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麵包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被寶寶咬了怎麼辦?如何行為約束

2012年03月16日
公開
51

被寶寶咬了怎麼辦?如何行為約束 媽媽們要記住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一個奶吃得正香的孩子是不會咬乳頭的。咬的時候,寶寶已經結束了吃奶。因此那些挨過咬的媽媽在餵奶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看到寶寶已經吃夠了奶,吞咽動作減緩,開始娛樂性吸吮時,就可以試著將乳頭拔出來,防止寶寶咬。有些時候,寶寶用咬乳頭來告訴媽媽:我吃飽了。 另外兩種方法也比較有效: * 感覺到被咬,平靜地將手指頭插進乳頭和寶寶的牙床之間,撤掉乳頭,並且堅定地對寶寶說“不可以咬媽媽”。 * 被咬時,將寶寶的頭輕輕地扣向你的乳房,堵住他的鼻子。寶寶會本能地鬆開嘴,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不能夠一邊咬人一邊呼吸。如此幾次之後,寶寶會明白,咬媽媽會導致自己不舒服,他就會自動停止咬了。 媽媽同時要注意觀察,到底寶寶因為什麼咬乳頭。如果是長牙,就準備一些牙膠或磨牙玩具放在冰箱裡,或者冰凍一隻香蕉,平時多給寶寶咬這些不會感到痛苦的物品,甚至在餵奶之前先讓寶寶把這些東西咬個夠。挨了咬、停止餵奶,也應該及時地讓寶寶咬這些磨牙的東西,緩解寶寶牙床的不舒服,同時也是告訴寶寶:不可以咬媽媽,但是可以咬東西。 ps…怡秀常常回覆的方法如下妳可以在他喝完奶時發現他在扯或咬的話,那就是大聲嚴厲制止,並把他丟在一旁,表情要嚴肅不理… 相反的,如果孩子喝完奶後沒有拉扯,那麼就是極誇張的讚美,這兩種反差的方式,寶寶一定會體會出來,哪一種行為媽咪就會開心,要記得這段時間,只要他一喝完奶,就做上述動作…教個幾天寶寶就知道了 如果不幸被咬了,要記得,把孩子的口鼻往妳的胸部裏靠,孩子有求生的本能就會鬆口,或是把手伸進去救ㄋㄟ,忌急著把孩子推開,這樣ㄋㄟ頭反而會受傷

[轉載]協助孩子設定挑戰的目標

2012年02月26日
公開
43

協助孩子設定挑戰的目標(三之二) 美國新澤西的鐘定文,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曾獲得西屋科學獎,並入選化學、數學兩項世界奧林匹亞代表,數學能力為全美排名第八,化學獲得世界奧林匹亞的銀牌獎,這麼耀眼的表現,著實令人刮目相看。蔡典謨博士訪問其父母,得知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斷的挑戰孩子。 首先,他們發現孩子數學很有天分,於是設定孩子能力可及的目標,孩子自信心大增,於是父子倆共同擬定出新的目標,逐步提升能力,每個階段目標實現後,再進行下一個階段,一步步往上,逐步完成目標,孩子的潛能因而逐漸的被開發出來。 鍾先生夫婦所訂定的目標,事先會與孩子討論,讓他明白,為達目標,該做哪些準備,譬如,下個星期可以做些什麼,下個月可達到什麼程度,下學期可以參加什麼比賽;而為達成這些目標,該念些什麼書,該念到什麼程度才能有優異的表現。目標既定後,付諸實際行動,孩子多方閱讀相關書籍,不懂的地方,請教老師、教授,對於自己較弱的部分,則去參加研習營、週末班以補強實力。慢慢的,每個階段目標均實現後,其目標也不斷地往上提升,由參加校內、校外、全州、全國乃至於世界性的各項學術競賽,不僅縱橫於數學領域,進而跨向化學、物理、生物等其他領域,其數理的傑出能力受到各方的矚目,我們相信這個孩子的未來定是璀璨光明的。

全母奶寶寶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添加的原則又是什麼?

