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國際化教育

2008年08月17日
公開
72

關於教育部補助各大學送學生出國遊學研習打工: 說實在 我看事情多少有些兩面,看到好的一面,我會去想壞的一面。我很難去陶醉在歌功頌德上。 會提這當然是順便讓其他媽咪了解我的思維,倒不是特易去挑骨頭。 教育部的中心思維就是希望國際化,培養國際人才,所以他們花不少錢獎勵學生出國打工,遊學,讀書。學校可以透過寫計畫提出申請經費。每校估計最低三十萬起到一百萬。當然這樣經費還是不夠的,學生可能還要出些錢。 目前我們學校有送學生到柬埔寨服務,看影片學生確實學到很多,只是這經費是學校出的。 我們自己的學生和外國人相處二十天,他們學到不少。例如我們上遊覽車看電影,電影可能是R級,在台灣大家如果覺得不舒服,為了和慕相處,可能就算了。但是對外國人,這很敏感,所以我當下要求下片,竟然還有學生跟我說有人可能要看。這是不同的思維。 學生則是感受到外國人勤奮好問的精神。只是這影響到底多大,會不會改變我們的學生?由於這次是外國人來我們學校上課,所以我覺得這種經濟成本和風險我們承擔的起。就算學生只學到一點都沒關係。 可是教育部的計劃就來自全國教育經費,因此聽起來似乎不錯,可是我還是在省思,這樣的做法妥當嗎?當教育部花錢在國際化上,會不會只是浮光掠影,會不會排擠基礎教育經費,短期的打工和遊學,固然會多少開啟學生視野,但是這就可以說是國際化了嗎?這些錢該花在精英人才上?還是一般學生? 它的影響深度如何? 如果我是教育部長,抱歉,我不會將錢這樣用。不管海外研習,遊學,都該給精英。而非齊頭式平等。 能力強的,將來影響力大的,才值得補助。 一般能力的,請自己努力存錢。 因為資源有限。 我是不折不扣的懷疑論者吧 XXX 我想我來煞一下風景 說說嚴肅話題 因為正好石頭有些想法,我想在這回覆會更有一貫性。 關於我那補助菁英,當然我知道這只是我的想法,所以理解其他想法: 我先說說我目前處理我的單位預算方式。我們單位總是有些A級明星球員,這些人績效高,功績顯赫。因此有時會夾功自重。 當然也會來討本單位由主管控管的預算。我解釋我這些預算是打算補助本單位較為弱小老師(需要輔助),由他們規畫整體研討室發展方向,一筆花下去,而不是像以往大家攤分,結果有能力的人永遠有能力,沒有能力的人卻找不出突破的方向。 但是我也聲明,只補助一次,自己就要站起來。 這樣的做法乍看下和我的精英補助是衝突的。 但是其實不然。 教育部國際交流,這不是必要品,是奢侈品。因此錢要花在刀口上,要去注重最大效益。 我覺得教育部可以公開統籌,而非發包到各校,以如微軟等公司方式,公開徵選有意願的學生。在眾多競爭下,願意花心思,有相當能力的人脫穎而出。因此如果這個人經過層層關卡,是稻江畢業的,我認為那就是菁英。 換言之這樣的競爭要激烈, 顯示該人的主動性積極性。 當然為了方便行事,教育部就發包給各學校,這樣競爭性就低弱許多。 補助弱勢學生,將這些學生拉起來,這是基本措施,有他的補助經費。但是政策在制定的時候,我會希望教育部細膩的省思,是要衝量,還是衝質。全國假設三百萬大學生,補助一百人,這一百人要的只是量,還是要更嚴格的刪選。 可能我想到當年清朝送小留學生出國,還有日本送學生留學這些政策。後來出了一個是詹天佑,另一個就是幫助日本維新的首相。 國家的錢花在最有效益之處(當然你也可以說如何判斷未來效益)受益的是誰呢?就是全國人民。 所以在這方面我會以策略思維,而非平等人人有份。 如果這位競爭出來的菁英是貧苦人家,補助可以多一點。或是全額補助。 現在交給各校,其實都無法全額補助,因為被稀釋了。 最後誰能出國,就是家中有錢的。 另外當你不去刪選精英的結果 就是便宜有錢人家 以菁英帶動整個國家地位 經濟 這就是我的想法 不然平分下去 大家愁困圍城 附帶聲明 我不是菁英哦 回覆時間:2008-08-17 10:05:07 再說一下 經國先生的人才培養政策就是如此 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會有馬英九當總統 當然也有些不成材的 或許你會說馬英九也沒多厲害 書生治國 但是我覺得他才當一百天 那些事情其實都是雞蛋挑骨頭 他大方向沒錯就好 一個政策沒有細膩省思,沒有後續考慮,最後就是將錢灑在大海 偶爾看到幾滴水花 例如既然要補助 為何補助學生出國打工 遊學 這些應該由學生自己想法自理的 出國打工遊學能證明甚麼 學生如果有決心,他們可以先存錢出國後然後打工 我們有位學生就是如此 現在一個人補助五萬 窮苦的學生還是不敢出國 因為這代表它們無法暑期打工賺下年度學費 或許就是這種衝量的國際化策略 排擠了蟹子媽所言的小學體育發展現況 不過就算全國刪選 還是有可能上選的都是父母佔有優勢資源。所以刪選的條件很重要,不要把語言當作最重要的刪選指標 其實我當初聽到教育部這個計畫,只能苦笑。如果教育部認為國際化很重要,我是覺得不該補助學生去國外洗盤子打工。應該有一個更持續一貫性系統化的措施> 例如刪選人才,或許是高中或是大學,人才刪選以專業為主。語言我覺得不重要(當然若要短期出國,至少也要全民中級程度)。因為語言只要密集訓練幾個月,大概可以應付,尤其專業能力強的,他的企圖心高。 然後要教育訓練學生出國後該注意哪些趨勢,給它們國內的議題,做些討論。不然學生到國外還不是走馬看花,無知無覺,有無所得只能憑運氣。 接著到國外後,每周要學生寫一些觀察紀錄,例如對方的制度做法。放在網站上。讓一般人可以參考,這就是我所說的利用精英帶動一般資質的人。 回來後除了座談,他們還要針對該學校學生做些演講,開拓其他人眼界。 這個過程至少要一學期的遊學計畫。我覺得打工只侷限在該國的某餐廳餐館,效益差點。所以打工應該跟專業結合,例如休管系就要到迪士尼這些指標性公司。 XXX 我的思考流程: 做這些計畫的原始目標?應該是國際化,但是國際化的定義是甚麼? 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我覺得提供全額獎學金給各國高中或是大學不錯的學生來我國交換學生可能更好,受益更多。或是提供給清寒但是優秀的學生到國外交換學生也比較好。) 怎樣才能提升最好的效益? 如何在有限資源達到一魚三四吃的效益?

零分上大學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67

到了聯考時期,教育議題總是最能吸引大眾的矚目,提升閱報率。 但是這個時期一過,除了一些炒作話題,大概又平息了。 於是只要媒體大力炒作,馬上就成了教育部必須優先解決的目標。 這樣我們老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遠本的長遠期策略規劃,也束之高閣,永遠在追著媒體議題跑,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媒體為了提高閱報率,一定三不五時炒作話題,最極端的情形就是三隻小豬,挖鼻孔這些無關教育的新聞,就會在沒有議題時候霸占教育版面,轉移注意焦點。 所以教育部現在我個人認為根本不要去思考甚麼七分零分上大學問題,應該趕快回到教育本質,我們到底想培育甚麼樣的人才。 早年教改是希望培育出創造力的人才,所以希望減少填鴨式教育。如果這個方向是教育部想要持續進行的,就要去檢視成果,看看有哪些需要改進。 如果教育部想要放棄這個方向,就要趕快擬定一個願景。到底教育的目標是甚麼,技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目標各為何,該如何採取行動。如果技職教育是著重就業,老師的優先目標應該在哪裡?是鼓勵老師每隔幾年到實務界研習,還是鼓勵老師研究升等,蘿蔔在哪哩,老師就會往那個方向走。 如果四年無法貫徹教育,且教育受到太多政治干擾,那就要趕快去改進組織法規。 這些做法無法解決明年零分上大學問題,但是好好踏實作,十年內教育就可以發揮作用。 教育基礎不好好做,每年照樣有類似零分上大學困擾。

