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水靈兒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0招搞定頑童

2013年09月01日
公開
25

一個苦惱的媽媽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她的女兒竟然對她破口大罵:「妳這個吸血鬼!」我想出了一個計畫,之後女兒再度對媽媽大吼:「妳這個吸血鬼!」這次,媽媽冷靜地對她說:「不對,親愛的,吸的人是妳──妳吸得好大力,我的乳頭痛了好幾個小時。」 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女兒低聲對媽媽說:「不要再跟我講那句話……好丟臉。」 以下的10帖妙方,是家有頑童的爸媽集體討論出來的心得。 1. 記住他們永遠比你精力充沛 頑童就像裝了充電電池!因此,盡量少干預孩子的活動,也別因而耗費過多的體力。 整體而言,選定一項你希望鼓勵的行為,以及一項你希望減量的嗜好,是相當不錯的方法。接著,集中關注這兩項行為,至少維持6週。 2. 別只想著和孩子講道理 在爭辯中,就算你對自己的建議或長篇大論有多滿意,恐怕也只是白費唇舌。當他們腦部主管聽和學習的部位不活躍時,你給的智慧開導,他們不但聽不見,也無法從中獲益。可以的話──走開、沉澱、冷靜、再回來處理。 3. 別用具煽動性的言詞 □「你回家沒有寫功課嗎?」 □「房間整理了沒?」 問這種煽動性問題,會讓他亢奮,讓你累壞。 把這類的煽動性問題轉成確定、清楚的直述句: □「好,該寫功課了。」 □「晚餐前把房間整理乾淨吧。」 4. 你所做的,比說的更重要 能對孩子發揮影響力,並非永遠是你說的話,而常常是你所做的。你實際做的會比口頭說的重要。 在家庭生活裡設計一些例行活動,具有非常正面的力量。或許是週五晚上的比薩餐、週三傍晚吃完飯去散散步,或是星期天晚上去看電影。例行活動是全家人定期做的事,無論小孩的表現如何。 5. 讓孩子具有韌性 韌性是遭逢生命中的挫折後,仍能恢復快樂活力的天賦。面對艱難時期時,韌性幫助你超越逆境與艱困。孩子與成人發展韌性,需要: 被家人疼愛的感覺:孩子與你的關係,是決定他是否邁向美好人生最關鍵的因素。建立正面、有力的情感聯繫,是首要之務。 各種類型的朋友:會惹上大麻煩的頑童,似乎常是只跟個性相似、同類的人交朋友,或是獨來獨往。練習與不同的人互動,對所有小孩來說,都是值得發展的好技能。 除家人外,有一個疼愛他們的大人:要是在家人外,有個大人,你能信任他與你的孩子建立正面關係,如此一來,你的小孩的生活會有很大的改變。這位成人不一定要干涉教養或解決問題,但一定要是你的孩子覺得沒辦法跟你討論事情時,能夠吐露心聲的人。 6. 注意你在他們睡覺前做的事 在他們睡覺前發生的事,會進入他們的潛意識中。在睡覺前你對他們說的話,會是孩子記得最清楚的事。記得在他們睡覺前回復平和的氣氛。要是你覺得在累了一天之後,他可能忘記你愛他,在睡前提醒他。此時的你在構築一道和平之橋,這聯繫可望延伸到隔天。 7. 結識孩子的朋友 認識小孩朋友的父母,絕對處在有利的位置。執拗小孩的父母必須認識孩子的朋友,如果可以的話,還有朋友的父母。認識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餵飽他們!辦場烤肉會,或許會對此大有助益。 8. 尋找能聊的話題 有些孩子爭吵時話很多,但等你有機會冷靜地找他們聊聊,好修復彼此的關係,他們又完全地封閉自己。找點可以使對話加溫的話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意你的小孩特別愛看的電視節目,坐下來陪他一起觀賞。」不要有任何評價,然後開始用節目裡的話題來展開雙方的對話。 9. 時機最重要 記得孩子需要時間去執行你的命令。提出要求或建議,然後繼續你手上的事,讓他自己開始做。由一個點子轉換成行動,可能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不智的父母下完命令,就在一旁等孩子反應,千萬別這麼做。 提出要求,然後先走開,一段時間過後再回來看看,如他有實行,則給予鼓勵。 10. 他們需要你 頑童比一般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注目。他們需要感受到被愛,他們需要時間學習撫平古怪的衝動。或許他們並非時時給你這種印象,但他們確實是這麼想的。 作者: 安德魯•福勒(Andrew Fuller) 作者小簡介: 臨床心理學家與家庭心理諮詢師,致力在家庭、社區、學校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他專攻如何加強孩子的學習力、注意力、以及提升學習成果,其主持一系列強化EQ與恢復力的節目,獲英國與澳洲兩千多所學校採用為教材。即將在台出版《十個天才九個皮,頑童的黃金教養準則》。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親子會客室〉

