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選配眼鏡5要點及教孩子正確使用眼鏡

2007年06月25日
公開
43

選配眼鏡5要點  有些眼睛的問題可以透過佩戴眼鏡來解決,但配鏡不像買衣服,可以隨便購買,而且眼鏡如果配得不好,不僅對解決孩子的視力問題毫無幫助,還會損傷孩子的眼睛,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因此給孩子配眼鏡,必須多加用心。  張雷鑫醫生建議,在給孩子選配眼鏡時,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1.不要自作主張為孩子配眼鏡  孩子的近視等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假性近視,並不需要戴眼鏡;所以,家長應該在帶孩子看過眼科醫生之後,才在醫生的建議下,為孩子選配合適的眼鏡。 2.由專業醫生配鏡  第一次給孩子驗光配鏡時,一定要找眼科醫師,因為幼兒配鏡不只是光學矯正,還有預防與治療視力的考量;經由醫師檢測後,可在醫院附設的眼鏡部門配鏡,或帶著醫師的處方,到合格的眼鏡店配鏡。 3.大小合適  要選擇適合孩子臉形大小的鏡框,過大或過小的框架,均會導致孩子因不舒服而不願意戴。由於孩子的頭部與成人不同,尤其是鼻峰的角度、鼻梁的曲度更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給孩子挑選鏡架時,要注意臉部胖瘦、鼻樑的高低等特徵;兒童鼻樑大多較低,故應選鏡架鼻托高的,或選鼻托可調整的活動托架,同時還要保證應有足夠的視線領域,盡量不要選擇會產生陰影及視線死角的鏡框,也要避免太大的鏡框或太長的鏡架。 4.輕巧安全  年紀較小的孩子常容易將眼鏡抓掉,有的孩子較頑皮,經常在嬉笑打鬧中,將鏡片打碎或打翻在地;另外,孩子的鼻樑骨發育尚未完全,不適合承負過重的眼鏡,所以從以上兩方面來考慮,為孩子選擇眼鏡時,要注意輕巧安全原則,建議選用塑膠鏡架和樹脂鏡片。 5.定期回診  給孩子配鏡之後,仍應回眼科做檢查,確定配鏡是否適宜,度數及角度等是不是正確;而日後的定期追蹤檢查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初期回診的次數應比較密集,情況穩定一陣子後,約半年回診一次即可,並隨著視力的改變和孩子的身體發育情形,按需要更換眼鏡。 教孩子正確使用眼鏡  配好眼鏡之後,孩子應該如何正確配戴及保護眼鏡呢? ● 眼鏡的正確戴法:幼兒左右兩手同時拿起眼鏡,手持鏡架,將其完全打開,以正面角度把眼鏡架放在耳朵上;取下時也要使用雙手,並將眼鏡小心折疊放入眼鏡盒中,避免讓鏡片磨擦到粗糙的平面或桌面。 ●眼鏡的正確清洗方式:如果鏡片髒了,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清洗,然後用軟布或軟性紙巾擦乾,避免隨意將灰塵拍掉,或以粗布和粗糙紙張擦拭,否則容易造成鏡片的刮傷,縮短眼鏡的壽命。 ●眼鏡配戴的時間:因人而異,需要向眼科醫生諮詢,並督促孩子遵守。一般而言,治療斜、弱視的眼鏡,除了洗澡和睡覺外,是隨時隨地都要戴著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n/1/life/family-1.htm

