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aw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載] 讓孩子明瞭家長的難處

2009年06月17日
公開
5

親子之間�讓孩子明瞭家長的難處 【聯合報╱王惠珠(台中大肚)】 2009.06.19 03:13 am 女兒班上在一個多月前,師生及家長便開始策畫畢旅行程,幾經開會討論,最後決議去馬來西亞,順道與來訪多次的當地中學做交流。 同學與家長都興致勃勃,我雖置身其中,卻未感染這份雀躍的心情,因為在學期初,外子與我已告訴女兒,因經濟考量,她將無法參與這次的出國畢旅。 起初女兒一臉失望的表情,雖然口中應允,但每次言談間總有意無意的透露著,她還抱持一絲希望,等我們改變心意。我曾私下與外子商討,可有變通的辦法,在無法可想之下,還是依原來決定。 為了讓女兒知道父母的難處,我將近來家中所遇的困難告訴她,此後女兒不再提起畢旅的事,心情也開朗許多。 前次開會時,老師曾告訴家長,不要怕讓孩子看到大人軟弱的一面,父母也會生病、會遇到挫折,及時讓孩子了解,他們才能用同理心去對待父母,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當個打不倒的鐵金剛。 在這之前,曾有熟識的家長,說服我讓女兒參加,還幫我想了許多方法,他們的熱心使我感動。但我告訴孩子,人生有許多事不能如願,錯過一次不等於永遠沒機會。對女兒來說,或許是份遺憾,但也藉此機會讓她知道,必須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人生歷程本來就有許多取捨,提早體認這一點,也算讓女兒上了一門課。 【2009/06/18 聯合報】@ http://udn.com/

[轉載] 執著與放手

2009年06月16日
公開
5

執著與放手 常常覺得「執著」跟「放手」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在追求自己的執著時,往往需要做出犧牲,而那樣的犧牲就叫做放手,在決定放手的時候,又經常是為了追逐別的。 想要天底下出現事事完美的好狀況,機率實在是低的可以,魚與熊掌有九成九的機會不可兼得。這就是抉擇。選了這個,就得放棄那個,要想兩手都抓,到頭來很可能發現自己落個什麼都沒得到的下場。 有時候,放手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可是能夠完全放下的人不多。一個朋友曾經說,就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吧。我不這麼想。時間只是療傷的工具,答案是人自己給的。 或許答案的殺傷力可以要了我們的命,可是我們選擇勇敢的接受它。 藉由口中的嘶喊和狂奔的淚水,我們知道自己心中所受的創痛,也可能因為深深的悲哀而造成精神上的麻痺,在他人看來,我們一點反應也沒有。可是我們做出了選擇。 如果說在執著或是放手之中必須做出選擇,只不過是決定要把創口放在哪裡的話,就讓我們祈願,我們的心靈都能夠因為這樣的斲傷而變得更加堅強。套一句某齣戲中的對白:「如果說這樣是讓我的心靈被狠狠的切去一大塊,就讓它能夠向蜥蜴的尾巴一樣,雖然說斷掉了,但是還能夠不斷的再長出來。」如果說抉擇都必須經過掙扎的煎熬,就讓我們在煎熬之後能夠將自己再次粹煉得更貼近自己與生俱來的本質。仔細的思量加上靈魂深處的勇氣,將成就我們在面對每一次抉擇,每一次執著或放手時的那種無畏。即便有悔恨和不捨橫阻面前,我們都能夠洞察來自心底的聲響,向前邁步。 在人的生命旅途中有很多事是需要決擇的。既然痛下決心了,就不要再想什麼後悔不後悔的問題了,「捨得」、「捨得」這兩個字是分不開的,有「捨」才有「得」,當你決定了就別反悔,生命的火車是不等人的,也許在你下決定的同時,你已經失去了一些東西也說不定呢?

