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我的看法回覆蚊媽

2007年06月02日
公開
45

這也是我認為那些少數人的徬徨.我之所以會詢問你的意見,因為原則上你的想法跟我的想法類似.但是我也在思考有沒有可能因為老師的介入,讓一些學生少走許多冤枉路. 我的矛盾是,一位沒有作為的老師和有作為的老師到底怎樣才是真正對學生有幫助.這樣的思考常常讓我很矛盾.一方面我的個性是無為而治,令一方面我又有儒家發憤圖強的精神 我的想法是人是複雜的個體,有各種成因.同樣的家庭都會養出不同的孩子,因此只是單方面認為某種單一影響因素是有問題的.例如認為學生不來上課,老師就該改進課程,或是認為只要獎勵學生不遲到,就可以改善遲到的問題. 就像過路人說的,這問題很複雜. 正因為有各種多元的因素和解決問題.訪問的人皆為個人的認知,也僅是其中一種現象,因為人很複雜,無法單一推論到所有個體. 也因此我強調一位老師所採取的方法,就是他的價值觀.例如認為學生應該接受自然律的老師,就會採取放任或是稍加提醒的態度.一位認為這是不尊師重道的老師,就會勃然大怒.一位認為應該教導孩子工作態度的老師,就會循循善誘,一位認為學校跟工作環境不同的老師,就會順其自然. 這才是我得的認知.我的認知是沒有絕對的事項.任何方法都有可能產生好的影響,也有可能無效.我在日記中寫的不是我的認知,只是我訪問調查的結果,正確說來應該說許多人的個別認知. ps 剛開始為何要做這樣的調查,可能只是想釐清我的疑竇,整理自己的思維矛盾.經過一番整理後,我理解到,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過去經驗塑造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決策.因此這些都無法完整編織出一個真實面貌.但是身為一位老師,卻可以好好利用這些認知碎片,內心要有容,所謂有容就是,學生可能有不同原因遲到,解覺得方式因人而異,不要太快以自己的過去經驗論斷學生.例如一個遊蕩的學生,他可能在儲存自己的人生爆發力.一個遊蕩的學生也可能只是自律過差,時間管理不當. 而青的答覆是我最欣賞的,可能是因為他完全跳離一般的思維疆界.同樣是在大學研究所翹課的我,只覺得自己不夠自律,而intellectual capacity不一樣的他,卻有不同的觀點. 我在唸書時翹課的時間比上課多非常多. >有的課我只看過老師一兩次. >這是我教書以來 "從不點名" 的理由. > >我的例子在當時的台大很常見. >(現在在檯面上的學運世代都是類似) >那些混社團的很多都是這種調調. >然而這些人對人生的企圖心比乖乖上課的人更強. >一個經常點名維持出席率的老師, 在那個環境不會太被尊敬. > >我只是想說, 對於聰明的學生, 就算他某段時間表現再糟, >有朝一日想要振作時是相當有爆發力的. > >我的看法是工作態度與遲到之關聯性 >depends on the person's intellectual potential.

