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陪公子唸書

2009年07月21日
公開
53

有人說為何不能陪公子唸書 就因為陪公子唸書就要廢修辭?哪豈不乾脆廢掉艱難的三角函數 有人哀20% 80@ 我是覺得沒看完我的全文 也斷章取義 老師只好來幫助畫重點 免得有人看不懂 以下的重點: 1.思考了解詞性和修辭學對學習國文的正負影響 2.思考除了修辭和了解磁性,還有沒其他學習國文更好的方式 但是有人就偏偏將重點擺在 1.遇到困難科目乾脆廢考 2.因為89%沒興趣所以就要20%也別學 只能徒呼負負 xxx 修辭學當年是因應機測沒考作文 才發展出這種替代測試 今年國中機測因為李家同 沒有考 可是明年呢 只要高中有考修辭 國中就會考 國中會考 小學就會教 而且機測對原住民太不利了 莫名其妙沒有限定範圍的古文 對於原住民而言 語法結構跟他們的母語差太多 XXX 我覺得當初考修辭的目的和動機到底為何 這可以去深究 否則過去我們從沒學過 為何現在課綱老師認為這是必須學習的 如果是因為過去沒考作文 現在已經考作文 那有沒有必要學修辭呢 還是增加作文課比較恰當? 我聽過更好笑的說法是 考古文,形音義中的注音和修辭是因為, XXX 如果家有國中生 就會了解修辭不僅佔用孩子寫作閱讀的時間 且讓孩子對語文沒興趣  提早放棄國文 教學還是應該基礎穩固後 才不會本末倒置 老莊思想很好 很有道理 但是我不會期待小學生去背道德經 這會排擠其他學習時間 XXX 我以為修辭學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文章的各種表達方式 我個人以為較好的作法是老師教完修辭學,馬上讓孩子造句或是寫作運用 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然而國中一天好幾次小考 趕進度的結果 是讓孩子死背各種修辭定義 並未讓他們活用 只要基測考出一兩題修辭學 書商就會進一步延伸 而且不同書商對修辭的定義甚至截然不同 造成老師教學的困擾 如果要追根究底 當然是依靠書商出題的老師的問題 只是如果我們已經恢復基測考作文 何不將修辭歸類到寫作教法 而非考題 版媽除了教育部也可以反應給教育團體 xxx 修辭學在小學或許不是普遍現象 但是在國中卻是可怕的現象 其他地區也應該是如此吧 我現在也只好開始教小學的兒子修辭學 因為學校沒怎麼教 如果小學不教 他到國中就會跟哥哥一樣 淒慘度日(應該是國文很沒意義 一直在學詞性 動詞名詞介詞 還可各種複雜的修辭) 與其國中填鴨學修辭 只好國小先教 免得壓力過大 所以版媽 我建議小學務必要開始學修辭和各類詞性 不然國中就慘了(除了那些天資優異的人,例如我啦,我小四就開始看金庸,各類成人書籍,經典文學,即使我沒學過詞性,修辭,我考我兒子的考卷幾乎沒錯)(開個玩笑) xxx 你那時就有考詞性哦 我們時代真的不同 我們沒教過也沒考過 其實真的只要語感強了 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但是我是看過的書籍起碼有上千萬字累積到現在才有這等功力 基測的確很簡單 但是這簡單是針對的孩子而言 我不是齊頭主義 也不是要假平等 而是鑽研這些好像將一篇雋永的文章分屍切割 仔細研讀他的肉片 我也不認同你將三角函數和修辭相提並論 就如樓上一位國文程度很強的媽媽所言 修辭算是末學吧 我考慮的是基礎實力 應該循序漸進 過去修辭好像是國文系才修 國中小培養欣賞文學的能力 就如我閱讀多了 語感有了 這些枝節就會了 但是三角函數是進階數學的基礎 這就不一樣了 而且這跟優勢也沒關(畢竟幾乎考全科 該有優勢科目的都涵蓋了 ) 這不是基礎學力測驗嗎 而是我們到底想培育的國文基礎能力為何 是了解修辭定義 還是能活用修辭 還有我也問我小孩 他也覺得修辭毫無意義 他認為對國文倒足胃口 另古文當然比白話文簡單 不然老師也不敢考了 我一直喜歡國文 當我聽到我的學生八九成都討厭國文 還大吃一驚 此問題我推敲多年 只能說我們的教學方向錯了 所以你女兒很幸運喜歡閱讀,又有優良的教學環境和師資 但不是每個學生有這種資質和環境 在美國基礎文法教到八年級就差不多了 很少再鑽研下去 剩下的時間它們都在培養語感 即使如此 還是不少人不喜歡文學課 但是我覺得這種教法就很合理 喜歡一個課程跟興趣資質有關 但是只要設計基本能力的合理課程(合理的定義又太複雜)我覺得就算考試不佳也可接受 我無法接受的是 你提到以前人不反對,還有很多原因,其中我猜測,現在的人比較會想 我到目前還是搞不懂對一個國中高中生 學詞性幹啥 就如同當年建構數學不學九九乘法 用九九乘法寫出答案 還要被打錯 總算教育部改革 可以接受兩種方式 如果不合理 當然可以發聲 不然現在大家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看的動物農莊 當權者反對建造水車 但是當他們趕走呼籲建造水車的人後 自己基於經濟利益也開始建造水車 這時他們對所有動物洗腦 表示他們從未反對建造水車,而且還是提議人 我想今天教育部一定可以侃侃而談說明教導詞性的重要性 但是哪天風潮又改( 就如同建構和傳統教學) 又可自圓其說了(是老師誤解題綱,不會教學)(我也問過國中中文老師,他們對現在的修辭也很感冒)