眼睛的照護

2007年06月25日
公開
49

第一節 水汪汪的大眼睛 「彭大夫,我的小寶寶眼睛很大,很漂亮,可是最近老是淚眼汪汪的都變醜了。還有只要燈光稍為亮一點,他就會把臉埋到枕頭上呢,真奇怪。」年輕的媽媽憂心忡忡的說。「老人家說小孩子流眼淚自已長大會好,可是要等到什麼時後呢?」她緊張的接著問到。醫師告訴她:「嗯!大部分的小寶寶流淚是因為鼻淚管阻塞的關係,但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哦!」 淚水怎麼來?怎麼去? 為什麼會有流淚的現象呢? 淚水是由位於眼眶外上方的淚腺所分泌的。由於持續不斷的分泌,必需要有一個宣洩的管道,才不會氾濫成災(溢淚),這個特殊的管道位在內側眼角處,從眼角處經鼻淚管將淚水導引至鼻腔。因為淚水的基礎分泌量不多,平常我們察覺不到這個祕密管道的存在,只有在情緒激動、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事實上是淚水經由鼻淚管流到鼻腔內)時,我們才知道眼睛可是有下水道系統呢!當淚液分泌過多,超過排泄系統的負荷,或是排泄系統阻塞時,淚液便會流到臉上,就是我們看到的溢淚了。 1歲以下的小寶寶最常見的溢淚原因就是鼻淚管的阻塞(下水道不暢通),約有5%的足月產寶寶有這種問題發生。由於鼻淚管在發育過程中,位在鼻淚管下端接近鼻側處有一層薄膜,這層薄膜會慢慢的退化不見,最後在眼睛與鼻子間才會形成一個暢通的隧道。出生之時約有50%的寶寶鼻淚管都尚未完全打通,但大部分的寶寶這層膜會很快的消失不見,如果這個過程無法正常完成,小寶寶就會淚眼汪汪了。 鼻淚管阻塞的寶寶多在出生1個月左右開始有溢淚的現象,有時眼睫毛上會出現濃稠的黏液或黃色的眼屎聚積於內眼角處,這種現象好好壞壞的,很是煩人;眼睛周圍的皮膚也會因為長期潮濕而發紅、破皮。因為鼻淚管的發育仍在進行,約70%的小寶寶在滿周歲前鼻淚管會自然打通而不需特別的治療,這也就是為什麼老人家會認為小寶寶流眼淚自然會好的原因。 如果小寶寶鼻淚管阻塞要如何治療呢? 家長可以先嘗試「按摩法」。將食指壓住內眼角處,順著鼻樑往下滑,藉著擠壓,升高淚管內的壓力,可以幫助打通薄膜;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淚囊內貯積的分泌物壓出,減少感染的機會。這種治療法需要家長耐心的配合,一天按摩3∼4次,可以在每次更換尿布前進行,比較不易忘記。由於鼻淚管不通,淚水循環不佳,如果分泌物多可以點用抗生素眼藥水,防止結膜與淚囊的發炎。 如果溢淚的狀況嚴重,或常常造成發炎,甚或引起嚴重的淚囊炎,就要考慮採取手術的方式來治療,利用鼻淚管通條來打通薄膜。由於小寶寶的年紀還小,有時需要全身麻醉來施行手術,雖然手術並不困難,但卻要承受麻醉的風險。所以有關手術的適當時機,目前還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淚液分泌過多 除了下水道不通引起的溢淚以外,另一大類的原因是淚液分泌過多。眼睛是相當敏感的器官,如果有外在的刺激,眼睛便會產生反射性的淚液分泌。較常見的原因有角結膜炎、眼內異物、睫毛倒插等等。 1.角結膜炎:多會有黃白色的分泌物,有時與鼻淚管不通不易分辨,不過常有明顯的結膜紅腫充血(彩圖九),或伴有感冒的症狀。可能一隻眼睛有症狀後,另一隻眼睛接著發生。多半是急性發作,經過適當治療後便會痊癒。若是一出生之後就持續有分泌物的產生,也要考慮是否是新生兒眼炎在作祟。 2.眼內異物:多是單眼發生,不過因為疼痛的關係,小寶寶的眼睛多會緊閉不肯張開,增加診斷與治療的困難性。眼科醫師的局部麻醉劑可以幫助小寶寶減少疼痛,在寶寶哭累後或使用鎮靜劑再來移除侵入的異物。千萬不要輕易自己嘗試移除異物,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3.睫毛倒插:東方的小朋友們常會有所謂的「下瞼贅皮」,也就是下眼皮特別的肥厚常常使得眼睫毛往內刺激到眼睛。大部分在年齡增加以後,這種現象會漸漸改善,並不需特別處理。但是如果症狀嚴重,造成角膜的磨損,有時就要手術切除贅皮以除後患。 先天性青光眼 不過,本文實例中的小朋友並沒有那麼幸運,他罹患的可是相當不常見的疾病──先天性青光眼。這種疾病在10萬個新生兒中才會出現一個,男寶寶約佔65%,而70%的受害寶寶可是兩眼同時發生呢!這些寶寶因為眼壓升高的原因,角膜(也就是黑眼珠的部分)會變的比正常人來的大,我們稱之為「牛眼」,若是眼壓持續升高而沒有控制,角膜會產生水腫而造成畏光、流淚的症狀。也就是為什麼這個可憐的小寶寶會一直將頭埋藏到枕頭的原因。 先天性青光眼不像鼻淚管阻塞那樣,不可以等等看是否會自動復原,一旦確定診斷,最好儘早手術治療將眼壓降低,以免視神經嚴重受損。如果2歲以後才接受治療,預後就會變差了。先天性青光眼也有可能伴有其他的眼疾或全身性的異常,需要接受更進一步的診治。 當您的寶貝有雙「水汪汪」的眼睛時,千萬不要輕忽,雖然大多數是鼻淚管不通、或是一些感染所引起的,最好還是請醫師們幫您鑑定一下真正的原因,以免誤了寶貝的一生。 第二節 鬥雞眼(斜視) 「王醫師啊!你看看我兒子是不是人家說的鬥雞眼啊?他的內側眼白都不太看得到呢!聽說鬥雞眼會造成弱視欸?」。 有許多父母就如這位母親一般,憂心自己的小孩眼睛有了問題,但是卻被小孩的塌鼻子給騙了。由於小孩子的鼻骨尚未發育,且兩眼的內眥(內眼角)距離較寬,兩個黑眼珠好像很接近鼻子,給人一種鬥雞眼的感覺,但是事實上卻不然,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假性鬥雞眼」。等到小孩年齡增大,鼻梁挺高後,這種鬥雞眼就隨風而逝了。另外有的人視角較正常人大,也有可能看起來似「鬥雞眼」或「脫窗」,所以看起來不正常,可不一定有問題哩,一定要給專業的醫師詳細檢查後,才可以確定! 