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我是美國人增添

2007年04月19日
公開
46

看到學生繳不出午餐費大嘆國家怎麼了 同時間,美國發生大學槍殺案.不知有沒有人大嘆國家怎麼了 台灣意識型態鬥爭,大嘆國家無亮 同一時間,美國在科威特大搞意識型態戰爭 有人大批台灣不民主不自由,卻擁抱更不自由的大陸,什麼都是好的 嚴以待台灣寬以待大陸. 看台灣只看黑暗面,看大陸只看光明面 雙重標準呀. 有人以為自己可以看到真相,殊不知,在資訊限制下,只能盲人摸象. 弟弟聽中國歷史故事,問我為何故事中說我國是中國.我說台灣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弟弟問我,我呢,我說我不在乎自己是什麼人,只要台灣安樂,當什麼人都好, 弟弟抗議他說他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覺得我好像背叛台灣.他轉而問哥哥,你認為你是什麼人.哥哥說這很複雜,不是你認為你是什麼人,你就會是什麼人.Bingo.外國大部分認為我們是中國一省,不是小小台灣自稱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外省人回到大陸被歸類為台灣人.因為我們都是同一家人了. 我認為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以世界為家.也不要因為政黨就咒罵台灣.畢竟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還是很可愛的. 台灣這幾年的確讓人憂心.我也討厭政黨惡鬥.人有選擇移民的自由,這是個人角度,無所謂對錯.台灣和大陸各有優缺點,有必要為了證明大陸比較好,就將台灣貶的一無是處嗎?不需要如此詛咒台灣吧. 要有國際視野,先從打開自己的心胸開始 跟stone 借來的 我們是決定老死台灣的人,你要回你的僑居地終老,我無限祝福。但,你也沒有任何立場以偏頗言辭誣蔑台灣!

抗壓性

2007年04月18日
公開
56

我覺得我家的抗壓性還算高 ,說來讓媽媽參考一下. 抗壓性高有時候是環境造成,不得不養成的,例如從小就是一級貧戶,每天清晨工作到晚上,還要在學 校考第一名,這種人真的是壓不死的鴨子.韌性超夠. 還有一種我個人覺得就是父母的責任. 我孩子小的時候我是盡量關懷,建立愛的基礎,讓孩子信賴父母.然後隨著他年齡的增長,我就會越變越冷血,該責罵就用力責罵,可是絕對不人身攻擊.也不用污辱的字眼. 然後就像樓上媽媽說得,有時候私下就很關心愛憐的跟孩子說明這些要求的重要性.通常孩子都會聽進去. 最近弟弟已經比較大了,我就開始要求高一點.例如分數無所謂,可是要是發現沒有訂正,就會責備他.孩子會有一堆藉口,例如老師沒有貼紙條提醒,這樣我罵更兇.推託責任. 孩子餐具亂丟,老師屢勸不聽,老師沒收,要將他餐具丟掉.可是班上同學都認為老師是說假的.我知道後,到學校去,將名牌叉子拿回來,換成一個沒品牌的 .然後請老師如果孩子沒改進,讓他自己拿去垃圾桶丟. 父母在孩子越大的時候,越該給予限制.讓他接受自己的責任.孩子應該學會負責任. 我小時候父母很嚴格,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從來不敢因為分數不好就跑去躲起來.老是幫孩子找藉口.這不是父母該做的.如果今天孩子只有一年級.那我會認為父母壓力太大了.我相信父母多少是在意分數的.可是一個已經四年級的孩子這樣做,還不即時矯正. 如果是我,我會不悅嚴肅的跟孩子說明他的行為不妥,然後禁止他玩電動或是沒收玩具一個星期.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會增加和孩子談心的時間.談心靈的問題 讓媽媽參考一下 ps 我有學生大學生父母是校長,因為臉上長一點豆豆,花了幾十萬治療,且不敢來學校上課.父母也拿他沒辦法.他的豆豆也還好 上課是趴著,因為怕別人看見.

