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ily乖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群群吃副食品的近況

2007年11月27日
公開
37

維持在每餐兩杯(約400cc)的份量。用餐速度頗快,可以用"一口接一口"來形容,應該不為過。 早餐只喝配方奶240cc,吃一兩條土司棒(取一片土司,烤好後切成6條細長狀),土司邊也肯吃。 午餐和晚餐跟媽咪、姊姊一起進食,有時會晚一點點開始,如果媽咪肚子很餓的話。 嬰兒米粉仍是必備的"佐料",因為食物泥的濃稠度不易控制,有時為了打得夠綿密,只得加水再打。 記得青青媽曾問我,為什麼買桂格而不是雀巢?因為市面上最便宜的陽春米粉是雀巢呀? 答案是:桂格是台灣製的最便宜米粉,雀巢是中國製的。只要有選擇的空間,我是不買中國製的食品或食物容器的。 雖然奐均(還有百歲醫師)強調食物泥一定要加香蕉進去打才好吃,可是群群因為太賞臉了,光是白飯、糙米飯、肉類、葉菜類這樣打一打,他都吃光光,所以我就自動省略這個有點麻煩的步驟。 青青媽在日記裡提到火龍果加進食物泥之後,整個味道變怪了,我想,風味較獨特的水果,還是單獨品嘗比較合適吧。 其實群群也喜歡吃水梨。我曾用研磨器隨手磨了一兩片給他,愛得不得了,可惜吃得太慢,大部分的水梨片兒,還是進了媽咪肚子裡去"跳舞"。 ps:"到肚子裡去跳舞"是小乖最愛講的句型之一,意思就是把食物吃進去。

蒙特梭利開課簡章(11/26更新)

2007年11月25日
公開
46

先把目前確定的上課表貼上來∼有需要的人可索取word檔!(11/26確認延後一週開課,訂於12/10正式上課,新增12/24上課,第二階段日期完全不變) ★蒙特梭利教學法:在家庭的應用~談3-6歲幼兒教育★ 課程宗旨︰掌握幼兒的啟蒙階段,給予最適切之引導。蒙特梭利教學法,提供所有年輕父母們最佳之家庭教育。 課程介紹:共兩階段為連續課程 第一階段課程 課程內容�日期時間 1. 蒙特梭利教學法簡介、日常生活教育(一)12/10(一) am9:30~12:00 兒童發展與心理學、日常生活教育(二)12/10(一) pm1:30~4:30 2. 兒童各階段的敏感期、感官教育(一)12/17 (一) am9:30~12:00 居家環境的設計、感官教育(二)12/17 (一)pm1:30~4:30 3. 自由與紀律、數學教育(一)12/24 (一) am9:30~12:00 獎勵與懲罰、數學教育(二)12/24(一)pm1:30~4:30 4. 數學教育(三)  01/07(一) am9:30~12:00 自製教具展示聯誼會 01/07(一)pm1:30~4:30 第二階段課程 課程內容�日期時間 5.數學教育(四)01/14 am9:30~12:00 幫助兒童發展潛能、語文教育(一)01/14 pm1:30~4:30 6.如何解決衝突、語文教育(二)01/21 am9:30~12:00 談法國的叢林野男孩、語文教育(三)01/21 pm1:30~4:30 7. 想像力與創造力、美術教育01/28 am9:30~12:00 幫助兒童發展獨立的人格、科學及音樂教育 01/28 pm1:30~4:30 8. 幫助兒童社交適應及個人情緒適應, 文化、歷史及地理教育2/04am9:30~12:00 世界文化日聯誼會2/04 pm1:30~4:30 師資: 陳君卿老師(法國號教會牧師及蒙特梭利3-6歲國際證照AMS合格教師) 對象&名額︰ 有興趣的爸爸媽媽們;只有40位名額,請儘早報名,以免向隅。 費用: 課程共8次,費用 4500元整。(14次課程;2次成果發表) 截止日期:2007年12月1日止 報名&上課地址:新竹市北大路21號(近曙光女中)

拜訪大頭兄弟

2007年11月21日
公開
19

今天真是愉快又驚喜連連的一天。 上午按著原定計畫,帶著小乖和群群往台北出發,要到新莊的IKEA和大頭兄弟倆碰會。大頭媽咪還趕在十點半前,貼心地幫我們點了兩份超值早餐。 正當我們在餐廳盡情地吃著比較像午餐的餐點時,媽咪居然遇到一位失聯已久的大學學弟。 後來到四樓兒童區,媽咪又遇到一對朋友夫婦,完全給它不期而遇到極點。 因為上個月剛見過面,感覺上大頭弟對我們印象猶新,大頭因為年紀較長,當大頭媽咪問他"對小乖有沒有印象"時,還露出可愛又靦腆的笑容。 群群依舊保持著他大無懼的遊戲精神,到處爬來爬去地湊熱鬧。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不一會兒時間,又到了該吃午餐的時刻,我們一行人又浩浩蕩蕩地回到上午碰面的老地方用餐,吃完又重返情境式的賣場,由大頭媽咪擔任諮詢顧問,幫媽咪盤算需要再添購些什麼行頭來佈置家裡。 雖然我們都覺得還沒逛過癮,可是四個孩子都玩累了,坐在手推車特別座的大頭弟更是"連連點頭",得靠媽咪用手托著頭才行,我們於是一起塞進小March裡回大頭家(超載一人):p 到家時,車上小孩只剩剛睡完一小頓的大頭弟還清醒著,三個孩子全倒,得靠大頭媽咪辛苦地一個個運送上樓。 大頭媽咪從一進門,手就沒停過,不停地從廚房變出許多好吃的點心,有薯餅、雞塊和貝果,同時還做了小孩們最愛的布丁,以及美味的晚餐…。 短短的一天實在不過癮,真希望白天能有廿四小時呢!

