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夏末秋初

赤道下的豔陽天

赤道下的豔陽天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2009年01月07日
公開
42

BBH媽咪分享來的.放著.好提醒自己要去了解其行為背後的推力。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孩子欺騙他人的行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說謊的背後,可能藏著一顆恐懼或希望受到重視的心。所以一旦小孩子說了謊,父母親必須先冷靜,找出原因與動機,然後客觀的處理,千萬別把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心靈上受到傷害! 對於關心子女的父母來說,當小孩子出現「說謊」的時候,總會很懊惱及難以接受。 因為在父母的認知裡,說謊就是「壞孩子」的具體表現。當我們在面對小孩子說謊的情形時,先不急著處罰小孩,不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看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說謊是行為上的錯誤 基本上,孩子說謊並不是他人格的缺失,而是行為上的錯誤。人類的行為總是趨善怕惡,小孩也是如此。假如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孩為什麼說謊,則不難理解孩子說謊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讚賞與注意,或是為了逃避責罵,以及想表達自己的願望等等。 通常孩子到了三、四歲左右,就會有愛說謊的行為發生,這也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特有現象。然而,年幼孩子說謊的動機,並不如成人想像的那樣,說謊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只是在編造一個故事、一個夢想,或為了達成心中的願望,而誇大自己的言詞,事實上並非在說謊,父母應懂得分辨孩子說謊的性質和動機。 但是,隨著孩子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和所接觸的人事物越來越多,生活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對於週遭環境的「事實」與「想像」就比較容易區分清楚。也就是說,當孩子五、六歲時,便逐漸學會區辨想像與現實的不同。 造成孩子說謊的原因 當孩子進入學齡兒童階段,父母若發現孩子有說謊的意圖,那麼做父母的則有必要先了解原因,並找出問題的癥結,以避免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一般來說,會導致孩子說謊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歸納起來,孩子的謊言不外乎有以下三種情況發生: 一、敵意性的謊言:例如說,有一個小孩子覺得媽媽比較疼愛他的妹妹,於是就故意做一些壞事,再告訴媽媽是妹妹做的,希望妹妹被罵,像這類的就是敵意性的謊言。 二、防衛性的謊言:比如小孩考試考不好,講出來怕會被打,於是就騙父母成績單還沒發,然後自己在成績單上簽名;或者自己不小心打破玻璃杯,害怕被責罵而找一些理由或推託是別人弄破的,這都是防衛性的謊言。通常孩子在闖禍或做錯事情以後,不僅擔心受罰且內心充滿壓力,以致心理產生恐懼而誘發他說謊,這也是孩子說謊的最大原因之一。 三、補償性的謊言:有的小孩會因為羨慕同學帶新玩具、小汽車到學校,所以就跟大家說:「我媽媽要去美國幫我買很多的洋娃娃,比你們的還要好。」有時候孩子也會為了爭取同伴的好感,常常自我誇張,這些都屬於補償性的謊言。 了解原因、冷靜處理 其實孩子欺騙他人的行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說謊的背後,可能藏著一顆恐懼或希望受到重視的心。所以一旦小孩子說了謊,父母親必須先冷靜的面對他說謊的事實,然後客觀的處理,千萬別把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這會造成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上受到傷害!因此建議父母在處理孩子的說謊行為時,要注意下列四點: 1.先找出說謊的原因——大部份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喜歡遇見的事物,害怕被父母責罵及處罰,而編織一堆理由企圖掩蓋事實。另外,小孩也會預測父母可能會有負面的反應,於是便用說謊來逃避。所以父母要運用獎賞與鼓勵的方式,去誘發孩子說出實話,避免孩子一錯再錯或需要用更大的謊言,來掩飾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如果孩子說出實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不給予處罰,反而讚賞他勇於認錯的行為,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重視。 2.深入孩子的內心——在處理小孩說謊話時,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則需要先針對他不喜歡些甚麼,例如:他擔心功課做不好,父母可以用獎勵的方法,讚美孩子做得好的部份;或是改變學習活動讓做功課變成是一件快樂的事,幫助孩子漸漸喜歡並面對它,就不用以說謊來逃避課業。 3.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4.作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在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多半是受父母影響的,若父母不能有一個誠實的榜樣,實在很難說服孩子要誠實。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 總之,為了避免孩子因說謊而對其造成身心不良的影響,為人父母者應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如發現有異常時,不要先給予責罵或懲罰,反而應瞭解其原因與動機,再予以說服、改正。其次,對孩子的要求、期望要合理,免得孩子因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只好矇騙、說謊。提醒父母:平時就得花一些心思關注孩子的行為、在學校的種種情況、或與人互動是否正常,盡到確實的關心與了解,才不會給孩子有機會說謊。