奇蜜電子報1Y11M

2013年08月31日
公開
18

孩子為什麼無故亂發飆? 接近兩歲的幼兒,還無法清楚用言語表達感受,一旦遇到生氣、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哭鬧、發飆等行為,有時是因為生理不舒服引起的,有時只是希望用哭鬧、發飆來達到某些需求。此時,爸媽應先確認孩子是否不舒服或疲倦了,先排除孩子生理上的問題,再來針對孩子的發飆行為「說給他聽」,讓他以模仿來學習解決困難的方式。對家長來說,這正是引導孩子面對與學習掌握自己情緒的最好時機。有成功學習經驗的孩子,很快地便會以言語來表達需求,逐漸減少發飆、哭鬧的次數。 因此,當孩子大哭大鬧時,父母可以衡量合理性。如果在合理範圍,就應該滿足,如果不合理,就要明確的告訴孩子「現在不該得到這些東西的理由」,並且告知他在什麼情況及時間下可以,而且這樣的做法需要堅持立場,爸媽不能輕易妥協喔! 更重要的是,面對孩子的哭鬧,爸媽自己得先按耐住心中怒火,然後仔細觀察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再檢討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是否合宜,才能引導孩子適當地宣洩情緒、學會表達當下的感受。 孩子「不」發飆的8個妙方 如果想要逐漸讓孩子減少發飆行為,可以用下列的8個妙方來試試看: 1. 給他的指示簡單明確、口氣溫和但堅定,避免冗長的字句,或是語氣中還讓他有其他選擇的機會。 2. 同理他的感受,並協助他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3. 讓孩子明瞭下一個進行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安排,使其有心理準備不致因恐慌而無法接受。 4. 尊重孩子的選擇與喜好,讓他能以自己的速度來探索週遭的新事物,同時也可提升其專注力,不受打擾和影響。 5. 給予孩子適當引導而非介入指揮他正在進行的活動,可提醒他該注意的地方,但別直接給最後答案,或代他完成新的嘗試。 6. 當孩子刻意為反對而反對,言不由衷又口非心是時,請家長改變問話技巧與態度以舒緩他說「不要」的衝突時刻。 7. 讓孩子在安全自然的環境裡,自由自在的玩耍和探索,他將會擁有滿足感與成就感。 8. 讓孩子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最好方式,即是爸媽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話,同時讓他從爸媽的言行示範中學習待人的方式。 孩子發飆時,你該怎麼做? 面對無理取鬧、亂發飆的孩子,父母應當把握以下原則: 1. 深呼吸保持耐心,避免自己情緒失控。 2. 避免讓孩子予取予求。如果爸媽在每次孩子發脾氣時都屈服,孩子就以發脾氣來是「威脅」爸媽呢! 3.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 4. 教孩子用其它方式宣洩怒氣,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 5. 鼓勵孩子用言語描述自己的感覺,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了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6. 試著和他講道理,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7.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點處罰的方式,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讓孩子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8. 適當使用隔離法,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絕不能是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