走失

2009年07月20日
公開
47

弟弟上YMCA夏令營 因為對方過長,協調不佳。 竟然大熱天將我兒子在YMCA教室隔街的戲院門口 當我到教室接孩子時候 發現孩子不在 以為他在早上接送站下車 又急忙趕去 找不到孩子 接著YMCA打電話來表示孩子還沒回來 但是確定在教室下車 我不禁憤怒指責 匆忙趕回教室 嘟嘟以為我要上樓拼命 覺得很可怕又丟臉 從來媽媽沒有發這麼大脾氣 我上樓後問清楚所有程序 我們決定趕回家 看看孩子有沒有被送回家 一路上我推敲弟弟可能做法 我告訴嘟嘟 如果是我小時候 我會獨自走回家 半途中接到孩子的電話 孩子說他到家了 我問他如何到達 他說他走路回家 一想到我這個到現在還賴在媽媽懷裡的孩子 動不動就喊累,喊渴 竟然大熱天忍住飢渴,擔心害怕的走過多條馬路(開車大約20分鐘) 不禁大罵可惡(YMCA) 孩子也哽咽了 回到家門 YMCA 人員已經在場 孩子哭著抱住我 我讚美他的勇氣和解決問題能力 然後跟他說YMCA阿姨大家都很擔心你 要他謝謝前來幫忙的阿姨和家長 我告訴孩子 這是上帝要讓孩子迎接人生的課題所做的裝備 你今天捱過一個難關 你的能力就有所成長 再如何幸福的人生,總有突如其來的問題出現 目前所承受的壓力 都是為未來做準備 隨後隨車的大學生和營長也打電話來致歉 我告訴他還好孩子沒事 只要他們可以改善 不要讓其他家長學童擔心受怕 我就心滿意足 晚上慶祝孩子成長 出去吃大餐 又要胖上幾公斤了