如何和2歲寶寶相處 &生活教養

2009年01月06日
公開
35

如何和2歲寶寶相處   有人認為兩歲的寶寶是可愛、惹人疼的,有些懂事又有些好奇,講出來的話天真又有點道理,不會太蠻橫,幾句話就氣消,但又需大人大量的照顧,否則仍是常出狀況的。建議您與兩歲的寶寶相處的原則如下: 在合理的原則下依順他 兩歲的寶寶已懂得以哭鬧來要求,如果大人有求必應,寶寶以後就會以哭鬧當手段,沒完沒了。因此與兩歲寶寶相處時,大人要先有一些原則,比如到保姆家時可要求他不要哭鬧,雖然寶寶仍會試著以哭鬧要求下去,爸媽可以讓他帶一樣玩具,但仍要堅持去保姆家,哭泣也是一樣要去,寶寶會漸漸懂得爸媽的原則是堅定的,而能建立生活常規。 給他安全感的慰藉物 兩歲的寶寶需要具體的情緒依賴物,例如小被子、玩偶等,這是安全感的來源,上保姆家想帶小被子去,這是很正常的行為,大人最好不要禁止,才能和寶寶相處愉快,不要挑起他更強烈的激動,有時他會拿小熊布偶要借您抱抱,您也要接受他的好意,把小熊抱過來,拍拍小熊,他會很開心的。 放下身段陪他玩耍 和寶寶相處不擺大人的臭架子是很重要的,和兩歲寶寶相處最好以兩歲的心情走入寶寶的世界,和他玩遊戲,他跌倒了,您也和他一起跌倒,他扮家家酒請您吃紙條作的麵條,您也要假裝津津有味的吃,您還可以告訴他「我還要」,他從您的反應中學會了語詞,也學會了生活,親子相處的樂趣也同時從遊玩中產生。 轉移注意力的運用 兩歲的寶寶有時不可理喻,仍有很強烈依附母親或照顧者的傾向,當他的要求達不到或看到媽媽要上班需離開時,他就大哭想達到目的,這時候能運用的就是轉移注意力,以他最喜歡或好奇的事來引開目前的焦點,例如:帶他去看小鳥或到公園溜滑梯。尤其寶寶對不安全的事感到興趣時,更需運用注意力的轉移來引開他的執著。 適度告知與給予選擇權 雖然年紀尚小,但對兩歲寶寶來說,他已經能做很多思考,對日常語言的運用已很不錯,所以大人可以對他做適度合理的說明,例如「媽媽要上班,才能賺錢給你買玩具啊!」他會露出有點懂得表情,您可以給他兩件合理允許的事件供其選擇,「你要去保姆家,因為媽媽要上班,你要帶小熊或小白兔布偶?」讓他可以做選擇,而忘了要與母親分開的不愉快。當然不是事事都提供選擇,例如:必須上廁所時就直接說,不必問寶寶去或不去。 2歲寶寶的生活教養 滿兩歲的寶寶進步神速,稍一疏忽就錯過某些重要生活習慣或認知能力的學習,所以家長的教養重點如下: 生活常規的建立 有些寶寶到兩歲半了仍包尿布,其實已錯過如廁訓練的關鍵期,通常兩歲寶寶應該在大人協助下會自己用湯匙吃東西,用杯子喝水、洗手、擦洗身體前面、脫褲子、鞋子、說要尿尿或便便,因此大人一定要努力把生活常規訓練好,至少要給予練習的機會。 拓展其生活經驗 我們常會對兩歲寶寶的問題感到驚訝,「爺爺為什麼打噴嚏?」有時前幾天告訴他的事,他會正確的使用在另一情境中,可見讓寶寶多多探索,拓展生活經驗,一定對他心智能力發展有幫助,說故事、聽錄音帶、雙手操弄玩具、組合材料等,對大小肌肉的運用,及認知的發展都很必要。 身心健康的維護 兩歲的寶寶身體似乎都很硬朗,但不可因此而疏忽生理的健康,由於固體食物漸漸增加,因此營養不可忽略,衛生習慣也要同時注意,才能繼續保持健康,奠定基礎。此外,對於心理的健康,注意培養樂觀開朗的心情,多接觸音樂,每天一段戶外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人際關係的嘗試 兩歲已能言善道,但是許多寶寶外出看到鄰居不會打招呼,其實大人注意培養的話,兩歲的寶寶已會說阿姨拜拜、借過、借我看一下、謝謝、對不起等社交用語,而且會很恰當的使用在生活中,所以在教養上,大人仍應鼓勵寶寶嘗試和別人打交道。 和寶寶一起成長 兩歲的寶寶已經渡過嬰兒期的危機,終於健壯的成為幼兒,接下來是我們大人如何在朝夕相處中建立他良好的習慣,開拓其生活經驗;尊重兩歲寶寶的身心發展特質,走進寶寶的世界,和他一起成長。 生活習慣與情緒 2歲半以後,幼兒會有一段反抗期,所以若要培養良好習慣,應儘量在2歲半以前。 飲食 此時乳牙大約長齊了,可以與大人吃相同的食物,但烹調方式仍應針對孩子做些改變,而且也不要太油膩。 .研究孩子的偏好:了解他愛吃什麼菜,但不是一味給予,而是要從中看出是否偏食,是否營養不均衡,再做調整。 .爸媽要以身做則:對任何食物都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給孩子做好榜樣。 .想盡辦法變換花樣:除了烹調方式的變化之外,為孩子提供可愛的餐具,也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與家人一起進餐:這是培養孩子了解飲食規則的時期。剛開始他會覺得很興奮,可是吃到一半他又會想溜下去玩,此時倒不必有太多限制;孩子是坐不住的,強迫他坐著,還不如讓他下去活動。 *零食:零食會影響孩子正常用餐。保母或長輩多半會偷偷給他零食,來寵寵孩子。媽媽不妨主動挑選低脂、低糖、低調味料的零食,在固定的時間餵他一點點,可以避免孩子時時吃糖,吃甜的習慣。 協助孩子控制排泄 .喝水後半小時左右,要提醒孩子上廁所。 .睡前不要多喝水,而且養成要上完廁所才能上床;起床後,也要先上一次。 .夜裏可以叫他起來排尿,然後慢慢延長時間,直到孩子可以忍住尿液,不會尿床。 .沒有解尿也沒關係:有時候孩子表示要排尿,可是上廁所時卻沒有解尿,此時也不可責備他;而且要預知到可能很快會真的排尿。 .訓練洗手的習慣:養成上完廁所要洗手的好習慣,有助於完整程序的學習。 睡眠 2歲兒的作息幾乎與家人完全配合了。 .午睡還是要睡,可以不必睡太久,當他醒來時,就不必再強迫他睡了;但要注意:如果孩子獨自玩耍,是否有危險,會不會跑到廚房或浴室內? .睡前儀式:現在已經可以學習睡前的規矩了。 喝一小杯奶,刷牙,上廁所,換上睡衣,躺下來蓋被子,然後聽一點柔和的音樂,緩和情緒,孩子就容易入睡。 .獨睡:到這個階段還需陪睡的孩子,也不要強迫他一定要獨睡,應該慢慢養成,不可心急。 穿脫衣服 2歲以前是以「脫」的能力訓練為主;2歲後,則應練習「穿與脫」的技巧。 .鼓勵他自己更換衣服:在睡前的更衣時間是較充裕的,不妨就讓他自己來。把衣服一件一件脫掉,換上輕鬆的睡衣睡褲。 .鈕釦帶來的樂趣:孩子喜歡自己扣釦子或解開釦子,不妨就讓他練習;有時次序扣錯了,媽媽還可以開玩笑「唉喲,這顆釦釦跑錯地方啦!」孩子一定會覺得好好玩。 .替洋娃娃穿衣服:利用扮演遊戲,讓孩子為娃娃,布偶穿衣戴帽,會讓孩子體驗穿脫的技巧。 *孩子做不好時,請不要急著幫忙,應鼓勵他再嘗試,然後稱讚他,「真的會做了!」 洗手與刷牙 養成清潔的好習慣,要讓孩子了解飯前洗手;飯後,睡前要刷牙的必要性。 交朋友 孩子的活動空間擴大後,會幫助他們認識新朋友。 他們很容易模仿朋友的動作,說話的方式;甚至朋友有什麼玩具,他也會要求媽媽購買。 與朋友相處時,往往在瞬間會發生爭執,但並不妨礙繼續玩耍,ㄧ會兒兩人又會和好,所以大人不必過度干涉。