[轉載] 一位兒子的幸好哲學(轉寄)

2009年06月14日
公開
3

兒子的幸好哲學(轉寄) 前幾天中午接到么兒老師的電話:「安安在走廊打棒球,被球棒打到左眼上方,眼鏡也碎了。」我十萬火急趕到學校,將摀著左眼、還流著血的兒子帶去醫院。醫生說:「眼鏡碎片割到眼皮,幸好沒傷到眼球,不過要縫個五、六針。」 回到家中,我忍不住責問他為何在走廊打棒球,「老師不是規定不可以在走廊打棒球嗎?你怎麼可以不聽話?」「我沒有,我是上廁所路過,剛好小傑揮棒才打到我的。老師好生氣喔!她是不是以為我不乖?」隔天早上我到學校,請老師查明事情原委。我向小傑保證不會要求他賠償眼鏡後他才低頭承認:「安安並沒有跟我們在走廊打棒球。」老師這時改口稱讚兒子:「安安一向是個好孩子。」黃昏時,我一如往常在校門口接兒子放學。回程中他遠遠看到小傑,興高采烈對他揮手:「小傑,再見!」「安安,你不會氣小傑打破你的眼鏡,又害你受傷嗎?」我訝異的問。「不會啦!他又不是故意的。」兒子心無芥蒂。 「可是,」我仍忿忿不平:「起先老師還冤枉你不乖;而且你流好多血,又縫了五針,一定很痛!何況小傑也沒賠我們配新眼鏡的錢。」「媽,沒關係啦!幸好最後老師知道我不是壞孩子;幸好眼鏡碎片沒弄瞎眼睛;幸好那些在走廊打球的同學沒有再被處罰。」兒子在機車後座,小腦袋靠在我肩膀,「媽咪,妳知道嗎?小傑他沒有媽媽,爸爸找不到工作時還會對他兇,幸好妳沒有跟他要配眼鏡的錢,我怕他會被他爸爸打。」我感覺他雙手攔腰把我抱得緊緊,「幸好我有爸爸媽媽疼。對了,眼鏡錢可以從我的零用錢裡慢慢扣呀!」看著兒子蹦蹦跳跳進了家門,我的眼角有點濕了。孩子,媽媽真是慚愧,為什麼我只想到老師對你的誤會和同學造成你的受傷;反而是你那一連串的「幸好」,讓媽媽領悟了什麼叫善良、體貼、包容及惜福。 孩子,謝謝你!

