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警示文

2011年12月08日
公開
44

當我剛當主管時,馬上以主管的心態來看待事物,甚至曾經想過公開所有老師績效給學生看,哈,我當然沒作,也知道這絕對會引來軒然大波,但就是有這想法。 我不想被制度化,所以我的辦公室不用,平常也要求同仁叫我名字就好。寫email也是不用頭銜。作完一任,別人說我作的好該繼續,我也拒絕,就是不想失去自我。 我曾見過一個有才華的主管,上任前就開始準備裝潢辦公室,後來也由於主管的傲慢,他沒任職前雖常打官腔,也看得出喜歡別人吹捧他,但還不致於如此高傲,不得不提出辭職。 好文推薦 理面的心理學實驗都是課本中經典實驗,但說明更詳細。 說實在,我覺得是一種快感,可以擺脫道德束縛,讓人性惡的部分如海浪滔滔破堤而出的那種快感。 以前梅門師傅就說你跟罪犯的差異在哪裡,只是一個在想,一個做出來罷了 一個普通人離殺人有多遠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6459.html ...... 除了剛才說了一個局外人的心態,跟你平常能不能夠常常的保持警覺的意識自己的環境,常常去抽離出這些局勢之外,還要注意一個特點,就是這種人往往都是一個平凡人,這裡面最後就提到大部分成為惡性加害者的人,和可以做出這種英雄之舉的人,直接相比較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只是平凡人。 就像《辛德拉的名單》裡面的那個有名的德國的良心商人,或者盧旺達大屠殺,當時幫助獄卒的這些好心人,他們是什麼人,他們平常不見得特別了不起,不見得特別偉大,他只是一些平常人,相對於平庸的邪惡,也有一種善良的平庸。他們的特點在於他們做了正確的事,卻絲毫不以英雄自居,認為自己只是表現了何為正派,何以言行的共同感受,而這種人其實還是很多的,只是對於他的情境具有一種敏感,他不會那麼容易被他的情境屈服,所以我們怎麼樣才能夠避免有一天自己變成一個凶手,就要做的事是讓我們隨時對自己的情境身邊的環境,秩序所身處的社會或者機構保持一個警覺。

越不期待目的,越能得到意外驚喜

2011年12月08日
公開
44

當我是學生時,我看書沒有目地,作事沒有目地,時間任由流逝 當我是媽媽時,我希望孩子看書有目地,時間握緊緊,因為正經事作不完(讀書永遠讀不完) 行動要有用,有output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4754.html 越不期待目的,越能得到意外驚喜 「我們常說:生有涯而知無涯。於是常常有人要我開書單,希望能在有限時間裡多讀有用的書。可我總覺得讀書到底有用沒用,我沒辦法幫別人回答。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一些起初看來很沒用的書,有時卻會變得很有用,這個有用,是超出你原先想像設定的範圍。 我這輩子到現在,擁有的或者獲得的最巧妙的想法,恰恰都來自讀之前沒想到它會給我帶來這種用處的書比方我前陣子在讀一本台灣社會學家寫的,調查在台灣工作的菲律賓女傭的書。在那本書裡,我很意外地讀到一些想法,可以幫我理解今天中國民族主義的問題。你看,這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我卻從中得到啟發。 我們總希望做的每件事、度過的每一刻都要有用,於是不再留時間散步了,不願意坐在窗下發呆了,換句話說我們不閒了,這樣其實少了很多孕育靈感的機會。當我們失去這些機會,人就不太會有大的變化,很難跳出原有格局。 為什麼?你看『用』是什麼意思?它就是你設想好的目的。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那些既定目標你就沒墨汁發現在這個目標範圍外,更廣闊的可能性是什麼。所以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開心

2011年12月07日
公開
47

有網友來信說我的留言幫助他瀕臨崩潰的孩子,聽了很開心,多說好話,多做善事,世界有你更美好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3609284&bid=28&r=10 很多媽媽都講到很好很積極的意見 我提出另外一種萬一上面意見都沒用時 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熬過去就好了 也是人生經歷 這不是說風涼話 而是切身經驗 我幼稚園上貴族幼稚園 不會說國語 被同學排擠 沒有朋友 但我默默做自己 相信明天會更好 最後也有同學欣賞我的善良 但那已經要畢業了 到了國小我忽然間交好多朋友,好像之前是醞釀 最後爆發 也由於以前的經驗 我變得對新生有同理心 直到現在還是很會招呼人 接下來 到國外求學 又是因為語言問題 沒啥朋友 尤其到了分組報告 真的會心慌意亂 甚至有超有錢的同學嘲諷我們 我的做法是反擊 反擊後 對方收斂了 青少年期很難交到朋友 但又是醞釀期 以後又有不少朋友 每次都是個關卡 考驗 總之就一步步往上爬 我的妹妹從私校轉到公立學校,公立學校對私校生有排擠心,加上我妹出過國,當他偶而提及他出國經驗(當時開放觀光第一年),竟被從不知出國為何物的全班排擠,說他說謊。加上他有過敏,也被認為是髒鬼 ,也有霸凌行為。 我妹後來熬過去,精神面很堅毅。 每個階段都有不順遂的時候,如何轉換為自己的生命動力 就看個人的性格 阿 阿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2-07 08:16:26 [回覆 | 刪除 ] 每個階段都有不順遂的時候,如何轉換為自己的生命動力 就看個人的性格 ------------------ 沒錯!我本身比較壓抑,變得開朗是念大學以後,但人際關係一向順遂。因為個性溫和不與人爭,所以朋友和人際很極端,對我好的可說是好到我無法想像,可是比較強勢的同學會欺負我,這時,我想到的是反擊,從學業方面和人際方面反擊(溫和的人如我其實會有很多朋友),直到後來,那位欺負我的朋友察覺到我的好,也反省自己任性的行為,其實....我早已經沒放在心上了,因為我知道她心地善良,只是優渥的家境寵壞了她。 這位朋友到我結婚後,還常常來信。 可是說我遇到的人生災難,其實不比女兒多,她的成長實在太多采多姿,以至於她會比同年齡早熟。 她的同理心和包容力也比普通人強,雖然災難發生的當下,我也曾經偷偷流過淚啊!她講述,我現在都是靜靜聆聽著,不加任何回應,因為我知道任何的挫折,她都可以雲淡風輕過,她說:對傷害我的人最大的反擊就是讓自己更快樂。 所以,藉著養護子女,其實也是在修我自己的固執吧? 可以看得出didi生命裡的韌性,從討論區那麼多筆戰中就可以略知你寬廣的胸襟,呵呵..能幫助到人,很開心吧?