拼裝塑膠地墊 92%有毒

2009年01月04日
公開
35

【聯合新聞網 記者梁欣怡�報導】 92.3%市售拼裝塑膠地墊有毒!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提醒家長,最好等到8月1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全面開驗後再買。 專家提醒,製造地墊過程中添加的工業用有機溶劑苯,會隨著溫度、使用不斷揮發,不論濃度高低,對正在發育的幼童殺傷力極大,這種有毒物質無法從外觀辨識,就算烈日曝曬也無法完全去除,最好的方式是根本不要使用。 雖然日本曾進行檢測,指甲苯、二甲苯及乙苯在1周內的揮發量遞減,28天左右就會揮發殆盡。但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實驗發現,即使超過1個月,有毒物質還在持續揮發,若是以烈日連續曝曬1周,也只能透過光分解作用去除三分之一而已,用水沖洗更是無濟於事,而當實驗室設定攝氏28度時,有毒物質的揮發速度是攝氏15度時的2~3倍,所以「夏天千萬不要用」。 但市售拼裝地墊中,仍有1家驗不出苯,又是如何做到的?吳家誠分析,業者在製作出成品後再經過一道高溫通氣處理,將有毒物質揮發殆盡,並將內含有毒物質的氣體轉化後再釋放,成本較高。 去年日本傳出幼童常用的拼裝塑膠地墊有毒,引起國內消費者恐慌,消基會參考環保(新聞、網站)署公告的空氣中氣態芳香烴化合物檢驗方法檢測發現,僅「EVA轉印舒柔地墊」未檢出化學物質。

