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ღ Allen&Mia媽咪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 練膽量 勇敢跨出去

2008年05月08日
公開
47

每個人天生對刺激都具有獨特的反應方式。有些孩子見到陌生人會笑臉相迎,有些孩子則會因為怕生而號啕大哭。有些孩子總是只玩玩自己熟悉的那幾種遊戲,面臨新的挑戰,往往退避三舍,有些孩子卻是不假思索,來者不拒。 不同氣質的孩子反應大不同 在氣質(temperament)理論中,「趨避性」就是指我們第一次見到新的人、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接受或是退縮的態度。對新事物傾向趨近態度的孩子,好奇心較強,樂於接受新的刺激,通常適應力也不錯,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相對地,對新事物傾向退避的孩子,遇到新的情境似乎較為膽怯,喜歡舊的玩具、舊的朋友,尤其當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會顯得焦慮、害怕。 要膽量,不要操之過急 勇敢、樂於接受新的挑戰,確實是我們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的積極態度。然而。對生性屬於退縮的孩子來說,「勇往直前」是需要學習、需要練習的。爸媽怎麼做? 不要強迫,要「了解」:觀察孩子害羞、退縮的原因,是天生氣質使然?或是曾經的負面經驗?或者是能力未及、缺乏適當的回應方法? 不要心急,要「等待」:給孩子調適的時間,等待孩子觀察、摸索,等待孩子準備好,等待孩子建立自己的回應方式。勇氣的醞釀和累積,更是需要時間。 不要責難,要「鼓勵」:鼓勵孩子的努力。給孩子更多的了解與支持,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值得給予大大的鼓勵。 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最好能事先給孩子心理準備,透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熟悉新事物,再用漸進並且示範的方式,帶領孩子一階一階的克服。 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就算是個再活潑外向的孩子,他仍然隨時需要找到那個他所信任的人。在孩子願意獨立探索之前,是需要累積足夠的安全感的。 多讓孩子進行大肢體動作的訓練:攀上爬下的攀爬架、高高低低的平衡木、大型韻律球、或是走在沙坑、石子路、草地上,都可以刺激孩子放手大膽的玩。 多讓孩子與不同性格特質的朋友相處:在遊戲、互動之中,孩子會遇到不同的衝突,也能學習不同的溝通方式,增加自己的社交經驗。 練膽量,不要莽撞 通常當孩子有了冒險犯難精神,勇於接受挑戰、容易適應新環境;但是,當勇往直前變成了橫衝直撞,爸媽的擔心恐怕不亞於孩子的退縮呢。爸媽怎麼做? 提醒大於阻止:我們必須在事前給予提醒,讓孩子先在心中勾勒應有的行為規範與界限,清楚如何維護自己的安全、以及如何適當的動作。 積極地提供安全環境:爸媽可以正面營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帶著孩子親身體驗,也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在合理的限度之內進行探索。 引導孩子辨別危險:在遊戲過程中、或是透過生活周遭實際案例、利用圖書、故事,讓孩子學習辨認危險情境以及保護自己的方法,避免莽撞衝動行事。 和孩子一起警覺:有些危險威脅是隱藏不顯著的。生活事件的當下機會教育,對孩子最具體而有效。 習慣思考後再行動:在孩子行動前讓他先想想。而當孩子面臨挫折時,除了給予情緒上的同理與安撫,更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思考,讓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爸媽的陪伴、引導、以及信心。當孩子相信自己能,他就更願意勇敢冒險;當孩子在探索中找到成就和愉悅,他也就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就讓我們勇敢的相信孩子,勇敢的放手,讓他跨出去吧! 文�王乃善 學前教育特約撰文 提供�信誼•學前教育雜誌

