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mily乖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談順勢醫學-2

2008年08月19日
公開
68

書摘 順勢醫學的『相同者能治癒』(以同治同) 簡單來說,順勢醫學是一套用藥的基本原則,叫『相同者能治癒』,或叫順治法則。 比方說,切洋蔥時,你會流眼淚,像清水般的;你會流鼻水,但卻是苦澀的,在室外時會減輕,遇熱時會加劇。 若你長時間接觸洋蔥時,腦袋思維更會變得模糊遲鈍,出現種種黏膜不適,咳嗽時兼有喉嚨撕裂痛要抓著喉嚨等症狀。 然而,當你有傷風、鼻敏感或是其他疾病,只要有非常相似的症狀時,『稀釋洋蔥』 (Allium cepa) 就可能是你的救星。 『稀釋小米草』的部份症狀,卻是與『稀釋洋蔥』的正好相反,眼淚苦澀而有灼痛、紅腫,鼻水則是清澈的。同樣患上傷風或鼻敏感有這樣症狀,就可能要用『稀釋小米草』 (Euphrasia) ,而非洋蔥了。 這只是個簡化了的例子。專業的順勢醫學醫師,會更仔細瞭解你的整體症狀、疾症誘因、身體和心理症狀,然後找出一種在可以產生相似整體症狀的藥物,給你極微的劑量,刺激你的身體,產生自療反應。這就是『相同者能治癒』或順治法則的意思。 順勢醫學,又作『同類療法』,英文叫 hom œ opathy / homoeopathy / homeopathy ,源自希臘文 Homoios( 相似 ) 和 pathos( 疾病 ) 兩部份組成,意思就是說,利用能產生『相同』或『同類』症狀的藥物來治病,有別於主流西醫和中醫。 西醫過去幾百年來的主流,都是利用相反的症狀。便秘,就用一些可以促進腸臟蠕動的藥物,腹瀉,就用止瀉藥;發燒,就用冰敷或是退燒藥;血壓太高的話,就把血壓降低。總言之,是對抗身體疾病過程的方法、藥物,把症狀抑制。然而,這些方法往往造成日後更嚴重的疾病。 中醫的主流,也是『相反療法』,『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身體虛弱,就用補藥。身體有熱,就要降火 ( 或是滋陰 ) 。身體有濕,就要去濕健脾。然而,中醫治療著重整體平衡,並非局部抑壓對抗,仍算是理想的治療。 順勢醫學卻採用了完全不同的哲學。身體有便秘,會用能引起便秘的藥物。身體有熱,就用能產生熱的藥物。箇中的關鍵,是藥物的份量極低(微乎其微,連現代的科學儀器都無法驗出該藥物的成份)。

談順勢醫學-1

2008年08月18日
公開
75

書摘 順勢醫學細說源頭 順勢醫學源自德國,有二百年歷史,創始人是山姆•赫尼曼醫生 (Dr. Samuel Hahnemann , 1755-1843) 那時候的主流醫生,以放血、水銀、大劑量、多種藥物混合等猛烈的方法治病,他看見這些療法對病人傷害大於益處,於是他減少臨床工作,憑他的語言才華,一面以翻譯化學、醫學典籍維生,一面追尋一套更理想的醫學。(這種情況仍存在今日,許多病人是在治療過程中,因無法承受藥物的副作用而死) 1790 年,當他把著名的嘉倫 (Cullen) 藥典由英文翻譯成德文時,讀到嘉倫說金雞納 (Cinchona) 可以治療瘧疾,是因為金雞納的苦味。 赫尼曼醫生不以為然,很多藥物都是苦味的,怎麼偏偏是金雞納才可以治療瘧疾呢?於是他親身服用小量的金雞納,然後就出現發冷、發熱、出汗,又有腹瀉,整個人虛脫似的,情況就如患上瘧疾一樣!(晴批:德國版的神農嘗百草啊!) 他反覆嘗試,都有相同效果,他開始推論,金雞納可以治療瘧疾,就因為它能產生瘧疾的相同症狀。 往後多年,他繼續嘗試不同藥物,他得出結論,一種藥物能夠治療疾病,是因它能夠產生相同的症狀。1796 年,他首次把這個新的治病理論發表,標記了順勢醫學的誕生,並開始利用這套新方法治療疾病。(同時也開始了他悲慘的後半生) 1813 年,他在德國 Leipzig 大學任教時,正值斑疹傷寒病 (typhus) 疫潮爆發,一般醫學治療的死亡率是 20-30% ,但赫尼曼醫生的順勢醫學,在 180 個個案中,治癒了 178 個,發揮了順勢療法治療急性疾病的威力。 往後,他又花了十多年時間鑽研慢性病的原理,並取得突破。赫尼曼醫生的幾本主要著作:『醫學原理』 (The Organon of of the Medical Art) 、『慢性病的原理和治療』 (Chronic Diseases) 、『純藥典』 (Materia Medica Pura) ,到今天仍是每個順勢療法醫師的最基礎知識。

