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珽寶貝&晴心肝的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老師沒教的事…(為人父母必看)

2010年08月04日
公開
63

2008/08/27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第一課:同理心 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 現代家庭提供孩子優渥的物質環境,學校教他們應付升學競爭,但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同理心 ◎生活能力 ◎表達與應對 ◎挫折容忍力 ◎感情功課 ◎永續學習能力 ◎當錢的主人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 的?』他很不高興。 「反正你快死」 黃春明心痛「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教孩子關懷自己以外的生命,培養同理心,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記者林錫銘�攝影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第二課:生活能力 2008/08/28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 小餐館裡,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完全不動筷子,只盯著牆上電視看卡通;好不容易進廣告了,一旁穿著套裝的上班族媽媽趕快拿起湯匙送到男孩嘴邊:「寶貝,再吃一口,現在上廣告了。」 母子餵食圖 令人開眼界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 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洗頭的。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 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都是薯條尾巴。 少子化浪潮 個個都是寶 對孩子呵護備至,捨不得孩子動手,於是教養出許多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這是「少子化」浪潮之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教授洪蘭說,她到某所小學演講,看到一個小孩子到音樂教室上完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就坐在那裡放聲大哭。他的老師說,他一直就是這樣,因為家裡有菲傭幫他;到了小三,竟然不會自己穿鞋。 洪蘭大為驚嘆。她說,據報導說某位王子連牙膏都是侍從幫忙擠在牙刷上的,她的學生說:「哇,真好命。」洪蘭說:「不是,那是廢物!你一個人沒有辦法存活,時時要有個人幫你打理,依賴別人,不是很可悲嗎?」 滿地玩具要自己收拾。做家事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照顧自 己,成為獨立的個體。 記者林錫銘�攝影 「只要念好書 其他別管」 「只要把書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灣父母的心態,能為孩子代勞的,不少父母都體貼設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勞」。 台南縣歸仁鄉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描述,開學後的上下學時間,無論小學、國中或高中,學校附近就擠滿接送孩子的車輛,有的家長甚至還幫孩子背書包進教室;甚至,中午到教室餵孩子吃午飯。 學灑掃庭除 學解決問題「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謝水乾指出,現代許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麼都捨不得孩子動手,結果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一位國小老師說,整理教室、打掃校園是學校裡生活教育的一環,但有家長對她說:「別讓我小孩掃落葉、倒垃圾,天氣這麼熱,他會中暑。」 謝水乾說,灑掃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必須思考步驟、輕重緩急、應對進退;「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未來要如何完成職場上的任務?」這是父母無法代勞的。洗碗又拖地 比電玩省時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更何況「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謝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獲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他這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機會」成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 建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了「生活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遜漂流到荒島,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 碗盤放哪裡 家人都要知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高喊: 「媽,我的手帕呢?」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嘆不已。 灑掃庭除都是學問 例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丙路線: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 資料來源: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 如何培養生活能力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我自己 會」,就讓他試試。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有「家」的參與感。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 ●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有價值。 ●父母要放手。華人父母太習慣「呵護」,作家龍應台反省:華人父母還會好意提醒成年孩子「不要上廁所」,是關心也是壓力。 第三課:表達與應對 2008/08/29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嗯, 對呀…口語表達太「可愛」詩人李進文有天接到某知名高中的學生來電:「請問你是李進文嗎?」他心想:「應該在別人的名字後面加個 『先生』或『老師』吧?」但還是答了「我是」。高中生問他:「聽說你詩寫得還不錯,我們想請你當評審。」聽到前半句,李進文楞了一下。 讀名校 未必懂禮貌事後回想,詩人不禁笑了起來:「你來邀我當評審,沒 讀過我的詩,也要有禮地裝一下嘛。」表達尊重,該有更好的措辭。但他也納悶:這麼好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怎麼連基本的應對禮貌也不懂呢? 「五年級」世代的李進文回想,在沒有手機、電子郵件的年代,他和同學邀文壇前輩到校演講,總是戒慎恐懼,「要先寫信,還要親自拜訪、確認」,麻煩中卻多了儒雅餘韻。「現在溝通方便了,語言禮節也省略 了。」 在大學任教卅年的散文家廖玉蕙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發言,去年開學第一堂課,她請一位學生說說對某文章的評析,但他訥訥不能言,不論她怎麼引導、鼓勵,同學推他、拱他,廖玉蕙形容,這學生「東扭西扭,半個小時過去,他就是說不出來。」 說話課 學校沒這堂臨下課前,她跟學生約法三章:「下次上課,你第一個發言喔。」結果,沒下次,這名學生退選了。 會說話,能如實、得體地表達自己,在重視溝通、講究行銷的年代,已是重要競爭力;但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及教育體制裡,很少重視「說話」這一課。懂得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公民素養的基礎;合宜地說話與應對進退,拿捏分寸,由小學起。 記者林錫銘�攝影 在家,小孩子的美德是「有耳沒嘴(台語)」;在學校,盛行的「紙筆考試」壓抑了許多基本能力,包括起碼的口語表達、應對禮節。 學說服 這都要訓練「我都跟朋友說,你們以前在玩的時候,我都在葡萄架下練演講呢。」花旗銀行個人消費金融總經理管國霖日前建議社會新鮮人,說和寫的能力是很多年輕人都缺乏的;「在現代只會做事是不夠的,還要會包裝,要能說服別人,這些都要訓練。」 美國不同機構的調查也顯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最不滿意之處,首推「極差的書寫及表達能力」。廖玉蕙指出,外國教育方式是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我,說話、報告,是重要的訓練;中國大陸年輕人的伶俐口才,早給世人深刻印象。「跟對岸學生一比,台灣學生說起話來真是太『可愛』了。」無厘頭 應對失準頭她曾經規定,上台報告不能一直講「對啊,對啊」,也不能拿「然後」當發語詞。結果學生不斷笑 場,少了這些口頭禪,話都說不順暢了。 經常在校園演講的學者洪蘭也感嘆,「我們太少訓練孩子培養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了」,她憂心,面對全球化、兩岸人才競爭,「我們可能輸的,就在這點:我們許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想法,也相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影像媒介中成長的孩子,說話或許多了「無厘頭」式的隨興與創意,但應對的分寸卻失了準頭,他們還在尋找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宅孩子 難面對真實 教書卅年的廖玉蕙觀察,「這一代的學生比起卅年前,當然活潑多了,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占大多數」。她揣測,現代孩子對電腦飛快打字,真實情境中,話一出口,無法delete、也不能換個身分重來。 面對詢問,很多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只會答「還好啊」、「沒有啊」,這類「無可無不可」式的答話走天下。即使是求職,面談主管問「對某某工作有興趣嗎?」仍是:「還好。」專家建議,不如回答「我的專長是xx,但是任何領域我都願意試試看」。後者的說詞就漂亮多了。 太直率 得罪人不知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研究助理常替他得罪人,對邀稿或演講邀約,助理會直統統地回答:「怎麼 這麼晚才來約?」「都快下班了,你不能明天再說嗎?」不管對方是誰,就是「直率到底」。直到有人向教授抱怨,他才知情。 教授感嘆:應對進退得從頭教起,否則進了職場要吃大虧。但是他也懷疑:說話的措辭、應對的分寸,不是從小就該學到了嗎? 說話修鍊術散文家廖玉蕙認為,懂得說話,這是現代人必學的一門科際整合的課,起碼包括:對環境的觀察、對 人性的理解、專業知識、自信、足夠的語彙、邏輯清楚;還要用對方能懂的語言、能考量說了的後果。 多說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讓小孩說一遍剛剛讀到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今天高興的事有頭有尾地描述,就是很好的練習。父母可以多反問:為什麼呢?練習思考與表達。 ●教室中練習: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互相討論;不只是辯論、演講比賽的選手才必須學會表達。多聽 ●利用科技:作家的有聲書、網路下載名人演講影片(包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講都有網站可原音重現)。 ●現場聽演講:看名家的臨場反應與措辭。廖玉蕙盛讚評論家王德威的演講,若謄寫下來就是搖曳生姿的散文。 多充實自己 ●專業素養:內容比技巧重要。 ●了解聽你說話的人: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敘說。 第四課:挫折容忍力 2008/08/30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不錄取 就跳樓? 學跟挫折做朋友公園裡,媽媽帶學齡前的兒子散步,兒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蘋果,吵著「我要吃那個!」媽媽真的上 前跟別的小孩的家長要了一顆蘋果給兒子。 面對不如意 高難度功課 看到這一幕,政治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陳皎眉很驚訝,腦海裡立刻浮現役男在地上打滾、哭喊「這不是肯德基」的電視廣告。她說,這位媽媽雖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幫孩子要到蘋果,卻失去機會讓孩子了解:人生的現實是「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這些「八九」,愈成高難度的人生功課。近年,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因(考不好、口角、失戀、長青春痘)輕生的新聞,常讓社會驚嘆、讓家長心碎;結論不脫「挫折容忍力太弱」的「草莓族」責備論。但是,「草莓」又是誰培育出來的? 在台北市知名「貴族」學校任教的陳老師努力安撫班上午休時間吵鬧的學生,隔天家長來「溝通」: 「不要強迫我的小孩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壓抑他的成長和學習。」 人生本有不如意,愛孩子就要協助他培養挫折免疫力,縮短復原期。記者林錫銘�攝影 孩子太順遂 家長有責任 陳老師有一次勸學生吃掉營養午餐裡的紅蘿蔔,家長一樣要求老師別強迫小孩。「現在的家長實在太順著小孩了。」她無奈地說。 陳皎眉認為,有些年輕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其實跟父母過度呵護有關,事事順著孩子,「太順心的環境,孩子就學不到社會規範,也學不到如何處理挫折。」但人生原本就不完美。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父母的呵護大傘也伸張到校園,讓老師的管教動輒得咎,「老師反而要討好學生,讓孩子更自以為是」。 日本社會稱這類過度伸張權利的家長為「怪物父母」、「暴走父母」;學校演話劇,只有許多「白雪公主」,沒有「七矮人」,因為家長都求自己的孩子非演「白雪公主」不可。沒遇過挫折 怎學會處理 薛承泰說,現代的職場競爭更形激烈,一路成長順遂的孩子反挫的程度也更大;最近有社會新鮮人求職面試被淘汰,轉身就跳樓自殺。這樣的死,比鴻毛更輕。 「要把挫折當成常態,讓克服挫折的時間縮短,培養免疫力。」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有遭遇過挫折,就學不會怎麼處理。 許多父母努力為孩子鋪設坦途,從小為孩子挑最貴、最好的學校,選最好的老師,並設法讓孩子得一些獎,進好大學;但出了社會,很多事是家長沒辦法操控的,孩子終究面對空前的挫折感。 王浩威奉勸父母,愛孩子就讓他多磨練,比如,「上大學的兒子要騎機車上課,父母就別用危險的理由不准」。 過度的讚美 自我不真實 有一派教養論建議父母要常稱讚孩子,但陳皎眉發現,「家長應用得太過頭,變成過度誇獎」,長久下來,孩子認識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只要表現不佳,挫折感和情緒起伏就很大。 「對孩子的讚賞,適度就好了」,陳皎眉說,父母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才能面對真實世界。 王浩威觀察,媒體也影響部分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像「超級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常見的賣點就是參賽者因失常而痛哭,努力打拚後終於敗部復活;製作單位塑造「挫折之後就是成功」的假象,歌頌成功,也用挫折來催淚,簡化了挫折的衝擊。與失敗共存 成長維他命有時,人就是得學著與失敗共存;結局不見得都會如人意。如果不懂得如何與挫折做朋友,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從此一蹶不振。 「正面思考是醫治挫折的良藥。」教育部訓委會主委柯慧貞說,焦慮症、憂鬱症患者面對挫折常難以招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面思考能力。她建議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習慣,學習解決問題,讓挫折成為孩子成長的心靈維他命。 面對挫折備忘錄 ●父母要學習「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比如:孩子賴床屢勸不聽,父母與其生氣,不如讓孩子面對上學遲到的後果。 ●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選擇打電玩或是做功課,由孩子自己決定,並承擔後果。 ●重視「過程」而非以「結果」苛責。換個角度,許多不如意也沒那麼嚴重。 ●別當「怪物家長」,阻礙老師的適度教導。 ●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有機會當志工更好。 ●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參考度比成功經驗高。 ●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任何事情有正面意義。 家長隨堂考 Q:孩子學走路時跌倒大哭,你怎麼辦? A.對孩子大叫:「,你怎麼那麼笨,趕快自己站起來!」 B.抱起孩子安慰:「哭、不哭,哭哭羞羞臉」 C.不管他,當做沒看見。 D.走到孩子的旁邊,對他說:「痛喔!試著自己站起來!」將手伸到孩子要花點力氣才能搆到的地 方。 解答:D較正面。 A是責備,會讓對自己有負面評價;B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面對挫敗,也壓抑哭的需求;C可能讓孩子 覺得漠視;D試圖同理,也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卻不剝奪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資料來源: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製表�記者鄭朝陽) 第五課 親密關係 2008/08/31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大人不准…愛與性 只能錯中學? 在一場性別教育的演講中,一個國中生舉手贊成「國中生可以談戀愛」,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問: 「你可以負責任嗎?」國中生對「負責任」的說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會承認是孩子的爸爸。」陳皎眉再問:「你養得起孩子嗎?」國中生頓時語塞。 不讓你追 就該被殺千刀? 「難道拒絕一個人的追求,就應該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嗎?」一封網路流傳的控訴信,是多年前一起情殺案的被害家屬心情。只因拒絕追求,女孩被小開開賓士車撞倒,再亂刀狂砍斃命。發狂的情節和今年的割喉毀容情殺案件,一樣令人驚心。 曾幾何時,談戀愛的風險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機之外,不時出現的「少女廁所產子」新聞,讓大人驚覺:對於愛情、對於性,即使大人不准許、不討論,年輕孩子早就在「做中學」。 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觀察,青春交友、戀愛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緒波動來源,從猜測「她喜歡我嗎?」「如何告白」到交往、相處與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學校頂多把兩性關係當營養學分,很多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學習愛情 只能看偶像劇? 兩性議題作家陳安儀說,從小學到大學,很少人上過交友婚姻戀愛課程,這很可怕,「在人生重要的大事上,我們竟然都是在錯誤中學習。」 陳安儀說:「我們對怎麼談戀愛這件事,都是從瓊瑤、羅曼史小說、偶像劇裡學來的,一點都不真實。」 兩性相處 瑞典小學就教 婦運團體一向推崇瑞典的兩性教育。瑞典政府認為,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是老師的責任,早在半世紀前,瑞典中小學全面實施性教育,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並陸續出版《性教育教師手冊》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台灣已有中譯本。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的親友常問她:「我兒子才念國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麼辦?」 好奇又焦急的家長逼問兒子,卻一無所獲,女學生懷孕也不敢告訴大人,為什麼孩子不讓父母成為情愛問題的避風港? 我懷孕了 我敢跟爸媽講 柯慧貞認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權,改扮輔導員,提供資訊讓她或他知道戀愛、懷孕後要面對的問題和責任,最後由孩子自行決定,就不致讓孩子孤立無援。 父母不能幫孩子過日子,但可以教他們該珍惜什麼。 陳皎眉也常見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對象,說是為孩子好,但什麼才是好?「只要孩子認為彼此真心相待,可共創幸福家庭,父母觀察對方也善良、有上進心,就要信任孩子的判斷力。」她說。失戀經驗 願跟孩子分享 「分享也是教育。」吳健豪說,父母親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即使是失戀、離婚都是好故事,「孩子會知道,交友、經營婚姻沒有成功和失敗這回事,而是兩人的磨合程度。」 所以,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鼓勵大學生談戀愛,因為談了戀愛,「你懂得分享、關懷和負責。」走過愛情之後,會重新探索和認識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 「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電話問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快窒息了!」吳健豪發現,太黏情人的人常有心理壓力,導致異常行為模式,且壓力往往來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間被冷落,或失去至親,因此沒安全感。「談戀愛正好找出壓力點。」 怎麼告白?怎麼交往?怎麼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家長更不知從何 教起。 記者林錫銘╱攝影 他提分手 我學危機處理 情侶分手常教人痛徹心扉,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鼓勵年輕人應該多談戀愛、多練習分手,「這過程讓你學到如何跟別人相處,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 陳皎眉也要年輕人切記:「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今年七月發生的割喉情殺案,情侶相戀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愛情恐怖分子」。中央警大教務長黃富源說,談分手是「人際危機處理課程」,「修得好一起成長,修不好可能一起毀滅。」所以,感情這門課能不好好修嗎?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不尊重我: 對生活、行動自由、財產,甚至性自主權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覺。 •挑剔、吹毛求疵: 愛得濃烈,情人眼裡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窩。當愛人開始對芝麻小事找麻煩時,就要小心。 •對小事暴怒: 情緒反應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只是牙膏多擠了點,卻被斥責浪費、揮霍等。 (資料來源╱黃富源) 怎麼修好戀愛課 •知道愛人與被愛是學習認識對方和自己的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 •父母在生活中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讓孩子有學習對象。 •與其禁止孩子談戀愛,不如開誠布公談論親密與性。 •當孩子的情感後盾,即使情場失利,也有家人支持,不致對人生絕望。 •國中到大學可開設交友、戀愛、婚姻課程,討論人際互動與兩性交往議題。 (製表╱記者鄭朝陽) 【2008/08/31 聯合報】 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2008/09/01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5小時:23分鐘 張忠謀與你的差別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強烈動機與紀律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須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這需 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我,年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 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 創意幽默多讀書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 道。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 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領導能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深,一個迴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或是「舉一反三」,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平凡與拔尖差別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書。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率;以自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DNA,再明白幹細胞,然後理解科技與倫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18分鐘心靈滋養 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 小男孩對螃蟹好奇,上市場買了蟹、也買書,對照學習得津津有味。就算考試不考,「獲得新知」本身已是樂趣。 記者林錫銘�攝影 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在自己螢幕上就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 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書』享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讀過大學就沒事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糟粕。 資訊不代表知識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圾資訊,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 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價值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學習精進術 多讀書: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多思考: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並進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 涉獵既深且廣: ─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之為大用的奧秘。 永續學習的能力: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2008/09/02 【聯合報╱記者賴素鈴、梁玉芳】 駕馭欲望馬車 別急著吃棉花糖 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 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價錢與價值差別 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炫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 「太多人談『理財』,卻窄化成『投資』;重要的該是教孩子管理欲望,懂得如何延遲享受、控管風險」,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 欲望失控成卡奴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財經雜誌鼓吹「一億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現實卻是,大半的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就已橫在眼前。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費,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就面對助學貸款還錢的難題。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氣,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是自己做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 猶太人八歲存錢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 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八歲教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教一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零用錢,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讓孩子學習支配零用錢、記帳、儲蓄,都是培 養理財素養的基礎功課。 記者林錫銘�攝影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早該到手了。 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家累、責任,都讓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零用錢學會理財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 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全是CD及遊戲機。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了」;多到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教孩子看穿廣告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以檢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須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識各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為還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胡亂投資成黑洞 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他用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就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就越來越大。 財務自由備忘錄 「當錢的主人」,你必須: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 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家庭理財教育 ●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重拾儲蓄美德。 ●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讓孩子用勞務賺取零用錢,或使用者付費,嘗試讓孩子負擔部分家用。 個人財務管理 ●落實財務控管:做好個人財務報表,弄清自己的所有資產與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現金流向。 ●擬定個人預算:實用的老話:量入為出。 ●延遲享樂:「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馬上吃掉的人,可能不斷累 積債務。 ●嚴格分配比例:不論資金用來投資或支付貸款,都必須恪守在所得的三分之一。

