏於照料的期間,成長為一個體貼、善解人意的少年,這是作為母親最大的驕傲,她決定幫助兒子實現他的計劃,有了母親的幫助,崔佛【讓愛傳出去】的計劃會成功嗎? 幕後花絮   「我恨妳,我巴不得妳不是我媽媽!」,當海利喬奧斯蒙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我要妳打他耳光,狠狠地打他的耳光!   聽完導演咪咪蕾德的指導後,海倫杭特點了點頭,但是當她真的面對海利喬奧斯蒙的時後,她的手竟然打不下去,單單這一幕就拍了將近兩個小時,原因完全出於海倫的不忍心,導演非常瞭解她的心態,在她心理建設完全之前也沒有強迫她,反倒是海利喬走到她的面前對她說,「沒關係,痛一下就過去了。」   下定決心,海倫杭特在鏡頭前狠狠地打了他一個耳光,臉頰立刻浮現紅紅的巴掌印,海利喬的眼淚在眼框中轉了幾轉,畫面一次完成,導演很滿意地喊「卡!」,海利很高興地跑到監視器前看自己的表現,反倒是海倫杭特崩潰了,她一個人在一旁擦眼淚,她沒有辦法一下子把情緒轉換回來,導演拍了拍海利喬的頭,指了指海倫,紅色巴掌印未退的海利走到海倫的面前,還來不及開口說話,海倫就用手托著他的臉,「還痛不痛?」,說完便緊緊抱著他,眼框中的淚水決堤了…。   【讓愛傳出去】是最近幾部海倫杭特所主演的電影中,她認為電影中的性格和自己最相近的電影。為了揣摩片中身兼二職的母親角色,還倫拜託兩位男性朋友,帶她到脫衣舞酒吧去「見世面」。   一個女生走進這種聲色場所難免遭人側目,當她很坦白地向幾位脫衣舞孃表明自己的來意後,這些脫衣舞孃非常大方地傳授她各種勾引客人的絕技,有些限制級畫面她實在很難接受,不過這次的經驗的確讓她眼界大開,她注意到這些女孩子們每一個人都有五彩繽紛的長指甲,豔麗的頭髮顏色,這對向來偏愛素色的她產生了不小的衝擊,在這部電影中,她首度突破個人形象的極限,穿著金屬色的內衣與皮短褲與男客人調情,這可是經歷過一場天人交戰後重大的犧牲,外表的裝扮都只為了讓劇中的角色更有說服力,讓人更感到海倫杭特所飾演的單親媽媽掙扎在生活邊緣的無奈。   海倫形容凱文史貝西的演技好到「恐怖得像要把人吞噬」,電影正式開拍前,兩人從未有過對手戲的經驗,他們只有短短一個小時的交流時間,在這一個小時的真情交流之後,海倫和凱文都深刻感受到對方的功力,知道對方是自己在這部電影中不可缺少的對手。   【讓愛傳出去】是凱文史貝西自【美國心 玫瑰情】贏得奧斯卡影帝之後,慎選劇本與搭檔所主演的第一部電影,他在片中飾演一個被火燒傷的疤面老師,每天的生活一成不變,他的生活觀是:每一件襯衫,每一支筆,每一個人都有適合他的位置,保持不變就永遠不會麻煩。他從不懷疑自己的想法,一直到他的學生崔佛提出【讓愛傳出去】的想法,挑戰他規律的習慣,讓他重新檢視這個世界。   在正式演出前,凱文曾經訪問過顏面傷殘的人士,這些傷殘人士告訴他:「肉體的痛楚算不了什麼,治療過程中痛苦也會過去,最痛苦的莫過於面對鏡子的那一刻,所有的回憶與痛苦一起湧上心頭,走在街上看到人們閃過的畏懼眼神,都會一再提醒你這種痛苦,讓你想要回復正常的日子都很難。」   每每化妝師在為他化妝的時後,他的心裡都會浮現出這些傷殘人士所說的話,他嚴肅地警告化妝師們在為他上妝的時後不許態度輕挑或縱聲調笑,這個疤面的妝,一化就是五個小時,皮膚很容易就會感到搔癢,「過程再怎麼辛苦,都不能取代這些被火燒傷患者的痛苦。」,「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能喚醒大家對火燒傷患者的關心。」言語表露出他對被火燒傷患者真實的心情。   電影中有一段海倫與凱文的床戲,「觀眾不會在乎我們的衣服穿多穿少,觀眾在乎的是一個傷殘的人要提起多大的勇氣,才能在一個心愛的女人面前翻開自己的創傷,把心完全交給她,也接受別人的真情。」導演表示,他真的作到了一個傷殘者壓抑了二十年的情感,在破繭而出那一刻的瞬間感動。   與奧斯卡獎影帝影后合作的滋味如何?曾被奧斯卡提名的小童星海利奧斯蒙,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出色的演出,他謙遜地表示:「我很喜歡看海倫與凱文演戲,從他們身上我可以學到很多。」   