何謂「斜視」? 「斜視」是孩童期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在6歲以內的兒童,它的發生率約在4%。若無適當的矯正,10個患兒中可能有3∼5個會繼發視力減弱或弱視,且也可能有精神發展上的不良影響,所以不可不慎。 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兩隻眼睛,這兩隻眼睛可不是像某些動物(如魚類)一般可以自行其道呢!每隻眼睛都受6條眼外肌的控制,在看目標物時這兩個眸子可是要精確的轉至同一方向,才能產生單一的影像,且有遠近深淺的立體感覺。如果兩隻眼睛無法朝向同一方向視物,我們便叫作斜視。此時兩隻眼睛的影像不能協調,會造成雙影、混淆,在發育中的兒童,斜視的眼睛還可能受到另一眼的抑制而使得視力發育不佳呢。此外從外觀上來看,斜視的人看起來沒有神采,還會令人有心術不正的感覺,這些都是斜視的壞處。視物時如果一眼偏向鼻側,我們稱做內斜視,也就是俗語的鬥雞眼;如果一眼向外跑出,我們便叫做外斜視。在孩提時代,最常見的眼位不正就是內斜視,它也容易造成兒童的弱視。 什麼是真正的「鬥雞眼」? 除了假性內斜視外,內斜視還可分成幾個類型,如:先天性內斜視、調節性內斜視、視力不良引發之內斜視或眼肌麻痺之內斜視等等。 1.先天性內斜視:一般發生在出生後6個月內,斜視的角度相當的明顯,由於角度太大,常常會用左眼去看右方的東西,而用右眼去看左方的物體。如果常用固定的一眼來看東西的話,可能另一眼會有弱視的產生。這些寶寶們的家族內常常會有斜視的家族病史。這一類型的內斜視多需手術來加以矯正,在手術前必需先矯正弱視及屈光不正才會有好的效果。 2.調節性內斜視:是因為眼肌的會聚力過度所造成。一般發生在6個月∼7歲間,剛開始時常是間歇性的,慢慢的變成固定性的鬥雞眼,也常造成兒童的弱視問題。這種斜視的兒童要詳細檢查他們的眼睛度數,有不少人患有高度數的遠視,需要全天配戴眼鏡來矯正。如果不配鏡矯正,慢慢的可能會轉變成非調節性內斜視,那麼就免不了要動刀來做治療了。而非調節性內斜視常發生於6個月之後,要儘早做弱視的治療及手術矯正。 3.眼肌麻痺:當眼球的肌肉因某些原因(如神經麻痺)無法做自主的活動時也會造成斜視,治療時要找出正確的致病原因,有的可用手術來矯正。 大多數嬰幼兒的鬥雞眼是屬於「假性內斜視」,隨著年齡的成長,鼻梁長高了會自然消失。不過還是要區分是否有其他的問題,所以最好能經過醫師檢查。 第三節 下瞼贅皮 「王醫師,請問為什麼我兒子的眼睛看起來老是濕濕黏黏的,眼睫毛也緊貼著眼珠子呢? 有沒有關係啊?」張太太寶貝兒子的眼睛在東方人的小朋友中其實相當常見,叫做下瞼贅皮。 什麼是下瞼贅皮? 什麼是下瞼贅皮(彩圖十)呢?我們只要對著鏡子,就可以發現我們的睫毛方向是朝外生長的,不會接觸到俗稱為黑眼珠的「角膜」。但是如果下眼瞼的皮膚過於肥厚,皮膚的皺摺可能會將原本向外生長的睫毛往角膜方向推擠,使得睫毛緊貼在角膜之上,尤其在向下凝視時特別明顯。如果將這些肥厚的皮膚輕輕的往下拉,睫毛的方向就會恢復到正常的位置了。另外一種較罕見的情況是先天性的眼瞼內翻,因為眼瞼向眼球方向翻轉,所以睫毛也會碰觸到角膜。 下瞼贅皮有什麼傷害? 角膜好像眼球的擋風玻璃一般,眼睫毛如果碰觸到它,有可能因為反覆的磨擦造成表面上皮的損傷。由於眼角膜的神經分布相當緻密,上皮破損會讓神經暴露在外造成異物感,會有流淚、眼睛充血、分泌物變多等症狀。如果上皮破損的範圍大,也會造成視力模糊。角膜上皮就像皮膚一樣,是表面防護機制的一環,如果受到傷害,角膜感染的機會也會增加。 下瞼贅皮要如何治療? 雖然下瞼贅皮在東方人小朋友中並不少見,但多半不嚴重,有時只有眼睛往下看時睫毛才會磨擦到眼睛。因此大部分的病患只需要觀察角膜受損情況,輔以潤滑的藥水軟膏即可。相當高比率的患者在年紀增長,臉形拉長後,下眼瞼肥厚的皮膚自然消失,角膜傷害便可不藥而癒。但是如果上皮缺損範圍很大、分泌物多,常因此而感到不舒服,或角膜反覆感染,那麼手術將多餘的眼瞼皮膚切除後再縫合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不過學齡兒童常需要全身麻醉來實施手術,全身麻醉的風險也要仔細的評估。 下瞼贅皮雖然常見,但如果太過嚴重也可能傷及角膜而影響視力或造成種種症狀,此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可有立竿見影之效呢! 第四節 麥粒腫與霰粒腫 「王醫師,我們家小莉的眼皮又腫起來了,怎麼每次考試前都會這樣呢?我叫她用手指拉眼皮拉了幾天了,還是沒有效啊?」 麥粒腫是什麼? 小莉的上眼皮又紅又腫,碰了就痛的腫塊就是俗稱「針眼」的麥粒腫,很多人戲稱是看了不該看的東西所得到的懲罰。事實上它是眼瞼中的瞼板腺(像皮膚中的皮脂腺一般,會分泌油脂至淚液層中)、蔡氏腺、莫氏腺或睫毛囊受到細菌感染而生成的膿腫。這些腺體若排泄不良加上細菌的感染就會形成這種又痛又難看的腫塊。它常在睡眠不足、壓力太大,或刺激性、油脂性食物攝取過多的人身上出現,好像臉上冒出的痘痘一樣。小朋友們常常因為考試要到了,或廢寢忘食的打電動玩具,或在速食店內吃了一堆炸雞、薯條後長出針眼。 麥粒腫要如何治療? 常有人會問,得到針眼的時候是不是要用手繞過脖子,拉扯眼角才會好呢?其實只要充分的休息、清淡的飲食再配合熱敷,剛長出的針眼一般都會慢慢消退。如果常用手去拉扯,反而可能因為手指的不清潔而使發炎情況惡化,適得其反。如果不幸越長越大,出現膿腫,那麼就需要使用局部抗生素藥水或藥膏,合併將膿腫切開引流來做治療,口服抗生素有時是必需的。若沒有適當治療,炎性反應有可能會擴散至四周的軟組織而引起所謂的「蜂窩性組織炎」,在幼童時期尤其要特別注意。