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水靈兒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奇蜜電子報2Y1M

2013年11月02日
公開
33

孩子開始不聽話了,怎麼辦? 2歲的小孩,對自己的身體已經有掌握力,他喜歡到處玩、到處嘗試,對世界的認識也因而更多、更廣。當然,這時,父母一定會覺得很傷腦筋,因為孩子開始不受控制了,不聽管教的情形愈來愈多,寶寶的日常行為不斷考驗著父母的EQ和耐心。這時,先不要憂慮孩子變得不聽話,不如先來預備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幾個教養重點 Q1:孩子為何不聽大人的話? A: 很多媽媽都曾叫自己二歲多的孩子「小霸王」或「搗蛋鬼」,顯見這年齡的孩子非常難纏,他們的情緒轉變極為難測,常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中搖擺不定,「不要」更是常掛在嘴邊,使性子、亂發脾氣都是這階段孩子的特徵。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進入「難纏的二歲兒」時,會把他原本調皮好動的行為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我們常用嚴厲或硬碰硬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反而愈會出現對立、反抗與不合作的態度;相反的,我們如果能順應這時期孩子的情緒特徵,將教養方式修正為溫和說理的方式,再加上一些既定的行為規則,您會發現,在父母「溫和而堅持」教養方式下,孩子叛逆的時期很快就會過去了。 Q2:我們愈阻止孩子,他愈故意,怎麼辦? A: 當在阻止孩子做某些動作的時,我們的表情、聲音跟以往有何不同?如果,孩子覺得父母這時的表情很有趣,很可能就會出現「愈阻止愈故意」的反應,希望可以再引起父母明顯、強烈的反應。 此外,2歲孩子的認知能力也沒有發展得很好。當大人告訴他「不可以」時,他可能只會點頭,或者照本宣科地答出不可以的理由,他未必真能瞭解不可以的原因。因此,當我們想要阻止孩子的行為時,不如這樣做: 一、減少「危險」的發生,也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阻止」出現,所以,:將把不希望孩子觸碰、會影響安全的東西收起來,這樣孩子被阻止的行為也會相對減少。 二、犯錯前,先提醒他:「不可以喔!」這樣可以防範因為記憶力不佳而不小心犯的錯。 四、孩子想做的事情都是不好的嗎?其實並不然,如果做了不會有不好的後果,我們不如放手又放心的讓孩子試一試,讓他玩玩也不錯! Q3:打罵小孩,到底是對還是錯? A: 其實「打」和「罵」是很多家長常使用的管教方式,因為它立即見效,可以馬上制止小孩不好的行為。但是家長對小孩施用「打罵教育」會有很多後遺症,其中,最令人擔心的後遺症,就是小孩也可能學會用「暴力」來表達情緒,所以,很容易出現用打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只要和人互動時出了問題可能就用「動手」來解決,讓孩子缺乏學習和人溝通及溫和表達自我意見的能力。 2歲半之前的小孩,在發展特質上,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尚且不足,但又對於群體、環境感到好奇,和別人互動時,經常會出現出現一些拉別人頭髮、咬人…等反應,爸媽不必為此打罵小孩,而是要說理給小孩聽或是幫孩子化解衝突,這時,雖然小孩未必完全理解,但一定要讓小孩為自己的行為向他人道歉,相信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必能了解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這是這年齡層孩子重要的管教原則。

奇蜜電子報2Y1M

2013年10月26日
公開
19

怎麼還是吃得一團亂? 孩子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嗎?如果,在兩歲之前,媽媽如果已教導孩子自己吃飯,那麼,現在應該可以自己吃得不錯了。不過,別高興的太早,這年齡的孩子常有一些莫名的堅持與固執,所以餐桌上的親子角力戰仍會持續上演著。 其實,我們只要善用一些規範與訣竅,就可以讓吃飯時間變得沒那麼可怕,例如:盡量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全家人在固定時間一起吃飯,保持用餐氣氛的愉快;不要過度期待孩子的表現,孩子打翻餐具或把食物灑出來都是正常的;請先給孩子少量的食物,當吃完之後再追加...。 父母請別把注意力只放在孩子吃了多少,或是過份擔心孩子的體重與身高,重要的是,請將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健康、有活力。我們只要能輕鬆看待「吃」這件事,吃飯時間自然會變得更愉快,許多孩子的飲食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如何培養小小孩的餐桌禮儀?  吃飯,應該是味覺、視覺的享受;如果一同吃飯的人,不但過度喧嘩,還將嘴裡的飯菜露出來給別人看,都會讓人覺得好不雅觀、也很不舒服。而且,吃飯原本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如果在吃飯時間還必須大吼大叫、追趕跑跳那真是讓人覺得好累又好沮喪。所以,吃吃飯當然可以很簡單,可是有些該注意、該教導給孩子的禮儀守則,如果疏忽了,不但自己會很累,對別人,也不禮貌喔! 練習做個小大人   2.3歲的孩子,就可以跟大人一起進食了。他們可能會有一個自己的座位、一套自己的餐具、一份自己的餐點。讓小朋友從與家人一同用餐的過程,模仿學習別人的動作與禮貌。這時,身教就真的是相當重要囉!吃飯不亂走亂跑、嘴巴有食物就不說話、請別人夾菜或遞餐盤,都要說請、謝謝、說話小聲不喧嘩、不看電視配飯,及在孩子可以自己吃得更好時,進一步要求飯菜吃乾淨、不掉屑屑…這些生活飲食習慣,除了讓寶寶自己邊看邊學、我們也邊做邊教。孩子經過潛移默化,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在服裝上也要注意。帶孩子外出吃飯,不論是自家人、或是朋友聚餐,都讓孩子穿著適宜的外出服或作客服,讓孩子了解不同的場合,就會有不一樣的服裝、不一樣的禮節,這是相當實際的機會教育。 學習做點簡單家事   給孩子機會,做做簡單的家事,例如:排、收、洗、擦盤碗筷、擦桌子、佈置餐廳…的工作。讓小朋友在用餐前後,做做整理與收拾的事,不僅能先培養吃飯情緒、也可以體驗用餐規矩(例如:碗筷不可敲敲打打、一人一套餐具不混亂…)。這些工作的安排,不但讓孩子知道更多餐桌禮儀的方式,也幫自己找到一個得力的家事小幫手喔! 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時間   開飯前十分鐘,就提醒孩子:「再10分鐘就要吃飯飯了!要準備收玩具囉!」給孩子時間收拾玩具、把卡通看完,給他時間結束現在正在進行的活動。否則,硬要把孩子從正有趣的遊戲或畫面中拉出來吃飯,不但困難,也實在不盡人情!   只要孩子不是生病,輕鬆看待孩子在吃飯時的種種狀況,不但可以讓自己不動肝火,也讓孩子學會更注意自己的生理時鐘:當他肚子真的餓了,反而就會願意乖乖用餐的!因為,畢竟不是要強迫孩子吃飯,而是要想辦法讓他、等他產生想吃東西的慾望!以合理成熟的態度要求小小孩,其實他會很得意的呢!他會把自己的行為表現的像小大人一樣的!

