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一歲五個月-小安安 來新竹

2006年05月28日
公開
8

因為安爸最近很忙.我們這個月都沒有回去南部 所以阿公阿嬤在星期五下午帶小安安來新竹 今天中午才回去 本來以為這麼久沒有看到他.應該不大認得我們了 沒想到星期五下班我一回到家.小安安就一直粘著我 還趴在我身上撒嬌.跟著我跑來跑去的~真是可愛~ 而且現在他看到安爸和我都會叫爸爸媽媽.讓我覺得很開心 可能小安安現在長大了.對父母親比較有印象了吧~^^ 很久沒有看到小安安.感覺上他又變得更成熟了 現在他已經有十六顆小白~口水比較不會流了~ 所以現在可以不用再整天圍著圍兜兜~ 比較可以坐的住~一般生活對話都聽得懂 最可愛的是大人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 比如說跟著阿公做運動.跟大人撒嬌~幫阿嬤按摩... 而且小安安愛笑又很外向.看到陌生人都不會害怕 還會一直對人微笑打招呼 像昨天我帶他出去散步~途中就有三個人停下來跟他講話~ 然後小安安也都報以滿滿的微笑~似乎還蠻有人緣的~^^ 至於生活作息和飲食方.基本上大致已經有固定模式 跟之前差不多.現在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喝牛奶 八點吃點心.九點小睡片刻.十一點吃午餐.十二點睡覺 下午兩點吃點心.下午五點吃晚餐.下午八點喝牛奶 然後就上床睡覺 下次看到小安安可能又要等兩三個星期了吧~ 不過沒關係~放暑假就可以把小安安接回來囉~^^ 此框來自《柏錩的小天地》分享

一歲五個月--小安安愛散步

2006年05月07日
公開
26

上星期五是園遊會(4/29)補假 所以小安安星期五早上八點就到新竹來了 他一直待到今天中午才回去 小男生真的精力十足 在房子裡面小安安根本待不住 一直走來走去~爬上爬下 根本沒辦法静下來三十秒 所以這三天只要沒事 我們都會帶小安安去散步 每天要出去三次~每次半小時 這樣才能消耗一些他的精力 昨天帶小安安去南寮漁港走走 回來又去愛買買東西 很少來都市 小安安對周遭的東西都很感興趣 看到紅綠燈和車子 會一直"ho-ho-嘿蝦"的叫著 看了實在很好笑 小安安真是個十足的"山頂俗" 現在小安安比較成熟了 而且很有自己的意見 要吃什麼要走去哪裡 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做 別人沒有辦法勉強他 可能現在就是所謂的一歲小孩叛逆期吧 此外跟他講話 一般對話大致上他都聽得懂 譬如說"去找爸爸喝水"."拿小椅子給阿嬤". "去找媽媽帶你去洗手"."坐下才能吃飯"等等之類的都ok 現在就差小安安不會說話表達自己的意思 他很喜歡玩遙控器和任何有凸出物的東西 例如電視.電話.鈕扣.標籤.拉鍊... 也很喜歡轉東西 像是球.瓶子.布丁盒.小椅子都會被他拿來轉 要是不乖被大人罵的時候 就會一臉戒慎恐懼的樣子 用右手指著左手手臂(表示會被打手心) 所以即使是一歲多的小孩也很會看臉色 語言方面開始學著叫爸爸媽媽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都是說無聲的 大多只是把口型做出來 我有去問過其他的同事 發現大部分男生似乎比較慢說話 都要到一歲半才會講一些詞語 而女生都很快.有很多在十一個月左右就很會講了 不過我還是希望小安安能快點學會講話~^^ 寫到這邊補充一個昨天發生的小插曲 昨天早上帶小安安去散步回來 在樓下碰到一個年紀跟他差不多的小妹妹 應該才剛學會走路 走路還搖搖晃晃的 結果小安安一直想去跟她玩 (他每次看到小孩都這樣) 我們在那邊就玩了五分鐘 一直比那個妹妹說:"嘿蝦"(那是什麼) 而那個妹妹就跟小安安說:"弟弟!" 不過只有說一次 然後接下來就是一直尖叫 一直跟著我們走 最後還跌倒~ 可是她爸媽卻沒有過來幫忙 我只好把她扶起來 趕快把小安安帶回家 飲食方面 小安安一天大概喝2次的牛奶 早餐吃三明治或是牛奶 之後每隔兩小時吃一次點心(水果.布丁或餅乾) 正餐都是跟大人吃飯 如果覺得東西好吃的話就會邊點頭邊說"後家"(好吃) 晚上睡覺喝牛奶時不能用強迫的 要等他自己討(用手比奶瓶)再泡才會喝 還有可能天氣變熱了 小安安一天要喝四五杯水 (他想喝水就會用手比杯子或是茶壺) 真的很驚人 對於新食物 小安安是屬於謹慎小心型的 沒有吃過的東西 除非有先試過一小口 否則絕對不吃 像這兩天拿綠豆湯和豆花給他吃 豆花後來有吃一點 但是綠豆湯不吃就是不吃 也許他覺得看起來很恐怖吧~^^