工作態度與遲到的思辨修訂

2007年05月31日
公開
48

工作態度與遲到到底可不可以化上等號 學生在大學期間,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要求,會不會影響他的就業態度 以下是訪問多人得到的看法: 在經過一些討論,思辯更加清楚.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不需要用點名來操控學生.我想這是可喜的現象.但是將責任幾乎歸咎在老師教學身上,雖然值得參考,也有點違反自主學習.因為有許多影響因素,我覺得有些說法可以參考看看,畢竟不是非1則0. 1.李雅卿和一所美國自主學校的看法 人有投緣或是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甚至自主學習學校有點擔心老師太過教學有趣反而干擾學生自主學習. 2.一位老師的看法: 如果只是少數幾位學生,無須太過擔心這個問題.畢竟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問題.有些學生個性散漫,或是還找不到自己的喜好.老師不用太過憂慮. 3.喜歡翹課的學生 他們的看法跟你一樣,這種強制手段無法長期影響他們.至於為何翹課,他們說起不來.或是隨心情上課. 4.不管老師教學如何都會自己來上課的同學 他們表示這是自幼的責任感.所以即使老師不點名,上課無趣, 照樣會來. 5.在職的學生 認為有些人本來就散漫,但是學校如果不干涉,放任他們,會養成壞習慣.而根據好習慣可以養成的原則,希望老師能夠介入. 6.企業界人士 認為家庭教育已經放棄了,學校教育如過再不干涉,學生將會更沒有改善的機會.企業界將花費許多選才的成本. 7.學習理論 如果人的學習是終身的,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那任何階段都有可能幫助到學生.相對也有可能沒有幫助. 8.從課程教學規劃角度 也是你的看法,也是很值得省思.就是老師要反省提昇自己的授課能力和課程規劃 9.某些散漫的學生希望老師點名,藉由外力,幫助自己學習. 10青的看法 >※ 引述之銘言: >我在唸書時翹課的時間比上課多非常多. >有的課我只看過老師一兩次. >這是我教書以來 "從不點名" 的理由. > >我的例子在當時的台大很常見. >(現在在檯面上的學運世代都是類似) >那些混社團的很多都是這種調調. >然而這些人對人生的企圖心比乖乖上課的人更強. >一個經常點名維持出席率的老師, 在那個環境不會太被尊敬. > >我只是想說, 對於聰明的學生, 就算他某段時間表現再糟, >有朝一日想要振作時是相當有爆發力的. > >我的看法是工作態度與遲到之關聯性 >depends on the person's intellectual potential. > > 我的看法: 很珍貴的看法 有的學生我可以看出他的爆發性 對於他們的遲到我都可以接受 只要這是他們選擇的 但是也要接受遊戲規則的處罰 我認為成績並不重要 敢於對抗成績忠於自己也是一種學習 ps有一位老師要我特別說明:他說在他要求不能遲到情況下,有位學生私下跟他說,他以前都沒有想到遲到跟工作還有作人處事相關,他在這堂課改變觀點,也相信對他將來很有幫助

教育扎根

2007年05月20日
公開
49

台灣一直是個急功好利的社會文化.美國也多少是.這是資本主義的作風.我們的成長過程很少感受到慢活,追求方便,追求快速.人文基礎不穩固.加上近年來全球化的風潮,更是推促著我們走向快速生活的漩渦.教育政策其實也只是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根本問題:短視近利. 青所言的扎根問題,真的是核心問題.但是當民選政府已經是常態得時候,不若以前可以當萬年政府,教育政策如何延續,如何可以瞻望未來十年.如果教育部長的職位一直和政治掛勾, 一個民選總統可以決定教育部長的人選.內閣更變時候,教育部長必須跟著下臺,我們的教育政策大概永遠在追求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應該說教育部現在有些病急亂投醫.很焦慮,壓力又大,外有民眾立法委員的質疑,加上大陸急起直追.在這種狀態下,有幾種做法: 1.回覆到教育本質.做好基礎的扎根動作.然後靜待百年樹人. 2.馬上做出業績.仿效大陸砸大錢的方式 3.讓國科會的大老教授來負責專案,依照專案的決策來執行. 4.不做變革.就跟以前一樣就好了. 如果你是教育部長,你賄選哪一個呢?一般的教育部長會選哪一個呢?我想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決策一定是最後考慮的. 目前我們的許多專案計劃,卓越計劃,五百億計劃,有許多就是國科會搞出來的.課程本位計劃是我的老師他們做了三年計劃後的執行專案.我相信不少也是如此. 所以回到源頭,這些大老應該盤據教育界幾十年了,打下深厚的人脈根基.他們為何會有如此建議?就算立意良善,但是到了立法院,各個沒分到錢的學校訴諸媒體,透過立法委員角力,最後都背離原案精神. 當錢不過的時候,當教育政策要搞國際化的時候,指標就很重要.指標又是誰去制定的?就是高等教育的學術大老 一切都是量化導向. 最後要怪誰呢?青在高教體系就知道,真正掌權的人,他到底有多少教育理念?就算有,他如何轉換這些理念為可以評估的績效指標?就算做到質的績效指標,這些決策又如何不被政治因素干擾? 我想任何人在教育部長這個職位,他能做的大概也是讓一些教授去商議政策,然後根據他們的研究執行吧.除非這個人可以堅持理想,不顧輿論,然後馬上下臺.