厚臉皮的客人

2008年08月17日
公開
11

厚臉皮的客人就是我啦! 出發到走馬瀨之前,莉媽咪說她的娘家就在走馬瀨附近五分鐘車程的玉井,而且正好帶著Lynlyn回去度假,熱情地邀我們順道去坐坐。 但因為我不是自己一人,同行的除了乖、群、外婆,還有內向害羞的乖群爸,所以我也無法片面決定大家的行程,連三天營會的行程表,都是到週三晚上才拿到的。 而且還有住在台南市的大阿姨、大姨丈,熱切地想邀我們一起聚餐,所以行前完全不敢安排額外的行程,就怕說了做不到。 結果,與大阿姨大姨丈聚餐的計劃,因著群群無預警的發燒而作罷,時間也就變寬鬆了,又因為lynlyn外婆很客氣地親自留言邀我們,先生和乖群外婆就無異議地同意,願意一起去拜訪lynlyn外婆,也看看莉媽咪的家鄉。(可惜莉媽咪和lynlyn週六就回新竹了) 正當我把莉媽咪娘家的地址輸入導航系統之後,我忽然想到一件很嚴重的事:沒有伴手禮啦!總不能拿一條紅緞帶,在小乖或群群頭上打個蝴蝶結吧!外婆說,趕快在路上找找有沒有便利商店,結果,一無所獲…總不能買芒果送玉井人吧! 還來不及反應,我們居然已經開到了目的地,而且lynlyn外婆竟然頂著大太陽,在巷口等我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就兩手空空地登門拜訪了。還在尷尬之際,群群還真會挑時間地,選在這時候嗯嗯了∼厚! lynlyn外婆盛情地款待我們這群不速之客,還送我們好多罐好吃的情人果(就是日前在格子裡被大家搶購一空的那個芒果青喔),臨走前知道我們要去買罐裝咖啡,怕我們找不到店家,又特地再騎一趟摩托車去幫我們買。 後來,連阿祖都出現了…很開心短短幾十分鐘的拜訪,可以看到lynlyn的兩位長輩。謝謝lynlyn外婆的接待。我們無以回報,只能用禱告祝福這個家族,願神大大賜福。有空上來新竹的時候,再讓我們有機會回饋一下囉! 把群群當丹簍

群群發燒

2008年08月16日
公開
12

群群在走馬瀨的第二天早上,出現流清鼻涕的現象。我拿出隨身攜帶的糖球(葱),每隔兩小時就讓群群吃三顆,流鼻涕的情況,在將近中午時消失。 接下來的大半天,我都沒有想到要再給糖球。心裡其實也不太確定,早上流鼻涕的情況,究竟是感冒初期或暫時性的鼻過敏。 想不到群群卻在晚上洗完澡、跟著大夥兒在空地上放仙女棒之後,臨睡前發生體溫異常升高,呼吸也有點短促。所幸精神和意識看起來都與平常無異,於是我又拿出專治發燒的顛茄糖球,睡前吃一次,半夜兩點又再餵一次。 其實,每個大人都有點緊張,可是誰也沒多說什麼。大家像是說好了似的,睡一睡,想到就去摸群群一把,檢查他的體溫。隔天說開了才發現,爸比、媽咪和外婆,每人平均都摸過兩次,可誰也沒看到對方的動作。可憐的群群,幾乎整夜都被大家摸個不停,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感冒初期可以多吃葱,或是盛一大碗熱呼呼的白粥,加些鹽、葱花,呼嚕呼嚕地吃下肚,可以減輕感冒的不適,甚至產生自療效果。 這次群群發燒,忽然讓我聯想到,原來這招吃"熱葱粥",也有順勢療法的精神。只不過這招只適合大人,很難逼小孩吃下熱粥與辣葱,這時候,以糖球形式存在的"葱"糖球,最適合用來治療小孩囉! 以前我都只會用"烏頭"和"顛茄"來治療初期感冒,上回聽Ellen分享使用葱的心得,才讓我也學習使用這項法寶。

【群】邁入雙音節

2008年08月10日
公開
8

雖然學說話的速度比小乖姊姊慢,群群好歹也邁入雙音節階段了。 其實早在單音節時代,明明就學不來兩個音,卻可以很清楚地發出Apple∼阿啵,而且屢試不爽,舉凡長得紅紅的、橢圓橢圓的果實,像是蕃茄、櫻桃、甜桃、柿子…,一概被群群認定是"阿啵"。 我希望他先把母語學好再學其他的,可是怎麼教,他就是不肯改,阿啵也就成為群群目前唯一會的英文單字。(不敢再在他面前說了) 最近發現,發出兩個音對群群而言,已經不再是困難的挑戰,像他最愛的順勢療法,他也可以很清楚地說"糖球",同時還配上迷人的笑容,希望博得媽咪的同情,賞賜幾顆來嘗嘗。 另外還有被說教時一定要用上的"知道"。每次媽咪碎碎唸接近尾聲時,總會問:"知道不知道?",群群的"知道"說得不錯,雖然帶了點大舌頭的發音。 "不要"也是好一陣子以前就會說了,為了強調他的"不要",群群有時還會配上"手勢",邊說邊搖手,再加上搖頭,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有多麼強烈的"不要"。 保母也向我反應,群群非常樂於學說話,可以學大人的尾音。保母幫兩位大孩子上課(教ㄅㄆㄇ或認國字)時,覆誦得最大聲的,往往都是群群這位旁聽生。 這些日子以來,群群也學會用單字表達自己的需求,像是"水",就是口渴要喝水;"視",就是電視兒童的癮頭又犯了,想要大人開電視;(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