蜂窩性組織炎有可能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發炎反應與病菌的擴散,不可不慎。 麥粒腫的後遺症是什麼? 除了在急性期要避免麥粒腫擴散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以外,沒有治療完全的針眼也會形成一顆無痛性、摸起來堅硬的腫瘤,我們稱之為「霰粒腫」,它是一種慢性的發炎,與麥粒腫不同。霰粒腫會造成臉部外表上的不美觀,如果太大也有可能造成眼瞼下垂,或壓迫眼角膜造成散光而影響視力。另外,也有可能再度急性發炎而使針眼復發。霰粒腫需要切開,將內含的脂質與發炎物質刮除乾淨,才能徹底治癒。 如何避免麥粒腫生成? 避免熬夜、工作過度疲勞及刺激性油炸的飲食,是預防麥粒腫最好的方法。油質皮膚的人可以熱敷眼部,避免眼瞼瞼板腺排泄孔道阻塞。有慢性瞼結膜炎者要常清潔眼瞼邊緣,以防細菌感染腺體造成發炎。速食店內的飲食多是油炸,不但熱量過高,吃了容易發胖,小朋友也可能因油脂攝取過多而長出針眼,家長們應多注意。另外,熬夜上網、打電動,睡眠不足也容易冒出針眼來哦! 第五節 弱視 「王醫師,我家的小朋友在學校測量視力,兩眼都只有0.5,老師說他是弱視。什麼是弱視啊?要怎麼辦呢?」林太太著急的問。 只測量裸視就能判定是弱視嗎? 事實上,光靠測量裸眼視力是沒有辦法判定是否患有弱視的。這是一般家長或老師們常犯的錯誤,也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緊張與誤會。視力不佳的原因有很多種,弱視只是其中之一,裸眼視力不良並不一定就是弱視。一般的視力標準是以矯正( 配戴適當度數的眼鏡)後的最佳視力為準(沒有度數的人,最佳視力就是裸視),最佳視力低於標準才考慮弱視及其他眼疾的可能性。 小兒視力發育的關鍵是什麼? 孩童發育成成人,必需攝取各種的營養素,身體才會慢慢變高變壯。同樣的,小朋友出生時眼睛的視覺功能也不可能和成人一樣,必須接受外界環境的視覺刺激,視覺功能才能漸漸的成熟。良好的視覺功能除了要有健康的雙眼以外,大腦的視覺區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腦要能分析判斷雙眼傳遞過來的訊息,我們才是真正的「看」到了。如果在發育的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使得眼球的成像不清楚,大腦就無法知道什麼才是真正清楚的影像。發育無法重來,一旦過了正常發育的年齡,大腦就無法正確地判別清楚影像,這就是弱視的由來。所以弱視的治療要越早越好,如果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就無法再治癒了。 幼童的視力標準和成人一樣嗎? 成人的視力一般以1.0為標準,但是幼童的視力正在發育,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需要視其年齡大小來評估。如把幼童的成熟度考慮在內,目前視力篩檢的合格標準為:4歲0.6、5歲0.7、6歲0.8、7歲0.9,如果未達標準就要懷疑弱視的可能。 造成弱視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弱視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斜視、屈光異常或遮蔽性弱視。最常見造成弱視的原因為斜視,尤以內斜視最容易造成弱視。有的小朋友天生患有高度的近視 (800度以上)、遠視(400度以上)或散光(200度以上),如果沒有早期發現、配戴眼鏡來治療,也會形成弱視。兩眼的度數相差太多,我們稱之為不等視。遠視性不等視超過100度,或近視性不等視大於300度以上都有可能造成度數較高的那隻眼睛視力發育不良。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等會遮蔽視線,因為視線被遮蔽所造成的弱視最為嚴重。 弱視要如何治療? 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等原因所造成的弱視需要手術來治療。因為屈光問題所造成的弱視要配戴度數準確的眼鏡,單眼弱視還要配合遮眼療法。斜視性弱視除了可能需要配戴適當眼鏡以外,遮眼治療更是重要。遮眼治療的時間長短,要依兒童弱視的嚴重程度、年齡及治療效果而定。總之弱視的治療需要密切的追蹤檢查,並且需要家長與孩童密切的配合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什麼時候教小兒比視力表呢? 一般足3歲的小朋友就可以教他們比視力表了。兒童健保手冊中都附有視力表的圖形,家長們應該拿著這個圖形左右翻轉,讓兒童們知道比視力表的方法,可以以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很快就可以學會。學會比視力表後,家長們便可以帶著您的小寶寶們至眼科檢查視力,儘早發現有無斜、弱視的問題。 不會比視力表的幼童要注意哪些異常 行為? 1.斜眼視物。 2.歪頭、轉臉、提高或壓低下巴來看東西。 3.瞇眼看東西。 4.看電視時距離非常接近。 5.不喜歡看彩色圖片或唸書。 6.閉上一隻眼睛看東西。 7.常常揉擦眼睛。 8.常跌倒,或撞到東西。 如果有這些異常行為,應該早點帶至眼科醫師處做詳細的檢查。 弱視治療有時間上的急迫性,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小兒弱視如果沒有詳細的檢查,常被忽略而遺憾終生,因此及早的視力狀況評估是重要的。治療期間尤其需要家長耐心的協助配合,才能有好的療效。

