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ღ Allen&Mia媽咪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分享注意力,寶寶與世界接軌

2007年01月20日
公開
22

兒童發展相關研究指出,寶寶在1歲大以前就會透過眼神、聲音、手勢等非口語的訊號,吸引別人的注意,分享自己所發現的事物。另一方面也會追隨我們的聲音、眼神、手勢、視線移動的軌跡,而把注意力停留在別人所分享的事物上。 藉由這種「分享注意力」,寶寶主動跟別人進行情感與資訊上的交流,是建立親密關係、學習人際技巧、語言、累積知識的重要基礎。 從深情對看到追隨引導 到底寶寶是如何發展出「分享注意力」呢?6個月大以前的寶寶,已經能夠跟人深情對看,也會持續盯著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一段時間,或者是目不轉睛地追視眼前移動的物品,只是此時寶寶所能注意的焦點仍比較有限,無法同時周旋在他人和物品之間。因此,享受自顧自地玩耍的獨樂樂,以及跟照顧者維持你儂我儂的雙人舞曲,是寶寶與世界接軌的主要方式。 這樣的特色在嬰兒期的後半年有了很大的突破。造就這樣的改變,除了注意力的不斷進步之外,「知道別人的一舉一動可能隱含溝通的意圖」的洞察力,讓8、9個月大以後的寶寶會去留意爸媽的聲音、眼神、手勢所要傳達的溝通訊息,追隨成人視線移動的軌跡,並把注意焦點停留在別人分享的對象,進而能夠觀照別人的興趣,悠遊於他人發現的世界。 從主動分享到互動參與 另一方面,隨著寶寶對於「自己的行為能夠改變環境或影響別人」的了解,在學習調整注意力以追隨別人分享的同時,主動跟別人分享注意的焦點,引導別人注意眼前可見或正在發生的事物的能力也在其中滋長。 寶寶1歲時就可以相當靈敏精準地接受爸媽的引導,也能夠使用更多樣的溝通方法,如:手勢、聲音、表情、眼神、甚至話語吸引爸媽的注意力,傳達要求東西、分享興趣、表示好奇、邀請加入等等意願。 當寶寶越能敏捷地接受別人的引導和分享自己的注意焦點,將注意力精確地瞄準、游移、轉換、停留在事物和爸媽之間,親子互動品質與持續的時間也因此提升,寶寶也開始進入「與眾樂樂」的人際交往階段。 3 Tips促進寶寶的分享注意力 除了讓寶寶與他人有機會維持眼神對看之外,可以在日常親子互動中,透過以下三方面來增進寶寶分享注意力的發展。 1.鼓勵分享 讓寶寶做導遊 爸媽首先要放下教導的企圖心,只需要輕輕鬆鬆地跟隨寶寶的引導,讓寶寶當你的導遊,一起觀賞他有興趣的事物。 研究證實,「跟隨寶寶的引導」是誘發寶寶積極主動與增進親子親密互動的有效方法,但是依據筆者在實務工作中對親子互動的觀察卻發現,這樣的簡單方法常因為成人教導心切反而受到忽略。 主動追隨寶寶的興趣,說出他正注意的東西,回應他的溝通意願,就算只是一個笑容或眼神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透過安排環境,如:把寶寶有興趣的東西放在他看得到但卻拿不到的地方,玩找東西的遊戲,請寶寶拿東西給你。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於喜歡的東西不一定願意放手,但也都能增加寶寶主動與你分享的意願。 2.神奇世界 引導孩子感受 在生活中經由聲音、手勢、話語等方式,跟寶寶分享你發現的神奇世界。依照寶寶的注意力狀況,調整分享時線索的多寡跟強弱。 如:可以先用手勢配合聲音,吸引寶寶注意你所要分享的焦點,如果寶寶沒有查看,就可以進一步帶著他去觸摸。 分享的物品可以是近在眼前的玩具、電線桿上的小鳥、甚至遠在天邊的月亮,重要的是配合寶寶能夠追隨的速度和注視的距離,調整所分享的物體遠近和引導速度。 3.親子互動 增強注意力 寶寶並不隨時能夠跟爸媽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同一個事物。因此,接下來就要想辦法延長寶寶跟你維持共同注意焦點的時間。 在玩的當中,將注意力游移在寶寶與物品之間,吸引寶寶將焦點流串在你跟物品之間,跟寶寶一起玩玩這個寶物、探索寶物的特徵,用這寶物做些有趣的活動,善用這個共同注意的焦點跟寶寶一起同樂 文章來源~學前教育雜誌

