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精學修辭不如讓孩子廣泛閱讀

2009年05月18日
公開
45

精學修辭不如讓孩子廣泛閱讀 2009/03/27 洪蘭 自從小學生考修辭學這個問題出現後,各界對現在國語文教學的不滿像潮水般湧出:有家長說台灣的教育為整人之本,他小四的孩子家庭作業為五十題的成語填空,他們夫妻集二人之智慧,做了一晚才填出,想不到作業發回來後,孩子翹著嘴巴跟他說,「爸,你害慘我了!你錯了二十六題,我永遠不要你幫忙做功課了!」令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這對夫妻都是大學教授。 很多人問,教育部的國語文教學政策是什麼?是廣讀還是精讀?因為目前走的是精讀路線,一篇文章拿出來解剖分析,一個字一個字教,但歐美、新加坡和香港走的是廣泛閱讀的路線,讓孩子看很多書,從書中學會詞彙的運用。 從大腦和記憶的研究來看,廣泛閱讀的效果較好,因為記憶是個熟悉度,常用字的神經迴路連接得比較緊密,記憶比較好,同時,因為它反覆在不同情境下出現,這個生字的正確用法可以透過內隱的學習而得之,就不會發生「天黑了,爸爸陸陸續續回來了」這樣的造句。 大腦神經迴路連接的強弱有兩個因素,一是出現的頻率,二是活化的強弱。廣泛閱讀除了讓生字因多次出現,增加它神經迴路活化的頻率,也因每次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現,增加了活化的強度。一個單獨出現的生字不及在文章中出現時記得牢,因為故事內容提供了更多的提取線索。 大腦有自動組織、歸類的功能,實驗發現,在不同字單(list)中出現的同一類別名詞,如傢俱類、職業類,會在總回憶(final recall)時歸類聚集出現。所以廣泛閱讀會使相同類別的字歸在一起,增加孩子對這個字的形、音、義的了解。閱讀最忌一直停下來查生字,它會中斷閱讀、喪失學習的樂趣。 其實學英文也是一樣,不要一直查生字,它會中斷文意的了解,要先看過一段,把書本蓋下,試著把剛剛那一段的大意寫出來,如果寫不出來,就再看一遍,若其中有生字,先猜這個生字可能的意思,寫在一張紙上,再繼續看下去,把這一章看完時,如果某一個字一直出現,這個字就是key word,就需要翻字典查,若是查出來的意思跟紙頭上寫的類似,你就有看懂這段文章,這樣認識的生字也不易忘掉。 香港的學校沒有使用注音符號,他們是一開始便廣泛閱讀,透過閱讀認識生字,變成熟字,更透過閱讀,掌握這個詞的正確用法。 二○○一年香港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PIRLS)排行第十四名,到二○○六年一躍而成為第二名,他們在小學教語文的課堂節數跟我們一樣多,只是用的策略不同而已。他們強調閱讀不是課堂的事,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學期只讀一本課本是絕對不夠的,要將課外閱讀課內化。 我們現在也深切感受到台灣孩子一學期只讀薄薄一本課本是不夠的,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或許不要叫孩子去背映襯的定義,把這時間釋放出來讓他多讀一些書吧!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418期)

