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和網友討論教科書

2007年11月01日
公開
48

網友說一定要匿名 --------------------- 這個問題真的很大呢, 首先要澄清,是小學的教材還是國中的教材。 而且是站在哪個角度談論? 如果站在學生能否自學的觀點: 我們現在的教材設計的實在太簡略,得靠參考書才能補足許多欠缺的資訊。 如果站在教師教學的角度: 愈簡略的教材愈好利用,前提是老師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整體程度,設計相關的活動,帶入學科知識, 但是若遇見不上進的老師,那就會很悽慘。 國中的教材: 以英文科來說,我覺得比國編版時代編得還好。 數學部份,有些版本編得很仔細,夠讓學生自學,但是有些版本就編得有點雜亂, 但畢竟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天才,往往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或指點。 像美國的教材,我就覺得很適合自學用, 但是用來教學,老師就得自己取捨,把整學期的內容統整規劃, 否則也很容易變成只給零碎的知識。 上次提到的紐西蘭尋羊記, 那些實習老師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提問的能力, 癥結的因素,是沒有自己的思考架構。 結果本末倒置,被”活動”給駕馭了, 忘記了活動為了導出教學目標。 我很訝異,其中ㄧ位還是台大外文系的畢業生, 學英文的人,思考能力不應該這麼差才對。 ...... 特別商請網友提供看法.我喜歡他在論述中都提到限定條件下的觀點.多元思考的作法值得我學習 

打小孩

2007年10月15日
公開
62

昨天我打了弟弟三次,每次大概兩三下. 唉,第一次是因為,他寫功課拖拖拉拉,每做完一件事情我就讓他看電視玩電腦(只有昨天)剛看完電視,一上來要他改國字,他馬上趴到床上說好累.接著好不容易叫起來,改一個字只要我不注意就一溜煙跑走.一個鐘頭,隨便應付了事,平常我認為功課是他的責任,可是現在的老師都採愛的教育,因此都沒有用. 打了第一次,馬上寫好. 晚上回來,他的功課寫的太潦草,我要他重作.這士早上就說得,大概早上記憶猶新,他也做的很好.但是要去找色筆,找了大約三十分鐘,其實就放在抽屜,只是這三十分鐘,他看到哥哥就忘記要寫功課,跑去玩了.這是第二次打. 打他的原因是每次都以玩為優先,功課沒放在心上,只要哥哥在玩他就跑去玩. 第三次是要他上床睡覺,然後要關燈.果然到了時點半,他們假裝睡著,整個房間像豬窩.床舖的床罩也沒鋪就上去睡(鋪好被他們玩下來,已經告誡很多次)第三次打弟弟是因為他都沒將我的話放在心上. 我家哥哥從小很乖.弟弟是真的很散漫,他的個性是只要你不兄他,他皮皮天下無難事.先試試看嚴格要求,看看可不可以養成好習慣. 其實今天我也很想再打他 但是沒打 昨天才打過,昨天特別去學校幫他拿作業,結果今天沒交,然後也不見了.真不知道要怎麼辦. 我對弟弟不會用哥哥的標準,但是真的很離譜.離譜到我想是不是該用打的,打一次讓他怕,讓他在乎.... 我覺得我是個職業婦女可能是最大原因.如果我是家庭主婦,我可以好好盯著他.幫助他規律生活.節奏也可以緩慢點.

一缸沒有多本

2007年10月08日
公開
47

上回有不少人士在論壇上爭論一缸多本跟一缸一本. 先說我對課本編排方式的認知: 當初教改為了擴充孩子的學習領域,並且活化教學,因此課本的編排不但圖片多,文字減少,並且力行一缸多本. 我在看問題的時候,會想知道,結果是不是達成當初設定的目標.如果沒有,能夠做什麼改進. 就我的認知,至少在小學時期,一缸根本沒有多本.可能有人會詢問,不是有許多出版社嗎?內容也不一樣呀?隨便翻一下,就可以證明. 我認為這只是表面.一個一缸多本的課本,應該有百家齊放的版本.就好像室內裝潢,會有簡潔風,混搭風,英式風格等等.但是我們看這些課本,其實只是內容不同,但是風格卻是一致.這樣有達成一缸多本的目的嗎?如果每個課本都是一元思想,這樣不如一本就好. 以歷史來說,一個一缸多本的課本,應該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論或是切入點.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同一觀點. 那為何台灣不適合一缸多本呢?單元思考的文化就是最大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連我這個受美國教育的人都希望每個問題有解答,更遑論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你能夠接受課本有些答案就是曖昧渾沌的嗎?可以接受討論許久,討論不出個最終結果嗎?如果普遍不行的話,一缸多本就很難在台灣進行. 其次,一缸多本的基本精神其實就是單元化.只是美其名有個多本.既然限制在一缸中,多本只是掛羊頭賣狗肉. 我的看法是,學測只考基礎三科或兩科.學測的考試就只有一本.但是沒考試的科目,讓他多剛多本,才會破除單元化的思維.至於各大學加考部份,就不以課本為依據.這樣學子和教學方向會更注重廣博的課外知識.也只能以融會貫通方式來學習.