掛急診

2007年01月15日
公開
25

昨天肚子仍持續的在痛著, 於是老公帶我到三總掛急診, 後來要出門時婆剛好要去市場,聽我們要去醫院就說要一起去, 於是ㄧ行人就ㄧ起到三總掛急診了。 到了醫院,護士小姐問了目前狀況後, 就請志工讓我坐輪椅推到樓上產房讓醫生診斷, 到了樓上護士請志工將我推進超音波室,等了ㄧ會醫生才過來看, ㄧ進來就一付他見多初產婦大驚小怪的樣子, 問我:[你家裡的人都沒跟你說第一胎很常肚子痛嗎?], ㄧ旁的婆馬上接話說:[我30年前也沒這樣痛過], 結果醫生就笑笑的說:[30年前的婦女比較勞動拉,現在的女生都比較嬌貴. 所以比較有這種現象,像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的,她們有的人還要種田、搬貨的,就比較不會有這種情形。],(我心理在想..是要看個人體質狀況吧) 婆ㄧ聽馬上問醫生:[那你的意思是要他多動是嗎?], 還好醫生回答不是,那要看狀況,我在ㄧ旁跟醫生完全插不到話, 而且婆在一旁我要怎麼跟醫生說我是因為受到驚嚇後,肚子才開始痛的, 然後醫生就說初產婦這樣肚子痛是很正常的,沒什麼事情啦! 不用太緊張,還幫我們退掉掛號。 然後回家時婆就一直大力稱讚那個醫生有多好, 說醫生說的要多動她就聽的懂了, 她30年前懷孕時也是照常上班下班做家事的, 孩子就很健康,她也沒肚子痛過, 然後就一直要我到我們家中庭去走一走, 不過我都裝睡裝傻的度過..一個媽媽的直覺就是不能走動, ㄧ個下午就一直說要多動到時候才會好生,說寶寶沒事啦, 她看那個超音波裡寶寶活動力很好,很健康啦!他知道沒有事的。 巴拉巴拉說了ㄧ堆,無非就是要我多走動,別一天到晚躺在床上。 昨天看完醫生回家時,肚子仍然感到很不舒服, 而且疼痛的感覺也越來越嚴重,直覺就是不對境,後來痛到睡著了, 今天早上起床上廁所時,發現了ㄧ點點的咖啡色分泌物, 醫生不是說沒事嗎?痛是正常的, 可是出現了咖啡色分泌物就不是正常的啦, 等等要在去原本看診的診所掛號, 寶寶你ㄧ定要平安喔!別嚇媽咪,媽咪已經無力承擔了。

看診結果

2007年01月15日
公開
25

進入診間蔡醫師問還會痛嗎?我回答了還是好痛, 結果蔡醫師說我是不是沒有聽話躺著休息阿, 有阿,我真的乖乖的躺了兩天耶! 後來蔡醫師摸我的肚子說;「還是在收縮耶!難怪你還在痛。」 跟蔡醫師說了昨天去掛急診時那醫生說的話, 還有婆ㄧ個下午一直叫我去走動的事, 蔡醫師ㄧ聽很緊張的說:「你不能走啦!你沒真的去走吧?」 我回答:「沒有,我裝睡,不然一直被叫去走一走,很累。」 蔡醫師說:「還好你沒去,我不會解釋這情況是嬌貴,你的情況是子宮比較弱,」 「也比較敏感,所以一點點驚嚇或是提重物,甚至是太累都會馬上有反應出現」 「所以要多休息,要多小心的保護寶寶,千萬不要去走動,現階段不適合。」 照了超音波,蔡醫師說寶寶很好,也很活潑的在動,要我放心, 目前看來寶寶沒有受影響,他比較擔心的是如果仍持續收縮, 那寶寶會發育的比較慢,到時候問題會比較嚴重, 所以我一定要好好躺著休息,下禮拜產檢時再看看, 但如果藥吃完了仍沒改善,要趕快再回診做檢查。 今天蔡醫師開了黃體素給我,要我8個小時吃ㄧ次,並多休息。 寶寶ㄧ定要健康平安的在媽咪的肚子裡待到7月才出生喔! 媽咪會乖乖聽話好好休息,會盡所能的保護你,我們一起加油吧!