端午節

2007年06月19日
公開
25

端午節習俗多:戴香包喝雄黃掛菖蒲 中廣新聞網╱李書璇 2007-06-16 06:36 端午節是一年裡相當重要一個節日,不過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很多人已經漸漸遺忘端午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像是佩戴香包和在門口掛艾草菖蒲,以及小朋友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都有驅邪防毒的含意,另外還有現在比較少人取用的「午時水」,據說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李書璇報導) 端午節-戴香包 又到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大家還記得有哪些習俗嗎?喜歡自製香包的國小老師張念湘說,雖然現在越來越少人特別去購買香包,不過香包可是象徵吉祥的避邪物,除了放香料,有的香包裡面還有菖蒲、艾草、雄黃等磨成的香粉,更有辟邪、防百毒的功能。另外許多民眾會把菖蒲、艾草、榕枝用紅紙紮成一束掛在門上,張念湘說一樣是為了避邪,因為菖蒲又有"水劍"之稱,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把劍,掛於門上據說可驅除惡魔。 門口掛艾草菖蒲 還有還有,喝雄黃酒也是重要習俗,事實上雄黃是一種黃色礦物,把雄黃浸在酒裡,就成了雄黃酒,據說雄黃酒可以消除病毒,除去疾病,但記得不可以多喝,而小朋友不能喝酒,爸媽就用手沾些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一樣有驅毒的功能。另外還有一個很多人恐怕比較不太記得的端午習俗,就是"取午時水",在農曆午(五)月午(五)日午時(早上11點到下午1點)所打上的井水,就稱為「午時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有治 病的神效。雖然現在要在都市裡找井水真是不太容易,不過了解一下習俗,端午節過起來也比較有意義。 我自己立哦

大觀音亭

2007年06月15日
公開
29

阿嬤一早就去市場買今天要到大觀音亭拜拜的東西 大麵、紅圓、發粿、四果 媽咪提早一小時出門,帶著這些物品到廟裡去 清幽的廟宇一早就香煙裊裊 大觀音亭 媽咪向菩薩祈求 保祐妮妮及全家平安順利 廟方給妮妮一條觀世音菩薩的項鍊 滿美的呢^^ 觀世音菩薩項鍊 之後,媽咪又趕去上班了 ===================================================================== 古蹟名稱 大觀音亭 古蹟位置 台南市成功路八十六號 重要價值 為一磚牆木構造之閩式平房,座北朝南,由凹壽形的三川門、拜亭、龍虎井、正殿、過水廊及後殿所組成。 觀音亭中主要供祀觀音大士、十八羅漢、三寶佛、月老、大聖爺等神像。本亭建築的最大特色,便是正殿前方的拜亭採取了不同一般構架的「抱廈」形式,可以看出大觀音亭之所以稱為「亭」的原因所在。 另外,廟中的石作、木作多是幾次重修時的故物,諸如神彝的几罩、格扇、木刻、石刻等常有佳作出現;彩繪和興濟宮一樣,亦是陳壽龕的作品,可惜大部分畫作皆因鼎盛的香火而遭油燻。大觀音亭保有重要文物甚多其中尤其是明永曆年間創廟時神祉塑像最為珍貴,如觀音大士,側身金飾,極為端重莊嚴。另外廟內存有古匾、對聯多幅。 神龕前柱上由太子少保王得祿所題的「現月相珠瓔滿珞薰修三昧成摩地,湧金波寶網交羅超度重生出愛河」木牌對聯即是其中佳作之一。 歷史沿革 大觀音亭主祀觀世菩薩,或稱觀世音佛祖。觀音是法號,菩薩是梵語「莒提薩埵」的簡音,而佛祖則是民間對佛的尊稱。另外,也有稱觀音媽、南海觀世音、聖宗古佛、妙善夫人、聖觀音等。相傳觀世音菩薩的前身就是印度須彌山西興林國的三公主妙善,她原為天上仙女下凡轉世,所以長大後一心向佛,並立誓不嫁,國王非常生氣,想盡各種辦法逼她、折磨她,都無法使她就範,最後她自求一死,以免再惹國王動怒。死後魂遊地府,又以慈悲為懷,救助很多怒鬼超生。還陽後由太白星引領往香山修行,成了正果,先救度父母,再往各地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區  域 北區 等  級 三級古蹟 http://culture.tncg.gov.tw/area8/Showpage01.php?id=45&Page=