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

2009年05月18日
公開
26

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  2009/05/08 洪蘭 一位朋友響應政府就業輔助計劃請了兩名年輕人,但是這兩個人遲到早退,遇事則推,而且擺明了反正是短期就業,「我不想學」,令他大搖其頭。 另一位朋友說他兒子國立大學畢業四年了,還沒有正式工作,每次去上班就抱怨工作跟他志趣不合、跟同事合不來,動不動就辭職,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也令他煩惱不已,完全是張岱在《自道小康》中所說的「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鋤頭耶,太重;忠臣耶,怕痛;之人耶,有用沒用」。假如國家栽培出來的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企業界不能用,我們要這些學生做什麼?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年輕人沒有上進心? 最近有研究指出現在幼稚園教得太早,在孩子大腦還未發育好之前,教以前一年級才學的東西,使學習變成挫折。的確,任何事情超越能力就變成壓力,既然是壓力,當然不會主動去做,逼急了,孩子會採取逃避的態度,就像大人碰到壓力會逃避到酒精中,孩子碰到壓力便逃避到電玩中,恐懼學習的孩子就愈來愈多了。 尼采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談主控力(the will to power),其實,人都想控制他的環境,連兩個月大的嬰兒都希望做他自己命運的主人。 實驗者在嬰兒搖籃上裝了一個動作感應器,他只要頭一動,搖籃上的走馬燈就會動,嬰兒發現這個祕密後就會不斷的轉動他的頭,看著會動的燈高興的咯咯笑;控制組嬰兒睡同樣的搖籃,也有著同樣的走馬燈,只是沒有感應器,不能自己控制走馬燈的動,但是走馬燈仍會動,設定好了每一分鐘轉一下。結果這組嬰兒就安安靜靜的躺著,不會去動他的頭,也不會笑。 因此主控力是個強烈的動機,驅使孩子去探索。如果什麼都是別人安排好了,自己不需用大腦,只要跟著做就好的話,孩子會很快失去動機,變成叫一下,動一下的木頭人。我們看到凡是注重學業成績和升學率的國家,如日本、韓國,都有很多啃老族的青年,對人生不抱希望,也沒有自主謀生的動機。 孩子並不會長大就自然變成大人,他需要教導與角色模範,如果每天把孩子關在補習班,他是沒有機會學習這些的。上週我去台東的太麻里,發現香蘭部落的孩子做完功課後會去一間中間可以升火的小木屋,是部落提供男孩們談心的地方。在那裡,孩子透過部落的其他男性角色模範,學習如何做大人。 「成年」在所有動物中都是大事,遲遲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目前的教育好像愈來愈符合時代的需求,我們該認真審慎的去思考,為什我們的教育會製造出不知人生目的為何的大學生呢?

教孩子情緒管理

2009年05月18日
公開
55

教孩子情緒管理2009/03/27 洪蘭 人的大腦是終其一生不停的在成長與改變,而改變最快的時期就是童年。嬰兒剛出生時,他大腦中的神經元比他成年以後的還更多,但是因為大腦用掉他重量十倍的能源,所以嬰兒自出生後,大腦便一直不停的在修剪,把很少用到的神經元修剪掉,把常用的聯結成強的迴路。決定誰被留、誰被刪的就是經驗,尤其是童年的經驗。 我們的感覺皮質區在幼年時就已成熟,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前也發育完成,只有掌管自我控制、理解力、抑制力的前額葉成熟最晚,要到十七、八歲才成熟。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最近的研究報告發現童年的精神受虐(被譏笑、排斥、忽略)會改變基因,造成長久性的傷害,如憂鬱症和自殺。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神經學家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其中十二名為無受虐紀錄的自殺者、十二名為曾受虐的自殺者,十二名為車禍意外死亡者。他們發現童年的受虐會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HPA)這個壓力反應機制,增加自殺的傾向。小時候情緒的創傷造成大腦永久性的傷害,包括結構上的改變,如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變小。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很多人說孩子哭時,不要抱他,抱就是鼓勵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忘記了嬰兒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准對他的需求做反應,等於是忽略他。 現在的做法是嬰兒的搖籃直接放在母親的床旁,使嬰兒眼睛一張開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臉,給予他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情緒成長最重要的條件,直接影響他人格的成長。父母應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從觀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例如四兩撥千斤,用幽默來化解尷尬及用正向思考來處理問題。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跟他談,把情緒化解掉。目前坊間很流行的用毆打不倒翁來出氣,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這只會使憤怒者憤怒的情緒更亢奮,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迴路,而且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從研究得知,負面情緒應從認知去化解。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的長期研究發現孩子的脾氣是可以改的,四個月大聽到巨大聲響會嚇哭的嬰兒,長到四歲再測驗時,只有一半還會如此,小時候害羞的孩子,長大不見得害羞。所以只要給予適當的教導,孩子先天的脾氣可以被導正。凱根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他教父母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穩定成性情。 在現在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教導孩子妥善管理他的情緒,是給他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不可等閒視之,更要從小做起。 如何教出好情緒的孩子?更多資訊請見4月號《親子天下》雜誌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magazine.jsp?productID=2892 ------------------------------------ 親子對弈 溝通有力2009/01/19   放寒假了,這是難得的親子相處好時光,但是許多父母反而憂心:「這麼長的時間待在家裡不知幹什麼好,跟孩子大眼瞪小眼的。」有個媽媽甚至說,「你們有什麼冬令營的消息嗎?」我才發現很多父母平日忙於工作,已經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做心智上的溝通了。 其實,雖然親子是天性,但是感情還是要培養的,父母必須跟孩子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回憶,孩子才會跟你親。所以趁孩子小,還願意跟我們大人一起玩的時候,培養出一個親子都喜歡的活動,如下棋或打籃球,使它變成溝通的管道,在孩子情緒出問題時,能藉由這個媒介,和親子對話。 棋藝是一個雅俗共賞的文化活動,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大家都喜歡,野史還說康熙的棋藝非高強,贏過吳三桂的兒子。棋品和牌品更是古人選女婿的門檻。中國人下棋時講究「棋中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這其實就是一個做人的道理。棋下得好的人,必須要考慮到前面很多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此,棋手腦海中已經盤算好了該怎麼走,表面上看起來下得好像不對,但是其實是聲東擊西,他在布局。看棋的人若不知道人家已成竹在胸,開口問,會打亂人家心中的計畫,這是最忌諱的。同時,如果他因為你的提醒,贏了這盤棋,他不會感謝你;但是因為你一出聲攪和,輸了這盤棋,他會怪你,這叫「吃力不討好」。人應該避免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看棋時,不可出聲,更何況君子本來就不該多管別人家的閒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因此中國人講究「棋中不語真君子」。 至於「起手無回」:下棋是訓練一個人的品格,凡事「謀定而後動」,決定了就不要變,如果變來變去就表示沒有思考周全就貿然動手,這種人不可取,用了他會誤大事。這是下棋的棋品,做人講究誠信,下棋也是一樣。 下棋能更幫助孩子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因為下棋時要思考,而思考正是促進神經連接的好方法。最近在腦造影實驗上已經看到「沙盤演練」為什麼有效的神經機制了,因為它是同樣神經迴路的活化。有多方思考習慣的孩子,以後遇事不會慌亂,因為他的大腦某些迴路已經連接過一次了,瞬間可以提取出來應用。所以棋藝幫助孩子專注、沉著、穩重,這些人格特質都對他以後出社會就業有幫助。古人把琴棋書畫定為「士」的基本條件,就是因為這四樣技藝能陶冶性情,提升孩子的品味。 在這麼多天的年假中,或許家長可以多跟孩子一起遊戲,多教他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過年忙著餵飽肚皮時,別忘了心靈的需求更是重要。

