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ily乖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群群打六合一第三劑

2007年06月26日
公開
12

隔了一個多月,要到了群群健兒門診的日子,因為是前次約診,居然有幸名列"第一"號,真是難得的經驗。 今天做了一件冒險的事,本來不想寫出來,怕招來非議,不過那確是我的生活實況,寫就寫吧! 馬偕的健兒門診只有下午時段(這一點我一直很不以為然),而且通常要耗上兩個小時甚至更久,折騰一趟下來,午覺八成睡不成。小乖很少到馬偕打預防針,而是到恐龍醫生的診所,上午、下午、或晚間時段都可任選。 群群因為出生時的狀況多一些,黃疸退得晚,又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嫌疑,恐龍醫生當初建議我們要回馬偕比較保險,因此這半年來,群群都是乖乖回馬偕檢查並打針。 今天因為是第一號,如果準時到醫院報到,應該可以快去快回,因此我大膽地決定,從竹北娃娃班下課吃過午餐後先回家,鼓勵小乖自己上樓去睡覺,廿分鐘後,確定小乖已入睡,我就帶著群群前往醫院。 不然怎麼辦? 要小乖拖著疲倦的步伐陪著去醫院?萬一前往醫院的途中就不支睡著,我又無法同時帶著兩小批價領藥又打針…。 今天這項冒險的舉動,其實也已經蘊釀很久了,我知道小乖一睡午覺至少就是兩個小時不會醒來,而且之前也教過她,醒來後可以自己在房間裡玩,媽媽會在四點鐘進去找她,小乖也都能夠配合。 常有人問:如果小乖提醒來,找不到人,不會哭嗎? 答案是不會耶,可能是因為這樣的模式她已經非常熟悉,也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不過這並不是天生氣質的問題,因為小乖也有幾次哭鬧的經驗,我都是等在門外,直到她安靜了才進房間去。 最近幾次偶有哭鬧(可能是做惡夢),則是短暫哭過之後,會自己開房門走出來找我,並且主動表示"我哭完了",想到丹瑪醫生書上不是寫著,有時小孩就是需要哭一哭,我也就不以為意,在小乖情緒平穩後,給她幾個大大的擁抱就是了。 掛到第一號真的很不錯,我和群群於一點廿分離家,一點四十分停好車(馬偕沒有專用停車場後比較不方便),愜意地散步走進醫院,像識途老馬般地先去填好施打預防針的必填表格,再去領幾張"四個小孩"備用,就可以報到了。 量完身高體重等資料,又等了一下下,號碼燈一開啟,我們就是那幸運的第一號,很神氣地走進診間,哈哈哈! 想不到醫生對群群的皮膚情況很有意見,叨叨唸了一堆,還開了抗生素和外用藥膏,又對群群說"還好你是男生,不然皮膚這樣爛爛的,萬一以後留疤,看怎麼辦喔!" 我在一旁不曉得如何答腔,只希望快點結束∼(待續)

功成奶退

2007年06月23日
公開
13

沒有事先規畫、沒有大張旗鼓,媽咪我,已經整整兩天─沒•有•餵•母•奶•了!! "餵母奶"一事在我們家總是能掀起喧然大波,加上我是"少"奶奶俱樂部的忠實會員,讓群群早日離乳也是既定的計劃。 事情都有它正反兩面,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奶少也一樣,ㄎㄎㄎ 群群從一開始的親餵全母奶,後來在晚上睡前加喝一瓶"灌呼飽",四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喝奶的次數就從睡醒、睡前外加三餐,慢慢減為早晚喝。 早上第一餐親餵的原因是媽咪起得比群群晚,常是睡眼惺忪地被群群喚醒,懶得下樓拿冰箱裡的食物泥,而且也來不及加熱。 隨著群群愈睡愈久,現在已經變成媽咪會先起床(通常都是睡到自然醒,兩個小孩還在昏睡中),所以就有充裕的時間備餐,加上另有恩典牌母奶,早餐親餵就逐漸成為絕響。 睡前親餵是一種親密的互動,雖然群群也知道媽咪親餵之後就會有"大港A"奶可喝,但母子倆還是喜歡摟摟抱抱。 不過有時群群也會不敵睡神的呼召,沒喝奶就睡著,為了讓他確實喝飽,還是盡快先瓶餵再親餵撒嬌。 慢慢的,也發現:忘了餵母奶也沒有太大差別,於是,就從"不小心忘了餵"變成"想到才餵",這兩天,整整四十八小時沒餵也沒有任何感覺了。 奶少的好處就是:離乳很容易,媽咪輕鬆,寶寶也容易接受!

