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祈求人人健康喜樂~阿不不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投資前必須三思的金融商品」

2006年10月24日
公開
13

投資前必須三思的金融商品 儘管銀行投資顧問樂於推薦股票基金,它還是屬於最令人置疑的投資方式之一。除了股票基金,小額投資人通過熟人或是廣告還會接觸到其他一些投資方式。下面我將具體地一一分析這些投資方式。 股票基金 許多小額投資人不把股票視為單純買進賣出的債券憑證,而把它們看成養老保險式的長期投資。從根本上說,銀行同樣是這麼看的。因此,便出現了每月向銀行定存三百歐元,買入股票基金份額作為養老保險的情況。這種方法本該讓投資人在十年至三十年之間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資本。 許多投資人相信,股票基金的風險小於單一股票。這是一大誤解,基金不過是將風險分散了而已。由於全球股市多數同向移動(無論是向上或是向下),因此,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直接買進股票或是間接投資到基金,結果都是一樣。 前面曾經提到,基金雖有經驗老到的經理人負責管理,卻盈利甚微,表現比股指還差。這一點,可以從《經理人雜誌》每年做的總結中得到證實。百分之八十的基金表現不如股指。 期貨 期貨到底是什麼呢?它是指交易雙方有義務在約定的期限,按照合約約定的價格履約的交易,標的物可以是股票指數、實物商品,也可以是外匯。 讓我們用德國綜合指數為例加以說明。我們假設,德國綜合指數現在剛好處於五千點。投資人如果在這一刻買進一口德國綜合指數股指期貨,由於德國綜合指數每一點是二十五歐元,這意謂著投資人要為這口期貨支付十二萬五千歐元。 期貨最讓人心動的地方是,投資人不用一開始支付現金,可以等到期時再用現金交割。千萬不要嘗試投機股票指數期貨!最多是為已經買入的股票避險,採取對衝手段,買入賣權。要是你的股票帳戶上的股票組成與德國綜合指數類似,不妨做空。 選擇權與選擇權證 買賣權以及買賣權憑證之間的區別是,買賣權權證多由銀行發行,時限比在期貨市場交易的選擇權要長。但從根本上說,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兩者都有在約定的期限,以約定的價格買進(買入選擇權)或是賣出(賣出選擇權)某一特定股票或是股指的權利。 但是,選擇權證的風險率相對高得多。只有當它與投資標的的行情一致時才有可能盈利。投資人如果買了股票,並不一定急著出售;但買了選擇權,投資人可是在和時間競賽。一旦股價原地不動,投資人就成了輸家。 實際上,要是投資人想得到成倍的高額利潤,選擇權以及選擇權證(Warrant)是合適的工具,只要投資人能忍受得了可能的相對高額損失的話。 但是,根據統計數字,百分之七十的選擇權以及選擇權證最後都一文不值。既便連最優秀的專家都難下斷論,一支股票是否很快或是半年後才上漲。但問題是,這類交易形式,投資人所面臨的是百分之百賺了錢,或是百分之百地虧了。而且,到底買哪支股票的選擇權或是選擇權證並不重要,即便用股指作為標的,它們都具備相同的槓桿作用。問題是,投資人是否抓得住正確的進場時點。

美人妤骨折了!

2006年10月20日
公開
7

今天先生休假,早上我們搭十一點多的電車去桃園市中正路上某命理老師那兒談談事情。 下午三點多再搭火車返回松山,走到住家前的公園時,美人妤一如往常又直接往公園裡的遊樂設施奔過去。先生先回家拿水,我就先把包包放在公園裡的坐椅上,才一個轉頭,就聽見美人妤的哭聲,不大。 抱起她後,先哄她不要哭,以後爬樓梯要小心,就把她抱到椅子上秀秀... 怎知當我看到她的左手時,嚇呆了! 手腕跟手肘之間的骨頭變型,呈現凸字;嚇壞我了,一旁的歐巴桑湊過來說:「唉唷...可憐哦!手變這樣,卡緊叫車送去病院啦!」 接著一群在公園帶小朋友玩的阿嬤、媽媽們都出聲唉唉唉.... 看到女兒手的景象,我的眼淚狂掉,趕快打手機給回家拿開水的先生,叫他趕快下來。 接著我們攔了一台計程車直飆忠孝醫院掛急診... 照了幾張X光片後,醫生診斷是骨頭斷裂,但由於美人妤年紀還小,且是沒穿刺傷,因此醫生使用拉回術,將斷骨接好,再上石膏。 過程中美人妤除了打點滴跟抽血時哭的亂七八糟外,就沒啥哭聲出現。護士醫生都說她是個很乖的孩子,通常斷骨都是很痛的,她竟然可以唉唉幾聲,還能回答護士跟醫生的問話=.= 我的天啊! 我的心好痛、好痛.... 看著女兒手上裹著石膏一直跟我說:「媽媽,我受傷了,我溜滑梯跌倒受傷了!」還跟我說:「媽媽,我愛妳..」 我真該死!怎麼會這麼不小心,讓她摔成這麼嚴重,真希望受傷、受苦的人是我啊! 公婆說:「還好只傷到手骨,頭沒撞傷,那就還好!」 唉~我真是個粗心的媽咪!心痛啊!! 祈求上天保祐,讓她的傷慢慢好起來,骨頭生的漂亮,不要造成未來的遺憾!