美國課本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59

在教育中,家長真的是很弱勢.看看大家對國小還興致勃勃談教養,到了國中以上幾乎都沒了. 課本的問題,我在回國的時候也思考過.為什麼台灣五千年歷史只有在短短幾本敘述,而美國兩百年卻能寫出厚厚一本書. 我以為整個系統的配套措施和文化導致不同概念的課本觀.美國的課程是有些週期性的.除了英文和數學每年都教,其它歷史地理物理大概都是階段性.高中三年可能就讀地理一年,但是地理每天教.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深入學習幾個科目.而美國這種排課方式又是受到頂尖大學的要求造成的.以加州而言,州立大學要求高中生的入學資格導致高中的排課系統 但是台灣是聯考制度.聯考科目又多.而且必須年年學習,才有辦法應付考試.於是乎我們看到一個學子一年可能要讀七八個科目. 台灣的書籍又是要自費,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根本無力負擔書籍費用. 可能有人要問,為何台灣要自費書籍費用.我的猜測是,美國的書籍市場有很大的市場規模,因此國中小使用二手書對書商的影響不大,且書商的主要收入來自大學(一本有時候四五千元台幣) 台灣的教育無力負擔所有書籍費用下,也只能以壓低價格的方式平息一般父母的怨氣.畢竟在台灣,我發現許多家長的概念是,價格第一,如果書章節太多,老師沒教完,那爆發的民怨就更大.在美國章節沒教完是必然的.大家也可以接受. 就以英文書來說,坊間的英文課本好太多,可是一本連錄音帶要價八百左右,還不含練習本.我曾經想過就用回收書的觀念,可惜在書商販賣(一言難盡)和老師的角度(老師有選書的自主權), 這些我捐贈的成套書籍在外師離開後就束之高閣. 這是目前我的觀感 ps心理越來越鬱悶,尤其下雨,想到老家漏水問題. 開始覺得人生沒意思了.甚至不想活了.不過只是想想 我還是會活起來.

轉型奴隸

2007年09月23日
公開
49

我知道我的比喻不倫不類,也有很大的邏輯漏洞.但是就是忍不不這樣想. 我的生活跟十九世紀以前真的有很大的變化嗎?當然若論生活的有形型態變化的確很大,但是若從精神面看來. 就在中國大革命前,有不少 地主貴族靠著祖宗庇蔭,就可以不用工作,生活享樂.他們的經濟來源在於掌握住大部分的資源,俄羅斯的貴族有農奴.中國的八旗有漢人包衣.於是貴族有許多的閒暇,沉溺在美學.或是糜爛的生活. 20世紀初,工作還被視為下等人才做的事情. 現在貴族階級瓦解,工作被視為自我的一部份.一個人如果沒有工作,就會喪失自信心,覺得人生沒有價值. 可是這幾年來,大家就像轉個不停的陀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活品質沒有改善. 然後有一群富豪出現,當然這群人有些是白手起家,但是也有些是祖傳家產.可是他們在金字塔頂端,靠的就是下面的工艤忙碌工作.這和二十世紀前似乎沒有兩樣.當紅海的員工盡心工作,壓榨自己的家庭生活,郭先生可以有空閒和明星攜手出遊.而他的員工可能還找不出時間炒飯. 二十世紀前有童工,中下家庭將孩子視為生產力的一部份,小小年紀就要分擔家計.可是現在的父母,迫不及待希望孩子成熟懂事負責,這在某方面不也是為了建立他將來的工作能力. 總之我覺得我們只是另一群奴隸,是富豪的製造金錢機器運轉的螺絲釘