錯置的愛

2009年01月03日
公開
33

錯置的愛 文�王秀園(腦神經訓練師) 這年頭,有大家口中的正事可忙是幸福,於是天天像螢火蟲般在幸福的草叢裡,四處點火,照亮世界。日日夜夜東奔西跑,偶爾駐足喘息,發覺自己已分不清東南西北。因此,當朋友來電話慫恿一起遠行度假,不需要耗費太多口舌,電話這一頭的我早已輕易被說服,決定暫時擱下幸福,重整步伐。 在現代文明生活慣了的人們,出門旅行總不肯稍稍妥協既有的舒適、豐裕。大夥兒的背包像是魔術師的神奇帽,不管何時何地,隨時都能掏出一大把新奇的零嘴,一路吃吃喝喝到旅程尾聲。 有一天,旅行到一個荒僻的小村落,彷彿四五十年代貧窮的農村。老人家蹲踞在門邊,逗弄著急欲掙脫掌握的小奶娃,偶爾將呆滯的眼神投向在狹窄庭院奔跑、嬉戲的孩子,心中不知是盼望青春健壯的歲月能夠回轉,還是年輕體健的兒女能從遠方捎回希望的財富? 庭院裡自顧嬉戲、玩耍的孩子,穿著在富裕國度裡可能早已丟進舊衣回收箱的衣物,滿頭大汗的小臉上,晶亮的眼睛,閃著沒有被塵俗汙染的純真、無邪。走著、看著,友人突然問:「你的糖果餅乾吃不吃?給我!」她兩三下就搜括一堆零食,走向那群孩子,像是耶誕夜裡溜下煙囪的耶誕奶奶,在孩子群中分送糖果、餅乾。 生活在這個剛被開發成觀光景點村落的孩子,家裡的長輩可能還來不及耳提面命,也可能沒有臺灣父母擔心孩子被綁票的焦慮,天天警告:「不可以拿取陌生人給的糖果。」這些孩子睜著怯生生的眼睛,接下可能只有在過年過節才能享用的糖果美食,然後發出一串串努力壓抑的驚呼,迫不及待展示、分享自己的好運。 看到這一幕,心不禁飄向在柬埔寨、印度旅遊時,那一群群追著觀光客乞討食物、零錢的孩子,他們是一開始就懂得向遊客乞討物品,還是因為少數遊客的愛心,而養成索求的習慣呢? 這一群看到遊客來訪,依舊自在玩耍的孩子,會不會因人們疼惜的心,毫無緣由的饋贈,而澆灌出他們索討的欲望?希望在這件事上,我是杞人憂天,過度焦慮。 請排隊 我除了演講、教課外,其實還滿抗拒人群的。只要是有可能遇上摩肩接踵、人擠人的盛況,我都是採取敬而遠之的策略。這天外出購物,竟然遇上小小人潮,等待付賬的隊伍拉成一條長龍。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早已習慣這種陣仗,乖乖依著隊伍前進,突然有個大約小三或小四的男孩,擠進安分的隊伍裡。 拍拍這個插隊站在我前面的小男孩的肩膀,提醒:「小弟弟請不要插隊,請你守規矩,排在隊伍後面。」 原本排在我前面一個年約四十餘歲的媽媽,聽到對話,回過頭來,堆起笑容,瞟了我一眼,然後輕摟著小男孩,把他推向隊伍之前,溫柔的說:「沒關係,我讓你插隊。」那一刻,除了覺得一個隱形巴掌摑上臉頰,還有自己變成了《白雪公主》故事裡的黑心巫婆的錯覺。心裡翻滾著理不清的滋味,回憶起幾天前在捷運站裡看到的景象。 那是一個星期三下午,被訓練有素的成人像往常一樣乖乖排著隊,等待車子進站。身旁不遠處一群小學生正在打鬧。 車子靠站,車門緩緩打開,還等不及下車的人完全步出車廂,這群小學生像是黃昏急著歸巢的小鳥,嘰嘰喳喳衝進車廂裡,差點撞倒一位耐心候車的白髮爺爺。 驚魂甫定的老先生走進車廂,忍不住向這幾名小學生嘟噥:「你們老師難道沒教你們坐車要排隊嗎?」這時,幾名站在老爺爺附近的乘客,紛紛對他投注嫌惡的眼光,似乎用無聲的語言抗議:「都一把年紀的人了,怎麼這麼沒有修養,還跟一群孩子計較。」 自不量力 學生暑假搬家,孩子升上國中,不僅投入一個全新環境,也換了一批新同學和新老師,彷彿給予向來不大經心的孩子,重新塑造形象的大好機會。初嘗青春期滋味的孩子,急欲在全新環境打造完美形象,廣結善緣,於是自告奮勇挑起大家都不肯擔負的重責,甚至被推派為數學小老師。 因此,國中生涯才展開,孩子已是天天忙得昏天暗地,讓當媽媽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忍不住碎碎念:「真是自不量力,也不想想自己的數學老是掛車尾,還敢當數學小老師,每天累得半死,何苦來哉! 聽了學生的抱怨,我不禁大吃一驚。記得學生一直擔心孩子不願面對困難,接受挑戰。可是當孩子鼓起勇氣,面對問題時,過多的愛和焦慮,卻製造出潑冷水、扯後腿的行為。 夜深人靜,白天發生的事件輕輕叩門,我不禁思索:孩子生活中有許多不良的行為和習性,似乎都是由成人錯置的愛所造成的,當大人自以為用豐沛的愛來擁抱、呵護孩子時,是否真的是為孩子好呢?