每月3000元,開始你的退休進行式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11

每月3000元,開始你的退休進行式 退休是中年才開始的煩惱?如果年輕的你也是這樣想,那麼在理財上,可就晚了別人一大步! 作者│張卉穎  「退休哦,時間當然是愈早愈好啊,生活總不能過得比現在差嘛!」 廣告片中,穿著白襯衫、西裝褲,坐在咖啡廳一隅的年輕上班族說。 「至於怎麼做……?」 他思考了很久,還是答不出來。 這雖然只是電視廣告片中的場景,卻也真實地反映了現代上班族的心聲──大家都知道退休的問題很重要、也知道愈早開始規畫愈好,但問題就出在,究竟怎麼開始進行比較好? 晚十年,每月要多存三倍 一般人都以為退休是中年才開始的煩惱,如果30歲的你也是這樣想,那麼在理財上,你可就晚了別人一大步!先看看數字,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試算過,如果距退休三十年前開始存錢(假設年利率12%),每個月只要存下2833元就可以達成千萬退休的夢想;但如果晚了十年開始存,金額就提高到每個月得省下10008元,才能在退休前存到1000萬。 你也許會想,不過就是4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有這麼嚴重嗎?要小心時間的複利效果!30歲開始存退休金,只要每天少喝一杯拿鐵、每月3000元就可以完成退休計畫;但40歲才開始,每個月就得多存三倍,相當於少買一件名牌衣服才能達到同樣的水準,差距不可說不大。 除了複利效果外,加上單身、少子化的社會來臨,許多上班族很年輕就開始未雨綢繆。一位壽險業務員發現,最近很多30歲上下的客戶,指名要退休規畫的商品,「特別是單身、白領的女性職場精英,很早就開始精打細算了。」 資產配置是成功關鍵 不過,市面上眾多投資商品,為何獨鍾保險來做退休規畫?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它穩定而保本。相較於股票、基金有下跌的風險,對於只要股市稍微一波動就睡不著覺的投資人,用保險商品來做退休規畫,是相對安穩的做法。即便是可以承受比較多風險的年輕人,也必須將資金的一部分比重放在可以保本的商品上,才不至於血本無歸。 因此,統一安聯人壽副總經理楊承清就認為,退休理財計畫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資產配置。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一百個人當中,只有五個人可以富足退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沒有準備足夠的退休金?關鍵就在資產配置不當和理財計畫的半途而廢。長期追蹤美國八十個大型退休基金的操作績效,可以發現這些基金成功的關鍵,不是選股功力(占4.6%),也不是看對進出場時間(占1.8%),而是適當的資產配置(占91.6%)。 要怎麼配置資產呢?楊承清認為,要看投資目標、個人資金多寡、離退休的期限、可承受的風險能力和景氣循環來定。考量的因素包括了:選擇適當的理財工具、評估個人風險承受度、掌握適當的投資時機,以及依不同的人生階段做適當的規畫。 計算每月提撥的錢 體認了退休愈早開始愈好,以及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接下來就要開始執行退休計畫。究竟每個月要提撥多少錢在退休規畫上?第一步,要先了解自己的收支狀況。就是扣除必要的開支之後,每個月還剩多少錢? 國際保德信首席壽險顧問姚文英認為,「現在的卡奴太多了!」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退休是一種長期的規畫,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千萬不要利用透支來規畫。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自己每個月有多少固定收入、支付多少必要的開銷(像車錢、油錢、房貸、生活費等),結餘的錢再考慮如何配置。 姚文英認為,你所賺的錢,其實要放在四個戶頭:養自己、養小孩、養父母、養老後的自己。所以每個月提撥作為退休規畫的錢,不能低於養自己的比例。或者,也可以將退休的部分視為養另一個孩子,例如小孩的花費每月1萬5000元,退休帳戶也每月存入1萬5000元。 另一種方式,保誠人壽市場行銷部經理王惟雱建議,可以先預估退休後每個月需要多少錢,再反推回去,算出現在每個月要存多少錢。退休生活的替代率約為現在收入的60∼70%,同時要注意每年的投資報酬率要估算6∼7%才能抗通膨。 積極型規畫:投資型保單 而這些提撥出來的錢,又該買哪些保險商品?王惟雱認為,一般針對退休的保險商品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年金型、投資型,以及分紅保單。 對於積極型的年輕人,王惟雱建議可以購買投資型保單。因為年輕人距退休的時間還長,能夠承受的風險也比較高;再加上很多人剛入社會,保險的保障還沒買足,投資型保單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買到相同的保障。便宜、有保障、又兼顧投資,就是投資型保單的優點。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因為連結到基金,所以有虧損的風險。而且因為前幾年有高達70∼80%的費用都用在支付保費上,換句話說,只有20∼30%是用在投資上。所以不能夠看到基金一下跌,就立刻想要解約贖回,否則賠了基金,保險的部分也落了空。 穩健型規畫:年金險 如果一點風險都不想承受的話,姚文英建議穩健型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年金型的保險商品,特別是「利變型年金」。所謂的利變型年金就是每年存入一筆錢,等到退休的時候到,可以領回比銀行定存利率稍微高一點的本金加利息。它的優點是可以保值、抗通膨,而且保證一定能領回。 「退休的生活很像一個人走在沙漠,不知道盡頭在哪裡。有可能很快走到,也可能走很久很久還沒到。」因此姚文英建議,在所有的規畫工具中,一定要有源源不絕的特色。就像在沙漠中每隔一公里先預種綠洲一樣,行走時不需要扛一大袋水,也不用擔心不小心水喝太多、撐不過整個沙漠。 利變型年金就像是沙漠中的綠洲,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回固定的錢,生活無虞。雖然有保證能領回的優點,但缺點是目前固定利率只有1.9%左右,能賺的利息只有蠅頭小利。 依不同階段來規畫 而分紅保單是買保險兼投資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也有最低保證的保障,缺點是保費可能稍貴一點。年輕人可以依自己的風險屬性,搭配適合的保險商品。 另外,不同階段的人,也有不同的退休規畫商品。台灣人壽主管建議,單身時收入少、也沒有家庭負擔,所以可以用比較積極的方式、承擔多一點風險來謀取更高的報酬,這個階段建議可以買投資型保單搭配年金型商品。 已婚的族群因為家庭的責任加重,降低了風險承受的能力,所以可以買分紅保單搭配年金型。特別是已婚有小孩的族群,因為有一筆長期的教育費用要考慮,所以比較沒有太多錢可以放在退休規畫上。因此,姚文英建議,與其拚命把錢用在逼子女上太多才藝班,不如把其中一部分專款專用,固定提撥一筆錢放在退休帳戶裡頭,才能夠真正存下錢,也讓自己的理財規畫更完整。 (本文摘自10月號30雜誌)

「短•中•長線」你最容易犯的10大投資陷阱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12

「短•中•長線」你最容易犯的10大投資陷阱 短線、中線、長線,無論是哪一種投資屬性,都有各自必須小心規避的投資陷阱,以及專家提供的正確操作態度。 文�楊紹華 對於投資,不同個性的人有不同的企圖與做法,短線投機、中線操作、長線布局,就是投資市場眾生相裡的三種基本形態。 不同的投資形態,有各自適合的投資原則,但在實際進行投資時,「人性」卻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凌駕於這些基本原則,進而影響整體效果。投資之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即曾說過,貪婪、害怕這兩種人性的錯誤運用,就是造成投資失利的主要因素,而從這兩大人性錯誤運用的延伸,不少專家認為,無論是進行短線、中線或長線的投資操作,都將面臨到各自不同的許多危險陷阱。某種程度來說,看穿這些陷阱,就像是在投資地圖上預先發現潛藏危險,必須及早警覺,才能出發。 「短線」投資四大陷阱 •資訊掌握不足 •不甘認賠停損 •不願輕易停利 •選擇低風險股票 以短線來說,投資陷阱多半來自於「貪」。二十年前台股從千點直奔萬點的過程當中,台灣曾被國際媒體稱為「貪婪之島」,當時初入股市的華頓投信投資長邱華創回憶:「大家好像被投機致富的神話沖昏了頭,很多人因為急於搶短致富的心理,在完全沒有掌握任何投資資訊的情況下投入股市,並且,似乎也沒有停損、停利的觀念。」 而資訊掌握不足、不甘認賠停損、不願輕易停利,正是短線投資的三大陷阱。首先,市場的長期走勢雖有周期規律可循,但短期波動卻會受到各種消息面的影響,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消息變化,也就無法掌握市場短期動向,遑論短期投資。 此外,相較於中線或長線,短線投資的利基是「提高獲利的頻率」,而非提高單次獲利的幅度,同時,也藉由不斷轉換投資標的,來規避單一個股的風險。而若在一次錯誤的短打當中不願認賠抽身,決定長期抗戰甚至企圖加碼攤平,或者,在股價上漲之後不願獲利,而是期待它能一路強攻,那麼,也就開始失去了短線投資藉由轉換標的來規避風險的效果。風險會有多嚴重呢?全世界最知名的投機炒家索羅斯(George Soros)有句名言:「注意風險,它可能讓你一早醒來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當然,你可以很阿Q地自我安慰:「既然被套,乾脆就把這些股票視為長期投資。」或許吧!但請先問問自己,買進這檔股票時有沒有評估它的「長期投資價值」?基本上,適合用來短線投機的個股,多半股性活潑,但公司營運體質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而適合長期投資的個股則正好反之,穩定度高,但股價短線波動有限。如果你的股票屬於「長期投資型」,那麼,雖然值得恭喜,但恐怕你也得接受另外一個不幸事實:「其實你並不懂得短線投資」,因為,用「營運體質」這種長線思維來進行短線投機的選股,等於是期待一檔牛皮股可以讓你短線獲利,是種緣木求魚的謬誤。 「中線」投資三大陷阱 •急於停損的心態 •心猿意馬轉換目標 •刻意避開波動市場 至於中線投資人,目光焦點則通常放在一個波段循環的峰谷落差,谷底買進、高峰賣出。當然,要精準判斷峰谷的位置,並不容易。因此,投信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並且設定停利點的方式進行。定期定額的好處是市場愈跌買得愈多,在此之下,自然就能達到「接近谷底時積極布局」的效果,而只要搭配停利點的設定,則能賣在相對高點。 聽來簡單,但在這趟橫越峰谷的中線操作中,其實也存在不少投資陷阱。首先,要避免「急於停損的心態」。中線投資人往往會在景氣自高點翻轉向下之後找尋低檔買點,但除非買在絕對低點,否則在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之後,難免「現買現賠」,開始擔心害怕,「因為害怕而停止扣款,也就失去了『愈近谷底投資愈多』的效果。」蕭碧燕表示。 此外,不同的產業、市場,都有不同的景氣循環,因此對中線投資人來說,最怕的就是受到市場流行題材變化的影響而心猿意馬,「這個市場還沒開始爬,就轉到另外一個市場去,結果當然一事無成。」談到市場,蕭碧燕特別建議投資人鎖定國內股市,一方面對於指數波段周期較能掌握,另方面,台股相對活潑,峰谷之間的落差較大,獲利容易顯現。若因為過度擔心風險,而從海外市場當中選擇沉悶牛皮的股市加以定期定額,搞到最後,可能淪為長期投資了。 「長線」投資三大陷阱 •重視停損、停利點 •以新公司為投資標的 •急於應付環境變化 相較於短線投資強調停利、停損點,在長線投資,首先要避開的陷阱卻是「重視停利、停損點」。長期推廣「緩慢投資」觀念的富達投顧總經理王友華表示,「考慮停利或停損,代表你仍然只是短線或中線的投資心態。」事實上,長線投資所要掌握的利潤,並非來自於股價或指數表現,而是個股或基金投資組合的「內涵價值成長」,當然,投資標的可能會跌價,「但投資市場有個真理,時間終會還給好股票一個公道。」王友華強調。 說穿了,無論是選股或操作,長線投資的重點就是要摒除所有外在環境干擾。財經作家許啟智表示,在選股時,不少人會從市場流行的「新興產業」下手,認為新興產業代表未來長期成長可期,值得長期投資。但新產業、新公司,存在許多未知風險,且無法從足夠的歷史資料來判斷其經營績效、公司體質及經營者的誠信、能力等,其實並不適合長線持有。 此外,「曾看過一些想靠台塑股票養老的投資人,卻因為聽說塑化產業景氣變差,而在低點賣掉持股。」許啟智認為,長線投資的好處之一是讓自己在緩慢從容的心態中進行投資,維持生活品質,如果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急於應變,就失去了長線投資對於生活的正面意義。 巴菲特曾有一句經典名言:「就算聯準會主席對我透露未來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既定做法。」巴菲特以長期投資聞名於世,他的觀念是,既然選擇這檔股票,代表你相信這家公司經營者的應變能力。所以,投資人的最佳策略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安心生活,繼續這趟從容優雅的長期投資。 (本文摘自9月號30雜誌)

