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珽寶貝&晴心肝的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分享~ 別吵啦!手足教養秘訣

2010年10月06日
公開
52

別吵啦!手足教養秘訣 家裡生養眾多小蘿蔔頭的父母可能會大嘆:「一個孩子剛剛好,兩個孩子有點吵,三個孩子簡直要吵翻天啦!」當家長面臨“手足鬩牆”局面時,往往感到無奈又不知所措。其實,父母親的行為與心態,皆會影響孩子之間的感情,錯誤的“差別待遇”作法,甚至會演變成孩子紛爭的來源!家長不可不慎。 長幼有序VS通通有獎? 當家長碰到孩子之間發生爭吵時,往往選擇大聲斥責,且父母們的處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長的讓年幼的,比如告訴哥哥:「因為弟妹比較小,所以你應該讓他們」;或者是採取一視同仁、通通有獎,比如當弟弟吵著說:「哥哥有我怎麼沒有」時,傾向選擇滿足孩子們的要求,不管合不合適。 其實,不論家長是採取上述那種模式,多半只能短暫的平息手足間的爭吵,可能沒多久又會再次重演,也因此常會導致父母的疲憊與無力感;而父母的情緒又會進一步感染,造成孩子的不安與恐懼,反而易引發下次的衝突,「究竟有沒有更有效的處理方式呢?」是許多家長面臨手足紛爭時,最想要知道的問題。 競爭是成長的過程 手足間的爭吵與其說是爭吵,倒不如說是競爭,而爭的便是父母比較疼誰;其實手足之間的競爭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這種競爭常從遊戲中開始,譬如年幼者聽年長者指揮與分配東西,覺得不公平便開始爭吵,之後達到彼此妥協,其中就包含有遊戲、社會化與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任何學齡前兒童來說,是一種必經且重要的過程。 手足間爭吵是遊戲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情形,當孩子覺得為何他有我沒有,或者本來是我的卻被弟(妹)拿走…等,都會因此產生羨慕或嫉妒的情感,孩子因此會向家長抱怨,若一旦預期無法得到公平的回應時,孩子就可能以動作來奪得自己沒有的東西或者報復奪取自己東西與地位的人,此便是手足爭吵的來由。但家長千萬不要把羨慕或嫉妒的情緒視為個人修養不好,因為那正常不過,如果沒有這樣的感覺,人類社會不會有今日的進步。 羨慕通常自出生後1個月開始就會出現,羨慕是對於自己沒有的東西產生期待,如弟弟羨慕哥哥可以上學交朋友、可以玩電腦等,所以即使不會,他也要搶著用哥哥的電腦,可能常因此弄壞哥哥的東西。而嫉妒則是生氣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弟弟拿走,比如衣服、玩具等,特別是父母的關心,所以哥哥會有意無意之間“修理”弟弟,這種現象在2∼3歲之間就會開始出現,終其一生這樣的感覺不會消失,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修正想法與作法,也就是長大了。 CHECK!你犯了以下教養錯誤嗎? 父母往往有意無意間,對待孩子們產生不同的差別待遇,此往往也是造成手足之間爭吵的主要原因喔!快來check一下您是否犯了以下教養錯誤。 錯誤1•兩人搶東西,要求老大應該讓老么。 錯誤2•對老么或可愛的孩子比較溺愛。 錯誤3•比較心理,例如認為老么的功課要向老大看齊。 錯誤4•性別歧視,認為女生做家事理所當然,男生不用做沒關係。 錯誤5•認為老大照顧小的是他的義務。 錯誤6•要求老么一定要聽老大的話。 4技巧&3心態有效減少手足爭吵 以下分別從技巧與心態層面,告訴父母們如何減少手足爭吵,以及在面臨孩子爭吵局面時,應有的心態及該注意的原則。 Part A•技巧篇 當家長面臨“手足鬩牆”的火爆局面時,先深吸一口氣吧!暫緩暴衝的腦門,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決才是正解。 1•不要怕爭吵 建議家長,不要怕孩子爭吵,雖然當下會很煩,但 家長應儘可能先觀察與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應,讓孩子學著自行處理,反而有助建立其容忍、獨立與慷慨大方的特質。 但倘若衝突擴大,甚至有肢體暴力或危急安全時,家長應立即介入停止其暴力衝突,並告訴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讓大家都不愉快,也無法解決問題,建議他們應以其他的方式解決紛爭。 家長不一定要去聽孩子們爭辯,或是當裁判去判定誰對誰錯,因為現實生活並沒有完全公平的處理方式,家長若強行介入判斷是非,即使家長自己覺得再公平不過,但是總是會有一方覺得你比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與其告訴孩子是為了公平才這樣做,倒不如說我愛你們才這樣做,因為通常小孩的競爭,常是看誰能獲得父母多一點的疼愛。 2•減少互相比較 “比較”原本是家長希望激勵小孩的方式,動機上基本上是良善的,但“比較”卻有貶低一方的意思,所以盡量不要在小孩面前進行比較,譬如父母對妹妹說:「如果妳的功課能像姊姊一樣,我就不用煩惱了。」相對就是會讓孩子產生─自己功課比較差、頭腦比較笨、姊姊比較好等想法,通常“比較”對於行為的改善沒有必然的幫助,反可能埋下日後更多衝突的導火線。 