奇蜜電子報1Y11M

2013年08月24日
公開
19

這是我的! 每當親友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只要其中有 2歲左右的孩子,就不難聽到孩子大聲說出:「這是我的!」這種對話。大人們可別急著想勸說孩子不要那麼小氣或霸道,你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這樣的階段。 在小小孩的心裡,通通是我的 即時孩子口語能力還不夠流暢,他們在 1、 2歲這個年紀,已經會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出「這是我的!」概念,他們會用自己的雙手環抱著想玩的玩具,甚至將東西藏到背後,在公園裡也可能盯著別人快要坐上去的搖馬,企圖把一隻腳踏上去,或用手扶著來「宣示主權」。 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又缺乏「所有權」的概念,他們會從自我有限的觀點來看事情,因而無法整體考量他人的需求或意圖,除了什麼都認為是自己的,看到別人玩的玩具,想玩玩看時,也會自然地拿過來玩。尤其當口語能力已經發展到會用代名詞「我、你」等字眼時,孩子最喜歡說的就是「這是我的」。 提供孩子充滿分享的生活情境 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很多玩具與用品都是孩子獨自擁有,缺乏與人分享的和體驗的機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與他人互動展現出合宜的「分享」行為,爸媽平時就該提供孩子一個充滿分享經驗的生活情境,讓孩子隨著年齡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學會符合一般所期望的「分享」行為。鼓勵、引導比批評、責備,更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行為,因此,爸媽千萬不要在他不願意分享時,責備他:「你是小氣鬼!小霸王」。 分享的能力,隨年齡和認知增強而進步! 其實孩子在 1歲左右,就會用手指著東西,想要與人分享感興趣的事情,也會主動拿玩具和食物給人;1歲半的孩子會想要幫忙做家事,甚至會主動將玩具拿給沒有玩具的同伴;而1歲半∼3歲的孩子則會和年齡相近的孩子相互學習和模仿。這顯示出:孩子從小是有能力「分享」的,只是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 把握時機,提供生活化學習情境 想讓孩子樂於分享,爸媽要做的就是把握時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然後在孩子出現分享行為時肯定他。以下建議,供爸媽參考: 1.從遊戲中學會一起玩或交換玩 約幾個有小小孩的家庭一起玩,多準備一些玩具,或是準備大家可以同時玩的玩具,像是畫畫工具、積木或球池等等,再把遊戲空間做區隔,減少孩子們搶玩具的爭執。而當孩子想要玩別人手上的玩具時,你可以和孩子說:「你想玩他的小汽車嗎?那要不要用你的熊寶寶和他交換呢?」如果孩子願意交換,記得鼓勵他,他會瞭解分享是好的行為,而且分享並不是失去,反而可以玩更多。 2.示範分享,但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 大人要尊重孩子自己決定如何分享玩具。當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要與他人分享時,爸媽可以先「示範」,例如,請鄰居們吃好吃的點心、朋友之間交換好看的書。你也可以在聚會中說故事或玩遊戲,引導孩子學習邀請其他人加入,鼓勵他表現出友善,唯有他自己決定要如何分享時,才會更樂於分享;同時,孩子漸漸會感受到,「分享」不僅可以是東西的共用,也可以是一起聽個好聽的故事,快樂地在一起呢!