走對下一步─掌握你的人生棋盤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21

走對下一步─掌握你的人生棋盤 從一而終、跳槽、轉行 30歲開始,該怎麼規畫自己的職場地圖?工作的黃金年限縮短,但摸索期卻是無限延長。以致許多人屆而立之年,還惶惶然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這,就是多數30世代的職場寫照。 作者:楊紹華、張卉穎 人生像一盤棋,面對棋盤上的變化,我們需要不停地布局和選擇。尤其年近30,情勢更是近乎一盤棋賽的關鍵階段,遭遇挑戰、面臨抉擇,很快地決定了我們人生下半場的幸福。 人生棋盤上最困難的抉擇,是職場生涯如何前進。從一而終、跳槽躍進、轉行再起,乍看之下,這不過是道只有三個選項的單選題,然而無論選擇哪一條路線,都難免會在自我實現與客觀環境之間出現掙扎,在發展空間與未來風險之間感到疑惑。如果沒有明確的思維邏輯可循,猶疑之間,恐怕也就蹉跎了一整盤的人生棋局。 聯合人力網總經理沈瑋認為,從前22歲進入職場,到30歲已經有八年的養成期,正是擔當中階主管、摩拳擦掌進入權力核心的時刻;但現在的30世代求學期間拉長,平均25.28歲才進入職場,到30歲工作個兩、三年,「還是非常地嫩!」 養成期縮短,而退休年限卻提早到來,使得工作壽命比從前少了一半。過去的終生僱用制,工作年資可能長達四十年;但現在,上班族40多歲就面臨工作危機,可工作的時間比從前足足減少了一半。 在職場上不能再用過去慢慢累積的速度來養成,「誰累積得快,誰就能在35歲前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愈早確立自己的職場方向愈重要。104人力銀行總監邱文仁就認為,30歲前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職能」,並且補強自己的不足之處。 《30雜誌》整理出三種不同的職涯道路:同一個公司或產業從一而終、跳槽、轉行,幫助你在確定自己的興趣和核心職能後,縮短摸索的時間,更快到達預定的位置。 (本文摘自8月號30雜誌)

進這三種公司就對了!

2006年10月12日
公開
13

進這三種公司就對了! 作者�李康莉 攝影�吳毅平 鄭錦翬 現任優駿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對於工作經驗尚淺的人來說,前幾份工作是打底的黃金時期,公司的選擇非常重要,我建議要慎選下列條件的公司: 選有教育訓練的公司 沒有系統化訓練的公司,優秀的人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從自己的嘗試與錯誤(try and err)中學習。但是有訓練資源的公司,會有系統地培養你經營產品的能力、談判技巧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的能力,甚至衣服怎麼穿、西餐怎麼吃的品味能力,都是科技業的基本職場競爭力。 選大公司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論你從銷售開始、還是從技術專業人員開始,在科技業每一條路都有出頭天。但是重點是「輪調」。一個崗位上三到五年,有機會歷練其他的部門,會帶給你管理階層所需要的全方位視野,能精又能深,進入大公司比較有這樣的機會。 選品牌名聲好的公司 很實際地說,如果你進入的公司,有一個比較好的品牌,靠著自己的努力之外,你也比較能獲得「名牌」的加持,讓能見度提高。在一堆履歷表中,你的「品質」、「名聲」獲得最起碼的保障,其他有名的公司也比較喜歡用這些公司出來的人。你的履歷表會比較漂亮、也會為你開啟很多下一步的門。 年輕成功者的心態 至於成功者的心態,因為多年從事高科技產業高階主管的人力仲介,我看過許多成功的人,其中不乏年紀輕輕就很有成就的。我發現他們起碼都是兩種情況的交集:一、了解自己;二、了解產業或公司的需求。尤其當你年過30之後,務必專注在尋找與加強自己的優點,不要再花時間彌補自己的缺點了。因為過了30歲,代表別人已經花了五到十年的功夫,他的優點若正好是你的缺點,你再怎麼努力都很難超越。像高爾夫球冠軍Tiger Woods,他的沙坑也打得不好,但是只要適當地管理缺點,專注在專長上,一樣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另外,成功的人有目標,會提前規畫自己的人生方向。成功其實很多元,如何定義成功,真的要看每個人的價值觀。經濟自主是一個基本的標準,但所謂的自主,每個人價值觀不同,有人要有名有利、有人年薪500萬元才能維持名牌雅痞的生活、有人每天修花剪草風格非常簡樸。但是80%以上的定義是「經濟面無憂無慮」,年輕人愈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愈能比別人獨立且洞燭機先。 年輕成功者的條件 成功還要有哪些條件?以科技產業來說,不管最後你要成為業務部門的副總、行銷部門的副總、還是技術部門副總,至於總經理,我都可以從這些早熟而成功者的身上看見兩種特質──超乎常人的「熱情」與「能力」。所謂的熱情,是你有一份內在的驅動力,不論來源為何,在環境變化迅速頻繁的科技產業,能支撐你度過各種逆境。能力則代表著適才適所,所謂的找對工作做對事。 30歲世代的年輕人如何培養上述的特質?我的答案是持續地累積。若是你剛出社會,我建議不要太快換工作,一份工作起碼做三年。不然那個專業內涵的「味道」出不來。另外我建議找你的老闆去談你的career plan,(當然前提是先把自己的分內的工作做好),因為你的優缺點他都最了解,會告訴你一些reality side,與你可以發展的方向。在科技業到了八到十年,我建議你「應該」要換工作,才能保持與外界鮮活的接觸,避免成為煮熟的青蛙。 總之30歲以前不要去想自己的「頭銜」,或是「領域」在哪裡,先把自己被分配到的專業做好,才能開拓未來的人生。過了35歲,「成功」會成為你的「本能」。 (本文摘自5月號30雜誌)

