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wins 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班親會

2010年04月15日
公開
49

參加了小熊班的班親會, 是溜~ 雖然才幼幼班, 但是學校從幼幼到小班都分別在不同的月份安排了ㄧ對一的班親會, 讓家長利用一點點短暫的時間更了解學校... 座談會大致上就是了解小朋友在學校學習的狀況,還有詢問有沒有什麼教學上或對小朋友引導方面的建議... 我本來對運筆練習覺得有些早, 不過,老師覺得只是觀察與練習,不是強迫式的,只會讓小孩覺淂好玩,培養定性與耐心,不會讓他們產生壓力... 還拿了寧寧和華華的比較...華華的運筆練習每頁都像鬼畫符丫... 果然不像有強迫的樣子; 但是鬼畫符的圖裡,第一頁到目前的進度中,依稀還看得出一點點的進步啦~ 另外還提了認字的部份, 媽咪覺得可以考慮像倉頡拆字的教法, 把"大"拆成"一""人"-->"大",把"明"拆成-->"日""月"-->明 或者,可以像台元科技幼稚園的認字教法,是用象形文字去增加小孩子的印象, 或者像之前PG把文字放入歌曲中,似乎也不賴... 藉由口訣式的背誦+圖形式意會+歌曲加深印象, 或許會比單純的刷卡或相關辭提醒來的更深刻... 這部份老師覺得OK,會再想想看如何融入現有教材... 也因為溝通, 媽咪才知道, 原來學校給老師無限大的發揮空間, 每班的教材不同,都由老師在每個期末提出, 因此, 這學期的教材,是老師觀察上學期大部分學生需求所選的, 如果家長覺得這學期教的太簡單,或太少, 其實在下個學期或許就能馬上調整... 雖然這樣不能像其他大型幼稚園主打她們用的是哪個系列的教材(EX:芝麻街美語、資優數學...), 但是多了更多因材施教的味道, 而且老師自己選擇的教材,似乎更清楚他想要交給小孩的是什麼, 當媽咪與老師討論學習內容的時候, 看到的是滿滿的信心,相對的也給媽媽很大的信心... 這點媽咪覺得還蠻欣賞的...。 另一個媽咪覺得的重點,大約就是半個月後的拆班了... 拆班的部份, 由園長回覆... 1.教室:看暫時的教室(有採光板,沒有對外窗,只能靠空調...),以及將來8月份之後的教室(隔壁有大片窗戶的那間) 2.老師:有兩種作法,一個是新老師直接繼續帶到小班完,一個是新老師暫時帶,等妙妙老師生產回來接著帶;這個問題我可能要等新老師帶班之後才能下決定吧~ 另外,新老師如果將來不帶班,也會轉做行政老師,不是找臨時的代課老師,所以,不用擔心老師的教學心態或品質~ 3.學生:這次拆班之後,小班、中班、大班都不會再拆;之後人數滿就會開新班或是停收。 至於拆班後的學生,應該剩下6個;一樣會有2個老師,所以師生比暫時會是2:6 而之前讓媽咪有點情緒的拆班而延伸的超收問題, 開完班親會之後,媽咪還蠻猶豫的, 因為媽咪、把拔, 還蠻希望小小孩可以在人數少的學校, 這樣面對夏季龐大的腸病毒或是秋冬新流感襲擊時,似乎安全+安心一點... 也希望寶貝們留在注重飲食的學校, 也因為這樣,媽咪這兩晚半夜來爬起來上網搜尋幼稚園,查詢其他幼稚園的飲食...,當然,這部份目前寶貝們的學校似乎無條件勝出...。 而且,學校還蠻重視家長意見,幾乎只要有提出,就會有回應(但是回應不見得會讓你滿意就是...) 不過,媽咪昨天心煩意亂的問寶貝們換幼稚園好不好, 兩個人竟然異口同聲的說好... 媽咪問她們為什麼, 兩個人口徑一致的告訴媽咪,因為老師很兇,因為老師愛生氣... 媽咪猜, 兩個人應該是指有原則的妙妙老師吧~ 因為堅持寶貝們一定要把喜歡或不喜歡的飯菜吃完, 因為堅持寶貝們該上廁所的時間一定要去廁所蹲一下, 如果寶貝們玩到忘記而尿褲子,老師就會生氣... 所以寶貝們覺得老師很兇、愛生氣(上面3個是他們自己舉例的) 所以, 媽咪覺得不錯、有用心的老師,在孩子們的角度上看起來卻不是這樣... 當問兩個人想念什麼幼稚園的時候, 兩個竟然很有興趣的向媽咪靠過來, 說要去念來恩... 原因呢? 竟然是因為黑皮、小次郎在裡面... 挖勒~ 大人跟小孩選學校的角度果然很不同... 那麻麻週六也問一下萊恩還有沒有缺學生好了...