談才藝

2007年09月08日
公開
58

即使我不認同孩子學很多才藝,但是我家老大還是學了不少.可能是第一個孩子,我總是興沖沖想讓他嘗試,也就斷斷續續學了不少.基本上,我家孩子學才藝大概有幾個原則: 1.同時最多只有兩樣. 不要過多,這樣會擠壓孩子和大人休閒的時間. 2.選擇上孩子的興趣則是長銷型,也就是長期學習.其它才藝只是探索性.讓孩子有個體驗,知道是這回事.我的看法是,成人的學習受到小時後的經驗影響,我看到許多成人夢想學鋼琴,卻裹足不前,其中的原因是缺乏小時後的體驗,對未接觸過的學習感到恐懼,退縮. 3.如果孩子同時喜歡兩項才藝.但是如果加上父母期待的,只好請他二選一. 4.有些才藝是為了矯正孩子的生心理發展,例如早期的氣功,和現在的鋼琴. 5.對才藝的要求 基本上,除了特別的目的,大部分都是讓孩子自行享受該才藝的樂趣.以鋼琴而言,是希望訓練弟弟的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因此我不求快,只希望細水長流,所以進度上落後許多.孩子也不認真彈琴,不過至少沒有反彈.這樣我就滿足了.我期待的是鋼琴學習遷移到未來其它學習的發展性. 英文方面,嘟嘟小一上學期時學過,當時是為了接送方便,所以跟著鄰居小孩學.我也不督促他英文,總覺得那不重要.到了小五上學期,我讓他去英文補習班半年(本來打算學一年,但是發現大人小孩都撐不下去,所謂撐不下去,指得是覺得浪費時間),目的是讓他觀察補習班的教學方式,以及打下基礎,將來可以自學. 現在想想當年我父母讓我們學才藝,並不關心我們的學習成果,或許這樣自由的態度,反而沒讓我們討厭這些學習.當然缺點就是,半調子學習.

談才藝1

2007年08月31日
公開
56

我媽戲謔略帶自豪的說,你們這種環境的孩子,竟然沒有學幾樣才藝.反觀我妹妹,小孩很小就開始學英文,兩家真是對比. 沒辦法同時學很多才藝,除了要耗費許多精力接送,另外一點當然是才藝費用太貴了.雖說負擔得起,可是得咬牙.先生是屬於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想趁可以賺錢時候,多存一點,因此我們家也算是克勤克儉. 然而還有一點就是我小時候學太多才藝,讓我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說多,比起現在的小孩還算少呢.不過就是繪畫,國樂,鋼琴,作文,英文等而這些除了鋼琴是私人時間,其他不是利用學校才藝課程,就是暑假蜻蜓點水. 那問題就出在鋼琴.鋼琴對於許多沒有天份的小孩,簡直是酷刑.也因此我老大沒讓他學鋼琴.可是到了老二,忽然我想不開讓他開始學.說想不開是因為我了解學鋼琴是艱苦漫長的階段,小孩不見得想練習,大人跟小孩會因此有所衝突. 在我高中和讀博士班時期,我重拾鋼琴.高中在國外讀私校,長長的迴廊,經常響起悠揚得琴音,木製建築飄來的香氣,還有隨風飄盪得窗紗,讓我毅然又開始學鋼琴. 和台灣鋼琴老師不同的是,老師會讓我們學習即興創作,多了些創意.還在巴洛可式的會客廳表演. 但是鋼琴還是遇到瓶頸,所以也就放棄了. 到了博士班,重重的壓力需要一個宣洩的管道.這此我改學爵士樂.琴聲洗滌心靈,生活上的壓力得以減輕.有趣的是我一位男同學也是因為博士班課業,開始學習國畫. 也因此我開始希望孩子能夠學習鋼琴.我認為藝術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環境,有條出路. 當我決定讓孩子學鋼琴,反而我媽媽有些反對.他的五個孩子個個學琴,包括他自己,全家除了我爸,都曾經學過.這樣的見證讓他覺得何必浪費時間和金錢.沒有天份真的就是半途而廢.