規劃退休-國人最愛儲蓄險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14

《摩根富林明》規劃退休 國人最愛儲蓄險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國人規劃退休金最愛用什麼工具?第一名是儲蓄險、第二名是投資型保單,第三名則為銀行存款,定期定額排到第四名,顯示國人投資心態仍較為保守。 11年前,世界銀行提出退休金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公共年金:強制性的社會安全制度,第二層是企業年金:任意性的勞工退休金制度,第三層是個人年金:任意性的商業保險儲蓄制度。台灣去年實施的勞退新制,就是要強化第二層—企業年金的功能。 但世界銀行後來修正退休金架構為五層,五層架構中,最需強調的仍是個人提撥與企業提撥兩部分。三層式退休金架構顯然不夠,從國內實施勞退新制的「投資績效」,只夠讓退休族多買一罐可樂,就可以知道,退休資金最好還是「自己來」。 摩根富林明集團7月針對台灣投資人做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人都願意每個月最少拿出3,000元投資,較過去做的調查都明顯增進,投信業者表示,這跟去年勞退新制上路有很大的關係,愈來愈多的人普遍都能接受退休理財的觀念。 除勞退新制及勞保、公保退休金,調查也發現,現在有自行規劃退休的投資人,最愛的理財工具仍是保險,能算出未來可拿回多少錢的儲蓄險最受歡迎,高達22.9%,第二名是投資型保單13.7%,第三名是銀行存款11%,第四名才是定期定額買基金10.9%。 投資金額方面,不計算勞退新制自提部分,有54.9﹪的投資人表示願意每月再額外提出3,000元至2萬元累計退休金,其中,又以每月投資5,000元至1萬元的比率最高,占20.6%。 讓人注目的是,另外還有3.2%的高收入投資人表示,每月可以額外提撥10萬元以上的金額做為退休規劃投資,顯示高收入族群也會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這項調查是摩根富林明集團委託客戶服務委外公司台灣優勢客服科技執行調查訪問工作,於6月12日至7月8日晚間進行,共訪問1,018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之投資人,投資人的定義為最近一年內有買賣股票、基金、選擇權、房地產者,(但不包含存款戶、購買壽險或儲蓄型保單者)。抽樣方法採用台灣地區住宅電話號碼後兩碼隨機抽樣人員訪問,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2006/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三大投資武器 依年齡交叉運用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沒有一種理財工具可以行遍天下,單靠一種投資工具,讓投資人從零歲用到100歲。傳統保險、基金、投資型保單三大類不同投資工具「功效不同」,銀行建議民眾,可以依不同風險屬性,交叉使用。 一般理財商品著重在獲利,靈活性高,通常波動度也較大,像是台指期貨、選擇權、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好處是變現性大,可隨時提領,成長性高,通常股票與股票型基金都有抗通膨的效果,但是缺點除了可能虧損之外,對於家庭的保障不夠。 傳統保單雖然風險低,波動小,也都有保證最低收益,保障性足夠,可以提供家庭保障需求,靈活性與變現性不如一般理財商品,獲利率通常也是輸一大截,如果純綷要拿傳統保單來規劃退休金恐怕遠遠不夠支應退休需求。 中信銀財富管理協理黃培直建議,剛結婚的上班族,首要就是風險規劃,現在通常都是雙薪家庭,失去夫妻任一方,經濟都可能會面臨崩解的壓力,保險就是第一項財務支出,另外,最好再拿出10%資金購買定期定額基金,預備長期退休抗戰。 黃培直說,如果此時還沒購買保險,或是財務支出較緊的上班族,不妨考量購買投資型保單,每個月千元起,就可以用一筆資金滿足兩種需求-投資與保障。 40歲到50歲這個階段,都是領薪水與事業的最高峰,這階段的家庭負擔也會較小,黃培直建議,此時應該將月薪的三成至五成,規劃自己的退休理財。 摩根富林明投顧認為,這個族群適合投資穩健型股票基金並可搭配債券型基金,保險部分則一定要有壽險以及儲蓄險。 逾50歲通常距離退休剩下十年至15年,最晚在此時要布局自己後半生的退休生活。 銀行指出,此時投資風險忍受度已逐漸降低,而且退休後意謂著不再有月薪固定入帳,除非是房東仍然有房租固定收入,否則這時候資產通常是有出無進,理財更是需要保守。摩根富林明投顧建議,最多只能拿出三成退休金出來投資,而其中投資在風險較大的股票型基金部位,則只能低於三成,以能持盈保泰。 黃培直說,除了基金投資要更穩健外,也應該開始規劃年金型的理財工具,包括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或是投資後以每年取回本利的連動債,或是退休安養信託,以自益信託結合投資理財,在退休後固定收取資金。 【2006/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三大健康指標 打造超完美退休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想完全退休,讓退休生活比工作時更有活力,宏利人壽副總裁黃旗興認為有三大健康指標,必須事前從「生理」、「心理」、「經濟」著手,才能打造超完美退休計畫。 黃旗興從自己周邊朋友的經驗發現,想要「好命退休」,讓退休生活保持快樂、活力,一定要趁早做好退休準備。台灣人口結構老化已是擋不住的趨勢,消費者也應積極思考,要如何讓自己達到完全退休、快樂退休,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為自己量身訂作超完美退休計畫。 準備退休生活是項超級大工程,事先要考慮到問題不少,例如,要住哪裡、每天要花多少錢、要不要安排定期出國旅遊等,這些關係到「經濟」問題。 雖然勞退新制已實施年餘,但想靠雇主每月提撥薪資6%,據統計,迄今每個人的勞退帳戶僅增值100多元,根本無法應付退休生活所需,黃旗興建議,先算出所得替代率後,再利用投資型保單等商品補足資金缺口。 不愁吃穿後,想要生活快樂還得以生理、心理兩個層面的配合。很多人想到退休生活就是希望可以環遊世界,但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只能落為空談,專家建議,成人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平時保養,老來就有健康身體。 退休後生活面臨極大轉變,包括身體、心理的調適,讓老人出現憂鬱症的比率節節高升。黃旗興表示,如果從現在就培養興趣、退休前做好生理準備,就能讓退休生活擁有身心靈三方面的超完美退休生活。 【2006/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感恩雞婆葉媽分享~

