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Twins 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我聽洪蘭教授的和孩子說話,原來這麼重要!

2009年06月28日
公開
22

這次回高雄之前,請老公幫忙報名了信誼所舉辦的講座, 主講者是洪蘭, 印象裡,只知道她是著名的兒童學家, 這次到了會場, 才感受到了他的魅力。 明明,媽咪就是提早了40分中出門, 到達演講地點的時候,也還提早了15分鐘, 沒想到,會場外大排長龍的是預備候補的人, 會場內的一樓二樓大約也做滿了七成, ㄧ向很少提早到的媽媽, 就像鄉巴佬般,嚇了好大一跳, 直覺得反應就是拿出手機,想拍ㄧ下照, 但也就再拿出手機的那瞬間清醒了, ㄜ…現在的陽春機是沒辦法拍照的…。 據主持人的說法, 來聽講的有1千多人, 而前一天在台北的場,也有1千多人…, 洪蘭女士的吸引力真強…。 這次主講的題目是:和孩子說話,原來這麼重要! 內容從科學實驗來佐證自己的論述, 好一個神經研究所所長,這樣的演講方式很震撼,也讓人心服口服。 演講中提到了幾個教育迷思, 像是七田真…,其實根本查不出她是哪各學校畢業的醫學博士,書中的論點,也充滿謬誤(這個媽咪相信,因為媽咪曾買過七田真的書,但很不能認同作法), 像是胎教,因為隔著羊水,其實小胎兒可以感受到的是音頻,以及母親的心情, 所以,當小寶寶生出來的,是因為他在肚子裡面聽某個音調的時候,媽咪是保持的愉快的心情,所以他聽到那個音調會很開心;相同的, 當媽咪聽到某各音樂會放鬆安靜或想睡覺,小朋友也是會有相同感受的; 並不實媽咪每天勉強自己鬱卒的唸英文,小孩就會因為有”胎教”而喜歡英文的; 像皮紋學(皮紋檢測), 因為皮紋在媽咪肚子裡4個月的時候就有了, 但人的腦其實一直在長,ㄧ直在變,到老了都會變, 所以,合必在乎皮紋學? 演講中也提到了幾個教育觀點, 像是知識無限,所以人必須終身學習, 也因為知識無限, 所以不用急著讓你的小孩贏在起跑點, 小時候該給小孩學的, 是影響他一生的品德、紀律, 要引發的,是小孩的同理心與創造力, 要培養的習慣是閱讀與運動, 台灣很多能力強的大老板或名人, 其實小時候都不是第一名, 成功者,很多時候憑藉的是人際關係而非學術能力, 該讓小孩贏在終點,而不是起點。 也因此,上小學之前, 應該學習歐洲(忘了哪一國)的幼稚園, 不讓小肌肉還沒發展好的小小孩學寫字, 而是把模仿與玩當學習, 幼兒最佳玩具是同齡孩子 在團體中才能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 也才能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 當然, 成長的不只有孩子, 為人父母的,除了要陪伴,還要同步成長, 而且, 男孩女孩的思考行為大不同, 這是從幼兒到20歲少男、少女的腦部核磁共振所反覆實驗出來的結果, 因此, 因性別不同、因行為發展不同而因材施教是非常必須的, 別把別人的經驗值放在自己的身上當成枷鎖, 洪蘭還舉了自己的例子, 說自己的小孩因為從美國到台灣, 一下子無法是應台灣的生活與教育方式, 失去安全的情況下,跟媽媽同睡到小六, 但是現在呢? 小孩25歲了,自己可以獨立在國外攻讀博士, 並沒有別人當出口中會過度依賴的情況。 對於會攻擊別人的小孩, 洪蘭女士認為身為父母應該除了告訴小孩”不可以”之外, 還要告訴小孩”為什麼”, 就像 當A動手打B的時候,應該讓B以同樣力道回敬Aㄧ拳(ㄧ掌), 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告訴小孩, 當你動手打別人的時候,別人會痛,就像別人打你ㄧ樣… 只是,這各動作要由受虐者來做,不可以由父母代勞, 身為父母的, 要僅可能不打小孩, 盛怒之下想動手,也請把位置落在屁股上,使用工具呢? 就是父母的雙手,別用其他武器… 但是, 這招在我們家不管用, 當寧寧打弟弟的時候,要弟弟打回去, 弟弟會哭著說,我不要打寧寧… 或許, 下次寧寧欺負hugo的時候,請hugo還以顏色試試看… 總之,聽完了2個小時的精采演講, 腦中充斥的都是洪蘭的論調, 讓媽咪想起之前曾看過的”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打算有時間再拿出來溫習溫習…

