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水靈兒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奇蜜電子報1Y

2012年10月06日
公開
28

斷奶寶寶的餐飲重點!(13-18個月嬰幼兒副食品) 滿一歲之後,孩子正快速地長大,學習力也突飛猛進。這時,母奶或嬰兒配方奶已經不足以供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需要接受更多各式各樣的食物;只是,孩子的胃容量仍小,除了正餐之外,還需要為寶寶規劃點心時間。 原則上,1歲寶寶的正餐內容和成人飲食相近,點心的安排則以不影響正餐食慾為重點。可以維持每天2杯的母乳(或嬰兒配方奶或牛奶),但要停止以奶瓶餵食。而且,爸媽需要用正向的鼓勵方法,讓寶寶多接觸一些不同的食物,若是強迫寶寶吃東西,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產生拒絕食物的問題。此外,也不要以食物做為寶寶的獎懲,以免造成寶寶日後以「吃」來解決問題。 開始踏入成人飲食的模式 一歲之後,孩子就可以開始嘗試牛奶、蛋白及小麥食品與相關製品。此時,適當的脂肪是寶寶腦部、神經發育及身體成長中不可缺乏的營養素,所以低脂、脫脂奶品在寶寶二歲前不應給予。食物的安排對寶寶是否攝取足夠熱量與營養素有重要的相關性,如果能安排多變化的營養食物,多數健康寶寶不需要額外給予「營養補充劑」,如果父母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劑,請與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師先行討論。 寶寶飲食建議: 一、乳品類:每日2次,每次240-250cc。內容建議母奶、嬰兒配方奶或牛奶;低鹽起司;優格、優酪乳等。 二、全穀根莖類:每日6-10份。內容建議粥、飯、麵條;吐司、麵包;馬鈴薯、番薯、山藥、南瓜等。 三、蔬菜類:每日6-8湯匙。選擇嫩葉、軟的蔬菜或瓜類,可適當剁細。 四、水果類:果泥6-8湯匙,果汁不超過120cc。選擇軟的水果:如木瓜、哈密瓜、香蕉、水蜜桃、熟蘋果及梨子等,可切成小塊或打成果汁。 五、豆魚肉蛋類:每日1.5-2份。內容建議嫩肉或絞肉、不含刺的魚肉、豆腐及豆製品、蛋。(資料參考:行政院衛生署) 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不同,媽媽可逐步調整寶寶的飲食攝取量,如擔心孩子的飲食是否適當,可請營養師評估。 餐次的安排 幫寶寶安排適當的用餐時間,逐步建立規律的用餐模式。除正餐外,寶寶點心是正餐之間用來充饑與補充營養的餐次,份量以少於正餐且不影響正餐食慾為原則,時間安排與正餐至少相隔2小時為佳。適合寶寶點心的內容可由乳品類、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肉蛋類及油脂類選擇新鮮天然的食材來搭配,如三明治、粥品、麵點、水果奶酪、蔬果沙拉…等,如選擇市售食品時應避免高脂、高糖及高鈉產品。 讓副食品變有趣 除了寶寶不適應的食物外,一歲寶寶食材的種類已經沒有太多的禁忌,應該以安排新鮮多變化的「均衡飲食」為目標,食物以製作成寶寶一口大小及柔軟易消化為原則,建議爸媽可以配合圖案、造型、顏色及各式各樣的餐具來設計有趣又有營養的餐點,吸引寶寶用餐。 五穀類-卡通飯糰 材料: 白飯1/2碗、蛋1個、鮪魚罐1湯匙、洋蔥末1湯匙、小黃瓜末2湯匙、番茄醬1湯匙 做法: 1.鍋中入油,爆香洋蔥,加入鮪魚拌炒至魚肉成碎粒狀,最後加入番茄醬。 2.蛋打勻,以平底鍋煎成蛋皮,切碎備用。 3.取煮好的白飯,拌入作法1及2的材料。 4.將拌好的飯塞入模型中,做成卡通造型的飯糰。 烹調小撇步: ◎適合較大的寶寶,初期白飯須煮軟一點,待寶寶咀嚼能力較佳時,可添加胚芽飯、燕麥及其他各種五穀雜糧,營養價值較高。 ◎如無卡通模型,也可以利用保鮮膜或荷葉包裹成糖果狀的飯糰。 ◎食材可安排一些蔬菜,增加寶寶攝取蔬菜的機會。 營養成分: 蛋白質14.8公克、脂肪6.5公克、醣類40.5公克,熱量279.7大卡。 蔬果類-蔬菜濃湯 材料: 高麗菜2葉、番茄1/2個、洋蔥1/4個、馬鈴薯1/2個、橄欖油1茶匙、蒜片2片 做法: 1.將材料洗淨,馬鈴薯去皮切成小塊。 2.高麗菜及番茄切成小塊,洋蔥切絲備用。 3.平底鍋中入油,爆香蒜片,加入洋蔥炒軟,再加入馬鈴薯、番茄及高麗菜拌炒。 4.倒入適量高湯,煮沸後倒入小鍋中繼續熬煮,至湯略成稠狀,材料軟爛時即可。 烹調小撇步: ◎蔬菜是多數兒童攝取不足的食物之一,如寶寶不喜歡吃炒蔬菜,可將蔬菜製成較軟的流質型態,或加入一些喜愛的肉類或有甜味的馬鈴薯,讓寶寶習慣蔬菜類的食物。 營養成分: 蛋白質3.2公克、脂肪5.0公克、醣類21公克,熱量141.8大卡。 本文作者:孫萍(現任台大醫院營養師)

