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豬

Sunshine boys

Sunshine boy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幼兒教育券一年減免一萬元你有申請嗎?

2006年04月27日
公開
51

教育券一年可減輕一萬元負擔八十九年九月開始,只要家中有五足歲、未滿六歲幼兒就讀已立案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家長每學期可領取新台幣五千元的教育券,合計一年可減輕一萬元負擔。 七成四的家庭不知道 但國立中正大學在九十年十二月份出爐的一項調查卻顯示,高達七成四的家庭根本不清楚這項政策,以致在公立幼稚園不足、私立幼稚園學費昂貴的情形下,我國幼兒就學率不到三成。 國立中正大學昨公布幼教資源總體檢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家長將孩子送進公立幼稚園 的原因,四成三的家長在意的是低廉的學費。有很多年輕的父母為讓小孩上幼稚園,負擔了為數不少的學費,每個上幼稚園的兒童,每年平均花用12萬至20萬的學費,給不少家庭帶來經濟壓力。 發放限制:私立立案托兒所 幼教卷發放限制在就讀私立立案托兒所,5至6歲的幼童,據估計未立案的托兒所約有200所,而未立案的托兒所並不符合幼教卷發放的對象,所以爸爸媽媽媽在為家中寶貝選擇托兒所時,必須僅慎選擇才是。 以下幾點提供家長參考: ◎檢視是否為合法立案之托兒所、幼稚園: 1、檢視該園所是否懸掛教育局或社會局核發的立案證書。 2、確定立案證書的園、所名稱及地址是否與該園所相同,如有不符即屬未立案園所。 ◎幼童活動面積是否寬敞(收托人數是否已超出園所核准收托人數)。 ◎教保人員專業素養(教保人員學歷、經歷、相關訓練…等)。 ◎收費是否合理。 開學前發放幼教卷 國教司表示,教育部在九月幼托園所開學前,由地方政府將教育券發放給學生家長,家長在入學時 一定的時間,提醒未申請的家長,要注意向幼稚園辦理,家長如有疑問,可電洽 02-27593381台北市教育局。 03-518101 新竹縣教育局。 04-22210500台中市教育局。 04-5263100 臺中縣教育局。 07-3373119 高雄市教育局。