奇蜜電子報1Y10M

2013年08月17日
公開
39

協助孩子改掉小毛病的方法 孩子快兩歲了,爸媽是不是開始擔心,寶寶的壞習慣好像形成了呢?這是許多新手父母必經的過程,其實,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小毛病」,我們只要瞭解這些行為背後的主要成因,再加上一些輔導的小技巧,只要對症下藥,就能輕鬆解決這些小困擾。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兩歲寶寶常常會出現哪些壞習慣呢? Q1:寶寶愛吸手指,好嗎? A: 0∼2歲的嬰幼兒處在口腔期,主要通過嘴來認識外界事物,吸吮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心、放鬆情緒外,也是他們認識世界、滿足好奇心的方式。在初期,小寶寶吸吮手指的模樣可愛極了,父母並沒有及時用安撫奶嘴來取代,很快的寶寶就會養成吸手的習慣。由於吸手指對於1歲多的孩子而言,這個動作會影響學說話的動機,也會讓手指皮膚容易潰爛。不過,這時寶寶非常不容易戒除吸手的習慣父母需要更有耐心、有技巧來處理。 原則上,2歲的孩子爸媽請用「減少」策略來降低孩子對吸手指的興趣,也就是,減少吸手指的頻率,我們只要發現有吸手指的行為時,請將孩子的手指移開嘴部,並說明「手髒髒,肚子會痛」,然後再帶孩子去做ㄧ些需要手部操作的活動,例如用玩具或其他事物,善用轉移注意力的策略,不但可以刺激孩子聽覺與視覺不同的能力發展,還可以改善孩子吸手指頭的問題。 如果,寶寶是「突然」出現吸手指的現像時,則需要多瞭解造成孩子吸手指的主要原因,如:孩子可能覺得無聊、對新的人事物感到緊張,或著是家裡多了弟弟或妹妹等,讓孩子內心產生憂慮,而有吸手指的現象。所以,多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及意義,才能幫助孩子改正吸手指的習慣。 Q2:孩子會故意咬人,怎麼辦? A: 一般來說,孩子並不會無故「找麻煩」,他們喜歡玩耍、探索環境勝過於攻擊他人。但是,孩子若在第一次咬人時沒被制止,之後可能就會把它當作表達情緒或尋求他人注意的方式。所以,當孩子出現咬人的行為時,爸媽在第一時間將咬者與被咬者分開之外,還應該立即用堅定且冷靜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行為,但由於2歲的孩子尚未能同理他人,爸媽只需簡單解釋「為何不能咬人」後,再將他抱離現場,讓他不能再繼續進行原本的活動(如玩玩具)即可。 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年紀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如果爸媽常用強烈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時,孩子就會用「暴力」的方式,去打人、咬人。 此外,也建議爸媽多觀察孩子咬人的特殊時間點,這樣也可以預防孩子咬人的問題。例如,若孩子是因為無聊才咬人,那麼爸媽可以多讓孩子做家事、跑跑腿;此外,平時多帶孩子去戶外玩耍,讓他消耗過多的精力,避免讓他隨時處於興奮的狀態。 Q3:寶寶是不是該戒奶嘴了? A: 寶寶在1歲之後,對奶嘴的吸吮需求會慢慢減少,不過,如果爸媽習慣在寶寶哭鬧或睡覺時給予奶嘴安撫,戒除的時間也會拉長。若是2歲寶寶仍依賴著奶嘴,我們就有必要幫他戒除,以免影響寶寶的乳齒生長,也會妨礙語言發展和對其他活動的興趣。以下兩個原則可以幫助寶寶戒除奶嘴: 1.先給孩子安全感和滿足感 當寶寶哭鬧時,不要急著給嘴安撫,請先找出原因,或用玩具或其他有趣的遊戲來吸引他的注意力,讓寶寶學會用其他方式解除情緒上的不舒服,而不是停留在用吸吮來獲取安全感和滿足。也有的寶寶是因為太無聊或處在焦慮的狀況下會想要吸奶嘴,因此,爸媽平常應增加和寶寶互動的時間,多陪伴他講故事,並且常抱抱他、摟摟他,給予肢體上的親密和溫暖,讓他充分得到滿足感。 2.唱歌說話,讓嘴巴動一動 寶寶戒奶嘴,可以先設定目標,從白天開始做起,也就是白天不提供奶嘴,只有在睡前才提供,等到稍長之後,睡時的奶嘴也可以逐漸戒除。在作法上,白天爸媽可多帶著寶寶學唱歌、學說話,讓他的小嘴巴不時地動一動,他就不會一直想到要吸奶嘴了。睡覺時,剛開始可以讓他含著入睡,不過如果半夜奶嘴掉落,請不要再將奶嘴放回孩子的嘴裡,應利用輕音樂或拍撫、按摩等替代方式,幫助他入睡,這樣才能將夜間吸安撫奶嘴的習慣也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