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

2007年10月17日
公開
5

☆可以直接打包回家哦^^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 -----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編按:十一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 尤 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 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首先,要停下來。 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 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 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 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 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要 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我是好命女

2007年10月14日
公開
38

日記內文 老公今天下午一點要坐高鐵到台北 要從星期一到星期三上課三天 剛好這星期六.日婆婆和公公去台北玩 二姑從星期三國慶日一直待到星期日才要上新竹 十點多大姑就打來問老公坐幾點的車子 老公說是一點多 大姑說要買水餃來我家煮 我想她一定是怕我一個帶二個 再加上他們真的很疼我們這兩隻 尤其佑佑雖然皮 可是因為他很會講話也很可愛 非常受寵 十一點半我開始煮水餃 老公去參加我們另一間公寓的社區開會 這傢伙為了那五台腳踏車 非得等到全部抽獎完才甘願回來 回來都已經快一點了 結果是只有抽到電話 真是的 大姑他們帶著孩子載老公去高鐵坐車 還好高鐵就在附近 兩隻一整個下午都不睡 其實已經很累了 後來大姑和大姑也不支倒地睡覺 二姑用腳踏車載佑佑出去玩 我想說讓恩恩坐我的汽車 在車上一定很快睡著 結果好說歹說他才肯上車 一下子就睡著了 回來二姑還沒回來 我也沒睡 等二姑回來後 我也想如法泡製 讓佑佑睡一下 結果這傢伙要上車前 抓了個水餃 我已經開了老遠他才把水餃吃完 也才肯睡 通常要讓他睡 最好是放大悲咒的cd 大悲咒最後一句是莎婆訶 他每次都會跟著講 我本來以為他在叫什麼阿婆呢 恩恩告訴我他會說莎婆訶 好笑的是他明明已經閉上眼了 聽到最後一句還是忍不住跟著說莎婆訶 我看他睡了 就回去 結果一停下車他又馬上醒來 真的是三條線 現在油錢很貴吔 後來恩恩在樓上哭下來 因為大家都在外面 看了好心疼 於是我想說再帶他上去補眠 因為沒有睡很久 大姑說他們要去買火鍋料 回婆婆那去煮 順便把佑佑帶回去 雖然大姑他們來我還是沒得休息 不過他們幫我帶小孩的心意 我還是很感恩 我想老公大概一點都不擔心吧 因為他們家有這麼強的後援 我也可以當個好命女 本日記框來自☆綺綺小天地☆

如何才能不生氣 ─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47

如何才能不生氣 ─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轉 未訂閱 存到筆記本 作者:雅庭媽 參觀網站 時間:2005-02-15 13:34 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預防奶瓶性蛀牙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51