後母畫像

2007年06月20日
公開
16

小乖跟很多同齡的孩子一樣,從接近兩歲開始,自主意見變多了(這是好事),但如果事情的發展沒有完全按照她的意思,則容易用哭鬧來表達不滿,這一點讓我們有點頭痛。 比方說:看到爸比或媽咪抱著一堆髒衣服要去操作洗衣機,她也想跟,但如果沒有停下腳步等她、或幫她開門,她就會哭倒在地,哀哀叫著"我不會開門、我也要去" 光是這一件,我們就"喬"了很久,不斷地告訴她應該如何為自己爭取同行的機會,不要選擇最差的辦法─哭。 而我們知道她(這陣子)的脾氣後,也留心按著聖經給父母的建議,不要惹她的氣,盡量提前邀請她同行,故意把紗門開久一點,讓她得以鑽過去。 但僅限於她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時,偶而還是會有擦槍走火的情事發生,只要她用哭的方式,通常就什麼都沒了,我們會火速地把自己原本要做的事做完,讓她繼續留在原地哭。 其他像是要自己關燈、要自己穿(拉)褲子、要自己拿尿布等等,只要事先知道她的堅持,我們都會盡量放手讓她去做,但前提就是不能用哭的方式爭取。 今早,我要丟衣服去洗,進門前還特地知會小乖,她也答了"好",又繼續做她的事,我想,她的意思應該是不跟著去,就拉開紗門往洗衣機走去。想不到她好像又忽然想到,倏地就哭了起來,悲情指數急速攀升。 我連忙退回兩步,重新把紗門拉開,問她是不是想跟,提醒她不要用哭的方式,但她似乎仍沈浸在自己的"悲慟"中∼一場呼天搶地的內心戲於焉展開。 我下樓烤麵包,小乖繼續在樓梯口哀哭;我上樓餵群群喝奶,她還是繼續哭,直到餵完群群在拍背了,小乖才進來房間,說她哭完了,我也立刻放下群群,給她一個擁抱。 擁抱之際,再度跟小乖一起回顧一下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一開始,不要選擇用哭的方式,而是快步跟上媽咪的腳步,那麼,後面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也不用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了。 現在,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小乖正坐在餐椅上吃著麵包,肚子飽飽的群群自己躺在房間吹冷氣聽音樂,而我,有著童話故事裡後母般心腸的娘,才得以坐在電腦前,記下今早發生的事。 難怪櫻桃姐家的外傭只要一聽人提起群群,國語說得不甚流利的她,就會說:"群群哭哭,群群的媽媽不理他"∼哇勒@_@