為蒙特梭利課程催生

2007年11月20日
公開
49

雖說要讓自己的生活盡量簡單化,但是最近又忍不住要為這項"蒙特梭利課程"努力催生! 一、完整名稱:蒙特梭利教學法在家教育的應用 二、社區家庭服務的宗旨:箴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三、社區家庭服務負責人: 陳君卿牧師 *父母成長教育課程及親子實驗兒童之家理念 法國號教會遵循蒙特梭利精神設立0-3歲及3-6歲的父母成長教育課程及親子實驗兒童之家。協助父母找到幼兒成長的使用說明書並內化至心靈層次的提昇。並透過三方面協助幼兒逐漸成為有秩序感、專注、手眼協調,獨立的正常化兒童。 1. 安全的操作環境 ( 兒童之家 ) 2. 媽媽的引導 ( 教育課程 ) 3. 幼兒的工作 ( 幼兒參與 ) 法國號兒童之家並與一般幼兒的玩具間不同,而是透過上述三方面配合協助幼兒逐漸成為有秩序感、專注、手眼協調,獨立的正常化兒童,是間具有教育意義的工作教室,建議每週使用次數至少 3 次,每次 2 小時,有助於幼兒學習發展。其中的教育課程是成為協助媽媽心意更新並找到幼兒成長的使用說明書。 「兒童的真正喜悅,是在於完成他年紀所能做的偉大事情。兒童的真正滿足,是來自於對手邊工作盡了最大的努力,快樂是存在於以卓越方式來指導的身心活動之中。」∼ 瑪利亞•蒙特梭利 原本這個課程只在台北市的法國號教會開課,最近很意外地得知,只要新竹能有廿五人以上報名,陳君卿老師願意不辭路遙地來授課。 每週上課乙次,每次時間從早上9:30到下午4:00(中午休息1.5小時),有興趣的朋友手腳一定要快! 學費目前還在估算中,原則上須視報名人數而定,在老師同意的人數以內,當然學生愈多,學費就愈便宜。 所以,努力的目標有:十二月開課、人數超過廿五人!

如何幫助孩子有禮貌?

2007年11月08日
公開
34

在這一期的愛家電子報裡,看到這個提問,覺得心有戚戚焉∼ Q:當我帶五歲的女兒出門時,遇到鄰居或親朋好友,總要我提醒她打招呼,我要如何讓她自動打招呼呢? 忍不住放下手邊的工作,認真地研讀周玉筍老師的回答∼ A: 我想您和許多家長一樣,期待孩子擁有好的品格,對人有禮貌。然而,為什麼孩子不會主動跟人打招呼呢? 我們需要先了解「禮貌」真正的含義。 從事親職教育多年,我發現許多大人並不了解這些品格的真正意涵,而傾向於外在行為的要求。 我們誤以為向長輩打招呼就是有禮貌,卻忽略背後的核心價值是「內心對他人的關懷與尊重」。 更糟的是,有的大人常常採取魯莽的方式,或用權威以口號或指令,強迫孩子遵守。 品格是一種內在能力,不是透過命令要求,或是外在行為的糾正、調整就能具備的。 因此,我們必須先培養孩子對人的感受能力,他們才能對別人的感覺感同身受,產生體貼別人、尊重別人的想法。之後,才能形之於外,表現出合乎禮節的行為。 您的孩子無法主動打招呼的原因──或許是個性較為內向,或是對陌生人需要時間熟悉。 您的以身作則,讓孩子時時生活在體貼與尊重的環境裡,就是教導孩子有禮貌的最好教材。建議您可採用下列方式,讓孩子了解打招呼的禮貌。 1.事先說明: 先跟孩子說明可能會遇到哪些人,您想要介紹他們認識,並跟孩子說明「打招呼問好是與人見面時,表現關懷的一種方式」。 這樣一來,孩子便會理解打招呼這個動作的意義,當他想要關懷別人時,自然就會有禮貌的跟人打招呼了。 2.正式介紹並正向教導: 提供孩子一些訊息熟悉對方,並給孩子空間與時間去認識對方。您可以先示範,作為孩子跟親友之間的橋樑,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教導用詞。 3.給予增強: 當孩子表現有禮貌時,可用肢體或眼神鼓勵,強化其正向行為。(若對方直接稱讚孩子,亦是一種很好的增強,可以請孩子回應「謝謝」。) 4.分享與回饋: 回家後,與孩子分享這樣行為帶給他的感受及意義。透過跟孩子真誠的對話過程,讓他了解禮貌是建立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過程中,您適時的讚美,可幫助他自然形成對禮貌的認知與實踐。 5.注意小改變: 教導孩子禮貌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平時多留意孩子小的改變或正向行為,並給予鼓勵,將有助於這個品格的養成。 6.避免數落:在孩子品格養成的過程裡,當面批評與指責孩子的錯誤,是最不好的方式。 相信因著您能同理孩子的心情,體貼他們的內心感受,尊重他們的想法,並透過與孩子對話,可幫助他們思考及釐清「禮貌」的價值。 孩子有了被尊重與被體貼的認知與經驗,就會自然而然地展現禮貌了。 讀者若有婚姻或親子方面的問題,可郵寄、傳真或電子信件來本會,經過斟酌挑選後,將請專家回答,並刊登在本專欄中。 方式:【1】郵寄11653台北市文山區萬和街6號4樓之一【2】傳真02-2230-0372【3】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或電子郵箱與通訊地址。 (按這裡去看看原文出處及更多精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