再次看練習曲

2007年05月16日
公開
50

初次看練習曲,帶著家人共同進電影院.或許如此,平添了幾許壓力,那種推薦討好的壓力,加上各位贊不絕口的期待,一開始是有點訝異,些許的失望. 因為敘事風格跟我之前所看的電影非常不一樣,故事情節薄弱,不夠戲劇化,好似是期待一碗馬賽濃湯,結果來了湯湯水水的台灣清湯. 奇怪的是看完後,意猶未竟,似乎看得不夠精細,就好像完成的雕刻,卻覺得應該再打磨一下. 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所以又買了一張電影票.剛好stone在他的部落格以專業角度評析,再次看電影的時候,就可以注意這些電影技巧. 第二次看練習曲,不少感想泉湧而上.我覺得練習曲是目前少見的小品,很少導演敢這樣上菜吧.明明有多樣的菜色可以調配,偏偏上了開胃菜.或許這是獎勵金,讓導演有恃無恐,又或許導演內心的意念太過強烈,讓意志力戰勝商業考量. 練習曲是部很慢很慢的電影,不是他的節奏慢,而是他是個必須靜下心,無所期待,慢慢流入心中的電影.套句流行的話語,就是部慢活的電影.就如清晨出門,毫無目的,隨便走走,角落間自有意外的驚喜. 雖然他的商業強打標語是不過,我個人覺得他更想展現人生是孤獨的旅程,沿路上雖然有伴,最後終要各奔東西.然而就是這些伴侶,讓這趟旅程更值得懷念. 於是看到了每一段故事都是台灣的片段歷史,拉長至日據時代,歷經國民政府撤退大陸,到近代的國片出路,小留學生,大家樂?等等,這都可以是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是那是別人的故事,只是路上巧遇的伴侶的私人故事.所以主角只是他們故事中的掠影,而他們也只是主角人生故事中的過客.這種未竟之感,在我們這個遭遇親人過世的年紀感懷特別深刻.這塊土地上默默上演著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是他人生中的主角. 導演的循環敘事手法,打破過去傳統的直線型時間敘事,有點像印度的時間觀,就是輪迴.圓形的時間,有緣的相聚. 這部電影也可以反映出自身的生活經驗.有人認為阿公那一段太過虛假,似乎不像鄉下人會去說的話.但是那是在彰化,彰化鹿港文風鼎盛,阿公家裡面的擺設有很有價值精緻的紅木家具,,所以阿公家應該是有些來頭,可能是書香門第,鄉下仕紳,一般農人是不會有那種家具的. 反而我覺得導演很假,電影人都是這樣說話的嗎?還有楊麗音演的老師,讓我覺得有些作做,是演出來的,反而不如他在大愛台演的那位媽媽自然.是因為我接觸太多老師,所以覺得老師不是那個樣子嗎?還是感覺他故意演老呢? 最後再次感受到stone說的電影中聲軌特別清晰,以反映出主角的殘疾.而每首歌曲都有他的群體意義.很少看到一部好看的電影有這麼多首歌曲. 我打算等DVD出來,買來送給國外的妹妹.