分數紀錄

2009年07月02日
公開
53

也來記記 97英文(上次考試沒有英文課本,被我臭罵,沒有想辦法解決事情,拖延太久,之前考試好像60?70?這次考前撿回老師丟到回收桶的英文課本 單字有好好背起來 以前哥哥就是沒注意他學校英文 沒有好好背單字) 96(忘了那一科) 98?(忘了那一科) 90自然(7題沒看到沒寫 擬定策略 第二天考試就沒犯同樣的錯) 84國語(大概是國字吧 平時沒時間複習) 88數學(根據孩子口述除法觀念不正確 一題計算錯誤 統計圖寫錯?但是圖表不清楚所以可以原諒 平時考試都是30 40 60 70所以不知道老師考前有複習?出題簡單?) 有一科圈勾寫相反(之前就有這問題 一大題16分 老師沒看到 已經告知老師 不知老師有沒有扣分) 弟弟很自豪 因為是男生第一名(天哪 你們那一群男生全都是調皮搗蛋C咖) 還是前五名 真是超有信心 做媽的實在不忍澆他冷水 你那是小學校總共也只有十人 ps記這分數好像沒啥效果 因為如果老師考前拼命複習 成績只是反應 例如社會自然健康這些科目 由於我沒有仔細看考卷 但是我想應該都從考前複習卷出了七八成 延伸了些看法 常常看到許多孩子平均幾乎96以上 但是以經絡在班上後面了 只要差一分就可能差了十幾二十名 這種現象讓我有些不解 是現在的孩子比較聰明?大家都可以考高分 我猜測這跟安親班的競爭壓力有關 父母比以前父母有時間 有能力照顧孩子的功課有關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應該是老師考前有拼命複習 而月考考題跟考前複習題目差不多嗎? 還是這是資深老師的教戰守則 如果沒有拼命考前複習 學生考個七八十以下 就要跟憂心的家長周旋? 如果一個班級的考試成績都幾乎是90以上 這樣的考試是不是只是顯示記憶的成效

討論

2009年06月27日
公開
63

幸福天空媽咪 關於英語 我們也發現注重英語口頭和聽力的結果 學生養成洋經殯英文 可以日常生活溝通 但是最重要的英文自學能力卻沒有建立 關於討論 我同意你的雞生蛋和蛋生雞問題 到底是沒有提供討論環境... 這也是我教學上很沮喪的地方 但是就我的觀察 我所說的情況也發生過 我教過小學生 我在當義工 和愛心媽媽 所以我也發現過去我理想的教學模式其實無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 不同科目也有差異 例如現在我正在上統計學AMOS 沒有基礎 只知道一些軟體跑的模式 老師連拋了些題目 想刺激我們思考 我們都瞠目結舌 腦袋空空如何討論呢 另外以上的討論模式還有一個問題 就我看你所陳述的教學 老師只是在教跟得上的同學 還是無法了解不懂得學生哪裡卡住 過去我也犯過同樣錯誤 最近我才了解 我怎麼知道 因為我有一個學生助教 他提供許多學生的心聲 原來教書不是關起門看看理論來教 而是要去聽受教者的心聲 簡單來說 如果是現在的我 我會做個測驗 看學生哪裡做錯 然後問學生為什麼他會這樣選 我會要求學生找出它們錯誤的模式 了解自己學習上的問題 (原作者於 2009-06-27 13:31:56 重新編輯過) (原作者於 2009-06-27 14:09:14 重新編輯過) 作者:幸福的天空 參觀網站 時間:2009-06-27 14:17 -------------------------------------------------------------------------------- 作者:didi 參觀網站 時間:2009-06-27 14:20 74 再多說點 我舉幾個例子 1. 我有兩個孩子 一個孩子很適合這樣的討論 另外一個孩子則覺得這樣的數學討論 讓她煩躁 覺得數學很麻煩 他只要穩定的步驟 每次我試著和他討論數學 他的反應是直接放棄 但是他卻喜歡討論其他科目 換言之 科目 學習風格的差異性 會影響討論的成效 如果承認多元學習理論 就要接受不是一套教育理論可以走天下 2.我朋友剛到美國 覺得美國人很會討論 在課堂上侃侃而談 但是他卻很納悶 一考試幾乎全軍覆沒 原因很簡單 很多人都是靠張嘴在瞎掰 根本不讀書 老師也知道 但是有的老師沒有能力反駁學生 有的老師觀念不清 有的老師尊重各種說法 不想打擊學生的信心 大部分的老師都不願意去導正學生的言論 甚至連質疑的能力都沒有 放任學生各說各話 但是最後他們考試時 還是有標準答案 當然這只是一些情況 我個人喜歡討論 可是不認為討論可以付諸四海 尤其在教學上 教學時 老師要考慮的到底是甚麼 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 學生喜歡的學習風格? 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能力? 當這些有牴觸時(如時間的排擠效應) 老師用甚麼做取捨 當老師在沒意義的地方(顯而易見的道理)為討論而討論 到底是老師功力太薄弱 還是老師在滿足自己的虛幻理想 抑或是在建立討論環境 XXXXXX 我自己就是不敢發言的那種人 因為我很害怕 如果講了被笑怎麼辦 顯得自己很笨拙 如果老師能維護發言者的自尊 那是不是有可能讓討論的風氣更盛? 即使知道老師能維護發言者的自尊 大家還是怕出錯 怕成為風頭人物 怕同學嘲笑 怕自己與眾不同 連我都要做到最前排 鼓起勇氣才敢發言 討論教學沮喪 主要是針對我教的學生 原因很多 我還在摸索 XXXX 謝謝大家的討論我越來越了解這題題目的用意 首先小二的學生學分數概念比起以往是早點 因為分數須要有抽象概念.在這轉換過程,出題老師很用心的出了 一盒雞蛋10個,分給五個人,一人拿幾盒,目的就是要幫助小二學生從具象轉換為抽象,了解單位的轉換 教學的時候 可以劃出十個圈圈 ,代表雞蛋 10粒雞蛋平分給5個人 10除以5等於2....代表1個人可以分到2粒雞蛋 也就是說一盒雞蛋中,他可以拿到2粒雞蛋 也就是10粒雞蛋中的2粒 也就是10分之2 ----- 到此為止都還好 但是這並不是答案. 因為這單位是雞蛋 代表的是 10分之2的雞蛋 父母還要幫助孩子轉換思維到 十個圈圈分成五排 代表一盒 一個人拿走兩個雞蛋 將雞蛋兩兩畫圈 就會發現一盒被分成五份 拿掉兩個 等於五分之一盒 到此觀念才正確 因此雞蛋內有十個,其實是個思維轉換的輔助工具 畢竟盒子不能分給小朋友. 接下來當然父母就可以加深難度(如九個蛋分給五人之類) 還是可以分 四個蛋 可以各切成五分之一 最後答案還是會五分之一盒 這是我個人對這題目的想法 十個蛋原來不是陷阱 是針對還在具體思維的小二生出題的