如何培養獨立負責任的孩子

2007年06月16日
公開
34

這是周玉筍老師的演講題目,於上個月的百合牧區聯合聚會時分享。拖到今天才抽空整理心得,正好也幫自己溫習一下。 因為答應了軒齊媽,要分享小乖是如何學習自己進房間睡覺的過程,媽咪仔細想想,跟玉筍老師這場演講應該也算有相關。以下是從老師提供的講章整理出來的重點: 要教出"獨立負責任"的孩子,最大的基礎是─負責任的父母,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其次,父母也要提醒自己:別再做"好"父母,所謂的"好"父母,是指像僕人一樣伺候孩子,並打點好孩子的一切。 最近坊間流行的"直升機父母",也值得深思。 "好"父母自以為要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負責,也認為孩子的行為反映他們成為父母的能力,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失去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 培養獨立負責任的孩子,可以這麼做: ◆簡單、清楚、明白、具體的指令─讓孩子容易遵守,並且產生勝任感(要留意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辭彙) ◆以正向訊息取代負向敘述(ex:要�去做v.s不要) ◆以思考性語言取代爭吵性語言 (爭吵性語言:告訴孩子該做什麼,ex:現在去做功課、不許做什麼、除非你現在不哭,不然就不出門…) (思考性語言:我們家允許做什麼、我們會做什麼、等你做完功課,我很樂意說故事給你聽…) ************************************************* 精采的演講總是很難只用三言兩語就分享完,但是認知到"即使孩子只有一兩歲,也有他�她該學習承擔的責任"後,媽咪和爸比對於教養小孩更有共識。 在小乖正式學習自己上床睡覺前,媽咪花了幾次時間,慢慢幫小乖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小乖正處於"凡事都想自己來"的階段,因此,媽咪問小乖:你會自己躺好睡嗎?小乖都會自信滿滿地回答"會",但是媽咪只是問問而已;關燈的練習則開始得更早一些。 接下來,又分階段練習: 一開始是"小乖入睡前,媽咪先離開房間一下"(當初是因為媽咪陪睡時忽然內急),只要小乖在媽咪離開的過程中都乖乖躺著,媽咪回來之後會給予大大的稱讚。 後來有幾次,媽咪上完廁所後沒有立刻回房間,結果小乖居然自己睡著了,這個模式就算成功,可以進入下個階段。 因為群群的午餐時間有時比小乖晚,所以會重疊到午睡時間,媽咪分身乏術,只好問小乖,有沒有辦法自己躺著睡,媽咪帶群群下樓吃飯,吃飽就上來陪她。小乖說"好",後來證實她真的自己睡了。 媽咪的膽子愈練愈大,有一次是已經在樓下餵弟弟了,可是小乖也該睡午覺了,因此媽咪大膽地挑戰小乖:能不能自己上樓、關燈、躺在枕頭上、拉被單蓋好睡覺? 小乖說"好",然後就上樓了。 餵完群群之後,媽咪上樓察看,小乖真的完全按照承諾,逐項完成並且睡著了,媽咪感動得只差沒有落淚啊! 附註:如果不是因為有群群的加入,媽咪也不確定會不會在這個時候訓練小乖自己睡,而這項訓練,也不確定是不是適用其他孩子,至少媽咪明白了一件事:"時勢造成英雄"這句話是真的,當環境逼得我們不得不去努力嘗試某些事時,人的潛能往往也就在此刻被激發出來。 聖經上有句話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媽咪不想因為孩子年幼,就先畫地自限,因為孩子有時可是比父母更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呢!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

2007年06月13日
公開
18

這是最近常重覆收到的網路文章∼愈看愈覺得事態嚴重!(沒收到過但想看的人請留言,我可以寄給你)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是翻譯自日本的一本暢銷書,作者安部司在書中披露許多不為一般人所知的食品添加物秘辛。 超市裡司空見慣的肉丸子,你我是否曾經想過,它是如何製造出來的?作者接受廠商委託製造出來的美味肉丸子,卻不敢讓自己的妻女食用!為什麼? 原來,肉丸子使用的是廠商廉價取得的肉屑,原本,它是黏黏爛爛的,水水的,沒有味道,沒人會想吃,但在添加了卅種添加物之後,就搖手一變,成為超市裡美味可口又便宜的特價商品了。 以下節錄肉丸子裡的添加物:首先,加進廉價廢雞(不會再下蛋的雞)的碎肉,讓整個量增加。接著,要做出柔嫩感,則加入一種叫做「組織狀大豆蛋白」的東西,這也稱為「人造肉」,目前在便宜的漢堡肉裡,一定會使用這個。 再大量使用「牛肉精」、化學調味劑等,來增添味道。而為了讓咀嚼感更加滑溜,另外還加入豬油及「加工澱粉」 。 因為要用機器大量生產,為了使作業更順利,還加入結著劑、乳化劑。 為了讓顏色更好看,加入著色劑;為了延長保存期,加入防腐劑、PH調整劑;為了防止褪色,也使用了抗氧化劑。 就這樣,肉丸子的形體完成了。 我手上沒有這本書,只看到網路流傳的簡報檔,但是卻得到許多提醒,包括對所有食品抱持著"合理的懷疑"─為什麼可以長期保存?為什麼可以這麼便宜? 看完這篇文章,我外食的次數大幅減少了,有時候即使再疲累,也會想辦法自己從冰箱裡,找出一些可能比較安全的食物來烹煮∼唉,這也是現代科技帶來的弊端吧!