3•給予溫暖的愛意 父母之間相處的越是愉快,家庭氣氛越是融洽,這種手足之間的衝突就會越少;相反地,父母之間的衝突或差別待遇,幼兒往往聽在耳裡,心知肚明(台語說小孩子有耳沒嘴),因而常會以行為來轉移父母親的焦點,譬如以破壞或爭吵來呈現,但反而造成更多的衝突或責罵。 當孩子覺得自己獲得足夠的愛與溫暖時,心裡感到安全與溫暖時,他們就比較不會去嫉妒父母對其他手足的關心;所以當手足之間常發生衝突時,父母必需警覺是否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對子女的關愛,記得關愛並不是給予物質、金錢上的滿足,而是陪孩子一起遊戲、關心他喜歡的事、適當給予讚美與肯定等情感上的交流。 4•將衝突化成向上動力 衝突常見的源頭是競爭,孩子之間的手足爭吵,往往是要比較誰能獲得父母的認同。 比如當哥哥覺得弟弟佔有他原本的位置,獲得原本屬於他的權力與關愛時,大部分都會產生嫉妒的感覺,並且因此對弟弟有憤怒與攻擊的傾向,此時父母親千萬不要覺得以後就會改善,而不去關心哥哥的感受。 即使哥哥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也要適度的瞭解哥哥的想法;讓哥哥能夠一起協助弟弟,譬如可以請他幫忙拿糖果、尿布等,並且在他不經意做出協助時給予立即的讚美;或是當孩子們在搶玩具時,若哥哥適當的分享玩具且協助弟弟完成,應立即讚美哥哥已經長大,會幫助別人;鼓勵與讚美哥哥其他的表現,讓哥哥能適當的讓出他目前所擁有的東西,以其他的表現來獲得認同,哥哥就比較不會執著於他原本擁有的東西。 Part B•心態篇 其實手足之間發生爭吵在所難免,大多屬正常的現象,多數家長也都能應付的來,所以請家長不必過度反應,但在心態上需注意幾個原則。 1•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反應 多數家長見到子女作出他們不樂見的行為時,往往會以言語大聲斥責,甚至處罰孩子,但幼兒卻不清楚為何被罵,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做。且 在眾人面前責罵、修理孩子,只會讓他覺得沒有面子,反而容易讓孩子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譬如哥哥和弟弟在玩時,弟弟不小心受傷,父母可能急得怪罪哥哥怎麼不小心讓弟弟受傷,則之後哥哥看到弟弟跌倒時可能無動於衷;或是採取破壞性的方式來抒發情緒,比如尿床、逃避上學等。 所以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先不動聲色,之後再將孩子帶開討論其想法,最好先肯定其動機是良善的,再與其討論應該如何進行,小孩會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保住了他的面子。 注意安全 當小孩出現競爭的心理時,常會過度表現以獲得父母親的認同,結果可能會做些超過他能力範圍的事,例如怕妹妹跌倒而跑去抱她,結果可能反而造成她受傷,所以家長平時應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及「怎麼做」,一來可以讓較年長的孩子透過幫忙,獲得認同與成就感;一方面也不會因為幫倒忙而萌生罪惡感。 2•適時請他人協助 當你覺得情緒控管不佳或壓力太大時,試著請配偶或其他親友協助處理,以分擔壓力,所謂「人急就無智」,畢竟不說話或不處理影響就只一次,但是若說的不恰當,影響到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心,那可不是只影響這次而已。家長在處理手足紛爭的當下,應問自己情緒如何,你可以先觀察等事後再處理;倘若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先不要做,之後再找機會處理。 3•避免肢體或情緒性的處罰 不適當行為的處理過程中,切忌以肢體或情緒處罰的方式,因為這兩種處罰只會增加孩子的羞恥感,並且讓他以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對孩童的成長不見得有利。一般來說, 剝奪或隔離是比較適當的處罰方法 ,例如剝奪其短暫的行動權力(如:罰坐、罰不能出去玩等),但切記不要太久,否則反而讓他喪失改變的動機。 當手足之間的衝突激烈到無法自我克制時,短暫的隔離至其他地點,以適當的緩和其情緒,而隔離的施行時間大約為30分鐘以內,隔離的地點不要是可以玩樂的場所,否則效果不彰。 小結 以上是我對於兒童爭吵處理的看法,希望能對家長有一些幫助;若家長覺得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卻還是無法管教,千萬不要灰心,因為不是你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是方法還沒找到而已!可以試著從書本、網路,或請益親朋好友,來找方法或答案,若經過6個月以上的努力,仍無法改善,建議可向兒童精神科醫師或者教育單位尋求協助。 吳四維 現職: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中華民國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苗栗縣中等學校諮商輔導中心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