2012年02月23日
公開
51

【實戰經驗-寶寶篇】全母奶寶寶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添加的原則又是什麼? A:寶寶可以開始吃副食品的徵兆: ⋯⋯ 1.滿六個月或六個月以上:尤其是母奶寶寶,若是早於六個月添加副食品,會取代了完整營養的母奶,而滿六個月後孩子的腸胃發展才算完成,此時開始給孩子副食品才不會造成孩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2.能不靠外力自行坐正:這樣我們才能面對面給孩子餵食副食品。 3.開始長牙:表示孩子的成長階段已經準備好接受液體以外的食物。 副食品的添加原則: 1.軟硬度:液態(果汁、菜汁、米湯…)==>半固態(稀飯、米麥粉糊、菜泥…)==>固態(白飯、餅乾…)。 2.一次試一種新食物:3-5天孩子沒有出現過敏、不適(如便秘或拉拉)的症狀,便可以再增加或改變另一種食物。 3.一歲之前副食品的量不是重點,讓孩子嘗試母奶以外的新口味及練習咀嚼才是目的,因此,可以依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份量即可,若孩子接受度不高,以『三餐』進食的方式可以在滿一歲後再進行。 4.因為一歲以前添加副食品的目的是『讓孩子嘗試母奶以外的食物』以及『讓孩子練習咀嚼能力』,因此不需要將任何母奶以外的食物加在母奶中一起餵食。 5.從不易過敏的食物開始,請參考『食物過敏常見症狀與易過敏食物』 6.不要添加任何的調味料,一方面讓孩子品嚐食物的原味,一方面不要增加孩子小小腎臟的負擔,也為了不要養成孩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7.多喝開水及不限定時間次數的給予母奶:飯後喝開水可以當漱口及預防便秘,至於母奶在孩子一歲前還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也可以有效預防便秘。 8.配方奶『不是』副食品的一種,因此當孩子食量增加的時候,可以從增加孩子副食品的量著手,直到孩子建立『一天三餐』的進食方式,這中間完全無須添加配方奶。 『在寶寶六個月前,母乳是最完美的食品,沒有需要添加任何食物或飲料(包括開水)。這樣的作法可以使媽媽的奶水充足,同時減少過敏的可能。 即使在頭一年後,母乳仍可持續提供相當量的重要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寶寶六個月大時,神經發展也讓他適合嚐試他種餵食方式。他的頭控制較好,眼睛可以直視前方,稍加扶持可以坐得穩,並且會用手抓東西放至嘴裡。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情形,如果有五、六天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情況下,而他每次伸手抓東西就往自己嘴巴送,而且不停的想吃奶時,就可試著讓他吃一點熟香蕉或馬鈴薯,如果他吃得很高興而且不會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他已經準備要吃其他食物了。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幾個月的差別是正常的。 添加副食品10大原則 原則1. 持續哺乳 持續在寶寶需求時就哺餵母乳,避免因為過多的副食品取代母乳所提供的營養素及免疫方面的好處。 原則2. 漸進添加 一開始先讓寶寶吃一兩湯匙以母奶或是開水泡成糊狀的米粉,如果寶寶吃得不錯,幾天後可以另外再餵一餐。通常約在開始進食兩個月後左右,可以一天吃到三餐的副食品。一旦寶寶熟悉適應不同的進食方式時,可以慢慢改變食物的性狀,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並且添加其他的食物。一般建議先是水果泥、及青菜泥,最後是肉類。 原則3. 多樣化內容 每天提供多樣化的食物,母奶、米麥粉、水果、蔬菜及動物性食物。添加鐵的穀類米麥粉及肉可以提供適當的鐵。豆類、小魚、起司、優格等可以提供鈣。(一歲之前不建議喝鮮奶。)避免給太多的果汁,(一歲前不要超過每天120cc,之後不要超過每天240cc),因為它們只有提供少量的能量,但是卻取代了更營養的食物。為避免寶寶習慣高膽固醇的食物,有人建議蛋黃一週不要超過三個。 原則4. 準備一些可以用手抓的食物 當寶寶的咀嚼吞嚥功能越來越熟練時,約在八個月大左右,可以嘗試讓他以手抓東西吃,例如:撕碎的土司、小塊雞肉、熟的香蕉切片、煮熟的紅蘿蔔、地瓜或是麵條。不同的味道和質感,會讓他有興趣抓來吃。要注意不要讓他嗆到。不宜給他花生,爆米花,翠果子,瓜子、硬糖果或其他硬而圓的食物,以免造成異物吸入。 原則5. 天然為主 製作副食品時,以天然食品為主,無需添加調味品。製作之前,除了用具要乾淨外也記得要洗手。 原則6. 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牛奶、蛋白、花生、帶殼的海鮮類、酸性的水果,如:草莓、柑橘、蕃茄,都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一歲之前不要食用。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以免引起肉毒桿菌中毒。一歲之前不要給寶寶一般成人吃的牛奶,兩歲之前不要給寶寶脫脂牛奶,已免缺乏必需脂肪酸,並造成不必要的腎臟負荷。 原則7. 注意反應 一次從少量開始添加一種食物,注意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氣喘、皮膚紅疹、腹瀉等。如果適應不錯,可逐漸增加量,一週之後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物。 原則8. 愉快的用餐氣氛 選擇大人最輕鬆的時間開始嘗試餵寶寶副食品,可以是中午或是晚上。一開始寶寶可能不太習慣不同的進食方式及食物,需要有耐心。可以一邊餵食,一邊鼓勵他:「好好吃喔!」用餐時讓寶寶坐在固定的椅子上,培養他良好的進食習慣。可以在餵食前讓寶寶先喝些母奶,以避免他太餓。維持用餐時的氣氛。每個人的胃口及對食物的偏好不同要勉強寶寶,當他不想吃時,就抱離椅子。儘量給他多種食物去選擇。 原則9. 不要怕髒 當他習慣於吞嚥食物後,可試著讓他自己拿湯匙。當他湯匙拿得不錯時,讓他穿圍兜,地上舖報紙或塑膠布,會讓妳比較容易清理。通常在一歲以後,他可以做得較好。 原則10. 不需要用奶瓶 副食品不要放在奶瓶中,以免過度餵食,或是讓寶寶嗆到。試著讓他用杯子喝飲料,而不需使用奶瓶。市面上很多寶寶用的杯子,有兩個把手,杯子有蓋子使裡面的液體不易溢出。可先放一些開水在裡面,讓寶寶知道怎麼使用它。剛開始他可能會拿來當玩具玩,不要著急,他慢慢會學會使用杯子,等他使用得順手時,可以放些果汁或奶水讓他飲用。 注意:當寶寶開始進食副食品時,寶寶大便的形狀、顏色、或味道有可能會改變。有時你會看到食物原封不動的排出來,例如:紅蘿蔔絲、蔬菜葉,這是很常見而正常的。有時米粉、米飯、蘋果泥、或是香蕉會讓寶寶的大便較硬不好排出,可以嘗試換別種食物看看。 藉由使用適量的糖、鹽、及油,不以食物當作鼓勵,提供均衡的食物,你可以培養寶寶正確的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當寶寶開始表現出對大人食物有興趣,或是他的神經發展到可以控制頭部及手的動作時即可嚐試讓他吃副食品。不要著急,不要怕髒或麻煩,維持進餐時的愉快氣氛,和他一起享受用餐的樂趣!』(引述自『母乳最好』一書作者:陳昭惠醫生之文章 http://www.babysgarden.org/web.php?webid=91