什麼是三伏貼??

2010年08月03日
公開
65

什麼是三伏貼 ?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 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 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遵循古法改善體質:三伏貼療法 所謂的三伏貼療法,其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 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並預防感冒。 只要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 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 到了秋冬就可以輕鬆告別過敏氣喘老毛病; 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 三伏貼療法自古代流傳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 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 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 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 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 塗後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 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就是三伏貼療法的應用。 三伏貼療法的現代臨床實驗 到了現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在臨床上也印證了 三伏貼確實能夠治療過敏、氣喘等疾病, 他曾蒐集了 80 名 2 歲到 70 歲非急性期氣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於每年的三伏日,在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接受藥物敷貼; 其藥物為白芥子、細辛、甘遂、仙茅各一份,將其烘乾研成細末, 加薑汁調成小丸子,貼在穴上 6 到 8 小時。 療效評估是依據患者咳嗽、喘息、痰多、哮鳴聲等症狀的嚴重度及發作頻率來計分, 結果顯示, 80 名受試者中 55 人症狀改善, 即病情由重度變中度、或中度變輕度、或輕度轉為緩解。 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過去的經驗,三伏貼確實有助於改善病情、減少發作, 而且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改善可達八成以上, 尚有多篇相關的醫學報告並發表在美國的東方 (SCI) 醫學期刊上。 經過媽咪這樣一解釋,蓓比終於懂了! 原來不是有3個東西會趴在地上啊!而是一種由古代流傳至今的中醫治療方法啊, 現代醫學實驗也証明這是對多數人確實有療效的一種方式, 怪不得中醫院和診所要大力宣導這件事呢! ==================================================================== 困擾台灣民眾的過敏性鼻炎 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過敏性鼻炎在成人的盛行率為20%~30%,在兒童則高達42%。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溼熱、溫差大,且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就更常見。 國內,根據已故謝貴雄教授於1994年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的過敏病報告, 發現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為33%,且近年來國內的各項研究數據顯示, 過敏病不論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均有上升的趨勢; 大數的患者並沒就醫,只是自行用藥, 但實際上這類患者是可以藉由中醫三伏貼這種冬病夏治的療法來獲得可能的改善。 屬於東方人的冬病夏治: 過敏性鼻炎主要的臨床症狀為流鼻水、鼻癢、鼻塞、打噴嚏。 過敏氣喘好發於冬季,三伏貼便是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熱的氣候, 此時人體陽氣旺盛之時扶助正氣,預防冬末舊病復發, 並可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亦即所謂的冬病夏治。 除了台灣和大陸的三伏貼之外, 韓國在三伏天時,也會吃參雞湯。 而與台灣淵源最深的日本, 每年的“土用之丑日”(今年為7月26日)被定為是日本的“鰻魚節”, 在日本人的眼裡,鰻魚營養豐富、極易消化, 而且從中醫的角度看,鰻魚還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 也是冬病夏治的另一個例子喔! ================================================================== 前面兩篇介紹完三伏貼的原理、適合的病症及療效, 今天就要來講解現代中醫三伏貼的實際療程。 何時貼—三伏日的具體日期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 也就是在農民曆上「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日子。 這三日可說是夏季最熱的時候,為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三天, 而「三伏貼」即是在這日前後,使用某些稍具刺激及中藥補養、溫通的藥物, 製成藥布形式,貼敷於病患的穴位皮膚上,透過皮膚的吸收, 達到防治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今年 2010年的三伏日為 7 月 19 日 ( 星期一 ) 、 7 月 29日 ( 星期四 ) 、 8 月 8 日 ( 星期日 ) 。 貼什麼—三伏貼的具體內容 三伏貼的具體療法就是,於三伏日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療哮喘的穴位上, 貼上化痰定喘的益元膏,以減緩氣喘的發作, 對於常年受氣喘、過敏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在這期間,過敏、氣喘等疾病症狀較輕,毛細孔張開,易由皮膚吸收藥效, 將元胡、細辛、麝香、白芥子、甘遂等中藥磨粉後,薑汁糊丸, 敷貼於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貼。 穴位敷貼源起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五十二病方(古醫書 ), 屬天灸,又稱發泡療法,它是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背部的穴位, 運用中藥餅劑敷貼於穴位,透過經絡入臟腑, 既可除體內伏痰,又能溫陽補肺,從而達到調節肺、脾、腎功能,增加免疫力。 三伏貼的治療在中醫是屬於貼敷的外治療法,而在某些疾患也可使用穴位貼藥的方法, 如小兒的食慾不振、婦女的經痛等,都有人運用此種療法來做處理, 其好處是不用口服的方式,可以減少腸胃的刺激和副作用。 三伏貼藥餅成分:白介子、細辛、乾薑、附子、艾葉、麻黃、半夏、杏仁、 黃芩、甘草,薑汁調敷。 敷貼穴位:大椎、定喘、大抒、肺俞、風門、厥陰、膏盲、腎俞等穴位。 怎麼貼—三伏貼療法的注意事項