美勞作品

2009年06月15日
公開
15

在沒有美術天份的媽咪帶領之下, twins的美勞似乎也無法呈現出什麼令人驚訝的表現, 就像前陣子媽咪發現有人教小小孩用鎚染, 也就是拿著鐵槌,把樹葉的汁液鎚出...., 看到別人的作品,就覺得好美喔~ 不過, 找了好幾家10元商店,就是找不到小鐵槌, 退而求其次的,就讓小小孩用玩積木的木槌與塑膠鎚替代看看, 結果, 不知道是因為我們是早上採的花、葉, 所以晚上玩鎚染的時候已經沒有水份了, 還是因為拔的葉子太小,所以很難展現成果, 總之, 用葉子讓小小孩們努力的鎚了好多、好多下之後, 葉子都快分崩離析,卻也還垂不出什麼所以然, 改用綠色蔬菜的結果, 又是汁液太多,敲的有點血肉模糊的感覺, 還好的是, 閒置很久的滷包袋派上用場, 後面當墊背的是烹飪用的吸油紙, 成本相當低廉, 因此,過幾天在來試試敲槌新鮮的大葉子看看, 真的不行, 就只好再認真一點去找小鐵槌了... 四不像的還有滴彩畫, 我們ㄧ共分了2天測試, 第一次是用杯子裝入水彩、ㄧ點點麵粉、醬糊, 然後用杯子底下鑽洞的方式,想讓杯子裏的顏料滴出來,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調的太濃稠了, 所以顏料出不來, 想讓小小孩們用手沾顏料揮灑, 卻被拒絕, 妥協的方法, ㄧ個是抖抖杯子、敲敲杯子讓顏料流下, 結果,作品上出現很多圈圈, 因為...杯底沾到顏料,就ㄧ路被拿來蓋印章, 另一個方法是把顏料倒出ㄧ點點之後, 再用衛生筷協助揮灑, 但成效似乎也不太佳。 隔了幾天改用小小的夾鏈袋裝入水彩、ㄧ點點麵粉、醬糊, 然後再夾鍊帶的角角剪洞, 讓小小孩用擠的方式把顏料擠出來玩, 這個方法顯然好玩多了, 只是太好玩了, 所以花時間準備顏料的時間多, 真正作畫的時間反而很少, 下次媽咪改買幾張全開圖畫紙黏在ㄧ起, 大空間的揮灑,應該會更棒吧~ 缺點呢? 就是小小孩會想把同ㄧ個地方的點一直擴大、擴大, 結果造成那個地方的顏料太厚, 要曬上半天才會乾呢~

討論區中分享的文章:孩子愛動手打人怎麼辦?