預防奶瓶性蛀牙 未訂閱 存到筆記本 作者:薰的媽 參觀網站 時間:2005-03-10 23:33 認識奶瓶性蛀牙 何謂「奶瓶性蛀牙」? 所謂「奶瓶性蛀牙」,指的是一歲半以後的學齡前兒童,因為長時間抱著奶瓶邊喝邊睡覺,使得牙齒長期浸泡在牛奶中,而產生嚴重的蛀牙。 特徵 奶瓶性蛀牙的特徵,是同時有多顆牙齒受侵犯,而且一開始在上顎門牙最早出現也最明顯。這是因為寶寶喝奶時,舌頭會往前伸蓋住下顎門牙,因此奶瓶性蛀牙在下顎門牙較輕微。 發生奶瓶性蛀牙時,在牙齒表面會先出現白色的脫鈣斑點,而且牙齒的顏色會黃黃的,或呈咖啡色,最後會蛀成黑色的凹塊,嚴重的甚至會整顆蛀掉只剩根部。 病理因素 當牙齒長期附著含醣的食物成分後,醣份會被口腔的細菌所利用,經由發酵將之分解,形成酸性環境,造成牙齒的鈣質流失,進而發生蛀牙。 奶瓶性蛀牙的預防之道 幫寶寶清潔口腔 既然奶瓶性蛀牙是因口腔不夠乾淨所引起,其最主要的預防之道,當然就是口腔的清潔衛生囉!但是,當孩子還太小不會使用牙刷時,媽咪應該怎麼幫他做口腔的清潔護理?下面我們就教你怎麼做! 長牙前 原則上,寶寶從七個月大時會開始長牙,而在還沒有牙齒時,媽咪可以在寶寶每次喝完奶後,用手指頭捲上沾過開水的紗布,幫寶寶輕輕擦拭牙床。 一歲前 當寶寶七個月開始長牙後,可以用刷毛較柔軟的寶寶軟毛牙刷,沾些冷開水幫寶寶刷牙,清潔牙齒上殘留的牛奶。 一歲後 一歲後應該開始訓練孩子用杯子喝奶,並儘量戒除咬著奶瓶喝奶睡覺的習慣。另外,此時的孩子已開始吃成人食物,因此要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幫他清除牙齒間的食物殘渣。 養成生活好習慣 除了口腔清潔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地方,能夠協助預防奶瓶性蛀牙呢?以下是牙科醫師的建議。 1. 避免養成邊睡邊喝奶的習慣,喝完奶之後必須清潔完口腔才就寢。 2. 減少吃零食、糖果的時間,可改用水果做為幼兒餐與餐之間的點心。 3. 用奶瓶以外的事物安撫孩子入睡,例如聽音樂、講床邊故事等。 4. 如果孩子非得含著奶瓶才能睡覺,可以用白開水取代,但千萬不可用蜂蜜水、果汁或葡萄糖水,因為這些食物都有醣份。 5. 使用含氟牙膏、漱口水來清潔孩子的口腔,也可以跟牙醫師討論用氟錠,或者幫孩子的牙齒局部塗氟。 6. 養成固定檢查牙齒的習慣,最好是三到六個月就帶孩子請牙醫師檢查,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叮嚀 也許有很多媽咪會覺得,能讓寶寶乖乖的入睡最重要,蛀牙是小事情,等孩子大一點再說。但我們要提醒你,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不但能省去治療牙齒的花費,也讓孩子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這麼想來,只要多花一點點心思幫孩子刷牙,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