再次在家教育未完

2007年05月14日
公開
63

說是在家教育,其實是不去上學. 弟弟的情況丟三落四,想了想,我可能要調整他的讀書習性.要盯弟弟需要費很大的功夫,考慮到自己的生理時鐘,最好的做法是,自己不要有其他事情影響身心狀況,所以星期一一早將弟弟留在家中,在沒有人打擾的環境下,希望弟弟可以靜心.我也比較有精力教導,然後再送他到游泳池游泳. 老師自己有過動兒,明白這種情況.取得老師同意.先試試看. 弟弟則是淚汪汪,他想上學,大概覺得這是奇恥大辱 老實說,讀完博士畢業的我,照道理應該更有閒餘時間和體力應付日常生活.但是往往只要做完一件事情,就體力不濟.昨天陪我媽喝咖啡,就這樣從七期回到家中,就癱瘓了. 我將原因歸咎在年華老去.沒有太多精力應付.回想當年有菲傭在家時,我可以安排規劃嘟嘟的學習活動,對他的課業也可以採緊盯措施.到了四年級左右,在家教育讓他奠定自我管理的基礎. 考量到弟弟即將升三年級,希望把握這低年級的最後階段,幫他建立檢查的習慣.弟弟通常下午都會睡覺,起床後自己會主動寫功課,可是當他完成課業,就沒氣力檢查訂正之前的錯誤.造成錯誤累積.是有想過請工讀生幫忙看顧,但是又怕自己沒get involved,不知道他真正的問題. 看來自己體力充沛的時間就是清晨.也許就利用這段時間,無人干擾,照料他的課業. 另一方面,前陣子讓孩子自行買菜,赫然發現,自己輕鬆好多,不然買個菜,也會讓我精神疲累,而我還是在超市呢.和孩子買菜,常玩估價的遊戲,在收銀機前,我們就大約估測要花多少錢.一開始通常是我最準確,誤差值可能幾元不到.弟弟則是猜測我和嘟嘟的中間值. 最近孩子的估算準確度已經超越我了.某天靈機一動,乾脆要孩子自己負責買菜.他們計劃一星期的菜單.本來我建議他們寫下菜單,還要寫下搭配的菜,嘟嘟嫌麻煩,就作罷. 到了超市,我就在角落一旁開始練起氣功.兩個孩子就進去負責採購.看他們忙東忙西,又跑去問人,煞是可愛.練了差不多一個鐘頭,他們總算結帳. 事先有告知預算,想不到他們採買的金額不但比我日常買的還少,貨品還更多.吃了一兩個星期.更重要的是,我不但不疲勞,還有空做運動.而且他們買了許多即時食物,讓我做菜更方便省時省力. 不過回來後,嘟嘟有感而發,他說超市應該將火鍋肉片跟火鍋料排列在一起,哈哈,他打算吃火鍋,卻忘了買火鍋肉片.