如果我的孩子不適應怎麼辦?

2010年08月02日
公開
56

如果我的孩子不適應怎麼辦? 小愛在快滿3歲的時候,胡小姐就常常告訴他的孩子:「小愛長大了,快要上幼兒園嘍!」而且樓上的哥哥每天開心上娃娃車的情景,也讓小愛的心中充滿了對幼兒園的憧憬。聽說幼兒園有好多好玩的玩具,還會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因此當時的小愛幾乎每天都對媽媽說:「我要上學了!」但是這樣的美好期待,很快就在小愛入學的第一天幻滅了。 「本來背著書包,高高興興穿上新衣新鞋的小愛,一到幼兒園門口,卻忽然害怕了起來,一直躲在我後面,變得有點怕生了。」胡小姐表示,等小愛一進教室,雖然看到有些小朋友開心的在玩,或是跑來跑去,但是卻也有幾個跟他一樣第一天上學的孩子,一直哭個不停。害怕的小愛,緊張的抱著媽媽。當胡小姐依著原本計畫,跟小愛說:「媽媽要去上班了,下午就來接你唷!」小愛嚇壞了,守不住跟媽媽的約定,哭得傷心欲絶,讓原本已經鐵了心的胡小姐頓時也肝腸寸斷,不知如何是好。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胡小姐說:剛入園的一個星期,小愛天天哭。早上要跟媽媽分開的時候哭,晚上看到媽媽的時候也哭。每天要上學的時候,孩子總是找出許多的理由,希望不要去上學。看到孩子這樣的反應,胡小姐不禁又心疼又擔憂:為什麼我的孩子就是不能適應呢? 其實,儘管已經幫孩子做好了相當足夠的心理建設,並且培養孩子因應團體生活的自理能力,甫上幼兒園的孩子最容易碰到狀況就是「分離焦慮」了。華納階梯幼兒華納階梯幼兒美國學校大直分校園長林芃君表示,其實孩子多少剛入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現象,而且忽然轉化熟悉語言環境的孩子尤其明顯。但孩子究竟需要多久才能適應呢?聞浩雲表示,在幼兒園中,孩子的適應期會因孩子的個性、氣質的不同,而有長短上的差異。有的孩子可能一個星期就好,但是他曾經碰過哭上半年的孩子。另外,有的孩子可能不會一入園就出現分離焦慮的情形,以他親身的經驗是,一對姊妹花同時入園,一開始是妹妹天天哭,姊姊好像適應的還不錯,但過了幾天,妹妹已經可以融入團體生活了,但是姊姊卻開始出現退縮的行為,細究原因在於姊姊把看顧妹妹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所以當妹妹已經適應環境了以後,姊姊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才在此時發洩出來。 對於分離焦慮,聞浩雲建議爸爸媽媽們其實不用太過度擔心,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一早被送到幼兒園的時候會哭的像淚人兒,但等到教學活動開始進行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有趣的活動吸引,而忘記哭泣,等到下午看到爸爸媽媽來接他的時候,孩子才會又忽然哭了起來。 至於要如何克服入園的分離焦慮,除了在入園前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外,林逢君表示,園內的老師其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園內的每一天,老師都要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而且讓孩子深刻的感覺到上學的樂趣,唯有孩子真心的喜歡上學,孩子才會願意放開爸媽的手,投入到另一個全新的環境中探索。 ==================================================================== 大頭弟的媽咪...... 我兒子在我老公及婆婆的面前很乖 因為這兩個人會控制他的所有行為 包括笑哭 所以我兒子在他門面前沒有自我 我允許孩子們"在我的面前"有任何的情緒 那是他們的自由意識 也是一種放鬆 你需要瞭解 孩子在學校表現出來的乖是為何 1. 陌生所以安靜保護自己 2. 害怕老師很兇 所以安靜以免踩到地雷 3. 不喜歡這環境所以逆來順受 不犯錯就好 呆呆的過一天 我的意思是 乖 不見得是好事 耐心的問出她哭泣的原因 如果是必須時間來處理的就只能安慰 若是學校問題 就建議溝通 資料 :我當過幼教老師的經驗