婚禮

2011年12月07日
公開
52

看多版面為了婚禮,喜事變調,覺得還是台中禮俗近人情。男方女方各自舉辦,互不干擾多好。 我參加過的婚禮,就我妹Moai小島婚禮最輕鬆,新娘也享受到,只有近親好友參加,也不用包禮,大家肯花機票錢來就是最好的禮金。旅館費用是我父母付,住的是Ritz Carlton,親戚好像只有我大姑,大姑機票錢當然是我父母付。 希望將來我孩子也比照辦理。 我覺得去荒郊野外搭個帳篷婚禮都簡單了事又有趣,不過我孩子一定不這樣認為。 XXXX 我看到幾個有趣的 1.北部早就是跟之前收多少禮金沒啥關係的! 是跟當天的酒席錢有關的 所以這就差異了,很多人是看當年禮金往上加碼,這大概是台灣大多數人的作法。 2.另一個說不出席,直接包個兩千。省得麻煩。這種省事作法就是我的作法。我常是人到送個禮或是託人送禮就走。但台灣很多地方是不算人數開桌的。所以這種做法,新人有省到錢的嗎(不管有吃沒吃都會開桌) 老實說跟一群不認識的人吃喜酒,又是晚上,浪費我照顧孩子的時間。我在台灣也沒啥好友。 3.美國大致上不會如此白目,是因為成本很高,加上當地習俗都有安排座位,那種包一點全家吃的,絕對會引人側目,名聲打壞。台灣之所以敢這樣做,大概是宴客彼此很少認識的。我妹一個賓客的宴請就要四五百美金,相當台灣一桌的價錢。 4.宗親會那個行情,我想應該是宗親會既定行情,致於多少人去,不要太離譜,大概也可以。宗親會成員本來就彼此不熟識吧,反正不熟的人還要包紅包,當然會佔人便宜。 如果台北大飯店成本這樣貴,應該賺不了多少,未來大概只能發近親好友,濫發結果一定會虧本,說明白點,就像我公公講的,到五星級大飯店請不實際,我現在才明白,他的意思是成本太高,賺不了錢。那麼多桌也不是親友都有這實力,每個人都可以出得起大飯店的紅包價,想要在五星級風光圓夢,就當大家吃掉自己桌錢,來幫忙圓夢。實務點,想要有裏子,就要找成本低的飯店。大家衡量自己能力,不濫發,不佔別人便宜,這樣未嘗不是好事 5.上回版面上有台北人說他去鄉下吃到喜酒好料,他先生還不可置信,台北頂級食材,一桌才五千多成本。嚇都嚇壞。我們台中也是有小餐館五千起跳,不差的餐館八千就很不錯一桌的。 xxx 朋友提供的包法,他強調重點是貼心,為別人著想,不能或不想包,就寫個卡片,送個家電也好。別帶全家出席 包禮的方法: 1)一定要把當年人家包給自己的多貼點還禮回去。 2)考慮人家宴客地點,去喝喜酒不能讓人虧。 3)好朋友一定要幫忙,尤其是經濟不佳的朋友,一定要多包點。

中國

2011年12月07日
公開
54

我和我先生一樣,對中國的高度成長懷保留態度。我在美國也可以感受到美國人對中國的敵意和不信賴。簡單說中國沒有負起大國應有的責任,當然他們的GDP不高。 讓我對中國質疑是根本問題。看股票我只看趨勢和基本盤,甚麼線性不是我這懶人可管的。交朋友我也一樣,只看品德。 所以我對中國的感覺就是一個字,騙。甚麼都可以騙,騙得匪夷所思,在這種狀況下,我才不相信一個連自己國家國民都互不信任的國家,可以走多長遠。 一個人再聰明再厲害,沒有品德也不值得我佩服,我也不相信這樣可以百年。 同理推到國家,這個國家國力再大,也會崩潰,就如蘇聯 xxxx :阿 阿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2-07 08:16:26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我對中國的看法跟你相同, 最近策劃旅遊都會頭皮發麻想到要是遇到愛插對的陸客怎麼辦?我實在蠻厭煩霸道不講理的人,也許當下我會不顧形象出聲... 中國當政者喜歡美化數據的工夫是一流的 所以經濟面其實沒想像中好 要走到開發國家,還是要著重於知識經濟,最近他們急於模仿和挖角,可惜因為膨脹太快,很怕塑造個只有物質面的華麗,卻欠缺精神面和文化面的提升的{泱泱大國} 很多事情速食不得呀!可能要熬個10年再來講 你看過中國的達人秀嗎?怪咖和驕傲的人還真多,一胎化造成下一代有點目中無人,自信是好事,可變成了自大就...... 118.232.13.... 回覆: 所以你要去中國嗎 插隊是小事,我這次到迪士尼也很火大,一群金髮人就前面一個人佔位子,然後十多個一一插隊,我以前都不敢這樣,我們一脫隊,就乖乖重排。不敢跟親人一起排,怕別人側目。 回覆時間:2011-12-07 09:44:37 忘了說那騙術才是一流,我寫過一篇北京旅遊,如果你要去大陸自助,我再給你。

孩子忘東忘西,怎麼辦?

