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ily乖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IC快樂小DJ廣播營∼招生囉!

2008年12月23日
公開
14

IC之音是我以前服務的老東家,寒假將首次推出適合小朋友參加的營會,歡迎大家告訴大家喔!若需完整的活動簡章或報名表(電子檔),請以悄悄話在留言版跟我說喔! IC 快樂小DJ廣播營 讓孩童的廣播夢想起飛∼ ☆從人際互動到成為未來的領導人才,都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小青姐姐要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開朗自信的『口語表達』。 ☆「寶貝—你又在看什麼無聊節目?」2009年寒假,知昂哥哥將帶領小朋友,從有趣的角色扮演中學習媒體識讀,挑選出一份最營養的媒體菜單。 ☆小朋友:你知道主持人怎麼做節目嗎?「生活i-touch」、「新摩登原始人」讓你在空中發聲! 本次營隊活動中,具有廣播天份的小朋友,將成為IC兒童有聲書劇團的儲備成員喔! 活動場次: 梯次 時間 第一梯次 2月3日(二)、4日(三)上午9:00∼下午5:00 第二梯次 2月5日(四)、6日(五)上午9:00∼下午5:00 注意事項: 1.課程費用每位3,000元(含午餐、點心、課程教材及保險費。) 2.學員接送時間:上午 8:30-9:00,下午16:30-17:00 請爸爸媽媽親自接送小朋友喔! 3.課程結束後頒發結業證書及作品成果CD。 4.報名專線:(03)5163210 5.報名對象:國小3-6年級 6.上課地點:第一天全天和第二天下午:科技生活館205室(新竹市科學園區東二路1號) 第二天上午:IC之音廣播電台(新竹市光復路2段287號11F-2)

毛遂自薦

2008年12月14日
公開
11

隨著聖誕節的接近,最近每個主日下午,兒童戲劇班的學員們都努力地在排練,柔敏姊妹也是其中二員,柔敏爸接受老師請託,隨堂捕取孩子們排練時的花絮鏡頭,柔敏媽則有段時間可以陪我聊天。 今天下午,乖群跟著爸比進到大會堂看小演員們排戲,不知怎地居然也想上台演戲,聽說還淚灑會場。 (承蒙Carol提供當天目擊的情況如下) 主日小乖到大堂看大姊姊大哥哥們排戲 看到我手上拿著一條金帶.我告訴她那是對天使的翅膀 小乖就說,我要帶翅膀,你幫我帶翅膀,剛好那天她穿有帽子的衣服,我就把金帶一轉,變成一對翅膀放在她帽子裡, 我跟她說,不可以讓翅膀掉下來,只見她腳步輕輕的往前,真的很保護她的翅膀,接著璦珺姐又給她穿上粉紅紗裙,她更樂的在台上合不攏嘴,定格的展示,像模特兒 不管台上的正式彩排正在進行...我在台下真是笑倒了... 她真是超可愛... ******************************************************* 總之,上台表演頓時成為小乖的"人生目標",爸比原以為這齣戲劇的演員是老師從兒童主日學班上挑選出來的,小乖既然沒有入選,表示老師認為她還太小、或是能力不足以勝任,所以當下就勸小乖死了這條心,小乖因此忍不住傷心地哭了起來。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兒童戲劇班的成果發表,兒童戲劇班是教會為了幫助參加成人主日學的父母,特別開設讓父母要上課的小朋友參加的才藝課程。 好心的阿力媽(璦珺姐)心疼小乖對無法上台表演的失望,居然"法外開恩",允諾要幫小乖安插個角色。(據說這位小姐還不客氣地指明要演出"公主"的角色…)這齣"國王不見了"只有國王,沒有公主啦! 阿力媽說要讓小乖演蝴蝶,小乖也喜滋滋地接受了,下週的挑戰則是主日上午要提早於九點到教會參加戲劇班的排練。

轉載:不是此生最糟(陳文茜)