[轉載] 親子教育的五項要件

2009年06月13日
公開
10

未成醫生反成病人 我在精神病院服務的那段日子有許多對生命的感觸,尤其當接觸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的病患,我忍不住思考,為什麼一個大家都認為優秀的孩子會變成精神病患?原本他應該是醫生,但他還沒當過醫生,就已經是病人了。我對他很好奇,每天晚上別人都回家的時候總會撥空去陪他,護理長警告我:「你要特別小心,因為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被他打過,只有你還沒有。」我以為是自己有什麼特別高明的地方,所以不曾挨打,但她告訴我,只是因為我是新來的,所以暫時免於被打。之後,我有幾個月的時間跟那位病人維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我很想接近他,但又很怕被他打。後來,護理長告訴我,如果想要去陪他,應該要稍微接觸古典音樂,因為他很喜歡古典音樂。 高處不勝寒 當我有了一點古典音樂的知識後,我跟他聊天的時候,有一種「啊,通了」的感覺,我第一次看見他微笑,他告訴我,這是他十多年來第一次微笑。我很驚訝,一個那麼優秀的人,竟然連「笑」都覺得困難。之後的幾個月,我又知道了他從小學到高中,這麼長久的日子,他從來沒有考過第二名,一直都是第一。之後,我又在他身上發現了兩個秘密。一個秘密是:他令我想到金庸筆下的兩個人物:東方不敗與獨孤求敗。我們常常羨慕一個在頂峰的人,卻往往忘了「高處不勝寒」,一個高成就的孩子,往往是高壓力的,是孤獨的。我最喜歡金庸筆下的周伯通,他表面上看起來很笨,其實卻是最聰明的人,就是老子說的:「大智若愚」。 智慧的兩個層面 我們看一個孩子不能光看表面。人的智慧可分為兩個層面,一種是「外在智慧」,一種是「內在智慧」。外在智慧就是「背多分」,就是學業成績優異,很令人羨慕的類型,然而,外在智慧對於一個人成就的影響只不過佔百分之十而已,人真正要成功是要靠內在智慧,就是慈悲、自信、快樂、體力等等,但這些是很難看見的。有個老師曾說過:「一張考卷考不出一個孩子。」──這是真理,孩子的智慧就像宇宙,一張考卷,幾十個題目,怎麼考得完?我們連週遭的事物都懂不完,憑什麼以為自己很偉大,能夠懂很多?別把自己變得太偉大,也別要求我們的孩子太偉大。當我們看到孩子因為「偉大」而淪陷,那是最大的悲哀。 走對的路 另一個秘密是:他告訴我,如果他學的是古典音樂,他就不會是精神病人了。我聽他這麼說,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一個人再怎麼厲害,走錯了路就什麼都完了。現在上大學很容易,根本不必擔心,該擔心的是有沒有學問,有沒有能力──只有走對路的人才會有學問、有能力。那個孩子很聰明,能考上醫科,但他也很明確的告訴我,他不會是個好醫生,因為他不喜歡當醫生。如果時光能夠倒轉,他會是個很開心的音樂家。我在精神病院待了好幾年,遇上了好多這樣的病人。每當我碰到這樣的病人,我總有些想法想跟父母們溝通,想讓孩子們別再踏上同樣的路。 成功的五個條件   離開醫院後,我從事親子教育的工作,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新的觀念。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用的、成功的,但我們常常有兩種迷思,一種是以為「智商」很高的孩子將來的成就都會很高,其實不然,沒有任何的研究結果證明智商高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另一種是我們常常以為孩子「考第一」即是成功,但沒有一所學校敢頒發「成功保證書」,就算考上了建中、考上了台大,不等於一定會成功。假設一個孩子考上了醫科,當上了醫生,不見得就會是個好醫生。 我的朋友有大半是醫生,但真正的好醫生卻很少,如果一個人考上了醫科、當上了醫生,卻是個壞的醫生,父母是要還是不要?我想我是不要的。這個社會充滿著「一流」的迷思,每個人都渴望「一流」,但一個「一流」的人不見得是個「有用」的人。我不是反對「第一名」的孩子,我反對的是一個「第一名」卻沒有慈悲的人。要成功,除了一流之外,必須加上如慈悲、友善、健康、開心等等的特質。 有個老師告訴我,目前的教育正逐步邁向「缺德」教育──沒有「德行」的教育。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教出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工作者」。我們有時會發現,自己辛苦了一輩子,所得的卻不是想要的。日休禪師說過,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只做過兩件事:一是等待,二是後悔;兩樣加起來叫做「來不及」。 一個孩子要成功與成績、智商無關,而是要有五個條件: (一)、自信 自信就是學習的動力,但我們教育裡,被鼓勵的機會太少,我們總是只看到孩子的缺點, 而不是優點。如果連父母都不看孩子的優點,別人怎麼會看到你孩子的好處?有人是小時了了,有人是大器晚成;很多孩子十二歲是資優生,十六歲就不是了,這才是令人憂心的。美國有個十二歲考上哈佛,十六歲大學畢業,十八歲在普林斯頓大學讀完博士,十九歲到紐約州立大學任教的孩子,他接受訪問時提到,在哈佛的日子裡,除了寂寞還是寂寞,而且他沒有「童年」。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沒有一切,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活得有意思。 人生總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想想看我們讀書時代的第一名哪兒去了?好像都不見了。讓孩子順其自然,終會有水到渠成的時候。很多人欣賞史懷哲,但當我讀了他的傳記才知道他原來也不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三十歲才考上醫科,三十八歲才從醫科畢業,一個這麼遲才當上醫生的人,被稱為「非洲之父」。還有一位劉其偉老先生,三十八歲學畫,六十六歲才成名。我相信人生終究是有出路的,只是遲早的問題。 