雞腳棗參湯

2008年12月27日
公開
38

雞腳棗參湯治骨質疏鬆、軟骨磨損療效神速 病症:骨質疏鬆、雙腳無力、軟骨磨損不良於行者。 藥材:雞腳 10隻、紅棗7個、高麗參7片。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蓋過藥材,用電鍋慢燉至雞腳爛透為止,隨即將浮油撈去 ,趁熱喝湯,1帖可分幾次食用。 骨質疏鬆症不是時髦的疾病,只是這種以往沒被發現的病症,在X光廣泛被運用在醫學攝影上後,使得這種毛病無所遁形,因而受到重視,更因為醫師的宣導與奶製品廠商的推波助瀾,讓國人投注較多的關心,而成為很時髦的病症。 患有骨質疏鬆症者,從X光片中 ,很容易可以看出骨質出現很多的小孔洞。然而根據專家研究,骨質疏鬆症骨頭的組成比率並沒有明顯的改變,只不過是骨量全體變得比原先要少。 患有骨質疏鬆症者,長期下來會有腰部、背部、骨頭的酸痛 ;這種疼痛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至於是什麼時候開始疼痛,患者也不會記得很清楚,這種酸痛通常是在同一個姿勢太久,比如坐太久或站太久之後,就會感到酸痛。 究竟為什麼會有骨質流失的現象,迄今並無定論,不過依個人之研究,大概因造血、造髓、造骨的功能退化有關,與鈣質補充量之不足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在臨床的報告中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另一個嚴重的副作用就是,稍一不慎,遇有滑跤、跌倒,就非常容易造成骨折,而這時候的骨折更不容易治癒、復原。 因此,中年人在未罹患骨質疏鬆症之前即應盡早「存骨本」,而銀髮族更需要適時補充鈣質。 喝牛奶、吃奶製品固然是很好的補充方法,但是仍不及「雞腳棗參湯」來得神速有效。 「雞腳棗參湯」所用材料為;雞腳10隻、紅棗7個、高麗片7片。 做法非常簡單,首先將雞腳洗淨(土雞或肉雞均可,不過仍以土雞為佳),將雞腳於開水中 川燙後,在粘板上用刀背拍破骨頭,連同紅棗與高麗參,放入大碗公或不鏽鋼鍋中,加水淹過所有材料,放在電鍋中慢慢燉,燉至雞腳爛透為止,隨即將浮油撈去,趁熱吃肉喝湯,1帖可分2天吃,剛開始每週至少吃3帖,1個月後,每週吃1帖即可,不出2個月軟骨、骨本必定會補充進來。 對於膽固醇太高者,可以不吃肉,則膽固醇就不會太高。本方對雙腳無力、軟骨磨損不良於行者,食用兩次之後,就有特別之療效,其神速功效絕對不是任何藥物可以望其項背者。