2008年12月10日
公開
15

會轉載這篇文章是因著許多的巧合。 因為我拒看蘋果日報,所以如果不是朋友轉寄給我,大概很難有機會閱讀到這篇投書。 陳文茜也不算是我特別欣賞的公眾人物,我是看完全文之後,才又回到開頭去找作者的名字,因為我有點好奇,是誰有機會"上工多主持兩天"來賺錢。 如果不是正好在閱讀之後產生了一些共鳴,大概也不會把它貼上來… 廢話不多說,先看文章吧!文末再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 陳文茜:不是此生最糟 2008年11月22日蘋果日報 「哦!我們正經歷此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我越來越憎恨這一類型沒有意義的美國白人談話。我們的時代真的那麼糟嗎?以一位猶太人的座標,如果年歲50以上,他的父母親即是被丟到毒瓦斯爐燒掉的那一代;年幼出生時,家庭剛遷徙逃難倫敦、紐約,家貧如洗,一無所有。 以一位1949遷徙台灣外省後代,例如王偉忠吧,他家幼時連不滴雨的屋頂,都是豪奢;父親僅是一名士官長,從一個壕溝逃生至另一個壕溝,糊里糊塗來到不知名的島嶼,安個家吧,可是離鄉離爹娘幾萬哩! 以一位本省家庭的後代比如我,今日物質生活的豐饒,大冰箱冷氣汽車,每日最大的煩惱竟是肥胖,我如何想像這句柏南克的談話,「此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美經濟重創波及全球 我的確愈來愈憎恨這句話。這句話揭露了談話者美國上流社會的白人史觀;在他們有生之年,出生於綠草如茵的家園,搭乘典雅克萊斯勒轎車,著粉紅色七分褲的母親,與每年年底一棵剛從山上砍伐新鮮閃閃發亮的聖誕大樹。 世界沒有戰爭、沒有災難,哪怕與他們同一個國度的黑人,都是另一個國家,甚且另一個星球的故事。所謂「我們這一代」,敘述的是地球少數人類的有限歷史經驗,顯然他們從不打算問問其他人的感受;他們就是世界,就是歷史。 但罵歸罵,我們至今真得三字經地毫無選擇被這群少數人主宰。美國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國與出口終極點;華爾街一群人病了,世界猶如心臟遭重擊;信貸跟著緊縮,各國好似失去大量血液的患者,活的氣若游絲;全球經濟一起送入加護病房。 這種生產鏈現象並非此波全球化才發生。1929美國大蕭條時,遠至紐西蘭、日本、丹麥皆受重創。我們很難想像當時搭船至少數月才能抵達的美國與日本間,如何開啟絲襪貿易。 所有日本的絲襪工廠皆停工,日本一位歷史學家敘述那些從鳥取至大阪上工的工人,如何絕望地搭著鐵道回家鄉。 幣值皆薄,辛苦工作數年的工資換不了一箱衣物給家裡的老小;行經合掌村落,望見水裡逸樂的錦鯉,羨其處境,竟忍不住向上蒼合十祈禱,盼自己化作水中之物,永不超生。 撇開白人有限史觀,2008年華爾街金融海嘯,對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以當代的接單生產時間計算,美國歐洲聖誕旺季皆墨,意思是亞洲下一季至半年後的經濟會出現更大幅裁員或倒閉的現象。 半年內多數企業只有三種處境,獲利衰退、嚴重虧損或周轉不靈倒閉。我們將有20年來最高的失業率,百萬人沒有工作,且跨行、跨年齡、跨學歷。處於不安的狀態,但絕非世界末日,也不會是「我們這一代經歷最糟的狀況。」除了年齡20歲的這輩台灣人之外,台灣人誰沒窮過?沒苦過? 到市場消費刺激景氣 我給身邊的人,不同狀態,不同的建議: 如果你是一位有上千萬台幣積蓄的人,別聽什麼「現金為王」的鬼話,盡量到市場消費。你的每一筆花費,在不景氣的年代都是慈善。 如果我是馬英九,擁有六千萬定存,我會每個月初到月尾,天天花費,買好的畫,買大量的書,買江蕙蔡琴的好聽音樂,買新款牛仔褲,固定宴請母親朋友,到處送生日蛋糕、送花,甚至打掉臉上老人斑……,把消費當公務行程之一,把薪水花一半以上,帶動全台資金富有者刺激景氣的好習慣。 馬英九想捐3600元消費券給公益,他不如花36萬消費,再把買來的物品送給孤兒院。捐消費券這種小功德,就留給月入五萬的薪水階級吧! 如果你失業了,但仍有部分儲蓄,別過度沮喪。這可能是你投資自己最好的機會,回學校上一門對自己未來有用的功課。例如會計、管理、創業、行銷、其他一技之長以及流利的英語,為日後的經濟復甦做準備,累積更強的競爭力。 有工作的人日行一善 如果你仍有職業,但你熬得很苦,不妨日行一善。 搭計程車,多給點小費;吃小攤販,多買一份給窮同事。看到比你更苦、更不快樂的人,你會惜福;日子也就慢慢過去了。 下周我自動向電視台報名,上工多主持兩天。我想眾人賺錢那麼難,自己不該再休息,決定多主持節目,然後把賺來的錢,或捐公益,或者好好地大花特花。 奇怪,原本病痛的身體,竟然精神抖擻起來, 這世界一直都是有付出才有回饋,不是嗎? ***************************** 在這個時間點,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能對整個社會有些正面的影響力,即使是些微的也好∼ 1.試著不再把金融海嘯、金融風暴等詞掛在嘴邊∼夠冷了,毋須不斷地強化自己或旁人心中的恐懼。 2.工作加班?太棒了,忙碌是一種幸福;放無薪假?真好,不是一直希望能夠多一點自己的時間嗎?趁著難得的長假,進行圓夢計劃吧! 3.繼續捐款。要說完全沒有動念想停掉家扶的捐款,是騙人的。但是仔細回想,家扶的捐款總額一年也不過一萬三千元,每個月一千,孩子生日和過年再加五百元禮金。 認養這個家扶孩子是我們為結婚做的紀念性決定,從她小三,認養到今年都高二了。回想當年,我們一結婚就背負了夫家三百多萬的債務,但是,手頭再緊,想到我們的一千元,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安心念書過生活,就覺得那張鈔票變大變厚了。 對我這個愛錢的人來說,錢大概永遠都不會嫌多,但是如果金錢只是數字的變化,物質的享受,倒不如具體地賦予意義。 如果我的區區小錢,可以幫助一百個孩子順利求學、可以幫助一所神學院不斷地培育優秀人才、可以幫助像彩虹愛家基金會繼續運作下去,為社會的兒童與家庭做些事,我想,我就可以稱得上是個富有的人了 ^_^

