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傳承

2009年04月12日
公開
15

由於我的工作有機會和許多工讀生共事 我就發現學生在待人接物上面有許多需要教導之處 這些都是很細膩的小地方 但是往往一個人的從容, 一個人的得體就是從這些小地方顯現 這讓我回想中學時功課太多,幾乎沒跟父母有什麼生活上得對話 反正功課最重要 其他事情都有人打理 少了不少做事手法的傳承與態度的教導 中學後 又負笈海外 更少了大人的教誨 失去不少學習之處 我想每個家庭一定有幾代傳承的價值觀,做事態度 , 進退禮節 好好一代代傳承 將是孩子未來最佳的人生禮物 我分享一個進退禮節 我覺得受益不少 也歡迎其他網友分享 我的堂伯父是醫院院長,我去他家拜訪後回家時,他繪佇立在門口 送客 ,一直等到我們車子開走才進門 這種送客禮節現在很多人已經不在乎了 不過到如今我還是受益無窮 因為跟我往來的工作夥伴 都覺得我誠意十足 我有時候覺得我們學生真的很乖 很聽話 可是就是需要教 但是這種進退待人處事其實是父母該教的 老師通常是不大願意去做這麼細膩又惹人厭的事情 以一個倒茶來說吧 奉茶的時候就該想 茶杯要如何搭配 看起來才賞心悅目(我們工讀生有時候都用質感不配對的茶杯和茶盤) 多久該進來再倒茶 水溫該多熱 才會溫潤順口 倒茶時候該站在哪裡 才不會影響客人 奉茶的順序 這些如果不是平常有一同做事 很難發覺學生或是孩子的進退問題

特色學校

2009年03月25日
公開
17

我不是要說小學 我想談的是大學 教育部評鑑很喜歡談特色 你的學校有什麼特色 你的系所有何特色 老實說 我是絞盡腦汁想不出特色 證照輔導?每家大學也都在做 那證照考最多? 簡直是不負責教育 考證照要考慮學生的就業興趣 生涯規劃 不是凡照必考 這樣堆積出的證照意義何在? 國際化?每年花幾百萬只送幾位學生出國 這就叫國際化? 特色特色 好好教學 好好學習 難道不是特色 對不起 這太樸實了 沒啥特色 評鑑拿不了高分 大學還有話說 畢竟大學已經不是義務教育 私校也有話說 畢竟私校就是要提供多元化教育 可是公立小學呢 最重要的不是基礎力嗎 我小孩的學校也很有特色 溫馨 健康 自然 可是基礎力真的做不好 這也不能怪學校 而是教育部整體規劃亂無章法稀釋了學習資源 楓迷媽咪說得沒錯 很多國中都淪為補習班 特色國中還可以培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只是為何沒有特色中學? 這些特色小學的畢業生, 如果抽離家長資源 有多少人可以順利建立基礎力 ,進入中學? 我小孩的小學幾乎都是外來學區 一個班上二十多人 只有四個人沒有學鋼琴(一個人學小提琴) 才藝表演都是鋼琴小提琴 愛心媽咪準備的活動也都是很活潑 很像國外教學活動 但是唯一學區內的學生進了中學 根本無法銜接 因為應父母的教學規劃 (如校外參訪等等活動)都會排擠到基礎力學習 ,而這些學習,家長都有能力課後輔導.只有一位學區內的農民女兒沒有辦法受到照顧 我想當校長汲汲營營於特色小學時, 更重要的是要隨時保持自省,不要被外來掌聲所迷惑,如其中一位外島校長的作法 建立基本學力 讓他們可以銜接中學. 這才是真正可以幫助貧困學生的作法 XXXX 我也有訂商周還是天下 這幾期都有看 基本上有人是從霸權觀點來看 如果不從這個觀點看 就不大會有爭議 多元社會看事情的角度本來就是百花齊放 才有省思 基礎力應該不是教修辭 或是挪用課程 而是像那位離島校長 思考到學生未來社會的銜接 我覺得將綜合課程拿來上國語數學才是有良心道德的表現 生活課五節 真是瘋掉得教育部 國語數學反而沒有生活多 我特別指生活而非藝能科哦 好好的教孩子寫作文 算數學 如果普遍孩子 的能力 都低落 必要時也要挪用藝能科 我說的能力不是聯考的能力 而是未來企業求才的基礎力 簡單來說基礎力就是自學力 有基礎才有辦法在沒遇到好老師時候 自己用已有的能力自學 閱讀寫作 算術都是該重視的基礎力 而非寫考題 像我的英文課程學生 百分之九十都不喜歡英文 但是為何來選修 我就告訴他們 你們不喜歡英文 是因為國中不努力讀英文 英文看不懂 逃避 英文基礎力低落 現在來還債了 現在還 好過將來入社會還 什麼是英文基礎力 單字 文法 發音 我勸他們 英文不好 應該從國中課程重新練習 但是我相信他們做不到 當年小明真的打下很好的基礎 沒有挪用任何一堂課 也沒額外上課