1歲4個月---小安安變瘦了

2006年04月09日
公開
17

前陣子因為我重感冒 害很多人被我傳染 包括我媽~安爸~小安安~和小安安的阿公 可見這病毒真的很毒。 小安安連續兩星期都去看醫生。 一直到今天還在吃藥。 因為感冒的關係。 所以食慾變很不好。 兩個星期不見。 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他變瘦了。 現在小安安很"歡"。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 走路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走 不給大人牽 還會一直摔東西。 前幾天還把一個會發出動物叫聲的小鋼琴給摔壞了。 脾氣有夠壞的 前一陣子不會這樣 可能正在叛逆期吧 小安安今天新嚐試的食物是蛋捲 一天就吃了四根(他很喜歡吃甜食) 水果吃了半個柳丁~和一小塊芭樂和番茄 正餐幾乎都不吃 只吃水果.餅乾和布丁~ 讓阿公阿嬤很傷腦筋 小孩子真是一陣子變一個樣 希望下次回去看他的時候會恢復正常 行動方面~小安安的動作更加敏捷~ 爬山爬超快的~常常會把一些小東西搬來搬去 例如小塑膠椅~衛生紙盒~自己的鞋子~ 最近新學會的花招是把垃圾丟到垃圾桶 還有會帶人去參觀阿公種的水果 譬如問他香蕉在哪 他就會領著我們去香蕉樹那邊 其他像是芭樂.釋迦.火龍果.辣椒.蕃薯葉等等 小安安都已經很熟了 日常生活用語他都差不多聽得懂 可是很奇怪 小安安還是不大會說話 而且不願意叫人. 只會一直說"黑蝦"(那是什麼) 或是東西的名稱.像是"餅"."鍋子"."門" 一直都不叫"爸爸""媽媽" 看到我們雖然會很高興 但是還是只是說"黑蝦" 難道是男生發展比較慢嗎? 希望小安安能早點學會叫人~

孩子難管教 食物惹的禍?