[轉載]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2012年02月19日
公開
44

⑼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九之五)  ㈡培養專心的習慣(下) 尤嘯華是個能玩又能讀的孩子。同學感覺他平常似乎都在玩,功課卻那麼好,真不公平。尤太太表示,最主要是孩子唸書非常專心。從小嘯華非常好玩,放學回家後,母親要求他做完功課才准他玩,為了爭取較多的玩樂時間,他單獨一個人,集中心力專注於功課上,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把功課做完。之後,他可以完全支配自己的時間,或看電視、下棋、遊戲、看書等,尤太太並不加以限制。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不少家長也跟尤太太一般,要求孩子放學回家先把功課做完,但孩子卻總是拖拖拉拉,一點也不專心。深究起來,發現到父母總喜歡在孩子做完學校功課後,在給予額外的作業、習題,孩子畢竟是孩子,喜歡玩,喜歡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在事與願違之下,他們為了規避額外的功課,原本半個鐘頭可以完成的,往往拖上兩、三個小時,自然也就談不上專心了。 也有些父母喜歡陪伴在孩子身旁,盯著他們做功課,一看不對,立刻指正、教導,父母的愛心的確可敬,但卻容易影響孩子專心習慣的養成。 有些家長會透過活動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台南的林先生與孩子比賽拼圖,以時間限制來挑戰;有些孩子則藉由音樂的學習、心算等活動來達到專注力的培養;有些則由孩子有興趣的活動著手,孩子從事自己熱衷的事,自然就會積極、專注;有些則是提供一個無干擾的學習環境等。 因此父母應積極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讀書的效率,也能助其邁向成功之路。