secret

2009年03月19日
公開
10

可以和家人看電視 很幸福 最近看了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也迷上周了 http://stars.udn.com/udnstars/Download/DLIndex2.do?starID=TW06710&contType=9 網路上找到他鬥琴片段 XXXX 我知道你比我早先看 我也看了三次 連我先生都看了兩次 還說要再去淡水中學(之前我帶他去 我參加救國團時覺得好美 ) 你的問題我不是很了解 我猜猜看 1.路小雨在未來只有跟兩個人對話 一個就是周 另外就是晴依 那是因為路小雨在那次的時光旅行中 第一眼看到的是晴依(時光旅行規則 the first sight determines your destiny大概是這樣) 所以每一次時光旅行都要第一眼看到的人才能看到他 因此那次跟晴依說話 在周的眼裡 他只看到晴依 隔空對話(後來他的靈光一閃回憶) 這部電影是個絕對的悲劇吧? 1.當周回到過去 別人無法看到他 只有小雨 這代表小雨還是 會被人認為是神經病 2.當周回到過去後兩年 也是周誕生的年代時 兩個人不能同時存在一個時間 應該會消失或是過世吧 而且周如何在過去以一個青少年身份 過活 也是個難題 另外周已經無法回到他原本的時空 畢竟琴房被拆了 3.當周在1999年 去找小雨時 小雨媽媽買的蘋果掉落滿地 這代表小雨回到過去後 也聽了周的話 或是溫情 喜歡吃蘋果 保養氣管 他媽媽才買了許多蘋果 4. 周在1999和小雨進入小雨家的院子,有個黑髮的女人在屋內看他,爾後他去找小雨 ,小雨媽媽揮手叫他離去,樓上的窗戶有視線看著周離去 這代表 20年後的小雨是還活著的 默默凝視著周 然而在畢業典禮那天 小雨跑回去未來 誤會周愛上別人 毅然回到過去 就此心碎過世 時光的誤差 讓他媽媽在進房時 還聽到播放的音樂 以為他跑走了 但是沒多久 他過世的訊息傳達到現世 5 照道理周必須睜開第一眼看到的人才能看到他 但是當周回到過去 似乎也沒閉眼 就一路看到小雨 只能說好運氣 或著時光旅行的規 則逆轉 或者 被真愛打破 覺得周很認真 剪接畫面用心 故事構思很有創意 更沒想到淡江中學的音樂班如此強 雨豪也是淡江音樂班 xxxx q:不過晴依真的看得到路小雨嗎? 他只有在鬥琴那一次才看到小雨 就是告訴小雨 什麼是鬥琴( 因為那次小雨第一眼看到的是晴依) 其它幾次 他都誤會 我覺得周是在做一個人生的整理(他的初戀) 他拍得很細膩 很多感情部份 眼神 尤其當他趴在桌上想念小雨 那種 麻木 空洞 十足十 悲離情 有人說這 部戲周演得不好 我反而有不同看法 不過這部戲多少是周的人生歷程 其他部戲有沒有辦法如此呢 拭目以待 另外西城故事其實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翻版 所以我覺得戲曲的原型基本上都差不多 但是能超脫原創 給人清新的感受 那也是種原創

