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水靈兒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奇蜜電子報1Y7M

2013年05月04日
公開
21

反覆操作,讓小手變靈巧 生活上許多小動作,爸媽做得不經意,但寶貝卻隨時在默默學習。例如,即使還不知道「湯匙」這個名詞,但是從長久的觀察卻能歸納出:媽媽吃東西的時候,會用它來舀食物;媽媽餵寶貝吃東西的時候也是這麼做。於是寶寶也會嘗試拿起湯匙→對準食物舀起→對著嘴巴移動或用嘴靠近湯匙→食物送進嘴裡。一開始當然免不了掉落滿桌滿地,但累積多次成功經驗,就能掌握手的位置和移動技巧。寶貝使用工具的能力,就是這樣日漸精進,從平日的學習而累積鍛鍊出靈活的小手。 給孩子充分時間嘗試摸索 當寶貝手裡拿著一個新鮮玩意兒時,他們把玩的方法,多半是從已經學會的動作開始,通常會先上下翻轉任意摸一摸,然後凸出的地方按按看,如果不行,再轉轉看,好奇到底能變出什麼花樣來。而寶貝操作的方式亦會隨著物品而變,比方看到圓形蓋子,他們傾向先嘗試旋轉動作,看能不能打開;而瞧見拇指大小的圓形按鈕,一定會伸出手指東按西按。 這個由經驗累積的判斷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更快速地學新事物。所以當寶貝玩不出花樣,只是一再地重複錯誤動作時,請爸媽千萬不要著急,別在第一時間就公布「正確答案」,告訴寶貝怎麼玩。嘗試錯誤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嘗試的次數越多,記憶也愈深刻,每一次的經驗都能成為以後學習其他事物的基礎。 小手精細動作的發展技巧 如果希望精進寶貝的細動作技巧,爸媽可以配合發展時程,提供適當的玩具和用品。譬如:寶寶1歲半開始,讓他玩黏土、麵糰,練習手腕和手指的靈巧度;2歲陪他閱讀時,讓他自己一頁頁翻開書本。不過精細動作的發展,和練習的程度呈現高度相關,每個孩子的程度差距較大,建議爸媽仔細觀察孩子的能力,透過家常活動適時調整引導。 ■生活自理練習多多: 生活中有許多練習精細動作的機會,譬如吃飯、穿衣、洗澡、刷牙、穿脫鞋子等,都屬於相當精巧的動作。爸媽可以從簡而繁,一步步讓寶貝自己練習,比方脫衣服時,留著最後一個動作,讓1歲寶貝動手將衣服從頭上取下;讓寶寶練習拉開衣物上的魔鬼黏或拉鍊;自己拿湯匙舀東西吃。通常剛開始嘗試時,寶貝都興致高昂,反倒是會了以後就開始偷懶,這時爸媽需要多鼓勵,千萬不要因為想省事或者是抵擋不了寶貝的撒嬌,就幫他做完。 ■ 手指體操變把戲: 即使手邊沒有玩具,攤開兩手,也可以變出有趣的把戲。爸媽可以和寶貝玩「一角兩角三角形」或者「炒蘿蔔」,而「剪刀石頭布」也是相當有趣的手指活動:爸媽除了可以和寶貝玩猜拳,也可以變出可愛的小動物,比方將石頭放在剪刀背面,栩栩如生的蝸牛就出現了;先比兩個布然後拇指相勾、其餘八指彎曲、張開,就成了橫行的螃蟹;改將其他四指併攏並且柔軟擺動,橫行的螃蟹馬上搖身一變成為展翅的蝴蝶哩。有興趣的爸媽可以參考《飛呀飛?親子遊戲•動動兒歌》(信誼),學幾首有趣的手指謠,方便好用又有創意。 ■ 撕貼塗鴉動手動腦: 切一小段蘿蔔、小黃瓜,就成為玩蓋印的好工具;運用市售的手指膏或適合幼兒的粗短蠟筆,寶貝就能盡情揮灑,手指、手腕都能充分活動;小朋友最愛的小貼紙,在撕貼過程,也能讓手指變靈敏。從1歲開始,善用孩子愛撕紙的行為,提供不用的廣告紙或衛生紙捲等不同材質的紙張,也能體驗手指精細活動的樂趣。 ■ 玩具圖書讓小手動起來: 玩具裡有許多種能增進手功能的設計,例如:撥號盤玩具或形狀配對桶,適合1歲以上寶寶把玩,或嘗試用力將正確形狀塞進洞裡。2歲寶寶可以轉動發條玩具、玩組合相嵌積木。甚至閱讀的時候也是活動小手的好時機,引導寶寶自己翻頁,寶寶會樂在其中,掌握翻書的細膩手部技巧。