海利喬奧斯蒙的角色可以說是凱文與海倫兩個人之間感情的催化劑,他的戲份無疑讓這部電影更生動活潑了起來,同時讓觀眾重新思考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意義,「從小每一個人都會許下願望,希望自己在未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當時的願望都是無私的,可是等到年紀一天天的增長,願望漸漸地改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疏遠,當人們回顧自己小時候的願望時,往往噗嗤一笑,然後將它遠遠扔在腦後,繼續自己金錢追逐的遊戲。」讓所有的人重新檢視週遭的一切,「反璞歸真」是海利喬斯蒙認為這部電影提供給觀眾最好的獻禮。   導演表示,海利喬奧斯蒙直接挑戰這兩位奧斯卡影帝與影后,表現得可圈可點,十分出色。 關於"讓愛傳出去"基金會   為了實現電影帶給人的感動,並促進這個世界朝向更美好的目標前進,有一群人已經開始默默付出,籌組"讓愛傳出去基金會",期待能夠凝聚一股實的力量,改變這個未臻完美的社會,和電影中的期望一樣,他們相信兒童是未來改變的主要力量,這個基金會設計了一套新的教學方式,提供給現在擔任教職的人員,在美國已經有成千上萬名的學生上過這樣的課程,並且已經開始付諸實行,構思如何幫助人們,改變這個社會。儘管絕大部分的理想都是天馬行空,但是從這些小朋友的幻想當中,可以約略勾勒出在他們心中美麗的新世界,我們的世界其實還是有希望的。 官方網站 http://payitforward.warnerbros.com/Pay_It_Forward/

新竹家長的「華德福教育」讀書會演講

2005年10月19日
公開
27

九月各級學校開學,一向推動「九年一貫」家長參與教育的新竹市家長聯合會也同步為有心進修的家長們安排了一系列的家長研習課程,本次講座內容主要以「華德福教育」之理論與實務技巧,來協助家長看待孩子各階段身心靈全面的學習與成長,並給予最溫和適當的協助,主講者為已研究華德福教育多年的新竹教育大學(原新竹師範師院)美教系林麗真副教授。 本次演講起源於幾位新竹家長的「華德福教育」讀書會,這些媽媽於今年春天開始嘗試對自己學前的孩子以在家自學之遊戲團體方式實踐華德福教育,過程中感到須由讀書會來更深入了解此教育的內涵,才有力量幫助自己釐清許多教養迷思,而更進一步拿捏出適合孩子年齡的對應模式,在讀書會進行的過程中,也請林副教授指導,在自己受惠良多之後,一致認為應讓新竹地區更多的家長,也有機會來認識這個教育,故請新竹市家長聯合會來統籌辦理,而在另一位讀書會媽媽(同時是交大校友眷屬)的牽線下,使交大校友會也非常樂意共襄盛舉,為校友家長們安排以交大圖書館國際會議廳作為講座場地,也因此有機會讓更多的家長一起來參與講座活動。 這次演講原本因場地而限額100名,未料報名人數竟然一路增加到150名,使主辦單位在安排場地方面,面臨高難度挑戰,交大校友會為使有心參與的家長們,都能有機會參加,故在場地的容納量上,做了很多的調配與努力,另租一間會議廳與搬桌搬椅,會場佈置之外,還包括為參與講座之家長備水、爭取停車優惠…等,相當費心,好讓家長們有舒適的研習感受。會場中令人感動的另一幕是甚至有台北從國際母乳協會網站上得知訊息的一批媽媽們,懷抱著正在哺乳階段的小BABY遠道而來,她們因為孩子難免哭鬧,只好在講廳內外進進出出,後來場地管理人員很週到的把老師演講的聲音擴音出來,終於讓辛苦的媽媽們可以在講廳外的室內廣場中聆聽演講。 「華德福學校」是一種實現「人智學」理念的教育機構,目的在於依照每位孩子的個別特質與年齡成展需求施教,以引導其成為一個身、心、靈完全自由與成熟的人。史坦納於1919年在德國的Stuttgart成立了第一所從一年級貫穿到十三年級的華德福學校,自此華德福學校除了在德國之外,也在全世界各地被設立,目前全世界約有770家華德福學校。自幾年前天下雜誌的報導後,在台灣已逐漸為人所知,如今在宜蘭與台中各有該體系的幼稚園與小學,中學部也在今年九月正式成立,華德福教育的師資養成需費時三年,目前宜蘭與台中均已開設與國際同步的師資培育課程,在每月一週末兩整天的課程中,讓學員從各種演講、藝術課程、肢體課程中循序漸進的宏觀華德福教育的全貌,此次的親職講座,堪稱是華德福教育的入門課程,試圖讓未曾接觸此教育的家長們能有初步的認識與感受,發起這次活動的讀書會媽媽們,非常熱心的希望在日後透過問卷,可以彙整參與講座者的需求,繼續安排各項親職成長的讀書會或課程,甚至是邀請專業師資,為孩子們實際安排的華德福教育體驗課程。