飛行船-綠野仙蹤舞台劇

2010年10月03日
公開
21

暫定;請綠婕幫忙訂票… 下午14:30場次 10/3 (日) 台北市親子劇場 /1000/打9折 *2 故事內容: 看桃樂斯的房子究竟是如何被巨大無比的龍捲風捲向高空、來到不可思議的奧茲王國度?!神奇的冒險故事、創新的舞台特效、結合精心設計的燈光、音樂,以真人戴上面具著戲服現場演出!全劇並配合劇情穿插十幾首弦律動聽的歌曲,其專業的演出與豪華的佈景道具,當幕拉開的同時,讓人彷彿置身於童話王國的夢幻世界! 1900年所出版的「Wizard of Oz」(奧茲特魔法師)是由美國賴曼•法蘭克•包姆所寫,故事的主角桃樂絲和收養她的亨利叔叔和艾姆嬸嬸住在堪薩市。有一天,龍捲風將她和房子一起捲上高空,於是展開了一連串的奇幻旅程。這份作品因受到孩子們的喜愛而成為暢銷書,之後又製作成音樂劇及電影,其地位屹立不搖,在全世界更是創下驚人的紀錄而成為了美國引以為傲的作品。 渴望智慧的稻草人、沒有勇氣的獅子、希望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的鐵皮人樵夫,其異想天開的故事內容滿足了喜好冒險的孩子們,同時也自然而然的透露出「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不同凡響的能力,要有信心喔」這樣充滿溫馨的話語。希望透過觀賞一齣戲劇的演出讓孩子體會「對於開創未來最重要的就是∼不論何時都能夠相信自己的能力,並勇敢的朝著夢想不斷前進。」

重溫舊夢! 兒童育樂中心再出發10/9-10/28

2010年10月01日
公開
19

重溫舊夢! 兒童育樂中心再出發 更新日期:2010/09/24 21:16 停止營運一年多的台北市兒童育樂中心,即將重新開放了!配合花博的試營運期間,從10月9號到28號,兒童育樂中心不收門票,但是玩每一項遊樂設施收費20元,這個擁有76年歷史的老遊樂園,又可以讓大朋友重溫兒時回憶,小朋友體驗新的樂趣。 休息一年多的旋轉木馬,即將重新出發。停止一年多的摩天輪,也開始上緊發條,準備再次轉動。這樣的笑聲,在去年4月份,兒童育樂中心停止營運之後,已經好久不見,這個全國最老的遊樂園裡,旋轉木馬載著大小朋友,轉了76個年頭。 時間回到民國23年,這座公立的兒童樂園誕生了!連當初剪綵的小童星張小燕,現在都成了綜藝界的大姐大,黑白照片裡,笑開懷的三個小女生,還有爸爸帶著寶貝女兒,在旋轉木馬旁邊,留下珍貴的記憶,這些照片中的小主角,如今恐怕都變成了孩子的爸媽。 民國48年掛在半空中的摩天輪,民國62年的小汽車,孩子享受駕馭的快感。和民國64年拍下的售票亭,透過舊照片,打開塵封記憶,75個年頭,走到去年卻被迫暫停營運,幸好在下個月9號,台北市育樂中心,就會重新敞開大門,配合花博的試營運,不用收門票,玩每一項遊樂設施通通20元,讓大朋友重溫兒時舊夢,小朋友體驗新的樂趣。(完整影音新聞請見:http://news.cts.com.tw/cts/entertain/201009/201009240570234.html) 來自yahoo.新聞

認識嬰幼兒肝膽照護

2010年09月02日
公開
85

文來自信誼基金會… 親親我的心肝寶貝—認識嬰幼兒肝膽照護 據報載,台大醫院於7月曾收治一名6歲男童,因出現食欲不振、嚴重腹痛、肚子鼓脹等症狀而緊急送醫。經診斷後,赫然發現這名年僅6歲的男童已是肝癌末期,而且起因是國人最常見的B型肝炎。很多爸媽往往以為,只要寶寶按時施打B肝疫苗就能產生抗體。事實上,由於體質差異,疫苗的效力其實並非100%。而且,每年國內有上百名孩童因為膽道閉鎖或病毒感染,一出生就為肝膽疾病所苦,甚至來不及長大。 為了讓大家對兒童肝膽疾病有更多的認識,10年前,臺大醫院小兒部張美惠醫師與病童家屬共同奔走努力,募款成立了「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張醫師將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與學術研究化為行動力,並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推展兒童肝膽疾病的知識與觀念,希望家有嬰幼兒的爸媽都能掌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與預防」的關鍵時機,幫助寶寶遠離病痛,重展笑顏。 膽道閉鎖 兒童換肝主因 膽道閉鎖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疾病。根據兒童肝膽基金會統計, 台灣每年約有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症,發生率高居世界前二名。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不僅可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的養分,它所製造的膽汁還可幫助消化、吸收及排出廢棄物質。當膽汁無法正常排到小腸時,累積在肝臟的膽汁會導致寶寶的肝功能受損,並造成眼白泛黃、肚子鼓脹,膚色較黃、較黑等症狀。有些爸媽以為寶寶的膚色偏黃是胎火大,皮膚黑則是遺傳,常因聽信偏方讓他服用紅嬰水或八寶散,而延誤了就醫的黃金時機。 如果未能在出生60天內儘早進行手術,多數孩子在1∼2歲內就會需要換肝,甚至死亡,後果非常嚴重。 在寶寶出生30天內,張美惠醫師建議爸媽應注意以下觀察要點,以掌握寶寶的 肝膽健康情形。 當寶寶超過2週大時,如果黃疸還沒消退,爸媽務必要請教小兒科醫師造成寶寶黃疸的原因。 爸媽在幫寶寶換尿布時,請不要嫌棄味道難聞,一定要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九色大便卡」,時時比對寶寶的大便顏色是否正常。若呈現白色、灰白或淡黃色,很有可能就是膽汁沒有正常排出的警訊,應立刻帶寶寶就醫。 B型肝炎 定期追蹤不可少 台灣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已施行26年,很多爸媽以為只要按時帶寶寶打完3劑疫苗,就可以預防B型肝炎了。但兒童肝膽基金會卻指出, 依照體質的差異,部分寶寶在接種疫苗後,仍可能因母嬰傳染而成為B肝帶原者,提高日後肝臟病變的風險。 尤其當媽媽是B型肝炎帶原者(亦即B肝表面抗原陽性)、而且是e抗原陽性的帶原者時,寶寶在接種疫苗之後,仍有10%的感染機率。所以爸媽千萬不要抱持「只要打了B肝疫苗就沒事」的迷思。 為了避免寶寶成為B肝帶原者,請爸媽務必按時完成以下預防重點。 媽媽在懷孕7、8個月時,應進行B型肝炎產前檢查。若檢驗結果是B肝帶原且為 e 抗原陽性,那麼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內,必須先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降低感染率。 不論寶寶是否有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後3∼5天、30天 大,以及6個月大時,都要按時完成3劑B型肝炎疫苗接種。在寶寶12個月大時,一定要到醫院抽血檢驗,以確認疫苗是否發揮了效果。 如果寶寶確認是B肝帶原,只要從小注意飲食與生活作息,並且 定期每半年接受追蹤檢查,就能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避免合併症發生。 ★ 更多嬰幼兒肝膽疾病相關知識 ★ 延伸活動  >> 台大小兒科醫師線上駐站解答  >> 免費B型肝炎媽媽教室  >> 認識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