2011年12月06日
公開
51

正忙得手忙腳亂,突然接到孩子求救:「我忘記帶笛子了,可以幫忙送嗎?」 老師來電:「○○又忘記帶作業了!」孩子是怎樣?自己分內事還會忘! 是習慣不好,還找碴?八方法對症下藥,保證孩子忘不了。 冬冬,該寫功課了!」媽媽催了許久,只看到冬冬慌亂的在翻書包,就知道他「又」在找東西了。果然,冬冬小聲的回應:「我聯絡簿忘記帶回來了。」媽媽聽了火冒三丈:「你又忘了!」開始如連珠炮般數落他。 也難怪媽媽生氣,因為類似的場景每隔幾天,就要重演一次。而且他忘的還不只聯絡簿,例如昨天忘記把便當帶去學校、上週把外套弄丟了、偶爾忘記交已寫好的作業本,其他筆和橡皮擦等小東西更不用說,反正……他忘記的東西真是不勝枚舉。 媽媽簡直是煩死了,打罵、提醒、獎賞、當快遞,用了好多招數,有時冬冬會好一些,但過一陣子又依然故我。冬冬到底怎麼啦?該怎麼辦呢? 孩子健忘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真辛苦。為什麼容易忘東忘西呢?以孩子的角度,有可能: 1. 不需要記得。要記得一件事情,首先需有記得的意圖。但有些孩子並不覺得需要記,好像這些都跟他無關,因為有人會幫他們承擔後果。例如笛子忘了拿,媽媽就幫忙送;聯絡簿忘了帶,爸爸會幫他打電話問同學或老師;東西掉了,再買就有了。被爸媽罵或唸一唸時,雖然很煩,但久而久之也就麻痺了。 2. 就是容易忘。有些孩子有心要記,問題是就很容易忘。原因可能是: ● 容易分心:因為生理因素,自我控制有困難,這樣的孩子容易被外界影響而分心,忘了應該做的事情。例如老師要求大家將作業本交給排長,他要做這件事時,剛好看到別人在玩,就忘了。或者他本來拿著書,為了幫忙撿球,把書放旁邊,然後就忘了帶回去。 ● 記憶技巧不足:有的孩子缺乏記憶技巧,遇到東西多樣時,他就記不起來。例如孩子升上三年級後,科目變多,要帶的東西也複雜化,要換體育服、要帶彩色筆、要帶笛子等等。訊息太多,他們不知如何分類,更不知如何記。 ● 放置順序有困難:物品放置毫無規則可循,因此找東西時,沒有線索。有時找不到東西,以為不見了。 ● 情緒影響:有時孩子因為情緒關係,例如爸媽吵架、沒有朋友、考不好擔心被責備等等,心情不佳又缺乏抒解管道,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忘東忘西。 3. 故意忘記。這是少數孩子的現象。有些孩子說不出自己的真正需要,於是用這個方式來滿足。例如希望得到爸媽注意,不知如何表達,就以常常忘記東西引起注意,或許被罵,但他們會覺得起碼被關心了,這叫做負向吸引。有的孩子則以這種行為做情緒性的表達,例如不喜歡被大人掌控的孩子,知道大人在意他「易忘記」這件事,就故意選擇忘記,以滿足他想自我掌控、不被操控的欲望。也有孩子不希望父母看到老師在聯絡簿寫的紅字,擔心會被責罵,故意不帶回家等等。 八方式,讓孩子「忘不了」 孩子到底是記不起來,還是不認為需要記,或者用這個做為告訴他人想法的媒介?需要父母慢慢觀察及了解。如果了解原因,比較能知道可以做什麼,就可以對症下藥。如何協助孩子減少忘東忘西的現象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供父母參考: 一、建立與孩子溝通的橋梁:若孩子感受到父母願意聽他的想法,覺得被關心、被了解時,孩子的言行會較一致,就不會因情緒不佳影響記憶,或藉由故意忘記來呈現。親子溝通平台建立了,父母也才有機會真正協助孩子解決困難及教育他。 二、父母先安定自己:孩子的困擾行為不斷重複,讓父母焦慮生氣是可以理解的。先安定自己的情緒,才能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並找到有效方式與孩子互動。可以告訴自己:「忘東忘西一定有原因,代表孩子有困難,也是他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來了。」 三、安定孩子:其實孩子發現忘了時,多半會自責,對後果感到不安。安定他的心情,會讓他勇於面對,願意跟父母一起思考自己發生什麼事、可以怎麼解決。所以父母此時可以做的是,不要論對錯,先安定他:「聯絡簿忘記拿回來,你心裡一定不好受。沒關係,學習的機會來了。」覺得孩子是想掌控或負向吸引而選擇故意忘記時,父母可以輕描淡寫的說:「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解決的,需要幫忙時告訴我。」 四、陪孩子想辦法處理這件事:當感受到「忘記」造成的不方便,跟自己有關時,會促使孩子「有動機」想辦法記得;由孩子自行解決時,更會強化學習的經驗。先用開放性的問句:「聯絡簿忘記帶回來,你打算怎麼辦?」如果孩子可以用自己負責的方法解決,就鼓勵他去試試看。若孩子不知道怎麼辦,給他幾個建議:「你想打電話問老師,或同學呢?」然後請他選擇一個他做得到的方法。打電話前,聽聽看他打算怎麼說,陪他演練一次。 五、陪孩子了解自己的狀況,並避免舊事重演:讓孩子體驗任何經驗都是一種學習,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什麼情況會忘記。例如:我怎麼會忘記帶聯絡簿?回想看看,最後將聯絡簿放哪裡?當時自己在做什麼?以後怎麼做,才不會又忘記? 六、平常加強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由孩子自行準備相關物品,讓他跟物品產生連結,才會有印象。此外,請孩子先挑一件「事情」,並自己想出做得到的「方法」,開始「練習」記得這件事情。因為「跟我有關」,且使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就會減少忘記的機率了。除了請孩子自己想方法以外,也可以參考「幫助記憶小錦囊」。 七、為孩子的努力喝采:如果孩子做到了,不要忘記誇他:「你怎麼做到的呢?恭喜你挑戰成功,過了一關。」幫助他記得持續用有效的方法,因為,人的行為會因著成就感而持續。當一個行為成習慣後,陪他想下一關要挑戰的是什麼。 孩子成功過後,可能又忘了,這時問問他:「你上次用什麼方式記得的呢?」「需要找更適合你的錦囊妙計嗎?」 八、必要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有時父母會覺得很困擾,為什麼為孩子做了這麼多,他卻還是一樣呢?此時可以想一想:除了需要時間來改變外,也許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可能有生理上的限制。 這時就需要尋求醫師的幫忙,例如協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孩子也一樣。記得自己的事物固然是分內的事情,但這是個學習歷程,需要時間及不斷的練習。當孩子「忘記」時,務必告訴自己及孩子「學習的機會來了」,且當做在闖關挑戰,孩子有動機,成功的機率就增加了。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2011年12月03日
公開
54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3694729&bid=6&r=264&page=14 有人認為版媽是要去佔便宜 有人認為版媽朋友不夠意思,婚禮就是分享快樂,怎麼斤斤計較。 有人認為版媽應該體貼朋友, 有人認為現在人結婚紅包金額還要幫忙估成本,不像話 大家的邏輯都對,但生活背景,價值觀不一樣,就會影響邏輯判斷 邏輯是會跟情感,價值觀結合的。 XXXX 原來鄉下人觀點是互助,我還謝謝你告訴我,我還以為是熱鬧,我是沒想到佔便宜問題 我平常是不會去算成本(大飯店我大概可以算出,但流水席就真的不知道),我是看交情,交情夠了給多也不在乎,交情不夠是不會去吃喜酒。我們家嫁女兒是不收禮金的,所以當時我一位長官同事全家來,我還小心眼很不高興(天曉得我怎會請他們,我自己同事只有請兩桌不到吧,因為不熟悉台灣禮俗,該請誰還是跟我媽商量拿定) 話說回來,我剛剛仔細想了你的話,我覺得可能有許多情況。 以前的社會有的是流水席,所謂流水席就是不怕人吃,川流不息。甚至陌生人來都沒關系。能辦流水席的大概也是豁出去或是不怕人吃 但我相信在物資缺乏情況下,應該只是辦個幾桌近親好友吃一吃,鄰居好友來幫忙張羅煮菜,家中雞鴨菜炒炒,成本也低,既然是近親好友,如你所言,就會特別關照新郎新娘。 但該發紅包給誰,有時也很為難,發了不是不發也不是,想發是因為希望對方分享自己喜悅,不想發又覺得讓對方破費,有的甚至是濫發的。 這樣的發法,自然有些人就不會替新郎新娘著想的。 而版媽可能也太久沒吃喜酒了,拿以前的觀點。現在人吃喜酒,大都就五星級,還會請新娘顧問,照的像花費也可觀,總之林林總總就是超乎自己能力,求的是當一日公主,這當然是人生喜事,不為過,但對於拿到喜帖的人大就很為難,如你所說,一個月不過兩三萬,生活都透支了,哪有能力包那麼多,於是就不敢去參加婚禮。如果今天是當年那種簡樸請法,來的人包個一千可能就有互助會功能,但今天這種排場,就算兩千可能都虧本。而有能力包兩千的庶民可能也不多吧。 我想除了不敢辦婚禮,大概很多人也不敢參加婚禮。 而那種存心佔便宜的就如你所言。真的不好

二一退學制度

2011年11月29日
公開
41

美國有沒有二一退學制度,我不清楚。新生開學,需要去買厚厚一本幾百頁的學生手冊,裡面鉅細靡遺說明各種選修制度,系甄選制度。 第三年才是真正選系,即使入學是電子系,並不保證第三年可以進入電子系。還必須看前兩年的總成績,達到入系門檻才有機會。 以醫學系而言,前四年都是醫學預科,到第五年才開始申請,因此必須保持四年優秀成績,才有機會。等於高中競爭一次,大學再競爭一次。 美國有的大學前兩年大約會刪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且成績須達七十分才能進階學習。 話說回來二一到底好不好,沒做過研究,不過這樣或許可以讓老師大刀闊斧當人,而不用擔心學生退學。有時候二一學生採哀情牌,反而沒被當,其他學生卻被當。 二一學生素質會不會變差,我是覺得反正被當就畢不了業,又有修業年限,差異似乎不大,會認真的就是會認真,會打混的,也好不到哪裡。 至於其他學校說學生變混了,我倒是覺得會混到二一的還是少數。台灣二一制度只是避免學生沉淪,卻無助於提升學生學習競爭力。重要的是如何在大學嚴格把關,並讓學生持續競爭。 我覺得要討論的反而是如何讓學生競爭激烈,提升素質,如何提升老師教學品質。義守大學分數採取常態分配,似乎不錯。 修業年限應該要改,終身保留,很多人當時不想念書,或是家庭變故,過些年開竅了,想讀了,那時候才會更認真努力。 我朋友大學加碩士讀了十年,因為他半工半讀,修業年限延長有助於減輕經濟負擔,現在有兩房,穩定工作。