親子烹飪歡樂派

2008年12月09日
公開
18

這是好朋友LazyAmy重出江湖的節慶活動喔!有興趣的媽咪不妨趕快來卡位,動作慢的保證卡不到,到時候找我關說也沒用啦! 竹蜻蜓親子同樂會--烹飪歡樂派:來做薑餅人和餅乾屋 耶誕鈴聲叮叮叮,大手小手玩食材--想讓孩子擁有一個難忘的歡樂耶誕節嗎? 一起來做應景的薑餅人和餅乾屋,還有好聽的故事和點心哦! ★薑餅人: 時間:12/19(五)或12/21(日)上午10:00-12:00,請任選一時段 適合對象:2.5-6歲,六對親子滿班,四對以上開班 費用:一對親子400元 活動特色: 1.親子共同體驗從麵粉變成薑餅人的過程,再請小朋友幫薑餅人畫上自己設計的漂亮衣服 2.活動穿插耶誕故事及點心 ★餅乾屋: 時間:12/19(五)或12/21(日)下午1:30-2:30,請任選一時段 適合對象:2.5-6歲 費用:一對親子250元,六對親子滿班,四對以上開班 活動特色: 1.由故事帶入主題 2.以營養口糧搭建餅乾屋(非制式材料包),配上耶誕小飾物及包裝盒,一棟獨一無二的耶誕餅乾屋讓你拎回家哦^^ 活動地點:新竹市世界街9巷1號(近曙光女中) 活動帶領人:余玉玥(Amy阿姨) --曾任國內知名童書出版社特約企畫暨網站製作,喜歡設計好玩的活動和孩子同樂 --2003年曾設立網路社團「竹蜻蜓親子同樂會」,結合媽媽們的力量為孩子創造快樂童年 --全職媽媽資歷四年半,目前計畫沿用「竹蜻蜓親子同樂會」之名,將和孩子一起的歡樂妙點子與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探訪莎拉學姐

2008年12月06日
公開
17

莎拉學姐可以說是先生的貴人。 當初先生畢業時景氣正處於低迷(跟現在比起來才知道那時還不算太糟,只是多家公司人事凍結而已),由於學姐的引薦,所以先生才順利進入現職,一待就是七年多。 不久,學姐的男朋友也進來同一家公司,並且待在與先生同部門,我們偶而會跟部門同事一起去釣蝦。 我懷小乖時,學姐拉著學長到書店要挑份禮物送我,只是學姐沒想到,我剛進入她最喜歡的書店工作^_^ 後來,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帶著還沒滿週歲的小乖,參加了學姐學長特別的婚宴,是在Pub專門辦給同事參加的,因為沒有大人,大家玩得又瘋又high。 過了沒幾個月,卻聽說學長生病了∼ 還聽說,學長得的是腦瘤,毫無預警地,某天正當兩人開著車時,坐在駕駛座的學長忽然無法控制方向盤,慶幸的是學姐即時出手,才沒釀成車禍。 接下來就是艱幸的抗癌之路,我們沒能參與太多,一來是孩子太小,二來是他們調到中科服務。 記不清是一年或更短,學長走了,留下嬌弱瘦小的學姐。我們在告別式裡,遠遠地望著學姐,連走上前去說句話的能力和勇氣都沒有…。 多年過去,今天終於帶著兩個孩子,靠著衛星導航找到學姐定居的地方,聽著她淡淡地分享人生觀,以及略帶興奮的口吻,導覽她即將成形的花藝工作室。 原來學姐利用這波無薪假的空檔,逐步將自己的夢想化為具體。 看到她過得簡單充實,我也放心多了。

