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jcc

日期

#Tag

預防孩子行為偏差的方法

2006年01月06日
公開
17

預防孩子行為偏差的方法 重 點 分 享 失當的管教以及以升學掛帥而忽略了『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是造成今日社會亂象的禍首。從種種經驗中得知如果能在嬰兒階段培育孩子『積極的意願』與『體諒的心』孩子將能順利成長﹐更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體諒的心是人格的重要支柱﹞。 1. 從同儕彼此摩擦中學習生活:在遊玩運動中,難免會出現爭吵,打架的情形,但是,『爭吵,打架』對孩子的社會參與性的發展也是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意願:沒有學習意願乃是自發性發展遲緩的緣故.而所謂的『自發性』指的便是由自己思考,決定想做的事,並且不依賴他人而自主一切的能力?.『自發性』發達的孩子正是會對父母的干涉表現『反抗』的態度?.所以在此時採用『無言之行』的態度對他再加上滿足孩子身體方面撒嬌需求,如此一來您的孩子就會脫胎換骨變成充滿『學習意願』的孩子。 3. 『功課讓孩子自己全權處理』:強迫用功的結果反而會使孩子失去學習意願。 4. 改善孩子的情況之前,先修正媽媽自己的個性。 5. 真正的體諒之心讓人感動:接納孩子的心情,耐心等待打擊的平復。 6. 幼童在兩歲到三歲之間由於『反抗』行為顯著,所以稱這個時期為『第一反抗期』, 七歲到九歲孩童出現『頂嘴』行為,便將這個時期定義為『中間反抗期』?.而『頂嘴』行為正是為『自發性』順利發展的證明.另外,在青春期階段則會出現所謂的『第二反抗期』,無論如何,在孩子們邁入青春期之前,請給他們充分的『自由』。 7. 發掘每個孩子的能力,好好培養一項優點。 8. 謙虛就是美麗的心靈所在。 9. 必須教導孩子滿足現有以及忍耐不足的態度,否則恐怕將會使得孩子的慾望變永無止盡…。 10. 「好孩子」的評價標準不同:乖順不讓大人費神的孩子,往往很有可能就是自發性發展遲緩的孩子,尤其是些聽話的孩子更是潛藏著成長的危機。如果父母或老師不改變評價標準,老把聽話的孩子看成「好孩子」的話,只會讓孩子成了此種錯誤評價下的犧牲品。在我們研究中,已經清楚地明瞭那些不作假的孩子總是從「搗蛋」、「反抗」、「戲謔」、「胡鬧」或「吵架」當中,逐漸地發展出自我的自發性。 11. 父母可以坦承自己的過錯:當孩子對於身為媽媽的您提出指責的時候,回應孩子「妳說的也對,媽媽以後會加油!」並且坦承自己的不夠成熟,等於是以身作則教導孩子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父母能夠坦承自己的不夠成熟,正是給孩子一種最好的誠實示範。 12.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管教的重點-「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

對孩子讚美與肯定

2006年01月05日
公開
10

對孩子讚美與肯定 重 點 分 享 不吝給予讚美,時常鼓勵與肯定,人本教育的紮根,就從你我開始。 一個人不管其課業、知識多麼優秀,如果做人方面乏善可陳的話,也不算是真正成功的人;反之,在知識上普通,但只要待人處事均得宜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有用的人。 單靠數落和責罵是培育不出有用的人,必須以肯定、讚美和有愛心的教導,才能開啟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樂樂的成功大道。 美國新澤西州的亨利•哥達特教授曾使用精神電氣現象的能量測定器,來證實誇獎比責罵更有效果。他一直以此測定器研究孩子課業和疲勞的關係,結果發現誇獎對消除疲勞非常有效。 從測定器明顯可以看出,對誇獎用功或寫作業而疲勞的孩子說: 「哇!你做得很好!你真能幹!」 結果因為疲勞而下降的測定器熱量曲線一下子上升。反之,也看到責罵或嘲笑時,那曲線會明顯下降。也就是說,測定器的指針明顯地告訴我們,一方面透過誇獎可以消除疲勞,使用功的效率上升;另一方面,責罵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而已。 根本沒有所謂的壞孩子,每一個孩子原本都是好孩子,他們擁有上帝所賦予純真潔淨的心靈,只不過受到某種阻撓無法發揮其善良的本性而已,我們必設法使其發揮本來之善性,只須以寬容、溫情去教導,孩子自然而然會變成善良的孩子。所以在訓練孩子時,要信任他、愛護他,如此才有可能使孩子正直地成長。 「以愛培育出愛,以恨培育出恨 」 這話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在幼年時期,正是奠定人之性格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凡是能充分獲得父母的愛而長大的孩子,會成為對人溫和的人;反之,在此時期若沒有充分獲得愛的人,自然會成為心理扭曲會憎恨之人。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2006年01月04日
公開
26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1.大人應該讓小孩盡情的玩樂,充分隨性的發展,大人真正須給予的協助是啟發孩子「積極樂觀」與體諒的心。這樣比栽培孩子成為讀書狀元的好孩子要來得更有成就多了。 2.為了讓孩子在青春期以後能夠展現積極充滿活力的生活在鍛鍊孩子健康體魄的同時,也必須培育孩子的「負責任」的能力。 3.與其專制的管教,不如自然的習得。功課的問題交給孩子自己全權的處理。孩子的個性因自由而得的發展。孩子的「自發性」是非常重要的。 4.小嬰兒的笑是愉快的表現。這種微笑是對媽媽的招喚。親子間的情感聯繫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時的基礎。 5.三歲之前的「育兒」可以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父母常常只注重身高體重,卻忘了去關心孩子心靈成長,尤其是「情緒層面」與「自發性發展」。 6.想要培育孩子日後能擁有旺盛的研究心,那麼容許「搗蛋」的行為與不責罵孩子的態度將是育兒的重要原則。 7.小嬰兒又為什麼要搗蛋呢?無非就是人類天生好奇心的表現,因為好奇心得到滿足,所以可以確保「自發性」的發展,也能湧起積極的意願。而有著旺盛意願的童年生活的人,通常可以在所形成的積極人格基礎上繼續享有充滿意願與熱情的生活。 8.一∼二歲的小孩子非常盼望和父母一起相處的時光,因此在家中營造一種快樂生活的氣氛將有助於安定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生活習慣的訓練在這個年齡層也是急不得的事。 9.父母兩人如常爭吵,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不安,情緒不安會潛藏在內心深處,到了青春期以後變突然爆發出許多令父母的行為或者甚至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 10.手足的吵架,父母絕對不要出面仲裁,也不要強迫「大的」必須忍讓弟妹的行為,如果父母袒護「小的」,兄姊反而會對弟妹使壞。 11.爭吵打架乃是孩子彼此自我主張的衝突,所以和解的問題必須交給孩子們「自己全權處理」爭吵打架是寶貴的社會體驗。 12.幼稚園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建立社會參與性的發展基礎,亦是協助孩子養成能和朋友爭吵也能和好的人格。所以,標榜教授寫字算術等等的幼稚園本身已經背離了原來的幼教原來的幼教原則。至於把孩子送進此種幼稚園就讀的媽媽,無非就是想要教育出一位頭腦聰明的孩子,或者是希望孩子在升上小學的時候不至於落後別人,不過,這樣的態度基本上就可以說是錯誤的「育兒方式」。 13.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同樂,又施行一些適當的教育,那麼就很有可能培育出富有幽默感的孩子。至於幽默感,又可說是與「愛」相通。而說笑的話則是歐美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聯繫。 14.如果能培育孩子擁有「積極的意願」與「體諒的心」就能造就出一位優秀的青年,即使人生中遇到各種困難,只要能擁有積極的意願,就不會被挫折打敗,只要擁有體諒的心來與他人相處,也能獲得他人各種不同形式的協助。 15.傾聽孩子心聲的父母可以解救孩子,自發性的發展遠比管教重要。

導正孩子行為的七項重點

2006年01月03日
公開
21

導正孩子行為的七項重點 重 點 分 享 我們確信如果能夠培養「積極的意願」以及「體諒的心」,將可以栽培出優秀的青年。而且,我們也認知到從小給予孩子們「自由」,讓他們自己「自行處理」 的可貴,孩子的問題行為,其實正是被父母或老師傷害的心所發出的一種求救信號。而一味地把孩子當成「壞孩子」來責罵體罰的話,只會讓其內心的傷痕與隔閡更加嚴重。 由此看來,嬰幼兒時期實在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想到古人所說:「三歲定終生」不由得令人感佩其中的智慧。爾後,「孩子之本性為善」的「性善說」成了我的堅持,而古代學中的「七歲前的孩子是神佛的孩子」或禪學中的「虔敬三尺孩童」則都成了我的信念。各位爸爸、媽媽們,在孩子面前試著學會謙虛吧!孩子是「童心」的主人,擁有純真的心靈,絕對值得我們加以學習並為之感動! 孩子之間的問題因大人的介入而失和――為什麼總有許多媽媽要在一旁顧著正在公園裡玩耍孩子們呢?只要在旁邊看顧,很多媽媽難免就會插嘴指責。以前的媽媽才沒有這樣的閒工夫,孩子到遠處和朋友遊玩之後,發生了一些問題,彼此之間強弱關係也產生變化。但是因為父母完全不知情,所以不會受到父母的干涉。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養成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正的暴力兒乃是沒有受到父母疼愛的孩子。 滿足基本需求,限制物質慾望――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在充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的需求之外,也應該讓孩子了解他們的慾望是有限制的。 反對「如果被打就還手打回去」的教育――因為這應該由孩子自己來下判斷,如果孩子不想還手的話,父母只要給予尊重即可。因為教唆孩子還手打回,等於就是培養孩子復仇之心。 不要強迫孩子成為父母心中期待的模樣。 生活習慣的指導與其嘮叨不如動腦想竅門――生活習慣的管教來說,我想主要可以從「讓孩子全權處理」以及「孩子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兩個考量原則著眼。父母嘮叨的話,孩子當然會乖乖地洗臉、刷牙或洗手,不過因為不是基於自發性的軀使,所以囉嗦的人一不在的話,孩子就會偷懶不做。因此改善的方法就是由媽媽率先以身作則,藉此來帶動孩子的倣效。衛生習慣方面,譬如為孩子準備一把新奇的牙刷或者奇形怪狀的肥皂,便是誘導孩子的竅門所在。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情緒而不是知識。

一起來變辣媽吧~(小乖媽分享)

2006年01月03日
公開
8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1.htm 12種植物按季節泡澡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2.htm 15種吃了腿會變美的食物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3.htm Who Needs保養品?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4.htm ㄙㄝ ㄉㄡ•妳的頭髮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5.htm 小心你的"臉"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6.htm 5種瘦身茶法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7.htm 無酒精是最佳的造髮產品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8.htm 化妝水含有酒精好不好?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09.htm 化妝水的功用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0.htm 化妝品的保存期限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1.htm 化妝品為何要含酒精成份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2.htm 化妝品選購事項!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3.htm 一些小危機與臀部的關係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4.htm 什麼顏色的衣服最防曬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5.htm 少食油脂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6.htm 水嫩唇不見了!!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7.htm 水噹噹美人兒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8.htm 正確去角質讓妳事半功倍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19.htm 正確的頭髮保養小撇步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0.htm 正確洗髮可使頭髮更漂亮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1.htm 正確穿絲襪,美觀兼瘦腿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2.htm 皮膚與保養品的營養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3.htm 光彩青春肌膚從睡眠開始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4.htm 向大餅臉說"bye bye"!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5.htm 多管齊下治黑斑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6.htm! 利用衣飾創出修長好身材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7.htm 如何使用潤絲精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8.htm 展現迷人身姿與高雅氣質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29.htm 有效隔離紫外線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0.htm 肌膚大蒐祕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1.htm 肌膚24小時的維他命C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2.htm 肌膚大殺手--熬夜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3.htm 肌膚新陳代謝活躍於夜間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4.htm 肌膚美容小常識!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5.htm 肌膚曬傷了要怎麼辦?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6.htm 一味求白,小心問題跟著來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7.htm 不要讓皮膚衰老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8.htm 不可違反身體自然生理機能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39.htm 少吃鹽,臉便不腫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0.htm 化妝的傳說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1.htm 化妝品也可能是眼睛殺手!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2.htm 平時的保養工作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3.htm 水果的妙方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4.htm 去角質產品該如何使用?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5.htm 正確的洗頭方法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6.htm 正確洗臉方式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7.htm 皮膚的重要性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8.htm 皮膚科常見疾病與平時保健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49.htm 皮膚變黑的原! 因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0.htm 完全卸妝手冊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1.htm 告別有關眼的煩惱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2.htm 如何使頭髮生長復甦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3.htm 如何青春永駐勒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3.htm 如何保養妳的銀飾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5.htm 如何保養頭髮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6.htm 如何保護嘴唇?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7.htm 展現迷人身姿與高雅氣質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8.htm 如何做肌膚日常保養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59.htm 如何戰痘?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0.htm 如何選購! 保濕品?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1.htm 如何避免化妝品的傷害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2.htm 如何讓妳的眼睛閃閃動人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3.htm 如何讓美唇更水更亮?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4.htm 有了皺紋怎麼辦?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5.htm 討厭的頭皮屑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6.htm 關於洗頭後的小疑問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7.htm 頭髮為啥髒?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8.htm 能使毛髮汙垢脫落的洗淨力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69.htm 泡沫能緩和頭髮間的摩擦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0.htm 對抗痘子小偏方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1.htm 造成臃腫的原因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2.htm 解救臃腫的雙腿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3.htm 造成腿部歪斜的可能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4.htm 解決腿部歪斜的方法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5.htm 維他命C─美白聖品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6.htm 光不要來!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7.htm 重覆塗防曬品有加乘效果?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8.htm防曬乳會造成肌膚過敏嗎?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79.htm 乾、油性肌膚保養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0.htm 麻花臉別找上我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1.htm 惱人的粉刺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2.htm 妳會洗臉嗎?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3.htm 辦公室皮膚危機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4.htm 眼部保養品小簡介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5.htm 使用防曬乳的大秘訣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6.htm 防止皮膚變黑3部曲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7.htm 眼部保養總整理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8.htm 社會新鮮人的變身秘訣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89.htm 改善黑斑大秘訣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0.htm 臉蛋分析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1.htm 漂漂小幫手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2.htm 冷水洗臉好處多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3.htm 洗澡也可以減肥唷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4.htm 膚質與保養品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5.htm 護髮概念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6.htm 身高和髮長的平衡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7.htm 頭髮需要的營養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8.htm 養髮保髮小撇步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099.htm 寶貝秀髮Q&A http://home.kimo.com.tw/candy4433/gb100.htm 頭髮知識充電站