奇蜜電子報1Y7M

2013年04月27日
公開
25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剪頭髮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剪髮,究竟剪髮為什麼會帶給他們這麼大的恐懼呢?3歲前是孩子發展信任感的關鍵時期,透過和爸爸媽媽建立的緊密依附關係,孩子會逐漸發展出對於家庭以外的環境和人的信任感。所以在美容院和美髮師這樣陌生的環境和人都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不安。再加上,當美髮師拿著剪刀接近的時候,對才1歲7個月的孩子來說,無法知道這個看起來很恐怖的器具會不會傷害到自己?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小心曾經有過不愉快的嘗試經驗,就更容易會讓孩子缺乏面對新經驗的勇氣。 把剪頭髮變愉快的方法 那麼,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究竟該如何協助孩子把剪髮這件事變成愉快的經驗呢? 同理孩子的感受 爸爸媽媽要先能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剪髮這件對大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孩子而言可能不只是個新奇的經驗而已,更是一大挑戰。同理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孩子的觀點上看待剪髮這件事。 先讓孩子熟悉環境和美髮師 不要第一次帶孩子去美容院就馬上剪頭髮,在準備要帶孩子去剪髮之前,可以先安排孩子陪大人一起去剪髮。這麼做除了能讓孩子熟悉剪髮的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了解整個剪髮的過程,並跟將要為他剪髮的美髮師建立初步的關係。 以孩子為主,鼓勵嘗試、不勉強 等孩子真的要剪髮時,千萬切記要以孩子為主,不要硬逼孩子坐好不動,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恐懼不安。同時由於孩子能安靜坐好的時間很短暫,所以幫孩子剪髮的速度要快,才不會讓孩子失去耐心而情緒失控。如果孩子不喜歡圍上披巾(有的孩子不喜歡被包圍的感受),就跟美髮師溝通,讓孩子披著毛巾就好。 帶最喜歡的玩具一起去剪髮 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或人時,如果有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的安慰物陪在身旁,將能讓孩子放鬆不少。鼓勵孩子帶著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玩偶一起去剪髮,這樣會讓孩子比較有安全感。 轉移焦點和融入想像遊戲 當孩子披上剪髮的披巾時,可以讓孩子假裝自己像「超人」一樣,孩子自然能夠轉移焦點,從害怕不安的情緒中跳脫出來到好玩新奇的心情上。大人也可以在一旁透過不斷的和孩子聊天或提及其他好玩的事情,讓孩子不會一直專注在令他感到害怕的事情上。 一次只嘗試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剪髮工作,不想再繼續洗髮的話,也不需要刻意勉強,就讓孩子回到家裡熟悉的環境中再清洗也無妨。雖然孩子的衣服上可能免不了會沾黏到頭髮,但是一次讓孩子嘗試一件事情,可能會讓孩子下次更樂意接受新的挑戰;等孩子準備好了之後,他一定會願意再做新的嘗試。 給孩子讚美和鼓舞 當孩子很勇敢的完成了剪髮的工作之後,爸爸媽媽可以故意用很誇張的表情和聲調來讚美他們真的是「帥得不得了」或「美到不行」,讓他們覺得勇於嘗試這個新經驗真的能帶給他們美好的感受,尤其是對於自我的美好感受。 同理孩子,協助面對新經驗 每個孩子都不相同,有的孩子對於嘗試新鮮事很感興趣,有的孩子則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而望之卻步。如果我們能同理孩子在嘗試新事物時的感受,並找出一些方法協助他們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自然能幫助他們順利度過第一次的難關。 千萬不要硬碰硬的用大人的權威喝令孩子含著眼淚接受第一次的經驗,或以大人的觀點斥責「這有什麼好怕的」,這樣一來,就算孩子勉強乖乖坐好達成任務,心中的缺口也難以彌補。一旦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了,各方面的情緒發展自然會比較平穩,其他的能力也將會水到渠成的自然發展出來了