2007年10月05日
公開
30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1】 用心、認真的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做最正確的選擇! 【尊重孩子,以孩子為中心】 「尊重孩子」是指:「認同」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一個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產生自信」、「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尊重別人」;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踐踏、侮辱,總是不被尊重,那麼他很難產生尊重別人的看法。重點在於,父母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品」。我們平常在跟孩子講話時,最好蹲下來,跟他眼神相對,不要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反過來,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傾聽」,雖然孩子常常說童言童語,可是一定是對他有意義,才會說出來,所以父母親要「重視孩子講的話」。 到底什麼才叫做「以孩子為中心」呢?怎樣拿捏尺寸才不會變成「縱容」孩子?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孩子有兩極化的現象,不是被寵得過頭,變成小霸王,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然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被打、被虐待、被羞辱、被罵得不是人,很兩極化。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孩子為中心」絕對不是讓孩子成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提供孩子需要的學習環境與內容,特別為他設計,這才叫做「以孩子為中心」。 【給予孩子自由的選擇權】 很多人剛接觸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喔,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鴨的,蠻好的。」這種「顛覆傳統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動,自由選擇他想要做的「工作」。當這項教具是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孩子比較能「維持興趣」,因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選的!」孩子「有興趣」,「注意力」自然就會提高,操作教具時也比較會有「重複」的情形發生。孩子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當「孩子自己選擇」時,他有「學習動機」,他「想要學會」。 我們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孩子喜歡重複的情況,因為孩子聽一次故事不滿足,他想要聽好多次。為什麼同一個故事他不會覺得膩呢?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聽、有興趣,還有一個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學習」,他要把故事內容記住。 小孩子的頭腦充塞著許許多多的資訊,很需要組織、整理、吸收。當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時,就是在一個大腦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他的感官與運動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為前提,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孩子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一般幼稚園的孩子,通常是由老師安排幼兒的課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中間休息一下,待會兒再看老師給我們做什麼。這樣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較被動,什麼事情都要聽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聽到孩子抱怨:「好無聊喔!我不曉得要做什麼。」難道孩子往後的一生都是這樣嗎?都要接受別人的安排嗎?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給孩子自由,包含背後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能夠「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當然,雖然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說有個孩子選了一個對他而言太難的工作,我們要跟孩子明講:「這個教具現在還不適合你。」然後再向孩子介紹適合他的工作,引導他去學習。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2】 人的一生在比「誰做錯的少」,誰就離「成功」愈近! 【混合年齡教學】 「正統」的蒙特梭利幼稚園一定是「混齡」的,一歲半至六歲混合教學。 蒙特梭利混齡教學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在一個蒙特梭利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三、四十個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會過來「關心」,「主動幫忙」。若有新來的小孩,舊生也會「協助照顧」、「介紹環境」。同學們「互相友愛」、「互相照顧」、「互相學習」,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小的孩子在旁邊都看呆了:「哇!好厲害喔!」眼神充滿了「仰慕」,此時在這些小孩子心中認定一個想法:「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希望我以後也要做這個數學,做得這麼好。」 反過來看,有的人會問:「對小的孩子好,那對大孩子呢?」好處就是,大的孩子學習「照顧幼小」、學習「自律」、「作榜樣」,「責任感」與「榮譽感」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 有一個小女生的個案,她二歲剛入學時,真是教室裡的一個小麻煩,什麼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領域,如果有人「越界」,就馬上打回去,什麼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一年以後,慢慢進入她的工作領域,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園第三年,也就是四歲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是班上的中孩子,咦!這下子不一樣了,「榮譽感」來了,每當有二歲的新生進來,就馬上過去「呵護照顧」,她不但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還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主動關心別人」,這是在傳統分齡的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 【因材施教,尊重個別差異】 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親會發現,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可是兩個孩子的個性、喜好、資質卻都不一樣。當孩子做他能力不及的事情,會很吃力、沒有成就感,也造成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更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相反的,若老是讓他做已經會的「工作(學習)」,他會覺得沒有新鮮感、沒有挑戰,覺得很無聊,那些我都會了,造就孩子「學習不專心」的態度及習慣。 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偏差的行為呢?那是因為他的能量沒有導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們常常看到傳統幼稚園裡有一些「小滑頭」,因為學的東西太簡單,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實在太無聊,當然只有搗蛋了。其實很多愛搗蛋的孩子都很聰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沒有被導引到正常的發展方向去。 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個別教學」,依照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而規劃設計,讓孩子都能在「有自信心、有成就感」中逐步學會。 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那麼吸引人?【3】 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及習慣的養成」!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來的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觀念。以前我們帶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現象,可是卻不知道這些現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曉得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這麼深遠的影響。人從出生到長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後我們會在「認識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中詳細講。 這裡先舉一、兩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神在創造兒童的時候,就給兒童每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歲左右,會很仔細的看地上有哪些小東西,即使是一條小毛線、一根迴紋針、一顆小米粒,他都會撿起來,然後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當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可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這些小東西這麼敏感呢?因為他要從觀察這些小東西來了解這個世界。 至於兩、三歲的孩子,他有個「秩序」的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希望環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狀況:每天散步的路線要一樣、洗澡的順序要一樣、餐桌的座位要一樣、東西要放在一樣的地方…。因為兩、三歲的孩子要靠這種方式來「建立他的生活秩序」,如果生活中有太多變化,他會覺得很不舒服。四歲的孩子不會這樣,五歲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奇妙的是,一旦過了那個敏感期,他就不會這麼堅持了。所以,對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變,都應事先告知,給他心理預備,否則就是大人單方面的問題了,因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和他和平共處,親子間的交流就會更順暢。 【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餘種教具,幫助孩子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具體」,所以孩子學起來「輕鬆、快樂」,「自主性強」,無傳統的「填鴨式」缺點。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幾何教具,讓孩子從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將來真正學到數學的體積、面積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體的概念」,怎樣也難不倒他。再舉「數學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來讓孩子操作,用很簡單、具體的方式「摸」出答案來。 所以,在蒙特梭利學校常常聽到孩子說:「數學好簡單喔!」絕對不是吹牛的,若從幼幼班(約2歲)的年紀進入蒙特梭利學校,一般到大班(約7歲)都已經了解什麼叫「位格」,知道數字的進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就算是算到百萬,也都沒問題,因為位格的觀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應用」。所以在「智慧的養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論是數學、語文、科學或其他學科,都是一樣,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與「智慧」相輔相成,有了智慧卻沒有品格,將是人類的大災難。蒙特梭利的「新兒童」讓我們看到,孩子經由「專心的工作」,會經歷一種「轉變」,從而發展出一群「喜愛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並且「快樂」的兒童。 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應對進退」的各種禮儀,包括開關門、接電話、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成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