種善因

2009年06月25日
公開
44

最近朋友說我鴻運當頭 計畫每投必中 原以為其他系所也一樣 才發現也有人槓龜 其中就業學程面試完,覺得自己都聽不懂自己胡扯什麼 竟然也過了. 學海飛颺,學海竹夢也過了 比較可惜的是學海惜珠,照道理也可以過,機會還滿大.因為全國提這個的應該不多.但是因為學生沒有再期限內補齊文件,等到我利用機會說服他們後,已經過期了. 一位同樣投了兩三個計畫的同事問我 等他得知我是親自北上面試 他惋惜自己沒去 我問他 計畫是你自己寫的嗎 不是 那去也沒用 你也不了解計畫 其實這三個計畫 我沒經費就在做了. 做出一定成果,才來申請計畫 有的計畫一年前就開始籌備 附上的佐證自然豐富 而我也要特別感謝協助的老師 雖然計畫可能八九成都是我寫的 但是這是團隊合作的時代 一個人就算做了九成九 也需要別人畫龍點珠 如果不是就業講座的老師兩年來辦就業講座,建立良好人脈,怎有辦法靠我一個人去張羅講師 如果不是我之前引進業界師資,讓老師和業界建立良好關係,我哪有時間去拿合約. 如果不是我寫好大半計畫,老師才願意去找同學加入計畫,靠我一個人,哪有能耐找到那麼多學生 而之前的國際交流計畫,更是首創以輔導國際證照為主.後來才知道評審委員之一是我的老師. 照道理老師應該避嫌. 但是猛然想起,這位老師其實不是我上得老師 當然讀博班時,為了學習興趣,到碩士班旁聽一門課.一同選修的有兩位同學. 說實在,這學分對我們沒幫助. 但是報告,辯論,我們都照實繳交 全程參與 老師還過意不去,鼓吹我們修課.或是未來如果我們修課,可以直接打分數.不用上課 但是我們只是去享受求知的樂趣 所以我們不會去計較 老師教的很努力 一日為師 終身為師 是我的觀念 沒想到這次竟然評審到我的計畫 不過我可是寫得很認真. 平日種善因,就有豐收日