ABBA 的歌曲「 Happy New Year 」

2006年01月02日
公開
16

瑞典國寶 ABBA 的故事開始於 1966 年的 6 月,當團員中的 Bjorn Ulvaeus 第一次遇見 Benny Andersson 時, Bjorn 是當紅民謠合唱團中的一員,而 Benny 則在 60 年代瑞典首席流行團體擔任鍵盤手。 1969 年春天, Bjorn 與 Benny 遇上了兩個女人 --Agnetha Faltskog 和 Anni-Frid Lyngstad 。 Agnetha Faltskog 自從在 1967 年發行首張單曲後,已是一位成功的歌手,她和 Bjorn 在 1971 年 7 月結婚。而另一位 Anni-Frid Lyngstad 也就是知名歌手 Frida ,她的演唱事業起步比 Agnetha 早一點,原本是挪威人的她,年紀很小時就搬到瑞典,她和 Benny 直到 1978 年才步上紅毯,而任誰也料想不到這兩對夫妻竟然就組合成了史上最成功的合唱團體 -ABBA 。 70 年代成軍, 80 年代解散, 90 年代依然傳唱的 ABBA ,柔美的和聲,風格化的表演,在西洋流行樂壇的經典地位,影響了諸多後生晚輩。 蟑螂、范曉萱曾經重唱這首 ABBA 的歌曲「 Happy New Year 」,推出這首歌的時候是 1980 年,正是該團的全盛時期,沒想到一年後,他們推出了最後一張專輯,並且宣告解散,留下許許多多悅耳流暢、和聲優美的流行名曲。而這首歌曲在每年新年聆聽時,總是讓人百感交集,小時候聽的懵懵懂懂,「 Happy New Year 」就是開心啊,想到的儘是興奮、歡樂 … ,等年歲漸長之後,漸漸發現生命的苦澀總是多於甜蜜,新年的來到,卻是在歡樂的背後隱透著些許鬱抑。 Happy new year ABBA No more champagne And the fireworks are through Here we are, me and you Feeling lost and feeling blue It's the end of the party And the morning seems so gray So unlike yesterday Now's the time for us to say...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May we all have a vision now and then Of a world where every neighbor is a friend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May we all have our hopes, our will to try If we don't we might as well lay down and die You and I Sometimes I see How the brave new world arrives And I see how it thrives In the ashes of our lives Oh yes, man is a fool And he thinks he'll be okay Dragging on, feet of clay Never knowing he's astray Keeps on going anyway... Seems to me now That the dreams we had before are all dead Nothing more than confetti on the floor It's the end of a decade In another ten years time Who can say what we'll find What lies waiting down the line In the end of eighty-nine... 新年快樂 阿巴合唱團 香檳已盡 煙火已消逝 只有我倆,我和你 感到失落與悲傷 派對已經結束 清晨看來如此灰暗 一點也不像昨日 時候到了,讓我們一起說---- 新年快樂,新年快樂 願我們現在和過去都有個夢想 這個世界從此四海一家 新年快樂,新年快樂 願我們都擁有希望與意志去努力 如果不能,我們不如坐以待斃 你我皆然 有時候我彷彿看見 美麗新世界的來臨 看著它蓬勃壯大 在我們死灰般的人生中 是啊,人們真傻 總認為自己安然無恙 拖著沈重的步履 從不明白他已迷失 漫無目的,四處遊走---- 現在對我來說 從前擁有的夢想都已逝去 像地板上的五彩碎紙 十年即將結束 在下一個十年 誰能預言 在遠方等待我們的會是什麼 當1989年結束的時候----