以使家長們能在演講活動結束後,仍有繼續深入了解的機會 究竟「華德福教育」有何魅力,可以讓接觸過的人對之如此肯定,有讀書會媽媽們表示,這是她們在教養過程中接觸各式教育理念與教材、教具之後,所找到最自然,最生活化,最符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9月9日演講中已提到,華德福教育非常注重孩子每日生活規律的呼吸節奏,身為家長者必須有意識的規劃安排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未來幾場演講內容中,將涵括如何協助孩子在每個七年(0-7歲、7-14歲、14-21歲)達成不同階段成長任務,以及如何以四種氣質的角度觀察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最後再談韻律與節奏的重要性,在講座中,教授都將配合各種體驗活動,讓家長充分感受演講內容,演講結束後,甚至許多的家長都包圍的教授繼續請教各種教養的問題,非常的熱絡,也看見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用心,在九月開學的秋季時節,家長與孩子同步開學的精神,真是叫人感佩。

兄弟姊妹相處的問題◎整理自朱台翔「快樂新父母」有聲書第五輯

2005年09月12日
公開
9

兄弟姊妹相處的問題 ◎整理自朱台翔「快樂新父母」有聲書第五輯 「大的禮讓,小的聽話」是紛爭的根源  爸爸媽媽最常見的作法,就是叫大的孩子要讓小的。有時候,又要小的孩子聽大的,就最足以壞事。因為小孩子年紀還小,沒有辦法掌握那個分寸,就成了紛爭的根源。孩子聽見爸媽的指示,說大的要讓,小的就記得很牢,無論什麼事都要大的讓;又聽見爸媽的指示,說小的要聽命令,大的就記得很牢,無論什麼事都要小的聽他的。大小雙方,各自有了根據爸媽威嚴而來的立場,各自有了自己的理直氣壯,天下不會大亂,那才怪呢!  親愛的爸爸和媽媽,讓我們定下心來想一想,七歲的孩子,是不是還很小呢?大概沒有人會要求七歲的孩子照顧自己,但,如果他有一個四歲的妹妹,情況就完全兩樣了,他不只要照顧自己,爸媽還希望他要照顧妹妹。一旦當了哥哥姊姊,七歲,就不是七歲了。  爸媽的這種做法,其實都可以理解。因為小的總是麻煩比較多,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爸媽的時間跟精力,都被小的吸去了。這個時候,本來有想對大的作一點彌補,但不知怎的,相形之下,總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大的已經很大了,不應該再給我們惹麻煩;而且當年他也不是沒有被照顧過,現在總該還一點債,所以當然要幫忙照顧小的。 讓小孩學著自行協調  而「大的要禮讓,小的要聽話」這正是紛爭的根源。  我其實一點也沒有要反對「大孩子照顧小孩子」的意思,相反的,我認為這可以是很好的教育。只不過爸媽要時時記得,即使是大孩子,也仍然是一個孩子,即使能照顧弟妹,那也只是一時的特殊表現,我們也不能把他當真;至於要小的聽命於大的,則尤其應該謹慎,除非是很特別的情況,或是特定的任務,但要交代得很清楚,不能讓小孩以為家裡面還有一個層層節制的官僚體系。  任何東西,爸媽都應該為每個孩子準備一份,不要在那麼小的年紀,就去挑戰小孩的自私心,或考驗小孩的利他心;換句話說,即使已經買了兩個梨,最好也要大小一樣,不要弄得一個非讓另一個不可。雖然小孩之間總還是難免相爭,例如都要那個顏色比較黃的梨,在這個時候,爸媽就應該鼓勵他們自行協調,自行想出一個方法,讓雙方都能接受,不然,大家都吃不到梨。  小孩自行協調的過程,往往反映了他們平時相處的問題,例如有一方堅持找麻煩,明明已經很公平了,他還是不服,非要對方手上那個不可,即使給他換過來,他還是不甘心,總懷疑被換掉的那個比較好。這時候,爸媽絕不應該出面干涉,自以為主持了正義;因為這是情緒問題,而不是公平問題,所以拿出天平來也沒有用。  這個時候,爸媽反而可以好好思考反省,想想自己平常對待小孩的態度,是不是會偏心,造成某個孩子心理不平衡。爸媽如果意識到這一點,就應該明白的對孩子說明,說責任是在自己,害他們不能理性的解決問題。