大學教育

2011年11月28日
公開
52

Steven已經有USC學位,卻還是回來完成學校所有學分,而且他在報上說完成本校學業是他夢想的事情,而他也完成了 這還只是大學文憑 不是碩博士 他1968 中輟 2001返校回來修學分 2002畢業 相隔三十三年 校長說的話和 史地文生回覆 是對大學教育的最佳致敬 如果大學教育目的只是當富翁,找工作,那也許不用讀。 但大學教育是美好的人生經驗,尤其美國的大學注重通識教育,是很好的全人教育 -------------------------------------------------------------------------------- Campus: CSU Long Beach -- May 14, 2002 -------------------------------------------------------------------------------- Steven Spielberg To Graduate from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With Bachelor's Degree in Film and Electronic Arts Steven Spielberg, one of the most accomplished filmmakers in the world, has complet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Film and Electronic Arts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He pla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llege of the Arts' annual Commencement exercises at the university on Friday, May 31. Spielberg began work toward his degree at Cal State Long Beach in 1965, but left the university three years later to pursue what he hoped would be a successful professional career in filmmaking. The following year his 22-minute short, "Amblin," was shown at the Atlanta Film Festival, which led to his becoming the youngest director ever to be signed to a long-term contract with a major Hollywood studio. Having already taken a majority of degree requirements while a student in the mid-1960s, Spielberg was determined to demonstrate his regard for college education by completing his degree at Long Beach. He re-enrolled in the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Film and Electronic Arts in Spring 2001. Spielberg satisfied all requirements for the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in Film and Electronic Arts with an option in Film/Video Production through independent and directed study. "I have such great respect for Mr. Spielberg," said President Robert C. Maxson. "The time he put into completing his degree now when he is extraordinarily successful sends a very important message to young people. His return to school is a strong statement about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We are extremely proud that Cal State Long Beach is now able to point to him as our graduate." "I wanted to accomplish this for many years as a 'thank you' to my parents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for an education and a career, and as a personal note for my own family-and young people everywhere-about the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their college education goals," Spielberg said. "But I hope they get there quicker than I did. Comple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my degree thirty-three years after finishing my principal education marks my longest 'post production schedule.' Now I can eagerly look forward to joining the graduates at this year's Commencement ceremonies."

明年的參考教材

2011年11月19日
公開
43

真實不需要理由(胡淑雯) 2011年 11月18日 「妳只需帶著一副軀體前來,我就迎接妳為至上的妻。」 60年前,17歲的少女田孟淑,拋下千金大戶的小姐生涯,與安貧樂道的小鎮醫生私奔了。她的愛人田朝明,年紀34,以日語寫下剽悍的誓言。時值1951,新來的政權猛烈清鄉,政治犯一批一批送往火燒島,台灣自1949開始長達38年的戒嚴令。 田孟淑與田朝明的愛情與婚姻,一甲子的青春豔麗與衰老病死,就這樣緊緊挨著台灣民主運動前進、受挫、再前進。他們救援政治犯,被情治單位恐嚇,無法正常開業行醫繼而陷貧困,依舊不改其志,照樣「膽大包天」樂觀抵抗,難怪田醫師在自己書信體小說中,如此崇拜他年輕妻子,「是女性美與理想主義的完美結合。」60年過去,少女變成老太婆,田媽媽成為跛足寡婦,一身慢性病;田爸爸中風氣切,癱瘓6年,在「口不能言」哀愁中過世了。 身為年輕人的我們享受著自由──包括「蔑視先人前輩以命對抗戒嚴體制」的自由──輕易便遺忘了1989年,鄭南榕自焚殉身,爭取「不打折扣、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自焚者心碎的妻子葉菊蘭,在記者會上的呼籲竟是如此悲壯的一句:請媒體「公正報導」這起事件。1980,美麗島事件隔年的二二八當日,政治犯林義雄的母親與一對七歲的雙胞胎女兒,慘遭謀殺,死去的小女孩口中還含著「金桔仔糖」。1980並不遠,1989何其近,我們卻連如此切近的「當代史」都記不清晰,幸而有《牽阮的手》這部電影,為我們搶救歷史記憶。 向先人與歷史致敬 顏蘭權與莊益增這一對「愛人導演」,有著與「田爸田媽」同樣的傻氣堅持與浪漫。堅持留下那些「可能觸怒某些人」的歷史紀錄,心一橫,與出資者解約,賠錢、欠債。如此自討苦吃,只為了那一點點、一點點,對先人與歷史的敬意。 這部電影我看三遍哭三遍,哭點全落在那些「被審片者要求刪除的段落」,尤其當沒沒無名的詹益樺(讀者們,你們可曾聽聞或記得這個人?)於總統府前追隨鄭南榕的腳步引火自焚,同行者施救無效,在鎮暴水注的驅趕下仰天痛哭。──我知道自己沒資格忘記鄭南榕與詹益樺,那焦黑痛苦的吶喊,一如我沒有資格忘記那些,自50年代奮鬥至今的左派反抗者。 剪接過程中,導演詢問朋友的意見,問我,「你覺得這些片段該留還是該刪?」我答,「該留。」我真心認為,這部電影最最可貴的,就是這些「令人不安」的片段。一部電影倘若無法撼動現實,是要拍來取悅誰呢? 「你說,我該怎麼說服觀眾,包括這部作品的出資者?」導演問我。 「真實是不需要理由的。」我這麼告訴自己,與這對打算賠款負債的導演:真實是不需要理由的。 作者為作家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824307/IssueID/20111118

社團活動

2011年11月19日
公開
57

嘟嘟的人際專長,在此發揮效用。積極和同學互動,繪畫課跟同學聊天,每次聊到台灣教學情況,美國學生都大呼不可思議,嘟嘟說他忽然感悟,科舉制度其實還持續存在,他目前是仕途不順,哈哈。跟家教互動(誰說美國學生數學不好,昨天我聽他跟家教網聯,覺得那個跟他差不多歲數的學生數學概念很清晰,聽說這個學生日文也呱呱叫,做了數疊的日文單字卡,隨時背誦),參加社團活動。 嘗試過的有團聚,我個人很希望他接近上帝的教導,而且中午有免費食物,這對他誘因很大,不過他第一次去的時候就嚇到,因為要分享一些心理想法,看來往後鼓勵他看看。 持續進行的有星期四樂高社團,不過沒有碰樂高,反而是寫電腦程式。星期三下午的機器人社團,偶爾會有餐聚,他在那社團似乎很開心。 至於大費周章的籃球隊,決定退出。籃球隊的練習表,每天都要練習兩小時,包括假日。平日嘟嘟複習功課就很吃緊,若兩小時投入籃球校隊,很有可能一回來倒頭就睡,難怪美國體育好得跟功課好的壁壘分明,功課好的就是一副書蟲樣,體育好的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美國高中體育已經漸漸走入職業路途,是要全心投入的。 嘟嘟跟我分析籃球隊加入感想,我建議他去問樓下學長,學長的答覆是時間管理很重要。可是嘟嘟說那些加入的學生沒有修honor課程,課業壓力不大。他現在擔心自己的數學每況愈下,跑到三十分。我也問了朋友,朋友也覺得每天練習花費時間精力浩大。 就這樣決定退出籃球隊。要嘟嘟跟老師說一聲,收尾的動作要作足,這是為人處事的原則。