米家媽咪的-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2010年08月11日
公開
50

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part 4 三歲至四歲閱後重點整理分享: 三歲開始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三歲前,教育只需以教導和記憶為主。三歲後,腦的前頭葉部分會有顯著的發育成長,必須將重點放在思考上。 ■這時期的玩具必須讓孩子能夠靠自己的思考創造、組合出各種新的東西。例如三色板(由紅、黃、藍三色組成的三角形平面的色板),如果能引導孩子用這種三色板製作交通工具、鳥或昆蟲等,將可以成為一種更加理想的遊戲方式。 ■盡可能培養孩子各種運用手指的技能,例如讓孩子學習用剪刀、貼黏膠、折紙等遊戲,或是讓他學習扣鈕釦、繫鞋帶。 ■應該教孩子學習拿筷子,並且讓自己穿脫衣服。 ■可以讓孩子學習騎三輪車、吊單槓,學習畫畫,學習彈鋼琴,學習算盤等等。 幫助他建立百分之五十的自立心 由於自我思考能力的成長,使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黏到媽媽的身邊,但這只是百分之五十的自立,雖然會暫時離開媽媽身邊,但還是會不斷回到媽媽的身邊,並不斷重覆這樣的過程。這百分之五十的自立非常重要,父母應協助他建立這自立心。 以前,一直認為三歲是繼「可怕的二歲幼兒」後的另一反抗期,其實不能視為反抗,而是孩子自立的開始,應該視為積極的行為。父母應積極加以協助孩子的自我主張和自立的行為。 為此,必須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母愛,只有當孩子相信,即使自己離開母親身邊,母親還是深愛著自已,他才能放心離開。因此,不要讓孩子一個人玩,媽媽要盡可能多陪孩子玩。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之前,應該有足夠和媽媽一起遊戲的經驗。 ■父母應努力讓孩子經驗各種戶外體驗。例如帶孩子去動物園、水族館,帶他去海邊、河川、高山和原野,帶他去車站、百貨公司、菜市場、麵包店、書局、圖書館…等各種不同場所。但光帶他們去這些地方還不夠,應該讓孩子從各種體驗中,學習正確的概念及豐富的語言、分析事物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最佳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報告他體驗的內容。當他真正了解、思考事物時,就能將所體驗到的事物用抽象的語言加以表達,也能通過語言想像實體,或是將實體用語言表達。 用對話和讀繪本彌補孩子對語言的渴求 三歲的幼兒是繼二歲之後另一次語言能力呈現爆炸性成長的階段,在一生中記憶能力最強的時期,父母應盡可能給予孩子豐富的語言。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說話,並使用成人的正確語言、說話要富有條理,才能使孩子的思考也富有邏輯性。例如,不能光對孩子說「不要吵!」必須告訴他「不要吵,我正在打電話」。於是孩子就可以瞭解不能吵的原因。「帶把傘吧,天氣預報說今天要下雨…」即使對孩子說話,也要採取這種合情合理的說話方式。 ■盡可能多讀繪本給他聽,一天讀五本、十本也無妨。 ■在孩子三歲時,就應該帶他去圖書館,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借回家,養成借閱的習慣。 ■要使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使他產生想要自己看書的心情,有些孩子產生興趣後,即使沒有刻意教他,也會主動一個字一個字問媽媽「這個字怎麼讀?」,久而久之就記住了很多字。 ■如果母親能夠加以引導「這本書裡的故事好有趣,但我現在很忙,沒時間讀給你聽,如果你自己識字的話就太棒了」孩子一定會想要自己認字。 ■三歲孩子對童話故事及與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最有興趣。 不必介意這個時期孩子的口吃 有些二歲半至四歲半的孩子會突然有一天開始口吃,這種情形是語言中樞在某一側腦半球固定時,所發生的自然現象,不必太在意。如果對孩子的口吃太神經質、一一加以糾正,會加重孩子的精神壓力,口吃現象反而會加重。 從這個時期開始教孩子外語 一位名為史坦的學者,發表了以下的見解「在這個時期學習外語的好處之一,在於能與學習母語的時間重疊,因此,就可以讓孩子以學習母語的方式學語外語」。在三歲至六歲的語言成熟期,教孩子學外語是遵循自然的規則,錯過這時期再來學困難的外語,違反了腦生理學的理論。 孩子在這時期學外語,可以憑生理的感覺正確記憶發音與文法,並深深留在潛意識中,即使中途有一段時間不再學習外語,只要日後再接觸這門外語,還是繼續以往的正確發音。 玩,對成長有害無益 如果讓孩子一味的玩,放棄一些對孩子有益的學習,對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的頭腦反而是一大弊害。二、三歲的學習並非單純吸收知識而己,而是將腦的神經細胞改變為非常高度的細胞(變成密集地、含有被稱為記憶因子的RNA的神經細胞),將有利於日後的學習。 ■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為孩子準備一個良好的環境,使自然賦予孩子的各種機能、記憶力、思考力、運動力、繪畫能力等無數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另,盡可能讓慮子多幫忙做家事。去買菜時,請他幫忙拿東西,或是請他幫忙找要買的東西在哪裡。當孩子幫上忙時,要及時加以稱讚。孩子在受到認同,被視為具備有獨立的人格時,就會逐漸培養他的成人意識。 興趣偏好有助培養集中力和智力 在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從二、三歲開始喜歡車,有的開始喜歡花…,當孩子對某個主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時,父母應該為他感到高興,並協助這種傾向的發展。因為,當孩子集中於某個興趣時,會有兩點好處。首先,可以培養孩子高度的集中力,另一方面當孩子專心投入某件事時,就會思考與興趣相關的事,思考會更加深入,有助於智能的提昇。因此,應該瞭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加以認同、稱讚,就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興趣整天在變化,所以,絲毫沒有想要進一步培養,反而蹂躪孩子的興趣。

