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Emily乖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化妝品有毒嗎?

2010年01月14日
公開
44

化妝品有毒嗎?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 謝伯欣醫師 廣義的化妝品包括粉底、腮紅、口紅、眼影、隔離霜、蜜粉、睫毛膏、洗面乳、洗髮精、除臭止汗劑,及乳液、面霜、各式面膜、化妝水等保養品。 化妝品或多或少都是每天必須接觸的東西,適當的使用化妝品,更是社交上的禮貌,尤其現在的女仕們要保養、要美白、要看不到臉上的小細紋,在化妝品公司的推波助瀾下,每天抹在臉上的瓶瓶罐罐何止一二。 只是,天天把這些化學物質擦在寶貝的臉上,許多人不免要問,是不是真的像廠商廣告所說的那樣,可以把自己變得美美的,還是美麗不成卻先出現了後遺症?如果長久使用,會不會造成皮膚的傷害?甚至引起全身的毒性? 化妝品的種類繁多,成分更是複雜,例如化妝乳液、乳膏、油膏等皆含有十種以上的成分,即使同一類的產品,彼此成分也不盡相同,因此,要對每一種可能成分一一分析其毒性並不容易,也不實際。 大致上來說,化妝品的成分因其個別訴求而添加了不同成分,譬如色料、抗氧化劑、乳化劑、水楊酸、防腐劑、皮膚滋潤物質、香料等,同時,為了將各種成分混合得均勻美觀、為了促進皮膚吸收、或為了洗淨皮膚上的油污,化妝品中常添加介面活性劑。 皮膚對各種成分的反應依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異,使用化妝品並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的皮膚症狀。較常引起刺激性接觸皮膚炎者包括防腐劑中的sorbic acid、benzoic acid、chlorocresol、formaldehyde、benzyl alcohol,乳化劑的sorbitan monolaurate、polysorbate 60、cetyl alcohol、stearyl alcohol及sodium salts of 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香味劑、介面活性劑等。 較常造成過敏性皮膚炎者包括cetyl alcohol、stearyl alcohol、sorbitan esters、polyethylene glycol、cocamido propyl betaine等。 皮膚由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所構成,保護著身體不受外界毒物、病菌侵襲,也避免水分過度散失。 表皮層為多層麟狀上皮細胞,由最內側的基底細胞逐漸向外分化為角質細胞,角質細胞分泌角質素蛋白,是皮膚最重要的防線。 角質層為皮膚隔絕外界物質的屏障,而角質細胞與細胞間的脂質好比磚塊與水泥,形成一面牆壁。 對健康的皮膚而言,水溶性物質需經由角質細胞進入皮膚,而脂溶性與非極性物質則藉細胞間脂質進入。 角質層具有保持水分的功能,雖然水分仍會不斷由表皮散失,但是體內補充水分的速度可以達成一個平衡狀態,一旦角質層受到破壞,不論是人體本身疾病所造成,例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等,或來自外界刺激性物質的傷害,則不但難以維持水分,外界病菌、毒素或致敏原也將長驅直入。 介面活性劑被認為會破壞皮下蛋白質成分、破壞表皮細胞間的脂質成分、降低角質細胞的接合度、破壞保護皮膚的角質層而造成水分喪失及外來物質的長驅直入、降低皮下組織保留水分的能力,尤其是破壞角質層的屏障危害最大,防護層被破壞後,皮膚會變得乾、粗、落屑,造成外來物質對皮膚的穿透能力增加。 肥皂是最早被使用的介面活性劑,早在4500年前,肥皂就被用於去污,而合成的介面活性劑直到本世紀出才如雨後春筍般的被製造出來。 最初,介面活性劑的使用侷限於洗衣添加劑,直到1940年代,開始用於皮膚清潔產品如沐浴乳、洗髮精、牙膏,及乳膏等及化妝品,介面活性劑依其離子端的帶電可分為陽離子、陰離子及非離子性。 陽離子性產品因為毒性較大,濃度高時(>7.5%)且具有腐蝕性,漸漸使用得少,目前陰離子性占產品的半數以上。 雖然介面活性劑被許多人貼上了有害皮膚的標籤,不過,大部分介面活性劑引起刺激性接觸皮膚炎的報告乃來自sodium lauryl sulfate(SLS十二烷基月桂酸鈉),而且,角質層脂質喪失通常只發生在接觸高濃度介面活性劑的情況下。 另外,雖有許多臨床及實驗證據顯示介面活性劑可造成皮膚刺激,但是,實際上慢性刺激性接觸皮膚炎發生的機率我們並不清楚,過去的報告中,對肥皂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由0~12.6%不等,差異非常大。 也有研究顯示,給老鼠皮膚局部塗抹各種介面活性劑一天兩次持續15週,並未發現皮膚在組織學上有顯著改變,同一個研究中發現,以紫外線照射則造成顯微鏡下明顯的皮膚受損,而介面活性劑並不會增加紫外線暴露所造成的傷害。 前面談到的是化妝品對皮膚的可能危害,那麼,長期使用會不會造成身體毒性呢?就目前所知,其影響並不顯著,因為化妝品中所含成分濃度不高,即使經皮膚吸收或藉由破壞角質層而進入體內,終究劑量有限,可以被人體迅速的代謝掉。若不慎誤食,也不致引起嚴重毒性。 陽離子性介面活性劑因為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強,人體毒性也較大,目前較少使用,濃度較大時(>7.5%)具有明顯的腐蝕性,會對腸胃道造成腐蝕性傷害。 綜上所言,化妝品的各種成分中,包括介面活性劑、香味劑、抗氧化劑、除臭劑、色素、乳化劑、濕潤劑、其他添加劑,大量使用時,都可能對皮膚產生不良影響,造成慢性過敏性或刺激性接觸皮膚炎,然而並非絕對,且因人而異。 因此,在選用化妝保養品的同時,除了排除含有上述常造成皮膚炎的成分的產品之外,應視自身皮膚的反應來決定,不要一味相信廣告;同時,給予皮膚適當的休息及呼吸的時間,畢竟慢性皮膚炎不易處理,預防絕對勝於治療。   登錄日期:96年3月23日 以上內容摘自http://www.tccf.org.tw/old/magazine/maz17/vol17_m11.htm