成為觀音媽的「契子」以保平安

2007年06月15日
公開
32

由於請姓名學老師為妹妹取名 老師特別提到 妮妮要成為觀音媽的「契子」 才會好養並保平安 也因為這個機緣 讓我們機會更進一步了解這門學問 於是上網找尋相關觀音契子的文章 正好聖嚴法師曾在他書中提及 我想正確的觀念才重要,如同聖嚴法師開示 "佛經中所真實說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聰明、智慧,一個人應多念觀世音菩薩,恆常薰習、修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慈懷,常行種種福澤、布施、救苦救難的行為;那麼,自己的心便能與菩薩恆常相應,孩子也自然能夠健康、平安、智慧。" ----------------------------------------------------------------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作者:聖嚴法師/著 梁寒衣/整理 出版社:法鼓 出版日期:2003 年 05 月 01 日 內容簡介 正信修學觀音精神 一位居士曾經問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後,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輩子無災無厄,即『過繼』給觀世音菩薩,讓孩子成為觀音菩薩的『契子』-這樣做,究竟有沒有用?是不是一種依賴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懷兒子、女兒的時候,恆常持誦〈普門品〉,結果,朋友們見到自己的一雙小兒女,都覺得乖巧非常,超越一般孩童-那麼,是不是真與〈普門品〉、與觀世音菩薩有關呢? 將孩子過繼給神明作為「契子」,以祈消災禳福,在中國本是由風俗習慣所形成的一種民間信仰-過繼的神祇很多,濟公、媽祖、土地公、關帝君……等,並不限於觀世音菩薩,這份根植的民間信仰,與佛教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普門品〉中的確提到,欲生智慧福德之男,則常誦觀世音菩薩,即可獲得圓滿智慧之男。而且,是求男子得男子,求女子得女子,一樣相好圓滿……,因而,歷來便有「觀音送子」的傳說。 至於,持誦〈普門品〉是不是能夠影響孩子的心性、品性?是不是具有真實的關聯?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自信仰所產生的深厚力量,一部分來自於自我個人,也即是「母教」、「胎教」的部分。因為恆常持誦〈普門品〉,繫念著菩薩聖號……所以念念心心,都常與菩薩的柔美、慈悲相應;這樣的心情,也自然影響了腹中的胎兒。 我個人並沒有看到經典這麼說:「生了孩子,只要過繼給佛、給菩薩,孩子就可順利長大,擁有智慧、聰明、健康與長壽。」 佛經中所真實說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聰明、智慧,一個人應多念觀世音菩薩,恆常薰習、修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慈懷,常行種種福澤、布施、救苦救難的行為;那麼,自己的心便能與菩薩恆常相應,孩子也自然能夠健康、平安、智慧。它來自於兩方面的影響與結果:一種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行為」、「意識」的力量確實影響、改變了孩子;另一則是善行感天,菩薩以及護法的善神,威德庇佑,來保護孩子,守衛孩子。 如果過繼僅僅只是一個「名分」-將孩子過繼給觀音,而自己殺、盜、淫、妄,無所不為;孩子天天看著父母的「範例」,行為、心態也和父母如出一轍,一樣殺盜淫妄,那麼,能夠真的健康、長壽、福慧嗎?這是有問題的-有問題的信仰,以及有問題的心態。 一類有問題的心態是:沒關係!不管我做什麼,菩薩都會保佑我!另一類有問題的心態則是,反正菩薩都會救我,我自己便不用做什麼了! 兩類心態都無涉於觀世音菩薩,而源自於一種非常基層的宗教。這樣基層的宗教又根源於更原始的依賴心態-人們在這種狀態下,將依賴所有「有作用」的神明,而不止於觀世音菩薩。 有用嗎? 就宗教信仰的層面講,還是有用!之於父母,他們以為,孩子已經過繼給神了,神將照顧他,心裡便恍然沒有牽掛;之於孩子自身,因為知道自己是神的「契子」,自然升起信心,之於自己的安全更不恐懼。 幼年時,鄉下的神廟中經常準備許多的鎖片、鍊子或牌子,有人來「過繼」,則繫上一枚,掛在胸前。鄉人們很是受用,以為一己的安全,全交給神明了;但是,就一個人整體的人格而言,卻是不健康、不自主的。同時,就真正的民間道德而言,失去自主的判斷、自主的能力,之於自我人格的發展,將是負面的。 觀音信仰,其根砥,不在於成為觀音的「契子」,甚至不止於持誦觀音的聖號,更重要的是學習觀世音菩薩悲濟的精神。

還是參加喜宴了

2007年06月12日
公開
6

PM3:00 同事amy:聽二姐說你不去參加喜宴,為什麼? 媽咪:昨天跟老人家講的時候,老人家有抱怨,畢竟一個人顧兩個孫子挺煩的 同事amy:唉!別跟老人家嘔氣啦!又不常常給人家請,去啦!! 媽咪:這樣好嗎? 同事amy:對啦!去啦~你没去就不好玩了 媽咪很猶豫.... 畢竟是現任的同事,没去真的滿失禮的 加上又下雨,原本應到的賓客可能會少 已經有同事說不去了....場面真的不好看 但又擔心家裡的事.... 同事amy:請你老公幫忙呀 媽咪:但是他回到家也要6:30了 同事amy:還好啦!你下班回去也6:00了,没差那半小時啦! 媽咪:昨天天賜是叫我去啦!不用管老人家想什麼.....其實本來就很少出門了 同事amy:對呀~那就去啦~ 就這樣,媽咪答應amy阿姨 PM3:40 媽咪打電話給爸比 一方面說明今早發生的事情原委 一方面確認爸比回家的時間 其實爸比是個明理又體貼好的老公 這件事情一開始就没反對媽咪參加 只是媽咪自己內心很掙扎 ------------------------------- PM9:30 喜宴結束,我們一行人準備回家 媽咪心裡其實很著急 擔心家裡的寶貝們是否乖乖?婆婆是否在賭氣? 路上媽咪注意到時間有點晚了 回到家應該10點左右 PM10:00 媽咪摩托車一到家門口 寶貝在樓上就聽見 媽咪一開門就聽到小寶貝叫:  媽咪!你回來啦!上來哦~這裡有妹妹哦 媽咪聽了覺得你好可愛哦 ”上來哦∼這裡有妹妹哦” 是呀∼媽咪知道 於是媽咪先到後面廚房跟阿嬤打聲招呼 上樓回到房間時 就看到爸比抱著不肯睡覺的妮妮 還有滿地的玩具... 呵呵... 爸比∼辛苦啦!!