米家媽咪的-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2010年08月10日
公開
33

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part 3 二歲至三歲閱後重點整理分享: 此時孩子處於自立期,什麼事都想自己做,也充滿學習的意願。二歲的孩子一刻不停,千萬不要防礙其活力和學習意願,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加以協助。 三個重要關鍵:運動、語言和簡單的技能 (一)每天散步讓孩子有充分活動的機會: ■除了在平地走以外,還要帶孩子走坡道,讓孩子走「獨木橋」,上下樓梯、雙腿並攏跳上台階,再跳下台階… ■如:媽媽帶孩子去一個坡道,媽媽站在坡道上方,孩子站在坡道下方,媽媽將球滾下讓孩子去追。剛開始孩子只能追球跑,在練習多次以後,孩子就可以預測球的滾向,以最短的距離追到球。 ■每天讓孩子跑一定的距離,逐漸增加距離。 ■二歲半以後可以讓孩子在彈簧床上走路、跳躍、翻觔斗,學習平衡的感覺。 (二)一生中對語言最敏感的時期: 二歲的幼兒身上會出現語言的爆炸現象,這現象在二歲半時就會消失。在這時期,千萬不要對幼兒說「童言童語」,也不要故意學孩子口齒不清的話,應盡可能以正確的「大人話」與孩子交談。 ■在為孩子洗澡時,應重覆教他身體各部位的名稱。手腕、手肘、手臂等細節別遺忘…然候問孩子,你要先洗哪裡? ■在為孩子換衣服時,也要教他衣類的名字:藍色褲子、紅色毛線衣…也不要遺漏「袖子」、「顉子」、「釦子」… ■語言遊戲: 如: o問孩子「在這個房間裡,什麼東西是紅色的?」 o問「哪些東西以『大』開頭?」 ■盡可能多為孩子買書,不要讓他自己看,應由媽媽讀給他聽。可以一天讀五本、十本繪本,只要孩子願意。可以分別採取精讀和略讀方式。這時期的孩子最想知道的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另對事物因果關係也有興趣。(因果關係:若孩子摸暖爐而燙傷了手,就可以告訴他,不能用手去摸正在使用中的暖爐,否則手會燙傷。但如果這時對孩子說暖爐真壞…孩子就無法瞭解正確的因果關係)。別忘記在睡覺前為孩子閱讀繪本。 ■讀詩集給孩子聽:不用分析、解釋各種詩句,只要反覆讀給他聽,孩子會自然記憶,例如三字經。 ■讓孩子熟悉文字:認字會改變頭腦的構造,成為優質頭腦。 如: o可以將孩子的名字寫在紙上,貼在牆上,並反覆讀給他聽。 o同時讓孩子注意到書背上、商品的商標上都有文字,並教他讀。 o當相同的字出現在報紙和書中時,要指給他看,以增加對文字的興趣。 o走在路上也讓他注意招牌和汽車上的字。 o去醫院時可以從告示牌上找孩子認識的字。 (三)滿足孩子想要自己動手的欲求 二歲的孩子有強烈的欲求,想要自己處理自己週遭的事,認同此需求並加以協助,是培育優秀孩子的祕訣。即使在剛開始父母必需花比較多時間教他,但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當孩子完成以下工作時,一定要盡情的加以稱讚。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孩子做了以後,大人在他面前重做,是最差勁的育兒方式,無論如何都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讓孩子嘗試自己洗手、綁鞋帶、扣釦子… ■讓幼兒幫忙做家家。擦桌子、收拾、擦不會打破的盤子… ■在孩子手搆得到的地方放一個整理架,讓他便於整理自己的玩具。為孩子固定不同玩具的位置,分別貼上紅、藍、黃、綠的標籤,在玩具上也分別貼上不同顏色的標籤,並告訴孩子,貼有紅色標籤的玩具必須放在貼有紅色標籤的架子上。另外,玩的時候,也不要讓孩子一下子拿太多的玩具。在要求孩子整理玩具時,不防用命令遊戲的方式進行。例如,「把這個球收到架子上去,桌子上的娃娃拿到這裡來。」 ■讓他學習拿筷子。 ■讓孩子玩玩黏土,但不是交給他一個人瞎玩,而是要給他蘋果、草莓、…等範本,讓他按照範本製作。媽媽引導他觀察製作,但不要去更改他的作品。 ■玩積木、玩好的玩具(組合的房子、可組合的貨車、拼圖等) ■與其給孩子機械性、只會動的玩具,不如給孩子一些紅豆、黑豆、黃豆…各十粒,混在盤子中,讓他將各種豆子分別放到不同的杯子中。另外再準備二、三種不容易拿起的迴紋針,依前述方式進行分類。訓練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拿東西的能力。 -------------------------------------------------------------------------------- 如何克服第一反抗期 這種「可怕」大約會持續四到六個月。如:當大人說「不可以」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的反彈,無法如願時,就會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鬧、發脾氣、滾在地上大哭。這是他想自已動手卻無法如願的欲求不滿表現。 作法: ■必須給他一些較簡單有趣的教材,使他逐漸產生「我也做得到」的自信;另一方面應充分進行說話的訓練。這樣的孩子可以瞭解自己照顧自己,輕鬆的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 ■孩子在哭時,不妨設身處地思考一下,告訴他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不應一味訓斥。 ■雖然要努力瞭解孩子的想法,但凡事不能過度,不要搶先為他說出,剝奪他自行表達的權利,傾聽孩子的心聲也很重要。 ■當孩子在做什麼時,不要過度插手,應該靜靜地在一旁觀察,使他產生成功的自信。 二歲兒童具有天才記憶力 幼兒在二歲至三歲期間,會迅速成長。在這時間所學到的東西,將會反應在日後的學習態度上,絕對不能馬虎。這時期的幼兒應接受嚴格的記憶訓練。這時期的記憶並不是填鴨式教育,這訓練不但可以增加記憶力,所吸收的知識也一輩子留在潛意識中,日後,將成為高度潛在能力和高度思考能力的基礎。 ■可以讓孩子記憶世界各國的國旗、記憶汽車的車種,記憶鐵路車站的名稱等等。 ■在幼兒面前排列十個盒子,將東西放入其中三個,讓孩子猜東西放在哪裡,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可以一開始就猜出,所以先從一個開始試起。 ■在桌子上放十樣東西,讓孩子看一分鐘,然候,藏起其中的一個,讓孩子猜少了哪樣東西。 另外,也要同時培孩子的觀察力 ■「剛才去的那家店裡有些什麼東西?」訓練孩子盡可能多回憶剛才在店內所看到的物品。可以和媽媽比賽一下。 ■帶孩子去公園,觀察螞蟻,收集大量樹葉加以觀察。帶孩子去寵物店,讓孩子觀察寵物,然候,讓他談談剛才所看到的一切。 ■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水族館、遊樂園、農場、消防隊…等不同的場所,並訓練他將所看到的一切說出來。讓孩子塔火車、坐公車、帶他去海邊,去果園,盡可能讓孩子有各種豐富的體驗。 二歲的幼兒也適合學習外語。只有三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識別細微的發音差異,並且能夠理解複雜的語言體系。 ■不妨讓孩子在二、三歲時,多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 ■孩子在遊戲時,不妨為他放一些類似的音樂(例如「世界搖籃曲」) 最重要的是,這些訓練和學習必須每天持續進行,即使每天只有短短的時間也無妨。如果只在想到的時候加以訓練,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越有耐心重覆教導多次,就越能培養孩子高度的才能。 但是必須根據孩子的反應循序漸進。如果孩子對這種訓練和學習產生排斥,就應該改變方式,嘗試孩子有興趣的訓練。 所有的訓練、學習都應該以遊戲的形式,使孩子愉快地接受,這也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祕訣。