退修會後記

2007年06月10日
公開
23

神果真聽禱告,我們雖然在小雨中出發,但是抵達會場時,已剩毛毛雨,第一個節目還沒結束,雨好像就停了,天色愈來愈清亮,下午已見孩子們拿著長條氣球當寶劍在"追殺"了。 第一個節目是詩歌敬拜,由牧師彈琴兼領唱。學了一首新歌,曲調雖陌生,牧師教大家從唱譜開始,但我卻邊唱邊感動得流眼淚,偷偷瞄到不少人也哭了。結果,牧師居然說,剛才只是練唱,敬拜時間才要開始,Orz... 後來我推著群群到外頭用餐(沒辦法,食物泥煮得太好吃,群群有時吃著就會忍不住大聲讚歎起來,所以要到外面去,免得干擾聚會),第二個節目沒有完整參加。 午餐前的時間是聽取建堂進度的現況報告,想到未來會有更大的空間,再想到之前毫無眉目時,大家憑信心的禱告,就覺得很感恩。 下午由明月傳道帶大家做一項"溝通模式"的問卷,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溝通模式。模式共有四大類:行動型、過程型、人際型、與思想型。 我有兩項得分最高,均是15分(總分才40),分別是行動型與思想型,偏偏這兩型又算是蠻極端的兩類,難怪我常覺得自己內心很多拉扯,原來是有兩股強勁的內力在體內流竄啊!ㄎㄎㄎ 不過,牧師也提醒,這是幫助我們彼此認識,希望有助於日後的團隊合作,而不是用來幫自己或別人貼標籤之用的。了解自己的長項與弱項,也可以幫助自己不斷進步。 最後還有小組服事的問答時間。一整天的活動很快就在歡笑中度過了。小乖大部份的時間都跟著其他哥哥姊姊們活動,是兒童組裡年紀最小的一位,感謝阿力媽和幾位姊姊的費心照顧,我們才能專心參與聚會。 小乖中午雖然被我帶到音控室休息,而且還獨自躺著蘊釀睡意,但是可能因為環境陌生,躺了一個小時還是沒睡著,卻在傍晚四點多,坐在椅子上睡著了(照片後補),也算是睡功一流的狠角色。 坐著不動? 原來睡著了 退修會結束,雨又繼續地下,想到神果真是伸出手來遮一下,讓我們在營會現場得以不受梅雨影響。 回家途中,先生坦誠表示,乍聽我帶小乖禱告不要下雨,心裡確實有點不以為然,不過事實卻證明,在神凡事都能啦!嘻嘻

戰鬥麻辣鍋大餐

2007年06月08日
公開
18

傍晚五點多,雨下得正大,爸比和媽咪起意想去教會附近吃麻辣鍋,雖然心裡有點忐忑,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出門了。 果不其然,光是塞車,就在光復路上耗了將近一小時。如何在大雨不歇的露天環境把兩小安全無虞又滴水不沾地卸下車,可是一門具有挑戰性的學問。 爸比一馬當先地下車,單手拿出群群的手推車(另一隻手要撐傘),先送進餐廳,再過來接媽咪和群群下車進餐廳,最後一位下車的乘客是小乖,然後再一趟,是拿全家人的所有行頭。 卸貨完畢後,還得再把車開去停好,才能回到餐廳來集合。 媽咪進了餐廳也沒閒著:先烤一片吐司,準備給小乖吃,再到沙拉吧抓些食物,火速帶著小乖謝飯禱告之後,一邊盯著小乖用餐,同時把嗷嗷待哺的群群抓到懷裡準備餵奶。 為什麼只是準備呢?因為媽咪的母奶目前只是群群的餐前"酒",餵奶前要先把待會兒要瓶餵的母奶放進溫奶器裡加熱。 母奶只能發揮十分鐘不到的墊檔功能,還好奶瓶也溫得差不多了。拿起奶瓶塞進群群的嘴裡,再將溫奶器調到最高溫,開始加熱食物泥。 群群喝完一瓶奶之後,立刻又有溫度適宜、入口即化的食物泥接著上場。 爸比也在這時候返抵餐廳,接手張羅小乖的餐點,為了伺候大小姐開心,還得抱著她去挑選中意的菜色。 爸比媽咪忙了半個多小時,都還沒空去拿火鍋料,等到開始動筷子,已是進入餐廳一個小時之後。 呼∼牧師伯伯笑我們(為了吃麻辣鍋)"金骨力"(很勤快),好像也蠻貼切的。 雖然有點忙,但是整個用餐過程倒也很順利,至少:車有地方停,我們出入有傘,小乖很認真吃,群群吃飽也睡了,爸比媽咪還是享受了一頓豐盛的大餐。 不過,爸比說,以後還是先把群群餵飽再出門吃飯比較順。