懷疑論者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64

結果我又回覆Enzo 媽咪 因為他好像將我的舞者人身安全的要求 擴大到世界人權 這已經超過我的本意 只好又愚蠢回話 說實在我是不折不扣的懷疑論者,我很難陶醉在中國奧運的歌功頌德而不去思考其他,我想這是個人特性。太過豪華的奧運如上回不知哪個阿拉伯國家,我總是會去質疑經費排擠問題。就如同北韓如果做奧運我想跟中國大概也不相上下。但是這又代表甚麼意義呢? 我的態度是一以貫之。 一個奧運會激發民族意識,但是激情過後,還是要生活。 我想我只是很簡單的要求舞者在做高難度的時候 以這灑下不少金錢的華麗開場外加有國際團隊 至少可以做些安全防護 並沒有牽拖到太多人權問題 能夠在開幕式獨舞 這是要經過多少努力和天分 我只是不想淹沒在華麗掌聲中 而去忽略暗夜的哭聲 就如同我所言 不用去否定中國奧運的努力 但是也不必就此不去檢討 如同 中華奧運打輸 不用去否定中華隊的努力 但是也不必因此就不去檢討 我沒有無限放大人權 只是卑微的檢討舞者安全 難道凡事都只能一百分 追求完美 容不得檢討嗎 任何事情總有努力的空間,當評論一面倒得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這也是我不少同事說我做得很棒,我都沒啥感覺,因為一面倒的讚美是裹著糖衣的毒藥) 同樣的,我對中華隊輸了的看法是有甚麼好生氣的。就不過是一場運動比賽,輸了,表示我們還須努力。會生氣是因為我們將民族主義和棒球掛勾。 同樣的,中國奧運會不會我們也將民族主義和輝煌的開幕掛勾呢?以為中華民族可以在世界昂頭吐氣,然後想到台灣又自卑又自憐。台灣說實在小不拉嘰的,如何跟中國比,也沒必要比。該跟她比的應該是日本 美國 英國 加拿大之類。一個小國如果贏太多金牌,表示可能將體育經費集中在訓練精英選手,而忽略全民體育。我反而會質疑。 更何況當不少在台灣棒球環境中有不少球隊在打假球,這樣我們有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嗎?在奧運進入四強嗎 芬蘭沒拿多少金牌銀牌,但是不至於像我們如喪考仳吧。