奇蜜電子報1Y

2012年09月29日
公開
17

情緒不穩定,怎麼回事? 從寶寶開始學走路以後,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生活上的形形色色,不過,這些「探索」也是需要勇氣的!如果遇到新奇的事,寶寶就會顯得開心;卻也很可能碰上一些陌生或無法理解的事情,而感覺到特別害怕,於是就容易出現哭鬧、尖叫、生氣或焦慮。 寶寶在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下努力發展他的新能力,如果你沒有從旁觀察及協助,總是忽略他所遭遇的挫折,他就可能會對環境沒有安全感,變得容易害怕! 所以,別怪他哭鬧!寶寶是想確定自己是被保護著、有依靠的。只要你能體會到寶寶的感覺,即時呵護,就足以讓他減少害怕情緒,勇敢往前探索。 剛學走的寶寶為什麼總是在生氣? 現在,寶寶開始學走路了,表示他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生活。但您知道嗎?「探索」也是需要勇氣的。寶寶可能會因為探索,顯得相當開心;卻也可能因為發現到一些陌生或無法理解的事情,而感覺到特別害怕。 生氣,是為了表現自我 當寶寶跨出第一步時,似乎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我獨立了!」因此,當我們試圖幫助他爬得更高,或是積極告訴他玩具怎麼玩時,寶寶可是會生氣的。因為他的認知是「我可以辦得到!」不過,可能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狀況是「寶寶沒辦法用更大的力氣攀爬了」或「寶寶怎麼試還是搞不清楚這玩具該怎麼玩……」。 但,我們真的要出手幫忙嗎?那對寶寶來說,似乎就是向他宣告「你辦不到!」這可真是相當大的挫折,其實他是很希望可以自己獨力完成的。只是真要說他好強嗎?好像也不是,因為每當碰到陌生人,他就會緊緊巴著我們的大腿,頻頻放出求助信號;如果我們沒發現或不採取一些行動,寶寶就會開始焦慮並生氣的大叫,直到我們將他疼惜的抱在懷裡。 多變情緒是尋求安全感的表現 面對寶寶多變的情緒,常會讓我們搞不清楚究竟該怎樣做,往往只做了一些讓彼此都更沒有耐心的反應。例如:當寶寶想要自己來,我們卻希望可以幫上一些忙,因此,寶寶拼命抗拒,我們拼命堅持,雙方僵持到都失去了耐心,結果寶寶哭鬧、爸媽被激怒,一片混亂啊!又例如:見到陌生人,寶寶會害怕、會害羞,偏偏我們卻堅持將他緊抱著我們的手扳開,將他撇開的臉轉向對方,這樣又造就了一場我不甘你不願、充滿尷尬的場面。 但其實這些情緒的背後,寶寶只是想要確定自己是安全的、被保護的。當他準備爬高時,我們在一旁撐托保護;當他嘗試新玩具時,我們也和他一起玩;當有新朋友時,我們將他緊緊抱住,然後輕聲地跟他介紹,由他來決定要不要認識新朋友。當一切熟悉了,當害怕的感覺少點了,寶寶就會願意配合了。如果我們沒有體會或尊重寶寶的這些感覺,寶寶很可能因此失去信心,對於新事物的嘗試就不再有衝勁;也可能對人產生不信任感。對寶寶來說,這樣的過程是不夠健康也不愉快的。 爸媽請提供安全的環境與耐心的陪伴 對剛學走的寶寶來說,只要恐懼的來源少了,就會樂意嘗試新的事物;當他願意不斷嘗試新事物,對往後的各項能力發展將會有相當大的幫助。因此,請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陪著寶寶拓展新經驗吧,但別忘了不要去打擾及剝奪寶寶探索的機會喔!