遠見雜誌 嚴長壽 帶你聽花東說話

2010年07月29日
公開
54

八八水災之後,嚴長壽多次來到台東,看到受創的山水以及蕭索的觀光業,於是找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於去年底正式成立公益平台基金會,希望能長期關懷這個地方。 基金會成立雖然只有短短半年,但已經粗具成績。推動花東之美,吸引國際觀光客,他首先想到的是住宿。花東海岸共有約1200家登記有案的民宿。公益平台已經舉辦過四次民宿研習營,免費教導民宿業者怎麼做早餐?怎麼布置?怎麼鋪床墊?怎麼跟國際連線?甚至還為他們設計網路平台,協助行銷,並建立聯盟關係,共同議價採購。 在嚴長壽前部屬、前亞都飯店總經理蘇國垚的帶領下,高雄餐旅學生擔任志工,計劃一家一家訪視這些民宿。高餐四年級學生吳柏煌是學生志工召集人,為了民宿研習營,他與同班15位同學,用一週時間共同編寫英、日文語言、房務、客務等教材,同時製作食譜、菜單等。 嚴長壽也把自己變成一個平台。特別是這一年多以來,他幾乎每週都帶各界有影響力的人來台東,包括各國使節團、各國觀光局駐外代表、藝術家、美食家、部落客等人,希望用他們的影響力,行銷台東。 嚴長壽用的是「眼見為憑」方法,激發人對土地產生情感,由情感再衍生出一種職責、甚至是一種使命。凡是來過這裡的人,最後都變成嚴長壽的志工。對於有音樂藝術天賦的孩子,嚴長壽已請來林懷民、朱宗慶、江賢二、拉黑子等藝術界大師來教他們。 在嚴長壽眼裡,花東的孩子們拿起樂器、拿起畫筆、工具,就是生活藝術家,如果強迫他們到城市裡,他們會不能適應。所以他很辛苦地把外界的資源帶到花東來,用新的方法來培育花東小朋友的未來。 今年暑假,基金會找到八個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生,讓100名台東孩子免費學英文。 推廣慢活式旅行 吸引歐美旅客 今年2月初,嚴長壽還向交通部長毛治國提出構想,近幾年港澳遊客來台直線攀升,從20幾萬、40幾萬、60幾萬到去年增加到70多萬人,他希望香港到花蓮、台東都能各有直飛的班機,「香港包機,來的客人可能還包括周圍的澳門、深圳、廣州等地旅客;而且台東的美,最適合歐美客人。」終於5月中他與地方人士促成了香港第一個包機到台東。

培養寶寶耐性的

2010年07月23日
公開
60

現在的孩子沒有耐性是眾所周知的,動不動就耍脾氣,同小朋友們打架,缺乏耐性時,遇到很小的困難就會放棄。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徵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 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 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因為透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

麥蘆卡蜂蜜可幫助減緩腸病毒及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

2010年07月17日
公開
62

麥蘆卡蜂蜜可幫助減緩腸病毒及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 腸病毒症狀: 1. 手口足病 發燒或微燒,手掌、腳掌、屁股和膝蓋等部位零散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而疼痛、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2. 疱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處(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腸病毒食用麥蘆卡的方式: 1. 當發現泡疹性咽峽炎時,請盡量讓患者持續食用麥蘆卡蜂蜜,可將麥蘆卡蜂蜜加在其他飲品上如牛奶,果汁..等. 或直接讓患者直接食用麥蘆卡蜂蜜. 如患者可以吃麵包類等食物,也可將麥蘆卡蜂蜜當果醬食用. 效果:由於麥蘆卡蜂蜜具有殺菌消毒的活性功能,因此在食用麥蘆卡蜂蜜時,可將傷口殺菌消毒及癒合傷口. 注意: 若口腔已有傷口存在,在直接食用麥蘆卡蜂蜜時會有刺痛感.這是殺菌消毒的作用.但對小孩子可能負擔較大,此時可以將麥蘆卡蜂蜜與其他飲品調和飲用或者購買其他花蜜一起調和飲用.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這種癢尤其在傍晚到晚上會更加嚴重。由於遽癢忍難,患童開始搔抓而破皮、出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 麥蘆卡蜂蜜VS異位性皮膚炎: 在國外尚未有文獻關於麥蘆卡蜂蜜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效用,但有些小朋友因為食用麥蘆卡蜂蜜,意外的異位性皮膚炎改善並有好轉的現象.而且伴隨著的過敏性鼻炎也好轉中.這是可喜可賀的事實. 可能歸功於麥蘆卡蜂蜜是純天然無任何加工再加上其活性具有殺菌消毒之能力.也難怪成為紐西蘭之國寶.

孩子愛發脾氣,該怎麼辦?

2010年07月16日
公開
60

《請問教養專家》孩子愛發脾氣,該怎麼辦? 出處:(親子天下網站)--請問教養專家 我家弟弟很愛發脾氣,只要不順他的意就生氣,說反話,比如「我討厭媽媽」、「討厭阿嬤」,有時還會丟東西。當下我們通常不予理會,事後再跟他說,他會認錯。但這種情形還是每天發生,該拿他怎麼辦? advertisment 當孩子期待落空時,會失望,轉而生氣,這是很自然的情緒。只是當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時,就只能藉由攻擊對方、自己,或毀壞物品以發洩情緒。告訴孩子他錯了,是不夠的,因為他還是找不到方向。所以當他發脾氣時,可以這麼做: 一、幫助他說出真正的情緒:例如「媽媽不能帶你去公園玩,我知道你很失望。」、「阿嬤不讓你騎腳踏車,你很生氣,媽媽了解。」 二、讓他知道何時可以滿足或找替代品:例如「等明天天氣好,就可以去公園。」、「天黑了,不能騎腳踏車,但你可以玩玩具。」 三、幫助他學習適當表達:有時孩子完全無法溝通,怎麼安撫都無效,讓他自行冷靜也是一種方式。但別讓他覺得你不要他了,因為這是孩子最害怕的事情,這樣只會加重他的焦慮。此時不妨跟他說,例如「你現在真的很生氣,氣到說不出話來。等你想說時,再告訴媽媽你在氣什麼。媽媽等你喔!」若他願意說,一定要認真聽,告訴他,這樣很棒。 「玩具是讓你玩的,不是丟的。如果一定要丟,可以丟抱枕,或撕這些紙。然後再告訴媽媽你在氣什麼。」事後陪著他一起收拾。 適當的情緒表達有助於安定情緒,營造穩定的環境,對孩子也很重要。因此建議: ● 說「不行」前,先同理他的心情,如「我知道你很想...,可是...」 ● 生活規則要一致,不隨意更改。 ●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守信用。

男孩的困境(談專注力)