一個自卑的人很難成功,因為自卑的人必須花很多時間去修補心靈的裂痕,哪有時間成功?一個有自信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憂愁上面。自信怎麼來?多給一點鼓勵吧!台灣這個社會嚴重缺乏「好話」,我們應該從家裡開始營造「說好話」的環境,去找家人的優點,多說好話,讓家人開心,自己也開心。另外,多一點幽默,一個幽默的孩子的學習效果是沒有幽默感的一點九四倍;並且,一個幽默的人才能夠應付壓力,才能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中生存。 (二)、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歡的,父母要知道,並且支持;父母們常常忘記興趣才是最便捷的路。我有一個很喜歡運動的同學,每次考試,他都要我讓他「看幾題,及格就好」,現在他是台灣目前為止唯一的運動心理學家,在大學裡任教。我在此想提醒所有的父母,孩子「走對路」才是好路。 還有台灣知名美術家蔣勳,他也不是很會讀書的人,但他遇上一位好老師,那位老師告訴他,他的天分在美術,應該往美術方面發展,他聽了那位老師的話,走上美術這條路,當他準備留法時,他完全不懂法文,但因為對美術的熱愛,他找到了學習的動機──有興趣才有動機,有動機才會主動學習。 (三)、創意 創意是什麼?創意就是把兩樣不相關的事物連在一起,讓他們變得相關。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說:「我這個獎有一半要歸給父親,因為他給了我三種不凡的能力:思考力、想像力與創造力。從小,我就知道答案不只一個。」一個孩子回答問題時有一個以上的答案,就是創意,就是父母所要給孩子的。林語堂女兒曾說父親是「不知道先生」, 她的文章中提到,小時後有問題問父親的時候,父親總是說:「我不知道,我們一起來查查百科全書如何?」──這就是她父親給她最大的智慧。她從小就知道,腦袋裡裝不了太多知識,知識都藏在書裡。心理學家也證明,腦袋只負責兩件事:記憶與遺忘。 所以死背是沒用的,死記的東西終究會被遺忘。我們該教導孩子圖像記憶,而不是死板的文字記憶。有個哲學家說,大人要教孩子兩本大書:一是自己,一是大自然。教孩子懂自己的興趣、性向、能力;教孩子懂大自然,大自然像一個宇宙,不是一本書就能圈住的,書裡給的只是閱讀自然的智慧。讀書的意義在於懂得讀書;讀書的目的在閱讀大自然。真正懂得讀書、懂得讀自然的孩子,不只是用眼睛,還會用其他各種感官發掘自然,還會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才能真正「用心」閱讀,才能真正了解一件事的來龍去脈,這樣的孩子才是有創意的孩子。所以,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不要直接回答,而是要從旁引導,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四)、健康 台灣的孩子令人憂心的並非「智力」不足,而是「體力」不足。有報告指出,台灣孩子的體力比日本差了百分之三十,比對岸差了百分之四十。如果一個人的健康不佳,人生的「長路」也會變成「短路」,但我們常常忽略了「成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一個體力好的孩子,比體力差的孩子多了一點七三倍的學習效果,兩者之間的差別是很明顯的。 (五)、快樂 假若我們的孩子一無所有,起碼也要開心。但在台灣這個社會,笑得太開心似乎有種莫名的威脅性,人們看到笑得太開心的人,幾乎都會產生異樣的眼光,這是不對的,我希望台灣能夠變成一個開心的社會。一個快樂的孩子的學習效果是不快樂的一點七六倍,由此可知快樂有多重要。一個不快樂的人,所有的時間都耽溺在找快樂,怎麼有時間演好自己? 我發覺現代人在教育上忽略了一些簡單而重要的準則,反而一直找尋一些沒有意義的東西。一個孩子重要的不是考什麼分數、讀什麼學校,而是真正學到了什麼,有什麼能耐,這才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 愛的三個階段   人要學習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學會愛自己,一個愛自己的人,才可能去愛家人,人若是整天忙於工作,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就只能把家當成旅館,每天進進出出,怎麼能夠好好的愛家人呢?第二個階段:學會愛家,我覺得家要有兩種意義,一是港灣,每個人出去都像是流浪,回到家,就是靠岸了,所以家要給人安全;二是花園,花園就是綠意盎然,讓人有休憩的感覺,回到家,可以深深吸一口芬多精。一個人學會愛自己以後,家才能變為這樣的家。最後:學會愛孩子,孩子要用愛來養育,而不是用錢、用學歷等等。 教育的最終目的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在功成名就、光耀門楣,而是在教養出一個有工作、有收入,還記得有父母的人,這才是人生的原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念,是因為我知道人只有一輩子,因為只有一輩子,所以緣分不深,所以要惜緣;只有一輩子,所以不該看不起孩子;只有一輩子,孩子能陪我多久?我的教育觀點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多陪我一會兒,在他不得不離開我身邊的時候,能對我有些惦記,能夠多待在我身邊,如果不能住在一起,他能夠選擇住在我附近,能常常回家,那麼我就覺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 ☆☆☆ 建議父母親:「小時候好好教,比留錢財更重要」。父母親要做的,就是小時候多陪伴, 培養孩子好習慣,教給他正確的價值觀,等孩子長大,就可以放心的「放手讓他去打天下」。「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清朝禁菸名臣林則徐的家訓,提醒為人父母者,留太多錢財給子女,只會「損志增過」。 本文章引自~作者 游乾桂(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長)