米家媽咪的--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2010年08月09日
公開
61

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part 2 一歲至兩歲閱後重點整理分享: 這都是米米麻趁米米睡覺時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喲,歡迎需要的媽咪打個招呼,打包帶走! 首先要讓孩子有充分的運動量;將孩子帶到寬敞的地方,讓他充分四處走走;也可以帶他爬坡道,再走下來,並給他帶一點不太重的「行李」,讓他按大人的指示拿到某個地方。當孩子跨越嬰兒床時,千萬不要訓斥。 讓實驗期(一歲到一歲八個月)的幼兒為所欲為:這時期的孩子不斷「測試」實驗著重力、軌道、惰性和彈力等物理的法則。如:當幼兒拉扯桌巾,將杯子打破,也不要罵他,孩子所做的事沒有惡意,這種行為不會扭曲孩子的性格。幼兒會從遊戲中學習,大人應該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如丟東西是用哪隻手、姿勢、力量是否改變?) 不要禁止孩子,要誘導他玩其他遊戲:如孩子拉扯桌巾而打破杯子,或許下一次會有同樣的行為,這時可讓孩子以其他方式學習類似的經驗,像是在孩子面前舖一塊毛手,上面放一個他心愛的玩具,或將玩具放在很靠近毛巾的地方,看他會不會拉毛巾。接下來把玩具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再將一根木棒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看他是否會用木棒獲得玩具。如果孩子會走路,將餅乾放在比孩子稍高一點的地方,再放一個可以成為階梯的垃圾箱(箱口朝上),觀察孩子是否會將垃圾箱翻過來,並踩在上面,去拿那個餅乾,若會的話,代表他的智力已經很發達,已經很懂得思考。(這個遊戲我覺得還不錯,前天試過,米米會把紙盒翻過來,踩在上面拿桌上的東西,只是紙盒破了,各位爸媽可以試試喔!…)只有當孩子在做非常危險的動作,對性格養成帶來不良影響時,才能說「不可以」。 玩具可以培養幼兒的技能:(我喜歡這一點,又給了米媽敗家的好理由)要給予他各種不同的玩具,但必須注意: 1.玩具必須使孩子能夠從中獲益、學習。 2.不要一下子給太多玩具。 3.母親也要參與遊戲,了解孩子對玩具的反應(讓孩子壓、丟、滾、滑、扔玩具。兩手扔?左手扔?右手扔?柔軟的東西、硬的、圓的、扁平的東西…),這時別忘記同時進行語言教育。給他玩具時,說「給我」並讓他伸出手來拿,當他拿東西時,也要教他說「謝謝」 以下為可以參考的遊戲及玩具內容: ■在洗澡時,讓他將球、木片、石頭沉入水中看看,或是試試海綿、塑膠的容器,滿足孩子的實驗欲。 ■可以重疊的杯子和箱子:學習內、外、底、上、大、小等詞彙。 ■氣球:學習空氣和引力,以及顏色的教材。應避免孩子咬、舔氣球。 ■布偶、填充玩具:培養孩子社會性。 ■樓梯:買一個市售的三階左右的木製樓梯,讓孩子上上下下玩。 ■尋寶遊戲:在孩子面前將玩具藏起,再讓他去找。在三個茶杯中的某一個中,藏起點心。再在杯子上蓋以紙巾、十秒後,取下紙巾,問孩子點心在哪。如果孩子能夠立刻回答,就是他智能發達的證明。 ■模仿:媽媽將眼睛遮起,讓孩子也將自已的眼睛遮起(依此類推其它身體部位) ■大人拿起鉛筆寫字,看孩子是否會學樣,若會,代表他的智力相當高。 ■盡可能帶孩子外出,讓他接觸一下外界的空氣。讓他看看與他同年齡的孩子,即使沒有一起玩,也有助培養社會性。 創造一個語言豐富的環境:這時期的孩子若使用奶瓶會影響口腔音律的調節,孩子說話會比較晚,在八個月至一歲時,就必須給孩子斷奶(米米媽是覺得不可能斷奶啦,這時期的孩子不是都還很依戀nene的味道嗎?)在這個期時的後半段,幼兒的語言模仿能力接近尾聲,滿一歲時可以擁有四、五十個字彙量,滿二歲時,可以說三百句話。媽媽做法如下: ■穿衣服時,吃飯時,散步時,都要盡可能和孩子說話。洗澡時,盡可能多教孩子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同時也要教他房間中家具的名稱。 ■從五、六個月開始就讀繪本給孩子聽,可為孩子做一個專用的書架,他一定會拿出他喜愛的書央求大人讀給他聽,大人應不厭其煩的反覆讀他喜愛的書。 避免志向期(1歲8個月至2歲)的幼兒遭受挫所感:這時期的幼兒會表現出驚人的思考力。重要的是別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幼兒雖然可以思考,卻無法在現實世界中加以實現,會令幼兒倍感挫折。因此父母不能對幼兒表現出不愉快的表情加以訓斥。這時期銀好玩具可以分為五大類型: ■填充玩具:即使關了燈,媽媽不在身旁,只要抱著填充玩具,心情可以平靜,範例:(這個填充玩具會不會太大了啊?) ■可以發揮孩子想像力的玩具:布偶、娃娃的家、積木、黏土和簡單的操作布偶 ■模仿大人的玩具:辦家家酒的道具、小貨車、小汽車、及有城鎮、農場等組合的玩具 ■運動材料:三輪車、盪鞦韆、溜滑梯、小型彈簧床、球類 ■有助於知性成長的玩具:花片、按大小順序不一的盒子組、拼圖、可以分解的小貨車、放大鏡、磁鐵等 不要讓孩子只聽機械的聲音:當孩子每天聽五、六個小時電視、錄音帶、CD等機械所發出的聲音,就會適應機械的聲音,無法對人類的聲音做出正確的反應。 在一歲半以後,開始教孩子認字:記憶文字可以使腦細胞中「記憶分子RNA」這種腦內物質增加,例如,在遊戲中,配合繪畫和文字的學習;可以將狗的圖片與狗的字相配合。讓孩子學習注音符號,讓他能讀短句、短文,使孩子循序漸進。必須每天持續進行訓練,而且反覆多次。在訓練時,也必須顧及孩子的心情,否則可能導致失敗。每次訓練時間不要太長,只需二、三分鐘即可,最多不要超過五分鐘。等他對文字遊戲產生興趣後,就可以逐漸增加時間。另外還可以嘗試改變學習方式,避免孩子感到厭倦。