2010年07月14日
公開
66

男孩的困境(談專注力)分享: 來自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24622152 有讀者提到,身邊很多孩子都被老師提出「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建議去做感統治療或諮商,希望我談一談培養「集中注意力」的問題。 剛好,上星期我去錄「好消息」頻道的「全家哈哈」節目,雖然這個頻道比較冷門,位置蠻後面的,不過有時候請到的來賓都很不錯。像我錄影那天,碰到的另一位來賓是「天下雜誌」的主編,她提到這一期的天下雜誌對於男、女生的教養提出了很多珍貴的調查資料與專家看法,其中有部分便涉及到「專心」的問題。在此我試著轉述我覺得較為有趣的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主編說,本來這期雜誌的內容想設定的題目是「男孩的困境」。為什麼呢?因為據調查顯示,成年前的學齡男孩與女孩比起來,男孩的心智成熟度,約略要晚女孩子兩年左右。而且,同年齡的男孩,無論是在語言發展、表達能力、成績展現上,往往都略遜女孩一籌。除此之外,男孩對於學校、老師的好感比率,也遠低於女生。因此,男孩在小學階段,表現不佳的比例較高,這也是她想做「男孩的困境」的原因。 想一想,確實如此。男生因為好動、坐不住,因此大多不得學校老師的歡心,當然也就「比較」不喜歡學校與老師。小學生中,幾乎百分之九十的男生,都認為老師比較偏心女生。我的學生中,十個有八個坐不住的都是男生;而作文表現好的,卻大部分都是女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天下的調查與訪問,顯示有下列幾個主要的原因: 一、男生的天性是競爭,女生的天性則是合作。 調查顯示,讓男生有學習動力的,不是「別人都這樣做」,而是「這樣做我可以贏過別人」。而女生的學習動力,則來自於「大家都這樣做,所以我也要這樣做。」因此,在安排學習活動時,男生需要製造「競爭」的效果,而女生則需要「學伴」,這兩者本來就有所不同。 因此,比較重視「獎品」的是男生。玩遊戲時,玩得很認真、計較輸贏的通常也是男生。(這在我自己的課堂上,經常得到應證。每次玩遊戲,下一堂課會追著我要獎品的,通常真的是以男生居多呢!) 二、男生需要在冒險、動態中學習。 基因賦予男人的學習方式,是在「冒險犯難」中學習。因此,男生需要往外探索、刺激冒險。但是,我們現在的都市叢林、學校教育,能夠給予男孩子的先天冒險環境(大自然)太少,因此,男孩們只好朝虛擬的網路世界尋求冒險。在太過安全的環境中,男孩們的野性無法得到足夠的刺激動力,因此,沒辦法有較好的表現。反之,壓抑野性之後,出現的狀況則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等現象。 男孩要在動態中學習。因此,他跳著、走著時的思考與學習力,可能比坐著好;在動態的遊戲中,他學得會比靜態的授課有效!這是我們要為男孩排課後活動時注意的一點。 三、沈迷電玩導致語言學習能力低落 這是連接第二個原因而來的。據統計,沈迷於電玩中的男孩比例,遠遠高過女孩甚多(我不記得確實數據,應該有三倍以上吧?)原因就是因為他找不到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於是轉往虛擬世界之中滿足需求。可是,沈迷於電動的快速聲光刺激,造成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影響閱胃口、缺乏與真實世界中的連結。於是,男孩的「語言、觀察」發展,便會受到影響。 沈迷電動的聲光世界,會造成孩子對於真實世界缺少關注與觀察。一個滿腦子充滿電動戰鬥的孩子,即便到了真正的野外,也還是拿著PSP打個不停。他對於「慢速度」的真實世界,缺乏「等待」的耐性。於是,學習態度與專注力,自然受到很大打擊。 所以,以「親近大自然」的活動取代電動玩具;給予孩子適度冒險的機會;鼓勵好動的孩子身體力行一些艱難的任務,都是讓他得到成功經驗的好方法。 四、男孩不擅長描述問題,但擅長解決問題。 主編提到一點很有趣:「如果你問一個男孩現在心情如何?他可能答不出來。但是如果你問他:『如果你現在心情不好,你會怎麼做?』他卻可以答出很多的方式。」 男孩因為腦部感官的連結鍵與女生發展不同,所以男生生來便較不長於描述,但是,如果你把同樣的狀況放在第三者身上,要他表示意見,他卻可以滔滔不絕。這就是男生與女生的不同。 我個人覺得這一點很有趣,因為在我上課的時候,的確常常遇到這個問題。有好些數學很棒的男生,一碰到作文課要描述心情,就當場傻眼!無論我怎麼講,都寫不了幾句描述「心情」的話。所以,後來對這類的「男生中的男生」,我都採取實際提示:「在發生這件事時,你會說什麼話?做什麼反應?眼睛的表情怎樣?肢體動作怎樣?」而不要單單只是問:「你有什麼感覺?」 除此之外,製作單位還列了洋洋灑灑、十幾條男生女生大不同的地方,等到節目播出時,讀者可以自己仔細收看。 不過,歸究以上幾點,我們或許已經可以做出一些小小結論,那就是:如果你有一個「注意力較不集中」問題的孩子(或是好動的男孩),我們或許可以稍微改變一下學習的方式,或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一、試著在假期中給他安排一些冒險性強的課後活動。 例如露營、爬山、泛舟、溯溪、極限運動、DIY、科學實驗....等等較有挑戰、讓他能夠發揮冒險精神的活動,這些活動,能夠激發孩子競爭的本能,因此也比較能學到東西。 二、試著在課餘時間安排消耗體力的運動。 踢足球、打籃球、游泳、網球....都是很好的運動,我在「坐不住的孩子」中寫過運動的功效。先運動、再做功課,除了可以讓一些精力旺盛的孩子先消耗掉一些體力之外,也可以讓身體分泌快樂激素,不但可以讓孩子縮短做功課的時間不說,還可以讓親子(師生)的衝突減低呢! 所以,不妨讓他上課前跳繩一百下、或是寫功課前打一場球,都是值得一試的好方法。在這裡也奉勸所有喜歡罰孩子「不准下課」的老師,通常對於坐不住的孩子,這類的懲罰往往是最無效、也最糟糕的,因為下一堂課他會表現得更差! 三、嚴格控制孩子玩電動、看電視的時間。 很多專家都建議十歲以上再開始讓孩子使用電腦。我則認為,不妨往後延個兩年、國中再開始也不遲。畢竟,資料的查詢有很多方式,孩子不一定一定要使用電腦,才可以解決問題。而開始使用電腦,也並不一定代表要引領孩子玩電玩遊戲。 現在很多孩子,還沒上小學,就已經很會操控滑鼠、玩電動玩具,我一直非常的不以為然,很多研究都已經顯示,電玩和電視畫面只會讓大腦的運轉變慢,習慣接收畫面而非思考,因此不是學習的好工具。而這些跳動的畫面,也是造成孩子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之一,因為一旦習慣炫目的聲光,對於速度較慢的現實生活,就顯得沒有耐性,這是十分常見的現象。 四、以遊戲方式替代教室學習。 我常常讓作文課裡的孩子玩一些簡單的文字遊戲,雖然玩得時候吵得要命、孩子都跑來跑去、不在位子上,但往往效果比我一個人講還要好得多。 在此列舉一些簡單的文字遊戲: (一)、分成兩隊比手劃腳(猜成語),成語造句成功的隊伍加分。 (二)、分成兩隊競賽,在限定時間內要寫出同樣部首的國字,多者獲勝。 (三)、分成兩隊競賽,在限定時間內寫出同音的國字,多者獲勝。 (四)、分成兩隊競賽,在限定時間內寫出破音字,多者獲勝,造詞成功者加分。 (五)、「疊字」蘿蔔蹲。將蘿蔔的名字取為疊字形容詞,每五分鐘換一個名字,再重複玩蘿蔔蹲的遊戲。 (六)、相反詞比賽。兩隊分別出題,對方作答。 (七)、比喻練習,分組出題,對方作答。 (八)、連接詞故事接龍 (九)故事新編 .................................... (我不是數學高手,在此只能提供文字類的遊戲僅供參考囉!) 五、訓話要簡短、命令要清楚 對於老師口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訓誡絕對不要超過三十秒,而且要很直接。」 孩子犯錯時,很多父母、老師講話都喜歡繞圈圈、說反話: 「你覺得你這樣對嗎?」 「你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很可惜,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半聽不懂這類的言語。 你不如直接告訴他: 「你不可以再搖隔壁同學的椅子。」 「要講話請舉手。」 我通常會告訴一些坐不住的孩子:「想動的時候請舉手告訴我,我可以讓你去外面走一走,或是換換位子、去後面站一會兒也行。」因為,有時候他們站著反而比較專心,答問題答得很好。 但唯一的原則就是:「不可以打擾別人。」 長篇大論的訓話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沒效,反而簡短的話比較容易進入他腦中。 六、盡量減少外在干擾。 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剛開始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建議做功課時,最好全程陪同。你不一定要盯著他做,但可以在旁邊看書、或做一件靜態的事(打毛線也行),盯著他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功課,不要養成一邊做、一邊玩的習慣。 但是,剛開始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不長,從一次五分鐘開始,十分鐘、十五分鐘....漸漸加長。每次集中注意力之後,可以讓他休息一下,或換一份作業,以免他注意力散失。 另外,做功課或讀書時,盡量讓桌上淨空。或是減少容易分心的事。比方說,我有一次就要求我的學生家長,不要再讓孩子穿拖鞋上課,以免他整堂課都在桌子下穿脫鞋子玩。果然,換穿脫不下來的鞋子之後,他上課情形就好了很多。 另外,我很不喜歡小孩用自動鉛筆,我都要求孩子來上課時只要帶一般鉛筆和一塊橡皮擦就好,最好連鉛筆盒也選最簡單的款式。因為很多小孩光是裝筆芯就要裝十分鐘,再玩一下鉛筆盒裡的這個、那個,時間很快就過去,絕對沒辦法如時交卷。可是當桌上只有一根鉛筆和一塊橡皮時,他就可以很快完成該做的事了。 七、給予大量獎勵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孩子經常挨罵,導致學習意願低落,學習態度不佳。可是,一些小小的讚美往往可以扭轉頹勢。因此,我通常都會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回答出對的問題時大加讚美,或是當他表現好時,特別誇他,讓他重拾信心,往往會表現得更好! 而且,當他完成一定功課時,一定要記得給他一些大肌肉的活動去獎勵他,比方帶他去吊單槓、去公園騎車....等等。當孩子對「完成課業後的時間」有所期待時,你就不必煩惱他做功課拖拖拉拉的了。 八、善用益智遊戲練習注意力。 注意力是可以練習的。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比方象棋、西洋棋、大富翁、圍棋、跳棋、撲克牌、拉密牌(數字麻將)都是很好的練習工具。信誼出版社有一個「記憶轉轉盤」也很適合幼兒玩,是一個練習注意力的好遊戲。 我在學校輔導有「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的孩子時,常帶益智棋類和他們玩,結果發現他們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是可以有很高注意力的!所以,這類的孩子其實並非注意力不集中,而是課堂上的東西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是這個原因,不妨跟老師商量一下,給他一些主題,讓他負責做一些特別的報告。孩子一方面有成就感,一方面也可因此而找出其他真正有興趣的課題、可以集中注意力也說不一定喔!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迪士尼兒童音樂劇-小熊維尼