如何教好男孩子

2005年12月29日
公開
37

如何教好男孩子 康健27期 文/胡蔓莉 廣受全球樂迷喜愛的馬友友15歲時,也曾經酗酒頹廢、拒絕練琴。男孩子成長為男人的旅程,充滿各種誘惑、迷思的考驗。《康健雜誌》特別企劃,告訴你男孩子從0歲開始,父母可以怎麼做。  在電影「黑洞頻率(原名是無線電波)」裡,消防隊員法蘭克教6歲兒子約翰騎腳踏車,他跑了兩步就說:「要勇敢,你沒問題的,」就鬆開手,約翰跌倒。  30年後,36歲的兒子居然與理論上已救火殉職的父親在無線電通訊裡通上話。他說:「爸爸我愛你,30年來都好想你。」父子二人隔著時空,卻都熱淚盈眶。  通話後的法蘭克在他的時空裡再度教兒子騎車,他說:「孩子,你放心,『我們』一起學,我會一直在你後面,你說『好』時我才放。」他扶著跑跑跑,直到約翰說,「好了,爸爸我可以了,」法蘭克放手,約翰繼續踏板前行,爸爸快樂地大喊,「你會了,你學會了。」 *   *   *  中國社會因為繼承香火觀念而一向重男輕女,即使21世紀的今天仍然強調「早生貴子」,教養上卻不見有任何前進的作法。  傳統以來,男孩常被期待比別人強、不能輸,壓抑情感、不能訴苦抱怨,另一方面獨子現象使得男孩被縱容得無法承擔壓力、不會處理感情問題。  相較女孩,因為1960年代以後受教育的人數日增,以及社會上愈來愈多女性學業順利、事業傑出,愈來愈有自信;男孩子卻問題層出,而顯得徬徨失措。  台中入夜後男孩拿著西瓜刀飆車砍人,高雄2名員警路檢被男性青少年撞傷,男性情殺、自殺、犯竊盜、搶劫等刑事犯罪事件層出不窮。  根據法務部87年犯罪統計分析:男性犯罪率是女性的4.4倍(每萬人男107.8人比女25.8人),而屬於暴力行為較嚴重之過失殺人、重傷害、強盜、搶奪、盜匪、恐嚇及擄人勒贖等罪,男性犯罪率更是女性的22倍。  而內政部民國88年資料也顯示,男性青少年偏差行為是女性青少年的1.8倍。  美國司法部統計,1987∼1997年男性青少年犯謀殺罪更是女性青少年的10倍以上。  男孩比女孩容易出狀況其實可以藉教育、環境來協助改變,而且從小就要開始,父母雙方責任一個不能少。 了解生理特質,適才適性教養  教養男孩應該要先了解男孩生理及成長特質。美國家庭關係治療師葛理安就指出,了解男孩、女孩的差異,才能適才適性教養。男、女生理先天上就有差異,大多數男孩好動、語言表達能力不如女孩,較難適應學校的規矩與課業活動要求。父母要先了解這些特質,理解必須因材施教,才能包容地、有耐心地教養。  科學家發現:男孩是因為胚胎發育第7週有足夠的男性荷爾蒙產生,而出現男性性徵,大腦也因此以男性的網路方式設定。  男性荷爾蒙讓男孩動不停,他們的世界充滿動作,喜歡探索新奇,對物體、東西、動物有興趣,不像女孩感興趣的是「人」。所以大多數男生東摸摸、西拆拆,喜歡動態、競爭性的遊戲,喜歡新玩具、不喜歡新玩伴,而且動不動想把東西拆開來研究。  男人用右腦處理情緒,用左腦處理語言,左右腦彼此聯繫的纖維束比女性小,不似女性左右腦都有語言和視覺空間能力,所以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理解男孩生理特質就比較不會輕易視他們為「壞孩子」,反而需要更費心地把他們教養成這個世界較好的一半人口。  隨著科技發展,知識主導經濟的趨勢使未來的世界走向團隊合作,社會需要善於溝通、懂得表達感情與思想的人,大不同於傳統要求男孩要競爭逞英雄、有淚不輕彈、單打獨鬥、爭霸稱王。 教他愛、做家事、懂得休閒、承受失敗  因而,教養男孩首先要教他懂得如何表達感情,當他懂得愛、知道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感情,日後對異性、妻子、兒女才比較會順暢表達愛,對其他人顯示關心,懂得同理他人、欣賞別人的優點,能接受自己犯錯,在這個講求團隊合作的時代,才較能避免盲目競爭,也較能容忍別人犯錯。  此外,由於經濟型態轉變,女性經濟獨立、婚姻型態丕變,男人需自理生活或與另一半合作經營生活,取代了過去只要依賴別人(媽媽、太太)處理,所以男孩有必要學做家事、基本生活技能,才會照顧自己。  台北龍安國小一年級班導師呼籲家長教孩子做家事時曾說了個故事:一個沒做過家事的六年級男孩,父母不在家時,竟然仿造「泡」麵給自己「泡」水餃吃,還不知道吃了生食物。  現在,有些幼稚園就讓孩子練習飯後擦桌子、午睡後整理自己的寢具,小學低年級幫忙準備及收拾餐具,大一點,應可以在父母指導之下做烹飪的前處理、煮飯、煮麵等簡單東西、學些修理東西的技巧。  更大一點,需要訓練他們當家中負責任的男人。陽明大學教授洪蘭當丈夫不在家時,就請兒子睡前把家裡門窗巡視一遍,讓他對家有責任感。現在,兒子看她做研究忙,都會主動煮飯、洗衣、擦地板,分擔家務。  動態的休閒活動有助好動的男孩活動,在學校籃球場上,常會見到一群男孩只要有球就可以湊起來打個半場球。美國男孩打棒球、歐洲踢足球的風氣從小就開始,大一點打籃球、登山騎越野腳踏車等,除了可以有正當休閒嗜好、又能健身學習團隊合作、結交朋友,成為健康有趣的人。  男孩還應該學自制、能夠接受失敗。一個懂得自制的男孩才會保護自己、也能避免傷害別人。能夠接受失敗,才能走更遠的路。某大學教授求學過程一路順利,留學歐洲時,因為和原來所受美國系統訓練作法不同,畫出來的圖被助教打了回票,從來沒有失敗經驗、也沒有學過如何面對失敗的他幾乎崩潰,幸虧女友支持而順利完成學業。 如何教養  男孩子成長之路充滿試煉,父母如何才能將他教養成身心均衡、快樂的男性呢? ◎及早參與  教養首重及早參與。前教育部長吳京有3個兒子,他從妻子懷孕、孩子出生換尿布、洗澡就和他們一起成長。他教兒子籃球,兒子教他足球,他帶孩子玩,也讓孩子規劃旅遊帶他去玩。就在這樣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生活中建立了親密的父子關係,所謂「教養」自然形成。  直到現在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仍然經常和住在美國的太太、孩子通電話,「因為我們都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吳京說。 ◎誰都不能缺席  不僅要及早開始,而且教養過程「誰都不能缺席,」和平醫院精神科醫師李慧玟認為,父母要從跟孩子生活中教育孩子。  「是從生活中教育,不是坐下來教他生活,」李慧玟說。父母要跟孩子一起生活、談話,才知道他們想什麼、關心什麼。  然而,根據內政部民國85年台灣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家長在養育兒童時最感困擾的問題卻是「時間不夠」,及「不知如何培養孩子的才能」。  前教育部長吳京為此特別提醒為人父母者,「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要成天忙於工作,空閒只和他們談功課。」  然而許多父親卻以為先打拚事業賺夠錢,才能喘口氣接近孩子;還有些父親認為照顧孩子是媽媽的工作,或者以為教育是學校、安親班、才藝教室的事,結果與孩子身心相隔、父親的圖像留白。  而事實上,大多數孩子更重視被愛、被關心,「孩子要的是『不孤單』,」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李慧玟嚴肅地指出。  許多企業高階主管年紀大了都有共同體認:孩子成長「錯過就永遠錯過了,再大的事業成就也換不回」,遺憾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參與不多的中鋼集團董事長王鍾渝,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就這樣表示。  達一廣告總監徐一鳴也曾為打拚事業基礎而忙碌,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我怎麼都沒注意到。」懊悔之餘,他重新修改生活模式,儘量推掉應酬回家跟孩子在一起。  「大家都不能缺席才是完整的家,」李慧玟說。 ◎不同階段、不同參與  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指出,男孩成長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出生至6歲、6歲至青春期之前,以及青春期至成人。父母教養男孩應該依照他們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而有不同的角色和參與比例。 出生∼6歲,跟母親學愛  根據畢德福的理論認為,男孩從出生到6歲小學入學前,是「學習愛的階段」,他需要充分的關愛和安全感,這段時間母親扮演的角色較重要。母親的擁抱、親切解說與對話,讓他感受到愛,學會親密溝通,愉快地認識周遭世界、樂於學習和互動,因而發展語言和社交能力。  母親是男孩第一個接觸的親人,一個母親會將自己對男性所有的印象和感覺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從母親的態度與認知中感受男性的角色。  因為母親是男孩碰到的第一個異性,西方國家甚至把母親稱為男孩的「初戀」。每個母親幾乎都有這樣甜美的回憶:小男孩都愛他們的媽咪,「我要跟媽咪結婚」,「媽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有的大男孩還會說「媽媽是我date(約會)最久的女生」。  母親是否溫柔、尊重他、願意陪他玩、給他自主,都影響一個男孩對異性的認知。當兒子開始對異性感興趣,媽媽能跟他談談女孩子的想法、感覺,告訴他女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男孩。從媽媽那兒男孩可以學到如何和異性相處、知道女生的脾氣、社會上也會有壞女孩等等。 6歲∼青春期,跟父親學當男孩  等到6歲左右,男孩很自然的想要當男孩,他會想要知道男孩子應是什麼樣子。這時候,男孩會觀察父親的一舉一動、或模仿周遭男性,這個時期父親對兒子影響最大,他可以幫助兒子學習一些生活能力和技巧,讓兒子對自己有信心而樂於認同男孩的角色。  如果孩子的父親時間不多,做母親的就應該尋求外援。畢竟男孩的世界和想法,並不是身為女性的母親完全能了解,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分析,男孩喜歡父親擁抱他們,和父親做肢體活動,比腕力、探險。男孩子需要和爸爸在一起活動,例如一起出去散步聊天、釣魚露營,聽爸爸講他小時候的故事,一起動手做美勞、工藝、運動,培養休閒嗜好等。  不幸的是,現實中,不論中外,大多數人對父親的印象卻被迫仍停留在保守嚴肅、很少在家。  資深電視兒童節目製作兼主持人陶大偉的父親是個將軍,「都是別人向他敬禮,而且那個年代沒有男人抱小孩,」陶大偉回憶,他從來不確定威嚴的父親是不是要跟自己親近,幸好他受溫和、藝術天賦很高的母親影響,所以他花心思、花時間教養自己的獨子陶(吉吉),「愛他要有方式、要表現出來」,因而一路和兒子玩在一起、笑在一塊。  男孩喜歡聽爸爸講故事,認識他的朋友、了解他的工作。  「小胖(陶(吉吉))小的時候我就是天天回家吃飯,每天在飯桌上我都跟他說很多天方夜譚般有趣的故事,」陶大偉認為兒子創意十足,後來唸戲劇想往導演的路發展,應該是跟他從孩子小的時候說了很多故事、啟發他自由思想有關。  陶(吉吉)5∼6歲時與陶大偉一起唱和聲,就被陶大偉發現他有音樂細胞,這麼小的孩子居然唱半音都不會走音。同樣都熱愛音樂的父子更加玩在一起,以後陶(吉吉)走上音樂創作的路,還常會問問爸爸的看法。  男孩在很多方面會模仿父親,他會觀察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對事物的看法,甚至喜怒哀樂。  如果父親不關心他,兒子往往會用一些行為來引起他注意。這個階段男孩子尿床、拿別人的東西、在幼稚園裡打人闖禍,很可能都是渴望父親關心的緣故。  研究顯示父親缺席的男孩較容易有暴力行為、情感受傷、參加幫派,在學校不能專注影響成績表現。  前教育部長吳京就對國內父親陪孩子成長的比例不高感到憂心。「孩子在家裡感受的關愛不夠,會向外尋求其他刺激,稍不留意,很容易交到壞朋友而走偏,」他指出。  吳京強調,有爸爸陪伴成長的孩子因為家庭較完整、也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發展比較好。  對於很多爸爸忙於事業而缺席,吳京認為,「只要有心,很多事是能克服的。」  和平醫院醫師李慧玟也強調,「參與可以安排,量不足可以重質,」  長年巡迴全球演奏的國際知名音樂家馬友友,曾因忙得只能和兒女在機場匆匆相會,而一度讓孩子以為爸爸是機場雇的工人。  想到家人需要他時,自己卻在3千里外,馬友友為之內疚不已,近年來除了每年兩個月休假在家,有時也特別為陪伴孩子而推拒一些演出。他從父親的角色體會出人生不同的樂趣,「沒有什麼比看著孩子健康長大更讓我快樂,」馬友友說。  母親的參與在男孩上小學後只是退居副位,但仍然要持續給他愛。孩子從小學開始交友,但是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分辨是非,母親就可以鼓勵他多交朋友,請朋友到家裡來,「從小學就開始關心孩子交友,多關心是讓自己放心,」青少年心理門診醫師李慧玟說。  澳洲親子專家莎朗則建議母親藉肯定男孩的外貌、稱讚他做家事的能力、說話幽默有趣,來建立他的自信,當媒體上充滿男性暴力犯罪的報導時,溫柔地解說犯罪的事實,將有助男孩排除不必要的罪惡感。  而當男孩與父親相處「量」不足的情況下,母親可以協助掌握「質」的水平,為男孩找可信賴的其他男性模仿對象,例如叔叔、舅舅、姨丈、老師等,為他的成長把關。 青春期需要心靈導師  13∼14歲進入青春期,青春期初期的男孩身心尚未發展成熟,卻開始想往外探索認識寬廣的世界,這時如有一位關懷他的男性心靈導師帶領他從男孩蛻變為男人,會對他極有幫助,專家畢德福分析。 美國的心理醫生杜蒙特也說,此時的青少年生理朝大人成長,但心理卻停留在幼年期。而大環境的壓力包括家庭瓦解、學業沈重、酒精毒品誘惑、媒體訊息誤導等,又遠比他們父母的年代嚴重得多,讓青少年更難以承受,因而對自我懷疑、恐懼、缺乏自尊與安全感。  他們被迫加速成長,但不知如何處理壓力,由於見識到的「世界」比過去大,開始不屑父母的建議,而急著想找其他「重要的人」依靠,因而同儕的影響力加大,朋友的價值觀與喜好,往往比父母的告誡較具吸引力。  男性荷爾蒙量激增更使得男孩子變得容易衝動,一群血氣方剛的同儕相互影響下,情緒混亂的青少年容易傾向用暴力解決衝突、毀滅性的方式逃避壓力時有所聞,不少政經企業界聞人家中都有教養兒子大不易的難言之隱。  生理發育也讓他想要不一樣,嚮往光榮感、當英雄。因為要當男人、大人,男孩會做「大男人的事」。以耍「酷」、叛逆的行為宣示「我不再是孩子了」。他會模仿大人抽菸、喝酒以示獨立自主,追求速度所以飆摩托車、開快車,要用新型、酷炫的大哥大顯示有「地位」,甚至把性經驗也當成長大的標誌。  一旦需求增加但資源卻不足時,青少年很容易控制不住慾望去偷,由偷而搶,由搶而發生暴力犯罪。

可愛的自我中心時期

2005年12月28日
公開
11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可愛的自我中心時期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email protected] 兩,三甚至五歲時期的孩子通常都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自我中心主義'" (Egocentrism). 所謂自我中心主義,指的是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深信一切人的想法都和他自己的想法相同,也從不懷疑自己思想的真實性. 也因此,他不想,也不能接納別人的意見. 這自我中心主義在幼兒行為上的影響最明顯的是不肯把玩具和他的朋友分享,甚至搶玩具. 到別人家裡作客時,只要喜歡的東西,就會喧賓奪主的拿過來,因為對他來說,所有他喜歡的東西都是"我的’ 很多父母再三勸阻或提醒,常常挫折於孩子不聽,轉而對孩子生氣.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要向孩子生氣,這階段的孩子,就是這樣,聽不進大人說的話. 凡事都要依自己的意思,甚至以為天下的人都會同意他的想法. 那怎麼辦呢? 協助孩子突破這自我中心主義最好的辦法是讓你的孩子有機會和同年齡或大一,兩歲的孩子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遊戲中,配合大人的言教. 譬如: "東西要一起玩", "大家輪流玩",或透過其他孩子的抗議,爭吵,他就會慢慢了解原來別人的想法不一定和他的一樣. 逐漸的,他就會去調整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取得別人的接納. 所以媽媽們若帶著孩子一起玩,如果遇到孩子間有糾紛,爭吵,先不要急著打罵小孩,反而應該將那些情境當成教育孩子的最佳良機. 除了行為,自我中心主義對這段時間幼兒的認知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因為自我中心主義的影響,孩子對事物的了解,注意力往往集中於有限的一點上,對於事物的其他面貌則完全忽略. 例如,你分餅乾給兩個小孩, 大寶拿到完整的一片餅乾,小寶則拿到一樣大小的餅乾但切成四小塊. 大寶可能會抗議,因為小寶拿的餅乾比他多. 大寶只注意到數量的多寡而忽略了面積的大小. 相同的,小寶可能也會抗議,因為他的餅乾比大寶小. 小寶注意了大小,卻忽略了數量. 就算你再怎麼樣解釋,這時期的孩子往往都不能接受.寫到這裏,舉二個我家的例子,可以讓大家更瞭解這個觀念。 記得有一次,四歲的女兒捧著一碗小藍莓在吃,哥哥請她分一些給他,妹妹也很慷慨答應. 哥哥一把抓了四個,妹妹在一旁抗議: "嘿,哥哥,太多了,一次只能吃一個,不然我不分你吃." 哥哥就把手中的藍莓放回去,然後站在一旁,一次吃一個,吃了十多個,妹妹一點也不在乎. 對她而言,一次一個的損失很少,哥哥抓了一把離去的損失才大. 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的反應. 另一例子更有趣,有天晚上,先生下班回家,盛了一碗豆花在吃. 正吃了一口,女兒看見了也想要吃,先生看豆花就只剩這一碗了,就說:〝好吧,給你吃〞. 但是因女兒最近對"口水"很敏感,所以開始大哭: "我不要,那裡頭有口水,我要一碗新的."爸爸趕忙解釋,〝我只吃一小口,沒有口水〞或〝有口水也只是一點點,沒關係吧!〞女兒還是越哭越兇,晚上九點也無處可買豆花了,先生很懊惱。我對女兒說:〝不要哭,媽媽幫你把爸爸的口水拿掉。〞一邊說,一邊拿餐巾把先生用過的湯匙擦乾淨。女兒一看,馬上破涕為笑,把豆花吃完. 這階段的孩子就像女兒一樣,只把焦點放在一點. 對他解釋再多都不管用,只要了解孩子到底針對什麼在吵鬧,對症下藥來解決問題,就可以避免掉許多親子間的不愉快. 零到五歲是自我中心主義最強烈的階段,遇到孩子搶玩具或有理說不清的時候固然傷腦筋,但若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聆聽孩子的一言一行,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例如: 女兒會對朋友的媽媽說: "阿姨,皓皓不想回家,因為他很喜歡我." 湯很燙,叫女兒待會再喝,她會說: "媽媽,你現在不要給我喝湯,是因為你捨不得你的小可愛嘴巴燙到,對不對?" 這些可愛的話語常常讓我更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因為我知道,再過幾年,這麼天真無邪的話,想聽都很難了. 幼兒階段陪孩子 一起成長很辛苦,但也是最可愛、有趣. 請大家多多把握!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神祕的十六號