反抗期

2007年06月11日
公開
4

感謝"寵愛駿小棧"媽咪提供 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49263,cid114481664.htm ------------------------------------------------------------------- 2-4Y~孩子第一反抗期 反抗是孩子順利成長的標誌 自發性順利發展的孩子,在兩歲前後便開始動不動就說:“不。”這意味著孩子即將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三個比較明顯的反抗期,它們是:兩三歲時的第一反抗期、小學二三年級時的中間反抗期、青春期時的第二反抗期。 反抗是孩子正在順利成長的標誌。所以,若被孩子反抗,做父母的應該感到高興。 當孩子出現反抗言行時,做父母的就可放下心來了:我們的孩子也在順利成長呢。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反抗,馬上就發起火來:“怎麼能對父母這樣。真是不聽話的壞孩子。” 反抗,是與自我的成長同步出現的自然表現,對於意欲的發展來說也是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所以,歐美等國非常重視說“NO(不)”。“我們家的孩子能夠說NO了”———很多媽媽會為孩子的這一成長感到高興。在反抗期裏不會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擔心的孩子。 對於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要與之對抗,而要巧妙地應付過去。 到了第一反抗期,孩子想自己來做事情的願望變得強烈起來,無論是吃飯還是穿衣都想要自己一個人來完成,常常拒絕媽媽的幫助,動不動就說:“不。” 這時,媽媽會覺得孩子變得非常難對付起來,甚至會想,這孩子真是變得任性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正體現了孩子想自己獨立行事的意欲。因此,在這種時候不要訓斥他,而是要好好地保護孩子的熱情。 想向媽媽撒嬌,或者是自己想做又做不好的時候,孩子會過來向媽媽求教。這時可以稍微幫他一下,然後說“下面的就自己試試看吧”,引導著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了之後,再表揚他一下:“瞧,自己一個人會做了吧。”這樣一來,孩子的熱情會更加高漲起來。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什麼都想通過自己的手來做的時期,因此,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都要花很長時間。所以,媽媽若是要帶孩子外出的話,對此要有思想準備,最好提前二三十分鐘就開始讓孩子做準備。並且在打算幫他時,如果他說“不”,那就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抱著這種寬鬆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孩子會自然地從第一反抗期中畢業的。 但是在這個時期裏,如果完全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因此,父母必須區別清楚:孩子的要求究竟是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自我主張,還是出自任性的欲望。 當孩子吵著想要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等等時,這是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自我主張,只需放手讓他做就行了;而對於“想要買玩具”、“還想要吃點心”這樣的物質要求,就必須加以限制了。若是無止境地滿足這種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 寶寶在3∼4歲時,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希望去探察一切。但由於自己還不能圓滿應付問題,或父母怕出意外,因此經常限制他的活動,這會使獨立個性正在形成,獨立自由需求增加的寶寶大為惱火,常常表現出不服從,與父母違抗;常常因情緒激動而大發脾氣,也常常與小朋友發生衝突。這些特徵表明寶寶正處在反抗期,父母無須為此煩惱,只要你巧妙而妥善的處理,寶寶會順利度過這一必然階段。 發脾氣時 可以允許寶寶儘量地喊叫,來發洩氣憤。若住在郊外,還可讓他到屋外面去叫,讓他把胸中的悶氣吐出來,他很快就好了。 說些傻話,做些奇怪的舉止,或者突然把電燈關掉又打開,以此來轉移寶寶的脾氣便發不起來了。 如果寶寶哭鬧太久,你擔心他會哭得發紺(一種腦部缺氧現象),可以輕輕吹寶寶的臉頰,在他臉上拍一些冷水,或用冰毛巾擦臉。 帶寶寶外出時,如果他突然發脾氣吵鬧,你就靜靜的把他帶到車子裏或洗手間去,等吵鬧平息後,再帶回原處, 當寶寶因你未讓他隨自己的意願行動而發脾氣時,你可按他的方式給他一個機會,比如你給他一個協議,什麼事你來做,什麼事歸他做,然後鼓勵他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完成,即使成果不佳,也要讚揚他。由此寶寶會興致大激,不再和你對著幹了。 有些事你告訴寶寶做不成但他不信,結果真的是不行,寶寶對此會動肝火,比如沒有大小概念的他,硬要把一個玩具塞進一個沒有可能裝進的小盒子裏,在他因裝不進而發脾氣時,你可試著往裏裝,結果當然會與他一樣,你馬上對他說:“媽媽也放不進去嘛!”寶寶會因此而平息怒氣,因為他在把自己和大人做比較。 胡鬧過度時 孩子做出了你不喜歡的舉動時,先要看他做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無理取鬧,或者不會傷害到身體四肢,就不要理他,等他自然平息。你若想控制自己對孩子吼叫,可以和他面對面的站著,就叫不出來了。 孩子太吵的時候,你壓低聲音和他說悄悄話,他就會停下來聽。 規定一個最後期限,用計時器來計算,時間一到就不准再吵;或者宣佈等你數到幾的時候,就不能再鬧,然後大聲的從一開始數。在期限到了以後,你要說到做到,開始一些新的行為,如取消他喜歡做的事情,光是頭威脅是沒有用的。