抗議babyhome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61

嚴正抗議 Babyhome 侵犯用戶隱私 2007 / 5 / 5 ● Babyhome 未經任何公告週知的程序,也未徵求任何使用者同意,便任意在使用者電腦上植入跟蹤 cookie,至少紀錄了每一個使用者、每一次點擊任何一個 BBH 網域下任何一個網頁的動作。 這個 cookie 是:imrworldwide.com/cgi-bin 若連結 imrworldwide.com,會自動轉址到 Nielsen NetRatings 公司的網頁。 依據我依稀的經驗(以前網路廣告這一塊不是我跑,我又對廣告商業機制冷感,所以不太注意同事寫的相關新聞),和我對廣告 Cookies 的一點了解,綜合判斷起來,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BBH 委託 Nielsen NetRatings 幫忙計算流量。Nielsen 為客戶(網路業者)提供一些技術,需要客戶配合,其中一法就是對<客戶的客戶>,即我們這些使用者,的電腦,植入 cookie;這些 cookie 的最簡單功能是,計算每一個使用者每一次點閱 BBH 網站內任一網頁的動作,以統計 BBH 整個網站(包括我們這些使用者每一個人開的個人 BBH 站台)的每日流量。 有了這個流量基礎,BBH 的廣告部、業務部,就可以去拉廣告(比如向資生堂拉保養品廣告等);每天總點閱數越高,BBH 就越可以抬高它的廣告費價碼(資生堂在這裏登一個橫幅banner廣告,就要付 BBH 較多的廣告費)。 這當然是 BBH 要生存不得不玩的賤招。 我必須向各位說明,為何我堅持以<賤招>稱之,因為:沒有一種廣告調查可以這樣不經人同意就任意為之。今天,BBH 是未經我們任何人同意,就在我們電腦裏植入『觀察、紀錄、統計』我們在 BBH 網站上所有點閱行為的 cookie,這是嚴重侵犯了我們每個人的隱私。 我當然不需向任何人報告我每天看幾分鐘、在幾點幾分時看聯合報、或我在 7-11 會零買什麼報紙;除非有市調公司抽樣電訪,抽到我家號碼、打給我、我正好接到、又願意接受訪問調查,否則,我的『任何媒體閱聽行為』都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得知。 現在 BBH 可不是這麼尊重使用者;它未經同意,就擅自紀錄你--每一個使用、點閱 BBH 網頁的人--每一天的哪個時間、用哪一台電腦、點了幾次 BBH 網頁。就算它沒紀錄「個別點擊是看晴媽的還是 diana 的還是 stone 的網頁」,它也已經嚴重侵犯的你「自由、私下地閱聽任何媒體」的權利。 這就是我為何極度反感的原因。 這種廣告公司的、網站公司的商業作為,完全不尊重人類應被尊重的隱私權,還覺得它不必事先知會你一聲、它不必先徵求你的同意! 我是早裝了 Ad Watch 防堵軟體,所以這個軟體<每一次>都替我阻擋了 BBH 這個想要擅自植入我電腦中的 cookie;雖然我逃過了被 BBH 監視我在其網站上所有行動的悲慘命運,但,我的電腦效能卻被它耗損(每一次阻擋的行動都佔用我的電腦資源,讓我電腦工作的速度整體上被拖慢)。這我已經很不爽了。 想到各位,各位!妳們的電腦就是永遠被 BBH 監視著,你們的電腦沒有辦法主動抗拒這個 cookie,所以你們在 BBH 整個網站上的任何一個點擊動作(不管是到別人家看一眼有沒有新文章、或在朋友那裏留個言),每一個動作,都被 BBH 紀錄下來,每天你在這裏有幾個點擊動作,它都一清二楚。 你覺得好過嗎?舒服嗎?能接受嗎?! 也許,我猜啦,andie 會以較專業的角度,認為 BBH 網站為了生存,這樣<竊自紀錄客戶隱私,做為自己營利的工具>是無可厚非的。 但,嘿!全民公敵那個電影裏的那些<老大哥的監控技術>,就是從這些一點點慢慢累積的小技術中,堆積、整合出來的喔!今天 BBH 也許只紀錄你<點擊幾次>,也許它沒有一併紀錄你是誰、你在幾點幾分訪問哪個站。但是,你怎能確保它有一天不會紀錄這些細節呢?! 你怎能相信它真的是一個有品德、能自制、不會濫用客戶隱私資料的公司呢?! ------ 好了,我的解釋說明,到此為止。 各位,我繼續思考我要不要完全放棄使用這個惡劣的網站。 stone 2007/5/5 Sat 3:50am ● 我想我朋友應該不希望公布他的網站

日記分享

2007年04月25日
公開
80

最近剛考完,我又正值考試週,輕鬆多了,就和孩子租了死神筆記本漫畫. 過了散漫的幾日,覺得奇怪,怎麼孩子這麼輕鬆,看了萬的日記,又想到折磨孩子的方法,於是和孩子說請他寫死神日記的心得.幾句話也好.剛開始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寫起,提供幾個角度給他參考. 他寫完後,發現嘟嘟進步了,已經初步做到申論的部分.我也寫了我的心得,跟他分享我的觀點.這樣做基本上是示範,讓孩子慢慢感受,事情的角度可以如何切入,如何闡述說明. 如果可以持之以恆,相信對孩子的觀察力有所幫助. 華德福說孩子的創造來自模仿,在這方面我有更深刻的體認 xxx 嘟嘟的考試,社會自然都是第一二名.數學國語也進步了.但是小學分數是可以騙人的.在沒有看到考卷前,大致上分享他的讀書方式. 在考試前幾週,他已經自動自發規劃讀書時間,並利用在學校下課當場複習的方式,讀完.回家也依照計劃複習.一切都是自動自發.過程的努力是我比較看重的.有趣的是,他會去廢紙堆跟老師要廢棄的測驗卷練習,而弟弟有樣學樣,也去跟老師要. 社會需要背,加上之前聽故事建立的知識基礎,大致上是考好的原因吧?不過他不喜歡社會,因為太多要背的.至於自然,雖然也需要背,但是他了解背後的原理,所以幾乎不需要花多大力氣,就可以考不錯. 我覺得現在他要練習的應該是作文的表達,和數學的抽象思考.可惜在他補習後,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做這些事情.