2005年12月27日
公開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在前面•••••   這是一篇友人轉寄給我的短篇小說,經細細品嘗後,我也認同可看性極高,而且極富教育性質,值得推薦給所有的好朋友, 相信在讀過本篇文章之後,您也必定會留下極深刻的印象與省思。   如果原作者知道她的文章能在這裡得到這麼大的共鳴與迴響的話,相信這將會是這篇文章所帶給我們社會最大的價值與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辦公室裡同事們閒聊的對象常是學生。那一年,開學不久,坐在對面的王老師新接一個班級,才沒幾天就聽到她喜孜孜的說:「我今年的運氣真好!這個班的家長也挺願意配合,班上的素質很整齊,尤其有一個學生,將來有可能當總統!」到底發生什麼大事?讓王老師這麼看好這個學生的未來?   原來,當大部分小一新生對學校都還不太熟時,這個學生竟然在班上發送自製的注音版學校地圖。王老師展示那張稚氣的手繪地圖,很得意的說:「我從來沒遇過這麼有創意的學生!這張地圖讓他成為孩子王,但他一點都沒有霸氣,跟誰都合得來。才幾天而已,就顯現了十足的領袖氣質,真是不容易!」王老師的運氣讓大家十分羨慕,「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我有點扼腕,我教自然科只教一到八班,王老師卻在九班。不能教到這種天才型的學生,真有點遺憾呢!   王老師本來就是個負責認真的老師,教到這一班,更激起她百倍的教育愛。她不時向我們報告班上學生的動態,那個未來可能當總統的學生,更是她的最愛。她常這樣引起話題:「我們班那個十六號啊……」接著說的都是十分令人感動,不太像七歲孩子做的事。這個神祕的十六號,曾把自己的飯盒分一半給飯盒打翻的同學;曾義正辭嚴的指責嘲笑別人跌倒的同學;曾在王老師感冒失聲時,默默的泡一大壺彭大海加菊花!   神祕的十六號做這些事時,都是默默的做,王老師常要等其他家長的感謝在家庭聯絡簿上出現時,才知道十六號又做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這麼小的孩子, 怎麼懂得利他的行為? 怎麼能那麼心甘情願的把東西與人分享?每聽王老師說一次,我就在心底暗暗佩服一次。我們已經習慣把這個十六號稱做王老師的「寶貝」。   十六號的厲害還不只於此,他的成績很好,字也寫得很漂亮。王老師曾亮出十六號的國語習作給我們看,那端正清晰的字跡,超過許多二十歲的大人。更難得的是,十六號這些全是自動自發的。   據王老師說,十六號的爸爸只是退伍老兵,年紀超過六十了,媽媽又是領有殘障手冊的小兒麻痺患者。在家裡爸媽幾乎沒時間管他,這個十六號還是樣樣比別人強。我想到阿扁總統就是貧戶出身,父母只是很平凡的農人,卻能造就一個總統。每次談到這兒,我們都不免感嘆上天的安排:有的父母得花許多錢送孩子東學西學,深恐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是孩子卻像扶不上牆的軟泥,一沒人叮嚀就全然失控。十六號的父母為生活奔波,忙得根本沒時間給孩子「加強」,但十六號的表現卻是那麼好!   第二學期,原來教王老師班自然科的秦老師請假,為了親眼目睹這個神奇的十六號,我自告奮勇教他們班的自然課。第一堂課點名時,我仔細的看了看十六號。他穿著簇新的衣服,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讓人非常失望。這真的是王老師的寶貝十六號嗎? 再一次仔細看看他的名牌:10916,沒錯啊!就是讓我如雷貫耳的十六號!我簡單的問了幾個上學期應該教過的概念,很多學生都舉手發言。我一直很期待十六號的回答,可是他從頭到尾只會呆呆的坐著,一雙無神的眼睛盯著自己衣服上的鈕扣。難道王老師一整個學期的描述都是虛構的?我絕對不敢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做這麼無聊的事!   不用幾天,我就發現:這個十六號簡直是惡魔的化身!我幾乎每節課都要調停他和同學間的糾紛:一下子是未經許可拿同學的東西、一下子是粗手粗腳動到同學卻不肯承認。他似乎非常容易動怒,一生起氣,周圍的同學都遭殃。我對孩子的容忍度已經算很高的,但也已經氣得快打人。有幾次我無計可施,只能從背後緊緊的扣著他,希望他別又對同學動手動腳。我可以感覺到他原本僵硬的身體,在我的懷裡慢慢的融化放鬆,從我懷裡掙脫出去後,他會較為安分些,但也不能維持太久。上過幾堂課,我心中的疑惑已經多得快把我淹沒,我實在不敢問王老師是怎麼一回事?我很謹慎的回答王老師詢問的問題:「我們班還好吧?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很留意的觀察王老師的容顏,在她的臉上,看不出特別的煩躁,我無法從中推斷十六號是否也造成她的困擾。    除了多上兩節課外,我又報名研習中心的一項長期研究計畫,所以這一學期我很少在辦公室待著。不是去上課,就是去找資料,我很少在加入辦公室中分享經驗的對話,所以也沒再聽到十六號神奇的事蹟。另一方面,我實在不好意思問:為什麼十六號的表現這麼差?我總會想到「踰淮為枳」的典故,按照理論,從學生可以看到老師的影子。十六號如果真的在王老師面前和在我面前有這麼大的差異,那不是表示我教得不夠專業?一想到這點,就讓我心裡非常不安。我像穿新衣的國王,深怕別人戳破謊言,發現真相,知道真正的問題是在我身上。   我有些後悔接了秦老師的工作,如果不接,也許我可以多兩節備課的時間,也許我可以聽到更多有關十六號的報導。可以確定的是,我一定不用常常生自己的氣,氣這個十六號打斷我的上課,把我的教室弄得雞飛狗跳。然而,我從來不是一個容易輕易放棄的老師,既然問題是出在我的身上,就得在別人發現前趕快補救,我想好好的改變我的態度。於是,我對十六號用了加倍的心力,兩節課的下課時間,我把他叫到身邊。有時不斷的逗他說話,有時請他幫我做事情。   當我提出一個問題時,我總會把眼光轉向他,一種非常溫柔、期待的眼神。我的問題不難,又會在提問時加了許多暗示,答案幾乎是呼之欲出。其他的同學老早舉著手揮舞著,急切的希望我趕快點他們起來發言。我常把教室的氣氛弄得像一鍋沸騰的水,因為我在等,希望十六號能自動的舉手發言,恢復他應有的表現。終於,有一天十六號舉起了手,我像中了特獎一樣,趕緊請他站起來說一說。天啊!真不愧是王老師的寶貝,他回答得非常好,我忍不住請全班為他鼓鼓掌!   有了這一次的打破僵局,我和十六號之間逐漸建立了信任。我知道他家沒有很多的錢買課外書,就把自己買的科學童話借他。我不經意的問他書中的內容,他都能一一回答。當他把我這套書都看過了,我教他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隔了一個星期,他捧著自己借的書給我看,自告奮勇的說,願意在課堂中講一個有關影子的故事。就像磨合過的汽車,我們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順暢。   我隱約感覺到他很喜歡我,也很願意在我面前有好表現,這點讓我十分欣慰。有一次,我摸摸他的頭,隨口問了句:「是誰幫你洗頭的呀?」下一次的自然課,他像一隻甜蜜的小貓倚在我身邊說:「老師你摸摸看,昨天是我自己洗頭的喔!」看著那個小小的頭顱,我想到這幾個月馴服他的過程,心中產生了許多想法。還好,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所在,不然傳出去說,我把別人的資優生教成問題學生,那是多麼丟臉的事啊!我承認我對十六號是有點偏心,但對一個好學生有偏愛的心是應該的。   自從他恢復了該有的水準,班上的氣氛好極了,我教起來很有成就感。我漸漸能體會到王老師津津樂道的原因,現在連我也忍不住想把心中的得意告訴別人呢!學期結束時,我要學生做兩張圖文報告。才一年級的孩子,我不敢要求太多,只要他們能正確的剪取報章或雜誌的資料,端端正正的貼到資料本上,然後寫一段短短的心得報告就好。我把所有班級孩子的作業堆在桌上,如果真要仔細看完這些作業,得花許多時間,我只能走馬看花的瀏覽過去。但是我忍不住被十六號的作業吸引住。這一學期他看了不少課外書, 他的報告竟然是十篇讀書心得。他用充滿童心的語氣寫下對這些動物故事的看法,還畫上美麗的插畫,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短文,而是一篇篇精采的文學作品。我忍不住把這份作業拿到王老師面前,告訴她:「你們那個十六號真不是蓋的,我看他將來別去當總統了,應該改行當動物生態作家!」   我的話讓王老師足足愣了三十秒,她一臉茫然,彷彿完全不知道我說什麼。我把作業推到她面前,提醒她:「你說過的呀!那個你的寶貝呀!會自動把東西和別人分享,很有領袖氣質的十六號呀!你不是說他和阿扁一樣,以後有可能當總統嗎?」   王老師了解了,不過她張大了嘴,很驚訝的說:「你說那個十六號呀?那是上學期的事了。那個十六號轉學了,來了一個轉學生,因為正好是男生,我就把他安插在十六號這個號碼。這個十六號是個適應不良的問題學生,在前一個學校待不住才轉來的,和原來的那個十六號完全兩樣。他剛來的時候,只要他一進教室,全班同學就開始神經緊張。好幾個科任老師都向我反映過,只有你沒來告過狀。我嚇也嚇了,罵也罵了,還送去訓導處兩次。我和家長天天打電話,都快煩死了。後來不知怎麼的一回事,他慢慢變好,應該是漸漸能適應學習生活了吧?」王老師接過作業,看了看說:「這真的是他做的嗎?他寫在聯絡本上的生活小記,也沒寫得這麼好呀!」   王老師不敢相信的翻著作業,長久以來在我心中的疑惑終於一點一點的解開: 原來兩個學期的十六號是不同的人呀!我在學期初見到的暴亂場面,也並不是針對我,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竟然擁抱著一個這麼大的祕密!我決定不把事情對王老師說得更清楚,畢竟這是我和我自己的祕密。   從這次以後,每當遇到表現失常的孩子,我總是抱著期待。始終堅定的相信, 只要哪天能揭開蒙在他外表那層偽裝,得到孩子誠心的信任,一切都會有轉機。我願意每個孩子,都是潛力無窮的「神祕的十六號」!