2006年03月27日
公開
39

孩子難管教 食物惹的禍? 作者:黃惠鈴 出處:天下雜誌 第086期 2006/01/01 出刊 孩子老是靜不下來、無法專心、容易生氣。要罵孩子前,也許先看看他吃了什麼東西。  糖果點心、豆乾、蜜餞、水果乾、果汁、汽水……,這些零食飲料是你的小孩愛吃愛喝的嗎?如果是,也許你該留意孩子的健康變化。  許多加工食物中有食品添加物,例如防腐劑、著色劑(色素)、漂白劑等,用來殺菌、保存或改變食物的色澤……等等功能,但有些食品添加物已被證實,容易讓人吃下肚後身體發生不良反應,造成氣喘發作或蕁麻疹等過敏狀況。  這些添加物包括: ●硫酸鹽類(Sulphites)  除了保存的效果外,硫酸鹽類的添加物也會讓食品的色澤變淺,在國內屬於漂白劑類的添加物。  它的使用範圍很廣,像火腿、熱狗等香腸類(sausages)、脫水蔬菜水果,果汁或其摻有果汁的飲料、烘焙的麵粉類食品等,都可能有硫酸鹽類的添加物。  英國食品標準局在官方網站上指出,有氣喘的人可能因為吸入食品中硫酸鹽類的殘留物「二氧化硫」,而有不良反應。例如,有非常少數的人因為喝了含有硫酸鹽類的酸性飲料,而氣喘發作。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也提醒,很多水果乾會放這類添加物,有過敏的人要留意。像她每吃柿子乾,皮膚就會發癢。 ●苯甲酸、苯甲酸鹽(Benzoates)  防腐劑之一,用來避免食品孳生細菌、黴菌。包括醬油、魚肉煉製品、肉製品、果醬、花生醬、果汁、碳酸飲料或不含碳酸飲料、海藻醬類、豆乾豆皮類、脫水水果、糖漬果實(例如蜜餞)……等,都可以使用。  已經有氣喘和濕疹的兒童,吃了苯甲酸鹽類的食物後,可能會病情加重。 ●食用黃色4號(Tartrazine)  一種黃色著色劑,廣泛用在飲料(soft drinks)、糖果甜點和醬料中。  過去的研究已顯示,吃或喝含食用黃色4號的食品或飲料,對少數人會造成蕁麻疹、皮膚炎、氣喘、或鼻炎。 過動、易怒的危機  食品添加物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情緒。有些人認為,一些特定的食品添加物,特別是人工色素,造成兒童過動(hyperactivity)或更過動,影響孩子的學習、記憶、動作、語言、情緒反應跟睡眠。  甚至也有人相信,一些食品添加物跟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有關。有ADHD的小孩,不只是行為過動,通常跟特定的行為模式有關,例如,注意力的時間短、很難集中注意力,而可能有學習障礙或行為問題。  這方面的主張,在1970年代就出現,一直爭議不斷。  英國氣喘與過敏研究中心的人員組成的民間監督單位「飲食委員會」(Food Commission),曾在2002年就五種常加在一般洋芋片、糖果甜點跟氣泡飲料中的添加物做研究,由277個3歲孩子的父母,觀察孩子喝了含這5種添加物的飲料後,行為有什麼變化。結果發現,每4個孩子中有1人會被影響,容易過動、發怒。  飲食委員會統計,市面上大約兩百多種零食、點心、飲料,含有這5種添加物。  這些添加物除了有一種著色劑(色素)是國內衛生署沒有公告使用的,另外4種包括食用黃色4號、食用黃色5號、食用紅色6號,和防腐劑苯甲酸鈉(常用於果汁跟碳酸飲料),都是國內允許添加的。  這項結果發佈後,英國營養基金會雖然認為研究結果不完全,而且所有添加物都已經嚴格的安全測試,因此不主張食品中禁用這些添加物,但基金會也建議有疑慮的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不含添加物的其他食品或飲料。  約兩年後,另一項由英國政府資助,為期一個月的研究結果又再度發現,上述5種食品添加物會誘發兒童的過動行為。  而且,當實驗的第一週,給受試兒童吃的食物完全不含人工色素跟苯甲酸鹽類的防腐劑,他們的過動行為明顯減少。接下來3週,和飲食中不含食品添加物的孩子相比,吃到含食品添加物的孩子,過動行為明顯增多,而且一旦停止含食品添加物的飲食,過動行為就減少。  這個研究主要靠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觀察,他們發現孩子的過動行為的確因有沒有吃到食品添加物,明顯改變。但在臨床實驗中,卻沒有發現食品添加物跟過動之間有顯著關連。  南漢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因為父母較了解孩子的行為,實驗室的環境未必能記錄到,因此呼籲未來應有更多相關的研究,幫助釐清真相。 成績不好的祕密  食品添加物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2003年英國有項針對5歲雙胞胎兄弟克里斯多福跟麥可的兩星期實驗,其中,麥可吃的食物完全沒有食品添加物。兩星期後,他變得比克里斯多福更有判斷力、且靜得下來。  