【今日閱讀】

2012年02月09日
公開
47

【今日閱讀】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週被學生轟下台。 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時候,手腳太慢了,品質也過不了關。 ⋯⋯ 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了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呢?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幹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而每次女兒沮喪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三十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那就是前些年她連連失敗,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湊到已經年邁的母親面前,她想得到一個一直以來想知道的答案,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她明白了,實際上,母親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來源:網路文章 【Mr.閱讀曰】 如果是荒地呢 那就要重新翻土,並且放狠心的施肥灑水 並靜候休耕一段時日後 才可以耕種 不過,荒地也可以種花生 雖然不起眼 但是很美味 這裡是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 祝福您今年有好收成

[轉載]小紫營養分享文

2012年02月02日
公開
50

分享營養~取自親子天下 冠權媽過年前兩周借了70號的親子天下給我 趁過年的時候仔細的閱讀! 發現裡面有很多不錯的內容~~ ((用電鍋製作寶寶的副食品~懶人電鍋法))~p.47 將糙米、蛋白質(吻仔魚、豆腐或蛋)、纖維質(洋蔥、番茄或蘋果) 只要能夠煮熟,可以撹爛的食物放進電鍋裡蒸熟, 再用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打爛,把一部分用製冰盒冷凍起來, 需要時候再取適當的量用電鍋蒸或微波加熱後食用! 若孩子出現不耐煩或不愛吃的樣子 想想是不是東西太淡,不好吃? 可以加點鹽巴、橄欖油'糖來調味! 或變化一點顏色、或變換形狀! 若孩子想吃成人碗裡面的東西 只要不具強烈刺激性的,不妨順著他! ((副食品愛心菜單))~達人的私房食譜 (以下分別適合1歲以上以及1歲以下) 提供由小雨麻、Zoe媽! ~p.60 蔬菜類:南瓜濃湯、蔬菜煎餅、香草蕈菇焗花椰 水果類:水果海燕窩、水果奶昔、蘋果派 肉類:香菇雞肉粥、牛肉洞、小漢堡排 魚類:香蔥魚片粥、香鬆飯、香煎魚片 有氣味食物:南瓜紅蘿蔔糙米餅、西湖牛肉羹 ((吃對真食物))~ p.32 1.掌握夏天吃瓜果、冬天吃葉菜原則~台灣蔬果生活曆(陳煥堂、林世煜合著) 2.台灣的有機米,產量高、品質好,是進入有機生活的入門食物~朱慧芳 3.水產與肉品在大賣場選購,避免夏季常溫下細菌增長~朱慧芳 4.有機蔬菜與安全用藥蔬果混搭! 5.因台灣夏季蔬果普遍比冬天貴,故夏季可購買有機蔬果,同時避開農藥問題! 6.夏天豆莢類容易有農藥超標問題,故豆莢類儘量選擇有機產品! 7.有十四種食物為超級食物,比其他食物更健康,如:青花椰菜、柳橙、南瓜、菠菜、黃豆、香 蕉、野生鮭魚、番茄、燕麥、核桃! ((春夏秋冬的應時蔬果))~P.24 四季皆有:番薯、豆芽、毛豆、玉米、花生、馬鈴薯、洋蔥、竹筍! 春天:胡蘿蔔、青椒、韭菜、莧菜、蔥、敏豆、枇杷、李子、香蕉、桃子、蓮霧 夏天:絲瓜、冬瓜、苦瓜、扁蒲、茄子、秋葵、筊白筍、蘆筍、小黃瓜、空心菜、龍鬚菜、九層 塔、山蘇、川七、過貓、西瓜、百香果、芒果、鳳梨、香瓜、荔枝、葡萄、龍眼、火龍果、 檸檬 秋天:紅鳳菜、金針、皇帝豆、南瓜、芋頭、菱角、牛蒡、蓮藕、薑、辣椒、水蜜桃、釋迦、木 瓜、柚子、柿子、梨子、酪梨、楊桃 冬天:高麗菜、茼蒿、萵苣、蘿蔔、油菜、小白菜、大白菜、菠菜、花菜、大頭菜、豌豆、裵薺、 番茄、大蒜、芹菜、香菜、蘋果、柳橙、橘子、甘蔗、葡萄柚、草莓、棗子、蕃石榴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第70期