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2005年12月24日
公開
6

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有摸摸他的腳,也摸摸他的手;他,竟是那麼冰冷,始終動也不動地躺著。我最親愛的孩子啊,你怎麼不看老師一眼,也不回答老師一句話呀… 在教學中,有時會教到一些長得很俊帥、很可愛、或很漂亮的小朋友,而我也會有些偏心地喜歡他們。李凱,就是這樣的小孩,他很帥,大大的眼睛、雙眼皮,天真又可愛;可是他卻也很頑皮,喜歡「騎快車」──上學時,故意快騎腳踏車,並從後面抓班上同學玉梅的頭髮! 每次玉梅被李凱欺負時,總是氣得跺腳,並大罵「幹×娘」的髒話。玉梅,很髒,常不洗臉、不洗頭,也長頭蝨,脖子上的污垢像是「一條黑蛇」,每次經過她身旁,都會聞到「很難聞的異味」;而她的功課經常沒寫完,臉上也從不帶笑容。 一般來說,很少有小女生會罵「粗魯低俗的髒話」,偏偏玉梅一被李凱譏笑、欺負,就會尖叫、大罵髒話,所以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對她好,甚至常在同學面前指責她。相反的,每當李凱「騎快車」或「欺負玉梅」時,我只是輕聲細語、笑笑地對他說:「李凱,你騎車要慢慢騎,不要欺負女生哦!」真的,我總是不忍心大聲地斥責可愛、俊美的李凱,也常對他網開一面。 一天,同學們都在操場上體育課,我懷孕、大著肚子,坐在教室裡批改作業;玉梅則因身體不舒服,也坐在教室裡。當我不經意抬頭時,與玉梅四目相接,她突然說:「老師,等妳生了小寶寶,我媽說她要幫妳帶小孩!」 「你媽媽在做什麼?」我問。「我媽媽在幫很多人家裡打掃房間,也在大樓洗樓梯,她說她可以幫妳帶小孩!」一臉髒兮兮、頭髮油膩膩的玉梅回答我。「那妳爸爸呢?」「我爸爸整天都在喝酒,因為我媽生了六個小孩都是女生,我爸爸每天都罵我媽『只會生些賠錢貨』!所以他每天都喝酒、罵人,也打我媽、打我們小孩子!」 玉梅又說,她是老大,一回到家、放下書包,就必須幫忙照顧妹妹們,也要洗米、煮飯、處理家事;她,總是忙得很累,也沒時間洗臉、洗頭、寫功課…… 我一聽,一陣難過湧上心頭,也突然覺得──「每個老師眼中的『壞孩子』,他們背後,可能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與心酸!」 後來,我放下批改作業的筆,帶著玉梅到洗手台,幫她洗頭、洗臉,也教她刷牙!不久,她的牙齒變白了,臉變乾淨了,用吹風機吹乾頭髮後,頭髮也不再油膩惡臭了。梳完頭髮,我又拿了鏡子給她看,她突然──笑了!真的,在我印象中,這是她第一次笑!以前我只記得玉梅常「板著臉、罵髒話」,可是,現在她笑了,而且笑得是那麼燦爛、漂亮,尤其是她那「深深的酒渦」,笑起來真的很美! 從那天開始,玉梅開始「喜歡自己」,每天也都洗完臉才來上學。兩三星期後,課外活動,我叫小朋友 練習跳繩,玉梅興高采烈、自告奮勇地說:「我會、我會、我會!」於是她當著同學的面、拿起跳繩,大方地表演!天哪,她居然「前跳、後跳、交叉跳、花式跳……」都跳得那麼棒!一跳完,全班小朋友也都不吝嗇地給她如雷的掌聲! 我想,那是玉梅小學生涯中,第一次接受「如此豐盛的喝采」,因她的學業成績始終都是「最後一名」;然而,當她跳完繩,抬起頭,甩了一下頭髮,她的眼睛竟變得好亮、好美,好有自信! 就這樣,我發現了玉梅在體育方面的長處,也鼓勵她加入了「田徑校隊」。而在升學國中時,更是大爆冷門,全班只有玉梅一人進入「資優班」──考上高雄一國中的「體育資優班」。 十多年後,我與孩子們有機會於同學會中,再次相遇。那天,我搭車到高雄,亭亭玉立的玉梅到火車站來接我。一見面,玉梅就說:「倪老師,今天同學會,來了十多位同學,大家都在高醫的加護病房!」「為什麼?」我大吃了一驚。「因為李凱出了車禍,他去跟人家飆車,撞成重傷,現在正躺在醫院裡,一直昏迷不醒,我們大家都到醫院去看他。」玉梅心情沉重地告訴我。 到了高雄醫學院的加護病房,我穿上「消毒衣」進入,看到同學們都已經站在裡面。而李凱,他躺在病床上,戴著氧氣罩,頭與臉部已經嚴重扭曲、變形、浮腫……全身也佈滿插管;一旁的心電圖則顯示,他的生命跡象十分微弱。 醫生說,李凱已經快不行了!他被撞後到現在,都沒有醒來過;不過,我們可以多跟他講講話。這時,我摸摸李凱的腳,也摸摸他的手……他,竟是那麼冰冷!我和同學們不斷地叫他:「李凱、李凱、李凱……」可是,他始終動也不動地躺著。我的眼淚不聽話地流了下來!李凱、李凱……小時候,我那最可愛、最漂亮的李凱到哪裡去了?……你知道嗎,老師一直記得你小時候俊帥的臉龐呀!可是,你現在……怎麼動都不動,不看老師一眼,也不回答老師一句話呀!此時,玉梅站在我身旁,拉拉我的手,對我說:老師,妳跟他說嘛,妳跟他說『妳以前常對他說的那句話嘛』! 我怔了幾秒,知道了。我握住李凱的手,彎著身,靠近他的耳朵,清晰地對他說:「李凱──你騎車──要慢慢騎──要慢慢騎哦!」話一講完,李凱的眼眶頓時溼紅了起來,心電圖的曲線也起了變化。雖然,他仍舊戴著氧氣罩,一動也不動,但是,他的眼淚,竟從眼角流了下來…… 那天夜裡,李凱走了,動也不動地走了。而他俊帥的臉龐、頑皮地騎著快車、以及扭曲浮腫的眼角滴下淚水的情景……卻是我心中「永遠的悲痛與回憶」! 【戴老師小講台】 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 嗎?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真的,如果老師或父母,對孩子「太縱容、太放任、太溺愛」,就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為「不幸的人」。所以,「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事實上,人都有情感式的「月暈作用」,也常會「以貌取人」,見到可愛、漂亮、聰明、能言善道的孩子,就特別喜歡他;就像本文中的倪老師,因太過於偏愛李凱,在他騎快車時,未曾嚴厲地管教他、約束他,以致最後李凱因飆車而喪失生命!因此,「愛孩子」是對的,但是必須是「有智慧的愛」,不能是「縱容的愛」;若太過溺愛孩子,就如同在孩子的成長性格上「下了毒藥」,將會使孩子嚐到苦果! 所以,古人說:「愛是好的,姑息卻是絕對的惡!」不過,在文中另一主角玉梅,卻是個令人欽佩的女孩;她在一直「被欺負、被瞧不起、始終是最後一名」的低潮中,因著老師「不嫌棄的愛」,找到自己「生命的亮點」,因而考進了體育資優班,也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光明的出路」!曾聽過一句話:「世界上最柔軟的是風,最暴烈的也是風;世界上最柔和的是水,最蠻橫的也是水!」的確,老師是風,也是水,他可以讓孩子「如沐春風」,一輩子感受其愛和恩澤;然而,若稍有不慎,過度放任與溺愛,亦可能使孩子誤入歧途、遺憾終身啊! 【啟示】 *捨不得管教孩子、捨不得讓孩子挨罵吃苦,則他將來會更苦! *愛,要「有方法、有智慧」,要讓孩子「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也捨得讓他跌倒,則他才會勇敢爬起來,而且走得更英挺、更有自信。

十條愛的守則- 吳淡如

2005年12月23日
公開
7

十條愛的守則- 吳淡如 有位網友到日本去玩,在某家寵物店玻璃窗上,看到了一張「告示」,熱淚盈眶,回國之後將它四處發放。寵物店的玻璃窗上貼著「寵物給主人的十大叮嚀」: 一,把我帶回家之前,請記得我的壽命約有十到十五年,若你離棄我,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二,請對我有耐心,你要給我一些時間來了解我。 三,信任我──那對我十分重要。 四,請別對我生氣太久,也別把我關起來當作懲罰。你明白嗎?你有你的工作、你的娛樂、你的朋友,而你是我的唯一。 五,請時常對我說話,縱使我不懂你說話的內容,但我會感覺到,你的聲音在陪伴我。 六,你如何對待我,我將永記在心。 七,你打我時請記得,我擁有可以咬碎你手骨的尖銳牙齒,我只是選擇不做這樣的事。 八,當你想責罵我不合作、固執或懶惰,請你想想,是否有什麼正困擾著我,或許我沒獲得我想要的食物、很久沒在溫暖的陽光下奔跑,或者我的心臟已經太弱或太老。 九,在我年老時請好好照顧我,因為你也會變老。 十,當我要捱過生老病死最辛苦的歷程時,請千萬不要說:「我不忍心看,我不想在場。」只要有你和我在一起,所有的事都會變得容易接受。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愛你。 看完,我也淚水盈眶。 我認為,不只所有的寵物店門口都該貼上這個告示。每一對誓言長相廝守的情人們也該略略修飾一下文句,對彼此複述一次。每一對打算生孩子的父母,也該有另一個版本,以免因為自己的不成熟禍延子孫。我將情人之間的愛情版本稍稍更動如下: 一,決定與我結婚前,請記得激情的熱度不會燃燒太久。若你離棄我,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二,請對我有耐心,對我溫柔,不要以為你已經完全了解我,你還要給我更多時間來了解我。 三,信任我──那是愛的主要能量。 四,請別對我生氣太久,也別禁閉我的自由。你可以有你的工作、你的娛樂、你的朋友,而對我來說,人生缺你不可。 五,請時常對我說話且傾聽,縱使有時我不懂你而你不懂我,但我會感覺到,你願意陪伴我。 六,你如何對待我,我將永記在心,一世不忘。 七,你想動手時請記得,我有足夠的能力報復,只是看我做不做。 八,當你想責罵我不合作、固執或懶惰,請你想想,是否有什麼正困擾著我,或許我沒獲得我想要的溫柔、為了工作很久沒有休閒,或者我的心已在生活的折騰中變得僵硬。 九,在我年老時請好好照顧我,不要嫌棄我,因為你也會變老。 十,當我捱過生老病死最辛苦的歷程、當我面對人生中最難承受的挫折,請千萬不要說:「我不忍心看,我不想在場。」只要有你和我在一起,所有的事都會變得容易接受。請永遠不要忘記,我愛你,而你也曾許諾,你愛我。 天下父母何妨做個家庭作業,將以上十條愛的守則,改成適合你的條款。 不離不棄是天下至愛。 溫柔守信對待感情,縱然未必得到想像中的報償,卻可能在愛的天堂中得永生。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2005年12月22日
公開
10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文/李想 專家/蕭勵健 幼兒教育專家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惡習1 高聲說話、尖叫惡習2 說髒話惡習3 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4 取笑捉弄惡習5 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6 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7 行為暴力惡習8 忸怩自閉 •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 當他準備發怒時,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你這樣生氣不理人,小維尼會不陪你玩喔!」或者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另外,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國外近來使用「藝術」來改變孩子的情緒,如聽音樂、畫畫、演奏樂器等。 ●讓他自己平靜 長輩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他敘述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適度的處罰,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當孩子發小脾氣時,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 •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 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以身作則 要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身教重於言教。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噓寒問暖,態度和善有禮,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客人進門時她會說:「你好!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 ●制定明確的規則 孩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最沒有辦法應付,而那些不確定、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如「你看那裏有條界線,不要超過喔。」與其對他說「你要對客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當然,孩子表現的行為有正面負面,在教導的過程中,獎懲賞罰也就難免。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造成孩子混淆,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 ●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爸媽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你看,你對爺爺說晚安,爺爺很高興喔」。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心的階段時,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注意,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也不可拿這些「規矩」作為一種威脅強迫的手段,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和氣、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 ●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 為什麼要有禮貌?怎樣才有禮貌?小小孩常會用「問句」表達自己的疑惑,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如果只是敷衍、答非所問,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用孩子懂得、可理解的說法,即使必須重複,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 http://blog.baby-kids.com.tw/trackback.php?id=3238

老大心事誰人知?