[文章分享] 隨時隨地都能輕鬆玩手指謠

2008年05月07日
公開
39

走累了坐在人行道的椅子上、睡前躺在床上或是出門坐車時的零碎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什麼最好呢?那就來玩手指謠吧!一邊念唱兒謠,一邊搭配手指或是雙手的動作,就是最簡單、最有趣、隨時隨地都能玩的親子互動遊戲。 文/ 吳雅慧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最簡單的親子互動遊戲 一邊念唱兒謠,一邊搭配手指或是雙手的動作,就是最簡單、最有趣、隨時隨地都能玩的親子互動遊戲。 不管坐著還是站著,也不用道具與準備,只要開口唱著《小星星》時,幾乎每個人都能跟個歌詞比出幾個簡單的動作。而親子玩唱之間,你可以觀察到,寶寶會很想跟著你做出轉動手腕的動作,模仿星星閃爍的感覺,這就是手指謠的魅力! 絕佳的想像遊戲 又由於每首手指謠的歌詞與動作都有密切配合,所以,念唱手指謠彷彿就像進行一場想像遊戲。例如;念唱《小金魚》這首念謠時,親子一起合作用語言和手部動作描繪出內容情境,非常符合這個時期孩子的發展特徵,會讓孩子想要一完再玩,還能在念唱中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喔! 孩子學會等待時機 而手指謠帶給孩子的另一種趣味,就是等待時機。 像是念「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這類耳熟能詳的手指謠時,即使一歲多的孩子,只要和你一起玩過幾次,當你念出上一句時,他就會露出既期待又緊張的表情與肢體反應;另外,當唱《蘋果紅》唱到「蘋果裡有——」,你會發現孩子非常期待唱出「毛毛蟲」的那一刻,因為只要一聽到,他就要馬上把手指伸出來。 這些反應都是表示他已經能掌握語言與肢體的節奏,已經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麼,而透過不斷地反覆遊戲的練習,孩子就會漸漸懂得「等待」與「掌握時機」。 培養親子間的獨特默契 更棒的是,你和孩子念唱手指謠時,透過語言、眼神與肢體的接觸,可以培養出絕佳的親子默契。你會發現,當你們唱到某一句、做到某個動作時,兩個人都會做出相同的動作或是露出會心地一笑,這些都將是孩子和你之間最珍貴的收穫。 從玩手指謠•看孩子的發展 • 玩唱手指謠,能讓孩子練習手部精細動作,促進手眼協調能力、增加手部靈巧度。 • 當孩子能夠靈活地操控雙手,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對於將來自理能力的學習,也會有幫助。 • 玩唱手指謠就像進行一場想像遊戲,跟著文字的韻律與節奏,孩子運用雙手模擬念謠的劇情,無形中促進了語言能力,也豐富了想像力。 • 帶著愛,常常跟孩子藉由臉頰、手以及肌膚之間接觸,都最溫暖、最愉悅的感官經驗,孩子也會比較有安全感。 《本文取自小太陽FAMILY雜誌95年3月》 小太陽on-line http://littlesun.hsin-yi.org.tw/