再談排名

2011年11月18日
公開
51

我大學很混 多混 混到可以作弊 學生時代沒有太多是非觀念 只有酷不酷 到了博士班 有老師很混(這位老師是外校老師) 多混 混到可以先給學生資格考考題 裡面只有我和某位同學沒有看考題 我們想憑自己實力去考 這裡要說的是目標 目標如果只是想成為第一,就會注重排名.但目標如果只是想進步,強化自己實力, 根本不在乎排名 排最後也沒關係(我博士班畢業是倒數第二 因為我是最晚畢業的其中之一,比我晚畢業的成績應是倒數第一,台灣的排名很怪異,沒去上課,但有打操行成績,操行成績沒見過導師面,導師也可以打,就打基本分80,就這樣一年年拉下我的成績) 就算就學沒有實力,但有些實力是就學看不出的,例如有人擅長行政,有人擅長研究,有人擅長接案 人應該有比排名更遠大的目標(例如讓社會更美好) 我們也應該這樣教導孩子 不要小家小氣的 xxxx 網友回覆 有關孩子教育,我覺得台灣父母都該去上課,像那種炫耀成績等算是不妥行為,自傷傷人,從幼稚園時代就該讓所以父母知道。 至於孩子的成績,我比較傾向公布全班成績及明細,但不含姓名、座號及其他識別個人的資料。 而且從小學就該公布,WHY? 什麼地方不足,應該從小補強,補不了,也早點知道自己的弱項。 我現在很少看小學生討論區,就算看了也不敢講話, 因為,從小就考60、70……父母還說沒關係,會了就好, 就是因為不會、搞不清楚才會考60、70分啊! 小學不好好學或養成好習慣, 等到國中、高中才看全班成績單,怎麼來得及? 我兒國中時代,成績好又穩定,那種成績,成績單看或不看真的沒差別,所以我兒從來也不拿班上成績明細表給我看。 現在……光看個人排名,真的會嚇到,看了成績單明細表才會知道真正的原因,因為大家差距太小,而且每個人都有強項,不能有一點點閃失,看了成績單,知道原因,父母才不會緊張,孩子也會知道要更努力。 以上是我的想法…… 至於看了成績單覺得不可能追得上,我有朋友的孩子也是如此,後來,朋友鼓勵孩子不能放棄任何一科,並加強單科,最開始是歷史,慢慢公民、地理,後來文科都OK, 孩子也認為至少有些科目,多努力一點是會有收穫,至少自己很能背。 這個孩子後來考上文化歷史系,也修法律,法律系課業重,很多人都修一修就放棄,他的孩子自認「背」不會輸人,撐到最後,現在讀中央大學法學研究所。 每個人都有強項,父母幫忙看一下成績單,鼓勵孩子科科都不能放棄,強項更要好……孩子慢慢也會從競爭中找到自己。 我反對過度競爭,但台灣有些人也太不把競爭放在眼裏了。 至於政府對教育的規定,很多都是亂搞,不准排名這個就是, 我們從來沒看過詳細成績單的排名,只有等第(甲、乙、丙、丁),等到宣佈可以免試入學,才突然丟一份出來給大家看,看得大家都覺得怪......這不是亂搞是什麼? 如果免試入學要比PR,PR就該早點該家長知道,就算不申請免試,也該讓人早點知道。 XXX 只要不侵犯隱私權,尊重各老師的作法 我個人傾向小學用級距排名 至於參考價值 家長自己要心理有個底 不要被排名矇騙或拉著鼻子走 xxx :nina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1-17 12:48:40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我覺得美國他們會比較注意個人隱私所以他們公布成績(這是必須的而且讓學生自己知道有沒有改進的空間)不用姓名而是用小孩的手機電話後四碼 至於排名我個人覺得那是心態問題並不需要公布ㄟ 99.99.36.... 回覆: 只要保障隱私權 排名我覺得沒關係 反正想查得就去查 各取所需 姓名:茉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1-17 12:36:14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上則沒說好, 是前十名的人名. 114.37.164.... 回覆: 有個討論區媽媽提到讓想公佈的在一班 不想公佈的在另一班 其實這是不可行得 家長要得不僅是班排名 還要全校排名 這遊戲一定要大家一起玩 回覆時間:2011-11-17 14:22:08 我覺得對競爭的態度跟男性賀爾蒙還有所處環境有關 我是老師 教職競爭性不大 說難聽點 可以作到老 但家長如果在競爭激烈環境 當然不作如此想 如果在後宮 大概就得像呂后那樣 殘殺異己 才能跟孩子活下來 姓名:茉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1-17 12:34:00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妮國一時班倒會做全班全科全部公布的總排名, 但只show出前十名的名次, 其餘用螢光筆在姓名畫槓貼在該生的聯絡簿. 對我個人而言這是最清楚的, 是可以彌補的小落差, 還是得強力介入的大差距,哪科落後到甚麼程度一清二楚. 後來發現這是給家長看清楚用的. 因為孩子根本不需要這張成績單, 他們都很清楚自己個別科目的競爭對手, 甚至全校某些特定孩子的分數他們都知道, 對有心的孩子來說, 他們自己心裡全有個底. 可是那些成績中等的呢? 那些分數不漂亮的呢? 競爭是要的, 可是要跟"那些人"競爭? 人生中, 要面對的競爭太多太多, 可是你可以選擇你競爭的項目與環境. 現在強制孩子競爭的項目是大人規定的, 以長遠來看, 我們要教孩子甚麼呢 ? 以我家個別狀況, 我要的最好是全校大公開, 全校按總成績然後各科分數大排名, 可以的話, 連各項才藝比賽都納入也無妨, 反正對我的孩子是有利的. 好吧, 不需要全校, 給我前10%前5%前3%都好. 但是想想那些專長不在考試的孩子, 那些有其他特質的孩子, 我很難說服自己說, 公布分數排名是要讓他們提早去面對兢爭這樣子的話. 競爭, 到底跟誰? 每個人一定要達到所謂的成功嗎? 成功的定義? 沒有達到所謂的成功人士, 生活就過不下去了嗎? 透過競爭達到成功, 真的就是人生的成功嗎? 114.37.164.... 回覆: 奇怪的是抱持競爭力想法得家長,並不在乎孩子大學的排名 這很矛盾吧 排名要有參考值,例如以前曉明排前五十名,台中女中大概就沒問題 也就是單單校內排名但沒比對標準 是不準確的 例如跟同學成績差距很小,這樣的標準意義我個人覺得不大 ,因為好像推甄也是看級距. 不管跟同學差距多大,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如果差距不大,實力可能是在得.似乎不用太擔憂,因為統計學上差距太小是沒有顯著意義. 像我兒跟同學的差距和成績不穩定,我就知道要幫他轉回b班.讓他按自己步調讀書.好或不好,很難論定.畢竟教育有不可逆性. 對我兒不用看他差距,我都清楚他的各科成績強弱和穩定性. 我是個懶散的人,但我知道在何時適時幫自己能力加分.

妞爸談打倒別人

2011年11月17日
公開
47

妞爸 你現在打倒多少人了 我只求自己不被打倒 很混 因為要去打倒別人 一來我沒能力 二來我會浪費精力在我沒興趣的地方 -----回覆----- 打倒人?為什麼要打倒人? 我曾經和一個象棋六段的高手下棋,下了幾百盤了吧!我只贏過四盤,...,但每下完一盤,我就會檢討,這一般輸的關鍵在哪兒,周而復始,但還是不會贏,但,就是想挑戰。如此而已。 每個人個性都不同,只是我不會把目標放在和自己差不多的地方。就像我打球一樣,我總喜歡找球場上最厲害的一個打,雖然我沒有講出來,但行為表現卻是始終如一。和下棋一樣,輸極多贏很少,但還是會不斷地去挑戰。 象棋六段的,輸了幾盤,他也從沒有覺得被打倒,反而很高興,因為難得有人可以贏他,打球也是一樣,我想,沒有一個高手會喜歡從來都沒有贏過自己的人打。 挑戰自我,和打倒人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而那些厲害的,也從來不會覺得他們被打倒,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實力,而那個由實力所累積的自信,是不會有挫折的,因為他們清楚,長期下來,要贏他,很難很難。 通常那種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才會怕別人超越,對於那種人,我壓跟兒也沒有興趣挑戰。 學習的路上也是如此,雖然我很少遇到老師會跟我說"你不要跟在我的後面學習,你一定要超越我,當哪天你能超越我,我會很高興",只是大部份的老師都害怕學生比自己厲害一樣。說個真實的故事給您參考,某大學正教授,教電腦的,遇到一個大一新生,第一次上課二個人就聊了起來,到了下課後,那位正教授說"我覺得你比我懂得還要多,這門課,你下次開始,可以不用來,你這個學期100分",期末,這位學生就真的100分。這種大學正教授,才教人真正的佩服。 學生的學習,或為謀生,或為體制,那些,一點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社會是多元的,有人膽小怕事,有人怕被比較,有人就勇於挑戰,....,誰對?大家都對!人生的路上怎麼前進?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自己的心。 回覆時間:2011-11-17 08:24:05 -------------------------------------------------------------------------------- 回覆資料: 這一段說得好 不過這個正教授的評分法 在現在會被學生告 之前我也建議系上 學生考過全民英檢一些級數可以不用上英文課 但技術面出現很多問題 就不了了之