對寶寶令人討厭的表現乾脆不理他,也不做出任何反應,既不看他也不理他,裝作正在幹自已的事情,一副什麼都沒看見的樣子,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當寶寶在你拒絕了你的要求後糾纏不休時,你不要沒完沒了地說服他,你可堅持用一句簡單的話重複回答他,直到他聽話為止。 在寶寶改正他的行為後,你應立即注意他,並及時表揚。鬧得太不像話時,罰他面壁坐幾分鐘,或罰他站一會兒,就可讓他靜下來,停止吵鬧。    安撫怒氣 把寶寶緊緊抱在懷裏,一邊搖晃一邊哼些歌使他平靜,然後打些比方來表示你有多麼喜歡他,例如說:“我好喜歡你哦,我的喜歡有花那麼大……有房子那麼大……有天空那麼大……”你要越說越大,還要孩子一起幫忙想出更大的東西。 對著寶寶的耳朵說悄悄話,通常可使他停止哭叫;若你能想出一些更好的話來,說不定孩子聽了心情會變得很愉快。 告訴寶寶,他肚子裏面裝有一個叫做“笑”的東西,如果讓它跑出來就會轉變成格格的笑。這招通常會使他忘了發怒,真的格格地笑出聲來(這方法是先無視他的怒氣,等他氣消了以後,再和他談談剛才到底為什麼發脾氣)。    幫他發洩怒氣 鼓勵寶寶從事體能上的活動,來發洩憤怒。要他到跑步,捶打一大團玩具油土,或用棍子打一棵樹。 要寶寶用很憤怒的聲音,大聲地從1數到5;或在玩具樂器上奏出一首很生氣的歌;或是跳一生氣的舞。 或是你和寶寶一起大聲叫,讓你的聲音越來越低,越來越小,終於沒有聲音。 讓憤怒中的寶寶畫張圖,來表示他的感受,這是具有創作性的發洩感情方法。 和寶寶討論他為何生氣的原因,若只是因為不能稱心如意而生氣,就要勸他要忍耐,要寬宏大量,肯為別人著想。 在公平的原則下,表示出你很同情他的處境:“我曉得你為什麼生小華的氣”設法讓寶寶說出使他生氣的事情,並建議他牟一遇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 鼓勵寶寶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憤怒,譬如教他說一些你認為可以接受的表示憤怒的字眼。 平息爭吵局面 限制打架寶寶最想做的活動,如為看電視節目而爭執,那麼就告訴他們,不結束這種局面,這一天就不允許他們看電視。 讓爭吵的寶寶們做深呼吸,並讓每個寶寶心平氣和地說明爭吵理由,然後請他們提出解決方法,他們會很樂於接受這個建議。 孩子們吵個不休時,就找個事情給他們做。 看到大孩子想去欺負小孩子時,設法把他支開,你可以說:“快來,幫我一個忙。”讓兩個生氣的寶寶做一件共同的事,如給每人一塊抹布,要他們擦玻璃,一個人擦裏面,一個人擦外面,還沒等玻璃擦乾淨,他們又會笑顏逐開了。罰兩個打架的寶寶相互擁抱對方。這樣他們再想打架時就會多考慮一下,因為沒有人喜歡去抱住正在跟他嘔氣的人。 寶寶打架時,你可以走出屋子,或到浴室去避開一下,跟處理發脾氣的寶寶一樣。沒有觀眾往往就沒有勁再打下去。 要寶寶自己說說有什麼解決紛爭的辦法,即使他們的辦法行不通,也可以緩和一下局面,讓他們去考慮下一步的行動。 要兩個吵架的寶寶,面對面地坐在房間相對的兩個角落裏,沒有得到對方的允許,就得一直坐下去,誰都不准離開。讓他們互相商量,通常能使他們講和。 或要每個寶寶說出一項他認為對方具有的長處,互相稱讚一番便能結束爭吵。 把引起爭執的東西拿走或把寶寶分開,也能強迫他們和解。 從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說,人生有兩個關鍵時期: 一是2—4歲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5歲的第二反抗期。 而這兩個重要時期的心理發育狀態,往往又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性格和情感的健康形成和發展。因此,幫助孩子安然度過“反抗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在三歲之前,孩子在心理上處於與父母一體的狀態;三歲以後,他們能區分自己與環境的不同,產生了獨立行動的願望。當他感到自己受到限制的時候,就會出現反抗傾向。心理學經驗表明,在三四歲期間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於軟弱和寡斷。 日久天長,孩子就會從反抗的不同回饋中變得聰明、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孩子的“第二反抗期”也極為重要。當孩子生長到十來歲時,由於他們對事物認識能力和世界觀都正在初步形成,開始進入被理解、被尊重的“第二反抗期”;因而此時他們總會有一種“我已長大了”的感覺,時時處處都在表現獨立、自強的個性。在這兩個“反抗期”家長應注意以下三點: 其一、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所選擇。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哪怕這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他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孩子在你規定的範圍行使了自主權,既讓他表現了他的獨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願地順從你的建議,雙方皆大歡喜。 其二、巧搭梯子,讓孩子自然下臺。孩子有時是為了逞能而耍強,這時,你要顧全他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他體面下臺。如果因故考試成績一落千丈,你不能對他嘲笑諷刺,否則會適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歸路”。 其三、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情緒。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打斷而要求他做他不願意的事,這正是引起孩子對抗的導火線,甚至還會發展到父母對抗。近年報刊上不時披露的青少年棄家出走,不少說是孩子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對抗而採取的極端之舉。 如此種種,巧施妙技,就可以幫助孩子健康、自信地度過人生的兩段關鍵“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