奇蜜電子報1Y6M

2013年04月20日
公開
24

球,可以怎麼玩? 一顆球,不管是大球、小球,是皮球、塑膠球,孩子就能玩得超開心。 從表面上來看,一歲半的小小孩玩球的技巧並不太好,不過,可別小看這階段「球的功能」,除了滿足遊戲的樂趣之外,更能協助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視動能力和空間概念的發展。 要我們和一歲多的孩子一起玩球,除了好玩之外,更可以多加練習掌握玩球的重要訣竅,這年齡孩子可以運用「滾球」方式作為遊戲的起點,等孩子累積了足夠經驗,就能會學到如何判斷球滾動的路徑、學會用手來控制球的方向與力道。日後,孩子長大一些時,就有能力進行難度更高的球類遊戲了。 掌握速度與路徑的親子滾球遊戲 球,不只是玩具而已,更能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球具有彈性、觸感不同、變化多,也會產生不同的滾動方向和速度,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還能增進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空間感。一顆移動的球,孩子必須要能掌握球移動的速度和路徑,才能順利把球接住。可是小小孩對移動目標的判斷能力較差,所以,和小小孩玩球時,應該從滾動開始,讓孩子學會判斷球的路徑及方向,之後,才有能力進行難度更高的遊戲。這個月,推薦親子一起來玩固定軌道的滾球和自由的滾球吧! 「溜滑梯」 爸媽先將雙腳併攏,把球放開,讓球自然滾入孩子手中。請孩子將雙手張開,大約比球大十公分左右的距離,並放在腳踝的上方,等球滾下時再接住球。熟悉玩法後,可請孩子後退三十公分左右,再次嘗試接球。 進行「溜滑梯」時…… ◎爸媽必須注意腳尖要下壓,盡量讓球行進的路線穩定,方便孩子判斷接球的位置。 ◎由於球滾動的速度較快,爸媽要事先預告,讓小孩可以充分準備,比如說:「注意囉!球要滾下來了!」 ◎孩子及爸爸媽媽也可以換邊玩喔! 「進球門」 爸媽和孩子隔著一段距離坐著,雙腳張開,使球在兩人之間來回滾動。 進行「進球門」時…… ◎開始滾球時,考量孩子滾球的力道,距離不要太遠。爸爸媽媽要把「球門」做大,讓孩子有明確的滾球目標,容易得分,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等孩子熟練以後,再慢慢縮小「球門」,可以說:「現在,我要把球門變小,看看你能不能得分?」提高孩子的挑戰性和興趣,訓練孩子的控球能力和穩定性。

