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融]我要花!

2010年05月13日
公開
25

我那惜花如金的兒子在早上我載他上學的時候,經過菜市場時便注意到賣花的攤販有擺攤,於是,下午我接他下課時,他就試探我買花的可能。 融融:「媽咪,今天有賣花耶!」 媽咪:「是喔!」 融融:「我們可不可以買花回家?我好喜歡花哦!」 媽咪:「我們家就有很多花啦!陽台的菊花開了耶!」 融融:「那不一樣,我們家種的不好看!」 媽咪:「不好看?那我拿去送人好了!」 融融:「不行!我只是捨不得把它剪下來(插)。」 媽咪:「喔!那就這樣欣賞吧!」 融融:「可是我想買花耶!我們家又不能種很多、又那麼小間不能...」 媽咪:「嗯...好呀!你從明天開始,每天早上記得自已去刷牙洗臉,然後換衣服、吃早餐,下次賣花的來擺攤我就買花送給你!」(每月初一、十五的前後兩天賣花的會在菜市場入口擺攤) 融融:「不要!那太久了,我現在就要,你這樣說我好難過...」 兒子一臉要哭的模樣,而且是很拗的那種,我的頭皮開始發麻了,等會兒一定要來場唇槍舌劍。 真是知子莫若母呀!開始黑白揮了。我一邊騎車一邊講解給他聽,試圖說服他,我說:「你想想看,這樣拿到的花是不是比較棒,因為那是你的獎勵,不是跟媽咪亂揮得來的,人家要是問起,你還能大方的告訴人家,那是你每天早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媽咪送給你的禮物呢!」事情當然没這麼容易,他不肯接受。 我又舉例農夫種田的例子給他聽,如胡適先生說的「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也許是年紀還小,這道理對他來說是深了些,真是不受教的小子,一心一意只希望為娘我能在花販前停車,為他買把花了事。唉!此時已不宜和他繼續糾纏,我決定不再發言,等回到家再把計畫具體的向他說明,以免虛耗精神與體力。 回家後,我找了個月曆,教他把初一、十五圈起來,每兩週為週期,每天早上只要能做到這三件事:刷牙、換衣服、吃早餐,便可蓋一個”乖寶寶”印章,當集滿兩週約15個乖寶寶時,就可以兌換獎勵-買花。 我還擔心太嚴苛,為他把放寬標準,也就是說,即使一、兩天没做到,只要有盡心盡力去做,還是會送花給他。這樣夠明確了吧!没想到這小子滿腦袋就是”我現在就要”自我中心太強,完全不想不接受這個提議,還揚言要告訴爸爸....切!你以為爸爸就一定比較好講話嗎?小心踢到鐵板呀! 兒子一生我的氣便不讓我替他洗澡,指名要爸比,根本就是在算計他老爸,我得小心應付。過了段時間,我偷偷問爸比,融融還真的跟他提起買花的事呢!不過爸爸没答應他。爸比還說他(指融融)已經夠”花”了還要花哦!呵呵...好在爸比配合得相當好,那麼我要再和融融談也會比較容易些。 後來,我們一起去散步,兒子態度有軟化,經過量販店時,兒子拉著我去看咕咕鐘,這時靈光乍現,我決定買只鬧鐘給他,這麼一來他每天便可自行起床,決定自己的節奏,要達成目標也就變得有趣且容易了。兒子對突如其來的禮物感到驚喜,連妮妮看得也好想要一個。 今晚,兒子就把鬧鐘調好,懷著期待的心情上床,等待明天鬧鐘的呼喚。

轉載自國語日報-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

2010年05月12日
公開
33

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99年4月23日) 文�Bubu   上個月在一場演講會後的提問討論中,有位父親舉手問道:「我有親子之間的時間管理問題。雖然我們每天都幫孩子把時間分配好,他們也都知道幾點該做什麼,但執行上總是無法穩定。我的心情常常因為這樣而高低起伏,有時候覺得應該有耐心一點,但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還是會發一頓脾氣。生活好像永遠在這樣的模式中循環。」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父母透過生活實例來陳述他們管教上的情緒困擾。不過,我總是提醒大家,眼睛不能只盯著紛亂,看到一項解決一樣。我們是成人,擁有某種程度的分析能力與處事經驗,面對生活中的教養問題,不只要自省,也要整理並類型化各種現象。如果把不好好吃飯、不好好說話、不好好做功課……一個個羅列出來,當成許多個別問題來處理,那麼,再簡單的生活也會因為這樣紛雜的思路而更加混亂。   我很謝謝這位父親的提問,他肯把自己的憂慮說出來,使其他的父母有機會透過分享,來整理或省視自己生活範疇裡的類似問題。   孩子能管理自己的時間,是父母最殷切的希望。因為如果時間管理得當,代表生活中的平穩與紀律。但是,時間管理是一生穩紮穩打的功課,父母不應該把自己提升到「支配者」與「監督者」的角度,而應該不斷的為孩子示範,並與他們一起學習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   我看過很多母親在孩子放學後,放下自己該做的事,一心一意監督孩子做功課。為了怕他們搗蛋或不專心,大人就像警察般,專門在一旁糾舉沒有按表操課的孩子,或在孩子一寫錯答案時,就自動幫他們塗抹錯誤,指示改正,這就是我所謂的「監督者」。而那份用來當作操課的標準時間表,基本上也是由身旁的監督者所制訂,所以成人是「支配」者。我仔細觀察過,從頭到尾,孩子在時間管理上,並沒有真正的思考或自主權,他們只不過是被要求去執行一份不停反覆的時間表而已。我不覺得這樣的方式能引發一個人對時間的了解與掌握。   從我有記憶以來,媽媽就常告訴我,她今天要做哪些事、她幾點到幾點要去哪裡、準備完成哪些工作;因此,我很早就意識到成人的生活與時間是緊密連結的。我不是從被要求而認識的,而是從看到、聽到去了解的。母親與我一同做家事時,也告訴我,她「打算」在幾點完成我們要做的工作,然後「接下來」我們又要一起做什麼;其中,「打算」就是真實的計畫,「接下來」就是正確的時間感。   母親從不為我決定時間表,但常分享她的計畫,因此,我在當母親的這些年,也從不為孩子管理她們的時間。我學習父母,不間斷的為孩子示範我想做好時間管理。每當我分享了自己一天的工作計畫後,我會問孩子,她們一天的計畫又是什麼?仔細聆聽後,我或許會給一些建議或鼓勵,也或許彼此有工作之後小小歡聚的約定,然後我們就分頭各自努力去了,誰也不必監督誰。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時間要由自己好好管理,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財產。   你也許要問,小小孩適合這樣做嗎?我可以與你分享,這方式非常適合,也十分有效;我的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到現在二十三歲了,一直與我是時間管理學習上最好的夥伴。 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