0~12個月大嬰兒閱讀行為

2006年04月27日
公開
47

您知道嗎?周歲內的嬰兒也有閱讀行為,而且還可以分出四個時期呢! 一個新觀念會開啟一個新世界!一雙重新審視兒童行為的眼睛,一顆以不同角度觀摩孩子想法的心,會發現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孩子生命的發展也有軌跡可循. 爸爸媽媽是否想過:為什麼三歲前的孩子總是那麼自我中心,不會與人分享?一個明明一歲時"乖乖"的寶寶,好像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個什麼都說"不"的孩子? 假如我們以成人的行為尺度,認定孩子的這些行為,是需要調整的,那麼我們的教養方針就會一直繞在尋求"如何糾正這些行為缺失";假如我們認為這些想法和行為舉止,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就會接受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幫助孩子瞭解自己,他人和世界. 同樣地,在與一歲前嬰兒共讀時,嬰兒的一些特定閱讀行為,常被許多父母認定成搗蛋,不合作,不用心及能力不夠等行為缺失.父母在挫敗之餘,不是不再繼續念圖書給孩子聽,就是想引導孩子進入"正確的,該有的閱讀方式\\\\\\\",結果弄得雙方不歡而散. 然而,將心比心,換個角度來想像嬰兒的探索方式,父母將發現,那些拍,打,抓,咬,丟,翻等行為,是孩子認識圖書的必經階段! 共讀.應以嬰兒為中心 一個喜愛圖書的孩子,不是在一夜之爆發出他對圖書的熱情.自嬰兒時期開始與書結綠的孩子,有較多的機會累積他們的閱讀經驗,走過不同的閱讀階段,使圖書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瞭解自己與世界的一個重要來源. 不同於較大幼兒或學齡兒童的是,父母與嬰兒共讀時的焦點,應該放在嬰兒身上,而不是圖書,因為0∼12個月大嬰兒的圖書閱讀,主要是在培養與圖書的情感,以及探索"書是什麼?" 父母應該從嬰兒的視線和行為舉止,判斷閱讀活動是否要持續,擴充,或是得先暫告一段落,絕不可以圖書為中心,堅持要看完一本書或一個段落才停止. 嬰兒的閱讀階段 有學者依據觀察研究,將0∼12個月大嬰兒的閱讀行為分成四個時期,雖然每一時期有它獨特的特質,但嬰兒在探索圖書時,卻有可能合併前後階段的行為. 第一期:接收式的圖書閱讀(0∼3個月大) 受制於孩子動作發展的有限,嬰兒在這個與圖書初次接觸的時期,只能被動地以眼,耳接收父母手中的圖畫和念書的聲音,還不能聯結口語和圖畫間的關係.此外,嬰兒已發展出一套示警的傳達系統,當他們對圖書失去興趣時,先是移開目光,再是拱背,然後大哭. 視覺行為:短暫地定睛觀看某一圖畫,或看大人握住書的手指,移走目光. 觸覺行為:揮動的雙手,會不小心地碰觸到圖書(非有目地的). 語言行為:只在失去興趣時,發出不耐煩和哭的聲音. 情緒行為:共讀時,抓握住大人的手指而感到滿足. 第二期:發現式的圖書瞭解(3∼6個月大) 隨著手的抓握能力及上半身肢體活動力的增長,此時期的嬰兒會從手無意間碰觸到圖書,意識到書的所在位置,並主動用手對書搔抓,拍,搖等,探索書本. 視覺行為:眼光較能跟隨大人用手所指示的圖文移動. 觸覺行為:搔抓,拍,打,搖動圖書. 語言行為:共讀時,仍不加入聲音,但會以哭鬧表達不願意繼續. 情緒行為:共讀時,從輕拍,磨蹭大人手臂中獲得滿足. 第三期:有意地探索圖書(6∼9個月大) 隨著儀式化般的探索行為出現(例如:什麼東西都放入口中吃),和對熟悉人或物的經驗累積,及語音的擴展,此時期的嬰兒會以固定的幾個動作主動探索,從事掌握圖書的活動,像是咬書,嘗試用手掌拍翻書頁等. 共讀時,嬰兒也會對某些熟悉的圖書顯出偏愛,從較靜態的眼神定睛示意,到較動態的以咯咯笑聲,短暫喃喃語音和拍打等動作表現. 視覺行為:能準確地,也能較長時間地注視大人以手指示的圖文. 觸覺行為:共讀時,會以短暫喃喃語音和笑聲表示對書的喜愛. 情緒行為:共讀時,會回頭或對大人微笑,以表達滿足. 第四期:主動參與式的圖書閱讀(9∼12個月大) 此期最大的特點,在於嬰兒能逐漸隨著故事的進展或不同角色的出現,以聲音(長串喃喃語音或學動物叫聲)或動作來參與共讀過程.從這時期開始,嬰兒對圖書的探索,已從外在進入到內容. 視覺行為:不需大人手指示圖,能正確地注視大人所說的書中人或物. 觸筧行為:主動以手指指出書中人或物,期望父母為他說明那是什麼:能一頁頁地翻動厚紙板書, 也能跟隨某些書中情節或人物做動作(例如:摸鼻子,揮手再見.......) 語言行為:有些嬰兒以長串喃語隨著父母共讀,有些模仿書中人或物的聲音(如牛叫,人笑....),有此會對某些故事情節哈哈大笑. 情緒行為:對與父母共讀時一塊做動作,學聲音感到滿足,故事念完時會產生類似擁抱等滿意行為. 欣賞孩子在閱讀上的努力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之一,但父母在忙著尋找教育點子及學習教養訣竅之餘,不妨退一步,靜下來,觀察孩子現有的學習方式和想法.這種"以孩子為中心"的觀念,會使成人真正欣賞與信任孩子在不同閱讀階段所做的努力,自然而然就能配合孩子現有的瞭解度和探索方式,達到最有效,也最有趣的共讀與閱讀指導!