我愛弟子規

2008年12月19日
公開
20

近日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針對千千跟小朋友及家人之間的互動行為.作息.用"弟子規"作為規範和說明,而且用詞淺顯易懂十分生活化,發現成效很好大人.小孩都很努力背頌相互提醒應用於生活中 。 起因是晚上陪千千閱讀.解釋完"弟子規"之後....越讀越發現真是一本好教材,得該好好運用在日常生活教育裡才不枉讀此書。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所改編。三字一句,全書有三百六十句。 下面這些句子,可是隨時常出現家中的嘉句 ^___^(只要有人犯錯,即問:弟子規怎麼說....哈~哈~真是一本養成教育的好教材。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務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勿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至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身有傷 貽親憂 徳有傷 貽親羞。 --刻薄話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遽 勿模糊。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對飲食 勿檢擇 適可止 勿過則。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輕訾。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所。 媽咪是看從台灣帶來的繁體版(有注音),千千的則是本地書局買的簡體版(漢語拼音),但是千千唸頌時則要看媽咪的版本...媽咪好奇的是千千想認注音?還是認字?還是看圖背頌勒~@@~ PS•千千現階段會英文自然拼音,跟著巧虎學台灣的注音。還不會漢語拼音。

培養「瘦」體質 從小作起

2008年11月26日
公開
43

陪著研究所剛畢業的兒子來找營養師,這位「孝子」型的母親娓娓道出心中的憂慮:「我以為他長大抽高就會變瘦,哪知他是長高了卻沒有變瘦;在讀書期間又怕他沒營養沒體力,從來也沒有節制他的飲食……醫師說他血壓不正常和肥胖有關,加上家族有高血壓的病史,他非減肥不可,否則心臟疾病、腦血管問題發生的機會就會很高……」 傳統的眼光,白胖可愛的孩子是父母的成就。疼愛兒女的父母盡其能事的給孩子吃最好吃的,有的家長甚至還會以零食點心來巴結孩子,在滿足孩子慾求的同時卻很少想到孩子身體真正的需求。 根據研究,肥胖的小孩(特別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在九十五百分位以上的小孩)成年後有一半以上的人繼續肥胖,也就是說50%的胖小子長大以後就是胖子。所以,與其以後為他們可能有的新陳代謝疾病和外表形象的麻煩來傷腦筋,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預防肥胖。 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 張靜芬營養師,從一群先後參加減重班的國小四至六年級小朋友的飲食日記中,整理了幾點值得家有小胖子的父母來參考: 1. 外食太頻繁 從一早,為了給自己和小孩多十分鐘的賴床,早餐通常無法準備,就只好在上班上學的途中採取外食。早餐店的蛋餅、三明治、水煎包加奶茶,這樣的方便雖然提供了高油和高糖,卻只能維持二至三小時的飽足,學童常在十點左右,肚子就餓了。外食的早餐平均有450∼600大卡的熱量(例如:蛋餅一份350大卡+400cc(毫升)奶茶180大卡=530大卡)而且脂肪含量高。 如果父母提早十五分鐘起床,在家裡自製:土司兩片夾水煮荷包蛋、番茄(280大卡)+一杯240cc的低脂牛奶(120大卡)就是高蛋白低熱量(<400大卡)的早餐了,比起早餐店的是既營養均衡又可控制油脂和熱量。張靜芬營養師指出,若每天能減少攝取那多餘的100∼200大卡的熱量,一年下來減五至六公斤體重是相當輕易的。因為多餘的熱量累積到7700大卡就會增加一公斤體脂,相反的,減少7700大卡也可減去一公斤體脂。 2. 飲料代替飲水 多餘熱量的累積就會造成體重的增加,要控制體重最該避免的就是不必要的飲料。雖然水分是身體必須的,尤其是好動的兒童需要隨時大量的補充水分,然而飲料不只提供水分還提供多餘的熱量。一般加糖的飲料(無論是瓶裝、鋁箔包或泡沫紅茶店)每cc大約有0.4∼0.8大卡的熱量,例如:一小瓶養樂多100cc就有90大卡,一杯奶茶就有180∼200大卡的熱量,喝愈多就胖愈快。如果不提高警覺趕快改成喝水,體重會很難控制。 3. 忽略了隱藏式油脂 原以為小胖子大多喜歡吃炸雞、薯條等高油脂的西化食品,但從減重班小朋友的飲食日記中發現,這樣的比例並不高。因為炸雞、薯條這種「看得見」的油脂大家已有較高的警覺性,但是卻常忽略了「隱藏式」的油脂。父母常給孩子吃肉燥飯、肉絲炒麵、蛋炒飯、米粉炒等,這些食物除了主食的部份還外加相當高的油脂,一碗炒飯就比一碗白飯至少多了一湯匙油。另外香腸、熱狗、貢丸、麵包、蛋糕這些食物吃起來不油膩,又無法像炸雞可以剝皮,所以其中的高飽和油脂(豬油、奶油)就理所當然的被吃下肚了。張營養師建議,父母們應該要注意「隱藏式」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減少提供這些食物的頻率,從每週二至三次減少到每二至三週一次,孩子的體重就會有所改善。 兒童及青少年因為正值生長發育期,減重方法和成人不同,不可過分的限制熱量。重點是,一定要節制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並且養成好的飲食習慣。而飲食習慣的養成,家庭經驗和父母的堅持是責無旁貸的。體重控制由家庭做起,愛孩子但不要寵他,更不要做個讓孩子「瘦」不了的父母哦!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黃豆、防曬、少吃