視力檢查...預備

2010年04月15日
公開
64

3歲以上的孩子不管上不上學,都可以到診所去檢查視力喔~ 最近寶貝們的學校,因為計畫月底要帶她們去檢查視力, 所以似乎有"教育"她們如何比畫視力檢查表... 所以2個人回家還會遮一隻眼,另一隻手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筆畫, 蠻可愛的... 而寶貝們雖然還沒檢查, 家裡也很少看電視, 但是媽咪還是會有點期待又怕受傷害, 因為小妞蠻常跌倒,會不會跟眼睛有關係丫... -------------------------------------------------------------------- 視力是出生之後才漸漸發育的,雖然新生兒眼睛似乎構造完好,但是他們大腦的視覺區則是非常發育不成熟的,據估計這時大腦僅能分辨0.1以下的視力。視覺發育的先決條件是:(1)看的清楚和(2)沒有斜視。任何因素阻礙了視覺的發育,而使之停留在較不成熟的階段,就是弱視。 並非視力不好都叫弱視。近視眼的人視力不好,但是戴上眼鏡就得到正常的視力,這不是弱視。弱視的人,即便戴上最佳矯正眼鏡,他的大腦仍然無法分辨缺口,得到好的視力。 正常的視力發育,三歲約0.6,六歲可以達到1.0。臨床上,我們測試「最佳矯正視力」,如果達不到該年齡的水平,就是弱視。 弱視的原因有:(1)屈光不正:遠視大於400度(正常小兒的屈光是遠視100至200度)或散光大於200度或近視大於600度;(2)兩眼不等視:例如一眼遠視100度,另一眼遠視400度,這400度的一眼的視力就無法正常發育;(3)斜視:雖然斜視的一眼網膜上有清晰的影像,但是兩眼所見的影像不同,大腦會將斜視這眼所見的影像抑制而無法發育;(4)視覺剝奪:例如先天性白內障或眼瞼下垂,阻礙了視線,視力自然無法正常發育而造成弱視。 弱視的檢查依據最佳矯正視力的測量。在學齡或幼稚園的兒童,這並不困難,但在更小的小兒,主觀的視力測量就不可能了(一般C視力表平均要三歲半才可以測量),弱視的檢查於是必需依賴遮蓋、稜鏡各種特殊的方法,由幼兒注視的行為上去判斷是否有弱視,和那一眼弱視。   治療弱視的方法,則是將影響視力發育的障礙移除。屈光不正造成的弱視,則配戴眼鏡矯正。幼兒的視力雖然要三歲半才可以測量,但屈光狀態,則可以用光學的方法(網膜鏡檢),無論多麼小的幼兒,都可以檢測,當發現有高度遠視、高度散光等致弱視因子,縱使不知道其視力,仍然可以配鏡治療。兩眼不等視和斜視造成的弱視,除了配鏡使其看的清楚之外,還必需遮蓋好的一眼,強迫去使用弱視的一眼,視力才得進步。至於白內障、眼瞼下垂,嚴重的必需手術,輕度的則也以配鏡,遮蓋等方法去刺激視力的發育。 視力發育在生理學上的特殊機制是它有關鍵期和可塑期的存在,年紀越小,越是發育的黃金時期,超過了10歲,發育已然定型,錯過了這一時期,視覺系統已經沒有可塑性,再治療就來不及了。我們因此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斜視是兩眼視軸(視線)不平行,斜到內側的叫內斜視、鬥雞眼,斜到外側的叫外斜視、脫窗。除了外觀不好看之外,它也是造成弱視的主要原因之一。 許多嬰、幼兒看起來都有鬥雞眼,大部份是因為鼻樑兩側眼皮比較寬,遮住了內側的白眼球,看起來似乎眼球斜到了內側。眼科學上檢查是否有斜視,初步是以燈光照射,看兩眼角膜上的光反射是否落在瞳孔中央,再進一步以兩眼交替遮蓋的方法,看眼睛是否移動來確定是否有斜視。這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不是家長們可以自行檢查的,大角度的斜視,任何人一望便知,小角度的鬥雞眼卻同樣會造成弱視,就必須依賴眼科醫師專業的判定了。檢查斜視的首要是受試者必需能注視一目標,這在大人、兒童不成問題,但是如何要求幼兒注視一目標,以進行交替遮眼檢查,則非有小兒眼科門診一些特殊的設備不可了。 看似鬥雞眼,而檢查結果確定視軸平行,沒有斜視的,是假性內斜視,只有外觀上的問題,對視力和雙眼視(立體感)的發育都不會造成影響。真正的鬥雞眼有先天性內斜視和由遠視眼引起的內斜視兩大類。治療的原則是先配鏡矯正遠視眼,使內斜視的角度降低,若戴眼鏡兩、三個月後仍有殘存的內斜視,則以手術或注射臘腸桿菌素來矯正眼位。在此同時,仍須以遮眼法來治療弱視。 弱視遮眼治療和斜視的矯正是獨立的兩件事情。弱視無論在斜視手術前或手術後,都必須依靠遮眼療法,並不因為手術矯正了眼位而自然治癒;同樣地,兩眼的視力都以遮蓋法治好了,斜視也不會自然而癒。斜視手術的另一層考慮是希望恢復雙眼視機能,譬如融像、立體感等等。 至於外斜視,絕大部分是隱性外斜視,也就是兩眼同時看時,眼位保持正位,如果將一眼遮蓋,則這一眼斜至外側。當疲勞或發呆時,經常也可見一眼斜至外側。大部分隱外斜小兒的視力和雙眼視都可正常發育,而不急於以手術矯正。 總而言之,小兒眼科在視覺方面的檢查,所關心的不外乎(1)單眼視(視力);(2)雙眼視;(3)眼位和(4)屈光狀態。小兒的檢查因其無法合作配合回答,都依賴客觀的方法為之。我國目前衛生體系和健保制度都沒有做這方面的篩檢,一些小角度內斜視、兩眼不等視造成的弱視,常無法及早篩出。小兒眼科學的檢查,雖然說視力必需三歲半以上才能檢查,但是由屈光、眼位的資料可以間接篩檢出許多致弱視因子,而這些檢查即使在小小孩也是可以進行的。常聽人說:「小孩子太小,長大一點再來檢查視力。」這是不正確的,希望新一代的父母在照顧小孩視覺發育方面,都能體認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