通常只要爸媽願意認錯,小孩很快就會安心,而恢復到正常的人與人相處的正軌上來。  如果這樣都還不能平息紛爭,爸媽就應該提議把決定延後,但不要罵人,也不要故意做出「誰叫你們吵,兩個人都沒有」的樣子,而是要認真的,好好的跟孩子說明,說既然一時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就先緩一下,大家都先想一想,明天再來決定。  這樣處理,表面上看起來很費時間,但這個時間絕對值得花,因為只要這樣來個兩三次,小孩就能學會怎麼和別人協調,小孩學習的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快得多,只是平常我們都沒有給孩子機會。  有的時候,小孩的紛爭不是要爭某樣具體的東西,而是意見之爭,比如玩得好好的,突然對於接下去要怎麼玩有了不同的意見。如果紛爭還小,爸媽不用急著介入,但如果越吵越厲害,爸媽就應該出面,所謂出面,不是把雙方都罵一頓,也請不要拿出一把筷子來,不管是要做教具,還是做刑具,都不行,而是要幫助小孩聽取彼此的意見,協助他們從歧見之中,找到共識。 鼓勵和讚美要小心  到現在,我們已經談過了「大的禮讓,小的聽話」的不妥,也講了「讓小孩學著自行協調」,接著,我再和您談「鼓勵和讚美要小心」。  很多人都以為打罵不好,鼓勵跟讚美很好,但在讚美孩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我們使用的文字。在鼓勵讚美一個小孩時,要避免打擊了另一個孩子。  比如說,小的讓大的,可能是為了要討好,以換取友誼或認同;也可能是還不太知道擁有一樣東西的意義,只是傻哩瓜嘰的想在爸媽面前爭寵;爸媽如果不明就裡大大的誇讚小的,大孩子可就難堪了:他還正在做內心的掙扎,是讓還是不讓,就被小的搶先討了好去,也許一氣之下,一把搶過來,爸媽又會忍不住責罵他,什麼「這麼大了,還不如弟弟懂事」之類的,那就為兄弟姊妹的不合,埋下了火藥。所以,爸媽不能只誇小的,還要轉過來對大的說,「你平常大概很照顧弟妹,對他很好,你看他寧願自己不要,要給你。」  讚美跟新聞一樣,要平衡報導,不能稱讚一方,而讓另一方難受。但更重要的是,讚美和新聞一樣,是要報導事實,不能為了平衡,就胡編一套。換句話說,讚美要符合事實,否則讚美就會變成諷刺了。  那如果真的他對弟妹不好,弟妹又把東西讓給他,要怎麼說呢?其實很容易,就找一樣他的好處來說,比如,「你這個作哥哥,或姐姐的,一定很能幹,他心裡一定很佩服你,你看他寧可自己不要,要給你。」這意思就是說,爸媽平時就要很細心的了解自己的幾個孩子,不能到了重要的關頭,反而不知道孩子有什麼優點。 不要踩著一個罵一個  最後,我還要跟您講,「不要踩一個,罵一個」, 就是不要利用一個小孩,去罵另外一個小孩。讓我轉述一個朋友的回憶:  小時候住在淡水河邊,爸媽再三的交代,不可以到河裡玩。一天,他們正在睡午覺,門外傳來陣陣呼喚的聲音,我就躡手躡腳的出門,而被弟弟發現了,吵著要跟。為了避免驚動爸媽,也就只好讓他跟著。回家之後,媽媽劈頭就問:「到哪裡去瘋了一下午?」弟弟搶著回答說:「和哥哥到河裡去捉魚、玩沙。」結果我被痛扁了一頓。但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媽媽罵我:「你要死,就自己去死!不要連弟弟也拖去死!」  我想這位媽媽,絕不是有意。但是這種話,傷孩子很深。而這裡,還有一個要點是-弟弟,被當成了責罵哥哥的工具。說的更難聽一點,媽媽利用了無辜的弟弟,挑撥了兄弟的感情,從此以後,怎麼還能期望他們和樂相處呢?  我還聽過很多類似的例子,都是讓人很心疼的。有一位爸爸,看了小弟弟的成績單,竟然說:「你看,你這個名次,比你姊姊從小到大的名次加起來還多。」虧他一個大男人,居然想得出這種罵法,真是和紅樓夢裡的鳳姐有的比。嘴,比刀子還厲害。  我建議爸爸媽媽,如果教訓一個小孩的時候,必須提到另外一個,請至少不要讓另外一個也在場。私下好好的跟他說,什麼話都好說的。即使,要拿兩個孩子作比較,只要讓孩子感覺到是出自真正的關心,是為了要讓他瞭解兄弟姊妹間的差異,而不是要傷了他的心,也就沒有什麼不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