蒙特梭利:孩子的敏感期

2007年10月05日
公開
25

蒙特梭利:孩子的敏感期 2005 / 10 / 14 (1 歲) 今天談的是孩子的敏感期: 定義:生物成長時的特別感覺力,這樣的能力是短暫的,一旦取得所需能力,此感覺力就會消失.就像毛虫一出生就找尋光源=食物,但一段時間後,為躲天敵,其趨光的直覺力就消失了. 錯過了敏感期就像錯過通往目的地的末班車,這樣的損失是決定性的,一旦長大成人雖有成人形體,但絶對會缺乏因錯過某個敏感期而未能培養出的能力.雖然可以其他方式來補救,卻是事倍功半.也若織毛衣時的漏針,讓衣服結構變的不紮實,可能看起來沒有影響其美觀,但卻經不起一次的拉扯. @敏感期因人而異,有早有晚,有長有短.以下是前人觀察記錄的參考值: 1歲:對小東西敏感: 舉凡地上小屑屑,一根頭髪,一顆飯粒都可以研究把玩很久,這是原始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她們需要快速地學習所及事物.如果讓孩子使用螃蟹車,雖然照顧者比較輕鬆不用分秒將視線放在孩子身上,但這將隔絕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也可能影響其脊椎的正常發展,因為那不會讓孩子學習到走路時身體正確的重心位置.只要地面保持適當程度的乾淨(非過度),孩子就可以依本能需求地探索四周.也正因為要探索小事物,爬行的機會會更多,進而紮實孩子學步的基礎. 1歲:對走路的敏感: 只要能站,她們會不停地站;會走了,就不停地走,以訓練她們對大肌肉的控制能力.太常抱孩子可能會剝奪孩子訓練肌力的機會. 1~3歲:對秩序的敏感: 不管是餐具如何擺放,吃飯時座位的分配,散步路線,何時做何事,認床認枕頭,自己的東西不借別人..都是這時期孩子對秩序敏感的表現.父母應對於在合理範圍內的要求加以滿足,此舉不會造成孩子過度膨脹. 0~6歲: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1歲半~3歲): 可多給孩子不同語言的輸入,倒不是一定要孩子對某語言有某種程度的認識,而是讓孩子接觸不同的語感,日後孩子有機會學習到該語言時,會較容易掌握該語言的語感,學習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歲半~6歲: 對感官學習的敏感: 即對眼,耳,鼻,舌,手的刺激,刺激多,自然感官能力便得精煉.像五音不全的孩子,就是沒有得到足夠的聽覺刺激而形成. 2歲半起:對社交生活的敏感: 這時期的孩子希望有朋友,應多與朋友交流以培養人際應對能力. 2歲半~6歲:對學習良好行為的敏感: 大人在此時應示範良好生活習慣讓孩子有好榜樣可模仿.如果衣服鞋子有固定放置位置,孩子就會照做;反之,如果父母生活習慣不好,就沒有理抱怨孩子生活習慣差. 3歲半~4歲半:對寫字的敏感: 倒不是全然指握筆寫字這檔事,而是孩子開始對字的形體有興趣,可拿沙子用樹枝畫字,在手心或在背上描字給孩子猜. 4歲半~5歲半:對閱讀的敏感: 會開始問這是什麼字,什麼意思? 這期可與孩子玩指令遊戲,拼字遊戲. 7歲~9歲:對文法的敏感: 孩子喜歡玩代換文字,如好多煙,煙好多,多煙好,多好煙..可開始介紹名詞,形容詞..等用法. @@父母是孩子的觀察者,應按孩子的步調,助孩子完成生命的成長計劃.@@