天分和努力

2009年03月09日
公開
29

這不是二分法 不是有天份就不用努力 也非努力或有天份就一定會成功 努力是一種習慣 努力的習慣 不論成敗 XXXX 我認為天分是在很專業的領域中 專家一看就知道 你是否有可能在這領域更進一步大放異彩 獨領風騷 天份 看過很多天才 或是資優班的老師大概可以判斷 周圍都是專業精英的人 大概也可以判斷 天份的多寡 那一分天份 是天命 努力 可以讓一般人平實過活 天份可以打破窠臼 請看 玻璃假面 或千面女郎 北島馬亞是天才,他有與生俱來的天資,可以不被世俗所規範.他的天份如果沒有遇到機會去磨練,他也不過是中華小吃店端麵的 姬川亞弓多少有些演戲天份 可是他的天份不及北島馬亞 但是他靠努力 也更北島平分秋色 天份是比較而來的 當你還在努力畫平面空間的葉子時 已經有人創造出四度空間會老化的葉子繪圖了 許多有天份的人 自發性強 會驅動自己去追求 個人的學習滿足 在外人看來這是努力 但他們可能不覺得苦 許多努力的人 就算無法成為大師 也會成為專家 xxxx 無人的森林裡的樹倒下 砰一聲 請問樹林有聲音嗎 有 因為砰一聲 沒有 因為沒人聽見 天分是結果 是因為有天份才努力 還是因為努力才顯露天份 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對有天份的人 他才不管天份或是努力 他只是憑著本能一直著魔入迷研究努力 至於世人的評價 這是他無法掌控 就如梵谷 對一個沒有天份或興趣的人 勉強他走某條路 他必須加倍努力 甚至即使努力也不見得有成效 就好像叫我去努力當棒球選手 這決非我願意努力就行 體型就是大問題 但是我們也聽說過木訥寡言的家庭主婦透過努力成為頂尖促銷好手 明白自己的限制 了解自己擅長的 努力去做 是比較容易得到成就感 還好我們只是一般人 我們為了求生存就夠努力的 小學幼稚園 或是還沒進入社會的 才會去討論天份 等到進入社會 有口飯吃 能生存下去最重要 就算沒有天份 也要去鑽營 擷取蚊媽的天份觀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份 找對了,能夠幫妳省很多力氣,同時也找到自我,激發自信 碰錯了,用盡再多的力氣你仍然一敗塗地,更慘的是,你會永遠有矮人一截的感覺 如果是自找的,就沒辦法責怪別人,因為你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起最大的責任 但是我們當父母,最起碼能做的,就是--別當推自己孩子入火坑的那隻手吧