神的帶領

2007年04月14日
公開
50

才沒幾天前在哪裡哀哀叫,工作的身心匱乏. 想不到才轉眼,神就給我啟示.之所以工作辛苦,因為沒做神所喜悅的事情,而是做塵世在乎的事情.SSCI 升等 這些在神的眼中不算什麼,我們活在神的世界就是要彰顯神,似乎在這幾天更有所感.當明白此事,心中的重擔就教託給神了 昨天去小孩學校,忽然心血來潮到樓下看哥哥的社團活動.從哥哥上小一以來,我就希望他能夠參加華得福的課程,想不到神應允我,將人聚集在一起,所以五年後的今天,我的老二得以在學校參予由一位華得福老師開授的編織課程. 話說我走到藍球場,看到一位,就上前打招呼.想不到他也住在捷克,我正好要去捷克.聊起來,發現都是主內的人也是教授.他跟我談到他放下一切,跑到世界各國觀察EOC economic of communia 這是一種發源於歐洲和南美的共有合一經濟體系,有別於資本主義的做法.他未來想裝備好,親身在台實踐. 雖然這不是我的研究主題,但是我想我可以從中得到不少啟示,而讓我的研究彰顯神的旨意. 同時,讓我晚上睡不著覺的佛教徒同事打電話來.我對於他說本位課程是形式,耿耿於懷,因為我覺得這是我盼望十多年有助於學生的課程改革.我們聊起兩人的研究室,聊著聊著,我鼓勵他不要在乎教育部評鑑,做真正有益於學生,對社會有幫助的研究室.我相信教育部評鑑的學者年紀比我們年長,一定更感受到心靈的重要性.即使我們的研究室沒有好評,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做,他們一定會感受我們的用心,認同我們的想法,然後給予可以幫助我們精進的建議. 但是具體該如何落實,我們決定回去腦力激盪,將研究,課程和設備結合起來. 我的初步想法研究室可以叫做心/觀點 落款 視野,關懷,探索 裡面可以整合目前的研究和專題.以及未來的本位課程 例如視野:商業英文簡報,全球觀點或是多元文化管理課程,批判性思考, 關懷企業與人文,職業倫理. 探索:產業實務專題,多元文化管理,批判性思考,選課諮詢,生涯諮詢等等... 可以用展覽,影片,演講,線上學習等方式,讓學生去了解非美國觀點.

學生在看著你增添

2007年04月13日
公開
45

我覺得group project跟連坐應該是不同一回事.但是之前我採取哈佛的做法倒是有點連坐關點,所以也做不下去. 我剛開始的想法是一個組裡的分數應該都一樣,即使有人混.因為這代表組員鄉愿,組長不會管理,組員放縱,他們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我給小組將組員趕出去的權利.但是如果他們有特別來跟我說,我就會將分數差異化,可是最好不要最後打分數才來. 我以前給分會嚴苛,因為我覺得學習要扎時,甚至還會查他們有沒有抄襲文獻.現在讀了書,年紀大了,給分就給的寬容.反而學生品質下降. 不過如果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會客氣的請他回去重寫. 有學生來跟我要一分兩分,為了能夠申請獎學金,我非常不贊成這種做法,因為我覺得老師要專業,更何況學生應該學會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獎學金,不可以以為可以走後門,靠人情. 這實在很難抉擇,差一分兩分有那麼重要嗎?老師的分數是絕對的嗎?何不做人情給學生?更何況他們跟我還不錯.也很幫我.還有一位的報告很努力,可是整組卻拉下他的分數. 但是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是學生的典範.我要讓他們學到什麼?如果我答應了,他們做何感想?老師很上道,可是他們學到什麼?如果我不答應,大概情誼也沒了. 再三思量,我跟學生說,我願意借他們錢付學費,可是絕對不變動分數,即使只有一分.我還趁機道德勸說.告知他們,如果他們一開始打算拿獎學金,可以跟我討論要在此堂課如何努力.我會盡力幫助他們. 後來我的小學老師知道我的做法,眼神讚賞.是的,分數金錢是一時的,百年樹人卻是永遠的. 總之現在台灣很多人,明明不是清寒,也要爭取清寒獎學金.明明沒有能力,也想走後門. 我一直記得我父親,曾經因為我申請獎學金大發脾氣.那是小學,我成績不錯,獎學金代表榮譽,不過那是清寒獎學金.我爸說我奪走需要人的權利.此事影響我深遠 ps有網友提醒獎學金的總類眾多,我想如果是那種保險的目的是回饋顧客,那去申請應該沒關係.但是一般獎學金都有他的目的和功能.很多發起獎學金的人歷經千辛萬難才籌措一個基金,不要濫用呀.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2007年04月07日
公開
15

crystal的觀察一向很犀利,直指重心,雖然沒有出國經驗?但是對美國學校的觀察卻能在短短的時日一針見血 對這本書也是一樣.這本書的書名對我有很大的壓迫感,因為我不是很喜歡競爭,卓越,優秀,成功的.一開始的確有反感.在我看內容後,書名算是聳動點.其中許多哲學理念卻很符合身於美國的東方人,兼容兩著之長.也有自主自律的哲學概念. 而Crystal問的問題正是核心,大部分人看到五分鐘專注力,可能注意的是know how.而台灣一般追求卓越的書籍也大都是know how.但是其實他在這個章節提到的是,他回想過去養育孩子曾經發生的實行錯誤,就訂定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追求眼前看得到的成果,而是培養孩子人生的基本能力. 其中為了四歲的姪女,他想培養面對基本學校課業的能力.於是他為孩子進行在任何場所都可以坐上一段的訓練五分鐘是他一開始針對姪女的年紀和個性以及短暫待在他家所需要的基本力估算出來的 一開始他也是擔憂別人的批評,因為似乎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只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他相信這種方法在於培育孩子的意志力並能集中精神. 我想M & S之所以會特別提出來,應該是這背後的哲學所感動吧. 以我這些年來教書的感覺是,我們大專生多的是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不願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忍耐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比爾和張女士的想法也反映許多學習者的行為