小心乳房濕疹是癌症

2006年04月27日
公開
29

一種罕見的新種乳癌於十一月被發現。一名女士的乳房如同哺乳中的婦人般起了濕疹。 她的乳房X光攝影片並沒有顯示出任何代表硬塊的陰影,因此醫師只開了一般的抗生素以避免進一步的細菌感染。上了兩次醫院後病情卻持續惡化,醫師於是再度請她去照乳房X光攝影。這回,陰影出現了。 切片檢查後,發現了急速複製中的惡性腫瘤細胞。為了減緩細胞複製,先是化療,接下來乳房切除,然後又是一整個療程的化療以及放射線治療。九個月的密集治療之後,醫師們保證她恢復健康了! 之後整整一年的時間,她過著最充實的生活,然而這批頑強的癌細胞竟轉移到肝臟!四個療程之後她決定捨棄有著續多副作用的化療,找回生活品質。她詳細的計畫最後五個月所有的生活細節,最後的幾天在嗎啡的麻醉效果下,安祥的走了。她死前留下了這封訊息,希望轉達給所有的女性朋友們! 女士們!請隨時注意身體細微的變化,並且,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形時,請儘早尋求醫療協助! 乳房外「柏哲氏病」:這是一種罕見的癌前病變,以濕疹型態發生於乳頭及乳暈上。濕疹後來會形成一片邊緣有硬皮的傷口。我不曾懷疑這可能是癌症,但癌症找到了我。 我的乳房並沒有任何異狀,我看醫師唯一的理由是因為這偶爾會發癢、疼痛,十分惱人又醜陋的濕疹。家庭醫師開給我的任何乳膏都無法除去它;皮膚科醫師先前給我的眼周皮膚病藥物也無法治好它。讓似乎讓人感到不安,但無法使我聯想到癌症的到來。 我懷疑許多的女性朋友們都不知道乳暈及乳頭上的濕疹可能象徵乳癌。(我一開始的症狀僅是乳頭上冒出一個小痘子。柏哲氏病之所以可怕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乳頭上那似乎無害的細菌感染或是發炎,卻在延誤就醫後一發不可收拾。) ◎有哪些症狀呢? 1. 乳頭有持續的紅腫、不明分泌物以及導致搔癢及灼熱感的硬皮剝落。(我一開始的時候除了一邊乳房有硬皮剝落外,沒有其他症狀)。 2. 乳頭上有無法癒合的傷口。 (我當初的傷口分布在乳暈,乳頭中央並且有白色濃稠分泌物 )。 3. 通常只有一邊乳房被感染。 這怎麼判斷呢?您的醫師會在觸壓檢查以後,建議您立刻做兩個乳房的X光攝影。因為正常皮膚炎的症狀為紅腫、硬皮剝落以及不明分泌物,所以醫師只有在症狀僅產生於單一乳房時,才會懷疑癌症的可能性。屆時進行發炎部位的病理切片,就能找出病因。 請嚴肅的看待這封信,並且盡你所能的轉寄給親朋好友;它可能拯救許多人的生命。 我的乳癌在無數化療、28個療程的放射線物理治療,以及持續服用抗雌激素後,依舊轉移到骨隨。如果能早點診斷出乳癌,說不定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致所有的讀者: 女性同胞不知道「柏哲氏病」是非常讓人難過的消息。為了幫助四周所有的女人,請將此訊息轉發給周圍的人,使其他人知道這潛在的危險。 如果方便的話,拜託您務必將此信轉發給所有你所知道的人,尤其是您的家人及朋友。一個小麻煩可能拯救一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