因為說太多乾脆開個主題

2008年08月15日
公開
52

起因 是因為一位媽媽說到 很認同陽。Sobieski 媽媽講的 有仔細看開幕式,就能看出這小女孩不是去表演彈琴的 她也不會彈,她只是去搗蛋,但非常的可愛純真 至於假唱,唱歌那位小朋友也很大方的說 她雖然沒出現在螢光幕前,但她的歌聲能留在奧運 她就很滿足了,林妙可落落大方的表現也值得讚揚 小孩子的純真可愛,大人不需要去計較 +1 看了我沒辦法接受將純真孩子扯進來的論點於是回覆 作者:didi 參觀網站 時間:2008-08-13 22:24 11 小孩的純真被大人利用來博同情 這就有必要計較了 也不是計較,而是指摘 我想上面討論沒有人計較小孩的純真吧 大家指謫的是主辦單位的心態 就算小孩不懂事,說沒關係,那是他寬宏大量,就因為她無所謂,並不表示主辦單位這樣做是正確的。對照下來,這些主辦單位不是應該更感羞愧。 不管是火焰腳,身為媒體人又在全世界面前 總是有個專業標準 那就是不能作假 就算理由正確 也要有附註說明 這是國際的專業倫理 話說回來朗朗彈假琴 這我有點不敢相信 畢竟他是國際知名音樂家 應該有藝術家的尊嚴 這讓我想起當年美國有一個 黑人樂團 非常轟動 很紅 但是在演唱會對嘴 背後其實是別人代唱的 從此一蹶不起 轉貼來自大紀元外電的報導 全球媒體聚焦北京奧運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 外電:為了「完美」奧運 一路造假 -------------------------------------------------------------------------------- 【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顧佳韻、魏德綜合編譯報導) 今天,當你上英文古狗的新聞網站去查閱有關北京奧運的報導,你會發現全球數千家媒體千篇一律指向同一件事情,就是北京奧運開幕式的造假問題。《美國廣播公司》(ABC)在其報導中,直接了當使用這樣一個標題:「為了『完美』奧運 一路造假」(Faking Their Way to a Perfect Olympics)。 《紐約時報》說,對北京當局來說,呈現「完美」奧運是其最高目標。 為了這一目標,北京首先將街邊掛滿仿冒品牌手提包、盜版DVD和假冒產品的攤點一掃而空。北京及附近的污染企業停產三個月確保降低空氣污染,運輸車不得進入北京,甚至小車也要按奇偶數車牌號輪班上崗;為確保不下雨,北京發射了一千多發人工消雨火箭彈製造了晴朗無雲但超級悶熱的天氣。最後投入一億美元的奧運開幕式終於在上週五華麗登場。是否完美呢?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於本週二(8月12日)披露的「完美」女孩林妙可「假唱」事件,引起全球輿論嘩然,讓人們更是對開幕式的「完美」產生懷疑。 《溫哥華太陽報說》,北京奧運開幕式或許有一個壯觀的表面,但背後什麼也沒有。哦,也不完全是,因為後面有一系列的彌天大謊。而最糟糕的是奧運主辦方的北京當局甚至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給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人留下了多壞的印象。 以下是包括《華盛頓郵報》、《美聯社》、《ABC新聞》、英國《泰晤士報》、《溫哥華太陽報》、《紐約娛樂》等部份外媒對北京造假奧運所作的報導或評論。 造假歌手 奧運開幕式三天後,《中國日報》的大字標題宣佈「9歲的林妙可因愛國歌曲成為明星」。但是這位身穿紅衣、放聲高歌《歌頌祖國》、讓所有觀眾著迷的可愛女孩事實上根本沒有唱。 真正的歌手是7歲的北大附小學生楊沛宜。她在彩排時被一位政治局的中共高級官員否決,因為小沛宜有一個圓圓的臉和不太整齊的牙齒。 三年級的妙可被認為是可愛而吸引人的,但是嗓音不夠好;而7歲的沛宜是最好的歌手,可是不夠可愛。所以當妙可張口唱歌時,實際放的是沛宜唱歌的錄音。 在上週五開幕式後,京奧開幕式的總導演張藝謀在記者會上說,最讓他滿意的是林妙可:「我每次做彩排時都被這個感動,發自內心地感動。」 奧運音樂總監陳其鋼解釋說,這個「雙簧」的原因,是考慮到對外形象所以最後決定用外形更好一些的林小朋友。「主要為了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不容出任何錯誤。」 《華盛頓郵報》說中國的民眾並不希望看到這種最後一分鐘發生的變化,《美聯社》援引一位博客作者的話說:「假唱不好,但是為了形象和國家利益,假唱現在又變成可以接受的了。」 《紐約時報》引用一位名叫Weirderhua網友的話說:「他們認為沛宜的微笑不夠可愛,我們需要的是真實,而不是虛假的可愛。我希望孩子們別受傷害,她們是無辜的。」 《法新社》採訪了加州伯克萊大學的中國網絡項目總監蕭薔(Xiao Qiang,音譯),他表示中國用可愛女孩代替真唱者的行為「展現了北京奧運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只要呈現適合的畫面,無需誠實,無需尊重觀眾。」 「我不認為中國當局意識到這是多麼的不道德,他們不懂得他們在反映什麼樣的價值觀,」 他說。 《紐約娛樂》(New York Entertainment)雜誌評論說,「我的天哪,這是我們讀到的最令人傷心的事情。」「她只有七歲!她還有齙牙!她很可愛!可是她在最後時刻被一個九歲更迷人的小孩替換!我們到此真是無話可說了。」該評論員說,我想我們需要換上一副更厚的皮膚[為北京當局害臊],同時開始對集權政府在對待其所有公民(不只是這個可愛的七歲女孩)的所做所為感到悲憤。 北京當局在奧運上還不只是在這一件事上作假。 腳印焰火 《紐約時報》說組織者還承認,北京奧運開幕式上從天安門廣場向鳥巢體育館移動的、令人驚嘆的巨人腳印煙火,實際是電腦畫的。 觀看者被引導認為腳印煙火是北京上空其它地方同步放的焰火。北京的官員解釋是害怕畫面在電視上顯示不清晰,所以放的是電腦特效。但是開幕式的視效工作小組人員高曉龍爆料29個腳印中,有28個都是電腦3D動畫,因為當天安門廣場跟鳥巢上空都有飛機禁飛令,所以他們最後決定用電腦做出55秒的動畫,花了一年時間製作,為了天氣因素,還做了灰霧處理。 奧運四賽事門票銷售一空,一張都不剩? 《溫哥華太陽報》說門票銷售一空,這一宣稱「穿幫」是因為記者注意到一些看臺區整個上坐的、發出雷鳴般歡呼的觀眾穿著同樣的衣服。這種用假體育愛好者充塞體育館的行為往好了說是可笑,往壞了說是製造假上座率。 太陽報最後評論說從更廣的意義上講,儘管造假是很壞的消息,但畢竟被披露出來了。我們的問題是在奧運開始之前,還有多少造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披露出來?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看英國泰晤士報是怎麼說的。該報以「奧林匹克魔術」(Olympic Magic)為題對奧運開幕以來的種種「不可思議」 的事件作了評論。 文章說,從北京來的某些畫面真是「令人難以置信」(unbelievable)。首先是週五的開幕式,四小時長,一萬四千名演員,40億觀眾收看。北京天空的烏雲(cloud)突然都煙消雲散了,唯一剩下的一塊疑雲(cloud)就是:倫敦在四年後是否能夠比得上? 不過等一等!也許我們不需如此的害怕。我們起初都覺得[京奧]開幕式真的是不可思議(incredible),但結果開幕式中真有些東西令人難以置信(incredible)。比如,開幕式上出場的可愛女孩發出的不是自己的聲音,而真正的歌唱者卻因不夠可愛而不能出場。」 還有那個腳印形狀的焰火很讓人印象深刻吧?的確是這樣。那麼它是真的嗎?否也。他們是數字模擬出來的假貨。 昨天北京派遣了許多「拉拉隊」到奧運賽場,美其名曰是「營造良好氣氛」,但是真正目的是去填補觀眾席上大塊大塊的空缺。那麼這些「假觀眾」是為誰鼓掌和吶喊呢?為所有人。 泰晤士報說,如果只要用電腦「魔法」(wizardry)、假唱和「租賃粉絲」(rent-a- crowd fans)就行了的話,倫敦根本不用因為擔心無法超越北京或巨額的預算而夜夜失眠。如果棘手的奧運開幕式都可以作假,那麼奧運場館為何不行?用電腦模擬幾個既省錢又美觀,反正真正關心奧運的人才會去看門道,而大多數人只是看看熱鬧而已。 阿阿 didi你寫的很好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bid=6&sID=1903625&r=17&page=1 關於假煙火?假琴?假唱? 沒想到為了完美可以作假到這地步 事情發生了,再將責任給孩子純真了事? 我覺得這就是西方教育跟東方最大的不同 從小我覺得華盛頓光是認錯就可以當上總統了喔!真容易。 長大之後才知道人在面對各種情境時,會因為某些需求說出各種謊話:有害怕承擔錯誤說的謊,有為了爭權奪利逢迎巴結的謊,有為了追求完美無法接受真正的自己的謊,還有為了進行思想箝制教育上所撒的謊,在我們大人的世界有很多的謊言。這時候,我才瞭解到華盛頓的故事的可貴,這樣的人格可以當上總統,我們沒話說。 不是崇洋,而是在誠信教育上面,我們該走的路很長 說了謊,最大的傷害是自己,因為說了一個謊,是必要用更大的謊來圓上一個謊,搞到後來,連自己的生活都受干擾了,那個效應像滾雪球一樣,這恐怕是中共當局始料未及的吧!!! 118.232.17... 回覆: 有時候說謊付出許多代價  尤其被拆穿 我若是從正面角度看 只能說這是過渡時期  一個極權國家走向民主國家的過渡時期 所以我也不會苛責大陸當局   畢竟其情可憫 但是我會對身在台灣受過民主洗禮卻覺得沒關係的人不以為然(抱歉石頭我是針對留言上面的媽媽可是好像連你一同說進去) 我覺得最讓我訝異的是朗朗吧   希望是誤傳 張藝模和他的紐西蘭團隊嗎  也讓我很訝異  在強國的利益威權下  沒有真理嗎 我最佩服的就是鳥巢設計師 拒絕參加奧運  真有格 石頭的貼文 我不是鼓吹說謊,其實我厭惡各種說謊,只在<不得已的必要之時>心存感激於人類的<惡智慧>會發明出說謊這種東西來。 :D 但,這個大陸奧運的一串說謊事件,我是想以比較正面的角度來看。一、求好心切,其情可憫。二、被抓包時通通大方承認、認錯、道歉,雖然初始決定愚笨、眼界狹窄,但後續氣度有泱泱風範,足為各國、各人取法。 回覆: 我覺得你有雙重標準 專業道德 尤其你又是媒體人 如果是壹週刊就算了 對方是國際大導演 我也不求他不吃喝嫖讀拍政府馬屁 但是他畢竟是媒體人吧 那陳水扁今天也認錯  他就是後續氣度有泱泱風範嗎 我是總統我都認錯了   足為你們表率 姓名:stone118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08-08-15 13:05:13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我不同意你看法的原因是: 一、藝術本來就攙雜很多造假成份,只是造假程度不同。有些藝術家很在乎真,那是他的性情使然,這樣他就會覺得「真善美造就了藝術」之中,「真」是最重要的前提。但很多人做藝術只追求完美(這本來就是會搞藝術者多半都具有的共通性),他們不會最在乎真。所以對於你對<不真之藝術>的指控與不滿,我沒什麼感覺,因為我認為我了解這一行的實際情形。包括張藝謀或郎朗,就算是其他舉世知名的更偉大的演奏家、電影作者,你恐怕都很難期待他們一輩子都<很真>。 二、如果你覺得泱泱大國這幾個字很刺眼,我還是得提醒你:我說的是<每一國�每一人都會犯錯>,但犯錯是一回事,<犯錯之後>或現在我們比較集中談的是<犯錯被抓包之後>的反應,卻大有不同。中國好像已經給人一種<犯錯後死不認錯>的印象,但我對這種印象怎麼形成的,有點存疑;反觀我愛深責切、自己生斯長斯的台灣,因為天天被迫或主動觀察,我知道得很清楚、我們這裡多的是犯錯之後死不認錯的政客或平民百姓。 我所稱的泱泱風範,指的就是一種能不能正視及承認自己有錯,而不是隨便亂牽拖、亂ㄠ理由、亂哭鬧求饒演悲情戲.....等等的恶爛表現。 而我的前提是:當我無法確定所觀察到的是否為真(就如我們既不生在中國社會,又不真正關心中國發展,對中國的觀察當然很可能有極大主觀成見的成份、以及可能有很大的偏差,而自己卻不肯承認),我就不胡亂批評<那個別人的社會>,免得越講越失真。 123.50.50... 回覆: 我不同意的部分不是在中國˙ 因為這是他們集權社會必然的思維 我不認同的是張藝謀 的做法 包括防護設施不當 造成舞者摔落舞台 電動腳印 找人代唱 須知若非骨子裡的泱泱大國形象 一切以國家利益優於人權 也不會有這種做法 回覆GoodNightMoon關於美國媒體對奧運一片叫好 http://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China/story?id=5565191&page=1 GoodNightMoon ABC的報導 Faking their way to a perfect Olympics 這報導是在奧運開幕後 所以可能你沒看到 還有許多美國大媒體都有報導 但是我並不覺得可以抹煞中國的努力,也不覺得台灣有需要去比,畢竟台灣如果算是國家,也只是小國。橘子無須跟蘋果比。 不過平衡報導是必要的。畢竟這些花費排場一定會排擠到其他經費。例如教育社福。所以我看到這種大場面,我不會覺得特別喜愛也不會特別讚嘆,就如同我喜愛張藝模的菊豆勝過空洞大場面的黃金甲。我個人喜歡的是更有人文的小品。能用小經費做出感人的成品,這是我的個人偏好。 61.225.9... 姓名:didi 參觀網站 2008-08-15 22:08:41 石頭:你真的有個毛病:既批判媒體,又在需要他們為你背書時盲信媒體。 我這樣說會太重嗎?但我真的覺得這種陷阱大家每個人都是要小心避開的。 哦 很體貼呢 會考慮到說得太重。不會啦。我不覺得太重。 關於批判媒體,我想你有錯誤的聯想,我是批判那些藍綠媒體 我不是在很多場合讚美沈春華和增進台灣社會溫馨的節目。甚至壹週刊一些對小人物精闢的報導我也很讚揚。另外我對國外媒體記者的信賴度遠比台灣高,這也是我對西藏報導比較傾向相信西方媒體。在這方面或許我受西方教育洗腦較深,會傾向支持弱者。 說到驕矜勿喜,我承認很多台灣人有看好戲心態。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是針對專業倫理和人權(舞者)提出質疑。這些質疑是進步必要的。不是針對大陸官方,畢竟台灣也經歷過這樣的過渡期,我們可以明瞭在集權主義下的民眾心態,所以就如石頭所言其情可憫。我質疑的是見過世面的世界級導演張藝謀。這方面或許石頭說的對是一種個人修為。但是我也很納悶外國團隊也應該有個把關安全維護的專業尊嚴吧。 說到雲門,如果林懷民為了雲門的舞蹈效果,罔顧舞者的安全,我也會同樣譴責,畢竟他也是世界級人物。應該有更高的人文情懷。 回復S 認錯 我覺得要看情況 被人抓包不得不認錯 那不在我尊敬的範圍內 跟一開始就注重人權 就不會讓此錯誤發生 當然就如我所說這是過渡時期 台灣以前也是如此思維 我只是不能認同 具有國際水準的人隨之起舞 沒有自己的專業堅持 當然加上你所說的甚麼認錯後的態度有大國泱泱風範 聽了真是哀 你知道大陸一位拔尖的舞蹈家 在獨舞的部分 有一個高難度動作 要從幾層樓高的平面跳到另一層 竟然沒有防護措施 然後摔成半身不遂 我真懷疑早就內定好配合度高的張憶模 S: 你當然也會讓我想一想,我對所謂<藝術家>有沒有太過因循。不過你底下的補充說明你的想法,卻讓我又聯想到林懷民。是怎樣一種<泱泱大團>的想法,讓他覺得可以一窩違章建築就幾十年不思解決違法問題,卻到了表演場地上可以對觀眾大聲叱喝?! 你有沒有看出其中各種吊詭?只有中國自以為泱泱大國嗎?台灣的<驕人的藝術家>就沒有自以為泱泱大國,自以為代言天下所有藝術家嗎?這種事,我看回歸<個人修為>比較妥當,一股腦兒跳過其中太多層次就直接歸罪於<一切以國家利益優於人權>,我認為太過輕率了。 123.50.50... 回覆: 我覺得我們的論點差異太大 第一奧運比賽幾乎傾國家之力 身為大導演 也許有些無奈 不得不妥協 但是它的優勢比林懷民高太多了 第二我覺得或許是我們不是媒體人 但是我發現只要遇到媒體人的事情 你可能因為身處其環境 知道有太多無奈 或者對一些事情見怪不怪 所以標準相較寬太多了 至少比你對其他事情寬容很多 xxxx 我看回歸<個人修為>比較妥當,一股腦兒跳過其中太多層次就直接歸罪於<一切以國家利益優於人權>,我認為太過輕率了。 這點我可以稍微接受思考一下 ,但是我還是認為<一切以國家利益為最大考量>這是很好說服自己作為的理由。 為了某些更偉大的緣故, 所以必須犧牲小我 多少惡假其之名 更何況你不是說過總不能因為自己也有可能會犯錯就鄉愿不去指謫要求 記得是在小豬媽咪家說過 所以我也要扮演不鄉愿的角色啦 整體而言我覺得和石頭磕牙 一來無聊 二來也算幸福 有這種空餘時間談論這種不著邊際的話