2009年06月12日
公開
16

「打人」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兩、三歲的孩子感到挫折或受到忽略時,緊張或憤怒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這種緊張又不知如何適當宣洩的怒火,就是所謂的『發脾氣』。「孩子本來就不及成人成熟,比較不知道運用智慧及經驗來應付緊張情緒,所以經常不當的表達憤怒。」打人,是孩子回應外在問題的最原始方法之一,也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了解「打人」的原因 一、表達不當: 精力充沛、體格強壯的孩子,和其他同伴玩球、溜滑梯時,常把別人壓倒、撞倒或推倒,其他孩子認為這叫「打人」。其實,這是他「示好」的行為,他並不喜歡攻擊別人,他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 二、不能自我控制: 衝動易怒的孩子,疲倦、飢餓、想睡時,比較難以自我控制,需要爸爸、媽媽或其他成人從旁協助,及早安撫情緒,並再三提醒:「打人是很不好的行為」。 三、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處置: 堅持度較高的孩子遇到無法自我完成的事情時,常以打人表示其挫折感。例如:積木每次疊到第五塊就垮下來,飲料罐怎麼樣也打不開,七巧板拼不回最後一片……,你必須在他失去耐心前幫助他。否則,孩子很容易因此發脾氣。 四、要對方服從: 兩、三歲的孩子與玩伴之間的遊戲規則,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規則。想跟我玩,就要聽我的。」雙方一旦意見相左,就大打出手了。而打贏者,可以讓對方「服從」,和他繼續玩下去。手足之間幾乎天天看到這類爭執的畫面。 五、有樣學樣: 「不快一點吃飯就打你喔!」「再哭,就打你。」孩子和玩偶的對話,也間接顯示出生活中,成人與他的互動模式。要這孩子不打人,有點難喔! 仔細觀察孩子「打人」的原因,有時候是「表達不當」,有時候是「受到忽略,想吸引注意」、「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也有可能是「希望對方服從於他」,或者是「從生活中的成人身上學習而來」,所以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啊! 學習「克制脾氣,不再打人」的技巧 教導兩、三歲的孩子克制脾氣、不再打人是有技巧的,爸媽可以試試看: 一、自言自語法: 對兩歲半以後的孩子而言,「自言自語」對理解訊息內容相當有幫助。你可以對孩子示範──用嘴巴說出來:「我很氣維維,可是我不會對他大吼大叫,我不咬人,不踢人,也不打人。打人很痛,我最好不要這麼做。」引導孩子學習健康的表達憤怒。 二、危險動作絕不可以做: 明白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動作,例如:掐脖子、用力推撞、拿尖硬的東西戳人、砸人等,這些危險動作絕對不可以做,否則將受到嚴格處罰,如:禁止看卡通、幾天不能玩玩具……。 三、鼓勵孩子認錯: 知道不可以打人,可是還是打了,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是問是誰打誰,孩子卻不承認動手打人,直說:「不是我!」這時候建議讓孩子「先道歉」,再把孩子帶離現場;並嚴正的告誡孩子:出手打人將使他不能再到公共場所和其他小朋友玩,除非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與行為。 另外,鼓勵孩子認錯。唯有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告訴孩子,即使他犯錯,只要改正,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還是永遠愛他。 四、把「對不起」、「沒關係」掛在嘴邊: 不管和誰玩遊戲,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一定要馬上說:「對不起」;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沒關係」。記得:不可以「舉起拳頭來打人」。同時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發脾氣,做出打人的動作,你也要提醒爸爸、媽媽:「不可以舉起拳頭打人」,而且「生氣容易變老喔!」 五、當個微笑爸媽: 和孩子在一起,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事。進家門前,先整理一下情緒,把工作雜事拋在門外,把心交給孩子,全心全意當孩子的「微笑爸媽」! 六、以擁抱傳遞關懷: 多給孩子擁抱,不論他是一歲或已經十歲。擁抱傳遞的關懷,永遠受用! 七、親子共讀聊心事: 上床前,共讀一段溫馨的故事;合上書,聊聊一天的歡樂與不快。這是一天中心情最平靜的時刻。想想,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少發了幾次脾氣?打人次數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先讓孩子檢視爸媽這一整天的「脾氣」,再請孩子說說自己這一天為什麼發脾氣?下一次如何不生氣、不打人?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鼓勵孩子:不任意出手打人。叮嚀再叮嚀,或許三個禮拜,打人次數少一次,三個月少五次,改變雖慢,但是,孩子確實進步了,甚至三年後,根本忘了「打人」這行為。這是教養路上,親子之間一把看不到,卻永遠約束言行的「尺」!