買基金-理柏幫你挑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16

買基金 理柏幫你挑 【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境外基金實施總代理制後,愈來愈多基金進入台灣,投資人雖然有更多選擇,但也可能因為基金數目太多而眼花撩亂。理柏基金評級出爐,投資人可依此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 投資海外基金已蔚為風氣,但基金數目繁多,除了公司及基金知名度外,很多投資人只能根據短期績效來選基金,最後卻發現選錯基金。 理柏(Lipper)表示,傳統單一式的基金評鑑指標未盡周延,因此推出「理柏基金評級系統」,以投資人為中心,同時讓篩選基金流程更具信賴感,以客製化方式幫助投資人達成投資目標,避免買到不合適的基金。 理柏台灣研究經理馮志源表示,只要基金具有三年以上歷史價格資料、同型基金達五檔,即符合「理柏基金評級系統」的評級資格。 到8月底止,目前在台灣註冊可銷售且具有三年以上價格歷史的股票、債券及混合型資產開放式基金共有1,042檔,具可評分標準基金則有864檔。 「理柏基金評級系統」在台灣推出的評級標準主要有三,包括總回報、穩定回報及和保本能力。總回報能力找的是具有較高總報酬的基金,穩定回報要求的是較高的穩定性和風險調整報酬,保本能力則計算基金負報酬率的時間,挑出有較高保本能力的基金。 一般投資人挑基金時,通常只看總回報,但總回報高的基金可能波動高、風險大,不適合穩健或保守型投資人。理柏為鼓勵基金經理人追求穩定回報,因此在頒發理柏基金獎時,都會以穩定回報為主要評選標準。 在「理柏基金評級系統」中,基金獲得1到5分的評等,獲頒為「優」的基金代表在類型基金中排名前20%,2分代表前21到40%的基金,依此類推。 以很受國內投資人歡迎的日本基金為例,單以外幣計價的基金就包括35檔一般股票型基金、13檔小型股票基金。但有些基金大漲大跌,投資人如果只看一段特定時期績效,很容易套在高點。 依理柏「三年穩定回報」標準來看,天達日本股票基金、友邦日本新遠景基金、利安資金日本增長基金、利安資金日本基金、景順日本基金美元等,都是被列為Leader的基金。 在小型基金方面,由於類型中只有13檔基金,因此排名前20%的基金只有兩檔,就是友邦日本小型公司股票基金及百利達日本小型公司基金。【2006/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穩定度+績效絕對值 優質基金照過來 2006.10.06  工商時報 @蔣國屏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6100600424,00.html ………………………………………………………… 40檔評級優質基金任你挑! 2006.10.06  工商時報 @蔣國屏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6100600425,00.html ………………………………………………………… 理柏基金評級系統 投資人的參考書 2006.10.06  工商時報 @蔣國屏/台北報導 全球基金資訊機構-理柏(Lipper),目前在台灣推出的「理柏基金評級系統」(LipperLeader Ratings),主要評級標準包括總回報(Total Return)、穩定回報(ConsistentReturn)和保本能力(Preservation)三項,基金投資人在參考使用上,可將這三項評級標準,依序以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這三種投資心態作對照。理柏研究經理馮志源表示,「理柏基金評級系統」以投資人為中心,可幫助投資人及中介機構評估基金在不同領域上表現,如穩定回報或保本能力等,進而篩選出相對合適的基金。 所謂合適的基金,不只是對的基金,而且是對投資者最有利的基金。舉例來說,有的投資人側重於報酬表現,較忽視風險;有的則著重於穩定度;有的則專注於保本能力強弱。不同投資目標投資人就應該選擇符合需求的基金。 馮志源解釋,理柏在台灣主要推出總回報、穩定回報和保本能力三項評級。所謂總回報(Total Return),是指扣除所有費用項目及包括股息再投資後所得的淨報酬,所有在台灣註冊可銷售基金,在理柏環球基金分類(LipperGlobal Classifications)中,同類型基金中至少要有五檔以上,才有資格參與理柏評級。 總回報評級每月更新,並按三年、五年、十年和整體表現計算評級,於同類型基金中,最領先的二○%為第一級,並授予Lipper Leader稱號,之後均一律以二○%為標準,再區分為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及第五級。評分愈高的基金,較適合講求最佳報酬,但未必注重風險的積極型投資人作為參考。 穩定回報(Consistent Return)則是著眼於基金經風險調整後表現,同時考量經調整短期及長期風險後相對類別的表現,傳統夏普指數計算的時候,當標準差過小時,會造成夏普指數異常偏高而失去參考性,且夏普指數對於報酬與損失評價相同,無法兼顧連續性的報酬與損失。 不過穩定回報採風險規避者的效用曲線函數計算,以三年、五年及十年等不同期間,切割不同時間序列,計算有效報酬(Effective Return),最領先的二○%為第一級,並授予Lipper Leader稱號,之後均以二○%為標準再區分為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及第五級。該項評分愈高基金,適合想持續追求穩定投資報酬的穩健型投資人作為參考。 保本能力(Preservation)主要彰顯基金資本利得的維持或損失抵禦程度,反映基金在相對於同業資產組別中,即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混合資產三種類型基金抗跌能力、保本能力的計算方法,是以歷史數據為依據,並以台幣計算,所有在台灣註冊可銷售基金按三年、五年、十年和整體表現期間,計算每月跌幅的總和、計算評級,領先的二○%為第一級,並授予Lipper Leader稱號,之後均以二○%為標準再區分為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及第五級,評分愈高的基金,較適合不能承受高風險的保守型投資人。 理柏並與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合辦基金『金鑽獎』,明年正式邁入第十屆,其中海外基金由理柏(Lipper)提供,並以其理柏環球分類(Lipper Global Classification)作為基金評審分類之依據;各類基金均應至少有十支(含)始列入評比。不同類別之基金分別進行三年期之「穩定回報」(Consistent Return)計算,並就各類別「穩定回報」值最高者得獎。「穩定回報」為理柏專有風險調整後績效指標,亦適用於Lipper Leader「穩定回報」評級。 ………………………………………………………… 晨星基金星號評級 強調風險衡量 2006.10.06  工商時報 @蔣國屏/台北報導 美國晨星公司(Morningstar)表示,將基金星號評級引入香港和台灣地區,主要是希望藉著Morningstar星號評級,協助本地投資者簡化分析和篩選基金的程序。有鑑於在台灣市場推出的基金,在投資目標方面非常多樣化,因此晨星把台灣認可基金按資產分布及投資焦點,分成四大類共五十五個組別。通過分組評級方法,讓投資者實現「蘋果與蘋果」的比較,從而更容易分辨出某類型組合中較優秀標的。 Morningstar評級方法是將同一組別的基金,根據風險和費用調整後表現進行比較,對具三年或以上績效的基金給予一至五顆星評級。由於考慮到投資人最憂慮的投資損失問題,Morningstar星號評級特別強調對基金下跌表現予以評估,在計算期內,基金跌幅愈大,其星號評級便會愈低。簡單來講,Morningstar評級方法會對有穩定表現的基金加以表揚,並對風險嚴加處理。Morningstar根據風險調整後收益指標,對同組基金中評分最高的一○%,評級為獲得五星的最高評價,之後的二二.五%評級為獲四星,接下來三五%獲三星,再接下來的二二.五%得二星,餘下的一○%則只獲一星。Morningstar並提供三年、五年及十年的評級,再根據這三個時段的加權評級結果,得出基金的綜合評級,星號評級會於每月月初更新。 此外,晨星並建置有股票及債券投資風格箱(Morningstar Style Box),讓投資人了解所選基金的投資風格,如價值型或是增長型等,從而透視其未來基金表現傾向。投資人也可參閱晨星基金分析員為個別基金提供關於管理層、基金投資策略結構等的評論,對有關基金作深入了解。選出合適項目後,投資人還可利用晨星網站提供的「投資組合經理」(Portfolio Manager)去全面評估個人基金組合。 不過晨星公司也強調,投資者決定基金選項時,首先需注意,如基金經理人有變動,星號評級不會隨之改變。因此,評級結果可能只反映了前任基金經理管理該組合的成績; 其次,Morningstar星號評級把投資目標相近的基金歸類比較。若某組基金於過去三年的收益均為負數,該組的五星級基金表現亦可能是負數。 另外,也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評級下降作為拋售基金的指引。Morningstar星號評級的轉變,並不一定表示基金績效表現下跌,可能只是同組內其他基金對手表現較佳所致。 ………………………………………………………… Micropal星號評級 重視基金中期報酬 2006.10.06  工商時報 @蔣國屏/台北報導 Micropal星號評級為基金評鑑公司S&P Micropal為協助投資人鑑定某基金的表現,以及該基金相對於其他同類型基金的表現是否穩健,而發展出來的一項評等標準。 該公司表示,Micropal星號評級是將每檔基金過去三年的表現,加以風險調整之後,再以該基金風險調整後報酬率與同類型基金相比較,位於同類型中前一○%者,評為五星;排名前一一至三○%者,評為四星;排名前三一至五○%者為三星;排名前五一至七五%者為二星;排名在七六至一○○%者,即為一星;成立未滿三年者,則不給予任何評等。 評等為三星(含)以上的基金,表示其過去三年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在半數基金之上;而評等在二星(含)以下的基金,過去三年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在半數基金之下。Micropal評等計算方式是先將各基金每個月績效表現,減去同類型平均後所得出的相對績效,再計算過去三年每個月相對績效的平均值,同時再將三年相對績效平均值除以該基金過去三年相對績效波動性,分子代表績效,分母則代表波動度(標準差),數字愈高代表領先其他同類型基金的能力愈好。 根據Micropal的評等方式,基金績效的取決,是來自於經過風險調整後的三年報酬率。有些基金或許報酬率很高,但由於波動性(標準差)大,有可能評等反而比報酬率較低的基金為差。 因此基金績效除了觀察報酬率表現之外,還須將風險程度納入考量,因此相同報酬率的基金有可能會有不同的評等,而具有相同評等的基金,也可能報酬率的差異相當大。 值得注意的是,Micropal的星號評等,是僅以中期報酬(三年績效)為評比標準,並未考慮短期以及長期績效,因此相較於理柏(Lipper)或晨星(Morningstar)另外二家評級,顯得較為單薄;另外,也可能會出現基金長期績效表現相當突出,但因為近一、二年表現較差,基金星號評等可能相對較差的情況產生。 標準普爾基金評鑑公司並與Smart智富月刊共同合辦「標準普爾台灣基金獎」,評審標準是採取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為主,評估個別基金是否能穩定一致的超越同類型基金。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是取基金每週或每月的表現,相較於同類基金的平均表現比較計算而成。 --------------------------------------------------------------------- 感恩雞婆葉媽分享