2005年12月21日
公開
7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老大心事誰人知? 有位媽媽生了老二,發現四歲的老大變的和以前很不一樣。以前自己會做的事情,都變的不會作了;也常常為了一點點小事,發脾氣、或大哭大鬧的。好好的說他,不聽;威脅利誘也通通不管用,傷透腦筋,他問我怎麼辦?這是怎麼一回事? 對家裏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老大的成長是比其他孩子辛苦很多,怎麼說呢?我想很多爸爸媽媽可能都還記憶猶新,自己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那種戰戰兢兢,不知所措的感覺。對剛出生的嬰兒更是寶貝的不得了。回到家裏,要先洗手才敢抱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更是難逃攝影機、照相機的鏡頭。不只父母親,舉凡來拜訪的親戚、朋友,注意的焦點也都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在老二還沒有出生之前,老大可以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所以,當有人來侵犯這獨一無二的天地,這叫做老大的情何以堪啊! 當然,依照孩子的個性,反應的強度不同,方式也不一樣。有些孩子會變得長大,變的更乖巧,很以自己變成大哥哥大姊姊為榮。但一般反應是退化的,也就是如上面所描述的,變的比以前更不行了。兩個孩子之間年紀的距離也會影響老大的反應。相差5歲以上,問題較少。 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兒子14歲,女兒12歲。從小到大兩人相親相愛的。當然,到了青少年期,兩個人偶爾會鬥鬥嘴,但兄妹之間一直沒有什麼爭吵。他們兩人的感情很好,我一直很引以為傲。在這裏我很願意把我所用的一些方法和大家分享。讓你的家庭也有快樂和諧的四人行或五人行。 第一、了解孩子的感受。 老大在老二出生之後,會有害怕父母給他的愛會減少的焦慮,這感受父母要能夠去體諒。就這一點我要特別說明一下,當孩子開始懷疑父母對他的愛減少的時候,他會表現出負面的行為去驗証這個疑慮。可是偏偏負面搗蛋的行為,常常換來父母的責備,甚至處罰,這就更証實了父母的確比較不再那麼愛他的假設。可是,他又不希望他的假設是對的,所以他就會在用另一個負面的行為來驗証。父母親們如果不察他行為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會讓親子關係掉入惡性的循環裏。如果你問我,孩子如果擔心父母不愛他,為什麼不作一些乖巧的行為來惹人疼愛,反而是用負面的行為來考驗父母。坦白說,我也不知道。只能猜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裏,也閉O這麼的假設:當我很壞的時候,你還願意包容我,那就表示你真的愛我。 我因為了解孩子會有這種疑慮,所以我在女兒嬰兒時期(0到6個月),花比較多的時間與兒子玩,也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他知道我對他的愛並沒有因為妹妹的來臨而減少。在這裏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大家的,就是我們體諒老大,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順他的意,而變成一種溺愛。剛生下老二的媽媽們,往往會有一種罪惡感,因為以前所有的注意力都給了老大,現在被老二分心了,對老大覺得非常的楫飽C在這時要小心不要因為罪惡感而對孩子有了不必要的寵愛。有些因為顧及老大的感受,給了老大很多的注意力,因而對老二產生楫飽C其實這個罪惡感是不必要的,家裏由三人行變成四人行,是全家要學習的末牷C罪惡感只會讓你在處理親子關係的時候失去理智。 第二、教導孩子對待嬰兒的適當行為。 嬰兒的眼睛和頭部,比較危險不想讓老大碰的地方,千萬不要教他。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對一個兩歲或三歲或四歲的幼兒,你越不想他做的事情,他越會想去試試看。你告訴他不可以的事就變成了在提醒他要去做做看。也不是唱反調,純粹是這個年紀既有的好奇心的自然反應。所以,教他哪些行為是他可以做的,遠比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他不可以做的重要多了。所以,看到他想要摸嬰兒,可以引導他去摸嬰兒的手和小腳丫,眼睛和頭部就不要提了。 也可以把老大嬰兒時期的照片和影片拿出來和老大一起看,讓老大知道自己也是從嬰兒演變出來的。我就是這樣子和兒子玩的。我們把從他出生到妹妹出生這一段時間的照片,拿出來慢慢欣賞。邊看,一邊告訴兒子你就是這樣長大的。然後告訴他,妹妹也會和他一樣經過這些過程長大。而我們兩個人是教妹妹的最佳拍檔,他是我的助手。十多年下來,舉凡在彈鋼琴,做數學及其他末狺W的種種問題,他一直是妹妹的好老師。 第三、去除“老大需要讓老二”的傳統觀念 當老二慢慢長大,兩個孩子之間難免會有衝突,處理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以免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平衡。孩子之間有爭吵的時候,傳統的觀念,大的需要讓小的。希望藉此可以讓大孩子學得氣度大些,會禮讓,會照顧弟弟或妹妹。所以一旦孩子有糾紛,小的哭了,大的常常是挨罵的份。但這對三到六歲的孩子,甚至年紀更大一些孩子,都是很難接受的。他們只會覺得不公平,因而進一步產生爸爸媽媽比較不愛他的疑慮,引發第一點裏提到的惡性循環。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大孩子覺得很委屈,常常心裏憤恨不平;對小的呢,也是不好的教導。怎麼說呢?如果小的哭了,大的就要讓,這讓小的學會用哭來達到他想要的一切,養成了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霸道習性。兄弟之間的感情,在這種情形下是好不起來的。所以,家裏如果老大,表現得很彆扭,常常故意唱反調,父母親可以檢討一下,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上,有沒有掉入傳統的這種做法裏。有的話,請趕快修正。 大約是我女兒五歲以後,孩子有糾紛時,我都鼓勵他們自己解決,把自己對發生的事情的感受講給對方聽。在兩人糾纏不清的時候,我才會介入。我的第一句話通常是:「告訴我,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有時候老二在一旁哭得很傷心,老大擔心會被處罰,一邊說一邊哭。我都要安慰他:「不要著急,慢慢說。妹妹哭並不表示妹妹對,我只是想了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想幫你們解決問題,我不是來處罰人的。」幾次下來,孩子終於了解我是在幫他們解決問題,就算有處罰也是就事論事,很公平的。母子之間的信任就這樣培養出來了。 所以,當孩子有糾紛時,沒有大的要讓小的道理,要針對事情的發生的情形去判斷誰是誰非。千萬不要小的哭了,就是大的不對。也不要有責怪老大,不懂得讓弟弟或妹妹的情形。排解孩子之間的爭吵,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對你產生一種信任:相信你是來幫忙解決問題,而不是來處罰人的人。當然這份信任,還要有你是不是公平作為基礎。 第四、不要在孩子之間做比較 一般父母,常常在孩子之間做比較,目的是想用一個孩子來激勵另一個孩子。換句話說想把做得比較好的孩子拿來做另一個孩子的榜樣。這種作法的負面影響有:1) 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我們做父母的,要去發掘孩子的優點,教導孩子把他的優點完全的發揮出來。至於缺點呢?我們要去包容它、接受它。而不是把他的缺點拿去和另一個孩子的優點做比較來打擊他的信心。2) 破壞了孩子之間的感情。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自己是不行的。孩子之間的比較,只會引發孩子的忌妒和不平,更進一步激發孩子之間的競爭心理。這種競爭心理最明顯的就是表現在孩子的告狀行為。告狀時,藉由對方的錯誤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好。這種情形下也讓孩子只會挑剔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而不懂得去讚賞別人的成就和優點,讓兄弟之間的感情沒辦法很融洽。 不要在自家之間作比較的,更不要拿別人家孩子來做榜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因為連生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不滿意,那我怎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呢。大一些的孩子還會頂嘴:「你比較倒楣,誰叫你把我生的這麼笨。」 唯一可以比較的是拿孩子的過去和現在做比較。指出他過去沒辦法做到,現在卻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來鼓勵孩子透過他自己努力的學習,他是可以一直進步的。這種比較是有建設性的,讓孩子去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可以不斷的突破、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進步。 我從來不在孩子之間做比較。不過,在女兒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問我:「媽媽,我和哥哥誰比較好?」我愣了一下,回答說:「我沒有答案,因為我從來沒有在你們之間做比較,你們兩個各有各的優缺點,對我來說都很好。你為什麼問我的這個問題?媽媽有讓你覺得哥哥比你好嗎?」女兒回答說:「沒有。只是我覺得哥哥比我好。因為他鋼琴彈得比我好,他數學比我會,電腦也很棒。」我就告訴他:「哥哥那些事情都做得比你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比你大二歲,他學得比你早,所以他會的你不會,並不表示你比較差。更何況你們是不一樣的個體,你有你自己獨特的優點,譬如說你很會畫畫。拿彈鋼琴來比較,哥哥比你好,拿畫圖來比較,你比哥哥好。誰好,誰不好,怎麼比呢?你覺得這樣比較有意思嗎?需要比嗎?」女兒聽了搖搖頭。我進一步指出:「你看,你小的時候畫的人,只有一個圈圈的頭和兩條線當身體和手,但現在畫的人,那麼的仔細精緻,你自己一直在進步,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媽媽最驕傲的地方,因為那表示你是一個有能力學習,不斷進步的人。你覺得呢?是不是也要替自己高興?」女兒聽了點點頭,笑了起來。 我想,即使我們做父母的的很小心的處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會不由自主的在彼此之間做比較,而動搖了對自己的信心,就像我女兒的情形一樣。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澄清他的疑慮,並進一步的肯定他們。 第五、營造一對一的獨處時間 有兩個以上孩子時,如果先生可以配合的話,可以安排和孩子有一對一分別獨處的時間。這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那一段時間裏孩子會有擁有爸爸或媽媽百分之百的愛的安全感。時間不需要很長,半個鐘頭或一個鐘頭就夠了。對於父母,這樣的時刻也很重要,尤其當孩子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這種獨處會成為親子之間一個很好的溝通情境。 我的孩子正值青少年期,有些事情兒子不想讓妹妹知道,有些時候妹妹也不想讓哥哥知道她的一些事情,所以一對一的時刻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是讓他們肯吐露心聲的時候,而我也格外的珍惜。所以,從小培養這種溝通管道,也可以減少日後青少年時期的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以上一些經驗談,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參考,也祝福家家有快樂和諧的四人行、五人行、六人行或………!

頂嘴,是好事?!!!

2005年12月20日
公開
10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頂嘴,是好事?!!!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孩子好奇的質疑不是頂嘴 在一次聚會裏,有個四歲孩子的媽媽問道:「我的孩子這麼小就會頂嘴,怎麼辦?」我請她說說怎麼回事。這位媽媽說:「我們出去散步,孩子一直往前跑,快到轉角了,我就叫他停下來。沒想到他竟然說:『我為什麼要停下來?』這不是頂嘴是什麼。」我問她:「你的孩子想知道他為什麼要停下來,是很正常的問題,哪裏不對?」這位媽媽想了一下,笑了起來:「是啊!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他為什麼要停下來,真的沒有什麼不對啊。」 可不是嗎?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他反問原因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把他的問題當做是在頂嘴呢?我們為什麼要把它當作是孩子對我們父母權威的一種挑戰呢?我們為什麼不把它當作是孩子的一種求知慾呢?是孩子對事情的原因的好奇心呢?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卻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反問,,當做是頂嘴,而千方百計的想去遏止它,仔細想想,這不是很矛盾嗎? 孩子頂嘴,你應該高興才是! 有位媽媽,孩子十二歲,很傷腦筋的問我:「我的孩子現在很會頂嘴,要他做一些事情,不但叫不動,還會搬出一堆理由,他是不是已經到了青春期?你的孩子也十二歲,他會不會頂嘴?」我想,很多父母在孩子過了十歲以後,會有同樣的感受:孩子常常用一大堆〝歪理〞在〝狡辯〞。我的回答是:「你的孩子會頂嘴,你應該高興才是。」這位媽媽瞪大了眼睛:「頂嘴,是好事,妳不會是開玩笑吧!」我說:「如果你把孩子的頂嘴,當做是一個你可以了解你的孩子的想法或感受的好機會,你是應該高興的。因為最起碼,你的孩子會把他的意見或情緒表達出來讓你知道。比起那些不頂嘴,但也不吭聲,父母永遠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事的情況好太多了吧!極端的例子裏,不頂嘴的孩子(或許是講了,父母只會罵〝頂嘴〞,乾脆沉默以對)是把心中的不滿壓抑著,等到忍無可忍了,有些就選擇離家出走,有些走上自殺之路。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會頂嘴算是好事 。」 體諒頂嘴背後隱藏的情緒 我進一步解釋:「孩子頂嘴時候,表現出來憤怒的情緒,有時候不是完全針對父母的。譬如說,我的女兒曾經回到家,提醒她一點小事,她就非常的不高興。跟她坐下來談了以後,才發現她一整天在學校過得很不愉快,所以她的生氣,是在把累積一整天的情緒發洩出來,我說的話只是導火線而已。經過這番了解以後,我和兒子、女兒之間有一個默契:放學回來之後,如果這一天身體覺得很累,或學校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心情不好,就先告訴我:『媽媽,我今天情緒不好,先別管我。』(I feel grumpy or I have a bad day. Leave me along.) 有了這番溝通 ,我尊重他們,讓他們可以有把自己的情緒化解的機會。等他們覺得舒服的時候,通常就會把困擾他們的事情說給我聽。所以,看起來是一個單純的頂嘴行為,有時候背後隱藏著孩子一肚子的委屈和困擾,我們不應該因為他頂嘴而跟著生氣,反倒要藉這個機會讓他把他的情緒宣洩出來,而且發洩的結果還能得到了解和包容。」「依我女兒的說法,不敢在外面罵人,回來卻會對父母發脾氣,是因為知道父母不會因為自己耍脾氣而不愛她。我抗議不公平,女兒也一臉無奈地說:『不然,我也不知道可以怎麼辦。』也許兒女們對我們有這種信賴,我們應該高興吧!」 把頂嘴變成溝通 青春期是孩子尋求自我的關鍵期,隨著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是要慢慢的調整自己的管教方法。對孩子的態度,不應該是「我說你做,我講你聽」,單方向的權威教導;而應該是以尊重孩子的意見為出發點去和孩子溝通。所以,應該鼓勵你的孩子把他的意見或感受說出來,如果孩子的口氣不好,那倒是可以提醒他們有話要好好的說,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很願意聽聽你的想法,不過,請你好好地說,口氣不要那麼衝,我們是在討論事情,不是在吵架。」 如果,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會對他個人的安危造成問題,有時是可以讓他試試看的。也許,試出來的結果不很的理想,但那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因為智慧是經驗的累積。同樣的錯誤,於其讓孩子在二十多歲或三十多歲的時候才犯,不如讓他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學到了教訓,畢竟十多歲的時候,即使犯了錯誤,後果也不會太嚴重。 不用「頂嘴」的字眼指責孩子 所以,當我回答:「我的孩子不會頂嘴」時,並不表示我的孩子沒有一般人所謂的「頂嘴」的現象發生,只是,我從來沒有把它當作頂嘴看待。我反而很珍惜它,把它當作是孩子在告訴我事情的真相(被冤枉的抗議) ,或他選擇的做事方法 (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或他在表達感受 (生氣、懊惱、委屈等等)的一個機會。因為是秉持這樣的態度,幾次之後,孩子也了解我們的用心,彼此就可以有「平心靜氣」的溝通。所以,我們家不用「頂嘴」這兩個字指責孩子。希望你們家也不會。 後記 十歲的女兒很好奇我在寫些什麼,我把這篇文章的內容講給她聽之後,她給了一個建議:「媽媽,你可不可以跟那些爸爸媽媽們說,當孩子跟他們講『不要管我』(Leave me along.) 的時候,其實孩子是在說「我需要幫忙。」(I need your help.) 所以,請他們不要就真的不理他們的孩子,而是要想辦法去了解他們的小孩需要什麼幫忙。」我覺得她的想法反應十多歲孩子的心聲,所以也把它寫在這兒給大家參考。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