學校排名

2011年11月16日
公開
56

我說說美國學校的做法 大多數老師是不公佈的,但考試會告知級距.有些老師會公布所有學生成績排名,不過他另外給學生代號,也就是學生無法得知其他人代號. 我個人覺得台灣公佈成績有他的文化背景,我們國家一向不重視隱私權,其來有自 .學生耳濡目染. 試問多少公司會公布所有員工薪資績效排名(非sales 性質) 我教書時候,不公佈學生成績,引來種種謠言.曾經心灰意懶,覺得為了保障學生隱私權,卻讓學生存疑.結果我博士班老師說了一句話,不公佈學生是為了誰 我恍然大悟,是為了那些成績落後的學生 我是覺得公佈成績無可厚非,如果這是台灣競爭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應該保障學生隱私權.不妨採取代號方式(學號全班都知道) 我的個性不喜歡跟別人競爭,我國中老師一直強調跟自己競爭,不要去看別人成績.這樣的我也一步步向上爬,依照自己的速度,雖非頂尖,卻也拿到博士學位,升等,目前受邀到國外兩所大學授課.到現在要我看我的排名,我都選擇不看,因為我不是競爭性格的人,不適合我的做法,對我沒有效益. 但不可否認有很多追求卓越的人,喜歡看排名.這是適合他們的方式 我想要討論的只是隱私權,讓喜歡排名的人知道自己排在哪裡,不喜歡排名的人可以隱姓埋名,不就兩全其美 XXXX 所以, 不喜歡排名, 也可以不要唸書呀 xxxx 讀書讀的差還是有排名,並不是讀差班級就不排名,沒聽過最後一名嗎 不喜歡排名的也可以老是考第一名呀,不要負面思考 所以照這樣的邏輯 喜歡排名的都要公布自己的薪水給婆家給公司所有員工知道? xxxxx 樓上媽媽妳的邏級跳得太快 不喜歡排名跟不要念書有關嗎 解決方法一定非一則零嗎 沒有異中求同嗎 難怪大家討論沒交集 我不喜歡排名,念書照樣念得好 我們一方面說閱讀要身教,但重視隱私權難道不需要身教嗎 因為閱讀可以提升自己國文成績,所以爸媽都要閱讀,帶動氣氛 重視隱私權對成績沒幫助,所以侵犯別人的隱私權可以振振有詞,合理化. 很功利吧 多元社會就要用滿足多元社會的方法來解決,不是大多數人同意就行了,那叫多數暴力,因為弱勢絕對是少數人 排名可以讓自己知道自己的程度,有進步的動力,但反對的人到底是反對公佈,還是反對排名? 如果反對公佈,但又認為排名有助於自己的競爭力,只有僵化的單一選擇嗎? 不喜歡排名不要公布不就好了,學校可以讓學生和家長查自己的排名,看不到別人的 這麼簡單的兩全其美解決方法,為什麼一定要爭排名呢 到底大家爭的是自己的面子,(我贊成/不贊成 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式)還是解決的方法呢 這是中國特有文化嗎?將大家教成孔固立腦袋,一定要爭得你死我活,沒有圓融解決方法 ,難怪社會到處是對立 公司要公布排名那是他的文化,不同意的員工就離職,同意的員工繼續待.當然有房仲業因為受不了排名老是掛零的競爭壓力離職的.去問問看就知道了 但學校不一樣,學校是教育事業,是要教導學生品德,如果學校不身教,學生根本會嗤之以鼻(甚麼是身教,就是知行合一,跟學生說要重視安全,卻硬性強迫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啦啦隊比賽,然後又任由學生在沒有安全措施下練習;同理,跟學生說要重視別人隱私權,卻讓所有人知道自己的成績,因為競爭力比隱私權更重要) XXXX 多說幾句 說實話 我兒子的排名到最後 根本沒拿回家給我們看 所以不重視排名的家長 到最後也看不到 知道了 也很難解決 因為排名要進步有很多限制(你努力,別人也努力) 沒辦法,我是教育業者,會從教育的觀點去看,去檢視我們傳達給孩子的價值觀是否知行合一 最簡單的決策依據就是合法性 如果教育部說那不合法 學校幹嘛知法犯法 多說幾句話,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多元的民主國家,因此很多舊習,舊觀念,舊價值觀會慢慢改變,這就是為何此次外交官事件大家普遍不贊同侵犯人權的做法,如果是多年前,民族主義會戰勝人權,但現在幾乎沒有人會贊成侵犯人權的做法. 多元社會一定會有多元觀點,所以決策要走入法的境界,因為情理很難符合爭議地帶.所以在做決策,會先考慮是否合法,再來考慮情理的適用性. 或許大家不同意不公佈排名的做法,但我相信隨著國家慢慢朝向已開發國家進展,很多不同意的事情漸漸會改觀.不管自己樂不樂意. (年輕媽媽可能不知道犀牛角事件,當年犀牛角是中醫治療發燒的良方,美國等國家控訴我們使用犀牛角,所有社論全一面倒捍衛中華文化的治療方法,現在呢?現在如果還有人要求使用犀牛角的權利,大概會被別人認為發神經) 因為時代在演化,價值觀也改變了 未來也一樣.這是無法擋的潮流,能做的就是順應潮流,並爭取舊有價值觀值得存留的(就如排名有助於評估自我,排名會繼續留下,公佈會用其他辦法取代)