奇蜜電子報52W

2012年09月22日
公開
17

孩子週歲了!給爸媽的教養提醒 寶寶滿歲囉!這真是一個值得大大慶祝的日子。 看看你的小寶貝,不再是那個軟弱無力的小嬰兒了。寶寶正邁進「發展自主」的重要階段,儘管還是需要你許多的照料和協助,但寶寶的確長大了呢! 寶寶第一次過生日,你為他準備什麼樣的「BIRTHDAYPARTY」呢?蛋糕、禮物,還是「抓周」禮俗,無論是什麼,千萬不要忘記替他拍一張小小壽星照、及全家福,為這驕傲的一刻留下紀念。你可以將寶寶這一年來的照片和成長紀錄整理成冊,回顧起來一定倍感溫馨。 一歲前的寶寶,事事都需要依賴成人的幫忙,但是,滿一歲後,寶寶即將邁向一個獨立的個體了,他不但可以自己走路,也將開始學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他未來的成長讓人有無限的期待,不過,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內容與發展任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陪伴與全心接納,陪伴孩子一起快樂成長、一起開心學習。 家有一歲兒,給父母的三個提醒   你的小寶寶度過周歲生日後,便正式進入一歲的階段。   當寶寶度過生命中的第一個年頭,結束襁褓階段時,並不表示從今而後,你的孩子就沒有問題了。相反地,他似乎正急著施展他新得到的能力,總是有一大堆的要求等著你答覆他。也因為孩子在他第二年的生命裡,大部分的時間都致力於建立自己的獨立性,因此,他們這時期的表現常常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給父母的提醒   如果我們能夠從一開始就認真觀察嬰兒的行為表現,那麼,你就能陪伴著孩子,一路安安穩穩地度過他成長期的各個關口。你的小孩教給你三個最主要的課題是:   第一,不管你多麼焦急,希望他快快長大,你就是無法加速他的成長。一切似乎都已安排好了,他得在不同的階段才能發展出各種不同的能力。正如你不能催促孩子趕快把牙長好一樣,即使你費盡心力,你還是無法叫孩子提前表現出某些行為。   第二,每一個小孩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從旁幫助小孩,鼓勵他把他性格中好的一面全部發揮出來,並設法遏止他性格中較不好的一面。但是,做為一位父母,你也只能做到這些,你不能為你的孩子決定將來,更不能要求他變成你希望他變成的樣子。   第三,你不需要刻意地去教導他如何使用他的一些基本能力。你或許會熱心地鼓勵他做拍拍手的動作,但是,不管你教不教他,到了一定的時候,他自然就會拍手的動作。   我們所要強調的是,孩子的發展狀況是遵循一個既定軌跡的。不論你的出發點有多好,或是你費了多大的勁兒,你就是無法加速他的成長。這麼說來,好像我們就不需要教導孩子諸如爬行、堆積木等基本行為了?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又能做什麼呢?又該做什麼呢?   要幫助孩子成長,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心願,我們的建議是,當孩子還在嬰兒時期,最好的方法是多花時間陪伴他、跟他說話、對他的一舉一動感到興趣,然後,以你認為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不必準備很多玩具或是刺激學習的工具。   一歲小孩喜歡有人注意他,喜歡你抱他、搖他、和他說話、唱歌給他聽,他喜歡你給他的一切自然的愛的流露。如果你對他的成就表現出衷心地讚許,也自然會鼓勵他重複這些動作,這便會為你們倆帶來無比的歡樂。   你不必像某些心理學家建議的那樣,教你的一歲孩子認字、數數,或甚至演算代數問題。你只要陪著他、和他玩,就已經教給他很多寶貴的東西。他從你教給他的一切中得知,他是一個珍貴的、叫人疼愛的小東西;在他需要幫助時,你是他能信靠的人;這個世界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   如果你能了解,孩子的心智和他身體的其他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時,對你養育孩子會很有幫助。譬如說,即使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我們也能從他的行為知道他的心智狀態--他躺在那兒,望著自己不停搖晃的小手,他就是在學習認識這個世界;當他緩緩爬向一粒皮球,抓住球,用嘴舐那個球,這也是一種學習。   如果能在和一歲孩子相處的經驗中,體會出孩子發展的特性,你就比較能接受「你不能也不需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長」這個事實。如果你的一歲孩子到現在還不會爬,沒關係,讓他去吧!他還不會說話?別急,時候到,自然就會的。   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嬰兒時期,往往較能接受孩子的成長狀況,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父母要他「長得好、長得快」的心也愈來愈強。因此,我們要提醒你,即使孩子一天天長大,也請你繼續保持你當初對他的耐心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