血衣新娘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47

血衣新娘 她苦苦的哀求媒婆,說如被送回去,只有投河自盡, 媒婆只是愣住了,並沒說半句話, 夜越來越深,天越來越冷,沒有半個人來看她。 持續有一年多的時間,每月抽出空檔的週六到台北跟知名書法家杜 老師學習書法,有次課程上到一半,杜 老師有感而發的說了一個故事, 透過他豐富真誠的藝術家性格,字裡行間娓娓道來這段感動人心的真實事蹟,饒富教育啟發意義。 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善良孝順的二十幾歲青春少女, 她當時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個人居住在台北泰山鄉的偏僻地方。 有一天早上突然接到她父親打電話來,說今天把她給嫁了,要她趕快先自己打扮一下,大概上午九點左右,會有新郎禮車到她住的地方來接她,順便把新娘禮服一齊送到。 她問:「男方是誰?」 父親很生氣的說:「叫妳嫁就嫁,難道還要徵求妳的同意?」 她又問:「那我工作怎麼辦?」 父親更生氣的回答:「都要嫁人了,還做什麼工作?」 聽著電話另一頭父親發怒的口吻,她只好默默的接受,只是很納悶到底誰要娶我?又沒見過面,連對方長什麼樣子都是一個大問號?? 當時有一大堆的問題,卻找不到答案,心中五味雜陳,靜靜的孤單坐在梳妝台傷心流淚,幾乎哭到不能上妝了! 過了不知多久,果然一長排車隊的鞭炮聲、喇叭聲,喚醒靜默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她,猛然睜開眼睛,匆忙披上男方送來的婚紗,戴上手套,配上耳環、項鍊等首飾,啊!就在幾聲爆竹聲中,便往男方方向出發。 車隊六部排列成一條長龍,向中興大橋方向前進,不久,車子來到中興橋頭,前面因為發生事故嚴重塞車,使得車隊全部停下來動彈不得。此時有幾個人急忙往她們的車子跑來,用手拍打她們的車窗,向她們緊急發出呼救! 「前面出車禍了,有個小孩倒在血泊中,生命非常危險!」 新娘在車上一聽到便猛然將穿著高跟鞋的兩腳快速地脫離,顧不了穿著白色婚紗禮服,飛快地奔往出事現場。 「啊!好可憐的小孩!全身血流不止。」她馬上彎下身來抱起小孩,一轉身往回跑,立刻請求司機倒車,急駛至附近醫院急救。 杜 老師說到這裡,停了約半分鐘的時間,順道喝一口茶,我們急忙的問:「老師啊,然後呢!」 等新娘處理好小孩的住院事宜,往身上一看,哇!雪白色婚紗全染成血紅色! 她當時顧不了那麼多,便一身血紅色的婚紗往男方的家前進。等到了男方家裡,已經錯過黃道吉日,正當有人打開車門迎接新娘時,大家全愣在那裡,驚訝的說:「怎麼雪白的婚紗全染成血跡斑斑啊!」只見男方的人全往屋內跑,許久才將她安排在樓上隱密的房間,新娘孤單的一個人坐著。 不久媒婆說:「等客人走光了,我們就派車送妳回去,我們決定取消這門婚事!」 她苦苦的哀求媒婆,說如被送回去,只有投河自盡,媒婆只是愣住了,並沒說半句話,夜越來越深,天越來越冷,沒有半個人來看她。 她知道家裡因為她嫁人而獲得一筆錢,讓父親償還債務,如果取消了婚事,家裡的經濟狀況無疑雪上加霜!想著想著不禁悲從中來。天微微亮起來,此時有位男子出現了,他沒說什麼,只輕聲的說:「等天一亮,我們就搬出去外面住,妳一身是血,非離開這裡不可!」 她非常感激新郎沒有嫌棄她,而新郎對於這樣救人到忘我的熱誠,一直稱讚不已,這樣好的人,這麼仁慈的心腸,必有幸福美滿的一生。 一年後她的女兒出生了,依法要報戶口,也就得先報結婚戶口,此時才發現先生的名字跟當初父親告訴她的名字不一樣! 她先生笑著說:「結婚要娶你的是我的堂兄,妳一身雪白染成血紅的血跡,把堂兄與其父母親全嚇壞了,本來大家商量好要立即把妳退回去,但媒婆說妳會上吊自殺,我當時覺得如此做法太殘忍,且新娘的心地又善良又溫柔,便急中生智,一肩扛起這段婚姻!」 她聽了既氣憤又感激,只是覺得自己竟然全被蒙在鼓裡,兩年 後先生與她一起去台大醫院看一位患了癌症的親戚病人,她一眼望去,似乎有點熟悉,出了病房,她先生才說:「這位病人就是當年想娶妳的真正新郎!」 她說:「我能抽空照顧這位病人嗎!」 先生點了點頭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雖然這段夫妻緣因妳一身血衣而作罷,但總是一日的夫妻情啊!」 她想起古人說的一段話:「 姻緣天注定,半點不由人,卻因為自己救助小孩染得一身血衣而不要我,命運真會作弄人呢!」 三十多年來,她們一家大小和樂美滿幸福,五名子女孝順懂事,分別從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真不知像她這樣的新娘,有什麼不能娶的!或許世俗迷信只是不合時宜的舊觀念,甚至於錯誤至極,她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她的先生是對的。」 聽完杜 老師說的這個故事,在回家的車上若有所思,想起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過:「上天有眼,暫時不語。」 老子在道德經說得更妙:「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或許可以作為血衣新娘存好心做善事的一段佛經箴言:「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作為因果輪迴的最佳詮釋。