原燒吃好康

2009年06月10日
公開
17

原燒響應兒福聯盟為弱勢家庭募款活動, 發起一人衣愛助兒盟的活動, 簡單的說,就是花299元捐給兒福, 就可以獲得ㄧ件衣服, 6/10這天穿著這件衣服,就可以到原燒排隊吃免費套餐, 此外, 還可以獲得一張5折券, 朋這張券可以在7月底之前,去享用1次5折的餐點。 雖然不確定可不可以吃到免費的餐點, 但是離家裡近丫~ 可以起床後去看看狀況再說...。 於是, 6點半爸爸運動回家順便紹過去喵ㄧ下, 發現還沒有人排隊, 媽咪7點半去看, 看到有3個人排隊,外加7個服務生, 把拔8點20再探, 發現有十幾個人了, 於是整裝整裝,準備出發...。 去的時候還真的有十幾個人了, 而且都自備椅子, 好心的服務員先遞水給我們喝, 然後拿簽名版給我們簽名 又幫我們準備報紙讓我們席地而坐, 還準備紙筆給小小孩畫圖, 比起我們, 那些早起的服務員比我們更顯得有愛心與耐心, 而小傢伙們也不可能就因此乖乖排隊, 這過程中還包含媽咪帶小小孩們去公園玩, 以及把拔帶小小孩們走路回家拿養樂多消磨時間, 總之,最後是拿到了號碼牌, 而且到了用餐時間時, 還有ㄧ堆號碼牌沒發出去...。 距離很久很久沒吃原燒的媽咪, 這次的印象跟上次的印象差得十萬八千里, 而第一次吃原燒的把拔,似乎也覺得原燒沒有媽咪形容的那麼差~ 我們的主肉類選了牛豬各半, 不過,把拔、媽咪都覺得豬比牛好吃, 而貼心的原燒, 除了大人有石鍋拌飯之外, 還附贈小小孩每人ㄧ大碗的海苔拌飯, 憑藉著海苔、芝麻的佐料,小子自己K掉了近1/3大碗的白飯, 妮子呢? 大約是灌湯灌飽了, 除了湯品,只吃了媽咪桂圓紅豆湯上的小湯圓, 最後, 還附贈了咖啡與涼糖, 這咖啡或涼糖, 可是老媽印象中吃原燒沒有的東西。 不論如何, 這次回來之後印象還挺不賴的, 在7月底之前,再找一天來把5折券花掉好了...

婆媳好不好?老公很重要!