2008年11月24日
公開
47

林青霞、翁倩玉、歐陽菲菲、何麗玲、李紀珠…,台灣有眾多熟齡美女,上帝似乎特別偏愛東方女性,讓東方女性擁有不老容顏。 專家指出,東方女性不老之祕是黃豆、防曬、少吃。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一:豆類多 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潘世斌說,東方飲食中很多黃豆製品,包括豆腐、味增、豆漿等,黃豆製品裡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溫和的女性荷爾蒙來源。 豆類製品也是很多東方奇蹟的秘密,東方人乳癌較少,抽菸罹患肺癌的機會也比西方人低,而這個奇蹟答案就指向東方人嗜食黃豆食品。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二:勤防曬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東方女性中又以台灣與日本女性防曬最認真,撐洋傘、著長袖、戴口罩,艷陽下包得像「木乃伊」。 醫師們異口同聲指出,人是「曬老」的!陽光是催老的一大殺手,但是西方女性卻偏愛黝黑的健康膚色,經常曝曬在陽光下,因此皮膚老化速度快。 東方女性不老秘密三:八分飽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說,曾有研究人員發現,把老鼠分為少吃組和吃飽組,吃得較少卡路里的老鼠,不僅壽命比較長,還擁有四處活崩亂跳的活動力,顯示吃得少可以活的久,也比較健康。丁綺文說,東方養生教人吃八分飽,確實有其道理。 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就連東方女性的體質,都讓東方女性不顯老。潘世斌指出,人的細胞總數相同,但是西方人的細胞較大,這也是西方人較為高大的原因。 可是當年歲漸長,當西方女性年老時,細胞脫水,就容易顯得鬆垮。東方女性則因為細胞小,就算老了,細胞還是較為緊緻,肌肉鬆垮得比較慢,因此看起來比西方女人老的慢。 縱然東方女性得天獨厚,但抗老還是要靠持久戰。丁綺文說,女人從35歲開始老,想要擁有不老容顏,35歲就要開始勤保養。40歲之後才開始保養,就像把床單拉平而已,下面還是亂糟糟的。 丁綺文說,抗老一定要從體內開始,多數女人看見皺紋,願意花錢拉皮,卻沒有整體性的體質改變,就像彈簧床舊了,缺乏彈性,只換床單是沒用的。

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2008年11月23日
公開
38

第七課 當錢的主人 駕馭欲望馬車 別急著吃棉花糖 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價錢與價值差別 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炫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 「太多人談『理財』,卻窄化成『投資』;重要的該是教孩子管理欲望,懂得如何延遲享受、控管風險」,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 欲望失控成卡奴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財經雜誌鼓吹「一億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現實卻是,大半的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就已橫在眼前。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就面對助學貸款還錢的難題。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氣,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是自己做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 猶太人八歲存錢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八歲教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教一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零用錢,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讓孩子學習支配零用錢、記帳、儲蓄,都是培養理財素養的基礎功課。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早該到手了。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家累、責任,都讓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零用錢學會理財 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全是CD及遊戲機。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錢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了」;多到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教孩子看穿廣告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以檢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須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識各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為還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胡亂投資成黑洞 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他用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就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就越來越大。 財務自由備忘錄 「當錢的主人」,你必須: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家庭理財教育 ●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重拾儲蓄美德。 ●沒有白吃的午餐:例如讓孩子用勞務賺取零用錢,或使用者付費,嘗試讓孩子負擔部分家用。 個人財務管理 ●落實財務控管:做好個人財務報表,弄清自己的所有資產與負債,以及收入、支出的現金流向。 ●擬定個人預算:實用的老話:量入為出。 ●延遲享樂:「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可以獲得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馬上吃掉的人,可能不斷累積債務。 ●嚴格分配比例:不論資金用來投資或支付貸款,都必須恪守在所得的三分之一。

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2008年11月22日
公開
33

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5小時:23分鐘 張忠謀與你的差別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強烈動機與紀律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須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這需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我,年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 創意幽默多讀書 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道。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領導能 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深,一個迴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或是「舉一反三」,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平凡與拔尖差別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 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時讀書。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率;以自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DNA,再明白幹細胞,然後理解科技與倫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18分鐘心靈滋養 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小男孩對螃蟹好奇,上市場買了蟹、也買書,對照學習得津津有味。就算考試不考,「獲得新知」本身已是樂趣。 「十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在自己螢幕上就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書』享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讀過大學就沒事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糟粕。 資訊不代表知識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圾資訊,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價值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學習精進術 多讀書: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多思考: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並進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 涉獵既深且廣: ─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之為大用的奧秘。 永續學習的能力: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第五課 親密關係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47