[融]故態復萌

2009年05月04日
公開
4

前陣子,兒子動不動就學《嘰哩咕與女巫》裡的台詞,例如:「如果敢XX,就要倒大楣!」除了好玩之外,也是用來嚇唬人。尤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愛對著別人講。於是,我把DVD收起來,並告訴他:「等你不再學,我就會讓你看。」似乎有用,他漸漸淡忘也就不常說了。 今天,兒子撒嬌說他很久没看了,還說不會再學裡頭的台詞了。姑且信他一回,於是上樓取DVD,倆兄妹在客廳看得好開心。 一段時間後,DVD看完了,大家都吃飽在客廳休息,這對父子不曉得發生什麼事,只聽見兒子對爸爸說話的口氣很差。 老實說,我聽得心情很不好,我問兒子:「怎麼DVD才看完你就耍壞?再這樣我就把DVD丟掉,以後都別看了!」爸爸好聲好氣地勸他,連阿嬤也是,兒子不為所動,繼續吵鬧真是太任性了! 雖然專家的話還在耳邊縈繞,我也應該再試著接受他的情緒,但你娘我的情緒誰接受呀!對老子没大没小真的看不下去! 我取出DVD要他停止哭鬧否則就把DVD折壞丟進垃圾桶裡,這小子没信到,還想試探我底限?老娘我就折下去並且丟掉。兒子淚眼汪汪地喊:「不!不要!」我要他上樓好好談談。 回房後很自動地坐在床邊等我,談的重點是要讓他了解「禮貌」,他知道自己不對,我看他態度軟化,便找階梯讓他下來,我要他把鼻涕眼淚擦一擦,並給予擁抱希望他改進。兒子平復心情,下樓向爸比道歉。 註: 您一定想說我這個老媽也太猛了!竟然真的把DVD折了! 没啦!因為怕正版刮傷,我是放考備版的給他們看 呵呵...就是COPY的才敢大聲學孟母”斷機杼”...應該的啦!哈哈哈....