[轉載] 別急著給建議

2009年06月13日
公開
8

別急著給建議 曾經有一位正面臨感情瓶頸的讀友上網留言,問該不該和交往兩年的男友分手。據她的描述,他真是個大災難。自私自利、脾氣古怪,甚至還有暴力傾向,兩人若一言不合,他就會動手摔東西。基於「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道理,我提醒她多留意,如果溝通無效,男友又無法改進,不如趁早放棄這段感情,即使到最後失去他、只剩下自己,至少不會把青春浪費在一段不幸福的關係裡…… 幾個星期過去,他們兩人重修舊好。並不是因為他的重大改變,而是她的不斷妥協。我卻收到一封來自她的男友寫的電子郵件,很憤怒地指責我挑撥離間。 她知情後,也出面向我道歉,說她當時只是情緒不好,找個對象吐苦水,並沒有意思要將男友棄之不顧。 沒有立刻學聰明的我,相隔不久,又犯了另一項錯誤。一位學弟在職場上碰到疑難,問我該不該辭職、另謀出路?他的主管常對他提出無理的要求,而且常要他背黑鍋。向我傾訴的時候,他的語氣時而哀傷、時而氣憤,並且表示無法在那家公司繼續再多待一天。看他那麼痛苦,我從他混亂的敘述裡,歸納出幾個重點,建議他在可能的情況下,進一步與主管溝通,若長期無法取得彼此的信任,也許該考慮轉換跑道。幾天之後,他卻親自跟我說:「你的分析,實在太理性了。我永遠也沒有辦法像你那樣。聽完你的建議,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中用。就算決定要轉換跑道,我恐怕也無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了。」 一時無言的我,這下終於明白:大部分的人,對自己面對的難題,心中自有定見。落難的時候,需要的是附和著鼓掌的人,而不是太多具體的建議。 很多朋友找人傾訴心中的痛苦,表面上好像真的是虛心求教,希望得到一個具體的建議。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想找個心情垃圾桶,一吐心中不快而已。他們巴望能找到一個溫柔的知己,而不是理性的智者。他們寧願有人陪著一起咒罵所譴責的對象,而不必花力氣去執行那些改變現狀太多的建議。 即使你真的想幫他,也必等到他的度過情緒低潮以後再說,別在他最痛苦的時候,急著給建議。他需要的是同情與憐憫,不是建議!

[新聞] 證嚴法師說:溺愛 讓孩子無法無天

2009年06月12日
公開
19

更新日期:2009/06/06 03:15 何榮幸、高有智、簡東源�花蓮報導 虐兒事件頻傳,家庭教育問題令人憂心。在《靜思語》出版二十周年之際,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向來訪的本報記者強調,有些不稱職的父母確實需要教育,但她認為虐兒事件只是個案,更多的家庭問題是「孩子被過度寵愛,變成是非不分」,她呼籲為人父母者「要疼孩子,但不是寵孩子。」 證嚴法師並憂心「高等教育膚淺化」現象,大學生連基本的仁義道理都不懂,從前年代,父母從小就會教導禮義廉恥,現在孩子見到客人或長輩,不僅不會打招呼,還態度傲慢,在一旁的父母親也不會教導做人的基本道理。 面對高中、大學錄取率飆高,學生幾乎都可順利考上大學,社會風氣卻不見改善,證嚴法師強調:「學歷太高也不一定有用,書讀多了又怎樣?」人人都只想讀書,結果農地都廢耕,文字紙張又不能當飯吃,人人若都只想筆耕,就沒人願意修路,這樣怎可能會有高速公路?道路怎可能會這樣平坦? 她強調,目前社會雖然每個人都是學問很好,但治安反而變更差,社會生活品質愈來愈低,人類的欲念越高,能力卻越來越差,實在可惜。古代人生活充滿智慧,現代人卻只是得到書本上的常識和知識,但這都不是生活的、深奧的和有經驗的智慧。 《靜思語》出版至今滿廿年,相關書籍產品已發行三百四十五萬餘本,並以十一種語言傳布全球,本報記者特別造訪慈濟精舍請證嚴法師分享心情。 證嚴法師針對家庭教育問題指出,她觀察當前的親子關係和教育,感慨家長溺愛的家庭問題叢生,孩子變成是非不明,無法無天。她說,從前的家庭從小就教導人倫禮儀,禮儀在分寸中,做人要懂禮儀,分寸不能差,就連進校門,都會有禮義廉恥,現在都沒有了,「過去時代的家庭教育很嚴格,現在都在流失了。」 她指出,現在的父母有的年紀很輕,上一代就已經沒有嚴格的家庭教育,造成一代不如一代,人都已經走樣了,過去父母會罵小孩子「不像樣」,現在的家庭教育也讓許多人越來越不像人樣了。 彰化縣日前發生駭人聽聞的油鍋煮嬰案,證嚴法師認為,這是該家長有「心病」,但這僅屬於個案,媒體不須要過度渲染,「寵壞孩子的故事更多」,一般父母親還是應嚴加教誨孩子,讓孩子懂得分辨是非,現在孩子有夠皮,不能縱容或過度寵愛。 靜思語屆滿二十周年之際,證嚴法師也希望靜思語能夠深入家庭教育,不只教導小孩,也教導父母,她說:「父母就是孩子的模,想要孩子變成怎樣形狀,自己就要先做好。」