與蚊子媽咪聊天

2009年02月21日
公開
43

現在大學早就這樣做了 我們學生一進來 我們就做目標教學 先做職業性向測驗 安排生涯輔導 大一職業性項 選課說明 將各行業的技能和課程做搭配 但是學生選課只看星期一 五不選 早上不選 老師嚴格不選 告訴他們哪裡可以看到課程和行業證照的搭配 也不會主動 再去看 辦理證照和課程的搭配 說明 有人抱怨很無聊 給演講者很不滿議的評分(我自己有去聽 演講者是銀行副理 說明生動又詳細) 大二安排海外研習聽講 證照輔導 雙連學制等演講 座談 大三產業巡禮 104產業說明 產業實習座談 大四求職技巧 結果學生怨聲連連 說佔用他們太多導師時間 (如果沒有這些活動 導師時間他們就可以不用去) 安排中張頭就職訓練演講 四十分鐘候 才來二十多人 五個班級???? 這還是學生自己要求的 老師帶他們去參訪企業 抗議連連 溝通再三(因為很多原因 但是就是沒想到參訪企業對自己 的幫助遠大於停車不方便等問題) 簡單來說最好學校提供輕鬆的學習環境 然後再安排工作 直接到位 畢業後呢 打電話做調查 個個說:老師當初你們應該強迫我們去聽(我們是基於鼓勵,學生不來我們也只好尊重) 怪來怪去 就是自己不用檢討 讓花心力主辦就業講座的老師很灰心 還有我很反對學校系所辦這些講座 雖然這是我主動辦的 我認為這些資源應該由就輔中心辦理 學生自願去參加 就如美國沒有學校這麼雞婆 美國學校大多提供資源 爭取要去靠自己 所以他們的學生很積極 美國學校提供的資源和輔導 還沒我們多(他們不是免費) 我看台灣大學都要成為就業輔導站了 大學的功能只有就業嗎? 台灣大學什麼都要做 最後就成為學生就是坐著等人給他們資源 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要讓大學生認真, 老師要嚴格教學,品質把關 . 學生不可評量老師 (原作者於 2009-02-17 18:35:11 重新編輯過) (原作者於 2009-02-17 18:38:08 重新編輯過) -------------------------------------------------------------------------------- 作者:蚊子媽咪 參觀網站 時間:2009-02-19 22:02 11 didi, 台灣現在的大學生問題很嚴重(研究生也是) 已經不再只是制度面的問題 我覺得整體學習風氣和學生心態都需要調整 但是很難,因為要等他們都「醒過來」不知道要到何時 最近報章媒體出現很多篇討論台灣大學生學習態度將嚴重影響台灣競爭力的文章 有興趣可以找出來參考一下 我注意到,大學裡面有一些有抱負有實力的老師紛紛出走了 另一個現象:不可能期待學生不評鑑老師,這是目前的趨勢,雖然已經發展的很扭曲(我待的一個學校學生評鑑老師可以參加抽獎,獎品是wii,因此學生都把老師罵翻天了) -------------------------------------------------------------------------------- 作者:didi 參觀網站 時間:2009-02-20 05:27 12 蚊子媽咪 我了解學生評鑑老師是潮流 但是還是要說出自己的期待 最近我們辦本位課程的檢討會 與會來賓都是有備而來密密麻麻寫意見和筆記 有人說原以為是大拜拜,想不到大家如此認真 會後又補充意見 大家有志一同說道 工作態度的重要性 同時也有學生發表(既然可以旁聽 為何不修課 興大距離二十分鐘 為何不去嫌遠) 我真不知道這樣的讀書態度以後會有啥工作態度 其實學校該做的都做了 但是最重要的生涯發展在於孩子的自覺 我也可以理解生涯目標最重要的覺醒在於實際體驗 請人演講 企業參訪 實習這都無法對大部分學生產生真正功效 所以對學生的抱怨都採取溝通勸導包容 還好因為景氣不好 今年許多學生的態度改變很多 實習課一下就爆滿 其實工作態度關鍵在於家庭教育 等到入學再教 都有點太遲 有趣的是 在某方面 有些家境富裕的學生 反而工作態度好 積極 主動 而家境貧苦的孩子 有些卻太不會想 成天抱怨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觀察到的少數案例 我在想 是不是家境富裕的孩子 看到父母白手起家 努力工作 積極進取 凡事努力 不找藉口 而部份貧苦的孩子 覺得社會不公平 或者家庭功能失常 導致沒有學習的典範 -------------------------------------------------------------------------------- 作者:蚊子媽咪 參觀網站 時間:2009-02-20 08:34 13 最近我在閱讀法國教育社會學家Bourdieu的著作 他在談文化再製與社會階級再製之間的關係 