差異的學習模式

2009年06月13日
公開
53

幸福的天空 謝謝你花心思打了那麼多字 就我個人而言 我也是採用這樣方式教學 我會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他如此想 但是我是想了解他為何卡住 是否可以幫助她解開問題 可是我還可以幫小學生 中學生我可就無力了 所以才丟出一個問題 如果無能了解卡住的環節 接下去該如何做 而幸福天空媽咪妳提的方法 固然很迷人 但是可能比較適合少數教學 人數可能不要大過三 原因是有些邏輯思考慢的孩子 他根本跟不上這樣的討論速度 最後你會發現 整場的學習只有少數聰慧的小孩有能力理解其他人思考的速度 最後學習被少數人掌控 比較駑鈍的小孩 無形中被放棄了 單就你寫的 我都要花費許多時間思考 我在這裡還要說明美國的學區 美國是M型化很大的環境 在某區你可能是活在童話世界 小孩端莊有理 可以侃侃而談國事 有大將之風 另外一區的小孩可能是隔代教養 平時都是滿口髒話 他們的學區劃分很容易隔離 因此採用幸福天空媽咪所提的教法 可能老師和學生都可以駕輕就熟 但是台灣的學區是混雜的 你很快就可以發現如果採用這樣的教法 很有可能不利沒有討論習慣的孩子 資源會更加傾斜 所以過去台灣的教學固然死板 但是在某方面 拉拔了許多非中產階級的孩子 包括英文注重讀寫 打下未來出國求學讀研究所的扎實基礎 .幸福天空媽咪 關於英語 我們也發現注重英語口頭和聽力的結果 學生養成洋經殯英文 可以日常生活溝通 但是最重要的英文自學能力卻沒有建立 關於討論 我同意你的雞生蛋和蛋生雞問題 到底是沒有提供討論環境... 這也是我教學上很沮喪的地方 但是就我的觀察 我所說的情況也發生過 我教過小學生 我在當義工 和愛心媽媽 所以我也發現過去我理想的教學模式其實無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 不同科目也有差異 例如現在我正在上統計學AMOS 沒有基礎 只知道一些軟體跑的模式 老師連拋了些題目 想刺激我們思考 我們都瞠目結舌 腦袋空空如何討論呢 另外以上的討論模式還有一個問題 就我看你所陳述的教學 老師只是在教跟得上的同學 還是無法了解不懂得學生哪裡卡住 過去我也犯過同樣錯誤 最近我才了解 簡單來說 如果是現在的我 我會做個測驗 看學生哪裡做錯 然後問學生為什麼他會這樣選 我會要求學生找出它們錯誤的模式 了解自己學習上的問題

討論

2009年05月28日
公開
73

很喜歡蚊媽說的 透過討論我們可以去真正體驗不同思維的人彼此間如鴻溝的想法 有許多想法 腦袋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心卻無法體悟 我是個船到橋頭自然直的人 自律不嚴 所以很難去體會另一自律甚嚴族群人的想法 這種認知失調 讓我如鯁在喉 不吐不快 XXXX 我就知道青會來回覆 因為他可以理解蚊媽的感受 而我當下較難理解蚊媽的感受(其實之前蚊媽也回答過我類似的問題 但是人的感覺有時候就是要重複提醒) 簡單說 我就是會有如此感受的人 而我也不會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 如其他人般梗在心中 我就是透過討論去澄清 我想我會有如此感受 (其實我也思考過這是蚊媽關心的可能原因之一)一個最大原因就是我不是 所以很難去感受精益求精的心態 說個簡單點的,在我身邊許多我佩服的人士,他們都設定在我們這些一般人眼中對於品質的。這對這些人而言,高標準只是他們的習慣,如同飲水吃飯,只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我想換個思維,這些人大概也覺得我們這一類太低標準了。 不過這兩類人的交流,至少對我是有益的,因為我的標準也會逐漸提升.做出更好的工作品質. ps我之所以佩服這些的人是因為我了解要達到這樣的成就背後所付出的犧牲 努力 堅持 我在這裡不是說蚊媽設定一個高標準目標給自己和孩子,而是如同青說的在過程當中解決問題所得到的成就感 (原作者於 2009-05-28 08:22:17 重新編輯過) ps其實自律甚嚴就是我所謂的高標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