overreached Georgia

2008年08月10日
公開
17

The victims, of course, are the civilians of Georgia and its breakaway South Ossetia region, caught in the escalating battle between the Georgian military and South Ossetian separatists and their more powerful Russian backer. Hundreds are alleged to have been killed in two days of heavy fighting that has shown no sign of abating by late Saturday, and thousands more are confronting the resulting humanitarian crisis. But the battle that began to rage in Georgia as world leaders were treated to the pyrotechnics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may be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post-Cold War balance of power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DVERTISEMENT Georgia and South Ossetia have been squared off in an uneasy peace for more than a decade, now, since the region broke away from Georgia in the early '90s, following its independence from the Soviet Union. After a protracted war that killed around 1,000 people and displaced thousands more ethnic Georgians from the territory, Georgia was compelled to sign a cease-fire agreement that left South Ossetia - a tiny mountainous territory a few football fields smaller than Rhode Island - effectively autonomous, but unable to secure recogni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till, Russia has protected the region, providing finance, military protection and even passports, and has used South Ossetia's secession, together with that of Abkhazia, another breakaway region of Georgia, as leverage against Tblisi's desire to join NATO. Moscow sees Georgia's move towards NATO as part of a strategy of hostile encirclement of Russia by Western powers, and when the Western alliance enabled Kosovo's secession from Serbia earlier this year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s independence is not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many analysts expected Russia to retaliate by further stoking the fires of secession in Georgia. Georgia's President Mikhail Saakashvili has a different agenda - he won election in 2004 on promise to recover the breakaway territories, and to join NATO. So closely has he courted the U.S. that Georgia today has 2,000 troops in Iraq, the third-largest contingent after the U.S. and Britain, although Tbilisi has now indicated it will have to bring at least half of them home to deal with the security crisis in South Ossetia. But the Georgian leader's latest actions will be read by some as designed to force the hand of NATO members reluctant to press the issue of handing membership to Georgia for fear of provoking a Russian backlash. So, after a couple of days of skirmishing along the unofficial border between his forces and those of the separatists, the Georgian leader launched a full-blown invasion whose aim, his government said, was to "restore constitutional order," that is, control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South Ossetia. Plainly, the offensive was a gamble, because Saakashvili should have had little doubt about Moscow's readiness to defend the separatists. Moreover, NATO officials had repeatedly warned the Georgian government against launching any attempt to resolve the dispute through military means. Still, he pressed forward. On Friday, Georgian forces shelled South Ossetian population centers and launched a ground invasion deep into the territory. By noon, news reports announced that they had immobilized much of the opposition and had taken control of South Ossetia's capital, Tskhinvali. The city came under attack by aircraft, artillery and armor, and South Ossetia officials claimed that more than 1,000 people had been killed. Still, the lightning offensive appeared to have put Georgia back in charge of the breakaway region, and made good on Saakashvili's campaign promise. The offensive touched off wild celebrations in the Georgian capital, Tbilisi. "Georgians are by nature extremely patriotic and this event has galvanized them together," David Womble, National director of WorldVision, a Christian humanitarian NGO with operations in the country, told TIME. At one point, he said,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cars filled the streets of the capital, honking their horns and with their passengers waving Georgian flags. Says Womble, "It was as if Georgia had won the World Cup and was celebrating." Russia's initial response was to convene an emergency session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hoping to pass a resolution calling for an immediate ceasefire between Georgia and South Ossetia. But the Russian draft resolution was contentious. The United State and others objected to language that appeared to exempt Russia from condemnation over the use of force. Russia is frequently blamed for destabilizing the region to its own benefit and using its peacekeeping force as a cover for maintaining a military presence in the region. The Security Council failed to agree on a resolution, and the following day, as Russian media began to report casualties among Russian troops and citizens in South Ossetia, a stern-faced President Dmitri Medvedev appeared on prime-time television to make a chilling call to arms: "I am obligated to defend the life and honor of Russian citizens, wherever they may be," he said. "We will not let those responsible for the death of our people go unpunished." And with that, Russian armor and artillery began pouring in to South Ossetia, and its aircraft began bombing Georgian positions. By Saturday, there were conflicting reports over which side controlled South Ossetia, but Russian planes had pounded the nearby Georgian town of Gori, in raids that Georgian officials said had killed 60 people. Whether or not the effect was intended, Moscow now appears to be using Saakashvili's strategic overreach to teach a brutal lesson not only to the Georgians, but also to other neighbors seeking to align themselves with the West against Russia. Saakashvili is appealing for Western support, based on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South Ossetia as sovereign Georgian territory. "A full-scale aggression has been launched against Georgia," he said, calling for Western intervention. But given NATO's previous warnings, its commitments elsewhere and the reluctance of many of its member states to antagonize Russia, it remains unlikely that Georgia will get more than verbal support from its desired Western protectors. Saakashvili appears to have both underestimated the scale of the Russian backlash, and overestimated the extent of support he could count on from the U.S. and its allies. The Georgian leader may have expected Washington to step up to his defense, particularly given his country's centrality to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 Georgia is the only alternative to Russia as the route for a pipeline carrying oil westward from Azerbaijan. But Russia is not threatening to overrun Georgia. Moscow claims to be simply using its military to restore the secessionist boundary, which in the process would deal Saakashvili a humiliating defeat. Although its outcome is yet to be decided, there's no win-win outcome to the offensive launched by Georgia with the goal of recovering South Ossetia. Either Saakashvili wins, or Moscow does. Unless the U.S. and its allies demonstrate an unlikely appetite for confrontation with an angry and resurgent Russia in its own backyard, the smart money would be on Moscow. With reporting by Sasha Levine/MoscowTime.