2009年05月24日
公開
32

今天在討論區看到一位媽媽的文章分享,覺得很棒!! 婆媳好不好?老公很重要! 最近和朋友討論了婆媳問題 很多婆媳問題的產生,其實"老公"的角色佔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老公做的好,不但不會有婆媳問題,反而能夠讓老婆更受寵愛喔! 婆婆通常都疼兒子,這是千年不變的道理,縱使現在已經接近男女平等 但是媽媽愛兒子的心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當她的兒子身邊多了一個女人 沒"比較"沒感覺 當兒子交了女友,娶了老婆,當媽媽的就會想: 兒子"比較"聽老婆的話 兒子"比較"常跟老婆在一起 兒子"比較"常跟老婆說話 兒子對老婆"比較"好 本來嘛,女人就是比較小心眼~無論是小姐還是升級到了媽媽角色 愛計較的心還是不會變的~ 在婆媳關係上,我很慶幸,老公幫了我很大忙~聽我娓娓道來... 我老公是么子,婆婆高齡得子,對兒子一定百般疼愛 但是對我而言,婆婆的年齡足以當我阿嬤了~ 我從小生長在只有爸媽&弟弟的家庭 根本沒有和老人家相處過~對我而言~這就是一門障礙@@ 知道這點障礙~在交往過程中,就很少去男友家,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到結婚前,老實說,我對婆家一點都不熟,個性問題,即使想做點好媳婦的事情也 都不太會講話(尤其是台語),更別說做家事了~ 所以在結婚前,我非常非常的害怕和驚恐,怕自己會成為八點檔受欺負媳婦角色 但是結婚後這半年來,發現我真的想太多了~因為婆媳問題,只要老公肯用點心就能 和樂融融~相敬如賓 以下是我們自己的"活生生"小撇步~ 當然並不一定適用大家~因為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 參考看看囉 在還在交往之中,老公就一直不段的"催眠"婆婆和大哥大嫂,我是多麼的替他著 想,讓他可以在工作上無後顧之憂的衝...等~ 對於我的事情,只有"誇讚",不能"批評"。 雖然好事大家忘的快,但是壞事永記銘心,所以老公無論如何都不會向婆家抱怨 我。 這需要長時間~一點一點的灌溉~要讓婆婆知道這媳婦多為他兒子著想。 PS.不要奢望婆婆一開始就把你當女兒,就像妳很難把她當妳媽媽一樣 所有"好事",都是我做的。 例如:婆婆生日,老公會打電話回去,跟婆婆說: 「莎莎一直提醒我今天是妳生日,她不好意思跟你說,怕我忘記,要我 打電話來祝妳生日快樂。」 例如:過年過節總有公司或某原因拿到的禮盒,就算不是我的,老公拿回家也會 說:「這是莎莎特別買來孝敬你的。」 例如:大哥大嫂小孩考試,當天他打電話回去:「莎莎提醒我今天是你考試,考的 怎麼樣阿?她很關心喔!!」 例如:上次清明節買拖鞋~拿回婆家也是大肆的告知我是多麼用心為她們挑的... 例如:母親節,我說想去淡水買餅吃,老公確認我也同意一起去後,就跟婆婆 說:「莎莎說今天母親節要帶你出去走走...」 例如:上次帶婆婆去日本,用老公的獎金~他還是跟婆婆說:「這是莎莎省吃儉用要 帶妳出國,錢都是她出的」 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當這些事情做成習慣,當媳婦可以當的很開心 善意的謊言 我若和老公2人出國,絕對不會讓婆家知道,或者用出差名義。 出國去玩雖然不是壞事,但是老人家會認為"奢侈"或者"浪費" 與其讓她心裡不是滋味,不如不說 ~ 但若時間過長怕起疑,就用出國出差來掩飾 "去玩帶禮物回來","和出差帶禮物回來",婆婆收到的感覺絕對不一樣! 盡量不提2人出去玩的事情 因為婆婆傳統,認為任何時間家裡都一定要有人看家,有時和朋友有約,或者和老 公去約會,都一定會說去工作,或者去上課~ 我曾經不太高興,認為『為何要說謊?為何不能光明正大去玩,去約會?你媽都不會 覺得很奇怪?為何你都不用跟我約會?』 不過,還真的很奇怪,婆婆真的就不會這樣想~ 雖然說了實話是不會怎麼樣,但是不說,有時候反而比較自在 現在這樣久了,婆婆"真的"會催我們出去走走~是一件好事呢 永遠都很窮,永遠都沒有年終沒有加薪 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所以每年給婆婆錢的時候,她反而會擔心我們自己夠不 夠,如果一直大肆宣揚自己事業多成功,那家人就不會那麼珍惜賺錢的辛苦。 老公每次都會跟婆婆說:「都是莎莎幫我存錢,不然我根本沒有積蓄...」 本來就是,兒子多會花錢老媽頂多唸唸,但是媳婦很會花錢,就是大逆不道! 尤其花到兒子錢,更該死!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營造出:媳婦很省會理財。 每次我只要剛好有穿到便宜衣服到婆家,老公就會說:「媽你看,莎莎很厲害這件 衣服才100元喔!!」 婆婆不疼妳才怪~ 夫妻總有小吵架,但是無論多嚴重的吵架,老公都不能跟婆家抱怨老婆的不是,媳 婦在婆家還是少說多做~不會做就"電電"看,維持乖乖形象就對了。 有什麼不滿的事情,讓老公說,不要自己說~ 例如:婆家一直都不滿意我們宴客場地~我ㄧ度也差點要放棄~但是老公知道我很喜 歡,所以一直堅持: 「莎莎也勸我不要辦在這裡,但是我就是喜歡~」老公絕對不能說:「沒辦法,老婆 要阿!」目的是同樣"結果",只是過程修飾一下,就會離想要的結果更接近。 兒子再壞,還是自己的兒子。媳婦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女兒。 所以,如果要家庭合諧,兒子在家裡不妨犧牲一下

