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chelle_小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字與出版品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39

五十九,是很好的數字。 自從開始寫部落格後,很少投稿至報章雜誌,謝謝Abby來留言邀稿,讓我重新回味這樣的感覺。 這篇文章刊登在國立台中圖書館期刊'書香遠傳'第59期書與玫瑰中,我還沒收到期刊,我猜各大圖書館應該都會有這本期刊吧(希望啦)! 不過網路版已經可以連結了:圖書館─善解人意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 下面我貼上文字,作個紀念,沒有附圖片,請按上面連結看完整版本,我還是比較期待趕快收到期刊,那種感覺踏實些。上一回有文字被印刷出版,應該是3年前的事了,好久囉!我應該更勤勞些才對。(好啦!我知道有一本該寫的書已經被催兩年了,到現在都只有大綱,還沒動筆,心裡逐漸有債台高築的感覺,弄得不太敢跟邀稿的人連絡,我會好好反省的。) 我是新聞系畢業的,當年最喜歡的工作是編輯與廣播,對於文字被出版或聲音被播出這兩件事有著不可抗拒的迷戀,這次匆匆地寫稿、沒有心裡準備地在一堆亂拍的相片裡選擇堪用的照片,心裡真是無比地懊惱,怎麼當初沒好好拍照、怎麼當初沒注意到更多細節......,但終究,我還是非常開心有機會寫一篇文章介紹我喜歡的圖書館。 因為這個機緣,才認識這樣的好期刊,書香遠傳每期都會介紹世界各地有趣的、值得研究的圖書館與閱讀文化,這件事我太有興趣了,下一回,我一定會準備得更好。 至於五十九為何是個很好的數字呢?哈哈!不告訴你! ************ 第一次巧遇溫哥華公共圖書館(Vancouver Public Library)是在2002年1月,當時我到溫哥華自助旅行2週,每天早晨拿著地圖、坐上公車,到城市裡遊盪,我喜歡這樣去認識一個城市,走在街上觀察當地的人、感覺當地的生活,就在最後一天的黃昏,巧遇了這棟令我深深著迷的建築。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飄出咖啡香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它是圖書館,只覺得這建築很特殊,外觀有圓柱設計,看來很雄偉,像是羅馬競技場的圓拱造型,走進內部,處處是大片玻璃,具有現代建築的穿透感。進入建築的大門,先聞到咖啡香,仔細閱讀說明才恍然大悟,這原來是溫哥華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本身是外圓內方的建築,主體建築和外圍的圓弧拱廊牆間以挑高的玻璃天花板連接,採光良好。   當天是圖書館休館日,旁邊商店區也只有咖啡店和禮品店開著,我不得其門而入,卻在地下一樓的開放展示空間裡,發現了有趣的攝影展,是一位加拿大攝影師在2001年的一個攝影計畫,他用一年365天來記錄發生在周遭的人事物,並配上簡單說明,真是有毅力的一位藝術工作者。我坐下來享受咖啡,看著這個不小心錯過的圖書館,也許這就是閒散旅行的缺點吧! 有空中花園的圖書館   六年後,我終於有機會回到這個一直縈繞在記憶中的地方。這一次,我花了整個下午浸泡在這個融合現代化、古典美與書香、咖啡香的地方;這一次,終於走進圖書館大門,好好地享受了閱讀的樂趣。在一樓的牆邊發現了這棟建築的設計模型及說明,原來這棟建築是在1990年經過公民投票,由市民同意興建新的圖書館總館。   接著,在1991年經由公開競圖,由Moshe Safdie & Associates以及Downs/Archambault & Partners兩家建築師事務所的合作設計案獲選。整個建築被Hamilton, Homer, Robson和West Georgia四條街包圍著,稱為圖書館廣場(Library Square),圖書館廣場包括9層樓的圖書館(Central Branch),21層樓的聯合辦公塔樓(Federal Government Office Tower)及5層樓的商店區及日間托育中心(Daycare Center),而溫哥華圖書館的頂樓則是一個空中花園。   圖書館大門位在主樓層,左手邊是青少年圖書區,右邊是資料查詢區及流通出納台,有約三十部電腦可供查詢,也有很方便的自助借還書區。正前方是通往樓上的手扶梯,在此樓層設有大眾閱覽區,還有多語文館藏區,這裡能找到許多中文書籍期刊。 流連忘返於兒童圖書館   由於我是個英文老師及說故事者,工作也以兒童為主要對象,馬上就注意到大門左手邊往下的樓梯上方,簡單地寫著兒童圖書館(Woodward Family Children’s Library),走下樓梯就看見我最流連忘返的人間仙境了。(館內標示為一樓,實際為地下一樓)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新書展示區,每本書都像是在對我招手,好想馬上坐下來閱讀,但我還是決定先瀏覽整個兒童圖書館的全貌:走道空間相當寬敞,樓梯的右手邊是專屬親子的角落,桌子上放著可操作的教具,還有個小牌子提醒你:只有親子可以使用這些桌子(Only children and parents may use these tables.)感覺是很善解人意的提醒。這一區的牆面上擺放法文童書與有聲書,新書展示區旁有一個服務台,親切的圖書館員在這裡等著協助孩子。 處處可見親子活動的設計   圓柱的後方是閱覽與視聽區,低矮的櫃子沒有壓迫感,處處可見縷空的採光設計,圓弧的牆面邊劃分為好幾個區域,有銀行贊助的小小藝廊、學步兒遊戲區、學步兒圖書區、學齡前幼兒圖書區、學齡前幼兒視聽區及學齡孩子的視聽區。處處可見方便親子活動的設計,圖書區除了桌椅還有地上的懶骨頭,孩子們喜歡一起窩在這裡閱讀。我看見許多學步兒及學齡前的孩子,與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在這區活動,孩子們或把玩積木玩具、或操作電腦、或坐下閱讀,家長們也低聲交換著育兒心得,這是一般上班日的兒童圖書館景象。   樓梯左方是比較高的書架,陳列繪本與參考書籍,標示分類的牌子十分可愛,可以顯示圖書館員的用心,書籍陳列的不同方式,更能符合各種年齡孩子的需求,同樣的,在牆邊發現不同高度的飲水機,真的很令人感動,再仔細看看牆上的畫、柱子旁的裝飾、可調高低的桌椅,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出對小讀者的體貼,這樣溫暖的氛圍才是鼓勵閱讀的最佳利器! 充滿人文關懷的優質服務   無論平日或假日,兒童圖書館為青少年、孩童與家長們設計了許多活動,常態性的針對不同年齡設計的各種故事時間、青少年讀書會、親子讀書會等。偶爾也舉辦大型活動,例如去年(2007)十一月到十二月間就舉辦了青少年的書籤設計大賽,獲選的書籤設計者,除了獲得優勝獎金外,作品印製成代表溫哥華圖書館的書籤,分送到全市廿二個分館供民眾索取。   可想而知,身為兒童教育工作者,我當天下午大部分的時間都窩在兒童圖書館裡,離去前,才利用手扶梯把上面樓層都瀏覽一遍,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每個樓層的手扶梯附近都有一排諮詢服務台,在服務台裡準備協助閱覽民眾的服務人員相當多,而且也以學科分類,不知道他們是圖書館館員,還是具有各個領域專門知識的志工,無論是那一種,我能感受到一種樂於服務的精神,這個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館藏,而且充滿人文關懷。而這樣優質的服務,究竟是如何運作的?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去解開心中的疑問,這也許可以作為下回造訪溫哥華圖書館的功課。 ************************* 其實,我的原稿比較長,刊登出來的版本是編輯大人潤飾、修改過的(Of course! Why not! That's what you do when you're editing!!!)不過,也許是以前自己當編輯吧!雖然知道也同意每位編輯潤稿都有道理,但一直到現在都很不習慣看見自己被編輯修改過的文章,總覺得語氣不像我,或者感覺話沒講完?難道,這也是編輯的心理障礙?