面試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54

面試可說是決戰關鍵了。 就我的面試經驗,能到面試最後關頭,通常已經經過一定關卡的考核,所以能力方面可能差距不大,面試最後的競爭者(兩三名)在各方面,都是微小差距,因此爭的就是這微小差距。 所以說有時候我會感嘆,面試早就在求學時期開始了。 此話怎說,許多人以為面試是當天的考試,其實不然。面試是將你過去多年累積的專業能力,甚至人格特質做一個總體考核,很難臨時抱佛腳。因此如果過去你勤奮主動積極有責任感,建立良好專業和表達能力,就是到這天你可以自信展現出來,反之大概就是瞠目結舌,不知所云,空包彈一個。所以說面試好像工作的最後審判也不為過。 花無千日好,如果可以在就職期間就要趁著年輕有體力,盡量去接受挑戰,養成專業能力,不然工作五年可能做的只有一年經驗的價值。 撇開過去已經養成的專業和人格特質,面試當天該如何準備呢? 我認為首先要知彼知己。 1.了解自己 你找工作的理由是甚麼呢?為了賺錢養家?自我成長?你將工作順位排在哪裡呢?你願意為工作付出多少代價?你願意加班嗎?你願意回家後還繼續工作嗎?你願意隨叫隨到嗎?出去工作後,你有照顧小孩的替手嗎? 你的能力如何呢?專業度夠嗎?如果不足,該如何加強?是到去考證照,還是上些課程? 一般人希望的都是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但是說實在,可以兼顧家庭,通常薪水也不會太高。 薪水高,福利好,有特休這種好康的,競爭一定激烈,工作可能挑戰性高。這是必然情形,很難兩全其美。 如果有,真的是上輩子燒的香。 對工作抱有確實的觀念,就不會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2.了解面試官 大部分的面試主管都沒有人力資源管理背景的養成,就算公司有給予人資的專業訓練,移轉效果也不見得百分百,因此大部分面試充滿偏見與刻板印象。 例如看到你是稍有年紀的婦女,就會問起你的婚姻狀況,家庭情形。如果是男性就不會這樣問了。 而他們通常內心早就設定好的答案。 所以就要針對他們內心的想法去迎戰,表現自信。 首先有小孩是事實,要照顧小孩也是事實。但是上班難免會影響小孩的照護,你想好解決的方法了嗎? 你可以告訴面試官,這份工作對你的重要性,因此你會珍惜這份工作,努力工作來回報。所以你一旦工作,你已經有所準備,婆婆,保母,安親班或是先生會在你加班時候做為後援。強調全家對你工作的支持,也想好照顧小孩的措施,不會影響工作。當然一旦如願上班,也不要忘記自己諾言,盡量在前半年不要隨意請假。 其次,面試官通常都有以貌取人的傾向。某次我看我男性同仁打的分數,跟我是天差地遠。 那位來面試的妹妹穿著有些小露,很亮麗。我男性同仁還誇獎他很會穿衣服,你就知道男女性的觀點真的不一樣。所以我建議可以穿著端莊,這就是我會建議面試前最好先去公司附近走一趟,了解一下公司的穿著文化。 有的企業主管非常講究穿著,男性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女性一定要套裝。 總之端莊,專業,再帶點女性特質的稍微亮麗時代感,這樣應該會很搶眼。但是不要太性感誇張,或是打扮得像去走秀。不過如果你是找設計方面,尤其服裝設計就要穿著時髦。事實上我妹應徵國內一家知名服裝公司,那位面試的總經理後來跟我妹說錄取她的最後考量理由就是他每次來面試比其他人穿著都很時髦(這其實就是我們給他的面試策略)。 3了解競爭者 4了解工作市場 目前台灣工作環境最缺的就是業務。但是許多媽咪聽到業務就卻步不前,因為大家比較期待的是工作相對輕鬆的內勤。人同此心,所以內勤是一份工作平均幾十個人搶,業務是一個人平均有三個工作的職缺。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工作機會就多了。