2005年12月19日
公開
18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有位媽媽,有個兩歲半的女兒,女兒每天一睡醒就大哭,哄他沒什麼用,問也問不出原因,非常的苦惱,問我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兩歲多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沒有發展的很好,要了解他腦子裏想些什麼,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只好請這位媽媽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想辦法幫他找出一些蜘絲馬跡。聊著聊著,這位媽媽有些得意地告訴我:「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會跟孩子把這一天裏他做錯的事情,再檢討一次,希望他明天不要再犯了。這個方法不錯吧!」 不要和孩子算舊帳 我找到答案了。舉個例子,譬如,太太晚上燒菜時,鹽巴多放了些,先生一吃,臉一沈:「這麼鹹的菜怎麼吃。」晚上睡前,先生再度提醒:「太太,拜託,拜託,明天的菜少放一些鹽,吃太鹹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如果你是這位太太,你會高高興興地接受先生的意見嗎?還是你會很生氣的認為:「你再嫌東嫌西的話,明天不煮飯了」;或者你會很委屈的想:「只是不小心犯了錯,你為什麼不能放過我呢?」不管你是懷著生氣或是委屈的心情入睡,醒來後,你想你會有快樂的感覺嗎?我相信這個孩子在做錯事的當時,媽媽一定教訓過他了。晚上睡覺前又被算帳一次,想必心情非常不好。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睡覺,醒來時怎麼可能不哭呢? 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很好遠比處罰他犯的錯,來的重要許多。 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每天晚上睡覺前,把孩子在當天做的很好的事情,一一地提出來誇獎,告訴孩子做父母的很以他能夠把事情做得那麼好為傲。然後抱抱他,親親他,告訴孩子「我愛你」,祝孩子有個好夢。這位媽媽果真這麼去試,一個月以後,打電話告訴我,孩子現在每天都高高興興的起床,而且白天裏也不像以前不聽話,亂發脾氣了。 犯錯是成長中的自然現象 在一個小故事裏,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被人詢問道:「你為什麼那麼有智慧呢?」這位長者回答說:「大家認為我有智慧,是因為我對事情常常做很好的判斷。」「那麼你是怎樣讓自己擁有這麼好的判斷能力呢?」長者回答說:「就是從錯誤的判斷中學習來的。」若用這個故事的角度去看,我們大人所謂孩子的犯錯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不好之行為。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學習。更白話些,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學習的過程,所以孩子犯錯是我們教育他而不是去處罰他的時候。處罰都不要有了,更何況把犯的錯一再的提出算舊帳。(算舊帳是教養孩子的一個大忌) 上面的例子裏還有一個要點,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很好遠比處罰他犯的錯,來的重要許多。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在美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這本暢銷書的作者蓋瑞博士,後來又寫的一本書『孩子來自天堂。』在他的書中有一段話他是這麼寫的:「孩子天生具有愛父母的能力。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愛自己和原諒自己。他們藉由父母怎麼對待他們,還有父母在他們犯錯時如何反應來學習怎麼愛自己。」這也是這篇文章裏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鏡子理論。 我們做父母的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出生時他是看不見自己的。當你誇他長的好可愛,好漂亮時,他就認為自己好可愛,好漂亮。因為他在你這面鏡子前照到的是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孩。當你誇他是個懂事、講理、聰明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乖孩子。當你責怪他是一個不聽話、調皮、搗蛋、不用功、不認真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沒有能力學習、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值得別人誇獎,討人厭的小孩。當孩子犯錯時,你的包容反映出你對他的信心,也就是你對他有從錯誤中再學習的肯定;而你的責被也正反映出你對他的失望,還有對他能力的一種否定。 善用你這面魔鏡吧 孩子對自我的形象,自我的信心,自我的肯定,就是從你這面鏡子反射出來的。當孩子站在你前面,問道:「魔鏡,魔鏡,我是個怎麼樣的小孩?」時,你讓他看到的是個乖巧的孩子,他就可以是個乖巧的孩子;你反應出去是的令人討厭的孩子,他就會是令人頭痛、討厭的孩子。因為你的孩子是絕不會令你失望的。 所以,聰明的爸爸媽媽們,請你們善用你這面具有魔力的寶貴鏡子吧!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不要把電視當保姆

2005年12月18日
公開
14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不要把電視當保姆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該不該給孩子看電視 最近,在一次聚會當中,有位媽媽提出一個問題:我對該不該給孩子看電視很掙扎,因為不給他看,擔心他到了學校好像不能和他的朋友有共同的話題;給他看嘛,又怕電視節目中的暴力鏡頭會對他產生不良的影響,我應該怎麼辦才好? 零到五歲的幼兒不看電視最好 電視的使用,的確是很多幼兒教育學家所反對的。因為,幼兒最好的學習方法和場所,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碰撞 、觸摸的環境。電視的觀賞,純粹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更何況電視所提供的資訊,有許多並不適合幼兒的心智發展。 五歲以前的孩子能夠不看電視最好。當然,有些媽媽反應:〝有時候很忙,電視是唯一可以把孩子安定下來的工具,所以,不讓孩子看電視似乎不太可能。〞如果看電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般而言,孩子兩歲以前,最好不要讓他看電視。五歲以前,看電視的時間,一次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一天最多一個小時。 選擇一個好節目是父母的職責 另外,許多電視節目的安排是以賺錢為目的,而不是以對孩子有沒有教育功能為考慮。所以在節目的選擇上是父母非常重要的責任。怎樣的節目算是好的節目呢?內容主題是第一個要考慮的,總是要選一個內容是適合孩子目前心智發展階段的節目。另外內容的表達方式,如果有很多閃爍的畫面和太多音響效果的都要盡量避免。 號稱教育性的節目仍要慎選 美國有一號稱以教育為主的兒童節目,叫作芝麻街,據說短短一小時的節目就要花費美金一百萬元以上。可是,就有一些研究指出芝麻街對幼兒的大腦發展是弊多於利。主要原因是: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提供了太多的資訊,而且有些資訊對幼兒並不是很恰當,這樣子的結果是在逼迫孩子的大腦處理一些他目前發展階段沒有辦法做的事。長期下來,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不好的。另外一個缺點是,因為節目裏頭常常有一些閃爍的鏡頭,或是一些搖滾音樂配布偶人物的又唱又跳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子的結果,讓孩子日後在比較安靜的學習環境時, 會產生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的現象。最近幾年,美國發現學齡兒童裏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有逐年增加數目的趨勢。刺激過多的電視節目(和廣告), 可能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內容簡單、步調緩慢的節目最好 所以,對五歲以前的孩子應該選擇內容簡單、步調緩慢的節目讓他們觀賞。舉一個例子: 信誼基金會出了一套〝國際視聽之旅〞的錄影帶,是美國一些兒童故事書改編成的動畫錄影帶,內容的表達和緩,加上故事本身也很有趣,算是比較適合幼兒看的影帶。現在仿間的錄影帶種類非常的多,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翻譯錄影帶,也有國人自己創作的,要怎麼選擇,請爸爸媽媽們多多的費心了。 對大人是很稀鬆平常的鏡頭,對孩子卻會產生不好的印像 看的內容很重要,怎麼看電視是另外一個要了解的重點。讓孩子看電視,一般用錄影帶的方式,會比讓孩子看由電視台直接放映出來的節目好。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電視螢幕出現的鏡頭,有時對大人是很稀鬆平常的,但對於孩子卻會產生不好的印像。這個不好的印像,有時會讓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譬如焦慮、擔心、和害怕等等。而且,這些情緒有時候不會當場就發生,有時候會在兩三天之後才出現。所以,有些時候爸爸媽媽們會很困惑,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為什麼孩子最近晚上常常起來大哭,或即使白天,情緒也非常不穩定,比較容易發脾氣或動不動就哭。所有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在看電視時看到某一個鏡頭所產生的後果。 我這個論點,是從我孩子身上體會出來的。在我兒子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們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內容是是在描述一部載有化學氣體的卡車翻倒了,氣體瀰漫到鄰近的森林裏,林中有一隻小鼬鼠因為吸到的毒氣昏迷,有兩隻勇敢的小動物,千辛萬苦地去找了一株靈草,回來救了小鼬鼠。整個故事的主題包含了污染問題,還有寶貴的友情,最後是 happy ending。兒子在看電影的時候很開心,尤其是最後小鼬鼠醒過來的時候他最高興。可是當天晚上,兒子躺在床上翻來翻去,怎麼樣也睡不著,我問他為什麼的時侯,他跟我說:「媽媽,好可怕!」我說:「什麼事情好可怕?」兒子回答說:「電影裏頭的小鼬鼠,一開始很高興,突然間,就倒在地上不動了,好可怕。」我就說:「可是最後他被救活了,醒過來啦。」兒子說 :「我知道啊,可是還是很可怕。」我就問他:「你覺得很可怕,是不是在擔心自己也會像他一樣,突然間倒下去一動也不動?」兒子點點頭。我終於知道兒子在擔心什麼事了。我告訴他生病有很多原因。為了安他的心,我告訴他血液裏有白血球,是身體的警察伯伯,會幫忙消滅體內細菌,保護每個人。我們也同時討論了一些可以讓身體健康的事,譬如,吃營養的食物、手常常洗乾淨、運動等等。討論完了,兒子的心也安了,很快就睡覺了。這個經驗,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有些對我們大人不覺得有問題的故事或畫面,對孩子呢,確會產生困惑,擔憂,害怕,幸好我的兒子把他的想法講出來了,我才有機會幫他解惑,那麼,有多少孩子,不能流利的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的時候,父母親想幫都很難。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要避免這種情形,有些方法可以提供給大家作參考。第一、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我自己的做法是,買或借回來的錄影帶,我一定自己先看過一遍,確定沒有不當的鏡頭和內容,才讓我的孩子看。孩子第一次看錄影帶的時候,我一定陪在一旁,邊看邊觀察孩子的反應,也認真的聽孩子在看錄影帶時說了些什麼話,如果有負面的反應,我就會把錄影機暫停,跟孩子們把看到的內容討論、澄清一下。這樣子的作法,孩子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憂慮和害怕。 把電視節目錄下來 第二、是把由電視台直接放映的節目,邊看邊錄下來。邊看邊錄的一個好處是,如果你的孩子因為看電視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情緒,把錄下來的片子倒回再看一遍,也許可以幫你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幫忙把孩子的困惑解除。邊看邊錄的另一個好處是,孩子有時候看到一個節目,會想要重複地看,這種重複,事實上是幼兒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他們就是需要靠這種不斷的重複來加深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所以一個好的節目讓孩子重複地看,是沒有什麼不好的。 把電視變成助手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十歲,一個十二歲。一直到現在,他們仍然受一天電視和電腦加起來不能超過一小時的限制(偶而,看電影時例外)。除了他們已經看過的節目之外,我一直是陪著他們看電視的。我們會一起笑、一起哭。有時會對劇情做一些評論,對裏頭人物的性格,解決事情的方法等等做一番討論。我更是,趁機把一些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在適當的時機提出來,讓他們有比較、思考的機會 。譬如,我們如果看到暴力的鏡頭, 我們會討論暴力是不是一個很好解決問題的方法,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心理,會喜歡使用暴力,使用暴力的結果又是什麼呢?所以,電視絕不我的保姆, 我把它變成是我和孩子之間溝通的一道橋樑。 五官的學習對幼兒最真實 電視既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避免的一項科技產物,我們做父母的只能說要懂得去善用它。平心而論,適合幼兒的節目,真的是少之又少。五歲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用他們的五官,去聽、去看、去聞、去嚐和去觸摸他們周遭的環境。把遊戲和學習溶入於日常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最真實的學習。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不打不成器,真的嗎?