怎麼瘦下半身

2007年10月03日
公開
68

怎麼瘦下半身 2007 / 2 / 12 (1 歲 10 個月) 瘦身的方法真是越來越簡單了,今天要提供給大家的就是每天只需花您1分鐘時間的1分鐘運動。 您能相信嗎?1分鐘的運動到底是怎麼做呀?又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不囉嗦∼ 1分鐘運動的功效: 能提臀、瘦小腹、瘦小腿,鍛練大腿的內側肌,減少大腿內部的贅肉。 作法: *站立把手交叉放在腦後 *挺胸 *雙腳只用腳跟著地 *腳尖盡量向上抬(避免臀部翹起) *用這種方式來回走約1分鐘即可 PS: 1. 剛開始時您的腳跟可能會有刺痛的感覺,這表示您更需要做此運動,尤其是長穿高跟鞋的女性朋友們更特別這項運動。 2. 您可以放音樂的方式來加強走路的速度,隨自己喜歡的快歌或慢曲來更讓每天走路的速度能多樣變換。 再配合常吃15種食物更能吃瘦下半身∼ 1.紫菜 紫菜除了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是它蘊含豐富纖維素及礦物質,可以幫助排掉身體內之廢物及積聚的水分,從而收瘦腿之效。 2.芝麻 芝麻含有“亞麻仁油酸”可以去除附在血管內的膽固醇,令新陳代謝更好,減肥瘦腿就輕鬆得多。 3.奇異果 奇異果除了維他命C是它的強項外,其纖維亦十分豐富,可以增加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腿部積聚過多的脂肪。 4.西洋芹 西芹一方面含有大量的鈣,可以補“腳骨力”,另一方面亦含有鉀,可減少下半身的水分積聚。 5.紅豆 紅豆所含的石酸成分可以增加大腸的蠕動,促進排尿及減少便秘,從而清除下半身脂肪。 6.木瓜 木瓜除了有豐胸的效果,它更有獨特的蛋白分解酵素,可以清除因吃肉類而積聚在下身的脂肪,而且木瓜肉所含的果膠更是優良的洗腸劑,可減少廢物在下半身積聚。 7.葡萄柚 葡萄柚含卡路裏極低,多吃也不會肥,它亦含豐富的鉀,有助減少下半身的脂肪和水分積聚。 8.番茄 吃新鮮的番茄可以利尿及去除腿部疲憊,減少水腫的問題,生吃效果就更好。 9.菠菜 菠菜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這樣就可以令距離心臟最遠的一雙腿都吸收到足夠養分,平衡新陳代謝,排毒瘦腿。 10.西瓜 西瓜是水果中的利尿專家,多吃可減少留在身體中的多餘水分,而且本身的糖分也低,多吃也不會致肥。 11.蛋 蛋內的維他命B2有助去除脂肪,除此之外,它蘊含的煙酸及維他命B1可以去除下半身的肥肉。 12.蘋果 蘋果含獨有的蘋果酸,可以加速代謝,減少下身的脂肪,而且它含的鈣量比其他水果豐富,可減少令人下半身水腫的鹽分。 13.花生 花生含有極豐富的維他命B2和煙酸,一方面帶來優蛋白,長肉不長脂,其次亦可以消減下身脂肪肥肉。 14.香蕉 香蕉雖含卡路裏很高,但脂肪卻很低,而且含有豐富鉀,又飽肚又低脂,可減少脂肪在下半身積聚,是減肥的理想食品。 15.魔芋 完全不含脂肪又美味,說到底也是減肥必食之物,豐富的植物纖維更可以使下身的淋巴暢通,防止腿部腫。 人的七情六欲往往透過人的情緒表現出來,而人的情緒又影響著身體。 根據情緒吃飯則有利人體健康,因為人的情緒、心理甚至性格與飲食習慣、營養攝入有著密切關係,只要我們注意吃得對、吃得好、吃得合理科學,就可以遠離[怒]、[疑]、[懶]、[悲]等壞情緒。 [怒] ●原因    有些暴躁是吃出來的,吃多了,幾種與能量代謝有關的B族維生素(B1、B3、B6等)就會消耗得多,而維生素B1缺乏會使人脾氣暴躁、健忘、表情淡漠,維生素B3缺乏與焦慮、失眠有關,維生素B6的不足則導致思維能力下降。 肉吃多了:肉吃得多,體內的腎上腺素水準高使人衝動。    糖吃多了:聽說過“嗜糖性精神煩躁”嗎?