荒野講座

2009年05月12日
公開
17

荒野講座 晚上7:30 題目:童玩diy 如果有遇到靜珠姐,再來詢問小小蟻是否有籌備的希望 ---------------------------------------------------------- 荒野這次的童玩DIY教的是蚱蜢, 跟多年前媽咪用芒草做的相比,這個顯得困難但是精緻多了, 也因為這樣, 本來老師打算教完蚱蜢,還想讓大家學ㄧ下用吸管作風信子花的, 但是蚱蜢都做不完了... 兩個小的這次窩在老師的成品集邊狂玩, 上面有螞蟻、蜘蛛、蚱蜢,還有布娃娃..., 最後,還跟月梅老師鬥蚱蜢玩, 順是問了月梅老師有沒有機會成立小小蟻團, 不過, 月梅老師說不要叫小小蟻啦~ 叫小螢火蟲好了... 然後轉頭問弟弟看過螢火蟲嗎? 弟弟回答"有", 接著老師又帶他到ㄧ推昆蟲畫作裡問他哪個是螢火蟲呢? 而弟弟也有正確的比出來, 這樣讓媽咪有點嚇ㄧ跳, 原來黑嘛嘛的欣賞螢火蟲, 小小孩也是有看清楚螢火蟲的樣子喔... 最後,大家拍了大合照, 然後,把拔將未完成的作品帶回, 也把別人作ㄧ點點就丟掉的材料帶回, 夜晚, 就ㄧ口氣讓6隻大大小小的蚱蜢一起誕生, 真的是超強的丫~ 粗手粗腳的媽咪,打從心底燃起ㄧ股竟意呢~~ 至於小小孩的荒野團體, 目前最小是從大班開始,在台北荒野稱為小蟻團, 身為新竹荒野資深秘書的靜珠姐說, 要成立新竹的小小蟻團,缺團長啦~ (說到缺團長的時候,把拔跟媽咪直覺就是想到六家的佩佩...) 呼叫佩佩, 來當團長吧~ 這會是荒野的創舉啦~

巧虎的功勞

2009年05月09日
公開
19

距離高雄阿公、阿嬤略遠的twins,最近頗得阿公、阿嬤歡心, 所以上次跟這次回高雄,阿公、阿嬤都提出希望twins留在高雄的想法, 這ㄧ次, 阿嬤甚至跟媽咪說, 巧虎真的要從小開始訂, 像姑姑家的小哥哥,就是因為太晚開始了,所以學習能力與表現都有差, 做媽咪的, 不能否認,巧虎有ㄧ定的魅力與影響力, 只是, 小哥哥雖然2歲半才開始看巧虎,比小twins晚了ㄧ年, 但是小哥哥至今也看了3年的巧虎, 會比只看了9個月,而且每天只看30分鐘巧虎的小twins差嗎? 媽咪覺得, 有時候身教、言教與環境對小孩的影響其實是可以大過於多媒體的, 也或者說, 因為有家人的身教、言教與環境,讓這些教材,可以發揮的更淋漓盡致, 像是看電視的時候, 媽咪是陪看的, 所以電視裡的歌曲,或許寶貝們只聽1.2次, 但是關掉電視之後, 沒有了螢幕,媽咪ㄧ樣可以帶著小小孩唱,甚至胡亂跳舞, 又像是電視裡簡短的意識傳達, 運用在日常生活裡, 跌倒了, 可以鼓勵寧寧(弟弟)像巧虎ㄧ樣站起來拍一拍不哭哭, 搶玩具了, 可以鼓勵寧寧(弟弟)像巧虎ㄧ樣會分享, 吃飯的時候, 可以鼓勵寧寧(弟弟)像巧虎ㄧ樣乖乖做好吃飯, 想上廁所的時候, 可以鼓勵寧寧(弟弟)像巧虎ㄧ樣說要找小馬桶, 學刷牙的時候, 可以鼓勵寧寧(弟弟)像巧虎ㄧ樣先說"一,“再說”ㄚ”,然後自己刷刷之後給爸爸媽媽刷刷, 甚至於媽咪報報跟寶貝說我愛你的時候,寶貝們也會說媽咪我愛你 這些都是巧虎的內容沒錯, 但是如果每次都是給小小孩自己看,然後大人去做自己的事, 讓小孩每天重覆、重複的看上3.5遍, 那麼,電視還是電視, 日常生活的行為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 也就因為這樣, 即便阿公、阿嬤一直強調南台灣的日頭多曬可以讓小孩很健康, 即使姑姑說全鳳山最貴的幼稚園月費+註冊費的平均不會超過8000元, 媽咪還是不認為讓小孩離開爸爸媽媽是ㄧ件ok的事, 而且, 就像把拔、媽咪小時候, 家裡都不是那麼富有, 但是阿公、阿嬤或是外公外婆,也都咬牙帶著自己的小孩, 沒把我們推給親戚養丫~ 媽咪捨不得,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