奇蜜電子報2Y

2013年10月19日
公開
18

小手愈用愈靈巧 寶寶的小肌肉發展不單純是隨著年齡就能進步,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反覆地練習,動作技巧才會更成熟。想讓孩子的雙手更靈巧,從小就要讓他多動手!像是吃飯、穿衣這些生活自理能力,或是畫畫、玩黏土這些有趣的活動,甚至翻書、寫字等學習相關的動作,幾乎都需要藉由靈活的小肌肉才能完成。想要精進孩子的動作技巧,爸媽可以提供孩子適當的玩具和用品,讓孩子從有趣的遊戲和吃飯、穿衣等日常活動中,鍛鍊出靈巧的小手。 操作性玩具是發展小肌肉的好幫手 合適的操作性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手部肌肉控制更靈活。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操作性玩具,而各年齡的孩子操作的方式也不同。 ●敲打式玩具:1歲左右的孩子喜歡隨意敲敲打打,所以剛開始可選擇能隨意敲打的玩具,如小鼓。有了初步經驗之後,再給他簡易的工作?玩具。從敲敲打打中,孩子可增進手指抓握力、腕力及臂力,並能學習到控制力量的技巧。 ●建構式玩具:無論是布製、塑膠、木頭製的各種積木,都屬於建構式玩具。1歲孩子看到積木,常出現抓、拍、扔等動作,不過他們可以從這些動作中感受到積木的重量、手感和形狀。2歲後,孩子就很喜歡把積木堆疊起來或排成像火車一樣,這時,孩子手部抓握和堆疊的穩定度也漸漸提高,能掌握到平衡及輕放的技巧。另有一種組合式玩具,則是須手指用力才能互相嵌接,如樂高。孩子玩組合玩具的技巧也是隨著經驗而逐漸發展的,如果發現孩子只做接長的動作,而不會做其他變化,不妨給孩子一些示範、建議。 ●黏土玩具:各種黏土、玩黏土用的?麵棍及模型等等,能讓孩子盡情地搓、揉、按、壓,也是十分簡便的操作性玩具,能讓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手部動作及學習運用力量。 ●穿線玩具:剛開始可以準備粗一點的線、洞大一點的珠子給孩子自由穿串,讓手指「暖身」一下,慢慢再挑戰有圖案而且小洞洞比較多的穿線板。由於每張圖案都有固定的穿線順序和方式,孩子可以在穿針引線中培養出更精細的手眼協調 和控制肌肉的能力。 從生活中,讓孩子觀察模仿及嘗試 除了有趣的玩具,生活中更有許多練習小肌肉動作的機會,像吃飯、穿衣、洗澡、刷牙、穿脫鞋子等等,爸媽可以從簡單的入手,一步步讓孩子自己練習,例如,讓孩子練習拉開衣服上的拉鍊;讓孩子自己拿湯匙舀東西吃。爸媽想教導孩子使用工具或操作用品時,可以先以緩慢的速度清楚示範幾次,然後給他一段時間自由摸索、把玩,儘量放手讓孩子嘗試。透過經驗的累積,孩子不僅會愈來愈靈活,每一次的學習經驗也都能成為以後學習其他事物的基礎。 ◎手功能發展歷程 1歲∼1歲半 ●能用手抓食物送進嘴裡,並嘗試抓握湯匙 ●能用虎口握筆,在紙上隨意畫 ●會撕紙 ●能握著有把手的杯子自己喝水 ●能一隻手拿兩塊積木,也能將積木堆高高 ●會嘗試自己脫襪子、帽子 ●翻書時,會2∼3頁一起翻 ●喜歡用手沾手指膏或水彩塗鴉 1歲半∼2歲 ●看書時能一次翻開一頁 ●能自己穿鞋、襪和樣式簡單的衣服(需幫忙) ●會仿畫直線甚至橫線 ●能將正方、圓形、三角形拼圖放入形狀板中 ●可以堆4∼7塊積木 2歲∼2歲半 ●會轉開門把、轉開瓶蓋 ●薄的書頁也能一次翻開一頁 ●能將一杯水倒入另一個杯中 ●能穿、脫褲子、襯衫以及沒鞋帶的鞋子 2歲半∼3歲 ●可以堆8∼9塊積木 ●仿畫圓形 ●畫的圖比較能讓大人看得懂了 ●可嘗試使用安全小剪刀、用粗繩穿大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