奇蜜電子報1Y6M

2013年04月13日
公開
20

爸媽最擔心的「學說話」問題 1歲半以後,寶寶的動作能力已經很穩定了,可以走得很好、拿的很穩了。這時,爸媽的關心的話題就開始轉向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在奇蜜親子網的QA排行中,語言問題總是年年上榜,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時程不盡相同,在語言發展上男女亦有差別,究竟孩子的語言能力怎樣才算是正常的呢?這個月我們整理出爸媽最擔心的語言三大問題,一起來看看小小孩學說話的歷程。 Q1:超過1歲半了,為什麼孩子還不說話? A: 寶寶從不會說到能用語句表達,大致有5個階段:出生到1歲,由哭聲發展到牙牙學語; 1∼1歲半,大多數的寶寶能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字,例如︰爸、媽;2歲以前,能組合單一的詞彙來代替整個句子,例如︰以「杯杯」表示要喝水、「車車」表示要出去玩;2歲以後,會模仿別人的語詞,將學習的語詞組合起來運用,例如:媽媽抱、娃娃拿。接近 3歲時已會表達簡單的句子,例如:我吃飽了;之後,複雜的句型將逐漸發展出來。 所以,如果寶寶滿2足歲之後,仍沒有明顯的詞彙能力時,也就是無法喊「爸」、「媽」時,就可以向小兒專科醫師求診,瞭解原因與引導策略。 如果寶寶超過1.5歲還不會開口說話時,請先不要擔心,爸媽先觀察3件事: ●寶寶的聽力正常嗎?聽覺問題常是語言學習緩慢的原因,爸媽要保持警覺。 ●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與互動能力正常嗎?例如對寶寶說:「拿湯匙給媽媽」(不要有手勢暗示),寶寶是否能從多件物品中正確地把「湯匙」拿出來;當孩子想吃餅乾時,會指著東西要你拿取等等。孩子反應若正常,就不必過度擔心,應盡量鼓勵他開口說。 ●寶寶是否向來都比較安靜,屬於內向氣質?有些寶寶比較被動、不擅表達,面對這樣的寶寶更要耐心等候他開口。 Q2:寶寶一歲半還不肯吃飯、只用奶瓶喝,會影響說話能力嗎? A: 寶寶2歲前的進食經驗和口腔動作經驗,不僅影響了和孩子的營養攝取,更與來子未來說話的清晰度有著密切關係。所以,1歲半的寶寶如果只肯用奶瓶喝奶,可能是偏食問題造成缺乏使用湯匙的經驗,這時,爸媽一定要利用添加副食品來提昇孩子以湯匙進食的經驗,例如蒸蛋、肉泥等,當成點心來餵寶寶,不一定要以米食為限,只要孩子願意吃都可以嘗試,麵點、麵包、蛋糕、餅乾都是不錯的寶寶食品。等他能接受不同口味的食物後,就可以減少孩子只用奶瓶進食的問題了。 觀察寶寶口功能發展的3個簡易方法 發現許多口功能不好、口腔動作控制不協調的孩子,他們的口語清晰度通常都比較差。如果寶寶有下面的情況,就得注意了: ●丟不開奶瓶:2歲後仍只用奶瓶不會吸食流質(牛奶),不會吃半固體、固體食物,寶寶的營養攝取一定不足,應盡快調整寶寶的進食方式。 ●流口水:滿2歲以後,如果口水總是流個不停,表示孩子的口腔功能明顯落後,一定要注意口功能的發展。 ●吃軟不吃硬:2歲後已能吃固體食物,如果總是吃軟的,要考慮是否孩子的咀嚼能力不好或是咀嚼的練習不足。 Q3:孩子學說話的速度很慢,怎麼辦? A: 孩子從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到能夠與人用言語充分溝通,大概需要5年的時間。1歲半到2歲的孩子正處於「口語前期」及「基本口語期」的交疊期。語言發展快的寶寶已進入學說語的階段,而發展速度較慢的孩子,則仍處於儲備溝通能力的階段——只能聽得懂一些訊息,活開始嗯嗯啊啊的想表達。所以,這時,孩子能聽得懂但說不清楚的狀況若是還延續到二歲左右,應該都是屬於正常範圍。 在面對說話發展較慢的孩子時,父母應確實掌握一個觀察重點: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是不是有持續的進展。您需要常常跟孩子說話及互動,來驗證孩子的語言理解力;此外,還需要不斷地和孩子溝通,並用簡單、清楚及反覆的表達方式,來刺激孩子模仿、學習。只要孩子在生理方面一切正常,不斷地跟寶寶說話、講故事、唱兒歌、閱讀圖畫書,相信一定就能逐漸看到寶寶的進步。