自傳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52

說到自傳 許多台灣的自傳公式大概就是家庭第一段,第二段求學經歷,第三段工作經歷第四段表達自己的工作意願。 我的看法是應該去思考,公司到底期待甚麼,公司最想知道甚麼。 從這個角度去切入,大概八九不離十。我的建議是工作經歷,求學經驗(如果年代過久,其實就不大需要),人格特質,對企業的貢獻。 1針對不同的企業文化準備自傳大綱 以外商而言,他期待的可能是積極主動有創意的應徵者。因此或許你可以增加一個SWOT分析,不用給太多建議,免得讓主管覺得你太自傲,但是可以對於該公司的產業展望,公司優點做些敘述,加上一點公司的弱勢和威脅分析(稍微即可)。這讓公司覺得你有深入做功課,即使不大對,至少展現你主動的態度。 如果是一般傳產,swot分析就不大需要,但是可以在自傳中帶入該公司的產業分析,在這些分析中盡量引用具體的數據,以顯示你對該產業的了解。 不用寫太多,這只是表示你有針對該公司做過功課。 2。要做功課 你對該職位,公司文化組織,產業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並且在自傳中自然的帶入。 如果不清楚該職位的需求,可以上網詢問做過該職位的網友,甚至打電話去該公司詢問,了解狀況。只要有禮貌,態度誠懇,許多單位都很樂意幫忙。若是無法幫忙,也會婉言拒絕,只要不強人所難,態度有禮,通常公司不會介意,甚至曾經有人資主管表示他們希望應徵者可以更主動積極。 3。工作求學經歷 介紹自己的工作求學經歷,對公司而言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估算你對公司的貢獻。簡單說,你就像股票,公司在核算買這支股票將會帶進的效益。 因此這部分其實就是在說明你的工作能力。有的人寫工作經驗,寫得像流水帳,卻忽略這些工作經驗是否符合應徵職位的需求。 所以不要只是平鋪直述說一些流水帳:我是哪家大學甚麼科系畢業。或者我在哪裡就職,做過哪些工作職務,而是要說些你有何工作能力,這些工作能力對公司有甚麼貢獻。最好寫出具體的事件或榮譽,例如寫出你如何面對困境,解決問題,如何爭取業務等等。這樣就可以區隔你和別人的差異 如果是剛畢業的學生,建議先寫在學校的社團活動,成績,幹部社團經驗,產業實習等。因為剛畢業的學生,最吃虧的就是工作經驗,所以要藉由此部分去表現你的學習能力和工作潛能。 通常證照,產業實習,國外生活經驗,幹部可以表現你的進取心,企圖心,職場專業和適應力,都是加分。現在許多學校都有這些機會,甚至有補助,要獎勵子女把握這些機會,主動去擔任幹部,強化自己的領導溝通能力。 若是已經有工作經驗,則從工作經驗開始寫起。 建議平常工作最好主動去做些一般人不喜歡做,覺得吃虧的事情,因為表面上看起來是吃虧了,其實可以藉此磨練自己的能力。而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其實將來在自傳中具備很好的參考價值。 4家庭背景 除非對申請該工作有助益,否則我覺得不大必要說明。 例如從小父母對我們的學習要求嚴謹,所以養成我自我要求的習慣。然後舉事例說明,還可以接受。 那種好像流水帳的介紹:我的家庭民主,父親和藹媽媽慈祥,就不用寫了。我曾經看過自傳三分之二都在介紹他媽媽是個多認真負責的人,我就心想要不要請你媽來上班。 其他忌諱的就是主動提及自己的婚姻狀況,子女狀況。我個人以為這是應徵者的隱私,跟工作無關,其實沒有必要主動說明。 5個性簡介 我想沒有人覺得自己不樂觀,主動,積極,負責任。但是往往這些定義跟企業的需求都有程度上的差異。同樣是負責任的定義,你想的可能是在上班時間負責,公司想的可是二十四小時都要以公司優先。 所以針對這一段落,我會建議去搜尋這家企業的資訊,了解該公司企業文化,針對這些文化找出你符合的個性。 如果你要應徵的只是小企業,可以的話去該企業外面稍微觀察一下,了解一下該企業的情況。當然有的企業不是容易觀察到的。至少要知道該產業的趨勢動向。 例如網頁的公司簡介,你如果看到該企業最近幾年往國外擴展,大概就知道該公司需要有語言能力,或是環境適應力佳,可以出差的職員。 如果該公司拓展快速,那他需要的可能是學習能力佳,跟得上公司節奏的職員。 好好觀察公司沿革網頁,可以知道許多公司的動向。 針對公司的需求,去重點介紹你的個性,並舉證說明,我想這樣會讓公司覺得你就是它們要的人選。 6對業者的貢獻 通常最後一段大家大概都會信誓旦旦將來進入該企業會如何忠誠付出。如果大家都這樣寫,我建議是不要太從眾。如果幾千份自傳看起來太過雷同,那公司只要看一分就夠了。 最好去思考,自己有什麼利基點,跟其他應徵著有何差異,為何公司要選你不選其他人。突出這部分,加深面試官印象。 7自傳只有一個目的 所有的內容都要緊扣一個目的,就是符合公司需求。不要離題,寫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例如自己的興趣才藝,忽略了其實這個自傳是公司要參考的。 其他方面大致上要注意的是: 1不要裝可愛,不要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最容易出現在剛出校門的畢業生,目前的畢業生已經注意到火星文的不妥,但是由於剛畢業,所以會用學生的可愛語氣,而忘了自己將要踏入專業的領域。 或是新鮮人展現自己的幽默感,語出驚人,或是跟面試官稱兄道弟。但是對於已經有代溝的面試官只覺得浮誇不實。 所以語氣誠懇即可 2。文筆要洗練,不要太口語化 流暢精練的文筆,會給面試者一個專業的感覺。寫自傳要修飾再修飾,最好給國文造詣佳的朋友修改,如果應徵的工作是行政助理,通常需要撰寫開會紀錄,電子郵件,公司簡介,企畫等,因此偶爾吊幾句佳句(不用太艱澀),會讓老闆加深印象。 另外最常看到的自傳就是一個段落有好幾個概念(例如同一段寫了好幾個工作的工作職務內容,外加離職原因),讓人讀起來吃力,覺得組織和邏輯能力不佳。 我是建議一個段落就寫一個概念(例如每個工作經歷,自己專業能力如何精進,根據不同工作分段說明),這樣文脈才會清晰。 自傳要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組織能力,邏輯能力,而文句流暢洗練,言之有物會讓面試官覺得你的邏輯組織能力不錯。 一篇好的自傳,將來還可以繼續利用,因此好好投資時間在此,總比老是被拒絕好。 3。編輯美感 自傳要有美感,所謂的美感不是編輯的花花綠綠五顏六色,而是讓人看了很舒服,字體行距不要讓人看得太辛苦。記住許多面試官都上了年紀,有老花眼,所以字體不要太小,行距不要太密。也有人為了搏版面,行距過大 ,藝術有黃金比例,同樣的書寫也有黃金比例。 建議參考一些坊間不錯的文宣,培養自己的編輯美學。 同樣的自傳的紙質顏色都要展現專業品味。追求卓越才會脫穎而出。 4。自傳中不要出現致命傷 曾經看過有人的自傳,敘述計畫未來兩年繼續進修,去讀國外碩士。我想這樣的自傳寫得再好,老闆也不敢用。 會出現的致命傷如打算未來去讀碩士班進修,出國學習,自己已婚有小孩。 另外的致命傷就是錯字。這會讓主考官覺得你不夠細心。 也不要太過謙卑,強調你要學習。 企業不是教育事業,他要的通常是可以馬上上手的。 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你了解該職務在做甚麼嗎? 需要甚麼樣的人才嗎? 如果你可以具體回答,那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由於時代的變動,很多職務內容起了變化。以往在學校,公務人員可能只需要處理一般庶務,但是現在如果會寫企劃,幫單位負責一些計畫撰寫,這就是加分。 同樣的,記帳士可能只要會簿記,但是隨著許多記帳事務所的多角化經營,他們需要的除了傳統的職務,可能還希望職員會做簡報,土地規劃,行銷企劃,業務簡報能力的人。 這些要如何探聽,可以請教自己的親友,網路。 我就曾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應一位友人之託,幫一位應徵者修改他的自傳,由於我正好在他要應徵的行業就職,因此可以告訴他關鍵點,幫他修正自傳,使自傳符合該產業需求。最近得到的消息是面視高分通過(兩百多個應徵者選取幾十人) 因此透過自己的親友去了解有沒有人可以幫忙你檢視自傳,可以增加自己的面試機會。 希望這樣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履歷寫法

2008年07月24日
公開
40

由於學生的見證,表示我當年教的自傳履歷寫法讓他獲益無窮,直到現在不管適應徵或是考研究所,還是所向披靡. 雖然有些忘了當年是如何教導的,不過大致可以記住一些要點. 1.自傳履歷格式要靠自己編輯,不要使用一般格式,只要靠自己編輯適合自己的格式才能展現自己的長才 姓名 應徵公司單位工作(必寫,不然不知道你要應徵的工作,不能只寫個籠統的職稱如內勤) 聯絡方式 (可以寫上你的部落格,讓對方了解你,也多少知道你的科技能力) 看到沒有, 簡單明瞭,因為的自傳履歷只要各一頁,公司沒有太多時間去看你的自傳.既然只有一頁,就不要放上不相干的事務. 例如身高體重 婚姻狀況 這些可能對二度就業婦女不利之處 2.學歷工作經驗 到底學歷先放還是工作經驗先放呢 我是建議哪一個比較有利就先放。最重要的永遠先放在前面,因為可能雇主看個一兩行,沒甚麼重要的就不看了。 如果是新鮮人,沒甚麼工作經驗,就先放學歷。如果學歷不怎麼好,例如是私校,就要放上自己選修哪些課程,跟工作相關。 若是有證照,社團活動,班級幹部,實習經驗,志工經驗,就多少可以彌補沒有工作經驗的缺點。而每項活動都要簡要的說明和工作相關之處。 以社團活動而言,在描述社團經驗不是只有寫上社團名稱,而是要強調在社團中參與哪些活動,這些活動展現何種跟工作相關的能力。 例如 社團活動: 97-98 美妍社(不佳) (佳)社團活動: 07-08 美妍社,協助籌辦大型美顏講座,共一百人次參 加。 美妍社,擔任募款協辦人,募捐一萬元。 為了讓履歷好看,平時就要勇於擔任幹部,參加競賽,實習,提升自己的領導溝通和實務能力。 記住年代最近的永遠擺最前面 工作呢?一樣,要先寫年代最近的,就業日期(起迄日期),職位,職務。通常如果工作都是未滿一年,老闆的解讀就是沒有穩定性,隨時可能走人。更何況擔任職務未滿一年就離開,大概也學不到專業技能。強烈建議盡量能夠工作三年再離職。 面試時候大概都會問到離職原因,履歷自傳如果要寫出原因,要了解老闆希望的是可以隨叫隨到,身體強健,配合度高的員工。因此老闆 比較可以接受的理由大概就是個人人生規劃(要具體,如果是為了追夢,也要告訴老闆已經逐夢成功),學業(已經完成所以未來不會成為老闆的困擾)或是搬家。 比較會擔憂的理由大概就是(身體因素,照顧家庭) 而工作經驗最重要的就是職務內容。職務的內容務必要跟應徵工作相關。例如以前做會計,現在要做行銷,就要將過去會計的專業知識和行銷工作結合會計的成本預估,可以連結到行銷的成本控管。 。不要讓老闆覺得你過去的工作經驗跟現在應徵的工作風馬牛不相及。要讓他感受到是一份薪水,卻像是僱用到兩人工作的成效。 這之間如果有專案計畫,也要特別寫出。讓老闆感受到你的專業和主動積極性。 所以囉,工作過程務必要留下紀錄,照片,證書,等等重要事件紀錄。 3 興趣 先說到此