寫感謝函,是快樂的秘訣

2008年12月02日
公開
28

(按我去看原文出處) 定期花15分鐘寫一封「感謝函」,人類追尋快樂最簡單的秘技? by Mr. 6 on December 2nd, 2008 如果你今天就要快樂?有個速成法: 昨天一篇科學報告出來(另則新聞在此),有位專門研究家庭與大眾消費者原理的科學家進行了一場實驗,他從七間學校募集來85位隨意抽選正在修課的大學生,以教授之尊,「請」他們每兩個星期(14天)過來做一次實驗,這實驗很簡單,只要寫一封信,給一位他們覺得影響他們一生最大的「貴人」,一共進行六周,也就是寫出三封信。 寫信的唯一要求,是學生們必須用正面的語氣來寫,而且不能隨便以「我好感謝你」、「謝謝你多年照顧」這樣的胡亂交待一篇搪塞過去。 你必須回想一下他是怎麼照顧你的,然後用感情,用可以充份表達的文字(expressive),寫出一篇充滿敘事內容的感謝信。科學家計算過,學生寫這麼一封內容豐沛的感謝信,平均約只須15分鐘左右。 然後,每次寫完,學者會再給他們一份「快樂問卷」,問一下他們對人生目前的滿意程度、他們現在的快樂程度是如何? 結果,驚人的成果就出現了。 每兩星期花15分鐘寫信,六個星期後,這些學生寫的三份信後問卷,竟然不約而同的,一份比一份還快樂!第二次寫,比第一次還快樂;第三次寫,也比第二次還快樂! 到了最後一周,科學家還問學生,以後是否還會繼續保持這個寫信的好習慣?竟然有高達75%的學生表示,他們以後一定會繼續這樣寫信! 謝謝你們教我們一個好事情! 學者說,這個研究其實和一直以來的研究相符,之前科學家就發現人類的「朋友」不必多,只要有幾個,就可以維持一個很快樂的生活。問題是當一個人不快樂時,他就是不喜歡「現狀」,自然也不可能在短短幾星期或幾個月內,去「生」這些新朋友出來,那有什麼方式,可以很快的提升這個社群的效果? 原來,寫信,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更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學生們大多想感謝的都是自己的父母、老師、和男/女朋友,換句話說,大部份都是還在身邊的人。這些人,平常也是常常在和他們說謝謝、在擁抱的,只是不常寫信給他們罷了。萬萬沒想到,寫信給這些人,竟然有這麼大的快樂效果。 不過,我對此研究另有一個想法,表面上,這份研究是在教我們,「感恩的心,就會快樂」,但其實沒這麼簡單。 注意,科學家巧妙的讓學生不只寫「謝謝」二字,他們讓學生「回想」一下,發生過什麼事,由於這是一封感謝信,一定只會回想「正面的事」,將這些事寫下,當作道謝的理由,所以「感謝」只是一個藉口,讓這些實驗者好好的去回想這些美好的正面的回憶、被喜愛與被照顧的感覺,這個動作,讓人有了前後的完整記憶,他們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寫作,一次又一次的看到,這些日子來對他們好的每一個人。 長期寫日記,我了解到寫作對一個人的強烈療效,可以幫助心情穩定,目標清楚,但,寫日記,也就是「寫自己所發生的事情」這件事,竟然是一種需要訓練才能做的事。 我剛寫日記的前幾年,一直到大學,就像剛飛入亂流中的飛機,上下顛簸,有時寫多,有時卻一個句子都寫不出來,那時候我曾經從「Dear Diary」得到靈感,想辦法改善將寫日記改成「寫給別人」,後來試了一陣子也有些效果。 這個學者自己說,現代人吃得好、穿得好,在室內有暖氣,在室外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不會冷到、餓到、氣到…但,人們卻愈來愈不快樂。而人類其實最古老的一個習慣就是「記錄」,那是文明的起源。 每次有人問我,為何要寫日記?我也都是這樣說的。 寫作,有著神奇的快樂療效! 生下來和每個人都一樣,那「我」的意義在何處?如果真有一個「我」的意義,那就是要體驗「我」一段絕對在60億人中獨一無二的人生。就像刻在壁洞裡的古埃及字,有沒有人要看,有沒有人會看得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沒有讓「我」不見。 不記,就會不見。 不見的人,活起來比較沒有平衡、沒有邊際,有時候一股陰霾會悄悄偷走整顆心。 最簡單的記錄方式,就是寫信給某個人,和他說一聲謝謝,這就像平常的對話一樣,不只是謝謝,而是細細憶起(recollect)與這個人相處過的一些事情,從這些事情去感謝他。 在這個時候,腦子的運作最為旺盛,寫信,只不過是把寫作拿來治療的一種方法,它讓寫作這件事突然變得很好玩,也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