奇蜜電子報1Y6M

2013年04月06日
公開
25

創意玩積木∼促進寶寶組合能力與創造力 你發現了沒?寶寶越來越喜歡積木了,偶而還會堆出特定的造型。沒錯,1歲半左右的寶寶,開始喜歡玩積木,也會變換堆疊的方式了! 早在寶寶1歲時候,寶寶很喜歡用手緊握積木或是將兩個積木相互敲擊,那時「玩積木」主要是訓練寶寶的手部抓握能力,不但可以練習臂力,也可以學著控制自己的肌肉和投擲的方向。 大約從1歲半開始,寶寶有能力將兩、三塊積木堆疊在一起,這是因為他的手掌控制和平衡能力越來越進步,他不再是誇張地將積木到處亂丟,反而是仔細端詳,試圖將積木排排站耶。這時候,如果父母可以耐心的陪伴他一起堆積木,並一起做常見的造型,如:火車、椅子。這些互動歷程可以讓親子更開心的進入積木世界,我們可以藉由「積木」來開啟孩子想像與創意。 樂高到底樂不樂 樂高組合積木好玩且富教育性,孩子只要會坐,會使用兩手將玩具拔開,或嵌合在一起,就可以玩了,為了避免發生危險,父母應針對孩子的發展,挑選大塊、容易捉握、容易組合的樂高積木。 樂高組合積木一直是玩具店裏的常青樹,不管當季流行什麼,它總能創下不錯的業績,這一方面歸功於玩具廠商的不斷創新,時時賦予組合積木新生命,一方面強勢的媒體宣傳、大活動的造勢也功不可沒;當然最重要的是組合積木本身確實好玩且富教育性,不但能促進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也能幫助孩子空間概念和創造力的發展。而只要孩子會坐,會使用兩手將玩具拔開,或嵌合在一起時,就可以玩樂高積木了。 為什麼孩子玩一下就不想玩了? 「既然組合積木這麼好玩,為什麼我的孩子不但玩一下就不想玩了,還丟得滿地都是呢?」「玩樂高?太危險了!」「組合積木並不便宜,既然他不太會玩,以後就不要再買了!」家長對兩歲以下的孩子玩組合積木常有這樣的疑問和結論。事實上,玩一下就不想玩,或將玩具丟得滿地都是,是這個時期孩子遊戲的特色,而如果沒有針對孩子的發展來挑選玩具,樂高也真的有危險的,比如說適合五六歲孩子玩的樂高,不但體積小,配件又多,兩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將樂高放在嘴裏,就容易發生意外。 兩歲以下孩子的組合能力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歲以下孩子組合能力的發展: 孩子七個月時,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就可合作抓握積木,但是拿另一個積木之前,一定先把手上的積木放掉。九個月大的孩子會一手拿一個積木玩,且會將兩個積木相互敲擊或推擠。十個月左右,孩子可以一手拿兩塊積木,也可能一手拿積木,一手玩弄,但如果你給他第三塊積木,他就只好放下兩手中的一塊,來拿第三塊,這時他已拿笨拙的把兩塊相連的積木拔開。十一個月,笨拙的情況逐漸改善,偶而可以將兩塊積木嵌在一起,並且會出聲要你看,等你讚賞。滿周歲之後,小手變得更為靈活,現在你給他第三塊積木,他會把兩塊都交給一手拿著,再來拿新的積木,而只要他拿得來,他可以拿好幾塊積木在手上。 一歲半的孩子雖靈活些了,但掌握物品的能力仍很生疏,常拿不穩,此時他可以疊起三塊到四塊積木,多半以扯、敲打,按等粗魯的方式玩。此外他會不停的換玩具,一下玩積木,一下放下積木去抱娃娃,隨手玩眼前看到的東西,假如事情不順他的意,他會突然發脾氣。 兩歲的孩子,會疊五到六塊積木,他會將積木串成一串或疊得高高的。 組合積木種類 兩歲以下的孩子適合玩的組合積木以大塊、容易捉握、易組合為主,常見的有下面兩類: 一、嵌入型組合積木   孩子以按壓、套入方式將積木組合,常見的有創造積木、彩色串珠、磁鐵積木等,塊數約十五塊,容易嵌入,也容易組合,很符合這時期孩子的需求。要注意的是磁鐵積木雖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操作,材質卻不宜放入嘴部。 二、相嵌型組合積木   所謂相嵌型組合積木,是指積木的結合方式是相嵌或卡壓在一起,常見的有美加組合積木、梳子積木、DUPLO積木等,這種積木不用費太大力就可以相嵌在一起。 親子共玩 適合兩歲以下孩子玩的組合積木,通常又稱為學步兒用組合積木,特點是塊數不多且容易操作。但對八九個月的孩子來說,十五塊仍舊是太多了,三至五塊是個不錯的開始。孩子也許拿來啃、扔,但最後終會從嘗試錯誤中學會組合的方式。 另外,孩子喜歡在你的旁邊玩,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教他玩,觀察他、鼓勵他是比較好的方式。如果成人教得太多,孩子會依賴,不喜歡嘗試,拿到玩具就要成人幫他完成。 很多父母常高估一至二歲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既然能夠來去自如,也會說話,那麼就應該講點道理。事實上,許多重要的日常用語他還不會說,行動也很生硬,沒耐心長時間安靜坐在那兒玩玩具,所以父母的接納是最重要的,接納他的不講理、接納他的玩一下就走、接納他的組合不起來就生氣、接納他的笨拙。換個心境,也許一切就不同了,其實他也是蠻可愛的嘛! 本文摘錄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