[轉載] 放下

2009年06月10日
公開
9

放下 今天看到一個記者結束生命的事,感慨良多。 去年,我的一個朋友也選擇了結束生命,他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在別人眼裏年輕有為,前途無量。 其實很多人都有孤獨、迷惘、甚至想到此為止的念頭,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這個勇氣。 知識份子,尤其是優秀的知識份子,往往會給自己背負著一個沉重的理想包袱,當他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鴻溝的時候,失望是很自然的。 人往往會跟人比,我在跟這個清華的博士比的時候也自慚形穢。 他是一直讀下來的博士,比我年輕,而且一畢業就進入了非常好的公司工作,妻子在讀心理學博士。 從我的角度看,實在不知道能有什麼想不開的,但他的病歷明確地告訴大家,他有很嚴重的憂鬱症。 但像我這樣的庸人,往往會看還有比我更不如意的,然後就心滿意足地洗洗睡了,而對自己的理想很堅持的人,要不就繼續與現實衝撞下去,要不就選擇結束生命。 其實,即使像我這樣不是知識份子的俗人,也會時不時地有朋友發信過來,叫我注意生活與事業的平衡,也就是 BALANCED LIFE。 這個英文是什麼意思呢?是平衡的生活,也就是說,除了賺錢以外, 還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朋友、愛好等等。 如果我告訴你:我每天工作14小時、回家跟親人說不上幾句話,你覺得我的生活平衡嗎? 好在我不是這樣。 我一直覺得業餘時間在家陪親人散步、看電視、給親人做飯是最大的享受,因此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平衡的。 但前天我讀MBA時候的同學發來的信還是叫我感慨不已: 在一個著名的寺院裏,住著一位非常有道行的靜修道長。 他每天都要在傍晚6時去餵他的狗。 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 每到日落時分,靜修道長就為『放下』送飯了,嘴裏還一邊呼喚著:『放下!放下!』 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道長: 為什麼要給狗起這個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 靜修道長不語,讓他們自己去悟。 小弟子就觀察老道長,終於發現:每天當道長餵完狗後,就不再讀經書,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散散步。 小弟子到道長面前,訴說了他們觀察的收穫,老道長微笑地點點頭說:你們終於明白了。 其實我在叫狗的時候,其實也是叫自己『放下』,讓自己放下許多事情。 因為人們不可能在一天內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將一天中最很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足夠了。 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其實學會『放下』的意義就越大。 正仿佛當你自學遭遇滅頂挫折時,不妨手搭涼棚,你一定會發現:天並不會塌下來。 這並不是不求上進,恰恰在於懂得放下的,才最終會贏;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穫的往往只是焦慮和疲憊。 就在今天,在我看到這位女記者的事情之前,我又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支西方的考察隊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請了當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嚮導,由於時間緊,需要趕路,而這些土著人很吃苦耐勞,背著幾10公斤的裝備物資依然健步如飛, 一連三天,考察隊都很順利地按計劃行進,大家都很開心。 可是第四天早上,考察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土著人們都在休息不走了,好說歹說就是不願出發。 隊員們很奇怪,這幾天大家相處得很好啊,是不小心觸犯了他們還是要坐地加錢? 這時,土著人的頭領解釋道,按照他們的傳統,如果連續三天趕路,第四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以免我們的靈魂趕不上我們的腳步。 這個現代人也許看來很難理解的解釋,讓我很受觸動。 我們的生活太忙碌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日復一日地在趕路,以至於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一下,就不斷地被很多東西推著走, 或者追逐著眼前的東西而去,而我們的靈魂早已落後在我們匆匆趕路的身影後面無影無蹤。 沒有了自己的靈魂,我們的生活就交給了外物去控制。 又到了一周,我們是不是也該放緩腳步,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特將此文致給忙碌工作的我親愛的朋友們,辛苦之餘,別忘了也歇歇!