而且實驗開始前,這對雙胞胎兄弟曾做智力測驗,兩人不會做的題目相同,也同時做完測驗。但等實驗結束後再做一次相同的測驗,兩人的成績雖然都有進步,但麥可的進步幅度比較大。  《E for Additives》一書的作者漢森也認為,孩子如果在生活中吃進一大堆食品添加物,將會因為操行成績變差使得學習成績下滑。  他並提出,如果把孩子的飲食剔除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他預期孩子比較能集中注意力,IQ較高、行為表現也較好。  因為相關的爭論不斷,英國食品標準局從2004年9月起,撥款贊助一項新的研究計劃,探討食品添加物跟兒童過動行為之間的關連,預計在2007年春天會有研究結果。 過敏跟過動,有趣的雙人舞  另方面,醫界也開始懷疑,過敏反應跟過動行為之間可能有關。「神經系統跟過敏、免疫反應之間的關連,是這一兩年國際間熱門的研究議題,」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指出。  臨床中,有15%的小朋友有明顯的過敏反應,但測不出過敏抗體(IGE),也就是找不到明確的過敏原,屬於內因性氣喘或非過敏性氣喘。江伯倫猜測,這些小朋友可能因為神經系統過度反應。  另外,像蕁麻疹病人中,十個人有七個人找不到引起他過敏的食物。江伯倫懷疑,不知道是否跟食品添加物有關,引發神經系統過度活化,而造成過敏。  他指出,食品添加物的分子比較小,可能不會是直接的過敏原,但「食品添加物可能刺激免疫細胞或刺激神經細胞,而造成後續的過敏反應,這方面的可能性比較大。」  江伯倫目前在台大也跟神經科醫師合作治療病情改善不佳的妥瑞症病人,了解這些病人是不是有特定的神經系統反應異常。因為已經有人發現,妥瑞症(一直重複某一動作,例如,一直眨眼睛)跟過敏疾病有關。  國外醫學網站「網路醫生」(WebMD)也在探討食品添加劑跟兒童過動的相關性,他們指出,過敏跟過動行為有很大的關連,過動的孩子也有其他的過敏問題,例如濕疹和氣喘。如果少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不論是色素或食品添加物、牛奶、乳製品等,除了改善孩子的過敏症狀,過動行為也獲改善。  「過動兒跟過敏疾病之間,可能有正相關,」江伯倫說。他常為過敏病童看診,現在也對過動的問題,很感興趣。 期待更明確的食品標示  雖然食品添加物跟孩子的過動、情緒問題等,還沒有定論,但謹慎的家長可不想拿孩子的健康當賭注。  只是,該怎麼做?  首先要儘量買新鮮食材,少吃含添加物的加工食品。  仔細閱讀食品標示的成分說明,也是重要的原則。  雖然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經過安全測試,理論上不會危及健康,但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指出,各食品添加物的容許量,沒有年齡之分,對成人來說安全的添加量,對部份孩子來說或許嫌多,難免增加健康的風險。  她提醒,食品標示是按成分比例的多寡,逐一列出,添加物因為只佔少量,幾乎寫在最後,買東西時記得瞧瞧成分說明的後幾項,儘量避開容易引發問題的添加物。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更坦言,台灣的食品標示做得不夠好,像食物添加的色素,沒有強制廠商標示,資訊不充分下,家長即使有心也難為。「儘量少選加工過、五顏六色的(食品),」他建議。  黃士懿指出,目前研究已證實,鉛會影響孩子的過動、智力等,而色素類的添加物,通常含鉛量高,所以像棒棒糖等五顏六色的零食,對已有過動症狀的孩子來說,更不適合。  除了防腐劑和色素等食品添加物外,許多其他食物也常被懷疑容易誘發孩子的過動行為和過敏反應,例如,巧克力、牛奶、蛋、柑橘、糖等。  所以,有國外學者建議,針對有過動行為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飲食排除法:兩星期先讓孩子吃一些通常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例如,雞肉、羊肉、米、馬鈴薯等。然後逐一把其他食物加進來,觀察孩子有沒有什麼過敏反應或行為變化。  另外,沒有攝取均衡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會讓孩子更容易有過動行為和其他問題。同時要少吃反式脂肪跟omega-6脂肪酸(植物油),多吃omega-3(堅果類、魚類),才能減少過敏問題以及可能減少的過動行為。  孩子的行為、情緒變化,不全然是孩子不聽話,下次責怪孩子前,也許先看看你平常給他吃什麼東西。 --------------------------------------------------------------------------------