侯文詠:「我不要「團進團出」的人生。」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13

侯文詠:我不要「團進團出」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傻呼呼地跟著團走,結果永遠看不到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作者│楊紹華 攝影│李芸霈 人類建立了制度,努力維持制度運行,然而,制度的種種標準規範,卻又回頭主宰著眾人的行為與想法。那麼請問,人與制度的關係,究竟是大於、等於,或著小於? 在創作時,侯文詠屢屢企圖為此找到正確解答,但聰明如他,至今也尚未能夠解開這個「迴旋邏輯」似的詭譎習題。《白色巨塔》、《危險心靈》兩本小說,分別討論醫療、教育的制度問題,隨著情節發展,大快人心的結局幾近呼之欲出,這才發現,其實主角終究還是迴旋於制度之內。或許,侯文詠真的難以找到萬無一失的標準答案,於是只能留下無解之解。 即便,他已證明了自己的確能夠脫離制度。 「這個制度不能讓我感到快樂,制度之內的侯文詠不會是真正的侯文詠。」 1997年,侯文詠36歲,毅然辭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的工作。「我應該可以繼續往上爬,至少,可以混個醫學院教授來當。」他預想著自己在醫院制度之內的未來,一條恐怕沒人願意放棄的路,「但我很清楚,這個制度不能讓我感到快樂,制度之內的侯文詠不會是真正的侯文詠,因此我必須跳開。」 要跳開的不只是醫院制度,還包括了整個社會體制長期型塑的刻板價值,「在我的老家,有人當醫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說到作家,恐怕沒人理你。」以此延伸之後,你會發現侯文詠竟也擺脫了父母的期待,即便這份期待包含了絕對的溫柔,但誰說不是一種最強大的制約力量? 依據侯文詠的記憶,關於「離開醫院」這個念頭,他至少想了十年之久,「我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才確定自己累積了足夠的實力和經驗。在我眼裡,這些實力和經驗就像籌碼,一疊疊地累積,終於足夠讓我擺脫重重制約、換得自由。」 原來,侯文詠是個會「算計」的傢伙!「我常在想,當了這麼些年的醫生,寫了這麼些本書之後,究竟,這些籌碼能為自己的未來兌換什麼?」1997年,當侯文詠再次算計這個問題時,腦海浮現出了兩組選項:A、榮耀與權力;B、更多的自由時間。當然,他選了B。 「典範是社會要的謊言!拜託,不要把我寫成值得效法的典範。」 「一方面,我本就渴望更多的自由時間;另一方面,如果我不跳開,那麼,我恐怕會成為集名醫、名教授、名作家於一身的『典範』,而在我的觀念中,這種典範,其實只是一個『社會要的謊言』。」 「典範是社會要的謊言!」話似乎說得重了些。他解釋,普羅大眾所期待的典範,其實只是社會制度底下的一個樣板,藉此,狹隘地定義了何謂「成功」。人們渴望成功,開始循著體制內的階梯努力攀爬、競爭,甚至鬥爭。然而,這塊樣板是如此高高在上,於是,體制內的多數人,窮其一生心力恐怕都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樂,「你想,這會是個什麼樣的人生啊?」 至於那些制度外的「份子」,下場並沒有好到哪去,因為他們棄離了多數人的標準,於是,也就像是一種尋常社會裡的不正常,一種畸形,成了遭到摒棄、遭到漠視、不被關心的一群。「如此看來,制度顯然存在許多違反人性的晦暗,而制度裡的每一個人、每個典範,就組成了共犯結構。」 「所以,你們今天來採訪我,拜託,不要把我寫成值得效法的典範,真的,其實我也很俗、很普通,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準時收看白色巨塔!」忽然,沉重的討論裡,蹦出一個侯文詠式的幽默。 「決定寫長篇小說後,我開始重組拼圖,試著拼出我一貫想表達的核心價值。」 沒錯,在離開醫院工作之前,「侯文詠作品」就是風趣幽默的代名詞,其所展現的搞笑程度,幾乎可以用「境界」二字形容。《頑皮故事集》、《淘氣故事集》、《烏魯木齊大夫說》,乃至於《大醫院小醫師》、老婆系列等,無一不是在極具喜感的詼諧筆觸之下,提供讀者一個笑看世事的新鮮角度,也為讀者營造一個樂觀開朗的處世空間。 於是,當《白色巨塔》、《危險心靈》忽然用了這麼赤裸深沉的手法,毫不留情地揭開制度面的暗瘡之後,人們難免開始懷疑,「他發生了什麼事?」一向幽默風趣的侯文詠,對這世界的觀感改變了嗎? 「觀感、態度、角度,什麼都沒變啦!」侯文詠開始解釋,無論是搞笑或者深沉,其實,創作的原點多半還是回到開宗明義的那個大哉問──人與制度的關係。「如果有變,那就是我的自由時間變得更多了,多到可以開始創作長篇小說。」 或者應該說,侯文詠前、後期的作品,雖然呈現方法大異奇趣,但實則具有一貫的本質。「過去的散文、短篇故事,就好像是散落一地的拼圖,在決定寫長篇小說之後,我開始蒐集、重組這些拼圖,試著拼出我一貫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而它的樣貌,自然也就不會只是一塊拼圖而已。」 可以想像,當我們把許多荒誕的情節彼此相連,赫然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很荒誕,那麼,就算還能笑得出來,恐怕,也是基於一種黑色的幽默。如此思考之下,「頑皮故事」裡面小小男主角為了獲得上台表揚機會的怪誕做法,加上「烏魯木齊大夫」對那個準備革命的考生所提出的搞笑建議,好像真的也就形成了《危險心靈》故事背後的真正核心。 「如果制度有生命,人的思考就是DNA,是DNA決定了生命的樣貌。」 「除此之外,剛好,我也認為在當前這個環境當中,小說對社會的影響力是最深刻的。」侯文詠表示,相對於散文或短篇故事,在長篇小說的結構裡,作者的形象可以藏到深處,相反的,故事主角的形象,則更容易投射在讀者的內心,產生共鳴。 「沒錯,《白色巨塔》與《危險心靈》的結局都是無解,但是透過無解,才能讓讀者開始獨立思考。」侯文詠開始闡述自己的創作企圖,「我相信人的心裡都有分辨善惡的能力,因此,當制度裡的人開始受到小說引導,能從更高的角度觀望制度全貌,開始思考何者『當為』或『不當為』之後,制度的樣貌自然也會開始改變。」 「如果制度有生命,人的思考,就是這個生命的DNA,畢竟,是DNA決定了生命的樣貌啊!」侯文詠或許已經不當醫生,但跳脫了醫院制度的他,卻能從更高的位置執行手術,試圖為這生病的制度,徹底改造DNA。 侯文詠再次開始扳著手指算計起來:「兩本小說的讀者差不多有六十萬以上,改編成電視節目後,不是我臭屁,但我想收視觀眾應該會有百萬以上,你想想看,台灣的人口並不太多,這場DNA改造工程,贏面其實不算小哩!」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 嘴巴上說沒有答案,但是擺明了,侯文詠正在努力證明人的價值絕對可以大於制度,成功的定義也絕對不會只是制度內的那個樣板。侯文詠舉例:「蔡康永的父親過世時,康永哭得非常傷心,據他說,他最感念爸爸給了他絕對的自由。」而這個自由,往往是不被社會制度的標準所認同的,「你看,這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但成功的原因是脫離體制的。」 再想想,何謂成功的人生?「對我來說,成功非關成就,只要能夠享受生命,永遠保持熱情與好奇心,就是成功。」侯文詠強調,每個人都該思考「自己是什麼」,在自己的內心裡,找到一個最讓自己感到舒服的地方,然後勇於追求,即便這方樂土似乎並不屬於制度的象牙塔內。 「當然,我並不鼓勵每個人都自我放逐,也不是鼓勵大家衝撞制度。」侯文詠試圖找個具體而適當的比喻,為「人」與「制度」的關係做個結論:「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嗎?」如果覺得導遊安排的行程合你胃口,保持熱情跟下去吧!但若明明想去別的地方,卻又不敢走自己的路,「傻呼呼地跟著團走,永遠看不到心裡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本文摘自9月號30雜誌)

科技前景耀眼 新興金磚再發光

2006年10月09日
公開
10

2006.10.09  工商時報 科技前景耀眼 新興金磚再發光 吳佳晉/台北報導 由元大投信取得總代理權的首域投資,隸屬澳洲聯邦銀行集團旗下,原本名字不見經傳的首域,這一兩年因為旗下大中國、香港基金操作績效聒聒叫,兩年報酬率高達近50%,一炮而紅,市場遂把「首域」跟「投資亞洲基金的專家」畫上等號。 跟其他新秀基金不一樣的是,首域早已開始在復華銀、北商銀兩家銀行通路銷售,目前架上共有五檔基金,包括首域印度次大陸基金、首域星馬增長基金、首域全球一○○基金等股票型基金,另外兩檔債券型基金則是首域優質債券基金以及首域全球債券基金。 特別一提的是,由於這一、兩年大中華概念基金當紅,首域旗下的中國增長金金、大中華增長或香港基金,績效表現十分優異,年報酬率動輒超過三○%、四○%以上,幫投資人大賺錢。只可惜,礙於國內政策規定,基金投資中國比重不能過高,因此,這幾檔基金不能引進台灣,與投資人無緣相見,今年六月,連首域亞洲創新科技基金也遭到下架命運,令不少國內投資人怨嘆不已。 元大投信表示,這次強力主打首域印度次大陸基金,是有原因的。因為印度是繼中國之後最具爆發性成長之新興金磚,印度國家基礎建設未來成長空間高,無論電力、電信網路、道路及航運皆較中國相對落後,且印度人口青年化且資訊科技人口密集,競爭性強。被視為是金磚四國中最具爆發成長的國家。 另外,該檔基金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請來印度本土化的研究專才來操盤,該基金經理人Vijay Tohani為印度本土專業經理人,熟悉印度市場之生態,且能充分掌握印度市場之變化,調整最適投資策略。 對於未來展望,元大投信表示,印度市場經歷過去的經濟成長後,產業結構逐漸由服務業及科技產業,取代傳統工業及農業,使原本以農業為主的印度在產業結構趨於完整健全,經濟成長將呈現強勁的成長。此外,國民所得增加亦人民消費習慣亦明顯改變,使得原本資訊產品滲透率相對中國低的印度及印度周邊國家的資訊科技產品需求將大幅提升,刺激印度國內經濟。長期而言,未來五到十年印度人口分佈將進入黃金金字塔型態,更是驅動明日印度經濟成長的主要推手。

債市火紅-固定收益基金滾熱

2006年10月06日
公開
10

債市火紅 固定收益基金滾熱 【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17次升息後,連續兩次暫停升息,債市利多浮現,吸引資金流入,投信也積極代理、招募固定收益基金。其中以房地產抵押相關債券最受投信青睞。 油價跌破每桶59美元,美國通貨膨脹疑慮撥雲見日,讓美國在上月20日的利率會議持續維持利率水準不變,債市應聲大漲。根據彭博資訊統計,全球政府債市9月上漲0.49%、新興債市上漲0.72%、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市上漲0.59%、美國高收益公司債市上漲1.39%。根據AMG統計,截至上月20日止,債券型基金已連續八周淨流入達60億美元,足以顯示債市資金的誘人程度。 此外,根據理柏資訊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國內投信發行跨國投資的各類型基金績效,全球組合型(50檔)上漲0.26%,海外債券型基金(13檔)上漲0.51%,也反映出因資金趨避效應與Fed連續兩個月維持利率不變,熱錢回流債券市場的利多。 看好債市後勢,基金業者今年便引進八檔境外固定收益商品,國內投信也積極發行固定收益商品,總計今年以來發行了12檔固定收益相關基金,申請規模突破千億元,是今年最熱門的基金類型。 在境外基金部分,除了傳統的公債與公司債外,新引進台灣的債券基金還有許多新種產品,比如摩根富林明美國複合收益基金,保誠投信引進的M&G公司債基金、M&G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

3年賺1倍的歐股還要不要追?