[融]誠實

2009年04月29日
公開
2

下課一回到家,兒子見鄰居楊媽媽在整理盆栽,問我可不可以去找她,我答應讓他去,但等一下要洗澡的時候就要回家,兒子也答應我。 我在二樓陽台收衣服,兒子興高采烈地上來,跟我說:「媽咪,我要拿我的太陽花給阿桑看。」我說:「好,拿好哦!」 一會兒,我才要下樓,兒子卻棒著盆栽回來了,臉上的表情還有些驚慌,我問他發生什麼事,兒子說:「媽咪,我剛在樓下不小心把它打翻了,你會不會罵我?」當然不會,倒是替孩子擔心,怕他被奶奶罵,我立刻思考。 我想:孩子現在一定很害怕,怕被責罵、被奶奶知道,我得注意說話的口吻。我口氣平平地說:「不會呀!你很誠實,我不會為這種事罵你。你在哪裡打翻?」 兒子說就在客廳,他還拿掃把把地板掃乾清了。我們下樓,我幫他把地板仔細地掃過一遍,得確還有一些土没掃乾淨。而他掃起的土就倒在垃圾桶裡,我用免洗杯把土裝起來,請他拿到陽台放好,晚一點我再幫他把盆栽整理好。 我兒子原本興沖沖地想拿花給阿桑看,分享他的成果,我問他還要不要拿去,他說現在不要,改天再看看。 稍晚我回陽台看花的時候,它已經恢復生機了,真是奇妙。 這件事讓我想起二姊的孩子-伯勳,小六生。前陣子,大家聊起他的近況,大姊說,伯勳會說謊,有一天半夜睡不著,想看電視打發時間,因為不敢一個人待在客廳,便搖醒六歲的弟弟陪他一起看。事後老師向家長反應,孩子上課精神不佳,二姊問伯勳,他竟然騙媽媽說:「因為睡不著所以起來”看書”。」大姊說二姊快没折了。 二姊管教孩子其實滿嚴的,功課也盯得太緊,也許就因此導致孩子遇到事情時,不敢誠實說出來吧! 聽完這事情,我心裡很難過,有句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如果處理得不當,日積月累下來,孩子會因恐懼而撒謊。尤其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要多利用引導的方式來教養他,否則達不到目標又壞了親子關係,事後若想挽回孩子的心,那得付出更多的心力了。 以此借鏡。至於二姊,我不清楚她的想法,平常鮮少機會聊起教養的事,所以,也只能隨緣,如果有那機緣可以聊起,我一定要把近日所學的情緒教養分享給她。

[媽]自我訓練

2009年04月27日
公開
41

晚上,兒子為了彩色筆畫不出水來發起脾氣,我當然會向他解釋:「因為畫了很多,所以筆没水。」這種標準答案。没錯嘛! 没想到,臭小子不領情,先責怪筆没水又嫌自己畫得醜,不管我口吻如何平靜就是要惹老娘發火。按怎?你是知道我去聽了「情緒教養」的演講嗎?竟然”出題”考我? 唉∼我真對他没折,但至少專家提供的幾個要點,我拿了最容易的來用--讓他獨處,然後帶著妮妮下樓去。結果,這小子竟哭哭涕涕地跟下樓,嘴裡一直嘮嘮叨叨地唸,阿嬤也試著安撫他,於是,我偷偷帶著妮妮上樓,又被他發現。就醬子,跟來跟去,連妮妮看得都跟著學起假哭,這才讓人哭笑不得咧! 偏偏我在安撫這小子的時候,妮妮竟然拿起彩色筆,把她哥哥”没畫完”畫給畫完了。這下真的完了!這小子真是氣急敗壞,嚷著要我把妮妮丟掉、賣掉,我再度試著以”接納他的情緒”技巧和兒子對話,可惜,專家的話現在像屁話,我不想動怒,於是,第二次下樓。 小子没跟來,在房裡一直嚷著:「家人不要我了、媽媽不要我了!」只好勞請爸比輔導,臨行前我把狀況大致描述,再把「專家的技巧」說給他聽--儘量不要用「妹妹」這個字眼,要用「別人」,避免認為父母偏袒弟妹。就醬子,胡老爺負起使命上樓去周旋。 一會兒,樓上不吵了,我請婆婆照顧妮妮並準備洗澡。回房取衣物時,我刻意保持微笑,對兒子也不特別看他或說什麼。趴著地板上畫畫的兒子抬起頭對我說:「媽咪,你可以原諒我嗎?」我說:「可以呀!本來就希望你別生氣呀!」 等我洗好澡,帶妮妮上樓,他們和好了,妮妮把葡萄干分給融融吃,打不開的糖果也請融融開...。有趣的是,當妮妮有求於哥哥,要請他幫忙打開糖果包裝時,她竟然會對著融融喊:「哥哥」,不是平常叫的「姊姊」,呵∼這小妮子還算識時務呀!哈哈哈∼ 唉∼這就是我今天的情緒教養習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