Magic Story Time (台南Workshop)

2007年08月06日
公開
30

*完整版本請連結小蜜老師故事屋http://blog.sina.com.tw/story2 感謝台南功成美語補習班老闆的支持,以及教學主任Irene的邀約,八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我有個機會到台南跟幾位英文老師分享我的說故事經驗,和8位老師度過了愉快的星期一早上。 我帶了好多故事和道具,滿滿一個登機箱喔!因為有幾位老師完全沒有接觸繪本的經驗,所以我這次分享重點在認識繪本和可以搭配的活動,當然也包括我喜歡的英文律動啦! 是不是因為大家都是南部人呢?感覺每位老師都好親切喔!很容易就打成一片,一起作活動時大家也都好努力喔!謝謝你們的配合喔! (我回來整理照片時有個感想:哇!大家都是美女耶!而且身材都好好喔!...... 我真是老了啦!) 分享繪本的時候,大家都好投入喔!常常大家一起笑成一團,享受著繪本的魅力。 當我配合英文歌曲帶一些誇張的動作,大家也很捧場地一起玩,完全不顧形象囉! 大家沒想到我會貼出來吧!呵呵!可是我好喜歡這兩張照片,真的可以代表那天早上有多麼好玩∼ 這次帶給大家的分享,有很重要的一部份是如何將說故事搭配在課堂英語教學裡面,所以我也分享了許多帶領閱讀課的經驗,比如說如何將繪本搭配教學目標來使用。大家都好認真地做筆記喔!(超級感動中......) 謝謝每位老師最後給我很棒的回饋,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見面聊繪本,到時候我也很期待大家實際操作之後的回饋唷!也謝謝Irene的促成,期待將來北京的合作吧∼^^...其實是想去北京玩啦!哈哈! Michelle *完整版本請連結小蜜老師故事屋http://blog.sina.com.tw/story2

