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ecky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搞不懂!!

2008年11月11日
公開
32

媽咪今晚要去台北市上課,所以今天不方便開車帶妳去上課 更不方便騎咱們那台150CC的機車戴妳去上學,於是只好商請丫公早上開車戴妳去上課 而媽咪再自己騎100CC的去上班,好方便晚上去上課時好停車 不然那邊機車停車位不好找,還得再停150的,光停車媽咪就得很吃力 又因早上起床將妳打理好之後,外公還沒起床, 所以媽咪只好認命的幫妳穿上厚外套跟抱上機車椅座上 就在媽咪準備把妳抱出門時外公起床了,說要戴妳去上課 媽咪就很快速的跟丫公交待說,那就再把妳的外套脫掉就行了 而媽咪也就趕緊的背著包包趕出門去上班 而中午去學校看妳時,媽咪問老師妳大約幾點到,老師回答約九點半 而媽咪也很好奇為什麼妳換了衣服 老師就說今早有戶外課,天氣冷,又因為學校沒有放妳的長袖,就又幫妳套上一件短柚 媽咪仔細一看,原來妳是穿兩件短袖上衣,但還是搞不得為什麼要給妳穿兩件咧 晚上媽咪下課回到家,在房間的床上看到妳的長袖 就很疑惑的問丫公,早上除了脫掉外套外還有其它衣服嗎,丫公就回答沒有 然而妳丫媽就一付很懷疑的問媽咪,會不會早上媽咪其實沒有給妳穿長袖上衣 媽咪就很認真且肯定的回答有 因為媽咪明明就有給妳穿上,且就是因為有穿上那件上衣所以穿外套時又更卡卡的 但妳老爸和妳丫媽還是一付很懷疑的看著媽咪 後來妳丫公從他房間出來後去我們的房間把妳那件長袖上衣拿出來 說這一件上衣是去接妳回家時才脫掉的丫,早上也有穿這一件去學校 媽咪就說~~對丫,所以我沒有記錯丫, 那為什麼,老師要把妳這件衣服脫掉,然後變成穿兩件短袖咧,真是搞不懂 還是早上妳去學校時,長袖上衣被A老師脫掉 結果去上戶外課時,B老師以為妳今天只有穿短袖衣服, 怕妳太冷加上學校沒有放長袖在那,所以就只好再給妳穿一件短柚保暖 不管如何,明天來去學校要搞清楚這件羅生門