怒與吃糖多有關聯。    ●制怒劑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有順氣的作用,它不僅能使人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而且還能緩解因為生氣帶來的胸悶、氣逆、腹脹、失眠等症狀。 玫瑰花:泡茶時放入幾朵玫瑰花,飲之即可順氣,也可以單泡玫瑰花飲用。    山楂:中醫認為山楂長於順氣止痛、化食消積,可以緩解氣後造成的胸腹脹滿和疼痛,對於生氣導致的心動過速、心律不齊也有一定療效。    啤酒:適量飲用啤酒能順氣開胃,可以使人及時走出憤怒的情緒。    蓮藕:藕能通氣,並能健脾胃、養心安神,亦屬順氣佳品。    蘿蔔:蘿蔔最好生吃,如有胃病者可飲用蘿蔔湯。 ------------------------------------------------------------------ [疑]    ●原因    希望過高,緊張過度:也許是壓力太大,也許是期望過高,多疑的人都有些緊張,緊張的人都有些神經質,通常不快樂,甚至常受失眠困擾。 吃少了:疑慮和憂思之人大多數是蒼白、瘦弱的,這主要是能量、蛋白質攝取量過少過低,而導致貧血、體力不足。 吃素:長年吃素得不到足夠的脂肪以及那些含在動物性食品中的卵磷脂和肉鹼,從而影響細胞對能量的利用、影響腦組織神經遞質的合成和釋放。 缺鋅:缺鋅的人容易抑鬱、情緒不穩定。    ●抗疑素    綠茶:綠茶可以放鬆人的情緒,使精神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 蔬菜:蔬菜中的鉀有助於鎮靜神經、安定情緒。    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的功效中有扶正固本、鎮靜安神之說。像金水寶、百令膠囊等。    零食:在緊張工作的間隙,吃少許零食,可以轉移人的視線,緩解焦慮。 --------------------------------------------------------------------- [懶]    ●原因    是一種症狀,能反映飲食上的某種偏差。 鹽吃多了:若食鹽過量,食鹽在體內積蓄,會出現反應遲鈍、喜歡睡覺等現象。    體酸:常言道酸懶酸懶,真的是酸了便會懶的。    缺鐵:飲食太單調,又不注意葷素搭配攝食的人,就會容易出現缺鐵現象。    ●克懶藥    血豆腐加青椒:血豆腐含有最易吸收的血紅素鐵,再加上青椒以其所含的維生素C輔助鐵的吸收,絕對事半功倍。 青菜豆腐:少油鹽、清淡而規律的飲食能使人保持振奮的狀態。 ------------------------------------------------------------------- [悲]    ●原因    抑鬱傷感催生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又加劇抑鬱傷感。 氨基酸不平衡:缺乏色氨酸是誘發抑鬱症的重要原因,記得多補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花豆、黑大豆、南瓜子仁、魚片等。 缺鎂:香蕉、葡萄、蘋果、橙子能給人帶來輕鬆愉悅的感覺,讓憂鬱遠離。    ●抑悲靈    雞湯:濃濃的雞湯含有多種游離氨基酸,所以雞湯能平衡身體的需要,提高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腎上腺素,使人體充滿活力和激情,克服悲觀厭世的情緒。 維生素C:維生素C缺乏可以表現為冷漠、情感抑鬱、性格孤僻和少言寡語。    雜食:每日攝入的食物種類最好不少於20種,以發揮雜食之利,提高膳食營養的覆蓋面。