[轉載]常保快樂的十個方法

2009年06月03日
公開
5

常保快樂的十個方法 •講義雜誌 2009/05/27 快樂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有助認清面對逆境的方法:「壞事總會發生──我們無法避免。」但是,如果知道該如何面對,快樂不但可以手到擒來,還可以維持良久。 【文�Siri Carpenter;節譯�陳靜妍】 傅瑞德•布恩博士是芝加哥羅耀拉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年來,他致力於研究「刻意的享樂」:我們用來加強或延長正面感受的思維或行為。他發現,這樣的行為不僅加強我們的幸福感,更會改善健康狀況。相關研究顯示,抱持正面思維的人不但生病機率較低,從病痛中復原的時間較快,也較長壽──平均多活七年半。 當然,生活順遂時保持快樂並不困難,遭逢逆境仍保持樂觀才是挑戰,卻也更顯重要。布恩表示,快樂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有助認清面對逆境的方法:「壞事總會發生──我們無法避免。」但是,如果知道該如何面對,快樂不但可以手到擒來,還可以維持良久。 以下是布恩建議的十個方法,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和滿足: 1.分享正面的感受 讓孩子們知道,你和他們在一起時有多麼快樂;告訴另一半,老闆對你的讚賞;寫電子郵件告訴你最好的朋友,自己如何記得去年的露營,並附上一張好玩的照片。彼此分享快樂的回憶和經驗──即使只是計畫這麼做──就是延長、放大快樂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布恩的研究顯示:「這麼做能延長本來會消退的情緒,」他說,「確認和其他人的連結,是把人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2.創造回憶 在心裏記下會讓你回味無窮的片段。回憶生動、特別的場合,指出它們所帶來的快樂是什麼。你愛你紅色的羊毛圍巾,是因為它漂亮又溫暖,還是因為它的味道使你想起兒時在雪地玩耍的情景?唯有記得不要分析過度,才不會失去樂趣。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提摩希•威爾森博士表示,你所需要的,是分析這些經驗如何幫助你塑造出自己的一部分,並回頭重新體驗一次。在快樂時刻中加入神祕感──比如回憶什麼是意外,或讓你難以了解的──可以加強快樂的力道。「如果分析特別的時刻,結果反而變得普通或可以預測,那就不會得到特別的好處,」威爾森說。 3.恭喜自己 自豪於難得的成就。如果你花了一年在健身房流汗,達到減重目標,吹噓一下自己的成就,和他人分享。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恭喜自己」。「很多人無法吹噓自己的成就,因為太過謙虛,或覺得不該太得意,」布恩說。恭喜自己和無恥的自大間只有一線之隔,但不必擔心:你如果越了界,自然會知道。 4.使感官更敏銳 閉上眼睛,把一塊黑巧克力放在舌頭上、吸入鹹味的海邊空氣、聽你孫子玩樂的聲音。關閉某些感官,專注在另外的感官上,能加強這種正面體驗的享受,特別是短暫的時刻。 5.比下有餘 比上不足使我們覺得匱乏,但是比下有餘可以加強快樂的感受。想想事情有可能更糟,或以前本來更糟。只須輕鬆一點──不需重溫癌症治療,或對鄰居的不幸沾沾自喜。只要注意:今天的天氣是否比預期更好?你的體力是否比一年前好? 6.專注 有些快樂的時刻,似乎需要清醒地思考和分析。但其他時候,我們只是單純地沈浸在當下的快樂,不需要刻意分析或評斷。在周末撥出時間從事最喜歡的興趣,讓自己可以達到「從容」的境界。 7.裝到會為止 臉上擠出笑容──即使你不想──其實真的可以招來更多快樂。所以,熱烈一點,別只是單純地吃掉本季最好的水蜜桃,奢侈地享受每一口吧。看電影時大笑,對著鏡子裏的自己笑。布恩說:「畢竟,殺死樂趣最成功的方式就是壓抑。」 8.把握時刻 有些快樂的事件來得快,去得也快。比如,在女兒十六歲的生日宴上,意外地有人為你的工作成就舉杯祝賀。很顯然地,正面的體驗愈快結束,就愈難享受。但矛盾的是,布恩發現,提醒自己時間過得很快,快樂很短暫,卻可以讓我們在發生的時候好好享受。 9.避免煞風景的想法 世界上的悲觀主義者已經夠多了。負面思維只會澆熄快樂,例如自我貶抑,或擔心別人的看法。把這些想法放在一邊,當你發現自己沈浸在快樂中,給快樂更多成長空間,不要說自己為什麼值得這些好事,可能發生不好的事,可以更好等。有意識地決定擁抱快樂。 10.說出感謝 「培養感激的態度,」布恩說。決定自己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無論是受邀參加派對,或樹下的陰影,試著感謝這些快樂的來源。不過布恩說,不需要一直表現出感激,但對朋友、陌生人或宇宙說「謝謝」能加深我們的快樂。 【完整內容請見《講義雜誌》2009年5月號】