2010年07月07日
公開
50

晚上7:30 公關票四張…哈 二度來台上演的Disney Live! 迪士尼兒童音樂劇-小熊維尼             將百畝森林中所有迷人的角色實際搬上舞台 由菲爾德娛樂公司(Feld Entertainment)所製作的Disney Live!小熊維尼兒童劇, 以動人的友誼故事將百畝森林中的所有的角色帶到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本次二度來 台,即將於2010年6月26日到7月11日於暑假期間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四大 城市巡迴演出。在這部全新的作品裡,喜愛蜂蜜的小熊維尼和他的好朋友們,跳跳 虎、小豬、驢子屹耳、瑞比、袋鼠媽媽、小荳和貓頭鷹,展開了一場驚奇有趣的冒 險,他們將一同發現如何製造「完美的一天」。為了替小熊維尼計劃一個生日驚喜 派對,整座百畝森林頓時充滿活力、熱鬧不已。 小熊維尼劇中的旁白是翠西,她負責敘述故事的劇情,另外還有三位好笑又熱心的 小幫手和她一起帶領觀眾進入小熊維尼的故事中。這三個小幫手依照翠西的指示貫 穿整場,不但製造了一連串的笑料、還幫忙轉換佈景並且和觀眾互動,是整齣劇中 畫龍點睛的角色。而他們笨手笨腳的滑稽舉動不僅逗人發笑,更溫暖了觀眾的心。 「Disney Live! 小熊維尼兒童劇帶給大朋友和小朋友一場最難忘的娛樂體驗,並且讓您有機會認識從未見過的小熊維尼。」製作人肯尼•菲爾德(Kenneth feld),同時也是菲爾德娛樂的董事長與總裁如此說:「當觀眾們走進劇院親眼看見小熊維尼的佈景,他們會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真正的百畝森林。對許多孩子來說,這將是他們第一次觀賞戲劇的經驗,也是畢生難忘的經驗。」 小熊維尼的好朋友們在舞台上努力的計畫著生日驚喜派對,每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在舞臺上綻放迷人的魅力。小豬陪著小熊維尼一起尋找美味的蜂蜜,盡量不要讓他想起今天是他的生日,他們拜訪了森林裡的每一個好朋友,並且問他們究竟要怎樣製造完美的一天就在這段奇妙的旅程中,他們展開一場令人興奮的冒險,也帶著觀眾一起度過這個充滿想像力的音樂歷程。 「創作Disney Live! 小熊維尼兒童劇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次美妙的經驗,我們好像回到了百畝森林中天真活潑的日子。」菲爾德娛樂的創意指導傑瑞•畢利克(Jerry Bilik)說:「我們的目標是要開啟一道大門,讓每個人都能藉由這場表演來拜訪這個小熊維尼的世界,並且和居住在此地的可愛角色們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 跳跳虎、維尼和小豬在一個颳大風的日子乘著氣球飛走了,驢子屹耳對身邊熱鬧的活動還是展現他一貫的熱情,愛當老大的瑞比負責安排整個派對的準備事宜,慌忙的分派每個人的工作。導演BT•麥可尼寇(BT McNicholl)告訴我們他在這整部戲裡的角色:「從製作這部舞台劇開始,我們就盡一切努力確保每一個場景、每一首音樂以及每一個片段都必須是最吸引人的。」從那棵參天大樹在舞臺上一分為二,揭露出小熊維尼世界的美麗與深度開始,到觀眾哼唱著小熊維尼的主題曲踏出劇院那一刻,這場表演確實擄獲了每一位參與者的心。 小熊維尼的劇場設計師安娜•露易絲(Anna Louizos)最近才為百老匯的許多著名的表演設計布景,包括獲得東尼獎的,《Q大道》(Avenue Q)和《戈達的陽台》(Golda’s Balcony),她將一身的本領帶到Disney Live! 小熊維尼兒童劇中。「在劇院裡,我們透過布景的轉換誘導觀眾跟著故事情節推進,不需要特別解釋,觀眾一樣也能和劇情連結。」露易絲這麼說道:「創造小熊維尼的夢幻世界不僅是一項挑戰,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在我的理想中,我希望觀眾真的能感受到被整片森林所圍繞的感覺。」 觀眾們很快就會發現到,我們利用先進的數位科技將整個舞台轉變成一個魔法般的 世界。菲爾德娛樂公司史無前例的和迪士尼的動畫師合作,參考迪士尼經典動畫和 小熊維尼原著,一同創造出美麗的舞台背景。百畝森林裡變化多端的景色,藉由迎 風搖曳的樹葉、飛舞的彩蝶以及季節的轉換真實呈現在觀眾的眼前。燈光設計師派 崔克•迪爾森(Patrick Dierson)說:「我們用了最新的技術來幫助故事的進行, 但是無論如何,燈光的角色在這部舞台劇中並不像在搖滾演唱會那樣搶眼,我想要 在這部兒童劇中營造的是一種非刻意的光線感受。」小熊維尼每一幕佈景都充滿了 懷舊的美麗氣息,輕易的將觀眾吞沒在歌聲、笑聲和無數的回憶裡。繽紛的色彩、 真實大小的道具、不可思議的音樂與燈光效果,加上親密的氣氛,都是這部作品不 可或缺的要素。 15位表演者在編舞家克里斯多夫•加特立(Christopher Gattelli)的指導下演出這部舞 台劇。加特立歷年的戲劇作品包括《棋王》(Chess)、《在澳門漂流》(Adrift in Macao)以及《無線電城的聖誕奇景》(Radio City Christmas Spectacular)等佳作 加特立認為替小熊維尼兒童劇構想舞碼需要很多的幽默感,他說:「我所編的舞蹈 必須兼顧兩種不同的客層,如此一來,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享並且融入這場表 演之中。」當跳跳虎隨著他的主題曲充滿活力的進場時,家長和小朋友們都不由自 主的隨著音樂興奮的跳起來。從許多小熊維尼的樂曲中,音樂指導大衛•勞德先生(David Loud)為幾首著名的歌創作了全新的編曲,例如“Winnie the Pooh, “Rumbly in My Tumbly,”還有“The Whoop-De-Dooper Bounce”以及其他廣受大家喜愛的好歌等。從最簡單的舞步和令人難忘的歌曲,到活力充沛的跳躍與觀眾們的大合唱,每一樣都完美的融合在舞台上,創造出這個全新的作品。我們相信,看完小熊維尼,您會一路哼著劇中的歌曲回家,而且連作夢都會夢見裡頭的人物劇情,這部作品也會留在您的心中很久很久。