Telc2

2007年08月18日
公開
40

公車往布拉格城外飛馳,此時一片青綠的平原印入眼簾,還有金黃色的麥田,上面堆著一捲捲的收割麥草,湛藍的穹蒼,大片的浮雲,跟金碧輝煌的布拉格景緻截然不同,都市中急躁的心就此沉澱。每次出國,我最喜歡的往往不是該國充滿文化氣息的首都,反而是周邊靜謐的小城,緩慢的生活步調可以洗滌紛雜的心。 公車在高速公路飛快前進,將進一小時半後,竟然下了高速公路,難道是要讓我們休息?正在疑惑時,不會吧,又看到一個站牌,站牌前站著一位老先生跟幾位背包族,車子已經塞滿乘客,難道還要載人? 果不其然,仁慈的巴士司機讓老公公上車,我正狐疑老公公要塞進哪個位置,捷克人好像習以為常,老公公就站在階梯上,我們就這樣搖搖晃晃又上路了。這讓我想起國中時期擠公車的經驗,重溫舊夢也不錯,只是正在緬懷過往,疑?怎麼一個人體往我身上倒來,天哪,有人暈倒了,大家手忙腳亂移動位置,讓這位可憐的自助旅行者有個座位,不禁慶幸自己竟然還有體力自助旅行,但是也稍微感嘆時光不再,再過幾年可能要跟團了。 特爾許到底在哪裡呢?經過廣大的麥田和鄉間道路,一個個小鎮浮現在眼前,有的有如荒涼破舊的廢車廠,有的卻也雅致可人,但是到底哪裡才是特爾許?眼見這些小鎮又一一消逝,一望無既的麥天又單調的出現,真有些心慌。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用捷克語表示會提醒我們,只是還是有些擔憂,畢竟聽不懂他說的話。 到了某站,老婆婆說到了,也看到一些背包族魚貫下車,可是還是有些人留在車上,老婆婆又譏哩聒拉,似乎是說還沒到。到了某站上面寫著特爾許,一群人下車,幾位台灣來的女孩下車,我們也想下車,又被阻止,然後台灣女孩上車,看來還沒到。最後一站才是我們的終點站,這一站離特爾許中心比較近。一下車,滿眼荒涼,幾個站牌空置,黃沙滾滾,耳邊想起了荒野大鑣客的音樂。 我們和台灣女孩照會,看他們提著大行李,也不過夜,我的朋友真慶幸可以將他笨重的行李放在布拉格,就在我們相互查看地圖,無法確定,而外國的背包族也無影無蹤,我下了決定,往右邊荒涼的馬路走去,留下兩位台灣女孩繼續討論(似乎他們決定往反方向) 一路上沒半點人影,偶爾出現幾位居民,但是也往破舊的酒吧走去,過了幾個街口,人影開始多了。然後是幾條美麗的花間巷道,遠處有個教堂,賓果!走對方向。可是我們居住地是哪?問了幾位居民遊客,原來我們要走上坡,穿過一條似乎是私人住宅的圍牆中間小門,就走到我們居住的可愛小屋!

Telc

2007年08月16日
公開
41

計劃捷克行程時,Telc就是多位網友推薦的小城,而捷克朝聖聖經(只要是台灣自助旅行,幾乎人手一本,我還買了兩本)更是說不可不遊的小鎮,也許本書想給讀者意外的驚喜,插圖中並沒有成列的可愛小屋,看不出什麼門道。不過「寧靜小鎮」的描述,讓我砰然心動。 我和朋友到英國自助旅行時,行程的安排就有鬆有緊,這樣一來滿足台灣人shopping觀光景點的本性,又可以提供鬆緩的渡假腳步,皆大歡喜。所以我的行程就安排住宿Telc兩天。但是網友建議只要一天就夠了,我當下改為一天,事實似乎如此。 到Telc必須搭乘巴士。在台灣透過捷克的巴士網路,查詢時間。離開不拉格當日,起了個大早,到Florence站下車,看到大清晨只有三三兩兩的自助旅行者。他們走向牆邊的大地圖,我跟朋友說跟他們走就對了,果然,不需我們費心,就穿越複雜的道路,來到車站。 去吧此書的作者曾經在短短的三兩步巴士和地鐵路程中迷路四十分鐘,就可以知道路途指示不清,所以最好的走法就是跟著背包族。 到了巴士站,全是捷克文,沒有半點英文。一列列的長站,有些還有到義大利、英國、奧國,真擔心不小心就坐出國門。 沒有半點指示,說英文也不通,仔細看看在台灣時印出的網路資訊,發現每個站牌都有車號和時間,只要相符就是了。剛到時,只有小貓兩三隻,我們就坐著等車,還和一些背包族聊了天。朋友說想上廁所,我說如果你十分鐘沒回來,我會去找你。雖然廁所就在對面,且有看門人,朋友想想覺得還是兩人成行。等到我們回來,發現站牌前出現一條長龍,而我們就排在最後面。 車子來了,一波波的人潮湧入,眼看就要沒座位了,真是有些心急,因為當天是週末,下一班車是五六個小時後。座位全滿,大家還是魚貫走入,我吃了一驚,感覺文明的國度,竟然在如此長途旅行中販售站票。大家用力的擠,似乎沒有站著的空間,想不到司機很nice地讓我們這兩個東方面孔也擠進去,後面兩三個遊客就sayonana。 此時整部車連階梯都站滿了人。出發了!