看聖經學英語-免費教育網站

2009年12月28日
公開
75

今天的蠻牛日報介紹一個很棒的英語教學網站:看聖經學英語。 請看以下摘文: 英文「Turn the other cheek」是什麼意思呢﹖翻查Google字典,為「甘心容忍,不予回擊」之意,原來語出自馬太福音裡「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經文。 有興趣想知道更多嗎﹖一個以《聖經》為教材的免費英語教育網站近日上線,實為英語學習者的福音。 此名為「看聖經學英語」的網站由「看聖經學英語學會」(Society for English Learning through Biblical Literature , SELBL)製作,此會於去年由教師及來自不同專業領域人士成立,致力推動「看聖經學英語」的學習模式,以創新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成效。 網站創辦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王忻表示:「不少英語學習者,尤其非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在理解及運用一些蘊含文化元素的英文片語時會遇上相當困難。 例如,單從字面是難以理解『Turn the other cheek』這片語帶有以德報怨之意。這類需要透過文化處境解讀的片語在聖經裡比比皆是,因此特別建立此網站以協助讀者提升對英文片語的吸收。」 王教授花了一年時間籌備「看聖經學英語」網站,並進行了測試,得到不少學者推薦。網站主要提供英文片語 (Idioms)教材,抽取《聖經》中的詞句,提供解釋、該句在聖經中的起源及應用,並附以與聖經故事有關的藝術圖片。除此以外,網站亦附有課程設計及其他教材,供老師下載教學使用。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白德培牧師推薦該網站道:「許多成語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用語,對於想要查找這些成語出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好用的工具。…我相信?多讀者會大受啟發,並自行發掘成語內含的深意。 」 「看聖經學英語」網址:http://www.selbl.org (可以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