壯遊前的省思

2007年04月06日
公開
21

人在不同的時間點一直有些上帝交派的功課,年輕時候可能是擺脫父母的控制,結婚時是和另一半的磨合,去重新看待不同的價值觀.而到了中年,面對自己的有限可能是另一項作業. 最近兩次生病,在聆聽醫師的宣判時刻,內心感覺有如站在懸崖邊緣,只要一個小指頭輕輕一推就可以將你推落谷底,這是年輕時候有大把光陰絕對無法想像的. 人的脆弱和侷限在步入中年後尤其可見. 想想看,過不了多久,可能就到四字中間,要邁入老年階段.自己是否可以把握殘留的體力,去做真正自己喜愛的事情. 其中,和孩子共同體驗異國的風情,是我喜愛的. 取得博士學位後,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工作作息,希望不要如此勞累.現在大致調整良好.我的課程這七八年來一直是基本鍾點,現在也大概固定好一兩個課程,短期間,應該不會變動.而專題生有兩組左右是幫忙蒐集教材,一年後,教材應該就很豐富. 現在會影響親子教養時間的,該是我的研究.還好,這幾次生病,讓我反思,我該將最寶貴的時間分給會受影響最大的孩子,這雖然了解,但是一直無法真正放心,或許是最近幾天休假,慵懶得度日,讓我有如此的心情.我故意不回學校取得研究資料.就任遊寶貴光陰流逝.這或許是好的開始. 當然我不是說隨時注意孩子的課業,但是至少有心放在孩子的人文教育上. 而不是放牛吃草. 我們看了幾部得獎電影,討論蒙古目前在流失的傳統文化.也買了價格1200,中華五千年曉明出版社得CD故事,打算有系統的聽中國的故事. 這是為了和孩子壯遊中國前的準備. 打算明年請一年假,和孩子共同遊歷中國.去看古城長安,壯闊的天山,萬里長城,敦煌石窟,可以的話坐上火車橫越西伯利亞. 我打算送給孩子一些人生不可磨滅的感受

威權與教學

2007年03月22日
公開
16

青說得很能直指核心 我所敘述的 可以畢業品質一定是高乎老師要求水準,然而要達到這個品質就需要很強的push力量.也就是有個急迫的壓力,才會讓自己在短時間內符合老師要求的水準.如果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慢慢修畢,像我同學本來也是認為學習最重要,慢慢磨,直到合乎老師要求.當你一有這種緩慢的思想,對品質的要求就會長線以待,而無法快速達成要求,最後也因為時空變化,對品質的要求就更高了.而由於有期限壓力,就會聚集所有精力專注於此,透過經常性找老師meeting,或是一入學就開始投稿,這就是我所說得push力量.應該也是跟品質有相關的.當然我的看法來自我周遭的經驗,所以看到的是他們達成畢業品質所作的策略手段. 另外可能青一直在不錯的大學,品質的要求一直很穩定,但是七八年前,當時的博士生還不需要投稿到SSCI.只不過才幾年的轉換,變化就很大.這就是我所說得push力量的另一個重點,多些push力量,不確定因素可以減少.後續畢業的品質就不是我所有討論的. 另外威權跟民主,我可以理解你們的意思,但是我所探討的是更深層的自由意志問題.也就是民主社會可能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愚民,但是整個氛圍是相較尊重,可以成就出百分之十的精英.而單單要想到stone提到的什麼三人這種手段的把戲,就讓我興趣缺缺. 也就是我個人特質雖然也懂得鑽漏洞,但是我比較喜歡可以堂堂正正面對問題的社會. 我希望的是有一個程序相較公平的機制可以修正不公的現象.在威權的環境中,這個機制是較為欠缺的. 以我國目前的亂象,是民主淪落為討好,但是其實在全球化的壓力下,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和組織對自己的期許是符合世界需求的. 在威權的環境容易有大一統的人文思維.偶爾少數幾位突破格局的人士就被視為壯士. 但是在民主的社會,突破思考格局的人較能夠被尚待吧. 至少在台灣有為外籍勞工出聲的團體,在新加坡外勞只是被壓榨的吧 對弱勢團體的注重就讓我自豪這民主但是擺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