2006年10月02日
公開
11

3年賺1倍的歐股還要不要追? 5大理由,多頭持續到明年中 文◎Smart智富月刊提供 歐洲是一個成熟經濟體,平均經濟成長率了不起1、2%,表現在股市上的特徵就是溫和穩健,很難跟不時出現「暴衝」的新興市場比績效,但是過去3年,歐洲股市竟然讓投資人跌破眼鏡,大賺了1倍! 如果以「甜食」來比喻投資市場,那麼新興市場有著像冰淇淋消暑般的「速度感」,讓投資人有機會在短期內獲取高報酬,但是太過冰冽甜膩,卻也讓人無法一次吃太多;而起伏波動不大的歐洲市場,則如同不甜不膩、略帶苦味的布朗尼,要讓味蕾細細品嚐,才能充分體會那種苦中帶甜的滋味。因此,投資歐洲也是急躁不得,縱使短期表現並不像新興市場般搶眼,但長期下來,荷包卻能穩健增值。 而本屆世界盃足球賽,歐元區國家包辦了前四強,歐洲的消費力道與信心也是氣勢旺盛,歐股當然也有機會延續世足賽的火紅運勢。 要觀察某個市場的多頭能否持續,股市對於利空衝擊的反應是一大指標。8月10日英國警方成功攔阻恐怖攻擊份子意圖劫機的新聞,引起全球一陣騷動,至今仍餘波盪漾。事件發生當時,歐洲主要股市雖先小跌,但在一些大型龍頭股的企業財報獲利優於預期後,接下來數日,股市多給予漲聲回應,可見恐怖攻擊的陰霾並未中斷歐股多頭的走勢。 5大理由支撐歐洲後市 諸多經理人認為,現階段的歐洲股市還是不錯的買點,再加上經濟面與基本面看好,可望支持歐股多頭格局延續至明年中旬。歸納起來,專業經理人現階段持續看好歐洲的理由有以下5點: 理由1:企業財報多優於預期 在全球股市自6月中旬反彈以來,歐洲截至8月中旬為止,道瓊歐洲600指數(Dow Jones Stoxx600)中已經超過120家企業公布財報,約75%的公司所公布的數據優於預期。 理由2:企業獲利持續成長 根據Factset Research Systems估計,至8月中旬為止,道瓊歐洲600指數今年平均盈餘成長率仍為12%,並無下滑的跡象。寶源集團也預估富時歐洲300大指數(FTSEurofirst 300 Index)成分股未來12個月的企業獲利成長仍可達近20%。 摩根富林明大歐洲基金經理人田克杰表示,由於稅負降低、工廠外移到東歐,勞動成本降低,以及東歐人口消費力增強等因素,讓歐洲企業獲利近年來持續穩健上揚。 理由3:購併活動不斷,現金部位豐沛 寶源投顧企畫研究部協理張翠玲表示,私募基金融資收購與大型購併活動加溫,將持續提供歐股多頭的題材。例如全球第一大鋼鐵廠米爾塔鋼鐵(Mittal Steel)將收購全球第二大的撒賽羅鋼鐵(Arcelor),以及金融業與電信業的合併案。 根據Bloomberg的統計,年初以來歐洲企業已公布的購併總金額將近9,000億美元,遠超越去年同期的4,880億美元。尤其是企業盈餘不斷提升,許多企業現金部位充沛,在購併時給付「現金」的比例也不低。 理由4:本益比是14年來新低,股價便宜 摩根富林明集團歐洲投資團隊副總保羅.舒特(Paul Shutes)表示,歐股目前本益比約14倍,已是14年來的新低,股價相當具吸引力。 理由5:經濟數據樂觀 匯豐歐洲精典組合基金經理人楊曜維指出,從經濟數據來看,歐盟預估歐洲未來3季的經濟成長率從原先的0.65%,調升至0.7∼0.75%,代表景氣仍持續增溫;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也於8月初預估,今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可望上達2.1%。另歐洲主要國家的失業率也持續下降中,就業情況改善將有助提升民間消費力。 積極者選小型股,穩健者買歐洲區域型 ING投顧表示,歐元區從去年啟動升息循環來,目前仍處於初升段,對股市衝擊較輕,再加上歐洲基本面與企業獲利動能並未改變,經濟成長率調升、企業獲利維持雙位數成長的前提下,將足以抵禦升息所產生的負面衝擊。 不過不少投資人仍有疑惑,到底現在該投資大型股還是小型股?尤其是歐洲小型股過去3年的漲幅凌厲,未來會不會獲利空間有限? 先來看看前2年的歷史經驗,以HSBC歐洲小型指數為例,過去2年漲幅83.36%,而代表大型股的道瓊歐洲600指數則漲了40.76%,小型股的漲幅是大型股的2倍。 想要預估未來小型股表現是不是仍能延續佳績,最重要還是要看歐洲整體大環境,既然前述理由可望支撐歐洲市場不衰,便代表不管是大型股或小型股均有獲利空間,只是,在美元長期趨貶的趨勢不變下,歐元升值對於出口類型的大型股相對不利,而小型股也礙於過去漲多、本益比墊高,可能無法以過去的歷史表現來預期未來的獲利報酬率。 總結來說,現階段布局歐股,最好選擇以歐元計價的基金,至於該選大型股或小型股則依風險承受度作考量。風險承受度高者不妨選擇小型股基金;不想擔心受怕者,則可選擇大小通吃的歐洲股票基金。

買了醫療險,病不賠怎麼辦?