回萬 暑假還是很忙

2007年08月14日
公開
40

在布拉格時就不時和友人討論系務.在風光明媚的旅遊聖地討論系務的確煞風景.但是就是如此. 今年要訪視,明年起連續三年要評鑑. 老師的生態要去顧及,但是也不能不去顧慮評鑑問題 有的老師已經是教授,我們這種副教授根本無法管得動. 當主管三年根本無法寫論文,而盡心盡力結果是得罪的人一一升等,等著三年後報仇.拿個區區幾萬的主管加給,卻要身體健康家庭時間全賣給學校. 不划算呀. 從布拉格回來次日,就到學校接受我們的主任可是笑開了口,終於有傻瓜跳進來接替,看到他不時張嘴大笑,越覺惶恐. 每天想系務想到三四點,次日八點又帶著孩子上班去.這還是沒正式上任領薪水前呢.枕頭旁放著筆記本,寫完一張張的想法就撕下來,放到走廊盒子中,次日再一一蒐集拿到學校登入電腦. 每件事情都是九二一大地震級.資深管不動,菜鳥不甩你.一一寫下改革要點,個個去訪談,誘知以利,動之以情.單點突破.這可是我老謀深算的幕僚我老媽的分析.根據他的分析,每個人該說什麼話,會有什麼反應,要如何打動他們,一一沙盤推演. 也感謝許多老師私下偷偷告訴我哪裡做錯,哪裡可以用替代方案.讓我的工作清單事項逐步減少. 只是也忙著沒時間上網.怎麼才沒做一兩件事情,就六點了.而早上可是大清早就開電腦作業. 星期日是基督徒的靈修日,上完教會,回家看一大長串電視節目,又讀了一本巨著,還做了家事,只是想壓抑去工作的衝動,但是還是忍不住.又去打電話聯絡事務.同事說怎麼星期天還在做事. 上任沒多久就和台大合辦國際學者演講,工作分配得當,指揮若定,助理輕鬆不少,也訓練了我們一群散沙的研究生,一一磨他們的工作品質,注重細節.再短短七天不到時間做出細膩的工程,招攬滿滿一屋的聽眾.讓院長誇獎遊刃有餘與會來賓也對我們的努力讚譽有佳,尤其最後我們還發給老師一人一張研習證書.打動這些也面臨評鑑老師的心. 學生也有成就感.助理更是高興不用累的像狗. 接著針對評鑑事項擬定對策.起草法案,修訂課程.然後一一和老師懇談.沙盤推演可能的對立.決定自己何時該扮演黑臉何時讓別人做好人. 然後蒐集企業名單,學校名單,對外接洽.晚上回家,鄰居是上市大企業,去拜訪請託. 可是這些林林總總都比不上教書和研究累. 其實說來奇怪,畢業後這幾年比讀書時還要累.我和學妹討論,他也是如此認為.我老公直接了當說你老了.但是我們又沒老到可以完全放棄研究.就像禿頭還是會仔細呵護所剩無幾的幾根毛髮. 暑假往往是我們做研究接計劃的時間.也只有此時,才有辦法整理個概要.然後靜等兩年後的揭曉.研究生不要讓我們幫他們寫論文就好,根本不敢交付給他們. 教書真的真的比這些累太多了.消耗精力.沒教幾堂課卻累得虛脫.原來心智心力的深層磨損才是最累人的. 想到開學後又要教書,小孩也上課.惶恐惶恐