轉貼-扭扭腰來擺擺臀∼幼兒「爬行」遊戲活動

2008年11月10日
公開
92

扭扭腰來擺擺臀∼幼兒「爬行」遊戲活動 爬行的遊戲活動: (一)爬行在發展上的角色   一般嬰幼兒在8-10個月之間,開始爬行。而一些未經爬行階段,就跳到走路的嬰幼 兒,有多數專家認為:可能導致某些學習障礙。這項看法雖未被證實,但筆者認 為,應多鼓勵兒童爬行,因為爬行有很多好處: 1.爬行是同時運用四肢,達到四肢協調,學習平衡,最難得的機會。 2.爬行是近端大關節(肩、髖關節)的適當承重訓練的好方法。若嬰幼兒於7-8個月 大時,就被迫用雙腳獨自“站立”的方法,來達到髖關節承重的訓練,則可能下肢 平均分配到的體重載重,超過此時下肢骨骼和關節,所能承受的量,以至下肢骨骼、關節容易變形。 3.爬行是嬰幼兒在還不會“走”之前,最好的整合觸覺、視覺、運動、空間等概念的 學習方法。 4.爬行是嬰幼兒除了翻滾外,能早日自由探索環境的移位方法,並能增加嬰幼兒的自 信心。 有一些家長,可能認為:嬰幼兒在地上爬很髒,或認為孩子到處爬較危險,因而剝 奪他「爬行」帶來的好處,實不足取。故筆者從物理治療的觀點,鼓勵家長與老 師,讓應幼兒多練習爬行,讓學齡前的兒童多做爬行的遊戲活動。 (二)設計爬行遊戲的步驟: 1.首先應先瞭解兒童的一般發展,然後評量該兒童的目前動作能力,已發展到何種程 度,此項「爬行」前的動作基礎是否足夠?即是否已達到「爬行」的最佳學習期? 2.除了能力的評量外,兒童的其他方面:如視覺、聽覺、觸覺、玩玩具的方法,與人 溝通的能力等,均要做瞭解。才更能掌握選擇使用促進「爬行」的技巧。 3.訂定長程、短程的學習目標。 4.擬訂計劃:根據目標及兒童的各項能力,擬定運用的方法及促進的技巧。 5.執行,並隨時觀察兒童的反應。 6.寫下簡單的記錄。 7.與其他相關人員,如家人、老師,及其他專業人員討論。 8.再協調或繼續執行計劃。 (三)引導「爬行」的方法:   對某些兒童,用口語表達即可溝通。而嬰幼兒,不一定能聽懂我們的口頭指示: 「爬過去」。因此,我們需要使用一些技巧,引起他的「爬行」,如: 1.使用爬行的動作誘發技巧。如:嬰幼兒俯臥床上時,你可以用手壓迫他的腳掌,他 就會有爬行的動作。 2.拿他喜歡的玩具(或彩紙、布、奶嘴、食物等,能引起他的興趣去抓取的欲望), 在他的前面引他爬行。可放在地板上,也可懸掛晃動。 3.他熟悉或喜歡的人,在他的面前引他。如拍手、向他招手或作出要抱他的姿勢,孩 子常常因為想要被抱,而往前爬。 4.認知較好的小孩,可以用示範的,引起他的興趣,也可由其他的小朋友的爬行示 範,引起他的爬行動機。 5.用手勢表達。 6.情境的設計,讓他自然會用爬行的方式過去。如比他的身高還矮的模擬山洞。 總之,依小孩的情況,給予各種不同的引導方式 (四)爬行的遊戲活動有哪些? 1.讓兒童沿一直線爬。 2.讓兒童沿大圓圈的線爬。 3.讓兒童繞著不同的物體爬行。如:椅子、盒子、玩具的米老鼠、其他兒童等標的 物。 4.讓兒童爬過某物體形成似橋的下方。如:繩子、長竿、長椅、桌子、其他大兒童 的身體形成的橋。 5.讓兒童爬鑽過某物體形成的隧道。如:鑽籠、紙板箱、輪胎串。 較大的兒童,尚能玩較難的爬行活動。如: 1.讓兒童同時使用不同側的肢體部位爬行(如右手與左腳同時向前)。 2.讓兒童同時使用相同側的肢體部位爬行(如右手與右腳同時向前)。 3.讓兒童同時使用同側或不同側的肢體部位,向後爬行。 4.讓兒童沿著地板上的8字形或螺旋形爬行。 5.讓兒童做大及小的爬行動作、快或慢的爬行。 6.讓兒童爬攀爬架。 7.讓兒童爬階梯,向上或倒退著向下。 8.讓兒童在沙地上爬行。 9.讓兒童在淺水中爬行。 (五)配合事項: 1.剛學會爬行的嬰幼兒、最好能在墊子上學爬行、而不要在很硬的地板上,以保護他 的雙膝。有些特殊需要的小孩,可給予準備寶寶用的“護膝”。 2.配合兒童的個別需要,尤其是發展有障礙的兒童。 3.活動的時間,最好是兒童在精神愉快的時候。不要在想睡或肚子餓的時候。 4.配合兒童其他發面的發展。例如在活動中可加上語言的學習,如:「爬」的動作指 令,跟他說話:「寶寶,爬啊爬」;或加上歌曲、音樂的配合。 5.遊戲活動中 配合禮儀的學習。如見面時向人問好的表示;活動結束時,給予學習將 物品歸回的機會,並和他人表示「再見」的學習。 6. 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給予兒童移位能力的學習,爬行的遊戲活動,除了能使兒童更有自信外,還能培養 他對周圍環境的視覺、觸覺、空間感的發展、激發他的探索。大量的學習機會,可 以讓他得到他的努力成果(工作成就)──成長。綜合言之,他得到了自信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