[轉po]給幼兒一個寧靜角落

2012年01月02日
公開
44

儘管是一、兩歲大的小娃兒,也會有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 幫幼兒準備一個專屬他的簡單角落,讓他可以靜下來,做自己。 ⋯⋯ 三歲的新生羅拉早上跟媽媽說再見時,總是哭得好傷心!但大部分的三歲孩子離開爸媽上學時,不都是這樣嗎? 三歲的孩子與母親的關係,發展學家形容「像戀人一般」,意思就是:三歲左右的孩子,雖然在智力發展上,已了解愛他的人離開只是暫時的,但與他們分離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而在面對這樣痛苦的分離時,羅拉喜歡在被我抱一下後,自己靜靜的待在教室的「寧靜角落 (The Peace Corner)」裡一會兒。然後,她會自己再走出那個角落,四處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做什麼,或問問我在做什麼,慢慢的找到她想進行的活動。從九月份到十月中長達一個月半的時間,「離群」是她處理分離痛苦、安撫自己的方式。 五歲的小分,無時無刻總是像隻小兔子一樣,在教室裡跳來跳去,嘴裡也老是唸唸有詞,無法停下來。在我需要他集中注意力的時候,他會跟我拿他的口香糖,邊嚼邊搖動身體,這樣他就能把他手邊的工作做完。「動」,是讓他專心的方式。就算是這樣的孩子,某些時候,他也會自己一個人坐在「寧靜角落」裡一會兒,什麼事也不做,什麼玩具也沒拿,就只是靜靜的坐在那兒。 待在寧靜角落裡的孩子,在那個時刻,不需要成人。他只需要與自己在一起,只想要感受他自己。在那個寧靜的角落裡(儘管周圍可能很吵雜),在那個當下,他擁有他自己,那就是滿足和安詳! 幼兒需要自己的空間 有時,幼兒喜歡,且不只喜歡,還「需要」找一個空間隱身入內。 這個空間不必很大,可能只是桌椅的底下、牆角沙發的後面、或家具間的夾縫處。只要他看不見你,他就認為你也看不見、找不到他。 這個不大的空間,大人擠不進去,他也不希望你進去。那樣的空間,剛剛好容得下他自己,一個可以全權做主的自己。 是的,幼兒很小,非常依賴你照料他的溫飽、仰仗你提供身心成長的養分,需要你引領人生的道路該如何走。但別忘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對環境反應的韻律和速度,不僅你強迫不來,連他與生俱來的氣質也無法改變太多。 身處在成人匆忙、結構化的韻律裡,孩子的個人韻律一定會與成人的相牴觸,因而產生壓力。而緩解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尋找一個人的空間「靜一靜」。在那裡,孩子盡情幻想、把還未發完的脾氣做個結束、擦去那怎麼擦也擦不完的眼淚;或對娃娃說著不想給人知道的悄悄話、偷偷拿著你不想要他拿的「小東西」,或只是想沒人打攪的單純發個呆。 想想看,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爬到桌子底下,待在那兒好一陣子?是不是就在他開始會走路不久之後?這個時間點可不是湊巧。沒錯,當孩子有行動能力後,他就開始尋找個人空間了! 別剝奪孩子享有寧靜的時刻 那天,我們帶二十個幼稚園小朋友去採蘋果。由於學校沒有校車,我們邀了八位義工家長,幫忙接送小朋友到目的地。我坐小分媽媽的車,在車上時,小分靜靜的看著車外,很安靜。但他的媽媽一直從後照鏡看他,並不停的問他:「你今天做了什麼?你記不記得我們來過這裡?」還不斷建議他要不要玩這個遊戲、那個玩具…… 我回頭看看小分,他好像把媽媽多餘的問題一一過濾,只是興致盎然的和他的朋友奕安,看看牛、指指馬。