[文章分享] 唱兒歌 學說話

2008年05月07日
公開
48

經常對寶寶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經驗,促進寶寶發聲及說話的發展。其實,對寶寶唱歌也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對寶寶唱歌的方式和「媽媽話」很相似,聲音都會更加地溫柔,語調抑揚頓挫比較明顯 吳雅慧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對孩子唱歌,有助於親子間的溝通, 更像對孩子說話一樣,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經常對寶寶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經驗,促進寶寶發聲及說話的發展。其實,對寶寶唱歌也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對寶寶唱歌的方式和「媽媽話」很相似,聲音都會更加地溫柔,語調抑揚頓挫比較明顯、聲調比較高,而且不斷重複簡單又簡短的話語。 當孩子進入語言萌芽期之後,能夠經常和媽媽爸爸一起唱兒歌,對語言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兒歌的歌詞很短、大多都有押韻,歌詞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所以孩子可以從唱兒歌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多的語言特性;如果唱兒歌時,能再跟著歌詞搭配一、兩個簡單動作,這樣的玩唱方式更能引發孩子主動參與、主動學習。 經常讓孩子反覆的聽兒歌、唱兒歌,他對於比較簡單、短一點的歌詞,很快就會開始模仿學唱。等到大概兩歲的時候,一些比較熟悉的兒歌片段,孩子就能琅琅上口、唱得接近原曲了。 唱歌和媽媽話有什麼共通點呢? 媽媽話(Motherese)又稱慈母語,是指成人對嬰幼兒說話的時候,都會本能地調整說話方式,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那麼,唱歌和媽媽話有什麼共通點呢? ◎ 音調較高 唱歌和媽媽話的音調,都比一般說話時的聲音稍微高亢一點。 ◎ 語調的抑揚頓挫比較明顯 不管是唱歌或是媽媽話,語調的抑揚頓挫都比一般說話時更誇張。 ◎ 簡短、重複、緩慢的方式 對著寶寶說話或唱歌的時候,都會選擇比較簡短的語句慢慢的說、慢慢的唱,還會不斷重複。 ◎ 預留回應的時間 對著寶寶唱歌時,每一段旋律中間都會稍做停頓,用來注意寶寶的反應,回應寶寶的需求,對寶寶說話時也是一樣,會預留寶寶回應的時間。 《本文取自小太陽FAMILY雜誌95年3月》 小太陽on-line http://littlesun.hsin-yi.org.tw/

[文章分享] 瞭解發展特質,讓孩子快樂用餐

2008年05月06日
公開
49

國外研究顯示,懷孕媽媽吃的食物的味道,會透過胎盤傳到羊水,而六個月大的胎兒已經可以嚐出羊水的滋味。在餵母乳的階段,食物的味道也會影響母乳。可見,媽媽對食物的喜好已經影響寶寶味覺的偏好。 文/ 吳雅慧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想和孩子一起快樂用餐,最重要的關鍵要從瞭解孩子的發展特質開始。 國外研究顯示,懷孕媽媽吃的食物的味道,會透過胎盤傳到羊水,而六個月大的胎兒已經可以嚐出羊水的滋味。在餵母乳的階段,食物的味道也會影響母乳。可見,媽媽對食物的喜好已經影響寶寶味覺的偏好。 多樣化的選擇,原味最好 從添加副食品開始,就要讓孩子接觸到不同食物的味道,食物的調味也要盡量減少,多讓孩子品嚐到食物的原味。此外,從小養成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或是讓他喝果菜汁而非純果汁,這樣可以讓孩子不排斥蔬菜。總之,這是全家人一起養成健康飲食的好機會,不要因為大人的喜好,讓餐桌上只出現固定食物,烹調方式也可以盡量多變化,以免讓孩子在無形中偏好某種口味。 準備專屬的餐具 當孩子想要試著自己用手抓東西吃,就是透露「想要自己吃」的意願,也是學習自己吃東西的開始。這個時期,你可以準備像小飯糰、蘋果片或是長條的蔬菜棒這類方便孩子用手抓也不太會弄髒的食物,讓孩子自己拿著吃,並且可以對他說「你好棒哦,會自己吃了」,鼓勵並認同孩子想要自己吃的意願。 準備容易抓、容易吃的食物 當孩子開始學習自己吃飯,為孩子準備專屬的餐具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剛開始學用餐具吃飯的時候,如果有方便抓握的湯匙、弧度恰當且不易滑動的碗盤,都可以增加孩子想要吃飯的動機,而且擁有屬於「我的」餐具,更能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喔! 由於孩子還在練習階段,當然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你可以在孩子的餐具下鋪塑膠餐墊、椅子下鋪著報紙,都可以讓你更容易收拾。 有固定的用餐時間 孩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對任何事物都有興趣,很難集中注意力在吃飯上,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一直等他把東西吃完或忍不住動手餵他,要讓孩子養成有固定用餐時間的觀念。而在用餐時間內,你要有耐心陪著孩子吃飯,用餐時間快要結束時,也要記得提醒他。漸漸地,他就會養成在固定時間內吃飽的習慣。 如何看待孩子挑食的問題 兩歲前後,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喜歡和不喜歡分得很清楚,所以他可能變得只挑某些食物吃。你不用太擔心,因為這只是過渡階段。就算他現在不吃某些食物,你還是可以盡量讓他有機會可以看到、吃到各種食物。因為也許他看到了其他人吃得很高興的樣子,突然有天他就會想要試試看。 《本文取自小太陽FAMILY雜誌95年4月》 小太陽on-line http://littlesun.hsin-yi.org.tw/