2-3歲寶寶的菜單

2007年10月03日
公開
30

2-3歲寶寶的菜單 2007-02-15 Page:1/1 2-3歲的孩子﹐體重增長開始減慢﹐或許你會感到好奇﹐為什麼小朋友每天進食的熱量較以往多﹐偏偏體重沒有太大增長﹐這都是因為他們體力與腦力的消耗亦相對提昇。他們平均每天需要進食800-900個卡路裡。而且他們已能掌握良好的咀嚼技巧﹐飲食漸漸有自己的喜惡﹐這表示孩子的味覺已經開始慢慢發展起來﹐成長到3歲﹐更能充份的掌握自己對食物的好感。但為小朋友追求感覺享受的同時﹐必須謹記‘適量油﹐少鹽’的均衡飲食原則。 (1)田雞焗菜飯 除西蘭花外﹐其實很多蔬菜亦適合做菜飯﹐但媽咪要留心菜的長度﹐以防幼兒嗆喉。田雞營養豐富﹐味道鮮甜﹐很適合煮飯或做湯。但含菌量較高﹐所以要徹底洗淨及煮熟。洗的時候可加入少許粗鹽及用薑絲略醃﹐除可去除腥味外﹐更有助殺菌。 田雞用鹽水洗淨﹐切件﹐用少許鹽和薑絲略醃。西蘭花洗淨﹐將花的部份剪碎﹐用淡鹽水略浸。白米用1倍半水浸1小時﹐連水放下去煮至略為乾水﹐加入西蘭花拌勻﹐田雞去薑放飯面蒸至熟透﹐田雞起肉和飯拌勻即可。 (2)栗米魚肉湯飯 魚洗淨﹐用少許鹽塗勻全身﹐燒熱1茶匙油﹐下薑片﹐下魚煎至兩邊金黃﹐加水約2杯﹐滾後轉慢火至湯轉奶白色。魚盛起﹐小心拆肉﹐煮好白飯﹐加栗米﹐倒入魚湯及魚肉煮滾。魚湯最好用篩過濾﹐以免有魚骨。 (3)雜菜漢堡牛肉 西蘭花﹐紅蘿蔔﹐粟米﹐青豆用滾水煮熟切粒。免治牛肉用少許糖﹐粟粉﹐生抽略醃﹐加入雜菜拌勻﹐做成2-3個肉餅。 燒熱鍋﹐用少許油把肉餅兩邊煎香﹐加少許雞湯煮至肉餅完全熟透便可。媽咪可以嘗試把肉餅做好後﹐夾入麵包中﹐加少少茄汁﹐成為一個小小漢堡包﹐小朋友一定會非常喜歡。 粥品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49263&lno=8257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