假日擺平你的孩子 10大提案

2006年03月26日
公開
28

記者楊若梅�報導 攝影�記者林韋言 孩子還小不會自己找樂子,總是在你最想休息的星期天大喊:「媽咪,我好無聊!」「爸比,陪我玩!」怎麼做才能滿足孩子,又不會讓自己累趴?擺平孩子的10大提案,看招! 提案1 摺衣服大賽 媽媽天天做家事好厭倦,對孩子來說卻是新鮮事,透過趣味競賽的形式一邊玩一邊學會摺衣服,孩子開心媽媽樂。過程以趣味為主,輸的就搔癢,贏的就親一口,玩成一片,快樂就好。等所有衣服都摺完,可以一起吃點心或上館子吃晚餐作為happy ending。同樣方式也可以延伸出掃地大賽、拖地大賽、擦櫃子大賽,會碰到水的項目甚至可以允許孩子在最後玩一下水,包他們樂翻天。 提案2 魔法廚房 不知道該做什麼,就帶著孩子一起進廚房「玩耍」,親子合力做簡單的點心,例如:用洋菜做果凍、布丁,利用冰箱或櫥櫃裡現有的食材和零食做花稍的聖代或餅乾屋。 好玩為主,衛生就好,不用太講究細節,順便教孩子認識廚房用具和廚房安全也很棒! 提案3 才藝發表會 家庭才藝發表會開辦囉!讓孩子利用下午時間準備,自己動手做道具,或利用被單、媽媽的高跟鞋、爸爸的領帶當表演服,晚餐時粉墨登場。才藝項目不用太正式,講笑話、說故事、演奏樂器、唱歌跳舞什麼都好,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列出項目,再抽籤決定,或是讓孩子自行改編熟悉的童話故事,一起演一齣輕鬆好玩的家庭兒童劇。 提案4 出門動一動 找出以前一時興起買的風箏、飛盤、腳踏車、直排輪,擇日不如撞日,只要天氣允許,今天就出去動一動吧!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夠你玩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最後洗個澡吃個飯,保證今晚睡個好覺。 提案5 野餐真有趣 「野餐」對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地點不用遠,附近的學校、公園就很好,甚至自家陽台也不賴。家長簡單準備零食和三明治,享受在戶外吃吃東西、喝喝茶、吹吹風的優閒感覺。吃飽了讓孩子在附近玩耍,家長在樹蔭下聊天、看書也不錯。 提案6 益智玩具玩不膩 平常玩膩的益智遊戲如果加上爸比和媽咪一起玩,感覺馬上不一樣。找出家裡的大富翁、跳棋、積木或益智紙牌,對家長來說玩起來不會太費精神,卻能和小寶貝消磨一下午。 或是另類思考,把麻將牌拿出來,跟孩子一起排骨牌,再穿插積木、小玩具作為機關會更有趣。 提案7 一起畫卡片 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畫畫,至少可以陪他一起畫卡片,一起想想要寫上什麼祝福語。識字不多的小朋友可以順便練習注音符號,還不會寫字的小小朋友就以畫代文,完成後一起裝進信封,寫上爺爺奶奶家的地址,散步到附近郵筒投遞出去。 提案8 來吹泡泡 愛吹泡泡是孩子的天性,假日午後就開放浴室或陽台作為泡泡樂園。洗髮精調水加上吸管,就能讓孩子玩到忘我,爸比和媽咪只要負責在旁邊加油就好。 玩夠了用水就能輕鬆清理現場,順便幫小朋友洗香香,然後就準備吃晚飯囉! 提案9 公家資源多利用 上網查查最近社區有沒有活動或展演節目,沒有也不要緊,帶孩子到附近圖書館看看書,或到展覽館、博物館「蹓小孩」,輕鬆看、沒壓力。不過基本的禮儀要注意,別放任孩子滿場亂跑或大吵大鬧,養成不守規矩的壞習慣可就傷腦筋了。查詢好幫手:教育部社教博識網http://wise.edu.tw/ 提案10 兒童專屬好好玩 現在的孩子好幸福,有各種兒童專屬空間,例如:專門說故事給孩子聽的故事屋,孩子自己聽或由家長陪同都可以,目前坊間收費行情大概是每小時300元,家長陪同再加100元。另外,還有小朋友專屬的兒童探索館、兒童交通博物館……等。

十二招教養出快樂的小孩 〈下載〉

2006年03月25日
公開
12

十二招教養出快樂的小孩 〈下載〉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 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 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 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 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 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 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 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 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 都有益 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 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 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 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 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 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 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 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 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 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 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 能讓人 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 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 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 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 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 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 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 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 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 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 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 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