他講的一個概念讓我很感慨,也正是目前我們在台灣教育所助長的不堪事實 學校教育是累積個人文化資本的主要媒介,但對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而言,他在家庭教育階段便已經握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 而中下階級則相反的,必須等到進入正式的教育體系以後才有辦法開始接觸社會價值所認可的文化資本 一開始就已經站在不平等的位置,進入到所謂的教育機構以後,這樣的社會不平等位階將會持續擴大 問題在於,一般人都以為學校教育是維持社會公平正義之所,經由學校教育會讓人獲得知識技能,達成社會各階級的自由流動。但實際上,因為學校所使用的「語言」是上層階級(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是社會結構的支配階級)所熟稔的,對中產階級以上家庭的孩子是有利的,而對以下家庭的孩子則是不利的。偏偏學校是支配階級用來再製上層階級文化的工具,以確保他們的社會支配地位。因此對於想透過教育達成階級自由流動的想望其實是虛幻。 家庭教育所得來的文化資本再加上學校教育屬於上層階級文化資本的加持,而中下階層的學生若於焉未查,其父母也同樣處於無知狀態,這樣的社會不平等只會越來越大。 我其實不願意用如此的二元思考來談這件事,這違背了Bourdieu的初衷,但是為了凸顯問題的嚴重性,只好用這樣對比方式來談。 台灣現在的學生已經習於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沒有習慣去觀察當下出現他們周遭的問題和警訊,因此不會積極去彌平自己所處的劣勢。而中上階級的家庭早就已經意識到未來發展的趨向,他們會及早為自己的下一代鋪路,即使他們的孩子同樣「麻痺」,但他們總還有從家庭文化所帶來的基礎。不過對他們而言,這狀況發生的機率還是比較低,因為這類階層的家庭教育通常是念茲在茲,積極布局的,對孩子的心理教育原本就灌注很多心力。從小他們就習慣於浸淫在支配階級的文化氛圍中,他們也不斷被灌輸積極爭取身邊所有可用的資源的想法,因此在學習態度和成效上可以顯見,這樣不斷的累積和加持之下,成果是很可觀的。而那些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學生呢?可想而知。 大家都在罵廣開大學所帶來的惡果,也在譴責高等教育的嚴重缺失,但是我看到的大學老師,個個都非常努力於教學、研究、改革。如果真正去瞭解和比較,會發現這幾年大學校園裡面裡面改變很多,校方站在學生學習的立場尋思各種提升的方法,也做了許多投資和調整(可能還不夠快,所以大家不滿意),可以說充滿了活躍的動能。教師們更是在自己的研究上、教學上貢獻出所有的心力(有沒有覺得好像常常聽到大學教授為了研究、教學過勞死的新聞?)。大家做很多、很拼,如果我是大學生,就學習的角度來看,我會覺得這真是一個最幸福的年代。但是我注意到,有這樣自覺的學生少之又少,一屆裡面大概一個兩個,了不起四五個。 唉~~~~,你能說什麼?該做的都做了,也許如同Bourdieu的研究所顯示的,這少數的自覺學生可能就會是未來的精英階層,而其他的或許就讓市場來進行淘汰吧。我們這個社會現在可以說正在承接歷史的惡,因為我們過去的,以及現在的教育,家庭教育、小中學教育、甚至大學教育都一直處在惡的循環中,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在收拾這惡的果實罷了。 -------------------------------------------------------------------------------- -------------------------------------------------------------------------------- 作者:didi 參觀網站 時間:2009-02-20 17:55 15 蚊子媽咪 的確是精闢的論點 我在讀教育理論時候 就讀到教育階級的差異 包括語言的使用 還有文化霸權的概念 只是這樣階級理論所提出的見解 固然可以強化教師的同理心 但是還是無法彌平學生的弱勢家庭地位 有位老師苦口婆心糾正學生蹲在地上吃東西的儀態 這在他看來不登大雅之堂 也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就業機會 我大致跟他提及階級差異的問題 他也說他明白 但是如果學校不教導 這些孩子在他的環境就更沒有機會接觸學習到社會的規範(中產階級運作主導)了 只是我們這樣勸告 往往很難讓學生理解 我貼你的回覆到我網頁哦 ps 每年大約都有聽到兩三位年輕老師猝死