上帝保佑

2007年08月02日
公開
58

第一天剛下飛機到捷克,老實說是並不是有多美好的印象.雖然事先已經知道可以坐巴士到市區,但是卻沒有明顯的指示站牌,即使問路人,說明也是模糊不清.原來他的巴士分來去不同地點搭乘. 在沒有英文指引下 我們就這樣東跑西跑,只聽一個美國人哀怨大嘆Oh Prague 結果在茫然的狀況下,竟然也讓我們搭上往不拉格的巴士. 就這樣一路順利到了不拉格. 下了巴士就是坐捷運.只看到捷運入口有幾扇沒有圍欄的小門,上面有個小箱子.來來往往的旅客就這樣穿門而入,偶爾有人將手中的票放入小箱子. 我們大感驚奇,到底捷克怎麼控制不買票的乘客呢 在台灣捷運就是許多圍欄,很少看到類似圖書館的柵門.所以我們前幾天雖然有買票,但也隨著其他乘客就瀟灑地進入. 過了幾天終於研究出他密密麻麻登印在小小幾張郵票大小的規則.原來20kc的票可以有九十分鐘的轉車時限,14kc大約15分鐘吧.而轉車的範圍跟型態也有限制.最重要的是每次進入巴士或是捷運,都要在入口的黃色小箱子蓋個章,才算有效票. 外國人的誠實教育. 所以到了第三天,我跟夥伴說蓋個章吧.坐了三天都沒蓋章真是有些過意不去.正要蓋章,有地圖天份的夥伴說不是這邊.這位夥伴真的是有空間概念,他走過一次的路大概就記起來了.但是語言較差,我們兩正是絕配. 於是沒蓋章走到另外一邊入口.到了入口,我還是說蓋章吧.依我這個在某方面靦腆的個性,照道理應該就算了,直接進去. 我們蓋了章,坐上捷運,到了要下車的時候,有位檢查票務的人員正好檢查到朋友旁邊的乘客.當時我還不清楚在做什麼,朋友就說該下車了. 一下車,我又開始研究地圖,此時前方的朋友忽然停住,一位笑咪咪的女警停住朋友,檢查票.哇bingo 當他看到我們都有票,就笑得更燦爛.我也覺得不丟台灣人的臉.我想女警會停住我們,有可能看到我們是東方來的旅客.而觀光客有極大的可能不遵守規則,尤其是東方來的. 稍後我朋友才告訴我他的同事一再叮零他要買票. 我覺得再台灣我們的誠實教育通常是用緊密盯人的防範方式,造成大部分人一種外控的心理. 但是歐洲採用的方式,不但減少人力和設備經費,也養成多數人不可僥倖的心理. 上帝保佑.我無法解釋突如其來的打票堅持.是上帝的提醒吧

Czek

2007年07月31日
公開
48

我和萬的遊記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我幾乎沒有寫景,大部分是個人心得. 十多年前,我將要回台,做了一次歐洲之旅.這幾乎是我們姊妹的.當時曾經路過捷克.說實在對捷克印象不深刻,只記得有人在過境幾小時內,成為百萬富翁:花了數百萬克朗,霎那間巴士就要開了,他只好衝到商店全買了巧克力請大家. 其次就是查理士大橋,可能當時心境灰暗,對於美景也見而不識.而這回到Czek,發現他的觀光產業行銷美學,甚至可能在產品規劃上超越英國. 我再三思量為何捷克有這樣大的創意和改變.而他的鄰國不見得有同等遭遇,即使是1992年由捷克獨立分割的Slovia也沒有這樣的美學.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捷克位於中歐,到哪裡都很便利,花個台幣1000元左右就可以到英國,七八百元就可以到義大利這樣的地理環境,促成了人才的交流.於是百花齊放,創意紛飛. 此次到捷克,是拼命拍照. 有人說,台灣人照的風景照,為甚麼不美,就是因為風景裡一定有個人,醒目的大大得印在照片中,風景模糊了. 也有人說台灣人到當地就拼命拍照,心中只想集景,焦躁的心無法欣賞美景. 說得真是,所以我自己規劃了拼命拍照的時間,我不愛照相,不是圖像型的人,所以奇摩部落格早已不用.但是之所以照相,是因為想跟孩子分享旅途. 我在拍完後,會坐下來靜靜欣賞美景.由於是自助旅行,因此可以花上把個鐘頭就這樣無所事事的坐著.呆呆的看著小花小鳥.讓陽光灑在自己身上, 歐洲人為甚麼愛曬太陽呢?位於亞熱帶的我們一定無法感受.陽光在緯度高的歐洲可是上帝的恩賜,即使是夏天,也會有刺骨的冰冷,只有靠陽光慢慢解凍,讓身子有些熱氣. 在捷克,晚上九點半太陽才準備下山.所以我們一路上,就很慵懶的走著.四點左右太陽就東昇了,到了下午一兩點才開始感覺溫暖.我們有時候就回家,睡個覺,喝喝下午茶.熱騰騰的茶水溫暖了身子,然後再出門. 喝茶是我們旅途上暇意的活動.