[轉載] 牛頭叔叔說故事:『為什麼妳要道歉…?!』

2009年06月01日
公開
7

牛頭叔叔說故事:『為什麼妳要道歉…?!』 =================================================== 「小外甥在學校闖禍了!」接到爸爸的電話。 「什麼事啊?!」我問。 「聽說把小朋友打到流鼻血啦!」 爸爸有些緊張,他要我立即前往學校了解情況並處理。 我一直很疼小外甥,他個性很憨厚,為何會出手打人呢?我實在搞不懂! 於是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逕往學校去…… 進導師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是: 我的大姊一直彎腰卑恭的向對方家長道? ?FONT face=sans-serif>… 但是對方家長似乎完全不領情,脾氣火得像什麼似的… 對方家長還一直說要找警察來,一定要把小外甥關起來…!!! 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外甥,他的臉色鐵青,一肚子火氣, 我知道他從小的脾氣就是拗,但是從來不和人惡搞的! 他今天動手打人,我相信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一進去導師室,什麼話都懶得說,直接抱起了小外甥,說: 『不要怕!舅舅來了!你什麼話都可以說!』 這時小外甥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打人就不對了!說什麼說!還有臉哭?!』對方家長劈頭就這樣堵我! 我火氣也來了,決定嚇對方一下,開口就操台語開罵: 『幹!你是三小!沒看見恁倍在教厝裡的小孩講實話喔?!』 『你不滿的話,去傳人過來!』 『恁倍最看不起不懂事理就說:打人就不對ㄟ人!』 對方先是愣住了!頓時聲音變得一片寧靜… (看來,社會上多數還真的欺負善良的人…!) 打破沉寂,直接問老師發生事情的原委! 沒想到老師也說不出所以然(這時候我的火氣真的來! 了), 於是我讓小外甥告訴大家為何他要打人! 同時我要求被打的小朋友一起站在老師面前,要他們當面對質! 『美術課,我在做我的勞作啊!』 『他很沒禮貌,過來借我的東西都不說一下!』 『但是我不想要借他啊!』 『他每次向人家借東西都不還,也不會珍惜…!』 『今天他拿了我的萬能糊就跑!我就衝過去要拿回來!』 『但是他都不還我,我也搶不回來!』 『他突然把我的萬能糊往窗外丟,別的同學幫我撿起來!』 『他還用很難聽的話一直罵我…』 『我叫他不要再亂罵,他就對我比中指,還向我吐口水…』指著自己的鞋子。 『所以我生氣就一拳打過去…』 『他…流鼻血了…』 小外甥低著頭,很後悔的表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