掌握語言的力量

2009年02月18日
公開
32

課本本身沒啥問題,是老師和家長態度啦,如果要以為目標,那一綱多本真的比一綱一本累太多了。但如果只求有基本能力,其實哪裡需要唸那麼多考這麼多? 這是我和網友意見的相異處 基本上我同意他的論調 只要基礎工扎實 舉一反三不是難事 這基本功當然指的就是閱讀的能力 甚至興趣 有閱讀興趣可以廢寢忘餐 忘情忘我 附帶的就是提昇閱讀理解力和掌握語言的能力 這對於過去的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我教養兩個差異性大的小孩 才發現 要投入閱讀決不是父母影響力 環境的栽培等等而已 還有孩子的自我在做拉鋸戰 嘟嘟的閱讀再我的調教下,他對於文章脈絡背後意函得理解力還是讓我瞠目結舌 只能看到表面的文字意思.跟他對於科學的理解力程度差異性過大 簡直無法理解 就如看到月亮只能想到月球 卻無法聯想到月亮代表的思鄉之情一樣 如果不要考慮考試讀書,這些當然可以順其自然 然而實際上目前的國文教學,如果沒有寬廣的文學背景喜好, 要考個中等分數都不簡單. 目前的國文考題只能說是跳躍式考題 沒有按部就班,一口氣基測考題模式就引導國一生考試題型 對於不喜愛閱讀的學生 無異是一大打擊 而這關係到一缸多本和一缸一本的問題 一缸一本 考來考去就是那一本 所以老師安心篤定 按照教學步驟考就對了 但是一缸多本 考的是基礎力 這個基礎力 融合了小學六年基礎外加國中三年 於是我們看到國中三年級可能才會的國文題型出現在國一面前 這就像小一就要面對小學六年的綜合考試 自然一缸多本就排擠不懂融會貫通孩子的時間

我愛西施

2009年02月07日
公開
23

我愛西施 如果你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西施狗 或者是吳越西施 那明顯我們不是同一世代 小時候看了很多電影 例如百劫紅顏不了情 劍氣飛紅XXX 反正當時的電影名字都很文藝 有詞曲典故 我愛西施就是一部電影 西施何許人也 奧地利受人愛戴的西施皇后小名SISI是也 SISI是巴伐利亞貴族 當時奧國皇太后的姪女 當時本來奧國皇太后屬意他的姊姊 不過皇帝愛上妹妹 就跟巴伐利亞的窮貴族結婚了 西施因為不是名門,所以比較平民風範 受到國人的愛戴 更是促成奧匈帝國的功臣 我愛西施應該是德語片 幼年時候只以為西片就是美國片 現在重看才發現是歐洲片 我愛西施分上下兩集 從皇的和西施的浪漫邂逅開始到奧匈帝國的建立 初看此片還只是國中生 只有浪漫的懷想 但是再看此片已經年屆不惑 又是另種感懷 當看到兩人新婚甜蜜時 心中想的卻是 聯想到的是戴安娜王妃 和 日本太子妃 我們這個年代 是從戴安娜王妃 和 日本二王子王妃 日本太子妃 的結婚前八卦看起 對他們的皇族經歷感受自比現在的六七年級生深刻 現在備受推崇的日本二王子王妃 當年也被內院批評再三的黃毛丫頭 結婚身為清貧教授的父親無法準備貴重的和服 還被內院批評不講禮數 戀愛中的年輕男女 親密動作 內院更是看不慣 誰知今天竟然已經事端莊賢淑的未來皇母 當看到西施在奧匈帝國結盟後 飽受人民愛戴 我卻如先知 早已曉得無法融入皇族生活的西施 在皇帝對他愛戀漸淡後 最後因為民族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者興起 擔心被暗殺 遨遊歐洲各國 居無定所 終日惶恐不安 最後還是被暗殺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Bd5hDaKfEQWUf8WromhNCA--/article?mid=425&prev=4714&next=390&l=f&fid=10 電影跟本尊很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