Magic Story Time (台中Workshop)

2007年06月02日
公開
28

*包含照片的完整文章請連結小蜜老師故事屋http://blog.sina.com.tw/story2 六月的第一個週末剛好有個機緣,受台中一所幼稚園的邀請,去向園裡的英文老師們做一場師訓,主題是說故事教學。 幼稚園的教學主任告訴我,他們準備在園裡推廣說故事教學,很棒的園所吧!不但特別裝潢了一間故事屋給孩子們聽故事,還自己做師資培訓,老師們不必自己花錢到處上師訓,福利真好!我跟主任開著玩笑說,不如我跳槽到台中好了! 當天一大早就從台北出發,扛著一大堆的繪本與教具下台中,這次想跟老師們分享的主題是繪本欣賞和活動設計,因為該園所未來的方向是將故事教學融入英語教學中,與單純的說故事活動稍有不同。這個幼稚園規模很大喔!有十幾個中籍英師,十幾個外師,我去的那天園內在辦招生活動十分地熱鬧呢! 事前,我花了許多時間製作Power Point,也準備了講義,事先跟該園所教學主任溝通需要他們支援的器材。沒想到,到了台中,主任卻告訴我因為資訊部沒有上班,所以沒有單槍投影可以使用。哇!果然出現了突發狀況,還好,我早就預想過萬一當天沒有單槍時該怎麼辦,所以也沒有太驚慌,心想,扛著這麼多繪本來台中真是對了,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繪本上面囉!這剛好可以呼應我要分享的"What makes a good story-teller?"的其中一點:Always have a backup plan! (因為不確定老師們願意露臉,所以幫大家打上了馬賽克,Sorry囉!) 一開始先跟老師們聊聊,了解一下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老師們最想知道的除了認識繪本之外,還有關於說故事的時候該如何與孩子互動。我發現所有的幼稚園老師或英文老師最喜歡的繪本就是No, David! 系列,老師們跟我分享了一些他們帶領這本書當時及之後孩子們的反應,在教室管理上真的能發揮很大的力量,很有趣喔! 我與老師們分享了許多繪本,重點放在如何選擇繪本,引導孩子觀察與欣賞繪本,還有繪本可以延續或配合哪些教學活動等等。我還跟我自己美語班的主任借了昂貴教具∼The old lady,跟大家分享了old lady不僅可以配合說故事吃些怪東西最後昏倒或死掉,還可以配合園裡的主題介紹蔬菜、水果等等,讓孩子知道吃些什麼健康的食物old lady才不會生病。 我們花了一些時間討論"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該不該停下來與孩子討論?",我分享了Read-aloud Handbook裡的一個研究:在25個4歲孩童的教室裡,針對三種"老師和孩子之間閱讀時的互動方式及其成果"的研究~ 1. 故事的前後較少討論,但故事中有許多針對故事內容和角色、情緒等的討論和分析。 2. 無論故事中或前後都很少互動,即使老師提問都是引導孩子回答yes/no或對/錯這類的問題。 3. 故事中較少互動,但故事前會有一些討論,以及故事後有大量的討論,老師會針對書中內容及角色引導出一些與孩子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 一年之後,發現第三種方法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字彙發展)較有幫助,而第二種是效果比較差的方法。 這是針對Read-aloud in the classroom做的研究,不過我覺得可以應用在教室內說故事,於是提出來與老師們分享,我比較喜歡使用第三種方法,可以維持故事的流暢性,故事前後的討論也可以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有些故事當中互動性很強的,我也會使用第一種方式來進行。 老師們提到他們的教室裡孩子很多,很難一一地讓孩子發言,對於教室裏有超過25個孩子的老師們來說,的確在故事中進行討論非常困難,故事後的互動可能會比故事中來得容易一些,也較能掌控秩序。 沒想到我準備的東西太豐富,不小心就超過了預定的課程時間, 預定要講的東西還沒講完,而且讓老師們陪著我餓肚子,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趕快做了結束,有位老師前來問我可不可以用email問我問題,好感動喔!很謝謝這位老師的熱情參與,她在演講過程中提出許多問題,很頻繁的互動讓我十分感動,希望當天的分享對老師們有幫助喔! 師訓結束,就跟台中的親戚會合,我的媽媽、妹妹、乾兒子也到台中來,好久沒到台中玩了,趁這個機會當然順便來個Family Reunion,好不快樂呀! Michelle *包含照片的完整文章請連結小蜜老師故事屋http://blog.sina.com.tw/stor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