2006年09月25日
公開
8

買了醫療險 有病不賠怎麼辦? 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8大理賠申請技巧 文◎Smart智富月刊提供 花錢買保險,當然是希望將來若不幸發生事故時,理賠金可以派上用場。但是保險的理賠爭議不斷,尤其是醫療險,並不是有保就有賠,不免讓民眾擔憂,繳了保費卻無法獲得保障。其實,只要建立基礎知識,搞懂常見的理賠爭議,就能夠據理力爭,不被保險公司「唬弄」。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醫療險爭議與爭取理賠金的技巧。 爭議1-住院理賠日額少1天 案例:阿潘因為車禍住院,第3天才出院休養,在申請日額型住院醫療險的理賠後,發現保險公司只理賠2天,保險公司的說法是阿潘只住院2個晚上,因此只理賠2天日額補償金。 威盛保經公司投資理財部經理賴慧珠表示,如果是投保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保險公司依照「醫療單據」來理賠,就不會出現上述爭議,日額型住院醫療險便常出現上述爭議。 保險公司的理賠依據是從「就醫診斷書」上醫生所撰寫的住院天數來給付,因此像阿潘的情況是第1、2天住院,第3天白天出院,若醫師診斷書上寫2天,就是理賠2天日額,除非可以跟醫師特別情商,寫成3天,或是標註從8月12日住院至月14日,保險公司才會理賠3天日額。 爭議2-到急診室吊點滴,卻不理賠急診津貼 案例:阿寶得了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到醫院急診室吊點滴,3、4個小時後才回家休息。向保險公司申請急診津貼理賠時,卻被以「不符合理賠條件」為由而拒賠。 一般保險公司對於「急診」的定義是指在急診室待超過6小時以上,才算符合申請急診津貼的條件;或是待超過12個小時以上,就算等同住院,可以請領住院日額津貼。以阿寶的情況來看,並不符合申請門檻。賴慧珠表示,這些相關說明都可以在保單條款中找到,如果想要請領這些保險津貼,就得「想辦法」在急診室待超過一定時數以上,然後請醫生開立診斷證明,敘述從幾點幾分入院,幾點幾分離院,才能申請相關給付。 爭議3-既有病史被列為理賠除外責任 案例:阿康有胃潰瘍,因此在投保時,被保險公司要求加費承保,條款上還把胃潰瘍與可能併發之疾病列為除外責任,阿康覺得很不公平,保險公司多收他3成保費,除外責任還一堆,那不如不保。 中國人壽理賠部經理蔡榮杰表示,阿康的情況很常見,但也不是從此就無翻身機會。只要在投保後的2年內,胃潰瘍都未復發,阿康可以主動到醫院做體健,由醫師判斷是否已經恢復健康,並開具診斷證明書。阿康只要拿這份診斷證明,並填寫契約變更申請書,便可以向保險公司要求把胃潰瘍與可能併發症的除外責任刪除。 爭議4-癌症併發症不予理賠 案例:阿美得了子宮頸癌,摘除子宮後,膀胱會下垂,必須定期作復健。但在申請相關費用時,保險公司卻以「癌症後遺症不予理賠」的理由拒賠。 一般民眾常誤以為,只要我得了癌症,所有跟癌症相關的治療,保險公司就應該賠,因此「防癌險理不理賠併發症或後遺症」也是常見的糾紛,這在保單條款中已解釋清楚,有些保單會賠,有些保單則規定必須是直接針對癌症的治療,保險公司才會理賠。因此民眾還是要看看自己的保單條款,是否將併發症或後遺症除外。 爭議5-先天疾病不理賠 案例:阿珠在孩子一出生後就幫他投保,孩子在3歲時因為疝氣而住院開刀,阿珠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卻因「該病屬於先天性疾病,不在理賠範圍中」,拒絕理賠。 由於阿珠的小孩是在3歲才發現有疝氣,因此在出生投保時,並不知道有此情形。因此,阿珠可以向醫院調閱小孩出生時的健康檢查表等相關證據,證明出生時並未檢查出與先天疾病相關症狀,阿珠也非惡意隱瞞小孩病情,向保險公司申訴,或向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申請調停,這樣便能提高理賠的成功率。 爭議6-走路意外扭到腳,意外醫療險卻不理賠 案例:阿亮習慣邊走路邊聽MP3,有天為了閃躲疾行而過的機車,不小心跌倒而扭傷腳踝。他跟保險公司申請意外醫療給付時,卻被拒絕,感到很不服氣。 台灣人壽商品企畫部專案經理王永才表示,意外險的理賠定義很明確,只要是外來、突發、非細菌感染而導致的意外,引起的醫療行為,均可申請醫療理賠。因此,以阿亮的情況來看,應該可以獲得理賠。 阿亮之所以被拒,原因就是診斷證明書上的措辭,被醫生寫成「扭傷」而非「挫扭傷」。在保險公司的認定中,扭傷屬於自力所造成的,而非外力,例如走路扭到或是閃到腰,並不符合意外險「外來、突發」的理賠條件,因此下次碰到類似狀況時,不管是否真的是外力所造成,診斷證明書上只要有「挫扭傷」的字眼,就能符合意外醫療險理賠條件。 爭議7-內視鏡切除膽囊,卻無法理賠手術金 案例:阿清前一陣子做了膽囊切除手術,由於現在醫學發達,因此只要做內視鏡清除處理,並不需要真的開刀。不過,保險公司卻不願理賠手術津貼,原因便是阿清「並未實際開刀手術治療」。 除了內視鏡治療外,雷射治療算不算手術?也是常見的爭議。內視鏡或是雷射治療是否算「手術」,可否申請理賠?保險公司間彼此見解不一。有的保險公司認為一定要動刀、要流血才叫手術;有的保險公司彈性較大,認為只要保戶申請理賠的頻率不高,也有治療之實,便可比照開刀手術給予理賠。 賴慧珠強調,民眾想要提高理賠勝算,關鍵就在於「診斷證明書的寫法」。民眾最好事前告知醫師未來有申請醫療險給付的需要,請醫師在診斷證明書上的描述字眼盡量「詳述」,例如將「內視鏡切除膽囊」,詳細描述成「以內視鏡處理手術做膽囊切除」,只要在診斷證明書上有寫到「手術」字眼,保險公司便比較沒有立場刁難你。 爭議8-被醫師證明罹患乳癌,保險公司卻要求保戶提出「病理切片」報告 案例:阿芬覺得胸部有不明硬塊,到醫院照了胸部超音波與相關檢驗後,證實是屬於惡性腫瘤,必須積極治療。阿芬在向保險公司申請初次罹癌保險金時,卻被保險公司要求要提出「病理組織切片」報告,才能核准理賠。 根據防癌險的保單條款,保戶在申請相關理賠時,都必須檢附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報告單,但隨著醫療進步,有些癌症已經可以透過精密的檢驗,即使不需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也能確定為惡性腫瘤。此時,保戶可以主張「診斷證明書上確定罹癌」,即使不附上病理切片報告,也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是沒辦法成功申請理賠。因為保險公司是依照「保單條款」行事,且認定保戶也認同保單條款上的相關說明而簽名、投保,因此如果阿芬不提出病理切片報告,保險公司可以不賠。 只不過,在實務上,罹癌後需要做相關的放射線治療,或定期回門診追蹤,嚴重者也要開刀切除病變組織,在治療的過程中,保單便會理賠相關醫療支出。

趕回娘家-外婆病危

2006年09月22日
公開
12

原本有打算要搭火車回娘家,不過這幾天發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取消回娘家的行程。 沒想到晚間打電話給媽媽談事情,媽媽說外婆現在在彰基很危及,這陣子她可能都要待在那邊幫忙舅舅處理事情..... 聽到這裡,我的心好痛! 外婆屬龍,今年已經高齡91歲了,平常都很健康也愛去菜市場撿些剩菜回庭院餵養眾生(小雞、小鴨、小貓、小狗,小羊)這些是外婆放心不下的孩子們。 外婆心寬仁厚,一生從不與人計較;人生過的很愜意與無憂慮,或許也是因為外婆看的很開,所以生活才會過的很知足、很快樂.... 前些日子外婆開始吃不下東西,體力瞬間老化很多,也驟然瘦到三十幾公斤。 我的外婆,44歲才生我母親,而我母親跟我唯一的舅舅相差24歲,因此我舅舅今年也已經71歲了。外公在我母親5歲時因意外而往生,外婆的上半輩子可以說是辛苦走過來的。 看到外婆瘦到剩皮包骨,臉上罩著氧氣罩,雖然沒體力與精神;但我叫外婆,她仍稍稍張開眼看看我,我問外婆:「阿嬤,妳知不知道我是誰?」外婆很快的說:「靜怡啊!」 媽說週一住院,外婆一餐只喝幾口牛奶或雞精,週二檢查報告出來,外婆的腎臟有結石,一大一小、腸胃發炎、心率不整、肺部白了大半,懷疑是肺結核。可是外婆已經91歲了,要動取出腎結石的手術對她而言太傷體力與身體狀況。 外婆這一生在我們看起來,是過的很辛苦、很辛苦..... 舅舅跟舅媽在大表哥七歲時就離婚了,那時小表哥也才3歲大,媽媽那時才16歲,國小一畢業就在紡織廠上班。要照顧大表哥跟小表哥,外模那時也已經60歲了。 舅舅跟表哥們都很孝順外婆,尤其是大表哥(未婚),雖然十幾年前就在烏日買了公寓,但仍是與外婆住在三合院裡,照顧舅舅與外婆。 中午十一點多離開醫院,外婆正準備要去做超音波跟抽取肺部積水檢查。開車後十分鐘,媽媽突然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醫生說外婆這狀況可能拖不了幾天了!舅舅要先回家打掃屋子準備一下,因此車子又繞回醫院載了舅舅。 回家路上,媽媽又打電話給我,說醫生已經幫阿嬤插胃管了,不然阿嬤都沒吃東西,沒有體力,這樣只會一直損耗身體健康的器官~ 幸好,傍晚我們要回台北時,我再打次電話詢問媽媽,外婆的狀況... 呼吸氧氣數已高達正常指標,90多,原先只到80上下,所以若拔掉氧氣罩,恐怕就會回去老家了! 我想一定是因為都吃不下東西,沒體力,外婆呼吸很喘的樣子。 感恩上天.... 現在只祈禱外婆能逐漸康復起來,如果真是時間到了,該走了;我們也祝福外婆能一路走的無痛無罫礙。 外婆: 感恩妳生了我母親,祝福妳早日康復。 愛您的外孫女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