[文章分享] 讓用餐時間成為孩子最期待的時刻

2008年05月06日
公開
49

你是不是曾經自己先草草用餐,再全心全意地餵孩子吃飯呢?或是先把孩子餵飽之後,你自己再悠閒用餐呢?雖然剛學著自己吃飯的孩子,總會吃比較慢或掉落一些飯菜,但全家一起吃飯的樂趣,絕對是值得你多花點時 文/ 吳雅慧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用餐環境與氣氛往往左右了用餐的品質。如果吃飯的環境舒適、氣氛愉快,孩子的食慾就會增加,親子之間也能在餐桌上發展出更多話題,用餐時間自然會成為孩子期待的時刻。 享受全家一起用餐的樂趣 你是不是曾經自己先草草用餐,再全心全意地餵孩子吃飯呢?或是先把孩子餵飽之後,你自己再悠閒用餐呢?雖然剛學著自己吃飯的孩子,總會吃比較慢或掉落一些飯菜,但全家一起吃飯的樂趣,絕對是值得你多花點時間的。 只要先做好妥善的準備,從孩子學習自己吃飯開始,就讓他一起上桌吃飯吧!他會很期待和大人一起坐在餐桌上用餐,而且從小就在餐桌上和家人一起吃飯的孩子,會更快學會自己吃飯喔!不過記得關掉電視,孩子才能專心吃飯。 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用餐 現在的家庭,成員都非常簡單,孩子在還沒上學之前,也很少有機會和其他孩子一起用餐。所以你可以偶爾邀請朋友和他的孩子到家裡聚餐,或是有時到別人家裡作客,都可以讓孩子體驗和日常不同的感受。 和其他孩子一起吃飯時,當他看到別的小孩吃得津津有味,他會覺得食物變得更好吃,而且從彼此的互動之中,也可以感受到用餐的樂趣。 偶爾就去野餐吧! 不管你多麼會變化菜色,每天都在家裡吃飯有時也會覺得膩。所以定期改變一下吃飯的場所,不僅心情改變了,孩子也會覺得新奇有趣,自然會刺激孩子的食慾。 你可以把飯菜裝在便當裡,到附近公園野餐;簡單一點的話,也可以在家裡舖上野餐墊,「在家野餐」也很有趣,孩子的食慾自然也會增加。 用餐禮儀也很重要 日本人非常注重用餐禮儀,當全家人一起吃飯時,都會說「開動了」、「我吃飽了」,而這些話都代表了對做飯的人的尊重,也是營造良好用餐氣氛的一環。所以,當全家人一起用餐的時候,也試著說「開動了」、「我吃飽了」等表現感謝的話語,相信吃飯的氣氛會有所不同。 給爸媽的小叮嚀∼避免在餐桌上責罵孩子 吃飯的時候,常會聽到爸媽忍不住罵孩子「不要吃得到處都是!」、「青菜也要吃!」之類的話,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心情,而變得更不想吃東西。 多用鼓勵代替責罵吧!你可以說「有三片紅蔔蘿,今天先吃一片就好。」或是「你好棒,今天有吃蔬菜呢!」。在愉快的氣氛下吃飯,食慾自然大增囉! 《本文取自小太陽FAMILY雜誌95年4月》 小太陽on-line http://littlesun.hsin-y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