2005年12月17日
公開
13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不打不成器,真的嗎?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在我和許多媽嗎交換育兒心得的過程中,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可不可以打孩子?”當我答案是否定時,接下來的往往是“打很有效。打了以後就不敢再犯了,為什麼不能打?”甚至有位爸爸還說“我小時候也常被打,現在回想起來,很感謝父母。若不是他們管的嚴,我說不定變壞了,也不會有今天。” 現齡三、四十歲的爸爸媽媽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被父母或老師打是稀鬆平常的事 。所以不會認為“打”孩子是不恰當的管教方法。我為什麼不贊成打小孩呢 首先是因為美國這個國家很保護小孩,父母打孩子會被控為“虐待兒童”。嚴重的情形是父母被警察抓走,孩子則被社會工作人員帶到寄養家庭,弄得一家人支離破碎。所以我們不能不小心,文化差異不是一個可以讓人接受的理由。因為管教孩子除了“打”以外,還有其他有效的方法。 除了法律的原因,以教育的觀點來說,打孩子並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一、二歲的小孩,似懂非懂,被打完,轉身就忘了,可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被打。三到五歲的孩子,似乎稍懂事,打了以後問他,會回答得頭頭是道。只可惜,這個階段,理智和行為之間有一段差距。換句話說,道理懂了,可是事情發生時,理智往往管不住行為的衝動。所以,不是孩子不肯聽話,實在有其智力和心理發展上的限制。所以,在這個時候,打孩子並不能達到預期的管教效果。六到十二歲,甚至青少年,心智是越來越成熟,但對行為的 控制仍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完善程度。這個年紀的孩子,打了他,就算孩子知道自己不對,仍然會對父母產生憤怒,甚至懷恨的情緒。因為那一頓打,不只是肉體的痛,最傷的是孩子的心,還有困惑和懷疑:〝爸爸、媽媽真為我好的話,他們怎麼會做出傷害我的事?〞所以打的結果,管教目的沒達成,親子關係反而更破裂。 一般大家常 用的管教方式有 time out,獎賞,威脅,罵 ,打等。不管是那一種方法,父母的用心不外是想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不對或不好,希望他可以改正自己的行為。一開始 爸爸媽媽會覺得所用的方法蠻有效的;但一段時間之後,有些父母慢慢發現管教孩子時,打罵的次數越來越多, 聲音也越來越大,似乎不這樣,孩子越來越管不住了。為什麼會這 樣呢? 一個孩子 因為打怕了而不敢犯 錯,和孩子打自內心知道該行為不好而不再犯 ,是兩種大不相同的行為。因為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打自內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他對外在力量的依賴就會越來越多,而且還可能 有下列三種可能的結果附帶產生: 一、孩子變成投機者。他會開始計算下次被抓的可能性和被抓到後要付出多少代價 。甚至只要“有機可乘”就會去做一些被禁止的行為。 二、孩子變成乖乖牌。他完全聽話,唯命是從。在心理層次上,認為只要服從命令就沒事,結果變成一個不敢有意見的人。或 三、孩子變成叛逆者。事事反抗,青少年期尤其突顯。有些研究指出,一些小時候 “模範生”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逃學、吸毒、 離家 出走, 做出種種偏差行為。理由是我以前是為父母而活,從今以 後,我要為自己而活。 這三種結果我想都不是父母希望有的結果。“打不行,罵也不行”,父母實在難為。要怎麼教,孩子才能有對錯和是非觀念又不傷親子關係 呢? 在 我們管教孩子的時候,第一要有的是行為可被接受的界限。換 句 話說,每一家都應有自己的家規。這些家規從小就要慢慢的教給孩子。 但是,這些規矩一定是家裏每一個人,包括爸爸媽媽都要遵守的。 譬如說, “不可以打人”,不應該只是要求孩子不可以打弟弟或 妹 妹 或其他小朋友,爸爸或媽媽也不可以用打來管教孩子。想想看,如果你一邊 打孩子,一邊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你在教給你的孩子什麼?你要他發展出怎樣的邏輯?又譬如,家裏要保持乾淨,要求孩子收拾玩具,自己看完報紙卻 攤了滿桌, 你要 孩子怎能心服口服呢?所以,父母的言行有沒有合一, 深深的影響孩子能不能依規行事。孩子不聽話時,別急著處罰,先反省是不是自己言行的矛盾才造成孩子今日的行為。 孩子三歲以後,在每一家規的後面要再加上〝後果〞(consequence)。讓孩子知道一旦犯了錯,要承擔那些結果。譬如,有位媽媽提到〝孩子喜歡在離電視不到一公尺的地方看視;屢勸不聽,把電視關了,就大哭不已。每天為同樣的事生氣,日子很不好過。〞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在適當距離的地方畫一條線,告訴孩子看電視的規矩是一定要坐在線的後面,只要越線,就不能看電視(後果)。一越線,就把電視關掉;幾次之後,孩子就會懂父母的意思。讓孩子知道規矩背後的後果,有時要多次的發生之後,孩子才會真的〝依規行事而不踰矩〞。 國小二、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家裏頭的一些規矩和後果可以讓他們參與討論。譬如,不能好好做功課一直是孩子的問題。可以坐下來和孩子討論家裏的規定和後果:功課沒有寫完,就不能玩電腦。要多少天不能玩電腦,則可以和孩子討論。一般的情形是這樣的,尤其是青少年期的孩子,心理上正在尋求獨立自主,規矩和後果是孩子一起參與決定的,孩子通常比較能夠心甘情願地去遵守。所以,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也要跟著變得有彈性、更民主一些。 另外,當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時,提供孩子打自內心反省自己行為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交換你們對該行為的看法。例如,孩子說謊,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並不保證孩子下回不會說謊,甚至他會在他認為不會被拆穿的情形下撒謊。因為在打他的過程中用的是“外在力量”在遏止行為的發生,孩子並沒有學到“誠 實”是一個重要的人生價值(即使說了,在打、罵的情境下,孩子也聽不進去)。和孩子交換意見的做法是對孩子說﹕「你說的事情,很難讓我相信,因為…,請你把真實經過說出來,我會很感謝你的誠實。我也不處罰你,這樣我以後才可以繼續信任你。」透由這種方式去指正孩子的錯誤,孩子通常比較願意聽聽父母的看法,也較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 一些研究指出讓孩子知道行為的後果是管教孩子最有教育功能的一種方法。因為在孩子做一個行為之前,他要能去先想到可能造成的後果;然後在要不要承擔後果的抉擇過程中,他同時也學到了怎麼做決定。一旦選擇不對,就要去承擔不好的結果; 從這樣的過程當中,孩子可以學到要〝三思而後行〞,不當的行為就會慢慢的減少。只是這樣的一種管教過程,比打、罵效果慢多了,有些父母在失去耐性之下放棄了這種方法,這是很可惜。希望大家可以用耐心和愛心來管教我們的孩子,因為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有和諧的親子關係。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播種

2005年12月15日
公開
11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播種 陳姝伶 博士 著 [email protected] 你可曾因為播下一粒種子之後,日日夜夜感受那份發芽的期待?在種子萌芽之後,你是否為那青青的嫩芽而雀躍不已?最近,我在孩子的身上就深深的體會了這份喜悅的感覺。 有一天,帶兒子去健康食品店購物,結算時,店員把兩瓶維他命裝在塑膠袋裡。兒子在旁邊看見就對她說︰ “We don't need a bag.”(我們不需要袋子。) “Are you sure?”(你確定嗎?) “Yes! We don't need a bag. We want to save the Earth.”(是的,我們不需要袋子,我們要拯救地球。) 又有一天,到市場買菜,兒子看店員把兩、三樣東西裝一袋,馬上對那位店員說︰“You can put more items in a bag. We don't need so many bags. Save the Earth.”(你可以在一個袋子裡多放幾樣東西,我們不須要這麼多袋子,要拯救地球。)那位服務員愣了一愣,不以為然的依樣畫葫蘆,放的手堆車裡,滿滿好幾大袋,也把兒子弄的生氣極了。在多方解釋並答應以後袋自備袋購物,才平息他的不滿。 更有趣的是帶孩子到狄斯耐樂園玩。兒子一下車便瞧見旁邊車位上有一只汽水罐,他二話不說走過去便撿。爸爸怕他弄髒手,直覺反應就是叫他快丟掉。兒子卻理直氣壯的說︰“我要拯救地球。”我連忙過去打圓場,叮嚀兒子在保護地球之餘,也要愛護自己,把手洗乾淨。兒子也欣然答應。眼看兒子丟掉汽水罐後,抬頭望我的那一抹笑容,我似乎也看到了,那顆在他心中的“環保種子”在發芽、在成長。我真心的替他感到高興。 在我與孩子相處的五年半來,我做的最多,也最想做的,不是教我的孩子ABC或是數一二三。在心深處,我一直努力的在我的孩子心中播種︰感恩的種子、珍惜的種子、包容的種子...等。希望他們懂得去愛大自然,去感謝別人的付出,也關懷所有的人,更懂得去珍惜自己擁有的。 有時,我幻想十年、二十年後的兒女,我希望他們除了健康、快樂外,在他們心中的那些種子也都能茁壯,開花結果。然後再將那些果實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兒女心中。 現在播一顆種在他們的心中,種出的不只是一株花、一棵樹,在代代相傳的未來,你會擁有一座意想不到的花園、樹林。裡面的花草和樹木都是用愛、用感謝、用包容、用珍惜長成的。 那麼,從你開始,何不做個播種的人?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

害羞不是缺點

2005年12月14日
公開
13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79453&bid=20&page=3&r=56 害羞不是缺點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email protected] 我常常被問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碰到人都不肯打招呼,怎麼辦?」、「我送孩子去上學,他都只站在一旁看,也不參與,他有沒有問題?」或「我的孩子在家很活潑,又愛講話,去到學校卻不參與課堂上的討論,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這一類的孩子是蠻多的。基本上,這些孩子的個性是屬於比較害羞或小心翼翼型的。個性本身是沒有優缺點之分的。但就像銅板有兩面,有一弊必有一利。我常跟父母們開玩笑,有害羞的孩子,要感謝。因為害羞的孩子通常比較小心翼翼,不會做出危險的行為。對父母來說,可以省了不少的麻煩。 當然害羞和小心翼翼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但在幼兒(五歲以下)階段,這兩者常常一起影響孩子的行為。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孩子,在碰到新的人、事或環境時,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去判斷這個人或事或環境對他是不是安全?是不是足夠信任,所以大部分選擇旁觀者的角色。〝觀察〞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學習。透過觀察,孩子開始建構對人、事或環境的認識,總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產生對人、事或環境的熟悉感和信任。只有等他對自己的判斷能力覺得自在了,他才會主動的去與人互動或參加學校活動。小心翼翼型的孩子大部分在六、七歲以後,這些問題會慢慢的消失(當然,總是有個別差異的)。害羞的孩子,因天性的關係,需要更長的時間。 既然我們瞭解孩子的這些現象,是孩子成長的正常行為,做父母的在孩子不肯 和人打招呼或不參與活動的當刻,要能以接受的態度來處理。例如,告訴孩子﹕「你現在不想叫阿姨,沒關係。你覺得想跟阿姨打招呼的時候,再來跟阿姨問好。」通常越逼他,孩子會越退縮。克服害羞的時間反而更拉長。逼迫或勉強孩子去做他害怕或不自在的事,對孩子的另一個傷害,就是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懊惱、生氣或挫折的表情或態度,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令父母不滿意,事事不能做好,很差的小孩。我想這種不會是父母期待要有的結果。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踫巧是屬於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小,就請你用包容、瞭解和體諒的心來陪他們長大吧! 除了心態上要調適之外,父母們可以做的是增加孩子的社會性的活動(social activities)。製造孩子和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或多帶孩子到公園、兒童科學館或博物館參觀,都是幫孩子增加對人、事、物和環境的認識的好方法。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去到那些地方,往往沒什麼太強的反應或參與而氣餒。社交活動經驗的累積,我個人認為是孩子突破自己羞怯、害怕的最佳方法。 本著作權為陳姝伶博士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徵求 陳姝伶博士 本人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