手機?to be or not to be

2008年07月20日
公開
40

孩子要上國中了,以前讀的學校在山上很單純,現在國中,聽說一個班上只有少數人沒有手機。孩子很乖,只是隨口提一下,可是多少有點羨慕吧。 我們家也不是無法負擔,只是覺得小孩子要手機沒有必要。但是時代不同,也許我們的想法跟不上時代。現在真的是兩難,到底是要教導孩子不要因為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有真正必要的物品才買,然後讓孩子忍受跟別人格格不入,還是為了孩子不被當成怪人,買手機呢? 以我的購物個性,要買大概會買可以錄影照相的,一次就買好一點。小孩有必要如此奢侈嗎 轉貼】我十六歲,我沒有手機 來自中國時報上,一位在澳洲布里斯本十二年級高中學生Angela Lin 的文章,值得一看,也值得我們深思! 近日看到不少台灣「卡奴」的問題,心理有所感觸,以我一個高三學生的觀點,我認為問題就出在小孩的零用錢取得,及更進一步手機使用的問題上。 我今年十六歲,即將升上十二年級,從五歲舉家移民澳洲至今,我沒向父母領過零用錢;更由於每天由父母接送上下學,所以也沒有使用手機的需要,至於連我母親在澳洲都申請不到的信用卡,在我,更別提有沒有信用卡的問題了。 我不知道其他亞裔澳洲孩子的情形,但我知道我的澳洲同學不少跟我一樣,沒有手機、沒有零用錢也沒有信用卡。 難道我們這種年級的孩子不需要社交或不缺零用錢嗎? 事實上,我們也需要買朋友間的生日禮物,再加上情人節、聖誕節等等,彼此間的互相饋贈,禮數也不少。只是,我們習慣自己去掙錢。 在澳洲只要滿十四歲又十個月就可以開始打工,事實上學校在學生滿這個歲數後也會安排兩週的工作實習課,所以澳洲孩子普遍都有自己打工的習慣。 我的不少同學會利用下課到超市或速食店打工,一小時澳幣七元(一澳幣大約二十五台幣)的基本工資,一星期做兩天,每天五小時,一週就有七十元的收入,這可能是他們的零用錢,也有的同學還必須按比率分擔家裡的開銷,收入七十元,也許他要上繳家庭信託二十元。 沒到超市或速食店打工的同學,有的會利用假日替人洗車,一家三兄妹沿著社區挨家挨戶的按門鈴尋找工作機會,洗一輛車五元,一天下來洗個十幾部車的機會不是沒有;還有就是發傳單或替慈善單位募款,或是像我,利用下課幫其他較小的孩子做伴讀,一小時澳幣十元左右,一週工作六小時,這就是我的零用錢。 到了十一年級,我也開始幫其他孩子修改作業賺錢,及利用暑假找商機替台灣來的商人做口譯,林林總總的小工作,就是我們的零用錢。 弟弟今年十二歲,他則幫鄰居清理游泳池或垃圾桶,賺取自己的零用錢。 談到手機,可能是環境不同,在澳洲一般同學上下學都由父母接送,所以除了通學的同學會用手機外,很少看到同學用手機,甚至像我們學校,根本禁止學生帶手機到學校。 有手機的同學幾乎都使用預付卡,父母通常都給一個月十五至三十元(約台幣三五○至七五○)的額度,方便父母連絡我們用。 如果不用預付卡,電信公司也有所謂限制通話費措施,手機的申請如是父母為子女申請手機,可要求電信公司做通話額度限制,只要孩子手機額度超過限定就自動斷線。 談到預付卡,電信公司為了方便使用預付卡者,還推出預付卡與預付卡間互打免費的優惠專案,我想這些都是推出給學生的優惠措施吧! 手機有通聯需要才能使用,使用有額度上的限制,盡量找免付費的方式通話,至於在家裡孩子使用電話需要通過父母同意等等,這些都是澳洲父母給孩子「省著用錢」的基本花錢觀念。 至於我們家人沒有信用卡可以用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沒有用卡的習慣,而是因為媽媽在澳洲是專職的家庭主婦,雖然其名下有存款,但是沒有薪資收入,根本就被發卡銀行拒絕,辦不成一張信用卡。 所以我們家只要現金卡,沒有信用卡,至於連讀大學的表哥都沒有的信用卡,更別遑小小年級的我有信用卡了。 所以,「卡奴燒炭,刷掉生命」、「當街搶劫,卡奴鋌而走險」,「百萬卡債、連累爸媽」等等台灣的卡債問題,以我一個小孩的觀點,認為問題就出在台灣父母給孩子錯誤的零用錢觀念及錯誤的使用手機觀念。 動則數百、數千,甚至上萬的零用錢,拿得何其容易,花錢花的何其容易,用手機聊天聊到上千、上萬何其開心,燒錢又燒得何其容易,當然長大後信用卡也刷的容易多了。 蚊子媽咪 我們有讓蚊子帶手機耶,大約是升小五沒多久時 那時候買是因為她要隨樂團參加全國音樂比賽 我希望她能讓我隨時聯絡得到 其實我覺得主要問題不是在什麼年紀該不該擁有手機 而是孩子本身對於帶手機的觀念是否正確 我們買手機給蚊子之前,她週邊的孩子幾乎都人手一機了 很多次我問她,需不需要也帶?她都會跟我說沒有必要 後來在決定買給她之前,我們有另外花時間討論使用手機的觀念 同時也限制使用額度,最低限額,如果超過她就得自行花錢繳費 她的手機比我的和蚊爸的都還要貴(其實也只是三千多元的) 可照相、有足夠空間錄音、可攝影200萬畫素、可紅外線傳輸、可上網...(但後兩項功能是不給用的) 而且我嚴格告誡她,不准在不適當的時間讓手機響起(例如上課、樂團團練時間),因為我非常重視上課時間要尊重老師和同學 因此她從拿到手機的那一刻起,都只敢讓手機維持震動的設定,不敢讓它發出任何聲音 現在她的手機最主要的使用時機(除了不時之需的聯絡以外),是用來錄音 她上低提個別課時正好可以用手機錄下來哩 剛開始用的時候會有一陣子愛不釋手,時時刻刻都拿出來玩,但第一個月帳單來時我們拿給她看 超過限額一點點,因為她不小心玩到花錢的功能 跟她要多出來的費用,嚇得她半死~~~於是給她一次修正的機會 從此以後,她明白自己的限度在哪裡 其實也是新鮮感過了,之後也會把玩,但不像剛開始那樣每一種功能都想試 有時候她還是會拿手機玩攝影,亂拍一通,例如拍寵物店的貓貓狗狗之類的 或者是拍同學、或活動實況,但適度以內我是不會限制的 但她知道我隨時都保有沒收權(我想預防的是其他例外的突發狀況) 所以我覺得完全是看孩子是否需要,還有正確觀念是否建立,如果孩子沒有此一需要,等到他自己有賺錢能力再買也沒甚麼不可以 從小沒有掙錢不易的觀念,長大後又怎麼會有正確的金錢觀念呢!