金蘋果媽的減重守則

2010年07月06日
公開
45

喝水減肥法之重點加強,,,包你瘦到很鬱悶~~~ 分類:生活小品2010/06/07 13:46 首先謝謝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來看本人的部落格喲!!! 因為呢,我發了一個 體重起伏之高潮迭起~~ 的真人真事的哭夭文章,,, 沒想到大家都受到我的文章感染, 以致於發起,,人人都喝水的運動,, 我真是很受寵若驚吶~~ 但是因為本人實在是太想把喜悅分享給大家了,, 所以我決定在看了一堆人不斷發表一些很天兵的問題後,, 做個重點整理給大家看一下,, 以免有人誤入岐途,,, 不瘦反胖,, 那可就罪過了,,,,, 哭夭問題如下,,,, 1.請問塩要如何加才可以呢?份量是如何抓的呢,,?我怕量不夠沒效,,,那是什麼塩才好呢? A:塩是隨你加的,,份量我都加極少,,約小姆指的份量而己,,不要懷疑,有就好,不用多, 有加就一定有效,份量真的不重要,,至於什麼塩就看你要用那種都沒差,因為我個人節 儉,用一包15的炒菜塩,有人說喝太多塩不好,,請問一個小姆指的份量是有多少? 一天也才叫你用這樣,,再有人說會過量我就扁你,你老母炒菜加的就不止了好不好,, 少在那裡危言聳聽的,,,,媽的,,有點常識好不好,,,, 2.那請問是早起的500CC加熱加塩就好,那其它的2000~2500CC要加塩嗎?一天水量到底多少? A:其實是不用的,早起那杯加塩是幫你排難纏的宿便的,其它一天的水都不用加任何塩,,,, 覺得難入口的話,只能允許你加在2000~2500CC水內,限一顆檸檬汁的量,超過不宜,,, 早起那杯可以熱點,加塩,一口一口喝到沒有為止,一早起,先喝它,上厠所,刷牙都先等等, 喝了再幹其它拉拉楂楂的事才更有效,先幹其它事者效果打折本人不負責哦!!! 人一天的基本水量就是3000CC內,,若你早起先幹掉500CC,那接下來的一天你要2500CC或 2000CC都任你開心就好,沒本事在一天內喝足的人也別擔心,一天一天加即可, 可從1000CC喝起,不要一口氣喝一堆想吐,一口一口的喝就好,只要不要超過了3000CC 不會有水中毒等其它問題,請安心用吧,,(腎或是有其它病痛的人,請先問醫生哦,,,) 3.我己照著喝了幾天,但都沒有排吔,,請問一下,,是不是對我沒效呢?好心急哦!! A:媽的,,要知道宿便這種東西是住在你家十分之久的不速之客,,如果連你都不知它 到底在你家是住多久,,那我怎知你要排掉它要多少時間,,,?你這不是問倒我了嗎? 住久的便便,,會失去水份,變黑變乾變硬,所以你早起喝熱塩水弄它一下,等它變軟了, 你才有把它從你身体排出的可能,只要它一天不軟,你就要等時間到才能排去,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心急三米?給自己時間,給宿便空間好嗎? 4.為什麼有人一可排三公斤宿便,為何我不能排出這模多呢,,,請告訴我...? A:其實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有人可以變成郭台銘,林志玲跟劉嘉玲?為什麼我不是呢? 人人体質不同,別人可,不表示你也可,因為形成的宿便乾或硬,軟或濕人人情形不一, 所以排的速度不同,你可能費時久,別人不用,你可能堆很多,別人堆很少,所以無法比, 也無法說出排的時間,,不過我自己也是在喝的第一天排掉了近三公斤宿便, 所以,,,,,,,你要給自己時間啦,,,一個月是最少的期限,,, 5.請問我如何知道自己排的是便便還是宿便呢? A:很好分哦,,宿便是黑黑的,一粒一粒小小的,有點圓又不會太圓,比一般便便硬又黑,很好認,, 但是不會一次排出,我記得我全排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哦,,,每人速度不同,要等待才有成果,, 6.請問為什米喝水就可以減肥?會不會騙人? A:因為水是藥王,可以排毒,排宿便,你常喝就把毒及不要的便便排出,体重自然會變輕, 不是騙人,很多名模就用此法維持美妙的体態,連林志玲一天都喝5000CC(本人不建議, 2500~3000己足以讓你變瘦變美了,5000CC太危險了)所以放心試吧!!! 7.那我食量大用喝水法要禁食嗎?幾點後不可吃什麼,禁忌有那些? A:喝水減肥法只有不准你喝或吃冰的食物,其它時間要吃什麼喝什麼都不管你, 只要你有本事把人一天的基本水量喝完,,那你要餐餐啃十頭牛都不理管你,也不用 運動,節食,,本人還會吃消夜,塩酥雞的,,不要有壓力的心情好自然會瘦,,BBH的媽咪, 有人用這招吃多不胖還反瘦,,因為水會把不要的東西排掉,我前一天狂吃,隔一天就狂排, 所以放輕鬆的喝水,想吃什麼都不要有顧忌,,瘦是早晚的,, 8.為什麼水要晚上七點前喝完,我喝不完可在睡前狂灌水嗎? A:要七點前喝完是因為有的人會水腫,怕隔天不美,或是不好睡一直去厠所,所以才有此建議, 事實上我自己是不會水腫的人,我一直喝到上床的前一刻,但很不爽的是我會一直去跑厠所, 有時還想乾脆睡在厠所咧,,所以不建議大家七點後還喝水,會很不美妙哦!! 好啦,,看完以上這些大家問到臭酸的問題後,若你真的他媽的還有不會的問題要問,,,,,, 我開放我的手機給大家問到爽,,, 唉喲!!能幫大家減到肥我要修幾輩子褔啊~~~ 要打我手機只有以下幾個原則要遵守,,, 1.你全看完我的文章及看完了那個BBH的討論區還是有不明白的,,再打, 2.晚上10點後不打,, 3.別問我為何沒效,,一個月你都掉不了一公斤你再打來,, 但你有做這點也不太可能,,, 4.我希望大家不要浪費手機費來問我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因為我很省也不願大家花錢,,,, 但是又怕有人傻傻的亂做很欠扁,,, 我希望大家分享到我的喜悅及快感,, 但可不希望有人做錯,, 看到臭酸的問題還多到溢出來,,, 我決定開放,,, 0966511733 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