分享好文章~過敏體質能不能改變?

2007年01月04日
公開
42

惱人的過敏在冷暖季節交替之際最讓親子深受其苦,但是求速效反而會讓孩子用藥太重,從生活與飲食調養改善體質才是治本之道。 隨著文明發展,過敏比例一路上升,不會回頭,全世界皆如此,當我們的社會從開發中邁入已開發地區,過敏疾病卻是越來越普遍;根據統計,台灣地區兒童過敏比例將近1�3,最常見症狀是過敏性鼻炎,其他還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性結膜炎。 睡眠品質 嚴重受影響 家有過敏兒,對整個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精神和物質層面都發生影響。研究統計,過敏兒童的父母,平均睡眠比正常兒童的父母少1∼2個小時,尤其母親常必須挑起照顧的主要責任,導致焦慮不安,外出工作的比例比較少。再加上慢性疾病醫療花費增加,日常生活需求的特別食物、衣物與寢具、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使得家庭經濟負擔加重。 當然最讓人心疼的,還是受苦的過敏兒本身,受影響較大的是睡眠品質、運動活動量和同儕間的互動關係,使他們傾向於孤立、害羞、比較依賴,甚至缺乏自信。 不過儘管負面的情緒佔大多數,仍有一些堅強的孩子,經過過敏的磨練,反而成就意志力和自我調適超齡成熟的能力。作家苦苓自述小時候嚴重氣喘,不能參與體能活動,為了保持同儕關係,他常挖空心思講笑話、說故事來結交朋友,反而練就他優越的表達能力,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也看過一些孩子,長期與慢性病奮戰,更知道惜福,個性沈穩,抗壓力超強。 裡應外合 產生過敏反應 為什麼發生過敏呢?過敏反應可以說是裡應外合最典型的疾病模式,也就是外來的過敏原,與內在的過敏體質互相作用的結果。 常見的過敏原例如塵螨、花粉,本來是無毒無害的物質,對他們不過敏的人,幾乎不感受它的存在,但對於有過敏體質的人,卻可以引起噴嚏連連、咳嗽不止、皮膚起疹等等不良反應。因此想要去除過敏,必須檢驗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再避開它。 過敏體質 後天>遺傳 至於內在的過敏體質,小部分先天決定,大部分後天養成,是所有想要擺脫過敏疾病的人們,應該充分瞭解並且著手改變的重點。首先體質來自遺傳,研究證明,一等親包括父母及兄弟姊妹,其中一位過敏,則嬰兒將來成為過敏兒的可能性有1�3。若一等親中二位過敏,則有1�2的機會成為過敏兒。 近幾年基因研究進展神速,與過敏疾病相關的基因逐漸解密,目前已知與氣喘有關的基因高達83個,分布在20個染色體上,其中以第5和第19對染色體最重要。然而沒有過敏的家族史,是否就不會過敏呢?也不盡然,約有1�10的過敏兒追溯起來,家族當中並沒有明顯過敏疾病,可見過敏體質並非完全由遺傳決定。 耐心調養 不宜求速效 既然過敏體質大多受後天影響,那麼想要改變它,努力的空間就很大了。以我個人多年陪伴許多家長和孩子走出過敏的經驗,我覺得樂觀和耐心才是最好的態度。 孩子的體質可以經過後天的調養,逐漸成長改善,太過積極求取速效,往往用藥太重,並不值得。家長的焦慮反而增加自己和孩子的挫折感。 文章來源~學前教育雜誌