嘟嘟的數學家教和國中震撼教育

2008年07月16日
公開
60

最近他爸請了一位家教 雖然說國中數學應該不難 不過如果可以建立良好讀書習慣 或是有第三者可以指點 這我是贊同 有點像古時候私塾感覺 老師會跟嘟嘟聊一些價值觀。 我是覺得多接觸一些大人,從中拓展一些有別於父母的視野也不錯 大致上我也請老師不要只教數學,多跟孩子聊天。 我們聊到孩子的數學 老師認為挺聰明 不過 1心智磨練不夠,這應該是因為迷你小學比較慵懶,步調比較緩慢 2 專注力不夠,複雜或較長的問題,會無法定心沉思,急著解題,導致無法一次做對(嘟嘟很多時候要第二次才會做對,我是認為觀念理解 度不夠徹底) 3會執意用自己的方法解題,而忽略有更簡潔的方式 話說回來 如果他從小在育仁幼稚園 小學讀起,我想大概就會是那種資質聰穎的小孩,因為環境氛圍不一樣。 但是我覺得讓他讀那樣的幼稚園和小學在人生中是較佳的選擇 嘟嘟上國中後,最大的震撼教育應該是他第一個認識的朋友是單親家庭,不但單親而且還有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 這下他可震撼到,沒想到老師還說每三個家庭大概離婚兩個。他很擔憂的要我和爸爸多聊天,以免自己成為單親兒童。 上課有些無聊,哪次他又有聊了。國文課比較有趣,但是也無法問問題,整個老師傳遞出來的訊息就是你少問問題,英文老師教很快,跳過一些基礎的KK音標,而且文法上好像有些錯誤。 大學教授都在進步中,國中小老師沒有評鑑制度,在教學的用心上還是有差,但是讓孩子或家長評鑑老師我也認為不妥,而且再好的制度也是人去執行。

日月潭的水墨畫

2008年07月14日
公開
40

會覺得日月潭漂亮,是有陣子日月潭很冷清的時候。 當時常和朋友相偕下午三點出發,衝到荒廢的中信高爾夫球場打免費高爾夫。 到了六點就到還未倒塌前的中信飯店餐廳,面向大片煙嵐裊裊的湖畔用餐。 如水如墨  如癡如醉 後來有回因為母親生日,就請她去新開的旅館住宿。要價不斐。 所以打算送父母過去,我們先回台中。 媽媽不大高興,乾脆就請我們住套房的小房間。 於是形成我們請他們住飯店,他們也回請我們住飯店(我堅持要老公付那個房間一半費用) 那真是我住過(真正)五星級飯店最烏龍的經驗。 一進去菸灰缸有菸灰,電冰箱是熱的(還以為是最新型電熱箱,保溫的),找不到插頭,找到後竟然是十元店的橘色接插頭。孰不可忍的是打掃小妹劈頭叫我阿姨。 事隔八年,這次去少了期盼。(還是有不少可以批評的,例如房務領班帶清潔隊伍手持打掃工具有禮貌的來敲門打掃,真是奇觀)設備也沒有經費維修。 但是多了不少貼心服務(除了櫃檯奉茶,還有送上冰的烏龍茶)(不過冷氣開關應該說明在哪裡,害我凍僵了) 但是整體而言,建築的確用心。 灰黑的外表,隨著山丘陵線隱身在樹林中。那個線條一點都不突兀。 建築本體水平和垂直的幾個簡單線條,正好搭配日月潭如水墨般的景致 果真是大師。 游泳池的磁磚顏色是為了搭配日月潭的色調,剛開始設計師只有攏統的感覺說明,為了抓住設計師的感覺,磁磚是打碎不少,又飛了東南亞不少地方,才抓住建築師要的隨水色變化的基調。 而為了抓住水池精準的角度,表現出水天一色的感覺,除了水泥的厚度誤差必須小於零點零五公分,上水泥的力道都要穩定,在鋪上每塊磁磚時候都要用水平儀校對。 其他的每面牆和地板緬甸黃金柚木一致的木紋,不知殘害多少樹木,甚至為了找大批木材,人員被山大王軟禁在緬甸。 但是果真是五星級用心和堅持,在一般人漠視的細微處用心,必須花費加倍的付出,(例如洗石子水槽要調成那種灰色必須用三種石子混染,而且小石子的品質不佳,也會影響成品品質) (房間大扇玻璃門的滑輪,必須將聲音傳入地底,一組滑輪要價兩萬多,一扇門要兩組,一個房間起碼有好幾扇落地窗) (床組是北愛爾蘭公司的,亞麻才透氣,一床要三四套,一套要上萬。不過越洗越白,但是整燙要根據台灣的濕度抓準烘乾時間,再以固定度數燙好,否則會縮水) 我想未來台灣沒有人敢做這種傻事了。 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一座建築物 聽說設計師本來不願意來台灣設計,因為他認為台灣人沒有足夠的品味,直到他看到日月潭才改變心意,他住在日月潭好幾個星期,每晚在日月潭的湖畔樹林狂奔追逐靈感,才設計出來。 一開始業主倒抽一口氣,因為太簡單了,不夠富麗堂皇,卻索價八千萬設計費。不過事實證明,只有簡單的線條才能融入日月潭水墨的情境. 不過我覺得設計師說對了,台灣還不夠格有這樣的旅館。維修真的沒辦法,蜘蛛絲,掉漆,缺角,灰塵,是我住過有限的相同等級旅館維護最差的。 但是即使美人遲暮,還是美人呀 (但是我覺得她早餐餐廳的固定落地窗窗櫺應該用活動式的,這樣才可以看景。未來應該以環保為主,免得殘害生態為了少數人的享受)(不過說實在那個窗欞可能無法移動,因為光線流動的問題,如果果真如此,建築師太厲害了,連光線整年整日的照射問題都事先思考到) (照片凌晨四點的日月潭  五點的日月潭) XXXX stone: 對了,你是故意跟 wendy 一起圍攻我嗎? :D 怎麼你們正好都在寫日月潭現在式及回憶式(+建築評點式)啊? 害我簡直是洗澡一樣耐性看完你優秀到不行的建築評點。你對建築的理解與描述能力我覺得是我認識的你的能力表現中最厲害的一塊。很享受啦。 ^_^ 可能是從小你家老房子啟發了你這一塊優秀的能力。空間及結構方面的敏銳,也都遺傳給了你大兒子,真是非常優美的遺傳 trait。 好啦,我都已經忍受這麼多張山水照片、沒有一直叫 yak yak 了,你可以嘉獎我一下啦。 ^_^ (其實我是在謝謝你這麼快就幫我治療我的「恐水症」。有治療的開頭、就可能有治癒的一天啦。所以謝謝啦∼∼∼感心啦!)

捷克CK騎馬修訂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32

http://tw.myblog.yahoo.com/jw!ttmlQhGTHhP.M6iv5di3IA--/article?mid=667 CK 是聯合國審定的世界遺蹟,S型的河流輕快的川流過小城.到克倫洛夫的交通工具有兩種,固然有人說答火車可以有柳暗花明又一的喜悅,但是對於已經無力氣尋幽訪勝的中年人,還是搭乘長途巴士. 這次我們由特爾許出發,經過cb,時間縮短許多.一下巴士站,心中一沉,只見一片荒涼,隨行的人員一下就鳥獸散,只剩下一對加拿大夫妻和我們佇立在塵土飛揚的巴士站. 偏巧沒有民宿地圖,只好以賭博心態,隨便走向下方,走了一段路,遠方出現著名的彩繪塔,還有童話般的夢幻景緻.雖然克倫洛夫近在眼前,卻被伏爾塔瓦河隔絕,有種近在咫尺的感覺.又走了許久,路上出現各個民宿的名牌.我們找到自家民宿,才發現原來就在巴士站的小徑盡頭. , 美麗的古城,但是遊客比較喧嘩,也觀光化了,所以相對於特爾許,我比較不喜歡CK,雖說比較不喜歡,但是當地充滿後現代主義的美術館,地窖餐廳,精緻的創意小店,騎馬,划船還有夜裡360度的旋轉劇院,有熊寶貝的城堡,絕對可以優遊自在的住上好幾天.我們大約住了四天三夜, 看到一些台灣團只住上一天,或是下午就離開.真的有些可惜. 到CK我們安排騎馬行程,地點是在地下室,價格方面比旅遊中心便宜.剛出發時候,下了點小雨,帥哥導遊還一直說little rain. 我心想哪天你來台灣觀光,遇到颱風,我一定面不改色說little rain. 上帝保佑,騎馬時候,天氣晴朗.我們戴上騎馬盔帽,往山丘漫步而去.鄉村景致宜人,清風徐徐,真是價廉物美(才350台幣一小時) 騎馬時候記得要穿長袖,免得樹林枝葉刮傷手臂. 我的騎馬技術不賴吧,為了布拉格之旅,我還特地去學了兩三個月的馬術,可惜接任行政,無法繼續. 這是我一邊騎馬,一邊掏出相機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