娶妻要娶德

2011年11月14日
公開
49

看了討論區很多媳婦抱怨公婆,甚麼都可以抱怨,沒幫忙做月子,硬要幫忙做月子,沒送孩子禮物,沒幫孩子做滿月,疼長孫,不疼長孫,疼外孫,不疼外孫,嫌嫁妝....... 這些我婆都沒做過,他沒幫我做月子,沒送甚麼禮物給我老大,也沒怎麼特別疼我老大.... 我覺得很都無所謂 或許我婆不怎麼家大業大,所以我不在乎.好像也嫌我嫁妝不是獨棟房...而是大廈...但我覺得也無所謂.硬要我將孩子交給別人帶24小時,我星期四帶回來他還很不高興.這也隨便,反正孩子我想帶回來就帶回來,我不理會外人. 我婆是不管我的人,單這樣就很感激他了 希望將來孩子娶個懂事的女孩,不要斤斤計較 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幫媳婦作月子,我家也沒有幫媳婦兒子帶小孩的習慣. Emily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1-15 15:31:55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我和婆婆相處很好,對婆婆、公公和小姑只有感謝,謝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包容,對我兒子的疼愛、教導。 和你一樣,希望兒子娶懂事的女孩子,不要事事計較, 再多一樣就是真心喜歡我的兒子,願意和他牽手好好過一生。 我看討論區也是看到怕,什麼事都可以拿出來說。 60.250.31... 回覆: 就是甚麼都可以說 你還好一個孩子 我覺得太太很重要 先生要計較 要寬容 有時候是靠枕邊人一個念頭 真不知道有甚麼好比較的(此一時也彼一時,有時候婆婆可以幫忙另個妯娌是各種條件,情況允許,為了這種事都可以說出將來不孝順她的話) 一個人如果有真才實力,凡事靠自己,還需要去比較公婆給的小麵包屑嗎 不要精神壓迫才是最重要的 也希望我兒有跟妳們一樣的福氣 找到他愛和愛他的人 我婆也是很好相處的人 我婆沒收入,老公對他小氣(公公是那種不會付出的人),他每年還會給我皺皺的舊舊的揉成一團的百元大鈔紅包,真的很感念 那時候年輕也不知道如何跟老人家相處 人情世故也不懂 姓名:阿 阿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1-11-14 11:58:41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你說得對呢! 娶妻娶德,其實討論區抱怨的那些,對於跟婆婆同住13年的我都是雞毛蒜皮小事了,我雖然要教書要下廚,可是婆媳間的摩擦很容易被工作上的成就感淡化掉,婆婆往生轉眼8個月了,她人不在身邊,我依然遵循她的禮節拜拜,婆婆在生的時候,雖然叨念,可是心裡還蠻相信我是個愛玩卻守份,還可以的媳婦啦!(雖不滿意,卻可以接受,可能是因為我有家庭觀吧!?) 不過,每次看到討論區的抱怨,頭皮會發麻.. 看了討論區很多媳婦抱怨公婆,甚麼都可以抱怨,沒幫忙做月子,硬要幫忙做月子,沒送孩子禮物,沒幫孩子做滿月,疼長孫,不疼長孫,疼外孫,不疼外孫,嫌嫁妝....... 我婆婆甚麼也沒做(沒坐月子,沒孩子禮物,沒坐滿月,但他也沒嫌嫁妝過),孫子間爭寵情形我也不在乎,可能是我很清楚阿點到哪裡都可以生存下去,疼不疼都無所謂啦!(但後來發覺老人家是用罵來取代疼惜,很特別的方式,哈哈..) 雖然甚麼都沒有做,還是讓我很感恩,譬如:點的節儉習慣,點看到人會熱情打招呼,點有隨手關燈關水的習慣(不是每個小孩都受教喔!點小時後憨憨的…很好騙),點到高一還是從不搞小團體,做事光明正大落落大方,嗯~我覺得:婆婆的身教帶給孩子太多好處了,我婆婆最大的好處是個性很堅強,這點也影響到阿點。 雖然我婆婆老愛罵點很愛玩又偷懶,不成熟,往生前還在擔心阿點。我告訴婆婆:安啦!你孫女生存力很強的,你太小看她了,你怎麼有那麼多心可以擔憂呢?我是真的一點也不擔心,生命會自己找出路,尤其是小不點。太愛擔心的阿嬤... 不過,每每看到討論區眾媳婦的抱怨,我開始害怕了,以後我這麼粗的神經要是疏忽了甚麼,會不會被罵臭頭,其實,我不大想跟兒子媳婦同住咧!因為我太愛自由了,可能比媳婦更愛自由,婆婆到底要盡甚麼義務,看來我還是得去討論區了解民情了! 一下子勾起很多往事,我婆婆往生不到一年,怎麼覺得很久了?婆婆也很疼大嫂兒子的,大嫂沒感覺到而已,婆婆每次買點心零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嫂兒子(嘿嘿,我們媳婦還沒份咧!),只是,因為我大嫂沒上班,兒子太黏媽媽,無形中跟阿嬤疏遠了。 118.232.64.... 回覆: 真的是要去了解民情 我就是神經大條 健忘 所以就算我婆說我 我也沒啥感覺(我爸說我婆在說我 可是我根本不覺得那句話有甚麼責備意味) 反正我婆比起我媽 是很容易相處的人

社論-啦啦隊競技 要活力不要玩命

2011年11月13日
公開
47

我將我的日記改寫 投到時報論壇 但是是匿名 怕影響學校校譽 我想時報最近可能收到不少相關投稿 所以社論寫了一篇 其中有不少跟我描述狀況類似 看來學校發生這樣情形很多 XXXX 好大喜功的啦啦隊競賽 收件者: 1 更多1 收件者副本: 收件人你自己 更多 密件: 收件人你自己 顯示詳細資料 寄件者﹕Anti Lee 收件者﹕[email protected] 標記的信件 2011/11/10 (四) 9:02 AM信件內文 看到中國科技大學啦啦隊員練習死亡之意外,心中難過不已,因為本人在擔任系主任時,本系也發生過啦啦隊員練習意外事故。學生大概從50公分不到高度摔下來,頭部撞到地面,送醫急救。那幾天父母親友都心急如焚,還好一切平安,我們也鬆了一口氣。 整個事故跟中國科大事件如出一轍,可見這已經不是單一學校問題。 發生事故有許多原因。近因是,學生也是沒有使用練習用軟墊,因為學校體育室不外借。在主管會議我特別詢問,原來學校軟墊有限,而需要使用軟墊的班級人數眾多,依規則行事,學生練習的時間和地點是不外借的。 所以依照規則,學校不出借軟墊沒錯,學生為了啦啦隊競賽,練習也沒錯,到底哪裡錯了? 雖然在我詢問後,學校規則比較有彈性,但還是不能治本。因為一開始就不該有非專業的啦啦隊競賽。學校規定每班都要參加競賽,試問全班同學都有這樣的體力參加嗎?為了一年一次的競賽,學生只有在賽前利用短短的課餘時間練習,就要表演各種高難度技巧,合宜嗎? 這一切都是好大喜功的結果。二十年前我剛到學校教書,啦啦隊沒有太多花招,連衣服還是垃圾袋剪一剪,就上陣了,曾何幾時,啦啦隊競賽要花萬元請校外老師設計隊形、要訂購制服,而又因為經費有限,每次都是學生自行練習,沒有教練在旁,更別提練習軟墊不夠全校一年級新生使用。 學校明知道這群啦啦隊都是臨時成軍,既非專業啦啦隊員,練習次數也少,卻為了校慶等大型活動,不顧學生安危,規定所有一年級班級都要參加啦啦隊競賽,娛樂外賓。現在學生的心理又是輸人不輸陣,一窩蜂請校外教練編舞,為了得名,有許多炫技。當時我請學校考慮學生安危,禁止這種不專業的競賽,可是校慶近了,聽不下我的建言。 我親友在美國就學,在國外要參加籃球隊等激烈運動,必須填寫不下二十張表格,裡面林林總總,大概有放棄控告學校權利書,搭乘交通工具允許表格,提供交通工具表格、家長行車保險、醫療保險證明、運動倫理、運動倫理聲明書、學校課業成績證明(要平均2.0 四科及格)、健康檢查表,由醫師證明身體狀況可以參加籃球隊。 由於美國學校慎重其事,注重學生安危,學生也無形中感染安全的意識,言教不如身教,就算學校口頭關照學生安全,但實際行動卻不顧學生安全,學生又如何會在意自身安全? 在國外看到學校的啦啦隊表演,沒有任何炫技,就是在平地上跑跑跳跳,家長也可以感染歡樂的氣氛。 希望學校以此為鑑,啦啦隊競賽不應要求所有學生參加(通常都是一年級新生),比賽規定不要有疊羅漢、拋丟等行為,在平地跑跳即可。學生來學校是就學,不是學校的表演工具。 社論-啦啦隊競技 要活力不要玩命 2011-11-13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中國科技大學一位大二的啦啦隊成員在練習時不慎受傷過世,引起外界高度震驚。除了參與國際與全國性的比賽之外,目前許多高中和大學校內也固定舉辦啦啦隊競技比賽,是校園裡相當普遍的活動,但啦啦隊競技其實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和比賽時,是否做了熱身,以及安全防護設備與措施是否足夠等,都令人關切。  這位十九歲的女大生在練習啦啦隊競技時,在一項較具難度的動作:「籃型拋接」中,被拋過了原訂的高度,而承接的師生反應不及,使得她後腦勺直接撞地,送醫急救不治。據目前所知的訊息,事情是發生在練習的時間,因為沒有借到正式的場地,因此這位女大生與同組同學在室外籃球場的水泥地上練習各種競技動作;更因為學校的彈性軟墊不夠,所以練習時也沒有舖上軟墊,當師生動作有了些許差池,這位女同學直直墜落就發生了不幸。  很多學校都有啦啦隊競技比賽,而且因為在啦啦隊比賽時,動作的難度占總成績的一定比例,因此各校近年來不斷挑戰極限,不僅是對外參加比賽的校隊隊員,常常要設計出高難度的創意動作,往往連校園內的競賽也常常出現令人膽顫心驚的拋接、移動等花式動作。  依《中華民國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安全規則》,啦啦隊比賽時,每組至少要有一組保護員執行保護;在連續性的特技轉接過程中,至少應保留一位原來的底層人員、支撐員或保護員。據國際規定,就算受過專業訓練的選手,在比賽和表演時都有一定的高度和動作限制,國內比賽常要求選手在很短時間裡,做出複雜、困難的動作,是否得當,已讓人有所質疑,更何況很多參加校內競賽的學生根本沒有紮實專業的訓練,可能只是簡單、草率地練習過幾回,身體的反應、團隊的默契,都不見得足夠,就敢挑戰高難度的動作,讓部分老師直言,這簡直是讓學生「玩命」。  或許一般學校的體育館或正式比賽場地,有較為符合規定的安全防護設施,但是學生在私下練習時卻不甚講究。一方面,啦啦隊比賽用的高彈性軟墊每個約十萬元,價格昂貴,學校不見得可購置足額數量,所以很多比賽隊伍在平時練習時間,並沒有辦法使用軟墊;其次,學校舉行啦啦隊競技時,總是同時有很多隊伍參加,學校裡沒有那麼多安全、合格的練習場所,因此學生往往只能在不該練習的場地,進行啦啦隊訓練,甚至做出高難度動作,實在非常危險。這次發生不幸事件的大二女生,情況正是如此。怎麼能夠讓純屬業餘的學生在堅硬的水泥地上做出拋接的動作,實在讓人嘆息與不解。  融合了體操、跳躍、特技、口號及舞蹈編排的啦啦隊競技比賽,非常熱鬧好看,因此廣受年輕學生的歡迎,也有愈來愈多學校舉行相關的競賽。然而,因為防護措施與安全觀念的不足,也經常傳出運動傷害,特別是在沒有老師或是專業人員在旁指導的練習時間,更容易出意外。知名藝人郭靜就曾在學生時代的啦隊隊競賽練習時受傷,造成短暫失憶。  啦啦隊競賽看來不是非常困難的運動,但卻是致傷率最高的運動。以啦啦隊運動最風行的美國為例,在二百九十萬名中學女運動員中,啦啦隊人數只占三%,然而,因為啦啦隊運動所造成的嚴重或致命傷害,卻占所有運動傷害的六五%,在大學的比率也高達六七%。根據調查,啦啦隊運動傷害,嚴重者頭骨多重破裂、腦震盪、顱內出血、頸椎斷裂、脊椎骨折,往往會造成癱瘓失能甚至致死。  近年台灣在世界啦啦隊比賽中表現優異,奪得不少獎牌,也使得這項競技在台灣愈來愈流行。然而,參與的人愈多,就愈曝露出基本必要的防護設備與場地的不足,使得危險指數大幅提高,如今甚至造成學生意外死亡,令人震驚也傷痛。或許基於榮譽感,匆匆上陣的學生有熱血、肯拚、耐操,但大多不是有足夠訓練的校隊成員,更不具職業能耐,他們可能對危險認識不夠,但教育主管當局及學校和老師,須對校園啦啦隊競技有更為嚴格與周延的規範,以免憾事重演。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111300043.html