第五課 親密關係 大人不准…愛與性 只能錯中學? 在一場性別教育的演講中,一個國中生舉手贊成「國中生可以談戀愛」,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問:「你可以負責任嗎?」國中生對「負責任」的說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會承認是孩子的爸爸。」陳皎眉再問:「你養得起孩子嗎?」國中生頓時語塞。 不讓你追 就該被殺千刀? 「難道拒絕一個人的追求,就應該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嗎?」一封網路流傳的控訴信,是多年前一起情殺案的被害家屬心情。只因拒絕追求,女孩被小開開賓士車撞倒,再亂刀狂砍斃命。發狂的情節和今年的割喉毀容情殺案件,一樣令人驚心。曾幾何時,談戀愛的風險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機之外,不時出現的「少女廁所產子」新聞,讓大人驚覺:對於愛情、對於性,即使大人不准許、不討論,年輕孩子早就在「做中學」。 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觀察,青春交友、戀愛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緒波動來源,從猜測「她喜歡我嗎?」「如何告白」到交往、相處與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學校頂多把兩性關係當營養學分,很多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學習愛情 只能看偶像劇? 兩性議題作家陳安儀說,從小學到大學,很少人上過交友婚姻戀愛課程,這很可怕,「在人生重要的大事上,我們竟然都是在錯誤中學習。」 陳安儀說:「我們對怎麼談戀愛這件事,都是從瓊瑤、羅曼史小說、偶像劇裡學來的,一點都不真實。」 兩性相處 瑞典小學就教 婦運團體一向推崇瑞典的兩性教育。瑞典政府認為,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是老師的責任,早在半世紀前,瑞典中小學全面實施性教育,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並陸續出版《性教育教師手冊》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台灣已有中譯本。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的親友常問她:「我兒子才念國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麼辦?」 好奇又焦急的家長逼問兒子,卻一無所獲,女學生懷孕也不敢告訴大人,為什麼孩子不讓父母成為情愛問題的避風港? 我懷孕了 我敢跟爸媽講 柯慧貞認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權,改扮輔導員,提供資訊讓她或他知道戀愛、懷孕後要面對的問題和責任,最後由孩子自行決定,就不致讓孩子孤立無援。父母不能幫孩子過日子,但可以教他們該珍惜什麼。 陳皎眉也常見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對象,說是為孩子好,但什麼才是好?「只要孩子認為彼此真心相待,可共創幸福家庭,父母觀察對方也善良、有上進心,就要信任孩子的判斷力。」她說。 失戀經驗 願跟孩子分享 「分享也是教育。」吳健豪說,父母親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即使是失戀、離婚都是好故事,「孩子會知道,交友、經營婚姻沒有成功和失敗這回事,而是兩人的磨合程度。」所以,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鼓勵大學生談戀愛,因為談了戀愛,「你懂得分享、關懷和負責。」走過愛情之後,會重新探索和認識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 「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電話問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快窒息了!」吳健豪發現,太黏情人的人常有心理壓力,導致異常行為模式,且壓力往往來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間被冷落,或失去至親,因此沒安全感。「談戀愛正好找出壓力點。」 怎麼告白?怎麼交往?怎麼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他提分手 我學危機處理 情侶分手常教人痛徹心扉,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鼓勵年輕人應該多談戀愛、多練習分手,「這過程讓你學到如何跟別人相處,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 陳皎眉也要年輕人切記:「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今年七月發生的割喉情殺案,情侶相戀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愛情恐怖分子」。中央警大教務長黃富源說,談分手是「人際危機處理課程」,「修得好一起成長,修不好可能一起毀滅。」所以,感情這門課能不好好修嗎?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不尊重我: 對生活、行動自由、財產,甚至性自主權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覺。 •挑剔、吹毛求疵: 愛得濃烈,情人眼裡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窩。當愛人開始對芝麻小事找麻煩時,就要小心。 •對小事暴怒: 情緒反應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只是牙膏多擠了點,卻被斥責浪費、揮霍等。 怎麼修好戀愛課 •知道愛人與被愛是學習認識對方和自己的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 •父母在生活中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讓孩子有學習對象。 •與其禁止孩子談戀愛,不如開誠布公談論親密與性。 •當孩子的情感後盾,即使情場失利,也有家人支持,不致對人生絕望。 •國中到大學可開設交友、戀愛、婚姻課程,討論人際互動與兩性交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