看到這樣的對比,我心中想著:「大人一直擔心小分過動,但有部分的原因,恐怕和他的爸媽有關,因為他們怕他無聊和寂寞,於是總不停的跟他互動。馬不停蹄的愛和擔心所造成的過度刺激,反而剝奪了小分經歷寧靜、學習靜下來的機會。」 沒有空間的圖畫,令人窒息;沒有空間的旋律,令人無法喘息;沒有個人空間的生活,令人迷失。小分在先天上已有過動的傾向,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他需要自己一個人時,讓他擁有寧靜,不要打擾他。因為當他想要自己一個人時,那就是他身體需要的、心靈渴望的,是他聆聽自己內在聲音的最佳結果。這時候的大人,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幫助。 不管在台灣或美國,在我的生活周遭總會碰到一直嘰嘰呱呱向小孩問話的大人,也老是看到把孩子的生活排滿到水洩不通的爸媽。沒有給孩子空間最大的副作用是: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從小就依賴他人安排自己的起居、甚至不快樂。而因為沒有與自己獨處的機會,讓好多小小孩害怕獨處,不能安心度過與自己在一起的寧靜時刻。 寧靜,可以讓人休息,讓人找回自己,讓人找到再出發的時刻,不管這個人多大,甚至只有一、兩歲而已…… 為幼兒設置專屬的小空間 在我們學校的每一間教室裡,都特別規劃出一個「寧靜角落」。儘管每一間教室的寧靜角落設計不同,但每個小小角落都有共同的特質:隱密、溫暖、舒適,且都安排在面對戶外小叢林的窗戶邊。隱密、溫暖和舒適,讓孩子的身、心、靈都能暫時休憩,可以安心的在那裡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陽光、綠林和白雲,讓孩子什麼也不想的享受自然的平靜和動力。 你或許會質疑,身處在寸土寸金的台灣,你能為孩子設置一個小小的寧靜角落嗎?可以的,只要你願意。你一定可以在家裡,找到一個小空間,哪怕只是桌子下的一角,放上了舒適的靠枕、軟軟的地毯、柔和的小燈,就能讓它成為孩子專屬的小空間。 在女兒寧寧三歲前,我們住在一間小小的公寓裡。家裡沒有幾樣家具,連飯桌都是先生從公司揀回來的空電纜管。在那樣的小公寓,我們利用廚房連結客廳的突出小角落,為寧寧設置了她專屬的玩具架、小書籃。也利用客廳大桌子的邊側,放了小靠枕,變成她的寧靜小空間。 每天總有數次,兩歲的寧寧會鑽進那個小空間,一個人在裡面,有時靜悄悄的、有時又嘰嘰喳喳的好一陣子。我常常在想像,那個小空間裡,一定充滿著想像的彩虹,一定藏滿了夢想和希望。雖然我進不去,只能遠遠的想像,但那就是我對女兒的愛—給她空間,做自己。 那天唸了一本關於情緒的書給孩子們聽,裡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有時候,我會覺得寂寞……」 好奇之下,我問孩子們:「什麼是寂寞?」他們的回答,竟然出乎我意料的精準: 「寂寞,就是沒有人願意跟你玩時的感覺。」 「寂寞,就是當爸爸媽媽跟你說完晚安後,他們下樓去看電視、說話時的感覺。」 「寂寞,就是當媽媽跟我說再見,然後離開我的感覺。」 在我教室的寧靜角落裡,每天都有好幾個孩子,因為離開爸媽難過,而選擇到那兒坐一下。那個坐一下,並不能連根拔除孩子的寂寞和難過,但小小孩選擇靜靜的坐在那裡,體會人生中無可避免的寂寞;選擇雖然懷抱難過,但他仍可以走出角落,去尋找人生中另一種生活的樂趣。 寧靜,讓人休息,讓人找回自己,讓人找到再出發的時刻,不管這個人多大,甚至只是一、兩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