討論美國槍殺

2007年04月23日
公開
52

我想可能要來畫蛇添足.每個社會都有他獨特的問題.問題就是問題,而問題的觀點是互相討論激發出來的,在這過程中修正,所以何謂中立? 可能這樣的觀點也是不中立?畢竟都選擇自己的偏好觀點說明 所以可能是比較有交集?這是我個人感覺.個人問題也是問題,集體問題也是問題. 當然也要替我先生說個話,因為之前我們是討論別的事情,他是延續上個主題討論, 故意諷刺某些人的. 就這件槍案,我感覺到的問題到不是教育問題,而是槍枝取得的問題.而這在美國FBI一位探員的著書終究特別提到mass killer在校園的問題.這個不是serial killer 當時這位探員就特別提到這種案件未來會越多.我想主要在於槍枝氾濫才讓這個問題無法作為單純的個案討論吧. 就像我之前說得,我不在美國,看到的是片段的放映,所以是小人之心.聽到各位身在美國的解釋,我就沒有疑問了. 140.128.9... 姓名:didi 參觀網站 2007-04-23 15:03:35 其次我不覺得尊重跟語言的程度有相關 在台灣很多外省伯父伯母不會說台灣話,但是我覺得他們很尊重我們. 學習語言是很大的工程,如果一個人只能生存,他大概也無力去學太高程度的語言. 人跟人的尊重是跨越語言這些表象的 而是來自內心的悲憫,同理,愛 這是個人淺見 140.128.9... 姓名:didi 參觀網站 2007-04-23 14:45:48 之前我們有一篇流傳甚久的教育文章,是一位心理醫師寫的,他說在醫院裡有一些北一女的孩子,還有資優小孩是用上才藝班補習班的日期來分辨時間. 有趣的是我跟一位精神科醫師談,他說因為遺傳性精神病好發在青少年期.也就是這位廣為流傳的作者歸因觀點不一樣,一位認為是教育裁害這些資優小孩,另一位從神經觀點認為,本來就有精神疾病,教育只是當時發生的背景 而這也是我們在探討教育問題的時候,遇到的,我們常常容易用自身經驗來歸因.到底這是個案還是集體現象?由於教育無法逆轉,教育的研究顯得很矛盾. 也就是我對當前學術界的教育研究,包括皮亞傑,多元理論,或是合作學習的成效,都覺得是個案觀點,不見的一體適用. 其次有人提到美國的歧視問題.我自己在美國沒有受到歧視,我個人認為美國有法律保障,所以沒什麼明顯的歧視問題 但是我本身沒有這個經驗,不敢斷言就沒有,主要是我有資源和能力.這種人要讓人歧視也很困難. 基本上我以為在系統結構上,美國相較其他國家是比較沒有歧視問題的.擔心的只是玻璃屋頂的歧視問題. 最後我很贊成NIna 的觀點 很多移民者無法應用資源,或是無法投入這個社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要持包容的態度. 我自己本身可以跟任何一個剛認識的外國人攀親帶故,侃侃而談,但是這是我很幸運,有父母的栽培. 所以對於那些在移民底端必須努力生活的,我只有敬佩,對於他們無法融入新的移民社會  感到悲憫尊重 畢竟他沒有我曾經有過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