轉貼--和孩子『好好』說話~~

2010年08月06日
公開
51

媽媽開始當家庭主婦後,除了煮飯、做家事、打點岳小弟的食衣住行外,陪岳小弟下樓去社區中庭和小朋友們玩也是每日的重要工作。 會有一些固定下來玩的小朋友,也有一些偶爾出現的。 一段時間後,媽媽觀察到了許多不同的大人對小孩的說話方式,忍不住想說:大人們,請好好和孩子說話吧! 什麼是『好好』說話呢? 一、走到他身邊,蹲下來,輕聲的,面對面的說話: 常看到大人們一邊跟鄰居聊天,一邊對遠處玩耍的小孩大吼:『xx ,你不要------』,『xx,你給我------』。 有時小孩也會吼回來:『媽媽,我沒有------』,『媽媽,xx搶了我的玩具------』 媽媽聽了那吼來吼去的對話,常常覺得很不舒服。 我們都希望孩子說話輕聲細語、彬彬有禮,但我們往往不自覺的做了不良示範。 孩子常聽媽媽大聲說話,久而久之,也會習慣在公共場所大聲跟別人說話。 另外,指正孩子的話,讓孩子聽到就夠了,小人兒也是需要被『尊重』的。 就多走個幾步路,蹲下來,看著孩子,認真的、輕聲的和他溝通,相信他會更容易把你的話聽進去。 二、不要說威脅、恐嚇的話 媽媽們的慣用語:『你再怎樣怎樣,我就怎樣怎樣。』 在我們社區中庭常聽到的說話是:『你再不聽話,我就帶你回家。』 但小孩置之不理後,媽媽依舊在跟別人聊天,沒有執行承諾,帶小孩回家。 有時會說:『你再這樣,我就把你留在這裡不管你。』 就算小孩繼續違規,媽媽也不可能就把他丟在社區中庭。 所以,為什麼要做這種不會兌現的威脅呢? 這只會失去小孩對你的信任,繼續我行我素的重複他的行為。 且讓小孩因為恐懼與害怕而改正不良行為,當威脅與恐嚇不再時,他是否又會故態復萌呢? 三、放下情緒再說話 有時,大人也很容易說一些意氣用事的話。 『隨便你啦!你想怎樣就怎樣------』 『好啊,既然這樣那我就永遠不管你了!』 小人兒聽到這樣的話其實會信以為真,而且傷心難過、不知所措的。 千萬不要在盛怒時說了讓大人後悔、小孩傷心的話。 也有人在小孩回話後,就你一句我一句的跟小孩槓上了,開始翻舊帳,或逞口舌之爭。 記得,我們可是成熟的大人呢! 四、講道理,小孩聽得懂 大人們常制止小孩的行為,『不可以』、『不行』總是掛在嘴邊,卻不告訴他們『為什麼』? 哎呀,他們還小,聽不懂啦! 不,媽媽覺得很多道理小baby們就聽的懂了。 用說的不懂,改用表演的,比手畫腳讓他明白。 說一次不懂,那就多說幾次吧(有的道理昀昀已明白,有的媽媽還在繼續努力中)! 唯有他認同你的道理,才會真正停止不該做的行為。 當然有立即危險時,要先解除危機再來慢慢講道理。 五、行動甚於空喊 媽媽們常會抱怨,叫了孩子老半天,孩子還是動都不動,沒有來執行大人的指令。 與其在遠處不斷的指揮與命令小孩做事,不如就直接去帶小孩來一起工作吧! 省下叫喊的力氣,帶著孩子一起做事。 孩子學會了,爸媽不生氣了,親子關係也在無形中拉近了。 以上想法,有些純粹是媽媽的有感而發,有些是融會貫通書本的道理。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本書吧:管教啊!管教! 作者:汪培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