布拉格廣場

2007年07月23日
公開
49

話說在布拉格補了十年的文藝功力,總計看了過去兩年的文藝表演次數的倍數.這天打算去聽交響樂. > >說是聽音樂,其實主要是看歐洲的大表演舞台,想像自己是過去的貴族,坐在豪華的戲院欣賞音樂. > >為了等票便宜.我們在外晃到下午六點才去買票.一去巧遇台灣來的母女檔.我們在CK已經遇過一次,這回又見面了  > >他們聽說我們打算聽音樂,馬上報好康.有人賣700kc的票,比原價便宜兩百元.  >聽到好價格,我馬上氣血直衝,大步向前,此時賣票者跟我推銷表演內容.依稀覺得不對勁,跟早上在semetana會堂表演內容不符合.但是既然賣着確定在國家會議表演廳,且是同一天,那應該沒錯了. > >當賣者興沖沖帶領我走到賣票處,拿票給我時,我發現票面上的表演廳竟然不是最主要的semetana Hall.當下猶豫不決,我的朋友也問我該將錢給他嗎.看到票既然已經開出來 ,只好點點頭,乖乖交出1400. > > 只是到布拉格傳統劇院聽音樂,是台灣就老早準備的,千里迢迢而來,眼看就要鎩羽而歸,真是陲心肝.尤其為了探聽票價,當天除了到國家劇院探聽價格,還走到猶太區音樂廳又跑到新區劇院,來回也走三四個小時,為的就是找到好價格,好劇碼,還在超難吃的麥當勞等了兩三小時,才趕來買票,卻落得如此下場,真是莫貪小便宜. 走出劇院,頻頻回顧S大廳的劇碼,有卡門歌劇,有舞蹈,有演奏,一下子可以一魚三吃,但也是這種大雜燴讓我卻步.不時有劇院推銷員紛紛走到我身邊推銷,我問了一下情形,心想或許我可以仿效萬,在劇場外面將票轉手.此時賣我票的人緊張的走到我身邊,跟我說你聽過我們的解說,可不能看到其他的,要求退票.我說知道.還在盤算是否該賣票,推銷員問我次日會不會待在布拉格,可以明天來聽,音樂會會在S大廳舉辦.可惜我們明日要到人骨教堂,擔心敢不回來,兩頭落空. 我們離開廣場,一路上頓悟午迪愛倫的電影之所以傑出原因,因為他將小人物的懊悔猶豫描寫的淋漓盡致,一般人的人生不就是由小小的懊惱所組合的:多走幾步就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貨品,剛買的電腦次日大降價... 過了幾小時我們回到廣場,我說我再去看一眼S聽的劇碼,朋友說別去了,不好意思.但是我堅持過去,又跑到廣場進行十八相送,流連不已.再三徘徊,此時另一個推銷員跑來,問我次日可來否,我答無法,他又問十七日呢.早已回國.此時他毅然告訴我,明日從人骨教堂回來, 來這找他,他讓我們免費進場 天哪,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欣喜若狂,捷克人果然親切熱情  朋友在旁迷惑看著我,我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他也很高興. 當天八點我們進新文藝廳聽音樂,看了新文藝廳的設備,好險有換到票,否則可是後悔莫及.因為就在餐廳旁,牆還是沒有密封,可以聽到隔壁的聲響,而廳不過兩個教室大小,還是鐵椅子排排坐.另對母女大為懊悔,我們不敢告訴他我們的遭遇,我只勸慰旅行總是會有些小小悔恨,留待下次旅程. 感謝主 不過當音樂響起,所有煩惱一掃而空,音樂洗滌內心.昇華性靈. ps我現在對巴哈的air Mozart的a little night music 耳熟能詳,因為每個音樂會幾乎都是這幾首, 典型觀光客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