獨立思考

2011年11月12日
公開
46

真的有獨立思考這種事情嗎 每個人都受自己經驗 教育 喜好影響 也有條件選擇自己想要的想法 單單大家都接受地球是圓的 我就覺得不夠獨立思考 因為這個理論是從書上得知的 有多少人真的靠觀察去驗證 青 獨立思考當然是有的 ,不然我們如何得到創見呢 但另一方面 獨立思考又是沒有的 (若我沒誤解,依照樓上爸爸的定義,是不受任何別人影響)因為所有人的想法都會受到周圍影響或信守學校理論的準則 包括經濟學派皆是,美國耶魯或是哈佛學生最近才在譴責他們的經濟學教授 因為他們以為現今制定經濟決策 或捅出簍子的政客和銀行家 大都受教於此教授,接受的經濟學學派導致他們制訂決策的信念 因此談獨立思考 何其容易 多少有個人主觀的選擇 包括批判性思考都一樣 批判性思考有一大缺漏(抱歉我才疏學淺),我以為所有資料都有可存疑之處,理由不外乎人無法吸收 得到所有資訊,因此批判性思考有受限之處 我指的只是單純接受知識 ,而不去思考 , 這樣不算獨立思考 站在巨人肩膀, 提出個人見解, 這個提出見解 , 是獨立思考, 站在巨人肩膀上這件事情只是提出獨立思考的工具(吸收整合知識 是提出獨立思考的先備條件 但吸收知識不見得可以提出獨立思考) 我們都站在巨人肩膀上,但大多數人只看到肩膀,有多少人如牛頓看到遠方?就算看到遠方,又是哪邊的遠方呢?這又奠基於你站的是在哪邊的肩膀上 所以馬克斯提出的見解和亞當史密斯又截然不同 我個人認為人類獨立思考的大事件:文藝復興 ,反思基督教的教義。要知道當時年代所有生命重大事項皆環繞教 會,基督教是生命的一部分,從不質疑聖經所言。(我是基督徒我相信聖經 這是因信得救 非理性思考) 文藝復興開始將注意力轉回人,這真的是大事件,科學因此發展 秦檜對中國歷史沒有貢獻嗎?若非他採取議和態度,南宋經濟、手工業,對外貿易和武器製造及科技是否也是因為和平之故才高度發展 xxx 以地球是圓的為例 ,第一個提出想法並說明如何達成這樣的結論 這是獨立思考 當我們聽到且接受地球是圓的,不是獨立思考。但如果我們詢問其他星球是否也是圓的,為什麼所有星球都是圓的,有沒有不是圓的星球,甚麼條件下造成星球是圓的,如果條件改變,星球還會是圓的嗎?星球不是圓的,對人類會有何影響... 這就是思考 Dependant thinkers uncritically accept whatever they are taught and rarely question information or asking themselves if the information really make sense. Independent thinkers feel the need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based on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experiences rather than just going along with the thoughts of others. 獨立思考的人透過個人觀察,經驗驗證書中理論,而非只是接受他人所有想法. 非獨立思考的人則盡信書.(我的疑問是這有可能淪為個人主觀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lways important, even in team exercises. Independent thinkers strengthen a team because they understand that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erspectives bring different ideas and solutions. They are willing to share ideas tha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rest of the team and sometimes require explanations that force the team to force the team to give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information. 獨立思考的人了解不同的背景和思維帶來不同想法和解決方法.他們樂意分享自己不同的意見.協助團隊小心解讀資料 Independent thinkers must be careful not to question everything or they can impede progress. However, when something seems wrong, or they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or they see a better way of doing something, they must have the confidence to voice their opinion. 但獨立思考的人要小心不要質疑每件事情 如果他們看到不合理之處,不了解,或者有更好的方法 他們該有信心的提出個人想法 http://www.ndt-ed.org/TeachingResources/ClassroomTips/Independent_Thinki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