文章分享~保護孩子從汽座開始

2007年01月02日
公開
50

2007年元旦起,行車乘載四歲以下幼兒,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就開始加重處罰了!乘車時,未依規定讓孩童乘坐安全座椅從罰五百加重為一千五到三千;而單獨將六歲以下兒童留在車內,罰單從一千漲價為三千。 其實,自從九十年六月一日實施兒童乘車必須坐安全座椅的相關規定後,許多父母還是抱著投機的心理,能不買汽座就不買,或是直接將汽座擺在後座裝飾,殊不知已經將寶寶的安全置之度外了! 坐汽座的正確觀念 坐汽座,不能投機取巧 許多父母駕車外出時,都習慣由媽咪抱著寶寶坐在後座,然而根據研究發現,當汽車以時速50km車速發生衝撞時,父母親懷抱中的嬰兒重量會加重約30倍,突如其來的附加重量,對父母親而言是無法承擔的,使得懷抱中的嬰兒有飛出之危險!所以父母要有正確觀念,乘車時,正確地將寶寶安置於汽座上,才是最安全的。 汽座,是寶寶的專屬座位 寶寶很容易一上車就哭鬧,不想離開媽媽的懷抱,所以許多父母就因此捨不得將孩子單獨安置在汽座上,反而就跟孩子直接坐在後座!記得,孩子不是大人的縮小版,應該讓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養成每次坐車時,都安置在汽車安全座椅上的習慣,汽座就是寶寶的專屬位置;寶寶哭鬧時,可利用安裝在汽座上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這樣寶寶就比較不會排斥坐在汽座上,也比較不會發生一上車就哭鬧的情形。 汽座,正確安裝很重要 安裝於最安全的位置 最適合寶寶的安全乘車方式,是汽車安全座椅加安全帶坐在後座。以統計數字來看,意外時被認為最安全的是「後方座位的中央」部份,因為在正面衝撞時,手腳最容易被拋向前座間的空隙,因而能避免衝撞到前座;同時也因側面衝撞會因左右空間較多,撞擊到車門的危險性相對減低。相反的,有些父母認為將汽座安裝在前座,認為可以方便照顧寶寶,其實前座在意外發生時受重傷的機率最高,因此不管有沒有安全氣囊,最好都避免將汽座安裝在前座。 仔細檢查安裝的步驟 汽車安全座椅仍然必須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安裝時應該依照「使用說明書」安裝,避免遺漏某個重要步驟;而安裝完後應實際操作一次,並左右上下用力搖晃,看看是否穩固。此外,檢查寶寶身上綁的安全帶有沒有扭轉翻面情形、有沒有固定在寶寶肩膀的位置,記得,若是使用的是側斜式安全帶,必須確定是橫過肩膀及胸前,而不是繞過頸部。 不要放任寶寶獨自在後座 根據紐西蘭針對43件嬰兒缺氧案例研究指出,其中有9件意外發生時,嬰兒是固定在適合他們年齡的汽車安全座椅上,而且幾乎都使用後向式、半傾斜的安全座椅,但是當嬰兒半弓著身子在安全椅上打瞌睡,卻容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危險性。 而六個月以下的嬰兒,適合平躺在汽座上,此時車子的震動就如同搖籃一般,很容易使寶寶進入夢中,所以父母有時就會放任寶寶睡覺,而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其實這時候才是最危險的!一旦孩子醒來,掙扎亂動,容易使安全扣滑動,而變成卡住脖子,父母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容易發生寶寶被勒住而窒息的危險。 提醒媽咪、爸比,別放任寶寶在汽座上睡覺,而當寶寶坐在汽座上時,一定要有人在旁邊觀察寶寶的狀況,不要讓寶寶單獨置放於後座。如果父母單獨開車帶孩子外出,記得隨時將車子開到路旁,安撫哭鬧的寶寶或是看看寶寶的睡覺狀況,站在安全的考量上,花點時間是值得的! 叮嚀 或許有些父母會抱持著政策歸政策的態度,而將政府的交通執法拋諸腦後,置之不理。其實自己寶寶的安全應該不需以政策來強制規定,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主動積極,創造寶寶更安全的生命保障。當習慣成自然,就感覺不到政策的強制束縛。而寶寶現在還小,沒有能力自己保護自己,身為寶寶守護者的媽咪、爸比,要如何保護他們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可千萬不要忽略囉! 文章來源~baby dj 媽咪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